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地位1

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地位1
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地位1

第二节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地位

一、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的关系

幼儿园课程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结。这里的所谓各种活动包括教学活动、生活活动以及自然状态的游戏活动。不管是教师组织的集体教学活动,还是公国创设环境诱发幼儿的游戏、交往及生活活动,只要能帮助幼儿获得友谊的学习经验,有助于达到我们所期望的目标,都是幼儿园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游戏作为内容和途径的双重身份进入幼儿园课程之中,为幼儿园课程提供了的生命力,渗透于课程的方方面面,游戏既是课程的内容,有事课程实施的手段方法,更为教师提供了评价幼儿的线索。由于游戏中包含着各方面发展的可能性,产生最近最近发展区,教师可以通过游戏观察了解办理的每个幼儿,为课程的生成、实施与评价提供依据。游戏与课程之间存在着一种双向关系,课程包含游戏,幼儿的游戏又影响课程内容。生动地游戏方式实现了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多元性、活泼性,丰富的游戏内容涵盖了课程中各领域知识,将各领域教学联系起来,游戏是一种有效的课程整合机制。

二、游戏在幼儿园课程种地地位

(一)国外幼儿园课程中游戏的地位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早期教育是一套有内容、有宗旨的完整体系,强调自然快乐且以身体、道德、游戏等内容为重点的和谐教育。柏拉图认识到游戏符合幼儿的天性,是幼儿自主活动和创造精神的最佳教育内容,主张游戏场以游戏为主,但游戏内容、方法必须慎重选择。柏拉图鼓励孩子玩自己发明的游戏,认为孩子自己发明的游戏是最好的。亚里士多德提出7岁前幼儿的主要活动室游戏和听故事,对幼儿的教育应以游戏为主,认为幼儿游戏既要不流于卑鄙,又不致劳累,也不内含肉糜的情调。认为游戏是幼儿应有的活动,游戏可以做作业的准备,应保证幼儿有充分的活动和游戏。但应对游戏进行指导,幼儿的游戏和故事,最好能与将来的工作相联系,是将来应从事

工作的简单模仿。古罗马教育理论家昆体良强调了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地位,认为游戏既是一种休息,同时更重要的一种教育手段,游戏不仅有德育的意义,更有智育的价值。在课程编制上,他提出把学习和休息、游戏妥善安排,有张有弛,让幼儿进行有节制的游戏活动。

夸美纽斯提出要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教育,认为游戏是幼儿生活的伴侣,是组织幼儿愉快、幸福生活的手段,幼儿在游戏中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福禄贝尔认为,游戏是幼儿内部需要和冲动的表现,幼儿园应当是幼儿园的游戏,主张用游戏的方式作为幼儿教育的基础,幼儿应通过游戏学习。但并非所有的游戏都具有教育价值,若是没有意义的游戏,就不能正确适当地准备于衔接以后的课程。福禄贝尔倡导“游戏”、“恩物、“作业”,认为游戏是童年生活中最快乐的活动,从而通过游戏增进幼儿的体力和智力。卢俊强强调允许幼儿沉迷于自然地和游戏的状态的重要性,但蒙台梭利不认为幼儿需要游戏,她并不将游戏看作是具有创造力的。

20世纪60~70年代以来,出现了幼儿园课程模式多样化的局面,游戏在不同模式的幼儿园课程种地地位有所不同。根据各种课程对游戏的重视程度,可分为非游戏模式两大类型。在游戏模式中,有根据对游戏的运用方式,分为非干预模式、重视特殊类型游戏的课程模式、重视各种类型游戏的游戏课程模式等。

1.行为主义模式与游戏

行为主义课程模式术语非游戏模,把游戏仅仅作为一种奖赏,只有当幼儿圆满完成学习任务后才能得到机会去游戏,且以搭积木等建构性游戏为主。游戏是附加的娱乐活动,在课业完成之后或课程之外的调剂。

2.银行衔课程方案与游戏

银行衔课程方案术语重视特殊类型游戏的课程模式,重视主题角色游戏或社会性表演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作用,把游戏作为一种主要的教育手段。辅助幼儿的游戏并加以引导式银行衔课程的基本核心,在一日活动中安排专门的游戏时间,开辟专门的游戏角

,提供大量的游戏材料,教师在深入细致的游戏观察基础上,丰富幼儿游戏经验,布置游戏环境,影响游戏进程等。

3、以皮亚杰理论为基础的课程模式与游戏

以皮亚杰理论为基础的课程模式属于重视特殊类型游戏的课程模式,游戏构成课程的重要内容。海伊斯科普课程方案以科学和数学作为课程的主要领域。重视材料的自主性操作。凯米-德沃里斯课程把传统游戏作为课程的重要活动内容。

4、瑞吉欧课程方案与游戏

瑞吉欧课程方案属于非干预课程模式,是以科学活动作为主线索展开的主题网络课程,把建构性游戏和戏剧性游戏作为课程的重要内容,并把游戏活动作为课程编制、实施的主线索,课程往往由幼儿发起,有事协商生成课程网络,家长参与课程审议。

5.前苏联幼儿园课程模式与游戏

前苏联幼儿园课程模式属于重视各种类型游戏的游戏课程模式,但对各种类型的自然游戏进行了全面的改造以服务于幼儿园教学的目的。强调成人对于幼儿游戏组织与领导,用游戏来包装课程,课程的内容常常以游戏的形式沉陷,游戏是与课程实施的重要奥手段,游戏是改装的教学活动,游戏成了经过伪装的作业。

(二)我国幼儿园课程中游戏的地位

在中国古代,以颜之推和王阳明为首的教育家提出了乐学思想,从幼儿的年龄提点出发,来论述或看待作为教育教学形式的游戏,其目的是通过游戏提高学习有效性。知道1904年,我国模仿日本幼儿教育,创办第一所官办幼稚园——湖北幼稚园,游戏才成为幼儿园课程的内容之一。1928年,在教育部制定的幼稚园课程标准中,把游戏正式定为幼儿园课程的重要内容,并确定了通过游戏活动应达到教育目标,提出了幼儿游戏能力的“最低限度”的要求。建国后,幼儿教育全面“苏化”重视主题角色游戏,强调成人对幼儿游戏的指导和干预,利用规则游戏编制教学游戏,教学游戏成为是幼儿

园课程实施的辅助手段。1989年《规程》提出,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倡导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既包括游戏化的课程内容,又包括非游戏活动——生活活动和教学活动的游戏化,实现课程实施的游戏化

尽管人们在观念形态上对游戏给予着极高的希望,对其价值给予高度的评价,但是,在教育实践中,幼儿游戏的实际状况并不理想,从观念到行动还存在着巨大的鸿沟。可以说在许多机构中,幼儿游戏的权力并没有普遍受到尊重,在课程编制和实施过程中,游戏在实际上尚缺少其应有的地位。教师口头上重视游戏,承认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而实际游戏却处于次要的位置。尽管教师非常认同游戏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相信游戏可以提供理想的学习条件。但他们低估自己游戏中的角色价值,而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正式的教学活动上。由于时间、空间、教师与幼儿之间比例的限制、教育基本技能的课程压力以及教师持有的成人不应干预幼儿游戏的观念导致了这种游戏的忽视。另外,教师经常会对幼儿如何影响游戏活动做出一些毫不现实的假设,高估或低估了幼儿的能力或游戏具有的难度水平,这进一步破坏了教师将游戏作为学习媒介的信心。

由于传统学习观的影响,使得大多数幼儿家长甚至包括不少幼儿园的教师,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上课、轻游戏”现象,对游戏的功能认识不足,把游戏看作与认知发展无关甚至是对立,认为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是不能相提并论的,游戏中幼儿不能学到知识,游戏是休息、闲暇,只能作为课程结束后的放松与娱乐。此外,由于对游戏认识的不深入,对幼儿游戏的年龄特征等问题缺乏足够了解,在对幼儿园游戏指导的方法等方面缺乏系统的研究,致使教师观念上重视游戏,而在实际的幼儿园游戏开展的过程中,却感到束手无策,不能很好的把握游戏指导中“度”的问题,造成了游戏作为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实践困难,导致以下误区存在:

误区一:游戏工具化。追求游戏活动的热闹场面,给任何活动都冠以游戏的名称,使各种活动都一味地去追求游戏的外在形式,追求场面的热闹,教师设计选用的一些游戏只是用来取悦或娱乐幼儿,游戏作为调味品存在于幼儿

园的一日生活之中,游戏的内容也并没有与课程的内容融为一体,游戏与课程仍是不贴合的“两张皮”。即使有序与课程有相互交叉与融合的倾向。但也仅仅把游戏当作课程或教学的途径,游戏被工具化,即教师更多是利用游戏这一形式,调动幼儿的直接兴趣,引发幼儿的注意,为教学服务,而幼儿并没有真正的游戏体验,活动目标的达成也是低水平的。此外,教师导演游戏,教师精心设计、准备并组织游戏,安排游戏的框架和结果,将游戏模式化,对幼儿游戏控制过严,致使游戏变味,窒息了幼儿主体性、创造性的挥发。游戏被异化,幼儿的游戏变成了“老师的游戏”,幼儿游戏变成了游戏幼儿。游戏活动被教师、教学强行侵占,真正的自然状态的幼儿游戏被驱逐出了幼儿园课程,仅留下了作为教学奴仆的游戏的影子。

