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NCBI找最全的信号转导图

如何利用NCBI找最全的信号转导图
如何利用NCBI找最全的信号转导图

如何利用NCBI找最全的信号转导图

最全的信号转导图

其实最全的信号转导图在NCBI (https://www.360docs.net/doc/b113417229.html,/)上可以查到,以下是步骤:1.

点击此处

进入到:https://www.360docs.net/doc/b113417229.html,/ncicgap/

2.

3.

点击进入查询信号转导图4.

点击此处

虽然有两个链接,但是上面这个比较常用

5.这就到了我们要的页面拉:可以根据下面的列表找到自己

想要的信号转导通路。其中H代表人类;M代表小鼠

6.例子:特别是点击Gene的时候会出现相关基因的列表和

基因信息的链接

信号转导

信号转导 061M5007H 学期:2015-2016学年秋| 课程属性:| 任课教师:谢旗等 教学目的、要求 本课程为细胞生物学专业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同时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研究生的选修课。细胞信号转导是细胞生物学学科进展最快的研究领域之一,信号转导的概念已经开始深入到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本课程内容涵盖动植物受体、G蛋白、环核苷酸第二信使、质膜磷脂代谢产物胞内信使、酶活性受体、蛋白质可逆磷酸化、泛素蛋白化及其对基因表达的调控、信号转导途径的多样性、网络化和专一性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预修课程 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 教材 生命科学学院 主要内容 第一章绪论(3学时,教师:谢旗)细胞信号转导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意义,细胞信号的主要种类,细胞化学信号分子与信号传递途径的特征。真核生物的蛋白激酶,蛋白磷酸酶,蛋白质可逆磷酸化对信号转导的调节方式,蛋白质可逆磷酸化与基因表达调控,蛋白质可逆磷酸化在细胞信号中的意义。蛋白质稳定性与信号转导。第二章植物免疫的表观遗传调控(3学时,教师:郭惠珊)表观遗传调控包含RNA干扰、DNA修饰、组蛋白翻译后修饰和染色质重塑等各种过程互相交叠,共同调控基因组表观修饰的动态平衡;除了影响生长和发育,表观遗传调控的另一重要功能是抗病免疫作用。本讲将着重介绍植物表观遗传途径及其抗病免疫信号的调控作用。第三章MicroRNA介导的信号(3学时,教师:郭惠珊)microRNA 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是生物体保守机制RNA沉默过程产生并具有序列特异性调控功能的一类非编码小分子RNA。本课程主要讲授植物microRNA的产生、加工、特性及其调控作用的基本生物学过程;以及植物miRNAs和其他小分子RNA参与植物生长素信号途径和其他植物生理性状的调控作用。第四章钙离子通道及信号转导(3学时,教师:陈宇航)钙离子是生命活动的必需元素,基本分布和内稳,代谢平衡和疾病;钙离子发挥重要生物学功能,简述历史发现,作为第二信使的化学基础,功能调控的基本模式,以钙结合蛋白为例子展开介绍钙离子发挥功能调控的分子结构基础等;介绍钙离子信号转导系统的组成,

(完整版)细胞信号转导研究方法

细胞信号转导途径研究方法 一、蛋白质表达水平和细胞内定位研究 1、信号蛋白分子表达水平及分子量检测: Western blot analysis. 蛋白质印迹法是将蛋白质混合样品经SDS-PAGE后,分离为不同条带,其中含有能与特异性抗体(或McAb)相应的待检测的蛋白质(抗原蛋白),将PAGE胶上的蛋白条带转移到NC膜上此过程称为blotting,以利于随后的检测能够的进行,随后,将NC膜与抗血清一起孵育,使第一抗体与待检的抗原决定簇结合(特异大蛋白条带),再与酶标的第二抗体反应,即检测样品的待测抗原并可对其定量。 基本流程: 检测示意图:

2、免疫荧光技术 Immunofluorescence (IF) 免疫荧光技术是根据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先将已知的抗原或抗体标记上荧光素制成荧光标记物,再用这种荧光抗体(或抗原)作为分子探针检查细胞或组织内的相应抗原(或抗体)。在细胞或组织中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上含有荧光素,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标本,荧光素受激发光的照射而发出明亮的荧光(黄绿色或桔红色),可以看见荧光所在的细胞或组织,从而确定抗原或抗体的性质、定位,以及利用定量技术测定含量。 采用流式细胞免疫荧光技术(FCM)可从单细胞水平检测不同细胞亚群中的蛋白质分子,用两种不同的荧光素分别标记抗不同蛋白质分子的抗体,可在同一细胞内同时检测两种不同的分子(Double IF),也可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对胞内多种分子进行检测。 二、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技术 1、免疫共沉淀(Co- Immunoprecipitation, Co-IP)

Co-IP是利用抗原蛋白质和抗体的特异性结合以及细菌蛋白质的“protein A”能特异性地结合到免疫球蛋白的FC片段的现象而开发出来的方法。目前多用精制的protein A预先结合固化在agarose的beads 上,使之与含有抗原的溶液及抗体反应后,beads上的prorein A就能吸附抗原抗体达到沉淀抗原的目的。 当细胞在非变性条件下被裂解时,完整细胞内存在的许多蛋白质-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被保留了下来。如果用蛋白质X的抗体免疫沉淀X,那么与X在体内结合的蛋白质Y也能沉淀下来。进一步进行Western Blot 和质谱分析。这种方法常用于测定两种目标蛋白质是否在体内结合,也可用于确定一种特定蛋白质的新的作用搭档。缺点:可能检测不到低亲和力和瞬间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 2、GST pull-down assay GST pull-down assay是将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T)融合蛋白(标记蛋白或者饵蛋白,GST, His6, Flag, biotin …)作为探针,与溶液中的特异性搭档蛋白(test protein或者prey被扑获蛋白)结合,然后根据谷胱甘肽琼脂糖球珠能够沉淀GST融合蛋白的能力来确定相互作用的蛋白。一般在发现抗体干扰蛋白质-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时,可以启用GST沉降技术。该方法只是用于确定体外的相互作用。

