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大题培优)及答案解析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大题培优)及答案解析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大题培优)及答案解析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大题培优)及答案解析

一、化学反应与能量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五氧化二钒常用作化学工业中的催化剂,广泛用于冶金、化工生产。一种以粗钒(主要含有V2O5、V2O4,还有少量Fe3O4、Al2O3、SiO2等)为原料生产五氧化二钒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①部分含钒物质的溶解情况:(VO2)2SO4易溶于水,VOSO4可溶于水,NH4VO3难溶于水。

②部分金属离子[c(M n+)=0.1 mol/L]形成氢氧化物及氢氧化物溶解与pH的关系如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

(l)“研磨”的目的是___,“酸溶”时V2O5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

(2)加入NaCIO溶液,含钒元素的粒子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

(3)向三颈烧瓶中加入NaOH溶液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虚线框中最为合适的仪器是___(填标号),调节溶液的pH范围为___,滤渣b为___(写化学式)。

(4)实验显示,沉钒率的高低与温度有关,如图是沉钒率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则沉钒时的加热方法为___。温度高于80℃,沉钒率下降,其可能原因是____

【答案】增大固体与酸溶液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V2O5+H2SO4=(VO2)2SO4+H2O 2VO2++ClO-+H2O=2VO2++Cl-+2H+ D 4.7≤pH<7.8 Fe(OH)3、

Al(OH) 水浴加热(热水浴) 温度高于80℃,NH4+水解程度增大成为主要因素,由于NH4+浓度减小,沉钒率下降

【解析】

【分析】

粗钒(主要含有V2O5、V2O4,还有少量Fe3O4、Al2O3、SiO2等)经过研磨粉碎,加入硫酸进行酸浸,V2O5、V2O4,还有少量Fe3O4、Al2O3被硫酸溶解形成含有VO2+、VO2+、Fe2+、Fe3+、Al3+的浸出液,由于SiO2不与硫酸反应,经过滤后,得到的滤渣a为SiO2,滤液a为含有VO2+、VO2+、Fe2+、Fe3+、Al3+的滤液,向滤液a中加入具有强氧化性的NaClO溶液,将滤液中的VO2+、Fe2+氧化为VO2+、Fe3+,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溶液pH值,将滤液中的Fe3+、Al3+转化为Fe(OH)3、Al(OH)3沉淀除去,过滤后得到的滤渣b为Fe(OH)3、Al(OH)3、滤液b为主要含有VO2+的滤液,加入饱和氯化铵溶液,使VO2+转化为NH4VO3沉淀,对生成的NH4VO3沉淀高温煅烧,获得V2O5,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l)“研磨”可将块状固体变为粉末状,目的是增大固体与酸溶液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原料的利用率;“酸溶”时V2O5被硫酸溶解形成V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V2O5+H2SO4=(VO2)2SO4+H2O;

(2)根据分析,向滤液a中加入具有强氧化性的NaClO溶液,将滤液中的VO2+、Fe2+氧化为VO2+、Fe3+,含钒元素的粒子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VO2++ClO-+H2O=2VO2++Cl-+2H+;(3)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溶液pH值,将滤液中的Fe3+、Al3+转化为Fe(OH)3、Al(OH)3沉淀除去,根据部分金属离子[c(M n+)=0.1 mol/L]形成氢氧化物及氢氧化物溶解与pH的关系表格数据可知, pH值为2.8时,Fe(OH)3完全沉淀,pH值为4.7时,Al(OH)3完全沉淀,pH 值为7.8时,Al(OH)3开始溶解,调节溶液的pH范围为4.7≤pH<7.8,滤渣b为Fe(OH)3、Al(OH)3,向三颈烧瓶中加入NaOH溶液时,虚线框中最为合适的仪器是恒压漏斗,能保证仪器内外压强相等,使氢氧化钠溶液顺利流下,答案选D;

(4)由图像可知,当温度为80℃左右钒的沉淀率最高,酒精灯的火焰温度太高,不能直接用酒精灯加热,则在该温度下加热方法应使用水浴加热;沉钒过程中使用的是饱和氯化铵溶液,铵根离子可水解,温度越高水解程度越大,铵盐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生成氨气,温度高于80℃,NH4+水解程度增大成为主要因素,溶液中NH4+浓度减小,使沉钒率下降。

2.工业上利用锌焙砂(主要含ZnO、ZnFe2O4,还含有少量FeO、CuO等杂质)制取金属锌的工艺流程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1)ZnFe2O4是一种性能优良的软磁材料,也是一种催化剂,能催化烯类有机物氧化脱氢等反应。

①ZnFe2O4中Fe的化合价是________。

②工业上利用反应ZnFe2(C2O4)3·6H2O Δ

ZnFe2O4+2CO2↑+4CO↑+6H2O制备ZnFe2O4。该

反应中每生成1 mol ZnFe2O4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

(2)酸浸时要将锌焙砂粉碎,其目的是提高酸浸效率。为达到这一目的,还可采用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答一条);已知ZnFe2O4能溶于酸,则酸浸后溶液中存在的金属离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净化Ⅰ中H2O2参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试剂X的作用是_______。

【答案】+3 4 mol 增大硫酸的浓度(或升高温度、搅拌等其他合理答案) Zn2+、Fe3+、Fe2+、Cu2+ H2O2+2Fe2++2H+=2Fe3++2H2O 调节溶液的pH,促进Fe3+水解

【解析】

【分析】

将锌焙砂(主要含ZnO、ZnFe2O4,还含有少量FeO、CuO等氧化物杂质)酸浸,发生反应ZnFe2O4+8H+=Zn2++2Fe3++4H2O、ZnO+2H+=Zn2++H2O、FeO+2H+=Fe2++H2O、

CuO+2H+=Cu2++H2O,向溶液中加入双氧水,发生反应2Fe2++2H++H2O2=2Fe3++2H2O,调节溶液的pH将Fe3+转化为Fe(OH)3沉淀,调节溶液pH时不能引进新的杂质,可以用ZnO,所以X为ZnO,然后向溶液中加入Zn,发生反应Cu2++Zn=Zn2++Cu,然后过滤,所以Y中含有Cu,最后电解得到Zn;

(1)①ZnFe2O4中锌的化合价+2价,氧元素化合价-2价,结合化合价代数和为0计算得到Fe 的化合价;

②工业上利用反应ZnFe2(C2O4)3?6H2O Δ

ZnFe2O4+2CO2↑+4CO↑+6H2O制备ZnFe2O4.反应过

程中铁元素化合价+2价变化为+3价,碳元素化合价+3价变化为+4价好+2价,计算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

(2)酸浸时要将锌焙砂粉碎,其目的是提高酸浸效率.为达到这一目的,还可采用的措施是增大硫酸的浓度或升高温度、空气搅拌等,已知ZnFe2O4能溶于酸,则酸浸后溶液中存在的金属离子有,氧化锌溶解得到锌离子、氧化亚铁溶解得到亚铁离子、氧化铜溶解得到铜离子、ZnFe2O4能溶于酸得到铁离子;

(3)净化Ⅰ中H2O2参与反应是双氧水具有氧化性,能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试剂X的作用是调节溶液PH,促进Fe3+水解生成氢氧化铁沉淀除去。

【详解】

(1)①ZnFe2O4中锌的化合价+2价,氧元素化合价-2价,结合化合价代数和为0计算得到Fe 的化合价,+2+x×2+(-2)×4=0,x=+3;

②工业上利用反应ZnFe2(C2O4)3?6H2O Δ

ZnFe2O4+2CO2↑+4CO↑+6H2O制备ZnFe2O4,反应过

程中铁元素化合价+2价变化为+3价,碳元素化合价+3价变化为+4价好+2价,则氧化产物为:ZnFe2O4、CO2,每生成1mol ZnFe2O4,碳元素化合价+3价变化为+2价降低得到电子,每生成1mol ZnFe2O4,生成4molCO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4mol;

(2)酸浸时要将锌焙砂粉碎,其目的是提高酸浸效率.为达到这一目的,还可采用的措施是增大硫酸的浓度或升高温度、空气搅拌等,已知ZnFe2O4能溶于酸,则酸浸后溶液中存在的金属离子有,氧化锌溶解得到锌离子、氧化亚铁溶解得到亚铁离子、氧化铜溶解得到铜

离子、ZnFe2O4能溶于酸得到铁离子,所以得到的金属离子有:Zn2+、Fe3+、Fe2+、Cu2+;(3)净化Ⅰ中H2O2参与反应是双氧水具有氧化性,能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离子方程式为:H2O2+2Fe2++2H+═2Fe3++2H2O,试剂X的作用是调节溶液pH,促进Fe3+水解生成氢氧化铁沉淀除去。

3.以镍废料(主要成分为镍铁合金,含少量铜)为原料,生产NiO的部分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下表列出了几种金属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开始沉淀的pH按金属离子浓度为1.0 mol·L-1计算)。

氢氧化物Fe(OH)3Fe(OH)2Ni(OH)2

开始沉淀的pH 1.5 6.57.7

沉淀完全的pH 3.39.99.2

(1)“除铁”时需控制溶液的pH范围为________。

(2)“滤渣”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填化学式)。

(3)“沉镍”时得到碱式碳酸镍[用xNiCO3·yNi(OH)2表示]沉淀。

①在隔绝空气条件下,“煅烧”碱式碳酸镍得到Ni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②“沉镍”时,溶液pH增大,碱式碳酸镍中Ni元素含量会增加,原因是________。

【答案】3.3≤pH<7.7 CuS xNiCO3·yNi(OH)2煅烧(x+y)NiO+xCO2↑+yH2O Ni(OH)2中Ni含量高于NiCO3,pH越大,碱式碳酸镍中Ni(OH)2比例增大

【解析】

【分析】

以镍废料(主要成分为镍铁合金,含少量铜)为原料,加入硫酸、硝酸酸浸,Ni转化为NiSO4,同时生成亚铁离子、铁离子、铜离子等,加入过氧化氢,可氧化亚铁离子生成铁离子,加入氢氧化钠调节pH可生成氢氧化铁沉淀,然后通入硫化氢生成CuS沉淀,达到除铜的目的,在滤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可生成xNiCO3?yNi(OH)2,煅烧可生成NiO;

(1)根据表格数据分析“除铁”时要求铁离子全部除掉需要的pH;

