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平面的基本性质及应用电子教案

平面、平面的基本性质及应用电子教案
平面、平面的基本性质及应用电子教案

平面、平面的基本性质及应用

一、平面的基本性质回顾:包括三个公理、三个推论、其中公理3,推论1,推论2,推论3分别提供了构造平面的四种:

(1)选不共线的三点(2)选一条直线与直线外一点

(3)选两条相交直线(4)选两条平行直线

二、证明共面的两种方法:

1、构造一个平面,证相关元素在这个平面内;

2、构造两个平面,证能确定平面的元素同在这两个平面内(同一法)。

例1.已知a//b, A∈a, B∈b, C∈b.

求证:a,b及直线AB,AC共面。

思路(1):由a//b可确定平面α,再证ABα,

ACα;

思路(2):由a//b可确定平面α,由直线AB,AC可确定平面β。因为α,β都经过不共线的三点A、B、C,所以α,β重合。

思路(3):在思路(2)中的平面β,还可以由不共线的A,B,C三点来构造,或者由点A与直线b来构造。

另外,同学们在书写证明过程的时候,一定要把公理及推论的题设交待清楚,建议同学们书写时注明理由,如下所示:

写法(一):

证明:∵a//b(已知)∴a,b确定一个平面α(推论3)

∵A∈a, b∈b, c∈b(已知)∴A∈α,B∈α,C∈α∴直线ABα,

直线ACα(公理1)∴a,b,AB,AC共面。

写法(二):

证明:∵a//b(知)∵a,b确定一个平面α(推3)∴A∈α,B∈b, C∈b(已知)∴a经过A,B,C三点,∵AB∩AC=A ∴直线AB,AC确定一个平面β(推论2)∴β经过A,B,C三点,

∵A∈a,B∈b, C∈b, a//b(已知)∴A,B,C不共线∴α与β重合(公理3)∴a, b,AB,AC共面。

关于同一法证题的思路,请同学们再看一道例题。

例2.如果三条互相平行的直线和同一条直线相交,求证:这四条直线共面。

分析:这是一个文字命题,要求画图,写出已知,求证,然后进行证明。另外,在写已知,求证时,要尽量忠实原文的意思。

已知:a//b//c,a∩d=A,b∩d=B,c∩d=C

求证:a,b,c,d共面。

分析由a//b可确定一个平面α;由b//c可确定一个平面β。因为α,β都经过两条相交的直线

b和d,所以由推论2可知,α与β重合。(注意:α和β都经过的元素,还可有其它的选取办法,

请同学们自己试一试)。

证明:∵a//b(已知)∴a,b确定一个平面α(推论3)

∵b//c(已知)∴b,c确定一个平面β(推论3)

∵A∈a,B∈b, ∴A∈α, B∈α, ∴直线ABα即dα(公理1)

同理可证:dβ, ∴α,β都经过b和d,

∵b∩d=B ∴α与β重合(推论2)。

三、证明三线共点,三点共线的方法

1.三线共点:证其中两条直线的交点在第三条直线上;

2.三点共线:证三点都是两平面的公共点。

例3:已知如图,α∩β=l, aα,

bβ, a∩b=A.

求证:A∈l(或者a,b,l共点)

分析:只需证明A为α,β的公共点。

证明:∵a∩b=A, aα,

bβ, ∴A∈aα,A

∈bβ, 即A为α,β的一个公共点,

∵l是α和β的交线,∴A∈l.

例4:如图,已知延长ΔABC三边,AB∩α=D,BC∩α=E,AC∩α=F。

求证:D,E,F共线。

证明:∵ΔABC顶点不共线,∴A,B,C可确定平面β,

∵D∈α且D∈ABβ, ∴D是α,β的公共点。

同理可证:E,F也是α,β的公共点,

∴D,E,F都在α,β支线上,即D,E,F共线。

典型例题

一.求证两两相交且不过同一点的三条直线必在同一平面内.

已知:直线AB、BC、CA两两相交,交点分别为A、B、C。

求证:直线AB、BC、CA共面。

证明:∵直线AB和AC相交于点A, ∴直线AB和AC确定一个平面α(推论2).

∵B∈AB,C∈AC, ∴BCα(公理1). 因此直线AB、BC、CA都在

平面α内,即它们共面.

说明:证明几条直线共面,就是要找到一个平面,使得它们都在这个平面内,关键是如何找到这个平面。也就是如何确定这个平面。(由公理3及它的三个推论我们知道确定平面有四种方法).当平面确定以后,再证明都在这个平面内,即完成了这个证明.

二.证明:如果一条直线和三条平行直线都相交,那么这四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

已知:直线a、b、c、l,a∥b∥c,l∩a=A,l∩b=B, l∩c=C.

求证:a、b、c、l共面。

证明:∵a∥b. ∴a与b确定一个平面(推论3).

∵l∩a=A,l∩b=B, ∴A∈α,B∈α, ∴直线AB,即

lα.

也就是a、b、l共面于α。同法可证明b、c、l共面于β.

这就是说b、l既在平面α内又在平面β内.

而l∩b=B. 由公理3的推论2可知α,β是同一个平面. ∴a、b、c、l在同一平面内.

说明:当确定一个平面后,说明其余直线也在这个平面内发生困难后,往往可采用“间接法”证明.本题采用了“同一法”,也可采用“反证法”来证明.

三.已知:延长△ABC三边.AB∩α=P,BC∩α=Q,AC∩α=R.

求证:P、Q、R共线。

证明:∵△ABC三顶点为不共线的三点. ∴A、B、C三点可以确定一个平面β.

∵P∈AB,ABβ, ∴P∈β.

又∵AB∩α=P,即P∈α。∴P∈αβ=l.

同理可证Q∈l, R∈l,即P、Q、R共线。

说明:在空间几何中,证明几点共线.往往要用到公理2.

四.证明:三个平面两两相交得到三条直线.

(1)如果其中两条直线交于一点,那么第三条直线也过这点.

(2)如果其中两条直线平行.那么第三条直线也和它们平行.

已知: α∩β=a,α∩γ=b,β∩γ=c。

(1)若a∩b=0,求证:0∈c. (2)若a∥b,求证:a∥c, b∥c。

证明:(1)∵α∩β=a,α∩γ=b,a∩b=0。∴0∈β,0∈γ。

而β∩γ=c. ∴0∈c(公理2)。

(2)∵α∩β=a,β∩γ=c,∴

aβ,c

β,即a、c共面于β。∴a或c成平行或相交.

假设a∩c=P,则由(1)的结论可知P∈b.

即a∩b=P,这与a∥b矛盾,∴假设不成立,故a∥c,

同理可知b∥c。

说明:本题的结论是对三个平面两两相交,交线的位置关系的判定,它对今后的画图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应给予重视.

[习题]:

1.a,b,c交于同一点O,直线d与a,b,c分别交于A,B,C三点。求证:a,b,c,d共面。

2.已知:平面α,β,γ,α∩β=a, α∩γ=b, β∩γ=c,且a//b=M。求证:a,b,c三线共点。

3.已知:α∩β=l,

aα,bβ,a∩b=A. 求证:A∈l.

