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实验楼设计说明

教学实验楼设计说明
教学实验楼设计说明

北京工商大学良乡校区教学实验楼设计说明

第一章建筑专业

一.项目概况:

北京工商大学创办于1950年,是一所有着辉煌办学历史的高等学府。北京工商大学现由中央与北京市共建,以北京市管理为主,是北京市重点建设的大学,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第一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北京工商大学良乡校区选址于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高教园区中部,紧邻中央设施区,东与首都师范大学良乡校区相邻,北与北京理工大学良乡校区相望。占地面积为914.5亩,属北京市房山区管辖。本次拟建教学实验楼位于良乡校区中部,用地东侧为高教园十六号,紧邻良乡高教园区中央景观带;东侧为良乡东二环路,与一期教学组团相接,北面为高教园八号路,与一期宿舍区相望,西面为高教园十一号路,正对二期的体育活动场地。项目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交通通达便利。

二.设计目标:

1.教学实验楼群从校园总体规划的目标出发,充分考虑组团的建筑形象和内部空间,使其和校园总体规划相协调,建筑、绿化、道路、广场等融为一体。保持建筑风格的一致性与建筑空间的延续性。

2.教学实验组团内部的空间通过单体的组合形成富于变化而又有节奏的院落空间,充分反映校园建筑的特色,构筑良好的学习和交流氛围,体现校园的文化特色和办学方针。方案设计上要贯彻经济、实用、美观、大方的方针。

3.为学生提供各层次的学习、交流空间。

4.体现北京工商大学特点的建筑形态及色彩设计。

5.教学实验组团要有较高的先进性,要充分考虑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实现多媒体、网络、电视、监控和远程教育系统。

三.总体布局:

北京工商大学良乡校区教学实验楼共包括食品学院大楼和理学院大楼两大部分。总平面充分考虑校园总体规划布局特点,采用院落式空间布局,既能充分的利用教学实验区面积,又能形成半围合的空间,给整个教学区在现代化气

息的基础上添加了一种传统的院落感,从而赋予建筑本身一种具有传统色彩的归属感,使建筑本身有了生命。

各建筑单体及建筑群体采用严谨、对称的布局手法,从而达到建筑稳重、大气的效果,并与一期工科教学组团布局形式相一致,同时也是对良乡校区总体规划中“文圆工方”规划理念的一种体现,突出了北京工商大学人严谨、求实的教学作风。

教学实验楼群根据院系特点共分为两个组团,每个组团各自围合成一个院落,同时两个建筑组团又围合成一个大的组团。教学楼呈南北向布置,局部东西向,每个组团各自形成一个半私密的交流空间,是学生交往、交流、聊天的场所。两个组团间设一公共的交流空间,是整个教学实验区的中心。各组团交流空间即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渗透。

四.景观绿化设计:

教学实验组团结合学生步行道、校园主入口广场及预留用地设纵横三个景观轴,并将组团绿地与景观轴相串联,组成“串”字形景观系统,使学生在运动行走中产生步移景移的视觉感受。教学实验楼东侧校前区广场设喷泉水系、雕塑小品,增加了教学区景观、文化的气质。绿化系统除设必须的步道铺地外,最大化地布置草坪及种植树木,使庭园的每个角落都弥漫着草木芳香,学生置身其中,会忘却城市的喧嚣,产生思想的冲动和对未来的憧憬。

教学实验区空间组织以校前区广场和教学实验楼群为核心组织。景观规划设计力求营造聚散有致,纯静清雅的环境特色。绿色校园的设计意念,是将校园布局因地就势,处处成景,建造错落有致的生态校园。进入校园主入口,通过简捷明快的校大门,以严谨、庄重的绿化空间为引导,来到大门前开敞的广场,与拟建教学实验组团遥相呼应,为“北京工商大学”之象征;教学实验楼呈对称布局,庄严稳重。透过连廊,远处造型简洁的图书馆隐约于山水之间,步入教学楼内部空间,绿化、小品相映生辉,富于变化和节奏。绿地、小品和建筑相互结合,创造出一个良好的教学、学习环境。

绿地、小品依次存在于个教学实验组团中间,镶嵌于幽幽学林中,既丰富了校园地景,又使学生生活环境更纯静、优雅,透出淡淡的山川田园风情。教学区用地南侧为良乡大学城中央景观带,通过教学区内的生态绿轴和景观绿轴,与校园绿化融成一体,呈现生态校园的完整的空间形态。

另外,建筑布局中的庭院空间、院落空间,强调环境的意境,尺度上怡人,功能上合理,从小处着手,以植草砖铺地为主,点缀草坪、观赏树种,配以灯具、座椅,塑造绿化空间的实用性、人文性,为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提供有利的条件。

五.交通组织:

由于校区外围城市交通干线与学校活动相互影响较大。教学实验区的对外交通中注重与周围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相协调,合理设置出入口,减少对周围城市交通的干扰、亦降低城市交通对校园的影响。教学实验区环绕建筑用地规划一条环路,包围教学实验区,同时将校前区广场、预留用地、行政楼等紧密相联。用地南侧面向大学城中央景观带设礼仪性出入口,标志性大门,通过开敞绿地向城市展现工商大学形象。西侧设教学实验区对外交流出入口,北面和东面设辅助性出入口。

整个教学区采用人车分流的交通组织方式,将机动车道设置在教学组团外围,不影响其内部的宁静,设计中也力图减弱其形式上的几何性。强调其功能

性与最佳通达性。整个路网系统,在秩序中有变化,在变化中有秩序,骨架系统在传统基础上更趋于合理性、人文性、生态性。

各建筑单体的主要入口沿主环路布置,从而创造更多空间,设置中央景观带,为教学区提供更加安静舒适的环境。教学实验区在入口处结合学生人流走向设自行车停车及机动车停车出入口,并保证其最佳的位置和与教学实验楼的便捷联系,机动车停车主要布置在教学实验楼的地下,避免了机动车停车给教学区内景观、环境带来的影响,也加强了校园内部交通的安全性。自行车停车主要布置在教学楼的西侧和中间,既方便了学生们的停车,也缩短了停车后步行去教学实验楼的距离。

教学实验区路网结构高效便捷,行人、机动车分合适度,形成总体布局的关联性。确保校区结构线性骨架之弹性生长,分步实施,具有相对完整、逐步成型的操作模式。

路网结构的合理性还在于其对于国家有关交通、消防、卫生防疫等相关法规规范的充分尊重与满足。规划建筑以六层为主,所有建筑外围均设有消防车道。

六.单体设计:

建筑单体采用框架结构,结构形式布局灵活,可以自由分隔,方便使用,利于形成大空间的分区,利于现代化的教学需求。

教学实验楼共包括食品学院大楼和理学院大楼两大部分。食品学院大楼位于地块南侧,理学院大楼位于地块北侧。各建筑单体既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既方便了各院系师生的学习交流,又避免了各功能使用空间之间的相互干扰,各建筑单体均设有有独立的出入口。

平面布局摒弃了传统的单走廊、两面布房的格局。增加为双走廊,内设景观天井,极大提高了教学使用的舒适度。各建筑单体在转角处设学生活动、交流空间,该空间同时作为交通核上下联系,由于设于转角,获得了极佳的视线景观,成为师生在课间休息享受景观、交流、聊天的公共空间。设计对公共楼梯的位置进行了精心的推敲,即考虑了交通联系的方便,又考虑了较好的景观和上下楼梯的空间感受。各楼层平面功能布局从实际使用的角度出发对各空间进行了精心设计,以充分利用有限空间。