(2)S2-可与Cu2+反应生成CuS沉淀;

(3)①在隔绝空气条件下,“煅烧”碱式碳酸镍得到NiO,xNiCO3·yNi(OH)2高温下分解生成NiO、CO2和H2O;

②pH越大,溶液碱性越强,结合碱式碳酸镍[用xNiCO3·yNi(OH)2表示]组成分析;

【详解】

(1)“除铁”时要求铁离子全部除掉,pH 3.3,镍离子和铜离子留在溶液中,pH<7.7,所以需控制溶液的pH范围为3.3≤pH<7.7;

(2)向除铁后的滤液中通入H2S气体,发生反应H2S+Cu2+=CuS↓+2H+,因此滤渣的成分为CuS;

(3)①在隔绝空气条件下,“煅烧”碱式碳酸镍得到NiO,xNiCO3·yNi(OH)2高温下分解生成NiO、CO2和H2O,其化学方程式为:xNiCO3·yNi(OH)2煅烧(x+y)NiO+xCO2↑+yH2O;

②碱式碳酸镍[用xNiCO3·yNi(OH)2表示]沉淀中Ni(OH)2中Ni含量高于NiCO3,pH越大,碱式碳酸镍中Ni(OH)2比例增大,所以碱式碳酸镍中Ni元素含量会增加。

【点睛】

题目难度不大,需要考生注意分析题目提供的表格信息和流程图中物质转化信息,如:根“除铁”时要求铁离子全部除掉需要的pH,直接可用表格中的数据获得取值范围。

4.以辉铜矿为原料生产碱式碳酸铜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若要提高辉铜矿煅烧效率可采取的措施有___(填两种)。

(2)气体X的主要成分是___(填化学式),写出该气体的一种用途___。

(3)蒸氨过程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

(4)溶液E与Na2CO3溶液反应制取Cu2(OH)2CO3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

(5)某实验小组研究溶液E与Na2CO3溶液加料顺序及加料方式对产品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

加料顺序及方式沉淀颜色沉淀品质产率/%序号

1溶液E一次加入Na2CO3溶液中并迅速搅拌浅蓝色品质较好87.8

2溶液E逐滴加入Na2CO3溶液中并不断搅拌暗蓝色品质好71.9

3Na2CO3溶液一次加入溶液E中并迅速搅拌浅绿色品质好96.7

4Na2CO3溶液一次加入溶液E中并不断搅拌浅蓝色品质较好102.7

由上表可知制取Cu2(OH)2CO3最佳加料顺序及加料方式是___(填序号)。

【答案】减小辉铜矿颗粒大小、适当提高煅烧温度、增大O2浓度等 SO2制备硫酸、漂

白剂、防腐剂等 [Cu(NH 3)4]Cl 2+H 2O

CuO+2HCl↑+4NH 3↑ 2Cu 2++2CO 32-

+H 2O=Cu 2(OH)2CO 3↓+CO 2↑ 3

【解析】

【分析】 辉铜矿通入氧气充分煅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固体B 主要为CuO 、Fe 2O 3,加入盐酸得到含有Cu 2+、Fe 3+的溶液,加入过量氨水,可得到[Cu(NH 3)4]2+和Fe(OH)3,[Cu(NH 3)4]2+经加热可得到CuO ,加入酸酸化得到Cu 2+,经浓缩后在溶液中加入碳酸钠可得到碱式碳酸铜,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

(1)通过粉碎辉铜矿减小辉铜矿颗粒大小、适当提高煅烧温度、增大O 2浓度等措施均可提高辉铜矿煅烧效率;

(2)Cu 2S 可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则气体X 的主要成分是SO 2,SO 2是酸性氧化物,有漂白性、还原性,则利用SO 2制备硫酸、漂白剂、防腐剂等;

(3)蒸氨过程[Cu(NH 3)4]2+经加热可得到CuO ,反应的方程式为

[Cu(NH 3)4]Cl 2+H 2O CuO+2HCl↑+4NH 3↑;

(4)向含有Cu 2+的溶液中滴加Na 2CO 3溶液生成Cu 2(OH)2CO 3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2Cu 2++2CO 32-+H 2O=Cu 2(OH)2CO 3↓+CO 2↑;

(5)由图表信息可知Na 2CO 3溶液一次加入溶液E 中并迅速搅拌,获得浅绿色的碱式碳酸铜,品质好,且产率高,故制取Cu 2(OH)2CO 3最佳加料顺序及加料方式是实验序号3。

5.氧化锌工业品广泛应用于橡胶、涂料、陶瓷、化工、医药、玻璃和电子等行业,随着工业的飞速发展,我国对氧化锌的需求量日益增加,成为国民经济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化工原料和新型材料。用工业含锌废渣(主要成分为ZnO ,还含有铁、铝、铜的氧化物,2Mn +、2Pb +、2Cd +等)制取氧化锌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相关金属离子()n c M 0.1mol /L +??=??n 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 如下表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为调节溶液的pH ,则试剂X 为_________(填化学式),

()2除杂时加入高锰酸钾的作用是_________,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过滤”所得滤渣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填化学式)。

()4写出“碳化合成”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碳化合成”过程需纯碱稍过量,请设计实验方案证明纯碱过量:_________。

【答案】ZnO[或2Zn(OH)或3ZnCO ] 除去2Mn +

24222MnO 3Mn

2H O 5MnO 4H -++++=↓+ 3Fe(OH)、3Al(OH)、2MnO 32232322233Zn(NO )3Na CO 3H O ZnCO ?2Zn(OH)?H O 2CO 6NaNO [++=↓+↑+或(32232322333Zn(NO )5Na CO 5H O ZnCO ?2Zn OH)?H O 4NaHCO 6NaNO ?++=↓++? 静置,取少许上层清液继续滴加纯碱溶液,若无沉淀产生,则证明纯碱过量(或静置,取少许上层清液滴加2CaCl 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证明纯碱过量)

【解析】

【分析】

()1根据除杂的同时不要掺入新的杂质考虑;

()2加入高锰酸钾的作用是将2Mn +转化为2MnO 沉淀,除去2Mn +;

()3 由()1、()2知,“过滤”所得滤渣;

()4“碳化合成”时加入23Na CO ,产物为322·

2()?ZnCO Zn OH H O ,写出化学方程式。 【详解】

()1加入试剂X 的目的是调节溶液的pH ,使3Fe +、3Al +生成沉淀除去,为不引入新的杂质离子,可加入ZnO 、2()Zn OH 、3ZnCO 等;

()2加入高锰酸钾的作用是将2Mn +转化为2MnO 沉淀,除去2Mn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42223254MnO Mn H O MnO H -++++=↓+;

()3由()1、()2知,“过滤”所得滤渣的主要成分是3()Fe OH 、3()Al OH 、2MnO ;

()4“碳化合成”时加入23Na CO ,产物为322·

2()?ZnCO Zn OH H O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2232322233()33?2()?26Zn NO Na CO H O ZnCO Zn OH H O CO NaNO ++=↓+↑+或3223232233233()55?2()?46(Zn NO Na CO H O ZnCO Zn OH H O NaHCO NaNO Na CO ++=↓++过量时);若23Na CO 不足时,溶液中还有32()Zn NO ,继续滴加23Na CO 溶液有沉淀产生,或23Na CO 过量时,可检验溶液中的23CO -

,具体方法为:静置,取少许上层清液继续滴加纯碱溶液,若无沉淀产生,则证明纯碱过量(或静置,取少许上层清液滴加2CaCl 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证明纯碱过量)。

6.() 1以2CO 和3NH 为原料合成尿素是利用2CO 的成功范例。在尿素合成塔中的主要反应可表示如下:

反应Ⅰ:()()()32242NH g CO g NH COONH s +? 1H V

反应Ⅱ:()()()24222NH COONH s CO(NH )s H O g +? 2H 72.49kJ /mol =+V n 总反应:()()()()322222NH g CO g CO(NH )s H O g ++? 3H 86.98kJ /mol =-V n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反应Ⅰ的1H =V ______________。

②在____(填“高温”或“低温”)情况下有利于反应Ⅱ的自发进行。

()2氨法溶浸氧化锌烟灰制取高纯锌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溶浸后氧化锌烟灰中锌、铜、镉、砷元素分别以234Zn(NH )+、234Cu(NH )+、234Cd(NH )+、25AsCl -

的形式存在。

①“溶浸”中 ZnO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

②锌浸出率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 30n ℃时锌浸出率最高的原因为 __________。

③“滤渣 3”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____。

【答案】159.47kJ /mol -n 高温 2324342ZnO 2NH ?H O 2NH Zn(NH )3H O ++++=+

低于30℃时,溶浸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超过30℃,氨气逸出导致溶浸反应速率下降 Cu 、Cd

【解析】

【分析】

(1)①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和盖斯定律计算分析;

②依据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断依据是△H-T △S <0分析;

()2①依据流程图可知,“溶浸”中ZnO 发生反应生成234

Zn(NH )+; ②低于30℃时,浸出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超过30℃时,氨气逸出导致浸出反

应速率下降;

③依据流程图可知,“滤渣3”的主要成分为锌发生置换反应的产物。

【详解】

①反应Ⅰ:2NH

()()3

2g CO g +?NH 2COONH ()4s ?H 1; 反应Ⅱ:NH 2COONH ()4s ?()()()222CO NH s H O g +?H 2=+72.49KJ/mol ; 总反应:2NH 3(g )+CO 2(g )()()()222CO NH s H O g +?H 3=-86.98KJ/mol ;根据盖斯定律,总反应-反应II ,得到反应I ,则?H 1=-86.98KJ/mol -(+72.49KJ/mol )=-159.47 KJ/mol ;

故答案为:-159.47 KJ/mol ;

②反应Ⅱ:NH 2COONH

()4s ?()()()222CO NH s H O g +?H 2=+72.49KJ/mol ,反应?H >0,?S >0,满足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断依据是?H -T ?S <0,则需要高温下反应自发进行;

故答案为:高温。 ()2①依据流程图可知,“溶浸”中 ZnO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324342ZnO 2NH ?H O 2NH Zn(NH )3H O +

+++=+;

故答案为:2324342ZnO 2NH ?H O 2NH Zn(NH )3H O ++++=+;

