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舜禅让故事与中原社会政治的演进

尧舜禅让故事与中原社会政治的演进
尧舜禅让故事与中原社会政治的演进

2000年5月中州学刊May.2000第3期(总第117期)Academic Journal of Zhongzhou No.3

文章编号:1003 0751(2000)03 0110 05

尧舜禅让故事与中原社会政治的演进

钱耀鹏

(西北大学文博学院,陕西西安710069)

摘 要:中原地区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传说中的尧舜禅让故事就发生在这里。从历史学及考古学等方面的资料分析,似乎尧舜禹所代表的三个集团原本都拥有较强的独立性。而尧舜禅让则是社会集团规模扩大和更高一级政权形成过程中的特定历史事件,且是在周邻文化崛起以及气候变迁给中原居民造成极大生存危机的情况下发生的,其中平等式联盟是其发生的社会基础。

关键词:中原地区;尧舜禅让;联盟制;五帝时代;国家

中图分类号:K21 文献标识码:A

古史传说中的尧舜禅让故事,自古就是一个颇有争议的历史事件。及至五四运动以来,尧舜故事仍是古史论争中的焦点问题之一。过去,顾颉刚先生在考察尧舜故事时,曾不失敏锐地叹道: 有一桩遗憾,这便是我们对于商代以前的政治组织不能确实地知道,所以不能把这件故事所凭藉的时代的情形托献给读者看,这是要待锄头考古学的发展来帮助我们的 。中国考古学数十年的发展成就已经使人们相信,尧舜所处的五帝时代大约相当于考古学上的龙山时代,而与夏文化探索休戚相关的二里头文化就是以中原龙山文化为主要基础发展起来的。尧舜禅让传说的重要意义就在于,这一故事本身已经涉及到中国古代国家的起源与形成,即古代社会的演进问题,所以在探讨尧舜故事之历史真实的基础上,也有助于认识和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演进,包括国家的发生发展。

一、尧舜禅让传说的矛盾统一

近人在讨论尧舜禅让问题时,或信或疑,或作出种种不同的解释。这些观点不乏启迪意义,但却难作结论。我们曾就先秦各家的尧舜禅让观做过一番考察,发现儒、墨、法、道诸家对尧舜禅让事件的态度虽不尽一致,甚或截然相反,但在矛盾的异说中却也隐含着不少共同之处,具有一定的统一性。

儒、墨两家都以尧舜为圣德之人,极力宣扬。儒家的禅让观中清楚地贯穿着天命思想,主张 天与贤,则与贤,天与子,则与子 ,是故 唐虞禅,夏后殷周继,其义一也 ( 孟子 万章上 )。荀子虽在 正论篇 中把尧舜禅让传说斥之为世俗之说、虚妄浅陋之言,实则是承继孟子反对现实社会中 好名 之辈迭起效仿,在克服儒家理论与现实社会矛盾的同时把天命思想隐晦化而已,目的当在避免政治宣传上的

收稿日期:1999 11 22

作者简介:钱耀鹏(1962 ),男,陕西大荔人,西北大学文博学院副教授,历史学博士,从事史前考古研究。

110

误导作用。因而儒家的尧舜禅让观或可称之为 天命禅让说 。墨家的禅让观则极富其尚贤和尚同之政治思想,以 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 墨子 尚贤上 )等为据,主张 选举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 ( 墨子 尚同上 )。不仅如此,墨家还把禅让制付诸实施,其首领 巨(钜)子 之承继便严格按照禅让制进行。故墨家的禅让观或可称之为 尚贤禅让说 。

法家和道家都是禅让说的批评者和反对者。法家之集大成者韩非子在 说疑篇 中言: 古之所谓圣君明主者, 逼上弑君而求其利也。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也,而天下誉之。 韩非子着重在批评舜禹逼上弑君有失为臣之道。道家对禅让说的批评则不同于法家,以盛赞许由等人在尧、舜欲让天下时坚辞不受的方式来批评和反对禅让之举( 庄子 逍遥 )。在道家看来,君王让天下不仅无可称颂,甚至还是强人所难的 辱行 ,有失为君之道。言外之意,不仅臣子不该受之于天下,君王亦不该让天下于人,一切当顺其自然。法、道两家所以反对禅让说,他们顾及的关键是担心后人效仿, 皆以尧舜之道为是而法之,是以有乱臣,有曲父 ( 韩非子 忠孝篇 ), 大乱之本必生于尧舜之间,其末存乎千世之后 ( 庄子 庚桑楚 ),真可谓遗害千秋。

儒、墨两家对尧舜禅让故事的态度无需赘言。道家虽是禅让说的批评者和反对者,但并未否定尧舜禅让故事。其在盛赞许由等人的同时又证实了尧舜及禹之间禅让承继关系。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在 五蠹篇 中,把尧舜禹之时的生存环境描述得苦不堪言,王者让天下实乃是一件 去监门之养而离臣虏之劳 的好事。这说明韩非子也承认尧舜禹禅让故事确实发生过。尽管先秦各家的态度和解释不尽相同,但不难发现儒、法、道三家的尧舜观念之间似乎还存在着一种递变关系。他们都充分注意到政治宣传的负面效应及误导作用,并试图通过对禅让说的批判及对尧舜禹继承关系的具体阐述来加以克服。实际上,他们都不同程度地或从不同角度肯定了尧舜禅让故事。

二、尧舜禹三大集团的独立性问题

根据文献记载,尧舜禹分别所在的陶唐氏、有虞氏和夏后氏三大部族,其活动区域原本有所区别。 左传 哀公六年引 夏书 佚文: 惟彼陶唐,帅彼天常,有此冀方。 冀方亦即 禹贡 九州中的冀州,其地约当今日河北、山西两省。 帝王世纪 亦云: 尧初封唐,在中山唐县。后徙晋阳,及为天子居平阳。 这些情况表明,陶唐氏可能兴起于冀南、晋北地区,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步南迁或南扩至山西南部的汾水流域。关于有虞氏的活动区域, 孟子 离娄下 云: 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 史记 五帝本纪 : 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于寿丘,就时于负夏。 相同或类似的记载还见于其它一些史籍之中。历山、雷泽、河滨、寿丘、负夏这些传说中舜的主要活动地点,多在山东省境内和河南东部一带,表明有虞氏集团主要活动于鲁西及豫东地区。至于夏后氏集团的主要活动区域,史籍中也有诸多线索可寻。 国语 周语 中称禹之父鲧为崇伯,崇即嵩之古体,故崇地当在今河南登封市嵩山一带。再依传说中 禹都 所在等方面的记载观之,夏后氏集团当主要活动于豫西及晋南地区,尤其是豫西一带。

陶唐氏、有虞氏和夏后氏这三大集团不仅活动区域有所区别,而且各集团内的继承制度也都分别是以世袭制为基础的。这一史实早已被孟子等人若明若暗地道了出来。 孟子 万章上 云: 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 昔者,舜荐禹于天,十有七年舜崩,三年之丧毕,禹避尧之子于阳城, 禹荐益于天,七年禹崩,三年之丧毕,益避禹之子于箕山之阴。 表面上,这一段话似是在讲尧舜禹间的禅让故事,并未涉及各集团内部的继承问题。但若考虑到这些集团的活动区域原本就不在一处,则舜避尧之子、禹避舜之子、以及益避禹之子之说便无从谈起。若暂不顾及尧舜禹三者间的禅让问题,据孟子所言,则尧之后陶唐氏集团的最高权力代表者非尧之子莫属,舜之后其子也理所当然地成为有虞氏集团的代表人物。而夏后氏集团的情况似乎更能说明世袭制的存在。 史记 夏本纪 云: 禹之父曰鲧, 鲧虽因治水无方而被治罪,但其后位居夏后氏集团最高权力之代表者并非他人,而是鲧之子禹。禹之后以夏后氏集团为依托而与益争锋的亦非他人,而是禹之子启。这种集团内部最高首领的世袭制也已经得到考古证据的支持。如山西襄汾陶寺遗址的5座龙山时代大墓集中成片,埋葬时间略

111

尧舜禅让故事与中原社会政治的演进

有早晚,可能就是同一家族中的几代人,当系世袭制存在的结果与历史见证 。所以,五帝时代世袭制的存在基本可以得到肯定。

这些事实一方面说明陶唐氏、有虞氏和夏后氏诸集团的活动范围明显有别,原来分别都拥有各自的领域。如果三个集团相互之间没有很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就很难解释这些现象尤其是各集团内部世袭制的存在。因而可以认为,在尧舜禅让传说故事的背后至少可能存在着三个相对独立的早期国家,这与五帝时代普遍筑城建国、王国林立的历史发展特点相一致。

三、尧舜禅让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

前文指出,尧舜禅让故事可能是有所依据的历史事实,而这里又作出尧舜禹所在的陶唐氏、有虞氏、夏后氏集团可能分别代表三个相对独立的早期国家的论断,其间是否有矛盾?

