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与时俱进,坚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求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到2010年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取得了新的显著成就。

一、坚持和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行使国家权力。

第一,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把立法作为首要任务,不断加强立法工作,与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相适应,及时地将党的方针、政策制定成法律。13年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制定125件法律,对56件法律进行了修改,通过了7件法律解释,初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第二,认真履行监督职责,加强监督工作。13年来,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在行使监督权方面不断加强。关于法律监督,全国人大常委会围绕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先后进行了50多次法律实施情况的检查。关于工作监督,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先后听取和审议了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40多个专题工作报告。关于对计划和预算工作的监督,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了《关于加强中央预算审查监督的决定》和《关于加强经济工作监督的决定》。

第三,不断完善选举制度,充分发挥人民代表的作用。1995年对选举法进行了修改,进一步完善了选举制度。1991年制定了代表法,对各级人大代表的职权、工作方式、执行代表职务的保障以及对代表的监督等,做了具体的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十分重视同代表和人民群众的联系,建立邀请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的制度,在作出重大决议、决定,审议法律草案时,征求有关代表的意见;有计划地组织代表开展视察活动;不断改进办理代表议案和建议的工作。

第四,进一步完善民主程序,加强人大组织建设。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法律草案,充分发扬民主,将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草案,如合同法、婚姻法修改等草案,在报纸上公布,征求全民的意见。认真总结审议法律案的经验,进一步实行三审制,不断提高审议质量。通过对地方组织法的修改,进一步完善了人大的自身建设,有利于更好地履行职责。

二、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

13年来,根据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相继制定和修改了有关法律,进一步完善了我国基层民主的各项制度。第一,199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了正式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对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进行了完善。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了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完善了城镇居民自治组织,推进依法自我管理的基层民主。第二,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了劳动法、修改了工会法,从劳动者权利方面,对劳动者参与企业事业单位民主管理的权利作了规定。扩大基层民主法律制度的建立,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伟大实践。

三、根据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适时地修改宪法,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宪法保障。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随着我

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党的十四大、十五大总结了我国改革和建设的新经验,根据中共中央的建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1993年和1999年两次对宪法的部分内容做了修改。主要包括:第一,在宪法的序言中,增加规定了“邓小平理论”的内容,表明了邓小平理论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共识和心愿。将邓小平理论载入宪法,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第二,在宪法序言中增加规定“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根本任务是,“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在宪法序言中增加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第四,在宪法第五条中增加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宪法中写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对于不断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五,在宪法第六条中增加规定:“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建设取得显著成绩,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抓紧制订关于规范市场主体、维护市场秩序、加强宏观调控、完善社会保障、促进对外开放等方面的法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法律规范”。近10多年来,我国在民商和经济立法方面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就,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

五、初步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为实现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到2010年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宏伟目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进一步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到现在,我国已经有现行法律200多件,国务院制定通过的现行行政法规600多件,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通过的地方性法规8000多件。从总体上看,我国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的主要方面,已经基本做到有法可依,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形成。

六、开展全民普法宣传教育,广大公民的法律意识明显增强,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取得新的进展。

13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三个在全国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联合下发了三个普法教育的五年规划。江泽民同志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身体力行,带头学习法律,中央政治局先后举办了12次法制讲座。全国人大常委会也建立了法制讲座制度,近5年来,已经举办了28次法制讲座。有8亿多人民群众接受了普法宣传教育。通过普法教育,人民群众增强了遵守法律的自觉性,提高了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伟大成就的经验是:第一,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成就,都是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这一地位和作用是历史形成的,是全国各族人民所公认的,并且明确地载入了我国宪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不断总结经验,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把对国家事务的主张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经过国家权力机关成为人人都要遵守的法律和国家意志。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支持人大依法履行职责,通过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机制,实现对国

