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焦虑心理的成因及其应对方式分析(论文)

大学生焦虑心理的成因及其应对方式分析(论文)
大学生焦虑心理的成因及其应对方式分析(论文)

宜宾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大学生焦虑心理的成因及其应对方式分析

年级:

学号:

姓名:

专业: 应用心理学

指导老师:

二零一一年五月

宜宾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毕业论文选题论证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1. 引言 (4)

1.1本课题的研究背景 (4)

1.2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4)

1.3本课题的主要内容 (4)

2. 大学生焦虑的现状和形成原因 (4)

2.1大学生焦虑的现状 (4)

2.2大学生焦虑的形成原因 (5)

3. 大学生焦虑的特点与测定 (6)

3.1大学生焦虑的特点 (6)

3.2大学生焦虑的测定 (7)

4. 大学生焦虑的应对方式 (8)

4.1 理论上大学生对焦虑心理的应对方式 (8)

4.2 实际生活中大学生对焦虑的应对方式 (9)

5.总结 (10)

致谢 (11)

参考文献 (12)

摘要

近年来,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1, 2]。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当前影响我国大学生焦虑的一些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帮助大学生正确地从焦虑中走出,健康地学习和生活。并且可为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文中主要从焦虑的理论、性质、分类、成因、应对方式等方面等方面加以论述分析,并就大学生的焦虑成因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对相关的问题进行预防和干预,解决大学生焦虑的心理问题,帮助大学生健康地学习和成长。

关键词:大学生;焦虑;焦虑心理;形成原因;应对方式

Abstract

recently, the ment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has become the social focus. the purpose of the survey is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dysphoria on students and find out the solution, helping them to get rid of anxiety disorder. this survey can provide science basis on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university. the article concerns about the theory, nature, classification and the solution of dysphoria, and the college students' anxiety causes puts forward some feasible countermeasures of related problems, prevention and intervention, solve the university student anxiety of psychological problems, to help students learn and grow healthily。

Key words : college students;anxiety;psychological anxieties;the cause of its formation;coping style

1. 引言

1.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现代化,在高度工业化都市化的社会中,人际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竞争越来越激烈,个人在社会情境中所感受的压力越来越大,焦虑(anxiety)的心理越来越增加,它不但影响个人的成败,同时也关系于个人的行为适应与心理健康,使我们不得不特别重视与研究这个问题。

焦虑对个人的人格发展至为重要,焦虑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性、负性的情绪,是人们在社会生活活动中对于可能造成心理冲突或挫折的某种事物或情境进行反应时的一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3]近几十年来,心理学界对焦虑问题的研究极为重要,尤以临床心理学为然。最早研究焦虑问题的当推心理分析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心理分析的理论即受到心理学界尤其是精神医学的注意,使这个心理分析论的中心概念“焦虑”成为大家研究的主题,如“焦虑的意思与潜意识意义”、“焦虑的标准”、“焦虑发展的因素”、“焦虑的表面与内在的表现”等,而这些研究的结果,也直接影响了心理分析的理论。

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愈来愈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与重视,在一定比例上的高校都有过大学生自杀事件。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否,不仅影响着他们自身的健康成长与成才,而且关系着国家的前途与未来,关系着整个社会的发展。大学生一般处于青年前期,由于其生理的发展接近或达到成熟,这为其心理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这并不能说明大学生心理的发展是伴随着生理的不断发展而发展。研究表明个体心理的发展滞后于其生理的发展,处于趋向成熟但又不成熟的阶段[3]。刘贤臣报道16%的青少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4],范瑞泉、陈维清调查的检出率为16.6%[5],申小莹等的调查显示焦虑症状的检出率为18.2%[6]。因此,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存在的焦虑问题,探索大学生焦虑心理的原因,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助于提高心理活动效率,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使他们全面、充实、和谐、主动地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1.2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

对当代大学生的焦虑心理及其影响因素和应对方式进行理论性分析,本研究的研究思路是首先运用文献法广泛收集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资料、核心期刊和书籍杂志,对其进行归纳、分类和整理,然后对收集的相关资料、文献进行定性分析,即对研究结果进行“质”的分析,把研究结果以文本的形式呈现。

1.3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研究侧重对大学生焦虑的界定和影响因素探讨对策分析。阐述大学生所处的学习、生活、工作等社会环境及所面临的困难和压力,分析大学生焦虑的来源以及其性质、分类和基本特征,分析大学生焦虑的产生原因,影响因素等,同时分析当代大学生如何应对其焦虑心理。

2.大学生焦虑的现状和形成原因

2.1 大学生焦虑的现状

就大学生的焦虑现状而言,国内的大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承受着很大或较大的心理压力[7 ]。国外如英国牛津大学有2/ 3 的学生也为学业压力感到焦虑[8 ]。有关于年轻大学生遇到问题时所采取的应对策略的调查结果显示[9],大部分学生偏好的应对策略是个人问题解决,这是一种积极的应对策略;但仍有小部分的学生采取听天由命和逃避问题这两种应对策略;特别少的学生在面临问题时会寻求帮助。尽管如此,其实大学生焦虑的形成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2.2 大学生焦虑的形成原因

2.2.1 适应困难

因生活和学习适应困难而产生焦虑,这是大学生中比较常见的情况。大学生远离家乡和亲朋好友,异地求学读书,失去了父母亲友的直接呵护和疼爱,原来的依赖心理一下子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另一方面,大学生还面临着一种对当地文化适应的问题,尤其是来自异地的学生。学习上的不适应也是促使焦虑产生的又一原因。学习内容上,老师课堂上讲的不多,课下自己要自学的内容很多,大学生无所适从;时间支配上,学校除了一天安排的几节课,其余时间有学生支配,而一直习惯与被老师安排的大学生,不会支配自己的时间;学习方法上,习惯于被动学习方式的大学生,更不会自主选择内容、构建知识。再加上父母的期望值过高,具有自信、好强心理的大学生总担心学习上被同伴超过,有的学生对以后的生活和前途感到忧虑不安,极个别同学甚至担心自己不能完成学业,从而导致心理焦虑,并伴随各种紧张症状,尤其会出现特定的考试焦虑现象。

2.2.2 大众传媒和社会舆论的负面影响

近年来出现的北大才子卖猪肉事件,广州数千名大学生争抢卖猪肉工作事件等,在社会上尤其是在农村普遍出现了关于大学生卖猪肉的各种负面舆论,造成很多人认为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如“读大学没用”等舆论。这严重伤害了大学生的心灵,使他们产生自卑的心理,认为自己无用、无能、对不起父母。这种焦虑普遍存在大学生的心里。而舆论导向过多、过频的转向,甚至前后矛盾,则更使得某些大学生不知所措,增加其焦虑心理的发生[10]。

2.2.3 人际关系失调

人际关系失调是大学生心理焦虑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心理学上,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相互交往中,彼此相互影响而形成的一种距离[11]。人际关系反映了交往双方寻求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人际交往是大学生生活的基本内容之一,主要包括个人与同学、教师、老乡、室友,以及与学校等之间的关系。在这方面的焦虑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大学一年级新生,由于他们刚进入大学,初入新环境,远离亲人、家乡,不免有孤独、失落感。特别是独生子女,从未离开过父母。还有的大学生在与同学的交往过程中由于对周围的人或事敏感多疑,往往担心自己不能处理好与他们的关系,担心别人会嘲笑自己,担心与别人产生矛盾隔阂等心理状态。还有一些大学生因为个性的原因如自尊心太强和自私自利等不被周围同学认可接纳,时间一久就会和周围的人产生冷漠以致相互猜忌;另外一些同学在交往技巧方面存在问题,许多同学在与自己比较熟悉的人交往时表现自如,而在与不太熟悉的人交往时显得很被动,由于缺乏技巧而失去交往的兴趣,造成人际交往的场合的被动、孤立境地。结果一遇到新的交往环境便感到紧张焦虑。这些不协调的人际关系会导致自我不再与他人沟通交流,也得不到别人的认可,从而产生人际关系焦虑症。此外,大学生之间存在各种各样的竞争,特别是当涉及到对群体内稀缺资源的争夺时,当竞争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群体内部成员之间关系的紧张,个体感受到这种紧张但又无力化解时,便会产生焦虑。

