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第五章矩阵分析

教材第五章矩阵分析
教材第五章矩阵分析

第五章 矩阵分析

本章将介绍矩阵微积分的一些内容.包括向量与矩阵序列的收敛性、矩阵的三种导数和矩阵微分与积分的概念,首先简要介绍向量与矩阵范数的有关知识.

§5.1 向量与矩阵的范数

从计算数学的角度看,在研究计算方法的收敛性和稳定性问题时,范数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向量的范数

定义1 设V 是数域F 上n 维(数组)向量全体的集合,x 是定义在V 上的一个实值函数,如果该函数关系还满足如下条件

1)非负性 对V 中任何向量x ,恒有0x ≥,并且仅当0=x 时,才有

x =0;

2)齐次性 对V 中任意向量x 及F 中任意常数k ,有;x k kx = 3)三角不等式 对任意V y x ∈,,有

y x y x +≤+,

则称此函数x (有时为强调函数关系而表示为?) 为V 上的一种向量范数.

例1 对n C 中向量()T n x x x x ,,,21 =,定义

2

22212

n

x x x x

+++=

=H x x ,

则2x 为n C 上的一种向量范数[i x 表示复数i x 的模],称为2-范数.

证 首先,2n x C 是上的实值函数,并且满足

1)非负性 当0x ≠时,0x >;当0x =时,0x =; 2)齐次性 对任意k C ∈及n x C ∈,有

22

21222||||||||n kx kx kx kx k x =

+++= ;

3)三角不等式 对任意复向量1212(,,,),(,,,)T T n n x x x x y y y y == ,有

2

222

21122||||||||n n x y x y x y x y +=++++++

2221122()()()n n x y x y x y ≤++++++

2

21

1

1

||2||||||n

n

n

i i i i i i i x x y y ====++∑∑∑ (由Cauchy-ВуНЯКОВСКИЙ不等式)

22

2222

2

22||||2||||||||||||(||||||||),

x x y y x y ≤++=+

因此 222||||||||

||||

x y x y +≤+. 所以2||||x 确为n C 上的一种向量范数. 例2 对n C [或n R ]上向量12(,,,)T n x x x x = 定义 112||||||||||n x x x x =+++ , 1m a x i i n

x

x ∞

≤≤=,

则1||||x 及x ∞都是n C [或n R ]上的向量范数,分别称为1-范数和∞-范数.

证 仅对后者进行证明. 1)非负性 当0x ≠时,max 0i i

x

x ∞

=>,又显然有00∞=;

2)齐次性 对任意向量()T n x x x x ,,,21 =及复数k , m a x m a x ;

i i i

i

kx

kx k

x k x

===

3)三角不等式 对任意向量1212(,,,),(,,,),T T n n x x x x y y y y ==

()i i i

i i i

y x y x y

x +≤+=+∞

max max

i i

i i

y x m a x m a x

+≤ =∞∞

+y x .

综上可知∞x 确为向量范数.

上两例中的∞x x x ,,21是常用的三种向量范数.

一般地,对于任何不小于1的正数p ,向量()T n x x x x ,,,21 =的函数

p

n

i p i p

x x

1

1??

? ??=∑= 也构成向量范数,称为向量的p -范数.

注:(1)当1p =时,1p

x

x =;

(2)当2p =时,2x 为2-范数,它是酉空间范数;当i x 为实数时,

122

21

()n

i i x x ==∑为欧氏空间范数.

由p -范数的存在,可知向量的范数有无穷多种,而且向量的范数并不仅限于p -范数.在验证向量的范数定义中,三角不等式的过程中常涉及到两个著名的不等式,即

1、H?lder 不等式 设正实数,p q 满足

11

1,p q

+=则对任意的,,n x y C ∈有 111

1

1

()()n

n

n

p q p

q

i i

i i i i i x y

x y ===≤∑∑∑.

2、Minkowski 不等式 对任意实数1p ≥,及,,n x y C ∈有

1111

1

1

()()()n

n

n

p

p p

p

p

p

i i i i i i i x y x y ===+≤+∑∑∑.

例3 设()T

x 1,,1,1 =为n 维向量,则

1,

,

21===∞

x

n x n x .

各种范数值差距很大.但是,各种范数之间却存在着内在的制约关系,

称为范数的等价性.

定理1 设βα??,为有限维线性空间V 的任意两种向量范数(它们不限于p -范数),则存在正的常数12,C C ,使对一切向量x ,恒有

βα

β

x C x

x

C 21≤≤. (1)

证 如果范数x α和x β都与一固定范数,譬如2-范数2x 满足式(1)的

关系,则这两种范数之间也存在式(1)的关系,这是因为若存在正常数12

,C C ''和12

,C C '''',使 12

2212

2,C x x C x C x

x C x α

β

β

''≤≤''''≤≤

成立,则显然有

112

2||||||||||||C C x x C C x βαβ''''''≤≤. 令11122

2,C C C C C C ''''''==,则得式(1),因此只要对2β=证明式(1)成立即可.设V 是n 维的,它的一个基是12,,,n x x x ,于是V 中的任意向量x 可表示为1122n n x x x x ξξξ=+++ .