②锌浸出率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30℃时锌浸出率最高的原因为:低于30℃时,浸出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超过30℃时,氨气逸出导致浸出反应速率下降; 故答案为:低于30℃时,溶浸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超过30℃,氨气逸出导致溶浸反应速率下降;

③依据流程图可知,“滤渣3”的主要成分为锌发生置换反应的产物,所以主要成分为:Cu 、Cd ;

故答案为:Cu 、Cd 。

【点睛】

本题是对化学工艺流程知识的考查,是高考常考题型,难度一般,关键是依据流程图合理的推导物质的转化,侧重知识的综合能力考查。

7.已知反应:3I -(aq)+S 2O 82-(aq)I 3-(aq)+2SO 42-(aq)+Q

(1)写出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______。

(2)如图表示反应过程中有关物质的能量,则反应过程中的Q_____0(填>、<、=);(I )、(II )两曲线中,使用催化剂的是______曲线。

(3)反应的速率可以用I3-与加入的淀粉溶液反应显蓝色的时间t来度量,t越小,反应速率越大。下表是在20℃进行实验时所记录的数据

实验编号①②③④⑤

c(I-)/mol·L-10.0400.0800.0800.1600.160

c(S2O82-)/mol·L-10.0400.0400.0800.0800.040

t/s8*******t1

从表中数据分析,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中显色时间t1=_____s;最终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

43

32

28

c SO c I

c I c S O

--

--

()()

()()

> (II)研究I-、S2O82-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2 反应

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乘积成正比

【解析】

【分析】

(1)K为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

(2)由图可知,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使用催化剂不改变焓变,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3)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只有浓度为变量,且反应速率与浓度的乘积成正比,以此来解答。

【详解】

(1)由3I-(aq)+S2O82-(aq)═I3-(aq)+2SO42-(aq)可知K=

2

43

32

28

c SO c I

c I c S O

--

--()()()()

故答案为:

2

43

32

28

c SO c I

c I c S O

--

--()()()()

(2)由图可知,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则Q>0,使用催化剂不改变焓变,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则使用催化剂的是(II)曲线;

故答案为:>;(II);

(3)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只有浓度为变量,该实验的目的为研究I -、S 2O 82-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且反应速率与浓度的乘积成正比,可知③⑤中浓度乘积相同,则t 1=22s ,实验结论为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乘积成正比;

故答案为:研究I -、S 2O 82-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22;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乘积成正比。

8.1100℃时,在体积固定且为5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

()()()()()24222Na SO s 4H g Na S s 4H O g Q Q>0++-?并达到平衡。

(1)平衡后,向容器中充入1mol 2H ,平衡向___________(填“正反应方向”、“逆反应方向”或“不移动”),重新达到平衡后,与原平衡相比,逆反应速率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若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填“能”或“不能”)______判断该反应达已经到平衡状态。若初始时加入的24Na SO 为2.84g ,10分钟后达到平衡时24Na SO 的转化率(参加反应的碳酸钠占加入硫酸钠总质量的百分比)为45%,()2v H =________。

【答案】正反应方向 增大 能 7.2×10-4mol/(L·

min) 【解析】

【分析】

增大反应物浓度,有利于反应正向进行,最终达到新平衡时,整体浓度都是增大的,逆反应速率较原平衡也是增大的;混合气体的密度为ρ=m V

,反应前后气体总质量发生改变,气体总体积不变,混合气体的密度发生改变,当到达化学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根据v=

c t

V V 计算。 【详解】 (1)平衡后,向容器中充入1mol H 2,增大反应物浓度,有利于反应正向进行,最终达到新平衡时,整体浓度都是增大的,逆反应速率较原平衡也是增大的,故答案为:正反应方向;增大;

(2)混合气体的密度为ρ=m V

,反应前后气体总质量发生改变,气体总体积不变,混合气体的密度发生改变,当到达化学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所以根据混合气体的密度可以判断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初始时加入的Na 2SO 4为2.84g ,10分钟后达到平衡时Na 2SO 4的转化率为45%,则反应消耗n (Na 2SO 4)=45%1422.8/4g g mol

?=0.009mol ,根据反应方程式,则消耗n (H 2)=4n (Na 2SO 4)=0.036mol ,所以v (H 2)=c t

V V =n V t V V =0.036510min

mol L ?=7.2×10-4mol/(L?min ),故答案为:能;7.2×10-4mol/(L?min )。 【点睛】

本题考查化学原理部分知识,运用化学平衡移动的知识分析问题,根据方程式计算化学反应速率。

9.一定条件下2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aA(g)+bB(g)垐?

噲?cC(g)+dD(g)达到平衡。

(1)若起始时A为lmol,反应2min达到平衡,A剩余0.4mol,则在0~2min内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 mo1/(L·min)

(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扩大容器体积,若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

a+b_____c+d(选填“>”、“<”或“=”),v逆 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若反应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则导致t1时刻速率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选填编号)

a.增大A的浓度

b.缩小容器体积

c.加入催化剂

d.升高温度

【答案】0.15 >减小 b

【解析】

【详解】

:(1)若起始时A为l mol,反应2min达到平衡,A剩余0.4mol,则在0~2min内A的平均

反应速率v=

1mol-0.4mol

2L

=

2min

c

t

?

?

=0.15mo1/(L?min),故答案为:0.15;

(2)扩大容器体积减小压强,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又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即为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所以a+b>c+d,故答案为:>;减小;

(3)a. 增大A的浓度正反应速率瞬间增大,但逆反应速率瞬间不变,故a不符合题意;

b. 缩小容器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均增大,反应速率变大,但平衡会正向移动,即正反应速率增大的幅度要逆反应速率增大幅度要大,之后平衡正向移动,二者相等,故b符合题意;

c. 加入催化剂,不影响平衡,正逆反应速率变化幅度应相同,故c不符合题意;

d. 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但未告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无法判断反应移动方向,故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选b。

10.氮的单质及其化合物性质多样,用途广泛。完成下列填空:

科学家正在研究利用催化技术将超音速飞机尾气中的NO和CO转变成CO2和N2:

2NO+2CO2CO2+N2+Q(Q>0)。

在某温度下测得该反应在不同时间的CO浓度如下表:

浓度(mol/L)

时间(s)

012345

c(CO)3.60×10-

3

3.05×10-

3

2.85×10-

3

2.75×10-3

2.70×10-

3

2.70×10-3

(1)该反应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为___;温度升高,K值___(选填“增大”“减小”“不变”);前2s的平均反应速率v(N2)=___;若上诉反应在密闭容器中发生,达到平衡时能提高NO转化率的措施之一是___。

(2)工业合成氨的反应温度选择500℃左右的原因是___。

(3)实验室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氮气和3mol氢气模拟工业合成氨,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已达到平衡的标志是___。

A.N2、H2、NH3的浓度之比为1:3:2

B.容器内的压强保持不变

C.N2、H2、NH3的浓度不在变化

D.反应停止,正、逆反应的速率都等于零

(4)常温下向1molHCl的稀盐酸中缓缓通入1molNH3(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反应结束后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在通入NH3的过程中溶液的导电能力___(选填“变大”“变小”“几乎不变”)

【答案】

()()

()()

2

22

22

c CO c N

c NO c CO

K

?

=

?

减小 1.875×10-4mol/(L·s)增大压强(或其它合理答

案)催化剂在500℃左右具有最佳活性 BC c(Cl-)> c(NH4+)>c(H+)>c(OH-) 几乎不变【解析】

【分析】

(1)根据平衡常数和化学反应速率(

Δc

v=

Δt

)的相关公式进行计算;

(2)工业合成氨的反应温度选择500℃左右的主要原因是催化剂在500℃左右具有最佳活性;

(3)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判断,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解题时要注意,选择判断的物理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变化,当该物理量由变化到定值时,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

(4)二者恰好反应生成氯化铵,水解方程式为NH 4++H2O NH3.H2O+H+,溶液呈酸性,进行分析。

【详解】

(1)平衡常数等于生成物浓度的系数次幂之积除以反应浓度系数次幂之积,根据反应2NO(g)+2CO(g)2CO 2(g)+N 2 (g) ,平衡常数()()

()()22222c CO c N c NO c CO K ?=?;该反应为放热反

应,温度升高时平衡逆向移动,所以平衡常数减小;根据速率之比等于各物质系数比可知:v(CO)= -3-3-43.6010-2.8510/2=3.7510mol/L s Δc =(Δt

????()),前2s 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N 2)=v(CO)/2=1.875×10-4 mol/(L·s );一氧化氮的转化率变大,说明平衡正向移动可以通过增大压强,使平衡正向移动,故答案为: ()()

()()22222c CO c N c NO c CO K ?=

? ;减小;1.875×10-4mol/(L·s );增大压强(或其它合理答案);

(2)工业合成氨的反应温度选择500℃左右的主要原因是催化剂在500℃左右具有最佳活性,故答案为:催化剂在500℃左右具有最佳活性;

(3) A. 浓度之比为1:3:2,并不是不变,不能判断是否平衡,A 项错误;

B. 反应正向进行,体积减小,当压强不变时,已经到达平衡,B 项正确;

C.N 2、H 2、NH 3的浓度不再变化,已经到达平衡,C 项正确;

D. 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的速率相等,但不会等于零,D 项错误;故答案为:BC ;

(4)二者恰好反应生成氯化铵,水解方程式为NH 4++H 2O NH 3.H 2O+H +,溶液呈酸性,即c(H +)>c(OH -),根据溶液呈电中性有: c(NH 4+)+c(H +)=c(OH -)+ c(Cl -),因为c(H +)>c(OH -),所以c(Cl -)> c(NH 4+),故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 c(Cl -)> c(NH 4+)>c(H +)>c(OH -);溶液中离子浓度几乎不变,所以导电能力几乎不变,故答案为:c(Cl -)> c(NH 4+)>c(H +)>c(OH -);几乎不变。

【点睛】

本题易错点(3)注意平衡状态的判断,选择判断的物理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变化,当该物理量由变化到定值时,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

11.微型纽扣电池在现代生活中应用广泛。有一种银锌电池,其电极分别是Ag 2O 和Zn ,电解质溶液为KOH 溶液,总反应是Zn +Ag 2O =ZnO +2Ag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电池属于_________电池(填“一次”或“二次”)。

(2)负极是_________,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使用时,正极区的pH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事实证明,能设计成原电池的反应通常是放热反应,下列化学反应在理论上可以设计成原电池的是_____。(填字母)