细胞生物学信号转导练习题

选择题:请在以下每题中选出正确答案,每题正确答案为1-6个,多选和少选均不得分 1. NO直接作用于 A.腺苷酸环化酶 B.鸟苷酸环化酶 C.钙离子门控通道 2. 以下哪一类细胞可释放NO A.心肌细胞 B.血管内皮细胞 C.血管平滑肌细胞 3. 硝酸甘油作为治疗心绞痛的药物是因为它 A.具有镇痛作用 B.抗乙酰胆碱 C.能在体内转换为NO 4. 胞内受体A.是一类基因调控蛋白 B.可结合到转录增强子上 C.是一类蛋白激酶 D.是一类第二信使 5. 受体酪氨酸激酶RTK A.为单次跨膜蛋白 B.接受配体后发生二聚化 C.能自磷酸化胞内段 D.可激活Ras 6. Sos属于 A.接头蛋白(adaptor) B.Ras的鸟苷酸交换因子(GEF) C.Ras的GTP酶活化蛋白(GAP) 7. 以下哪些不属于G蛋白 A.Ras B.微管蛋白β亚基 C.视蛋白 8. PKC以非活性形式分布于细胞溶质中,当细胞之中的哪一种离子浓度升高时,PKC转位到质膜内表面

A.镁离子 B.钙离子 C.钾离子 D.钠离子 9. Ca2+载体——离子霉素(ionomycin)能够模拟哪一种第二信使的作用 A.IP3 B.IP2 C.DG 10. 在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中,质膜上的磷脂酶C(PLC-β)水解4,5-二磷酸磷脂酰肌醇(PIP2),产生哪两个两个第二信使 A.1,4,5-三磷酸肌醇(IP3) B.DAG C.4,5-二磷酸肌醇(IP2) 11. 在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中,G蛋白的直接效应酶是 A.腺苷酸环化酶 B.磷脂酶C-β C.蛋白激酶C 12. 蛋白激酶A(Protein Kinase A,PKA)由两个催化亚基和两个调节亚基组成,cAMP能够与酶的哪一部分结合 A.催化亚基 B.调节亚基 13. 在cAMP信号途径中,环腺苷酸磷酸二酯酶(cAMP phosphodiesterase)的作用是 A.催化ATP生成cAMP B.催化ADP生成cAMP C.降解cAMP生成5’-AMP 14. 在cAMP信号途径中,G蛋白的直接效应酶是 A.蛋白激酶A B.腺苷酸环化酶 C.蛋白激酶C 15. 以下哪一种感觉不是由G蛋白偶联型受体介导的 A.听觉 B.味觉 C.视觉 D.嗅觉 16. G蛋白的GTP酶活化蛋白GAP(GTPase activating protein)可

KEGG上的信号通路图怎么看

KEGG上的信号通路图怎么看? 提示:请点击标题下方蓝色“实验万事屋”,添加关注后,发“嗯”可以查看我们之前的文章。未经允许,其他公众号不得转载哦! 想要把自己研究的分子扯上明星分子或者明星通路?那是不难,难的是具体到底要怎么去扯,芯片结果啊,生信结果啊,都会给你提示,但真的要具体扯上去,还得看懂那些七七八八的信号通路图。 KEGG Pathway上有着大量的信号通路图,画得一个复杂啊!巨坑爹有没有?曾经有师弟说我之前曾经把Wnt通路描述错了,他师兄告诉他,应该是GSK-3β磷酸化抑制β-Catenin降解,并促进它入核的。在这里,我们只能默默地祝福这位师兄了…… 那我们就用Wnt通路来做例子吧。先上KEGG下载一个Wnt的信号通路图,如下: 绝壁是很高大上的不是么?这要咋看呢?其实这张图上把三个Wnt通路都画上去了,也就是Wnt/β-Catenin(经典Wnt通路),Wnt/PCP(平面的细胞极性途径)和Wnt/Ca2+(Wnt/钙离子)三条信号通路组成,我们就删减一下,就光看经典的Wnt通路,就变成了下面这个模样:

感觉还是很高大上有木有?那就再删减一下,把它变成经典Wnt信号通路的骨架会是什么样呢?就是这样: 简洁明快了吧,但要怎么来看懂这样的图呢?我们来看一下KEGG Pathway的具体图例:

把这些图例用来解释经典Wnt信号通路骨架图,就变成了: 看懂了么?那给你从左到右解释一下: 1)Wnt激活膜上受体,将信号传递到第二信使Dvl,活化的Dvl抑制由Axin、APC 和GSK-3β组成的复合物的活性,使β-catenin不能被GSK-3β磷酸化。 2)磷酸化的β-catenin才可通过泛素化(ubiquitination)而被胞浆内的蛋白酶体所降解,由于非磷酸化的β-catenin不能被蛋白酶体降解,从而导致β-catenin在胞浆内积聚,并移向核内。

七年级上册生物思维导图+精华知识

七年级上册生物思维导图+精华知识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认识生物 知识导图 精华识记 一、生物的共同特征: 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②生物能进行呼吸(但不一定需要氧气) 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即排泄) 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⑦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二、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1.观察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 2.调查法: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并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因为调查范围很大,需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并如实记录,对调查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还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3. 生物学部分发展历程:拉马克首次提出“生物学”这个科学名词;林奈统一生物命名法:双名法;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自然选择学说;哈维发现了血液循环;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2010年初,美、德、法、英、日、中等国科学工作者共同宣布,已经初步弄清了人类基因组图谱。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 知识导图