家各项事业的坚强领导。第二,坚定不移地充分发扬民主。坚持党的领导与充分发扬民主是一致的。党对国家政治生活的领导,最本质的内容就是组织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根本着眼点是为了保证人民更好地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保证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得到切实维护和发展。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党尊重和支持人大依法行使职权,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联系人民群众,坚持走群众路线,广泛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充分调动了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三,严格依法办事。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同发展社会主义法制紧密结合,以法治为保障,推进民主政治,发展政治文明。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并领导人民遵守宪法和法律,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及领导干部,不断增强法制观念,严格依法办事,提高治国理政的法治水平。

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的征程中,我们要继续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性,与时俱进,再接再厉,做好立法、监督、执法、司法等各项工作,为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摘自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顾昂然同志在中宣部等五部委联合举办的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就系列报告会上的报告)

社会主义建设和取得的成果论文

社会主义建设和取得的成果 大二这一年,我通过对学习《毛泽东的思想和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对我国的现状、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果和将来的发展目标有了一定程度上的认识和了解。 现状: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社会生产力还比较落后,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共产主义的宏伟目标,必须加快发展社会生产力。目前,我国有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条件,也面临不少困难,其中遇到的突出难题就是资金不足和技术落后,要解决这两个难题,仅靠国内积累、开放和研制是不够的,只有实行对外开放,利用和吸收国外资金和先进技术,才能加快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举措: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最近刚举行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上,胡锦涛强调,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强调要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更加突显出来,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综合判断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我们必须见事早、行动快、积极应对,为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增添推动力。 发展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在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我们党也不断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并且不断地取得进展。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辩证统一。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在处理民族问题上,我国采用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模式,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 加快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对进一步深化改革提出明确要求,也勾勒出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未来走向: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加快改革步伐,把深化改革与加快发展统一起来,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以发展的成果检验改革的成效。通过改革,不断破除制约发展的瓶颈和体制机制性障碍,营造有利于发展的体制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着力增强文化创新能力,以新的机制盘活存量,扩张增量,拓展发展空间,培育新的增长点,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法制手抄报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教育文字稿

法制手抄报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教育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教育的主要内容:①教育学生懂得什么是社会主义民主,怎样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懂得在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社会和集体的利益以及人民的民主权利。②教育学生懂得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制定一切法律的依据,是保证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的强大武器,每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又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人人都要养成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观念和习惯,同违反和破坏宪法的行为进行斗争。③要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的辩证统一关系。懂得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础,而法制是民主的体现和保障,目的在于保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调动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要教育学生正确使用民主权利,运用社会主义法制这一武器,保护人民的民主权利,打击反革命分子和各种刑事犯罪分子的破坏活动,维护社会秩序。 ④对学生进行法律常识的教育,使学生懂得什么是法,法的阶级本质和作用,以及有关的政策法令。引导学生自觉遵守法律,并勇于同一切违法现象作斗争。其内容包括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基本方针和政治,民主意识,法律基本知识,革命纪律的教育等等。进行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教育,首先应帮助全体人民增强当家作主的政治责任感,正确运用民主权利。教育人们懂得社会主义民主,是在中国共产党集中统一领导下的民主。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和自由,同时又必须遵守社会主义纪律和法制,不允许以任何借口搞极端民主化和无政府主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建立了以

宪法为中心的各个法规,成绩显著,但各有关部门的法规,与经 济发展的进程相比,还需进一步健全、完善和实施,如计划法、 财政立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等。 我们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法律、法规的教育,引导和帮助 人们懂得什么是守法,什么是违法,明确是非界限,在全社会逐 步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使人们懂得 坚决同无政府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资产阶级自由化等非民主现 象作斗争是必须履行的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总之,通过民主 与法制教育,使整个社会形成一个全民学法、知法、懂法、执法、遵纪守法的新局面。折叠编辑本段