4.如图:α∩β=l,A∈α,B∈α,c∈β.试在β内找一点D.使A、B、C、D四点为一梯形的四个顶点,这样的点D共有几个?

1(提示:由a与d相交可知,a,d确定一个平面α,再证:b,c在α内)

2 提示:由于a,b的交点已经存在,所以只需证M点在C上即可。要证M在C上,

由于C是β,γ的交线,所以只需证M同在β,γ内

3.证明:∵

a∩b=A,aα,bβ. ∴A ∈α且A∈β, 又∵α∩β=l, ∴A∈l.

4.分析:因为梯形是平面图形,所以D在A、B、C三点确定的平面γ内,但D又在β内,所以D在平面β与γ的交线上,因为α与γ的交线AB与l交于点P,易知β与γ的交线也过P点,连CP, 则D在直线CP上。连BC,在平面γ内过A作AD ∥BC交CP于D.连AC,在平面γ内过B作BD′∥AC交CP于D′,D与D′即为所求.这样的点只有两个。

在线测试

选择题

1.A, B, C为空间三点,经过这三点()

A.能确定一个平面B.能确定无数个平面

C.能确定一个或无数个平面D.能确定一个平面或不能确定平面

2.空间交于一点的四条直线最多可以确定平面()

A.4个B.5个C.6个D.7个

3.空间不共线四个点 A, B, C, D, 在同一平面内的射影A', B', C', D'在同一条直线上,那么A, B, C, D可确定平面个数为()

A.1个B.2个C.3个D.4个

4.四个平面互不平行,也不重合,则它们交线的数目不能是()

A.6 B.4 C.2 D.1

5.过直线l外两点作与直线l平行的平面,可以作()

A.0个B.1个C.无数个D.0个,1个或无数个

6.空间四点可以确定几个平面?

A. 1个B. 4个C.无数个D.以上情况都可能

7.三条直线两两相交,最多可以确定几个平面?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8.三条直线两两平行,最多可以确定几个平面?

A. 1个B. 2个C. 3个D. 1个或3个

9.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空间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平面B.四边形一定是平面图形

C.六边形一定是平面图形D.梯形一定是平面图形

答案与解析

解析:

1.如果这三点不在一条直线,则可以确定一个平面;如果这三点在一条直线上,则不能确定平面。故本题应选(D)。

2.确定最多平面的情况应是每两条直线所确定的平面都不重合,这样若把四条直线依次编号,则相邻两号码(1与4也看成相邻)共确定4个平面,而相对两号码共确定2个平面,最多时能确定6个平面。故本题应选(C)。

3.四个点在同一平面内的射影若在一条直线上,则这四个点在同一平面内,故这四个点所确定的平面是一个。故本题应选(A)。

4.若四个平面交于一条直线,则交线有一条,若四个平面中每三个平面共点,则共有交线

C=6条。若四个平面交于一点,但无公共交线,则共有交线四条,所以不可能有2条交线。故本题应选(C)。

5.若两点连线与l相交,则可以作O个;若两点连线与l平行,则可以作无数个;若两点连线与l异面,则可以作1个。故本题应选(D)。

6.四点若在同一直线上,经过这四点可以有无数多个平面;四点若在同一平面内,不论是否有三个点在同一直线上,都只能确定一个平面;不在同一平面内的四个点可以确定四个平面,因此四个点确定平面的个数可能是1个、4个或无数多个,故本题应选(D)。

7.三条直线两两相交,若共点且在同一平面内,只能确定一个平面;若共点不在同一平面内,能确定三个平面。若不共点,两两相交有三个公共点,只能确定一个平面。故最多可以确定三个平面,故本题应选(C)。

8.三条直线两两平行,如果一条直线在其他两平行直线确定的平面内,这三条直线只能确定一个平面;如果三条平等线不在同一平面内,则可以确定三个平面,故最多可以确定三个平面,故本题应选(C)。

9.若三个点在同一直线上,则可以有无数个平面,所以(A)不对。四边形、六边形不一定是平面图形,所以(B)、(C)不对,故本题应选(D)。

事实上,由于梯形的一组对边互相平行,所以确定一个平面,于是得四个顶点在这个平面内,从而推知梯形的两腰也在这个平面内,即梯形是一个平面图形。

评注:从上述的分析和解答中可以看出,由已知条件找出确定平面的个数问题,其依据是确定平面的条件。分析问题时,首先要在空间中考虑问题,并全面考虑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

平面的基本性质

平面的概念:是一个不加定义的基本概念,对于平面概念的理解主要应注意两个基本特征,即很平和可以无限延展。平面通常用一个平行四边形来表示,画两相交平面时,一定要画出它们的交线,当一个平面的一部分被另一个平面遮住时,要把被遮住的部分的线段画成虚线或不画,以增强立体感。

平面的基本性质:

1.如果一条直线上有两个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的所有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该性质是判定直线在平面内的依据,用集合符号表示为:

l

α。依据直线在平面内,可以判断点在平面内,即A∈l,

lαA∈α.

2.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通过这个点的公共直线。

该性质是判定两平面有交线以及确定交线位置的依据,用集合符号表示为:A∈α,A∈

βα∩β=α且A∈α。

由此易知,如果两个平面有两个公共点,那么这两个平面相交于由这两点确定的一条直线,即

α∩β=AB。

依据两平面相交的意义,可以判断点在直线上,即A∈α,A∈β,

α∩β=αA∈α。

3.经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4.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的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5.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6.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上述四个性质是确定一个平面的依据,确定平面是建立空间图形的基础,确定平面的条件对解题时引入辅助平面及作几何体的截面起着重要作用。

重点问题剖析

如果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某一个平面内,那么就称这条直线在这个平面内,其判断的依据是只要直线上有两个点在一个平面内时,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就都在这个平面内,从而这条直线就在这个平面内。这是性质1给出的平面的一个基本性质。

利用性质2可以判定两个平面是否相交或证明若干个点共线,其他性质用于确定平面。确定平面是将空间图形问题转化为平面图形问题来解决的重要条件。

准确地使用数学中的字母和符号,可以使命题的叙述和证明显得简捷明快,符号语言、文字语言、图形语言间的相互转换是数学能力的组成部分和重要体现。另外还要理解用反证法证明命题的思路,并会用反证法证明简单命题。

典型例题

例题一:不共点的四条直线两两相交,求证这四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

分析不共点的四条直线两两相交,是指这四条直线没有公共点,但其中每两条直线都有一个交点,可分两种情况来考虑。第一种情况,有三条直线共点,第二种情况没有任何三条直线共点,证明这四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应根据已知条件先确定一个平面,然后证明所有四条直线都在这个确定平面内,文字叙述的命题应先写出已知和求证。

已知直线a、b、c、d不共点,且两两相交,求证:a、b、c、d在同一平面内。

证明:第一种情况:

a、b、c、d中有三条共点的情况,设直线a、b、c相交于一点Q, Q不在d上,直线d与直线a、b、c分别相交于M、N、P,如图1.

