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心脏病的药有哪些

治疗心脏病的药有哪些
治疗心脏病的药有哪些

治疗心脏病的药有哪些

相信大家肯定都知道心脏对于我们的重要性吧,我们人体的心脏起到了保证血液循环的作用,如果我们的心脏停止了跳动,那么也就是宣告我们生命的结束,所以大家在日常的生活中一定要好好保护自己的心脏,治疗心脏疾病的方法有多种,下文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下治疗心脏病的药有哪些。

1、速效救心丸

适用症:冠心病,心绞痛。

用法:含服,一次4-6粒,一日3次;急性发作时,一次10-15粒。速效救心丸当冠心病出现胸闷、心前区不适、左肩酸沉等先兆症状时,即应迅速含服速效救心丸,切不可等典型的心绞痛发作后再含服。开始剂量宜小,一般4粒,含服后5分钟起效。药效产生时,舌下应有苦辣味和清心透凉感。如果10分钟后不缓解,可酌情再服用4~6粒,如连用2~3次仍不能奏效,应立即去医院救治。

2、复方丹参滴丸

适用症:冠心病、心绞痛的预防、治疗、急救。

用法:口服或舌下含服,一次10粒,一日三次,疗程28天或遵医嘱。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

3、复方丹参片

适用症:胸中憋闷、心绞痛。

用法:口服,一次3片,一日3次。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

4、心脑康胶囊

适用症:活血化瘀,通窍止痛,扩张血管,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及脑动脉硬化症。

用法:口服,一次4粒,一日3次。

5、地奥心血康

适用症: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扩张冠脉血管,改善心肌缺血。用于预防和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以及瘀血内阻之胸痹、眩晕、气短、心悸、胸闷或痛等症。

用法:口服,一次100~200mg,一日3次;或遵医嘱。

6、心痛定片(硝苯地平片)

适用症:心绞痛,如变异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慢性稳定型心绞痛;高血压(单独或与其他降压药合用)。

在上面的文章里面我们介绍了心脏对于人体的重要性,我们建议大家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好好保护自己的心脏,如果心脏出现问题要及时去处理,避免因为心脏不注意治疗,给自己的身体带来压力,平时在生活中,多吃一些对心脏有帮助的药物,尽量可以选择中成药部分。

心脏病常用急救药品

心脏病常用急救药品 心脏病常用急救药品 [心力衰竭] 心脏病强心剂: 1、羊地黄类:西地兰、毒毛花苷k、地戈辛(地高辛)。 2、非羊地黄类正性肌力药物:多巴酚酊胺、注射用氨力农、米力农等。 [心律失常] 常见抗心律失常药:硫酸奎尼丁、普鲁卡因胺片、丙吡胺、茚丙胺、利多卡因、苯妥因钠、心律平、胺碘酮、溴苄胺、美西律、门冬酸钾镁、atp等。 心脏病检查 1.侵入性检查 主要有心导管检查和与该检查项结合进行的选择性心血管造影,选择性指示剂(包括温度)稀释曲线测定心排血量,心腔内心电图检查、希氏束电图检查、心内膜和外膜心电标测、心内膜心肌活组织检查以及心脏超声显像、心血管内镜检查等。 这些检查给患者带来一些创伤,但可得到比较直接的诊断资料,诊断价值较大。 2.非侵入性检查 包括各种类型的心电图检查、超声心动图、超声多普勒血流

图检查、实时心肌声学造影、数字减影法心血管造影等。 这些检查对患者无创伤性,故较易被接受,但得到的资料较间接,而随着仪器性能和检查技术的不断更新和提高,其诊断价值也在迅速提高。 心脏病治疗 1.病因治疗 对病因已明确的患者,积极治疗病因可收到良好效果。 2.解剖病变的治疗 用介入或外科手术治疗可纠正病理解剖改变,目前大多数先心病可用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根治。 3.病理生理的治疗 对目前尚无法或难于根治的心血管病,主要是纠正其病理变化。 4.康复治疗 根据患者的心脏病变、年龄、体力等情况,采用动静结合的办法,在恢复期尽早进行适当的体力活动,对改善心脏功能,促进身体健康有良好的作用。在康复治疗中要注意心理康复,解除思想顾虑,加强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恢复工作或学习后要注意劳逸结合,生活规律化。

中医详解心脏病.doc

中医详解心脏病 凡心脏病,都是阳虚,阳气不足则阴血不生。在生理上,阳气是化生之本;在病理上,较之阴精,阳气更易受损;在 治疗上,阳易骤生而阴难速长。所以,治疗心脏病,必用兴阳 之法,方可得心应手。清.陈士锋说∶“人有真心痛者,法 不在救,然用药得当,亦未尝不可生也。”心脏的动力来源于肾,肾阳不足,就好比发电机所发出的电力不足,就会导致 水泵的转速降低,使水的压力不足,也就是心脏搏动无力,出 现间歇,泵血力量不足,血液不能达到血管末梢。末梢神经就 会“通知”中枢神经,中枢神经就会刺激心脏加快搏动,于是 就会出现早搏、肾气不足、心跳无力。血液流速缓慢,就容易 产生瘀血,天长日久,瘀血就会沉积在血管壁上堵塞 血管,造成冠心病或心肌梗塞。西医只知用物理(包括手术)和化学手段疏通血管、刺激心脏,却不知病根在于肾阳不足。如果肾阳充足,自然就会使人体的各种功能得到恢复,心跳 自然有力,瘀血自然得以溶化,症状自然消失。而且,在心 血管中植入支架,在物理学方面是合理的,但在生理学中却 是极不合理的。因为用金属制作的支架属于最硬的淤血,属 于人体的异物。人体具有排异性,淤血就是人体中较软的异 物,有淤血部位会有刺痛感,就是元气破淤的表现。针刺穴 位可以治病的原理就是利用了人体的排异性,当金属针刺入