专题八 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专题八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名师指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坚持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迅速发展。经济建设、民族、外交、国防建设等方面的成就,令世人瞩目。本部分知识点,在近年来各地中考试题中,多有体现,试题形式多样,选择、材料分析、时政结合问答等,是需要重点掌握的。在学习过程中,注意理解: 1.、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了两次历史性飞跃: 第一次飞跃: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反复探索,在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基础上,找到属于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指导革命取得胜利,在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次飞跃: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找到属于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指引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胜利前进。 2.、新中国成立后,党的农业、农村政策: (1)土地改革: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2)农业合作社:1953年开始农业改造,促进农村初步建成社会主义制度。 (3)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农村开始人民公社化运动,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失误。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民积极性,农业产量连年丰收。 认识:从农民利益出发,是党制定农业、农民政策的出发点。 3.、中国改革开放与苏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比较: 都是成功的改革,都从本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大胆创新,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启示: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必须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必须有利于生产力发展。 专题知识综述: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 1.背景: ①“文化大革命”积累了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人们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②当时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错误,提出“两个凡是”。 ③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解放了人们思想。 2.内容: 思想上:全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组织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3.伟大的历史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二)改革开放 1.对内改革:

第五章 发扬民主,正确处理民主与法制的辩证关系

第五章发扬民主,正确处理民主与法制的辩证关系 民主和法制是密不可分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也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一直进行探索而又没有解决好的重大课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在总结我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民主法制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民主政治建设指导方针,这是贯穿邓小平法制思想始终的一条主线。邓小平的全部法制思想也都是围绕这条主线展开的。 一、对社会主义民主重要性的认识 邓小平对民主重要性的认识,可以追溯到战争年代。在1941年《党与抗日民主政权》一文中,邓小平就阐释了实行民主政治的优越性。他说:“民主政治的好处,正在于它能够及时反映各阶级各方面的意见,使我们能够正确地细心地去考虑问题决定问题;它能够使我们从群众的表现中去测验我党的政策是否正确,是否为群众所了解所拥护;它能够使我们对事物感觉灵敏,随时具有高度的警惕性;它能够使我们党得到群众的监督,克服党员堕落腐化的危险,及时发现投机分子以及破坏分子而清洗出党;它能在民主政治斗争中提高党员的斗争能力,使党更加接近群众,锻炼党使党成为群众的党。”正是基于对民主的重要性的认识,他同时提出要“加强民主教育”,“我党要善于在一切工作中,一切运动中,大大发扬大众的民主主义作风,与一切不民主的现象作斗争”。

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我们的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之一。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制度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主义民主建设,邓小平一贯十分重视。他一直把“在政治上创造比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实的民主”,看作是检验“党和国家的各项制度究竟好不好,完善不完善”的三个重要标准之一。他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 1978年12月,邓小平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篇著名讲话中指出:“当前这个时期,特别需要强调民主。因为在过去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民主集中制没有真正实行,离开民主讲集中,民主太少。”据此,他强调,要人们解放思想,必须发扬民主,改变“许多人还不是那么敢讲话。好的意见不那么敢讲,对坏人坏事不那么敢反对”的状况。1979年3月,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中,针对我们过去对民主宣传实行得不够,制度上有许多不完善的情形,邓小平提出,解放思想,开动脑筋,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就是要真正实行民主集中制。因此,“继续努力发扬民主,是我们全党今后一个长时期的坚定不移的目标”。 二、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环境、目的、内容和保障条件 对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一系列问题,诸如如何加强民主建设、民主建设的目的以及民主建设的内容涉及哪些方面,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保障条件等,邓小平都作出了较为全面的阐述。

从家乡变化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1)

从家乡变化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姓名:赵宇系别:机械与能源工程系专业:车辆工程班级:12级车辆工程班 学号:1241103007 指导老师:王双桥 引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概括。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走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照抄、照搬别国经验、模式,走适合中国特点的道路,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就,对比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发展面貌即可一目了然。我的家乡是在黑龙江省黑河市嫩江县,随着慢慢长大、知识面的增加,对家乡的变化和发展也愈加感触深刻。下面我从家乡的经济、环境、文化这几个方面以小见大的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取得的成就。 1、经济建设 近年来,嫩江县人民生活富足、百姓安居乐业、各项事业蒸蒸日上。这一切都得益于50万嫩江人代代相传的坚守与创新,得益于县委、县政府“科学发展,执政为民,让嫩江人民更幸福”的执政理念,得益于“农业稳县、工业立县、商贸活县、科教兴县、县域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出台,得益于“三大转型”和“六项重点工作”的确定与实施。 嫩江县立足自身实际,以满足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为根本出发点,坚持“科学发展执政为民,让嫩江人民更幸福”的执政理念;实施“农业稳县、工业立县、商贸活县、科教兴县、县域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发展战略;围绕“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资源大县向新型工业强县转型、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发展转型”的工作主线;推进“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产业发育、城乡建设、民生改善、安全稳定”六项重点工作;开展“领导干部大下乡、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全民创业”三大主题实践活动;打造一种“开放、包容、诚