∵Q d, ∴点Q与直线d确定一个平面a. ∵M∈d, ∴M∈α, 又

∵Q∈α, ∴aα.

同理可证bα, cα.

∴a、b、c、d在同一平面内。

第二种情况:a、b、c、d中没有三条直线共点的情况。

设直线c与直线a、b分别交于M、N,如图2

∵a、b是相交直线。∴a、b确定一个平面a.

平面 平面的基本性质及应用

平面、平面的基本性质及应用 一、平面的基本性质回顾:包括三个公理、三个推论、其中公理3,推论1,推论2,推论3分别提供了构造平面的四种: (1)选不共线的三点(2)选一条直线与直线外一点 (3)选两条相交直线(4)选两条平行直线 二、证明共面的两种方法: 1、构造一个平面,证相关元素在这个平面内; 2、构造两个平面,证能确定平面的元素同在这两个平面内(同一法)。 例1.已知a//b, A∈a, B∈b, C∈b. 求证:a,b及直线AB,AC共面。 思路(1):由a//b可确定平面α,再证ABα, ACα; 思路(2):由a//b可确定平面α,由直线AB,AC可确定平面β。因为α,β都经过不共线的三点A、B、C,所以α,β重合。 思路(3):在思路(2)中的平面β,还可以由不共线的A,B,C三点来构造,或者由点A与直线b来构造。 另外,同学们在书写证明过程的时候,一定要把公理及推论的题设交待清楚,建议同学们书写时注明理由,如下所示: 写法(一): 证明:∵a//b(已知)∴a,b确定一个平面α(推论3)

∵A∈a, b∈b, c∈b(已知)∴A∈α,B∈α,C∈α∴直线ABα, 直线ACα(公理1)∴a,b,AB,AC共面。 写法(二): 证明:∵a//b(知)∵a,b确定一个平面α(推3)∴A∈α,B∈b, C∈b(已知)∴a经过A,B,C三点,∵AB∩AC=A ∴直线AB,AC确定一个平面β(推论2)∴β经过A,B,C三点, ∵A∈a,B∈b, C∈b, a//b(已知)∴A,B,C不共线∴α与β重合(公理3)∴a, b,AB,AC共面。 关于同一法证题的思路,请同学们再看一道例题。 例2.如果三条互相平行的直线和同一条直线相交,求证:这四条直线共面。 分析:这是一个文字命题,要求画图,写出已知,求证,然后进行证明。另外,在写已知,求证时,要尽量忠实原文的意思。 已知:a//b//c,a∩d=A,b∩d=B,c∩d=C 求证:a,b,c,d共面。 分析由a//b可确定一个平面α;由b//c可确定一个平面β。因为α,β都经过两条相交的 直线b和d,所以由推论2可知,α与β重合。(注意:α和β都经过的元素,还可有其它的选取办 法,请同学们自己试一试)。 证明:∵a//b(已知)∴a,b确定一个平面α(推论3) ∵b//c(已知)∴b,c确定一个平面β(推论3)

高中数学《平面的基本性质》教案

§1.2.1平面的基本性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借助生活中的实物,学生对平面产生感性的认识; (2)掌握平面的表示法,认识水平放置的直观图; (3)掌握平面的基本性质及作用; (4)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师生的共同讨论,学生经历平面的感性认识。 3、情感与价值 使用学生认识到我们所处的世界是一个三维空间,进而增强了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平面的概念及表示; (2)平面的基本性质,注意他们的条件、结论、作用、图形语言及符号语言。 难点:平面基本性质的掌握与运用。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 (1)学法: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联系身边的实物思考、交流,师生共同讨论等,从而较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教学用具:投影仪、投影片、正(长)方形模型、三角板 四、授课类型:新授课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引入情景 生活中常见的如黑板、平整的操场、桌面、平静的湖面等等,都给我们以平面的印象。你们能举出更多例子吗? 平面的含义是什么呢? (二)建立模型 1、平面含义 以上实物都给我们以平面的印象,几何里所说的平面,就是从这样的一些物体中抽象出来的,但是,几何里的平面是无限延展的。 2、平面的画法及表示 在平面几何中,怎样画直线?一条直线平移就得到了一个平面。我们通常把一个“水平 放置的平面画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锐角画成450 ,且横边画成邻边的2倍长”。(如图): 平面通常用希腊字母α、β、γ等表示,如平面α、平面β等,也可以用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或者相对的两个顶点的大写字母来表示,如平面AC 、平面ABCD 等。 如果几个平面画在一起,当一个平面的一部分被另一个平面遮住时,应画成虚线或不画(打出投影片) D C B A α β β

平面的基本性质(一)

平面的基本性质(一) 教学目的: 1能够从日常生活实例中抽象出数学中所说的“平面” 2理解平面的无限延展性 3正确地用图形和符号表示点、直线、平面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4初步掌握文字语言、图形语言与符号语言三种语言之间的转化 教学重点:掌握点-直线-平面间的相互关系,并会用文字-图形-符号语言正确表示理解平面的无限延展性 教学难点:(1)理解平面的无限延展性;(2)集合概念的符号语言的正确使用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内容分析: 立体几何课程是初等几何教育的内容之一,是在初中平面几何学习的基础上开设的,以空间图形的性质、画法、计算以及它们的应用为研究对象,以演绎法为研究方法通过立体几何的教学,使学生的认识水平从平面图形延拓至空间图形,完成由二维空间向三维空间的转化,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平面的概念和平面的性质是立体几何全部理论的基础平面,是现实世界存在着的客观事物形态的数学抽象,在立体几何中是只描述而不定义的原始概念,但平面是把三维空间图形转化为二维平面图形的主要媒介,在立体几何问题平面化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桥梁作用 “立体几何”作为一门学生刚开始学习的学科,其内容对学生来说基本上是完全陌生的,应以“讲授法’的主,引导学生观察和想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培养空间想象力 本课是“立体几何”的起始课,应先把这一学科的内容作一大概介绍,包括课本的知识结构,“立体几何”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学习立体几何的方法和作用等而后引入“平面”概念,以类比的方式,联系直线的无限延伸性去理解平面的无限延展性,突破教学难点在进行“平面的画法”教学时,不仅要会画水平放置的平面,还应会画直立的平面和相交平面(包括有部分被遮住的相交平面)在用字母表示点、直线、平面三者间的关系时,应指明是借用了集合语句,并用列表法将这些关系归类,以便作为初学者的学生便于比较、记忆和运用 9.1节,平面的基本性质共4个知识点:平面的表示法、平面的基本性质、公理的推论、空间图形在平面上的表示方法这一小节是整章的基础通过平面基本性质及其推论的学习使学生对平面的直观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教师应该认识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主要是通过对图形性质的学习,使学生对图形的直观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建立空间图形性质的正确概念,这样才能学好立体几何 为了形成学生的空间观念,这一小节通过观察太阳(平行)光线照射物体形成影子的性质来学习直观图的画法先直观地了解平行射影的性质,这样就可正确地指导学生画空间图形 这小节教学要求是,掌握平面的基本性质,直观了解空间图形在平面上的表示方法,会用斜二测画法画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和长方体、正方体的直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在初中,我们主要学习了平面图形的性质平面图形就是由同一平面内的点、线所构成的图形平面图形以及我们学过的长方体、圆柱、圆锥等都是空间图形,空间图形就是由空间的点、线、面所构成的图形 当我们把研究的范围由平面扩大到空间后,一些平面图形的基本性质,在空间仍然成立例如三角形全等、相似的充要条件,平行线的传递性等有些性质在研究范围扩大到空间后,是否仍然成立呢?例如,过直线外一点作直线的垂线是否仅有一条?到两定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是否仅是连结两定点的线段的一条垂直平分线? 二、讲解新课: 1.平面的两个特征:①无限延展②平的(没有厚度) 平面是没有厚薄的,可以无限延伸,这是平面最基本的属性一个平面把空间分成两部分,一条直线把平面分成两部分

