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培优(含解析)之化学反应与能量及答案

高考化学培优(含解析)之化学反应与能量及答案
高考化学培优(含解析)之化学反应与能量及答案

高考化学培优(含解析)之化学反应与能量及答案

一、化学反应与能量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KMnO)是一种常用氧化剂,主要用于化工、防腐及制药工业等。以软锰1.高锰酸钾(4

矿(主要成分为MnO2)为原料生产高锰酸钾的工艺路线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原料软锰矿与氢氧化钾按1∶1的比例在“烘炒锅”中混配,混配前应将软锰矿粉碎,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平炉”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平炉”中需要加压,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K2MnO4转化为KMnO4的生产有两种工艺。

CO歧化法”是传统工艺,即在K2MnO4溶液中通入CO2气体,使体系呈中性或弱碱

①“2

性,K2MnO4发生歧化反应,反应中生成K2MnO4,MnO2和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②“电解法”为现代工艺,即电解K2MnO4水溶液,电解槽中阳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___________________,阴极逸出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

CO歧化法”中,K2MnO4的理论利用率之比为______________。

③“电解法”和“2

(5)高锰酸钾纯度的测定:称取1.0800 g样品,溶解后定容于100 mL容量瓶中,摇匀。取浓度为0.2000 mol·L?1的H2C2O4标准溶液20.00 mL,加入稀硫酸酸化,用KMnO4溶液平行滴定三次,平均消耗的体积为24.48 mL,该样品的纯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

(列出计算式即可,已知2MnO4-+5H2C2O4+6H+=2Mn2++10CO2↑+8H2O)。

【答案】扩大接触面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2MnO2+O2+4KOH2K2MnO4+2H2O 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同时使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 K2CO3 MnO42--e-

=MnO4- H2 3:2 95.62%

【解析】

【分析】

【详解】

(1) MnO2的状态是固体,对于有固体参加的化学反应,可通过增大其反应接触面积的方法提高反应速率,故要将其粉碎成细小的颗粒;

(2)根据流程图可知,在“平炉”中MnO2、KOH、O2在加热时反应产生K2MnO4,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另外一种物质是H2O,则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2MnO2+O2+4KOH2K2MnO4+2H2O ;

(3)由于上述反应中氧气是气体,在“平炉”中加压,就可以使反应物氧气的浓度增大,根据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以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任何反应都具有一定的可逆性,增大压强,可以使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正反应方向移

动,故可以提高原料的转化率;

(4)①在K2MnO4溶液中通入CO2气体,使体系呈中性或弱碱性,K2MnO4发生歧化反应,反应中生成KMnO4,MnO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另外一种生成物是K2CO3,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守恒及反应的原子守恒,可得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K2MnO4+ 2CO2= 2KMnO4+MnO2+K2CO3;②“电解法”为现代工艺,即电解K2MnO4水溶液,在电解槽中阳极,MnO42-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产生MnO4-。电极反应式是:MnO42--e-=MnO4-;在阴极,水电离产生的H+获得电子变为氢气逸出,电极反应式是:2H2O+2e-=H2↑+2OH-。所以阴极逸出的气体是H2;总反应方程式是:2K2MnO4+2H2O2KMnO4+2H2↑+2KOH;

③根据“电解法”方程式2K2MnO4+ 2H2O2KMnO4+2H2↑+2KOH 可知K2MnO4的理论利用率是100%;而在“CO2歧化法” 3K2MnO4+2CO2 = 2KMnO4+MnO2+K2CO3中,K2MnO4的理论利用率是2/3,所以二者的理论利用率之比为3:2;

(5)根据离子方程式2MnO4-+5H2C2O4+6H+=2Mn2++10CO2↑+8H2O可知KMnO4与草酸反应

的关系式是:2 KMnO4~5H2C2O4。配制的溶液的浓度为:。则

1.0800g样品中含KMnO4的物质的量为:

n=KMnO4的质量为:m=" 0.006536mol" ×

158g/mol =1.03269g。故其纯度为:×100%=95.62%。

2.NiCl2是化工合成中最重要的镍源,在实验室中模拟工业上以金属镍废料(含Fe、Al等杂质)为原料生产NiCl2的工艺流程如下:

下表列出了相关金属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

氢氧化物Fe(OH)3Fe(OH)2Al(OH)3Ni(OH)2

开始沉淀的pH 2.1 6.5 3.77.1

沉淀完全的pH 3.39.7 4.79.2

(1)为了提高镍元素的浸出率,在“酸浸”时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写一条即可)。

(2)加入H2O2时发生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

(3)“调pH”时,控制溶液pH 的范围为__________。

(4)“沉镍”过程中,若滤液A 中c(Ni 2+)=1.0mol/L ,欲使100mL 该滤液中的Ni 2+沉淀完全[即

溶液中c(Ni 2+)≤1.0×10-5],则需用托盘天平称取Na 2CO 3固体的质量至少为_____g 。(已知

K sp (NiCO 3)=6.5×10-6,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

(5)流程中由溶液得到NiCl 2·6H 2O 的实验操作步骤依次为______、过滤、洗涤、干燥。

【答案】将镍废料磨成粉末(或搅拌,或适当升高温度,或提高酸的浓度)

H 2O 2+2Fe 2++2H +=2Fe 3++2H 2O 4.7≤pH<7.1或[4.7,7.1) 17.5 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解析】

【分析】

根据流程:金属镍废料(含Fe 、Al 等杂质),加盐酸酸浸后的酸性溶液中主要含有H +、Ni 2+、Fe 2+、Al 3+,加入过氧化氢氧化亚铁离子为铁离子,反应为:

H 2O 2+2Fe 2++2H +=2Fe 3++2H 2O ,加入Na 2CO 3溶液调节溶液的pH 范围4.7≤pH<7.1,使Fe 3+、Al 3+全部沉淀,滤渣为Fe(OH)3、Al(OH)3,滤液主要含有Ni 2+,加入Na 2CO 3溶液沉淀Ni 2+,将得到的NiCO 3沉淀用盐酸溶解得到二氧化碳和NiCl 2溶液,将NiCl 2溶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到NiCl 2?6H 2O ,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

(1)为了提高镍元素的浸出率,在“酸浸”时可采取的措施有将镍废料磨成粉末、搅拌、适当升高温度方法、提高溶液中酸的浓度,都可以提高镍元素的浸出率;

(2)H 2O 2具有氧化性,加入H 2O 2氧化Fe 2+为Fe 3+,离子方程式为:

H 2O 2+2Fe 2++2H +=2Fe 3++2H 2O ;

(3)“调pH”的目的是沉淀Fe 3+、Al 3+,但不沉淀Ni 2+,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应该控制溶液pH 的范围为4.7≤pH <7.1或[4.7,7.1);

(4)滤液A 中c(Ni 2+)=1.0mol/L ,欲使100mL 该滤液中含有n(Ni 2+)=0.1mol ,则生成NiCO 3需要CO 32-为0.1mol ,Ni 2+刚好沉淀完全时,溶液中c(CO 32-)=6

5

6.5101.010--??=0.65mol/L ,此时溶液中CO 32-为0.065mol ,故至少需要Na 2CO 3固体0.1mol+0.065mol=0.165mol ,其质量

m(Na 2CO 3)=0.165mol×106g/mol=17.49g≈17.5g ;

(5)将NiCl 2溶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到NiCl 2?6H 2O 。

3.() 1以2CO 和3NH 为原料合成尿素是利用2CO 的成功范例。在尿素合成塔中的主要反应可表示如下:

反应Ⅰ:()()()32242NH g CO g NH COONH s +? 1H V

反应Ⅱ:()()()24222NH COONH s CO(NH )s H O g +? 2H 72.49kJ /mol =+V n 总反应:()()()()322222NH g CO g CO(NH )s H O g ++? 3H 86.98kJ /mol =-V n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反应Ⅰ的1H =V ______________。

②在____(填“高温”或“低温”)情况下有利于反应Ⅱ的自发进行。

()2氨法溶浸氧化锌烟灰制取高纯锌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溶浸后氧化锌烟灰中锌、铜、镉、砷元素分别以234Zn(NH )+、234Cu(NH )+、234Cd(NH )+、25AsCl -

的形式存在。

①“溶浸”中 ZnO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

②锌浸出率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 30n ℃时锌浸出率最高的原因为 __________。

③“滤渣 3”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____。

【答案】159.47kJ /mol -n 高温 2324342ZnO 2NH ?H O 2NH Zn(NH )3H O ++++=+

低于30℃时,溶浸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超过30℃,氨气逸出导致溶浸反应速率下降 Cu 、Cd

【解析】

【分析】

(1)①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和盖斯定律计算分析;

②依据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断依据是△H-T △S <0分析;

()2①依据流程图可知,“溶浸”中ZnO 发生反应生成234

Zn(NH )+; ②低于30℃时,浸出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超过30℃时,氨气逸出导致浸出反应速率下降;

③依据流程图可知,“滤渣3”的主要成分为锌发生置换反应的产物。

【详解】

①反应Ⅰ:2NH

()()3

2g CO g +?NH 2COONH ()4s ?H 1; 反应Ⅱ:NH 2COONH ()4s ?()()()222CO NH s H O g +?H 2=+72.49KJ/mol ; 总反应:2NH 3(g )+CO 2(g )()()()222CO NH s H O g +?H 3=-86.98KJ/mol ;根据盖斯定律,总反应-反应II ,得到反应I ,则?H 1=-86.98KJ/mol -(+72.49KJ/mol )=-159.47 KJ/mol ;

故答案为:-159.47 KJ/mol ;

