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淀粉酶活性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二:淀粉酶活性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二:淀粉酶活性测定实验报告

淀粉酶活性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酶的活力是酶的重要参数,反映的是酶的催化能力,因此测定酶活力是研究酶的基础。酶活力由酶活力单位表征,通过计算适宜条件下一定时间内一定量的酶催化生成产物的量得到。

淀粉酶是水解淀粉的糖苷键的一类酶的总称。a淀粉酶是一种典型的内切型

淀粉酶,主要作用于淀粉水解的液化阶段,因此又叫液化酶。作为一种最重要的工业酶制剂,a -淀粉酶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其中,微生物a -淀粉酶以其经济易得成为工业生产主要来源。目前,关于a淀粉酶活性的测定方法很多种。

本实验采用杨氏改良法测定a■淀粉酶;掌握测定a -淀粉酶活性大小与温度关系的方法,通过分析得出酶的最适温度范围。

二、实验原理

酶促反应中,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值时的温度和pH 值称为某种酶作用时的最适温度和pH 值。温度对酶反应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随着温度的增加,反应速度也增加,直至最大反应速度为止;另一方面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而使酶逐步变性从而使反应速度降低,其变化趋势呈钟形曲线变化。

不同菌株产生的酶在耐热性、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PH、对淀粉的水解程度,以及产物的性质等均有差异。 a -淀粉酶属水解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可随机作用

于直链淀粉分子内部的a -1,4糖苷键,迅速地将直链淀粉分子切割为短链的糊精或寡糖,使淀粉的粘度迅速下降,淀粉与碘的反应逐渐消失,这种作用称为液化作用,生产上又称a -淀粉酶为液化淀粉酶。a -淀粉酶不能水解淀粉支链的a -1,6 糖苷键,因此最终水解产物是麦芽糖、葡萄糖和a-1,6 键的寡糖。

本实验通过淀粉遇碘显蓝色,淀粉含量越高,颜色越深。用分管光度计检测显色效应大小,通过分管光度值计算酶活力

注意:实验中为了消除非酶促反应引起的淀粉水解带来的误差,每组实验都做了相应的对照实验,在最终计算酶的活性时以测量组的值减去对照组的值加以校正。

在实验中要严格控制温度及时间,以减小误差。并且在酶的作用过程中,三

支测定管及空白管不要混淆。

三、材料、试剂与仪器

实验材料:a -淀粉酶

仪器:分光光度计、电热恒温水浴锅、小台秤、研钵、玻璃仪器若干

试剂:

①0.4M NaOH/0.4M CH3COOH 及0.1M HCI :

②0.005%工作碘液:0.5克12和5.0克KI水中研磨,定容至1000mL;

③1%糊化淀粉溶液:称取1.0克淀粉,加入25mL0.4M NaOH, 60C 5min,冷却后

加25mL0.4M CH3COOH,定容至100mL;

④稀释a-淀粉酶溶液:待测样品

四、实验步骤

①10mL1%淀粉溶液加入试管中,室温25/45/65C保温10mi n

②于每管中各加酶稀释液1mL,在室温25/45/65E恒温水浴中(水浴温度的变化不应超过土0.5°C )准确加热10min,冷却。

③加1mL1M盐酸终止反应。

⑤取上述混合液1mL加入预先装好10mL工作碘液的试管,摇匀。

⑥660nm测吸光度(蒸馏水调零),记录数据。(注:吸光度测定勿漏空白对照组)

对照组为不加酶液,加相应体积的水

五、数据整理及计算

根据以上的数据整理的结果,结合以下公式计算两种淀粉酶的活性:

酶活=[(D°-D)*100/D0*10]* 稀释倍数

D—反应混合液吸光度

D0—对照组吸光度

100—系数(%)

10—反应时间酶活定义:1克a -淀粉酶单位相当于在pH 5.0,温度25、45、65C, 1 min 将浓度为1%的淀粉溶液的显蓝强度降低1%时所需酶量。

淀粉酶活力测定实验报告

淀粉酶活力测定实验报告 淀粉酶活力测定实验报告实验三、淀粉酶活性的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四、淀粉酶活性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α - 淀粉酶和β - 淀粉酶的不同性质及其淀粉酶活性测定的意义; 2、学会比色法测定淀粉酶活性的原理及操作要点。 二、实验原理: 淀粉酶存在于几乎所有植物中,特别是萌发后的禾谷类种子,淀粉酶活力最强,其中主要是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根据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特性不同,α-淀粉酶不耐酸,在pH3.6以下迅速钝化;β-淀粉酶不耐热,70? 15min 则被钝化。测定时,使其中一种酶失活,即可测出另一种酶的活性。 淀粉在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下可生成麦芽糖,利用麦芽糖的还原性与3,5-二硝基水杨酸反应生成棕色的3-氨基-5-硝基水杨酸,测定其吸光度,从而确定酶液中淀粉酶活力(单位重量样品在一定时间内生成麦芽糖的量)。 三、实验用具: 1、实验设备 研钵,具塞刻度试管,离心管,分光光度计,酸度计,电热 恒温水浴锅,离心机,电磁炉。 2、实验材料与试剂 (1)0.1mol/l pH5.6的柠檬酸缓冲液:A液:称取柠檬酸20.01g,定容至 1000ml;B液:称取柠檬酸钠29.41g,定容至1000ml;取A液55ml与B液145ml混匀。 (2)1%可溶性淀粉溶液:1g淀粉溶于100ml 0.1mol/l pH5.6