A .C(s)+H 2O(g)=CO(g)+H 2(g) △H>0

B.NaOH(aq)+HC1(aq)=NaC1(aq)+H2O(1)△H<0

C.2CO(g)+O2(g)=2CO2(1)△H<0

(5)以K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依据所选反应设计一个原电池,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__________。

【答案】一次 Zn Zn-2e-+2OH-=ZnO+H2O 增大 C CO-2e-+4OH-=C O 32-+2H2O

【解析】

【分析】

(1)纽扣电池为一次电池;

(2)根据电池的总反应可知Zn为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Ag2O为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据此分析作答;

(3)根据电池的总反应可知,Ag2O为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根据电极反应确定c(OH-)的变化以判断pH的变化;

(4)可设计成原电池的反应应为氧化还原反应;

(5)燃料电池中,负极通入燃料,燃料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通入氧化剂,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据此作答。

【详解】

(1)纽扣电池为一次电池;

(2)根据电池的总反应可知Zn为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Zn-2e-+2OH-=ZnO+H2O;

(3)根据电池的总反应可知,Ag2O为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Ag2O+H2O+2e-=2Ag+2OH-,使用时,c(OH-)增大,因此正极区的pH逐渐增大;

(4)A. 能设计成原电池的反应通常是放热反应,由于反应C(s)+H2O(g)=CO(g)+H2(g)是氧化还原反应,但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因而不能设计成原电池,A项错误;

B. 反应NaOH(aq)+HC1(aq)=NaC1(aq)+H2O(1)为复分解反应,不能设计成原电池,B项错误;

C. 反应2CO(g)+O2(g)=2CO2(1)为氧化还原反应,且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可设计成原电池,C 项正确;

答案选C。

(5)燃料电池中,负极通入燃料,燃料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CO-2e-+4OH-=CO32- +2H2O。

【点睛】

设计制作化学电源的过程为:

12.(1)如图所示,甲、乙之间的隔板K 和活塞F 都可左右移动,甲中充入2mol A 和1mol B ,乙中充入2mol C 和1mol He ,此时K 停在0处。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可逆反应:2A(g)B(g)+?2C(g);反应达到平衡后,再恢复至原温度。

回答下列问题:

①可根据________现象来判断甲、乙中反应都已达到平衡。

②达到平衡时,隔板K 最终停留在0刻度左侧a 处,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2)若一开始就将K 、F 固定,其它条件均同(1),则达到平衡时:

①甲、乙中C 的物质的量的关系是甲__________乙(填“>”、“<”或“=” )。 ②如果测得甲中A 的转化率为b ,则乙中C 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

【答案】K 、F 不再移动 02a << = 1b -

【解析】

【分析】

(1)①当物质的量不发生变化时达到平衡状态,此时隔板K 和活塞F 不再移动; ②根据可逆反应的特征进行分析;

(2)①体积固定,恒温、恒压容器中,两边达到的平衡状态相同,乙中的He 对平衡无影响;

②根据转化率的概念进行计算。

【详解】

(1)①当物质的量不发生变化时达到平衡状态,此时隔板K 和活塞F 不再移动,因此当隔板K 和活塞F 不再移动时,可判断甲、乙中反应都已达到平衡;

②甲中气体若不转化,则气体的物质的量最大为3mol ,即停留在“0”刻度处,若甲中的A 、B 气体全部转化为C ,则气体物质的量变为2mol ,则隔板K 应停留在“2”的位置,所以02a <<;

(2)①假设甲中投入2mol A 和1mol B ,乙中投入2mol C 达平衡时两容器内是等效的,即平衡时C 的物质的量相等,然后再向乙容器中投入1mol He ,由于是恒容容器,且He 不参与反应,故乙平衡不移动,则甲、乙两容器中的C 的物质的量仍相等;

②若甲中A 的转化率为b ,则平衡时生成C 的物质的量为2b ,由于甲、乙完全等效,则乙容器中C 的物质的量也为2b ,即C 的转化率22b 2

1b -==-。

13.I.某温度时,在0.5L 密闭容器中,某一可逆反应的A 、B 气体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由图中数据分析可得: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2)若降低温度,则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___。(填“加快”“减慢”或“不变”)。

(3)第4min时,正、逆反应速率的大小关系为:v(正)_v(逆)(填“>”、“<”或“=”)。

(4)反应至4min时,A的转化率为__。

(5)能判断该反应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__(填字母代号)。

A.v(A)=2v(B)

B.容器内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C.容器内气体密度不再发生变化

D.B的体积分数不再发生变化

E.容器内气体原子总数不再发生变化

F.相同时间内消耗2nmol的A的同时生成nmol的B

II.已知某可逆反应:aA(g)+bB(g)cC(g)+dD(g)。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实验测定结果,描绘出了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及改变外界条件后,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1所示),有利于提高D产量的变化过程是图像中的__段;引起该变化过程的外界条件是__。

(2)根据实验测定结果描绘出了图2。由此图像可以得出,升高温度,上述平衡将向

__(填“正反应”、“逆反应”)方向移动,K值__(填“增大”、“减小”、“不变”);反应计量数之间的关系:a+b__c+d(填“大于”、“小于”、“等于”或“不确定”)。

【答案】2A(g)?B(g) 减慢 > 50% BD t3~t4增大反应物浓度逆反应减小大于【解析】

【详解】

I、(1)由图可知,从反应开始,A的物质的量减少,B的物质的量增加,则A为反应物、B为生成物,开始至4min时,A减少0.8mol?0.4mol=0.4mol,B增加

0.4mol?0.2mol=0.2mol,由物质的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A、B的化学计量数比为2:1,且后来达到平衡状态,则反应方程式为2A(g)?B(g);

(2)降低温度,体系内活化分子数降低,运动速率降低,导致化学反应速率减慢;

(3)由图像可知,4min后,A的量还在减小,B的量还在逐渐增加,说明反应依旧在向正向进行,故v(正)>v(逆);

(4)0~4min,Δn(A)=(0.8-0.4)mol=0.4mol,其转化率=0.4mol

100%

0.8mol

=50%;

(5)A、未标明该速率是正反应速率还是逆反应速率,无法据此判断该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故A错误;

B、该反应在恒温恒容条件下进行,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容器内压强之比,该反应属于气体非等体积反应,反应过程中,气体的物质的量会发生变化,当气体物质的量不变时,即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时,能够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B正确;

C、该反应在反应过程中,气体的质量不变,且该反应是在恒容容器中进行,故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故不能根据密度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C错误;

D、该反应正向进行过程中,B的体积分数逐渐增加,当B的体积分数不再发生变化时,可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D正确;

E、根据原子守恒,该反应进行过程中,气体原子数目始终保持不变,故不能根据原子数目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E错误;

F、根据化学方程式计量数之比可知,任意时刻,消耗2nmol的A的同时生成nmol的B,故不能据此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F错误;

II、(1)根据图象知,t3改变条件瞬间,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不变,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说明增大反应物浓度;t5改变条件瞬间,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改变条件应该是减小压强或降低温度,有利于提高D产量的变化过程是向正反应方向进行的过程,根据图象知利于提高D产量的变化过程是图象中的段t3~t4;改变的条件是增大反应物浓度;

(2)根据图象知,一定压强下,升高温度,C的体积分数减小,说明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K值减小;相同温度下,增大压强,C的体积分数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a+b>c+d。

14.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很多,某课外兴趣小组用实验的方法进行探究。

实验一:甲同学利用Al、Fe、Mg和2mol/L的稀硫酸,设计实验方案研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研究的实验报告如表所示:

(1)甲同学的实验目的是____;

要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还需控制的实验条件是____。

实验二:已知2KMnO4+5H2C2O4+3H2SO4=K2SO4+2MnSO4+8H2O+10CO2↑,在开始一段

时间内,反应速率较慢,溶液褪色不明显;但不久突然褪色,反应速率明显加快。

(2)针对上述现象,某同学认为该反应放热,导致溶液温度上升,反应速率加快。从影响

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看,你猜想还可能是___的影响。

(3)若用实验证明你的猜想,除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草酸溶液外,可以在反应一开始时加

入____。

A.硫酸钾 B.硫酸锰 C.氯化锰 D.水

【答案】比较反应物本身的性质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温度相同 Mn2+的催化作用(或催化剂) B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表中的信息得出该同学的实验目的是探究Al、Fe、Mg与稀硫酸的反应速率快

慢,即研究反应物本身的性质对反应速率的关系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

的影响较大,故根据控制变量法,要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还需控制的实验条件是保持温

度相同;

故答案为探究反应物本身的性质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温度相同;

(2)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最快的是催化剂,故猜想还可能是催化剂的影响,可以从比较生成物Mn2+(过渡金属)与K+(主族金属)的区别中找到答案,即通常是过渡金属或其离子具有

催化性,

故答案为Mn2+的催化作用(或催化剂);

(3)反应方程式2KMnO4+5H2C2O4+3H2SO4=K2SO4+2MnSO4+8H2O+10CO2↑中,浓度变化较

大的为锰离子,所以选择做催化剂的试剂应该含有锰离子,而(C)中氯化锰中也含Mn2+,却

不能选为催化剂,原因就在于其中的Cl?易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故只有B正确,

故答案为B。

15.部分中学化学常见元素原子结构及性质如表所示:

②F F在周期表中可以排在ⅠA族,也有人提出排在ⅦA族

(1)A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与C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它属于________(填“离子”或“共价”)化合物。

(3)①F与E可以形成原子个数比分别为2∶1、1∶1的两种化合物X和Y,区别X与Y的水溶液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F与C组成的两种化合物M和N所含的电子数分别与X、Y相等,则M的水溶液显

________性,N的结构式为________。

(4)C与E都是较活泼的非金属元素,用化学方程式表明这两种单质的氧化性强弱____。

(5)有人认为B、D的单质用导线连接后插入氯化钠溶液中可以形成原电池,你认为是否可以,若可以,试写出正极的电极方程式(若认为不行可不写)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第四周期第Ⅷ族 Mg3N2离子分别取X、Y各少许置于试管中,再各加入少量的MnO2粉末,迅速产生无色气体的是H2O2,无明显现象的是H2O 三角锥形

