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5年)

中卫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5年)
中卫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5年)

中卫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9~2025年)

纲要

中卫市规划局

银川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009年5月

目录

第一部分概述 (1)

第1章修编背景及规划重点 (2)

1修编背景 (2)

2上版城市总体规划及实施情况回顾 (3)

3规划指导思想 (6)

4技术路线 (7)

5规划重点 (7)

6规划范围与层次 (8)

7规划期限 (9)

第2章城市发展条件分析及策略 (10)

1城市发展的优势条件 (10)

2城市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13)

3相关规划的要求 (14)

4城市定位 (17)

5城市发展目标 (17)

6城市发展战略 (19)

第二部分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21)

第3章市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22)

1城乡统筹目标 (22)

2城乡统筹发展的措施 (22)

3城镇发展战略 (22)

4乡村发展战略 (23)

第4章市域人口和城镇化水平 (24)

1市域总人口 (24)

2市域城镇化水平 (25)

第5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27)

1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27)

2城镇体系规模结构 (28)

3城镇体系职能结构 (28)

第6章市域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 (30)

1产业发展目标 (30)

2产业发展重点 (30)

第7章市域综合交通规划 (34)

1交通发展目标 (34)

2市域综合交通规划布局 (34)

第8章市域重要社会服务设施规划 (37)

1教育科技 (37)

2文化体育设施 (38)

3医疗卫生 (40)

4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设施布局 (40)

第9章市域基础设施规划 (41)

1水资源利用规划 (41)

2电力设施规划 (41)

3通信工程规划 (41)

4供热工程规划 (41)

5燃气工程规划 (41)

6环卫设施规划 (42)

第10章综合防灾减灾规划 (43)

1综合防灾体系建设 (43)

2防洪工程规划 (43)

3抗震防灾规划 (43)

4消防规划 (44)

第11章乡村居民点规划 (45)

1乡村居民点体系 (45)

2村庄发展导引 (45)

第12章资源保护利用及空间管制 (46)

1建设限制分区 (46)

2分类管制措施 (47)

第三部分中心城规划 (49)

第13章城市性质、职能与规模 (50)

1城市性质 (50)

2城市职能 (50)

3城市人口规模 (50)

4城市用地规模 (51)

第14章中心城规划总体布局 (52)

1城市规划区协调 (52)

2中心城用地布局现状 (57)

3发展方向分析 (57)

5建设用地平衡 (59)

第15章中心城用地规划 (60)

1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60)

2居住用地规划 (62)

3仓储用地规划 (63)

第16章中心城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64)

1规划布局原则 (64)

2规划目标 (64)

3总体布局结构 (65)

4城市景观及特色 (66)

第17章中心城综合交通规划 (68)

1对外交通 (68)

2城市道路交通 (68)

3城市公共交通 (68)

4其他交通设施规划 (68)

5交通管理规划 (68)

第18章中心城城市环境保护规划 (69)

1环境保护目标 (69)

2中心城环境功能区划 (69)

3主要环境污染物综合整治措施 (69)

第19章中心城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70)

1给水工程规划 (70)

2排水工程规划 (70)

3再生水工程规划 (70)

4电力工程规划 (70)

5通信工程规划 (70)

6供热工程规划 (70)

7燃气工程规划 (70)

8环卫工程规划 (70)

第20章中心城综合防灾减灾规划 (71)

1抗震防灾工程规划 (71)

2防洪工程规划 (71)

3消防工程规划 (71)

4人防工程规划 (71)

第21章近期建设规划 (72)

2近期建设目标 (72)

3规划期限与规模 (72)

4近期建设重点与发展时序 (72)

5用地空间布局 (72)

第22章中心城建设时序和远景规划设想 (73)

1建设时序 (73)

2远景展望 (73)

3城市远景规划的发展要点 (73)

第23章规划实施策略 (74)

第一部分概述

第1章修编背景及规划重点

1修编背景

1.1宏观政策背景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党的十六大以来已把加快城市化进程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措施。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政策的出台对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党的十七大的召开进一步明确了上述要求,并提出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强调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努力打破现存的制约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各种障碍,推动跨区域城市群的形成,成为我国当今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1.2宁夏沿黄城市带的形成

加快沿黄城市带建设,打造“黄河金岸,塞上明珠”,是宁夏自治区党委、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要求,统筹区域与城乡发展,促进全区社会经济跨区域式发展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宁夏沿黄城市带规划初步形成以银川为中心,北连石嘴山,南接吴忠,西通中卫的城市群格局。到2020年,基本实现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区域市场、城乡建设、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利用、通讯网络一体化,形成城镇体系和经济产业群,跻身中西部重点城市群建设行列,成为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之一。把沿黄城市带打造成为具有宁夏特色的精品城市带,宁夏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西北地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示范基地,西部大开发新的战略支点,全国十大新天府,中国面向穆斯林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心。

1.3区域基础设施不断改善

近年来,中卫的区域交通条件不断改善,已经形成了铁路(包兰线和中宝线)、高速公路(G2012、G6、G70)、航空的对外交通格局。此外,正在修建的太(原)中(卫)银(川)铁路和包兰铁路复线将大大提高中卫市的对外联系,提升区域交通地位;正在建设的国家重点项目西气东输工程(新疆—甘肃武威—宁夏中卫—陕西靖边—上海)在宁夏过境长度274公里,经过中卫境内100公里,并设有输气端

口和加压站。以及2020年前后拟建的俄罗斯、中亚国家到中国的输气管道从中卫通过,中卫区位优势凸显;中卫市域发展330kv电网,未来形成750/330kv电网。中卫基础条件的逐步改善,对中卫城市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和广阔的前景。

2上版城市总体规划及实施情况回顾

2.1上版规划编制情况

2003年12月31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中卫市,辖原中卫县、中宁县、海原县。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和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中卫市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为了适应这一新的形势,中卫市人民政府于2004年4月组织编制《中卫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5)》,并于同年8月通过自治区政府审批。

2.2上版规划主要内容

?城市规划区范围:西起沙坡头旅游区,东至镇罗镇东侧,北界美利工业园北

区,南控黄河以南南山台子(含美利工业园南区、垃圾处理厂、远景拟建的

支线飞机场),总面积约400平方公里。

?中心城建设用地范围:东起柔远镇、西至迎水桥镇西侧、北起包兰(宝中)

铁路、南至黄河北岸,面积约51.5平方公里。

?城市性质:中卫市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西北地区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

宁夏中西部中心城市,以发展商贸、旅游为主导的滨河生态旅游文化城市。

?规划年限:近期2004—2010年;远期2011—2025年。

?城市规模:近期(2010年)人口规模2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23.2平方公里,