在单体设计过程中,充分研究了原有工科院系的功能需求与布局,并结合现有拟建各院系的实际功能需求,在单体的平面布局中都将每层分为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大功能分区,分别布置教室、办公、实验等功能,并统筹考虑。同时又为了各功能分区之间的联系方便以及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在东西两侧以入口大厅为连接体,从而形成半围合空间,用以布置景观,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在南\北侧四、五、六层部位加连廊相连,形成一个共享平台。各功能分区同时围合出更加私密的院落空间实现景观共享。

在功能使用方面,将实习工厂,报告厅等大型公共空间放在首层,减少人流聚集对建筑的荷载压力。二层结合工科专业性质,主要布置教室,行政办公

室,公用仪器中心,教工之家及部分实验室、研究室等,教室分为小教室和大教室,满足了方便教学与科研实践相结合的空间需求。食品学院大楼三到六层分别为各系教学、实验、办公空间,设计中将各系教学研究房间布置在每层的北侧,办公空间位于东西两侧的连接处,方便了与各分区的联系,南侧作为实验室,避免了实验室对教学环境的影响。理学院大楼三、四层北面为全校公用教室,南面作为各专业实验室,同样也避免实验室对教学的影响,东西两侧连接处作为学生交流休息的空间,并且每隔两层打通,为师生们创造了良好的课间休息活动环境。

七.建筑立面与色彩:

简洁、现代的建筑语言诠释着自然、实用的概念,造型突出教学楼建筑特点,立面简洁大方,静止的形态与流动的空间取得微妙的平衡。局部的空中连廊将建筑划分成几组尺度合适的形体,并与转角处的透明楼梯形态凝固成永恒。一座纯粹的校园建筑,宁静深远,与绿树、水面融为一体,并时刻保持相互间的默契和对话。

深灰色的外墙,银白色的横线条,赋予教学实验楼轻盈、简洁的建筑形象,塑造出质朴淡雅的校园生活,反映出工商大学特有的质朴、坚韧的远大内涵。

在设计方法上,沿街立面采用玻璃窗与主墙面的虚实对比,结合立面横、竖向的线条体现建筑的生长。在建筑颜色上采用灰色为主色调,与一期建筑风格相一致,同时结合大面积的玻璃窗,极富现代气息。建筑本身尽显高雅,充分体现建筑的标志性。

由于教学楼使用要求的制约,教学楼楼不可能太高,但是本案通过建筑线条的装饰以及连廊处的断开把一个狭长的板式建筑通过虚与实,以及立面竖向的穿插组合等建筑手法创作出丰富的建筑形象,极富现代气息。

在正立面设计上,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基础上采用灵活的构件横竖划分,结合窗户的样式变化,丰富建筑的立面效果。大片的玻璃与主墙面的虚实对比,使整个建筑既有丰富多彩的立面变化,又不打破建筑色彩的协调统一,达到了浑然一体的建筑立面效果。

沿街立面,首层着重体现教学气氛,体现其应有的标志性建筑的品味与效果。

教学楼在外墙色彩的选用上,以灰色为主,辅以各种简洁的现代建筑构件,通过色彩与质感的对比使其突出性格特征,使建筑显得挺拔有力。在外立面的设计上,大胆采用横、竖向线条来点缀和充实普通外墙砖,取得良好的效果。建筑物色彩谐调、脱俗。整个建筑通过建筑公共空间有效地组织人流、车流以及与城市道路的对景关系,体现出新旧建筑的对话与呼应。

建筑内部空间组织简洁、顺畅、空间有序,空间尺度得体而不夸张。通透、明亮、高雅的教学空间气氛,体现了教学实用、庄重、不豪华的设计原则。室内空间设计与建筑设计融会贯通,协调一致。

建筑细部设计:

1)建筑材料

地域个性、文化传承是校园场所精神的主要方面,是师生们对校园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的根基所在,一个优美的富有诗意的校园将成为师生终身美好记忆的一部分。我们力图以现代的设计手法与材料来延续北方传统建筑的意境,既尊重北京的地域特色,又具有时代的特征。建筑造型稳重大方,细部丰富,既有北方建筑的挺拔大气,又有南方建筑的流畅细致。教学实验楼等以仿粘土砖的劈离砖作为外墙主要材料,表达了对周围环境以及传统的呼应,同时大量运用的槽钢、玻璃砖、玻璃幕墙等现代材料体现着时代的气息,这种传统和现代材料的对比产生摄人的力度,比单纯的使用传统材料更能表达我们对历史的理解和继承。

2)玻璃幕墙的设计

东西立面作为各单体的主要出入口,充分体现了现代教学实验楼的形象,同时创造了拥有良好景观的建筑内环境。外立面采用通风模块,在当代的幕墙技术条件下,大开间幕墙间距即最大限度成功满足办公者观景要求,又保证了

幕墙造价的经济合理。

同时每一个办公空间,拥有1-2个通风模块,这样的尺度的通风模块即满足了各个房间的舒适的自然通风量,又便于开启关闭,使得使用者可以轻松灵活的控制自然通风的效果。

这种玻璃幕墙模块的灵活组合在立面肌理效果上充分体现了数字化现代化教学、办公的理念。

3)在经济合理的条件下,南北立面采用简洁的开窗形式,但是纹理上与其他立面保持一致性,不破坏建筑的整体效果。

八.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总用地面积:72737.6m2

总建筑面积:80800.7m2

其中:地上部分:63191.7m2

地下部分:17609m2

教学实验楼建筑面积: 74937.6㎡

其中:食品学院大楼: 37647.9㎡

理学院大楼:37289.7㎡

行政办公楼: 5863.1㎡

建筑基底面积: 11651.4㎡

容积率:0.87

绿地率:46.49%

建筑密度: 16.02%

机动车停车数:491辆

第二章结构专业

2.1设计依据

本工程依据的国家和北京市现行设计规范、规程、标准图集: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 50068-200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2006年版) GB 50009-200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7-2002

北京地区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 DBJ 01-501-9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200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2002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03G101-1 (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框支剪力墙结构)003G101-2 (现浇混凝土板式楼梯)

04G101-4 (现浇混凝土楼面与屋面板)

06G101-6 (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桩基承台)

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 03G329-1

框架结构填充小型空心砌块墙体结构构造 02SG614

2.2 基本风压: 0.45kN/m2(50年一遇)。

2.3 基本雪压: 0.40kN/m2(50年一遇)。

2.4结构设计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50年,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类别为Ⅱ类。

2.5结构选型

行政办公楼主体采用钢筋混凝土框剪结构体系。楼板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

各学院主体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或框剪结构体系。楼板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

宿舍采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楼板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

2.6基础选型

首先考虑采用天然地基上的独立柱下扩展基础,柱下条形基础,筏板基础;其次考虑采用复合地基。

第三章给排水

概况:

因本项目与外围城市道路联系较紧密,故本项目工程分别从相邻的市政给排水管道引入管线,服务整个校区。

设计依据

2.1由校方提供的市政给排水管线现状资料

2.2我院建筑专业及其他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

2.3相关国家规范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其他与本工程有关的国家、地方规范、规程及标准

给水系统设计

1.给水水源

由校区内现有设计的生活给水管网供给。

2.生活给水系统

给水系统分为变频调速加压供水和由市政直接供水两部分,低区(1-4层)由市政直接供给,高区(4层以上)由校园环状给水管网供水。教学实验楼(理学院大楼)及教学实验楼(食品学院大楼)生活给水最高日用水量均约为80 m3/d,

3.生活热水系统

生活用热水,由校内锅炉房提供。

4.中水给水系统

本项目设计中水给水系统。供水方式与生活给水相同,中水来源于良乡卫星城新建污水处理厂经深度处理后的中水。

5.消防系统设计

各建筑单体分别引两条干管接室内消火栓系统。

市政给水管与室内消防加压管分开设置,拟在校园内设置一座消防水池和消防泵房。在泵房内设全自动气压消防给水设备。泵房内的设备应采用两路电源供电,消防备用泵可采用柴油机泵。