一、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生存空间 等)和生物因素:指影响某种生物生存的其他生物。 (2)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有捕食、竞争、合作(如蚂蚁、 蜜蜂)、共生(如珊瑚虫和藻类植物)、寄生等关系。 2.探究实验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等 3.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1)设计对照实验的原则:控制单一变量。(实验过程中唯一不 同的条件称为变量)。 (2)实验过程中如何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设计重复实验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荒漠中骆驼(适应干旱)、荒漠 中骆驼刺(适应干旱)、旗形树(适应风)、海豹的皮下脂肪(适 应寒冷)、 5.生物对环境是有影响的: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 蚯蚓使土壤疏松,还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植物可以防风固沙、 保持水土;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 二、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完整版)第十一章细胞的信号转导习题集及参考答案

第十一章细胞的信号转导 一、名词解释 1、细胞通讯 2、受体 3、第一信使 4、第二信使 5、G 蛋白 6、蛋白激酶A 二、填空题 1、细胞膜表面受体主要有三类即、、和。 2、在细胞的信号转导中,第二信使主要有、、、和。 3、硝酸甘油之所以能治疗心绞痛是因为它在体内能转化为,引起血管,从而减轻的负荷和的需氧量。 三、选择题 1、能与胞外信号特异识别和结合,介导胞内信使生成,引起细胞产生效应的是( )。 A、载体蛋白 B、通道蛋白 C、受体 D、配体 2、下列不属于第二信使的是()。 A、cAMP B、cGMP C、DG D、CO 3、下列关于信号分子的描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身不参与催化反应 B、本身不具有酶的活性 C、能够传递信息 D、可作为酶作用的底物 4、生长因子是细胞内的()。 A、结构物质 B、能源物质 C、信息分子 D、酶 5、肾上腺素可诱导一些酶将储藏在肝细胞和肌细胞中的糖原水解,第一个被激活的酶是()。 A、蛋白激酶A B、糖原合成酶 C、糖原磷酸化酶 D、腺苷酸环化酶 6、()不是细胞表面受体。 A、离子通道 B、酶连受体 C、G蛋白偶联受体 D、核受体 7、动物细胞中cAMP的主要生物学功能是活化()。 A、蛋白激酶C B、蛋白激酶A C、蛋白激酶K D、Ca2+激酶 8、在G蛋白中,α亚基的活性状态是()。 A、与GTP结合,与βγ分离 B、与GTP结合,与βγ聚合 C、与GDP结合,与βγ分离 D、与GDP结合,与βγ聚合

9、下面关于受体酪氨酸激酶的说法哪一个是错误的 A、是一种生长因子类受体 B、受体蛋白只有一次跨膜 C、与配体结合后两个受体相互靠近,相互激活 D、具有SH2结构域 10、在与配体结合后直接行使酶功能的受体是 A、生长因子受体 B、配体闸门离子通道 C、G蛋白偶联受体 D、细胞核受体 11、硝酸甘油治疗心脏病的原理在于 A、激活腺苷酸环化酶,生成cAMP B、激活细胞膜上的GC,生成cGMP C、分解生成NO,生成cGMP D、激活PLC,生成DAG 12、霍乱杆菌引起急性腹泻是由于 A、G蛋白持续激活 B、G蛋白不能被激活 C、受体封闭 D、蛋白激酶PKC功能异常 13下面由cAMP激活的酶是 A、PTK B、PKA C、PKC D、PKG 14下列物质是第二信使的是 A、G蛋白 B、NO C、GTP D、PKC 15下面关于钙调蛋白(CaM)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是Ca2+信号系统中起重要作用 B、必须与Ca2+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C、能使蛋白磷酸化 D、CaM激酶是它的靶酶之一16间接激活或抑制细胞膜表面结合的酶或离子通道的受体是 A、生长因子受体 B、配体闸门离子通道 C、G蛋白偶联受体 D、细胞核受体 17重症肌无力是由于 A、G蛋白功能下降

第八章 细胞信号转导

第八章细胞信号转导 名词解释 1、蛋白激酶protein kinase 将磷酸基团转移到其他蛋白质上的酶,通常对其他蛋白质的活性具有调节作用。 2、蛋白激酶C protein kinase C 一类多功能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家族,可磷酸化多种不同的蛋白质底物。 3、第二信使second messenger 第一信使分子(激素或其他配体)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后,在细胞内产生或释放到细胞内的小分子物质,如cAMP,IP3,钙离子等,有助于信号向胞内进行传递。 4、分子开关molecular switch 细胞信号转导过程中,通过结合GTP与水解GTP,或者通过蛋白质磷酸化与去磷酸化而开启或关闭蛋白质的活性。 5、磷脂酶C phospholipid C 催化PIP2分解产生1,4,5-肌醇三磷酸(IP3)和二酰甘油(DAG)两个第二信使分子。 6、门控通道gated channel 一种离子通道,通过构象改变使溶液中的离子通过或阻止通过。依据引发构象改变的机制的不同,门控通道包括电位门通道和配体门通道两类。 7、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 突触前端释放的一种化学物质,与突触后靶细胞结合,并改变靶细胞的膜电位。 8、神经生长因子nerves growth factor,NGF 神经元存活所必需的细胞因子 9、受体receptor 任何能与特定信号分子结合的膜蛋白分子,通常导致细胞摄取反应或细胞信号转导。10、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receptor mediated endocytosis 通过网格蛋白有被小泡从胞外基质摄取特定大分子的途径。被转运的大分子物质与细胞表面互补性的受体结合,形成受体-配体复合物并引发细胞质膜局部内化作用,然后小窝脱离质膜形成有被小泡而将物质吞入细胞内。 11、受体酪氨酸激酶receptor tyrosine kinase,RTK 能将自身或胞质中底物上的酪氨酸残基磷酸化的细胞表面受体。主要参与细胞生长和分化的调控。 12、调节型分泌regulated secretion 细胞中已合成的分泌物质先储存在细胞质周边的分泌泡中,在受到适宜的信号刺激后,才与质膜融合将内容物分泌到细胞表面。 13、细胞通讯cell communication 信号细胞发出的信息传递到靶细胞并与受体相互作用,引起靶细胞产生特异性生物学效应的过程。 14、细胞信号传递cell signaling 通过信号分子与受体的相互作用,将外界信号经细胞质膜传递到细胞内部,通常传递至细胞核,并引发特异性生物学效应的过程。 15、信号转导signal transduction 细胞将外部信号转变为自身应答反应的过程。 16、组成型分泌constitutivesecretion