②反应Ⅱ:NH 2COONH

()4s ?()()()222CO NH s H O g +?H 2=+72.49KJ/mol ,反应?H >0,?S >0,满足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断依据是?H -T ?S <0,则需要高温下反应自发进行;

故答案为:高温。 ()2①依据流程图可知,“溶浸”中 ZnO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324342ZnO 2NH ?H O 2NH Zn(NH )3H O ++++=+;

故答案为:2324342ZnO 2NH ?H O 2NH Zn(NH )3H O ++++=+;

②锌浸出率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30℃时锌浸出率最高的原因为:低于30℃时,浸出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超过30℃时,氨气逸出导致浸出反应速率下降; 故答案为:低于30℃时,溶浸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超过30℃,氨气逸出导致溶浸反应速率下降;

③依据流程图可知,“滤渣3”的主要成分为锌发生置换反应的产物,所以主要成分为:Cu 、Cd ;

故答案为:Cu 、Cd 。

【点睛】

本题是对化学工艺流程知识的考查,是高考常考题型,难度一般,关键是依据流程图合理的推导物质的转化,侧重知识的综合能力考查。

4.依据氧化还原反应:2Ag +(aq)+Cu(s)=Cu 2+(aq)+2Ag(s)设计的原电池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电极X 的材料是_______;电解质溶液Y 是________;

(2)银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3)外电路中的电子是从______→______;

(4)当有1.6 g 铜溶解时,银棒增重______g 。

【答案】Cu AgNO 3 Ag ++e - =Ag X(或Cu) Ag 5.4

【解析】

【分析】

(1)根据电池反应式知,Cu 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作负极,Ag 作正极,电解质溶液为含有银离子的可溶性银盐溶液;

(2)银电极上是溶液中的Ag +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3)外电路中的电子是从负极经导线流向正极;

(4)先计算Cu的物质的量,根据反应方程式计算出正极产生Ag的质量,即正极增加的质量。

【详解】

(1)根据电池反应式知,Cu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Cu作负极,则Ag作正极,所以X为Cu,电解质溶液为AgNO3溶液;

(2)银电极为正极,正极上Ag+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Ag++e-=Ag;

(3)外电路中的电子是从负极Cu经导线流向正极Ag;

(4)反应消耗1.6 g铜的物质的量为n(Cu)=m 1.6g

M64g/mol

=0.025 mol,根据反应方程式

2Ag+(aq)+Cu(s)=Cu2+(aq)+2Ag(s)可知:每反应消耗1 mol Cu,正极上产生2 mol Ag,则0.025 mol Cu反应,在正极上产生0.05 mol Ag,该Ag的质量为m(Ag)=0.05 mol×108 g/mol=5.4 g,即正极银棒增重5.4 g。

【点睛】

本题考查原电池原理,明确元素化合价变化与正负极的关系是解本题关键,计算正极增加的质量时,既可以根据反应方程式计算,也可以根据同一闭合回路中电子转移数目相等计算。

5.(1)选择适宜的材料和试剂设计一个原电池,完成下列反应:Zn+CuSO4=ZnSO4+Cu。

①画出装置图:___。

②电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各是什么___。?

③写出电极反应式:负极:___;正极:___。

(2)用锌片、铜片连接后浸入稀硫酸溶液中,构成了原电池,工作一段时间,锌片的质量减少了3.25克,铜表面析出了氢气___L(标准状况下)。导线中通过___mol电子。

【答案】负极:锌片、正极:铜片;CuSO4溶液 Zn–2e-=Zn2+

Cu2++2e-=Cu 1.12L 0.1

【解析】

【分析】

(1)利用反应Zn+CuSO4=ZnSO4+Cu设计原电池,根据反应可知,Zn为负极,则正极可以是活泼性不如Zn的金属如铜等,也可以是碳棒,电解质溶液应为CuSO4,根据原电池原理写出电极反应式。(2)根据锌和氢气之间转移电子数目相等计算。

【详解】

(1)①利用反应Zn+CuSO4=ZnSO4+Cu设计原电池,根据反应可知,Zn为负极,则正极可以是活泼性不如Zn的金属如铜等,也可以是碳棒,电解质溶液应为CuSO4,设计的原电池

装置为:;

②根据以上设计可知,负极为锌片,正极为铜片,电解质溶液为CuSO 4溶液;

③原电池中负极活泼金属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Zn –2e -=Zn 2+,正极为溶液中的阳离子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CuSO 4溶液中的阳离子有Cu 2+和H +,放电能力Cu 2+大于H +,正极反应为:,Cu 2++2e -=Cu ;

(2)用锌片、铜片连接后浸入稀硫酸溶液中构成的原电池中,负极:Zn –2e -=Zn 2+,正极:2H ++2e -=H 2↑,由电极反应n (H 2)=n (Zn)= 3.25g 0.05mol 65g /mol

=,V (H 2)=0.05mol ?22.4L/mol=1.12L ,n (e -)=2 n (Zn)=2?0.05mol=0.1mol 。

【点睛】

原电池中负极材料一般为活泼金属,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负极由于消耗而减少,正极一般是溶液中的阳离子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放电能力强的阳离子发生反应,正极上的现象一般为产生气体或质量增加。

6.甲醇(CH 3OH )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在生活中有重要用途,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1)甲醇燃料电池是目前开发最成功的燃料电池之一,这种燃料电池由甲醇、空气、KOH 溶液(电解质溶液)构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

(已知甲醇在空气中燃烧生成CO 2和H 2O )

A .电池放电时通入空气的电极为负极

B .电池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H 3OH-6e -=CO 2↑+2H 2O

C .电池放电时,电解质溶液的碱性逐渐减弱

D .电池放电时每消耗6.4gCH 3OH 转移1.2mol 电子

(2)写出甲醇燃料电池在酸性条件下负极的电极反应式:___。

【答案】CD CH 3OH+H 2O-6e -=CO 2↑+6H +

【解析】

【分析】

【详解】

(1) A. 通甲醇的电极为负极,通空气的电极为正极,A 项错误;

B. 在碱性电解质溶液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332CH OH+8OH 6e =CO +6H O ---

-,B 项错误;

C. 在放电过程中,OH -参与电极反应,不断被消耗,导致电解质溶液碱性减弱,C 项正确;

D. 电池放电时每消耗6.4gCH 3OH ,即0.2molCH 3OH ,转移电子数60.2mol=1.2mol ?,D 项正确;故答案选CD ;

(2)甲醇燃料电池中,在酸性条件下甲醇在负极失电子生成CO 2,电极反应式为

CH 3OH+H 2O-6e -=CO 2↑+6H +,故答案为:CH 3OH+H 2O-6e -=CO 2↑+6H +。

7.现将一定量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通入一定体积为2L的恒温密闭容器中,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已知:2NO2(g)N2O4(g)+Q。

(1)前10min内用NO2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v(NO2)=___;

(2)a、b、c、d四个点中,表示化学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是___;

(3)35min时,反应2NO2(g)N2O4(g)在d点的平衡常数K(d)___K(b)(填“>”、“=”或“<”)。

(4)若要达到使NO2(g)的百分含量与d点相同的化学平衡状态,在25min时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

A.加入催化剂 B.缩小容器体积 C.升高温度 D.加入一定量的N2O4

【答案】0.04mol/(L·min) b和d = B、D

【解析】

【分析】

据图可知单位时间内X的浓度变化是Y的两倍,根据方程式2NO2( g )?N2O4(g)+Q可知,反应中NO2的浓度变化是N2O4的两倍,所以X表示N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Y表示

N2O4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详解】

(1)根据分析可知X表示N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则

v(NO2)=

-1-1

0.6mol L-0.2mol L

=

10min

c

t

?

?

g g

= 0.04mol/(L·min);

(2)达到平衡时X、Y的物质的量不发生变化,故b、d处于化学平衡状态;

(3)据图可知25min时NO2的浓度瞬间增大,N2O4的浓度不变,可知改变的条件是又通入一定量的NO2,温度不变,则平衡常数不变,所以K(d)=K(b);

(4)因在25 min时,增大了NO2的浓度,同时容器内压强也增大,则d点平衡状态NO2的百分含量小于b点NO2百分含量,

A.使用催化剂不影响平衡移动,二氧化氮含量不变,故A错误;

B.缩小体积,压强增大,平衡正向移动,二氧化氮含量减小,故B正确;

C.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二氧化氮含量增大,故C错误;

D.加入一定量的N2O4,等效为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二氧化氮含量减小,故D正确;

故答案为:BD。

【点睛】

第4为易错点,学生容易认为d点二氧化氮浓度大,则二氧化氮含量高,注意等效平衡原理的应用。

8.一定条件下2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aA(g)+bB(g)垐?

噲?cC(g)+dD(g)达到平衡。

(1)若起始时A为lmol,反应2min达到平衡,A剩余0.4mol,则在0~2min内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 mo1/(L·min)

(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扩大容器体积,若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

a+b_____c+d(选填“>”、“<”或“=”),v逆 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若反应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则导致t1时刻速率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选填编号)

a.增大A的浓度

b.缩小容器体积

c.加入催化剂

d.升高温度

【答案】0.15 >减小 b

【解析】

【详解】

:(1)若起始时A为l mol,反应2min达到平衡,A剩余0.4mol,则在0~2min内A的平均

反应速率v=

1mol-0.4mol

2L

=

2min

c

t

?

?