考古发现和研究结果表明,自仰韶文化晚期特别是龙山时代以来,黄河下游及长江流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迅速崛起,大都有向中原地区逐渐推进的发展态势。而北方地区龙山时代的气候变化可能又造成农业文化与游牧文化的分界线南移,迫使北方及西北地区的农业民族逐次向中原地区压缩 。不仅如此,尧舜禹时期下游黄河改道、洪水泛滥也给中原地区居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威胁 。在内忧外患俱来、生存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中原地区居民若要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首先消除中原地区的内部纷争,并齐心协力解决好黄河的水患问题。可能就是在上述共同利害关系的推动下,中原地区原本相互独立的陶唐氏、有虞氏、夏后氏诸集团最终选择了联合,迈向了政治一体化的道路。从尧舜禹时期所采取的一系列重大举措中,我们也不难看出中原地区居民当时所面临的严重问题及其结盟的主要原因与目的。

自尧以来,中原及附近地区居民即投入了很多人力、物力和时间来治理黄河水患。其间先是共工氏和崇伯鲧因治水无方受到极其严厉的惩罚,而后又有 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 ( 孟子 滕文公上 )。这些情况当能说明治理水患的迫切性和重要性。而另一项重大举措就是发动了一系列战争。由于自黄帝战败蚩尤以来,华夏、东夷两个集团的矛盾日趋缓和,尤其 东夷之人 舜及其集团入盟中原,更加巩固了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局势。当时北面的农业民族虽有南下之势,但没有形成较强的势力集团,力量相对比较分散。这也许就是尧舜禹时期北方少战事的主要原因。所以尧舜禹时期的战争主要是针对南方地区苗蛮集团的。 尚书 舜典 有云: 蛮夷猾夏,寇贼奸宄。 史记 五帝本纪 亦云: 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 据此可知当时苗蛮集团常常北犯劫掠,与长江流域龙山时代文化北上的发展态势大体一致。因而在黄河中下游局势稳定之后,尧舜禹都分别对南方的苗蛮集团展开了反击,以战争方式来遏制南方集团的北上。在这场旷日持久、规模空前的南北战争中,尧舜禹集团以极大的代价,包括 舜 南征三苗道死苍梧 ( 淮南子 修务训 ),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若非陶唐、有虞、夏后氏诸集团合力,很难预料这场战争的结局。由此也不难理解,为什么龙山时代以城址为中心、对抗性极强的扇形聚落群结构出现在中原而非其它地区(一般为不甚规则的圆形或椭圆形聚落群结构)。

不过,尧舜禹三个集团是如夏、商、周三代依次主盟中原呢,还是另有一番情景,尚需进一步分析。 孟子 万章上 所云: 孔子曰: 唐虞禅,夏后殷周继,其义一也。 虽是以孔子之名言之,却也表明在孔孟看来,尽管尧舜禅让与汤武革命的道理相同,都不过是依天命行事而已,但尧舜禹之间的政权更替方式仍有别于夏商周三代。即便是篡夺说的主张者韩非子,对此似也不无认识。如 说疑篇 云: 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 说到舜禹皆用 逼 ,有别于汤武,与孔孟之言颇具相通之处。此外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历史事实就是,尧舜禹时期虽不乏战事,但这三个集团之间却不曾发生大的战争,甚至在鲧因治水失败而遭殛刑后亦能保持全局之稳定。 左传 僖公三十三年评曰: 舜之罪也殛鲧,其举也兴禹。 据 国语 周语 所载,鲧未及时吸取共工氏治水失败的经验教训,在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之后,结果亦如共工氏 堕高堙庳以害天下 ,不仅没有消除水患,反而使之更为严重。按理应当究其罪责,但 左传 中却把殛鲧视为舜之过失,其中不免有些蹊跷。似乎只能认为这一评价的基准当是出于稳定大局方面的考虑。夏后氏集团在联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味追究其首领的罪责或治罪过重,都有可能导致夏后氏集团毁约而使联盟破裂,而不究

112

中州学刊2000年第3期

鲧之罪则众怨难平,舜的处境实在也不好过。可以想象,舜在做了各种充分准备之后,便在殛鲧的同时委禹以重任,既使夏后氏集团的利益未受太大损失,又化解了矛盾,保全了联盟的整体利益。禹也是一样,在共同利益的制约下,只好接受这一残酷的现实,并且再不敢失之大意,最终以疏导之法完成了共工氏及其父鲧未竟之事业,平息了水患,为中原地区居民的生存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所以, 兴禹 也被视为舜的成功之处。另据传说资料,尧曾以女妻舜,这无疑是一种政治联姻,是尧为加强和巩固联盟关系的政治举措之一。上述情况充分说明陶唐氏、有虞氏和夏后氏诸集团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共存关系,非如夏商周三代。

四、尧舜联盟在政治一体化进程中的作用

在人类社会及其政治进化历程中,一定区域内的政治一体化过程往往伴随着武力征服,但联盟制也是不可忘却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且多数情况有如夏商周三代,是以某一势力强大的社会集团为中心所建立的不平等式联盟。然而,这并不能排除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也会形成相对平等的联盟体,甚或平等式的联盟在人类历史上并不少见。依传说资料分析,在尧舜禹联盟体内当不止他们所代表的这几个集团。但由于陶唐、有虞和夏后氏的力量相对较强且势力相当,所以他们便在联盟体内获得了较为平等的政治地位,形成了鼎立之势。他们在联盟体内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影响并决定着联盟体的存在与发展。所以这几个集团之间的统一和独立都是相对而不完整的。而在社会集团规模扩大和更高一级政权机构形成过程中,最高领袖的诞生方式至关重要。虽说联盟体最高首领的权力是非常有限的,但也需要得到各集团的认可和支持。同时在这种平等式的联盟体内,最高首领之位的终身制和世袭制显然是无法实现的。 老衰而禅 ,以及 老者不堪其劳而休也 等观点虽遭荀子之批判( 正论篇 ),但绝非虚妄之词,甚至应是联盟体最高首领未能实现终身制和世袭制的有力证据。因而,禅让制当是势力相当的诸政权组成的联盟体产生其领袖的方式 ,这一认识颇有道理。即尧舜禅让可能就是这几个势力相当的集团不得不结成联盟时,为了协调各集团的关系、维系联盟体的生存与延续而采取的一种领袖和新政权的诞生与更替方式。

然而,任何事物往往都是辩证的和一分为二的。从这一立场出发,先秦各家所言很可能都是这一历史事件的某一侧面或同一过程中的某一片断。如果把先秦各家的观点综合起来,便不难发现诸说矛盾冲突中的内在联系,亦可在一定程度上窥见尧舜禹之关系及尧舜禅让故事的历史真实。在尧舜禹诸集团结成的联盟体内,各集团首领以其集团力量为后盾展开的斗争在所难免,但应是在不分裂联盟体以及不妨碍共同利益的原则下进行的公平竞争。在这种背景下展开竞争时,个人的智慧和力量就显得格外重要。最高首领必须集智慧和力量于一身,亦即必须是年富力强且富有经验者,否则难以服众。所以,禅让并不等于没有争斗,只不过是联盟体最高领袖及其所代表新旧政权诞生和更替的最终形式。禅让和篡夺都不是这一事件的全部过程和完整内容。换言之,即尧舜禅让并非出于自愿,实应是客观形势和现实需要所逼,是争斗之后的妥协与调和方式。禅让与篡夺并存的观点 是可以理解的,但尧舜禹故事所反映的却不单是选举制向世袭制的过渡,更非世袭制的发端,而主要则应体现着社会集团规模扩大以及更高一级政权机构形成过程的起始阶段。