的柠檬酸缓冲液; (3)1%3,5-二硝基水杨酸试剂:称取3,5-二硝基水杨酸1g、NaOH 1.6g、酒石酸钾钠30g,定容至100ml水中,紧盖瓶塞,勿使CO2进入; (4)麦芽糖标准溶液:取麦芽糖0.1g溶于100ml水中; (5)pH 6.8的磷酸缓冲液: 取磷酸二氢钾6.8g,加水500ml使溶解,用 0.1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 6.8,加水稀释至1000ml即得。 (6)0.4mol/L的NaOH溶液; (7)1%NaCl溶液。 (8)实验材料:萌发的谷物种子(芽长约1cm) 四、操作步骤 1、酶液提取:取6.0g浸泡好的原料,去皮后加入10.0mL 1%的NaCl 溶液,磨碎后以2000r/min 离心10min,转出上清液备用。取上清液1.0ml,用pH 为6.8的缓冲溶液稀释5倍,所得酶液。 2、a- 淀粉酶活力测定 (1) 取试管4支,标明2支为对照管,2支为测定管。 (2) 于每管中各加酶液lml ,在 70?士0.5? 恒温水浴中准确加热15min ,取出后迅速用流水冷却。 (3) 在对照管中加入4m1 0.4mol/L氢氧化钠。 (4) 在4支试管中各加入1ml pH5.6的柠檬酸缓冲液。 (5) 将4支试管置另一个40?士 0.5? 恒温水浴中保温15min ,再向各管分别加入40?下预热的1,淀粉溶液 2m1,摇匀,立即放入40?恒温水浴准确计时保温 5min。取出后向测定管迅速加入4ml 0.4mol/L氢氧化钠,终止酶 活动,准备测糖。

实验三、淀粉酶活性的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四、淀粉酶活性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α - 淀粉酶和β - 淀粉酶的不同性质及其淀粉酶活性测定的意义; 2、学会比色法测定淀粉酶活性的原理及操作要点。 二、实验原理: 淀粉酶存在于几乎所有植物中,特别是萌发后的禾谷类种子,淀粉酶活力最强,其中主要是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根据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特性不同,α-淀粉酶不耐酸,在pH3.6以下迅速钝化;β-淀粉酶不耐热,70℃ 15min 则被钝化。测定时,使其中一种酶失活,即可测出另一种酶的活性。 淀粉在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下可生成麦芽糖,利用麦芽糖的还原性与3,5-二硝基水杨酸反应生成棕色的3-氨基-5-硝基水杨酸,测定其吸光度,从而确定酶液中淀粉酶活力(单位重量样品在一定时间内生成麦芽糖的量)。 三、实验用具: 1、实验设备 研钵,具塞刻度试管,离心管,分光光度计,酸度计,电热恒温水浴锅,离心机,电磁炉。 2、实验材料与试剂 (1)0.1mol/l pH5.6的柠檬酸缓冲液:A液:称取柠檬酸20.01g,定容至1000ml;B液:称取柠檬酸钠29.41g,定容至1000ml;取A液55ml与B液145ml混匀。 (2)1%可溶性淀粉溶液:1g淀粉溶于100ml 0.1mol/l pH5.6的柠檬酸缓冲液; (3)1%3,5-二硝基水杨酸试剂:称取3,5-二硝基水杨酸1g、NaOH 1.6g、酒石酸钾钠30g,定容至100ml水中,紧盖瓶塞,勿使CO2进入; (4)麦芽糖标准溶液:取麦芽糖0.1g溶于100ml水中; (5)pH 6.8的磷酸缓冲液:取磷酸二氢钾6.8g,加水500ml使溶解,用0.1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6.8,加水稀释至1000ml即得。 (6)0.4mol/L的NaOH溶液; (7)1%NaCl溶液。 (8)实验材料:萌发的谷物种子(芽长约1cm) 四、操作步骤 1、酶液提取:取6.0g浸泡好的原料,去皮后加入10.0mL 1%的NaCl 溶液,磨碎后以2000r/min 离心10min,转出上清液备用。取上清液1.0ml,用pH 为6.8的缓冲溶液稀释5倍,所得酶液。 2、a- 淀粉酶活力测定 (1) 取试管4支,标明2支为对照管,2支为测定管。 (2) 于每管中各加酶液lml ,在 70℃士0.5℃恒温水浴中准确加热15min ,取出后迅速用流水冷却。 (3) 在对照管中加入4m1 0.4mol/L氢氧化钠。 (4) 在4支试管中各加入1ml pH5.6的柠檬酸缓冲液。 (5) 将4支试管置另一个40℃士 0.5℃恒温水浴中保温15min ,再向各管分别加入40℃下预热的1%淀粉溶液2m1,摇匀,立即放入40℃恒温水浴准确计时保温5min。取出后向测定管迅速加入4ml 0.4mol/L氢氧化钠,终止酶

实验二之淀粉酶活力测定实验后思考题及淀粉酶实验报告写作提示(2012.3.19上传)

实验二、萌发麦苗淀粉酶活力及水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 (报告写作提示及思考题) 注意:实验二整体是为了完成如何在正确的总体思路的指导下合理设计实验方案及其细节。所以我们首先以对生物催化剂-酶的基本认识确定了酶活测定实验的总体设计思路,并在其指导下,明确了总体方案及最关键的设计细节。 然后以我们比较熟悉的禾谷类种子的萌发状态及其代谢途径为具体思考对象,进行了淀粉酶活力测定相关的分析,然后认可并已完成了前人设计的实验。所以淀粉酶活力测定实验报告的结果就绝不仅仅是计算得出的两个酶活力数据,或说那两个数据只是一个必然的实验数据,“实验结果”是我们设计并完成了对淀粉酶,这类在禾谷类种子萌发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酶的活力的测定,即,是实验设计本身。所以结果分析应该是围绕实验设计展开。根据实验具体实施过程中可操作性的特点、操作误差对结果的可能影响,以实际材料完成实验后得到的具体结果数据结合相关生理功能一起思考判断,是否能初步确定该实验设计不仅理论上可行而且实验后的结果也可信,从而最终确认整个实验设计的基本合理可行可信。 实验后思考题: 1.α-淀粉酶活性测定时70℃水浴为何要严格保温15分钟?保温后为什么要立即于冰浴中骤冷?而经如此处理,为什么在随后的40℃温浴和酶促反应中就能保证β-淀粉酶不会再参与催化反应。 2.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一般都是生理温度)和最适保存温度(一般0℃以下)为什么不一样?而这两个状态都是需要维护酶的空间结构。 3.为什么3,5-二硝基水杨酸与还原糖的反应要先沸水浴然后再稀释测定? 4. 在设计酶活测定的实验时,要求酶促反应初速度对底物浓度的小量变化不敏感,具体要求为:在底物浓度有10%的变化幅度范围内,而所测初速度的变化幅度小于1%。则【S】/K M应该大于多少才能保证这一点?(设定为米氏酶) 5.转氨酶在细胞内的作用及生理意义?细胞内有众多的转氨酶,但相关研究及医学临床应用中却几乎都是只检测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的活力,而极少测定其它转氨酶活力,你推测可能的原因会是什么?为什么? 6、转氨酶催化的是双底物可逆反应,根据酶活力测定的总体思路,要保证测定反应的初速度,根据实验指导所提供的资料,你认为是否保证了这一点?是如何保证的? 7、指导所提供的两个转氨酶活力测定实验方案,设计的酶促反应时间是多少?终止酶促反应用的什么试剂?与淀粉酶活力测定规定的酶促反应时间相比是否有差异?差异可能的原因你分析认为会是因为什么?