2.2.4 家庭环境

家庭情绪氛围是良好心理素质形成的前提,出生于良好情绪氛围的大学生更能以乐观的心态应对挫折困难,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教育方法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和心理。家庭结构的变化如单亲家庭、重新组合家庭等必然对正在读大学的大学生心理有一定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在幼年、童年甚至青年时期的生活环境中,曾经经历过不幸事件或境遇,并造成严重的伤害体验,这会对他们的行为模式、生活态度、人生观、世界观、个性方面产生严重的影响,他们在进入大学后,仍会以仇恨、多疑、攻击、逃避等行为方式对待周围的一切,造成他们的社会适应不良,并严重影响他们的自身发展。

2.2.5 择业压力

当前,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制度改革的深化,就业竞争压力增大,市场对于人才素质的要求提高,就业问题成为大学生们担心的首要问题。择业时,冷门专业的学生为能否找到工作而焦虑。热门专业的学生又为能留在城市还是回家乡而焦虑,再加上近几年高校不断扩招,难找到工作已成为大学生们面临的事实。

学生就业由原来的统分变为双向选择,职业选择自由度增大。职业选择行为的责任越重,择业心理压力越大。现实与理想之间存在很大的分歧,强烈的期望带来的往往是更强烈的失望。面对这些很多人感到无所适从、不知所措,产生危机感、迷茫感,甚至是恐惧感。

2.2.6 身体健康状况

大学生由于对身体健康状况过分的关注而产生焦虑,也是比较常见的原因。大学生因学习比较紧张,高强度的脑力劳动存在着一些可能导致健康水平下降的因素,如心跳加快、失眠、疲倦等。这些生理感受是正常的,如果这些学生去医院检查,任何指标都正常,但是自感身体不舒服,终日无精打采,就会对这些反应产生恐慌,由于对身体状况的过分担心,导致焦虑的发生,由此也影响了学习和生活。

2.2.7 大学生恋爱问题

大学生恋爱方面的问题由于大学生已进入恋爱年龄,他们对爱情有着美好的向往和热烈的追求,有着强烈的与异性交往的要求,因此恋爱中出现的许多心理问题也常困扰着大学生们并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如在大学校园中,一些大学生因找不到恋爱对象而孤独,一些大学生一厢情愿而陷入单相思,还有一些大学生面临几个追求者难以取舍,甚至一些大学生因失恋而痛不欲生,荒废学业等。由于恋爱心理上的不成熟使他们很容易产生焦虑感。

3. 大学生焦虑的特点与测定

3.1大学生焦虑的特点

从心理学家关于焦虑的定义及产生过程的阐述中,我们可归纳和总结出焦虑产生的四个要素,即刺激、自尊、认知评价和能力。

焦虑产生的过程,首先是刺激作用于个体,刺激被个体知觉到之后便通过认知评价判断其是否威胁到他的自尊,如判断为不威胁其自尊则无焦虑产生,如果判断为威胁其自尊则再次经过认知评价把这种威胁与其能力进行比较,判断自己有无能力应付这一威胁,如有能力应对则无焦虑产生,无能力应对焦虑便产生了[12]。

焦虑的特点是患者在缺乏充分的事实根据和客观因素的情况下,对其自身的健康或其他问题感到忧虑不安,紧张恐惧,顾虑重重,犹如大祸临头,惶惶不可终日,即使多方面劝解也不容易消除其焦虑。常常伴可能伴随出汗、憋气、心悸、出汗、颤抖、尿频、心跳加快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严重的急性焦虑发作,称惊恐发作,患者

常常有濒死感、失控感,伴有呼吸困难、心跳加快、尿频、尿急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惊恐发作一般持续几分钟到半小时左右,焦虑和惊恐发作多见于焦虑症、惊恐障碍[13]。

3.2大学生焦虑的测定

人在焦虑时必定有特定的情绪体验和心理生理反应以及行为的表现。在选择焦虑测量量表中我们应该因具体情况而定,测量结果也仅作参考指标。

3.2.1 焦虑自评量表(SAS)

我们通常采用目前心理学中最常用的焦虑自评量表(SAS)[14],它是由华裔教授Zung 编制(1971)。从量表构造的形式到具体评定的方法,都与抑郁自评量表(SDS)十分相似,是一种分析病人主观症状的相当简便的临床工具。适用于具有焦虑症状的成年人,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国外研究认为,SAS能够较好地反映有焦虑倾向的精神病求助者的主观感受。而焦虑是心理咨询门诊中较常见的一种情绪障碍,所以近年来SAS是咨询门诊中了解焦虑症状的自评工具。

注意事项:由于焦虑是神经症的共同症状,故SAS在各类神经症鉴别中作用不大;关于焦虑症状的临床分级,除参考量表分值外,主要还应根据临床症状,特别是要害症状的程度来划分,量表总分值仅能作为一项参考指标而非绝对标准。

3.2.2 状态-特质焦虑问卷

状态-特质焦虑问卷,由Charles D.Spielberger 等人编制,首版(STAL-Form X)于1970年问世,曾经过2000项研究,涉及医学、教育、心理学及其他科学等方面。作者于1979年对STAL-Form X进行修订1980年修订版STAL-Form X开始应用。0988年译成中文。旨在区别评定短暂的焦虑情绪状态和人格特质性焦虑倾向。

本问卷信度、效度好,应用性广泛,可以分别评定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优于其他焦虑量表,且内容简明,操作方便,易于接受和掌握。

3.2.3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由Hamilton于1959年编制。最早是精神科临床中常用的量表之一,包括14个反映焦虑症状的项目,主要涉及躯体性焦虑和精神性焦愿网大类因子结构。《CCMD-3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将其列为焦虑症的重要诊断工具,临床上常将其用于焦虑症的诊断及程度划分的依据。HAMA所有项目采用0~4分的5级评分法。

HAMA的得分为总分和因子分。总分即所有项目评分的算术和,为0~56分。HA—MA 有两个因子,每个因子所包含的所有项目得分总和即因子分。 HAMA总分能较好的反映焦虑症状的严重程度。总分可以用来评价焦虑和抑郁障碍患者焦虑症状的严重程度和对各种药物、心理干预效果的评估。按照我国量表协作组提供的资料,总分超过29分,可能为严重焦虑;超过21分,肯定有明显焦虑;超过14分,肯定有焦虑;超过7分,可能有焦虑;如小于7分,便没有焦虑症状。一般来说,HAMA总分高于l4分,提示被评估者具有临床意义的焦虑症状。通过对HAMA躯体性和精神性两大类因子分析,不仅可以具体反映病人的精神病理学,也可反映靶症状群的治疗结果。

