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设问题


在农村建立完善的医疗保障制度,关乎社会稳定,对经济发展也具有显著的影响,特别是在家庭规模小型化、人口老龄化、疾病风险和经济风险日益突出的今天,医疗保险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越来越多的受到社会和政府的。实行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措施,为农民提供医疗服务,同时也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对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农村医疗;合作医疗;保障体系
中国作为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农业大国,解决农村群体的卫生保健问题,直接影响到农村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设涉及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关乎农村经济、农村社会振兴、农村医疗条件的稳定和发展。因此,农民能够从农村医疗保险中获得有效的保健服务,还可以减轻自身的负担。
一、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存在的缺陷
1自愿参加的保险方式必然排斥贫困群体
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是公共产品的一种,同样也是公益性的社会福利。我国公共产品供给实行对城市和农村地区区分供给。为农民提供基本公共产品,有利于打破城乡差别的模式,这也与党和改革发展过程中的农村基本政策相适应。农民收入与医疗费用同时增长,但是收入增长速度没有医疗费用的增长速度快,这使得农民看不起病的问题愈加突出。
现在的医疗保障采用农民自愿参加,并缴纳费用的形式,这使得医疗保健具有私人消费品本质特性。必然的结果是,最贫困的农村居民,因为缺乏支付能力不能投保。这样的合作医疗制度无法成为社会保障体系,充其量也只能成为农村中富裕群体的互助体制,而这与突出对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的保护一般原则是明显矛盾的。
2自愿参加与政府补贴相结合,使得不公平现象明显化
政府支出和补贴与农民自愿参加相结合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农村困难户和由于客观原因由农转非的群体,现在没有资格参加城镇医疗保险,不属于农村合作医疗的范围。而农村居民中相对富裕的人群却是投保的对象,政府对其用一般性税收收入进行补贴,势必会形成逆向转移支付的问题,进一步加剧了不平等,违背了社会正义。对于这部分人群,政府应该实施救援。
3结合我国国情而言,保大病的思路不符合当前中国农村现状
首先,在农村,常发性的、多发性的疾病才是危害广大农民健康的罪魁祸首,保大病的思路保证农村居民基本健康的目标相悖。其次,为了保障大病为农村医疗保障体制为安全目标,不能得到一个良好的健康的效绩。最后,低水平的筹资也并不能真正保大病

,这个水平的补贴无论对预防贫困,或为提高农民参保的积极性,都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4筹集资金困难,医疗保障制度难以广泛覆盖
合作医疗所需资金,主要农民,县,乡政府,村委会和农村集体企业。在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地方政府财政困难,欠发达的乡镇企业,农民付不起医疗费用。许多基层县,乡政府财政紧张,导致投资合作医疗严重不足,缺乏财政投入启动资金,早期医疗保健是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农民参保率不高,基金过少,卫生保健系统覆盖率低。因此,合作医疗制度在农村地区仍难以广泛覆盖,现有的合作医疗也主要集中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二、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建设需要全面调整思路
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在当前的形势下具有很多优点,同时也有许多困难,但是机遇总是存在于艰难险阻之中,只有迎难而上,在完善制度建设的任务的同时,进一步调整思路,加快医疗体系体系建设步伐。
1农村医疗制度建设应该在尽可能多的地区实施。因为无论是从公平和稳定发展的角度,还是从逐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所有农村地区来看都是非常必要。
2必须放弃一个保大病的想法,基本健康的保证是保障目标的关键。农村医疗制度应当将重点放在解决常见病,多发病。这将极大增加收益人群,并能提高卫生支出的性能。在较低的投入水平下,如果我们能保证合理的选择和介入的重点,将会获得意料之外的结果。
3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扶持力度,推进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可以缓解贫富之间差距越来越大的现状,同时也为中国的宏观经济的稳定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前,合作医疗的推行严重受到经办机构管理能力滞后的影响,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管理团队势在必行。政府应在农村地区建立社会保障的监管机制,加强对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的规范。
4加快农村保障制度法制化。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之中,法律监督环节尤为薄弱,导致资金运筹等各方面容易引起混乱。而且,由于没有法律条文的明确规定,导致了执行标准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快建设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法制化,重点应集中在以下两点 第一,要抓好单项法规的建设;二是要抓好建设当地的法律和法规,鼓励和促进地方政府因地制宜的制定具体的保障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