唾液淀粉酶活性的观察实验报告范文

唾液淀粉酶活性的观察实验报告范文 唾液淀粉酶活性的观察实验报告范文 2 唾液淀粉酶活性观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环境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及酶的高效性; 2.掌握酶定性分析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基本原理 1.酶是生物催化剂,具有极高的催化效率,其催化效率比一般催化剂高106~1013.在生物体内过氧化氢酶能催化H2O2分解成H2O和O2,铁粉地H2O2分解也有催 化作用,但其效率远低于酶。 2.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酶的活性也会增大。当到了最大值后,此时温度为酶的最适温度,由于温度过高,酶开始失活,导致酶的效率降低,最后完全失活。 3.酶的活性受PH值的影响。酶在一定范围的PH值下才有活性,高于或低于最适PH,都会使酶的活性降低。 4.酶活性常受到某些物质的影响。有些物质能使酶的活性增加,称为激活剂,有些物质能使酶的活性降低,称为抵制剂。 5.碘液指示淀粉水解程度的不同色变化: 淀粉淀粉酶紫色糊精淀粉酶暗褐糊精淀粉酶红色糊精淀粉酶麦

芽糖+少量葡萄糖 加碘后:蓝色 紫红色 暗褐色红棕色 黄色 三、试剂与器材 影响唾液淀粉酶活性的研究 摘要:讨论了不同条件下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影响唾液淀粉 酶活性的因素很多,必须在适宜的条件下,才能发挥最佳催化作用;淀粉酶具有 高度专一性,其活性受温度、pH值、激活剂及抑制剂、酶浓度以及作用时间等多 种因素的影响;每个人产生唾液淀粉酶的量不同,活性强弱也有差异。 关键词:淀粉酶;活性;温度;抑制剂;激活剂;专一性 2影响唾液淀粉酶的活性的因素 实验目的 观察淀粉在水解过程中遇碘后溶液颜色的变化。观察温度、pH、激活剂与抑制剂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实验原理 人唾液中淀粉酶为α-淀粉酶,在唾液腺细胞中合成。在唾液淀

淀粉酶活性测定实验报告

班级:植物092 姓名:徐炜佳学号:03 淀粉酶活性的测定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 酶是高效催化有机体新陈代谢各步反应的活性蛋白,几乎所有的生化反应都离不开酶的催化,所以酶在生物体内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因此对酶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酶的活力是酶的重要参数,反映的是酶的催化能力,因此测定酶活力是研究酶的基础。酶活力由酶活力单位表征,通过计算适宜条件下一定时间内一定量的酶催化生成产物的量得到淀粉酶是水解淀粉的糖苷键的一类酶的总称,按照其水解淀粉的作用方式,可分为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等。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是其中最主要的两种,存在于禾谷类的种子中。β-淀粉酶存在于休眠的种子中,而α-淀粉酶是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形成的。 α-淀粉酶活性是衡量小麦穗发芽的一个生理指标,α-淀粉酶活性低的品种抗穗发芽,反之则易穗发芽。目前,关于α-淀粉酶活性的测定方法很多种,活力单位的定义也各不相同,国内外测定α-淀粉酶活性的方法常用的有凝胶扩散法、3 ,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和降落值法。这3 种方法所用的材料分别是新鲜种子、萌动种子和面粉,获得的α-淀粉酶活性应该分别是延迟(内 二、实验原理 萌发的种子中存在两种淀粉酶,分别是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β-淀粉酶不耐热,在高温下易钝化,而α-淀粉酶不耐酸,在下则发生钝化。本实验的设计利用β-淀粉酶不耐热的特性,在高温下(70℃)下处理使得β-淀粉酶钝化而测定α-淀粉酶的酶活性。 酶活性的测定是通过测定一定量的酶在一定时间内催化得到的麦芽糖的量来实现的,淀粉酶水解淀粉生成的麦芽糖,可用3,5-二硝基水杨酸试剂测定,由于麦芽糖能将后者还原生成硝基氨基水杨酸的显色基团,将其颜色的深浅与糖的含量成正比,故可求出麦芽糖的含量。常用单位时间内生成麦芽糖的毫克数表示淀粉酶活性的大小。然后利用同样的原理测得两种淀粉酶的总活性。实验中为了消除非酶促反应引起的麦芽糖的生成带来的误差,每组实验都做了相应的对照实验,在最终计算酶的活性时以测量组的值减去对照组的值加以校正。 在实验中要严格控制温度及时间,以减小误差。并且在酶的作用过程中,四支测定管及空白管不要混淆。

实验二淀粉酶活性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二淀粉酶活性测定 实验报告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淀粉酶活性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酶的活力是酶的重要参数,反映的是酶的催化能力,因此测定酶活力是研究酶的基础。酶活力由酶活力单位表征,通过计算适宜条件下一定 时间内一定量的酶催化生成产物的量得到。 淀粉酶是水解淀粉的糖苷键的一类酶的总称。α-淀粉酶是一种典型 的内切型淀粉酶,主要作用于淀粉水解的液化阶段,因此又叫液化酶。作 为一种最重要的工业酶制剂,α-淀粉酶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其中,微生物α-淀粉酶以其经济易得成为工业生产主要来源。目前,关于α-淀粉酶活性的测定方法很多种。 本实验采用杨氏改良法测定α-淀粉酶;掌握测定α-淀粉酶活性大 小与温度关系的方法,通过分析得出酶的最适温度范围。 二、实验原理 酶促反应中,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值时的温度和pH值称为某种酶作用 时的最适温度和pH值。温度对酶反应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随着温度的增加,反应速度也增加,直至最大反应速度为止;另一方面随着温度 的不断升高,而使酶逐步变性从而使反应速度降低,其变化趋势呈钟形 曲线变化。 不同菌株产生的酶在耐热性、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PH、对淀粉的水解程度,以及产物的性质等均有差异。α-淀粉酶属水解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可随机作用于直链淀粉分子内部的α-1,4糖苷键,迅速地将直链淀 粉分子切割为短链的糊精或寡糖,使淀粉的粘度迅速下降,淀粉与碘的