地下车库消火栓管道系统采用电伴热,以防止冬季冻结。

地下车库采用预作用式自动喷淋系统。

室内消火栓用水量15L/S。

喷淋用水量8L/M2·min

车库消火栓用水量20L/S

发电机房等不宜采用水灭火的建筑及部位采用气体灭火系统。

排水系统设计

本工程排水管网采用雨污水分流制。

(1)污水经管道收集后经校园各区内污水处理装置简易处理后再分别排入就近的市政污水管网。

(2)雨水经管道收集后排入校区污水管网,再排入就近的市政雨水管网。

1.生活排水系统

2.污水量(最高日污水量约72 m3/d)。

3.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隔油池处理,实验含油污水经二级生化处,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后,排入市政排水管网。

4.雨水系统:雨水经校内管网收集后,排入市政雨水管网

管材选用及其他

室外各给水系统均采用钢丝骨架PE复合管,室内生活给水采用内嵌入式钢塑复合管。室内消火栓和自动喷淋系统采用热浸镀锌钢管;热水采用铜管。室内雨、污水采用PVC-U排水管;室外雨、污水采用高密度聚乙烯中空缠绕结构排水管。

各系统管道间距见综合管线布置图。

管道综合

管线综合以单项管线工程规划为依据,进行平面布置。平面布置尽量减少管线间交叉次数,道路断面的竖向布置尽量避免各管线抢位、冲突现象。各管线与道路中心线平行,严格按照管线与管线及管线与建筑物设施的最小水平间距、垂直间距等相关规定布置。

管线综合避让原则如下:小管让大管;压力流管让重力流管;可弯曲管线让不可弯曲管线;工程量小的让工程量大的;检修次数少、方便的让检修次数多、不方便的。

第四章暖通专业

设计依据

《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 01-621-2005)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

《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95)

《锅炉房设计规范》(GB 50041-92)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95)(2005年版)

采暖系统

已建部分建筑由美国地热技术公司生产提供的地热电缆设备提供采暖,未能很好地解决冬季采暖问题。

因此新增规划在校内设燃气锅炉房,为新建建筑提供冬季采暖热源。锅炉房提供95/70℃热水做为采暖热源。教学实验楼(理学院大楼)及教学实验楼(食品学院大楼)采暖热负荷均约为2600KW。

采暖系统接院区低区供暖系统,系统由锅炉房供热设备(循环水泵,稳压装置,补水装置)提供循环动力。

室内采暖系统采用上供下回单管同程式采暖系统,供水干管敷设于顶层屋顶下,回水干管敷设于暖气沟内。

建筑内部采暖主要采用散热器采暖(有洁净度要求的实验室,不采用散热器采暖,采用洁净空调净化空气及空气调节),当空间高大采用散热器采暖效果较差或采暖困难时,考虑采用大空间采暖设备采暖,当有较高舒适性要求时,可采用地暖系统采暖。

室外供热管道采用直埋敷设,为方便管理及整个采暖管网调节,在热力入口设自力式压差控制阀和热计量装置。

空调通风系统

1.VRV分体空调系统

根据节能和使用要求,为降低工程造价,本项目不设集中中央空调,教学科研建筑采用VRV分体空调系统,学生宿舍、附属用房以及其他生活服务设施不采用VRV空调系统,部分安装使用分体空调机。

空调负荷经逐时空调冷负荷计算确定,教学实验楼(理学院大楼)及教学实验楼(食品学院大楼)估算均约为4500KW。

2.有洁净度要求的实验室,单独采用洁净空调进行空气系统调节,有恒温恒湿要求的实验室采用独立的恒温恒湿空调系统。负荷具体根据实验室要求经

5 办公综合楼建筑方案设计说明(方案)

利海集团办公综合楼 建筑方案设计说明 1 设计总说明 1.1工程概况 1.1.1工程名称:利海集团办公综合楼 1.1.2建设单位:安徽利海城市发展有限公司 1.1.3 建筑地点:位于芜湖陶辛镇一环路北,中心路以西,沿河路以东,该地块地势平坦,西临双桥沟,北侧为居民村池塘,毗邻低层砖房,东侧南侧毗邻低层砖房,环境优美,适宜办公、商业、服务业建设。 1.2 设计依据 1.1.1 设计任务书 1.1.2 相关设计规范 1.1.3建设单位设计意向 1.3工程规模 利海集团办公综合楼总征地面积5942(实测5725)m2。地下一层,地上十三层。建筑高度:48.45m。总建筑面积:21010 m2(其中地下室4200m2)。总投资约4920.60万元人民币。 1.4设计范围 根据设计合同,本次设计内容为:利海集团办公综合楼的详细规划、建筑、结构、给排水、强电、弱电、暖通等专业的方案设计说明和方案设计图纸。 1.5设计标准 根据周边建筑设计特征,利海集团办公综合楼外墙饰面,主色调采用白色氟炭漆分块钩缝。户内均按毛坯房设计,装饰二次设计;卫生洁具、给排水管线、强弱电管线、消防、暖通及室外装饰一次到位。立面造型新颖大方、舒展得体,具有时代特色。 1.6设计等级 1.6.1建筑等级 根据建设部(1999)09号《民用建筑工程设计等级分类表》规定,本工程建筑等级为一级,建筑设计使用年限50年。 1.6.2防火等级 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本工程为一类高层建筑,其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包括裙房和地下室)。 1.6.3抗震等级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本工程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根据国家抗震裂度划分区域表显示,基地所处位置为6度抗震设防,本工程按6度抗震设计。框架及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三级。 1.6.4建筑防水要求 屋面防水等级为二级,二道防水设防。卫生间基层刷防水涂料一道。 1.7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技术经济指标一览表 用地面积5942(实测5725)m2 总建筑面积21010㎡ 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6810㎡ 地下建筑面积4200㎡ 占地面积2079㎡ 建筑密度35% 容积率 2.92 绿地率19.6% 停车地上37辆) 地下99(辆) 建、构筑物经济指标一览表 总建筑面积21010㎡ 其中主楼14940㎡ 商业1870㎡ ?地下建筑面积4200㎡ 注:客房共144间 2 总平面设计说明 2.1 设计依据

实验楼规划方案091210

祥云实验楼规划方案 打造“行业一流、鄂东典范”的祥云实验楼 祥云集团企管部 胡启昌 二00九年十二月十日

目录 实验楼概述 (1) 一、规划目标 (2) 二、设计理念 (2) 三、实验楼功能 (4) 四、实验楼外景 (5) 五、楼层布局 (6) 六、效果图参考 (9) 七、工程实施安排 (11) 八、工程资金估算 (11) 附:实验楼设计基本要求 (12)

实验楼概述 祥云实验楼座落在祥云新区,是一座三层高、建筑面积约1000 平米的富有现代化气息的实验机构。整个实验楼外观简约大方, 布局合理,室内外大量采用玻璃隔墙,明亮通透,如一件晶莹剔 透的玻璃工艺品,具有良好的采光、通风、防尘、防震、隔音效 果;仪器设备和家具,以及大楼的水、气、电系统由专业的实验设备公司精心设计安装,并提供精良装备。无论是外观内饰还是设备,堪称行业一流、鄂东典范。 实验楼采用模块化设计,可根据需要,调整功用,融检验测试、实验开发、参观展览于一体。可进行产品质量检测、土壤植株检测、计量检定测试、产品开发实验、工艺小试;设有企业展示厅、全国土壤样品展厅,彰显祥云良好的企业形象,并立足科技兴企、科技兴农,把测土配方、开展农化服务工作走到同行业的前列。 一楼是化肥检测中心和企业展厅,主要功能是化肥原料及产品的检测,和企业形象展厅。二楼设精化(精细化工产品)检测中心、农化(土壤、植株)检测中心,和土壤样品展厅。三楼为计量检测中心、产品开发小试实验室和会议厅(电化培训教室)。

