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在煤矿应用

物联网在煤矿应用
物联网在煤矿应用

物联网在煤矿应用

引言

煤炭行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虽然煤矿安全生产已取得不小进步,但是较发达煤矿安全生产水平还有一定差距,尤其是特大安全事故还时有发生。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为解决煤矿安全问题带来了希望。物联网技术能够保证煤矿安全生产,预防事故发生,而且在事故发生后能快速、准确定位,进行应急抢救。

物联网技术还为煤矿安全监督管理引入了新的理念、新的技术和新的方法。把感应器嵌入到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中,感知煤矿“人员、机械、环境”方面的各种状态信息,将现有分散、独立、单一的网络监管平台提升为系统、开放、多元的综合网络监管平台,实现人与机械、环境等物理系统的整合,物与物、人与物的互联互动,从而保证煤矿的安全生产,实现安全监督管理中“物物互联、智能感知、物物互动、智慧处置”的设想。

1 物联网在煤矿应用发展现状

1.1 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又称传感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物联网是一个比Internet更为庞大的网络。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是互联网,物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一种网络,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物联网实现了“物-物通信”、“物-物联动”,使连接到物联网上的所有物品、设备能够自由地互相通信、共享信息、互通状态。

1.2 物联网的发展现状

物联网概念最早出现于比尔盖茨1995年《未来之路》一书,只是当时受限于无线网络、硬件及传感设备的发展,并未引起世人的重视。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提出,传感网络技术将成为未来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2005年1l月,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国际电信联盟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

目前,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主要和地区都在投人巨资深人研究物联网,大力推动物联网的发展,抢占物联网技术和标准的制高点。2009年,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之后,提出了建设“智慧地球”的概念;2009年,欧盟提出了《欧盟物联网行动计划》,希望通过构建新型物联网管理框架,让欧洲引领世界物联网发展;日本于2004年提出“U-Japan”战略;韩国也于2009年10月通过了《物联网基础设施构建基本规划》。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物联网产业的规划和建设。1999年,中科院启动了传感网及相关技术的研究,经过几年的努力,分别在无线智能传感器网络通信技术、微型传感器、传感器终端机、移动基站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目前,我国传感器的技术研发水平处于世界前列,拥有多项专利,传感网标准体系也已形成初步框架,并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了多项标准提案且被采纳。在这个全新产业领域的未来发展中,我国与德、美、英等国一起,将成为国际标准制定的主导国之一。

1.3 煤矿环境现状

煤矿现有生产作业较为恶劣,矿业生产组织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员、设备协同作业,具有以下特点:

(1)空间小,设备多。煤矿企业井下、选煤厂、机修车间等设备需求量都相当大,而且多为大型机电设备,尤其是井下空间狭窄、巷道复杂、环境恶劣,却集中了供电、运输、通风、排水、采掘、支护等大量大型机电设备,而设备分管相对零散化,严重影响着安全及生产效率,所以对设备的检测、管理、更新都需要有统一调度性质的管理手段。

(2)移动性强。大量的设备需要跟随采掘的进度搬迁,设备、材料损耗、浪费、丢失现象严重,直接影响着生产效率。设备的定位与管理在煤矿企业有待层次化统一管理。

(3)定位精确性差。我国煤矿机车定位主要以有线通信方式为主。由于技术、成本与现场安装环境的限制,定位继电器无法高密度大量安装,所以只能在道岔、车站等少数关键位置实现定位,机车运行途中的精确定位无法实现。

(4)炸药管理需要在技术上得到提高。煤矿开采炸药需求量相对比较大,当然许多恶性矿难也都与炸药管理有直接关系,主要在于炸药缺乏了精确的定位与系统的管理,无论从炸药领取登记方面还是从炸药运输方面都缺乏系统性的管理。

(5)人与设备、运输工具等的协同太过于主观性。煤矿安全规程里,大量的规程都涉及人、设备、运输工具与作业流程的协同操作,而对于规程的执行目前主要靠制度与人的自觉性,缺乏有效的监控技术手段。

1.4 物联网在煤矿应用可行性分析

(1)目前人员定位系统、设备点检系统、瓦斯监控系统等已经陆续运用于各大煤矿,这些技术证明了底层WSN、RFID射频识别技术,WiFi射频定位、GPS定位技术,网络视频技术等已经能够很好的应用于矿井。

(2)基于二维码、RFID射频识别技术,WiFi射频定位、GPS定位技术,网络视频技术等,通过无线以太网与工业以太网,把人员、设备与网络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监控,实现“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协同作业、智能管理的创新应用。

(3)将物的定位与人的定位相结合,辅助以通信系统,与生产系统相协同,应用于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恰能作为物联网技术在煤炭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中创新应用的核心。

(4)各大系统的统一集成整合可大大的提高生产效率。各大系统整合后可以提高设备的复用率,减少材料浪费,克制人员主观性操作所造成的损失。同时能整合从煤炭的开采、设备的采购、设备的使用、煤炭销售等一体化的进行对企业效益进行很好的分析,为高层领导分析提高效益方法时提供了很大方便。

以上4点说明物联网无论从技术方面、还是从管理方面都能得到有效的解决与高效的利用。煤炭行业的这种特殊性,使其必须上“物联网”这一新台阶。

2 煤矿物联网架构系统

2.1 架构设计

根据煤矿环境分析,可以将系统架构为三层,感知层、调度层、以及应用层。如图2-1煤矿物联网架构设计。

图2-1 煤矿物联网架构设计

2.1.1 感知层

感知层包括人员定位、设备定位、车辆定位、危险品定位及运输监测、瓦斯、通风、排水等监测;包括地面供电、安防监控等。感知系统可由无线覆盖网络实现,例如WSN、WiFi、Zigbee等,地面感知层可由无线3G 网络、GPRS实现。这样风速、风量、温度、转速、振动、电压、电流、功率等传感器,甲烷、CO、CO2 、锚杆压力、钻孔应力、顶板离层环境等传感器,跑偏、堆煤、烟雾、皮带打滑等传感器,煤仓料位计、水位计等传感器以及摄像机、RFID人员定位等在矿区地面、井下就构建了一个庞大的传感网络。传感器所采集数据也就奔跑在这个庞大的网络上。