直线和平面的基本性质

高中立体几何教案第一章直线和平面平面的基本性质之一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三个公理及公理3的三个推论; 2.了解推论1的证明过程. 教学重点和难点 公理3的引入与掌握及推论1的证明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设计过程 师:上节课我们讲过平面是原名,没有方法定义,所以平面的性质只能以公理的形式给出,我们今天就来研究以公理形式给出的平面的性质. (当教师说完上述话后,拿出一根小棍作为直线的模型,一矩形硬纸板作为平面的模型,让学生自己也拿同样的模型,师生一起观察.然后,再提出问题) 师:直线与平面有几种位置关系? 生:有三种位置关系:平行,相交,在平面内. 师:相交时,直线与平面有且只有几个公共点? 生: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师:当直线与平面有几个公共点时,我们就能判定直线在平面内? 生:只要有两个公共点. 师:对,这就是公理1.(同时板书) 公理1 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如图1) 这时我们说直线在平面内,或者说平面经过直线.

师:为了书写的简便,我们把代数中刚学习过的有关集合的符号,引入立体几何中.我们只把点作为基本元素,于是直线、平面都作为“点的集合”,所以: 点A在直线a上,记作A∈a; 点A在平面α内,记作A∈α; 所以公理1用集合符号为:A∈a,B∈a,A∈α,B∈α,则 公理2可用如下方法引入:教师用矩形硬纸板的一顶点放在讲台面上,让学生观察,并同时提出问题. 师:看模型,能否说这两个平面只有一个公共点? 生:不能,因为平面是无限延展的,所以这两个平面应该有一条经过这公共点的直线. (这时教师用手动矩形硬纸板,表示同意学生的意见,并说) 师:我们只能用有限的模型或图形来表示无限延展的平面,所以我们有时要看模型或图形,但又不能受模型或图形的限制来影响我们对平面的无限延展的了解.(同时板书) 公理2 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通过这个点的公共直线.(如图2)

平面及其基本性质--三个公理三个推论的应用

资源信息表

(3)平面及其基本性质 ——三个公理三个推论的应用 上海市南洋中学马亚萍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重点是三个公理三个推论的应用.在上一节概念课 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理解三个公理三个推论,能灵活运用三个 公理三个推论进行证明. 公理2说明了如果两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就交于一条直线. 它的作用是:①确定两个平面的交线,即先找两个平面的两个公 共点,再作连线.②判定两个平面相交,即两平面只要有一个公 共点即可.③判定点在直线上,即点是某两平面的公共点,线是 这两平面的公共直线,则这个点在这条直线上. 公理3及其三个推论是空间里确定平面的依据,它提供了把 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的条件. 二、教学目标设计

理解三个公理三个推论,利用三个公理三个推论来解决共面、共点、共线问题,培养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利用三个公理三个推论解决共面、共点、共线问题 四、教学流程设计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上节课的概念,三个公理三个推论 1)若B ,AB A C αα∈∈∈平面,平面直线,则( A ) A 、C α∈ B 、C α? C 、AB α? D 、AB C α?= 2)判断 ①若直线a 与平面α有公共点,则称a α?. (×)

②两个平面可能只有一个公共点. (×) ③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 ④若A 、B 、C α∈,A 、B 、C β∈,则,αβ重合. (×) ⑤若4点不共面,则它们任意三点都不共线. (√) ⑥两两相交的三条直线必定共面. (×) 3)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D ) A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B 、四条线段顺次首尾连接所构成的图形一定是平面图形. C 、三条互相平行的直线一定共面. D 、梯形是平面图形. 4)不在同一直线上的5点,最多能确定平面( C ) A 、8个 B 、9个 C 、10个 D 、12个 5)两个平面可把空间分成 3或4 部分 ; 三个平面可把空间分成 4、6、7或8 部分. (二)证明 1、共面问题 例1 已知直线123,,l l l 两两相交,且三线不共点. 求证:直线123,l l l 和在同一平面上. 证明:设13231213,,,,l l A l l B l l C l l A ?=?=?=?= l 3 l 2 B C l 1 A

平面的基本性质及空间直线位置关系

教学过程 —、复习预习 思考:1、直线的性质,平面的性质 2、直线在一个平面内的判定? 3、直线与直线相交与两个平面相交的区别 4、三角形的稳走性指的是什么? 二知识讲解 考点] 公理1 :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考点2 公理2 :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还有具他公共点,这些公共点的集合是经过这个公共点的F直线? 考点3 公理3 :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1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的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2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3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公理的用途

公理1:①证明点在平面内;②证明直线在平面内? 公理2 :①确走两个平面的交线;②证明三点共线或三线共点? 公理3 :①确走一个平面的条件;②证明有关的点线共面问题? 考点4 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它给出了平面中直线平行的传递性在空间也成立. 考点5 异面直线的判走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三.例题精析 【例题1]如图所示,空间四边形ABCD中,E、F、G、H分别在AB、BC、 CD、AD 上,且满足AE : EB=CF : FB=2 :1 , CG : GD= AH : HD=3 : 1 ,过E、 F、G的平面交AD于H ,连接EH.求证:EH、F G、BD三线共点. 1 〃— 证明T AE : EB=CF : FB=2 : 1 /. EF= 3 AC ; 又. CG : GD= AH : HD=3 : l t 丄 .-.GH =4 AC ;则EF//GH且EFHGH , ???四边形EFGH为梯形.令EHCIFG=P ,则PeEH,而EHu平面ABD , PeFG r FG<=平面BCD f平面ABDA平面BCD=BD r .??PVBDJ.EH、FG、BD 三线共点. 【例题2]如图,空间四边形ABCD中,E、F、G分别在AB、BC、CD上,且满足AE : EB = CF:FB=2:1 # CG : GD=3 :1,过E. F x G 的平面交AD 于H?