人均116.1平方米;远期(2025年)人口规模45万人,城市建设用地51.5

平方公里,人均114.5平方米。

布局结构:城市用地形态为沿黄河、铁路之间东西向发展的带状用地,南北

宽约2—4公里,东西长约16公里。城市总体布局格局为“三组团—三轴—

三中心”。城市核心组团以鼓楼为中心发展为城市商业中心、沿鼓楼南北街

发展为城市行政中心并综合构成城市主中心;迎水组团以发展仓储物流为

主,附设组团中心构成城市次中心;柔远组团以发展教育科研、居住为主,附设组团中心构成城市次中心。鼓楼南北街——彩虹大道形成城市南北向综

合发展轴,中央大道(即沙坡头大道)形成城市东西向的综合发展轴,滨河

大道

形成城市滨河生态景观轴。

2004版中卫城市总体规划图

2.3上版规划实施状况

城市规划区的实施状况:已建成定武高速、沙坡头大道、五葡路、滨河大道、香山机场及其快速通道,建立了中心城与区内外城市的便捷交通体系,有效缓解了过境交通,加快了城市建设的步伐。在美利造纸工业园的基础上,开工建设美利工业区和5个工业园,加强了城市的竞争力,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完善了城市功能。腾格里湿地公园开发建设将形成中卫最大的湿地湖泊,是集沙漠治理、休闲度假、水产养殖、生态建设于一体的旅游景区,是市政府进一步做大做强中卫旅游产业、构建生态旅游城市的重要举措。先后对腾格里沙漠和香山荒漠地区及南山台子等沙区进行了综合开发治理,有效地改善了中卫市生态环境质量,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中心城建设用地的实施状况:2008年底,城市总人口14.57万人,城市建设用地22.71平方公里。中心城的建设主要集中在城市核心组团,迎水和柔远组团新增建设用地不多。按照总体规划的空间格局,实施完成城市核心组团路网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市级行政中心和文化娱乐中心,新建世纪小区、水木兰亭等居住小

区,并配套相应服务设施。建设五大连湖工程及黄河湿地公园,奠定了中卫旅游城市的地位。结合城市建设的实际要求编制了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及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绿地系统规划等专项规划,解决了一些城市建设的现实问题。

2004年城市现状用地与2009年城市现状用地对比分析

2.4对上版总体规划的认识与评价

2.4.1实施成效

?城市定位基本准确,有效引导了城市建设

上版规划中涉及的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策略、城市用地规模、城市性质等重要内容,已经得到政府认可和事实证明,本次规划修编中基本予以保留和延续,或根据实际情况仅作微调。

上版总体规划提出建设旅游城市的策略在此期间对城市建设起到了较好的指导作用。加快了城市绿化和生态环境建设步伐,拓展城市公共开敞活动空间,以黄河沿岸、南山台子及城市规划用地范围边缘为绿化的重点,形成良好的环绕城市的绿色背景,有效地改善了中卫市生态环境质量,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腾格里湿地公园、黄河湿地公园及五大连湖工程的建设是进一步做大做强中卫旅游产业、构建生态旅游城市的重要举措。

?城市交通得到改善

总规实施以来,完成了定武高速、沙坡头大道、五葡路、滨河大道、香山机场及其快速通道等对外交通的建设,增强了中卫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集聚和辐射功能。中心城内基本实现了总规中确定的路网格局,特别是平安大道、怀远路、应理路、香山路、环城东路等工程的建设,加快了城市核心组团发展步伐。同时通过旧城改造工作的开展,对城市街巷的拓宽整治,一些重要道路交叉口的改造拓宽,使旧城内的城市道路交通情况有了明显改善。

?城市拓展基本符合总体规划确定的格局

按照上版总体规划构架起了城市总体框架。城市核心组团构成城市商业中心和行政中心;鼓楼南北街形成城市南北向综合发展轴,沙坡头大道形成城市东西向综合发展轴,滨河大道形成滨河生态景观轴;按照总规完成政府行政办公大楼建设,带动周边地段市级行政办公、文体娱乐等设施建设,建设居住区及与之相配套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加强城市内道路、灌渠等沿线绿化带建设,构筑城市的绿色生态网络。逐步搬迁迎水组团工业企业,启动物流园区的建设。

2.4.2存在不足

?中心城缺乏游览空间,未能体现旅游城市的特色

上版总体规划未能对中心城旅游项目及设施予以重视,经市政府对核心区用地的调整,实施五大连湖工程,体现了旅游城市特色,使核心区的环境、产业及综合功能得到了提升,第三产业得以大力发展。

?城市旧区的疏解与规划引导问题不足

上版规划对城市旧区的疏解未给予足够重视和指导。实施中对城市建设用地的管理力度不足,在居住区和商业区的改造过程中进一步增加了老城的建筑密度,另一方面,规划对传统街区及景观风貌的重视不足,造成环境质量及城市风貌下降,交通拥挤。

3规划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五个统筹”原则,努力打造经济繁荣、社会和谐、

生态优良的城市,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构建和谐社会。

?以旅游产业发展为主导,以建设精品旅游城市为目标,遵循旅游城市的发展

规律,因地制宜确定中卫市的发展目标与战略。

?发挥西北地区主要铁路交通枢纽作用,加强物流商贸市场建设。加快培育现

代农业,走外向型、国际化、高端市场的农业发展道路。

?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和生态建设,搭建沿黄城市带区域一体化,调整优化产业

结构,转变发展模式,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推动新型工业化和新农村建设,构筑西部生态屏障,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之路。

?保护风景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科学处理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城市发

展的关系,尊重历史文化和地方文脉。

?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调控城市空间资源,保障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发挥城

市总体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

4技术路线

深入分析城镇基本现状、发展的潜在动力及限制性因素,明确相关规划的要求,确立规划目标,编制具体的规划内容,提出规划实施的政策措施。在规划中,采取“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工作方法。

突出中心城内各组团、中心城与外围城镇的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发展的支撑与措施三大重点内容,对城市安全及区域协调进行重点研究。

5规划重点

本次城市总体规划从宁夏沿黄城市带发展规划出发,根据中卫城市在新形势下的区位特点,找准城市地位,优化城镇布局,明确产业分工,突出城市特色。

5.1市域重点内容

按照沿黄城市带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要求,结合中卫城市定位,突出“黄河古城、浪漫沙都、花儿杞乡”品牌,发挥重要交通基础设施优势,深入研究中卫城市发展的城镇结构体系和产业支撑体系,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角度出发,统筹安排区域基础设施和文化、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建成特色鲜明的生态旅游和交通枢纽城市,成为带动沿黄城市带南翼发展区乃至南部山区部分县镇经济增长的核心。

5.2城市规划区重点内容

在城市规划区考虑中卫城市合理的布局形态,科学规划各大重要建设项目用地布局,统筹安排基础设施建设,发挥资源优势,注重生态环境建设,继续加大沙漠

化、盐渍化及城市“三废污染”治理力度。重点建设项目有大柳树水利工程、沙坡头水利工程、沙坡头自然保护区、中冶美利纸业集团原料林基地工程、沙漠湿地恢复工程、腾格里湿地公园建设工程、生态移民工程、美利工业区建设、中卫编组站建设、中卫区域物流园区建设、沿黄生态恢复及湿地保护工程、南山台北坡生态恢复项目、滨河大道及两侧景点、景区规划建设项目。

5.3中心城重点内容

近年来,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城市框架基本形成。已建、在建、拟建项目的建设,在未来几年城市核心组团基本形成。为了充分发挥区域中心城市及沿黄城市带南部副中心城市的职能,依据沿黄城市带城镇规划指引,确定城市定位与特色,处理好中心城内各组团以及中心城与外围城镇的关系,在统筹考虑柔远组团与迎水组团的空间规模及职能分工的基础上,结合用地及路网的调整和变化,明确中心城拓展方向,完善城市旅游职能,促进城市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时,突出自然生态背景下的黄河古城形象,体现浑厚与沧桑的城市气质,强化沙漠与黄河、绿洲与湿地、传统与现代的对比与交融。