2.1.2 调度层

铺设在地面、井下的光纤环网及网络交换机设备、光电转换设备、路由器、防火墙、服务器等组成矿区工业以太网,以及用来实现无线覆盖的PHS网络或WiFi网络,共同构建了覆盖整个矿区的数据网络。通过数据网络将感知层采集数据进行信息集成到控制中心进行信息处理、信息挖掘、信息融合等。形成具有统一安全生产监控的调度系统。

2.1.3 应用层

应用层是最高层物联信息化管理平台,可作为物联管理中心,通过对感知层物流、人流、车流、危险品等采集的数据进行集成、加工处理,在安全生产管理和实时调度控制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达到两者之间的信息交换和紧密集成,在关系数据库系统基础上,实现各应用系统的集成、管理和信息共享、交互,形成统一的物联管理平台。通过该平台,可以将企业分散的物流、人流、危险品等各子系统实现有机的整合,增加监测监控、告警、存储、分发、业务流程管理、协同作业管理、统计报表、数据分析等附加功能,实现多级、分层、实时以及任意位置的监控与管理。

图2-2 调度监控

在最基础的画面上如图2-2所示,在平台的客户端中,调度人员在一个界面下,可以查看、记录一个作业点的现场视频、现场人员与设备、地理位置、设备工况等相关信息,实现数据与信息的集成。

管理决策方面, 矿山各个职能部门可以通过Internet实现联系,例如对上级单位的回报或者对上级领导的汇报。当然也可以进行矿山安全生产评价与监管、煤矿灾害预警与防治、煤矿供应链管理、大型设备故障诊断、矿山资源环境控制及评价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等。确保矿山安全发展以及企业又好较快发展。

2.2 物联网实施分析

2.2.1 信息编码

背景分析里讲到煤矿设备量相当大,比如洗煤厂主席车间、准备车间、煤泥处理车间所用机电设备、井下掘进机、采煤机、掘进机、采煤机、刮板输送机、液压支架、液压泵站、机、破碎机、带式输送机、提升机、电机车、胶轮车、通风机、水泵、压风机、移动变电站、电气开关、变压器、监控、通信、机修车间各类机床等大量的机电设备都涉及到物联网设计当中,所以需要对设备进行必要的编码处理。

2.2.2 完善各项应用系统

炸药的领取、运输、使用、剩余回收情况与安全最直接的挂钩;目前全国煤炭大量开采,导致堵车、运输事故频频出现,运输工具的定位跟踪调度也必须全程监管。瓦斯监测、通风监测、排水监测、小灵通等系统已经完善的应用于各大煤矿。

2.2.3 信息集成、统一平台建设

目前信息化已经广泛的在地面低危企业应用起来,Oracle、SQL等应经能成熟应用信息化平台,财会电算化与物资供应系统的融合也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各大企业,对数据整合可借鉴地面大型公司。

煤矿井下无线传输衰减大、电气必须防爆等特殊性,制约着地面物联网技术直接在煤矿井下应用。因此,需要针对煤矿井下特殊性和煤矿安全生产需求, 研究矿用物联网技术。

3物联网技术在煤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规划

3.1 物联网技术在煤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物联网技术在煤矿安全方面已取得很大的发展,但是仍不能满足煤矿安全生产、灾害预警、应急救援等的需求,需要进一步发展研究煤矿物联网技术,解决煤矿准用产品和矿用关键设备的全程跟踪监管等问题。

中国物联网标准仍在制定中,相关技术并未发展成熟;大部分的业务仍然是数据采集应用的扩展,要想在安全生产中实现更加“智能”和“物与物对话”,还需要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必须生产大量性能可靠、精度较高、适合煤矿井下环境和规的智能传感器件。2)建设分布式、可移动、自组网的信息采集平台,研究矿山复杂环境下无线传感网技术、局部地区发生灾害后的网络重构技术。

3)开展适用于煤矿的安全信息获取技术与处理技术、矿井灾害预警等关键前沿技术的研究。

4)对人员安全环境感知技术与终端设备、生命探测技术进行研究,预防预警灾害。

5)统一物联网技术中涉及的技术标准,制定真正适合于煤炭行业安全发展的技术标准。

3.2 物联网技术在煤矿中应用的发展规划

为使物联网技术能够更好的应用于煤矿安全,减少事故的发生,针对还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煤矿物联网技术下一步发展规划及建议意见。

第一,煤矿环境复杂,机房硐室、设备繁多,为更好保证煤矿安全生产,下一步需要做以下工作,将所有可能发生会安全事故的机房硐室、电气设备全部纳入监控检测系统,监控中心就可以通过系统实时监控这些场所设备。

第二,煤炭行业要开展物联网技术人才培养与技术交流活动,研究开发物联网新技术,促进煤矿物联网技术的发展。

第三,煤矿物联网技术要想发展必须有统一的技术标准,要制定真正适合煤炭行业安全发展的煤矿物联网技术标准。成立专门研究煤矿物联网技术的组织机构,定期举办交流会议,汇总各矿发展煤矿物联网技术的经验及研究成果,供组织会员单位分享。大家集思广益加强交流有利于促进煤矿物联网技术的发展。

第四,物联网又名传感网,因此组建煤矿物联网系统需要大量性能可靠、价

格低廉、能耗较低、精度较高、适合煤矿井下环境和规的智能传感器件。所以下一步就是鼓励传感器行业研发此类传感器件。

第五,煤矿环境复杂,井下人员、设备移动频繁,给人员、设备的监控检测以及系统的建立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要建设分布式、可移动、自组网的信息采集平台;大力研究无线传感网技术,以便克服复杂的煤矿坏境给系统建立带来的困难;研究局部地区发生灾害后的网络重构技术,在发生煤矿安全事故时系统能够重构、恢复功能,为救援提供可靠帮助,最大限度的降低事故灾害带来的损失。

第六,保证检测监控数据的可靠和安全,确保煤矿安全,要研究矿山复杂环境下的安全信息获取技术与处理技术、矿井灾害预警预报等关键前沿技术。拓展物联网技术在煤矿安全上的应用,因此一方面要研究人员安全环境感知技术与终端设备,预防预警灾害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要研究生命探测技术,在灾害发生时能够以最快速度确定被困人员的具体位置以最佳解救路线解救被困人员,减少人员的伤亡。

总结

我国煤矿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为煤矿安全带来了契机。现物联网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煤矿安全方面,也已初见成效,但是煤矿物联网技术还存在很多问题。为使物联网技术更好的服务于煤矿,我们必须大力研究并加强交流合作,共同解决还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应制定下一步发展规划,保证煤矿物联网技术快速持续发展。