人体后,就会调动经气甚至真阳元气前来破除异物,金属针 拔出以后,汇聚来的经气或元气就会灌注于指定的穴位中, 从而达到调理虚实的目的。同样的道理,在血管中植入金属 支架也必然会造成激发元气的结果,由于心脏病的病因就是 元气虚弱,所以,对元气极为虚弱的心脏病患者来说,植入 支架是非常不适宜的,非但不能治愈此类心脏病,反而会使 心脏病患者的元气快速耗散,从而导致患者加速死亡。另外,现在西医治疗心脏病的方法主要在于扩张或疏通血管,以达 到使血管通畅的目的。所以,西医的治疗方法也就始终局限 于此。即使研究治疗心脏病的草药,也都是在如何使黏稠的 血液稀释和防止血液凝固等方面大做文章,却始终在恢复人 体免疫力(真阳元气)方面不得要领。比如∶西医往往使用心脏搭桥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而且技术也很成熟了,在美国, 每年做心脏搭桥手术的患者多达 35-40 万人之多;另外,中国 医学界近些年通过研究发现了银杏叶具有防止血管栓 塞的作用,于是研制“成功”了银杏叶片用来治疗心脏病。在传 统中医看来,这显然是治“标”的办法,根本达不到治“本”的 目的。因为任何活血破瘀、疏通血管的药物,都必须在真 阳的作用下才能发挥效能,如果没有元气的作用,服用或注 射药物都是没有意义的。道理很简单,将一块淤血放入盛有 活血化淤药物溶液的烧杯中,看看淤血是否被溶化,不就全 都明白了吗?必须明白,任何破除淤血、扩充血管的药物都

风湿性心脏病中医治疗大全

概述 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在我国的心血管中占29.95%,学龄儿童的发病率为1‰。其病因为急性风湿热,属变态反应性疾病,常发生于链球菌感染后2~3周。主要侵犯心脏及大关节,心脏受侵率约41%。关节炎治愈后不遗留任何后遗症,全可反复发作。多次侵犯心脏,则可造成永久性损害,形成慢性风心病,可发生心律失常,心内感染,心力衰竭。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属于常见的结缔组织病,由于风湿热反复发作累及心脏,导致心脏瓣膜损害而形成:对于风湿热的发病机理,现代医学曾有过链球菌毒学说、过敏学说、病毒感染学说和毒性上一免疫学假说等等,但至今尚未十分明确,因而对积极防治风心病带来一定的困难。 中医学虽无此病名,根据心悸、气急、浮肿、咯血等主要临床表现,类似于中医“心痹”,亦可归属于“惊悸”、“怔忡”或“喘证”等范畴。《黄帝内经》所载:“脉痹不己,复感于邪,内舍于心。”“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可见对本病之病因病机、证候、特征已有一定认识。之后,张仲景应用辨证施治的原则,制定了一些至今仍行之有效的方剂,如真武汤、苓桂术甘汤等。隋代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将心瘁证出现的证候特征分成心悸、喘哮、水忡等几个阶段进行论述,与本病临床表现颇相类似。宋代陈无择、清代沉金鳌等医家分别对本病病理机制及症候特征的描述,增添了部分新的内容,值得现代临床借鉴。现代中医对风湿性心脏病的研究,初见于1955年。在50~60年代,用传统经验和方法对本病进行临床验证观察,报道虽不多,但其优势已初见端倪。70年代,曾掀起过用针灸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热潮,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对本病广泛深人的研究,则是在80年代以后,广大医者在继承古今医家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临床和实验验证,已逐步认识到外邪虽系诱发因素,而心体残损,心脉瘀阻,阳衰血寒实为其主要病理变化。由于血液流变学改变,造成心脏负荷增加,导致全身各脏器相继受累而引起一系列临床危重症。因而活血化瘀,温通心脉已成为主要治则之一。辨证分型亦开始趋于集中统上。临床用药除继续沿用经验方外,又出现了不少自拟方剂,使疗效不断提高。同时针灸治疗本病的研究较70年代更为客观、深入。近年来又大力挖掘气功、食疗、民间单方验方等传统疗法,均已显示出可喜的疗效。 中医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实验研究也正在引起重视,首先对一些有效的中草药进行药理分析,如发现党参、黄芪能提高动物的DNA合成率,增加心肌的抗病能力,因此对于阳气虚型患者,有显着的疗效i在针刺机理研究中观察到针刺内关穴后,可提高患者血浆cAMP含量,使心肌收缩增强,进一步证明了内关穴为治疗风心病的有效穴位。 病因病机 风湿性心脏病的病因,西方医学及中医学均冠以“风湿”之名,可见两者的认识颇为一致。通过广大临床工作者的实践,对风湿性心脏病的病机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其病因外为风湿之邪侵袭,内为脏腑虚损,病机演变过程可分述如下: 风湿外侵,心体受损禀赋素虚,屡受风寒湿邪侵袭,风湿入络迁延不愈,痹阻经脉;或因风湿人脉郁而化热,心营为之病变,气血运行不畅,盖人体气血之循脉皆赖于脏腑之气,尤依仗于心气之鼓动,心脏负担过重,心体受累而致病。此常见于病变早期或急性活动期。心脉痹阻,气血瘀滞风湿性心脏病既成,耗气伤血,气虚不能布血,血虚难以荞心,心气过耗,以致心脏推动血液功能障碍,血循失常,瘀痹于心,心脉为之痹阻,脉络不通,故见唇绀舌紫之外象,咳血、咯血之肺脾郁血之症。 心体内虚,累及他脏心病既久,势必累及肺、脾、肾诸脏。肺贯心脉而司呼吸,心血郁阻,株连肺脏,移邪于肺,而致痰瘀交阻,肺气肃降无权,故有咳嗽痰喘,甚则倚息不能平卧。心气虚影响脾气虚弱,运化失职,则气血生化无源,而致心血愈虚,呈现惊悸、眩晕,食少便溏等心脾两虚证,脾阳不振,难以运湿;水湿内停,肾阳虚衰,蒸化无权,聚水成饮;水