=0.15mo1/(L?min),故答案为:0.15;

(2)扩大容器体积减小压强,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又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即为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所以a+b>c+d,故答案为:>;减小;

(3)a. 增大A的浓度正反应速率瞬间增大,但逆反应速率瞬间不变,故a不符合题意;

b. 缩小容器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均增大,反应速率变大,但平衡会正向移动,即正反应速率增大的幅度要逆反应速率增大幅度要大,之后平衡正向移动,二者相等,故b符合题意;

c. 加入催化剂,不影响平衡,正逆反应速率变化幅度应相同,故c不符合题意;

d. 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但未告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无法判断反应移动方向,故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选b。

9.回答下列问题:

(1)铅蓄电池的总反应为:Pb + PbO 2 + 2H 2SO 4 垐垎?噲垐?充电

放电

2PbSO 4 + 2H 2O ,放电时,负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充电时,阳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

(2)利用如图装置,可以模拟铁的电化学防护。

①若X 为石墨,为减缓铁的腐蚀,将开关K 置于N处,该电化学防护法称为___________。 ②若X 为锌,开关K 置于M 处,该电化学防护法称为__________。

(3)我国的科技人员为了消除SO 2的污染,利用原电池原理,设计如图2装置用SO 2和O 2制备硫酸,电极A 、B 为多孔的材料。

① A 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

② B 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

【答案】Pb + SO 42--2e -= PbSO 4 PbSO 4 + 2H 2O-2e -=PbO 2 + 4H + + SO 42- 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 牺牲阳极阴极保护法 4H + + O 2 + 4e -=2H 2O SO 2 + 2H 2O - 2e - = SO 42- + 4H +

【解析】

【分析】

(1)放电时,该装置是原电池,负极上铅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充电时,该装置是电解池,阳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2)作原电池正极或作电解池阴极的金属被保护;

(3)该原电池中,负极上失电子被氧化,所以负极上投放的气体是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失电子和水反应生成硫酸根离子和氢离子,正极上投放的气体是氧气,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和氢离子反应生成水,根据硫酸和水的出口方向知,B 极是负极,A 极是正极,据此书写电极反应式。

【详解】

:(1)放电时,该装置是原电池,负极上铅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即Pb+SO 42--2e -=PbSO 4,在充电时,该装置是电解池,阳极上硫酸铅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即PbSO 4+2H 2O-2e -=PbO 2+4H ++SO 42-,故答案为:Pb+SO 42--2e -=PbSO 4;PbSO 4+2H 2O-2e -=PbO 2+4H ++SO 42-;

(2)①若X 为石墨,为减缓铁的腐蚀,将开关K 置于N 处,该装置构成电解池,铁作阴极而被保护,该电化学防护法称为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故答案为: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

②若X 为锌,开关K 置于M 处,该装置构成原电池,锌易失电子作负极,铁作正极而被保

护,该电化学防护法称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故答案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3)该原电池中,负极上失电子被氧化,所以负极上投放的气体是二氧化硫,即B极是负极,负极二氧化硫失电子和水反应生成硫酸根离子和氢离子,电极反应式是SO2+2H2O-2e-=SO42-+4H+,正极上投放的气体是氧气,即A极是正极,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和氢离子反应生成水,电极反应式是4H++O2+4e-=2H2O,故答案为:①4H++O2+4e-=2H2O;②SO2+2H2O-2e-=SO42-+4H+。

10.微型纽扣电池在现代生活中应用广泛。有一种银锌电池,其电极分别是Ag2O和Zn,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总反应是Zn+Ag2O=ZnO+2Ag。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电池属于_________电池(填“一次”或“二次”)。

(2)负极是_________,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使用时,正极区的pH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事实证明,能设计成原电池的反应通常是放热反应,下列化学反应在理论上可以设计成原电池的是_____。(填字母)

A.C(s)+H2O(g)=CO(g)+H2(g)△H>0

B.NaOH(aq)+HC1(aq)=NaC1(aq)+H2O(1)△H<0

C.2CO(g)+O2(g)=2CO2(1)△H<0

(5)以K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依据所选反应设计一个原电池,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__________。

【答案】一次 Zn Zn-2e-+2OH-=ZnO+H2O 增大 C CO-2e-+4OH-=C O 32-+2H2O

【解析】

【分析】

(1)纽扣电池为一次电池;

(2)根据电池的总反应可知Zn为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Ag2O为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据此分析作答;

(3)根据电池的总反应可知,Ag2O为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根据电极反应确定c(OH-)的变化以判断pH的变化;

(4)可设计成原电池的反应应为氧化还原反应;

(5)燃料电池中,负极通入燃料,燃料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通入氧化剂,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据此作答。

【详解】

(1)纽扣电池为一次电池;

(2)根据电池的总反应可知Zn为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Zn-2e-+2OH-=ZnO+H2O;

(3)根据电池的总反应可知,Ag2O为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Ag2O+H2O+2e-=2Ag+2OH-,使用时,c(OH-)增大,因此正极区的pH逐渐增大;

(4)A. 能设计成原电池的反应通常是放热反应,由于反应C(s)+H2O(g)=CO(g)+H2(g)是氧化还原反应,但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因而不能设计成原电池,A项错误;

B. 反应NaOH(aq)+HC1(aq)=NaC1(aq)+H2O(1)为复分解反应,不能设计成原电池,B项错误;

C. 反应2CO(g)+O2(g)=2CO2(1)为氧化还原反应,且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可设计成原电池,C 项正确;

答案选C。

(5)燃料电池中,负极通入燃料,燃料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CO-2e-+4OH-=CO32- +2H2O。

【点睛】

设计制作化学电源的过程为:

11.甲醇是人们开发和利用的一种新能源。已知:

①2H2(g)+O2(g)=2H2O(l) △H1=-571.8kJ· mol-1

②CH3OH(g)+1

2

O2(g)=CO2(g)+2H2(g) △H=-192.9 kJ· mol-1

(1)甲醇蒸汽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2)反应②中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则△H2=______(用E1和E2表示)。

(3)H2(g)的燃烧热为__________ kJ· mol-1。

(4)请你分析H2(g)作为能源比甲醇蒸汽作为能源的优点: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

【答案】CH3OH(g)+3

2

O2(g)═CO2(g)+2H2O(l)△H2=-764.7kJ/mol; E1-E2 285.9 来源广、热

值高、不污染环境

【解析】

【分析】

(1)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和盖斯定律计算得到所需热化学方程式;

(2)依据反应焓变△H=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分析;

(3)依据燃烧热的概念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放出的热量,结合热化学方程式分析计算;

(4)根据氢能源的优点和氢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的最新动向即可作答。

【详解】

(1)①2H2(g)+O2(g)=2H2O(l) △H1=-571.8kJ· mol-1

②CH3OH(g)+1

2

O2(g)=CO2(g)+2H2(g) △H=-192.9 kJ· mol-1

由盖斯定律②+①得到甲醇蒸气完全燃烧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CH3OH(g)+3

2

O2(g)═CO2(g)+2H2O(l)△H2=-764.7kJ/mol;

(2)反应②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依据图象分析,反应焓变△H=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H2=E1-E2;

(3)燃烧热的概念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放出的热量,根据

2H2(g)+O2(g)═2H2O(l) △H1=-571.8kJ/mol可知2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571.8kJ,则1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285.9kJ,故氢气燃烧热为

285.9kJ/mol;

(4)地球上水资源丰富,可以从水中提取氢气,说明资源广泛;依据燃烧热计算分析,氢气的燃烧值高;因为氢气燃烧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12.(1)Li-SOCl2电池可用于心脏起搏器。该电池的电极材料分锂和碳,电解液是LiAlCl4-SOCl2,电池的总反应可表示为4Li+2SOCl2=4LiCl+S+SO2。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

②SOCl2易挥发,实验室中常用NaOH溶液吸收SOCl2,有Na2SO3和NaCl生成。如果把少量水滴到SOCl2中,实验现象是___。

(2)用铂作电极电解某金属的氯化物(XCl2)溶液,当收集到1.12L氯气时(标准状况下),阴极增重3.2g。

①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

②电路中通过___个电子。

【答案】2SOCl2+4e-=S+SO2+4Cl-产生白雾,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64 0.1N A 【解析】

【分析】

(1)①由总反应可知,Li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S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因此电池中Li作负极,碳作正极;

②SOCl2与水反应生成SO2和HCl,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HCl与水蒸气结合生成白雾;

(2)①n(Cl2)=n(X2+),根据M=m

n

计算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

②根据电极反应2Cl--2e-=Cl2↑计算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进一步计算转移电子的数目。【详解】

(1)①由分析可知碳作正极,正极上SOCl2得到电子生成S单质,电极反应为:2SOCl2+4e-=S+SO2+4Cl-;

②SOCl2与水反应生成SO2和HCl,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HCl与水蒸气结合生成白雾;

(2)①n(X2+)=n(Cl2)=

1.12L

22.4L/mol

=0.05mol,M=

m

n

=

3.2g

0.05mol

=64g/mol,因此该金属的

相对原子质量为64;

②由电极反应2Cl--2e-=Cl2↑可知,电路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2×n(Cl2)=2×0.05mol=0.1mol,因此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1N A。

13.燃料电池是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新型发电装置。如图为氢氧燃料电池示意图,该电池电极表面镀一层细小的铂粉,铂吸附气体的能力强,性质稳定,请回答:

(1)氢氧燃料电池的能量转化主要形式是___,在导线中电子流动方向为___(用a、b表示)。

(2)负极反应式为___,正极反应式为___。

(3)用该燃料电池作电源,用Pt作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

①写出阴极的电极反应式:___。

②写出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

③当阳极产生7.1gCl2时,燃料电池中消耗标况下H2___L。

【答案】由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由a到b 2H2-4e-+4OH-=4H2O O2+4e-+2H2O=4OH-