本量表评定方法简便易行,可用于焦虑症,但不大宜于估计各种精神病时的焦虑状态。

3.2.4 贝克虚量表

贝克虚量表(Beck Anxiety Inventory)由美国阿隆·贝克(Aaron T. Beck)等于1985年编制,是一个含有21个项目的自评量表。该量表用4级评分,主要评定受试者被多种焦虑症状烦扰的程度。适用于具有焦虑症状的17岁以上的成年人。能比较准确地反映主观感受到的焦虑程度。

该量表均应由评定对象自行填写。在填表之前应向填写者交代清楚填写方法及每题的涵义,要求独立完成自我评定。需要注意的方面有:评定时间范围应是“现在”或“最近一周”内的自我体验;应仔细评定结果,不要漏项或重复评定;可随临床诊治或研究需要反复评定,一般间隔时间至少一周。

该量表是一种分析受试者主观焦虑症状的相当简便的临床工具。总的特点是项目内容简明,容易理解,操作分析方便。该量表是焦虑感受的自评量表,其总分能充分反映焦虑状态的严重程度。能帮助了解近期心境体验及治疗期间焦虑症状的变化动态。因此,可用于我国临床心理工作中了解焦虑症状的常用检测工具。

一般将BAI总分大于或等于45分作为焦虑阳性的判断标准。

4. 大学生焦虑的应对方式

据报道大约有10%~40%的大学生心理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适,其中焦虑情绪发生率较高[15]。尽管适度的焦虑在某种生活场景中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持续严重的焦虑却会导致机体免疫机能降低、内分泌调节紊乱,从而损害健康[16,17]。被焦虑所困的大学生轻者抑郁自闭、社会交际能力差,重者会自杀。焦虑不仅影响到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还严重影响了社会的进步。

大学生正处于个体成长的关键期, 其心理问题的发生率高于普通人群[18], 对于同一应激事件, 不同的应对方式可产生不同的反应。成熟的应付方式有助于减轻焦虑的表现程度[19]。由于个体焦虑的原因不同和焦虑水平差异的存在,临床心理学工作者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应该具体分析。

4.1从焦虑情绪的理论角度上出发:

4.1.1 防御机制的应付方式

弗洛伊德(Freud)提出的防御机制概念,反映的是人们用以保护自己的免受焦虑影响和维护自尊的方式.防御机制是一种无意识的过程。

A.潜抑:最基本的防御方式。通过潜抑,可将一些意识中不愿接受的想法和冲动压抑到潜意识中去。

B.压抑:它是处于意识层次比较暂时的防御机制,人们主动将某些东西排除在意识之外。

C. 认同作用:指一个人向比自己地位高的人认同,以降低自己的焦虑。认同作用可能为个体带来不易获得的满足和增加自信。

D.投射作用:指将自己不能接受的情绪及想法,归咎于是由他人引起的,以保护自己免受这些情绪或想法引起的焦虑的影响。

E.补偿作用:指很多人尝试克服因自卑引起的焦虑的方法,可以用来弥补可见的心理和身体上的缺陷。

F.转移作用:指将原先对某些对象的情感与态度转移到其他对象上。

G.幻想作用:指有些人在对现实不够满意的时候,就尝试幻想创造一个令人满意的世界。

H.替代作用:指有时候,我们无法实现某些欲望和梦想,我们就会寻找替代的方法来对抗焦虑。

I.合理化作用:指人们试图将个体感到不舒服的想法、情绪和行为正当化。

4.1.2 认知重组

当有能降低对危险的知觉或能增加应付威胁的信心时,焦虑就会减轻。如何评估焦虑思维,就可以很快地评估危险及其后果。当你检查证据并发现你所面临的危险并

不像想的那样时,焦虑感就会降低。所以,对焦虑的认知重组包括对危险的评估及增进对应付方法的认识[20]。

4.1.3 自然的应付方式

有些人发现防御机制和认知上的矫正已经无法控制他们的焦虑情绪,则会另外寻求其他的应对方式。目前有一种方法越来越引起重视,那就是运动。

A.放松练习:又称松弛疗法、放松疗法,是一种通过训练有意识地控制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降低唤醒水平、改善机体紊乱功能的心理治疗方法。其认为一个人的情绪反应包括躯体的和情绪的两个方面,当改变躯体反应的时候,个体的情绪反应也会有所改变。近年来放松训练法主要发展了五种类型,即渐近性肌肉放松、自生训练、自我催眠、静默和生物反馈辅助下的放松。放松训练法的主要目的就是降低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水平、减低骨骼肌的紧张及减轻焦虑与紧张的主观状态。放松训练法经常和系统脱敏法结合使用。

B.美国学者沃尔帕创立和发展的系统脱敏法又称为交互抑制法,基本原理就是诱导来访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焦虑的情境,通过心理的放松训练来抵抗这种焦虑反应,从而达到消除神经性焦虑的效果。

一般步骤为:一、根据来访者自身的情况,将引起他们焦虑反应的原因或是情境一一列举出来,并排列焦虑等级。二、运用想象的方法来进行脱敏练习。首先从最轻程度的焦虑情境进行想象,尽可能逼真地想象当时的情境,然后运用各种方法消除此情境产生的焦虑反应,依次逐步训练直到消除所有等级的焦虑反应。三、当想象最高程度的焦虑情境都能很快消除紧张反应时,系统脱敏也就结束了。当然,系统脱敏法可能会花费一些时间。

C.呼吸控制,这种方法的依据是,当人们愤怒或紧张时,他们的呼吸变浅且不规则,这种呼吸形式导致体内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不平衡,从而引发焦虑的躯体症状。我们至少得花4分钟的时间,温和的慢慢的呼吸,来恢复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平衡状态。

D.理性情绪疗法。这一疗法是艾利斯在19 世纪50 年代创立的,简称RET。它的基本观点是:情绪并不是由诱发事件本身引起的,而是由经历这一事件的个体在主观上对此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面对同一事件,由于不同的人持有不同的信念,于是会有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具体步骤为:一、首先向个体说明产生焦虑的信念是非逻辑的,帮助他理解怎么变成焦虑的这种状态,让他认清焦虑里的那些不合理信念,最后让他明白焦虑并非产生于客观世界,而是源于自己对事件的理解与评价。二、努力使个体改变思维方式,放弃焦虑里的不合理的信念(内容) 。三、了解与处理可能与个体焦虑情绪障碍有关的其他一些次要性的非理性信念。

4.2从大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

4.2.1 大力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心理咨询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培养健全的人格,增强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提高心理健康素质,对少数有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使之尽快摆脱困惑恢复健康状态[21]。在校园内开展必修课和选修课并在此基础上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同时以大学生心理协会等相关社团为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宣传与教育实践活动。可以定期开展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讲座,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手册,创办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杂志及校内期刊,充分利用多种媒体宣传心理健康活动。各个高校应在学生心理咨询中心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落实心理咨询工作,应对学校心理咨询投入一定的经费和场所支持,健全心理咨询队伍,从多渠道开展心理咨询

工作。

4.2.2 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就业指导教育

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可以开设一些职业生涯规划的讲座,利用校园多媒体平台向大学生宣传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同时作为大学生自己也要调整择业的价值取向,要对当前形势有个清醒的认识,勇于拼搏、自强不息,勇敢参与竞争接受挑战,并在实践中磨砺自己,要克服畏难心态,敢于创业,超越自卑的心态。从实际出发,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基础之上制定切实可行的符合自己实情的职业生涯规划。