从而,1122n n x x x x ααξξξ=+++ 可视为n 个变量12,,,n ξξξ 的函数,记为12(,,,)n x α?ξξξ= ,易证12(,,,)n ?ξξξ 是连续函数,事实上,若令

112

2n n x x x x V ξξξ''''=+++∈ ,则 12

(,,,)n x α?ξξξ''''= . 12

12(,,,)(,,,)n n x x x x ααα

?ξξξ?ξξξ'''''-=-≤-

11111()()n

n n n

n n x x x x α

ααξξξξξξξξ''''=-++-≤-++- . 由于i

x α

(1,2,,)i n = 是常数,因此i ξ'与i ξ充分接近时,12

(,,,)n ?ξξξ''' 就与12(,,,)n ?ξξξ 充分接近,所以12(,,,)n ?ξξξ 是连续函数.

所以在有界闭集{

}

222

1212(,,,)1n S ξξξξξξ=+++= 上,函数

12(,,,)n ?ξξξ 可达到最大值2C 及最小值1C .因为在S 中,i ξ不能全为零,

所以10C >.记向量

1

2

12222n

n y x x x x

x

x

ξξξ=

+

++

则其坐标分量满足

2

2

2

1

2

2

2

2

1n

x

x

x

ξξξ+

++

= ,

因此,y S ∈.从而有11122220,,n C y

C x x x α

ξξξ???<≤=≤ ? ???

.但2

,x

y x =

故122x C C x α≤≤.即 1222C x x C x α≤≤.

二、矩阵的范数

定义2 设V 是数域F 上所有n m ?矩阵的集合,A 是定义在V 上的一个实值函数,如果该函数关系还满足如下条件:对V 中任意矩阵A 、B 及F 中任意常数k 总有

1)非负性 0≥A ,并且仅当0=A 时,才有0=A ;

2)齐次性 A k kA =;

3)三角不等式 B A B A +≤+, 则称()?A

是V 上的一种矩阵范数.

例4 对n m C ?(或n m R ?)上的矩阵()ij A a =定义

∑∑===m i n

j ij M a A

11

1

∑∑===

m

i n

j ij

M a A

112

2

11max ij M i m j n

A

a ∞

≤≤≤≤=,

则∞

?

?

?

M M M ,,2

1

都是n m C ?(或n m R ?)上的矩阵范数.

实用中涉及较多的是方阵的范数,即m n =的情形.

定义 3 设F 是数域,?是n n F ?上的方阵范数.如果对任意的

,n n A B F ?∈,总有

AB A B ≤?,

则说方阵范数?具有乘法相容性.

注意 在某些教科书上,往往把乘法相容性直接纳入方阵范数的定义中作为第4个条件,在读书时,只要注意到各自定义的内涵就可以了.

例5 对n n C ?上的矩阵][ij a A =,定义ij n

j i a n A ≤≤?=,1max ,则?是一种矩

阵范数,并且具备乘法相容性.

证 非负性与齐次性显然成立,另两条证明如下. 三角不等式

ij ij b a n B A +?=+max

()

m a x m a x i j i j n a b ≤+

B A +=; 乘法相容性

??

?

???≤?=∑∑==n k kj ik n

k kj ik b a n b a n AB 11max max

()()

B A b n a n ij ij =?≤max max , 证得A 为矩阵范数且具有乘法相容性.

并不是所有的方阵范数都具有乘法相容性.例如对于22?R 上的方阵范数.M ∞

就不具备相容性条件.此时ij j i M a A

2

,1max ≤≤=∞

取1110,0111A B ????

== ? ?????

,则有1==∞

M M B

A

,而

2M M M AB

A

B

=>.

定义4 如果n 阶矩阵A 的范数A 与n 维向量x 的范数x ,使对任意n 阶矩阵A 及任意n 维向量x 均有x A

Ax ≤,则称矩阵范数A 与向量范数

x 是相容的.

定理2 设x 是某种向量范数,对n 阶矩阵A 定义

Ax x

Ax A x x 1

max max

=≠== (2)

则A 为方阵范数,称为由向量范数x 导出的矩阵范数,而且它具有乘法相容性并且与向量范数x 相容.

证 首先可证,由(2)式定义的函数关系||||A 满足与向量范数||||x 的相容

性.对于任意n 阶矩阵A 及n 维向量x ,当0x ≠时,有

0||||||||

max ||||||||

||||y Ax Ay A x y ≠≤=, 即 ||||||||||||;Ax A x ≤ (3) 而当0x =时,||||0||||||||Ax A x ==,于是总有(3)式成立.

容易验证||||A 满足范数定义中的非负性、齐次性及三角不等式三个条件,因而A 是一种方阵范数.并且,对任意n 阶矩阵,A B ,利用(2)式和(3)式可得

00max

max max x x x A Bx ABx Bx AB A A B x x x

≠≠≠=≤==.

即说矩阵范数A 具备乘法相容性.

一般地,把由向量p -范数p x 导出的矩阵范数记作p A .下面看常用的三种矩阵范数

例6 证明对n 阶复矩阵[]i j A a =,有 1)111max n

ij j n

i A a ≤≤==∑,称为A 的列和范数.

2)11

max n

ij i n

j A a ∞≤≤==∑,称为A 的行和范数.

证 1)设11

1

max n n

ij ik j n

i i w a a ≤≤====∑∑.若A 按列分块为12(,,,)n A ααα=

则11

1max k j j n

w αα≤≤==.对任意n 维向量12(,,)T n x x x x = ,有

1122112211111

121

11()max .

n n n n

n j

j n

Ax x x x x x x x x x x w ααααααα≤≤+++≤+++≤+++≤

于是,对任意非零向量x 有

11

Ax w x ≤. 以下证明存在非零向量k e 使

1

1

k k

Ae w e =.事实上,设k e 是第k 个分量为1

而其余分量全为0的向量,则1k e =1,且

n

=11k ik i Ae a w ==∑,

1

1

k k

Ae w e =.