中国历史上新旧政权的更替多是以禅让的方式来完成的 ,与尧舜禅让不无联系和相似之处,但后世尤其是秦汉以来的禅让事件却有别于尧舜禅让。尧舜禅让是为了维系和稳定联盟体的存在与发展,是若干原本相互独立的社会集团走向联合时产生最高领袖的一种方式。并由于一定时期内联盟体内部力量对比和外部环境没有发生质的变化,所以尧舜禅让具有连续性。而后世的禅让一般与联盟制无关,通常只是为了谋求新政权在名义上的合理性,借以稳定和巩固新政权,禅让的主要目的和结果就是比较顺利地完成新旧政权(往往是改朝换代)的权力转移,并不完全是产生最高领袖的方式。一旦权力得以转移,最高领袖则立即实行终身制和世袭制,因而禅让一般不具连续性。

总的来看,平等式联盟是尧舜禅让故事发生的社会基础。但相对而言,平等式联盟是十分脆弱和不稳定的。一旦外部环境有所变化或内部力量对比失衡,就会打破原来的联盟形式。或者联盟分裂,或者不平等式联盟代之而起,并进一步促使政治一体化由不稳定状态逐渐趋向稳定。不难想象,在各集

113

尧舜禅让故事与中原社会政治的演进

团分别实行王位终身制和世袭制的情况下,联盟体最高首领的禅让制又岂能长期存在。基于黄河水患以及南方苗蛮集团北上威胁的消除,中原地区的局势得以稳定。而夏禹又在治水的过程中扩大了夏后氏集团的影响和势力,率先打破了联盟体内力量对比的均衡态势。所以,夏禹父子便具有废除禅让制的条件和可能,并最终完成了这一历史使命。战国游说之士所云: 禹授益,而以启人为吏。及老,而以启为不足任天下,传之益也。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而实令启自取之。 ( 战国策 燕策一 )这种观点亦或有一定的道理。 竹书纪年 云: 益干启位,启杀之 、 益为启所诛 等,启与益之间的这一矛盾冲突,与其说是权力之争,不如说是统合与反统合的斗争。而禹、启之所以能够完成废除禅让制的重大政治变革,除上述原因外,主要还得益于这几个集团经过较长时期的联盟之后,相互间的敌对心理和敌对行为已大为减弱,并逐渐形成了较为统一的思想观念,为联盟体政治一体化的彻底实现奠定了基础和条件。因而,益的反抗已无济于事,终为大势所不容。联盟制是区域政治一体化的开端和重要阶段,但却不是政治一体化的完整过程和最终结果,其中统合与反统合的斗争可能长期存在。而最高领袖禅让制的废除也不是政治一体化过程的终结,实际也应是政治一体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最终随着夏王国政权的不断巩固方才达到从政权形式到意识形态的全面统一,使政治一体化得以彻底实现。

顾颉刚 禅让传说起于墨家考 ,载吕思勉、童书业编著 古史辨 (七)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高炜 陶寺考古发现对探讨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意义 , 中国原始文化论集 ,文物出版社1989年。 张宏彦 渭水流域的古环境与古文化 ,载西北大学文博学院编 考古文物研究 纪念西北大学考古专业成立四十周年文集 ,三秦出版社1996年。 徐旭生 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 第128 153页,文物出版社1985年。 石兴邦、周星 试论尧舜禹对苗蛮集团的战争 我国国家形成过程史的考察 , 史前研究 辑刊,1988年。 张忠培 中国古代文明之形成论纲 , 考古与文物 1997年1期。 王玉哲 尧舜禹 禅让 与 篡夺 两种传说并存的新理解 , 历史教学 1986年第1期。 冯友兰 中国政治哲学与中国历史中之实际政治 ,载吕思勉、童书业编著 古史辨 (七)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责任编辑:天 舟

(上接第106页)最高层次。

这种高级的审美直觉是怎么产生出来的呢?王夫之说: 兴在有意无意之间。 所谓 有意 ,就是指物对心感发之后,主体之情感对外物有意识地积极地投入与融注; 无意 则指主体在被外物感发的当下,外物忽然之间沟通了主体的潜意识与往昔的记忆与体验,并引起主体不可遏止的情感激动。一方面,内无乏思,作为主体的各种心理因素,如记忆、联想、想象、情绪、情感、无意识等,无不被外物激活而处于自由活动的广阔天地;另一方面,外无遗物, 万物皆备于我 ,为我所用,任我驱遣,一切皆由主体的心理时空来组合,于是有意无意之间,主体的创作灵感不思而至,意外佳构,纵手而成。

需要说明的是,感兴、神思、兴会三个层次并不是截然划开的,而是一个逐渐演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主体的创作情感及情感载体的形象逐渐成熟,创作主体也随之进入非表达不可的状态,为更好地选择表现方法作好准备。

钱钟书 管锥篇 第一册,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62页。 参看胡经之 文艺美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80 82页。 见 文心雕龙今译 周振甫著,中华书局, 1980年版,第80页。 文心雕龙 比兴 周振甫著,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325页。 汤显祖 序丘毛伯稿 见胡经之 中国古典美学丛编 (中册),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410页。 文心雕龙 神思 。 清 李执中 刘彦和 文心雕龙 赋 。 黑格尔 美学 ,商务印书馆,第356页。

王世祯 师友诗传录 ,见 清诗话 (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128页。

费尔巴哈著作选集 下卷,商务印书馆,第504页。

姜斋诗话 卷一,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主编 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 (下),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278页。

责任编辑:秋 磊

114

中州学刊2000年第3期

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活动二编历史小故事

初中七年级资料 活动课:编历史小故事 ●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历史故事擂台赛的形式,调动学生阅读史籍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拓宽学生知识面的目的,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形式,可以激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力,使原本平面的、干瘪的、 抽象的历史知识,变得立体、充盈、具体起来。 能力目标 1.通过对历史故事的搜集整理,提高学生的鉴别欣赏能力。 2.通过讲述表演,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语言表达能力,还可激发学生的表演欲。 3.通过擂台赛这种具有挑战性的形式,培养学生勇于竞争、不畏对手、顽强拼搏的优秀 品质。 4.以小组的形式参赛,培养学生热爱集体的团队精神,以及整体协作能力。 5.要求学生对所讲故事提出、发表自己的独到的见解,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和创 新意识。 德育目标 通过对历史故事地搜集学习,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我们的先民,以及他们在那动荡的时代所体现出来的智慧、胆识和思想,所创造出来的辉煌与不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学 史鉴今,从古人优秀的品质中吸取营养,使自己成为有用之材。 ●教学重点 组织指导学生课下准备。 ●教学难点 课堂秩序的维护,课堂气氛的营造。 方案一 ●活动准备 一、学生搜集故事。 1.列出本册所学的历史名人和重大事件,然后从中选出自己喜欢的一到二则,查阅相关 图书资料进行整理、充实、润色加工成短篇故事。 2.讲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从课文或参考书、成语辞典中寻找出相关的故事,多多 益善,选择一二则自己欣赏、喜欢的进行改编。 3.阅读其他课外书,如《上下五千年》,寻找我们课本上没有但认为精彩的故事。 二、布置教室,营造气氛。 1.在黑板上画一些这一时期的特征性的图案,写上本期话题:“故事会”或“故事擂台赛”或“故事龙虎榜”等字眼。 2.准备一两盘古筝、古琴类的经典磁带,让古典音乐行云流水般的在教室里静静流淌。 三、参赛规则 1.六人一小组,自由组合,通力合作。 2.先在小组讲,然后由小组擂主参加班级擂台赛,得主既代表个人又代表本组。 四、评分标准 1.选材符合要求,只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人和事。内容故事性强,可以充实故事内容,发挥想像力,但不能不符合事理与历史。 2.讲述时语言活泼、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3.观点鲜明,有自己独立看法和见解。 4.各小组选出一个人当评委,评比时要客观公正。评委接受全班同学的监督。