一、规划目标 行业一流、鄂东典范 二、设计理念 实验楼的整体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对提高实验室 的工作效率、提高检验质量、保障人身安全及提高环境 质量等都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实验楼整体设计应融入以 下理念和要求: 1、安全性:实验楼选址合理,灰尘少、震动小。房屋结构应考虑防震、防尘、防潮,且隔热良好,光线充足。因为实验室是可能造成实验人员、周围环境被污染的危险工作区,所以在设计中,不仅要满足功能要求,区域配置还需要按其潜在的危险程度来合理安排, 而且必须按照国家标准规范和有关行业专业标准,以达到实验室安全通 用准则的要求。 2、环保性:通过相关排风设备、废弃物处理/回收设备等净化实 验室空气环境,减少对外界环境的污染。

最新高校教学楼设计任务书资料

新乡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任务书题目:×××高校教学楼设计 2017年01月

新乡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土木工程专业 (2013级本科学生) 毕业设计任务书 题目:×××高校教学楼设计 指导教师: ·设计目的 优秀的工程师,不仅要掌握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还必须具有较强的综合判断能力、进行工作和科学决策的能力、独立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及树立创新的意识等等,这些能力和意识的培养和建立是与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密不可分的。毕业设计是本科学生知识、能力、素质提高的关键性实践环节,是实现本科培养目标要求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综合素质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的全面检查。本设计任务书正是基于此而编写的。 ·设计要求 认真贯彻“使用、安全、经济、美观”的设计原则;学习、掌握建筑与结构设计的全过程、基本方法和步骤;处理好建筑与结构设计的关系,认真考虑影响设计的各项因素;了解和掌握与设计有关的规范和规定,并正确运用它们;掌握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计算方法和基本构造要求;认真编写设计说明书、计算书,并绘制相应的设计图纸。 ·进度计划 本次毕业设计安排在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第一至第十二周进行,详细进度安排如下:

第二学期第1~2周:认真学习毕业设计任务书,查阅相关资料完成开题报告。 第二学期第3~4周:建筑方案设计,包括总平面布置和主要平、立、剖面草图。 第二学期第5~6周:施工图设计,包括平立剖面图和总平面图以及简要的建筑设计说明。 第二学期第7周:结构方案设计,包活结构选型、结构布置等。 第二学期第8~9周:结构计算,报货:确定计算简图;荷载计算;内力分析;荷载组合;界面与节点设计及构造设计;地基和基础设计;楼梯设计;其他构件设计。 第二学期第10~11周:绘制施工图,包括基础平面布置及剖面图,框架梁、柱配筋施工图,标准层平面结构布置图,楼梯及其他构件配筋施工图。 第二学期第12周:资料整理,包括设计计算书及有关表格,校对图纸及修改,图纸交指导老师审核签字。 设计任务书 第一部分建筑设计 1 概况 为×××高校教学楼,要求满足综合教学要求。 1.1 工程名称:×××高校教学楼设计。 1.2 建筑地点:该工程建设场地在新乡市高校新区,

吉首大学实验楼建筑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 第1章.建筑方案设计 设计依据 招标文件的任务书 国家现行的相关设计规范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95 (2005年版)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05 长沙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0) 其他有关规范及条例 1.1 基地及总平面设计 1.1.1 基地位于吉首大学砂子坳校区,南北均为教学用房,西邻校区主干道及风雨湖、湖畔绿化广场,东邻校区次干道及山脉,地理位置重要。整个基地为一矩形用地,地势前后落差很大。 1.1.2 建筑设计方案充分研究和利用地形设计建筑布局,结合现代化大学校园建筑的新的设计理念,以“合院”的概念整体布局结构配置教学楼的总图关系。主楼靠近北面布局,尽量避免远离已建商学院建筑主体对新建实验楼产生的压迫感,副楼主要安排要求有大面积空间,又对采光没有很多要求的计算机用房等。弧形的副楼布局很好的利用里地形,可以最大化建筑内庭,同时也呼应了旁边商学院弧形的建筑造型,主楼和弧形的副楼共同围合成一个宽敞的室外广场。建筑在东南角退让出一些空间留给室外广场,使校园入口在此形成一个空间上的扩大,并可使校园主干道东西两侧的建筑与环境吸纳成一个互相融合的整体,充分体现大学校园的场所精神和基地的逻辑关系1.1.3 在交通流线组织上,办公及实验人员、报告厅人流可通过西面的门廊和西、北入口进入建筑内部。竖向交通布局合理,交通流线相对独立,互不干扰,联系紧密。建筑周围利用部分现有道路和新建道路,形成了环形的消防车道,利于疏散和消防扑救。因校园总体考虑,场地内就只设计了6个临时停车位,实验大楼停车将易地考虑。 1.1.4 设计场地分成了2个台面,第一个场地台面较平整,场地标高198.6m,设计建筑+0.000标高为199.10m,室内外高差0.30m。场地排水由东向西汇入校园雨水及污水管网。东面设置挡土墙,挡土墙坡脚设置雨水沟。 1.1.5 建筑周围利用部分现有道路和新建道路,形成了环形的消防车道,利于疏散和消防扑救。 1.2建筑设计 拟建实验大楼为是一座集实验、科研、教学和文化交流为一体的多功能实验大楼,在设计中力求使各使用功能既相互独立又相对集中,各部分互不干扰,同时又联系方便,便于管理。为师生提供一个现代化的,便捷的,人性化的,优美的科研实验环境。 1.2.1工程类别 建筑物分类:二类 建筑耐火等级:二级 建筑耐久年限:50年 抗震设防烈度:小于6度 建筑屋面防水等级:Ⅱ级 1.2.2技术经济指标 总用地面积:6845.85m2 基底面积:2223m 2 总建筑面积:25693m 2

某中学教学楼设计说明

word格式整理版 XX一中教学楼方案设计说明 第一章总平面设计说明 一、工程概况: 1、区位条件: XX一中位于XX市XX区XX路,整个学校较为宽敞,教学楼位于学校中心线上。 2、现状条件: 基地现状较为平整的地块,可利用空间较大。 3、规划条件: XX一中地块内建设教学楼;学校总用地面积为78904.0平方米,新建教学楼总建筑面积为13568.0平方米;设计总投资额:35万元,总投资额:2000万元。 二、设计依据: 1、甲方提供的设计任务书; 2、《总平面规划布置图》;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 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23/106-2007); 5、国家现行有关法律、法规、规范规定。 三、规划原则: (一)绿色生态及人文性原则 好的教学环境源于对自然的尊重,生态规划和园林生态学在本项目中得以体现。 (二)合理原则 该教学楼建筑规划设计,主要建立功能合理原则上,形成单体建筑功能分区明确,流线组织合理。(三)以人为本原则 合理的组织整个教学楼的人流关系,教师和学生入口的相对独立,体现人性化。 四、规划指导思想: 1、本教学楼的规划布局,综合考虑周边建筑、路网结构及绿地系统。遵循因地制宜、合理布置的设计原则,以人为本,注重教学楼的人性化设计,突出建筑与景观相结合的自然人文环境,强调教学环境的人情味与亲切感。 2、规划与建筑设计相结合,创造一个设施完善、环境优美,具有时代精神的有特色的教学楼。 注重项目运作可行性,从规划布局到建筑单体的设计与排布注重当地气候、教学需求。 五、规划结构及组织: 两中心一轴线 1、规划结构:根据中学的总体布局形态,结合中学内部规划,形成教学楼前的广场与内庭院行 成“两中心一轴线”的规划结构特点,使教学楼处在学校的最中心位置。 2、线形布局、点状布局:教学楼的布局均为南北向,为学生教师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使每栋 楼拥有更多采光面和景观视野,丰富了学生的活动空间和交流空间。 六、总平规划布局: 教学楼位置处于学校中心线上,所以在总平面设计上把教学楼与前面广场充分结合,形成一中清新淡雅的感觉。 学校大门直接与教学楼前大广场形成对景,开阔的林荫大道把人流引入。而在道路的设计手法上,用简介的设计语言表达环境意境,简洁的路网结构更显示出新世纪的中学的明晰和安全。 七、人流流线组织: 主要的学生人流入口直接设置在南面大广场,教师入口设在西侧,为师生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 八、绿化景观系统: 景观与健康主题功能并重的复合绿地空间:区内主要开阔绿地空间、垂直绿化及架空绿化既是师生们通行或康体活动的功能空间,又是舒适宜人的景观点,在用地有限条件下发挥复合效能和经 济性。 技术经济指标:

高层办公楼设计设计总说明

设计总说明 一、设计依据 依据现行国家规定、规范及标准: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 《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 50001—2010) 二、工程概况 本设计为在广东汕头的某高层办公楼,包括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该建筑为地下1层,地上20层,其建筑用途为商场与办公楼,地下一层为停车库,地上二层为大型商场,上面十八层为办公楼。建筑主屋面高度为81米。用地面积为7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39210、84平方米,容积率为5、18;建筑占地面积为2621、34平方米,建筑密度为37、71%;绿化面积为2130、11平方米,绿化率为30、43%;地上有20个停车位,地下车库有54个停车位。另外,该地区的地震设防烈度为8度 (0、2g),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与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均为一级。 三、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就是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综合考虑基地环境、使用功能、综合选型、施工、材料、建筑设备、建筑艺术及经济等因素,建筑体型设计成就矩形,不但满足建筑面积与采光要求的需要,而且外形朴素大方。在正南方设置商场主入口,在正西方向设置次入口。办公楼与商场入口分开设计,保证人群分流,避免造成交通拥挤与混乱。在交通联系方面,办公主楼设有6部2、4mX2、4m的电梯,其中2部位消防电梯,并设有2部消防楼梯。商用裙房部分设有四部消防楼梯,并设有1部自动扶梯。 1、墙体做法 1、1裙房、办公楼内墙面(200mm厚): 做法:1)、加气混凝土砌块 2).水泥粉刷墙面2度 1、2外墙面(200mm厚):

实验楼综合布线设计方案自己看啊

目录 1.工程概况 (1) 1.1 前言 (1) 1.2 布线系统的目标 (2) 2.需求分析 (2) 2.1楼层信息点分布统计: (2) 2.2工作区材料配置表 (3) 2.3管理区子系统材料配置表 (3) 3.布线系统总体结构 (4) 3.1水平线子系统的布线方案 (4) 3.2 垂直干线子系统的走线设计 (5) 3.3 实验楼信息点分布图 (6) 4.设计目标 (6) 4.1工作区子系统 (7) 4.2配线子系统 (8) 4.3干线区子系统 (9) 4.4 设备间子系统 (9) 4.4.1 机柜图 (9) 5.设计原则及标准 (10) 5.1设计原则 (10) 5.2设计依据 (11) 5.3安装与设计规范 (11) 6.布线系统产品以及选型 (11) 安晋交换机 (11) 安晋配线架 (12) 安晋光缆 (12) 安晋双绞线 (12) 安晋RJ45信息模块 (12) 安晋光纤 (12) 1.工程概况 1.1 前言 对于现代化的大楼,其内部信息传输通道系统(综合布线系统)已不仅仅要求能支持一般的语音传输,还应能够支持多种计算机网络协议及多种厂商设备的信息互联,可适应各种灵活的,容错的组网放哪,因此一套开房的,能全面支持各种系统应用(如语音系统,数据

通讯系统,楼宇自控,保安监控等)的综合布线系统,对于现代化办公大楼的必不可少的。综合布线系统(即结构化布线系统)是一套用于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传输网路,它将语音,数据,图像等设备彼此相连,也使上述设备与外部通信数据网络相连接。 综合布线系统由各种系统的部件组成,包括传输介质(含铜缆或光缆),电路管理硬件(交叉链接区域和链接面板),连接器,插座,适配器,传输电子设备(调制解调器,网络中心单元,收发器等),电气保护装置(电浪保护器)已经支持的硬件(安装和管理系统的各类工具) 1.2 布线系统的目标 根据标准设计的布线方案,能适应和支持现有的或将来的通信及计算机网络需求,能适合语音、数据计算机局域网(LAN)、光纤分布数据接口(FDDI)、图像和其它连接的需要。智能化楼宇的结构化布线系统不仅为现代化的信息通讯铺设了信息高速公路,而且也为楼宇的智能管理提供了集中的控制通路。 结构化布线系统为用户创造了舒适、快捷的软环境,节约了发展商与经营者的人力和财力开支,极大地提高了对建筑物的综合管理水平,,满足了各部门对通讯和网络的需求。根据对结构化布线系统(Structured Cabling System-SCS)的要求, 本大楼布线系统的设计主要满足通信和计算机网络二部分。该系统将为用户提供集话音、数据、文字、图像于一体的多媒体信息网络,帮助用户实现多功能电话、语音信箱、网络代理连接Internet等应用。大楼通信系统外接ChinaPAC、ChinaDDN或ISDN线路,进入Internet 网络后,就可以方便地与世界各地进行联系,实现电子商务、POS、电子邮件(E-Mail)及电子数据交换 (EDI)等功能。 2.需求分析 打线工具:主要用于主干线缆与配线架和压线模块的压接,亦为最基本工具之一。 安装消耗品:施工辅材,包括扎带,胶带,油笔等。 检测工具:美国FLUKE手持式工程仪表, 可迅速方便地测试1对~4对线缆的开路。 2.1楼层信息点分布统计: 根据甲方所提供的施工平面图及贵方要求,本工程信息点均设计为语音点和数据点,核算出各楼层信息点分布图如下:

中学教学楼设计说明

中学教学楼设计说 明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XX一中教学楼方案设计说明 第一章总平面设计说明 一、工程概况: 1、区位条件: XX一中位于XX市XX区XX路,整个学校较为宽敞,教学楼位于学校中心线上。 2、现状条件: 基地现状较为平整的地块,可利用空间较大。 3、规划条件: XX一中地块内建设教学楼;学校总用地面积为78904.0平方米,新建教学楼总建筑面积为13568.0平方米;设计总投资额:35万元,总投资额:万元。 二、设计依据: 1、甲方提供的设计任务书; 2、《总平面规划布置图》;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 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23/106- ); 5、国家现行有关法律、法规、规范规定。 三、规划原则: (一)绿色生态及人文性原则 好的教学环境源于对自然的尊重,生态规划和园林生态学在本项目中得以体现。 (二)合理原则 该教学楼建筑规划设计,主要建立功能合理原则上,形成单体建筑功能分区明确,流线组织合理。 (三)以人为本原则 合理的组织整个教学楼的人流关系,教师和学生入口的相对独立,体现人性化。 四、规划指导思想: 1、本教学楼的规划布局,综合考虑周边建筑、路网结构及绿地系统。遵循因地制宜、合理布置的设计原则,以人为本,注重教学楼的人性化设计,突出建筑与景观相结合的自然人文环境,强调教学环境的人情味与亲切感。 2、规划与建筑设计相结合,创造一个设施完善、环境优美,具有时代精神的有特色的 教学楼。注重项目运作可行性,从规划布局到建筑单体的设计与排布注重当地 气候、教学需求。 五、规划结构及组织: 两中心一轴线 1、规划结构:根据中学的总体布局形态,结合中学内部规划,形成教学楼前 的广场与内庭院行成“两中心一轴线”的规划结构特点,使教学楼处在学校的最 中心位置。