4NH3+3O22N2+6H2O Si﹣4e﹣+6OH﹣═SiO32﹣+3H2O

【解析】

【分析】

A单质是生活中常见金属,它有两种氯化物,相对分子质量相差35.5,则A为Fe元素;B 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总数的,B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2,则B

为Mg元素;C是常见化肥的主要元素,单质常温下呈气态,C为N元素;D单质被誉为“信息革命的催化剂”,是常用的半导体材料,则D为Si;F在周期表中可以排在ⅠA族,也有人提出排在ⅦA族,其化合价表现+1、﹣1,故F为H元素;通常情况下,E没有最高正化合价,A、B、C、D、F都能与E形成化合物,则E为O元素,据此解答。

【详解】

A单质是生活中常见金属,它有两种氯化物,相对分子质量相差35.5,则A为Fe元素;B 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总数的,B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2,则B

为Mg元素;C是常见化肥的主要元素,单质常温下呈气态,C为N元素;D单质被誉为“信息革命的催化剂”,是常用的半导体材料,则D为Si;F在周期表中可以排在ⅠA族,也有人提出排在ⅦA族,其化合价表现+1、﹣1,故F为H元素;通常情况下,E没有最高正化合价,A、B、C、D、F都能与E形成化合物,则E为O元素;

(1)A为Fe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四周期第Ⅷ族;

(2)Mg与N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3N2,它属于离子化合物;

(3)①H与O元素可以形成原子个数比分别为2:1、1:1的两种化合物X和Y,则X为

H2O、Y为H2O2,区别X与Y的水溶液的实验方法是:分别取X、Y各少许置于试管中,再各加入少量的MnO2粉末,迅速产生无色气体的是H2O2;无明显现象的是H2O;

②H与N组成的两种化合物M和N所含的电子数分别与H2O、H2O2相等,则M为NH3、N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教案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认识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关系 3、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 4、认识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并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化学反应的实质的回顾,逐步探究引起反应热内在原因的方法,引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化学原理的学习方法 2、通过讨论、分析、对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学、勤于思考的态度,树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难点:焓变,△H的“+”与“-”,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三、教学方法: 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演示实验、实物感知、图表数据分析和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注意利用图示的方式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师生共同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敢于参与教学过程,敢于提出问题,敢于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教学程序:

五、板书设计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一、反应热焓变 1、定义:恒压条件下,反应的热效应等于焓变 2、符号:△H 3、单位:kJ/mol或kJmol-1 4、反应热表示方法:△H为“+”或△H>0时为吸热反应;△H为“一”或△H <0时为放热反应。 5、△H计算的三种表达式: (1) △H == 化学键断裂所吸收的总能量—化学键生成所释放的总能量 (2) △H == 生成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 (3) △H == 反应物的键能之和–生成物的键能之和 二、热化学方程式(thermochemical equation) 1.定义: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4.热化学方程式的应用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教师提问或学生互相交流的方式创设问题情境,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这种方式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增加了内容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培养了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学生们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自由地表达着自己的观点,由此获得了成功的快乐和合作的愉悦。既符合化学学科的特点,也符合学生的心理和思维发展的特点。我认为本节最大的亮点是通过恰当的设计和引导,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提高学习兴趣,并轻松的获得知识,还启迪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并认识到合作是学习的有效途径。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实现了课堂围绕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高考化学专题训练06化学反应与能量(详解版)

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选择题 1.向4.0 L容器中充入0.70 mol SO2和0.40 mol O2,4 s末测得剩余SO2 0.30 mol,则v(O2)为() A.0.10 mol·L-1·s-1 B.0.025 mol·L-1·s-1 C.0.50 mol·L-1·s-1 D.0.012 5 mol·L-1·s-1 答案:D 【解析】Δn (SO2)=0.7 mol-0.3 mol=0.4 mol 则v(SO2)==0.025 mol·L-1·s-1 故v(O2)=1/2v(SO2)=0.012 5 mol·L-1·s-1。 2.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 A.会引起化学键的变化 B.会产生新的物质 C.必然引起物质状态的变化 D.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答案:C 【解析】选C。化学反应的实质为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生成,在化学键变化过程中一定会伴随能量的变化和物质的变化,故只有C项错误。 3.下图是一种航天器能量储存系统原理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系统中只存在3种形式的能量转化 B.装置Y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 C.装置X能实现燃料电池的燃料和氧化剂再生 D.装置X、Y形成的子系统能实现物质的零排放,并能实现化学能与电能间的完全转化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电化学知识。A项,在该装置系统中,有四种能量转化的关系,即太阳能、电能、化学能和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B项,装置Y为氢氧燃料电池,负极电极反应为H2 -2e-+ 2OH-= 2H2O;C项,相当于用光能电解水,产生H2和O2,实现燃料(H2)和氧化剂(O2)的再生;D项,在反应过程中,有能量的损耗和热效应的产生,不可能实现化学能和电能的完全转化。综上分析可知,本题选C项。 4.下列措施可以提高燃料燃烧效率的是() ①固体燃料粉碎②液体燃料雾化③煤经气化处理④通入足量的空气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的检测题和答案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的检测题和答案 1.下列过程一定释放出能量的是()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分子拆成原子 D.原子组成分子 解析:形成化学键放出能量,原子结合成分子放出能量,化合、分解反应有可能是放热反应,也有可能是吸热反应。 答案:D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焓变是指物质参加反应时的能量变化 B.当反应放热时ΔH>0,吸热时ΔH<0 C.在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均为吸热反应 D.一个化学反应中当反应物能量大于生成物能量时,反应放热,ΔH为“-” 解析:焓变是指恒压条件下的热效应;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与反应条件是否加热没有直接关系,ΔH<0,放热反应,ΔH>0,吸热反应。 答案:D 3.下列物质加入水中,显著放热的是() A.固体NaOH B.生石灰 C.无水乙醇 D.固体NH4NO3 解析:初中阶段已知NaOH固体、浓H2SO4溶于水会放热,生石灰加入水中发生反应:CaO+H2O===Ca(OH)2,该反应为放热反应,NH4NO3固体溶于水会吸热,乙醇溶于水,溶液温度无显著变化。

答案:AB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凡有能量变化的过程都是化学变化 B.吸热反应只能在加热条件下才能进行 C.放热反应可能需要加热才能进行 D.天然气在空气中燃烧时,其化学能将全部转化为热能 解析:有能量变化的过程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水的蒸发,NaOH(s)溶于水,两过程都属于物理变化,但前者吸热,后者放热, A不正确;吸热反应不一定加热才能进行,放热反应也不一定不需要 加热才能进行,B不正确,C正确;天然气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光能 与热能,D不正确。 答案:C 5.由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B+C和B+C―→A两个反应吸收或放出的能量不等 B.A―→B+C是放热反应 C.A具有的能量高于B和C具有的能量总和 D.A―→B+C是吸热反应,B+C―→A是放热反应 解析:由图可以看出,B+C的能量高于A的能量,则反应 B+C―→A一定是放热反应,反之A―→B+C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两反应吸收和放出的热量一定相等。 答案:D 6.(2011?临沂高二检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干冰蒸发要吸收大量的热,这就是化学反应中的吸热反应 B.酒精常被用作酒精灯和内燃机中的燃料,说明酒精燃烧是放热反应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含答案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含答案 一、化学反应原理 NH ClO为白色晶体,分解时产生大量气体,是复合火箭推进剂的重要成1.高氯酸铵() 44 分。 ()1高氯酸铵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_。 ()2高氯酸铵在高温条件下分解会产生H() O g和三种单质气体,请写出该分解反应的化 2 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设计如下装置检验高氯酸铵分解的产物。该小组连接好装置后,依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入试剂、通干燥的惰性气体排尽装置内的空气、将导管末端移入盛满水的试管E、通入气体产物。(已知:焦性没食子酸溶液用于吸收氧气) ①装置A、B、C、D中盛放的药品可以依次为__________(选填序号:Ⅰ、Ⅱ或Ⅲ)。 .碱石灰、湿润的淀粉KI试纸、氢氧化钠溶液、Cu Ⅰ .无水硫酸铜、湿润的红色布条、氢氧化钠溶液、Cu Ⅱ .无水硫酸铜、湿润的淀粉KI试纸、饱和食盐水、Cu Ⅲ ②装置E收集到的气体可能是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经查阅资料,该小组利用反应NaClO4(aq)+NH4Cl(aq)90℃=NH4ClO4(aq)+NaCl(aq)在实验室NH ClO,该反应中各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 制取44 ①从混合溶液中获得较多粗NH ClO4晶体的实验操作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和过 4 滤、洗涤、干燥。 ②研究小组分析认为,若用氨气和浓盐酸代替NH Cl,则上述反应不需要外界供热就能 4 进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研究小组通过甲醛法测定所得产品NH4ClO4的质量分数。[已知:NH4ClO4的相对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一章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认识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而且能量的释放或吸收 是以发生的物质为基础的,能量的多少决定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 3、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 4、认识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并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重点、难点]: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H的“+”与“-”。 [教学过程]: [引入]能量是推动人类进步的“杠杆”!能量使人类脱离了“茹毛饮血”的野蛮,进入繁华多姿的文明。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是现代能量的主要来源 之一(一般以热和功的形式与外界环境进行能量交换)。所以,研究化 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就显得极为重要。 引言:我们知道:一个化学反应过程中,除了生成了新物质外,还有 思考: (1)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放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 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燃烧反应、多数化合反应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 (2)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吸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 多数的分解反应、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钡晶体的反应、水煤气的生成反应、炭与二氧碳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 [讲述]我们不仅要知道化学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还要会表示它。 [提问] 1、如何表示化学反应热? 2、△H(焓变)所表示的意义? 3、用△H(焓变)如何表示放热还是吸热呢? 【查阅资料和课本讨论后口述】

△H(焓变)即化学反应过程中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H(焓变)=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能量-应物的总能量单位:kJ/mol △ H(焓变)〉0表示吸热反应 H(焓变)〈0表示放热 【引导】现在大家看到的都是直观和表面的信息,有没有更深层次的信息?或者我们将得到的信息稍稍处理一下,能否得到更有价值的信息呢? [板书]一、反应热焓变 1、概念: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都可以热量(或转换成相应的 热量)来表述,叫做反应热,又称为“焓变”。符号:ΔH,单位:kJ/mol 或 kJ?mol-1 2、反应热的表示方法: 反应热用ΔH表示,其实是从体系的角度分析的。 放热反应:体系环境,体系将能量释放给环境,体系的能量降低,因此,放热反应的ΔH<0,为“-” 吸热反应:环境体系,体系吸收了环境的能量,体系的能量升高,因此, 吸热反应的ΔH>0,为“+” 化学变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见下图: 3、反应热与化学键键能的关系 能量 能量