误区二:游戏自由化。盲目崇拜幼儿游戏的自发性,把游戏神圣化,坚决反对教师以任何方式施加的任何干预。认为教师的任何干预都从外部影响到幼儿的自由表现,对幼儿游戏都可能会造成损害,认为幼儿游戏不应受到成人的干预,反对施加任何自觉的教育指导,对游戏的指导由过去那种教师完全的“导演”,而异化了“放羊式”的让幼儿自由玩耍,游戏编程课幼儿随便玩玩的活动。游戏的自由或导致游戏的低水平,幼儿的游戏在低水平上徘徊,游戏在层次性、变换性、角色性上都体现不够,游戏与幼儿的生活及其他活动也没有太大的联系,内容和形式的贫瘠导致幼儿在游戏中出现频繁变换主题、改变游戏行为甚至无所事事而打闹。教师对幼儿游戏的不予控制与“无为”以及仅对每天“自由游戏”时段的“游戏”重视,致使幼儿游戏的发展价值与教育价值大打折扣。

第三节幼儿园课程的游戏化

游戏作为一种内容和形式融入幼儿园课程,实现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是幼儿园课程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不仅符合幼儿直觉形象思维的认知发展特征和需

要,同时还满足了幼儿童年幸福生活的需求。把游戏当做一种课教育因素结合起来,把游戏整合到课程中,成为幼儿教育课程的一种基本成分,让幼儿在游戏中和在游戏化的活动中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学习与发展。课程是承载教育目的与教育价值的实践载体,只有贴近幼儿生活、符合幼儿年龄特征的幼儿园课程,才能促进幼儿发展。渗透了游戏谨慎的幼儿园课程才是具有生命力的课程,渗透了课程意义的游戏才能更好地发挥教育功能。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是一个动态的课程建构过程,它需要寻求有效地整合策略,是课程和游戏自然、有机地融为一体。

一、幼儿园课程内容游戏化

建立将游戏视为一个重要课程组成部分的课程观,通过明确的目标与意图将游戏整合入课程中,使游戏与课程互为生长点,游戏生成课程和课程生成游戏。游戏生成课程强调将游戏作为课程的生长点,不断生发新的课程网络。游戏是而的生存方式,游戏过程中充满了教育的契机,寻求和利用幼儿的兴趣作为游戏生成课程的基础。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必须在游戏中认真观察、了解幼而儿的学习兴趣与需求,与幼儿一起享受和体验,捕捉教育契机,及时地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发现,吧活动引导深入,从游戏活动中生成相关的主题教育活动,帮助幼儿获观的学习经验。游戏生成课程的过程中,也是师幼共同建构课程的过程。如:在晨间活动的“踩影子”游戏中,教师发现幼儿对影子充满了兴趣,结合大班课程目标,及时生成了幼儿飞车感兴趣的主题活动——“影子”。随着“影子”主题活动的展开,幼儿对光与影的经验不断丰富,主题活动的开展也不断推进着幼儿游戏的丰富和开展,生成了新的游戏,如《皮影戏》。将皮影戏鉴赏幼儿的系个体展开巧妙结合起来,教师引导幼儿模仿日常生活动作,如拖地、打球、跑步、做操、划船等,进行“人体皮影戏”表演,皮影戏动作的幽默性与课程的生活性似的幼儿兴趣盎然。

身心陶醉其中。在这个课程建构过程中,游戏生成了课程;教师依据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进行游戏创编,并创设能够激发幼儿游戏的环境,

让幼儿游戏的环境,让幼儿在环境中自然生成游戏。这一过程又是课程

生成游戏的过程。

离开了幼儿园课程内容的游戏,就好像是没有源头的枯水,缺乏生命力

和自身免疫力。课程生成游戏就是设置一个丰富而相互联系的课程网络,将课程中相互渗透的各领域内容和经验迁移到游戏中来,增加游戏主题,丰富游戏情结,这样不仅用课程滋养了游戏,增加了游戏自身对幼儿的

吸引力,而且使幼儿的经验在游戏中得以延续,不断为游戏注入新的内

容,帮助幼儿学习和过滤经验,促进幼儿的成长。课程生成游戏强调用

“预设课程”的内容丰富和充实游戏,出依据课程的内容来创编游戏外,还可以采用筛选和改变的方式,在课程中引入积极地游戏,将“预设课

程”作为积极游戏的生长点。

1.筛选

游戏是符合幼儿天性的自然活动,喜爱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教育应该追随自然,适应自然。因而,应当让幼儿在游戏中度过快乐的童年,而不应有任何的学业压力。但并不是所有的游戏都是好的,符合教育目的和要求的,因此应当对幼儿的游戏进行选择和指导,避免让幼儿在玩那些无聊的或者有害的游戏。引导他们玩有益的积极游戏,从而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某种教义。依据课程内容,进行游戏的筛选,设置主题游戏区,依据课程布置游戏环境,投放游戏材料,并提供相关游戏活动。做到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简单易行自然。如在大班主题活动“过新年”、“端午节”中,分别将民间节庆活动舞龙和赛龙舟纳入到课程中,通过游戏,不仅让幼儿了解了中国的节庆习俗,掌握了舞龙和赛龙舟的规则和技巧,更重要的游戏是在游戏中幼儿对“中国龙”之民族精神有了初步的理解以及团结协作之民族意识和感知和养成。

2.改变

仅仅选择好的i并不能满足课程的需要,有必要设计与编制出更符合教育意图的游戏,才能使幼儿的游戏活动朝着教育目标发展,产生预期效果。改编游戏便是基于对幼儿自然游戏的观察与分析,从中抽取出若干在教育上有价值的游戏

因素,结合课程内容,使之系统化富裕更高的游戏价值和课程价值。这种改编是筛选的深化与发展,其目的在于通过对游戏因素的有目的的系统运用,来提高课程的效益。如:炮仗是一个传统的民间体育游戏,包含卷、燃放、纸屑飘落环节,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体验成功与合作的快乐。在“过新年”的主题活动中,教师将民间体育游戏“卷炮仗”与歌曲《卷炮仗》有机结合,改变成游戏音乐,将原来单一的运动游戏丰富为有趣的唱游,让那个幼儿根据歌曲节奏的变化调整自己的步伐,通过自身的探索走出螺旋队形,进行合作游戏。幼儿在玩中学会了唱歌,感受了音乐节奏的变化,通过游戏表现了歌曲,发现了游戏的规则。

二、幼儿园课程实施游戏化

幼儿园课程渗透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是通过游戏活动、生

活活动教学活动实施的。在课程实施中,“自由游戏活动”“生活活动”

“教学活动”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即保持自身的基本

特征,有发挥其独特的教育价值,具有不可相互代替的性质。幼儿园课

程实施游戏化是让幼儿在游戏中和在游戏化的活动中生动活泼、积极主

动地要素渗入生活活动和教学活动中,使其游戏化,增加活动的游戏性、

趣味性,使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游戏性体验,体现活动的过程就是游戏、

学习的过程。游戏化不仅仅是借用游戏的形式,游戏化的实质是使各种

活动都带有游戏的精神,学习活动主体化,让幼儿在幼儿园各项活动中

生动活泼、主动积极地学习,真正成为学习与发展的主体。

(一)自由游戏活动

1.保证愉快有益的自由游戏活动

幼儿园课程实施游戏化,首先要保证幼儿在一日活动中有充足的自由游

戏活动,使幼儿有机会自由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自由游戏活动

具有其他活动所不能取代的功能与作用,但实践中往往存在自由游戏时

间被剥夺的现象。为保证幼儿充分的游戏时间,需重新评估整个日常的教育课程,科学合理地安排一日生活,以创造更多的游戏时间,可缩短午休时间,或对其他计划进行调整,以提供一些时间用于自由游戏活动。如果一天内分散安排了几次短暂的游戏时间段,可以考虑合并成一个较长时间的游戏时段,这种安排更有利于进行高层次的游戏活动。

游戏环境的创设与材料的投放应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学习需要,同时要能反映幼儿近期的经验及幼儿关注的热点话题,着既关系到游戏活动是否“愉快”,又关系到游戏活动是否“有益”。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游戏空间有游戏材料,创设游戏环境,给幼儿提供各种游戏机会,为全体幼儿提供丰富的刺激,让幼儿能够积极地参与游戏,保证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有价值的游戏活动的机会,从而获得每一位幼儿都有有益的游戏经历和活动。给予幼儿自主活动的权力,鼓励与支持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按照自己的意愿决定对活动材料、玩伴、内容的选择,决定对待和使用活动材料的方式方法,即自己决定玩法、和谁玩以及怎么玩。

2.愉快有益的自由游戏活动需要教师的指导

自由游戏的质量标准时“愉快”、“”有益。游戏活动之所以让人愉快,主要原因是幼儿在游戏中可以获得以感兴趣、自主感和胜任感为主要成分的游戏性体验。教师对幼儿游戏活动的指导应以不改变游戏活动的主客体关系为前提。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真正在游戏过程中感到“愉快”。游戏活动要成为有益的活动,有赖于教师对游戏活动的指导。认可通脱游戏施教的机会,而不要只依赖自发的学习。教师要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关怀者。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映,敏感地觉察他们的需要,善于发现幼儿活动中的价值,及时以适当的方式作出应答,形成合作式的师生互动。在幼儿自由游戏之前,教师应当为而创设适宜于他们身心发展水平的游戏环境,准备适当的游戏材料,建构适当的游戏空间。在幼儿的游戏过程中,教师应当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了解每个孩子的特点,在