物联网技术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9-01-15T11:06:30.883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30期作者:陈秀伟 [导读] 煤炭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之一,对于我国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但是在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 陈秀伟 山东省田庄煤矿有限公司山东济宁 272103 摘要:煤炭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之一,对于我国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但是在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环境、人为、物力等多方面不安全因素。物联网技术作为一种高新技术,有效整合了无线通信、传感器、嵌入式等技术,能够通过图像、温度、气体等相关传感器完成矿井信息数据的采集、处理与传输,实现人物互通,进而实时有效发现煤矿生产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进行及时处理,有利于降低矿井事故发生概率,实现煤矿生产智能管理。本文主要对物联网技术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煤矿;安全 一、物联网 物联网,即"物物互联的网络",业界普遍认为它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全世界信息产业革命的第三次浪潮。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的《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中正式给出了“物联网”的概念并对其涵义进行了扩展,该报告指出物联网是互联网应用的广泛延伸,“RFID、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将是实现物联网的4大核心技术。 由于物联网涉及到未来全世界网络和信息资源的归属及使用,因此国家高度重视物联网的发展及建设。蓬勃繁荣的互联网时代主要由美国等第一世界国家主导着世界话语权,此次国家通过积极参与国际物联网的概念设计、框架规划和标准制定,希望能够掌握未来物联网时代的最高话语权,从而能够抢占下一代信息技术的制高点。 从物联网的概念可以看出未来的物联网将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活,它将广泛地应用在交通、物流、环保、能源、军事国防等各个领域,并呈现出实时感知、泛在聚合、深度协作、动态控制、智能信息处理等特征。 二、煤矿在安全作业中存在的不足 在我国,大部分煤矿产业都存在安全隐患问题,这些安全问题的产生不完全归结于环境因素和设备原因,很多都是人为原因产生的。为了更好地保证煤矿生产安全,在对硬件设施研究的同时,还要做好自身安全保障,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现在应用物联网技术在理论实践上还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都有待进行深入细致研究。 (1)井下作业方面的问题。煤这种矿物质大部分都存在于几十甚至百米深的地下,在远离地面的地下进行采矿作业,会因为距离、地下环境的限制无法实时掌握地下采矿工作动态,没有办法实时联系到地下的采矿作业人员,无法掌握作业过程中的动态,如人员情况、作业位置、设备情况、环境状况等都是现在井下作业方面的问题。 (2)在安全设备设施方面。现在煤矿产业大部分都只注重生产而不注重安全监测,很多设备都是在安全使用寿命以外进行超负荷工作,大部分设备老化十分严重,很多安全设备、设施都已经老化不能使用。如井下线路老旧,因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很多线路外表都被腐蚀得极其脆弱,甚至有些地方基本已经露出里面的电线或信号线,井下很多地方都会积蓄易燃易爆的瓦斯气体,一旦这些区域的电线外表损坏出现火花,极易造成爆炸,酿成惨剧,为安全生产埋下隐患; (3)安全监控系统的缺陷。在我国煤矿产业中,安全监控设施配备上都是各自构成一个体系,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标准和相同的接入口,造成安全监控数据无法及时准确接收或数据延误、丢失,导致在工作中极易因为这方面的原因产生安全隐患。 三、煤矿安全物联网监控系统架构分析 基于物联网的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主要是由3个层面组成。主要包括了感知层,具体说就是信息采集与施用层;传输层,就是数据信息的传输层;应用层,也就是各类信息的管理应用层。最底层的感知层主要包括各类传感节点,主要功能是对煤矿的瓦斯含量、空气湿度、煤矿粉尘和生产计量等数据信息进行采集;而传感层的主要功能将各类传感节点采集的数据信息通过传输网络传输到应用层上;而应用层主要是提供煤矿安全管理中应用的各类管理应用软件,主要是完成对各类数据信息的存储和处理,分析以及应用。下面将基于上诉的网络架构,结合我国煤矿安全物联网应用中的问题,在上文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对煤矿安全物联网模型进行设计。 煤矿安全物联网监控系统是利用物联网技术,把与煤矿各类与环境、设备、人员等有关的传感器,比如瓦斯、人员识别、湿度、计量设施等传感器,装备在煤矿的开采、利用、安全监控等层面里,然后将各类传感器节点连接到系统中的无线网络和互联网,从而实现了煤矿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与煤矿开采各环节的整合。接着将各类煤矿管理应用工具同时融入到这个物联网系统,用更加精细、动态和智能的方式管理煤矿生产,提高煤矿生产的效率,进一步改善煤矿安全生产条件,促进煤矿企业的整体信息化水平的提高。通过以上分析,煤矿安全物联网监控系统总体结构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感知与控制层、信息集成层及管理决策应用层,结合企业需求分析,这里将在三层基本结构的基础上,加入信息展示层,作为企业的门户系统。 四、物联网技术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 4.1智能救援系统建设 智能救援系统是在指井下发生紧急状况时,系统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对人员的伤亡情况以及环境进行分析,其主要原理在于通过软硬件系统、网络设备以及各种传感报警装备等组成便捷式的报警信息终端,覆盖巷道环境,实时采集、处理与传输生产人员的相关信息,并将获得的信息利用有线网络传送至生产管控系统终端。通常井下人员定位过程如下所示:井下工作人员随身携带定时发射信息的传感器节点,生产管控系统及时接收到这些信息,并依据所接收到信号的强弱程度来计算得出生产人员的具体方位,实时监控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性,一旦井下作业人员发生紧急事故,管理人员能够及时根据定位信息,以最快的速度制订出有效的应急方案,以此避免出现人员伤亡事件发生。 4.2智能物流体系建设 在煤矿企业中,煤炭开采属于极其繁杂的工程,安全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就是经济、高效、标准的物流体系。物流系统在基于物联网技

新版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试卷图文稿

新版煤矿安全生产标准 化试卷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19882)