心脏常用药物

心脏病常用药物 阿托品: M受体拮抗剂,竞争性。 治疗量(0.4~0.6mg):心率↓。 大剂量(1.0~2.0mg): ①拮抗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作用,心率↑–→抗缓慢性心律失常。 ②加快窦房结的传导,心率↑–→抗缓慢性心律失常。 ③小血管解痉,以皮肤血管显著–→抗休克。 ■心率过速者/高热者禁用。 去甲肾上腺素: α1、α2受体激动剂,β1作用较弱,对β2无作用。 α1→小血管收缩–→抗休克,神经源性/药物中毒性。 β1→心率↑,传导↑,心肌收缩力↑,心排出量↑–→抗休克,神经源性/药物中毒性。 ■暂时维持措施,不可长期、大剂量使用–→肾血流↓–→肾衰/微循环障碍↑。 肾上腺素: α、β受体激动剂。 β1→心率↑,传导↑,心肌收缩力↑,心排出量↑–→抗心脏骤停。 α→血管收缩,骨骼肌/冠状动脉扩张–→与局麻药配伍使用/局部止血。 β2→支气管平滑肌松弛,抑制过敏物质释放–→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 β2→支气管粘膜血管收缩–→消除支气管粘膜水肿。 机体代谢↑ ■应用于心脏骤停时采用心内注射,注意室颤的发生,配合除颤器与利多卡因使用。 多巴胺: β1受体激动;促去甲肾上腺素释放。–→抗休克(感染、心源、出血) α受体/多巴胺受体→肾血管/肠系膜血管扩张–→抗肾衰,与利尿剂合并使用。 异丙肾上腺素: β1、β2受体激动剂。 β1→正性肌力/正性频率,心率↑,传导↑,窦房结↑–→Ⅰ、Ⅱ度房室传导阻滞;心脏骤停。 β2→骨骼肌血管扩张,肾血管/肠系膜血管扩张较弱–→抗休克(感染性、中心静脉压↑) β2→冠脉扩张/舒张压↓→冠脉血流↑–→抗休克(感染性、心排出量↓) β2→支气管平滑肌松弛,抑制过敏物质释放–→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喷雾给药。 酚妥拉明: α受体阻断剂。 血管扩张–→外周血管痉挛性疾病/拮抗去甲肾上腺素的缩血管作用。 血管扩张–→降低体循环/肺循环阻力–→抗休克 / 肺水肿。 心脏正性肌力/正性频率–→心率↑,传导↑,心肌收缩力↑,心排出量↑–→抗休克 尚可应用于其他药物无效的急性心肌梗死及充血性心力衰竭。 普萘洛尔: β受体阻断剂。 1 / 3

稳定型缺血性心脏病诊治疗指南(中文版译文)

2012 ACCF/AHA/ACP/AATS/PCNA/SCAI/STS 美国SIHD诊治指南 执行纲要中的推荐部分 广西医科大学第五附院,柳州市人民医院心内科胡世红教授译自:JACC Vol. 60, No. 24, 2012 :2564-603 1.8. 患者知情参与的至关重要性 Ⅰ类推荐 1.应当通过一个包括患者和提供者在内的共享决策过程,来做出诊断和治疗选择,对患者解释有关风险、获益和费用的信息(C)。 2.SIHD的诊断:推荐 2.1.胸痛患者的临床评估 Ⅰ类推荐 1.对胸痛患者在进行附加的检测前,应详细询问病史和全面体检以评估IHD的可能性(C)。 2.对表现为急性心绞痛的患者应分出稳定的与不稳定的;对不稳定的患者应进一步分为低危、中危或高危(C)。 胸痛的临床表现: ·典型心绞痛(定义)1)胸骨后胸部不适,具有典型特征和持续时间,即2)由于用力或情绪紧张而激发,3)经休息或用硝酸甘

油可缓解; ·不典型心绞痛(可能)满足以上2项特征; ·非心源性胸痛没有或只满足1项典型心绞痛特征。 2.1.2.ECG 2.1.2.1.静息ECG风险评估 I类推荐 1.对不明显的、非心原性胸痛的患者,推荐做一份静息ECG(B)。 2.1. 3.对需要无创检测的疑似SIHD患者,初始诊断的负荷试验和先进的成像 2.1. 3.1.能运动的患者 I类推荐 1.对于有可判断的ECG、预测IHD可能性为中度且至少有适度的体能或没有致残合并症的患者,推荐行标准的运动ECG检测(A)。 2.对于ECG不能判断、预测IHD可能性为中度到高度且至少有适度的体能或没有致残合并症的患者,推荐行运动负荷核素MPI或UCG检查(B)。 IIa类推荐 1.对于需要检测预测梗阻性IHD可能性低的患者,标准的运动ECG可能是有用的,只要患者有一份可判断的ECG和至少有适度的体能或没有致残合并症(C)。 2.对于有一份可判断的ECG、预测梗阻性IHD的可能性为中度到高度、且至少有适度的体能或没有致残合并症的患者,行运动负荷核素MPI

心脏病 中医科普

心脏病中医科普 何为中医指中国传统医学,它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我国一项民族文化遗产。它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为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在研究方法上,具有朴素的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内容;孕育着很多现代医学和生物学的新理论、新学说的胚胎和萌芽,正是这些宝贵精髓,赋予了它强大的生命活力。 中国是医药文化发祥最早的国家之一,从文明的曙光在天幕上耀映亚细亚大地之时,遍及神州大地的簇簇史前文化篝火,由点到面联接起来,形成燎原之势,逐渐的融化在文明时代的光华之中。?中医?是个专用名词,它的?中?字显然是为了区别?西医?的?西?字。因此,大家理解的?中医?是指传统中国医学或中国大夫。不过认真求实地考证一下,这个?中医?之?中?,本来的意思根本就不是指中国呢! 西汉开始有?中医?的说法,若?中?不指中国,究竟何意呢?中国最早认识事物的思想基础,来源于《易经》,将世界一切事物均纳入的轨道,对后世的哲学,社会、天文、地理、医学……都具有重要和直接的影响。因此中国古代的医学理论认为,人体的阴阳保持中和才会取得平衡不会生病。若阴阳失衡,则疾病必来。中医大夫有?持中守一而医百病?的说法,意即身体若无阳燥,又不亏阴,一直保持中和之气,会百病全无。所以?尚中?和?中和?是中医之?中?的真正含意。 ?中医?二字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经方》,其云:?以热益热,以寒增寒,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故谚云:?有病不治,常得中医。?在这里中字念去声(重)。?中医?这个名词真正出现得到鸦片战争前后。东印度公司的

西医为区别中西医给中国医学起名中医。这个时候的中医的名称是为和西医做一个对比。到了1936年,国民党政府制定了《中医条例》正式法定了中医两个字。过去人们又叫中国医学为?汉医? ?传统医??国医?这些都是区别于西医而先后出现的。两千多年前,《汉书》里的那个中医概念,倒是体现了中国医学中的一个最高境界。 中医发源于中国黄河流域,很早就建立了学术体系。中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历代都有不同的创造,涌现了许多名医,出现了许多重要学派和名著。 中国历史上有"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的传说,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在与自然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发现药物、积累经验的艰苦过程,也是中药起源于生产劳动的真实写照。 早在夏商周时期(约公元前22世纪末--前256年),中国就已出现及汤液。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的《诗经》是中国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有药物的书籍。现存最早的典籍《内经》提出了"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五味所入","五脏苦欲补泻"等学说,为中药基本理论奠定了基础。 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甲骨文中,中国已经有关于医疗卫生以及十多种疾病的记载。周代已经使用望、闻、问、切等诊病方法和药物、、手术等治疗方法。秦汉时期,形成了《内经》这样具有系统理论的著作。此书是现存最早的一部中医理论性经典著作。所著的《》,专门论述了多种杂病的辨证诊断、治疗原则,为后世的临床医学奠定了发展的基础。汉代外科学已具有较高水平。据《三国志》记载,名医已开始使用全身麻醉剂"麻沸散"进行各种外科手术。

