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信息技术导学案

八年级信息技术导学案
八年级信息技术导学案

曰者中学七年级信息技术导、学、展、练导学案

班级:姓名:教师:林丽芬教务处: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文字的修饰和段落格式设置

教学目标

1、掌握文字修饰的方法

2、能够对文章段落的行距和间距进行格式设置

3、能够对文档的文字和段落进行合理布局

教学重点和难点

段落的缩进和行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看电子杂志吗?电子杂志的版面是不是很漂亮?

二、学习新知

1、题目:同学们把《小王子》这篇文字的标题设置字体为黑体、字号为一号,作者的字体为黑体、字号为五号,正文的字体设置为宋体、字号为五号。(教师巡视)点名学生说操作的方法(教师点评)

2、教师讲解操作步骤

a、在进行文字修饰前需先选中文字

b、点击菜单栏的字体、字号标题、作者、正文的文字进行相应的修饰。

3、知识链接

如何设置文字的缩放、文字的间距以及文字的位置?

步骤:在“开始”选项卡的“字体”组打开“字体”对话框,可以在“高级”选项卡中设置文字的缩放、文字的间距以及文字的位置。

注意:文字编辑的过程应遵循“先选定后操作”的原则。二、小组合作探究

题目:如何对文档的段落进行格式设置?(标题和作者名:居中对齐,缩进是首行缩进2字符,行距1.5倍行距。)

小组交流讨论结果

教师点评

a、选中标题和作者名打开“开始”选项卡中的对齐方式选择居中对齐。

b、选中文档、点击右键对话框中点“特殊格式中的”“首行缩进2字符”,“行距为1.5倍行距”

三、课堂练习

打开素材文件中的“小王子”文档,对文字进行恰当的修饰。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的收获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教材第41页“试一试”。

六、课后反思

由于本节知识点操作简单,同学们容易掌握和理解,课堂上同学们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所以按时完成了教学任务。

曰者中学七年级信息技术导、学、展、练导学案

班级:姓名:教师:林丽芬教务处: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艺术字的应用和图片的应用

教学目标

1、了解插入艺术字和图片的方法

2、能够在文章中正确的插入艺术字和图片

3、能够对艺术字和图片进行合理的布局

教学重点和难点

设置艺术字的格式和图片的格式

教学过程

探究新知

一、小组合作

1、题目:如何插入艺术字?

分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教师点评

插入艺术字的步骤:

执行“插入”选项卡“文本”组“艺术字”选

中艺术字样式输入文字的命令

2、设置艺术字格式

位置:顶端居中

自行换行:上下型环绕

艺术字样式:渐变填充蓝色

学生操作演示

教师点评

选中艺术字,单击“绘图工具”格式

二、师生合作交流

插入艺术字和设置图片的方法

a、插入图片的步骤

执行“插入”组“图片”的命令,打开图片所

在的路径,选择适合的图片,单击“插入”按钮,

即可插入图片。

b、设置图片的格式(要求:排列自动换行为:四周型环绕,大小缩放:高度45%,宽度:45%.)

选中图片,在“图片工具”“格式”选项卡中,执行“调整”“图片样式”“排列”和“大小”工具组中的命

令。

三、课堂练习

1、将“小王子”文件的标题修改为艺术字。

2、在“小王子”文档中插入图片。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在自己喜欢的文档中

插入艺术字和图片,并进行修饰。

五、布置作业

教材“第45页”的“综合实践”。

六、课后反思

本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对于插入艺术字和图片同

学们边欣赏图片边操作,大部分同学在课堂上就

掌握了内容。

曰者中学七年级信息技术导、学、展、练导学案

班级:姓名:教师:林丽芬教务处: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文本框的应用

教学目标

1、了解插入文本框的方法

2、能够在文章中正确的插入文本框

3、能够对插入的文本框进行合理的布局教学重点和难点

文本框之间创建超链接

教学过程

一、学习新知

1、请同学们在文档中插入一个文本框

2、如何改变文本框的大小?

学生回答:

教师补充:

执行“插入”选项卡

“文本框”“绘制文本框”或“绘制竖排文本框”的命令,当鼠标光标呈“十”时按住鼠标左键拖动画出空文本框。单击文本框边框使其出现8个尺寸控点,将光标放于任意一个尺寸控点上使其呈双箭头状,按住鼠标左键拖动便可以改变文本框的大小。

二、自主学习

设置文本框的形状填充:羊皮纸纹理

设置文本框的形状轮廓:粗细1磅,虚线装饰线

设置文本框的形状效果:发光红色,11pt,发光,强

调文字颜色2

三、合作探究

文本框的文字方向

教师点评:执行“绘图工具”“格式”选项卡

“文本”组“文字方向”“文字方向选

项”在“文字方向”“文本框”对话框中选择

一种文字排列方向,单击“确定”按钮。

四、小组交流合作

如何为文本框设置超链接

步骤:选中第一个文本框

单击“创建超链接”

单击第二个文本框

五、课堂练习

1、在新建的文档中分别输入“绘制文本框”或“绘制竖排文本框”,并在其中输入文字。

2、在文本框中输入文字,设置不同的文字效果。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的收获是什么?

七、布置作业

教材第49页“综合实践”

八、课后反思

创建文本框这个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是很容易接受的,但是让同学们在文本框中输入文字很难,课后还需安排时间让同学们练习一下打字。

曰者中学七年级信息技术导、学、展、练导学案班级:姓名:教师:林丽芬教务处: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表格的应用

教学目标

1、学会插入、调整与修饰表格

2、能够根据需要合理地设计并制作表格

3、使信息清晰明了地呈现

教学重点和难点

修饰表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那些信息最适合用表格来进行表达?