观察的基础上提供适当、实时的帮助,丰富和延伸游戏情结,而不是凭自己主观意志与愿望去“丰富”幼儿的游戏情结。在幼儿很难自己开展游戏或正在开展游戏难以再进行下去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给这个游戏添加一些游戏元素,如提议心的游戏主题、介绍信的游戏道具或情结元素以拓展已有的主题,让幼儿重新对这个游戏感兴趣。游戏后,为幼儿提供回顾与交流的机会,以便幼儿能更清楚地知道他们在游戏中做了什么,生活学习了什么以及获得了什么。只有这样,自由游戏的教育作于与价值才能充分的实现与发挥。

(二)生活活动

将游戏因素渗透到生活活动中,是实现生活活动游戏化的重要策略。在幼儿生活活动中,利用游戏元素,借助游戏的角色、情境以及游戏性的语言,以多种简便易行的游戏方式组织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活动,使生活活动游戏化,让幼儿每天快都有愉快的情绪体验。但利用游戏因素,保证每天轻松愉快的一日生活并非要求吃饭、睡觉、洗手、入厕各个环节都要创设游戏情境,重要的是教师可通过诙谐幽默的言谈举止和以爱、尊重、平等为基础的教师行为与幼儿行为的交互作用。模拟、营造游戏发生的心理环境。在组织活动室,根据活动的需要以不同的角色,利用生动有趣的游戏情结串联活动的各个情结,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现象,增强活动的趣味性,以吸引幼儿参加活动,提高生活活动的教育结果。(三)教学活动

教学时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幼儿获得系统知识技能的活动,也是课程实施的重要途径。教学活动以学科为基础,具有较强的系统性,丰富与扩展幼儿的知识经验,使经验系统化。教学活动游戏化可制造高质量的互动机会以提高教学的效果,即在欧系中达成教学目标,又在教学中体验游戏快乐。使幼儿教育变得更为完善。但需明确游戏和教学各自的价值和功能,避免否定教学或游戏泛化现象,最高效率地发挥游戏和

教学着两类活动的教育价值,是适宜性和有效性得以兼顾。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根本目的是从游戏活动中提取可利用的因素,实质与教学活动有机地结合,使学习活动主体化,积极化。游戏因素作为教学活动的外部形势必须与教学活动的内容和系统以,有机联系、相互融合,避免一味追求形式上的“花哨”和“虚假繁荣”而导致教学活动的庸俗化、低效化。

游戏活动与教学活动室一个渐变的连续体,两个极端之间反映的是游戏和教学的不同融合程度:

1.分离式

幼儿园课程实施中,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在形式、时间安排上相对分离,独立存在。即在幼儿园活动的某段时间内安排教师统一组织集体游戏活动,而在另一段时间内安排教学活动。这时的游戏多为教学游戏,即专为教学而设计的音乐、体育、语言、科学等,游戏、这类教学游戏在规定的教学时间里可反复进行,如练习赛跑的体育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练习发音的语言游戏《东边一群鹅》、练习听音的游戏《种豆》等。这种方式操作简单,评价直截了当,容易被教师掌握,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广泛应用。

2.交叉转换式

在教学中插入游戏,活在游戏中插入教学,游戏与教学存在相互转化的关系。教学的内容在游戏中获得运用,活在游戏中发现的问题有回到教学中来解决。游戏只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的某个特定时间段出现,成为教学活动的一个环节,游戏可以是教学活动的先导,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的经验,可以通过教学加以系统化;游戏也可以是教学的后继活动,教学中幼儿习得的知识和技能也可以在游戏中运用。比如利用体育游戏“大风吹”作为音乐教学活动“小叶飘”的导入活动,把游戏“找朋友”用于几何图形的结束环节,以巩固相关知识胡技能。这种设计在结构上比较紧凑,教师主要利用为各领域教学编制的游戏来组织教学活动,提高

教学活动的游戏化程度。

3.融合式

教学和游戏的界限模糊,活动由幼儿和教师共同发起,如教师在专门设计的教学活动中注意运用角色游戏等时教学活动游戏化。教学和游戏之间的关系表现为“以游戏为中心学习”,是实现游戏与教学优化组合的一种高级形式,它使两种性质不同的活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模糊了游戏与教学的界限,从活动时间、空间、内容、形式等几方面统一整合在一起。这种结合方式难度大,借助升读有趣的游戏情境、情结和形象可爱的角色来吸引幼儿,强调的是渗透在教学内容之中的游戏性特征,灵活地处理教学目标与戏因素的有机融合,如“数学活动:认识前后”就是以动画片《黑猫警长》作为游戏情境贯穿活动始终,设计了警员训练、出警、活捉“一只耳”等情节,将教学内容自然巧妙地融入到游戏过程中。活动中,教师和幼儿都以游戏角色的身份参与到游戏活动中,既让幼儿处于游戏的主动地位,获得游戏的主动地位,获得游戏的体验,有达成了教学目标。

一、对学前教育的评价

评价游戏对儿童发展的教育作用是否得以实现,或儿童通过游戏是否得到教育,是评价儿童游戏是否成功的关键。而评价游戏教育作用的大小或游戏是否成功的根本出发点就是儿童是游戏的主人。具体来讲,从以下几方面来衡量游戏是否成功。

1.儿童按自己的意愿做游戏,在游戏中感到轻松、愉快,发挥了创

造性。游戏是否成果获游戏的教育作用是否得以充分的实现,根

本上取决于游戏是否得以充分体现儿童主人翁的地位。好的游戏

能充分体现游戏的特点,即儿童能主动、资源、愉快地根据自己

的意愿、经验展开游戏。

2.儿童做游戏很认真,能克服困难,能遵守游戏的规则,游戏有较

强的组织性和独立性。好的游戏中,儿童处于对游戏的极大兴趣,能克服困难坚持进行游戏。成功的游戏中,儿童既能遵守规则,与同伴合作表现出一定的组织性,也有一定的独立游戏的能力。

3.会正确创造性地使用玩具并爱护玩具。成功的游戏中,儿童不仅

能正确的使用玩具,而且能创造性的使用玩具。在游戏过程和结束后,不争抢玩具,能正确收放玩具,爱护玩具。

4.在游戏中对同伴友爱、谦让,能与同伴合作并不妨碍他人游戏的

进行。无论是独自游戏还是合作游戏,在游戏中都存在有与同伴的关系问题。成功的游戏中儿童能与同伴友好合作,能正确处理玩具、场地、角色等问题,并有组织地分工合作展开游戏。

5.游戏内容丰富、积极向上,有益于儿童身心发展。成功的游戏中,

儿童游戏内容丰富,能广泛的创造性地反映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并且内容健康积极向上,有利于儿童身体、智力品德的全貌发展。

以上五项评价标准是评价游戏是否成功的基本标准,适用于各年龄班。但由于各年龄班幼儿游戏水平有差异,各类游戏特点不同,因此在具体评价某班某种游戏时,应结合儿童游戏水平和特点以及不同种类游戏的教育功能特点进行评价。

总之,对游戏教育作用的评价必须从有益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出发,不可随意以成人的好恶来评价游戏,必须以儿童是游戏的主人为出发点,对儿童在游戏中的表现来评价,而不应该用场面大小、热闹程度等表面形式来评价。只有掌握正确的评价标准,才能明确知道的方向和重点,才能使游戏真正地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二、对学前游戏发展水平的评价

儿童游戏水平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成人对

游戏的态度、家庭和幼儿园欧系的设施等。上述因成人游戏的态度、家庭和幼儿园游戏的实施等。由于上述因素的多层次性,各年龄婴幼儿及每个学前儿童游戏的发展水平不同。正确了解儿童现有的游戏水平,可以更科学地指导学前游戏,促进儿童的游戏水平不断提高。

对儿童的不同种类的游戏发展水平评价,往往具有不同的标准,如角色游戏发展评价与结构游戏发展评价就不进行同。综合儿童的各种的各种游戏的活动状况,可以对儿童游戏的一般性发展水平作出评价。评价儿童游戏的一般性发展,可以了解儿童身心整体发展的一般状况,特别是了解儿童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特点。通过评价儿童游戏一般性发展,还可以检验教育者组着和知道游戏的效果。

教师可以利用下表所列的标准,在对儿童游戏全过程观察的基础上,对其自选游戏情况、能否确定主题、活动中材料的使用、与人关系、活动持续性等作出评价,从而了解本班儿童能力水平和特点的整体情况,同时掌握每个儿童个体的具体特点。根据实际的观察评价,制定本班婴幼儿发展目标和计划,会更具针对性,更加客观和具体。教师在学期初、末各对本班婴幼儿进行一次儿童游戏一般性发展评价,将材料加以汇总统计后,前后两次对照,就可以判断本学期儿童的发展一般状况,明了取得的教育效果和质量。同时也可以对评价量表中的各个方面加以分析,掌握本班孩子各个方面的发展特点和取得的进步。

儿童游戏一般性发展评价表

三、学前游戏环境创设的评价

对学前游戏环境创设评价是园所教养管理的内容和手段,并能够促

使幼儿园增强游戏环境创设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提高环境育人的意

识和技能水平。评价学前游戏环境主要是针对场地或个活动区及游

戏材料或玩具投入等方面进行评估,既要对室内游戏环境进行评价,也要对室外环境进行评价,可以先单就没个或每类活动区域分别评

价,然后综合地对游戏环境整体效果进行评价。

对于学前游戏环境创设的整体效果评价可参照下表中的各个项目进行。

游戏环境创设的整体效果评价量表

四、对教师在游戏过程中的现场指导的评价

在学前游戏的实施管理工作中,做好对教师指导的科学评价可直接促使幼儿教师树立科学的游戏观和游戏指导意识,改进游戏的指导,增强指导的针对性和目的性。评价游戏现场的教师指导,并不都是他人评价,教师也可以进行自评。