平面的基本性质

平面的基本性质(一) 平面的基本性质是研究空间图形性质的理论基础,也是以后演绎推理的逻辑依据.平面的基本性质是通过三条公理及其重要推论来刻划的,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从具体的直观形象到严格的数学表述的方法,使学生的思维从直觉思维上升至分析思维,使学生的观念逐步从平面转向空间.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平面的基本性质是通过三个与平面的特征有关的公理来规定的. 1.公理1说明了平面与曲面的本质区别.通过直线的“直”来刻划平面的“平”,通过直线的“无限延伸”来描述平面的“无限延展性”,它既是判断直线在平面内,又是检验平面的方法. 2.公理2揭示了两个平面相交的主要特征,提供了确定两个平面交线的方法. 3.公理3及其三个推论是空间里确定一个平面位置的方法与途径,而确定平面是将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的重要条件,这个转化使得立体几何的问题得以在确定的平面内充分使用平面几何的知识来解决,是立体几何中解决相当一部分问题的主要的思想方法. 4.“有且只有一个”的含义分两部分理解,“有”说明图形存在,但不唯一,“只有一个”说明图形如果有顶多只有一个,但不保证符合条件的图形存在,“有且只有一个”既保证了图形的存在性,又保证了图形的唯一性.在数学语言的叙述中,“确定一个”,“可以作且只能作一个”与“有且只有一个”是同义词,因此,在证明有关这类语句的命题时,要从“存在性”和“唯一性”两方面来论证. 5.公理3的三个推论是以公理3为主要的推理论证的依据,是命题间逻辑关系的体现,为使命题的叙述和论证简明、准确,应将其证明过程用数学的符号语言表述.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由模型示范到三条公理的文字叙述培养观察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2.通过由公理3导出其三个推论的思考与论证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3.将三条定理及三个推论用符号语言表述,提高几何语言水平.

1.2《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平面的基本性质3》教案(苏教版必修2)

第7课时平面的基本性质(三) 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够进行性质与推论的简单应用、正确运用平面的基本性质及三个推论进行共面、共线、共点问题的证明;要通过知识的应用,使学生掌握方法、规律,学会正确推理,以理服人。 教学重点、难点:共面、共线、共点问题的证明。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三个公理及推论;各个公理及推论的作用。 二、新课讨论: 例1:直线AB、BC、CA两两相交,交点分别为A、B、C,证明这三条直线共面. [师]空间的几个点和几条直线,如果都在同一个平面内,那么可以简单地说它们“共面”. 分析:两两相交,是说每两条直线都相交. 此题是让我们证明三条直线共面,我们学过的公理和推论中都没有关于三条直线的,怎么办呢? [生丙]先由两条直线确定一个平面,再证第三条直线也在这个平面内(学生已作了预习,回答出这样的思路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师]生丙同学的回答正确吗?若正确,怎样证明第三条直线也在这个平面内呢? [生丁]生丙的回答正确.先由两条直线确定一个平面是容易的,要证第三条直线也在这个平面内,只要证第三条直线上有两点在这个平面内就行了,如图,先由AB、AC 确定一个平面,由于B点、C点在确定的平面内,根据公理1可知,直线BC也在这个平面内. [师]生丁所述有道理吗? [生]有道理,完全正确. [师]下面我们根据生丙、生丁两位同学的思路,写出此题的证明过程. 证明:∵AB、AC相交, ∴AB、AC确定一个平面,设为α ∵B∈AB,C∈AC ∴B∈α,C∈α ∴BC α 因此AB、AC、BC都在平面α内. 即AB、AC、BC共面. 注意:确定的平面叫成什么是无所谓的.不一定非要叫α不可,叫成其他如β、γ都行. [师]谁还有其他不同于生丙同学的意见? [生戊]每两条相交直线都能确定一个平面,若能证明这些平面重合,则也能说明这三条直线共面.

平面的基本性质

平面的基本性质 一、知识梳理 一)平面 1.特征:①无限延展 ②平的(没有厚度) ,平面是抽象出来的,只能描述,如平静的湖面,不能 定义.一个平面把空间分成两部分,一条直线把平面分成两部分. 2.表示:一般用一个希腊字母α、β、γ……来表示,还可用平行四边形的对角顶点的字母来表示 如:平面α,平面AC 等. 3.画法:通常画平行四边形来表示平面 (1)一个平面: 当平面是水平放置的时候,通常把平行四边形的锐角画成45 ,横边画成邻边的2倍 长,如图1(1). (2)直线与平面相交,如图1(2)、(3),: (3)两个相交平面:画两个相交平面时,先定位,后交线,邻边依次添,若一个平面的一部分被另 一个平面遮住,应把被遮住部分的线段画成虚线或不画(如图2). 4.点、线、面的基本位置关系如下表所示: a βα B A β B A α β B A α α β a 图 2 A (1)

a α a α? 直线a 在平面α内. a α a α=? 直线a 与平面α无公共点. a A α a A α= 直线a 与平面α交于点A . l αβ= 平面α、β相交于直线l . 点可看成元素,直线和平面可看成集合,符号“∈”只能用于点与直线,点与平面的关系,“?”和“ ”的符号只能用于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关系,虽然借用于集合符号,但在读法上仍用几何语言. 例1、将下列符号语言转化为图形语言: (1)A α∈,B β∈,A l ∈,B l ∈; (2)a α?,b β?,//a c ,b c p =,c αβ=. 说明:画图的顺序:先画大件(平面),再画小件(点、线). 例2、将下列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 (1)点A 在平面α内,但不在平面β内; (2)直线a 经过平面α外一点M ; (3)直线l 在平面α内,又在平面β内.(即平面α和β相交于直线l .) 例3、在平面α内有,,A O B 三点,在平面β内有,,B O C 三点,试画出它们的图形. 二)三条公理 人们经过长期的观察和实践,把平面的三条基本性质归纳成三条公理.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的所有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应用: ①判定直线在平面内;②判定点在平面内.模式:a A A a α α???∈? ∈?. B A α

平面的基本性质1

平面的基本性质(1) 教学目标: 1.了解立体几何研究的对象及方法,初步建立空间的概念; 2.掌握平面的概念,平面的画法及其表示法,掌握平面的基本性质公理1、2、3; 3.初步掌握文字语言、图形语言与符号语言三种语言之间的转化. 教学重、难点:平面的基本性质公理1、2、3,空间概念的建立. 教学过程: (一)新课讲解: 1.平面的概念: 平面是没有厚薄的,可以无限延伸,这是平面最基本的属性。常见的桌面,黑板面,平静的水面等都是平面的局部形象。一个平面把空间分成两部分,一条直线把平面分成两部分. 2.平面的画法及其表示方法: ①在立体几何中,常用平行四边形表示平面。当平面水平放置时,通常把平行四边形的锐角画成45o,横边画成邻边的两倍。画两个平面相交时,当一个平面的一部分被另一个平面遮住时,应把被遮住的部分画成虚线或不画. ②一般用一个希腊字母α、β、γ----来表示,还可用平行四边形的对角顶点的字母来表示 如平面α,平面AC等. 3.空间图形是由点、线、面组成的。点、线、面的基本位置关系如下表所示:

4.平面的基本性质: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的所有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推理模式: A A B B ααα∈? ???∈? . 如图示: 应用:①判定直线在平面内;②判定点在平面内.模式:a A A a α α???∈? ∈?. 公理2: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还有其他公共点,这些公共点的集合是 一条直线。 推理模式: A l A ααββ∈? ?=?∈? I 且A l ∈且l 唯一. 应用:①确定两相交平面的交线位置;②判定点在直线上. 公理3: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理模式:,, ,,,,A B C A B C A B C ααβ? ? ∈???∈? 不共线与β重合. 应用:①确定平面;②证明两个平面重合. (二)例题分析: 例1 将下列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图形语言: (1)点A 在平面α内,但不在平面β内; (2)直线a 经过平面α外一点M ;

第6课时 平面的基本性质(二)(立体几何--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教案全部)

第6课时平面的基本性质(二)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平面的画法、表示方法;会用集合符号语言推证简单命题;掌握确定平面的依据。 教学重点:公理的理解与运用。 教学难点:用符号语言推证简单命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复习公理1、2; 2、将下列命题改写成语言叙述,并判断它们是否正确: ⑴当A∈α,B?α时,线段AB?α; ⑵A∈α,B∈α,C∈AB,则C∈α; ⑶A∈α,A∈β,A∈а,则а=α∩β。 3、如图,△ABC的两边AB、AC分别与平面α交于点D、 E,R若直线BC与平面α交于点F,请画出F的位置。 二、新课讲解: 1、公理3及三个推论: (1)问题:经过一点有几个平面?经过二点、三点、四点?……。(注意“经过”的意思),四边形一定是平面图形吗? (2)由上述讨论,归纳出 公理3: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或叙述为:不共线的三点确定一个平面)。 强调:⑴“不共线”,⑵这个公理是确定一个平面的依据。 过A、B、C三点的平面又可记为“平面ABC”。 (3)推论: 推论一: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从“存在性”和“唯一性”两方面口述证明本推理的正确性,以及和公理3的关系。证明:(1)存在性 点A是直线a外的一点,在a上任取两点B、C,根据公理3,经过不共线的三点A、B、C有一个平面,设为平面α。 因为点B、C都在平面α内,所以根据公理1,直线a在平面α内,即平面α是经过直线a和点A的平面。 (2)唯一性(反证法) 假设过直线a和点A还有另一个平面β,因为点B、C在直线a上,所以点B、C在平面β内,即不共线的三点A、B、C在平面β内,这样过不共线的三点A、B、C有两个平面α、β,这与公理3矛盾,所以过直线a和点A只有一个平面。 由(1)、(2)可知,命题成立。 说明:唯一性问题一般可以用反证法。

14.1平面及其基本性质doc

14.1平面及其基本性质 1、理解平面的概念,会画出平面和用字母表示平面。 教学目 标: 、能用集合符号表示点与直线,点与平面,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关系。 2 3、掌握平面性质的三条公理和推论并知道其作用,会证明简单的共线和共面问 题。 教学重 平面的无限延展性和揭示平面基本性质的三条公理及推论。 点: 教学难 三个推论的证明和共面问题的证明。 点: 教学过程: 一、预习反馈: 1、三个问题: (1)你能画出一个四边形,使它的对角线所在的直线不相交吗? 空间四边形 (2)过任意一点,你能引出三条两两垂直的直线吗? (3)你能用六根粉笔在桌上搭出四个全等的三角形吗? 2、引出立体几何与平面几何的不同和联系。 (1) 从集合的观点看,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一样是点的集合,构成平面图形的点是在同一平面上的,而构成 立体图形的点不全在一个平面上; (2) 立体几何研究的对象是空间图形,是平面几何的扩充。 (3) 立体几何和平面几何有着紧密的联系,平面几何的概念和性质在立体几何中对于同一平面内的图形 依然成立,但在空间不一定成立。 例如:过直线上一点有且只能引一条直线与它垂直(X) 过直线外一点只能作一条直线与它平行( “ 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必平行(X) 二、新课: (一)、平面的概念: 1、生活中的桌面、墙面、湖面都是平面的形象,在数学中我们把平面抽象为: 无厚度、无边界在空间中可以无限延展的“平”的面, 注:直线是往两端无限延伸,而平面是可以往四面八方无限延伸的。

2、表示方法: (1)字母表示:平面可以用一个大写字母或小写的希腊字母表示,也可以用平面上的三个点(或三个以 上)的字母表示。比如:平面 M 平面:?,平面ABCD 等。 (2)图像: 画平面可以画它的局部,画出一个有一个角为 (3)点和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符号表示: 点A 在直线| 上: A l ; 点B 不在直线|上:B - l 。 点A 在平面:-上: A 「工;点B 不在平面:-上: B ° (4)直线和平面位置关系: 1、 直线l 在平面o 上(或平面ot 经过直线| ):直线I 所有的点都在平面 ?上, 记作:|「X 2、 直线I 与平面:-相交于点A :直线I 与平面〉有一个公共点A ,记作:I 'I = A 3、 直线|与平面:平行:直线|与平面〉没有公共点,记作:I 〔 - ?一 (or I l ;) 注:2, 3也叫做 直线|在平面「夕卜。 (5)完成课后练习14.1/1 (二)、公理1 : 1、公理1:如果直线I 上有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直线I 在平面〉上 集合语言表述: 若A ? I, B ? I,且A 三壮,B 三:£ 「If 作用:1)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的理论依据; (证明一条直线在一个平面内,只需证明直线上有两 点 在平面内) 2)也可鉴别一个面是否是平面(如木工检查工作物的表面是否平整,就用一把直尺紧靠表面 任意滑动,看直尺的边是否和表面处处密合) 2、书例1:已知若BW :;,M 是AB 的中点,求证: M 三:; (学生自己看书) 45的平行四边形。 垂直

平面的教学设计

2.1.1平面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数学》必修二的2.1.1平面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平面的概念及三个公理。平面的基本性质虽然在高考中一般以选择和填空题型为主,但是它是研究立体几何的理论基础,也是以后论证推理的逻辑依据。这节内容是学生已有的平面几何观念的拓展,帮助学生观念逐步从平面转向空间。因此,掌握平面的三条基本性质至关重要。 二、设计思想: 本节课采用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即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和合作交流为前提,以问题串为导向设计教学情境,以“平面及其基本定理”为基本探究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尝试活动,在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展开思维,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特点及教学大纲对学生的要求,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理解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平面的概念、画法、表示方法; (2)通过联想、观察图形,用图形和符号语言表示平面; (3)准确的理解并表述平面的三个基本性质、正确运用平面的基本性质进行共面、共线、共点问题的证明。 【能力目标】 (1)通过实例和多媒体直观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通过对生活中平面实例及其性质的举例、分析、解释过程,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让学生在发现中学习,增强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重点:1、平面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平面的基本性质,注意其条件、结论、作用、图形语言及符号语言。难点:平面基本性质的掌握与运用。 五、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是一节较为抽象的数学几何概念课。因此, 1、教法上应注意: (1)通过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问题引入课题,为概念学习创设情境,拉近数学与现实的距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2)在鼓励学生主体参与的同时,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具体表现在设问、讲评和规范书写等方面,要教会学生清晰地思维、严谨的推理,并 成功地完成书面表达; (3)采用直尺、三角板直观地表示平面的基本性质,以及运用计算机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是学生更容易地理解教学内容。