慢性缺血性心脏病临床路径(县医院适用版)

慢性缺血性心脏病临床路径(县医院适用版) 一、慢性缺血性心脏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缺血性心脏病(ICD-10:I25.0-I25.9)。不包括:心血管病NOS(I51.6), 先天性冠状(动脉)动脉瘤(Q24.5)。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ICD-9-CM-3:36.06/36.07)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及ACC/AHA与ESC相关指南。 1.临床发作特点: 稳定性心绞痛:表现为胸痛及运动耐量下降。 A部位:常位于胸骨后或左前胸,范围常不局限,可以放射到颈部,眼部,颌部,上腹部,肩背部,左臂,左手指侧,以及其他部位,每次心绞痛发作部位往往是相似的;B性质:常呈紧缩感,绞榨感,压迫感,烧灼感,胸憋,胸闷或有窒息感,沉重感,有的患者只诉胸部不适,主观感觉个体差异较大。C持续时间:呈阵发性发作,持续数分钟,一般不会超

过10分钟。D诱发因素及缓解方式:发作与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有关,休息即可缓解。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可在2-5分钟内迅速缓解。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时,疼痛发作的诱因,次数,程度,持续时间及缓解方式一般在较长时间内(>3个月)大致不变。 陈旧性心肌梗死:过去有心电图或其他特殊检查诊断的心肌梗死,但近期没有症状。 2.心电图表现:静息心电图通常正常,当胸痛伴ST-T波改变符合心肌缺血时,有助于心绞痛诊断。极量或亚极量运动试验(平板或踏车)有助于明确诊断。并可进行危险分层。 3.心肌损伤标记物/辅助检查:心肌损伤标记物不升高。 4.负荷超声心动图和核素心肌显像静脉推注或滴注药物行负荷超声心动图和核素心肌显像。主要表现为病变冠状动脉供血区域的心室壁节段活动异常(超声心动图)或缺血区心肌放射性核素摄取减低。 5.CT和磁共振显像CT造影,尤其应用64排或以上CT时,能较清晰显示冠状动脉近段的解剖,对冠状动脉病变的阴性预测价值较高,但对狭窄病变及程度的判断仍有一定的限度,是否作为冠心病的筛选工具尚未定论。磁共振显像在冠状动脉病变检出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治疗心脏病的方法--千古奇方炙甘草汤辩证治疗经验

炙甘草汤加味用方经验 炙甘草汤加味治疗扩张型心肌病38例前言:笔者从 1 992年 2月至 2 0 0 1年 1 0月用炙甘草汤加味治疗扩张型心肌病 38例 ,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现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38例均符合 WHO/ISFC关于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标准。其中男 2 1例 ,女 1 7例 ;年龄2 3~ 56岁 ;病程 6个月~ 4年。心功能级 1 6例 , 级 2 0例 , 级 2例 ;心房颤动 5例 ,室性心律失常 2 1例。均表现为心悸、胸闷、气短、头晕、乏力、畏寒、口干、多汗等。2 治疗方法炙甘草汤加味 :炙甘草、酸枣仁各2 0 g,西洋参、桂枝各 1 0 g,阿胶 (烊化 )、生地、麦冬、五味子、白芍各 1 5g,黄芪 30 g,当归 1 2 g,生姜 3片 ,大枣 5枚。加减 :兼阳虚水肿者加附子、白术、茯苓 ;血瘀胸闷、舌有瘀斑者加红花、川芎 ;心悸、脉结代者加远志、柏子仁、丹参。水煎 2次共 50 0 ml,早晚分服。 2个月为 1个疗程 ,连服 3~ 5个疗程。3 治疗结果3。1 观察指标 :临床症状 ;心功能分级 (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 NYHA心功能分级 ) ;彩色多普勒超声显象仪测量收缩期左室内径(SL VD)、舒张。。。 试论炙甘草汤加味治疗心悸72例临床[摘要] 目的:探讨炙甘草汤加味治疗心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2月~2010年1月本院内科门诊就诊的心悸患者144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2例。观察组予以炙甘草汤加味治疗;对照组给予美托洛尔口服。治疗4周,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炙甘草汤加味治疗心悸临床疗效肯定,且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关键词] 心悸;炙甘草汤;疗效 [中图分类号] R28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11(b)-095-02 心悸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包括惊悸、怔忡,是指患者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已的一种病证,临床常呈阵发性,一般因情绪波动或劳累过度而发作。常见于心脏神经官能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及心律失常,多与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并见。大量实验及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心悸有其独特的优势,具有疗效肯定、毒副作用小、安全可靠等特点[1-2]。笔者2007年2月~2010年1月,采用炙甘草汤加味治疗心悸72例,取得了理想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2月~2010年1月本院内科门诊就诊的心悸患者144例。纳入标准:①诊断符合2002年卫生部发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有关“心悸”的诊断标准[3]。②证型

治疗心脏病的偏方

治疗心脏病的偏方,两服药治好心脏病 得了十年冠心病,一犯病,睡不着觉,心里直“折个”,马上就得吃救心丸。用了两服偏方后,冠心病好利索了。 身边有个邻居,心脏下了俩支架。犯病时,走不了道,厕所都上不了。用方6服后,心脏病好了,刊登个信息看到此消息后,家住杜蒙的朱女士,给记者打来电话。朱女士说,她和身边好多人,用了本刊的冠心病偏方,都把病给治好了。生气引发冠心病棨 朱女士,今年67岁了。她得冠心病,快十个年头了。按她讲话,“她年轻时就好生气,这病就是从气上得的”。过了50后,可能是更年期的原因,她瞅哪哪都不顺眼。她跟老伴,更是有干不完的仗,而且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尽管,老伴让着她,但是,她还是生气。慢慢地,她感觉心脏不太舒服。一上火、生气,或者有点事压着,她就一宿宿睡不着觉。晚上睡不着,白天也没觉,一整天,心里直突突。 有一天,她去医院检查身体。当她做动脉硬化检查时,把小护士吓到了。小护士说,阿姨呀,你的冠心病挺严重啊。当天,她就住进了医院,心电监控一直做了24个小时。 为治病花了很多钱 自己的心脏病如此严重,朱女士也害怕了。她四处寻医问药,凡是市面上的治心脏病的药,她几乎吃了个遍。即便如此,还是没能控制病情发展。