4.2.3 进行有效的人际关系教育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消除焦虑的重要手段。在当前大学校园内很多大学生焦虑的原因还包括人际关系处理不当造成的,因此要对他们进行有效的人际关系教育。作为大学生自己首先要主动而热情的待人,一个面带微笑的人很容易被他人接纳,要热情待人还要从心里对他人感兴趣真心喜欢他人,要真诚地关心他人帮助他人,能设身处地地替别人着想,能在别人需要帮助之时及时主动地伸出援助之手。其次要把每个人都看成重要的人,在交往中不要习惯于通过挑别人的毛病和漏洞来显示自己的聪明,同学之间常有争论,所以要正确处理好争论,要学会发现和赞赏别人的优点。最后,要掌握一定的人际交往艺术,在交往中重视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学会表达、善于聆听,培养良好的交往品质。

4.2.4 培养大学生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

根据大学生的需要对他们进行不同程度的挫折教育。首先,在认识和对待挫折时大学生应对挫折进行正确的归因。面对挫折时大学生应该认识到挫折的产生有时是内因,有时是外因,但更多时候是内外因两种因素的相互影响。因此在遇到挫折时要避免归因的片面性。其次,大学生要正确认识挫折,挫折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但挫折并不总是坏的,挫折可以增强我们的意志力。最后,也要合理定位,适当调节个人的抱负水平,大学生都有对未来工作和感情生活的向往,但有些想法往往不切合实际,目标定得过高但又不具备实现目标的实力和条件,一次达不到目标时就会产生挫折感进而产生焦虑。

总之,减轻大学生的心理焦虑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全社会和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协同努力,而大学生加强自身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自我调节能力是其中的关键。

5.总结

本研究侧重对大学生焦虑心理的成因和应对方式两方面进行探讨分析,在逻辑上是以大学生的焦虑现状、形成原因、特点、测定、应对方式为主线进行阐述。由于论文相关要求的限制,只分别对大学生的焦虑心理的现状、过程、特点、测定做了简要陈述。所以要想更全面的了解大学生焦虑心理相关信息,则有待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致谢

在此次毕业论文的掷笔之际,衷心地感谢我的指导老师梁旗老师。在整个论文的完成过程中,梁老师给予了我许多帮助,包括论文的选题、构思、问卷设计、统计方法、论文修改,最后到定稿,梁老师都给予了我很多指导,给我的论文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让我的论文能够顺利完成。在此,谨向梁老师致以衷心的感谢。

感谢教师教育学院的领导和老师四年来给予我学习、生活上的耐心指导和热心帮助。

感谢在我的论文写作过程中给予我帮助的同学们。

最后,向论文所参考和征引的文献资料的作者致以深深的谢意。

参考文献

[1] 李林英, 陈会昌. 大学生自我表露与人格特征孤独心理健康的关系[ J] . 中国心

理卫生杂志,2003, 17( 10) : 666-668

[2] 张克让, 罗锦秀, 韩向明. 大学新生自杀观念及影响因素分析[ J] . 中国心理卫

生杂志, 1999,13( 3) : 144-145

[3] 蒋益琴,丁雪梅.毕业班大学生焦虑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杭州师范学院报, 2007-02-27,(1):34-37.

[4] 刘贤臣, 孙良民, 唐茂芹, 等.2426名青少年焦虑自评量表测查结果分析〔J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7, 11 (2) : 75 - 77.

[5] 范瑞泉, 陈维清.大学生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与抑郁和焦虑情绪的关系〔J 〕.中

国学校卫生, 2007: 620 - 621.

[6] 申小莹, 刘晓瑞, 董雪.西安某高校大学生焦虑状况的调查研究〔J 〕.中国健康

心理学杂志, 2006(3) : 311 - 312.

[7] 樊富珉,李伟. 大学生心理压力及应对方式[J ] . 青年研究,2000(6) :40 - 48.

[8] Hawton K, Simkin S , Fagg J , et al . Suicide in oxford university

stu2dents[J ] .BrJ Psychiatry , 1995 , 166 (1) :44 - 50.

[9] 陈琦,吴志功,苗逢春. 年轻大学生忧虑的问题、应对策略和寻求帮助的行为

[J ] . 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 ,4 :26 - 31.

[10] 林榕发. 大学生焦虑心理及其对策[J].南平师专学报,2005-04-24,(2):

100-103.

[11] 章明明,冯清梅.大学新生学习心理障碍分析及调适途径[J].广州大学学报(综

合版),2001-04-15,(4):81-84.

[12] 马天雪,明晶.浅析焦虑的产生要素和过程[J].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2008(2),73-74

[13] 郭念锋主编,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2005年08月第1版(2009.3重印),

民族出版社

[14] 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增刊,1993,202-205.

[15] Smith H M, Betz N E. An examination of efficacy and esteem pathways to depression in young adulthood [J]. Journal of CounselingPsychology, 2002, 49 (4): 438-448.

[16] 申小莹,刘晓瑞,董雪. 西安某高校大学生焦虑状况的调查研究[J].中国

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6, 14 (3): 311-312.

[17] 郑延芳,王虹. 大学生心身健康状况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8, 35 (16): 3124-3126.

[18] Wang X. Post earth quake of life and psychological well being: longitudenal evaluation in a rural community samp le in northern China [ J ]. Psy2chiatry Clin Neurosci, 2002,54: 427 - 433.

[19] 宋宝萍, 魏萍.大学生应对方式与焦虑的相关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5 (4) .

[20] [美]Dennis Greenberger博士.Christine A.Padesky博士.张忆家博士

译.mind over mood. 理智胜过情感.改变思维模式,排除情感障碍[M].2000年1 月第1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1] 班志刚,黄竹,温英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8

大学生心理素质论文范文2篇

大学生心理素质论文范文2篇 大学生心理素质论文范文一:美感教育对心理素质的培育作用 柏拉图和孔子对“美育的基本意义”的共同认识反映了人类在历史最初时候的自我探索和追问,不断增进的智慧和能力为的是人类在和自身、社会、宇宙的对话中达成默契。然而,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发生、发展受地理、气候、风土人情等影响,这两种文化对美育的“过程”有了不同的看法。孔子强调审美主体的主导地位,柏拉图对“美的理念”进行坚持,以此逻辑理解下去,那么我们在认识中国艺术的写意精神和西方艺术的写实思想时则有了根本的把握。可是,不管孔子和柏拉图如何强调各自思想的重要,他们都不过是为美育进行了两种伟大的实践。他们没有孰是孰非,有的只是为美育积累的宝贵思想。历史的车轮不断前进,西方世界走出了中世纪一千年的漫漫黑夜,告别了文艺复兴张扬的人性,迎来了辉煌的古典主义时期。在这样一个大师辈出的时代,德国不仅为人类文化和艺术贡献了伟大的康德和黑格尔,还为美育带来了杰出的席勒。“美育”这一概念最早就是由他最早提出并建立的。而他对美育与心理素质培养关系的讨论,在今天看来仍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启示意义。席勒所倡导的感受性培养之所以在今天看来仍就重要是因为当今世界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异化了人类,麻木了人的情感神经。席勒的“感受性”美育思想