对教师指导进行评价,首先应当明确,强加的教师导演式的活动并非游戏,幼儿完全自发任意的行为也不能有效的使自身得到发展。教师指导的关键是激发幼儿的自主性,同时教师又需通过其直接的指导,通过一系列具体的影响方式,从而发挥游戏对促进培养幼儿自主性的作用。所以,评价教师在游戏过程中的指导,既要注重教师作为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发挥程度,又要强调教师对儿童游戏主体地位的尊重,做到评价的科学性、全面性、合理性。另外,评价教

师在游戏过程中的指导,应注重对教师工作的激励,强调和保护教师对游戏正确的指导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对幼儿教师在游戏过程中的指导的评价内容可以参考以下一些方面:

1.引导游戏的进程。引导幼儿选择活动开始游戏,如教师可先介绍

材料、建议活动方式、提出行为要求等,启发引导幼儿自选活动;

参与幼儿的游戏过程,激励启发幼儿的操作与实践及交往,促进幼儿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依照幼儿的不同需求给予适当的帮助;游戏结束时引导幼儿简评游戏。

2.教师自身与幼儿的相互作用。教师在于幼儿交往时,应注意多运

用中性与积极肯定的态度,尽量减少否定性交往的接触。注意以自己积极饱满的情绪参与游戏,影响感染幼儿。例如教师可多运用鼓励、赞许、肯定,表现出对游戏活动的兴趣,可以表扬幼儿的良好行为,或是用眼神、表情等身体语言作出赞许的表示,尽量避免强行控制、禁止、批评等,教师的积极态度会促进幼儿的努力和进步,激励幼儿去创造和发现。

3.教师指导的对象与范围。应注意重点与一般结合,在照顾全体的

同时,特别注重对幼儿个体的指导,针对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具体帮助;又应注意逐渐增加对幼儿活动小组的指导,从而激发小组内幼儿之间的积极的相互作用和影响。避免单一性的集体指导和整齐划一的要求。

4.探索和运用多样化的指导游戏的方法。教师应注意在教育实践

中,探索多样化的指导方法,如及时呈现适宜材料、建议、提问、启发和丰富知识经验、提供范例、共同参与、行为示范,从而促进游戏的不断深入。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适当的指导方发,并注意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指导游戏,才能发挥良好的效果。

5.激励式指导方式或类型教师应在尊重幼儿的基础上,运用启发激

励式指导方式,创造一种民主平等的心理环境气氛,激励幼儿的积极活动,鼓励幼儿的探索创造,如设置问题情境,提供机会并鼓励幼儿自己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等,力戒强制包办和随意放任式指导,从而培养和增强幼儿自主精神。另外,教师在具体指导游戏的过程中,还应注意发挥常规的作用,使幼儿通过执行游戏常规,逐渐形成行为自律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教师还应该注意全面指导幼儿行为,从而促进幼儿在游戏中身心和谐发展。

教师对游戏过程指导情况的评价表

总之,在教育中对学前游戏的评价,既可以是针对儿童游戏本身的,也可以是针对儿童游戏教育实施方面的,既可是有侧重的单项评价,也可以使全面的综合评价。它可以为学前教育和学前游戏的实施提供参照的依据,并和游戏环境条件创设、组织、指导等环节共同构成游戏实施的完整过程。

课程游戏化心得体会

课程游戏化心得体会 课程游戏化心得体会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形式,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是自己的主人,可以自主能动的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幼儿园的课程与游戏是密不可分的,作为课程实施重要活动之一的游戏,应该充分发挥孩子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幼儿参与多种游戏,鼓励幼儿在游戏中反映生活,为幼儿在游戏中运用的知识及能力提供机会和条件。从而实现让幼儿在愉快、自主中全面健康发展。游戏活动和日常生活活动、教学活动一样,在幼儿园课程中是缺一不可的,游戏活动和另两类活动互相补充,在幼儿一日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游戏在幼儿园整合课程实施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游戏和教学的概念常被混淆,在许多场合,游戏成了各级教学目标、按教师的意志和计划进行的活动,而教学原本承担的任务却悄悄的被游戏替代了。事实上,游戏和教学既不可替代又相得益彰,二者可以以各种方式相互影响、相互结合、相互补充。 二、游戏活动可引发幼儿的好奇心,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的快乐而自主的实践活动,是孩子们特有的一种学习形式。自主性、趣味性、虚构性、社

会性、实践性等是游戏特有的属性,处在幼儿期的孩子身心都有一定水平的发展,对周围一切事物好奇、好动、好模仿,渴望参加成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可根据孩子的这些特点,为幼儿创造宽松自由的环境,凸显幼儿“自主、自信”这样一种主体精神。引导幼儿主动参与、自主选择,使幼儿在参加游戏活动时身体各器官处于积极活动状态,这样既可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又可让幼儿在游戏中反映现实生活、探索事物性质,运用已有知识、操作各种材料来进一步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培养幼儿科学探究的能力。 三、游戏可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为了让孩子的区域活动充满阳光与乐趣,我们幼儿园的老师们给孩子们粘贴了各种棋盘,孩子们可以自由的下棋,整个游戏过程可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潜移默化的锻炼了孩子们的良性竞争、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添设了迷宫、沙包、跳绳、滚球等玩具,在自由活动时间,一簇一簇的孩子在尽情地玩着各式各样的益智游戏,使幼儿体验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合作的重要和快乐,这种活动充满了自然与和谐,充满了创造与快乐,让孩子受益无穷。 四、游戏能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爱护环境的良好品格幼儿对大自然的认识,是形成对大自然热爱之情的基

(完整版)15个幼儿园课前小游戏

1、《猴子荡秋千》 一只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嗷嗷嗷! 两只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嗷嗷嗷! 三只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嗷嗷嗷! 四只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嗷嗷嗷! 五只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嗷嗷嗷! 这么多的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嗷嗷嗷! 2,《一家人》 大拇指是爸爸,爸爸是司机,开汽车,嘀嘀嘀; 爸爸旁边是妈妈,妈妈洗衣服,刷刷刷; 个子最高是哥哥,哥哥打篮球,砰砰砰; 哥哥旁边是姐姐,姐姐在跳舞,嚓嚓嚓; 个子最小就是我,我在敲小鼓,咚东咚。 3、《卷白菜》 卷、卷、卷白菜,卷完了白菜我剥白菜; 剥、剥、剥白菜,剥完了白菜我洗白菜; 洗、洗、洗白菜,洗完了白菜我切白菜; 切、切、切白菜,切完了白菜我炒白菜; 炒、炒、炒白菜,炒完了白菜我吃白菜——啊……呜! 5、《五根手指》 一根手指点点,两根手指弯弯,三根手指叉叉,四根手指汪汪,五根手指喵!喵!喵! 6、《手指兄弟》 兄弟十个分两组(十指伸展手心向外),生来个子有高低(翻动两手手心向内)。 老大长得最粗壮(两手伸拇指),老二生来有主意(两手伸食指)。 老三长得个子大(两手伸中指),老四生来没出息(两手伸无名指)。 老五别看个子小(两手伸小拇指),拉起勾来有本事(两手小指互勾)。 老大碰碰头(两手大拇指相碰),老二碰碰脸(两手食指相碰)。 老三老四弯弯腰(两手中指上下运动),老五伸伸腿(两手小指伸展运动)。 大家拍手把歌唱。 7、《手指变变变》 一个手指变呀变,变成毛毛虫爬呀爬; 两个手指变呀变,变成小兔跳呀跳; 三个手指变呀变,变成小猫喵喵喵; 四个手指变呀变,变成螃蟹爬呀爬; 五个手指变呀变,变成小鸟飞呀飞。 8、《手指出门》 一个小朋友,出门走走走,碰到大石头,摔个大跟头; 两个小朋友,出门走走走,碰见老奶奶,扶着慢慢走; 三个小朋友,出门走走走,看见红绿灯,停下不忙走; 四个小朋友,出门走走走,看见解放军,向他挥挥手; 五个小朋友,出门走走走,碰见大坏蛋,一把抓住他。 9、《手指兄弟》 一个手指点点点 (伸出一个手指点宝宝) 两个手指敲敲敲 (伸出两只手指在宝宝身上轻敲)

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的有效策略研讨活动过程及思考

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的有效策略研讨活动过程及思考 一、活动的背景和意义 游戏伴随着幼儿的发展,幼儿在游戏中不断成长。老一辈教育家陈鹤琴明确指出,幼儿的游戏就是工作,工作就是游戏。可见,幼儿时期的主要活动就是在游戏中学习。游戏作为幼儿的基本活动,以其自身的愉悦性、主动性、虚构性、有序性等特点,是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是幼儿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幼儿早期就是游戏的时期。童年的游戏不仅带给幼儿快乐,而且是帮助幼儿按自己特有的方式去学习和促进各方面发展的有价值的活动。通过游戏可以促进幼儿身体的、认知的、社会性的和情绪情感的发展。通过游戏可以去影响幼儿的自我发展,解决发展中的冲突和矛盾,控制他们的攻击性行为,发展他们的动作技能等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然而,近几年,许多受成龙成凤的高期望值制约,或受某些舆论的宣传影响,或因虚荣攀比之心作祟的家长们教育观念的错误,认为幼儿园应该像小学那样教孩子大量的知识。甚至一些小学老师也有类似的错误信息反馈,把上没上过学前班、掌握知识的多与少作为评价孩子的标准。这样一来,导致各个幼儿园的教育观念受到了影响,陷入了困境,教学模式不同程度地有了小学化和成人化的倾向,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幼儿园教育的客观规律,也加重了孩子们的心理负担。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这是建立在幼儿爱游戏、好嬉戏的天性需求和发展特点之上的。然而,要想实实在在地落实这句话,却不容易。为此,我园坚持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全区以园为本园本教研制度建设实施方案》为指导,以我园制定的《园本教研制度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为依据,继续坚持奉行科研兴园的教科研理念,从我园实际出发,引领教师们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将游戏与课程紧密融合,向目前存在的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挑战,真正发挥游戏在幼儿教育上的独特的教育价值,充分有效地将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这一精神落到实处,将《如何有效实施教学游戏化》作为我园上学期园本教研工作的主题内容,进行了为时半年的教研活动。 二、活动的意图与目的 为配合全区以园为本教研制度经验交流,扎实开展园本教研活动,进一步提升我园教师教学即教研的意识和教育教学水平,特开展此项活动。通过本次教研活动,计划具体达到以下几方面的教研目的: 1、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实现我园教学模式的变革,促进我园教师的迅速成长。