一到晚上,她的心脏直“折个”。这时,她就得赶紧取救心丸含上,否则就感觉不行了。 那个阶段,她走到哪,都带着速效救心丸,生怕自己犯病。吃药治不好,她又去大医院。她从医生那,买了很多进口西药。吃上后,能顶上一阵。可不吃,病还是犯。而且,这些药,花了她大把钱。有这病后,她认识了一些病友。病友之间,好互相探讨病情。可她能感觉到,每个人拿冠心病都没招,心里都挺失落。 偏方治好心脏病对于偏方,她有所疑虑。本报登出过冠心病的偏方,她还是不敢用。一年前,朱女士从本报上,看到一个叫王宇献的冠心病的方子。棨 这个方子,曾在2008年登出过。而一年前的那期报纸,是有人反馈,说这个方子治好了她的心脏病。她通过记者,联系到了反馈此方的那个人。俩人一交流,病情“差不离儿”。这时,她认可了这个方子,决定试一试。朱女士花了200块钱,买了两服药。回到家后,制成丸状,开始服用。服了几天后,她明显感觉心脏舒服了。连续吃了两个月,把两服药吃完了,她就把药停了。这时,她就感觉,就算自己生点气、上点火,晚上也能睡着觉了。 如今,半年过去了,她的心脏还是啥事没有。现在,朱女士天天乐呵呵的。病治好了,她更珍惜生活,珍惜身体。在她的心里,一直有个感叹!就是,

缺血性心脏病发病机制与治疗药物的研究

缺血性心脏病发病机制与治疗药物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5-05-13T15:58:47.410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1月第1期供稿作者:杨为明 [导读] 缺血性心脏病(Ischaemic Heart Disease,IHD)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主要死因。 杨为明 (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50000) 【摘要】近年来缺血性心脏病发病和病死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其发病机制复杂,治疗手段多样,其中药物治疗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分别从病理机制及治疗药物治疗二方面阐述缺血性心脏病发病机制与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缺血性心脏疾病;病理机制;药物治疗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1-0153-02 缺血性心脏病(Ischaemic Heart Disease,IHD)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主要死因。根据第9次修订国际疾病分类标准将缺血性心脏病定义为ICD-9 中类目为410~414的疾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及其他冠心病。ICD大多是由于动脉器质性狭窄或阻塞引起,其冠状动脉狭窄多系脂肪物质沿血管内壁堆积所致,这一过程称发展到一定程度,冠状动脉狭窄逐渐加重,限制流入心肌的血流从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先天性冠脉狭窄也是IHD的一种。 1 冠心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S)使血管腔狭窄或者阻塞,或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者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 1.1 病理生理机制 1.1.1 炎症反应 AS 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慢性炎性反应的过程[3]。而炎症反应在冠状AS的稳定中发挥着一些重要的负面效应。比如说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2LDL)可促进冠状动脉斑块局部的炎症反应[1],从而增加斑块的易损性,导致斑块的破裂,形成急性冠脉机能不全在AS 的早期,动脉血管壁内产生脂质沉积,动脉血管壁的细胞成分通过各种途径分泌氧化活性物质,导致低密度脂蛋白(LDL)被氧化修饰,因此导致OX2LDL,LDL 生物活性发生改变。OX2LDL主要功能是激活内皮细胞使其表达细胞表面粘附因子,从而导致单核细胞或巨嗜细胞在AS斑块局部积聚并释放多种炎性递质和细胞因子,比如C2 反应蛋白(CRP)、白介素26(IL-26)、肿瘤坏死因子2α(TNF-2α)等[2]。炎性因子中,CRP是临床最常用的炎症标志物,它能刺激单核细胞释放炎症细胞因子IL-26和TNF-2α,后两者均在扩大炎症级联中起核心作用。CRP的升高与炎症的活动相关并可反映斑块的稳定状态,可预测斑块的预后。IL26的产生与炎症反应、组织损伤关系密切[3]。它强烈诱导肝脏等器官分泌CRP,后者又可诱导单核细胞、平滑肌细胞分泌IL-26,形成正反馈。两者均能引起胰岛素抵抗与内皮损伤[4]。 1.1.2 斑块破裂 斑块可以使血管发生内向性重构而导致管腔狭窄也可以使血管发生外向性重构而不导致管腔狭窄甚至管腔扩张从而成为动脉AS病变进展过程中最主要的2个方面。粥样斑块逐渐演变的过程在临床上称为"稳定"的过程,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称为"稳定"到"不稳定" 的过程。这个过程取决于冠状动脉血流减少的程度及持续时间。而大约10%的斑块破裂未继发明显的血栓形成,而对冠状动脉血流影响不大,患者临床上无明显表现。影响斑块稳定的因素包括斑块局部的因素和全身因素。局部因素包括脂质池的大小和致密性、纤维帽的厚度、纤维帽的炎性浸润及修复情况、斑块的形态、斑块受剪切力情况等;全身因素包括体力的负荷和强大的心理负荷,这些因素可以增加交感神经张力、斑块剪切力及炎症反应。 1.1.3 血栓形成 临床上多半是由于冠状动脉管腔在短时间内急剧减小出现急剧心肌氧供或氧需失衡从而导致ACS出现。血栓形成是造成管腔在短时间内急剧狭窄主的要原因,而炎症反应和斑块破裂则是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血栓形成也可以发生在没有明显斑块的基础上,内皮功能障碍或内皮损伤也是血栓形成的诱因。 2 心绞痛 2.1 稳定型心绞痛 在冠状动脉狭窄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不能满足心肌代谢的需要,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时,即产生心绞痛 2.2 不稳定型心绞痛 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斑块破裂是形成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典型病理生理机制,其它病理机制还有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血栓形成、血管痉挛、炎症和粥样硬化以及血小板活化促进血小板聚集导致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冠状动脉闭塞乃至心肌梗死的早期病变。另外还有一些继发性因素,包括心动过速、发热、甲亢、贫血、低血压等,均可导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和发展。 3 急性心肌梗死(AMI) 冠状动脉AS(偶为冠状动脉栓塞、先天畸形、痉挛和冠状动脉口阻塞所致),造成一支或多支血管官腔狭窄和心肌缺血不足,而侧支循环未分建立。在此基础上,一旦学工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心肌严重而持久性缺血达20~30min以上即发生AMI。 大量研究发现对于AMI患者发生全身性炎症反应时激活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8的表达伴而白细胞计数增高。与IL-6 或IL-8有关的单核细胞前凝血质的诱导被作为CA患者炎症与血栓形成的可能联系,这两种介白细胞素促进单核细胞组织因子(TF)表达,TF 与Ⅶa 因子联合启动凝血的外源性途径,前凝血质活性增加,其与AMI患者外周血浓度有关[5-6]。另外AMI急性期时导致循环C-反应蛋白升高,它的浓度与梗死面积和患者6 个月内的预后有关[7-8]。 4 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4.1 调脂药物常用的调脂药物主要包括他汀类其药理作用是:降低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为主,兼有降低甘油三酯(TG)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作用;胆酸螯合剂和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主要降低总胆固醇和LDL-C。贝特类和烟酸类以降低TG和升高HDL 为主。大量研究发现证明[13],他汀类药物除能显著降低(LDL-C)水平外,还可降低冠心病患者的长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减少伴心血管多重危险因素患者的动脉硬化性疾病的发病率。冠状动脉造影和颈动脉超声为评价手段的试验显