政治生活崇尚民主与法制教学设计

第一课第三框题政治生活:崇尚民主与法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2)理解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方式及必要性。 (3)中学生应该怎样参与政治生活。 2、能力目标: (1)联合实际,结合所学内容,分析说明我们应该怎样参与政治生活。 (2)联系实际,培养应用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结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增强自己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幻想脱离政治或认为政治与自己无关是错误的,树立民主政治的参与意识。 (2)中学生应丰富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进一步了解身边的政治生活,树立公民作为国家主人的责任感。以积极的热情参与政治生活,关心国家大事,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2)中学生应该怎样参与政治生活。 难点: (1)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方式及必要性; (2)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请学生阅读的“四个镜头”。 2、讲述媒体中有关居民热线及热线反馈的相关内容。 3、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学生:中学生应该如何参与政治生活的? 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我们可以通过电话、信函、传真、电子邮件、新闻媒体等多种形式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二)公民的政治生活主要内容 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 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 3、参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中学生应当怎样参与政治生活 1、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积极投身于政治生活之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特设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特设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以电影产业改革为例 【摘要】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与灵魂,是一个国家最深厚的软实力。纵观世界文明史,一个民族最被后人铭记的恰恰是它的璀璨文化,西方有古希腊与古罗马,东方有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新中国建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迅速。本文通过个案分析——梳理新中国电影文化由电影事业到电影产业的跨越式发展的全景式过程——试图探寻我国文化发展的路径选择。答案往往隐藏在历史之中,笔者通过回顾新中国建立以来电影史的发展,得出了市场化才是文化发展的最终选择。文化产业满足的是精神消费需求,更强调尊重消费者的“自我意志”,这就决定了文化产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政府应该简政放权,完成由文化管理者向文化服务者的角色转变,降低文化产业的市场准入门槛,大力支持民营资本和外资进入各个文化产业领域,营造自由、开放、包容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环境。 【关键词】社会主义文化文化产业电影产业市场化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文化体制改革是我国全方位改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党的十八大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任务和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总体要求,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对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作出新的重大战略部署,鲜明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以激