6规划范围与层次

总体规划范围分为三个层次:市域——城市规划区——中心城。

6.1市域

?范围:中卫全市,总面积1.74万平方公里,包括沙坡头区、中宁县、海原

县。

?规划内容: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6.2城市规划区

为了使城市在一定时期内有一个足够的发展空间,有效地协调城乡建设发展,保护和改善城市及周边地区自然生态环境,同时考虑产业布局、区域基础设施的规划控制。本次规划把与城市发展关系密切的周边区域纳入到规划控制范围之中,城市规划区范围东、西、北界为沙坡头区行政界线,南至黄河向南6公里处,面积合计为2080平方公里。

6.3中心城

?范围:东起柔远镇、西至迎水桥镇西侧、北起包兰铁路、南至黄河北岸,面

积约51.5平方公里。

?规划内容:中心城规划。

7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为2009—2025年

近期:2009—2012年

远期:2013—2025年

远景:2025年以后

第2章城市发展条件分析及策略

1城市发展的优势条件

1.1区位优势

中卫市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中西部宁、蒙、甘交界地带,位于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与呼包—包兰—兰青经济带的交汇处,是西部开发的重点区域,且为沿黄城市带区域发展主轴线上南

部极点城市,受到银川、兰

州、宝鸡、西安等大城市的

辐射。随着“太中银”铁路

的建设,将处于天津、青岛

等太平洋港口群通向新疆、

中亚、欧洲大西洋港口群的

新亚欧大陆桥国内段的中

枢地位,为对接东部沿海发

达地区提供了新的发展契

机。

1.2交通优势

中卫市是联系西北与华北的重要铁路交通枢纽,是欧亚大通道“东进西出”的必经之地,包兰、甘武、中宝铁路和正在建设的中太铁路在中卫交汇,形成“x”形布局,迎水桥铁路编组站是规划中亚洲最大的铁路货运编组站之一。京藏、福银、定武(宁盐和中营)3条高速公路和109国道、101、201、202省道4条公路干线穿境而过,铁路大桥和公路大桥贯通黄河南北。中卫香山机场于2008年8月建成,主要航线为中卫至北京、西安、重庆。中卫已形成公路、铁路、航空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是新疆、河西走廊通往东部地区最便捷的内陆通道,也是承东启西、拓北展南的人流、物流、信息流集散中心。

1.3资源优势

1.3.1水资源

中卫市水资源条件优越,地下水蕴藏丰富。属国家黄河上游水利水能开发的重要梯级地带,是西北可利用水资源最优越的城市。建成的沙坡头水利枢纽工程是西部大开发十大项目之一,境内与甘肃靖远交界处的黄河大柳树水利枢纽,是黄河干流规划建设的三大控制骨干基地的唯一待建工程,因此中卫将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水利水电能源基地,将是西电东送通道的重要的电源点和输电节点。

1.3.2矿产资源

市域内矿产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已发现矿种19种,矿产地189处。主要有煤、铁、铜、金、电石灰岩、制碱灰岩、水泥灰岩、饰面用大理岩、石膏、陶瓷粘土、水泥配料用粘土、砖瓦粘土、建筑石料、建筑用砂等,遍布四乡八壑,品位高,易开发,是宁夏矿产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其中石膏储量约70亿吨,居全国第二位;黏土储量约50多亿吨,硅石储量约1亿吨;煤炭储量约12亿吨,品位和地质成矿条件较好,分布面积近200平方公里,属低灰、低硫、低磷,高密度、高发热度优质无烟煤被誉为“天下第一煤”。

1.3.3土地资源

中卫市地貌类型分为沙漠、黄河冲积平原、台地、山地和盆地五个较大的地貌单元。其中西北部腾格里沙漠边缘卫宁北山面积12万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7%;中部卫宁黄河冲积平原10万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5.9%;位于山区与黄河南岸之间的台地6万公顷,占全市土地面积的3.5%;南部陇中山地与黄土丘陵面积142.45万公顷,占全市土地面积的83.6%。

腾格里沙漠东西长约106公里,南北平均宽约12公里,占地总面积为186万亩。前期完成造林36万亩,市政府计划通过今后十五年来完成其余150万亩的植树造林工程,形成生态屏障带,新增耕地面积36万亩,建设人工牧场30万亩,安置移民15万人。南山台子、南部干旱水土保持区根据中卫市防沙治沙总体规划预新增上万亩耕地、林地。

1.3.3旅游资源

中卫自然人文景观独特。集沙、山、河、园于一体的国家5A级沙坡头旅游区,

被誉为世界垄断性旅游资源,获得了全球环境保护500佳称号,而且以丰硕的治沙成果饮誉世界,是“中国十大最好玩”的地方;以丹霞地貌著名的寺口子风景区层峦叠嶂,险幽奇绝,令人叹为观止;现存的中卫大麦地岩画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多彩,总数达1万多件,密集程度世界罕见;双龙山石窟(石空大佛寺)创建于唐朝,随山形而凿,以九间没梁洞而闻名于世,是古丝绸之路——灵州道上的珍贵文物,也是宁夏佛教的知名寺院。

1.4产业优势

1.4.1工业

中卫已初步形成具有区域特色优势的造纸、酿酒、冶炼、建材、化工等工业,已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基础。结合中卫及周边地区资源分布,重点发展以煤化工、电石乙炔化工、盐化工、天然气化工及延伸上下游产品为主的精细化工产业,镁、钙、钠、铜、硅等金属材料冶炼和延伸开发及石膏、硅石等非金属材料、新型建材为主的新材料产业,未来将发展成为宁夏特色鲜明的精细化工与新材料工业基地。

1.4.3农业

利用独特的光热气候和人工灌区的水资源优势,已形成枸杞、硒砂瓜重点生产基地,而且马铃薯、高酸苹果、红枣、清真牛羊肉等作为特色产业发展具有很大前景,具有成为沿黄城市带农业特色产业区、农业特色旅游区的优势。

1.4.3旅游业

中卫旅游业是继工业和农业之后的第三大特色优势产业,按照自治区统计局2008年调查结果,中卫市是继银川市后全区旅游经济产值第二大城市。

全区及五市接待国内游客旅游人数和收入(2008年)

2城市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2.1生态环境敏感而脆弱

中卫市沙漠、台地、山地总和156.52万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90%。南部山区长期以来干旱少雨,干旱的趋势还在不断加剧,降雨量无法满足这里的农业生产。自然灾害频繁,植被覆盖率低,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和荒漠化严重,生态环境脆弱。

2.2旅游空间结构亟待优化和整合

建市五多年来,中卫旅游有了显著发展,沙坡头景区的保护与管理有了显著提高,城市景观风貌也在改建、新建,但中卫的旅游活动受季节影响较为明显,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差,而且旅游产品主要以观光游览为主,产品类型较为单一,与旅游相关的产业有待培育和提升,同时,由于受市域内的交通及基础设施条件影响,大量的旅游资源有待开发,导致旅游活动主要集中在沙坡头区,回乡风情的海原县和枸杞之乡的中宁县可进入性较差,严重影响了全市的旅游资源整合,旅游空间的结构亟待优化和整合。

2.3经济基础较弱

2008年人均GDP在全国333个地级行政单位中,排位倒数第61位,低于全国

平均水平53.9%。中卫市域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区处于中低水平,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低于全区平均水平。工业产值小,结构不尽合理,技术创新薄弱,产品附加值低。农业生产受到人均耕地资源少,自然条件差、技术进步慢等制约,农民增收难度大,移民任务十分艰巨。