正是人类重新恢复情感知觉,重建健康心理素质的“钥匙”。正如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创始人之一,匈牙利共产党人卢卡契所说的,要克服异化意识,恢复人的主体性。在恢复主体性,培养人类的心理素质上,卢卡契找到的是现代无产阶级革命这条道路,而席勒在他100多年前提出了“感受性培养”的美育思想。 遥望西方,不在惊羡,为的是自己民族更好地思考。中国近现代史充满了迷雾硝烟,奋发图强的声音此起彼伏。倘若说洋务运动以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而宣告失败的话,那它的最大贡献应该是为这个民族成立了大学。从此,国家实力和个人素质的提高有了可能。大学,团结的是精英的力量、青年人的力量。正如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说》中写的那样,“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青春是生命力最旺盛的时期,因此,青年人是国家中最有朝气和锐气的力量。因此,对青年人进行的美育培养,既是任重道远又是不可替代。大学对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的发展变化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对一个人气质的熏陶也有着重要作用。大学不仅传授学生科学知识,更应承担起完善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重任,而完善的起点就是从美育人的心理素质开始。对于心理素质,我们通常认为它是基础、核心的素质,是其他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内因,是以个体的生理条件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将从外在获得的刺激内化为稳定的、基本的心理品质。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稳定的心理品质,包括认识能力、情绪和情感品质、意志品质、气质和性格诸方面。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是大学美育的最早实践者。他曾有言:“美育者,应用美学

大学生心理学大作业论文

《大学生心理学》小学期期末作业(2011年7月) 自我个性(人格)分析 学号:________2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耿亮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英1001_____________ 2011年7月6日

自我个性(人格)分析 一、什么是人格 1、个性的定义 现代心理学一般认为,个性就是个体在物质活动和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社会意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系统。所谓个性就是个别性、性,就是一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态度等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这个特质表现于外就是他的方式、行为方式和情感方式等等,任何人都是有个性的,也只能是一种个性化的存在,个性化是人的存在方式。 简单的说,个性就是一个人的整体,即具有一定的心理特征的。个性一词最 初来源于拉丁语Personal,开始是指演员所戴的,后来指演员——一个具有特殊性格 的人。一般来说,个性就是的简称,在西方又称。 个性,在中的解释是:一个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显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性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由于个性结构较为复杂,因此,许多心理学者从自己研究的角度提出个性的定义,美国心理学家(G.W.Allport)曾综述过50多个不同的定义。如美国心理学家 认为:“人格是的全部品质。”人格心理学家卡特尔认为:“人格是一种倾向,可借以 预测一在给定的环境中的所作所为,它是与个体的外显与内隐行为联系在一起的。” 心理学家认为:“在心理学中个性就是指个体在对象活动和交往活动中获得的,并表 明在个体中表现社会关系水平和性质的系统的社会品质。” 2.个性的结构 从构成方式上讲,个性其实是一个系统,其由三个子系统组成: 1)个性倾向性 ——指人对社会环境的态度和行为的积极特征,它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决定着人对周围世界认识和态度的选择和趋向,决定人追求什么。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个性倾向性是人的个 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它是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人对认识活动的对象的趋向和选择。个性倾向性是个性系统的动力结构。它 较少受生理、遗传等先天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在后天的培养和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个性倾向性中的各个成分并非孤立存在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和互相制约的。其中,需要又是个性倾向性乃至整个个性积极性的源泉,只有在需要的推动下,个性才能形成和发展。动机、兴趣和信念等都是需要的表现形式。而世界观属于最高指导地位,它指引着和制约着人的思想倾向和整个心理面貌,它是人的言行的总动力和总动机。由此可见,个性倾向性是以人的需要为基础、以世界观为指导的动力系统。 2)个性心理特征 ——指人的多种心理特点的一种独特结合。所谓个性心理特征,就是个体在其心理活动中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特征,主要是指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其中能力,能力指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一种心理特征。能力总是和人完成一定的活动相联系在一起的。离开了具体活动既不能表现人的能力,也不能发展人的能力;气质,一部分取决于先天因素,大部分取决于一个人所处的环境及后天的教育,就像各种不同阶级有着不同气质的人一样;性格。性格指一个人对人对己对事物(客观现实)的基本态度及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综合。气质无好坏、对错之分,而性格有。 3)自我意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1000字(篇1)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都能作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份的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则 缺乏自知之明,并且总是对自己不满意;由于所定目标和理想不切实际,主观和客观的距离相差太远而总是自责、自怨、自卑;由于总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却又总是无法做到 完美无缺,于是就总是同自己过不去;结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状态永远无法平衡,也无法摆脱自己感到将已面临的心理危机。 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 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 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 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 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 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 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 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 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 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 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所以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 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 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 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 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情绪状态、正确的自我观念、恰当的自我评价、完整的 个性结构、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择业心理,应该符合社会的要求,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 和对环境有适应能力。倘若具备了以上素质,则我们的心理健康不成问题,则一定能在学业和事业上取得一定的成功。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笔记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笔记 第一章心理健康与成长发展 第一节什么是心理健康 一.健康及其标准 1.健康:实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健康是一种生理、心理与社会适应都臻于完 美的状态,不仅是没有疾病和摆脱虚弱的状态。 也就是说健康是生理健康(生理无重大疾病就是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与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2.健康的十条标准(略) 二.心理 ?历史上,相当长一段实际,人们曾经认为心理是产生智力活动的器官,心理 是心脏的机能。 ?亚里斯多德认为心脏是思想和感觉的器官,而脑的工作只是使来自心脏的血 液冷却而已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心理现象是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表现形式。 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即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产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活动的基本形式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1.心理过程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不同方面及其相互关系的反应过程,是心理现象的 动态形式,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2.个性心理是指一个人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 的总和,是人的心理现象的静态形式,包括自我意识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 ●心理现象 1.心理过程 1)认识过程:感觉、直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等 2)情感过程:情绪、情感 3)意志过程 2.个性心理 1)自我意识 2)个性倾向: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理想、信念、世界观等 3)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等 ●所谓心理健康 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在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的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 ————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

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中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心理卫生联合会 ●心理健康分为狭义的心理健康和广义的心理健康 狭义的心理健康,主要是指无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和行为问题的状态。 广义的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即除了无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和行为问题,也包括心理调节能力、发展心理效能能力。 ●心理健康包括两层含义 ?无心理疾病 ?具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大学生恋爱心理学论文范文

大学生恋爱心理学论文范文 《浅析当代大学生的恋爱问题》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恋爱问题 一、当代大学生恋爱的驱动力 恋爱是异性之间在生理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下互相倾慕和培养爱情 的过程。恋爱不是生来就有的,一个人对爱情的追求,只有当他的生理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才能产生,并且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一)生理成熟 在校大学生的平均年龄在20岁左右,处于性生理发育的成熟期。绝大多数大学生在中学时代就完成了性成熟的关键一步。性生理的成熟为大学生恋爱提供了生理基础。 (二)环境因素 大学生入学前后环境的变化,对大学生恋爱有着特别的影响。入学前,男女之间由于学业的压力和学校、家庭等因素的干涉,青春的悸动被压抑着不能释放。入学后,学校没有禁令,家长无法直接干涉,处在自由状态下的异性,在共同的学习生活中相处以及享乐的需要和虚荣心等因素,为大学生的恋爱提供了客观环境。 二、当代大学生恋爱的心理特征 (一)相互美化