新版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试卷 1、矿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体系的第一责任人是矿长。 2、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应用于指导生产计划、作业规程、操作规程、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应急救援预案以及安全技术措施等技术文件的编制和完善。 3、综采工作面安装、初次放顶、强制放顶、收尾、回撤时,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并组织实施。 4、井工煤矿“5+2”容易导致群死群伤事故的危险因素指瓦斯、水、火、煤尘、顶板、冲击地压及提升运输系统。 5、煤与瓦斯突出和有煤尘爆炸危险性的矿井煤巷、半煤岩巷掘进工作面和石门揭煤工作面,不得使用钢丝绳牵引的耙装机。 6、支架顶梁与顶板平行,最大仰俯角不大于7°;支架垂直顶底板,歪斜角不大于5°。 7、不安全因素,指一切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因素,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机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条件等。 8、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对安全风险记录、跟踪、统计、分析、上报等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 9、在井口或存在重大安全风险区域的显着位置,公告存在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责任人和主要管控措施。 10、掘进工作面材料、设备采用机械运输,人工运料距离不超过 300m 。 11、矿井有效风量率不低于85%。。 12、防爆电气设备及小型电器防爆合格率100%。 13、事故隐患治理必须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限和预案“五落实”。 14 15、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必须采取安全技术措施。 16、采煤工作面过地质构造带、过老巷、过煤柱、过冒顶区,以及托伪顶开采时,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并组织实施。 17、新安全生产标准化规定煤矿企业应明确煤矿(主要负责人)为煤矿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18、爆破作业执行“一炮三检”和“三人连锁”。 19、局部通风机离巷道底板高度不小于 0.3m ,局部通风机及其启动装置安设在进风巷道中,地点距回风口大于 10m 。 20、职业卫生实施方案应包括时间、进度、(实施步骤)、技术要求、(考核内容)、验收方法等内容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工作面悬顶面积大于(A )10m 2 时应进行强制放顶。。 A. 10m 2; B. 20m 2 C. 30m 2 2、综采工作面乳化液泵压力不小于 (B )MPa 。 A20;B30;C 35 3、电气设备的隔爆接合面之间除(A )外不得有任何杂物。 A 、凡士林油脂 B 、汽油 C 、 黄油 4、专业隐患排查由(B )牵头组织。 A.矿长 B.专业分管矿长 C.安全矿长 D.书记 5、巷道贯通前应当制定贯通专项措施,经( A )审批。 A.矿总工程师 B.矿长 C.企业技术负责人 6、矿井应有至少两个独立能行人直达地面的安全出口,出口之间距离不得小于(C ) 米。 姓名: 单位: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智慧矿山物联网技术发展现状及展望

智慧矿山物联网技术发展现状及展望 发表时间:2019-08-14T15:11:32.707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19年6期作者:张于水 [导读] 矿山管理者还可以对矿山相应的信息数据进行分库管理,保证数据信息的采集和分析效率,对矿山发展决策提供数据和信息依据。内蒙古昊盛煤业有限公司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 017212 摘要:矿山资源在在国民生产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由于安全管理技术不完善,安全问题频出。物联网技术为矿山及人员安全管理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智慧矿山”正是在成熟的物联网技术和大量的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建立的精准信息采集、网络传输和智能化应用系统,矿山井下定位技术是智慧矿山中重要的一项关键技术。矿山与物联网技术结合使矿山安全管理手段更加制度化、智能化、科学化,可有效降低矿山安全事故的发生率,智慧矿山必将成为煤矿等矿山安全管理新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智慧矿山;物联网;井下定位 一、矿山发展现状及形势 在我国绝大多数的矿业企业表现为地理条件较差,生产过程复杂,工作场地黑暗艰苦,开采地面随时会发生移动,由于地质条件的不断变化,开采过程中会发生新的情况和问题,若不能及时采取合理的措施,就可能会导致重大事故,为了改善这一问题,许多大型的国有矿业企业不断加大技术改革,利用先进的信息化和自动化代替原有的传统落后的技术,全面改变煤炭生产面貌,塑造现代化、集成化、精细化的煤炭企业新形象。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矿业企业的信息建设逐渐转变为初步自动化,从过去到未来的发展趋势大致可以分为下面4 种阶段:①信息电子化。利用单一的电子部件进行收集数据资料,通常以文本、电子表格等样式记录统计,使生产信息迈向电子化阶段。②矿山数字化。将矿井的日常安排、生产设备的管理、运营等信息通过矿山数字化信息系统进行入库统计,利用数据库储存大批量的业务数据资料,形成生产信息的数据库化,以系统的方式呈现和掌握整个矿山的生产和发展状况。③虚拟矿山。把整个真实矿山和和它有关的东西都联合起来,连接视频监控系统、安全生产监测系统等达到井下真实场景虚拟重现和视频可见,与模拟仿真的矿区场景结合在一起,完成辅助分析功能。④智慧矿山。在虚拟矿山的基础上,通过物联网技术手段系统地融合信息形成管理、监测、监控三者的一体化,使用人工智能实现科学的和智能的决策,并采用跟踪和导航定位技术实现生产的远程操控和无人化。近年来,我国对于矿业企业安全生产和信息自动程度的要求不断提高,矿业企业自身对安全生产、生产效率及管理标准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已有的落后的发展模式很难前进,一定会被先进科学的矿山物联网技术所代替,基于物联网的数字化智慧矿山建设会去的巨大的成功,确保安全、可靠、智能、的煤炭生产管理。 二、矿山现有技术和模式难以解决的问题 2.1影响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 从技术角度来说,影响矿山安全生产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呢?主要是矿山生产过程中存在许多未知因素,即矿山涉及对象的不确定性。比如矿山灾害源的成因及迁徙的随机性,如瓦斯的集聚与迁徙等;设备运行环境及工况的不确定性,如采煤机切割顶底板的情况等;人员行为的不规范性等等。从目前现有的技术来说,对这些随机性强的灾害源的监测手段单一、缺乏泛在感知、可靠性差、数据不够开放、不利于信息的共享等一系列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远不是一个专业所能达到的。而目前的技术形成不了一个多专业协同工作的平台,很难解决长期困扰矿山的不确定性因素问题。而矿山物联网的目标是实现矿山物与物相连,各个系统通过网络实现了信息共享,减少甚至消除监测盲区。云计算和大数据的使用有利于从大量低价值信息中提取有用信息,使得矿山物理世界逐步从不透明向透明过渡。 2.2影响矿山安全问题解决的运行模式 从矿山现有运行模式来说,几乎所有矿山综合自动化系统建设都是沿袭传统的理念与思路,即矿山自己建设、自己使用、自己维护这样一种模式。这种自建、自用、自维的“三自模式”一切均是自己来做,基本是一个封闭的系统,不具备将第三方的应用服务纳入到网络里来的能力。也就是说,目前技术构建的系统没有能为专业化的服务提供平台。而矿山物联网顶层设计中明确指出“矿山物联网是一个承载服务的平台。矿山的各种应用,矿山各专业均可在物联网平台上提供应用服务”。 2.3矿山对人才的需求 高技术的应用本应该是将人解放出来,让人更为专注于自己擅长的工作。然而,不管是从技术还是从矿山运行模式,现有的方式都难以形成一个多专业协同工作的平台,不能有效的应用第三方的服务,反而越来越依靠矿山自己的力量来应对难以解决的问题。即使系统建设初期,让其他公司来实现,但最终还是要矿山自己接手,去做自己根本不熟悉、甚至不了解的工作。这又带来了矿山技术人材的严重缺乏,并且形成了恶性循环,建设的系统越多,人反而越不够用,而不是将人解放出来。 三、智慧矿山系统建设展望 智慧矿山在保证人员安全的基础上,另一个重点目标是对矿山生产成本进行有效管理,实现矿山的优化控制、优化运行和优化管理,减少人力成本,提高矿井和支撑部门的运行效率,这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而不仅仅是对矿井人员和设备的简单监控。因此,在构建基于物联网的“智慧矿山”时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3.1在规划和设计统一的基础上进行逐步实施 由于不同类型矿山有着自己本身的特点,这就需要基于物联网的矿井生产智能管理技术根据不同矿山特点,如规模、现代化水品、开采方式等进行灵活的调整。同时,在重视程度上,各级领导和技术人员应当要对数据、网络和应用平台的建设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高度重视。对于系统中各个子系统的接入方式,可以采取承包方式,把协调各子系统厂商的接入方式问题交给承包商来解决。 3.2重视矿山建设的同时也要重视应用 物联网的价值在于应用。这里面的含义就是要避免只重视矿山物联网建设而忽略了应用。因为迫于政策而建设物联网,建设完之后没有发挥其价值,这种情况应该避免。应用基于物联网的矿山智能化管理可以实现高效、安全、绿色开采目标,通过物联网动态详尽地描述并控制矿山安全生产与运营的全过程,保证矿山经济可持续增长。 3.3应对标准建设引起重视 统一的标准是规范化实时的首要步骤,作为一个开放性的物联网应用平台,现有的“智慧矿山”系统应构建统一的接入端口,便于第三方和用户增加、删除和接入现有平台。需要针对现有“智慧矿山”的关键技术、协议、接口、应用平台和中间件等方面构建标准,打通产业链上