2H2O+2e-=H2↑ +2OH-或2H+ +2e-=H2↑ Cl-+2H2O H2↑+2OH-+Cl2↑ 2.24

【解析】

【分析】

(1)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原电池放电时,电子从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2)负极上燃料失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正极上氧气得电子生成氢氧根离子;

(3)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阳极上氯离子放电,阴极上氢离子放电;

根据转移电子守恒计算消耗氢气的物质的量

【详解】

(1)该装置是把化学物质中的能量转化为电能,所以是化学能转变为电能;在原电池中,负极上失电子,正极上得电子,电子的流向是从负极流向正极,所以是由a到b,

故答案为:由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由a到b;

(2)碱性环境中,该反应中负极上氢气失电子生成氢离子,电极反应式为2H2-4e-+4OH-

=4H2O,正极上氧气得电子生成氢氧根离子,电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故答案为:2H2-4e-+4OH-=4H2O;O2+4e-+2H2O=4OH-;

(3)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阴极上氢离子放电,电极反应式为:2H2O+2e-=H2↑ +2OH-或2H+ +2e-=H2↑,阳极上氯离子放电生成氯气,所以总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l-+

2H2O H2↑+2OH-+Cl2↑ ,根据转移电子守恒计算消耗氢气的物质的量,电解时,阳极上生成氯气,每生成 0.1mol 氯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0.1mol×(1-0)×2=0.2mol,

燃料电池中消耗氢气的物质的量=0.2mol/2=0.1mol,所以标况下体积为2.24L,

故答案为:2H2O+2e-=H2↑ +2OH-或2H+ +2e-=H2↑ ; Cl-+2H2O H2↑+2OH-+Cl2↑ ;

2.24。

14.已知:反应aA(g)+bB(g) €cC(g),某温度下,在2 L的密闭容器中投入一定量的A、B,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1)从反应开始到12 s时,用A表示的反应速率为________。

(2)经测定前4 s内v(C)=0.05 mol·L-1·s-1,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3)若上述反应分别在甲、乙、丙三个相同的密闭容器中进行,经同一段时间后,测得三个容器中的反应速率分别为甲:v(A)=0.3 mol·L-1·s-1;乙:v(B)=0.12 mol·L-1·s-1;丙:v(C)=9.6 mol·L-1·min-1;则甲、乙、丙三个容器中反应速率由快到慢的顺序为________。(4)下表所列数据是反应CO(g)+2H2(g)€CH3OH(g)?H1在不同温度下的化学平衡常数(K)。

温度250℃300℃350℃

K 2.0410.2700.012

①由表中数据判断?H1_______0(填“>”“=”或“<”);

②某温度下,将2molCO和6molH2充入2L密闭容器,充分反应,达平衡后,测得

c(CO)=0.2mol·L-1,则CO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此时的温度为_______________从上表中

选择)

(5)将CH4转化成CO,工业上常采用催化转化技术,其反应原理为:

CH4(g)+3/2O2(g)€CO(g)+2H2O(g)?H=-519kJ·mol-1。工业上,为选择合适的催化剂,分别对X、Y、Z三种催化剂进行了如下实验(其他条件相同)

①X在T1℃时催化效率最高,能使正反应速率加快约3×105倍;

②Y在T2℃时催化效率最高,能使正反应速率加快约3×105倍;

③Z在T3℃时催化效率最高,能使逆反应速率加快约1×106倍;

已知:T1> T2> T3,根据上述信息,你认为在生产中应该选择的适宜催化剂是__(填“X”、“Y”或“Z”)选择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0.05 mol·L-1·s-1 3A(g)+B(g) €2C(g) 乙>甲>丙 < 80% 250℃ Z 催化效率高且活性温度低

【解析】

【分析】

(1)根据

c

v=

t

?

?

进行计算;

(2)计算出12s内用A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可以计算出a与b的比值,利用题给4s内v(C)=0.05mol?L-1?s-1,计算出abc的最简整数比;

(3)将不同速率转化为同一物质的用相同单位进行描述的速率进行比较;

(4)①由表中数据可知,温度越高平衡常数越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②根据CO的平衡浓度计算平衡时CO的物质的量,进而计算参加反应的CO的物质的量,再根据转化率定义计算;列式三段式计算平衡浓度,结合平衡常数概念计算得到;

(5)该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应选择催化活性高、速度快、反应温度较低;

【详解】

(1)从反应开始到12s时,A的浓度变化量△c=0.8mol/L-0.2mol/L=0.6mol/L,时间为12s,

c

v=

t

?

?

=0.05mol/(L?s),故答案为:0.05 mol·L-1·s-1;

(2)12s时,B的浓度变化量△c=0.5mol/L-0.3mol/L=0.2mol/L,故a:b=0.6:0.2=3:1,经测定前4s内v(C)=0.05mol?L-1?s-1,此时A浓度变化为:0.8mol/L-0.5mol/L=0.3mol/L,此

时v(A)=

()

0.3/

4

mol L

s

=0.075mol/(L?s),即v(A):v(C)=0.075:0.05=3:2,故

a:b:c=3:1:2,故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A(g)+B(g)?2C(g);

故答案为:3A(g)+B(g)?2C(g);

(3)确定A的速率为:甲:v(A)=0.3mol?L-1?s-1;乙:v(B)=0.12mol?L-1?s-1,故v (A)=3×0.12mol?L-1?s-1=0.36mol?L-1?s-1;丙:v(C)=9.6mol?L-1?min-1==0.16mol?L-1?s-1,

故v(A)=3

2

×0.16mol?L-1?min-1=0.24mol?L-1?s-1,故最快的是乙,最慢的是丙,故答案为:

乙>甲>丙;

(4))①由表中数据可知,温度越高平衡常数越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即△H 1<0;

故答案为:<;

②某温度下,将2mol CO 和6mol H 2充入2L 的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c (CO )=0.2mol/L ;达到平衡后,测得c (CO )=0.2mol/L ,则参加反应的CO 的物质的量=2mol-0.2mol/L×2L=1.6mol ,故CO 转化率=1.6mol 2mol

×100%=80%,依据化学平衡三段式列式计算得到平衡浓度: 2

3CO g +2H g CH OH g 1 3 0

0.8 1.6 0.8

0.2 1.4 0.8

?()()()

K=20.8

=2.0410.2 1.4 ,对照图表数据判断温度为250°C ;

故答案为:80%;250°C ;

(5)该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应选择催化活性高、速度快、反应温度较低,故选择Z ; 故答案为:Z ;催化效率高且活性温度低。

15.已知NO 2和N 2O 4可以相互转化:反应2NO 2(g )

N 2O 4(g )△H =﹣57.2kJ/mol 。 (1)一定温度下,现将1molN 2O 4充入一恒压密闭容器中,下列示意图正确且能说明反应

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填序号,下同)。

(2)若反应2NO 2(g )?N 2O 4(g )在体积为1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保持温度不变,达到平衡后,向反应容器中再充入少量N 2O 4,平衡向___移动(填“左”、“右”或“不”),重新平衡后和原平衡相比,混合气体颜色___(填“变深”“变浅”或“不变”),N 2O 4 的体积分数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一定温度下,向容积为20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NO 2气体,发生反应2NO 2(g )?N 2O 4(g ),反应中测得相关数据如表所示: 反应时间/min 0 10

20 30 40 50 气体相对分子质量 46

57 64 69 69 69 ①此条件下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 =___。

②在50min 末,向容器中加入

23

molNO 2,若要保持平衡不发生移动,应加入N 2O 4为___mol 。

【答案】①④ 左 变深 增大 60

83

【解析】

【分析】 (1)未达到平衡状态时体系中某些值是不断变化的,当这些值不变时可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2)二氧化氮气体为红棕色,若二氧化氮浓度增大,则颜色加深;

(3)①平衡常数K=2422c(N O )c (NO )

; ②浓度商等于平衡常数时平衡不发生移动;

【详解】

(1)a.该反应是体积变化的反应,密闭容器中气体质量不变,所以密度不变,说明达到了平衡状态,故①正确;

b.反应热△H 与化学反应方程式有关,是不变化的,所以△H 始终不变,不能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②错误;

c.根据正反应速率大小关系,无法判断同一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是否相等,故③错误;

d.四氧化二氮的转化率不变,说明四氧化二氮的浓度不变,说明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故④正确;

故答案为:①④;

(2)可逆反应为2NO 2(g )?N 2O 4(g ),达到平衡后,向反应容器中再充入少量N 2O 4,生成物浓度增大,平衡向左移动,c (NO 2)增大,混合气体颜色变深,恒容密闭容器中体积不变时可看成增大压强,压强增大时平衡正向移动,导致N 2O 4的体积分数增大,故答案为:左;变深;增大;

(3)①反应2NO 2(g )?N 2O 4(g )的三段式为,

224

2NO g N O g 1 0

2x x

1-2x x

?()() 混合气体的物质为46g ,平衡时,混合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9,即69(1﹣2x+x )=46,x =13mol ,c (NO 2)=c (N 2O 4)=n V =160

mol/L , ② 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 =2422c(N O )c (NO )=2

1601()60

=60,故答案为:60; ②设平衡时N 2O 4的浓度为c (N 2O 4),向容器中加入23molNO 2,此时c (NO 2)=1mol 20L

=0.05mol/L ,化学平衡常数K =2422c(N O )c (NO )=242c(N O )0.05

=60,则c (N 2O 4)=0.15mol/L ,n

(N2O4)=cV=20L×0.15mol/L=3mol,所以应加入N2O4的物质的量为3mol﹣1

3

mol=

8 3mol,故答案为:

8

3

【点睛】

浓度商大于平衡常数,平衡逆向移动;浓度商等于平衡常数,平衡不移动;浓度商小于平衡常数,平衡正向移动。

高中化学选修物质结构与性质历年高考题汇总

物质结构与性质(2014年-2019年全国卷) 1.[2019年全国卷Ⅰ] 在普通铝中加入少量Cu和Mg后,形成一种称为拉维斯相的MgCu2微小晶粒,其分散在Al中可使得 铝材的硬度增加、延展性减小,形成所谓“坚铝”,是制造飞机的主要村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状态的镁中,电离最外层一个电子所需能量最大的是 (填标号)。 A. B. C. D. (2)乙二胺(H2NCH2CH2NH2)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分子中氮、碳的杂化类型分别是、。乙二 胺能与Mg2+、Cu2+等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环状离子,其原因是,其中与乙二胺形成的化合物 稳定性相对较高的是 (填“Mg2+”或“Cu2+”)。 (3)一些氧化物的熔点如下表所示: 解释表中氧化物之间熔点差异的原因。 (4)图(a)是MgCu2的拉维斯结构,Mg以金刚石方式堆积,八面体空隙和半数的四面体空隙中,填入以四 面体方式排列的Cu。图(b)是沿立方格子对角面取得的截图。可见,Cu原子之间最短距离x= pm,Mg原子之间最短距离y= pm。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 A,则MgCu2的密度是 g·cm?3(列出计算表达式)。 2.[2019年全国卷Ⅱ]

近年来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系列意义重大的铁系超导材料,其中一类为Fe—Sm—As—F—O组成的化合物。回答下列问题: (1)AsH3的沸点比NH3的________(填“高”或“低”),其判断理由是______。 (2)Sm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4f66s2,Sm3+价层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 (3)比较离子半径F- O2-(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4)一种四方结构的超导化合物的晶胞如图1所示。晶胞中Sm和As原子的投影位置如图2所示。 图中F-和O2-共同占据晶胞的上下底面位置,若两者的比例依次用x和1-x代表,则该化合物的化 学式表示为____________;通过测定密度ρ和晶胞参数,可以计算该物质的x值,完成它们关系表达式:ρ=_________g·cm-3。 以晶胞参数为单位长度建立的坐标系可以表示晶胞中各原子的位置,称作原子分数坐标,例如图1中原子1的坐标为(,,),则位于底面中心的原子2和原子3的坐标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9全国卷Ⅲ] 磷酸亚铁锂(LiFePO4)可用作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具有热稳定性好、循环性能优良、安全性高等 特点,文献报道可采用FeCl3、NH4H2PO4、LiCl和苯胺等作为原料制备。回答下列问题: (1)在周期表中,与Li的化学性质最相似的邻族元素是,该元素基态原子核外M层电子的自旋状态(填“相同”或“相反”)。 (2) FeCl3中的化学键具有明显的共价性,蒸汽状态下以双聚分子存在的FeCl3的结构式为,其中Fe的配位数为。

1996年广东高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1996年广东高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第I卷 (选择题共84分) 合题意.) 根据以下叙述,回答1~2小题. 199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致力于研究臭氧层被破坏问题的三位环境化学家.大气中的臭氧层可滤除大量的紫外光,保护地球上的生物.氟利昂(如CCl2F2可在光的作用下分解,产生Cl原子,Cl原子会对臭氧层产生长久的 破坏作用(臭氧的分子式为O3).有关反应为: 1.在上述臭氧变成氧气的反应过程中,Cl是( ). (A)反应物(B)生成物(C)中间产物 (D)催化剂 2.O3和O2是( ). (A)同分异构体(B)同系物 (C)氧的同素异形体(D)氧的同位素 请分别比较3~5三个小题中前后两个数值的相对大小.选择(A)、(B)、(C)、(D)表示前者和后者的关系. 3.原子核外的M电子层和L电子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 ). (A)大于(B)小于 (C)等于 (D)不能肯定 4.钢和生铁中碳的百分含量( ). (A)大于(B)小于 (C)等于 (D)不能肯定 5.相同温度下的0.1摩/升和0.01摩升CH3COOH溶液中,CH3COOH的电离度( ). (A)大于(B)小于 (C)等于 (D)不能肯定 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1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给3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6.科学家最近制造出第112号新元素,其原子的质量数为277,这是迄今已知元素中最重的原子.关于 该新元素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其原子核内中子数和质子数都是112 (B)其原子核内中子数为165,核外电子数为112 (C)其原子质量是12C原子质量的277倍 (D)其原子质量与12C原子质量之比为277:12 7.关于磷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红磷没有毒性而白磷剧毒 (B)白磷在空气中加热到260℃可转变为红磷 (C)白磷可用于制造安全火柴 (D)少量白磷应保存在水中 8.把三氯化铁溶液蒸干灼烧,最后得到的固体产物是( ). (A)无水三氯化铁(B)氢氧化铁 (C)氧化亚铁 (D)三氧化二铁

高考化学专题训练06化学反应与能量(详解版)

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选择题 1.向4.0 L容器中充入0.70 mol SO2和0.40 mol O2,4 s末测得剩余SO2 0.30 mol,则v(O2)为() A.0.10 mol·L-1·s-1 B.0.025 mol·L-1·s-1 C.0.50 mol·L-1·s-1 D.0.012 5 mol·L-1·s-1 答案:D 【解析】Δn (SO2)=0.7 mol-0.3 mol=0.4 mol 则v(SO2)==0.025 mol·L-1·s-1 故v(O2)=1/2v(SO2)=0.012 5 mol·L-1·s-1。 2.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 A.会引起化学键的变化 B.会产生新的物质 C.必然引起物质状态的变化 D.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答案:C 【解析】选C。化学反应的实质为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生成,在化学键变化过程中一定会伴随能量的变化和物质的变化,故只有C项错误。 3.下图是一种航天器能量储存系统原理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系统中只存在3种形式的能量转化 B.装置Y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 C.装置X能实现燃料电池的燃料和氧化剂再生 D.装置X、Y形成的子系统能实现物质的零排放,并能实现化学能与电能间的完全转化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电化学知识。A项,在该装置系统中,有四种能量转化的关系,即太阳能、电能、化学能和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B项,装置Y为氢氧燃料电池,负极电极反应为H2 -2e-+ 2OH-= 2H2O;C项,相当于用光能电解水,产生H2和O2,实现燃料(H2)和氧化剂(O2)的再生;D项,在反应过程中,有能量的损耗和热效应的产生,不可能实现化学能和电能的完全转化。综上分析可知,本题选C项。 4.下列措施可以提高燃料燃烧效率的是() ①固体燃料粉碎②液体燃料雾化③煤经气化处理④通入足量的空气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教案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认识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关系 3、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 4、认识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并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化学反应的实质的回顾,逐步探究引起反应热内在原因的方法,引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化学原理的学习方法 2、通过讨论、分析、对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学、勤于思考的态度,树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难点:焓变,△H的“+”与“-”,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三、教学方法: 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演示实验、实物感知、图表数据分析和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注意利用图示的方式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师生共同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敢于参与教学过程,敢于提出问题,敢于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教学程序:

五、板书设计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一、反应热焓变 1、定义:恒压条件下,反应的热效应等于焓变 2、符号:△H 3、单位:kJ/mol或kJmol-1 4、反应热表示方法:△H为“+”或△H>0时为吸热反应;△H为“一”或△H <0时为放热反应。 5、△H计算的三种表达式: (1) △H == 化学键断裂所吸收的总能量—化学键生成所释放的总能量 (2) △H == 生成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 (3) △H == 反应物的键能之和–生成物的键能之和 二、热化学方程式(thermochemical equation) 1.定义: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4.热化学方程式的应用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教师提问或学生互相交流的方式创设问题情境,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这种方式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增加了内容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培养了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学生们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自由地表达着自己的观点,由此获得了成功的快乐和合作的愉悦。既符合化学学科的特点,也符合学生的心理和思维发展的特点。我认为本节最大的亮点是通过恰当的设计和引导,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提高学习兴趣,并轻松的获得知识,还启迪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并认识到合作是学习的有效途径。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实现了课堂围绕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998年全国高考化学试题