尧舜禹禅让制

《全导》第一章补充资料库(二) 禅让制度:中国人一说到古圣贤王,就是尧、舜、禹、汤、文、武这六位。其实那个时候他们也谈不上什么国王,都属于部落联盟酋长的级别,只不过特别文明,不吃人肉,统治者之交也和平共处,大公无私,采用“禅让制”的方式,交接权力,即通过部落联盟民主推选担任首领的方式。 尧和舜都是传说中远古时代的明君。相传尧在位70年后想禅让帝位,就人选问题征求四岳的意见,四岳一致推举颛顼(zhuān xū)的后代舜。尧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舜,又让九个儿子和他共处,以便进一步了解他。舜能够使二女恭行妇道,使九男更加敦厚谨敬。尧让舜做各种事情,舜都能办好,于是尧推荐舜代自己主持政事。摄下之后,舜做出了许多重大贡献,得到了百姓的普遍拥戴。尧死三年后,舜就天子之位,这就是尧舜禅让。这个传说反映的是史前时期存在着的事实,属于原始社会民主制度的遗风。 品德高尚的尧,为了天下人的利益,没将王位给自己无德无能的儿子——丹朱,而是禅让给有着非凡智慧的舜,尧看中的是舜在处理家庭矛盾方面的本事,在暴戾的“顽父”、后妈“嚣母”和用心歹毒的弟弟“傲象”三人联合起来通过纵火焚屋、掘井填埋这些挖空心思的方法要害死他的环境下,舜第一是屡屡逃脱,证明了他智商突出;第二是既往不咎,仿佛事情没发生过一样孝悌两全,从而证明了他情商超卓。再加上政务功绩斐然,名声大好,尧觉得舜是块好料,就把他给提升了。于是唐尧和虞舜成了禅让制的第一实践者; 舜又以同样的方式传位给禹,而没有给自己的儿子商均。禹因治水成功,威望大增。他把全国划为“九州”(九州指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传说夏禹铸了九个鼎,成为夏、商、周三代传国的宝物,是我国传说中的上古行政区划。相传禹年老时,推荐皋陶(gǎoyáo)为继承人。皋陶虽有威望,但英年早逝。禹又禅让给了伯益。禹死以后,伯益按照传统,躲在另一个地方表示谦让,由各氏族部落决定继承人。由于伯益的威望和权力都比不上禹的儿子启,启轻而易举地继承了禹的位置。从此禅让制度废除,开始了“家天下王位传子制度”。 (丹朱((启夏朝 “选贤不选子”——禅让制度兄终弟及”——王位传子制度

2019-2020年七年级政治上册导学案:身边的诱惑.doc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难点 难点:如何认清各种诱惑 学法指导 1.阅读教材,作好参与教材情景与活动; 2.阅读并回答教材中设置的相关问题; 3.列出自己所遇到的诱惑。 知识链接 毒品的危害可以说有很多,归纳起来最主要的危害有两大类: 一、对身心的危害 (1) 吸毒对身体的毒性作用: 毒性作用是指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引起的对身体的一种有害作用,通常伴有机体的功能失调和组织病理变化。中毒主要特征有:嗜睡、感觉迟钝、运动失调、幻觉、妄想、定向障碍等。 (2) 戒断反应:是长期吸毒造成的一种严重和具有潜在致命危险的身心损害,通常在突然终止用药或减少用药剂量后发生。许多吸毒者在没有经济来源购毒、吸毒的情况下,或死于严重的身体戒断反应引起的各种并发症,或由于痛苦难忍而自杀身亡。戒断反应也是吸毒者戒断难的重要原因。 (3) 精神障碍与变态:吸毒所致最突出的精神障碍是幻觉和思维障碍。他们的行为特点围绕毒品转,甚至为吸毒而丧失人性。

(4)感染性疾病:静脉注射毒品给滥用者带来感染性合并症,最常见的有化脓性感染和乙形肝炎,及令人担忧的艾滋病问题。此外,还损害神经系统、免疫系统,易感染各种疾病。 二、对社会的危害 (1)对家庭的危害:家庭中一旦出现了吸毒者,家便不成其为家了。吸毒者在自我毁灭的同时,也破害自己的家庭,使家庭陷入经济破产、亲属离散、甚至家破人亡的困难境地。 (2) 对社会生产力的巨大破坏: 吸毒首先导致身体疾病,影响生产,其次是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损失和浪费, 同时毒品活动还造成环境恶化, 缩小了人类的生存空间。(3) 毒品活动扰乱社会治安: 毒品活动加剧诱发了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扰乱了社会治安, 给社会安定带来巨大威胁。 思考:你对毒品了解多少? 基础梳理 一、金钱的诱惑 对待金钱,我们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和来获得。 二、游戏机的诱惑 1.电子游戏是一种新型娱乐,集多种技术和众多学科于一体,它对于,锻炼眼耳手脑并用能力,有一定的好处。、娱乐并不是坏事。 2.当我们休闲时,可以通过电子游戏和自己,但决不能 于此。要以丰富的、、交友等活动坚决抵制这一诱惑。 3.赌博是一种的娱乐,是一种恶习。赌博上瘾就很难回头,可能一步步走 上、、的违法犯罪之路。 4.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参与赌博,屡教不改”,是未成年人的行为之一。 5.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量增大的同时,也出现了大量的信息垃圾。尤其一些不法网站,充斥着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这些“电子海洛因”侵蚀着人的,毒害着人的 。 6.大量事实表明,是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毒瘤。 7.学会并自觉不良诱惑,才会有健康幸福的生活。否则,我们会为之付出沉重的代价。

身边的故事x

第二课时身边的故事 一、教学设计思想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第五单元的第二课。第五单元主要讲社会生活的变迁,第一课时从空间的角度让学生关注区域变化的不同,本课承接第一课内容,以时间为主线展示事物的变化及变化的轨迹。课本中讲述了离学生比较近的家庭生活和学习生活两个方面发生的变化。如家庭、服饰、文字、书籍等的变化,目的是想让学生从身边的事物出发,去感受到所有的事物都有自己的发展历史,从而让学生认识到:一切事物都在发展变化着,变化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历史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就生活在历史的长河中。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身边一切事物都在发展变化着 2、能力目标:培养对身边生活的观察能力,从而提高他们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身边事物的了解,让学生更加热爱生活,创造美好的未来。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现实出发,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去感受变化,感受历 史。 2、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体验描述熟悉事物的历史发展过程,并能 感受到我们生活在历史的长河中。 ■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直观教学法和讨论法。通过对大量图片和影音资料的观赏,了解我们身边的事物的变化的历史。让学生在讨论中初步形成一个理性认识:一切事物都是有变化轨迹的。形成正确对待身边事物,爱护与珍惜的健康心态. ■教学准备 课件:包含人们衣食住行的演变、历史上文字、武器、货币、书籍和风俗习惯等等变化的图片和影音资料。

二、教与学的过程 ■导入新课 师:我们都生活在历史的长河中,正是时间把我们从古代带到了现代。我们身边的一切事物,都有它自己的发展历史,都有着一段发展的故事,我们今天就来谈谈身边的故事,从身边的故事出发,去感受一下生活的历史。 ■走进家庭 1、展示一张20世纪初期的家庭照片,让学生对比现在的家庭,找出不同之处。 让学生分组讨论并仔细观察,从人口、衣服、房屋、头发和规模等方面找出差异。 2、通过课件展示衣食住行四方面的变化历史。 〈1〉衣:远古——战国——盛唐——清朝(插入旗袍的电影片段)——现代思考题:A战国时期赵国国王为什么要学习北方民族穿窄衣小袖的衣服? (胡服骑射) B从唐代仕女雍容华贵的服饰中看出唐朝是个怎样的社会? (社会繁荣开放) C现代人的服装的发展方向? 〈2〉食:生吃——火烤——烹饪 〈3〉住:树屋——山洞——木屋——砖瓦房——现代化住宅小区。并展示温州人民路的住房变化的照片。 〈4〉行:徒步——马车、轿子——自行车、摩托车、轿车——火车、飞机 ■其他事物的变化 1、学生讨论:除了衣食住行,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事物发生了变化?请举例说说。 2、课件展示文字、书写材料、通信技术、生活用品、武器、货币、生产工具和风俗 习惯等方面的变化。 〈1〉文字:播放一段关于中国文字变化的音像资料。并结合书上的内容。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简化字 〈2〉书写材料:展示古今中外不同时期的一些书写材料。如中国的竹简、埃及的纸草书卷。 〈3〉通信技术:烽火台——骑马——信件——电话、手机、电脑等等。