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练习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试卷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4分) 1、1、下列变化必须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A). CuO→CuSO4 ( B). CO2→CO (C). KClO3→O2 (D). Fe→Fe3O4 2、2、硫代硫酸钠可作为脱氯剂,已知25.0mL 0.100 mol·L-1Na2S2O3溶液恰好把224mL (标准状况下)Cl2完全转化为Cl-离子,则S2O32-将转化成 (A).S2-(B).S (C).SO32-(D).SO42- 3、某无色透明的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A).NH4+、NO3-、Fe2+、Cl-(B).Na+、HS-、K+、SO42- (C).MnO4-、K+、SO42-、Na+(D).Mg2+、Al3+、SO42-、NO3- 4.已知在某温度时发生如下三个反应: (1)C+CO2=2CO (2)C+H2O=CO+H2 (3)CO+H2O=CO2+H2 据此判断,该温度下C、CO、H2的还原性强弱顺序是: (A).CO>C>H2(B).C>CO>H2 (C).C>H2>CO (D).CO>H2>C 5.在一定条件下,氯气与碘单质以等物质的量进行反应,可得到一种红棕色液体ICl,ICl 有很强的氧化性,ICl跟Zn、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2ICl+2Zn=ZnCl2+Znl2ICl+H2O=HCl+HIO 下列关于ICl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ZnCl2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B).ZnI2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C).ICl跟H2O的反应,ICl是氧化剂,H2O是还原剂 (D).ICl跟H2O的反应,是自身氧化还原反应 6.剧毒物氰化钠(NaCN)存在如下反应: 2NaCN+O2+2NaOH+2H2O→2Na2CO3+2NH3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氧气是氧化剂(B).水是还原剂 (C).氨是氧化产物(D).碳酸钠是氧化产物 7、在3BrF3+5H2O=HBrO3+Br2+9HF+O2↑中,5mol水能还原的BrF3的物质的量为: (A).1mol (B).4/3mol (C).2mol (D).3mol 8.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B)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Cu+Ag+=Cu2++Ag (D)硫氰化钾溶液加入三氯化铁溶液:Fe3++SCN-=[Fe(SCN)]2+ 9、NaH是一种白色的离子晶体,其中钠为+1价,NaH与水反应放出氢气,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NaH在水中显酸性 (B).NaH中氢离子的电子排布与氦相同(C).NaH中氢离子半径比锂离子半径大 (D).NaH中氢离子可被还原成氢气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总结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单元总结 一、“串联电池”两大题型的解题攻略 原电池和电解池统称为电池,将多个电池串联在一起,综合考查电化学知识是近年来高考命题的热点,该类题目能够考查考生对解题方法的掌握情况,需要考生具有缜密的思维能力及巧妙的数据处理能力。 这类题目对知识点的考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电极名称的判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实验现象的描述、溶液中离子的移动、pH的变化、电解后电解质溶液的恢复及运用电子守恒处理相关数据等。正确判断电池种类和灵活运用整个电路中各个电池工作时各电极上转移电子数目相等是解决多池“串联”试题相关问题的关键。 二、“串联”类电池的解题流程 题型一:电解池与电解池的“串联”——有外接电源型 与电源负极相连的是阴极,根据“电解池串联时阴、阳极交替出现”原则正推电极,也可以通过装置中某极的变化、现象反推电极。 下图装置中a、b、c、d均为Pt电极。电解过程中,电极b和d上没有气体逸出,但质量均增大,且增重b>d。符合上述实验结果的盐溶液是( )。

选项X Y A MgSO4CuSO4 B AgNO3Pb(NO3)2 C FeSO4Al2(SO4)3 D CuSO4AgNO3 A项中当X为MgSO4时,b极上生成H2,电极质量不增加,错误;C项中,X为FeSO4,Y为Al2(SO4)3,b、d极上均产生气体,错误;D项中,b极上析出Cu,d极上析出Ag,其中d极质量大于b极质量,错误。 B 题型二:原电池与电解池的“串联”——无外接电源型 多个电池“串联”在一起,但没有外接直流电源,其中一个装置是原电池,装置中两个电极活泼性差异较大的装置为原电池,较活泼的作负极,其余均为电解池。 烧杯甲中盛有0.1 mol·L-1的H2SO4溶液,烧杯乙中盛有0.1 mol·L-1的CuCl2溶液(两种溶液均足量),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 ... A.甲中Fe极质量减少,C极有气体产生

全国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的综合高考真题分类汇总

全国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的综合高考真题分类汇总 一、化学反应原理 1.研究+6价铬盐不同条件下微粒存在形式及氧化性,某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已知:Cr2O72-(橙色)+H2O2CrO42-(黄色)+2H+△H=+13.8kJ/mol,+6价铬盐在一定条件下可被还原为Cr3+,Cr3+在水溶液中为绿色。 (1)试管c和b对比,推测试管c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管a和b对比,a中溶液橙色加深。甲认为温度也会影响平衡的移动,橙色加深不一定是c(H+)增大影响的结果;乙认为橙色加深一定是c(H+)增大对平衡的影响。你认为是否需要再设计实验证明?__________(“是”或“否”),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比试管a、b、c的实验现象,可知pH增大 2- 27 2- 4 c(Cr O) c(CrO) _____(选填“增大”, “减小”,“不变”); (4)分析如图试管c继续滴加KI溶液、过量稀H2SO4的实验现象,说明+6价铬盐氧化性强弱为Cr2O72-__________CrO42-(填“大于”,“小于”,“不确定”);写出此过程中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 (5)小组同学用电解法处理含Cr2O72-废水,探究不同因素对含Cr2O72-废水处理的影响,结果如表所示(Cr2O72-的起始浓度,体积、电压、电解时间均相同)。 实验ⅰⅱⅲⅳ 是否加入 Fe2(SO4)3 否否加入5g否 是否加入H2SO4否加入1mL加入1mL加入1mL 电极材料阴、阳极均为石 墨 阴、阳极均为石 墨 阴、阳极均为石 墨 阴极为石墨, 阳极为铁 Cr2O72-的去除率/%0.92212.720.857.3 ①实验ⅱ中Cr2O72-放电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ⅲ中Fe3+去除Cr2O72-的机理如图所示,结合此机理,解释实验iv中Cr2O72-去除率提高较多的原因_______________。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认识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而且能量的释放或吸收是以发生的物质为基础的,能量的多少决定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 3、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 【重、难点】: 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对△H的“+”与“-”的理解。 【学习过程】: 一、反应热焓变 (一):反应能量变化与反应热 能量就是推动人类进步的“杠杆”!能量使人类脱离了“茹毛饮血”的野蛮,进入繁华多姿的文明。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是现代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一般以热和功的形式与外界环境进行能量交换)。所以,研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就显得极为重要。 1.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关系 任何一个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是等的,在产生新物质的同时总是伴随着的变化。 即在一个化学反应中,同时遵守守恒和守恒两个基本定律。 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形式 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是现代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一般以热和功的形式与外界环境进行能量交换,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3、类型 (1)放热反应:即_____________的化学反应,其反应物的总能量____生成物的总能量。如:燃料的燃烧、中和反应、生石灰与水化合、金属和酸的反应、铝热反应等都是放热反应。 (2)吸热反应:即_________的化学反应,其反应物的总能量____生成物的总能量。 如:H2还原CuO的反应,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反应,CaCO3分解等大多数分解反应,Ba(OH)2·8H2O 与NH4Cl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说明:吸热反应特征是大多数反应过程需要持续加热,但有的不需要加热如: Ba(OH)2·8H2O和NH4Cl固体反应, 放热反应有的开始时需要加热以使反应启动。即反应的吸、放热与反应条件无关。 形成原因(图示) 从微观上分析: 从宏观上分析: 从宏观上分析: 预测生成 (二):反应热焓变

高考化学 化学反应与能量 培优练习(含答案)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培优练习(含答案) 一、化学反应与能量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NiCl2是化工合成中最重要的镍源,在实验室中模拟工业上以金属镍废料(含Fe、Al等杂质)为原料生产NiCl2的工艺流程如下: 下表列出了相关金属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 氢氧化物Fe(OH)3Fe(OH)2Al(OH)3Ni(OH)2 开始沉淀的pH 2.1 6.5 3.77.1 沉淀完全的pH 3.39.7 4.79.2 (1)为了提高镍元素的浸出率,在“酸浸”时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写一条即可)。 (2)加入H2O2时发生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 (3)“调pH”时,控制溶液pH的范围为__________。 (4)“沉镍”过程中,若滤液A中c(Ni2+)=1.0mol/L,欲使100mL该滤液中的Ni2+沉淀完全[即溶液中c(Ni2+)≤1.0×10-5],则需用托盘天平称取Na2CO3固体的质量至少为_____g。(已知K sp(NiCO3)=6.5×10-6,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 (5)流程中由溶液得到NiCl2·6H2O的实验操作步骤依次为______、过滤、洗涤、干燥。 【答案】将镍废料磨成粉末(或搅拌,或适当升高温度,或提高酸的浓度) H2O2+2Fe2++2H+=2Fe3++2H2O 4.7≤pH<7.1或[4.7,7.1) 17.5 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解析】 【分析】 根据流程:金属镍废料(含Fe、Al等杂质),加盐酸酸浸后的酸性溶液中主要含有H+、 Ni2+、Fe2+、Al3+,加入过氧化氢氧化亚铁离子为铁离子,反应为: H2O2+2Fe2++2H+=2Fe3++2H2O,加入Na2CO3溶液调节溶液的pH范围4.7≤pH<7.1,使Fe3+、Al3+全部沉淀,滤渣为Fe(OH)3、Al(OH)3,滤液主要含有Ni2+,加入Na2CO3溶液沉淀Ni2+,将得到的NiCO3沉淀用盐酸溶解得到二氧化碳和NiCl2溶液,将NiCl2溶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到NiCl2?6H2O,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 (1)为了提高镍元素的浸出率,在“酸浸”时可采取的措施有将镍废料磨成粉末、搅拌、适当升高温度方法、提高溶液中酸的浓度,都可以提高镍元素的浸出率; (2)H2O2具有氧化性,加入H2O2氧化Fe2+为Fe3+,离子方程式为: H2O2+2Fe2++2H+=2Fe3++2H2O;