2)的证明与1)相仿,留给读者去完成. 例7 证明对n 阶复矩阵A ,有

21max i i n

A σ≤≤=,

这里()n i i ,,2,1 =σ是A 的奇异值,称此范数为A 的谱范数.

证 设H A A 的全部特征根为12,,n λλλ .不妨设11max i i n

λλ≤≤=.于是

111max i i n

σλσ≤≤==.因为H A A 为H -矩阵,故有酉矩阵U ,使得

12n (,),,H H U A AU diag λλλ=Λ= .

如设12(,,,)n U u u u = 则i u 是H A A 相应于特征根i λ的单位特征向量,即有

,H i i i A A u u λ= 2

1i

u =.

对任意满足2||||1x =的复向量12(,,,)T n x x x x = ,有

22

||||()()H H

Ax Ax Ax x ==H U U x Λ.

令H y U x =,则22

2222

||||||||||||1H y U x x ===,说明y 亦为单位向量.若设12(,,,)T n y y y y = ,则

2

221

||

||||1n

i

i y y ===∑,

于是2

22

11

||||||n H

i i i Ax y y y λλ==Λ=≤∑.即有12Ax σ≤.由x 的任意性,便得

21221

max x A Ax σ==≤ .特别取1x u =,则有21

1111112

H H H Au u A Au u u λλ===,

112Au σ=.这说明2Ax 在单位球面{}

21,n x x x C =∈上可取到

最大值1σ,从而证明了

21221

max x A Ax σ===.

各种矩阵范数之间也具有范数的等价性

定理3 设,a A A β是任意两种矩阵范数,则有正实数12,,C C 使对一切矩阵A 恒有

12a C A

A C A β

β≤≤.

§5.2 向量与矩阵序列的收敛性

在这一节里,我们将把数列极限的概念,扩展到向量序列与矩阵序列上去.

可数多个向量(矩阵)按顺序成一列,就成为一个向量(矩阵)序列.例如

()()(

12(,,,)k k k T k n x x x x = ,

1,2,3,k = 是一个n 维向量序列,记为{}k x ,诸k x 的相应分量则形成数列{}k i x .

定义5 设有向量序列()()()12{}:(,,,)k k k T

k k n x x x x x = .

如果对1,2,,i n = , 数列(){}k i x 均收敛且有()lim k i i k x x →∞

=,则说向量序列{}k x 收敛.如记

12(,,,)T n x x x x = ,则称x 为向量序列{}k x 的极限,记为lim k k x x →∞

=,或简记

为k x x →.

如果向量序列{}k x 不收敛,则称为发散.类似于数列的收敛性质,读者不难证明向量序列的收敛具有如下性质.

设{},{}k k x y 是n C 中两个向量序列,,a b 是复常数,n ,m A C ?∈如果

l i m ,l i m k k k k x x y y →∞

→∞

==,则

1lim();

2lim .

k k k k k ax by ax by Ax Ax →∞

→∞

>+=+>=

定理4 对向量序列{}k x ,x x k =∞

→k lim 的充分必要条件是0lim =-∞

→x x k k ,

其中?是任意一种向量范数.

证 1)先对向量范数i n

i x x

≤≤∞

=1max 证明定理成立.

i k i k k k x x x x =?=∞

→∞

→)(lim lim ,n i ,...,2,1=;

,0lim )(=-?∞

→i k i k x x n i ,...,2,1=;

0max lim )(1=-?≤≤∞→i k i n

i k x x ;

0lim =-?∞

→x

x k k .

2)由向量范数等价性,对任一种向量范数?,有正实数21,b b ,使

∞∞-≤-≤-x x b x x x x b k k k 21.令∞→k 取极限即知

lim 0lim 0k k k k x x x x

→∞

→∞

-=?-=.

于是定理对任一种向量范数都成立.

根据上述定义,向量序列有极限的根本之处在于各分量形成的数列都有极限.

由于m n C ?中矩阵可以看作一个mn 维向量,其收敛性可以和mn C 中的向量一样考虑.因此,我们可以用矩阵各个元素序列的同时收敛来规定矩阵序列的收敛性.

定义6 设有矩阵序列{}n m k ij k k a A A ?=][:)

(,如果对任何,(1,i j i m ≤≤

1j ≤)n ≤均有

ij k ij k a a =∞

→)

(lim , 则说矩阵序列{}k A 收敛,如令n m ij a A ?=][,又称A 为{}k A 的极限.记为

,lim A A k k =∞

→或A A k →.

矩阵序列不收敛时称为发散.

讨论矩阵序列极限的性质,以下设所涉及的矩阵为n 阶矩阵. 1) 若A A k k =∞

→lim ,{}k a 为数列且a a k k =∞

→lim ,则()aA A a k k k =∞

→lim .特别,

当a 为常数时,()k k k k A a aA ∞

→∞

→=lim lim .

2) 若A A k k =∞

→lim ,B B k k =∞

→lim ,则()B A B A k k k ±=±∞

→lim .

3) 若A A k k =∞

→lim ,B B k k =∞

→lim ,则()AB B A k k k =∞

→lim .

4) 若A A k k =∞

→lim 且诸k A 及A 均可逆,则{}

1-k A 收敛,并且

11lim --∞

→=A A k k .

容易证明性质1)-3)成立,对性质4)注意到行列式k A 值定义的和式无非是k A 中元素()(,1,2,,)k ij a i j n = 的乘法与加法之组合,再由

lim k →∞

(),k ij ij a a =

即可知

lim k k A A →∞

=.