专题:中外历史上的民主与法制

中考复习专题五:中外历史上的民主与法制 一、世界古代史民主法制的进程 《汉谟拉比法典》是现存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王国) 古代雅典(古希腊)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伯利克里); 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民主法制的进程 (一)理论思想基础 1.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2.启蒙运动。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由开明的君主执政,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批判天主教会的黑暗和腐朽,为即将进行的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利的支援;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启蒙思想传播到世界各地,也被介绍到中国、日本,促进了这些国家、地区的思想解放。 三.社会主义国家的民主法制进程 1.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马克思主义诞生,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2.1871年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3.1917年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了现实。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四.中国的民主法制进程.中国民主法制的进程 (一)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法制进程 1.1898年的维新变法运动,主张用改良的方式改封建制度为资产阶级君主立宪的民主政治制度,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2.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3.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民主”、“科学”的口号。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主法制推进历程 1.中共二大制定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以革命的方式实现民主。 2.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七大召开。大会上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主张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民主主义国家。 3.解放战争时期的重庆谈判。目的是为争取和平民主,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经过共产党的努力,签订了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4.民主建国时期 (1)1949年9月在北京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 (2)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5.曲折发展 1966年,毛泽东错误的发动了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使我国的民主法制遭到严重践踏。 6.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经过文化大革命,人们认识到民主和法制的重要性,全国人大加紧全面立法工作。1982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时期我国一部比较完善的宪法。此后,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一系列法律,这些法律的颁布和实施,反映了我国法制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不断提高,依法办事成为人们的共识,我国逐步向依法治国的道路迈进。 五、民主法制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经济建设是民主法制建设的基础;民主法制建设是经济建设的保障 六、对民主法制建设的认识:任何国家的民主法制建设都是一个渐进过程,法律制度和民主实现程度都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提高的,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资本主义的民主法制建设体现了资产阶级的阶级要求,我国应该不断加强法制建设,依法治国,维护人民合法的权利和利益。 练习题: 1、活动主题:感受“民主与法制” 步骤一:回顾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确立 近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以民主代替专制、以法治代替人治、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利代替以以君主为代表的贵族特权。 (1)1689年,英国颁布了,确立了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走上了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 (2)在美国,(历史人物)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 (3)法国大革命彻底摧毁了法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产生了著名的(历史文献),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后来,颁布的,第一次确认了资产阶级民法的基本原则。步骤二:反思中国民主与法制的探索历程 (4)近代化就是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哪个事件开启了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5)什么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开创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主革命?

专题复习-民主与法制

专题复习:民主法制 专题导语 本专题近年来已成为各地中考复习与考试的热点问题,一般以选择题或结合时政热点以材料分析题的形式出现。这一专题涉及的内容广,覆盖了世界和中国近现代史的绝大部分内容,内容多且分散,仍然是今后中考的热点与重点,同学们在备考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与时政结合的命题。 考点梳理 中国历史 一、中国古代的法家思想 战国末期的法家代表人物是韩非。他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他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深受秦国国君的赏识,秦国奉行严刑峻法,在统一过程中为巩固统一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后来由于秦始皇滥用民力,法家思想过于严酷导致国家灭亡。 二、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法制进程 1、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的影响;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综述:鸦片战争以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仁人志士开始寻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之路,力求建立起先进的民主政治体制。 具体事件:①1898年的维新变法运动主张用改良的方式变封建制度为资产阶级君主立宪的民主政治制度,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②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为民族资本

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③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民主”“科学”的口号。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三、中国共产党的民主法制进程 综述:1919年5月,五四爱国运动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的序幕。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从此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历了大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用革命的方式争取民族独立,民主政治。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发展,我国逐步向依法治国的道路迈进。 (一)民主革命时期 2、简述中共一大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了解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 具体事件:①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她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②中共二大制定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以革命的方式实现民主。③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七大召开。大会上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主张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民主主义国家。④解放战争时期的重庆谈判。目的是为争取和平民主,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经过共产党的努力,签订了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二)民主建国时期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教案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1.记住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发展的表现和法律体系框架包括的主 要内容。 2.分析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内在联系。 3.培养学生树立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 【学习重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表现。 【学习难点】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的“基本形成”含义。 【课前预习】 【学法指导】 【预习自测】 一、民主政治的发展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保证_____________当家作主的权利. 2、政治协商制度:__________成为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3、基层民主进一步扩大:__________、居委会. 二、法制的加强 1、1982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2、法律体系框架:以_________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包括民法商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等。 3、执法原则:________________、违法必究、________________、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我的疑问】 【课内探究】 【学始于疑】 1、我国基层民主是怎样发展的? 2、我国是怎样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 【质疑探究】 探究问题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当堂检测】 1.199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哪部法规,标志着我国农村和城镇基层民主进一步扩大A.《村民委员会组织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5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2、我国基本形成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的核心 A.刑法 B.宪法 C.民法 D.经济法

3、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的表现,较完整的叙述是 ①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完善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制度 ③颁布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④实行县以下人民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的制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4、以下人物中因贪污受贿而受到法律严惩的是 ①江青②张春桥③陈希同④成克杰⑤胡长清 A.③④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④⑤ 5、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是 A.各级人民政协 B.各级人民政府 C.党代表会议 D.人民群众参政议政 【课后反思】 【课后训练】