中医治疗心脏病

中医治疗心脏病 治疗心脏病,只要从疏通经脉、恢复元气入手,使用祛邪扶正的药物,就不会出现太大的偏差。但对于危重患者,使用回阳药物,只能十救二三。倘若使用阴寒之品,死亡率必为100%。《灵枢经•经脉》中说:脾足太阴之脉,......注心中,...烦心,心下急痛。所以,服用附子理中汤、参附汤之类的回阳救逆的药物来恢复脾胃的功能,就可以治愈由于心血不足所造成的心脏病。 中药验方: [方一] 炙甘草、阿胶各10克,党参15克,生地20---30克,桂枝9克,麦冬10克,柴胡9克,五加皮10克,丹参11)--15克,生姜、大枣为引。水煎服,每日1剂,1日2次。 [方二] 汉防己15克,玉竹9克,黄芪18克,白术9克,白茯苓30--45克。上药混合置砂锅内,加水500毫升,煎至100毫升,过滤取液,余渣再加水400毫升,煎至80毫升,过滤取液,与头煎混合,共180毫升,分3次温服。 [方三] 炙附子7.5克,白术、茯苓各25克,白芍15克,生芪、五加皮各25克,细辛5克,桂枝7.5克,五味子、甘草各10克,生姜15克。先将药加水浸泡半小时,水煎煮;首煎沸后慢火煎30分钟,二煎沸后慢火煎20分钟,两煎混合一起。分2次服,每次100毫升,早晚餐后1小时左右服用。 [方四] 山药960克,黑芝麻、赤小豆各360克,鸡内金30克,炒枣仁480克,柏子仁360克。共研细末,每天早晚饭前服30克,以开水调为糊状服之。 [方五] 食油、味精、盐、海带、苡仁、鸡蛋、胡椒粉适量。将海带洗净,切条,苡仁洗净,共放入高压锅内,加水将海带、苡仁炖至极烂,铁锅置旺火上,放人食油,将打匀的鸡蛋炒熟,即将海带、苡仁连汤倒入,加盐、胡椒粉适量,炖煮片刻,起锅时加味精,即可服食。 强心、利尿、活血、软坚,适于高血压、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食用。 中药处方: (一) 【辨证】湿阻血瘀。 【治法】利湿除痰,活血化瘀。 【方名】利湿化瘀汤。 【组成】制半夏9克,枳实9克,茯苓30克,丹参15克,川芎9克,赤芍9克,沙参15克,麦冬9克,五味子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重症每日2剂,30剂为1疗程。 (二) 资料来源:中华中医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心脏科常用药物

心脏科药物 抗凝血药: 速避凝(低分子肝素钙) 功能主治:1、预防血栓性栓塞性疾病,特别是预防普通外科手术或骨科手术中高危病人(呼吸衰竭和/或呼吸感染和/或心力衰竭),危重病情监护病人的血栓栓塞性疾病。2、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3、在血液透析中预防血凝块形成。〕 用法用量:0.4ml/支,皮下注射。不能用于肌肉注射。 抗血小板药: 肠溶阿斯匹林(阿斯匹林)50mg~0.1g qd 功能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神经痛,关节痛,肌肉痛,活动性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 用法用量:1.成人常用量口服。(1)解热、镇痛,一次0.3-0.6g,一日3次,必要时每四小时1次。(2)抗风湿,一日3―5g(急性风湿热可用到7―8g),分四次口服。(3)抑制血小板聚集,尚无明确用量,多数主张应用小剂量, 如50―150mg,每24小时1次。(4)治疗胆道蛔虫病,一次1g,一日2―3次,连用2―3日。2.小儿常用量 口服。(1)解热、镇痛,每日按体表面积1.5g/M*M,分4―6次口服,或每次按体重5―10mg/kg,或每次每 岁60mg,必要时4―6小时1次。(2)抗风湿,每日按体重80―100mg/kg,分3―4次服,如1―2周未获疗 效,可根据血药浓度调整剂量。有些病例需增至每日130mg/kg. 副作用:胃肠道不适,过敏反应。 配伍禁忌:血友病,血小板减少症。胃十二指肠溃疡者慎用。勿与抗凝药和糖皮质激素合用。 波立维(硫酸氢氯吡格雷)75mg qd 功能主治:抗血小板药物。 降脂药: 立普妥(阿托伐他汀钙)10mg qn 功能主治:调节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 力平脂胶囊(非诺贝特)0.1 tid 功能主治:本品在体内经酯酶的作用迅速代谢成非诺贝特酸而起降血脂作用,具有明显的降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 用法用量:口服。成人常用量:一次0.1g,每日3次,维持量每次0.1g,每日1~2次。 副作用:本品毒性较低,少数病人可见SGPT升高。停药数周后可恢复正常;曾见血尿素氮增高;偶见口干,食欲减退,大便次数增多,皮疹,腹胀和白细胞减少等。 配伍禁忌:孕妇禁服,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舒脑宁长效啶片(依舒佳林)最新脑神经细胞代谢改善剂 2.5mg bid(早晚各一次) 功能主治:1脑循环性疾病,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患。2老年性痴呆症、多发梗塞性痴呆。3脑动脉硬化症、颅内压增高、颅脑外伤后遗症引起的头痛、头晕、恶心等症状。4特发性高血压用作消除自觉症状有特效。5周围血 管障碍症。6偏头痛的预防与治疗。 用法用量:口服。每日早晚各服一片。 副作用:个别患者用药后,一周内偶有短暂性恶心和呕吐。 拜斯亭片(西立伐他汀) 功能主治:目前世界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人工合成的镜像体结构的强效他汀药物,副反应短暂,轻微,发生率几乎与安慰剂相同。轻中度肾功能损害者无需调整剂量。双酶系代谢,极少药物相互作用。有效调节患者血脂水平 LDL-C-31%,TC-26%,TG-25%,HDL-C+8%。用于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IIa型);混合高脂血症高胆固醇血 症及高甘油三脂血症Iib 用法用量:每日1次,每次1片为0.3mg,是其它他汀的1%~5%。 停止使用 舒降之片(辛伐他汀) 功能主治:本品为甲羟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抑制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为血脂调节剂。文献表明,本品有降低高脂血症家兔血清,肝脏,主动脉中胆固醇(TC)的含量,降低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VLDL-C),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水平的作用 用法用量:高胆固醇血症:一般始服剂量为每天10mg,晚间顿服。最大剂量为每天40mg,晚间顿服。冠心病:每天晚上服用20mg作为起始剂量。 副作用:腹痛、便秘、胃肠胀气;疲乏无力,头痛。等 配伍禁忌:妊娠期妇女禁用;哺乳期妇女忌用;不推荐给儿童服用。 抗心绞痛药: 鲁南欣康片(单硝酸异山梨酯)20mg bid