某煤矿安全教育培训计划(DOC 16页)

毕节市XX煤矿安全教育 培 训 计 划 二〇一二年二月

毕节市XX煤矿 安全教育培训计划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煤矿从业人员特别是职工日常的安全陪培训工作,依据《安全生产法》、《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3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等七部门《关于加强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工作的意见》(安监总培训〔2006〕228号)和《关于加强煤矿安全培训工作的若干意见》(安监总培训字〔2005〕91号),结合我矿的实际,组织编制了煤矿作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计划。 新工人安全教育培训计划 1.培训对象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以及从事煤矿生产作业的人员。 2.培训目的 通过培训,使作业人员了解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了解煤矿作业的危险、职业危害因素;熟悉本岗位安全生产的权利和义务;掌握本岗位安全操作规程以及个人防护、避灾、自救与互救基本方法;了解安全设施、常见事故防范、应急措施基本常识;掌握个人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简单维护,以及职业病预防知识等,具备与其从事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相应的知识和能力。

3.培训要求 (1)新入矿作业人员必须按照本大纲的要求接受安全生产培训,经考试合格,具备入井实习资格。在老工人的带领下,实习4个月,经考核合格,方可独立上岗作业; (2)对在矿正常作业的人员每10天在班前会进行组织培训,并建立健全培训档案,详细、准确记录培训内容、考试、考核情况; (3)培训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加强案例讲解,注重职业道德、安全法律意识和实际安全操作技能的综合培训;要充分考虑煤矿工人文化水平较低的实际,按照本大纲的要求,加强安全生产意识和素质,安全生产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技能的培训,使培训内容通俗易懂,便于掌握。 4.培训内容 (1)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煤矿安全生产方针、政策; 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相关制度的基本知识; 农民工、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保护; 劳动保护与劳动合同基本知识; 煤矿从业人员安全生产的权利和义务。 (2)煤矿安全管理 煤矿安全管理的基本概念、目的和任务; 煤矿主要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煤矿安全管理机构、人员及主要职责;

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方案

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方案 根据《水城县化乐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站文件》的文件要求,结合我矿实际,制定本方案如下:一、指导原则立足于我矿安全实际,以持续推进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为目标,牢固树立煤矿安全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及和谐发展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进一步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力度;突出排查,重在整治;抓好当前,兼顾长远;强化监管,建立机制;着重解决影响安全的突出问题,同时抓好安全的各个薄弱环节;不断提高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水平,用足够的行政、经济手段遏制安全责任事故发生,确保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二、领导与工作分工为了把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作为重点日常工作来抓,矿成立安全生产专项工作机构及隐患专项排查治理机构,如下;组长:吴兴合副组长:王怀武、曾能进、万中华、李帮达、胡平果、吴刚。成员:孙贵学、朱文、徐安云、惠泽顶、夏涛、谢玉怀、罗俊、张显。领导组下设办公室,隐患排查治理办公室设在安监科,由曾能进同志兼任主任,负责隐患排查治理台帐,登记、整改、回查、销号管理工作,总结通报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展情况。办公室下设隐患排查治理组:安全组;组长:曾能进成员:罗俊、谢玉怀、黄相勇、邓成富、袁发成安全组职责: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制度,在分管生产矿长和安全矿长的领导下,负责煤矿企业的安全检查、监督管理工作。负责安全管理制度的编制和实施,并监督检查其执行情况。负责组织煤矿中长期的安全生产规划,年度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和实施。参与煤矿安全费用的提取及使用管理,对安技措工程进行检查、落实。负责监督检查奖惩制度的执行。参与安全奖励资金的管理使用。定期组织安全大检查、安全专项检查和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对发现问题和安全隐患及时采取“四定”措施,限期整改,并督促落实直至整改解决。负责职业健康管理和职工健康档案管理,对煤矿新建,改扩建项目职业安全卫生严格按制度执行。监督检查煤矿安全设备、设施装置和仪器的选型使用。参与制定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规划及具体实施细则,并落实实施定期检查验收。参加本矿事故的调查、处理,提出预防事故的措施,并督促按期执行,组织安全