尧舜禅位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112719828.html, 尧舜禅位 作者: 来源:《小学阅读指南(3-6年级版)》2016年第01期 黄帝死后,他的儿子昌意之子高阳接替了帝位,称为帝颛顼(zhuān ; xū)。颛顼死后, 黄帝的曾孙、他的另一个儿子玄嚣的孙子高辛继承帝位,称帝喾(kù)。帝喾又传位给儿子挚。帝挚死后,他的弟弟放勋继位,这就是帝尧。 帝尧团结天下的部族首领,对老百姓施仁政,因此使各项事业欣欣向荣,人民安居乐业。 但是,尧的年龄渐渐大了。因此,他决心选拔一个贤能的人来接替自己的权力。于是,尧就把四方的部族领袖都召集拢来,对他们说:“各位,我在位已经七十年了。现在我老了,你们看有谁能来接替我的位子?” 这时,有个叫放齐的部落首领说:“您的儿子丹朱可以继承您的帝位。”显然,放齐这样说是在讨好尧帝。 可尧根本不买他的账,斥责他道:“你在说什么?丹朱虽然是我的儿子,可他游手好闲、顽劣不堪,又喜欢同人家争吵,这种人怎么能接替帝位?” 见尧这么说,放齐就不敢再说话了。可还有人仍旧劝道:“丹朱公子虽然顽皮些,但可以教育好的。况且,以前各位先帝,也都是传位给自己的子孙。如果我们破了例,恐怕丹朱心中会十分痛苦。” 听了这些话,尧帝正色道:“我考虑过了。把权力交给贤人,天下人都可以得到好处,只是丹朱一人痛苦。如果把权力传给丹朱,天下人都会痛苦,只丹朱一人得到好处。我总不能拿天下人的痛苦去造福一个人啊!”于是尧下令将丹朱流放到南方一个偏远的地方,然后让大家继续举荐。 这时有个叫欢兜(dōu)的部落首领说:“共工做过不少事情,颇有成绩。我看可以让他继承帝位。” 尧听罢,直摇头:“不行,不行!共工巧言灵活,却用心不良;表面上做事、待人毕恭毕敬,实际上却连上天都敢欺瞒。这种人不能用!” 有四个部族首领互相交头接耳地商量了半天,才共同向尧说:“听说历山(在今山东济南千佛山)地方有个青年,叫舜的,是有虞(yú)氏的后代,品行很不错。” 尧听了后说:“我也听说过这个人。咱们考察他一下吧。”

尧舜禅让 加注拼音版

尧yáo 舜shùn 禅shàn 让ràn ɡ 上shàn ɡ 古ɡǔ 时shí ,有yǒu 个ɡè 盲mán ɡ 人rén 叫jiào 瞽ɡǔ 叟sǒu 。一yì 天tiān 夜yè 里lǐ 瞽ɡǔ 叟sǒu 忽hū 得dé 一yí 梦mèn ɡ ,梦mèn ɡ 中zhōn ɡ 凤fèn ɡ 凰huán ɡ 对duì 他tā 言yán 道dào :父fù 亲qīn 、父fù 亲qīn ,我wǒ 就jiù 是shì 你nǐ 的de 子zǐ 孙sūn 。瞽ɡǔ 叟sǒu 大dà 喜xǐ ,醒xǐn ɡ 来lái 却què 不bú 见jiàn 凤fèn ɡ 凰huán ɡ 。此cǐ 梦mèn ɡ 数shù 月yuè 有yǒu 余yú ,瞽ɡǔ 叟sǒu 的de 妻qī 子zi 产chǎn 下xià 一yì 子zǐ ,此cǐ 童tón ɡ 相xiàn ɡ 貌mào 俊jùn 朗lǎn ɡ 、黝yǒu 黑hēi 肤fū 色sè 、目mù 生shēn ɡ 重chóng 华huá 、超ch āo 凡fán 脱tuō 俗sú ,瞽ɡǔ 叟sǒu 大dà 喜xǐ ,随suí 为wéi 之zhī 取qǔ 名mín ɡ 叫jiào 舜shùn 。 舜shùn 幼yòu 年nián 丧sàn ɡ 母mǔ ,早zǎo 尝chán ɡ 悲bēi 凉lián ɡ 。瞽ɡǔ 叟sǒu 续xù 弦xián ,娶qǔ 下xià 一yì 刁diāo 蛮mán 歹dǎi 妇fù 。后hòu 因yīn 继jì 母mǔ 生shēn ɡ 下xià 一yì 子zǐ 一yì 女nǚ 更ɡèn ɡ 加jiā 视shì 舜shùn 为wéi 异yì 己jǐ ,对duì 舜shùn 棍ɡùn 棒bàn ɡ 相xiān ɡ 加jiā 、百bǎi 般bān 虐nüè 待dài 。舜shùn 虽suī 是shì 食shí 不bù 果ɡuǒ 腹fù ,衣yī 不bù 遮zhē 体tǐ ,皮pí 肉ròu 之zhī 伤shān ɡ 、新xīn 旧jiù 复fù 加jiā ,但dàn 却què 依yī 然rán 是shì 逆nì 来lái 顺shùn 受shòu 、孝xiào 悌tì 为wéi 先xiān 、呵hē 护hù 弟dì 妹mèi 、以yǐ 德dé 报bào 怨yuàn 。 舜shùn 的de 忍rěn 让ràn ɡ 和hé 宽kuān 容rón ɡ 并bìn ɡ 未wèi 使shǐ 继jì 母mǔ 加jiā 以yǐ 收shōu 敛liǎn ,后hòu 母mǔ 反fǎn 而ér 变biàn 本běn 加jiā 厉lì 的de 迫pò 害hài 大dà 舜shùn ,大dà 舜shùn 无wú 奈nài 只zhí 好hǎo 背bèi 井jǐn ɡ 离lí 乡xiān ɡ 远yuǎn 走zǒu 他tā 乡xiān ɡ 。舜shùn 耕ɡēn ɡ 在zài 历lì 山shān ,捕bǔ 鱼yú 往wǎn ɡ 雷léi 泽zé ,制zhì 陶táo 于yú 河hé 滨bīn ,所suǒ 到dào 之zhī 处chù 无wú 不bù 以yǐ 品pǐn 德dé 聚jù 拢lǒn ɡ 四sì 方fān ɡ 百bǎi 姓xìn ɡ ,以yǐ 才cái 智zhì 创chuàn ɡ 造zào 丰fēn ɡ 收shōu 富fù 庶shù 。就jiù 这zhè 样yàn ɡ ,舜shùn 的de 德dé 行xín ɡ 感ɡǎn 化huà 万wàn 民mín ,舜shùn 的de 佳jiā 话huà 四sì 方fān ɡ 传chuán 颂sòn ɡ 。 部bù 落luò 联lián 盟mén ɡ 的de 首shóu 领lǐn ɡ 尧yáo 听tīn ɡ 到dào 众zhòn ɡ 人rén 传chuán 颂sòn ɡ 舜shùn 的de 品pǐn 行xín ɡ ,心xīn 中zhōn ɡ 赞zàn 叹tàn 竟jìn ɡ 有yǒu 如rú 此cǐ 圣shèn ɡ 贤xián 之zhī 人rén ,于yú 是shì 把bǎ 女nǚ 儿ér 娥é 皇huán ɡ 、女nǚ 英yīn ɡ 嫁jià 于yú 舜shùn ,赐cì 予yǔ 牛niú 、羊yán ɡ 、谷ɡǔ 种zhǒn ɡ ,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测评人教版

第二单元测评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旒冕。披旒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这段歌词所评述的古代帝王是(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 2.“自秦以下,文莫盛于宋。”出现这种历史现象是由于宋代( ) A.统一文字 B.独尊儒术 C.创立科举 D.崇文抑武 3.“杨家将”的故事,以话本、戏剧等形式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它对北宋前期的一些人物和事件加以演义,主要讲述了杨家四代人戍守北疆、精忠报国的动人事迹。下列哪一事件不会 ..出现在“杨家将”的系列故事中( ) A.阿保机发起澶州之战 B.宋真宗亲征澶州城 C.宋辽议和结澶渊之盟 D.北宋北伐辽遭失败 4.下列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 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宋朝皇帝每年要向游牧民(辽、西夏)“送礼”……这是宋朝一个致命的弱点,它使游牧民南下十分容易。“送礼”政策实行了一个半世纪。对于这段文字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送礼”指的是北宋统治者交纳的岁币②宋朝皇帝向两个游牧民族“送礼”的原因是战场上的失利③“送礼”给宋朝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政负担,所以是其致命弱点之一④“送礼”政策客观上有利于边境安定,互市贸易往来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北宋和南宋之间的关系类似于( ) A.西晋和东晋的关系 B.隋和唐的关系 C.曹魏和北魏的关系 D.武周和北周的关系 7.岳飞的词“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中的“匈奴”指的是( ) A.匈奴统治者 B.女真统治者 C.契丹统治者 D.党项统治者 8.“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这些现象最早出现在我国哪个时期( ) A.两宋时期 B.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C.隋唐时期 D.秦汉时期 9.有学者指出,经济重心的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经济地理格局中的一次巨大变迁。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 ) A.南北朝时期 B.隋唐时期 C.两宋时期 D.明清时期 10.宋代是我国古代经济、科技发展的高峰期。下列表述与南宋时期南方商业繁荣的史实不相符 ...的是( ) A.京城的主要街道店铺林立 B.京城的主要街道买卖昼夜不绝 C.纸币与铜钱并行 D.广州的人口多达百万 11.自古以来,各族人民驰骋于中华大舞台。史书所述“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的民族是( ) A.蒙古族 B.突厥族 C.女真族 D.回纥族 12.下列图1、图2、图3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行政机构设置的主要情况。其中,图3反映的朝代是(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元朝 13.五代至元朝时期,在中华大地上出现了很多的少数民族政权。下列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辽②金③西夏④蒙古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③②④ D.③②①④