幼儿园课堂小游戏汇总

1:友谊之圈 目的:用英语向别人进行简单的问候、自我介绍及告别。 方法:1. 大家一起面对面围成两个同心圆。 2. 一起拍手唱歌或放音乐,两个圈分别朝相反方向移动。歌曲结束,或老师喊"Stop!"时,每位同学就与这时正好和自己面对面的同学进行问候对话。 3.当大家安静下来表示都做完以后,重新开始一首歌曲拍手转圈。 4. 游戏的乐趣在于,学生不知道自己下一个将会面对谁,也许是新的同学,也许就是刚才问候过的同学。 2:抛绣球 目的:练习使用"What's your name?" "I'm..."以及一些学过的问候语。 道具:沙包或软球 方法:1.学生坐在座位上,或者站成一队,老师站在学生前面,背向学生抛球,球离手后转身面对学生。 2.谁接到球就和老师进行对话练习。对话结束后,由他取代老师的位置,上前抛球继续游戏。 3.此方法可扩展到其他需要两个人进行对话练习的语言点。 3:猜颜色 目的:练习红、黄、蓝、绿、黑五种颜色的表达。 道具:用这五种颜色的彩纸,做五顶可以戴在手指上的小帽子。可以多准备几套作为给学生的奖品。 方法:老师把手背在身后或用物品遮挡,然后任选一种颜色的小帽子戴在手指上。让学生猜测他戴的是哪种颜色的小帽子。奖励猜中的同学一定彩色小帽子。 4:找帽子 目的:练习红、黄、蓝、绿、黑五种颜色的表达。 道具:彩纸做的红、黄、蓝、绿、黑五种颜色帽子各一顶(也可以是这五种颜色的其他物品,如水果、手偶、文具等)。 方法:1.把五件不同颜色的物品放成一排。给学生几秒钟记住每个颜色物品所放的位置。 2. 点一位学生上来,蒙住她的眼睛,用英语告诉她"Find the blue...." 3. 学生根据自己的记忆,走向相应颜色的五品,并将它拿起。那对的学生得到一个小奖励。拿错的同学再试一下。如果还错的话,就换另一位同学。 5:传球数数 目的:学习数字1~5的英文表达。(或其它数字) 道具:一只皮球 方法:1.让学生站或坐成一圈。 2. 由拿球的人开始向任意一个学生传球,球出手后说出一个数字。 3. 接球的同学必须说出传球者所说的的数字的上一个或下一个数字。 4. 说对了继续游戏;说错了,罚唱一首英文歌或韵句。然后开始新一轮游戏。 6:丢手绢之数数版 目的:熟悉数字1~10的英文表达(或其他数字练习) 方法:1.这是一个类似“丢手绢”的游戏。 2. 同学们围成一圈坐好,由老师先开始做示范。老师在圈外,边从1数到10边围着圈走。每数一个数字,就轻拍一位同学的肩膀。数到10后再从1开始。 3. 假如哪一位同学的数字与前一位同学的数字不连贯,必须立刻站起来去追老师,并在老师跑到他的空位坐下前抓到老师。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组织策略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组织策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规定: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一命题确定了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地位,对幼儿园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它也为我们开展《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组织策略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的重要依据。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探索将教学游戏化,教育综合化的幼儿教育实践模式,把游戏融汇于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充分体现寓教育于游戏之中。为幼儿提供平等表现机会,使幼儿的能力、个性得到和谐发展,让幼儿在教学活动、日常生活中积极探索、主动活动、思维活跃,因此在幼儿园适时、合理地开展游戏活动是培养幼儿各种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如今幼儿园教育课程和其他教育课程一样备受关注,过去,我们单纯的把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作为幼儿园课程内容,存在着只重视室内教学,忽视幼儿的独立性活动,只重视传授知识,忽视幼儿能力的培养,在教育教学形式和方法上用集体教学形式和注入式教学方法,重视以教师为指导,忽视了以幼儿为主体作用等倾向。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进行了有关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模式的研究。其包括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游戏、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中的游戏以及在幼儿园游戏化课程中幼儿的发展。下面谈谈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组织策略研究模式的几点见解: (一)、一日生活要游戏化 《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目前幼儿园里幼儿的游戏活动存在有多种形式,因此我们必须贯穿在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幼儿一日活动是幼儿一日在园生活和接受教育的全部内容。因此,其组织安排、设计要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符合教育规律,要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一日活动,做到保教结合,完成幼儿园的保教任务,达到锻炼幼儿体格、开发幼儿智力、陶冶幼儿情操、养成文明习惯的宗旨。有了一日,才有一年,乃至三年,一日活动开展的好,有特色,幼儿身心才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提高幼儿一日活动质量才有可靠保证。 1、晨间活动要游戏化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晨间活动是一日活动的基础。一天的开端好,则预示一日活动 之兆祥。为此我在活动室设计了各种活动区,如建构区”、图书区”、创造区”、数学区”等,幼儿一入园 就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参加所喜爱的各种活动。如创造区”内的幼儿,可以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 象,绘画出许许多多色彩丰富、别具一格的美术作品及泥工作品。在建构区”内,幼儿选择大小不一、形 状各异的积木设计建造飞机” 大炮” 轮船”等,并边玩边嘴里发出呜呜、轰轰”的声音。幼儿在丰富多 彩的各种活动中,开始了一天愉快有意义的园内生活。 2、教育活动游戏化” 春暖花开,是幼儿接触大自然的大好时机。让幼儿认识春天,打破传统的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方式,而是采取了重生成”的教学理念,让幼儿在自主、探索、合作的过程中,轻松、愉快地认识了春天。 特别是像数学这样比较枯燥乏味的活动,我们更应该在一种游戏化的模式里进行,这样才能使幼儿对活动更感兴趣,接受的更快。而不能让幼儿进行一些机械的记忆,毫无趣味的教学模式会让幼儿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及热爱。所以,我们一定要采取科学的方法,让幼儿在轻松、快乐的氛围里成长! 3、区角活动的游戏化 区角游戏是幼儿在游戏区(或称活动角、活动区)中所进行的某种特定活动。区角游戏的区域包括角色游戏区、积木区、玩沙玩水区、语言图书阅读区、音乐表演游戏区、美工区、科学发现区、自然角、益智区、操作区等。角色游戏区的教育作用在于:帮助幼儿了解人际关系。通过不同角色身份学习扮演适当的行为方式,发展幼儿的社会性 ;帮助幼儿学习友好交往的技能。如轮流、分享、协商、互助、合作等;培养 幼儿大胆表达个人意愿、情感、见解,能相互沟通,发展语言交流能力,实践和尝试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发展表

课程游戏化的心得体会

课程游戏化的心得体会 篇一:课程化游戏培训心得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培训心得这两天,我们参加了“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培训。聆听了省教育专家张晖老师的讲座《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内涵与实施途径》和陈海青园长的讲座《对课程游戏化的理解》以及张红俭园长的讲座《幼儿游戏的观察记录与分析》,丰富详实的讲座内容,鲜活的案例分析,让我对课程游戏化有了一个更深入的认识和全新的解读。 作为一线老师,我们常常疑惑于如何平衡“教和玩”的难题。我们通常只是植单一的插入一些游戏。为什么在教学活动中孩子的兴趣缺缺,为什么孩子不愿意学。通过培训我了解到,课程游戏化是要站在质量的高度去考虑,幼儿动用多种感官探究、交往和表现的机会更多一些,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更充分一些。 结合讲座来反思自身发现,在以往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虽然在教学过程中年也能注重体现游戏化,但是在活动中并不能体现幼儿为主体的自主性游戏,由于害怕孩子“不会玩”“玩的不好”“玩的有危险”通常在玩的过程中没能体现孩子的自主,所以往往在玩的过程中孩子没有自我的意识,孩子游戏中的自由自主和创造就会失去,因此要合理指导游戏,应该融入课程文化,形成习惯。课程游戏化的关键在教师,焦点在幼儿,幼儿行为总能折射教师的思想和作为。课程游戏化的核心追求是幼儿积极投入活动过程并充分探索、交往与表现,是幼儿不