3相关规划的要求

3.1《宁夏回族自治区城镇体系规划(2003-2020)》

《宁夏回族自治区城镇体系规划(2003—2020)》与中卫总规相关的主要内容包括城镇化目标和发展方向两方面。

3.1.1城镇化目标

依据近五十年人口增长变化特点和未来发展变化趋势,全区2010和2020年城市化水平可分别达到45—48%和55—58%左右。2010年中卫市中心城人口达到16万人;2020年中卫市中心城人口达到35万人。

3.1.2发展方向

利用西部大开发的难得机遇,依托本地优越的交通条件和丰富的能源、水利、旅游资源,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搞好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布局,加速工业的升级改造,增加旅游业的投入使其成为带动第三产业发展的支柱产业。重点充实、提高中卫的综合实力,使其成为西北地区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宁夏西南部及宁、甘、蒙接壤区的中心城市,成为带动全片区发展的增长核心。

3.2《宁夏沿黄城市带发展规划》

《宁夏沿黄城市带发展规划》与中卫总规相关的主要内容包括城镇化目标、城镇职能结构和中卫城市发展指引。

3.2.1城镇化目标

沿黄城市带2012年和2020年城市化水平可分别达到66%和72%左右。2020年中卫市中心城人口达到30万人,中宁城区人口18万人,鸣沙、宣和、镇罗人口为2~5万。

3.2.2城镇职能等级结构

沿黄城市带城镇职能结构规划图

宁夏典型地区科技与文化融合策略研究—以中卫市为例(项目答辩提纲)--1-30

2014年度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 《宁夏典型地区科技与文化融合策略研究 —以中卫市为例》答辩提纲 宁夏科技发展战略和信息研究所 2013年12月20日 文化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两者的有机融合,可爆发无限的能量。2012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就对文化科技工作给出了明确要求,即“加强文化科技创新,推进科技与文化融合,提高科技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意见》明确强调了“科技与文化融合”,特别提出“文化科技创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要将“文化科技创新”的面向由文化产业拓展到“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要将“推进文化科技创新”深化为“加强文化科技创新”。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更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新要求。十八届三中全会就全面深化改革进行了总体部署,进一步强化了推进科技与文化融合的紧迫性。从历史的角度审视,文化发展与科技进步也是始终紧密相连的。因此,以典型地区为例,研究如何促进科技与文化融合,如何将科技创新优势

转化为文化发展的强大动力和现实竞争力,对于增强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项目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文化的独立与强大是一个民族真正独立并走向强大的重要前提,对文化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应放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认识。文化与科技是人类对于世界本体认识的不同侧面,两者同源于一个世界,又以不同的形式揭示和表达着这个世界的本质和规律。人类文明的演进,历来离不开文化与科技的融合,科学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会给文化的发展样式、传播方式、表现形式带来革命性变化,例如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改变了文化传播的方式、降低了文化学习的成本,推动了文化的普及,解放了生产力。同样,文化的进步是科技创新发展的基础,没有文化的涵养,便不会有创新的心灵和奔腾的人类想象力。可以说,如果没有文艺复兴等运动对人类心灵的解放,欧洲从十七世纪开始的科技飞跃便无从谈起。如今的时代,更是文化与科技高度融合时代。上世纪下半叶兴起的信息技术革命,极其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催生出新的文化样式,赋予文化以新的内涵、新的功能和新的样态。这是科技的革命,更是文化的革命,二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科技创新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频密,文化传播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便捷,文化的形态和内容更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丰富。现代国家、地区和

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

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 一、什么是城市总体规划 (一)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形态,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合理发展。 (二)城市总体规划如何制定 城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城市规划,直辖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由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审批,在报请审批之前,须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 根据实际需要,在编制总体规划前可以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三)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和范围 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20年,同时对城市远景发展作出轮廓性的规划安排。总体规划中包含近期建设规划,对城市近期的发展布局和主要建设项目作出安排,近期建设规划期限一般为五年。 城市规划区范围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城市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城市人民政府在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划定。(四)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城市性质和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和发展规模,城市主要建设标准和定额指标,城市建设用地布局、功能分区和各项建设的总体部署,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和河湖、绿地系统,各项专业规划,近期建设规划。 二、重庆历次城市总体规划概况 (一)陪都十年计划 重庆陪都建设计划委员会在1946年4月,完成了现代重庆的第一个城市规划---《陪都十年建设计划草案》,提出了疏散市区人口,降低人口密度,发展卫星城镇的设想,在渝中半岛以外规划了弹子石、沙坪坝、铜元局等12个卫星市,香国寺、杨家坪、新桥等18个卫星镇和五里店、歇台子、九龙坡等12个预备卫星市镇。 (二)重庆城市初步规划 重庆于1960年编制完成了解放后的第一个城市总体规划《重庆城市初步规划》。城市用地继续“大分散、小集中、梅花点状”的布局原则,强调将工业在更大范围内分散,规划了市中区、大杨区、大渡口区、沙磁区、中梁山区、江北工业区、弹子石工业区、南坪工业区、李家沱—道角工业区等9个片区,在外围规划了北碚、歇马、西彭和南桐4个卫星城。

吕梁市(市辖区)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3年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

吕梁市(市辖区)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3年数据专题报告2019 版

引言 本报告借助数据对吕梁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进行深度剖析,从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绿地总面积等方面进行阐述,以全面、客观的角度展示吕梁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真实现状及发展脉络,为需求者制定战略、为投资者投资提供参考和借鉴。 吕梁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专题报告的数据来源于权威部门如中国国家统计局、重点科研机构及行业协会等,数据以事实为基准,公正,客观、严谨。本报告相关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 本报告旨在全面梳理吕梁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的真实现状、发展脉络及趋势,相信能够为从业者、投资者和研究者提供有意义的启发和借鉴。

目录 第一节吕梁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现状 (1) 第二节吕梁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3) 一、吕梁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现状统计 (3) 二、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现状统计 (3) 三、吕梁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占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比重统计 (3) 四、吕梁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吕梁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吕梁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同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6 第三节吕梁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7) 一、吕梁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现状统计分析 (7) 三、吕梁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占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比重统计分析 (7) 四、吕梁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吕梁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9)

青海省西宁市民和县城市总体规划-中规院-第八章开发强度导向

第八章开发强度导向 土地开发强度作为城市政府科学、合理管理城市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之一,城市开发强度应依据区域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产业、交通等因素的具体要求,以“科学用地、节约用地、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改善城市环境为前提。综合考虑各类土地的使用性质、区域位置、周围的基础设施条件及空间环境条件等。运用微观经济学的原理,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在宏观层面上,确定城市开发总量和城市整体开发强度;在中观层面上,建立城市开发强度分区的基准模型和修正模型,进行各类主要用地的开发强度分配;在微观层面上,以街区作为容量控制单元,制定地块开发强度细分的原则。 一、宏观层面——城市整体开发强度 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用地规模和人口规模为土地供求关系提供了基本参考。根据城市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未来趋势,结合相关经验的类比分析,可以推测各类建筑的需求数量以及占城市建筑总量的比例。 在许多情况下,基于环境标准所确定的城市整体开发强度和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所确定的城市建筑总量之间并不完全一致,需要在社会、经济和环境的综合权衡基础上进行价值判断。城市整体开发强度的上限方案能够提供较为充足的建筑总量,但由此带来环境标准的明显下降;城市整体开发强度的下限方案能够确保较为理想的环境标准,但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建筑总量需求相距甚远;最终选择的城市整体开发强度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空间需求和可接受的环境标准之间的综合权衡。 对于民和城市实际情况来说,考虑到城市独特的自然地形地貌特点,其环境容量应保证一定的限度从而确保在生态方面的安全性问题。因此,土地开发强度具体量化指标应是介于一定的范围之间而不是具体的数值,根据城市用地规模和人口规模以及相关经验数据各类用地开发强度具体如下表: 表8-1 城市建设用地整体开发强度控制表 序号用地性质容积率建筑密度 (%) 建筑限高 (m) 绿地率 (%) 1 居住用地**~3.0 20~45 75 ≥30 2 公共设施用地**~5.0 15~50 99 ≥20 3 工业用地**~1.2 30~45 25 ≥20 4 绿地———≥75