关于尧舜禅让那段历史

关于“尧舜禅让”那段历史 尧帝禅让之事,历史评价是极高的。 《尚书·尧典》中记载“若稽古帝尧,曰放勋,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 太史公有云:“帝尧者,放勋。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黄收纯衣,彤车乘白马。能明驯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万国。” 《大戴礼·五帝德》中也有“宰我曰:“请问帝尧。”孔子曰:“高辛之子也,曰放勋。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豫”,《孔子家语·五帝德》宰我曰:“请问帝尧。”孔子曰:“高辛氏之子,曰陶唐。其仁如天,其智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能降。伯夷典礼,龙夔典乐,舜时而仕,趋视四时,务先民始之,流四凶而天下服。其言不忒,其德不回,四海之内,舟舆所及,莫不夷说”。 可见,帝尧禅让不但顺应天意,而且合乎民意。而且,唐尧极具创造天赋,制订历法,完善龙图腾的传承(《见竹书纪年》),治水,酿酒,发明围棋,推行政务等等;甚至还亲自出兵放马平乱,尧的一生文治武功,彪炳春秋,确实是一代圣君。这样看来,受禅应该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至于是否合情合法,则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况且尧对帝挚也有较好的安置。皇甫谧《帝王世纪》说:“乃封挚于高辛”。比起中国历代皇族争位,动辄血流成河的诸多桥段来说,唐尧也真的称得上是位仁君了。 再圣明的君主也有迟暮之时,唐尧在位70年,年老体衰,到了考虑接班人的时候了。 唐尧有个儿子叫丹朱,生来聪慧,唐尧很是喜爱,经常指点他,并且让丹朱通过下围棋来领悟治国治军的道理,后人也传丹朱棋艺极高,为围棋界始祖。 古籍多处讲到尧有九子或十子。《吕氏春秋·去似篇》:“尧有子十人,不(以天下)与其子而授舜”;“孟子曰:‘尧使九男二女事舜。’此曰十子,殆丹朱为胤子,不在数中”,既然丹朱不在九子之列,只有一个原因,唐尧的初心应该是有意让丹朱继承大统的,未来的天子怎么可能去侍奉为一个平民?但是在《尚书·逸篇》记载:“尧子不肖,舜使居丹渊为诸侯,故号曰丹朱”,太史公也有尧对丹朱“顽凶,不用”的恶评。细想来,其时儒家被尊崇为王道,不这么说的话,恐有伤害唐尧圣明,损毁形象,所以史笔如铁,丹朱就成了牺牲品,至于丹朱到底如何不肖,如何顽凶,史料无载。 再说丹朱其名的由来,出生时因为浑身彤红,故取名为朱,本为唐朱,因为封地位于丹水,称为丹朱。《竹书纪年》有“后稷放帝朱于丹水”的记载。后稷何许人也?名“弃”,是帝喾的大儿子,也是尧的大哥,被尧称作“农师”,被后世称为稷王,这个地位是很高的,从《竹书》推断,尧下放丹朱到丹水和

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活动二 编历史小故事

活动课:编历史小故事 ●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历史故事擂台赛的形式,调动学生阅读史籍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拓宽学生知识面的目的,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形式,可以激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力,使原本平面的、干瘪的、抽象的历史知识,变得立体、充盈、具体起来。 能力目标 1.通过对历史故事的搜集整理,提高学生的鉴别欣赏能力。 2.通过讲述表演,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语言表达能力,还可激发学生的表演欲。 3.通过擂台赛这种具有挑战性的形式,培养学生勇于竞争、不畏对手、顽强拼搏的优秀品质。 4.以小组的形式参赛,培养学生热爱集体的团队精神,以及整体协作能力。 5.要求学生对所讲故事提出、发表自己的独到的见解,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德育目标 通过对历史故事地搜集学习,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我们的先民,以及他们在那动荡的时代所体现出来的智慧、胆识和思想,所创造出来的辉煌与不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学史鉴今,从古人优秀的品质中吸取营养,使自己成为有用之材。 ●教学重点 组织指导学生课下准备。 ●教学难点 课堂秩序的维护,课堂气氛的营造。 方案一 ●活动准备 一、学生搜集故事。 1.列出本册所学的历史名人和重大事件,然后从中选出自己喜欢的一到二则,查阅相关图书资料进行整理、充实、润色加工成短篇故事。 2.讲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从课文或参考书、成语辞典中寻找出相关的故事,多多益善,选择一二则自己欣赏、喜欢的进行改编。 3.阅读其他课外书,如《上下五千年》,寻找我们课本上没有但认为精彩的故事。 二、布置教室,营造气氛。 1.在黑板上画一些这一时期的特征性的图案,写上本期话题:“故事会”或“故事擂台赛”或“故事龙虎榜”等字眼。 2.准备一两盘古筝、古琴类的经典磁带,让古典音乐行云流水般的在教室里静静流淌。 三、参赛规则 1.六人一小组,自由组合,通力合作。 2.先在小组讲,然后由小组擂主参加班级擂台赛,得主既代表个人又代表本组。 四、评分标准 1.选材符合要求,只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人和事。内容故事性强,可以充实故事内容,发挥想像力,但不能不符合事理与历史。 2.讲述时语言活泼、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3.观点鲜明,有自己独立看法和见解。 4.各小组选出一个人当评委,评比时要客观公正。评委接受全班同学的监督。

禅让的故事读后感

禅让的故事读后感 禅让就是让有能力的人称帝。读完禅让故事,你对古代文化是不是多了一些感悟呢?下面是精心为你整理禅让的故事读后感,希望你喜欢。 禅让的故事读后感篇一《尧舜禅让》出自《中华上下五千年》。 《中华上下五千年》记载了泱泱大国五千年的辉煌历史,从蛮荒走向文明,经历了无数的挫折,创造了无数的辉煌成就。《尧舜禅让》讲述了五帝之一帝喾的儿子放勋继承皇位后,为人仁慈,才华出众,带领人们走向幸福美好的生活,人们十分爱戴他,并称他为‘‘尧帝’’。可是尧帝逐渐年老,该寻找继承人了,大臣们推荐王亲贵族,尧帝一一考验,他们都没有通过。最后,大臣们推荐一位民间男子,叫虞舜。他经过了重重考验,尧帝十分高兴,把帝位传给了虞舜。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禅让’’是指把帝位传给有才华,有贤能的人,而不是传给自己的儿子。 我感受到了尧帝以大局为重、广招才人,也感受到了虞舜为人和人品好,我要向尧帝和虞舜学习。 禅让的故事读后感篇二许多人都知道司马迁,也都知道他所著的《史记故事》。我买到了《史记故事》认真地阅读了一遍。 《史记故事》是从“五帝”讲到“张骞”,把中国古代黄帝时期