用()k ij A 表示k A 中(,)i j 元素的代数余子式,用ij A 表示A 中(,i j )元素的代数余子式,便有

()lim k ij ij k A A →∞

=.

进而 **lim k k A A →∞

=.这里*

k A 是k A 的伴随矩阵,*A 是A 的伴随矩阵.又

*

1k

k

k A A A -=, 所以*1

1lim k

k A A A A

--→∞

==. 定理 5 对于矩阵序列{}k A ,lim k k A A →∞

=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对任何一种矩阵范数?,有lim 0k k A A →∞

-=.

定理5的证明与定理4类似,由于矩阵范数的等价性,只需证明对矩阵范数,max ij i j

A a =定理成立,其方法也与定理4的证明一致,这里从略.

以下主要介绍范数在特征值估计方面的应用.

定义7 设n n A C ?∈,1,,,,j n λλλ 为A 的n 个特征值,称

()max j j

A ρλ=

为A 的谱半径.

有了谱半径的概念,可以对矩阵范数作如下的初步估计. 定理6 设n n A C ?∈,则对n n C ?上的任一矩阵范数?,皆有

()A A ρ≤.

证 设λ是A 的特征值,x 为A 的属于特征值λ的特征向量,故0x ≠,所以0x ≠.另设v ?是n C 上与矩阵范数?相容的向量范数,由Ax x λ=,应有

v v Ax x λ=,

而v v Ax A x ≤,于是有

v v x A x λ≤,

同除0v x ≠,有A λ≤.故max j

A λ≤,于是

()A A ρ≤.

定理7 设n n A C ?∈,lim 0k k A →∞

=的充分必要条件是()1A ρ<.

证 对n n A C ?∈,由第三章定理15知,存在n 阶的逆矩阵P 使得

112(,,,)s P AP J diag J J J -== ,

其中

1

0110i i

i i

i i i n n J λλλλ??? ?

?

?= ? ?

??

?

, 则112(,,)k k k k k s P A P J diag J J J -== .因此

lim 0lim 0lim 0(1,2,,)k k k i k k k A J J i s →∞

→∞

→∞

=?=?== .

(1)11()()()()2(1)()

()1

()2()()i n k i k i k i k i i k i k i k

i k i k i k i f f f f n f f J f f f λλλλλλλλλ-?

?''' ?- ?' ? ?

?= ?'' ? ?' ?

?

?

?

!!

!,

其中()k k f λλ=,因为对任一多项式(),g λ当k →∞时,

()01k i i g λλ→?<.而1(1,2,,)()1i i s A λρ<=?< .

由定理6和定理7即得如下结果.

定理8 设n n A C ?∈,如果存在n n C ?上的一种相容矩阵范数.使1A <,则lim k →∞

0k A =.

定理9 设λ是n 阶矩阵A 的任一特征根,那么对任一种矩阵范数?,都有A λ≤.

证 设,A a =则0a ≥,对任意给定的0ε>,令A

B a ε

=

+.于是,若设A 的全部特征根为12,,,,n λλλ 则B 的全部特征根恰是

1

2

,

,,

n

a a a λλλεεε+++ .

又11a

B A a a εε

=

=<++.由定理8知0k B →,再由定理6知1,1,2,,,i

i n a λε

<=+ 即,1,2,,.i a i n λε<+= 由ε的任意性,令0ε→取极

限,便有,1,2,,.i a i n λ≤= 即知对任一特征根λ,有a λ≤.

§5.3 矩阵的导数

本节讨论三种导数:矩阵对变量的导数、函数对矩阵的导数、矩阵对矩阵的导数.

一、函数矩阵对变量的导数

如果矩阵中诸元素都是某实变量x 的函数,则称这种矩阵为函数矩阵.它的一般形式是

()??

??

?

?

?

??=)()

()()()()()()()(2122221

11211x a x a x a x a x a x a x a x a x a x A mn m m n n , 其中()()1,2,,;

1,2,,ij a x i m j n == 都是实变量x 的函数.

定义8 设函数矩阵()[()]ij m n A x a x ?=,如果对一切正整数,i j ,1i m ≤≤

1j n ≤≤,均有

()0

lim ij ij x x a x b →=,

则说当0x x →时函数矩阵()A x 有极限,n m ij b B ?=][叫做()A x 的极限,记为

()0

lim x x A x B →=.

该定义的实质是如果()A x 的所有各元素()ij a x 在0x 处都有极限,则说

()A x 在0x 处有极限.

如果()A x 的所有各元素()ij a x 在0x 处连续,即0

0lim ()()ij ij x x a x a x →=,

(1,2,,;1,i m j

n == ,则称()A x 在0x x =处连续,且记

0lim ()()x x A x A x →=.如果()A x 在某区间[,]a b 上处处连续,则说()A x 在[,]a b 上

连续.

容易验证下列等式是成立的: 设()()0

lim ,lim x x x x A x A B x B →→==,则

(1)0

lim(()())x x A x B x A B →±=±;

(2)()0

lim ()x x kA x kA →=;

(3)()0

lim ()()x x A x B x AB →=.

定义9 对于函数矩阵()n m ij x a x A ?=)]([,如果所有元素ij a ()x (1,2,i =

,;1,2,,)m j n = 在某点x 处[或在某区间上]均可导,则称()x A 在x 处[或在

某区间上]可导.导数[或导函数]记为

()d

A x dx ,简记为()x A '.并规定 ()()()()()()()()()()()111212122212n n m m mn a x a x a x a x a x a x d A x A x dx

a x a x a x '''?? ?''' ?'== ? ? ?