物联网在煤矿应用410

物联网在煤矿应用 引言 煤炭行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虽然煤矿安全生产已取得不小进步,但是较发达国家煤矿安全生产水平还有一定差距,尤其是特大安全事故还时有发生。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为解决煤矿安全问题带来了希望。物联网技术能够保证煤矿安全生产,预防事故发生,而且在事故发生后能快速、准确定位,进行应急抢救。 物联网技术还为煤矿安全监督管理引入了新的理念、新的技术和新的方法。把感应器嵌入到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中,感知煤矿“人员、机械、环境”方面的各种状态信息,将现有分散、独立、单一的网络监管平台提升为系统、开放、多元的综合网络监管平台,实现人与机械、环境等物理系统的整合,物与物、人与物的互联互动,从而保证煤矿的安全生产,实现安全监督管理中“物物互联、智能感知、物物互动、智慧处置”的设想。 1 物联网在煤矿应用发展现状 1.1 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又称传感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物联网是一个比Internet更为庞大的网络。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是互联网,物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一种网络,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物联网实现了“物-物通信”、“物-物联动”,使连接到物联网上的所有物品、设备能够自由地互相通信、共享信息、互通状态。 1.2 物联网的发展现状 物联网概念最早出现于比尔盖茨1995年《未来之路》一书,只是当时受限于无线网络、硬件及传感设备的发展,并未引起世人的重视。2003年,美国《技

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新版

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 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2020) 1.总则 煤矿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应通过树立安全生产理念和目标,实施安全承诺,建立健全组织机构,配备安全管理人员,建立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管理制度,开展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质量控制,通过持续改进,不断规范安全生产管理,将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软件与硬件相统一、动态与静态相统一、过程与结果相统一,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实现安全发展。 一、基本条件 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达标煤矿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齐全有效。 (二)安全生产组织机构完备,有负责安全、采煤、掘进、通风、机电、运输、地测、防治水、调度和应急管理、安全培训、职业病防治等工作的管理部门,配备管理人员。 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矿井(以下简称突出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复杂极复杂矿井、冲击地压矿井按规定设有相应的管理机构,配备管理人员。 (三)矿长、副矿长、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在规定的时间内参加由煤矿安全培训主管部门组织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并取得考核合格证明。 (四)煤矿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五)不存在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二、基本原则 (一)发挥领导作用 领导作用是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关键。煤矿矿长应发挥领导表率作用,强化安全风险意识,实施并兑现安全承诺,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供必要的组织、制度、人员、技术、资金等保障,营造全员参与标准化建设的氛围和环境,保障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二)突出理念引领 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红线意识,用先进的安全生产理念、明确的安全生产目标,指导煤矿开展安全生产各项工作。 (三)强化风险意识 深化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增强煤矿矿长、总工程师等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风险意识,实现源头管控,不断推动安全生产关口前移。 (四)注重过程控制 过程控制是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核心。建立并落实管理制度,强化内部考核,实施安全生产各环节的过程控制,定期开展标准化管理体系达标检查结果的总结分析。 (五)促进科技进步 健全技术管理体系,开展技术创新;不断引进先进实用技术、装备、工艺,优化生产系统;完善安全监控系统,努力提升煤矿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持续提高安全保障能力。 (六)推动持续改进

某煤矿安全生产管理规定(二篇)

方案计划参考范本 某煤矿安全生产管理规定(二篇) 目录: 某煤矿安全生产管理规定一 某煤矿小眼管理的规定二 - 1 -

某煤矿安全生产管理规定一 为切实搞好我矿的生产管理,明确职责范围,减少扯皮,不留死角,进行有效地生产组织、控制和协调,达到稳定秩序,疏通环节,提高效率,实现安全、文明、高产高效之目的,特制订本规定。 第一条:凡属矿井生产的开拓、开采、巷道准备、维修、机电设备安装维修工程,供电、排水、压风、抽风、提升、运输和“一通三防”各系统的调整及其系统内的设备、设施等的安装、拆除、更换的施工作业,均应编制和提出计划,并提交作业规程或措施,由矿统筹安排,任何单位不得擅自作主,进行影响正常生产秩序及各系统正常进行的非正常性施工作业(应急抢险、抢救除外)。 第二条:矿井生产的各期计划,由技术科、生产科、企管科根据有关规定,组织人员编制。呈报和下达年、季、月生产计划指标,要结合矿井实际情况,通过矿领导集体研究,矿长负责确定。月度计划指标,应根据有关劳动定额,结合具体实际情况编制提出,并组织有关人员审议后,由矿长确定。一经确定的年度、季度、月度计划,由企管科负责编制表册,及时呈报,发至各有关部门和生产单位。生产月度作业计划,要在计划实施前2天下发。 第三条:各单位、部门按照矿下达计划,要尽快研究制订出落实完成计划指标的方案和措施,并做好相应的传达、布置工作。生产科负责落实矿井产量进尺、工程计划的生产组织和生产设备、材料、物资供应的安排和布置工作。供应科按计划负责材料、物资的采购供应。 第四条:矿利用生产平衡会、调度会和工前会形式,调度、平衡生产计划及指标的落实,主要由生产科向有关单位和部门根据计划布 6 / 6