到西汉时期这一段历史几乎都写了进去。这本书是我国第一部伟大的纪传体通史,体现着古代史官的眼界和良心。无论是体例还是写作风格都影响着后代史书的撰写和编纂。 《史记故事》这本书有很多值得我佩服的人,比如:知识渊博的黄帝,“飞将军”李广,“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和“把皇位禅让给舜”的尧等等而我最崇拜的是屈原,他是一位学识渊博的人。为了抒发自己的不快和抑郁,写下了名垂千古的诗;;《离骚》。而且中秋的划龙舟等等传说是源于屈原饮恨投河的。 《史记故事》这本书,不仅让我了解了中国过去的许多历史,还让我时时警醒。读了《史记故事》,真可说:“人一生的朋友是书,人一生最好的朋友是一本好书。”《史记故事》就是一本好书! 拓展阅读:大舜的故事读后感孝和德是我国的传统的优良品质。它无时无刻的规范着我们的行为。自古以来也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具有优良品质的人。其中,最被人赞颂的二十四个人被称为“二十四孝”。而名列榜首的就是舜。 舜的童年是幸福的。可就在他五岁那年,遭遇了他一生最大的不幸:他生母去河边捕鱼的时候,突发洪水,将她卷入河中,不幸去世。而父亲妫弦也因病弄瞎了眼睛,改名瞽瞍。瞽瞍后又娶了一个刁蛮歹妇。后母看舜非常不顺眼,在有了自己的孩子象以后,更是对舜百般虐待。然而舜却对父母不失孝道,十分孝顺,对弟弟也非常友善,多年如一日,没有丝毫懈怠。舜在家里人要加害于他时,及时逃避;稍有好转,就马上回到他们身边,尽可能给予帮助,所以是“欲杀,不

七年级历史教学心得体会

七年级历史教学心得体会 教学只有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学生的思维发展,是由相对低级的动作思维发展到形象思维,再由具体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和辨证思维。小学时学生主要依靠具体形象思维,而到了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开始占主导地位,慢慢发展到以逻辑思维为主的思维活动。初一学生能够学习一些比较系统的科学知识,但思维多停留于事物表面。喜欢听历史故事,有英雄主义意向和强烈的好奇心理,常思索一些滑稽,有趣的事物。只有充分了解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水平,才能科学地确定教学的起点,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一、准确把握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初中历史教学大纲指出:学生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以及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教会学生初步掌握记忆、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和表述历史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达到这个要求,初一历史教学才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教师要依据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注意小学教材与中学教材衔接。例如:孔子。学生在小学已学习了“大教育家孔子”,初一的学生不仅要学习大教育家孔子,还要学习作为大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的孔子。教学中,在学生已掌握“孔子是怎样教育学生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首先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哪些值得我们继承?”,其次理解孔子的主要思想:“仁”的学说。再次掌握孔子的学说后来被封建统治者利用和改造,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这样循序渐进,不断提高。 二、激发学习的兴趣是引入门道的第一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之者,好知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有巨大的心理效应,能使人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进而促进学习动机的形成和强化,化非智力因素为智力因素。为学生学好历史提供取之不尽的动力。要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兴趣,最有效的的方法是让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功的喜悦”。而这个成功还必须是跳一跳才能摘到的“桃子”。例如,提供教坛讲故事。小学的历史学习是以故事形式进行的,初一学生已了解与初中课文有关的一些故事。让学生将小学了解的故事与相关的课文结合上讲台讲故事。每个学生都可通过努力做到。这个过程

尧舜禅让史实述评

尧舜禅让是中国历代盛传不已的事件,但同时也是一个人颇有争议的历史事件。其争论的焦点集中于实践的真实性问题,具体来说,又可以分为(一)禅贤说;(二)篡夺说;(三)虚构说;以及近年来兴起的(四)新实有说。在下文中,我将详细分析每种学说,但在此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对古籍中所载的尧舜禅让事件进行简单整理。 一、载有“尧舜禅让”的古籍史料整理 在中国古籍中,有关尧舜年代的资料虽然比较丰富,带这些资料的真实性令人怀疑,不同文献中对同一事件的记录差别巨大,甚至截然相反。有关尧舜禅让事件的记载最早出现于《尚书·尧典》,而《尚书》的本子,在经书中又是最为纷歧错杂的,目前得到公认的是许氏味青斋所藏敦煌唐写本《尚书》残卷,包括《尧典》的后半部及《舜典》的全部。其所载相关正文为: 帝曰:“咨!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巽朕位!”岳曰:“否德忝帝位。”曰:“明明扬侧陋。”师锡帝曰:“有鳏在下,曰虞舜。”帝曰:“俞,予闻。如何?”岳曰:“瞽子。父顽、母嚚、象傲,克谐以孝,蒸蒸乂,不格奸。”帝曰:“我其试哉。” 这段正文的大概意思就是尧让四岳推荐贤德之人,岳举荐虞舜,并列举了他的贤德的行为,尧说要试试舜。 继《尚书》之后,记载了尧舜禅让事件的古籍还包括:《论语·尧曰》、《墨子·尚贤》、《孟子·万章》、《荀子·成相》、《庄子·天地》、《让王》、《盗跖》、《吕氏春秋·去私》、《行论》、《左传·文公十八年》、《僖公三十三年》、《国语·晋语》、《韩非子·五蠹》、《竹书纪年》、《大戴礼记·五帝德》、《帝王世系》、《山海经》和《史记·五帝本纪》等,近几年,更增加了一篇刚整理出来的出土文献,《郭店楚墓竹简》的《唐虞之道》。 这些古籍中,一部分都是以《尚书》为基础,所载事件与《尚书》基本一致,但进行了一的定发展,如《论语·尧曰》、《墨子·尚贤》、《孟子·万章》、《左传·文公十八年》、《大戴礼记·五帝德》、《史记·五帝本纪》等。还有一部分则与《尚书》所载差别较大,甚至截然相反,如《荀子·成相》、《韩非子·五蠹》、《竹书纪年》等。而荆门郭店出土的楚简《唐虞之道》以舜知命修身,仁义孝弟,起于草茅之中而事尧甚忠,因而受尧禅让之事立论,盛赞尊贤禅让的“唐虞之道”,并进而提出了天子年老“致政”说。由于目前尚未发现比唐写本《尚书》更在的本子,楚简《唐虞之道》可以看作是现今最早的载有关于尧舜禅让的古籍。 二、“尧舜禅让”四说 在初步总结了记载了有关尧舜禅让事件的古籍之后,我将就尧舜禅让事件的几种学说进行分析。 (一)禅贤说 这一学说主要是儒家和墨家所坚持的观点,主要代表是孔子、墨子和孟子。 孔子在《论语·尧曰》篇中说:“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此命禹。”首开儒家尧舜禅让的传说。孟子“言必称尧舜”,他引孔子的话说:“唐虞禅,夏后殷周断,其义一也。”另一方面他又说“天与贤,则与贤,天与子,则与子”(《孟

《史记》——《五帝本纪》——《尧舜禅让》读后感

尧舜禅让 关于尧和舜,我并不陌生,早在我七岁的时候,我就知道他们的鼎鼎大名。 在古代,皇帝们都是把皇位留给自己的儿子,儿尧和舜却是与众不同,他们只把皇位留给有才能,又很善良、正义的人。就像尧所说的:“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意思就是不能以天下百姓受苦,而得利于一人,而那一人,指的就是当时尧的儿子丹朱。舜,则就是那个有才能,有很善良、正义的人了。 舜以“孝”而闻名于世,并且也有非常大的号召力和凝聚力。据说,他领导的地方,不论是多么荒废的土地,也能一年成村子,两年成小镇,三年即成繁华都市。他的大名,人人皆知,不是那种“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类型,而是人人称赞。当尧在挑选继承皇位的人选时,四方诸侯都推荐舜,这就是对舜才能的最好的证明。舜更是不负众望,成功通过了尧的测试,最终成为了一名真正的皇帝。 不仅是尧,舜也是如此。舜认为,自己的儿子商均不够好,于是也向尧学习,公众挑选,于是选中了治水有功的禹。 尧和舜的禅让着实令人钦佩,一个人能把这样无限的权力让给一个和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能人,只为给百姓着想,这样的奉献精神实在让人称奇,想尧和舜这样大公无私的人,才称得上真正的王者,就如《孟子》中所说:“以善服人者,未有能服人者也;以善养人,然后能服天下。天下不心服而王者,未之有也。”,正是尧禅让的善举感染了舜,也感染了大家,才造就了五帝本纪的逐渐繁荣昌盛。

像尧和舜这样不把国家领导人的位置让给自己的儿子,在现在的中国也有很多,但说句实话,现在的这种种,不过是走个形式,谁能问心无愧的说自己真的想这样。能真正学习尧和舜的大公无私、诚实厚道、富而不骄、贵而不傲的人,实在是少得屈指可数,珍得千载难逢!