教学楼实验楼建筑设计

教学楼实验楼的建筑设计探讨 摘要: 优美的校园空间应该是一个完整统一的物质空间,尊重校园规方。艺术设计可以是大众的,也可以为少数人,它在服务对象上 比较灵活。特别是公共建筑,其本质上是为他人创造一种学习、生活、工作的模式或环境,是为大多数人服务的。本文主要对教学楼实验楼的建筑设计全过程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建筑设计;平面设计 abstract: beautiful campus space should be a complete and unified physical space, respect for the campus party rules. art design can be popular, can also for a few, it in the service target is more agile. especially the public building, its essence is for others to create a kind of study, the life, the work mode or the environment, is for most people the service. this paper mainly to the classroom building building design of the building whole process analysis. keywords: architectural design; graphic desig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设计前的准备工作 1.1熟悉设计任务书 具体着手设计前,首先熟悉设计任务书,明确建设项目的设计要

建筑设计总说明.doc

建筑设计总说明 一、工程概况 1、项目名称:泰安市自来水公司环湖水厂工程 2、子项名称:中心控制室、综合加药间、絮凝沉淀池及滤站车间、取水泵房、仓库改造及其他构筑物 3、建设单位:泰安市自来水公司 4、建设地点:东岳大街以南,铁路以北,大官庄奇石厂东临 5、建筑结构:框架架构、门式钢架等,设计使用年限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 6、耐火等级:地上二级,半地下一级。 7、防水等级:II级 二、设计依据: 1、泰安市自来水公司环湖水厂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泰发改投资【2009】95号。 2、《泰安市自来水环湖水厂工程设计合同》 3、国家和山东省现行有关的建筑规范、规程、规定和技术标准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2012 《坡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693-2011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 《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50037-2013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2001版) 《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山东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14-036-2006 《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113-2009 《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版) 三、建筑用料说明 1、墙体工程: 1.1墙体基础部位见结施 1.2承重钢筋混凝土墙体见结施。混合结构的承重砌体墙见建施图。 1.3本工程外围护墙采用250型Z型自保温砌块,内阁墙除图注明者外,采用24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砖及砂浆强度见结施说明,梁柱女儿墙为C30级钢筋混凝土整体浇筑。外墙整体防水构造节点按JGJ/T235-2011规范要求施工。 1.4墙身防潮层:墙身在室内地坪下约60mm处做20厚1:2水泥砂浆内加3%-5%防水剂的墙身防潮层(在此标高为钢筋混凝土梁时可不做),室内地坪标高变化处防潮层应重叠搭接,并在有高差埋土一侧的墙身做20mm厚1:2聚合物水泥砂浆防潮层。 1.5墙体留洞及封堵:钢筋混凝土上的留洞见结构和工艺、电气、暖通图,砌筑墙预留洞见建施和工艺、电气、暖通图,砌筑墙体预留洞过梁见结施说明或各单位结施图,预留洞的封堵,混凝土墙留洞及筑墙留洞待管道设备安装完毕后,用C20细石混凝土等方式进行填实,变形缝处双墙留洞的封堵,应在双墙分别增设套管,套管与穿墙管之间嵌堵。具体做法详见单体施工图。 2、屋面工程 2.1屋面为坡屋面,防水等级为II级。做法见工程做法表

实验室设计方案

实验室设计方案 一、设计理念 以人为本为中心,创造功能合理、洁净舒适的实操环境,提高同学们的实践能力! 二、实验室的设计方案 1、教B203是新的理化实验室,有三张大的实验台,供学生实验操作时使用。我们要经常保持实验室的清洁,并且要求每位同学在实验完毕把使用过的仪器清洗干净后放回原来的位置。最后离开实验室时,要求实验室负责人再三检查水电气窗,闸销复原。 2、在新的理化实验室里,摆放了阿贝折射仪、扫描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自动电位滴定仪等等的较难操作的大型设备。为了方便同学们操作,设备隔壁都有说明书供同学们学习,另外还要保证设备的完善避免仪器的损坏和同学们的安全,我们会在设备附近贴上注意事项。 3、另外,理化实验室必不可少的玻璃仪器也需要分得细致些。如:试管,烧杯,移液管,锥形瓶,玻璃棒,容量瓶……我们会把这一类仪器按照类别和规格分门别类,并且贴上明显的标签,方便同学们拿取,也方便实验室负责人统计。 4、目前提倡低碳,我们会在水槽和开关电闸附近贴上温馨提示,时时刻刻提醒同学们节约用水和注意用电。在门口也贴上温馨提示,提醒同学们在离开实验室时检查实验室是否已经关好水源、电源和门窗。

三、标语 1、人的天职在勇于探索真理。(哥白尼) 2、一切推理都从人的观察与实验中得来。(伽利略) 3、一个人度心态决定他的高度。 4、化学千变万化,实验循规探秘。 5、培养科学态度,提高科学素质。 (注:张贴于实验室门口及墙壁) 框表: 门口(规格:20X70cm)

墙壁(规格:20X70cm ) 四、著名化学家图片

伽利略

哥白尼五、小标签(用于贴示小型仪器或玻璃仪器的名称) (规格:6x10cm)

教学楼设计说明

辽宁工学院华睿国际科技学院教学楼设计说明 工程概况 (1)地理位置 辽宁工学院华睿国际科技学院位于锦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处锦州市著名的笔架山风景区,东侧毗邻渤海湾,西侧为通往市区的快速干线渤海大道,北侧为开发区恒山路,南侧为绥天线公路。 (2)场址条件 新校区地势高差大,高低错落,属丘陵地势,整体形状类似梯形。 (3)气象资料 夏季最热月平均温度:24.3 ℃ 冬季最冷月平均温度:-8.9℃ 冬季最低温度:-28℃ 年平均温度:9℃ 年平均降水量:755mm 主导风向、频率:冬季N(15%)、夏季SSW(18%) 夏季平均室外风速:3.8m/s 冬季平均室外风速:3.9m/s 基本雪压:0.4KN/m于 基本风压:0.50KN/m2 最大冻土深度:113cm 地震基本烈度:7度 (4)供电条件: 由锦州市电业局承担,学校内部建变电站。 (5)供水条件: 由开发区供水厂提供水源。 (6)排水条件: 由开发区管委会负责提供排水线路至新校区建筑红线。 (7)通讯条件: 由锦州市电信公司负责提供足够的线号和网络线路,满足新校区办公电话及学生IC 卡电话。 设计依据: 《辽宁工学院滨海大学园校区规划》; 《辽宁工学院毕业设计任务书—华睿国际科技学院教学楼》;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037—96》;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 设计理念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全球化加速,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共存的时代。要求人们要具备共存,分享的能力。同时由于每个人的观点和表达的方式有所不同,因此有必要采取灵活的对策。以前所受的教育,只是为了应对考试的单纯的知识的灌输:而未来的教育是承认多样化,尊重每个人的才能和思想的情操教育。这样就要求学校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设施,那么教学楼作为教学设施,那么它的设计理念一定