高中生物思维导图必修一部分

你来补充:例如1.不同种类细胞中化合物种类和含量有差别吗?如果有请举例说明?2.如何通过实验来证明某种无机盐是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 专题二 细胞的基本结构 部分酶的化学本质为核酸 1、鉴定蛋白质的方法; 2、蛋白质的组成元素、基本单位; 3、蛋白质的结构的多样性原因; 4、蛋白质的合成过程(转录和翻译); 5、分泌蛋白质的形成过程; 功能蛋白 催化剂----酶 运输-----载体 识别-----糖蛋白 免疫-----球蛋白(抗体) 调节-----部分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 结构蛋白 1.膜的功能主要与哪种组成成分有关?有什么关系?膜上成分会改变吗? 分泌蛋白中所涉及到的细胞结构和细胞器?每 种细胞器的具体作用?膜面积具体如何变化?

专题三: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营养物质由消化道进入细胞或者氧气由肺泡进入细胞穿过多少层膜?毛细血管壁和淋巴管壁细胞生存的内环境? 无膜(核 糖体、中心体的功能)单层膜(内质 网、高尔基 体、液泡、溶 酶体的功能) 双层膜(线 粒体、叶绿 体的功能) 信息 交流 的例 子? 磷脂制成小 球包裹药物 和血液透析 膜分别利用 膜的什么特 性? 哪些细胞 器(结构) 可产生 ATP? 哪些细胞 器(结构) 可发生碱 基的互补 配对? 两种细胞器组成成分 伞藻实验过程? 3种模型的概念及例子?真核生物中哪些细胞无细胞核? 提高氧气浓度对哺乳动 物红细胞吸收钾离子有 无影响? 穿过半透膜进出某结构的水处于动态 平衡时,膜两侧浓度一定相等吗? 1.成熟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是指? 2.细胞液的组成成分?

专题四: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实验试剂种类及浓度? 细胞壁的特性? 这些例子体现了膜的什么特性? 水稻培养液中钙和镁离子浓度为什么增加? 1. 说出三种跨膜运输的概念、例子、特点? 2. 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因素有物质浓度、温度、O2浓度等,这些影响因素如何影响运输速率?可以以坐标图形式画出。 3. 钠离子和钾离子在细胞内外的浓度大小?这两种离子什么时候运输方式为主动?什么时候为协助扩散? 4. 囊性纤维病患病与离子运输有关系吗? 酶与激素在来源、化学本质、作用及作用 机理、作用后的活性等方面有什么不同? 什么是酶活性?胃蛋白酶的最适pH 是多少? 酶特性探究性实验? 为什么在低温条件下保存酶? ATP 的结构简式和结构?其中A 的含义分别是什么?ATP 中的糖是什么糖? 所有细胞都可进行吗? 吸能与方能反应 ? 外界因素与光合速率的相关曲线?农业生产中如何提高二氧化碳浓度? 重点关注 1. 外界因素对呼吸速率影响的相关曲线? 2. 呼吸作用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信号转导通路图片大全【精品】

信号转导通路图片大全【精品】 一、概念 细胞信号转导是指细胞通过胞膜或胞内受体感受信息分子的刺激,经细胞内信号转导系统转换,从而影响细胞生物学功能的过程。水溶性信息分子及前列腺素类(脂溶性)必须首先与胞膜受体结合,启动细胞内信号转导的级联反应,将细胞外的信号跨膜转导至胞内;脂溶性信息分子可进入胞内,与胞浆或核内受体结合,通过改变靶基因的转录活性,诱发细胞特定的应答反应。 二、信号转导受体 (一)膜受体 1.环状受体(离子通道型受体) 多为神经递质受体,受体分子构成离子通道。受体与信号分子结合后变构,导致通道开放或关闭。引起迅速短暂的效应。 2.蛇型受体 7个跨膜α-螺旋受体, 有100多种,都是单条多肽链糖蛋白,如G蛋白偶联型受体。 3.单跨膜α-螺旋受体 包括酪氨酸蛋白激酶型受体和非酪氨酸蛋白激酶型受体。 (1)酪氨酸蛋白激酶型受体这类受体包括生长因子受体、胰岛素受体等。与相应配体结合后,受体二聚化或多聚化,表现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催化受体自身和底物Tyr磷酸化,有催化型受体之称。 (2)非酪氨酸蛋白激酶型受体,如生长激素受体、干扰素受体等,。当受体与配体结合后,可偶联并激活下游不同的非受体型TPK,传递调节信号。(二)胞内受体 位于胞液或胞核,结合信号分子后,受体表现为反式作用因子,可结合DNA 顺式作用元件,活化基因转录及表达。包括类固醇激素受体、甲状腺激素受体等。 胞内受体都是单链蛋白,有4个结构区:①高度可变区②DNA结合区③激素结合区④绞链区 (三)受体与配体作用的特点是:①高度亲和力,②高度特异性,③可饱和性