七年级政治:身边的诱惑导学案

七年级政治:身边的诱 惑导学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身边的诱惑》 班级___组号___姓名___日期___主备人梁军 【学习目标】 1.鼓起敢于战胜不良诱惑的勇气。 2.提高自我控制和抵抗诱惑的能力。 3.知道身边存在种种诱惑。 【重点】不良诱惑造成的危害。 【难点】学会识别诱惑,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一、课前预习【课前预习、自主学习】 1.生活金钱,金钱渗透于我们衣食住行用各个方面,它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人们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对待金钱,如果人们不能做到______________,就可能沾染,甚至_______。 3.毒品的危害性极大,严重损害______________。吸毒容易导致倾家荡产,并引发盗窃、抢劫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 ___的高危行为。 4.赌博是一种______________,一旦上瘾,就很难回头,可能使人一步步走上骗、偷、抢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路。 5.“黄色海洛因”侵蚀着人的______________,毒害着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 1.活动探究一:小飞是活泼开朗、成绩不错的学生,可自从跟朋友小龙在游戏厅学会了玩游戏,便被惊险刺激的游戏内容所吸引。为了玩游戏,他们经常撒谎旷课,向同学借钱。在钱又一次被挥霍一空之后,他们决定冒险抢劫一个低年级学生,遭到反抗之后,他们竟然像玩游戏那样将其打成重伤并抢走50元钱,然后若无其事地到游戏厅接着玩游戏,直至被警察抓住才如梦方醒。 阅读材料,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小飞和小龙是受到哪些诱惑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 (2)请结合材料分析青少年沉迷电子游戏有哪些危害 (3)请你为同学们提几条拒绝不良诱惑的建议。

七年级第一节历史课

七年级第一节历史课---认识历史课程 七年级第一节历史课,应该利用学生刚入学,比较兴奋这一点,讲一讲什么是历史,为什么要学历史,怎样学历史等方面内容。 W+W+H What? Why? How? 一、W—What?什么是历史 ? what is history?★历史指 1、过去发生的事物。 2、指人们对过去事实的有意识、有选择的记录。广义上包括自然史和人类史(政治、经济、文化)狭义上指人类社会以往的发展过程 ★历史上的今天 1905年9月2日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 1937年9月2日“奥运之父”顾拜旦病逝于日内瓦 1945年9月2日朝鲜三八线划分 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1958年9月2日中央电视台正式开播★我们身边的历史 山西省的历史渊源;晋、三晋 山西省的历史名人;重耳、李世民、武则天、狄仁杰、慈禧、刘胡兰、高晋宇山西省的历史典故:桐叶封弟、三家分晋、退避三舍 二、W──why?为什么要学习历史?(why should we learn history)? 1.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探究社会发展规律 人类在从猿到人的发展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 科技推动社会发展,是第一生产力 世界政治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经济发展呈现全球化趋势 …… ★追寻历史未解之谜 ★作为一个中国人你需要了解历史 近代中国的复兴之路 中国现代历史为什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日本国内修宪为什么国际社会紧张 中国梦对个人和世界的影响 …… 2.个人成长的需要 一个人如果不懂出生前的历史,就永远是个孩子 中考、高考都要考 ★毛泽东 开国领袖毛泽东文能安邦、武能定国,不仅是军事家、思想家,还是文学家、诗人,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对中外历史的深入研究和领悟。他不仅驰骋史海,熟读了古今史籍,将线装的《资治通鉴》读了17遍,还点评了二十四史。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手中还捧着他终身之爱《容斋随笔》。其运用历史知识之娴熟,分析现实问题之精辟,足见历史思维对一代伟人的影响之大 三、H—How?怎样学习历史(How to study history)? ★我们通过哪些途径来了解、学习历史?历史纪录片、报纸杂志、别人口述、各种邮票、历史图片、历史书籍 ★必读书目 1.任继愈主编《中国文化史知识丛书》2.林汉达著《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3.中国文物报主编《文物三字经》 4.《中国小通史》中国青年出版社1995年版5.吴晗主编《中国历史小丛书》6.林汉达曹余章著《上下五千年》7.《一百个人的十年》8.《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从陶寺遗址的考古新发现看尧舜禅让

从陶寺遗址的考古新发现看尧舜禅让 《尚书》的《尧典》、《舜典》、《大禹谟》等篇说:尧在位七十年,年老体衰时请四岳推举继承者。经过一番讨论,推举了鲧。尧要他治理当时危害甚大的洪水。鲧治水不成被废,四岳重新推举舜,理由是舜有盲目的父亲和不善良的母亲,弟弟又很骄傲,而舜与他们相处得很好。尧就对他进行全面的考验,结果舜比人们想像的还要有才能,于是践天子位。后来,大禹治水成功,舜把帝位传给了他。禹又准备传位于伯益,结果天下民心归向禹子启,禅让制度遂遭破坏。事实究竟怎样,下面结合陶寺遗址的考古新发现谈谈我们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一、先秦以来禅让说与篡夺说的争执 对于禅让,战国诸子百家争鸣,有肯定意见,也有否定的说法,而且往往一人兼持二说。这样,上古时代是确实存在禅让制度,还是某些学派作为托古改制而捏造的,便成了问题。 儒家奉尧舜为圣贤,但对尧舜禅让传说的解释却截然不同。孔子是坚信尧舜禅让的,除了《尚书》诸篇的记载,《论语》中也有两处提到传说中尧舜时代选贤禅让之事:“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荆门郭店近年出土的楚简中,有一篇由整理者定名为《唐虞之道》的古佚文,开篇即云:“唐虞之道,禅而不专。”孟子引孔子的话说:“唐虞禅,夏后殷周断,其义一也。”另一方面他又说“天与贤,则与贤,天与子,则与子”(《孟子·万章上》),孟子的禅让观实际上是一种天命思想。荀子则坚决否定有禅让这回事,他说:“世俗之为说者曰:‘尧舜禅让。’是不然:天子者,势位至尊,无敌天下,夫有谁与让矣!……夫曰尧舜禅让,是虚言也,是浅者之传,陋者之说 也。”(《荀子·正论》) 墨子则以禅让之事作为自己“尚贤”主张的论据而反复申述,墨家首领“钜子”之承继便严格按照禅让制进行。 法家认为:“古之所谓圣君明主者,……逼上弑君而求其利也。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也,而天下誉之。”(《韩非子·说疑》)《古本竹书纪年》中也有“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 “舜放尧于平阳”等类似记载。

九年级历史《身边的故事》资料

身边的故事资料 温馨家园追寻团 住房变化参考意见:可以从房子的外观和内部装修2个角度作比较、。 最初的人应该是没有住房的,只是在自然的山洞里,如远古的北京人、山顶洞人等→茅草屋→简易的泥房→土木结构→砖木结构→商品房(高楼大厦)→别墅。 从内部装修上来看,以前的房子没有卫生设施,没有各种设备,而现在的房子装修已经非常的豪华和舒适,而且出现了新名词“绿色住房”。 当然还有一种有特色的房子是四合院,是老北京的代表,产生于明清时期。 你的消息来源,可以是听说的,也可以是从网上去查找,或者是自己家房子的变迁体会,展示形式自己选择,如能找一些模型结合图画,就会比较形象。 温馨家园追寻团 追寻结果记录如下: 概述:

反馈问题: 美丽人生装点组 服饰变化参考意见: (1)战国时期的服饰主要是为了作战方便,所以没有一点多余的装饰。 (2)唐朝的服装显得雍容华贵,非常富丽堂皇。形成了独特的开放浪漫性格。唐装的襦裙线条十分优美,以软和飘柔著称,成为我国历史服饰中的一朵奇葩。日本和服从色彩上大吸取了唐装三精华。 (3)宋元服装非常的质朴保守,不过质地比较考究,多用绸缎、纱、罗。 (4)清装非常的华贵繁复、完整严密,代表服装旗袍已成为中国女性的代表服装,充分体现了东方女性的温柔。 (5)辛亥革命后,中山装成为流行。成为中国典型的现代服装。 (6)30年代,一些上了年纪的上海男子在与洋人的交往中开始穿上了西装,而女子出现了一种中袖旗袍。 (9)今天的衣饰五彩缤纷、争妍斗丽、款式变化也层出不穷。向着舒适化、个性化、

时髦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建议展示的形式可以来一场服装秀,组员分别穿上中山装、旗袍、蓝布衫、唐装等) 美丽人生装点组 探讨结果记录如下: 概述: 反馈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