中共西宁市委、西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意见

中共西宁市委、西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 理的意见 【法规类别】城市规划与开发建设 【发文字号】宁发[2007]11号 【发布部门】西宁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7.07.27 【实施日期】2007.07.2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中共西宁市委、西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意见 (宁发[2007]11号) 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新形势下的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工作,现就加强我市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领导,提高科学决策水平 1、充分认识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重要意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西宁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城市规划建设、提升城市品位的关键时期。要实现把西宁规划建设成为投资环境优越的创业城市,舒适休闲的宜居城市,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的生态城市,内涵丰富的文化城市,山清水秀、文明开放、人民富裕的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的目标,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任务十分艰巨。各

地区、各部门和各单位一定要充分认识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重要性,进一步明确目标、准确定位,突出城市特色,提高建设水平,实现城市建设新突破。 2、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城市建设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加快建设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深入实施“扩市提位”战略。以规划为龙头,以项目为载体,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使中心城市的地位更加突出,城市功能更加健全,人居环境更加优美,人民生活更加改善,文明程度更加提高。 3、加强对城市规划与建设工作的指导。建立科学规范的规划决策、审批、执行体系,深入推进规划行政管理制度创新。成立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市城市规划与建设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城市规划管理中的重大事项,审核城市规划建设重大方案,协调解决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中的困难和问题。 4、积极推进城市规划与建设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设立城市规划专家委员会,聘请专家担任顾问、咨询委员。发挥城市规划专家委员会的作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的城市规划草案、待定重大项目,由专家委员会进行论证和审议,保证规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5、建设高素质的规划管理专业人才队伍。要通过委托学科实力雄厚的高等院校专业院系和科研机构进行定期轮训,选拔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国内著名高等学府、科研机构进修深造,外出参观考察、挂职锻炼等途径,进一步开阔规划管理专业人员的视野,增长见识,切实提高规划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 6、明确城市规划管理职责。城市规划管理坚持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原则,市政府主要负责城市规划的编制、审批及监督监察工作。区(县)政府主要负责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管理和本区域违法建筑的控制与查处,并参与本区域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其他重要规划事项的研究、论证、决策,支持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开展各项工作。

荆州市朝阳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说明.doc

荆州市南湖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说明 第一章概况 南湖单元位于南湖单元位于沙市区与荆州区交界处,西与长江大学接壤、南与临江仙公园毗邻,地处长江大桥桥头、荆江大堤之下,是荆州南部的门户区域之一。 单元范围南至荆江大堤,东南至太岳路、东北至北京西路、北至武德路、西至南湖路及长江大学新校区东侧规划通道,规划总用地面积104.63公顷。单元内现状居住用地主要有九龙湾小区、南湖花园小区、长江尚品小区。 单元用地以居住用地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为主,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集中布置在武德路南侧,包括长江大学艺术学院、实训中心、长大医院、电力局、长江防汛调度中心等,以及南特陶瓷大市场、金龙大市场、荆州购物广场等商业设施;近年来陆续完成的居住小区:九龙湾、长江尚品、南湖花园、南苑小区、尚上名筑、嘉富丽苑、鸣凤园,32.45公顷。少量工业用地:南湖机械总厂、富盛石材加工厂。单元现在总人口约11000人。 《中心城区南湖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方案(长大国际园)》于2015年获得荆州市人民政府审批通过,规划确定南湖单元是以居住为主要功能的城市单元。拟将南湖单元建设成为城市与水体相互交融、自然与人文和谐发展,空间景观丰富多彩,充分体现荆州市整体风貌特色的城市居住功能区。在原控规的指导下,对城市建设健康有序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控制和引导作用。 第二章修改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5年修订版)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 3、《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2010) 4、《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2018) 5、《湖北省城乡规划条例》(2011) 6、《荆州市规划管理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导则》(2008) 7、《荆州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8) 8、《荆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第三章修改原因 1、棚户区改造后, 需对整体功能的梳理,并重新细定相关地块的用地性质。 2、按照市政府要求,落实石油科技城建设,将长江大学科技园作为石油科技城的“一核”,紧紧依托长江大学“双一流”石油学科的专家和技术优势,以荆州市石油产业发展壮大为核心、向创业者提供技术研发、创新创业、技术成果转化和科技企业孵化平台及其他相关综合服务,拟选址在南湖单元长江大学艺术学院北侧。 3、荆江大道作为城市的主要干道,线形设计上需满足规范要求,在本单元内存在偏移。 4、合理布局单元内其他用地,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 5、增强控规的可操作性。 第四章修改内容 1、用地布局修改:结合棚户区改造,将棚改区范围内原有分散的社区服务、停车、超市等公共设施集中,形成单元南片综合服务中心,整体建设。在道路交叉口处形成开敞空间。 根据《中小学布点规划》,在单元内设置24班小学,小学用地规模由0.94公顷扩大至1.68公顷。 结合长江大学科技园的选址,在长江大学艺术学院北侧建设创业中心、科技企业孵化汇中心、研发中心、科技成果交易中心、招商中心、综合服务区及人才居住区,

太原关于成立兽药生产加工公司可行性报告

太原关于成立兽药生产加工公司 可行性报告 规划设计/投资分析/产业运营

报告摘要说明 全球兽药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进入了稳步发展时期。兽药行业 分析指出,除2009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出现负增长以外,全球兽药市场 保持稳定增长,从2010年1945亿元增长到2019年3472亿元的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0.14%。 xxx公司由xxx集团(以下简称“A公司”)与xxx实业发展公司(以下简称“B公司”)共同出资成立,其中:A公司出资610.0万元,占公司股份78%;B公司出资170.0万元,占公司股份22%。 xxx公司以兽药产业为核心,依托A公司的渠道资源和B公司的行 业经验,xxx公司将快速形成行业竞争力,通过3-5年的发展,成为区域内行业龙头,带动并促进全行业的发展。 xxx公司计划总投资18118.1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13202.97万元,占总投资的72.87%;流动资金4915.13万元,占总投 资的27.13%。 根据规划,xxx公司正常经营年份可实现营业收入36210.00万元,总成本费用28272.88万元,税金及附加345.13万元,利润总额 7937.12万元,利税总额9377.03万元,税后净利润5952.84万元,纳税总额3424.19万元,投资利润率43.81%,投资利税率51.76%,投资 回报率32.86%,全部投资回收期4.54年,提供就业职位499个。

我国兽药企业数量众多,但主要以微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为主。兽药行业实行强制GMP认证之前,由于进入门槛较低,行业呈现无序竞争的格局,企业数量众多、生产规模偏小、技术含量较低、产品结构单一,给行业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2004年,我国大约有2,800家兽药生产企业。