煤矿安全的四位一体

煤矿安全的四位一体 摘要: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作为第一大主体能源,煤炭的生产能力非常重要而且其中的安全生产能力更是重中之重。 关键词:煤炭能源、生产能力 如今我国的煤炭事业发展虽然有很大的进步,但煤炭事业发展历尽艰难,而且作为第一能源煤炭产量跟不上经济的增长。关于煤炭供应跟不上经济发展的观点并非危言耸听。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周大地表示到2020年,我国的能源消耗将到30-32亿吨/年标准煤。如果按目前消耗方式,这个数字有可能是50亿吨/年标准煤,即使采取多种措施,也可能达到36亿吨/年标准煤。如此大的消耗量将远远超过中国煤炭安全生产量的上限。周大地表示,根据有关研究表明,中国煤炭可能的合理生产上限是22-24亿吨/年,而真正的现代化矿井的安全生产上限只有不到10亿吨/年。煤炭问题只是中国能源战略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面对这个问题近年来我国山西资源整合限制了煤炭供给量,使得国内的煤炭供需基本平衡,导致煤价回落幅度远小于国际市场。产业整合,兼并重组的最终目的是解决产量跟不上经济增长。山西还将不断的努力提高煤炭的生产力,在安全生产的基础上满足现实需要的产量。 随着我国工业的飞速发展,煤炭能源的需求日益显现,煤炭安全生产能力的提高由为重要。要想提高煤矿安全生产能力必须提高煤炭生产的安全性,要想提高煤炭生产的安全性必须提高煤矿全体人员的安全意识,要想提高煤矿全体人员的安全意识就的使用“四位一体”的安全制度。在煤矿上使用的“四位一体”的安全制度具体可以包括所有的煤矿工作人员即:管理岗有三方面,工人岗有一方面。 煤炭的安全生产对于管理者来说(1)煤矿的安全投入要到位。它包括完善的矿井安全设备和齐全的人员安全装备。煤矿安全的一整套设备缺一不可,矿山使用特殊安全要求的设备、器材、防护用品和安全检测仪器,必须符合国家安全标准;不符合国家安全标准或者行业安全标准的,不得使用。如井下的电气设备必须符合防爆要求,应有良好的接地、过流、漏电保护装置。还必须拥有完善的防尘供水系统、防排水系统和火灾防治设施等,而且这些设备要根据社会科技的进步及煤矿自身情况的变化不断更新。(2)煤矿的安全制度要齐全。煤炭无论是在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的过程中都应有完善的安全制度。当然安全生产制度在煤矿安全规章制度中仍然是重点。矿井实行入井检查制度,入井人员必须随身携带自救器,建立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体系。对全体人员实行奖罚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安全质量标准化检查标准》认真开展矿井、地面单位的安全质量。(3)管理者在购买了先进的安全设备,建立了完善的安全制度后还必须扎扎实实的投身于管理当中,这是在众多煤矿中最容易忽视的问题。在某些大型煤矿,管理者自以为他们拥有了先进的设备,完善的制度就放松了自身的安全观最终导致了事故。所以管理者的积极管理在当前是极为重要的。对携带烟草、点火物品下井或酗酒下井者要严肃处理。加大对违章指挥、忽视安全工作、玩忽职守、对安全隐患不采取措施行为的管理。真正做到“不安全不生产,不消除事故隐患不生产,安全措施不落实不生产”。煤矿企业必须把“一通三防”作为煤矿安全的重中之重,加强对“一通三防”的管理是煤炭安全生产形式能否持续稳定好转的关键所在。国家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煤矿安全检查办事处按干部管理权限对煤矿监察员实行分级管理。加强领导,形成齐抓并管的合力。做好宣传教

浅析智慧矿山物联网

浅析智慧矿山物联网 摘要:论述了矿山物联网的特征,它主要表现在多系统综合应用、感知层开放、应用平台开放和适合构建逻辑子系统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的关键技术和跨层的公共技术;矿山物联网建设模型,是在对物联网发展历程的深刻研究,对可视化管理理论的深入学习的基础上,仔细分析了感知矿山建设的主要容和建设步骤后提出来的,这为物联网与感知矿山建设的联合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明确提出感知矿山的核心问题是“三个感知”,即感知矿山灾害征兆,实现各种灾害事故的预警预报;感知矿工周围安全环境,实现主动式安全保障;感知矿山设备工作健康状况,实现预知维修。感知矿山系统建设的关键是感知层网络建设,建设目标是减灾保安全。 关键词:矿山;物联网;体系构架;感知灾害征兆;感知环境;感知设备健康状况0引言 我国一直以来都把煤炭作为主要能源,但是煤炭在我国存储的地理条件复杂,煤矿生产主要靠人工,生产安全监控管理的设备和技术管理都比较落后,应用技术的功能单一,管理不到位,造成煤矿生产的成本高,安全隐患大。煤矿中先用的安全监控系统,其生产商与生产时期差异很大,各系统间的通信协议等技术不统一,数据结构之间也存在很大的区别,表现为多元化和异构性。近年来我国政府和企业对于矿山的安全监测不断加强重视,这为矿山的正常生产和安全保障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就目前的监管设备和技术水平低下的情况下,安全隐患无法根除,矿山灾难还是不时地发生,需要一种实时地连续的监控预警系统。

在这样的前提下,“矿山物联网”这一系统就出现了,它的产生主要基于自动化、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前期准备建设,在此基础上,运用网络和各种遥感设备,将矿山更加具体全面的呈现在人们面前。但煤矿生产中正需要的就是对移动施工过程的监控,而物与物的通常需要的是大围的无线网能力,要运用网络来对矿山进行分布式的感知。“矿山物联网”的建设是将瓦斯等传感器、电缆、电气设备等与宽带、芯片当作是一个整体的系统的基础设施,运用泛感知技术对在参与煤矿生产的人员、基础设施和机器进行实时有效的监管和控制。在矿山物联网建设中运用物联网技术和可视化管理,对于感知系统动态描述能力的提高,以及对矿山生产安全性的提高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能够保证矿山开采的安全和高效,促进矿山的可持续生产,经济增长的可持续,以及矿山生态环境的和谐与稳定。 因此,将物联网应用在煤矿生产的矿山物联网建设中,对于物联网理论的发展和应用技术的开发进步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在建设过程中将其与可视化管理的结合也会提高可视化管理在实践中的应用水平。 1物联网研究现状 物联网是近年来新兴起的一种技术,目前在国际上还没有形成统一认识。美国和欧洲将其视为一种智能的、传感的、泛在的网络技术。国际电信联盟在2005 年发表的网络报告《ITUInternet Reports 2005 :The Internet of Things》中也没有对其的涵进行明确的解释。而在2009 年9 月的中欧之间的物联网与企业环境研讨会上,当时的欧委会信息社会与媒体司,也就是现在的通信网络、网络数据和技术司的部门负责人则提出了他们对于物联网的理解:物联网是全球性的动态网络基础设施,它能够对标准化和能互相操作的通信协议进行自我组织,其