建筑实验楼楼设计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随着我国的建筑法规的健全,对实验楼的规管力度的加大,实验楼的安全性能会得到保证在设计中,认真贯砌“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的设计原则。本设计主要包括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两个内容。 设计的主要内容: 一、建筑设计部分: 1、本设计实验楼位于石嘴山市宁夏理工学院,用地800方米,红线范围为50m ×30m。该地段地势平坦,环境较好,比较适合实验楼功能的充分利用。本实验楼建筑要求的主要功能有:卫生间,实验室,大教室,小教室,多媒体教室、更衣室、储藏室等。 本实验楼采用框架结构,基础采用独立基础。框架结构的优点是建筑平面布置灵活,可以形成较大的空间满足使用,框架结构的墙体是填充墙,起围护和分隔作用适合普通教室之间的分隔,框架结构的特点是能为建筑提供灵活的使用空间,但抗震性能差,根据宁夏地区地震情况,在建筑抗震设计方面无需严格要求。 2、墙身做法:墙身采用250厚的加气混凝土块。内粉刷为混合沙浆浆底,纸筋抹灰面,厚20mm, 内墙涮两度涂料,外墙贴砖。楼面做法:楼面(大理石楼面),100厚现浇钢筋砼楼板,20厚板底抹灰。屋面做法(上人屋面):见建筑设计部分。门窗做法:塑钢窗和木门。地质资料: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建筑场地的地质钻孔资料如下表: 表1 地质资料 岩土名称 土层厚度 (m) 层底高程 (m) 承载力特征 值?aka(Kpa)杂填土0.5 -0.5 90 粘土 1.3 -1.8 280 场地土的特征周期(卓越周期)为0.30s,勘测时间,勘测范围内未见地下水。 地震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g,Ⅱ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抗震等级三级。基本风压: 0 =0.40KN/m2,雪压:0.30 KN/m2,地面粗糙度类别为B类。上人屋面活荷为2.0KN/m2,走廊、楼梯活荷载为2.5KN/m2,卫生间楼面活荷载为2.0KN/ KN/m2,教室楼面活荷为2.0KN/ KN/m2。 二、结构部分的设计主要包括: 1、计算简图的确定 2、结构设计与布置 3、水平风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4、结构的竖向荷载计算 5、地震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 6、结构内力组合计算 7、结构配筋计算

办公建筑设计总说明

开发区科技园办公、餐厅综合楼设计说明一、总平面设计: 该项目位于阳泉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区科技园,建筑布局合理,以合理的日照条件和经济原则布置建筑物,使土地达到较为完美的使用要求。 在综合分析城市地域特征、现状布局特点及社会经济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根据现状实际情况进行布局。 二、设计依据: (1)招标文件 (2)国家有关规范和规定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 50222-95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2010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 《办公楼建筑设计规范》JGJ 67-2006 《宿舍建筑设计规范》JGJ 36—2005 《饮食建筑设计规范》JGJ64-89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04-241-2013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1-2005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2-2013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三、建筑设计: (1)本工程名称:开发区科技园办公、餐厅综合楼,位于阳泉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区科技园。 (2)建筑层数和高度:地下一层,地上七层,建筑高度为28.05米。 (3)结构形式:框架-剪力墙结构,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耐火等级: 一级;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4)功能布局:负一层为园区食堂、健身用房及浴室;一层设服务大厅、综合办证服务中心、企业展示中心、邮政快递、商店;二层设办证服务办公室、洽谈室、会议室;三至五层为园区各个企业办公用房;六、七层为园区职工公寓。 四、节能设计: (1)外门窗选用隔声、保温、隔热良好的设备。 (2)机房设备做隔声减振处理,管道做防火保温和隔声处理。 (3)屋顶采用保温A级材料,外墙面采用外墙外保温(A级保温材料),保温节能效果好。 五、经济技术指标 项目面积(㎡) 占地面积1322.61 总建筑面积11209.41 地下建筑面积1929.38 地上建筑面积9280.03 五、结构设计: 设计依据: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

实验室装修建设设计方案

实验室装修建设设计方案 建设标准化实验室,要由专业技术人员专业设计,要全面综合考虑,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建成正规化、标准化的实验室达到最佳的使用效果。 一、实验室装修建设 1、实验室的装修与一般装修有所不同,设计上不但要美观舒适,还要做到防火、防潮、防腐等性能,增加通风、净化、消毒、无菌等功能,达到环保安全可靠经久耐用。 2、装修材料选择主要考虑环保、防腐性能。 3、采用厚度12MM-19M全玻璃隔断,是当前实验室建设普遍推广的设计方案。宽敞明亮,科学现代。 4、对实验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液体要做到二次处理排放,达到排放标准。 二、合理设计实验室水路 1、上水管采用DG15P材料、PVC材料、开泰管等,水压不小于2.5 兆 帕,下水采用管DG50 PP材料、PVC陶瓷,最小坡度不小于5 -------- I- —I 度,下水设U形反水弯,上下水管路材料不宜采用金属。铺设到室外管道另议。 2、实验产生的有毒有害液体,要设计二次蓄水装置,待消毒净化达到排放标准后,再排放。

3、实验室下水管路应设计独立回路,不宜与卫生间等其它下水道连通。 三、合理设计实验室电路 1、中国电压标准,交流三相五线制电源380V, 50HZ (红色A、绿色 B、黄色C黑色0、双色保护地)。交流单相三线制电源220V, 50HZ (红色火、黑色0、双色保护地)。 2、合理设计实验室电气,布置线路电线采用铜芯BVR BV,电线直径、开关大小按照用电容量计算。 3、较大负荷用电器单独设回路,并设计相应自动保护开关。 4、贵重仪器、精密仪器电源,设计交流稳压装置或设隔离电源,以确保仪器安全可靠运行。 5、全部插座,用电器外壳都要良好接地,确保人身安全。 6、合理设计空调、照明。合理设计电加热装置,达到安全可靠使用目的。 四、合理设计实验室气路 1、为确保安全,实验用各种气体,有条件应远离工作点设计具有防爆性能的房间作为气体室存放,否则需设置带有全自动报警功能的气瓶安全柜存放。丁 2、实验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应设计负压排气系统,确保有毒有害气体 不在室内泄露。 3、按照房间大小比例设计相应数量带逆风阀的换气扇,使空气流通顺畅,保持清洁。

-建筑设计总说明模版

设计说明 一、规划设计说明 (2) 1.概况 (2) 2.工程设计的主要依据 (2) 3.规划设计目标 (2) 4.规划设计思想 (3) 5.地块总指标 (3) 二、建筑设计说明 (4) 1.设计依据 (4) 2.建筑标准 (5) 3.总平面设计 (5) 4.建筑单体设计 (7) 三、结构设计说明 (7) 1.设计依据 (7) 2.结构设计说明 (8) 四、给排水设计 (9) 1.给排水设计说明 (9) 2.消防设计说明 (10) 3.节能 (10) 4.环保设计 (11) 五、电气设计说明 (11) 1.设计依据 (11) 2.设计范围 (11) 3.供配电系统 (11) 4.变配电所 (12) 5.低压配电系统 (12) 6.照明 (12) 7.防雷接地系统 (13) 8.弱电 (13) 9.消防电气 (14) 10.电气节能 (14) 六、节能、节材、环保设计 (15) 1.建筑节能措施 (15) 2.节材措施 (15) 3.电气节能 (15) 4.环保设计 (16)