西宁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城市发展指导思想 高屋建瓴、把握全局;力求近远期结合、保持弹性;放眼未来、立足现实,坚持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努力促成西宁市经济社会发展新的跨越,保证西宁市经济快速增长,加强城市建设,增强城市竞争力和带动作用,逐步形成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逐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城市建设目标 将西宁建成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桥头堡、发展地区特色经济的主力军、各民族团结互助的模范城、青海人民安居乐业的现代化的美丽家园。 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近期到2005年,中期到2010年,远期到2020年,远景指2020年以后20年至30年。 城市性质与规模 城市性质:西宁是青海省省会,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多民族共同繁荣的高原名城。城市人口规模:2005年达到100万人;2010年达到110万人;2020年达到130万人。 城市用地规模:西宁市远期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控制在98平方米以内,西宁市主城区近期2005年用地规模为96.6平方公里,2010年用地规模为100.3平方

公里,远期2020年用地规模为128.4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 本次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为:西宁市区、市域范围内重要的水源地、水源保护区和正在建设的黑泉水库、自然生态保护区以及自然与历史遗产保护范围,以及鲁沙尔镇、多巴镇、甘河滩镇的规划范围,总面积约3930平方公里。 城镇体系规划 城镇发展战略:充分发挥西宁市在各个区域层面,尤其是在海东地域经济中心的作用,协调城镇体系在西宁—兰州、西宁—拉萨两条轴线上的整体功能,建立结构合理、有机扩展的“核心—外围”体系。城镇体系发展建设的重点是:完善市域城镇体系结构,促使“核心—外围”体系的有效生长,建设特色文化和旅游经济职能,促使城市高级职能的强化和主体地位的实现。 城镇体系总体战略目标:建立一个适宜西宁市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等级规模完善、中间布局合理、功能组织协调的城镇体系结构。西宁市市域城市化水平2005年达到55%,2010年达到60%,2020年达到65%—70%。 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以西宁市区、鲁沙尔镇、甘河滩镇、多巴镇为点,以宁果公路、鲁多公路、109国道为线,组成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核心区;以环状核心区作为市域中心,以315国道、兰西高速公路、宁张线等为辐射轴,逐步形成大通桥头、湟源城关等市域次级发展极核;分别以大通桥头、湟源城关为中心,形成众镇拱卫的态势。 西宁市市域形成三大城镇经济区:西宁市—鲁沙尔—甘河滩—多巴,形成环状中心城市综合经济区,范围包括西宁市区、湟中与平安两县,以商贸、旅游、康体休闲、工业、农副产品生产与加工工业为主;以大通桥头为中心北部次级城

荆州市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一部分文本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控制指标解释与规定 第三章地块划分及用地性质代码 第四章用地规划 第五章道路交通规划 第六章市政工程规划 第七章绿化规划 第八章“五线”规划控制 第九章土地使用及建筑规划管理规定第十章图则说明 第十一章实施管理 第十二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了深化、落实荆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功能布局,统筹安排各项设施,指导城市片区的开发建设和管理,特编制本规划。 第1.0.2条规划原则: 1.整体性原则——落实和深化上位规划要求 2.综合协调原则——规划用地集约、设施高效、环境优美的产业园区 3、软硬件并重原则 4、生态优先原则 第1.0.3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4月1日) 3、《湖北省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试行)》(1998年4月1日) 4、《荆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10-2020年》 5.《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50137-2011) 6.《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7.《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2008年) 》(国土资发〔2008〕24号) 8、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技术规范。 第1.0.4条规划目标: 成丰单元是以现代工业、仓储物流和港口为主要功能的城市单元,也是服务全市的重要功能区之一,规划建设成为工业发达,港口交通便利的现代化城市单元。 第1.0.5条规划范围及规模: 1、单元位于荆州市城南片区南部学堂洲,用地范围东至郢都路,西至健康路,北至荆江大堤,南至长江子堤。 2、用地规模:规划区总用地141.31公顷。规划区共分4个街区,29个基本地块。 3、人口规模:成丰单元人口为1.0万人,片区的人口包括就业人口和少量居住人口两类。 ⑴、就业人口规模 本规划区内的就业人口主要是工业用地的就业人口。 ①、就业人口密度指标的分类确定 通过国内工业用地的经验数据及我国部分工业园区就业密度类比分析,本规划区内工业用地就业人口密度分为机械制造产业用地、纺织工业用地、其它一般工业用地三类进行估算。 经验数据表明,轻工、机械、医药等用地就业人口密度一般为100人/hm2;一般工业用地就业密度一般为150人/hm2;纺织、印染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用地就业人口密度一般为250人/hm2。 ②、工业用地的就业人口规模 本次规划的纺织工业用地约为1.30hm2;机电工业用地约为5.87hm2;生物医药用地约为6.27hm2;建材工业用地约为35.86hm2;一般工业用地(除纺织、机电、生物医药、化工以外用地,本次规划统称为一般工业用地)约为19.59hm2。 综上,计算可得,规划学堂洲单元可容纳的工业用地就业人口数量约为:1.22hm2×250人/hm2+9.08hm2×100人/hm2+6.27 hm2×100人/hm2+28.3hm2×150人/hm2++28.64hm2×150人/hm2= 10381人。

宁夏中宁县城市规划动态

宁夏中宁县城市规划动态研究 摘要:随着中宁县经济的提速发展,县城人口规模和田地规模急速扩增,城市规划建设速度明显加快。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需要对中宁县城市规划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并尽快做出积极调整,以适应中宁快速发展的迫切要求。 关键词:提速发展、规模扩增、分析研究、规划调整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zhongningxian speed, the county population size and scale rapid expansion field, urba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stepped up. according to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view and the requiremen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need to zhongningxian urban planning a deep research and analysis and make positive adjustment as soon as possible,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demands of the temple. keywords: speed development and scale expansion, analysis, planning adjustment abstract: with the spee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zhongning, the county population size and the rapid expansion of the field ,city planning and the speed ofconsructionaccelerated apparently .according to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2

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1年11月21日重庆市人民政府第114次常务会议通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及依据)为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重庆市城乡规划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本市城市、镇规划区内的详细规划(含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下同)编制,以及本市城市、镇规划区内国有土地上的各类建设项目的规划管理。 在本市城市、镇规划区外国有土地上实施建设的,其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应当符合本规定。 临时建设、城镇房屋解危等建设项目的规划管理按照市人民政府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在本市制定城市规划和实施规划管理应当采用重庆市平面坐标系统和国家高程基准,并与国家坐标系统相联系。 ―1 ―

第二章建设用地 第四条(用地分类)本市城市建设用地的分类按照国家有关标准执行,其详细规划编制应当符合本规定主城区容积率、建筑密度控制指标表(附表一)和远郊区县(自治县)容积率、建筑密度控制指标表(附表二)的规定。 第五条(用地功能混合)鼓励居住用地(R)和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B)功能混合布局。用地性质编号排在首位的为主要用地性质,其后的为次要用地性质。 控制性详细规划未明确建设地块中各类建筑的建筑面积比例的,按以下规定执行: (一)非居住用地不得用作住宅功能; (二)居住为主要用地性质与其他性质混合布局的用地,居住计容建筑面积不得大于总计容建筑面积的70%; (三)商业服务业设施(B)等为主要用地性质与居住混合布局的用地,居住计容建筑面积不得大于总计容建筑面积的40%。 第六条(零星用地)城市建设用地应当符合集约利用、整体实施的原则。零星用地应当与周边用地整合使用。不具备整合条件的零星用地,禁止实施经营性居住、公建项目,可以实施解危改造、市政基础设施项目,鼓励实施绿地、广场等公益性建设项目。实施其他建设项目的,应当先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依据―2 ―