二、探究学习

插入表格的方法

方法一:拖动鼠标绘制表格,当显示出的表格行列数符合要求时放开鼠标,即可在文档中插入表格。

方法二:插入表格,调整列、行数,单击“确定”按钮绘制表格。

三、自主学习

1、如何合并、拆分单元格

2、如何增加、删除表格的行或列

学生实践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补充

合并、拆分单元格

执行“表格工具”“布局”选项卡“合并”组“合并单元格”

执行“表格工具”“布局”选项卡“合并”组“拆分单元格”

增加、删除行和列

执行“表格工具”“布局”选项卡“行和列”组中的命令来增加和删除行或列

四、小组合作交流

修饰表格

外边框:蓝色实线2.25磅

内边框:深蓝色实线1.0磅

底纹:白色、背景1、深色5%

教师讲解:

选中表格,执行表格工具、设计选项卡、绘图边框组中等的命令分别对表格边框的线条样式、粗细、颜色及表格的底纹填充颜色等进行定义。

五、课堂练习

1、在新建文档中插入一个5行5列的表格,并将表格合并成如图2.28所示的效果,将以“小编简介”保存。

2、在自己的“小编简介”文档中,将表格的行增加,并完善表格信息。

3、修饰自己的“小编简介”文档中的表格,并保存。

六、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插入表格,希望同学们课后利用所学知识把信息能清晰明了地呈现出来。

七、布置作业

教材第55页“综合实践”

八、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能自己完成插入表格,但是修饰表格时会把内外边框弄一部分遗漏,课后还要加强此知识点的练习。

信息技术导学案

《制作课程表》 教师寄语: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学习目标】: 1、学会插入表格,并进行简单得编辑与排版。 2、能够正确使用表格加工处理相关信息。 3、养成做事有计划、有条理得习惯。 【学习重、难点】: 重点:掌握插入表格得方法,认识并初步能运用表格工具编辑、修改表格。 难点:灵活运用表格工具编辑、修改表格。 【学习过程】: 一、自学研讨,初识表格 1、同学们,下面就是七班得《课程表》,请您瞧一下这个表格得结构及所包含得 内容。 2、请您举例,说一下您所见过得表格及结构。 (1)使用菜单命令创建表格 3、创建表格得三种方法(2)使用工具栏中得“插入表格”按钮 (3)使用“表格与边框”工具栏绘制表格 二、动手操作,实践感知 1、创建表格 (1)了解《课程表》结构。 (2)打开Word,输入表格得标题“课程表”,保存文档。 (3)执行“表格”→“”→“表格”,弹出“”对话框,在“列数”

框中输入8,在“行数”框中输入6,单击“确定”按钮。 任务一:创建一个简单得6行8列得表格。 2、表格得缩放 ⑴当鼠标指针指向表格得右下角(小方块)时,鼠标指针变成得形式,这时拖动鼠标,当表格达到合适大小时松开鼠标就完成了表格得缩放。 ⑵设置准确得行高与列宽 (1)选定整个表格,执行“表格”→“表格属性”命令,打开“”对话框。 (2)在“表格”选项卡中将表格得对齐方式设置为居中对齐。 (3)单击“行”选项卡。设置表格行高为1.5厘米。 (4)单击“列”选项卡。设置表格行高为2.5厘米。 任务二:将任务一中得表格拖放到适当得大小。 2、插入行 (1)将光标定位表表格最后一行段落标记前,按“”键即可,插入一行。 (2)操作一点通: ①如果要同时插入多行,选定得行数与插入得行数要相同。 ②将插入点光标移动到表格得最后一个单元格中,按Tab键可以在底部插入一行。 ③将光标定位表表格最后一行段落标记前,按Enter键也可插入一行。 任务三:插入两行(第7、8行)。 3、合并单元格 合并单元格时,首先选定要合并得单元格→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命令,完成操作。 任务四:对比我们得课程表,现在需要将第七、八行进行一些合并。 具体要求:将第七或第八行得2~8个单元格合并为1格。操作步骤:先选定2~8这几个单元格→然后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合并单元格”即可。 4、绘制单元格中得斜线 方法:点击“表格”菜单→选择“绘制斜线表头…”命令→在弹出得“”对话框中选择合适得表头样式,并添加行标题与列标题→点击“”。 任务五:完成斜线表头得绘制。 5、编辑美化表格文本 (1)输入表格中得内容。 (2)根据《课程表》,完善设置。 任务六:完成课程表得制作。 三、合作探究 1、根据教师讲解,与同组同学完成我们班《课程表》得制作。 2、探究步骤 1)启动Word,输入标题《课程表》

信息与信息技术课后检测题 (1)

《信息与信息技术》课后检测题 班别姓名学号成绩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5分) 1.具有普遍性、共享性、载体依附性、价值相对性、时效性等特征。 A.信息技术 B.信息 C.信息素养 D.电脑 2.现代社会中,人们把称为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A.物质、能量、知识 B.信息、物质、能量 C.财富、能量、知识 D.精神、物质、知识 3.信息无处不在,下列属于信息的是() A.一台收音机 B.计算机 C.报上登载的足球赛的消息 D.一本书 4.天气预报、市场信息都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这体现了信息的_________。A.载体依附性 B。时效性 C。共享性 D。必要性 5. 关于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信息可以被人们交流、存储或使用 B.信息不可以被交流与传递 C.信息需要通过载体才能传播 D.信息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6.李老师收到一条手机短信,短息内容为“您已获得湖南电视台《天天向上》场外幸运观众三星手机一台,请您先汇款1000元到账户SS342352534234作为办理相关手续费用。”李老师按照短信中的账户汇款后,发现这是一条诈骗短信。这个案例说明信息具有_____。 A.时效性 B.可伪性 C.价值相对性 D.载体依附性 7.李梅同学在做一份调研报告时,上网查找了一些资料,这是过程。A.信息的存储 B.信息的获取 C.信息的传递 D.信息的处理