断丰富和发展新经验,在这个过程中,主要的不是教师说什么和做什么,而是幼儿说什么和做什么。 这次的培训活动,给了我启发和思考,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修正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学习先进的理念,与幼儿共成长。 2015年8月22日 篇二:《指南》背景下课程游戏化学习心得(张) 《指南》背景下课程游戏化学习心得 张明霞 2015年9月21日,缪园长组织我们开展了《指南》背景下课程游戏化培训。我们每个聆听者不难听出局领导对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重视,缪园长提出幼儿在园要有一定的游戏体验,高质量的游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要做好课程游戏化的状态跟目前我们带班的现实有什么样的不同呢?我们应该注意哪些地方呢? 一、丰富生活环节增加孩子的游戏体验 在幼儿园生活中一个环节与另外一个环节衔接的时候我们有时也进行一些小游戏,如:手指游戏、小儿歌什么的,我们可以丰富此时的转换环节,如:语言、歌谣、节奏、手指游戏等。在点名环节,教师可以加一些游戏环节,而不是简单的点名。如加入一些情感游戏,孩子们在环节中就会有一定的情感体验。相信教育出来的孩子就是不一样。 二、让主题活动真正的落实在孩子生活中

浅谈幼儿园课程游戏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110224549.html, 浅谈幼儿园课程游戏化 作者:宋海燕 来源:《新一代》2020年第03期 摘要: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幼儿普遍喜爱的、自愿的、主动参与的活动,是幼儿通过亲身体验而获得生命活动意义的活动,儿童是在游戏的生活和发展中获得成长。 关键词:游戏;幼儿;活动 一、游戏的特点与价值 (一)游戏具有主动性和自愿性。 游戏是幼儿自主自愿的活动,幼儿正处于身心迅速發展的阶段,肌肉组织发育明显,骨骼系统生长迅速。幼儿的思维和想象均有一定的发展。特别是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和不随意性,游戏中的动作和玩具材料的形象性能使幼儿易于接受,并乐于从事游戏活动。因此,游戏能适应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符合其身心发展的特点。 (二)游戏具有社会性 游戏的内容、种类和玩法,受社会历史、文化、习俗等影响。幼儿在游戏中会感受到快乐和满足。通过控制所在的环境,表现自己的能力和实现愿望,从成功中获得愉快和满足感。游戏是轻松的活动,不需要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而感到过分紧张和压抑,因此,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总是现出轻松和愉快的情绪。 二、课程游戏化的价值 课程游戏化能吸引幼儿专注地投入活動,激发和提升他们的兴趣,满足他们的需要,从而获取更多的新经验。课程游戏化是幼儿园课程改革和发展的基本路径和指导思想,用游戏方式组织课程,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课程游戏化具有多方面价值: (一)课程游戏化满足了幼儿的生理需求 幼儿在游戏中会反复练习各种基本动作,如抓、爬、滚、跑、跳、攀登、投掷等。这些运动不仅能促进他们骨骼、肌肉系统及体内新陈代谢和运动机能的发展,还可使幼儿动作的协调能力和控制能力得到提高。 (二)课程游戏化适应了幼儿的心理需求

幼儿园游戏课程

幼儿园游戏课程 一、幼儿园游戏课程建设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界逐渐认识到游戏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意义,游戏教育本身的价值也逐渐显现出来。幼儿教育中的重心是主体性教育,主体性是人今后发展的中心内容,其包括主体活动的能力、创造的态度、动机等,主体性的培养需要将活动作为中介,培养幼儿主体性,需要满足幼儿主体的身心发展的需要,并且表现肯定幼儿的创造性活动,这对幼儿素质的培养起到极为关键的作用。因此,在幼儿园中设置一定的游戏课程能够发挥游戏独有的提升幼儿主体性的功能。 另外,幼儿园是为了特定的教育目的给幼儿创造的生活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能够按照其心理特点开展多种活动,促进其心理与生理的和谐发展。幼儿在每一阶段其身心发展往往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这就需要设定不同的课程。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而对游戏始终都喜欢,在游戏的过程中,儿童能更好的表现自我。所以,将游戏统领幼儿园的日常生活,能够确保幼儿在享受幸福时光的同时,自身素养也能得到不断提升。 二、幼儿园游戏课程建构思路 1.创建适宜幼儿游戏的环境 幼儿教师需要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游戏环境进行设计,选取能够启发幼儿和环境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的方法,来实现教育目标。首先,满足幼儿多样化的需求,减少幼儿的游戏等待时间。传统的幼儿游戏是采取集体组织的方式,这不重视不同孩子的个性化需要,因为受到游戏材料的限制,幼儿往往需要等待一段时间。为了能够让幼儿根据其兴趣来开展活动,

教师可以设定自由开放的游戏活动区,让幼儿从自身兴趣出发,在游戏当中去发现新知。其次,为广大幼儿提供游戏空间。幼儿游戏活动区应该设置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并且还要突出艺术性与科学性,幼儿活动的大致范围确定,但对幼儿的活动类型不加限制。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选择游戏的材料与玩伴,自己去开发游戏内容欧冠,而教师则主要是以玩伴的身份参与到幼儿游戏的过程中,对幼儿的创造性以给予关注。在幼儿的活动的时间方面不需要进行严格规定,一般情况来讲,幼儿所在的班次不同,其游戏的时间也不一样。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室内游戏不能代替户外游戏。最后,游戏能提升幼儿的探究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幼儿的游戏来了解其活动的基本特点、兴趣。游戏活动区所开展的活动和幼儿教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教师在活动区内所投放的材料,能够启发幼儿的探究行为。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的特点,尤其是幼儿的认知出现冲突的时候,教师要能快速给予答案,提升幼儿的探究水平。 2.游戏课程要做到将日常教学游戏化 将游戏当成是基本活动是幼儿能够实现主动学习并利于其未来发展的关键。游戏课程的设定要能真正体现教学的参与和发展,在教学与幼儿当前的发展水平、学习之间形成最佳发展区,这要求幼儿教师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中,需要去观察幼儿的学习兴趣,捕捉教育的信息,进而形成教育活动,来真正帮助幼儿能够形成相关的经验。在这样的活动中,也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构建游戏课程的过程。建构主义的理论认为,对世界的理解是由每一个本身来决定的,这实际上是将自己本身的竟来作为基点来建构现实。幼儿教师的教学经验以及其对信念的不同,对外部世界的理

指南背景下课程游戏化学习心得

《指南》背景下课程游戏化学习心得 张明霞 2015年9月21日,缪园长组织我们开展了《指南》背景下课程游戏化培训。我们每个聆听者不难听出局领导对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重视,缪园长提出幼儿在园要有一定的游戏体验,高质量的游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要做好课程游戏化的状态跟目前我们带班的现实有什么样的不同呢我们应该注意哪些地方呢 一、丰富生活环节增加孩子的游戏体验 在幼儿园生活中一个环节与另外一个环节衔接的时候我们有时也进行一 些小游戏,如:手指游戏、小儿歌什么的,我们可以丰富此时的转换环节,如:语言、歌谣、节奏、手指游戏等。在点名环节,教师可以加一些游戏环节,而不是简单的点名。如加入一些情感游戏,孩子们在环节中就会有一定的情感体验。相信教育出来的孩子就是不一样。 二、让主题活动真正的落实在孩子生活中 在拟真的环境中,操作、体验、创造,理解知识、发展能力来引导幼儿的探究性等。在这样的氛围中引导孩子关注未来、生活,给孩子实践机会,自己发现着自己做事着。它的特点是孩子在活动中就是做事,老师就是观察,而不是去指导什么的,就是一种“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同!”的状态。在活动中老师的观念进行演变、留意生活、关注经验、关注实践。为了让实习场真正的发挥作用,幼儿要全程参与,活动开展更从容,做事经验才会更丰富;生活事件回归原点,让幼儿感受更真实;幼儿与材料充分的互动,让活动与日常游戏的融合;情境富有挑战性,让活动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与教学活动整合,让一日活动更流畅。充分的开展和落实真实性的主题活动,引导孩子学习探究,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三、分清区域游戏与自主游戏的不同 成人眼中的游戏和孩子眼中的游戏是不一样的,孩子的游戏的价值不仅仅是享乐的价值,它还有发展的价值:身体动作、社会、情感等。在每一次的幼儿游戏活动,教师要考虑孩子表现的游戏价值有哪些!在幼儿园的生活中我们也要分清区域游戏和自主游戏的不同。自主游戏是自主性高、自发性强,能自我的控制游戏进程、规则、材料自选。区域游戏是以区域的空间布局开展的自主游戏,有一种自由性质。在游戏的时候我们要真正的走进幼儿,进而观察到孩子的状态。

《幼儿园课程》第三章-幼儿园课程中的游戏教案资料

第三章幼儿园课程中的游戏 目录结构: 第一节游戏在学前教育课程中的地位 (2) 一、对游戏在儿童发展和教育中作用的理论研究 (2) (一)从心理学角度看儿童游戏 (2) 1.游戏是带有过去或未来倾向的现时行为 (2) (1)带有过去倾向 (2) (2)带有将来倾向 (2) 2.游戏是实现的愿望和控制(优势) (2) (二)从文化的角度看儿童游戏 (2) 1.游戏作为一种分类框架 (2) 2.游戏的背景 (2) 二、游戏在学龄前儿童教育实践中的地位 (2) 三、在教育实践中对游戏的界定 (3) 四、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作用 (3) (一)游戏被看作对“整个儿童”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3) (二)游戏活动有益于儿童认知过程及其支持系统的进行 (4) (三)游戏有益于幼儿进行幼儿园课程各学科(领域)的学习 (4) (四)游戏有益于幼儿园课程各学科的整合 (4) 第二节游戏与教学的优化结合 (5) 一、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的有机整合 (5) (一)教学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作用 (5) (二)幼儿园游戏和教学的关系 (5) 二、实现游戏与教学的最优化结合 (6)