反应逐渐消失,这种作用称为液化作用,生产上又称α-淀粉酶为液化淀粉酶。α-淀粉酶不能水解淀粉支链的α-1,6糖苷键,因此最终水解产物是麦芽糖、葡萄糖和α-1,6键的寡糖。 本实验通过淀粉遇碘显蓝色,淀粉含量越高,颜色越深。用分管光度计检测显色效应大小,通过分管光度值计算酶活力 注意:实验中为了消除非酶促反应引起的淀粉水解带来的误差,每组实验都做了相应的对照实验,在最终计算酶的活性时以测量组的值减去对照组的值加以校正。 在实验中要严格控制温度及时间,以减小误差。并且在酶的作用过程中,三支测定管及空白管不要混淆。 三、材料、试剂与仪器 实验材料:α-淀粉酶 仪器:分光光度计、电热恒温水浴锅、小台秤、研钵、玻璃仪器若干 试剂: ① 0.4M NaOH/0.4M CH3COOH及0.1M HCl: ② 0.005%工作碘液:0.5克I2和5.0克KI水中研磨,定容至1000mL; ③1%糊化淀粉溶液:称取1.0克淀粉,加入25mL0.4M NaOH,60℃ COOH,定容至100mL; 5min,冷却后加25mL0.4M CH 3 ④稀释α-淀粉酶溶液:待测样品 四、实验步骤 ① 10mL1%淀粉溶液加入试管中,室温25/45/65℃保温10min

实验二:淀粉酶活性测定实验报告

淀粉酶活性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酶的活力是酶的重要参数,反映的是酶的催化能力,因此测定酶活力是研究酶的基础。酶活力由酶活力单位表征,通过计算适宜条件下一定时间内一定量的酶催化生成产物的量得到。 淀粉酶是水解淀粉的糖苷键的一类酶的总称。α-淀粉酶是一种典型的内切型淀粉酶,主要作用于淀粉水解的液化阶段,因此又叫液化酶。作为一种最重要的工业酶制剂,α-淀粉酶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其中,微生物α-淀粉酶以其经济易得成为工业生产主要来源。目前,关于α-淀粉酶活性的测定方法很多种。 本实验采用杨氏改良法测定α-淀粉酶;掌握测定α-淀粉酶活性大小与温度关系的方法,通过分析得出酶的最适温度范围。 二、实验原理 酶促反应中,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值时的温度和pH值称为某种酶作用时的最适温度和pH值。温度对酶反应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随着温度的增加,反应速度也增加,直至最大反应速度为止;另一方面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而使酶逐步变性从而使反应速度降低,其变化趋势呈钟形曲线变化。 不同菌株产生的酶在耐热性、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PH、对淀粉的水解程度,以及产物的性质等均有差异。α-淀粉酶属水解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可随机作用于直链淀粉分子内部的α-1,4糖苷键,迅速地将直链淀粉分子切割为短链的糊精或寡糖,使淀粉的粘度迅速下降,淀粉与碘的反应逐渐消失,这种作用称为液化作用,生产上又称α-淀粉酶为液化淀粉酶。α-淀粉酶不能水解淀粉支链的α-1,6糖苷键,因此最终水解产物是麦芽糖、葡萄糖和α-1,6键的寡糖。 本实验通过淀粉遇碘显蓝色,淀粉含量越高,颜色越深。用分管光度计检测显色效应大小,通过分管光度值计算酶活力 注意:实验中为了消除非酶促反应引起的淀粉水解带来的误差,每组实验都做了相应的对照实验,在最终计算酶的活性时以测量组的值减去对照组的值加以

淀粉酶活性测定实验报告

班级:植物092 姓名:徐炜佳学号:0901080223 淀粉酶活性的测定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 酶是高效催化有机体新陈代谢各步反应的活性蛋白,几乎所有的生化反应都离不开酶的催化,所以酶在生物体内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因此对酶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酶的活力是酶的重要参数,反映的是酶的催化能力,因此测定酶活力是研究酶的基础。酶活力由酶活力单位表征,通过计算适宜条件下一定时间内一定量的酶催化生成产物的量得到淀粉酶是水解淀粉的糖苷键的一类酶的总称,按照其水解淀粉的作用方式,可分为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等。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是其中最主要的两种,存在于禾谷类的种子中。β-淀粉酶存在于休眠的种子中,而α-淀粉酶是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形成的。 α-淀粉酶活性是衡量小麦穗发芽的一个生理指标,α-淀粉酶活性低的品种抗穗发芽,反之则易穗发芽。目前,关于α-淀粉酶活性的测定方法很多种,活力单位的定义也各不相同,国内外测定α-淀粉酶活性的方法常用的有凝胶扩散法、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和降落值法。这3种方法所用的材料分别是新鲜种子、萌动种子和面粉,获得的α-淀粉酶活性应该分别是延迟(内源)α-淀粉酶、萌动种子α-淀粉酶和后熟面粉的α-淀粉酶活性。