8.下列不属于信息传递方式的是()。 A.听音乐B.谈话C.看书D.思考 9.什么是信息技术的核心,它的主要功能是信息处理?() A.感测技术 B.微电子技术 C.计算机技术 D.通信技术 答案:C 10.下列说法哪项不正确()? A.购买正版的计算机软件就可以复制使用了 B.侵权者要承担相应的民事法律责任 C.计算机软件是一种商品,受到法律保护 D.使用盗版软件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也是一种侵权行为 11.下列关于计算机病毒的四条叙述中,有错误的一条是() A.计算机病毒是—个标记或—个命令 B.计算机病毒是人为制造的—种程序 C.杀毒软件只能查杀已知的病毒 D.计算机病毒;具有潜伏性、传染性和破坏性等特点 12.计算机病毒可以使整个计算机甚至网络陷于瘫痪,危害极大。计算机病毒是() (A)一种芯片 (B)一段特制的程序 (C)一种生物病毒 (D)一条命令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网上聊天,因为对方不知自己的真实姓名,可以和他(她)乱聊,如果他(她)骂我,我还要把他(她)骂得更利害。 B、我要是能制作几个病毒该多好,说明我很行。 C、现在的盗版软件很好用,又可以省很多的钱。 D、网上的信息很丰富,什么都有,我们要仔细辨别,不去浏览那些不健康的、有害的网站。 二、判断题(每小题5分,共35分) 1. 信息是通过载体表现出来的,我们听到的声音包含信息,看到的图像包含信 息,读到的文字包含信息。()

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技术 学案(含答案)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学案(含答案) 第一章算法和算法的表示学习目标知识条目考试要求考试属性考试形式信息的定义及其特征领会学考客观题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识记1信息的概念1信息是指数据Data.信号.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2信息的载体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等可以承载信息,这些是信息的载体,也是信息的常见表现形态。而纸张可以承载文字和图像,光盘可以承载声音.图像.视频等信息,所以纸张和光盘也称为信息的载体。2信息的基本特征1载体依附性信息的表示.传播.储存必须依附于载体,不存在没有载体的信息。2加工处理性信息是可以加工和处理的,可以从一种形态转换为另一种形态。如牛顿定律是人类对自然界现象抽象总结的结果。3存储性信息可以脱离它所反映的事物被存储.保存和传播。被存储的信息不会随着它所反映的事物改变.终结等而消失或改变。4可传递共享性信息是可以传递和共享的,可以被重复使用而不会产生损耗。人类社会三大基本要素物质.能源和信息,只有信息会越来越多。5时效性过期的信息会影响其价值。如天气预报和新闻,过期之后前者无效,后者价值降低。6真伪性信息有真实信息和虚假信息之分。虚假信息可能源于片面的感知与理解.不恰当的信息表达与传递及错误的信息加工。3信息技术是指利用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信息进行采集.处理.传输.存储.表达和使用的技术。4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产生了重大影

响,数字化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主题。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多元化.网络化.多媒体化.智能化和虚拟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1古代信息技术语言.文字.纸.印刷术等。2近代信息技术以“蒸汽机”的出现为标志,摄影技术.电影技术.广播技术.电视技术都是典型代表。3现代信息技术以微电子和光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支撑。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有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传感技术等。现代热门的信息技术有量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网格计算.物联网.机器人包括智能机器人和专家系统两个方向.因特网和下一代因特网IPv 6.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等。例1下列对于信息的描述正确的是A信息具有时效性,过期的信息就没了B教育网上发布的信息均是真实和有益的C信息被加工后它的核心含义不一定变化D信息的载体肯定看得见.摸得着例2下列关于信息技术的描述,正确的是A信息技术就是计算机技术B远古时代没有信息技术C信息技术能帮助我们完成任何工作D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地改变着社会的经济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一.基础巩固1信息是指________.________.消息中包含的意义。2信息的特征有载体依附性.加工处理性.存储性.传递共享性.________.________。3现代信息技术的主要领域有 ______________.通信技术.________________和传感技术,其中CPU芯片的研究属于________________。4以下属于近代信息技术典型成就的是A印刷术B电视技术C电子计算机技术D物联网技