高二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高二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1.下列说法不准确的是 ( ) A .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有能量变化 B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C .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放热反应 D .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吸热反应 2.下列氧化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 A .二氧化碳与赤热的炭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B .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分解 C .锌粒与稀H 2SO 4反应制取H 2 D .Ba(OH)2·8H 2O 与NH 4Cl 反应 3.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 ) A .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既可表示微粒数,又可表示物质的量。 B .热化学方程式中,如果没有注明温度和压强,则表示在标准状况下测得的数据。 C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不但要写明反应热的符号和数值,还要注明各物质的聚集状态。 D .凡是化合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分解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4.同温同压下,已知下列各反应为放热反应,下列各热化学方程式中热量数值最小的是( ) A. 2A ( l ) + B ( l ) = 2C (g ) △H 1 B. 2A ( g ) + B ( g ) = 2C (g ) △H 2 C. 2A ( g ) + B ( g ) = 2C ( l ) △H 3 D. 2A ( l ) + B ( l ) = 2C ( l ) △H 4 5.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H 代表燃烧热的是 A. CH 4 ( g ) + 3/2O 2 ( g ) = 2H 2O ( l ) + CO ( g ) △H 1 B. S ( s ) + 3/2O 2 ( g ) = SO 3 ( s ) △H 2 C. C 6H 12O 6 ( s ) + 6O 2 ( g ) = 6CO 2 (g) + 6H 2O ( l ) △H 3 D. 2CO ( g ) + O 2 ( g ) = 2CO 2 ( g ) △H 4 6.已知(l ))g (O 2 1)g (H 22+ =H 2O (g ) △H 1=a kJ·1mol - (2))g (O )g (H 222+ =2H 2O (g ) △H 2=b kJ·1mol - (3))g (O 2 1 )g (H 22+=H 2O (l ) △H 3=c kJ·1mol - (4))g (O )g (H 222+ =2H 2O (l ) △H 4=d kJ·1mol - 下列关系式中准确的是 ( ) A . a <c <0 B .b >d >0 C .2a =b <0 D .2c =d >0 7.已知299 K 时,合成氨反应 N 2 (g ) + 3H 2 3 ( g ) △H = -92.0 kJ/mol ,将此温度下 的1 mol N 2 和3 mol H 2 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有时实行反应,测得反应放出的热量为(忽 略能量损失) ( ) A .一定大于92.0 kJ B. 一定等于92.0 kJ C. 一定小于92.0 kJ D. 不能确定 8.已知葡萄糖的燃烧热是 -2804 kJ/mol ,当它氧化生成1 g 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 ( ) A. 26.0 kJ B. 51.9 kJ C. 155.8 kJ D. 467.3 kJ 9.下列选项中说明乙醇作为燃料的优点的是 ( ) ①燃烧时发生氧化反应 ②充分燃烧的产物不污染环境 ③乙醇是一种再生能源 ④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0.已知H —H 键能为436 KJ/mol ,H —N 键能为391KJ/mol ,根据化学方程式:N 2 + 3H 2 = 2NH 3 ΔH=—92.4 KJ/mol ,则 N≡N 键的键能是 ( ) A .431 KJ/mol B .946 KJ/mol C .649 KJ/mol D .869 KJ/mol 11.氢气是一种高效而没有污染的二级能源。它能够由自然界中大量存有的水来制取: 2H 2O ( g ) = 2H 2 ( g ) + O 2 ( g ) △H = +517.6 kJ/mol 关于用水制取二级能源氢气,以下研究方向不.准确.. 的是 A. 构成水的氢气和氧气都是能够燃烧的物质,所以可研究在水不分解的情况下,使氢能成为 二级能源 B. 设法将太阳光聚焦,产生高温,使水分解产生氢气 C. 寻找特殊化学物质,使水分解产生氢气,同时释放能量 D. 寻找特殊化学物质,用于开发廉价能源以分解水制取氢气 12.燃烧a g 乙醇(液态),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Q ,经测定,a g 乙醇与足量钠反应,能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氢气5.6L,则乙醇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准确的是( ) A. C 2H 5OH(1)+3O 2(g)=2CO 2(g)+3H 2O(1) △H = -Q B. C 2H 5OH(1)+3O 2(g)=2CO 2(g)+3H 2O(1) △H = - Q / 2 C. 1/2 C 2H 5OH(1)+3/2O 2(g)=CO 2(g)+3/2H 2O(1) △H = -Q D. C 2H 5OH(1)+3O 2(g)=2CO 2(g)+3H 2O(1) △H = -2Q 13.已知下列两个热化学方程式2H 2(g)+O 2(g)=2H 2O(1) △H= -571.6KJ/mol C 3H 8(g)+5O 2(g)=3CO 2(g)+4H 2O(1) △H=-2220.0kJ/mol 实验测得,5mol 氢气和丙烷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时放热3847kJ ,则混合气体中氢气与丙烷的体积比是 ( ) A .1:3 B .3:1 C .1:4 D .1:1 14.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 △H 1>△H 2的是 ( )

2018年高考化学真题与模拟类编:专题14-化学反应原理综合(含答案)

1.【2018新课标1卷】采用N2O5为硝化剂是一种新型的绿色硝化技术,在含能材料、医药等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1)1840年Devil用干燥的氯气通过干燥的硝酸银,得到N2O5。该反应的氧化产物是一种气体,其分子式为___________。 (2)F.Daniels等曾利用测压法在刚性反应器中研究了25℃时N2O5(g)分解反应: 其中NO2二聚为N2O4的反应可以迅速达到平衡。体系的总压强p随时间t的变化如下表所示(t=∞时,N2O5(g)完全分解): t/min0408016026013001700∞ p/kPa35.840.342.5. 45.949.261.262.363.1 ①已知:2N2O5(g)=2N2O4(g)+O2(g) ΔH1=?4.4kJ·mol?1 2NO2(g)=N2O4(g) ΔH2=?55.3kJ·mol?1 则反应N2O5(g)=2NO2(g)+ 1 2 O2(g)的ΔH=_______ kJ·mol?1。 ②研究表明,N2O5(g)分解的反应速率() 25 31 210?min N O p kPa υ-- =??。t=62min时,测得体系中2 O p p O2=2.9kPa,则此时的 25 N O p=________kPa,v=_______kPa·min?1。 ③若提高反应温度至35℃,则N2O5(g)完全分解后体系压强p∞(35℃)____63.1kPa(填“大于”“等 于”或“小于”),原因是________。 ④25℃时N2O4(g)2NO2(g)反应的平衡常数K p=_______kPa(K p为以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计算 结果保留1位小数)。 (3)对于反应2N2O5(g)→4NO2(g)+O2(g),R.A.Ogg提出如下反应历程: 第一步N2O5NO2+NO3快速平衡 第二步NO2+NO3→NO+NO2+O2慢反应 2018年高考试题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学设计

绪言 一学习目标:1学习化学原理的目的 2:化学反应原理所研究的范围 3:有效碰撞、活化分子、活化能、催化剂二学习过程 1: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目的 1)化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化学反应2)化学中最具有创造性的工作是:设计和创造新的分子 3)如何实现这个过程 通常是利用已发现的原理来进行设计并实现这个过程,所以我们必须对什么要清 楚才能做到,对化学反应的原理的理解要清楚,我们才能知道化学反应是怎样发 生的,为什么有的反应快、有的反应慢,它遵循怎样的规律,如何控制化学反应 才能为人所用!这就是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目的。 2:化学反应原理所研究的范围是1)化学反应与能量的问题2)化学反应的速率、方向及限度的问题3)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的问题4)电化学的基础知识3:基本概念 1)什么是有效碰撞引起分子间的化学反应的碰撞是有效碰撞,分子间的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必要条件,有效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充分条件,某一化学反应的速率大小与,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的次数有关2)什么是活化分子具有较高能量,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是活化分子,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一定是活化分子,但活化分子的碰撞不一定是有效碰撞。有效碰撞次数的多少与单位体积内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的多少有关。3)什么是活化能活化分子高出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的部分是活化能,如图 活化分子的多少与该反应的活化能的大小有关,活化能的大小是由反应物分子的性质决定,(内因)活化能越小则一般分子成为活化分子越容易,则活化分子越多,则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越多,则反应速率越快。4)什么是催化剂催化剂是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但反应前后本身性质和质量都不改变的物质,催化剂作用:可以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也就等于提高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提高了有效碰撞的频率.反应速率大幅提高. 5)归纳总结:一个反应要发生一般要经历哪些过程 1、为什么可燃物有 氧气参与,还必须 达到着火点才能 燃烧2、催化剂在 我们技术改造和生产中,起关键作用,它主要作用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试想一下为什么催化剂能提高反应速率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反应热,焓变 二学习过程 1:引言:我们知道:一个化学反应过程中,除了生成了新物质外,还有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