吕梁市市域城镇化发展规划和推进措施

吕梁市市域城镇化发展规划和推进措施 一、发展规划 以融入太原都市圈为核心,以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为纽带,以市域城镇化为引擎,主动融入太原都市圈,加快建设“两个城镇带”,坚持实施“大县城、大集镇”战略,按照区域性中心城市、大县城和大集镇三位一体、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以“三规”为引领、“三区”为支撑、“三改”为抓手,实现城市功能、品位、经济、管理及居民素质等要素与都市圈的深度对接,着力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 深入实施“大县城、大集镇”战略,加快吕梁市区建设步伐,发挥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建设吕梁医院、图书馆、展览馆、大剧院、少年宫、文化广场、新闻广电大厦等标志性工程。强化基础支撑,加快“一港五网”建设步伐,实现飞机能上天、铁路通各县、高速全覆盖、供水网络化、电力高能化、通讯现代化的目标,城镇化进程全面提速。 到2015年,通过五年的建设与发展,要达到以下目标: 1、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50%左右,年均增长2个百分点左右。力争2020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63%左右,与全省平均水平持平。 2、全市(含县城)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2.5平方米;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7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3%;集中供热、供气、供水普及率分别达到75%、80%、94%;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4.22%,城镇居民人均住宅面积达32平方米。吕梁市规划区(包括柳林、中阳、方

山三县)和汾阳、孝义两个次中心城市的环境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交城县、文水县、岚县、兴县、临县、交口县、石楼县七个县城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3、城镇市政公用设施达到全省中等以上水平,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景观风貌得到提升。山西西部区域性中心城市基本成型,在全省的地位有较大提升。 二、推进措施 (一)启动“一市四区”规划,加快吕梁城镇化速度 “一市四区”:启动包含离石、中阳、柳林和方山四个区在内的吕梁市城市建设规划,突出中心城市的龙头地位,强化其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信息、交通、金融、旅游、消费中心的地位和功能,逐步增强集聚力、辐射力和综合服务能力,加快吕梁城镇化速度。 “两个城镇带”:以离(石)柳(林)中(阳)方(山)为城镇组群,形成太原都市圈西部中心和连接西北地区的门户;以交(城)文(水)汾(阳)孝(义)为城镇组群,打造成太原盆地西部城镇密集区和工业城镇带。 以现代化、高端化为目标,全力推进离石区现代化进程,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全面提高中心集镇联动城乡的能力。要以宜居为核心,以文化、生态、大气为要素,把吕梁打造成山西西部区域性中心城市。(二)、“大县城、大集镇”支撑,整体推进区域发展 实施“大县城”发展战略,以吕梁市区建设为龙头,加快推进“1273”四级城镇体系,充分发挥县城的集聚功能。交城、文水、交

青海省西宁市2030年城市空间总体发展规划报告.doc

致全市人民的公丵开信 亲爱的市民朋友: 西宁市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亲切关怀下,经过历届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和艰苦奋斗,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市发展空间得到拓展,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城市特色日益彰显。围绕着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关于支持青海等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以及青藏铁路扩能改造、兰新二线铁路等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落实省委、省政府对西宁发展提出的新的目标和更高的要求,西宁市在科学评估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了城市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深刻认识了城市发展存在的问题,为顺应历史潮流、把握历史机遇,促进城市持续健康发展,市委、市政府作出了科学修编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决策。 城市总体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本次城市总体规划立足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以把西宁建设成为“更加繁荣、更加美丽、更加宜居的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为目标,依照“优化城市结构、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拉开城市骨架、完善服务功能、丰富文化内涵”的原则,坚持“国际视野、国内前沿、西部一流”理念,牢牢把握影响城市发展的全局性、综合性和战略性问题,认真开展调查研究,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开展整个规划编制工作。 在规划编制中,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青海省“四区两带一线”发展纲要》和《关于推进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城市群建设的意见》的总体要求,从区域层面审视了西宁发展问题,认真分析了西宁、兰州两地城市之间的内在联系,深入研究了城市职能分工、区域性重大设施协调布局、区域性城市群发展网络统筹构建等问题,对影响城市发展的全局性、综合性和战略性问题进行了全面考虑,确定未来西宁市的城市性质、职能,合理预测了城市规模,确定了未来城市空间发展格局的基本框架,坚定不移地落实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做强西宁、服务全省”的目标要求,进一步突出了西宁作为东部城市群“极核”的功能和作用。 本次规划将提升区域地位、强化服务功能、突出高原特色、建设宜居城市作为重点,将城市发展战略转向加强与兰州和海东区域协作以及城市功能转型、产业结构调整、空间格局重构方面,力求通过努力,到规划期末,把西宁建成带动区域发展的西北经济高地,自然人文有机融合的区域服务中心,具有国际知名度的高原旅游名城,宜居宜业、保障完善的生活之城和幸福之城。 各位市民,本次规划对于保证未来城市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不敢懈怠。恳请广大市民积极参与,为建设我们共同的“宜居、宜业、宜游、宜人的生活之城和充满活力、体现实力、彰显魅力、富有亲和力的幸福之城”,提出您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湖北省荆州市海子湖生态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文本