信息与信息技术练习题知识分享

必修>第一章信息技术 1.信息的概念及特征 ( b )1. 下列选项中属于信息表现形式的是: a. 书 b. 文字 c. 光盘 d. 网络( c )2. 将几幅看似无关的旧照片通过图像处理软件(如photoshop)加工后,形成一幅富有创意、有实际用途的图片,这体现了信息是: a. 需依附一定载体的 b. 可以共享的 c. 可以加工 的 d. 具有时效性的 ( b )3. 下列选项,不能称为信息的是 a. 报上登载"神七成功进行出舱活动"的消息 b. 高中信息技术(选修)课本 c. 电视中播出的奥运会各国金牌数 d. 高中信息技术水平测试成绩 ( d) 关于信息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电视机就是一种信息 b、一本书就是信息 c、网络就是信息 d、报上登载的招聘广告是信息 ( c )4. 关于信息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在一定程度上,人类社会的发展速度取决于人们感知信息、利用信息的广度和深度 b. 信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信息是我们行动决策的重要依据 c. 电视机、电话机、声波、光波是信息 d. 人类可以借助信息资源对自然界中的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进行有效地获取和利用 ( c )5. 春秋战国时期,秦昭王仰慕孟尝君的才能,准备聘他为相国。秦国原相国非常嫉妒,大进谗言。秦王听信馋言,不但不让孟尝君做相国,反而打算杀掉他。这体现了信息具有 a. 时效性 b. 载体依附性 c. 可伪性 d. 共享性 ( b )6. 在下列选项中,信息的可信度最高的是 a. 某权威股评家blog上的股市走势预测 b. 某省气象台网站上的天气预报 c. 某民间培训机构发布的模拟测试卷 d. 某彩票网站发布的下期彩票预测 ( b )7. 张老师为讲解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将文字、图像和动画等媒体用软件powerpoint制作成课件。这种为表现某一主题将多种媒体有机组织在一起的形式,主要体现了多媒体的 a. 与用户的交互性 b. 集成性 c. 可传递性 d. 大容 量存储技术 (多 选) ( abcd )8. 以下选项中应用了信息技术的有:a. 数码电影 b. 电子商务 c. 智能家电 d. 排爆机器人( ac )9. 张爱玲在香港求学期间学业优秀,是班上最有希望被送往英国深造的学生,但战火烧掉了香港大学全部的文件记录,也因此毁了她的前途。这说明信息具有: a. 价值性 b. 时效性 c. 载体依附性 d. 共享性 ( abc )10. 电影《鸡毛信》中王二小在山坡上发现敌人后迅速扳倒消息树。得到消息后,乡亲们在民兵的掩护下开始转移。这体现了信息特征的: a. 载体依附性 b. 时效性 c. 价值性 d. 真伪性 ( abc )11. 刘老师将教学资料分门别类地存放在自己的博客上,便于班级的所有学生课后复习巩固。这个实例体现了信息特征的: a. 载体依附性 b. 价值性 c. 共享性 d. 时效性(abcd )下列描述中信息加工的目的有哪些 ( ) a、提高信息的可用性 b、对信息进行整合和分析,发掘信息的价值 c、更好地表达信息,方便交流 d、产生新的信息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全集(Word版,28份,)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导学案 一、预习案 (一)学习目标 1.走进新闻----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 2.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 3.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用自己的话概括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重点 认真阅读新闻,领会文章内容,了解这则新闻的意义,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三)预习导学 1.知识链接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著有《毛泽东选集》5卷,遗墨辑有《毛泽东书信手迹选》《毛泽东题词墨迹选》《毛泽东诗词手书》《毛泽东手书古诗词选》。 ★写作背景 1948年底到1949年初,随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蒋介石赖以进行内战的军事力量基本丧失殆尽,国民党政权摇摇欲坠。蒋介石并不甘心失败,他一方面玩弄“和谈”阴谋,一方面收缩兵力,在长江南岸加强防线。中国共产党愿意在惩办战争罪犯、废除伪宪法和伪法统等八项条件下同国民党政府进行和平谈判。1949年4月1日,中共代表团和国民党政府代表团在北平开始谈判。经多次商谈,中共代表团在4月15日将和平修正案送交国民党代表团。4月20日,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宣告破裂。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本文是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取得胜利后,毛泽东亲自写的一篇新闻稿。 ★写作知识 新闻特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观点明确、语言简洁。 新闻写作是新闻事实的文字表达手段,是准确、鲜明、及时地报道新闻的重要环节。在新闻实践活动中,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和前提,没有采访就无从获取新闻事实、掌握新闻素材。但通过采访得到的大量的第一手新闻材料,并非都可以报道,还要经过分析、筛选、提炼、剪裁和加工,方能使之成为新闻作品。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构成新闻的细胞,离开了事实,新闻也就不存在了。新闻写作,实际上就是客观地记叙事实、评述事实。 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芜湖()摧枯拉朽()溃退()

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上册答案-导学案-10

【走进考场】 ( D )1.Peter is good _____ playing football, so he wants to join the football club. A. to B. with C. for D. at ( A )2.--What’s your favorite subject? --_____. And I always get a good grade in the test. A. Physics B. Homework C. Movie D. Concert ( A )3.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between Tom and Jim _____ they are twin brothers. A. though B. if C. until D. so ( B )4.This is not Tina’s ruler. _____ is longer. A. She’s B. Hers C. She D. Her ( A )5.--How many children do you have, Mrs. Green? --A son and a daughter. And they are ___ students now. A. both B. all C. every D. each ( B )6.I don’t think Henry is _____than Tony. A. much popular B. more popular C. popular D. most popular ( C )7.His funny story made all of them _____. A. laughed B. to laugh C. laugh D. laughs ( D )8.My brother is _____ taller than me. A. very B. too C. so D. much ( B )9.We have many differences, but we also have some things _____. A. in fact B. in common C. as for D. as well ( C )10.--I think Holly should get the job. _____? --I think Ruth is smarter. A. What’s the matter B. What does she do C. What’s your opinion D. What’s it like ( C )11.Simon and Bruce blue eyes. A. has B. have both C. both have D. all have ( A )12.He looks thin, but he is than before. A. thinner B. more thin C. more strong D. stronger ( C )13.Our city is getting . A. beautiful and beautiful B. more and more beautiful C. more beautiful and more beautiful D. much and much beautiful ( A )14.My brother always eats junk food, so he is very A. unhealthy B. healthy C. healthier D. serious ( C )15.Diana is not good at sports Emma. A. much ... than B. very ... as C. so ...as D. as ...so ( A )16.Can we finish the work with time and people? A. less, fewer B. lesser, few C. fewer, less D. little, fewer ( D )17.Dennis is noisy. He talks than his classmates. A. a little B. a lot C. much D. more ( B )18.Which story is , this one or that one? A. much interesting B. more interesting C. very interesting D. too interesting ( A )19.This box is than that one. A. a little heavier B. heavy C. little heavier D. so heavy ( D )20.He his father, and he is good at basketball. A. like, playing B. looks like, play C. likes, playing the D. is like, playing