第一节游戏在学前教育课程中的地位 一、对游戏在儿童发展和教育中作用的理论研究 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立场阐述了游戏在儿童发展和教育中的作用。 (一)从心理学角度看儿童游戏 1.游戏是带有过去或未来倾向的现时行为 (1)带有过去倾向 皮亚杰将游戏看作是同化大于顺应的活动,在游戏中儿童用过去的经验去“改变现实”。 (2)带有将来倾向 维果茨基认定,游戏“创造了最近发展区”,是为导向儿童进一步发展的教学的背景。 2.游戏是实现的愿望和控制(优势) 例如,儿童期的愿望之一就是做大人能做的事,有大人一般的本领,像大人一样生活,这种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愿望,儿童通过想象,模仿大人的行为,扮演大人的角色,使在现实中不能得到满足的愿望在游戏中得到补偿。 (二)从文化的角度看儿童游戏 文化的角度强调游戏的背景及其有关的方面。有人认为,在一段时间和一个地方,什么可能是游戏,谁可能参与游戏,是由当地当时的文化背景所决定的。 1.游戏作为一种分类框架 有人区分了游戏框架、背景及其与之有关的方面等概念,他们认为,文化让人们懂得去期待些什么以及如何去区分现实和假装的游戏。儿童通过其行为表明,当他们进入或没有进入游戏情景时,他们能够区分游戏和非游戏。 2.游戏的背景 在儿童游戏能力方面,情景能使之产生差别。如奥若利等人认为,儿童熟悉的和私密性的环境似乎更有益于儿童发生具有创造性的和表现其能力的游戏。这些发现都建议人们可以联系背景去期待儿童的行为。 二、游戏在学龄前儿童教育实践中的地位 人们在观念形态上对游戏给以极高的希冀,教育家和心理学家们对儿童游戏赋予极高的价值。 在许多学前教育机构中,儿童游戏的权利并没有普遍受到尊重,在课程编制和实施过程中,游戏在实际上尚缺少其应有的地位。 原因1: 与观念形态、文化传统、社会价值观和教育传统等许多因素有关系。早期的教育家和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和区域活动的结合策略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和区域活动的结合策略 邓益新 2018.1 幼儿园的学生年龄一般都比较小,他们活泼、好动,具有很强的好奇心,游戏化教学能够顺应幼儿的天性,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幼儿进行游戏化教学,要求教师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设计一些适合他们年龄段的游戏,这样才能够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以及好奇心,促进幼儿身体与智力的健康成长。 一、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活动环境,在区域活动中实现课程游戏化 幼儿园的教师在为幼儿进行游戏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幼儿的成长特征以及现实需求,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活动空间与发展条件,这样幼儿才能够在区域化的活动与游戏化的课程中获得足够的成长空间。 在进行游戏设计前,教师首先要分析班内幼儿的实际情况,了解幼儿的心理需求,为他们提供发展所需的环境,让幼儿在游戏中可以自由思考、主动参加,获得实质性的发展。教师为幼儿创造的活动环境要符合幼儿的兴趣,设置的活动区域也要具有教育性、层次性、灵活性以及多功能性,满足游戏化课程开展的需求。在掌握班内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教师要为幼儿准备好开展课堂游戏所需要用到的服装、道具等材料。在幼儿进行区域活动与游戏时,教师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进行动手操作。幼儿的年龄较小,理解能力有限,他们只会对具体的形象感兴趣,只有让幼儿反复进行游戏与活动,他们才会慢慢对事物之间的联系有所理解。 教师可以在区域活动中开展游戏化的数学教学设计,为幼儿设计一些简单的游戏,如“数数穿糖葫芦”“模拟超市购物”“数数动物有几条腿”等,通过这些活动,能够增加幼儿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幼儿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对数字有一个简单的了解,改变传统枯燥、乏味的死记硬背的接受方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开动自己的脑筋,对数学的概念加以理解并巩固,这对于幼儿智力的健康发育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二、从日常生活中寻找游戏素材,为幼儿提供生活化的游戏场景 在为幼儿进行游戏设计时,教师可以多从生活当中寻找游戏素材,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游戏产生足够的兴趣,还能够培养他们从生活中学习的习惯,有利

对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施的几点思考

对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施的几点思考 去年开始,江苏省从全面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的角度出发,设立了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项目。我们幼儿园在区教育局和镇教办室领导的关怀下,也参加了两场关于课程游戏化项目的学习——在邵伯中心幼儿园参加了“课程游戏化建设项目启动仪式”、在高邮参加了“扬州市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推进会”。让我们对课程游戏化这个概念有了一个更加鲜明和具体的了解,今天我代表我们园长把我们对课程游戏化的几点思考向大家做个简单的汇报。 一、课程游戏化的实质 “课程游戏化”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在《纲要》和《规程》中都提到“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我认为这和“课程游戏化”的精神是完全统一的。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老先生也曾经说过:“游戏是儿童的生活,玩具是儿童的伴侣”。我想我们每一个幼教行业的人都很清楚游戏对于儿童的重要性。课程游戏化就是让幼儿园的课程更加适合幼儿,更加的生动、丰富、有趣。因为幼儿的心灵是游戏的,幼儿的心灵有游戏的种子,幼儿的内心更贴近游戏。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幼儿园的一日课程包括生活活动更加适合幼儿,让幼儿园游戏更加生动,更加丰富,更加有趣,更加有效,从而让他们获得更多新的经验。但是课程游戏化也不是把幼儿园所有的活动都改成游戏活动,而是在自由游戏保证的情况下,让游戏精神落实到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中去。 二、课程游戏化的实施对老师的要求

课程游戏化项目的推进,最终目的是促进幼儿发展,同时提升教师课程建设的水平,提升课程实践的水平。我们通过提升课程建设水平和课程实践水平,来提高幼儿园整体教育质量。教师如何在幼儿的游戏化课程中进行合理指导,是教师需要思考的一个大问题,因为教师指导过头了,指导就成了“导演”,孩子游戏中的自由自主就会失去,创造就会失去,因此要合理指导游戏,形成这种课程文化。那就要求我们老师要进一步加强对《纲要》和《指南》的认识,把里面的观念统一到、融入到当前的课程游戏化实践中来。教师还要不断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认知特点更新活动区的材料,教师需要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新的经验。教师的专业化是确保课程游戏化顺利推进的关键。课程游戏化的关键在教师,教师的教育理念、专业意识、专业能力直接影响幼儿园课程的品质,所以我们幼儿园现在实施课程游戏化的重点就放在了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和转变教师教学理念上面。教师要从三个层面去理解课程游戏化:一是幼儿园课程应游戏化,充满游戏精神。所谓游戏精神应是自由的、自主的、创造的、愉悦的。不是个别环节要有游戏,而是一日生活都要充满这种游戏精神,将这种游戏精神融入到一日生活中去。二是自由游戏时间要保证。孩子应有自由游戏时间,这种游戏时间不能被“教学”及其他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所替代。三是其他活动环节,尤其像集体教学活动环节尽可能采用游戏方式。一节课某一环节就是游戏,或整节课本身就设计成游戏。以上三点是我们对老师的期望和要求,也希望能在课程游戏化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们能进一步的消化理解及实

幼儿园教学课程游戏化、生活化心得体会

幼儿园教学课程游戏化、生活化心得体会 幼儿园教学课程游戏化、生活化心得体会 幼儿园教育是通过教育活动实现的,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是保证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之一,它不仅为幼儿系统地提供新的学习经验,而且是帮助幼儿把学习经验系统化、引导其心理水平提升的重要手段。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探究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的,能够促进教学活有效性的方式和方法是当前幼儿园教师应该学习和探讨的核心问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与其他活动之中。陈鹤琴先生说过,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的各种能力是在游戏中获得。因此,一节好的教育教学活动就是将游戏活动、教学活动、生活活动的一个很好的整合 1、从生活和游戏的角度分析和设计主题 当我们选择或是设计一个主题活动的时候,首先我们要看这个主题是否符合幼儿生活经验,是否可以与之生活的环境相互融合。而游戏化意味着游戏不只是教学的手段,还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发现主题与幼儿生活的关系,主题中蕴涵的探究机会,主题中蕴涵的游戏机会。 例如:主题活动《商品》。幼儿通过教学活动累积了购

物的经验。这些经验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应用的机会应该说很少。结合这个主题,在角色游戏我们创设一个商店的环境。这样既满足了幼儿的需要,又使平时无人问津的超市改头换面了。于是,快餐店、饮料店、玩具店、大头贴照相馆、服装店相继拉开了序幕。因为幼儿在教学活动中有制作商品、拟定价格、贴价格标签的经验,因此幼儿在游戏中制作商品时得心应手。 主题活动《我喜欢看书》。我喜欢看书教学活动涉及了参观图书馆、了解图书的分类等内容。这些活动让幼儿了解了图书应该如何摆放,如何分类,如何用标签区别各种不同类别的书籍。教学活动使游戏变得生动活泼,游戏也将教学活动中的一些知识经验无形地延伸,幼儿良好的习惯也慢慢养成了。 2、内容的选择能生活化、游戏化。不要单纯学科化 例如:我们在教授数学领域的知识时。组织形式便可以游戏化生活化的方式设计活动。在教10以内的加减,教师模拟生活场景水果超市,让幼儿手持钱币自主挑选水果。算出需要的钱数。这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数学活动。幼儿生活在客观世界中,周围的事物均表现为大小、颜色、形状、数量等一定的空间形式存在着;另外,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处于前运算阶段,其知识经验更多的自于日常生活的直接感知。因此,将抽象的数学生活化,不但内容生动具体,幼儿也不