199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全国化学)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1998年山西朔州发生假酒案,假酒中严重超标的有毒成份主要是 A.HOCH2CHOHCH2OH B.CH3OH C.CH3COOCH2CH3D.CH3COOH 2.向下列溶液滴加稀硫酸,生成白色沉淀,继续滴加稀硫酸,沉淀又溶解的是 A.Na2SiO3B.BaCl2C.FeCl3D.NaAlO2 3.按下列实验方法制备气体,合理又实用的是 A.锌粒与稀硝酸反应制备氢气 B.向饱和氯化钠溶液中滴加浓硫酸制备HCl C.亚硫酸钠与浓硫酸反应制备SO2 D.大理石与浓硫酸反应制备CO2 4.起固定氮作用的化学反应是 A.氮气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 B.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 C.氨气经催化氧化生成一氧化氮 D.由氨气制碳酸氢铵和硫酸铵 5.300毫升某浓度的NaOH溶液中含有60克溶质。现欲配制1摩/升NaOH溶液,应取原溶液与蒸馏水的体积比约为 A.1:4 B.1:5 C.2:1 D.2:3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1分)6.氯化碘(ICl)的化学性质跟氯气相似,预计它跟水反应的最初生成物是 A.HI和HClO B.HCl和HIO C.HClO3和HIO D.HClO和HIO 7.X和Y属短周期元素,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Y位于X的前一周期,且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则X和Y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 A.XY B.XY2 C.XY3D.X2Y3 8.反应4NH3(气)+5O2(气) 4NO(气)+6H2O(气)在2升的密闭容器中进行,1 分钟后,NH3减少了0.12摩尔, 则平均每秒钟浓度变化正确的是 A.NO:0.001摩/升B.H2O:0.002摩/升 C.NH3:0.002摩/升D.O2:0.00125摩/升 9.用水稀释0.1摩/升氨水时,溶液中随着水量的增加而减小的是 A. ] [ ] [ 2 3 O H NH OH ? - B. ] [ ] [ 2 3 - ? OH O H NH C.[H+]和[OH-]的乘积D.OH-的物质的量 10.下列关于铜电极的叙述正确的是 A.铜锌原电池中铜是正极 B.用电解法精炼粗铜时铜作阳极 C.在镀件上电镀铜时可用金属铜作阳极 D.电解稀硫酸制H2.O2时铜作阳极 11.等体积等浓度的MOH强碱溶液和HA弱酸溶液混和后,混和液中有关离子的浓度应满足的关系是A.[M+]>[OH-]>[A-]>[H+] B.[M+]>[A-]>[H+]>[OH-] C.[M+]>[A-]>[OH-]>[H+] D.[M+]>[H+] =[OH-]+[A-] 12.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电子结构的是 A.光气(COCl2)B.六氟化硫 C.二氟化氙D.三氟化硼 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同主族金属的原子半径越大熔点越高 B.稀有气体原子序数越大沸点越高 C.分子间作用力越弱分子晶体的熔点越低 D.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小越易失去电子14.将铁屑溶于过量盐酸后,再加入下列物质,会有三价铁生成的是 A.硫酸B.氯水C.硝酸锌D.氯化铜 15.有五瓶溶液分别是①10毫升0.60摩/升NaOH水溶液②20毫升0.50摩/升硫酸水溶液③30毫升0.40摩/升HCl溶液④40毫升0.30摩/升HAc水溶液⑤50毫升0.20摩/升蔗糖水溶液。以上各瓶溶液所含离子.分子总数的大小顺序是 A.①>②>③>④>⑤B.②>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①>⑤D.⑤>④>③>②>① 16.依照阿佛加德罗定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总结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单元总结 一、“串联电池”两大题型的解题攻略 原电池和电解池统称为电池,将多个电池串联在一起,综合考查电化学知识是近年来高考命题的热点,该类题目能够考查考生对解题方法的掌握情况,需要考生具有缜密的思维能力及巧妙的数据处理能力。 这类题目对知识点的考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电极名称的判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实验现象的描述、溶液中离子的移动、pH的变化、电解后电解质溶液的恢复及运用电子守恒处理相关数据等。正确判断电池种类和灵活运用整个电路中各个电池工作时各电极上转移电子数目相等是解决多池“串联”试题相关问题的关键。 二、“串联”类电池的解题流程 题型一:电解池与电解池的“串联”——有外接电源型 与电源负极相连的是阴极,根据“电解池串联时阴、阳极交替出现”原则正推电极,也可以通过装置中某极的变化、现象反推电极。 下图装置中a、b、c、d均为Pt电极。电解过程中,电极b和d上没有气体逸出,但质量均增大,且增重b>d。符合上述实验结果的盐溶液是( )。

选项X Y A MgSO4CuSO4 B AgNO3Pb(NO3)2 C FeSO4Al2(SO4)3 D CuSO4AgNO3 A项中当X为MgSO4时,b极上生成H2,电极质量不增加,错误;C项中,X为FeSO4,Y为Al2(SO4)3,b、d极上均产生气体,错误;D项中,b极上析出Cu,d极上析出Ag,其中d极质量大于b极质量,错误。 B 题型二:原电池与电解池的“串联”——无外接电源型 多个电池“串联”在一起,但没有外接直流电源,其中一个装置是原电池,装置中两个电极活泼性差异较大的装置为原电池,较活泼的作负极,其余均为电解池。 烧杯甲中盛有0.1 mol·L-1的H2SO4溶液,烧杯乙中盛有0.1 mol·L-1的CuCl2溶液(两种溶液均足量),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 ... A.甲中Fe极质量减少,C极有气体产生

高考化学历年(2018)真题及答案

2018年真题 (全国1卷)7.硫酸亚铁锂(LiFePO4)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之一,采用湿法冶金工艺回收废旧硫酸亚铁锂电池正极片中的金属,其流程如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合理处理废旧电池有利于保护环境和资源再利用 B. 从“正极片”中可回收的金属元素有AL、Fe、Li C. “沉淀”反应的金属离子为Fe3+ D. 上述流程中可用硫酸钠代替碳酸钠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蔗糖,果糖和麦芽糖均为双糖 B. 酶是一类具有高选择催化性能的蛋白质 C. 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酯,能使Br/CCl4色 D. 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葡萄糖 9.在生成和纯化乙酸乙酯的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未涉及的是() A. B. C. D. 10. 11. 12. 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均不大于20,W、X、Z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W与Z形成的化合物可与浓硫酸反应,其生成物可腐蚀玻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常温常压下X的单质为气态 B. Z的氢化物为离子化合物 C. Y和Z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 D. W与Y具有相同的最高化合价 13.

26.(14分) (1)实验中所用蒸馏水均需经煮沸后迅速冷却,目的是_________,仪器a的名称是 _______。 (2)将过量锌粒和氯化铬固体置于c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按图连接好装置,打开 ,关闭K3。①c中溶液由绿色逐渐变为亮蓝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 ②同时c中有气体产生,该气体的作用是____。 (3)打开K3,关闭K1和K2。c中亮蓝色溶液流入d,其原因是____;d中析出砖红色沉淀,为使沉淀充分析出并分离,需采用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洗涤、干燥。 (4)指出装置d可能存在的缺点____。 27.(14分)

安徽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版

2014年安徽高考理综化学试题解析 第Ⅰ卷 的资源化利用是解决温室效应的重要途径,以下是在一定条件下用NH3捕获CO2生成重要化工产品三聚氰酸的反应: NH3+CO2 +H2O 下列有关三聚氰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3H6N3O3 B.分子中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 C.属于共价化合物 D.生成该物质的上述反应为中和反应 【答案】C 【解析】三聚氰酸分子式为C3H3N3O3,分子中只含极性键(碳氮极性键、碳氧极性键和氧氢极性键)。氰酸的结构为HO—C≡N,3个氰酸分子发生加成生成三聚氰酸。本题是用NH3捕获CO2在一定条件下生成三聚氰酸,其过程是:NH3先与CO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中间产物氨基甲酸H2N—COOH,3个H2N—COOH失去3个水分子生成三聚氰酸。 8.下列有关Fe2(SO4)3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溶液中,K+、Fe2+、C6H5OH、Br—可以大量共存 B.和KI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Fe3+ +2I—== Fe2+ +I2 C.和Ba(OH)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Fe3+ +SO42—+Ba2+ +3OH—== Fe(OH)3↓+BaSO4↓ D.1 mol/L该溶液和足量的Zn充分反应,生成 gFe 【答案】D 【解析】A选项:Fe3+与C6H5OH反应:Fe3++6C6H5OH==[Fe(OC6H5)6]3—+6H+ B选项: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 +2I—== 2Fe2+ +I2 C选项: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 +3SO42—+3Ba2+ +6OH—== 2Fe(OH)3↓+3BaSO4↓ 9.为实现实验目的,依据下表提供的主要仪器,所用试剂合理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主要仪器试剂 A分离Br2和CCl4混合物分液漏斗、烧杯Br2和CCl4混合物、蒸馏水 B鉴别葡萄糖和蔗糖试管、烧杯、酒精灯葡萄糖溶液、蔗糖溶液、银氨溶液C实验室制取H2试管、带导管的橡皮塞锌粒、稀HNO3 D测定NaOH溶液浓度滴定管、锥形瓶、烧杯NaOH溶液、 mol/L盐酸 【解析】A选项:Br2和CCl4是两种互溶的液体,Br2和CCl4混合物是溶液,不能通过分液的方法分离。 B选项:葡萄糖是还原性糖(分子中含—CHO),蔗糖是非还原性糖(分子中不含—CHO)。 C选项:实验室制取H2的试剂通常是用锌粒和稀盐酸或稀硫酸,不是稀硝酸。锌与稀硝酸反应反应通常不能得到H2,而是低价氮的化合物或氮单质。 D选项:缺少酸碱指示剂。 10.臭氧是理想的烟气脱硝试剂,其反应为:2NO2(g)+O3(g) N2O5(g)+O2(g),若反应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由该反应相关图像作出的判断准确的是 A B C D