八年级上册学案参考答案(全套)

八年级上册学案参考答案 §5.1.1水中生活的动物(一) 二、预习检测: 1.150 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 2.水中生活陆地生活空中生活 3.背鳍胸鳍腹鳍臀鳍尾鳍 4.鳞片鳃尾部的摆动鳍 三、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1.(1)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2)能在水中呼吸 2.(1)鱼通过躯干部、尾部的摆动和鳍协调进行游泳; (2)动力:躯干部、尾部的摆动平衡:背鳍胸鳍腹鳍臀鳍方向:尾鳍 3.(1)交替张开闭合(2)水由鱼的口流入鳃, 然后由鳃盖的后缘流出. (3)鱼鳃鲜红, 内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多片鳃组成且鳃丝既多又细. 当鱼离开水时, 鳃丝则相互粘结在一起, 几片鳃相互覆盖, 减少了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 加上空气干燥, 这样鱼不能从空气中得到足够的氧气, 就会窒息而死亡. 4.生活在水中, 体表被有鳞片, 用鳃呼吸, 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六、课堂反馈检测: 1D;2C;3B;4D;5B;6D;7C; 8.无脊椎游泳 9.①口鳃有(或发生)氧气二氧化碳②交替开闭 10.展开扩大黏结减少 §5.1.1水中生活的动物(二) 二、预习检测:(略) 三、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1.①腔肠动物:海葵、海蜇、珊瑚等. 它们结构简单、有口无肛门. ②软体动物:乌贼、章鱼、扇贝、河蚌等. 它们身体柔软靠贝壳保护身体. ③甲壳动物:如虾类、蟹类. 它们体表有甲. 2.各种水生动物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紧密而复杂的联系. 3.人类活动正在使许多水域环境遭到破坏, 如:工厂和生活污染物的排放, 农田中农药和化肥随雨水冲进水体等等. 所以我们要保护水生生物的栖息地、活动的场所, 工厂和生活污染物要净化后再排放, 尽量少使农药和化肥, 应该用生物防治害虫和施用农家肥等等. 六、课堂反馈检测: 1C;2B;3B;4B;5A;6C; 7.1)胸鳍腹鳍背鳍臀鳍尾鳍 2)⑤⑤①②③④ 8.腔肠动物:海蜇甲壳动物:虾鱼类:鲤鱼、海马软体动物:乌贼、章鱼 爬行动物:乌龟哺乳动物:鲸鱼 §5.1.2 陆地生活的动物(一) 二、预习检测:

信息技术开学第一课教案

信息技术开学第一课教案 第一课绪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开学第一课,知道信息技术课的课堂要求及学校机房的上机要求,学习并严格遵守机房的规章制度,保持机房环境的整洁。 过程和方法:计算机是我们的朋友,要想与它友好相处,就要了解计算机的使用规范,并且严格遵守,只有爱护它并正确使用它,计算机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和工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爱护公物,爱护计算机的好习惯,进入机房严格遵守机房的规章制度,保持微机教室的环境卫生。 教学重点:信息技术课的课堂要求及上机要求 教学难点:严格遵守学习机房的各种规章制度 课型课时:新授课 1 课时 教学方法:阅读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i、导入 信息技术--课堂要求 1、上课一定要带教材。 2、老师提问时,请同学们先举手,再由老师喊同学回答。 3、不要随意打断老师讲课,有问题时,请举手。 4、同学回答问题后,不管答案是否正确,大家都应鼓励,不能因答案不正确而讥笑。 ii、新授 1.信息技术--机房上机要求 教师活动:有趣的计算机可就要开始了,首先我们想一想怎样爱护学校的计算机。来吧,一起准备! (学生)进入机房要保持安静,穿上干净的鞋套进入机房,保持机房的清洁卫生,不乱扔废弃物,不在机房内喝水、吃东西,不要手触摸显示器。 (教师)对,同学们都知道了机房的要求了,进入机房前我们应该穿上鞋套,双手要保持干净,并且不能是湿手。这样才能保持机房环境的清洁。 小试身手 学校和老师对同学们在上机前还有什么要求请简要的写下来。 机房除了卫生要求之外还有什么呢