本实验的目的在于掌握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的提取和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萌发的种子中存在两种淀粉酶,分别是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β-淀粉酶不耐热,在高温下易钝化,而α-淀粉酶不耐酸,在pH3.6下则发生钝化。本实验的设计利用β-淀粉酶不耐热的特性,在高温下(70℃)下处理使得β-淀粉酶钝化而测定α-淀粉酶的酶活性。 酶活性的测定是通过测定一定量的酶在一定时间内催化得到的麦芽糖的量来实现的,淀粉酶水解淀粉生成的麦芽糖,可用3,5-二硝基水杨酸试剂测定,由于麦芽糖能将后者还原生成硝基氨基水杨酸的显色基团,将其颜色的深浅与糖的含量成正比,故可求出麦芽糖的含量。常用单位时间内生成麦芽糖的毫克数表示淀粉酶活性的大小。然后利用同样的原理测得两种淀粉酶的总活性。实验中为了消除非酶促反应引起的麦芽糖的生成带来的误差,每组实验都做了相应的对照实验,在最终计算酶的活性时以测量组的值减去对照组的值加以校正。 在实验中要严格控制温度及时间,以减小误差。并且在酶的作用过程中,四支测定管及空白管不要混淆。 三、材料、试剂与仪器 实验材料:

生化实验--淀粉酶活性测定标准实验报告

实验二:酶活力测定方法的研究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 酶是高效催化有机体新陈代谢各步反应的活性蛋白,几乎所有的生化反应都离不开酶的催化,所以酶在生物体内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因此对酶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酶的活力是酶的重要参数,反映的是酶的催化能力,因此测定酶活力是研究酶的基础。酶活力由酶活力单位表征,通过计算适宜条件下一定时间内一定量的酶催化生成产物的量得到。本实验选取萌发的禾谷类种子为材料,通过对其所含两种淀粉酶活力的测定来研究酶活力测定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萌发的种子中存在两种淀粉酶,分别是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β淀粉酶不耐热,在高温下易钝化,而α淀粉酶不耐酸,在pH3.6下则发生钝化[1]。本实验的设计利用β淀粉酶不耐热的特性,在高温下(70℃)下处理使得β淀粉酶钝化而测定α淀粉酶的酶活性[1]。酶活性的测定是通过测定一定量的酶在一定时间内催化得到的麦芽糖的量来实现的,麦芽糖的浓度利用比色法可以很容易测得。然后利用同样的原理测得两种淀粉酶的总活性,拟将总活性与α淀粉酶的活性的差值看作β淀粉酶的活性,再做进一步分析。实验中为了消除非酶促反应引起的麦芽糖的生成带来的误差,每组实验都做了相应的对照实验,在最终计算酶的活性时以测量组的值减去对照组的值加以校正。 三.材料、试剂与仪器 材料: 萌发的小麦种子 试剂: ①1%淀粉溶液(称取1克可溶性淀粉,加入80ml蒸馏水,加热熔解,冷却后定容至100ml); ②pH5.6的柠檬缓冲液:A液(称取柠檬酸20.01克,溶解后定容至1L)

B液(称取柠檬酸钠29.41克,溶解后定容至1L)取A液5.5ml、B液14.5ml 混匀即可; ③3,5-二硝基水杨酸溶液(称取3,5-二硝基水杨酸1.00克,溶于20ml 1M 氢氧化钠中,加入50ml蒸馏水,再加入30克酒石酸钠,待溶解后,用蒸馏水稀释至100ml,盖紧瓶盖保存); ④麦芽糖标准液(称取0.100克麦芽糖,溶于少量蒸馏水中,小心移入100ml 容量瓶中定容); ⑤0.4M NaOH 仪器: 722光栅分光光度计(编号990695) DK-S24型电热恒温水浴锅(编号L-304056) 离心机(TDL-40B) 配平天平药物天平电热锅 100ml容量瓶50ml容量瓶移液管试管研钵烧杯洗瓶 四.实验方法 本实验按照下列表格的中的操作步骤进行:

唾液淀粉酶活性观察实验报告范本(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5572-78 唾液淀粉酶活性观察实验报告范本(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唾液淀粉酶活性观察实验报告范本 (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2 唾液淀粉酶活性观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环境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及酶的高效性; 2.掌握酶定性分析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基本原理 1.酶是生物催化剂,具有极高的催化效率,其催化效率比一般催化剂高106~1013.在生物体内过氧化氢酶能催化H2O2分解成H2O和O2,铁粉地H2O2分解也有催 化作用,但其效率远低于酶。 2.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酶的活性也会增大。当到了最大值后,此

时温度为酶的最适温度,由于温度过高,酶开始失活,导致酶的效率降低,最后完全失活。 3.酶的活性受PH值的影响。酶在一定范围的PH 值下才有活性,高于或低于最适PH,都会使酶的活性降低。 4.酶活性常受到某些物质的影响。有些物质能使酶的活性增加,称为激活剂,有些物质能使酶的活性降低,称为抵制剂。 5.碘液指示淀粉水解程度的不同色变化: 淀粉淀粉酶紫色糊精淀粉酶暗褐糊精淀粉酶红色糊精淀粉酶麦芽糖+少量葡萄糖加碘后:蓝色紫红色暗褐色红棕色黄色 三、试剂与器材 这里填写您企业或者单位的信息 Fill In The Information Of Your Enterprise Or Unit Here

实验二淀粉酶活性测定实验报告

淀粉酶活性的测定一、实验目的 酶的活力是酶的重要参数,反映的是酶的催化能力,因此测定酶活力是研究酶的基础。酶活力由酶活力单位表征,通过计算适宜条件下一定时间内一定量的酶催化生成产物的量得到。 淀粉酶是水解淀粉的糖苷键的一类酶的总称。α-淀粉酶是一种典型的内切型淀粉酶,主要作用于淀粉水解的液化阶段,因此又叫液化酶。作为一种最重要的工业酶制剂,α-淀粉酶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其中,微生物α-淀粉酶以其经济易得成为工业生产主要来源。目前,关于α-淀粉酶活性的测定方法很多种。 本实验采用杨氏改良法测定α-淀粉酶;掌握测定α-淀粉酶活性大小与温度关系的方法,通过分析得出酶的最适温度范围。 二、实验原理 酶促反应中,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值时的温度和pH值称为某种酶作用时的最适温度和pH值。温度对酶反应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随着温度的增加,反应速度也增加,直至最大反应速度为止;另一方面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而使酶逐步变性从而使反应速度降低,其变化趋势呈钟形曲线变化。 不同菌株产生的酶在耐热性、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PH、对淀粉的水解程度,以及产物的性质等均有差异。α-淀粉酶属水解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可随机作用于直链淀粉分子内部的α-1,4糖苷键,迅速地将直链淀粉分子切割为短链的糊精或寡糖,使淀粉的粘度迅速下降,淀粉与碘的反应逐渐消失,这种作用称为液化作用,生产上又称α-淀粉酶为液化淀粉酶。α-淀粉酶不能水解淀粉支链的α-1,6糖苷键,因此最终水解产物是麦芽糖、葡萄糖和α-1,6键的寡糖。 本实验通过淀粉遇碘显蓝色,淀粉含量越高,颜色越深。用分管光度计检测显色效应大小,通过分管光度值计算酶活力 注意:实验中为了消除非酶促反应引起的淀粉水解带来的误差,每组实验都做了相应的对照实验,在最终计算酶的活性时以测量组的值减去对照组的值加以校正。 在实验中要严格控制温度及时间,以减小误差。并且在酶的作用过程中,三