一、规划设计说明 1.概况 ①.工程简况 工程名称:XX市XX区XXX小区 建设单位:XX市XX区城市建设投资开发公司 设计单位:XX国际设计有限公司 用地面积:57232平方米适建用地面积:53704平方米 建筑层数:多层住宅为6层,联排为2-3层 ②.场地简况 本地块位于XX市XX区,东面,南面,西面均为规划道路,北面为田地,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规划建设村民安置房。 建设用地为较为规则的方形地块,中间有一条河流通过,将小区分成两个区域。场地东西向面宽约为450米,南北面宽约180米,地块现状为空地,地势平坦,环境较好,交通便捷。 2.工程设计的主要依据 1. 业主提供的建设地块规划设计条件及设计要求 2. 《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 3. 《XX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4. 现行的建筑设计规范、规定和标准 3.规划设计目标 1.协调好本地块和周围环境的关系、使本安置小区成为城市空间的有机组成部分; 2.充分利用地块及周围环境特点创造优美宜人的高品味人居环境; 3.功能分区合理,道路交通便捷,设施配套齐全; 4.创造出富有特色的建筑造型,丰富城市形象; 5.根据村民安置房的特点,注重地块开发的经济性。

实验楼系统方案

xxx分析检测实验室智能化系统 设 计 方 案 xxxxx2013年1月

目录 一、深化设计方案总体说明 (3) 1.1工程概述 (3) 1.2系统设计总体原则 (3) 1.3设计依据 (3) 二、监控系统设计 (5) 2.1系统概述 (5) 2.2系统需求分析 (6) 2.3系统工作原理 (6) 三、综合布线系统概述 (8) 3.1设计说明 (8) 3、2系统设计规划 (9) 3、3产品选型说明 (10) 3、4方案总体说明 (11) 3、4、1六类非屏蔽综合布线系统组成 (11) 3、4、2工作区子系统(Work Area) (12) 3、4、3水平子系统(Horizontal system) (13) 3、4、4垂直主干子系统(Riser Subsystem) (14) 3、4、5管理子系统(Adminstration Subsystem) (15) 3、4、6设备子系统(Equipment Room Subsystem) (15) 3、5布线系统测试 (16) 3、5、1测试标准 (17) 3、5、2测试内容 (18) 四、有线电视系统方案 (19) 4、1有线电视系统概述 (19) 4、2主要设计指标 (19) 4、3系统设计方案 (19) 3、3、1系统示意图 (19) 4、3、2系统带宽 (20) 4、3、3电视传输网络的架构 (20) 4、3、4电视信号的放大 (21)

xxxxx泥沙分析检测实验室 智能化系统方案 一、深化设计方案总体说明 1.1工程概述 xxxxx泥沙分析检测实验室共四层, 本次设计系统如下: ?综合布线系统 ?安防监控系统 ?有线电视系统 1.2系统设计总体原则 为了提高设计水平,保证设计质量,完成设计任务的根本保证。为此,在设计工作中,拟遵循以下指导原则: 1、采用先进、成熟及实用的技术; 2、系统应具有集中统一的管理能力,为公司现代化管理大大提供方便; 3、系统应具有开放性、可扩充性、兼容性和灵活性; 4、系统设计和设备选型应标准化、规范化、国际化; 5、系统必须具有安全性、可靠性、容错性; 6、合理的性能价格比。 1.3设计依据 ·《民用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50198/T75-94 ·《工业企业通信设计规范》

教学楼设计说明

现在把设计说明补上: 前言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占国际经济主导地位的世纪,人力资本和科技创新作为知识经济的两大支柱都与教育密切相关。校园则是实施和发展教育事业培育人才的主要场所,校园的规划与设计将直接影响着教育氛围与其底蕴。 现代教育理念与城市设计原理相结合的校园规划构思。现代教育正面临重大挑战与变革。今天的学校建筑不仅是一个能遮风避雨的学习场所,它更是一个发展知识、塑造人格、充分满足人们理解、认识和发现欲望,承载时代内涵的载体。在中国当代校园建设中,一些中小学校达到了相当的建设规模和标准,它们是所在城市地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现代校园规划要注重整体形态营造,注重人活动流线与建筑观赏原理的空间序列组织方法,以及外部空间环境设计等。创造出丰富多样而具有复合用途的空间形态,以满足素质培养与现代教育的特点。 综合以上的指导思想,本规划试图在满足各功能要求的前提下,注重空间的开合变化,并通过各种建筑形态,体现校园的场所精神和校园人文精神。让新“育华中学”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第一章建筑设计篇 一、项目概述: 本工程为xx育华中学的xx工程。 本工程位于邯郸市滏东大街的西侧,油漆厂路的南侧。东邻50米宽的城市公共绿化景观带。 校区用地地势平坦,交通便捷,周边市政设施条件完备。新建学校规模为60班的高中部非寄宿制中学。拟建的建筑物有: 综合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报告厅、风雨操场及田径运动场等。 二、设计依据:

1、邯郸市规划局批复的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2、邯郸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市第二十五中学异地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 xx改社会 (2004)451号文件。 3、xx育华中学学校设计任务书 4、设计规范及技术标准: (1)《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108-93) (2)《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TJ83-99) (3)《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 (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2006版) (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6)《城市道路和建筑无障碍设计规范》(JGJ-2001) (7)《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8)《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 三、规划设计理念与原则: 1、整体性原则 校区的用地功能,道路系统,景观环境等系统统一有机的形成一个整体性的布局,充分考虑空间过渡及区域联系的合理性。 2、空间的整合与配置

实验楼设计说明

湖南大众传媒学院实验楼景观工程设计说明 一.项目概况 该景观工程位于湖南大众传媒学院实验楼内,总用地面积____平方米,实际用地面积____平方米,建筑围合布局,景观用地处于建筑中心,比较有利突出景观的视觉效果,在此基础上景观规划设计力图创造一个功能相对完善,交流线合理,景观效果突出的景观环境。 二.景观工程概况 1.有限的空间范围创造层次丰富,和谐生动,温馨自然的现代园林景观 2.景观用地以环绕的形式中心布局,充分利用建筑布局的特点,景观布局形成以主入口——中心喷泉——休闲.娱乐场所——现代园林景观轴线系统。 3.化零为整,加强各景观要素的联系性和整个建筑景观的整体性,提高景观和设施的共享率,充分展现其整体功能性。 4 .植物景观的搭配和氛围的营造以突出建筑的形体的前提下与其达到高度融合,形成围合感和平面感,并兼顾宽敞的空间视线通透性。 三.景观设计原则与要求 1.以该建筑群整体景观规划方案为基础,结合学校文化与要求与景观专业技术进行整体的规划与设计 (1).景观用地充分考虑其场地是日常学习生活活动场所,视为景观重点规划区域,应该在主要视点和景点的连接上精心设计,代以简洁和谐整体效果。 (2).整个设计以中心喷泉为主要景观视点,充分体现学习休闲娱乐场所氛围 (5).设置景观照明。 (6).景观设计要求高雅,具有持续的审美效果。 (7).细节设计强调高度人性化.安全.维护保养方便.经久耐用; (8).绿化配置上要做到富有层次感.错落有致。随季节变化有良好的视觉效果,四季有花赏并兼顾良好的嗅觉和愉悦; 四.景观方案设计内容 1.设计思路 (1).景观设计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中国古典园林之精华与现在景观元素的完美结合,创造一个感性的,可观可游的景观环境,融“自然.优美.休闲”为一体。 (2).按照现代人对物质和精神需要合理配置景观的功能性,力求满足人本要求,提供一个良好的景观环境。 (3).景观内四季有花鲜艳,温馨生动,与建筑体成为大自然的一体。 2.设计原则 (1).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老师,艺术,活动的即兴交流。校园景观规划的功能不仅是为教学活动提供物质环境,只有当景观规划具备激发好奇心,促进随意交流谈话的特质时,他所营造的校园氛围才具有真正最广泛意义上的教育内涵。以营造校园文化氛围为指导思想,创造最适合同学们学习,游戏和进行体育锻炼的学习生活空间。 (2).部分采用高达乔木,达到立地成景,使园林景观效果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