缺血性心脏病病人的麻醉管理

缺血性心脏病病人的麻醉管理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麻醉科南宁530021 胡彦艳 缺血性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的死亡率约为一般人群的2至3倍,而既往有心肌梗塞的病人,术后发生心肌梗塞的危险性为既 往无心肌梗塞病人的50倍。所以对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病原因、麻醉前评估,如何采用合理的麻醉方法和技术,减少围术期并发症和病死率尤为重要,本文就此做简要的总结。 1 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病原因 缺血性心脏病是由于冠脉循环改变引起冠脉血流和心肌需求 之间不平衡而导致的心肌损害,其原因很多,但主要有以下三点。1.1冠脉供血不足 主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冠状动脉狭窄和闭塞,约占 缺血性心脏病的90%左右。主动脉关闭不全或狭窄、休克时,因 舒张压过低,也可引起冠脉供血不足。此外,血液携氧量减少(贫血、缺氧)、携氧能力下降(一氧化碳中毒或形成高铁血红蛋白)、释氧降低(2,3-DPG缺乏),以及血液粘稠度增加和血流减慢(红 细胞增多症、高脂血症)都可影响冠脉血流。 1.2 心肌耗氧量增加 1.2.1 心率 当心率在50~200次/分的范围波动时,心肌耗氧量(MVO2)随心率的平方增加而增大,超过200次/分时,MVO2增大更多。另

外,心率过快,舒张期缩短,势必减少冠脉的灌流。 1.2.2 心肌壁张力 根据Laplase定律,张力=室内压×心室半径/2心室厚度,心肌壁张力越大,MVO2越高。因此任何使室内压或心室扩张的因 素如主动脉狭窄、主动脉压升高和心功能不全,都可使MVO2增大。当主动脉压在80~120mmHg时,血压每升高50%,MVO2相应增大50%,当血压超过150mmHg时,MVO2增大的幅度明显增大。故控 制血压是减轻心肌缺血的重要措施。但血压过低又会影响冠脉的血流。如何控制好血压也是我们麻醉中的难点。 1.2.3 心肌收缩性 任何能提高心肌收缩力和收缩速度的因素如交感神经兴 奋、儿茶酚胺增高,都可使MVO2增加。反之,任何减弱心肌收缩力和减慢收缩速度的因素如迷走神经兴奋、β-受体阻滞剂,都可使MVO2降低。 1.3 综合因素 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生主要是以上的原因,另外还有肌纤维 的长度、激活能、基础代谢率等一些因素。 2 缺血性心脏病的检查和监测 2.1 心电图 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是术前和术后监测经济实用的方法, ST段有意义的抬高、降低或出现病理性Q波等,可直观预测围术期心肌缺血。心电图运动试验可估计围术期病人对应激的反应

中医药治愈心阳不振心脏病一例

中医药治愈心阳不振心脏病一例 心脏病和其它疾病一样,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有其固有的脏腑传导规律。治疗,一定要加强辨证,不能见心病则治心,一定要根据六经、气血、五行辨证规律予以正确辨证。绝不可见病治病!!“见病治病,定要人命”医者不可不思,不可不诫。然一旦辨证合理,中医药是完全可以治愈此病的。 在辨证的过程中,应从阴阳气血方面着眼,气有余便是火,火旺者阴必亏;气不足便是寒,寒胜者阳必衰。心脏病不外乎:一种是心气不足,另一种则为心血不足。尚有气血俱伤者。也就是说万般变化逃不出气血阴阳。只有认真辨得证存,方能药到病除,切不可不论阴阳虚实,凡遇心慌心跳背痛,乱用人参、酸枣、远志、当归、元肉等血证之品。治心必求肾,君相二火本同源,细究离坎,自然明了。 心之辨证实则不难。 心血不足者:血不足,气有余。其人多烦躁,小便短赤,嗓子干。肌肤不荣,皮肤干。精神不衰,更甚者狂妄喜笑。脉必细数或洪大,喜食甘凉食物,尢喜冷饮。 心气不足者:气不足,血必旺。气,阳气也。其人表现为:神疲,喜卧懒言,小便清长,劳神、劳动,心中潮热汗自出,重则发呕。脉必细微或浮空。喜食辛辣极热之品,万喜热饮。舌苔白腻润。