第一章规划总则 第1条规划缘起 2010年11月15日,省人民政府鄂政函【2010】342号文件正式批准设立荆州楚纪南城大遗址保护区暨荆州海子湖生态文化旅游区,并提出了将本区建成中国南方大遗址保护示区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示区的发展目标。本区域为国家文物局和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大遗址保护荆州片区的核心区域,属部省共建的国家项目。从国家战略层面来看,旅游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战略性产业。从经济发展和旅游需求层面看,旅游业正逐步进入大众化的全面发展阶段,国际国旅游市场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更加稳固。从旅游市场投资层面看,社会力量积极投身旅游产业。从交通与旅游出行层面看,中国高速交通体系近几年快速发展,大大拓展了游客出行距离和产业发展空间。荆州作为长江中游的重要交通枢纽之一,高铁、高速公路、铁路、水运等综合交通体系较为发达,为荆州旅游的可进入性带来了极其便利的条件。从本区域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层面看,所蕴含的楚文化和生态等资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目前,新区成立了管委会,理顺了管理体制,具备了操作条件。综上所述,海子湖生态文化旅游区的发展,外条件均已具备,目前迫切需要一个综合性的总体规划来指导建设,这正是本规划编制的缘起和目的。 第2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国城乡规划法》(2008) 2.《中华人民国文物保护法》(2007年修正) 3.住建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 4.住建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5) 5.《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 137—90) 6.《建设部城市规划强制性容暂行规定》(2002) 7.《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 8.《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 9.《旅游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GB/T 17775-2003 10.《省城乡规划条例》(2011) 11.省政府、国家文物局《共建大遗址保护荆州片区框架协议书》(2010) 12.国家文物局《楚纪南故城遗址区保护总体规划纲要》(2011) 13.省政府《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规划》(2008-2020) 14.《省文物保护管理实施办法》(1993) 15.《荆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16.《荆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17.《荆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18.《荆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0-2020)》 19.《荆州市“十二五”规划纲要》 20.《长湖保护治理和利用规划》(2008-2020) 21.国家、省、市相关的其他政策和法规文件 第3条规划围 荆州海子湖生态文化旅游区行政管辖围为136.1平方公里。本规划的核心规划围是:南至沪蓉高速铁路,北至318国道改道新线,东至桥河与相邻,西至老207国道及纪南城遗址西侧。总面积为115.25平方公里。荆州海子湖生态文化旅游区行政管辖围沪蓉高速铁路以南区域及长湖东部水域未纳入核心规划围。楚纪南故城遗址区总体保护规划中的楚纪南故城城址、雨台山墓群位于本规划的核心规划围。第4条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2011-2030年,其中: 近期为2011—2015年; 中期为2016—2020年; 远期为2021—2030年。 第5条规划性质与任务 (1)规划性质 本规划属于以文化为支撑,以旅游为主体的旅游区总体规划,是大遗址保护区和生态文化旅游区发展的总体战略部署和建设管理的行动纲领。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规划图则和专题研究。 (2)主要任务 ?分析现状条件,协调区域关系; ?明确发展目标,制定发展战略; ?利用资源优势,策划旅游项目; ?明确功能构成,确定空间布局; ?强化保护措施,规划发展规模; ?配套基础设施,合理分期建设。 第6条规划指导思想 (1)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各类资源要素,处理好大遗址保护、旅游发展宏观态势与荆州现实情况的关系,既要有高的起点,又要结合实际。 (2)以楚文化为灵魂,以生态环境为基础,以旅游为主体,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确保旅游区可持续发展; (3)协调好本旅游区与中心城区、大遗址保护荆州片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关系,处理好整体与部分关系; (4)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建设原则,近远期相结合,注重规划的可操作性。 第7条强制性容规定 文本中加下划线条文为本规划强制性容。强制性容是对总体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总体规划强制性容进行建设的,属严重违规行为,应依法进行查处。 第二章规划背景分析 第8条环境敏感性评价 本规划借助于ArcGIS 10.0,选取了文物遗址、市政设施、水体、已建设用地、坡度、植被等6个因子作为环境敏感性评价的因子。结果显示,极敏感区和高度敏感区主要分布于规划区的西部、南部和北部,在其他区域也有线形穿越,二者占规划区面积的35.33%,在这些区域应尽量避免或应控制人类活动的干扰。穿越其他地区的线形的高敏感区多为市政基础设施,如能采取措施改变这些设施的走向或布置形式,则会明显降低环境敏感性程度。中度敏感的区域主要分布于规划区的中部和东部,与海子湖湖面及东部的鱼塘有较强的对应关系,占规划区面积的34.4%,适合较低强度开发利用,尽量以自然要素为主。轻度敏感的区域呈镶嵌状分布于规划区的各处,占规划区面积的12.04%,可以适度开发利用,但也要控制开发利用的强度。低度敏感的区域呈岛屿状分布于规划区的北部和南部,占规划区面积的18.23%,限制因子少,可以开发利用。 第9条旅游资源评价

总体计划

石银7标改线后总体施工进度计划 一、工程概况 石嘴山至银川高速公路是宁夏回族自治区“三纵九横”干线公路网规划中“西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宁夏北部石嘴山和银川两大城市的快捷通道,也是将来南延至吴忠、中卫市的重要公路之一。 本项目为石银高速公路LJ7合同段,路线总体呈南北走向,路线起点桩号为K39+500,路线沿西干渠布设,部分利用西干渠东侧渠堤。于k39+385处跨越暖泉四斗、暖泉三斗K40+500,于k43+600处经过金北村四队西头,于k44+740处与通山公路相交,K45+700处经过金南三舍西头、K46+350处跨越党委渠、K46+900处跨越十九斗渠、 K48+777处跨越十八斗渠、K50+080处跨越十七支渠,K50+620处与通乡公路相交,从k50+750处开始远离西干渠渠堤,于K51+160处跨越十六支渠,终点止于K52+400。路线全长12.9公里。双向四车道,设计速度100Km/h,路基宽度26米。 合同工期为2009年3月25日至2010年4月25日,工期13个月。 本合同段主要工程量:路基借土填方123万方;中桥79.06m/2座,分离式立交桥232m/2座,汽车通道38.02m/1道。 涵洞工程:主线24道,其中盖板涵14道,圆管涵10道;辅线20道,其中盖板涵13道,圆管涵7道。 二、总体施工安排 由于本合同工程变更改线,从5月26日变更方案确定后开始路基土方的施工,至7月27日正式图纸下发,已完成部分路基土方工程和桥梁的部分桩基础工程以及涵管的预制工程。根据变更后的图纸和

已完成的工程情况,制定总体施工进度计划。 基本计划是在2009年10月底完成主线路基土方(除上路床30cm 厚部分)工程132万方,上路床部分10万方土方计划于2010年3月开始至4月20日完成。通山路和通乡路分离立交的路基工程和辅导的路基工程,由于征地问题,计划于2010年在进行施工,本年不再计划。 于2009年11月初完成主线桥梁及涵洞工程。通山路和通乡路分离立交的跨线桥计划2010年施工,本年于10月初完成箱梁的预制工作。 辅路的一座桥梁和涵洞工程将视征地情况,争取能在本年完成基础工程。 分离立交桥根据征地情况,争取能在本年完成钻孔灌注桩工程。 根据目前的完成情况和变更后的施工图纸,本年工作的重点是盖板涵的施工。由于涵洞工程紧接西干渠,涵洞与现有的西干渠的出水口由于目前正在灌溉,无法进行施工,要于9月20日停水后才能施工,所以盖板涵的施工将是制约工程进度的关键。 空心板预制台座已经完成,可以立即进行施工,20米箱梁由于要重新建设预制台座,计划在已经建成的10米台座位置将其拆除,然后建5个预制台座,与8月20日开始预制,投入两套内模,一套半外模(中板一套,边板半套,另半套与中板共用),每天完成一片。 主要分项工程施工工期安排: 1).主线路基填筑施工:2009年5月26日-2009年10月30日。 2).盖板涵左幅:2009年8月5日—2009年9月21日

吕梁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doc

吕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 吕政办发(2004)100号 吕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吕梁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 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单位: 现将《吕梁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00四年十二月十六日 吕梁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第一章 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吕梁市城市规划管理,保障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山西省实施〈中 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吕梁市城市总体规划》和 国家相关技术规定、规范,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吕梁市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使用和建设工程的规划管理。其它县(市)政府所在地规划区范围内应参照执 行。 第三条编制详细规划(含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应符合本规定。各项建设工程的建设,应按已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

未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按总体规划和本规定执行。 第四条各类专门性用地项目规划应符合已颁布的各类专业技术规范及规定的要求。 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分类、标准和适用范围 第五条本市建设用地分类,按其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和基本原则,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第六条各类建设用地的划分,应当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的原则,按已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未经批准的详细规划,应当按照城市 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分类和本规定表(一)确定的建设用 地适建范围执行。 凡表(一)未列入的用地类别或建设项目,可以由市建设局根据建设项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用地基础设施条件,具体核定适建范围。 凡需改变规划用地性质、超出表(一)规定范围的,应先提出调整意见,按法定审批程序批准后执行。 第三章建筑容量 第七条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含容积率和建筑密度,下同)应按本章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八条建筑用地面积大于1万平方米的成片开发地区,必须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经批准实施;未编制详细规划的,不予审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