(学生)道德规范、不随意修改或删除他人的文件,不要用力敲击鼠标和键盘,不随意打开与教学无关的内容。 (教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对,下面老师来说说机房的安全要求: 1、卫生问题,禁止带零食进入机房,只允许带纯净水进机房,不能带饮料进机房。 2、未经老师允许,不能动机房内的任何设备,更不能动计算机连接线。不随意动电源设备及接线。 3、不准在机房内打闹,进出机房应有序。 4、机房内不准换座位,同学们在必须按老师的要求对号入座。 5、不准在机房内浏览不符合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内容。 6、不准在机房内使用即时通讯软件、玩大型游戏和网络在线游戏,更不准自己拷贝游戏在机房计算机内。未经允许不随便开、关计算机。 7、不准在网络上发表不利于国家、学校、家长、老师和同学的话,更不能把别人的隐私发到网络上。 2.学习信息技术上机管理规范 为规范信息技术课的管理,提高计算机使用效率,保证计算机设备安全和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特制定本制度。 一、指导教师岗位职责 1、上机过程中要保证出口畅通,指挥学生打开门窗。 2、加强防火防漏电意识,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采取措施,并报知相关领导。 3、每天上课提前作好上机准备,并查机房设备是否有损坏现象。上课前5分钟到楼下带领学生排队进入机房,并组织学生添写微机使用记录。 4、上课时间要在机房中巡查,认真负责地指导学生上机操作,不得中途离开机房。 5、教育、监督学生不得随意挪动机房设备,并督促学生安排班级打扫卫生保持机房清洁。 6、上机时如果学生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如上网、聊天、玩游戏、讲话、看其他书籍),要及时制止,情节严重的必须做好记录并上交教育处。 7、发现电脑故障应做好记录并及时通知信息中心。 8、上机结束后应全面检查一次机房设备,组织学生关好门窗、风扇、电源等,待学生全部离开机房后教师方可离开。 二、学生上机守则

信息技术导学案

信息技术《版式美化》导学案 徐钰烊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所接触的资料当中,无论是报纸还是书籍,还有我们检测用的检测试卷,都有一个漂亮的页面,今天我们一块探讨本节课的内容,如何设置一个美丽的页面——版式的美化。 二、目标、重、难点概括 知识目标:设置适当的纸张类型,并能调整页边距 插入适当的页号形式 设计美观的页眉与页脚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在编辑制作之前对页面进行设置及对版面进行勾划的良好习惯。 重、难点:页面的设置、设置页眉、页脚和页码。 三、任务驱动,学生自学,合作探究 (1)设置纸张大小: 选择“文件”菜单中的“页面设置”命令,打开“页面设置”对话框,单击“纸型”选项卡,从“纸型”下拉列表框中选择“A4”规格,设置A4纸,页边距上、下、左、右分别为2厘米。并将方向设置为“纵向”。最后单击“确定”按钮使设置生效。(图见课本)) 自学任务:设置A4纸,页边距上、下、左、右分别为2厘米。 (2)设置页号 第一步:执行“插入/页码”菜单项 第二步:在“页码”设置对话框中设置页号的位置与对齐方式 自学任务:在页面的底端中间设置页码,格式为1,2,3…… (3)设置页眉、页脚 第一步:点击“视图”菜单,选择“页眉和页脚”命令。 第二步:编辑页眉和页脚(编辑页眉这时,将显示“页眉”框和“页眉和页脚”工具栏)。将鼠标指针移至页眉框内,即可开始输入和编辑页眉内容。要回到主文档,可选择“页眉和页脚”工具栏上的“关闭”按钮,或者双击主文本区。要重新进入页眉和页脚编辑状态,可在主文档页眉或页脚区域内双击鼠标。若要删除页眉和页脚,则在页眉和页脚编辑状态下删除所有的页眉和页脚内容即可。(“注”:一页操作,全页删除) 第三步:编辑页脚 单击切换页眉和页脚按钮,可把插入点在页眉或页脚区之间切换。将鼠标指针移到页面底部,然后在页脚框内单击,亦可。 自学任务:设置页眉为:信息技术导学案 设置页脚为:作者,页码

信息与信息技术习题练习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一、信息及其特征 1.1.1 丰富多彩的信息: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方式;物质存在的一种方式、状 态或运动状态,也是事物的一种普遍属性,一般指数据、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信息是用语言、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声音、情景、表情、状态等方式传递的内容。 1.1.2 信息的一般特征 (1)载体依附性: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而且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比如,交通信息既可以通过信号灯显示,也可以通过交通警察的手势来传递;文字信息既可以印刷在书本上,也可以利用计算机来存储和浏览。可见,信息可以转换成不同的载体形式而被存储下来或传播出去。因此,信息的载体依附性也同时使信息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和可转换等特点。 (2)价值性:信息是有价值的,它并不能给人们直接带来物质上的满足,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可以满足人们精神领域的需求,如学习材料、娱乐信息等;另一方面,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如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获取准确的方位信息实现导弹的精确制导。另外,信息又是可以增值的。在加工与使用信息的过程中,经过选择、重组、分析、统计以及其它方式的处理,可以获得更重要的信息,使原有信息增值。招聘信息、油价信息、高考信息等等 例子:朝鲜战争前,兰德公司向美国国防部推销一份秘密报告,其主题词只有7个字,要价150 万美元。美国国防部认为是敲诈,不予理睬,结果“在错误的时间,在错误的地点,与错误的敌人进行了一场错误的战争” 。战争结束之后,国防部才想起那份报告,要来一看,追悔莫及。 问题:那7 个字是什么 中国将出兵朝鲜 (3)实效性:信息往往反映的只是事物某一特定时刻的状态,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比如,交通信息、股市信息、天气预报、会议通知、求职报名、市场动态等都在不断地变化。 (4)共享性:信息可以被多个信息接收者接收并且多次使用,而且一般情况下,信息共享不会造成信息源信息的丢失,也不会改变信息的内容,即信息可以无损使用。 (5)不完全性。如盲人摸象