第一章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 §1.1 离子反应 6.(2007年高考理综四川卷,反应)下列家庭小实验中不涉及 ...化学变化的是( ) (A)用熟苹果催熟青香蕉(B)用少量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C)用糯米、酒曲和水制成甜酒酿(D)用鸡蛋壳膜和蒸馏水除去淀粉胶体中的食盐[答案]D。 36.(2007年高考广东理基,离子反应)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向Ba(OH)2溶液中滴加稀盐酸:2H++2Cl-+Ba2++2OH-= 2H2O+BaCl2 (B)往FeCl3溶液中加入Fe粉:2Fe3++Fe = 3Fe2+ (C)往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Ca2++2OH-+CO2 = CaCO3↓+H2O (D)往FeCl3溶液中加入Cu粉:Fe3++Cu = Fe2++Cu2+ [答案]B。 11.(2007年高考广东化学卷,离子反应)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HCO3-+H+=CO2↑+H2O (B)往碳酸镁中滴加稀盐酸:CO32-+2H+=CO2↑+H2O (C)往氨水中滴加氯化铝溶液:Al3++4OH-=AlO2-+2H2O (D)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Ba2++SO42-+H++OH-=BaSO4↓+H2O [答案]A。 8.(2007年高考理综四川卷,离子反应)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浓烧碱溶液中加入铝片:Al+2OH-= AlO2-+H2↑ (B)以石墨作电极电解氯化铝溶液:2Cl-+2H2O2OH-+H2↑+Cl2↑ (C)硫酸亚铁溶液与稀硫酸、双氧水混合:2Fe2++H2O2+2H+= 2Fe3++2H2O (D)硫酸氢钠溶液与足量氢氧化钡溶液混合:2H++SO42-+Ba2++2OH-= BaSO4↓+2H2O [答案]C。 10.(2007年高考海南化学卷,离子反应)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A)碳酸氢钙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HCO3-+OH-= CO32-+H2O (B)醋酸钠溶液和盐酸混合:CH3COONa+H+= CH3COOH+Na+ (C)少量金属钠放入冷水中:Na+2H2O = Na++2OH-+H2↑ (D)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混合:Cu2++SO42-+Ba2++2OH-= Cu(OH)2↓+BaSO4↓[答案]D。 8.(离子反应) (2007年高考全国理综卷II)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A)醋酸钠的水解反应CH3COO-+H3O+= CH3COOH+H2O (B)碳酸氢钙与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 Ca2++2HCO3-+2OH-= CaCO3↓+2H2O+CO32- (C)苯酚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 C6H5O-+CO2+H2O = C6H5OH+CO32- (D)稀硝酸与过量的铁屑反应 3Fe+8H++2NO3-= 3Fe3++2NO↑+4H2O [答案]B。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经典压轴题附详细答案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经典压轴题附详细答案 一、化学反应与能量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NiCl2是化工合成中最重要的镍源,在实验室中模拟工业上以金属镍废料(含Fe、Al等杂质)为原料生产NiCl2的工艺流程如下: 下表列出了相关金属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 氢氧化物Fe(OH)3Fe(OH)2Al(OH)3Ni(OH)2 开始沉淀的pH 2.1 6.5 3.77.1 沉淀完全的pH 3.39.7 4.79.2 (1)为了提高镍元素的浸出率,在“酸浸”时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写一条即可)。 (2)加入H2O2时发生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 (3)“调pH”时,控制溶液pH的范围为__________。 (4)“沉镍”过程中,若滤液A中c(Ni2+)=1.0mol/L,欲使100mL该滤液中的Ni2+沉淀完全[即溶液中c(Ni2+)≤1.0×10-5],则需用托盘天平称取Na2CO3固体的质量至少为_____g。(已知K sp(NiCO3)=6.5×10-6,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 (5)流程中由溶液得到NiCl2·6H2O的实验操作步骤依次为______、过滤、洗涤、干燥。 【答案】将镍废料磨成粉末(或搅拌,或适当升高温度,或提高酸的浓度) H2O2+2Fe2++2H+=2Fe3++2H2O 4.7≤pH<7.1或[4.7,7.1) 17.5 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解析】 【分析】 根据流程:金属镍废料(含Fe、Al等杂质),加盐酸酸浸后的酸性溶液中主要含有H+、 Ni2+、Fe2+、Al3+,加入过氧化氢氧化亚铁离子为铁离子,反应为: H2O2+2Fe2++2H+=2Fe3++2H2O,加入Na2CO3溶液调节溶液的pH范围4.7≤pH<7.1,使Fe3+、Al3+全部沉淀,滤渣为Fe(OH)3、Al(OH)3,滤液主要含有Ni2+,加入Na2CO3溶液沉淀Ni2+,将得到的NiCO3沉淀用盐酸溶解得到二氧化碳和NiCl2溶液,将NiCl2溶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到NiCl2?6H2O,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 (1)为了提高镍元素的浸出率,在“酸浸”时可采取的措施有将镍废料磨成粉末、搅拌、适当升高温度方法、提高溶液中酸的浓度,都可以提高镍元素的浸出率; (2)H2O2具有氧化性,加入H2O2氧化Fe2+为Fe3+,离子方程式为: H2O2+2Fe2++2H+=2Fe3++2H2O;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及答案解析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及答案解析 一、化学反应原理 1.三草酸合铁酸钾K 3[Fe(C 2O 4)3]·3H 2O 是一种绿色晶体,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光照或受热易分解。实验室要制备K 3[Fe(C 2O 4)3]·3H 2O 并测定2- 24C O 的含量。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I .FeC 2O 4·2H 2O 的制备 向烧杯中加入5.0g(NH 4)2Fe(SO 4)2·6H 2O 、15mL 蒸馏水、1mL3moL/L 的硫酸,加热溶解后加入25mL 饱和H 2C 2O 4溶液,继续加热并搅拌一段时间后冷却,将所得FeC 2O 4·2H 2O 晶体过滤、洗涤。 (1)制备FeC 2O 4·2H 2O 时,加入3mol /L 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 .K 3[Fe(C 2O 4)3]·3H 2O 的制备 向I 中制得的FeC 2O 4·2H 2O 晶体中加入10mL 饱和K 2C 2O 4溶液,水浴加热至40℃,缓慢加入过量3%的H 2O 2溶液并不断搅拌,溶液中产生红褐色沉淀,H 2O 2溶液完全加入后将混合物加热煮沸一段时间,然后滴加饱和H 2C 2O 4溶液使红褐色沉淀溶解。向溶液中再加入10mL 无水乙醇,过滤、洗涤、干燥。 (2)制备过程中有两个反应会生成K 3[Fe(C 2O 4)3],两个化学方程式依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2Fe(OH)3+3K 2C 2O 4+3H 2C 2O 4=2K 3[Fe(C 2O 4)3]+6H 2O 。 (3)H 2O 2溶液完全加入后将混合物加热煮沸一段时间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I .2-24C O 含量的测定 称取0.22g Ⅱ中制得的K 3[Fe(C 2O 4)3]·3H 2O 晶体于锥形瓶中,加入50mL 蒸馏水和15mL3mol /L 的硫酸,用0.02000mol /L 的标准KMnO 4溶液滴定,重复3次实验平均消耗的KMnO 4溶液体积为25.00mL 。 (4)滴定时KMnO 4溶液应盛放在__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中,判断滴定终点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 (5)滴定终点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除硫酸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K 3[Fe(C 2O 4)3]·3H 2O 样品中2-24C O 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抑制2Fe +的水解(答案合理即可) ()()2422422324336FeC O 6K C O 3H O 404K Fe C O 2Fe OH ℃??+++↓?? 分解过量的22H O (答案合理即可) 酸式滴定管 最后一滴标准4KMnO 溶液滴入后,溶液变为浅红色且30s 不再改变 ()244243K SO MnSO Fe SO 、、 50% 【解析】 【分析】 (1)制备242FeC O 2H O ?时,加入3mol/L 硫酸的作用是抑制2Fe +的水解; (2)根据信息第一个生成K 3[Fe(C 2O 4)3]的化学方程式是 ()()2422422324336FeC O 6K C O 3H O 404K Fe C O 2Fe OH ℃??+++↓??;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章节练习题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章节练习题 崇庆中学高2015级化学集备组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在众多的环境污染中,废旧电池的污染可谓让人触目惊心,废电池中对环境形成污染的主要物质是( ) A .镉 B .锌 C .石墨 D .二氧化锰 【答案】A 【解析】镉是致癌物质,是对环境形成污染的主要物质。 2.有如下两个反应: ①2HCl =====高温H 2↑+Cl 2↑ ②2HCl =====电解 H 2↑+Cl 2↑ 关于这两个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②两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B .①②两反应中的能量转换方式都是热能转变为化学能 C .①反应是热能转变为化学能 D .②反应是电能转变为化学能 【答案】B 【解析】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A 项正确;反应②是电能转变为化学能;B 项错误,D 项正确;反应①是吸热反应,是热能转变为化学能,C 项正确。 3.面粉厂必须严禁烟火的主要原因是( ) A .防止火灾发生 B .防止污染面粉 C .吸烟有害健康 D .防止面粉爆炸 【答案】D 【解析】面粉颗粒极小,当其扩散在空气中与空气充分接触,导致氧气与面粉的接触面面积增大一旦引发反应,极易发生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爆炸。 4.化学电池可以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化学电池的本质是( ) A .化合价的升降 B .电子的转移 C .氧化还原反应 D .电能的储存 【答案】B 【解析】化合价的升降是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现形式,而电子转移则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而只有氧化还原反应才能设计为原电池。

5.某同学做完铜、锌原电池的实验后得到了下列结论,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 .构成原电池正极和负极的材料必须是两种金属 B .由铜、锌电极与硫酸铜溶液组成的原电池铜是正极 C .电子沿导线由锌流向铜,在铜极上氢离子得到电子而放出氢气 D .铜锌原电池工作时,锌溶解,所以才产生电子 【答案】A 【解析】一般构成原电池负极的是金属,而且是活泼性的金属,而正极可以是导电的非金属,如石墨碳棒;但负极也不一定是金属 6.锌电池可代替铅蓄电池,它的构成材料是锌、空气、某种电解质溶液,发生的总反应是2Zn +O 2===2ZnO 。下列有关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锌为电池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B .电池工作时,氧气与锌直接化合,生成氧化锌 C .正极发生的反应是:12O 2+2e -+2H + ===H 2O D .负极发生的反应是:Zn -2e - +H 2O===ZnO +2H + 【答案】B 【解析】负极发生的反应是:Zn -2e - +H 2O===ZnO +2H + 7.“西气东输”工程中,需要地下埋入铸铁管道。在下列情况下,铸铁管道被腐蚀速率最慢的是( ) A .在含铁元素较多的酸性土壤中 B .在潮湿疏松的碱性土壤中 C .在干燥致密的不透气的土壤中 D .在含碳粒较多,潮湿透气的中性土壤中 【答案】C 【解析】在酸性较强的环境中钢铁发生析氢腐蚀,而在中性或者微碱性土壤中则发生吸氧腐蚀,在含有碳粒的土壤中会形成原电池,造成腐蚀。 8.“嫦娥一号”发射所用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中装的液氢和四氧化二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火箭中装入的液氢和四氧化二氮都是燃料 B .火箭中装入的液氢和四氧化二氮形成原电池,即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使火箭上天 C .液氢燃烧,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及机械能使火箭上天 D .液氢气化,转化为动能,从而使火箭上天 【答案】C 【解析】火箭中的液氢是燃料,而四氧化二氮则是氧化剂,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