'''??

, 其中()ij

a x '表示()x a ij 对x 的一阶导数. 矩阵对变量的导数运算具有如下一些性质

1°若函数矩阵()()x B x A ,都可导,则它们的和亦可导,并且

()()[]()()x B dx

d x A dx d x B x A dx d

+=+. 2°若()x A 可导,()f x 是x 的可导函数,则()x f ()x A 可导,且

()()[]()()()()x A dx d x f x A x f dx d x A x f dx d +??

?

???=, 特别地,当()x f 为常数k 时,有

()[]()x A dx

d k x kA dx d

=. 3°若()x A 可导,则()x A T 可导,并且

()()T

T dx x dA x A dx d ??

? ??=. 4°若()x A ,()x B 可导且二者可乘,则()x A ()x B 亦可导,且

()()[]()()()()x B dx d x A x B x A dx d x B x A dx d +??

?

???=?. 推论 若()x A 可导,Q P ,为数字矩阵,则

()[]()x A dx

d P x PA dx d

=, ()[]()Q x A dx d Q x A dx d ??

?

???=. 5° 若()x A 为可逆的可导函数矩阵,则()x A 1-亦可导,且

()[]

()()()x A dx

x dA x A x A dx d 1

11----=. 证 因为1()(),A x A x E -=所以

111()()[()()]()()0d dA x dA x A x A x A x A x dx dx dx

---=+=. 于是

111()()()()dA x dA x A x A x dx dx

---=-. 函数矩阵的导数本身也是一个函数矩阵,它可以再进行求导运算,下面我们给出函数矩阵对变量的高阶导数

22

()()

()d A x d dA x dx dx dx =, 3232

()()

()d A x d d A x dx dx dx =,

1()()

()k k k

d A x d d A x dx dx dx

-=. 例1 设)(x A 为n 阶可导函数矩阵,求()x A 2的一、二阶导数. 解

()()()[]()()()()x A x A x A x A x A x A dx

d

x A dx d '+'==

2 [注意一般 2

()2()()d A x A x A x dx

'≠]

()()()()()[]x A x A x A x A dx d

x A dx

d '+'=22

2

()()()[]()()x A x A x A x A x A ''+'+''=2

2.

例2 设()()()????

??

? ??=t x t x t x x n

21,其中()t x i 均为t 的可导函数,n n ij a A ?=][为n 阶实对称矩阵,求二次型Ax x T 对t 的导数.

解 []()

x A x x A x Ax x Ax x dt

d T T T T

'+'+'=.又A 为数字矩阵,故0='A ,又

x A x T '为t 的函数.而有()()()Ax x x A x x A x x A x T T T

T T T '='='='.所以

()

x A x Ax x dx

d T T

'=2. 二、函数对矩阵的导数

定义10 设n m ij x X ?=][为多元实变量矩阵,

()()1111,,,,,,n m mn f X f x x x x =

是以X 中诸元素为变量的多元函数,并且偏导数

ij

x f

??()1,2,,;1,2,,i m j n == 都存在,则定义函数)(X f 对矩阵X 的导数为

?????????

?

????????????????????=mn m m n

n x f x f x f x f x f x f x f x f x f dX df

2

1

2222111211. 特别,当X 为向量()T

n x x x x ,,,21 =时,函数()n x x x f ,,,21 对x 之导数为

()x f x f x f x f dx df T

n ?=???

?

????????=,,,21 . 例3 设[]

()∑∑==?==m i n

j ij n

m ij

x X f x X 11

2

,,求dX

df . 解

2,1,2,,;

1,2,,ij ij

f

x i m j n x ?===? .

X x x x x x x x x x dX df mn m m n n 22222222222

1

22221

11211

=??

?

?

?

??

??=

例4 设112

2,n n a x a x a x a x ???? ? ? ? ?== ? ? ? ?????

,1122()T n n f x a x a x a x a x ==+++ ,则

12n a a df a dx a ??

? ?== ?

???

. 三、矩阵对矩阵的导数

定义11 设矩阵n m kl a A ?=][中每一个元素kl a 都是矩阵q p ij b B ?=][中各元素(1,2,...,;1,2,...,)ij b i p j q ==的函数,当A 对B 中各元素都可导时,则称矩阵A 对矩阵B 可导,且规定A 对B 的导数为

第五章矩阵分析(改)

第五章 矩阵分析 本章将介绍矩阵微积分的一些内容.包括向量与矩阵序列的收敛性、矩阵的三种导数和矩阵微分与积分的概念,简要介绍向量与矩阵范数的有关知识. §5.1 向量与矩阵的范数 从计算数学的角度看,在研究计算方法的收敛性和稳定性问题时,范数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向量的范数 定义1 设V 是数域F 上n 维(数组)向量全体的集合,x 是定义在V 上的一个实值函数,如果该函数关系还满足如下条件: 1)非负性 对V 中任何向量x ,恒有0x ≥,并且仅当0=x 时,才有 x =0; 2)齐次性 对V 中任意向量x 及F 中任意常数k ,有;x k kx = 3)三角不等式 对任意V y x ∈,,有 y x y x +≤+, 则称此函数x (有时为强调函数关系而表示为?) 为V 上的一种向量范数. 例1 对n C 中向量()T n x x x x ,,,21 =,定义 2 22212 n x x x x +++= 则2x 为n C 上的一种向量范数[i x 表示复数i x 的模]. 证 首先,2n x C 是上的实值函数,并且满足