男女之间相互美化、互相吸引,双方都感到舒服。往往将对方的一切都赋予爱情的印记,把自己所希望出现的特征赋予对方。 (二)排他性 组成一个具有特殊共享物和亲密感的系统,本能地抗拒他人亲近自己的恋爱对象。表现出对介入他们系统的人非常敏感,充满敌意,并且很容易因此而出现矛盾。 (三)波动性 恋爱的时候,思想上容易出现“我的世界里只有你“的想法。经常因对方的情绪变动而出现波动。这种大起大落的情绪变化易影响到身心健康。 (四)冲动性 热恋时人的认识活动范围容易出现缩小现象,理智分析能力受到抑制,习惯行为受到破坏,自控能力受到减弱,易出现不能约束自己的行为、正确评价自己行动的意义与后果等现象。 三、大学生恋爱的类型 (一)比翼双飞型。他们基本上具备成熟的人格,正确的恋爱观,可以理性引导爱情,正确处理恋爱与学习、感情与爱情、情爱与性爱的关系。 (二)生活实惠型。基本上这种类型的恋人都有确定的生活目标。这种爱情是理智的,现实的,确定恋爱关系引起的争议也比较少。 (四)玩伴消费型。这种类型的同学经常会说:“我其实不是真的在谈 恋爱,只是生活太乏味了,又没有知己,想找个伴畅快畅快。”他们

大学生心理小论文范文2篇

大学生心理小论文范文2篇 大学生心理小论文范文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上了大学,我第一次接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自认为心理还比较康健的我,没上课之前,认为系里开这门课简直是浪费人力物力,后来老师给我们讲课,听完课后我才真正认识到自己的想法是多么愚蠢,我开始慢慢了解心理学。 在课堂上,老师所提到的心理问题,我或者我身边的人多多少少会有一点。我们大学生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和一系列的心理生理及社会适应问题往往会导致冲突和矛盾,而这些冲突和矛盾得不到及时解决的话,就会演变成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特别是在当今社会,现代大学生都是经历了残酷的高考,倍受高考的毒害。为了在竞争激烈的高考中取胜,全身心的投入学习,家长的过度呵护,学校的应试教育,使我们缺乏生活经历,而且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的承受能力,每每遇到一些问题,总不能很好的处理解决,出现心理问题也不能正确的疏导,以至于出现心理疾病。 这只是冰山一角,广泛的说,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是人们产生了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从而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焦虑感,各种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当今大学生的心理失衡。

心理健康指个体能够适应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且其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就已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 对作为天子骄子的大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同时大学生心理健康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大学生心理健康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的前提。心理素质是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我们大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正是从这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摘要】大学生时代是人生中一段既美好又特殊的时期。现在的社会给我们提供了充分施展自我才能的舞台和多方面的发展机遇,而他们可凭借的竞争优势已不单单是智力和体力,更重要的是健康和健全的人格。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由青春期向成年期转变的重要时段,也是自我意识不断完善的重要时期。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尤其重要,大学生们应加强认识,掌握技巧,积极训练,不断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促使自我健康成长。 【关键字】大学生心理健康,人格的发展和培养,大学生恋爱心理,大学生自我认识,心理教育。 【引言】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都迅速发展的阶段,也是一个伴随着个体心,理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一个过渡时期。由于生活环境、学习特点、人际交往、自我角色等方面的改变。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塑造健全人格、促进大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正文】 一、大学生的时代主题 心理健康是时代的主题,是现在社会进步与人类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对当代大学生而言,全方位开放的新局面为其提供了成才得广阔舞台和更多的发展机会,但同时,激烈的竞争也带来更多严峻的挑战,时代的发展对大学生提出了更多、更新、更强的要求。提高个人的修养,保持心理的健康,增强人格的魅力,优化心理素质是每一个立志成才的大学生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 当代大学生面临着新世纪的挑战。综合国力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振兴,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取决于人才素质的提高和合格人才的培养。心理素质是人才素质系统中的基础,同时又渗透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职业素质之中。由于21世纪对人才的素质要求更高、更全面,与以往任何时期相比,当代大学生更需要心理健康的指导和锻炼。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二、大学生人格的培养与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

大学生心理健康个人成长报告(同名11809)

大学生心理健康个人成长报告(同名11809)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 课程论文 题目:我的成长 学院:应用技术学院 专业:物流管理 姓名:刘力瑛 学号:11521870119 年级:2015级 评阅老师: 日期: 成绩:

大学生心理健康个人成长报告 11521870119 刘力瑛 摘要: 当我迈过我人生中的第19个年头时,我不经回头看了看,这19年来,我所有的成长,所有的悲欢。在我之前的人生中,我会学了如何提高自我,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而通过心理健康课程,我明白了如何面对挫折和压力,如何培养和塑造人格和意志品质。我用欢笑和泪水铸成了今天的自己,以后我将用经历与经验发展更好的自己 我的发展: (一)心中的英雄 某天,当我逛微博的时候,被一个长得十分美丽的女子吸引。黑色的皮肤,在20世纪90年代她是时尚界最璀璨的一颗“黑珍珠”,她是第一个登上《Vogue》封面的黑人女模特,她一直在慈善领域积极奔走,她的一生布满苦难又写满荣耀,她就是华莉丝·迪里。她悲惨的童年,奠定了她成功的人生。她的人生,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段奇遇,在她好不容易从狠毒贪小利的父亲手中逃出来时,又不幸在沙漠中遇到一只狮子,在她以为自己的人生快要终结时,她活了下来。从此,世界又多了一个不可小看的女性。当她在模特界大红大紫的时候,她袒露了自己儿时受割礼的故事,作为大使,她一遍又一遍地讲述自己的悲惨命运,只是希望有人看看非洲那些还在经历痛苦的女性。她退出T台后,开始到各国呼吁废除割礼,在她的积极奔走下,多地立法禁止了割礼。然后,她也引起了顽固派分子的仇视,但这一切没有阻止华莉丝的脚步,创办沙漠黎明基金会和塞特兹基金会,保护着世界的女性。 我并不是羡慕她了不起的人生或者光彩的生活,而我是敬佩她,她可以重复地将自己的故事来吸引人们看到非洲受苦的女性,就像拉开自己的伤疤向人说不要再伤害其他人了,不要让女性继续陷入痛苦。在当年那个时期,黑人是受歧视的,她可以迎着这些困难,不断前进,一点一滴地改变人们封建的思想,不顾同胞的辱骂,她是伟大

大学生幸福心理论文范文2篇

大学生幸福心理论文范文2篇 大学生幸福心理论文范文一:沙哈尔环境作用及自我因素在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中的思考 摘要:文章在分析沙哈尔积极环境及外界、自我因素对幸福影响的基础上,探讨了沙哈尔的理论在大学生中的普遍性,指出大学生应运用这些理论使自己的心理更加健康。关键词:积极环境;准许为人;心理健康 一直对心理学比较感兴趣,大一时看了网易公开课视频:哈佛大学的《幸福课》,主讲人沙哈尔教授的观点让我感悟颇深;最近又看了一遍,还是有很多收获。大学与高中的不同,有一部分是环境的改变。毫无疑问,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决定着人们的发展,但人们不应仅仅被动的适应环境,而应当作为一个环境的创造者;不应该压抑人性,而应准许为人,悦纳自己。 一.沙哈尔积极环境及自我因素的作用 1.关注人类积极的力量——积极心理学(positivepsychology)的基本知识 积极心理学是正在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1997年seligman就任apa(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主席一职时提出“积极心理学”这一概念,随后,愈来愈多的心理学家涉足这一研究领域,并逐渐形成了一场积极心理学运动。[1] 积极心理学的迫切需要。“我了解到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