1.受体:位于细胞膜上或细胞内,能特异性识别生物活性分子并与之结合,进而引起生物学效应的特殊蛋白质,膜受体多为镶嵌糖蛋白:胞内受体全部为DNA结合蛋白。受体在细胞信息传递过程中起极为重要的作用。 2.G蛋白:即鸟苷酸结合蛋白,是一类位于细胞膜胞浆面、能与GDP或GTP 结合的外周蛋白,由α、β、γ三个亚基组成。以三聚体存在并与GDP结合者为非活化型。当α亚基与GTP结合并导致βγ二聚体脱落时则变成活化型,可作用于膜受体的不同激素,通过不同的G蛋白介导影响质膜上某些离子通道或酶的活性,继而影响细胞内第二信使浓度和后续的生物学效应。 三、细胞信号转导的主要途径 亚基的功能,参与细胞内信号转导。信息分子与受体结合后,激活不同G蛋白,有以下几种途经:(1)腺苷酸环化酶途径通过激活G蛋白不同亚型,增加或抑制腺苷酸环化酶(AC)活性,调节细胞内cAMP浓度。cAMP可激活蛋白激酶A(PKA),引起多种靶蛋白磷酸化,调节细胞功能。(2)磷脂酶途径激活细胞膜上磷脂酶C(PLC),催化质膜磷脂酰肌醇二磷酸(PIP2)水解,生成三磷酸肌醇(IP3)和甘油二酯(DG)。IP3促进肌浆网或内质网储存的Ca2+释放。Ca2+可作为第二信使启动多种细胞反应。Ca2+与钙调蛋白结合,激活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或磷酸酯酶,产生多种生物学效应。DG与Ca2+能协调活化蛋白激酶C(PKC)。α和γ亚基组成的异三聚体在膜受体与效应器之间起中介作用。小G蛋白只具有G蛋白β、α1.G蛋白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G 蛋白可与鸟嘌呤核苷酸可逆性结合。由 2.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RTPK)信号转导途径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超家族的共同特征是受体本身具有酪氨酸蛋白激酶(TPK)的活性,配体主要为生长因子。RTPK途径与细胞增殖肥大和肿瘤的发生关系密切。配体与受体胞外区结合后,受体发生二聚化后自身具备(TPK)活性并催化胞内区酪氨酸残基自身磷酸化。RTPK的下游信号转导通过多种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的级联激活:(1)激活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2)激活蛋白激酶C(PKC),(3)激活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从而引发相应的生物学效应。 3.非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途径此途径的共同特征是受体本身不具有TPK活性,配体主要是激素和细胞因子。其调节机制差别很大。如配体与受体结合使受

主要的信号转导途径

第三节主要的信号转导途径 一、膜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 (一)cAMP-蛋白激酶A途径 述:该途径以靶细胞内cAMP浓度改变和激活蛋白激酶A(PKA)为主要特征,是激素调节物质代谢的主要途径。 1.cAMP的合成与分解 ⑴引起cAMP水平增高的胞外信号分子: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甲状腺素、甲状旁腺素和加压素等。 α-GDP-βγ(Gs蛋白)激素+受体→激素-受体→↓ α-GTP + βγ ↓ AC激活 ↓ ATP →cAMP 述:当信号分子(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与靶细胞质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形成激素一受体复合物 而激活受体。活化的受体可催化Gs的GDP与GTP交换,导 致Gs的α亚基与βγ解离,蛋白释放出αs-GTP。αs-GTP能激 活腺苷酸环化酶,催化ATP转化成cAMP,使细胞内cAMP 浓度增高。过去认为G蛋白中只有α亚基发挥作用,现知βγ 复合体也可独立地作用于相应的效应物,与α亚基拮抗。 腺苷酸环化酶分布广泛,除成熟红细胞外,几乎存在于所有组织的细胞质膜上。cAMP经磷酸二酯酶(PDE)降解成 5'-AMP而失活。cAMP是分布广泛而重要的第二信使。

⑵AC活性的抑制与cAMP浓度降低 ◇Gα-GTP结合AC并使之激活后,同时激活自身的GTP酶活性,Gα-GTP→Gα-GDP,Gs、AC均失活。从而在细胞对cAMP浓度升高作出应答后AC活性迅速逆转。 ⑶少数激素,如生长激素抑制素、胰岛素和抗血管紧张素II 等,它们活化受体后可催化抑制性G蛋白解离,导致细胞内AC活性下降,从而降低细胞内cAMP水平。 ⑷正常细胞内cAMP的平均浓度为10-6mol/L。cAMP在细 胞中的浓度除与腺苷酸环化酶活性有关外,还与磷酸二酯酶的活性有关。举例如下: ①一些激素如胰岛素,能激活磷酸二酯酶,加速cAMP降解; ②某些药物如茶碱,则抑制磷酸二酯酶,促使细胞内cAMP 浓度升高。 2.cAMP的作用机制――cAMP激活PKA(幻灯64) ⑴cAMP对细胞的调节作用是通过激活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 或称蛋白激酶A (PKA)系统来实现的。 ⑵PKA的结构 2C(催化亚基):蛋白丝/苏氨酸磷酸化酶活性四聚体蛋白 变构酶 2R(调节亚基):各有2个cAMP结合位点述:催化亚基有催化底物蛋白质某些特定丝/苏氨酸残基磷酸化的功能。调节亚基与催化亚基相结合时,PKA呈无活性状态。当4分子cAMP与2个调节亚基结合后,调节亚基脱落,游离的催化亚基具有蛋白激酶活性。PKA的激活过程需要Mg2+。