高一数学教案:平面的基本性质及推论

平面的基本性质及推论 一 教学目标:理解公理1、2、3的内容及应用 教学重点:理解公理1、2、3的内容及应用 教学过程: (一) 公理一: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1、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2、符号:点A 在直线上,记作a A ∈, 点A 在平面α内,记作α∈A , 直线a 在平面α内,记作α?a (二) 公理二: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还有其他公共点,且所有这些公共点的集合 是一条过这个公共点的直线. 今后所说的两个平面(或两条直线),如无特殊说明,均指不同的平面(直线). 两个平面有且只有一条公共直线,称这两个平面相交,公共直线称为两个平面的交线,记作l =?βα. (三) 公理三: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四) 问题: (1)如果一条线段在平面内,那么这条线段所在直线是否在这个平面内? (2)一条直线经过平面内一点和平面外一点,它和这个平面有几个公共点?为什么? (3)有没有过空间一点的平面?这样的平面有多少个? (4)有没有过空间两点的平面?这样的平面有多少个? (5)有没有过一条直线上三点的平面?这样的平面有多少个? (6)有没有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三点的平面?这样的平面有多少个? (五)给出几个正方体作出截面图形 课堂练习:教材第40页 练习A 、B 小结: 本节课应了解:1.理解公理一、三,并能运用它解决点、线共面问题. 2.理解公理二,并能运用它找出两个平面的交线及“三线共点”和“三点共线”问题. 3.初步掌握“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三种语言之间的转化. 课后作业:略 平面的基本性质及推论 二 教学目标:理解推论1、2、3的内容及应用 教学重点:理解推论1、2、3的内容及应用 教学过程:

平面的基本性质练习题

平面的基本性质练习题 一、选择题: 1.若点N 在直线a 上,直线a 又在平面α内,则点N ,直线a 与平面α之间的关系可记作( ) A、N α∈∈a B、N α?∈a C、N α??a D、N α∈?a 2.A,B,C表示不同的点,a, 表示不同的直线,βα,表示不同的平面,下列推理错误的是( ) A.A ααα??∈∈∈∈ B B A ,;, B.βαβαβα??∈∈∈∈B B A A ,;,=AB C.αα??∈?A A , D.A,B,C α∈,A,B,C β∈且A ,B ,C 不共线α?与β重合 3. 空间不共线的四点,可以确定平面的个数为( ) A.0 B.1 C.1或4 D. 无法确定 4. 空间不重合的三个平面可以把空间分成( ) A. 4或6或7个部分 B. 4或6或7或8个部分 C. 4或7或8个部分 D. 6或7或8个部分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一条直线上有一个点在平面内, 则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在这平面内; ②一条直线上有两点在一个平面内, 则这条直线在这个平面内; ③若线段AB α?, 则线段AB 延长线上的任何一点一点必在平面α内; ④一条射线上有两点在一个平面内, 则这条射线上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 D. ②③ 6.如果,,,,B b A a b a =?=??? αα那么下列关系成立的是( ) A. α? B.α? C. A =?α D.B =?α 7.空间中交于一点的四条直线最多可确定平面的个数为( ) A.7个 B.6个 C. 5个 D.4个 8.两个平面重合的条件是它们的公共部分有( ) A. 两个公共点 B. 三个公共点 C. 四个公共点 D.两条平行直线 9.空间四边形ABCD 各边AB 、BC 、CD 、DA 上分别取E 、F 、G 、H 四点,如果EF ?GH=P ,则点P ( ) A. 一定在直线BD 上 B. 一定在直线AC 上 C. 在直线AC 或BD 上 D. 不在直线AC 上也不在直线BD 上 10.如图,在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直线EF 是平面ACD 1与下面哪个平面的交线( ) A .面BD B 1 B. 面BD C 1 C. 面ACB 1 D. 面ACC 1 二、填空题: 11.设平面α与平面β交于直线 , 直线α?a , 直线β?b ,M b a =?, 则M_______ .

“平面的基本性质”教案

“平面的基本性质”教案、教案说明及点评 张宏海执教(内蒙古包头市第一中学) 章建跃点评(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数学室) 教案 一、立体几何中的符号语言 创设情境 板书:一加一等于二 1+1=2 师:如果让你选择其中一种方法表示,你更喜欢哪一种? ……

师:为什么? …… 师:好,这就体现了我们数学中的一种简约美,这种简约美在立体几何中也有很好的体现。我们可以把线、面看成是点的集合,这样的话,点与直线、点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就是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就是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那么,我们能用已经学过的集合语言来描述一下空间中的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吗? 请看题: 组织活动:(实物投影) 点A 在直线l 上 (l A ∈) B 点B 在直线l 外 (B l ?) A l 点A 在平面α内 (α∈A ) B 点B 在平面α外 (α?B ) α A 直线a 和直线b 相交于点O a O (a b O = ) b 平面α与平面β相交于直线l α (l =βα ) β (或.βα??l l 且) 学生在下面练习,可以互相讨论。把学生答案通过实物投影展示。 构建符号 空间图形位置关系,可以用集合符号来表示。

尝试应用: 公理1的内容(即条件和结论)是什么?图形表示是什么?怎样运用符号来表示? 公理1: ααα??? ??∈∈AB B A 直线 师: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符号语言是很简洁,但也不是万能的,有时需要辅以必要的文字说明。以公理3为例让学生体会。 公理3: A 、B 、C 三点不共线?? ???∈∈∈?ααααC B A ,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回顾反思: 立体几何的研究对象是立体图形,图形直观地反映了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文字语言是对图形的描述、解释与讨论,符号语言则是文字语言的简单化和再次抽象,对于研究对象的文字和符号描述,必须紧密联系图形,使抽象与直观结合起来,学习立体几何的过程中,要求同学们能够将三种语言进行熟练的转化,文字语言或是图形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的时候,一定要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且符合原意,有时符号与文字共用,这说明任何事物都是辩证的。 二、确定平面的方法 创设情境 公理3的作用是什么?并以教室的门为实例,分析“有且只有一个”是“确定”的意思。所谓“确定”就是固定住了。 师:公理3用不共线的三点确定了一个平面,那么,根据大家的生活实践经验,还有其它确定平面的方法吗? 组织活动: 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竹签和垫板,按照学习小组分组讨论。 要求学生动手实验,如何把垫板固定住? 探索发现: 派学生代表上讲台交流实验发现的结果。 师:如果把两根竹签抽象成两条直线,垫板抽象成一个平面,那么我们会得到什么样的结论? 学生:思考 构建理论: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1. 经过一条直线和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2. 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3. 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师:公理是无需证明的,但对于上述结论的正确性,还是需要进行严格的证 明。 分析:(1)与平面几何的证明一样,证明立体几何问题的一般步骤是: 第一步:根据题意作图,写出已知、求证。 第二步:写出证明过程。