唾液淀粉酶活性的观察实验报告范文.doc

唾液淀粉酶活性的观察实验报告范文 篇一:唾液淀粉酶活性观察实验报告 2 唾液淀粉酶活性观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环境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及酶的高效性; 2.掌握酶定性分析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基本原理 1.酶是生物催化剂,具有极高的催化效率,其催化效率比一般催化剂高106~1013.在生物体内过氧化氢酶能催化H2O2分解成H2O和O2,铁粉地H2O2分解也有催 化作用,但其效率远低于酶。 2.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酶的活性也会增大。当到了最大值后,此时温度为酶的最适温度,由于温度过高,酶开始失活,导致酶的效率降低,最后完全失活。 3.酶的活性受PH值的影响。酶在一定范围的PH值下才有活性,高于或低于最适PH,都会使酶的活性降低。 4.酶活性常受到某些物质的影响。有些物质能使酶的活性增加,称为激活剂,有些物质能使酶的活性降低,称为抵制剂。 5.碘液指示淀粉水解程度的不同色变化: 淀粉淀粉酶紫色糊精淀粉酶暗褐糊精淀粉酶红色糊精淀粉酶麦芽糖+少量葡萄糖加碘后:蓝色紫红色暗褐色红棕色黄色

三、试剂与器材 篇二:唾液淀粉酶活性的测定 影响唾液淀粉酶活性的研究 摘要:讨论了不同条件下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影响唾液淀粉 酶活性的因素很多,必须在适宜的条件下,才能发挥最佳催化作用;淀粉酶具有 高度专一性,其活性受温度、pH值、激活剂及抑制剂、酶浓度以及作用时间等多 种因素的影响;每个人产生唾液淀粉酶的量不同,活性强弱也有差异。 关键词:淀粉酶;活性;温度;抑制剂;激活剂;专一性 2影响唾液淀粉酶的活性的因素 (一)实验目的 观察淀粉在水解过程中遇碘后溶液颜色的变化。观察温度、pH、激活剂与抑制剂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人唾液中淀粉酶为α-淀粉酶,在唾液腺细胞中合成。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淀粉水解,经过一系列被称为糊精的中间产物,最后生成麦芽糖和葡萄糖。变化过程如下: 淀粉→紫色糊精→红色糊精→麦芽糖、葡萄糖 淀粉、紫色糊精、红色糊精遇碘后分别呈蓝色、紫色与红色、麦芽

唾液淀粉酶活性的观察实验报告范文3篇

唾液淀粉酶活性的观察实验报告范文3篇 An experimental report on salivary amylase activity

唾液淀粉酶活性的观察实验报告范文3篇 小泰温馨提示:实验报告是把实验的目的、方法、过程、结果等记录下来,经过整理,写成的书面汇报。本文档根据实验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唾液淀粉酶活性观察实验报告文档 2、篇章2:唾液淀粉酶活性的测定文档 3、篇章3:淀粉酶活性测定实验报告文档 篇章1:唾液淀粉酶活性观察实验报告文档 2 唾液淀粉酶活性观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环境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及酶的高效性; 2.掌握酶定性分析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基本原理 1.酶是生物催化剂,具有极高的催化效率,其催化效率比一般催化剂高106~1013.在生物体内过氧化氢酶能催化H2O2分解成H2O和O2,铁粉地H2O2分解也有催 化作用,但其效率远低于酶。 2.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酶的活性也会增大。当到了最大值后,此时温度为酶的最适温度,由于温度过高,酶开始失活,导致酶的效率降低,最后完全失活。 3.酶的活性受PH值的影响。酶在一定范围的PH值下才有活性,高于或低于最适PH,都会使酶的活性降低。 4.酶活性常受到某些物质的影响。有些物质能使酶的活性增加,称为激活剂,有些物质能使酶的活性降低,称为抵制剂。 5.碘液指示淀粉水解程度的不同色变化: 淀粉淀粉酶紫色糊精淀粉酶暗褐糊精淀粉酶红色糊精淀粉酶麦芽糖+少量葡萄糖加碘后:蓝色紫红色暗褐色红棕色黄色

淀粉酶活性测定实验报告范本

Screen and evaluate the results within a certain period, analyze the deficiencies, learn from them and form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淀粉酶活性测定实验报告

编号:FS-DY-52149 淀粉酶活性测定实验报告 淀粉酶活性的测定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 酶是高效催化有机体新陈代谢各步反应的活性蛋白,几乎所有的生化反应都离不开酶的催化,所以酶在生物体内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因此对酶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酶的活力是酶的重要参数,反映的是酶的催化能力,因此测定酶活力是研究酶的基础。酶活力由酶活力单位表征,通过计算适宜条件下一定时间内一定量的酶催化生成产物的量得到 淀粉酶是水解淀粉的糖苷键的一类酶的总称,按照其水解淀粉的作用方式,可分为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等。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是其中最主要的两种,存在于禾谷类的种子中。β-淀粉酶存在于休眠的种子中,而α-淀粉酶是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形成的。