2019年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8年级上册导学案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导学案 一《新闻两则》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语言的准确、简洁。 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学习重点】 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 【学习难点】 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特点。 【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读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毛泽东亲自撰写了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2、了解新闻有关知识: 关于消息 新闻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个不同的概念。 (1)广义:泛指报刊、广播和电视中关于现实情况的报道文章,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社论、典型报告等。 (2)狭义:指简要和迅速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又称’消息?。 (3)通讯社: 中国——新华社美国——美联社、合众社 英国——路透社法国——法新社 日本——共同社俄罗斯——俄通社、塔斯社 3、走近作者: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湖南湘潭人。 毛泽东在他漫长的革命征途上,每一步踏响一曲豪歌。他留给后人的一卷雄伟诗词,流光溢彩,瑰丽壮美,发黄钟大吕之强音,吐山川日月之精华,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深处激起强烈的共鸣和回响。他的主要诗词有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水调歌头?游泳》等。 毛泽东不仅是卓越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新闻工作者。他写了数百篇消息、述评、评论、答记者问、调查报告、广播讲话等新闻作品,都始终贯穿着一种激昂慷慨、

小学三年级第一课《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及反思

信息与信息技术 莫愁湖小学胡燕青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上册的第 1 课,重点了解信息的概念以及信息活动的一般过程。信息和信息技术本身的内涵极其丰富,教材安排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旨在让小学生初步感知这一概念,知道什么是信息,什么是信息技术,尽可能多地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信息现象,知道信息就在我们身边, 合理选用信息技术工具对我们学习、工作、生活的意义。由于教学内容本身比较枯燥、抽象,教学中可以利用课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来突破教学难点。 ■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为小学三年级学生,由于刚刚接触信息技术这门课,他们理解的信息技术课就是玩电脑的课。根据学生情况,本节课用一课时完成,帮助学生转变认识,明确信息的概念,认识信息活动的一般过程。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感受生活中的信息现象,认识到信息是普遍存在的,了解常用的信息技术工具。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一些信息现象,了解信息,并在活动中初步了解信息活动的一般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信息对生活与学习的作用,产生学习与使用信息技术的兴趣。 4.行为与创新 能够积极思考生活中的信息现象,初步培养学生选用合适技术工具处理信息的意识。 ■课时安排

安排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信息及信息技术的认识 (2)信息活动的一般过程 2.教学难点 认识信息活动过程 ■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节课采用观察、游戏等多种教学形式,并借助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建构信息与信息技术概念。 ■课前准备 相关图片、课件、小游戏、学案 ■教学过程

加工的循环过程。(板书)师:好,现在我们开始玩游戏,首先请第一组的两位同学上来,老师给你们的要求是,只能用动作比划来描述词语,不能发出声音。(板书) (学生游戏)统计猜词个数。然后是第二组的两位同学,老师给你们的要求是,只能用语言描述词语,不能带任何动作。(板书)(学生游戏)统计猜词个数。最后是第三组的两位同学,你们既可以用语言苗述又可以用动作比划。(板书)(学生游戏)统计猜词个数。师:三个小组的成绩已经出来了,大家觉得哪一个小组做的最好?为什么?哦,因为他们的表达方式更容易理解。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不冋的信息可以 用不冋的方式来传递,即使是相同的信息也可以有多种传递方式,而选择最合适最有效的方式能帮助我们去更好地传递信息。 师:下面老师就来考考大家会不会选择最有效的传递方式,(出示讨论题)请分小组讨论,将你们认为的最有效的传递方式填在表格里,并派代表发言。(学生讨论) (小组代表回答) 师:大家回答的都很好,看来同学们已经学会了如何选择最合适有效的信息传递方式了。 师:其实,从古到今,人们在不同的时期都会利用不冋的方式传递信息,例如,烽火台(出示图片)、飞鸽传书(出示图片),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不断改变传递信息的方式,例如19世纪发明的电话,20世纪发明的电视,计算机,甚至通信卫星。让学生了解从古到今信息传递方式的发展和变化,认识到信息传递的重要性。

课题申报范本:4385-运用导学案和信息技术手段构建健康课堂的实验研究

运用导学案和信息技术手段构建健康课堂的实验研究 选题目的: 在上世纪,就有学案导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研究和应用,到现在导学案铺天盖地,风靡全国,“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微课、幕课、反转课堂等新概念扑面而来。在“学案导学”研究的切入点上,不少研究者倾向于研究老师的“导”,而从学生“学”的角度研究的还不够,没有较好地解决“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参与、自主学习为主体地位的问题。大部分教师会在课堂中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但并没有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学生获取的学习内容仍然停留在较简单的文字内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系统性和反思性未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资源有限。因此,我们力求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改变的不仅仅是方法,还有内容。 研究内容: ⑴探讨学生学习动机的提高的客观规律以及学案、信息技术手段在这其中所起的作用; ⑵探明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影响因素及导学案、信息技术手段对其影响作用的范围; ⑶探明学案导学的基本规律,加大微课和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和实践,研制开发适应于中学实际的文本和网络学习资源; ⑷科学开展学生自主学习研究,在不断的实践中验证假设并总结归纳将学案和信息技术手段更好地作用于学生自主学习中的对策。 重点:学案导学的设计、应用以及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积累一批多媒体素材(包括文字、图片、图形、动画、音频、视频)、多媒体课件及优秀教学案例、学案、练案、文献等,并将它们转化为师生共享的学习资源库。 难点:学案慧点的体现,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尤其是制作水平)的提高,学案、练案等文本资源以及微课、翻转课堂等网络资源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全覆盖和有效实施。 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研究法、案例行动研究法、实验观察法和调查法等。 理论意义:将信息作为教育教学的一个载体,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目标有机整合,实现教育思想、理念、方法和手段全方位创新,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带动教育现代化。实践意义: (1)改变课堂教学模式。通过本课题研究,转变传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入学案、微课、翻转课堂等,从时间和空间的维度重构课堂,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最大程度的优化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提高学生学习品质。通过课题研究,使教学资源整合、教学活动方式、教学评价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主体意识、优化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主动发展。 (3)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着力培养一批勤于实践探索、善于反思总结、乐于奉献的科研型骨干教师、专家型教师,从而提高整体教学水平,推进学校的课程改革。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15年10月——2015年12月) ①组织研究队伍,确定研究主题、研究路线。 ②查询、收集、整理资料,制定研究方案。 ③对教师进行“导学案的编制和实施”的优化和反思。 ④初步完成信息技术设备的添置、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在提升的培训。 (2)实施阶段(2016年2月——2019年2月) ①将编写的巧学案及策略指导系列化 ②利用信息技术设备完成各科学习的量化数据,是教学更具针对性