幼儿园大中小班课堂游戏大全

幼儿园大中小班课堂游戏大全 游戏在幼儿园课程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在课堂中有游戏活动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促进幼儿的多方面发展,更让这节课显得生动有趣。 小班课堂游戏 捉老鼠 目的:发展幼儿的大肌肉群,又能锻炼幼儿身体的灵活性、敏捷性和快速反应能力,并培养幼儿互助合作的意识。 玩法:1、教师和幼儿手拉手站成一个大圆圈做“老鼠笼”,3~5名幼儿站在大圆圈里扮演“老鼠”。扮演“老鼠笼”的幼儿手拉手举起并念儿歌,扮演“老鼠”的幼儿则在“老鼠笼”四周钻进钻出。当念到“咔嚓一声”时,扮演“老鼠笼"的幼儿立即放下手,同时蹲下。在"老鼠笼"内的"老鼠"算被捉住,被捉住的幼儿表演节目,然后站在大圆圈上做"老鼠笼"。游戏继续进行,直到"老鼠"全部被捉住再调换部分角色,游戏重新开始。 2、为了增加游戏的趣味性,扮演"老鼠"的幼儿戴上头饰,扮演"老鼠笼"的幼儿按顺时针边念儿歌边在圆圈上走动,增加"老鼠"钻出的难度。也可以放置沙包当"粮食",规定"老鼠"一次只能拿一个沙包当"粮食",并把取出后的"粮食"放在旁边的"粮食"筐里。附儿歌:老鼠老鼠坏东西,偷吃粮食偷吃米。我们搭个老鼠笼,咔嚓一声捉住。

打电话 目的:复习有关汉字;练习使用打电话习惯用语。 准备:幼儿每人一张不同的字卡。 玩法:教师边做打电话的动作,边说儿歌:"叮铃铃、叮铃铃"全体幼儿接着说:"叮铃铃、叮铃铃,悦耳的声音真动听,不知电话谁打来,快快拿起听一听。"(做听电话动作)幼儿:"喂,你好,请问你是谁?"师:"你好,我是好老师,我找数字宝宝。"拿相应字卡的幼儿站起来,举起字卡说:"我是数字宝宝。"游戏依次进行。 照相机 目的:复习有关字词。 准备:相应的大、小字卡(小字卡每人一套)。 玩法:大家面向教师坐好,集体说儿歌:"我有一架照相机,照出照片真像你。我来给你拍个照,马上把照片送给你。"教师出示大字卡,幼儿用两手做拍照状,嘴里说:"咔嚓",然后就在自己的小字卡中找出相应字卡举起来。游戏反复进行。 中班课堂游戏 猜猜我是谁 玩法:全班幼儿坐成半园形,请一个幼儿背对大家坐好,请另一个幼儿走到他椅子后面,轻轻敲椅子背三下,坐着的幼儿问:"是谁敲我的门呀?"敲门的幼儿说:"是我,猜猜我是谁?"如幼儿猜不出,可再问:"你是什么人?"答:"我是你的好朋友。"猜对了,就调换幼儿,游戏重新开始。

2020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培训心得体会五篇

2020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培训心得体会五篇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培训心得体会【一】 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以及教育方式的进步,教育越来越以人为本,以幼儿的兴趣为主要教育基础。 对于幼儿来说,游戏是幼儿群体的普遍兴趣,将教育的课程融入到游戏中去,以此激发幼儿的兴趣,达到教学的目的,成为现代幼儿园教学的一大主题。 2019年本人有幸参加黄山市课程游戏化教学观摩,聆听王老师的一堂绘本教学与社会领域的解析分享,倾听王老师《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理论与实践》的讲座。本次培训收获颇多,就《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理论与实践》中阐述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 十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游戏是幼儿生活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幼儿内在本质的外在表现。游戏作为幼儿独特的自发活动,是发展幼儿自动性的活动形式,不仅对于幼儿的生活与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活动意义,也构成了幼儿教育的基础。 我们常听到家长这样评价自己的孩子“我的孩子做什么都没劲,只要玩起游戏来一头是劲”。有时我们也会发现在集体活动中,有一部分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老师单纯的说教引不起孩子学习的兴趣,但老师说“下面开始游戏”时,孩子们马上改变原来的姿态,随时准备投入到游戏中。 家长的表述,孩子的表现给我们一个信息:孩子对游戏的渴望,就像我们人类对食物的需要一样。游戏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食粮。当他们一有空闲,便会想出各种办法玩,努力玩出新花样。大自然的一声虫鸣,会引发他们去寻找;小鸟的翅膀被折断,他们会像大人一样给小鸟包扎、喂食,扮演鸟妈妈、鸟爸爸精心照顾小精灵;当一簇美丽的花儿开放,他们便试着种上一两种植物,期盼着绿色的生命给他们带来惊喜。 游戏在孩子的学习生活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游戏可以促进孩子的认知和发展。游戏促进幼儿言语的发展。幼儿期是儿童言语不断丰富的时期,是熟练掌握口头言语的关键时期,也是从外部言语逐步向内部言语过渡并初步掌握书面言语的时期。语言在幼儿游戏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幼儿要学会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和

浅谈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

浅谈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 单位:扬州市邗江汊河幼儿园 邮编:225127 姓名:裴杨梅 【摘要】幼儿园游戏化教学,是指把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融于各种游戏之中,教学游戏化的实质是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深入,各种课程论研究的不断发展,使幼儿教育工作者对幼儿游戏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游戏化教学是指教师以游戏为手段来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方式,旨在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完成特定的教育教学目标,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在实践中,关于“游戏”与“教学”有许多人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认为用游戏的手段来组织教学,教学就是游戏;或认为它们是两个互不相干的概念。游戏化教学的研究,涉及到教学、游戏以及其之间的关系。本文根据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原理,结合自己的教育工作实践,拟对上述问题作一阐述和归纳。具体叙述了教学、游戏的概念及特点,介绍了游戏化教学的概念和实施策略,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游戏;游戏化教学。 著名教育家杜威说幼儿阶段“生活即教育,游戏即生活”。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认为:儿童视游戏为生活,儿童好游戏是天性。对于幼儿来说,除了吃饭睡眠等生活活动之外,一日生活中的重要时间就是在游戏,甚至生活也是以游戏的方式进行的。由于传统幼儿教

育观念的影响,许多教师在组织活动时过分强调自身的主导作用,使幼儿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在许多地方、许多时候,小学化、成人化的教学使很多天真活泼的孩子失去了童真,失去了快乐,许多孩子未进校门就已经产生了厌学情绪。因此,开展幼儿园游戏化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不同主题的教育内容,充分利用游戏手段,积极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灵活的运用集体、小组、个别活动的形式,为幼儿的发展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这对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对幼儿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自己的实践经验出发,加上自己的思考与研究,将从正确认识和认识游戏化教学、幼儿园游戏化教学中有效方法两大方面进行了论述, 一、正确理解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 游戏化意味着游戏不只是教学的手段,还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游戏不只为教学服务,游戏也有它自身存在的价值,因此教学也应为游戏服务。孩子以“融合式”的认知方式来认识世界,这种“融合式”的认知方式通常转化为幼儿的游戏。孩子们在游戏和生活实践中,通过与周围环境中的人、事、物等互相交往和接触,学习和积累相关的经验,游戏既是课程的内容,又是课程的实施途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同时也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为他们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也明确提出,“幼儿园必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化教学的研究,涉及到教学、游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在此有必要对它们作一阐述。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实践研究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实践研究 开题报告 承德路幼儿园方正丽卢暑珠 一、研究的背景 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的教育模式在悄然发生变化,游戏教育理念已渗透在幼儿教育课程中,以游戏贯穿幼儿教学的目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要以游戏作为教学的基本活动,确定游戏在幼儿课程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地位。自从课程游戏化提出后,教育局对幼儿园课程也提出了新的理论要求,强调全面贯彻游戏化的教学思想,探索新的教学实践模式,注重游戏的协调融合,充分体现现代化的教学观念,实现游戏与教育的高度结合。为幼儿智力发育与思维开发的全面发展提供可能性,同时,也为每位幼儿提供自我展现的机会,促使幼儿的个性与能力和谐发展,使每位幼儿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游戏中,从而活跃课堂氛围,激活思维。但根据调查研究发现,我国大部分幼儿园对于游戏化的教学机制与策略探索还远远不够。 过去,我们单纯的把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作为幼儿园课程内容,存在着只重视室内教学,忽视幼儿的独立性活动,只重视传授知识,忽视幼儿能力的培养,在教育教学形式和方法上用集体教学形式和注入式教学方法,重视以教师为指导,忽视了以幼儿为主体作用等倾向。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进行了有关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模式的研究。其包括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游戏、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中的游戏以及在幼儿园游戏化课程中幼儿的发展。把课程游戏化当做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抓手和切入点,让幼儿园课程更贴近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和学习特点,更贴近幼儿的生活、兴趣及需要。 我园是一所以“民间游戏”为特色的幼儿园,多年来一直注重游戏的实践与研究,我们在“民间游戏的收集”、“幼儿园游戏活动的指导”等方面进行过较为系统的研究和实践,也积累了不少宝贵的教学经验。幼儿园有不少老师在多年的幼儿游戏活动组织形成各自个性化的教育特征和教学风格,部分教师在市级教学评优和教学公开展示活动中均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由于教师能力的差异,教师的实践智慧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部分年轻教师对游戏特征及其操作规律、指导策略仍然不能全面把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