1)非负性 当0x ≠时,0x >;当0x =时,0x =; 2)齐次性 对任意k C ∈及n x C ∈,有 22||||||kx k x = =; 3)三角不等式 对任意复向量1212(,, ,),(,, ,)T T n n x x x x y y y y ==,有 222 221122||||||||()n n x y x y x y x y +=++++ ++ 2221122()()()n n x y x y x y ≤++++ ++ 2 21 1 1 ||2||||||n n n i i i i i i i x x y y ====++∑∑∑(由Cauchy-ВуНЯКОВСКИЙ 不等式) 222222 2 22||||2||||||||||||(||||||||),x x y y x y ≤++=+ 因此 222||||||||||||x y x y +≤+ 所以 2||||x 确为n C 上的一种向量范数 例2 对n C [或n R ]上向量12(,,,)T n x x x x =定义 112||||||||||n x x x x =+++, 1max i i n x x ∞ ≤≤=, 则1||||x 及x ∞都是n C [或n R ]上的向量范数,分别称为1-范数和∞-范数. 证 仅对后者进行证明. 1)非负性 当0x ≠时,max 0i i x x ∞ =>,又显然有00∞=; 2)齐次性 对任意向量()T n x x x x ,,,21 =及复数k ,

中科院矩阵分析_第五章

第五章 特征值的估计及对称矩阵的极性 本章主要讨论数值代数中的三个特殊理论, 即 特征值的估计 广义特征值问题 实对称矩阵(一般是Hermite 矩阵)特征值的 极小极大原理,其次也涉及到一些特征值 和奇异值的扰动问题,最后简要地介绍矩阵 直积的一些性质及其在线性矩阵方程求解 方面的应用。这几方面的内容,在矩阵的 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当中都有着相当重要 的作用。 5.1特征值的估计 一、特征值的界 首先给出直接估计矩阵特征值模的上界的 一些方法 定理5.1 设A=(a rs )∈R n×n ,令 M=||2 1 max ,1sr rs n s r a a -≤≤ λ若表示A 任一特征值,则λ的虚部Im(λ) 满足不等式 2 ) 1(|)Im(|-≤n n M λ |Im(λ)|≤||A -A T ||2 / 2 |Im(λ)|≤||A -A T ||1 ?/2. 证明:设x+i ?y 为对应于λ的A 的特征向量, 则 A(x+i ?y)=(α+β?i)(x+i ?y) 其中λ=α+β?i.显然x,y 为实向量,且x,y 为 线性无关的 向量。 经整理A(x,y)=(x,y)B, 其中B=??? ? ??-αββα 。 从而(x,y)T A(x,y)=(x,y)T (x,y)B 展开有

???? ??Ay y Ax y Ay x Ax x T T T T =α????? ??y y y x y x x x T T T T + β???? ? ? ?--x y y y x x y x T T T T (求等式两边矩阵的对角元之和,可得 α(x T x +y T y )=x T Ax +y T Ay (1) 等式两边矩阵的左上角单元减去右下角单元 可得: β(x T x +y T y )=x T (A -A T )y 1). 记B=A -A T ,则 |x T By|≤||x||2 ?||B||2?||y||2 从而 |β|≤||x||2 ?||B||2?||y||2 /((||x ||2)2 +(||y ||2)2) 利用ab /(a 2+b 2)≤1/2 可得 |β|≤||B||2 /2. 2). 由于|x T By|≤||Bx||1 ?||y||∞≤||B||1?||x||1 ?||y||∞ 从而 |β|≤||B||1 ?||x||1 ?||y||∞ /((||x ||2)2 +(||y ||2)2) 易证明 ||x||1 ?||y||∞ /((||x ||2)2 +(||y ||2)2) /2. (显然,不妨假设(||x ||2)2 +(||y ||2)2=1, 设||y ||∞=t =cos(α), 则y 必为t ? e j 的形式(为什么?), 从而极值转化为求解如下最大值问题: max ||x||1, 满足约束(||x ||2)2=1-t 2 这样有均值不等式||x||1 x ||2 = -t 2)1/2, 从而我们需要求解t (1-t 2)1/2的最大值,设t =cos(α) 可得t (1-t 2)1/2的最大值为1/2. 从而得证。) 因此 |β|≤||B||1 3). 由于b ii =0, i =1,2,…,n , b ij = -b ji , 因此 |x T By|2=| 1 1()n ij i j j i i j i b x y x y -=>??-∑∑|2 ≤(2M )2 2 1||n i j j i i j i x y x y =>??- ??? ∑∑ (利用(a 1+a 2+…+a n )2≤ n ((a 1)2+(a 2)2+…+(a n )2) ≤(2M )2 (n (n -1)/2) 21||n i j j i i j i x y x y =>??- ??? ∑∑

中科院矩阵分析_第五章

第五章特征值的估计及对称矩阵的极性本章主要讨论数值代数中的三个特殊理论,即 特征值的估计 广义特征值问题 实对称矩阵(一般是Hermite矩阵)特征值的极小极大原理,其次也涉及到一些特征值和奇异值的扰动问题,最后简要地介绍矩阵直积的一些性质及其在线性矩阵方程求解方面的应用。这几方面的内容,在矩阵的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当中都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5.1特征值的估计 一、特征值的界 首先给出直接估计矩阵特征值模的上界的 一些方法 定理 5.1 设A=(a rs) R n X1,令 1 , , M= ma彷总a sr| 若表示A任一特征值,则的虚部Im() 满足不等式 |Im( )| M n(n21) |Im( )| ||A A T||2 / 2 |Im( )| ||A A T||1n /2. 证明:设x+i y为对应于的A的特征向量, 则A(x+i y)=( + i)(x+i y) 其中=+ i.显然x,y为实向量,且x,y为线性无关的向量。 经整理A(x,y)=(x,y)B, 其中B= 从而(x,y) T A(x,y)=(x,y) T(x,y)B 展开有