儿童和成年人焦虑和抑郁症的患病率一直在上升。”本-沙哈尔介绍说,“在美国,抑郁症的患病率比起20世纪60年代高出了10倍,而抑郁症的平均发病年龄也从60年代的29.5岁下降到今天的14.5岁。在当今社会中,对积极心理学的需求从未像今天这样迫切。” 积极心理学能带给人们什么呢?“当我开始研究积极心理学后,我的人生也发生了彻底改变。我发现原来幸福就在于能掌握的积极心理力量;原来人有无限的潜能,却自己不知;原来每天可以体验幸福,却常常视而不见;原来心理的力量可以‘练习’,而很多人却习惯于无助……” 2.人类网络的指数本质 人若想在世间有所为,真正实现改变,面对的最显著障碍之一是他们低估自己实现改变的能力。[2]人类学家margaret mead 说“永远不要怀疑一小群,有思想,坚定的市民可以改变世界。事实上,正是这群人改变着世界”。[3]所有改变从一个人或一小群人的思想开始,然后不断扩大。问题是“它如何扩大”以及为什么人们难以理解自己能够做出改变这个事实。沙哈尔认为:改变以指数级发生,人们与其他人的联系及他们与更多人的联系,形成了一个指数函数。 为了说明人类网络的指数本质,他以笑为例。研究证明笑有传染性,别人笑会引起你发笑,你发笑会引起别人发笑。如果你的笑感染了三个人,这三个人每个人又引起另外三人发笑,那九个人每个人再用笑容感染三个人。只需要20度的分隔,从第一个人用笑容感染三个人开始,全世界就会笑起来。社会网络的指数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心理健康是当代大学生成才的基础 学习《心理卫生学》有感 教育部曾经就“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意见.》,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高校要充分认识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意见》明确了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依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素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式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学校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分析和研究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不断地加强心理品质修养和锻炼,为成 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 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我成长分析报告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我成长分析报告 成长像和平的鸽,飞向蓝天;成长像美丽的梦,牵动希望;成长像华丽的锦,镌写生命。在此整理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我成长分析报告,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我成长分析报告篇1 参加了一学期的自我成长小组,每次都有或多或少的感悟和体会,只是没有很好地总结。现在写这份自我成长报告时,这个学期的活动情景又一次慢慢浮现在脑海中。 对于成长小组的活动,我都会尽量参加,参加这个活动已经逐渐成为了一种习惯。通过相互倾听组员的成长经历、分享自己的困惑、讨论如何解决问题……我们不仅折射出自己在生活中的现状,也得到了更深入的分析和反馈。我们的小组也在不断活动的过程中建立了信任、自由的氛围。 我觉得最大的收获是加深了对自己的认识。无论是作为一名心理老师,还是一名心理咨询师,自己的问题都可能会对咨询工作产生影响。而对于我来说,我一直渴望能够更加了解自己,改变自认为需要改变的地方,解决在自己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心理困扰。学习心理学专业是为了这个目的,参加成长小组活动也是为了这个目的。现在的我能够更加客观地来看待自己,能够静下心来仔细体会自己的感受,能够更加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从精神分析学派的角度出发,我形成现在的这种性格和行为模式,肯定和小时候的经历分不开。虽然我还不能很深入地找到根源,但回想小时候,我是那种什么事情都是由

父母包办的孩子,缺乏独立的生活经历,也没有和其他同龄人一起撒欢玩的经验,从小印象最深的就是被反锁在家里和电视机作伴的情景。也许无形之中,这样的生活经历造就了现在的我。 在小组成员们的分享、倾听和反馈过程中,我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很自卑、被动的人。正因为自卑,在小组活动中,我总觉得大家都比我有能力、有思想,会担心自己说的没有深度,所以我习惯性地把自己藏起来,表现出来的是不愿意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也不常反驳别人。其实再看生活中的我也是这样的,不喜欢和不熟悉的人多说话,可以一个人安静地待上很久,不善于拒绝别人、不善于反驳别人。在人多的时候会保持安静,不易被别人注意到。也许我还是渴望被人关注、肯定的,只是我不会表现得很积极,这也许是我的自卑和自尊之间的矛盾吧。 当然,只有认识自己肯定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用行动来改变。以前我经常是在脑子里想想要改变自己,但实际行动并不多。因为在行动之前我会闪过一些"我的行动是没有用的,没有效果的"的念头,这些念头会让我放弃自己的行动。小组活动不仅让我更深地认识自己,也给了我很多思考问题的新角度,给了我改变自己的动力和方法。在听过组员们的经历和分析后,我也意识到改变是需要更新自己和努力的。阿雅说的"拒绝别人也表明自己的强大。"地球说的"还没有达到我的底线。"狐狸说的"对我的好处是什么?"……这些对我来说都是新的思维方式,而清芯在博客回复中提醒我在为自己找借口时,也让我有所思考。我的很多念头和想法其实都是自己不用行动改变自己的

大学生心理健康2000字论文参考心理健康论文2000字

大学生心理健康2000字论文参考心理健康论文2000字 目前中国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呈增多趋势,众多诱因导致大学生成为心理弱势群体, 社会各界必须从认识、行动上充分重视这一问题,帮助“天之骄子”们远离心理困扰,重新拥有阳光般明媚的健康心态。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心理健康2000字论文参考,希望大家喜欢!大学生心理健康2000字论文参考篇一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浅析》 摘要:目前中国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呈增多趋势,众多诱因导致大学生成为心理弱势 群体,社会各界必须从认识、行动上充分重视这一问题,帮助“天之骄子”们远离心理困扰,重新拥有阳光般明媚的健康心态。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 长久以来,在人们的观念中,大学生是高智商、高素质、高能力的代表,社会和公众都 赋予了大学生很高的期望,但是近些年来随着大学生群体中一些恶性事件的出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了家长、学校等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 已经过去了很久的“马加爵事件”震惊全国,让人至今回想起来,心情仍久久不能平息。 还有吉林发生的延边大学在校学生为勒索钱财,绑架杀害一名六年级小学生。除去这些触目惊心的事件,每年全国各地高校大学生自杀的事件也时有发生。除此之外,还有类似“硫酸泼熊”、“残杀虐待流浪动物”的事件在大学生身上发生。而每年各高校休学退学的学生中, 由心理疾病、心理障碍引起的已经超过其中的50%。 据北京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研究课题组的报告显示,全国范围内有超过%的大学生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并且这一数字还在持续上升。不久前,兰州大学学生处对学生思想、 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抽样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想轻生的有24人,占1%以上;UPI总分大于或等于25的多达30人,占%,对“至今你觉得心理健康方面有问题吗”做出肯定选择的有218人,占到%。 甘肃省青少年教育研究所最近的几次心理健康调查表明,西北地区大学生的精神行为阳 性检出率约为16%,心理处于不健康或亚健康状态的学生约占50%左右。大学生的精神问题主要表现在自闭、抑郁、焦虑、偏执、强迫、精神分裂等方面。 在造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上,我认为有以下几点,首先从大学生自身来看: 一、面对压力不知所措 从心理学角度看,大部分的心理障碍是由于长时间的精神紧张和焦虑造成的,而引起心理紧张和焦虑的直接因素就是生活中的压力。由于生活速度加快、社会急速转型及竞争日益 激烈,大部分人都会感受到各种各样的压力。大学生也不例外,他们从刚一进校就要面对学 习的压力、人际交往的压力、就业的压力,如果不学会释放压力,精神就会长期处于高度紧 张的状态下,极可能导致强迫、焦虑、抑郁甚至是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的出现。目前,中国 高校在校生中约有20%是贫困生,而这其中5%―7%是特困生。调查表明,70%以上的贫困生认为自己承受着巨大的学习、生活压力,这些压力对他们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困扰,而大多数贫困生们并不懂得该如何去化解。 二、环境改变与心理适应障碍 调查中42%的学生反映,由于环境的改变,自己出现了矛盾、困惑心理。其中一部分 学生表现出对现实的失落感。中学时教师为了激励学生刻苦学习,总爱把大学描绘成一个自 由的“人间天堂”,学生也将考大学作为唯一的和最终的目标来激励自己在高中埋头苦读。但学生跨入大学校园后,突然发现理想和现实存在一定的差距,一部分学生还发觉在新的、相对陌生的集体内,昔日那种“众星捧月”的优越感荡然无存,无形中产生一种失落感;另有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专业学习的困惑心理,与中学灌输式的应试教育相比,大学学习具有更多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我成长分析报告范本(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3380-86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我成长分析报告范本(完整 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我成长分析 报告范本(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参加了一学期的自我成长小组,每次都有或多或少的感悟和体会,只是没有很好地总结。现在写这份自我成长报告时,这个学期的活动情景又一次慢慢浮现在脑海中。 对于成长小组的活动,我都会尽量参加,参加这个活动已经逐渐成为了一种习惯。通过相互倾听组员的成长经历、分享自己的困惑、讨论如何解决问题……我们不仅折射出自己在生活中的现状,也得到了更深入的分析和反馈。我们的小组也在不断活动的过程中建立了信任、自由的氛围。 我觉得最大的收获是加深了对自己的认识。无论是作为一名心理老师,还是一名心理咨询师,自己的