2019中考:初中历史《中外历史上的民主与法治建设》

2019中考:初中历史《中外历史上的民主与法治建设》热点链接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促进司法公正,全面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铲除权力腐败的温床,让人民监督权力,保证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思维导图 基础突破 一、古代民主与法制进程 1.中国古代法家思想:战国末期的韩非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他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是一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3.雅典民主政治: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利克里当政期间,雅典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全体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4、古罗马法学系统 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法制进程 1.思想基础

(1)文艺复兴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是欧洲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启蒙运动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批判天主教会的黑暗和腐朽,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 2.演变进程 (1)英国: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以法律的形式对国王的权力进行制约,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起来。 (2)美国: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美国)的诞生;1787年美国宪法确立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总统、国会和最高法院分掌国家的行政、立法和司法大权;1862年,林肯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激发了黑人奴隶的革命热情,使南北战争开始向有利于北方的方向转变,成为南北战争的转折点;1933年,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中心措施是根据《国家工业复兴法》对工业进行调整,使美国经济缓慢恢复和发展起来,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得以巩固和发展。 (3)法国:1789年,资产阶级通过《人权宣言》,它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的思想;1804年的《拿破仑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4)俄国: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维护地主阶级利益的前提下,被迫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农奴制的废除,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论民主与法制关系

论民主与法制的关系 【摘要】民主与法制已成为现代宪法的主流价值追求,但二者间的关系却十分复杂。成功地调和二者间的价值是一部宪法融入现实生活的关键。事实上,法制与民主间的争论从来就没有消停过。二者在“谁来统治”和“如何统治”的问题上意见不一。法制是民主思想的实现方式。人治是专制思想的实现方式。真正的民主离不开法制。实现法制是实现民主的前提,民主是法制的内容。有的民主的内涵,法制变的更加完善和稳定。没有法制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如果用人治的方式实现民主,那么随着人的改变,民主的内容就会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不是真正的民主。也不符合民主的本质---主权在民的思想。 【关键词】民主法制 By democracy and legal system's relations 09 Undergraduate Law Yan Chaofei 【Abstract】The democracy and the government by law have become the modern constitution the mainstream value pursue, but the two's relations are very actually complex. Compromises the two's value is successfully a constitution integrates the real life the key. In fact, the government by law and the democracy argument has not always stopped. The two in “who rules” and “how to rule” in the question the opinion to vary. The government by law is the democratic idea realizes the way. The rule by people are the despotic thought realizes the way. The true democracy cannot leave the government by law. Realizes the government by law is realizes the democracy premise, the democracy is the government by law content. Some democracy's connotation, the government by law changes is more perfect and is stable. Does not have the government by law not to have democracy in the true sense. If realizes the democracy with the rule by people way, then along with person's change, the democratic content will have the very big uncertainty. 【keywords】 Democracy Government by law 论民主与法制的关系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班级:20144041 学号: 20 姓名:陈铁山 论文摘要:构建和谐社会,最重要的是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重点是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建设;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政府立法工作;继续推进司法行政体制改革,维护司法公正。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怎么样的?中国的民主政治,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根据社会主义民主的普遍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国情而创造、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党的十六大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事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完善和发展。”这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总结执政经验,对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做出的规律性认识,是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而党的十八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民主,健全法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要求。构建和谐社会,最重要的是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重点是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建设;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政府立法工作;继续推进司法行政体制改革,维护司法公正。 其本质和特点主要有: 第一,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作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保障公民政治权利的主要形式。 第二,实行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发展起来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并以这种符合中国国情的政党制度,保障社会各阶层、各人民团体和各界爱国人士在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三,以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种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的形式,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方面代表团结在一起,让他们通过政协对国家大政方针和社会生活的重大问题进行协商,并通过建议和批评充分发挥民主监督作用。 第四,建立社会协商和对话制度,提高各级机关活动的开放程度,让人民了解国家、社会的重大情况,并将重大问题交由人民讨论。 第五,实行民主选举制度。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人民当家作主、行使国家权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公民一项最基本的政治权利。 第六,加强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并将此作为保障中国公民直接、充分行使自己的民主政治权利的重要途径。 第七,实行民主监督制度。公民的监督权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民政治权利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国宪法和法律为公民切实行使民主监督权利提供了有效保障。 第八,根据社会主义民主原则,建立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平等关系,并建立个人与社会、集体之间的正确关系。中国民主政治的这些本质和特点,对维护和保障广大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建设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过去的十年间,民主法制建设迈出新步伐。政治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基层民主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成绩显著。爱国统一战线巩固壮大。行政体制改革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取得新进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就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主要内容及成就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系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实际问题。科学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等重大问题,是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覆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国防、外交、统一战线、祖国统一、党的建设等方面的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本文主要论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主要内容及成就 【关键词】:建设有中国特色主要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成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袭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新的历史条件,提出了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我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求真务实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是发展,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之一;发展是硬道理,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决定意义;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把解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放在首位,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施科教国兴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理论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方位改革。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把“三个有利于”作为改革开放和各项工作总的出发点和检验标准。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与总体布局的理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实行“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对经济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