α-淀粉酶活性是衡量小麦穗发芽的一个生理指标,α-淀粉酶活性低的品种抗穗发芽,反之则易穗发芽。目前,关于α-淀粉酶活性的测定方法很多种,活力单位的定义也各不相同,国内外测定α-淀粉酶活性的方法常用的有凝胶扩散法、3 ,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和降落值法。这3 种方法所用的材料分别是新鲜种子、萌动种子和面粉,获得的α-淀粉酶活性应该分别是延 二、实验原理 萌发的种子中存在两种淀粉酶,分别是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β-淀粉酶不耐热,在高温下易钝化,而α-淀粉酶不耐酸,在pH3.6下则发生钝化。本实验的设计利用β-淀粉酶不耐热的特性,在高温下(70℃)下处理使得β-淀粉酶钝化而测定α-淀粉酶的酶活性。 酶活性的测定是通过测定一定量的酶在一定时间内催化得到的麦芽糖的量来实现的,淀粉酶水解淀粉生成的麦芽糖,可用3,5-二硝基水杨酸试剂测定,由于麦芽糖能将后者还原生成硝基氨基水杨酸的显色基团,将其颜色的深浅与糖的含量成正比,故可求出麦芽糖的含量。常用单位时间内生

小麦萌发前后淀粉酶活性的比较

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小麦萌发前后淀粉酶活性的比较 学生姓名: xxx 学号: xxx 专业班级: xxx 2017年 4 月 25 日 实验背景: 淀粉是植物最主要的储藏多糖,也是人和动物的重要食物和发酵

工业的基本原料。淀粉经淀粉酶作用生成麦芽糖、葡萄糖等小分子物质而被机体利用。淀粉酶是水解淀粉的糖苷键的一类酶的总称。按照其水解淀粉的作用方式,可以分成α-淀粉酶、β-淀粉酶等。实验证明,在小麦、大麦、黑麦的休眠种子中只含有β-淀粉酶,α-淀粉酶是在发芽过程中形成的,所以在禾谷类萌发淀粉酶的种子和幼苗中,这两类淀粉酶都存在。其活性随萌发时间的延长而增高。本实验以淀粉酶催化淀粉生成还原的性糖的速度来测定酶的活力,淀粉水解成还原性糖,还原性糖能使3,5—二硝基水杨酸还原成棕色的3-氨基,5-硝基水杨酸。可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分光光度法测定酶活力的原理与方法; 2、了解小麦萌发前后淀粉酶活力的变化。 二、实验原理 淀粉酶是水解淀粉的糖苷键的一类酶的总称。实验证明,在某些植物如小麦、大麦的休眠种子中只含有β-淀粉酶,α-淀粉酶是在发芽过程中形成的,所以在禾谷类萌发的种子和幼苗中,这两类淀粉酶都存在。其活性随萌发时间的延长而增高。 本实验以淀粉酶催化淀粉生成麦芽糖的速度来测定酶的活力。麦芽糖是还原性糖,能使3,5-二硝基水杨酸还原成棕色的3-氨基5-硝基水杨酸,后者在500 nm处有最大吸光度,而进行定量测

定。 三、实验仪器和试剂 1、实验仪器: 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②离心机;③研钵. 2、实验试剂 ①小麦种子(萌发种子10粒、干种子10粒);②1%氯化钠溶液; ③标准麦芽糖溶液;④3,5--二硝基水杨酸溶液;⑤ mol/L 磷酸缓冲液.⑥%淀粉溶液.. 四、实验步骤 1.麦芽糖标准曲线制作 取7支具塞刻度试管,编号,按表 1 加入试剂: 表1 制作麦芽糖标准曲线配方表 充分摇匀,置于沸水浴中煮沸 5 min 。取出后流水冷却,加蒸馏水定容至 20 m L 。以 1 号管作为空白调零点,在 500 nm 波长下比色测定。以麦芽糖含量为横坐标,吸光度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小麦萌发前后的酶液提取 (1)幼苗酶的提取:取萌发的幼苗10株入研钵,加1 % NaCl 3 ml,研磨成匀浆,0-4 °C下放置20 min。离心,2000 r/min 10 min .测定上清酶液的总体积。

实验二淀粉酶活性测定实验报告修订版

实验二淀粉酶活性测定实验报告修订版 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

淀粉酶活性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酶的活力是酶的重要参数,反映的是酶的催化能力,因此测定酶活力是研究酶的基础。酶活力由酶活力单位表征,通过计算适宜条件下一定时间内一定量的酶催化生成产物的量得到。 淀粉酶是水解淀粉的糖苷键的一类酶的总称。α-淀粉酶是一种典型的内切型淀粉酶,主要作用于淀粉水解的液化阶段,因此又叫液化酶。作为一种最重要的工业酶制剂,α-淀粉酶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其中,微生物α-淀粉酶以其经济易得成为工业生产主要来源。目前,关于α-淀粉酶活性的测定方法很多种。 本实验采用杨氏改良法测定α-淀粉酶;掌握测定α-淀粉酶活性大小与温度关系的方法,通过分析得出酶的最适温度范围。 二、实验原理 酶促反应中,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值时的温度和pH值称为某种酶作用时的最适温度和pH值。温度对酶反应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随着温度的增加,反应速度也增加,直至最大反应速度为止;另一方面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而使酶逐步变性从而使反应速度降低,其变化趋势呈钟形曲线变化。 不同菌株产生的酶在耐热性、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PH、对淀粉的水解程度,以及产物的性质等均有差异。α-淀粉酶属水解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可随机作用于直链淀粉分子内部的α-1,4糖苷键,迅速地将直链淀粉分子切割为短链的糊精或寡糖,使淀粉的粘度迅速下降,淀粉与碘的反应逐渐消失,这种作用称为液化作用,生产上又称α-淀粉酶为