i 1 j i T T X y X X T T y y y X (求等式两边矩阵的对角元之和,可得 (x T x+y T y)=x T Ax+y T Ay (1) 等式两边矩阵的左上角单元减去右下角单元 可得: (x T x+y T y)=x T (A A T )y 1) . 记 B=A A T ,则 |x T By| ||x||2||B||2||y||2 从而 1 1 1凶|2 ||B||2||y||2 /((||x||2)2 +(||y|2)2) 利用 ab/(a 2+b 2) 1/2 可得 | | ||B||2 /2. 2) . 由于 |x T By| ||B X ||I ||y|| ||B||i ||X ||I ||y|| 从而 | | ||B||i ||x||i ||y|| /((||X |2)2 +(||y||2)2) 易证明 ||x||i ||y|| /((||X ||2)2 +(||y||2) 2) n /2. (显然,不妨假设(||X ||2)2 +(||y||2)2=1, 设HyH =t=cos (),则y 必为t e 的形式(为什么?) 从 而极值转化为求解如下最大值问题: max ||X ||1,满足约束(||X ||2)2=1 t 2 这样有均值不等式 ||x|h i n ||X ||2= 、、n (1 t 2)1/2, 从而我们需要求解t(1 t 2)1/2的最大值,设t=cos() 可得 t(1 t 2)1/2的最大值为1/2.从而得证。) 因此 11 ||B||1 . n /2. 3) . 由于 b ii =0, i =1,2,…,n, b ij = b ji , n 1 因此 x T By|2=| b ij (X y j X j y i )|2 i 1 j i 2 n (2M)2 |xy j X j Y i | i 1 j i (利用(a 1+a 2+…+a n )2 n((a 1)2+(a 2)2+ …+(a n )2) n (2M)2(n(n 1)/2) | X y j X j yj 2 X T A X y T Ax X T Ay y T Ay T T X X X y T T X y y y

第五章矩阵分析(改)(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第五章 矩阵分析 本章将介绍矩阵微积分的一些内容.包括向量与矩阵序列的收敛性、矩阵的三种导数和矩阵微分与积分的概念,简要介绍向量与矩阵范数的有关知识. §5.1 向量与矩阵的范数 从计算数学的角度看,在研究计算方法的收敛性和稳定性问题时,范数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向量的范数 定义1 设V 是数域F 上n 维(数组)向量全体的集合,x 是定义在V 上的一个实值函数,如果该函数关系还满足如下条件: 1)非负性 对V 中任何向量x ,恒有0x ≥,并且仅当0=x 时,才有x =0; 2)齐次性 对V 中任意向量x 及F 中任意常数k ,有 ;x k kx = 3)三角不等式 对任意V y x ∈,,有 y x y x +≤+, 则称此函数x (有时为强调函数关系而表示为?) 为V 上的一种向量范数. 例1 对n C 中向量()T n x x x x ,,,21 =,定义

2 22212 n x x x x +++= 则2x 为n C 上的一种向量范数[i x 表示复数i x 的模]. 证 首先,2n x C 是上的实值函数,并且满足 1)非负性 当0x ≠时,0x >;当0x =时,0x =; 2)齐次性 对任意k C ∈及n x C ∈,有 22||||||kx k x = =; 3)三角不等式 对任意复向量 1212(,, ,),(,, ,)T T n n x x x x y y y y ==,有 222 221122||||||||()n n x y x y x y x y +=++++ ++ 2221122()()()n n x y x y x y ≤++++ ++ 2 2 1 1 1 ||2||||||n n n i i i i i i i x x y y ====++∑∑∑(由Cauchy-ВуНЯКОВСКИЙ不 等式) 22 2222 2 22||||2||||||||||||(||||||||), x x y y x y ≤++=+ 因此 222||||||||||||x y x y +≤+ 所以 2||||x 确为n C 上的一种向量范数 例2 对n C [或n R ]上向量12(,,,)T n x x x x =定义 112||||||||||n x x x x =+++, 1max i i n x x ∞ ≤≤=, 则1||||x 及x ∞都是n C [或n R ]上的向量范数,分别称为1-范数和∞-范数.

9《药物分析》第五章(2课时)

章 节名 称 第五章 芳酸及其酯类药物的分析 授 课安 排 授 课 时 数 2 授 课时 间 第五周 授 课 方 法 讲授 授 课 教 具 多媒体 教 学目 的 1、 明确芳酸及其酯类药物的质量分析方法和原理; 2、 学会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含量测定操作技术。 教 学 重 点 掌握芳酸及其酯类药物的质量分析方法和原理; 教 学 难 点 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含量测定操作技术; 项目7 苯甲酸类药物、水杨酸类药物及其它芳酸类药物的分析 一、苯甲酸类药物分析 (一)结构与性质 (1)结构 (2)性质 物理性质: 1、大多数是结晶性固体 2、溶解性:游离芳酸类药物,几乎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芳酸碱金属盐易溶于水 化学性质 装 订 线