细胞生物学章节提要和思维导图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细胞生物学研究的内容与现状 一、细胞生物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学科 生命体是多层次、非线性、多侧面的复杂结构体系,而细胞是生命体的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有了细胞才有完整的生命活动。 研究的主要任务是以细胞作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为出发点,探索生命活动基本规律,阐明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阐明细胞生命活动的结构基础。 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在不同层次(显微、亚显微与分子水平)上以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分化、代谢、运动、衰老与凋亡、细胞信号传递、真核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进化等重大生命过程。核心问题是将遗传与发育在细胞水平上结合起来。 细胞生物学研究的课题归纳起来包括3个根本性的问题: 1.基因组是如何在时间与空间上有序表达的? 2.基因表达的产物是如何逐级组装成能行使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体系及各种细胞器的?这种自组装过程的调控顺序与调控机制是什么? 3.基因及其表达的产物,特别是各种信号分子与活性因子,是如何调节诸如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与凋亡等细胞最重要的生命活动过程的? 二、细胞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1、生物膜与细胞器的研究 2、细胞信号转导的研究 3、细胞骨架体系的研究 4、细胞核、染色体以及基因表达的研究 5、细胞增殖及其调控 6、细胞分化及干细胞生物学 7、细胞凋亡 8、细胞衰老 9、细胞工程 10、细胞的起源与进化 第二节细胞学与细胞生物学发展简史 一、生物科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1.形态描述生物学时期,19世纪以前; 2.实验生物学时期,20世纪前半世纪; 3.精细定性与定量的现代生物学时期,20世纪50-60年代至今。 二、细胞生物学发展简史 1. 细胞的发现 英国学者胡克,1665年第一次描述植物细胞的构造。 荷兰学者列文虎克观察了动植物活细胞与原生动物 2. 细胞学说的建立其意义 Matthias Jacob Schleiden(1804~1881),德国植物学教授,1838年发表“植物发生论”(Beitr?ge zur Phytogenesis),认为无论怎样复杂的植物都有形形色色的细胞构成。 Theodor Schwann(1810~1882),德国解剖学教授,一开始就研究Schleiden的细胞形成学说,并于1838年提出了“细胞学说”(Cell Theory)这个术语;1939年发表了

细胞生物学笔记-信号转导

细胞的信号转导 信号转导(signal transduction):指在信号传递中,细胞将细胞外的信号分子携带的信息转变为细胞内信号的过程 完整的信号传递程序: 1、合成信号分子; 2、细胞释放信号分子; 3、信号分子向靶细胞转运; 4、信号分子与特异受体结合; 5、转化为细胞内的信号,以完成其生理作用; 6、终止信号分子的作用; 第一节、细胞外信号 1、由细胞分泌的、能够调节机体功能的一大类生物活性物质。如:配体 2、配体的概念: 指细胞外的信号分子,或凡能与受体结合并产生效应的物质。 3、配体的类型:1)水溶性配体:N 递质、生长因子、肽类激素 2)脂溶性配体:甲状腺素、性激素、肾上腺激素 4、第一信使:指配体,即细胞外来的信号分子。 第二节、受体 一、受体的概念:细胞膜上或细胞内一类特殊的蛋白质,能选择性地和细胞外环境中特定的活性物质结合,从而引起细胞内的一系列效应。 二、受体的类型:细胞表面受体胞内受体(胞浆和核内) 1、细胞表面受体类型 1) 离子通道偶联受体: 特点:本身既有信号结合位点又是离子通道 组成:几个亚单位组成的多聚体,亚单位上配体的结合部位,中间围成离子通道,通道的“开”关受细胞外配体的调节。 2) 酶偶联受体:或称催化受体、生长因子类受体,既是受体,又是“酶”。 特点:N 端细胞外区有配体结合部,C 端细胞质区含特异酪氨酸蛋白激酶(TPK )的活性。 组成:一条肽链一次跨膜的糖蛋白。 3、 G 蛋白偶联受体:是N 递质、激素、肽类配体的受体。 1)特点:指配体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后激活偶联的G 蛋白,活化的G 蛋白再激活第二信使的酶类。通过第二信使引起生物学效应。 2)组成:由一条350-40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链组成,具有高度的同源性和保守性。 3)G 蛋白偶联受体作用特点:分布广,转导慢, 敏感,灵活,类型多。 G 蛋白(由G 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1)、G 蛋白的概念:指鸟苷酸结合蛋白配体—G 蛋白 2)、G 蛋白的结构特征: ① 由α、β、γ3个不同的亚单位构成异三聚体(异聚体),β、γ二个亚单位极为相似且结合为二聚体,共同发挥作用。 ② α-亚单位上有GDP 或GTP 结合位点。在未受刺激状态下,α与GDP 结合,无活性。一旦配体与受体结合(受刺激),α即与GTP 结合并与β、γ分离,此时是功能状态,能激活效应器。当α亚单位 与β、 γ复合物重新结合,即信号关闭。 ③ G 蛋白本身的构象改变可进一步激活效应蛋白,使效应蛋白活化,并引起细胞生物学效应。 3)G 蛋白类型:① Gs :对效应蛋白起刺激和激活作用,相应的为刺激性受体(Rs )。 ② Gi :对效应蛋白起抑制作用,相应的为抑制性受体(Ri )。 G 蛋白偶联受体:

细胞常见信号通路图片合集

?·NGF信号通路(2004-8-16) ?·TGF beta 信号转导(2004-8-16) ?·细胞凋亡信号(2004-8-16) ?·线粒体输入信号(2004-8-16) ?·ROS信号(2004-8-16) ?·Toll-Like 受体家族(2004-8-16) ?·Toll-Like 受体(2004-8-16) ?·actin肌丝(2004-8-16) ?·Wnt/LRP6 信号(2004-8-16) ?·WNT信号转导(2004-8-16) ?·West Nile 西尼罗河病毒(2004-8-16) ?·Vitamin C 维生素C在大脑中的作用(2004-8-16) ?·视觉信号转导(2004-8-16) ?·VEGF,低氧(2004-8-16) ?·TSP-1诱导细胞凋亡(2004-8-16) ?·Trka信号转导(2004-8-16) ?·dbpb调节mRNA (2004-8-16) ?·CARM1甲基化(2004-8-16) ?·CREB转录因子(2004-8-16) ?·TPO信号通路(2004-8-16) ?·Toll-Like 受体(2004-8-16) ?·TNFR2 信号通路(2004-8-16) ?·TNFR1信号通路(2004-8-16) ?·TNF/Stress相关信号(2004-8-16) ?·IGF-1受体(2004-8-16) ?·共刺激信号(2004-8-16) ?·Th1/Th2 细胞分化(2004-8-16) ?·TGF beta 信号转导(2004-8-16) ?·端粒、端粒酶与衰老(2004-8-16) ?·TACI和BCMA调节B细胞免疫(2004-8-16) ?·T辅助细胞的表面受体(2004-8-16) ?·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2004-8-16) ?·T细胞受体和CD3复合物(2004-8-16) ?·Cardiolipin的合成(2004-8-16) ?·Synaptic突触连接中的蛋白(2004-8-16) ?·HSP在应激中的调节的作用(2004-8-16) ?·Stat3 信号通路(2004-8-16) ?·SREBP控制脂质合成(2004-8-16) ?·酪氨酸激酶的调节(2004-8-16) ?·Sonic Hedgehog (SHH)受体ptc1调节细胞周期(2004-8-16)?·Sonic Hedgehog (Shh) 信号(2004-8-16) ?·SODD/TNFR1信号(2004-8-16) ?·AKT/mTOR在骨骼肌肥大中的作用(2004-8-16) ?·G蛋白信号转导(2004-8-16)

细胞生物学总结(复习重点)——8.细胞信号转导

4、细胞通讯:一个细胞发出的信息通过介质传递到另一个细胞产生相应的反应。对于多细胞生物体的发生和组织的构建,协调细胞的功能,控制细胞的生长、分裂、分化和凋亡是必须的。包括分泌化学信号(内、旁、自、化学突触)、细胞间接触、和相邻细胞间间隙连接。 5、细胞识别:细胞通过其表面的受体与胞外信号物质分子(配体)选择性地相互作用,进而导致胞内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最终表现为细胞整体的生物学效应的过程。 20、信号分子:生物体内的某些化学分子,如激素、神经递质、生长因子、气体分子等,在细胞间和细胞内传递信息,特称为信号分子。 21、信号通路:细胞接受外界信号,通过一整套的特定机制,将胞外信号转导为胞内信号,最终调节特定基因的表达,引起细胞的应答反应,这种反应系列称为细胞信号通路。 22、受体:一种能够识别和选择性地结合某种配体(信号分子)的大分子,当与配体结合后,通过信号转导作用将胞外信号转导为胞内化学或物理的信号,以启动一系列过程,最终表现 偶联型受体和酶偶联的受体。 23、第一信使:一般将胞外信号分子称为第一信使。 24、第二信使:细胞表面受体接受胞外信号后最早在胞内产生的信号分子。细胞内重要的第二信使有:cAMP、cGMP、DAG、IP3等。第二信使在细胞信号转导中起重要作用,能够激活级联系统中酶的活性以及非酶蛋白的活性,也控制着细胞的增殖、分化和生存,并参与基因转录的调节。 10、IP3IP2IP4。DG通过两种途径终止 其信使作用:一是被 水解成单脂酰甘油。 13、分子开关:在细胞内一系列信号传递的级联反应中,必须有正、负两种相辅相成的反馈机制精确调控,也即对每一步反应既要求有激活机制,又必然要求有相应的失活机制,使细胞内一系列信号传递的级联反应能在正、负反馈两个方面得到精确控制的蛋白质分子称为分子开关。 25、G—蛋白:由GTP控制活性的蛋白,当与GTP结合时具有活性,当与GDP结合时没有活性。既有单体形式(ras蛋白),也有三聚体形式(Gs活Gi抑)。在信号转导过程中起着分子开关的作用。 28、蛋白激酶A:称为依赖于cAMP的蛋白激酶A,是由四个亚基组成的复合物,其中两个是调节亚基,两个是催化亚基;PKA的功能是将ATP上的磷酸基团转移到特定蛋白质的丝氨酸或苏氨酸残基上,使蛋白质被磷酸化,被磷酸化的蛋白质可以调节下游靶蛋白的活性。29、双信使系统:胞外信号分子与细胞表面G蛋白偶联的受体结合后,激活质膜上的磷脂酶C(PLC),使质膜上的二磷酸磷脂酰肌醇分解成三磷酸肌醇(IP3)和二酰基甘油(DG)两个第二信使,将胞外信号转导为胞内信号,两个第二信使分别激动两个信号传递途径即IP3—Ca+和DG—PKC途径,实现对胞外信号的应答,因此将这一信号系统称为“双信使系统”。 12、目前已知的这类受体都 是跨膜蛋白,当胞外配体与受体结合即激活受体胞内段的酶活性。 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布于质膜胞质侧,结合GTP 时为活化状态,结合GDP时失活状态,因此Ras蛋白属于GTP结合蛋白,具有GTP酶活性,具有分子开关的作用。