问题都可能会对咨询工作产生影响。而对于我来说,我一直渴望能够更加了解自己,改变自认为需要改变的地方,解决在自己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心理困扰。学习心理学专业是为了这个目的,参加成长小组活动也是为了这个目的。现在的我能够更加客观地来看待自己,能够静下心来仔细体会自己的感受,能够更加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从精神分析学派的角度出发,我形成现在的这种性格和行为模式,肯定和小时候的经历分不开。虽然我还不能很深入地找到根源,但回想小时候,我是那种什么事情都是由父母包办的孩子,缺乏独立的生活经历,也没有和其他同龄人一起撒欢玩的经验,从小印象最深的就是被反锁在家里和电视机作伴的情景。也许无形之中,这样的生活经历造就了现在的我。 在小组成员们的分享、倾听和反馈过程中,我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很自卑、被动的人。正因为自卑,在小组活动中,我总觉得大家都比我有能力、有思想,会担心自己说的没有深度,所以我习惯性地把自己藏

心理健康手抄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文字稿

心理健康手抄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 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论文怎么写?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是全日制双证教育硕士专业方向之一,北京师范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研 究生亦有此专业,此外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也属于高等教育自学考 试的专业。本文为您提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 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 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 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 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 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 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 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

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 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 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 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 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 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 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 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 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 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 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 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 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 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二、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 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 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 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 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 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 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解决对策 学院:XXX 学院 班级: XXX 班 姓名: XX 学号:XXXXXXXXXX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解决对策 X学院XX专业XXX班XXXXXXXX XX 摘要: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他们的心理是否健康,决定着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本文旨在通过了解身边同学的心理健康问题,系统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并就此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解决对策 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十分活跃,对知识渴求,在思想上追求进步,积极努力,奋发向上,都能自觉将个人的价值与国家的命运捆绑在一起,都想为我们伟大的祖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这是我国高校大学生的思想主流,但少数大学生在心理上的确存在某些缺陷。随着我国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我国高校的大学生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不断加重,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中都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反差,期望与能力的冲突,加之高校扩招带来的就业压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增多,由此引发的休学、退学以及其他校园恶性事件时有发生,这说明当前很多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很弱,对于社会的这种变化,不能很好地去适应和接纳,给社会造成严重损失。 1.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我国大学生多数处于青年中期(18~24岁)这一年龄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的生理发展已接近完成,已具备了成年人的体格及种种生理功能,但其心理尚未成熟,情绪不稳定,很容易造成心理冲突,这些冲突和矛盾若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心理障碍。根据樊富珉在清华大学的调查显示,71.3%的大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承受着很大或较大的心理压力,并至少有28.6%的学生在心理上有不良反应,而个人前途和就业(80.7%)、学业问题(78.3%)、人际关系问题(53.8%)、恋爱问题(39.8%)、经济问题(34.2%)位居前五[1]。由此可见,当前我国大学生中有较大比例的学生有心理健康问题。 就我周围的同学而言,有的同学学习目的不是十分明确,在学习上缺乏足够的动力,对自己未来没有紧迫感;有的在学校中人际关系处理不好,容易诱发学生的焦虑;有的同学沉迷于虚拟的网络空间中,无法自拔;有的同学存在抑郁的心理,他们不善于与其他同学作比较,总想拿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长处作比较,比较下来,觉得自己事事都不如别人,进而逐渐产生自卑抑郁的心理。这样的情况时间一长,就会影响到他们自身正常的认知、情感和心理状况。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成长

大 学 生 心 理 健 康 与 自 我 成 长学院专业:工程学院电子7班 姓名:周春艳 学号201330290729 周三

大学生常见的情绪困惑与调整 摘要: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在大学校园里,你可以做你想要做的东西,例如学术上的专研,自学,谈恋爱,或者是想过多的接触社会以此锻炼自己在社会上生存的能力。所以大学生活是学生一个自我发展的一个时期,是学生自我增长知识,自我完善的一个时期。但是在这个时期内,大学生容易出现情绪困扰,大学生常见的情绪困扰有焦虑、抑郁,易愤、嫉妒、冷漠。 关键词:大学生、情绪困扰、调整 正文: 焦虑是十分常见的现象,是一种类似担忧的反应或是自尊心受到潜在威胁时产生担忧的反应倾向,是个体主观上预料将会有某种不良后果产生的不安感,是紧张、害怕、担忧混合的情绪体验。焦虑是大学生常见的情绪状态,当他们在学习、工作、生活各方面遭遇挫折或担心需要付出巨大努力的事情来临时,便会产生这种体验。焦虑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复杂的,既可以成为大学生成才的内驱力,起促进作用,也可以起阻碍作用。实验证明,中等焦虑能使学生维持适度的紧张状态,注意力高度集中,促进学习。但过度焦虑则会对学生带来不良的影响。如有的大学生在临考前夜的失眠或考试时“怯场”,在竞赛中不能发挥正常水平等,多是高度焦虑所致。被过高的焦虑困扰的大学生,常常会感到内心极度紧张不安,惶恐害怕、心神不定、思维混乱、注意力不能集中,甚至记忆力下降,同时还容易产生头痛、失眠、食欲不振、胃肠不适等不良生理反应。大学生常见的焦虑有自我形象焦虑、学习焦虑与情感焦虑。自我形象焦虑是担心自己不够漂亮、没有吸引力,体貌过胖或矮小等,也有的因为粉刺、学生雀斑等影响自我形象而引起的焦虑;这类焦虑主要与自我认知有关,需要通过调整自我认知重新接纳自我,建立新的自我形象;二是与学习有关的焦虑如学习焦虑、考试焦虑,在学生情绪反映中最为强烈,我们在大学生学习心理中专门谈及考试焦虑,需要引起重视。情感焦虑多数由于恋爱受挫而引发的自我否定,认为自己不具备爱人与被爱的能力,因而过度担忧引起焦虑。 抑郁症状不单指各种感觉,还指情绪、认知与行为特征。抑郁最明显的症状是压抑的心情,表现为仿佛掉入了一个无底洞或黑洞之中,正被淹没或窒息。其他感觉包括容易发火,感到愤怒或负罪感。抑郁常常伴随着焦虑,对所有活动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