高考化学 化学反应与能量 培优练习(含答案)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培优练习(含答案) 一、化学反应与能量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NiCl2是化工合成中最重要的镍源,在实验室中模拟工业上以金属镍废料(含Fe、Al等杂质)为原料生产NiCl2的工艺流程如下: 下表列出了相关金属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 氢氧化物Fe(OH)3Fe(OH)2Al(OH)3Ni(OH)2 开始沉淀的pH 2.1 6.5 3.77.1 沉淀完全的pH 3.39.7 4.79.2 (1)为了提高镍元素的浸出率,在“酸浸”时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写一条即可)。 (2)加入H2O2时发生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 (3)“调pH”时,控制溶液pH的范围为__________。 (4)“沉镍”过程中,若滤液A中c(Ni2+)=1.0mol/L,欲使100mL该滤液中的Ni2+沉淀完全[即溶液中c(Ni2+)≤1.0×10-5],则需用托盘天平称取Na2CO3固体的质量至少为_____g。(已知K sp(NiCO3)=6.5×10-6,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 (5)流程中由溶液得到NiCl2·6H2O的实验操作步骤依次为______、过滤、洗涤、干燥。 【答案】将镍废料磨成粉末(或搅拌,或适当升高温度,或提高酸的浓度) H2O2+2Fe2++2H+=2Fe3++2H2O 4.7≤pH<7.1或[4.7,7.1) 17.5 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解析】 【分析】 根据流程:金属镍废料(含Fe、Al等杂质),加盐酸酸浸后的酸性溶液中主要含有H+、 Ni2+、Fe2+、Al3+,加入过氧化氢氧化亚铁离子为铁离子,反应为: H2O2+2Fe2++2H+=2Fe3++2H2O,加入Na2CO3溶液调节溶液的pH范围4.7≤pH<7.1,使Fe3+、Al3+全部沉淀,滤渣为Fe(OH)3、Al(OH)3,滤液主要含有Ni2+,加入Na2CO3溶液沉淀Ni2+,将得到的NiCO3沉淀用盐酸溶解得到二氧化碳和NiCl2溶液,将NiCl2溶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到NiCl2?6H2O,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 (1)为了提高镍元素的浸出率,在“酸浸”时可采取的措施有将镍废料磨成粉末、搅拌、适当升高温度方法、提高溶液中酸的浓度,都可以提高镍元素的浸出率; (2)H2O2具有氧化性,加入H2O2氧化Fe2+为Fe3+,离子方程式为: H2O2+2Fe2++2H+=2Fe3++2H2O;

历年化学高考试题.doc

2018年高考理综试题(全国新课标卷)化学部分 1.(2018全国大纲卷)下列有关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是 A.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 B.单质分子均不存在化学键 C.含有极性键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 D.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2.(2018全国大纲卷)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硫酸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3OH-= Al(OH)3↓ B.碳酸钠溶液中加入澄清石灰水:Ca(OH)2+CO32-= CaCO3↓+2OH- C.冷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氯气:Cl2+2OH-= ClO-+Cl-+H2O D.稀硫酸中加入铁粉:2Fe+6H+= 2Fe3++3H2↑ 3.(2018全国大纲卷)合成氨所需的氢气可用煤和水作原料经过多步反应制得,其中的 一步反应为:CO(g)+H2O(g)CO2(g)+H2(g) △H < 0 反应到达平衡后,为提高CO的转化率,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A.增加压强B.降低温度C.增大CO的浓度 D.更换催化剂 4.(2018全国大纲卷)反应A+B→C(△H<0)分两步进行:①A+B→X(△H>0),②X→C(△H<0)。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 A B C D 5.(2018全国大纲卷)元素X形成的离子与钙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且X的离子半径小于负二价硫离子的半径。X元素为 A.Al B.P C.Ar D.K 6.(2018全国大纲卷)①②③④四种金属片两两相连浸入稀硫酸中都可组成原电池,①②相连时,外电路电流从②流向①;①③相连时,③为正极;②④相连时,②上有气泡逸出;③④相连时,③的质量减少。据此判断这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①③②④ B.①③④② C.③④②① D.③①②④7.(2018全国大纲卷)在常压和500℃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Ag2O、Fe(OH)3、NH4HCO3、NaHCO3完全分解,所得气体体积依次为V1、V2、V3、V4,体积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A.V3>V2 >V4 >V1 B.V3>V4 >V2 >V1 C.V3>V2 >V1 >V4D.V2>V3 >V1 >V4 8.(2018全国大纲卷)橙花醇具有玫瑰及苹果香气,可作为香料,其结构简式如下: 下列关于橙花醇的叙述,错误的是 A.既能发生取代反应,也能发生加成反应 B.在浓硫酸催化下加热脱水,可以生成不止一种四烯烃 C.1mol橙花醇在氧气中充分燃烧,需消耗470. 4L氧气(标准状况) D.1mol橙花醇在室温下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最多消耗 240g溴

2017年内蒙古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化学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学科.网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Ca 40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8.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A N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 L 0.1 mol·1 L -NH 4Cl 溶液中,4NH + 的数量为0.1A N B .2.4 g Mg 与H 2SO 4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A N C .标准状况下,2.24 L N 2和O 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A N D .0.1 mol H 2和0.1 mol I 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0.2A N 9.a 、b 、c 、d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 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 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c 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d 与a 同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d>c>b>a B .4种元素中b 的金属性最强 C .c 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 D .d 单质的氧化性比a 单质的氧化性强 10.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D . 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后的混合气体 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 生成的氯甲烷具有酸性 11.用电解氧化法可以在铝制品表面形成致密、耐腐蚀的氧化膜,电解质溶液一般为 24224H SO H C O -混合溶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待加工铝质工件为阳极 B .可选用不锈钢网作为阴极 C .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3Al 3e Al +-+= D .硫酸根离子在电解过程中向阳极移动 12.改变0.11mol L -?二元弱酸2H A 溶液的pH ,溶液中的2H A 、HA -、2A -的物质的量分 数(X)δ随pH 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22(X) (X)(H A)(HA )(A ) c c c c δ--= ++]。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pH=1.2时,2(H A)(HA )c c -= B .22lg[(H A)] 4.2K =- C .pH=2.7时,22(HA )(H A)(A )c c c -->= D .pH=4.2时,2(HA )(A )(H )c c c --+== 13.由下列实验及现象不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 实验 现象 结论 A . 向2 mL 0.1 1mol L -?的3 FeCl 溶液中 加足量铁粉,振荡,加1滴KSCN 黄色逐渐消失,加KSCN 溶液颜色不变 还原性:2Fe>Fe +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经典压轴题附详细答案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经典压轴题附详细答案 一、化学反应与能量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NiCl2是化工合成中最重要的镍源,在实验室中模拟工业上以金属镍废料(含Fe、Al等杂质)为原料生产NiCl2的工艺流程如下: 下表列出了相关金属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 氢氧化物Fe(OH)3Fe(OH)2Al(OH)3Ni(OH)2 开始沉淀的pH 2.1 6.5 3.77.1 沉淀完全的pH 3.39.7 4.79.2 (1)为了提高镍元素的浸出率,在“酸浸”时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写一条即可)。 (2)加入H2O2时发生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 (3)“调pH”时,控制溶液pH的范围为__________。 (4)“沉镍”过程中,若滤液A中c(Ni2+)=1.0mol/L,欲使100mL该滤液中的Ni2+沉淀完全[即溶液中c(Ni2+)≤1.0×10-5],则需用托盘天平称取Na2CO3固体的质量至少为_____g。(已知K sp(NiCO3)=6.5×10-6,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 (5)流程中由溶液得到NiCl2·6H2O的实验操作步骤依次为______、过滤、洗涤、干燥。 【答案】将镍废料磨成粉末(或搅拌,或适当升高温度,或提高酸的浓度) H2O2+2Fe2++2H+=2Fe3++2H2O 4.7≤pH<7.1或[4.7,7.1) 17.5 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解析】 【分析】 根据流程:金属镍废料(含Fe、Al等杂质),加盐酸酸浸后的酸性溶液中主要含有H+、 Ni2+、Fe2+、Al3+,加入过氧化氢氧化亚铁离子为铁离子,反应为: H2O2+2Fe2++2H+=2Fe3++2H2O,加入Na2CO3溶液调节溶液的pH范围4.7≤pH<7.1,使Fe3+、Al3+全部沉淀,滤渣为Fe(OH)3、Al(OH)3,滤液主要含有Ni2+,加入Na2CO3溶液沉淀Ni2+,将得到的NiCO3沉淀用盐酸溶解得到二氧化碳和NiCl2溶液,将NiCl2溶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到NiCl2?6H2O,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 (1)为了提高镍元素的浸出率,在“酸浸”时可采取的措施有将镍废料磨成粉末、搅拌、适当升高温度方法、提高溶液中酸的浓度,都可以提高镍元素的浸出率; (2)H2O2具有氧化性,加入H2O2氧化Fe2+为Fe3+,离子方程式为: H2O2+2Fe2++2H+=2Fe3++2H2O;

高一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总结 一、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化学键的断裂需要吸收外界的能量,化学键的形成会向外界释放出能量,因此在化学反应中,参与反应的物质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1、化学变化中能量变化的本质原因 ①当化学键键能越大,断开时所需的能量就越多,形成时所释放出的能量也越多。 ②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总键能E1)断裂时,吸收能量E1,在形成化学键变成生成物(总键能E2)时,放出能量E2。整个过程中,反应体系从外界吸收的能量为 ΔE=E1-E2 . 2、有的化学反应会吸收能量,有的化学反应会放出能量。 据图可知,一个化学反应是吸收能量 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总能量 与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3、任何化学反应除遵循质量守恒外,同样也遵循能量守恒。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能量差若以热量形式表现即为放热反应(化学能转化成热能)或吸热反应(热能转化成化学能)。 (E反:反应物具有的能量;E生:生成物具有的能量): 4、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表现形式放热反应吸热反应 键能变化生成物总键能大于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小于反应物总键能 由1、2联系得键能越大,物质能量越低,越稳定;反之键能越小,物质能量越高,越不稳定, 图示