液化淀粉酶。α-淀粉酶不能水解淀粉支链的α-1,6糖苷键,因此最终水解产物是麦芽糖、葡萄糖和α-1,6键的寡糖。 本实验通过淀粉遇碘显蓝色,淀粉含量越高,颜色越深。用分管光度计检测显色效应大小,通过分管光度值计算酶活力 注意:实验中为了消除非酶促反应引起的淀粉水解带来的误差,每组实验都做了相应的对照实验,在最终计算酶的活性时以测量组的值减去对照组的值加以校正。 在实验中要严格控制温度及时间,以减小误差。并且在酶的作用过程中,三支测定管及空白管不要混淆。 三、材料、试剂与仪器 实验材料:α-淀粉酶 仪器:分光光度计、电热恒温水浴锅、小台秤、研钵、玻璃仪器若干 试剂: ① 0.4M NaOH/0.4M CH COOH及0.1M HCl: 3 和5.0克KI水中研磨,定容至1000mL; ② 0.005%工作碘液:0.5克I 2 ③1%糊化淀粉溶液:称取1.0克淀粉,加入25mL0.4M NaOH,60℃5min,冷却后加 COOH,定容至100mL; 25mL0.4M CH 3 ④稀释α-淀粉酶溶液:待测样品 四、实验步骤

唾液淀粉酶活性观察实验报告正式版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唾液淀粉酶活性观察实验 报告正式版

唾液淀粉酶活性观察实验报告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2 唾液淀粉酶活性观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环境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及酶的高效性; 2.掌握酶定性分析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基本原理 1.酶是生物催化剂,具有极高的催化效率,其催化效率比一般催化剂高 106~1013.在生物体内过氧化氢酶能催化H2O2分解成H2O和O2,铁粉地H2O2分解也有催

化作用,但其效率远低于酶。 2.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酶的活性也会增大。当到了最大值后,此时温度为酶的最适温度,由于温度过高,酶开始失活,导致酶的效率降低,最后完全失活。 3.酶的活性受PH值的影响。酶在一定范围的PH值下才有活性,高于或低于最适PH,都会使酶的活性降低。 4.酶活性常受到某些物质的影响。有些物质能使酶的活性增加,称为激活剂,有些物质能使酶的活性降低,称为抵制剂。 5.碘液指示淀粉水解程度的不同色变化:

实验二:淀粉酶活性测定实验报告

淀粉酶活性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酶的活力是酶的重要参数,反映的是酶的催化能力,因此测定酶活力是研究酶的基础。酶活力由酶活力单位表征,通过计算适宜条件下一定时间内一定量的酶催化生成产物的量得到。 淀粉酶是水解淀粉的糖苷键的一类酶的总称。a淀粉酶是一种典型的内切型 淀粉酶,主要作用于淀粉水解的液化阶段,因此又叫液化酶。作为一种最重要的工业酶制剂,a -淀粉酶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其中,微生物a -淀粉酶以其经济易得成为工业生产主要来源。目前,关于a淀粉酶活性的测定方法很多种。 本实验采用杨氏改良法测定a■淀粉酶;掌握测定a -淀粉酶活性大小与温度关系的方法,通过分析得出酶的最适温度范围。 二、实验原理 酶促反应中,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值时的温度和pH 值称为某种酶作用时的最适温度和pH 值。温度对酶反应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随着温度的增加,反应速度也增加,直至最大反应速度为止;另一方面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而使酶逐步变性从而使反应速度降低,其变化趋势呈钟形曲线变化。 不同菌株产生的酶在耐热性、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PH、对淀粉的水解程度,以及产物的性质等均有差异。 a -淀粉酶属水解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可随机作用 于直链淀粉分子内部的a -1,4糖苷键,迅速地将直链淀粉分子切割为短链的糊精或寡糖,使淀粉的粘度迅速下降,淀粉与碘的反应逐渐消失,这种作用称为液化作用,生产上又称a -淀粉酶为液化淀粉酶。a -淀粉酶不能水解淀粉支链的a -1,6 糖苷键,因此最终水解产物是麦芽糖、葡萄糖和a-1,6 键的寡糖。 本实验通过淀粉遇碘显蓝色,淀粉含量越高,颜色越深。用分管光度计检测显色效应大小,通过分管光度值计算酶活力 注意:实验中为了消除非酶促反应引起的淀粉水解带来的误差,每组实验都做了相应的对照实验,在最终计算酶的活性时以测量组的值减去对照组的值加以校正。 在实验中要严格控制温度及时间,以减小误差。并且在酶的作用过程中,三 支测定管及空白管不要混淆。 三、材料、试剂与仪器 实验材料:a -淀粉酶

萌发麦苗淀粉酶活力及水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萌发麦苗淀粉酶活力及水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 酶是由生物体内活细胞产生的一种生物催化剂。大多数由蛋白质组成(少数为RNA)。能在机体中十分温和的条件下,高效率地催化各种生物化学反应,促进生物体的新陈代谢。生命活动中的消化、吸收、呼吸、运动和生殖都是酶促反应过程。酶是细胞赖以生存的基础。细胞新陈代谢包括的所有化学反应几乎都是在酶的催化下进行的。因此,对酶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对酶活性的测定,可以更好地了解生物体的代谢过程。 其中,淀粉酶是水解淀粉和糖原的酶类总称,可以分成α-淀粉酶,β-淀粉酶等。α-淀粉酶既作用于直链淀粉,亦作用于支链淀粉,无差别地随机切断糖链内部的α-1,4-链。β-淀粉酶与α-淀粉酶的不同点在于从非还原性末端逐次以麦芽糖为单位切断α-1,4-葡聚糖链。根据其催化产物的特点和现有测定方法规定酶活力单位为:每分钟每克鲜重麦种所催化产生的麦芽糖毫克数。 3,5-二硝基水杨酸法是一种对还原糖定量测定的方法。还原糖和碱性二硝基水杨酸试剂一起共热,产生一种棕红色的氨基化合物,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棕红色物质颜色的深浅程度与还原糖的量成正比。因此,我们可以测定样品中还原糖以及总糖的量。麦芽糖是还原性糖,可用该方法对其含量进行测定。 本次实验的目的在于通过实验过程,理解淀粉酶测定的原理,熟悉实验操作,掌握实验方法。 蛋白质是生物体中广泛存在的一类生物大分子,它是与生命及与各种形式的生命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物质,对生物来说十分重要。目前有四种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凯氏定氮、Folin-酚法、染料结合法、紫外法,最常用的是后三种。 本次实验选择通过Folin-酚法测定蛋白质含量。这种蛋白质测定法是最灵敏的方法之一。过去此法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由于其试剂乙的配制较为困难,近年来逐渐被考马斯亮兰法所取代。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