高二数学 9.1平面的基本性质2教案

蓬街私立中学课堂教学教案

教 师 活 动 公理2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还有其他公共点,且所有这些公共点的集合是一条过这个公共点的直线 推理模式: A A l A ααββ∈? ?∈=?∈? 如图示: 或者:∵,A A αβ∈∈,∴,l A l αβ=∈ 应用:①确定两相交平面的交线位置;②判定点在直线上 公理2揭示了两个平面相交的主要特征,是判定两平面相交的依据,提供了确定两个平面交线的方法. 指出:今后所说的两个平面(或两条直线),如无特殊说明,均指不同的平面(直线) 公理3 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理模式:,, ,,,,A B C A B C A B C ααβ? ? ∈???∈? 不共线与β重合 或者:∵,,A B C 不共线,∴存在唯一的平面α,使得,,A B C α∈. 应用:①确定平面;②证明两个平面重合 “有且只有一个”的含义分两部分理解,“有”说明图形存在,但不唯一,“只有一个”说明图形如果有顶多只有一个,但不保证符合条件的图形存在,“有且只有一个”既保证了图形的存在性,又保证了图形的唯一性.在数学语言的叙述中,“确定一个”,“可以作且只能作一个”与“有且只有一个”是同义词,因此,在证明有关这类语句的命题时,要从“存在性”和“唯一性”两方面来论证. 实例:(1)门:两个合页,一把锁;(2)摄像机的三角支架;(3)自行车的撑脚 公理3及其下一节要学习的三个推论是空间里确定一个平面位置的方法与途径,而确定平面是将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的重要条件,这个转化使得立体几何的问题得以在确定的平面内充分使用平面几何的知识来解决,是立体几何中解决相当一部分问题的主要的思想方法. 22平面图形与空间图形的概念 如果一个图形的所有点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则称这个图形为平面图形,否则称为空间图形 教 师 活 动

高三数学:14.1《平面及其基本性质》教案(1)(沪教版上)

14.1 (1)平面及其基本性质 ——平面及其表示法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平面的概念、平面的画法,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的集合语言表示法.集合语言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而点、线、面是学生刚刚接触不太熟悉的内容,用已知的知识来表示未知的内容,更有利于学生接受和掌握新知识,也让学生更清楚的明确点、线、面的关系.但要注意的是,这里仅是借用集合语言来表示点、线、面的关系,而并不完全等同于集合中的相应关系,如a∩α=A就是一个例子. 本节的难点是平面的概念、平面的画法.“平面”没有具体的定义,它的概念是现实中平面形象抽象的结果,所以,可以从学生之前学习的点、直线的概念入手,让学生理解平面的“平,没有厚度,在空间无限延伸”的特点.通过对平面概念的理解以及动手在纸上划出一个或几个平面的过程,初步认识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的关系并体会立体几何的基本思想,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为以后解决空间一些基本直线和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设计 理解平面的概念,能画出平面和用字母表示平面,掌握用集合符号表示点与直线、点与平面、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培养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自觉性和兴趣.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平面的概念、平面的画法,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的集合语言表示法. 四、教学流程设计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立体几何发展史 立体几何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本章研究空间中的直线和平面,是处理空间问题、形成空间想象能力的基础. 二、讲授新课 (一)平面 定义:平面是平的,没有厚度的,在空间无限延伸的图形. 数学中的平面的概念是现实中平面形象抽象的结果.比如平静的湖面、桌面等. 平面的表示方法: (1)用大写的英文字母表示:平面M,平面N等; (2)用小写的希腊字母表示:平面α,平面β等; (3)用平面上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点的字母表示:(如图14-1)平面ABCD等. 图14-1 平面的直观图画法: 正视图垂直放置的平面M 水平放置的平面M

平面、平面的基本性质及应用

平面、平面的基本性质及应用

平面、平面的基本性质及应用 一、平面的基本性质回顾:包括三个公理、三个推论、其中公理3,推论1,推论2,推论3分别提供了构造平面的四种: (1)选不共线的三点(2)选一条直线与直线外一点 (3)选两条相交直线(4)选两条平行直线 二、证明共面的两种方法: 1、构造一个平面,证相关元素在这个平面内; 2、构造两个平面,证能确定平面的元素同在这两个平面内(同一法)。 例1.已知a//b, A∈a, B∈b, C∈b. 求证:a,b及直线AB,AC共面。 思路(1):由a//b可确定平面α,再证ABα,ACα; 思路(2):由a//b可确定平面α,由直线AB,AC可确定平面β。因为α,β都经过不共线 的三点A、B、C,所以α,β重合。 思路(3):在思路(2)中的平面β,还可以由不共线的A,B,C三点来构造,或者由点A 与直线b来构造。 另外,同学们在书写证明过程的时候,一定要把公理及推论的题设交待清楚,建议同学们书写时注明理由,如下所示: 写法(一): 证明:∵a//b(已知)∴a,b确定一个平面α(推论3) ∵A∈a, b∈b, c∈b(已知)∴A∈α,B∈α,C∈α∴直线ABα,直线ACα(公理1)∴a,b,AB,AC共面。 写法(二): 证明:∵a//b(知)∵a,b确定一个平面α(推3)∴A∈α,B∈b, C∈b(已知)∴a经过A,B,C三点,∵AB∩AC=A ∴直线AB,AC确定一个平面β(推论2)∴β经过A,B,C三点, ∵A∈a,B∈b, C∈b, a//b(已知)∴A,B,C不共线∴α与β重合(公理3)∴a, b,AB,AC共面。 关于同一法证题的思路,请同学们再看一道例题。 例2.如果三条互相平行的直线和同一条直线相交,求证:这四条直线共面。 分析:这是一个文字命题,要求画图,写出已知,求证,然后进行证明。另外,在写已知,求证时,要尽量忠实原文的意思。 已知:a//b//c, a∩d=A,b∩d=B,c∩d=C 求证:a,b,c,d共面。 分析由a//b可确定一个平面α;由b//c可确定一个平面β。因为α,β都经过两条相交的直 线b和d,所以由推论2可知,α与β重合。(注意:α和β都经过的元素,还可有其它的选取办 法,请同学们自己试一试)。 证明:∵a//b(已知)∴a,b确定一个平面α(推论3) ∵b//c(已知)∴b,c确定一个平面β(推论3) ∵A∈a,B∈b, ∴A∈α, B∈α, ∴直线ABα即dα(公理1) 同理可证:dβ, ∴α,β都经过b和d, ∵b∩d=B ∴α与β重合(推论2)。 三、证明三线共点,三点共线的方法 1.三线共点:证其中两条直线的交点在第三条直线上; 2.三点共线:证三点都是两平面的公共点。 例3:已知如图,α∩β=l, aα, bβ, a∩b=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