1、酸性:本类药物分子中具有-COOH,具有酸性,可以与碱成盐。 2、三氯化铁反应:本类大多数药物可与三氯化铁作用,生成铁盐。 3、分解性:某些药物因含有特殊的结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发生分解,其分解产物可发生特殊的反应,可以用于鉴别和含量测定。 4、紫外吸收:具有苯环,所以具有紫外吸收。 (二)鉴别试验 (1)三氯化铁反应 1.苯甲酸、苯甲酸钠 苯甲酸钠盐水溶液、苯甲酸钠中性溶液,与三氯化铁作用,生成碱式苯甲酸铁盐的赭色沉淀。 2.丙磺舒 丙磺舒的钠盐水溶液与三氯化铁试液作用,生成米黄色的沉淀。 (2)分解产物的反应 1.苯甲酸钠遇酸分解生成具有升华性的苯甲酸,并凝结成白色升华物。 2.丙磺舒与氢氧化钠共热熔融,分解生成亚硫酸,经硝酸氧化成硫酸,显硫酸的鉴别反应。 3.泛影酸 加热分解产生紫色碘蒸气。 (三)杂质检查 (1)羟苯乙酯的杂质检查

矩阵分析

《矩阵分析》作业布置 第三章 章末习题:3-1,3-30,3-25,3-12,3-13,3-14,3-27,3-20,3-19,3-28(1)(2) 3-26,3-22,3-9,3-3(1),3-16,3-23 注:题3-261λ2 应改为1 λ 2 补充题: #3*1 试证:向量长度的齐次性,即,,.n k k k C C ααα=?∈∈ #3*2 试证:在任意酉空间V 中成立广义商高定理: 2 2 2 ,&(,)0V αβαβαβ αβ∈=?+=+ #3*3令()()()1231,1,1,1,3,3,1,1,2,0,6,8T T T ααα==--=-。求12,3{,}Span ααα的一个标准正交基。 #3*4 试证下列矩阵是酉矩阵:(i )0000 1?????? ? ?? ? (ii )0i 000i i 00?? ? ? ?-??, #3*5 用归纳法证明下列结论:(i ) 对任意正整数n 成立1+3+5+……+(2n-1)=2 n .(ii)对任意正整数k 成立: 2 22 11k 1&(,)0,k i j k V i j αααααααα∈=?≠?+=+……………… #3*6 试证:A=001 0001i i i ?? ? - ? ?+?? ,(i =为正规矩阵。试问:A 是否为H 矩阵,反H 矩阵,或酉矩阵?为什么? #3*7 试证:对正定矩阵A 存在正定矩阵S 使得k S A =,其中k 为任意正整数。 第四章 章末习题:4-1(1)(2);4-2 (其中矩阵A 代之以101001?? ? ? ??? ) 补充题: #4*1 ***,,,,,m n m m n n A B C A UBV U U V U ∈=∈∈若则称 B 与A 酉等价。 试证:B 与A 酉等价当且仅当B 与A 有相同奇异值集。 #4*2 设***A ,,m n m m n n r C U U V U ∈∈∈使得* 1r 0,(,00U AV diag b Λ?? =Λ= ??? ……,b),

《药物分析》教学大纲分析

《药物分析》供药学(医药营销)专业用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10201100630 课程名称:药物分析 英文名称:Pharmaceutical analysis 课程性质:必修课 总学时:56 学分:3.5 理论学时:48 实验学时: 8 实践学时:0 指导自学学时:4 适用专业:药学(医药营销)专业适用层次:本科 先修课程:基础化学 承担院部:药学院学科组:药物分析教研室

二、课程介绍 (一)课程目标及地位 课程概述包括如下内容: 1.该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依据就业岗位需要阐述); 根据药学(医药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本专业学生在从事医药营销的工作中应该掌握的药学及相关专业、医学及相关专业、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业务技能。熟悉党和国家有关医药市场营销及医药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掌握药学基本知识、医学基本知识、医药市场营销学基础知识和医药商品推销学、广告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学习本门课程就是使学生具备在今后工作中分析和处理药品生产、药品经营中涉及质量保证(控制)相关问题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业务实践操作能力和具备与药品监管机构相互沟通的专业知识。 2.该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药学(医药营销)专业的主干学科由药学、化学和工商管理所组成。其中《药物分析》课程为药学学科的核心课程。是分析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整个药学科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3.该课程在专业学习目标中的作用以及该课程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药物分析》课程基于药学(医药营销)专业学生已掌握的《基础化学(有机、无机、分析)》、《实验化学》、《生物化学》的知识,通过系统讲授药典中常见分析方法及典型药物的分析过程,使学生熟悉药物分析学中所包含的药品生物检测技术如何实际应用于制剂分析、中药分析以及体内药物分析之中,以及药物分析学中质量控制理念如何应用于GMP、GSP、GAP、GCP、GLP管理中的质量保证过程。使学生具备强烈的药品质量观念。 在经过了本门课程的学习之后,本专业学生在进行《医药市场营销学》、《医药商品推销学》、《医药商品学》、《医药供应链管理》、《市场调研与预测》等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具备不同于一般营销专业学生的药品质量意识。这是培养本专业学生医药市场营销思维能力、医药市场分析能力等医药营销核心能力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课程教学所需达到的要求以及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所要达到的知识和能力水平。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的知识水平和应具备的能力,从课程的角度进行总括性描述,分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知识目标与技能目标撰写。 撰写说明: 1.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 本专业奉行“双惟”培养理念,弘扬“惟学、惟人、求强、求精”校训精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进步和医药事业发展需要,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服务,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和职业素养,具备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拓能力,高尚的职业道德,能在医药生产企业、医药工商企业、医药政府等部门从事药学、医药市场生产、经营与管理等方面工作,是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高级医药市场营销人才。 2.知识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