5、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 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②酸碱中和反应。③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 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C+CO2△ 2CO是吸热反应)。 注意:有热量放出未必是放热反应,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必须是化学变化。某些常见的热效应:放热:①浓硫酸溶于水②NaOH溶于水③CaO溶于水,其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③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以C、H2、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 C(s)+H2O(g)△ CO(g)+H2(g)。 ②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OH)2·8H2O+NH4Cl=BaCl2+2NH3↑+10H2O ③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3、KMnO4、CaCO3的分解等。 [思考]一般说来,大多数化合反应是放热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放热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吸热反应都需要加热,这种说法对吗?试举例说明。 点拔:这种说法不对。如C+O2=CO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但需要加热,只是反应开始后不再需要加热,反应放出的热量可以使反应继续下去。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是吸热反应,但反应并不需要加热。 二、化学反应中化学能除了可以转化为热能,还可以转化为电能,因此,可以将化学反应用于电池中电能的生产源,由此制备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原电池。 1、原电池原理 (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①两种活泼性不同的电极 ②电解质溶液(做原电池的内电路,并参与反应) ③形成闭合回路 ④能自发地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 负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金属阳离子 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高考电化学历年真题大全练习版

2009-2013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电化学基础 2009年高考化学试题 1.(09广东理科基础?25)钢铁生锈过程发生如下反应: ①2Fe +O 2+2H 2O =2Fe(OH)2; ②4Fe(OH)2+O 2+2H 2O =4Fe(OH)3; ③2Fe(OH)3=Fe 2O 3+3H 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①、②中电子转移数目相等 B .反应①中氧化剂是氧气和水 C .与铜质水龙头连接处的钢质水管不易发生腐蚀 D .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不能发生电化学腐蚀 2.(09安徽卷?12)Cu 2O 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基于绿色化学理念设计的制取。Cu 2O 的电解池示意图如下,点解总反应:2Cu +H 2O Cu 2O +H 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石墨电极上产生氢气 B .铜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C .铜电极接直流电源的负极 D .当有0.1mol 电子转移时,有0.1molCu 2O 生成。 2.(09江苏卷?12)以葡萄糖为燃料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关于该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该电池能够在高温下工作 B .电池的负极反应为: C 6H 12O 6+6H 2O -24e - =6CO 2↑+24H + C .放电过程中,+ H 从正极区向负极区迁移 D .在电池反应中,每消耗1mol 氧气,理论上能生成标准状况下CO 2气体22.4 6L 3.(09浙江卷?12)市场上经常见到的标记为Li —ion 的电池称为“锂离子电池”。它的负极材料是金属锂和碳的复合材料(碳作为金属锂的载体),电解质为一种能传导Li + 的高分子材料。这种锂离子电池的电池反应为: Li +2Li 0.35NiO 2 2Li 0.85NiO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Li ? e - =Li + B .充电时,Li 0.85NiO 2既发生氧化反应又发生还原反应 C .该电池不能用水溶液作为电解质 D .放电过程中Li + 向负极移动 4.(09广东理科基础?34)下列有关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手机上用的锂离子电池属于二次电池 B .铜锌原电池工作时,电子沿外电路从铜电极流向锌电极 C .甲醇燃料电池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 .锌锰干电池中,锌电极是负极 5.(09福建卷?11) 控制适合的条件,将反应2Fe 3+ +2I - 2Fe 2+ +I 2设计成如右图所示的原 电池。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反应开始时,乙中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 .反应开始时,甲中石墨电极上Fe 3+ 被还原 放电 充电

(完整版)化学反应与能量习题(含答案解析),推荐文档

化学反应与能量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不一定发生能量 变化 B.破坏生成物全部化学键所需要的能量大于破坏反应物全部 化学键所需要的能量时,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C.生成物的总焓大于反应物的总焓时,反应吸热,ΔH>0 D.ΔH的大小与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无关 【解析】 化学反应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A错误;反应热等于反应物的键能总和减去生成物的键能总和, 即ΔH<0,该反应为放热反应,B错误;生成物的总焓大于反应物的 总焓,该反应需要吸收热量,则ΔH>0,C正确;反应热不仅与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有关,还与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成正比,D错误。 【答案】 C 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条件下和点燃条件下的ΔH不同 B.常温下,反应2A(s)+B(g)===2C(g)+D(g)不能自发进行, 则该反应的焓变一定大于零 C.需要加热的化学反应,生成物的总能量一定高于反应物的 总能量 D.化学反应中必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其表现形式只有热能 【解析】 ΔH只与反应的始末态有关,与反应的过程无关,A

选项错误;加热的目的只是促进反应发生,与反应吸热放热无关,如 C 燃烧是放热反应,但反应需加热才能发生,C 选项错误;化学反应中 的能量变化有多种表现形式,如光能、热能、电能等,D 选项错误。 【答案】 B 3..某学生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化学反应 X +2Y===2Z 能量变化情况的研究。当往试管中滴加 试剂Y 时,看到试管中甲处下降,乙处上升。下列关 于该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②生成物的总能量比反应物的总能量高 ③该反应过程可以看成是“贮存”于X 、Y 内部的能量转化为 热量而释放出来 A .①②③ B .①③ C .①② D .③【解析】 甲处下降,乙处上升,瓶内压强增大,温度升高,说明 反应为放热反应。 【答案】 B 4.(2014·东莞高三质检)已知:①1 mol H 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 需要吸收436 kJ 的能量;②1 mol Cl 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 243 kJ 的能量;③由H 原子和Cl 原子形成1 mol HCl 分子时释放 431 kJ 的能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是H 2(g) +Cl 2(g)===2HCl(g) B .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2 mol 氯化氢气体,反应的ΔH = 183

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 2019-6-9 H 1 Li 7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Ar 40 Fe 56 I 127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7.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 B.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 C.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 D.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 8.关于化合物2?苯基丙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能使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可以发生加成聚合反应 C.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 D.易溶于水及甲苯 9.实验室制备溴苯的反应装置如下图所示,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 A.向圆底烧瓶中滴加苯和溴的混合液前需先打开K B.实验中装置b中的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 C.装置c中的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溴化氢 D.反应后的混合液经稀碱溶液洗涤、结晶,得到溴苯 10.固体界面上强酸的吸附和离解是多相化学在环境、催化、材料科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下图为少量HCl气体分子在253 K冰表面吸附和溶解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冰表面第一层中,HCl以分子形式存在 B.冰表面第二层中,H+浓度为5×10?3 mol·L?1(设冰的密度为g·cm?3)C.冰表面第三层中,冰的氢键网格结构保持不变 D.冰表面各层之间,均存在可逆反应HCl H++Cl? 11.NaOH溶液滴定邻苯二甲酸氢钾(邻苯二甲酸氢钾H 2A的K a1 =×10?3 , K a2 =×10?6)溶液,混合溶液的相对导电能力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其中b点为反应终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和种类有关 B.Na+与A2?的导电能力之和大于HA?的 C.b点的混合溶液pH=7 D.c点的混合溶液中,c(Na+)>c(K+)>c(OH?) 12.利用生物燃料电池原理研究室温下氨的合成,电池工作时MV2+/MV+在电极与酶之间传递电子,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相比现有工业合成氨,该方法条件温和,同时还可提供电能 B.阴极区,在氢化酶作用下发生反应H 2 +2MV2+2H++2MV+ C.正极区,固氮酶为催化剂,N 2发生还原反应生成NH 3 D.电池工作时质子通过交换膜由负极区向正极区移动

化学反应与能量课件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上述反应: 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 [ 步骤一:三组学生各取一套大小相同装置,分别做一个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 步骤二:汇总实验现象和数据并列表比较。 步骤三:对实验进行原理性抽象──为什么强酸与强碱发生反应时都会放出热量? HNO3+NaOH=NaNO3+H2O,H+ + OH- = H2O HCl+NaOH=NaCl+H2O,H+ + OH- = H2O HCl+KOH=KCl+H2O,H+ + OH- = H2O 由此可见,三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虽然不同,反应物也不同,但是它们的反应本质相同,都是H+与OH-离子反应生成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其离子方程式都是:H+ + OH- = H2O。所以,可提出推测,即中和反应都放热。由于三个反应中H+和OH-离子的量都相等,则生成水的量也相等,故放出的热量也相等(在上述三个实验中,温度上升的幅度接近)。 形成概念──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时所释放的热量称为中和热。

热量变化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有些化学反应表现为向环境放出热量,有些化学反应表现出向环境吸热。 1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热还是放热,决定于E(反应物的总能量)与E(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总结:物质的燃烧一般是化学能转化成热能;但也有些化学反应相反。 2.化学能与电能、光能也可以相互转化。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二、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原理与装置 1.当氧化剂和还原剂直接接触进行反应时,化学能要经过一系列能量转换才能转化为电能。 2.把氧化剂和还原剂分开,使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在两个不同区域进行。 3.需要在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架设桥梁使电子从氧化剂区域流向还原剂区域。 4.考虑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环境,化学物质的选择。 Cu-Zn原电池实验: ① Cu、Zn分别插入稀硫酸中。② Cu、Zn同时插入稀硫酸中,但不接触。③将Cu、Zn用导线连接起来。 ④在Cu、Zn导线之间接电流表。⑤将Cu、Zn导线互换再接电流表。 [板书] Zn片发生氧化反应, Zn:Zn -2e =Zn2-负极 H+在Cu片上发生还原反应,Cu:2H++ 2e =H2↑正极 师:很好,总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Zn 2+ + 2H+ =Zn2++ H2↑ 2. Zn-Zn与稀硫酸进行实验。 3. Cu-石墨与稀硫酸进行实验。(在短时间内,不考虑氧气的作用) 4. Zn-石墨与稀硫酸进行实验。 5. Fe-Zn与稀硫酸进行实验。 6. Cu-Zn与乙醇进行实验。 7. Cu-Zn与一个西红柿进行实验。 8. Cu-Zn与两个西红柿进行实验 上述实验及现象以表格对比的形式呈现出来。 ①两极材料不同的各种现象。 ②不同溶液的各种现象。 ③电极在同一容器和不同容器中的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