信息技术与信息安全 题库及答案

2014广西信息技术与信息安全公需科目题库(一) 1.(2分) 特别适用于实时和多任务的应用领域的计算机是(D)。 A. 巨型机 B. 大型机 C. 微型机 D. 嵌入式计算机 2.(2分) 负责对计算机系统的资源进行管理的核心是(C)。 A. 中央处理器 B. 存储设备 C. 操作系统 D. 终端设备 3.(2分) 2013年12月4日国家工信部正式向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发放了(C)4G牌照。 A. WCDMA B. WiMax C. TD-LTE D. FDD-LTE 4.(2分) 以下关于盗版软件的说法,错误的是(A)。 A. 若出现问题可以找开发商负责赔偿损失 B. 使用盗版软件是违法的 C. 成为计算机病毒的重要来源和传播途径之一 D. 可能会包含不健康的内容 5.(2分) 涉密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工作应由(A)的单位或组织自身力量承担。 A. 具有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资质的单位 B. 具有涉密工程监理资质的单位 C. 保密行政管理部门 D. 涉密信息系统工程建设不需要监理 6.(2分) 以下关于智能建筑的描述,错误的是(B)。 A. 智能建筑强调用户体验,具有内生发展动力。 B. 随着建筑智能化的广泛开展,我国智能建筑市场已接近饱和。 C. 建筑智能化已成为发展趋势。 D. 智能建筑能为用户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人性化建筑环境。 7.(2分) 网页恶意代码通常利用(C)来实现植入并进行攻击。 A. 口令攻击 B. U盘工具 C. IE浏览器的漏洞 D. 拒绝服务攻击 8.(2分) 信息系统在什么阶段要评估风险?(D) A. 只在运行维护阶段进行风险评估,以识别系统面临的不断变化的风险和脆弱性,从而确定安全措施的有效性,确保安全目标得以实现。 B. 只在规划设计阶段进行风险评估,以确定信息系统的安全目标。 C. 只在建设验收阶段进行风险评估,以确定系统的安全目标达到与否。 D. 信息系统在其生命周期的各阶段都要进行风险评估。 9.(2分) 下面不能防范电子邮件攻击的是(D)。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导学案及答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导学案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预习案 一、预习提纲 1、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它们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二、预习检测(自学检测) 1.腔肠动物的身体结构比较简单 ,其中大多数生活在海洋中,例如水母、海葵、海蜇、珊瑚虫等;少数生活在淡水中,例如水螅。 2.水螅的生活在水流缓慢,水草繁茂的清洁淡水中,身体一端附着在水草等杂物上,另一端伸展着细长的触手,用于探寻和捕获猎物。 3.水螅体形呈辐射对称,这种对称有利于感知周围环境中来的各种刺激、捕食和进行防御。 4.水螅身体由内胚层和外胚层两层细胞构成;其中内胚层围成的腔叫消化腔;外胚层上的刺细胞是腔肠动物特有的攻击和防御的利器,在触手部位尤其多。 5.生活在清澈溪流的石块下身体背腹扁平,三角形的前端背面有两个可以感光的黑色眼点,它们是涡虫(动物),属于扁形动物。 6.涡虫的口长在腹面,口内有一个可以伸出口外的咽,吃进去的食物在内消化,然后食物残渣从口排出,因为它无肛门。 7、涡虫的身体呈两侧对称,也称左右对称。除涡虫外还有华枝睾吸虫、血吸虫和绦虫也属于扁形动物。 8、大多数的扁形动物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靠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获取寄主体内的养料。 9.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10.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行课案 【合作探究】 1.水螅是怎样捕食的?学习目标: 1.概述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2.概述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明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学习重点: 1.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2.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学习难点: 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反思与补充:

小学:第1课 信息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教材信息技术(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信息技术教案 / 小学信息技术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第1课信息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学习本知识能够调动学生的激情与兴趣,对相关教师和学生创造力的开发有促进作用,对教学效果提升有着积极的影响,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信息技术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对信息和信息技术有感性认识 ·认识常见的信息处理工具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应用 情感目标: ·意识到信息和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萌发学习、应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教学内容】 ·信息 ·信息传递、获取、存储等信息技术及常用工具 ·计算机的基本应用

·信息技术课程学习要求 【教学重点】 ·信息技术的表现形式 ·计算机的基本应用 【教学难点】 ·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含义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关系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本课是信息技术课程的第一课,对于从来没有学过计算机知识的学生来说,上课环境很陌生也很新奇,“信息”及“信息技术”等概念也比较抽象,因此教学中应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意从生活素材中进行导入,精心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首先从学生生活体验出发引入了信息的含义,然后分别介绍了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基本应用。总的来看,本课内容点很多,应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重点突出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特点:传递、接收、存储、处理信息。 如果在机房上此课,一定要先讲解上机的基本守则。这些规定学生无法全部理解,应在后续课程中不断强化或提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