细胞信号转导

1基本概念 信号转导signal transduction——细胞内外的信号,通过细胞的转导系统转换,引起细胞生理反应的过程。 化学信号chemical signals——细胞感受刺激后合成并传递到作用部位引起生理反应的化学物质。 物理信号physical signal——细胞感受到刺激后产生的能够起传递信息作用的电信号和水力学信号等物理性因子。 G蛋白G protein——全称为GTP结合调节蛋白(GTP binding regulatory protein),此类蛋白由于其生理活性有赖于三磷酸鸟苷(GTP)的结合以及具有GTP水解酶的活性而得名。在受体接受胞间信号分子到产生胞内信号分子之间往往要进行信号转换,通常认为是通过G蛋白偶联起来,故G蛋白又称为偶联蛋白或信号转换蛋白。 第二信使second messenger——能被胞外刺激信号激活或抑制的、具有生理调节活性的细胞内因子。第二信使亦称细胞信号传导过程中的次级信号。在植物细胞中的第二信使系统主要是钙信号系统、肌醇磷脂信号系统和环核苷酸信号系统等。 动作电波action potential,AP——也叫动作电位,指细胞和组织中发生的相对于空间和时间的快速变化的一类生物电位,它是植物的一种物理信号,可通过输导组织传递。 钙调素calmodulin,CaM——是最重要的多功能Ca2+信号受体,为单链的小分子酸性蛋白。当外界信号刺激引起胞内Ca2+浓度上升到一定阈值后,Ca2+与CaM结合,引起CaM构象改变。而活化的CaM又与靶酶结合,使其活化而引起生理反应。 磷脂酰肌醇phosphatidylinositol,PI——亦称肌醇磷脂(lipositol),即其肌醇分子六碳环上的羟基被不同数目的磷酸酯化,PI为磷脂酰肌醇;PIP为磷脂酰肌醇-4-磷酸;PIP2为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肌醇磷脂参与细胞胞内的信号转导。 肌醇-1,4,5-三磷酸inositol-1,4,5-triphosphate,IP3——植物细胞内信号分子,通过调节Ca2+浓度来传递信息。 二酰甘油diacylglycerol,DG——或DAG,植物细胞内信号分子,通过激活蛋白激酶C(PKC)来传递信息。 磷酸脂酶C phospholip C PLC——存在于质膜中催化水解PIP2生成肌醇-1,4,5-三磷酸(IP3)和二酰甘油(diacylglycerol,DG,DAG)两种信号分子。 蛋白激酶protein kinase,PK——此酶的催化作用是将A TP或GTP的磷酸基团转移到底物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残基上,从而引起相应的生理反应,以完成信号转导过程。 蛋白磷酸酯酶protein phosphatase,PP——或称蛋白磷酸酶,催化底物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残基上的脱磷酸化作用,从而引起相应的生理反应,以完成信号转导过程。 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DAG的受体,当质膜上的DAG与PKC分子相结合并使之激活,激活的PKC进一步使其他激酶磷酸化,导致细胞产生相应的反应。

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中的应用3. 细胞的基本结构

3.细胞的基本结构 3.1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一、细胞壁 1.构成及分布:动物、支原体、病毒无细胞壁 (1)植物:纤维素、果胶

(2)细菌:肽聚糖 (3)低等真菌:纤维素 (4)酵母菌:葡聚糖 (5)高等真菌:几丁质 2.特点:全透性(无选择性) 3.作用:支持、保护(在低等植物、原核生物中,细胞壁外可能含有胶质层或荚膜) 二、细胞膜 1.地位:系统的边界 2.成分: (1)实验:体验细胞膜的制备 ①取材: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与植物相比,没有细胞壁;去除细胞壁,形成原生质体也可)(与其他细胞相比,没有细胞核,没有众多的细胞器,数量大,材料易得) ②用生理盐水稀释:因为新鲜的血液非常黏稠,使红细胞分散开;且为了保持细胞的形态 ③原理:吸水涨破 ④操作:引流法: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蒸馏水→同时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小心吸引(吸走细胞内流出的物质,注意不要吸走细胞,在载物台上操作) ⑤现象:吸水前,双面凹的圆饼状,前后自身对照,观察再次;吸水后,凹陷消失,体积增大,细胞破裂,内容物流出 ⑥提纯:差速离心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过滤 3.元素:C H O N P 4.脂质: (1)鉴定方法 ①溶脂法:脂溶剂处理后,细胞膜被溶解 ②酶解法:磷脂酶处理后,细胞膜被破坏 ③透过实验:脂溶性物质优先通过细胞膜 (2)化学分析表明:含量最丰富,主要是磷脂,动物细胞中还含有少量的胆固醇 (3)比例:大约占50% (4)作用: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决定细胞膜的形态 5.蛋白质: (1)鉴定方法

①酶解法:蛋白酶处理后,细胞膜被破坏 ②试剂法:双缩脲试剂(先A后B),呈紫色 (2)比例:大约占40% (3)作用:细胞膜功能的主要承担者;运输物质的载体;识别作用的糖蛋白;接受信号(激素、淋巴因子、神经递质)的受体;体现病原体特异性的抗原;细胞膜功能复杂程度和蛋白质种类、数量有关 6.糖类 (1)鉴定方法:斐林试剂 (2)比例:大约占2%—10% (3)作用:与膜上蛋白质或脂质结合成糖蛋白或糖脂;糖蛋白:细胞识别作用(只分布在动物的细胞膜外侧,区分细胞膜及内外侧),实现膜功能之细胞间信息交流;保护润滑(消化道、呼吸道上皮细胞)7.功能 (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保障了细胞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①活细胞特性{实验组:正常种子+台盼蓝(清水冲洗后)→胚细胞无蓝色;对照组:煮熟种子+台盼蓝(清水冲洗后)→胚细胞呈蓝色} ②选择性/普遍性 1)进:细胞需要的营养物质 2)出:分泌物,抗体、激素,代谢废物 3)不易进:有害物质不易进 4)不出:核酸等重要成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