最新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资料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党在初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思想成果。全面认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正确领会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 教学重点: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3、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4、中国工业化道路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处理好两类不同性质毛盾 教学方法:讲授、提问、讨论、多媒体 教学时数:4 学时 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尽管这种探索有不少失误和曲折,且未提出并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概念和系统理论。但是,这期间所提出并初步阐明的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重要观点、见解和思想,成为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探索起点和思想源头。由于当时无经验可循,只有苏联模式可以借鉴,很大程度上我们许多体制只能模仿苏联。而这种模仿对于恢复国民经济、保证重点建设和保障人民生活等方面的也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一五”期间,正是运用这种体制,初步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但是在随后的社会主义探索和实践中,毛泽东逐渐发现苏联模式的弊端,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在苏共20大上做了秘密报告,揭露了斯大林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严重错误以及对他的个人崇拜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随即发生了动荡。而这也更进一步促成了中国共产党对适合中国具体实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探索。毛泽东认为苏共二十大对我们最重要的教益是要独立思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独立自主地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他明确指出,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找到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1、《论十大关系》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产业结构问题); ——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生产力布局问题); ——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国家、生产单位和个人的关系(经济体制问题);

试述社会主义法制与社会主义民主的关系

试述社会主义法制与社会主义民主的关系 社会主义法制和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中两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两者之间紧密联系,互为条件,相辅相成。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发扬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法律化、制度化。 一、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基础 首先,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产生的依据。社会主义法制是随着社会主义民主而产生的,是人民民主的产物和结果。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民主的核心,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全体人民,只有掌握了国家政权,争得了明主,实现了当家作主这一民主事实后,才能把自己的意志通过国家制定为法律,才能建立起社会主义的法制。没有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事实,社会主义法制就不能建立,民主的法制化、制度化也无从实现,社会主义法制就失去了存在的前提。把民主与法制提高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来认识。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民主与法制建设处于什么样的地位,这是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长期没有解决好的问题。邓小平全面总

结建国以来正反两面的教训,深刻分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必须的基本条件,指出民主与法制和社会主义是须臾不可分的,高度民主,完备法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其次,社会主义民主决定了社会主义法制的性质、内容和发展变化。近代意义上的法制,都是同民主紧密联系的。有什么性质的民主就有什么性质的法制。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之路,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邓小平理论则是实事求是的典范。在民主与法制问题上,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经验,但是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能照搬西方发达国家那一套。社会主义民主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法制在根本性质上必然体现和代表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是实现人民民主的工具。既然社会主义法制是实现人民民主的工具,所以,社会主义民主的内容必然决定社会主义法制的内容。实际上,社会主义法制是制度化、法律化的社会主义民主在社会实际生活中的实施,其主要内容包括:依法保障人民行使国家权利以及其它各项民主自由权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