此等病,不论病程如何,中医皆能随手可解。根本不必手术治疗。 几个月前曾诊治一位患心脏病的朋友。历时三年,首都各大医院求治一遍,皆诊为冠心病,房颤早搏。最后所有西药全部无效。无奈,只好求治中医 初诊面色无华,双腿无力并风湿症,嗜睡,双目无神,舌白腻苔有齿痕,水滑。脉皆细微,时有结脉。自述:双腿无力,行走如踩棉团。时心悸、心慌,左前胸时有紧痛,亥时出冷汗出,汗湿枕巾。小便清长,大便已三年不成形。四肢怕冷,喜热饮。目视左胸偶见心跳。 此病极易辨证,属典型少阴病,心阳不振。寒邪闭郁真龙不得上升,首当回阳救逆。本着急标缓本的原则,先施重剂四逆化裁:淡附片80g 黄芪120g 炙草50g 红参30g 龟板30g,二剂,每剂分三次服完。再附一剂桂枝汤,嘱戌时服一大杯。两天后再诊,病人如同换了一个人,脉已回复一些。自述:前胸已不痛,夜汗止,心悸次数减少,不再心慌,精神好多了,但还是犯困。舌白苔已减。此已证明初见成效。一个月后,这位老兄拿着医院诊单,兴致冲冲地告诉我,一切正常。为了巩固疗效,又予其半月量,嘱其减半,再服一个月。

冠心病的药物治疗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117765749.html, 冠心病的药物治疗 作者:张妍林治湖 来源:《家庭医学》2006年第11期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变窄、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其实质上也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它和冠状动脉痉挛一起,统称为冠心病。短暂、不严重的心肌缺血,即心绞痛,常与劳累或情绪激动有关,表现为短暂的胸痛,疼痛可放射至左肩、颈咽或下颌部,常不会超过半个小时,休息或含硝酸甘油几分钟内缓解,其临床表现为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当长时间的严重心肌缺血,则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表现为持续性胸痛,可伴有心力衰竭甚至出现意外性猝死。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常可见暂时性ST段改变或伴有T波变化,心肌梗死心电图则出现较长时间动态变化(数小时到几天),同时伴有明显的血液生化异常。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是冠脉造影或冠脉CT检查发现冠状动脉管腔狭窄。 目前冠心病治疗有三种方法:1.药物治疗;2.介入治疗;3.外科搭桥手术。药物治疗是所有治疗的基础。冠心病药物治疗的目的是缓解症状,减少心绞痛的发作及心肌梗死、突然死亡的发生;延缓冠脉病变的发展。药物治疗的作用主要为:(1)增加心肌血流量,增加血氧 供应:(2)减低心肌耗氧量;(3)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防止心肌电及结构的重构,保护心肌功能。 冠心病的药物治疗包括: 1.硝酸酯类药物:其作用机理是通过扩张静脉及外周动脉血管及冠状动脉,从而降低心肌氧耗量,增加心脏侧支循环血流,使心绞痛得到缓解。另外,它还有降低血小板粘附等作用。本类药物主要有: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消心痛)、5-单硝酸异山梨酯、长效硝酸甘 油制剂(硝酸甘油油膏或橡皮膏贴片)等。硝酸酯类药物是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的常规一线用药。心绞痛发作时可以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使用硝酸甘油气雾剂。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及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先静脉给药,病情稳定、症状改善后改为口服或皮肤贴剂,疼痛症状完全消失后可以停药。硝酸酯类药物持续使用可发生耐药性,有效性下降,最好间隔8~12小时服药,以减少耐药性。 2.抗栓(凝)药物:血液中的凝血酶和血小板的作用是血栓形成中相互促进的两个主要环节,因此抗栓治疗主要针对两个环节,分别称为抗凝治疗和抗血小板治疗。 抗血小板药物主要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波立维)、阿昔单抗、前列环素、前列腺素E1等,主要用于稳定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避免血栓形成而堵塞血管。阿司匹林为首选药物,维持量为每天50~100毫克顿服。阿司匹林的副作用是对胃肠道的刺激,

治心脏病的辨证要点

心脏病是一类严重威胁人民群 众生命健康的疾病。中医药治疗心脏病具有 费用低、疗效好等优势。但临床治疗中存在 的一些误区,如不重视中医辨证等往往会影 响中医药疗效。中国中医研究院博士生导师 沈绍功认为,心脏病的中医治疗应注意把握 两个要点。现将其观点整理如下,希望能对 临床有所启示。 要点1:坚持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优势之一,它与疗 效息息相关。如临床常见的冠心病的辨证, 首先要分清虚实。辨证的关键是舌苔,苔腻 为实,苔薄为虚,实者常伴憋闷、纳呆、尿 黄便干,以痰浊、瘀血为主,或有气滞;虚者常伴气短心悸,腰酸腿软,以气虚、肾亏为主或有脾虚。冠心病的中医治疗,实者从 痰论治,祛痰化瘀;虚者从肾论治,调节肾阴肾阳。另外,中老年冠心病患者多见肾亏 证类,用调肾法比补气化瘀法更易起效。 以冠心病心绞痛为例,中医镇痛方法很 多,但根据临证实际,应以3 个证类统之为宜。 痰瘀互结证:主症为心区胀刺痛,唇青 口黏,纳呆怔忡;兼见头重身困,呕恶痰多,发枯爪青;苔腻脉滑或舌紫脉涩。治以祛痰化瘀,方用温胆汤合通窍活血汤(竹茹 1 0 克,枳壳10 克,云苓15 克,陈皮1 5 克,丹参30 克,川芎10 克,莱菔子1 0 克,水蛭粉3 克冲服)。 气阴两虚证:主症为隐痛阵作,气短乏 力,五心烦热;兼见眩晕耳鸣,惊悸潮热,纳差脘胀;舌红少苔或舌淡苔薄,脉沉细或结代。治以益气养阴,方用生脉散合归脾汤(人参3 克另煎兑服,生芪15 克,麦冬1 0 克,黄精15 克,仙鹤草10 克,生白芍1 0 克,当归10 克,三七粉6 克冲)。 肾亏寒凝证:主症为胀痛时作,形寒心 惕,彻背肢冷;兼见畏寒面白,倦怠肿胀,胁胀自汗;舌淡胖,苔薄白腻,脉沉迟或沉细或结代。治以调肾散寒,方用杞菊地黄合 瓜蒌薤白白酒汤(枸杞10 克,生地10 克,全瓜蒌30 克,薤白10 克,桂枝1 0 克,蛇床子1 0 克,鹿角霜15 克,槲寄生10 克)。另外共有30 味止痛中药,可以据证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