煤矿行业物联网系统技术

煤矿行业物联网系统技术 国外利用无线通信和计算机技术开展煤矿矿井管理的起步较早。1990年8月,美国安菲斯公司研发的一套可实现超低频信号穿透岩层进行传输的无线急救通讯系统(PED,即Personal Emergency Device系统)在悉尼附近的一所煤矿投入使用。上世纪90年代,随着RFID(射频识别)技术的兴起,国外加快了这一领域的发展,并成功地将其应用到了井下人员定位监控系统中。除矿井人员管理之外,国外煤矿瓦斯监测技术发展时间也比国内长,发达国家的煤矿监控系统普遍可实现多参数连续测控,系统智能程度高,传感器质量可靠,使用寿命长,系统的可靠性高,反映速度快。而国内现有的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主要以联网监测为主体,其主要由监测终端、监控中心站、通讯接口装置、井下分站、传感器组成,主要方式是在矿井下固定的地方安装各种监测传感器,再通过长电缆将采集到的数据传到地上的监控中心站。但是这样的系统存在布线难度大、环境适应性低、维护成本高等问题。目前,将RFID、Zigbee等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煤矿安全管理中已成为新的关注热点,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煤矿RFID频段的选择 目前通常将射频识别标签的工作频率从高到低分为三类:低频段射频标签(30KHz-300KHz),中高频段射频标签(3MHz-30MHz)和超高频与微波标签(典型433MHz,2.45GHz,5.8GHz)。 国内有学者结合不同频率的无线电波在煤矿井下巷道中的传输特性,对30多家企业生产的人员定位系统中的射频收发系统进行了归类比较,得出2.4GHz 的中心频率在抗衰减、提高速率、可用信道、传输距离等方面更容易满足煤矿安全的需要,并在此基础上研制了基于2.4GHz的射频收发系统。 在2008年多媒体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上有学者发表了一篇煤矿物联网系统的论文。该系统由发射器和接受器组成。矿工带有发射机,一旦事故发生,救援使用接收器来同UHF频段的发射机沟通,通过观察接收到的信号水平来判断方向。这个无线电模块采用内置低噪声放大器,数字滤波器,匹配网络,RSSI和DDS+PLL频率合成技术。这个系统使用433MHz工作频率,以提高渗透性,高衍射性和长距离识别。 此外,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院无线通信技术小组的Michael R.Souryal 等人研究了一个多跳网络的自动部署的可行性。部署过程建议采用实时测量链路,并考虑移动多径衰落环境以及无线电物理层的特点。原型系统是基于900MHz TinyOS支持低速率数据的应用。 2、基于RFID的矿工身份识别定位和环境监测 由于煤炭行业生产环境的特殊性,监管系统就需要应对并监测井下的恶劣环境。有文献介绍了基于RFID技术设计的煤矿安全智能化监控系统。该系统可以实时检测井中甲烷等有害气体的浓度,对携带RFID的井下工作人员和重要设备进行自动位置检测、身份识别和信息管理。系统使用总线型拓扑结构的网络进行数据的采集和传送,并利用监管中心的远端PC实现显示及存储等功能,适用于各类环境下煤矿的安全管理。 另外,基于GIS和RFID的煤矿井下人员跟踪定位与监控系统能够很好的解

新版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标准

附件1 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定级办法 (试行) 第一条为深入推进全国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持续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根据《安全生产法》关于“生产经营单位必须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全国所有合法的生产煤矿。 第三条考核定级标准执行《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以下简称《评分方法》)。 第四条申报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的煤矿必须同时具备《评分方法》设定的基本条件,有任一条基本条件不能满足的,不得参与考核定级。 第五条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分为一级、二级、三级3个等次,所应达到的标准为: 一级: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评分90分以上(含,以下同),井工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通风、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采煤、掘进、机电、运输部分的单项考核评分均不低于90分,其他部分的考核评分均不低于80分,正常工作时单班入井人数不超过1000人、生产能力在30万吨/年以下的矿井单班入井人数不超过100人;露天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钻孔、爆破、边坡、采装、运输、排土、机电部分的考核评分均不低于90分,其他部分的考核评分均不低于80分。 二级: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评分80分以上,井工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通风、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采煤、掘进、机电、运输部分的单项考核评分均不低于80分,其他部分的考核评分均不低于70分;露天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钻孔、爆破、边坡、采装、运输、排土、机电部分的考核评分均不低于80分,其他部分的考核评分均不低于70分。 三级: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评分70分以上,井工煤矿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通风、

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计划目标

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计划目标 XX 年度,煤矿公司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安全发展理念,加强煤矿安全日常监管,以预防煤矿安全事故为工作重点,促进煤炭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现将XX年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计划如下。 贯彻落实区委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安全生产工作精神,围绕安全工作中心,有针对性地提出一系列工作措施,特别突出煤矿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抓好基层和基础工作。结合煤矿安全生产的实际,制定具体措施方案,抓好贯彻落实,推动安全生产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完善安全监管组织、机制和保障体系 一、公司将成立区煤矿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和领导,研究制定安全监管计划、方案和措施,组织安全监管执法和检查督查,并实施安全考核。二、进一步完善公司各级领导、职能部门和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考核奖惩保障措施,公司技术人员挂钩负责煤矿日常安全监管和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并进一步建立完善片区周查月检、安全隐患分级管理制度和重大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对日常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隐患进行登记建档,严格按照定人、定措施、定时间的“三定”原则逐条督促限期整改,实行隐患整改追踪、反馈和销号制度,确保每个查及的问题和隐患落实整改到位。 (二)、积极推进安全机制、管理创新和科技进步公司将根据矿井技术 改造情况以及安全生产条件、管理水平的变化情 况,开展煤矿测评分类并采取相应监管办法和措施。实行重点区域重点监控,对公司所有的煤矿进行重新模底、排查,明确受水害和火灾(自燃)威胁区域,追踪督促落实整改。全面安装使用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建立完善区级网络监控平台,

并引进应用“煤矿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系统(msrms)”,努力提高公司煤矿风险管理和安全监控科技水平。 (三)、强化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一、按要求配足专业技术人员,完善井下现场安全生产8 小时跟班管理制度,并坚持做好周检工作,每周由矿长组织一次安全生产检查,检查覆盖率达100%,对查出的隐患进行分类定级管理,及时抓好整改,发现重大隐患立即停产停工整改。二、加强技术基础工作,每个矿井每年及时由技术负责人组织编制《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和《煤矿应急救援预案》,每季度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修改和补充,并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绘制完善12 种与现场实际相符的图纸,用以指导矿井安全生产。三、强化法人代表和管理人员下井带班制度,公司法定代表人每月下井不少于10天,煤矿主要负责人或矿长(井长)每月下井不少于20 天,矿井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每月下井不少于22 天。落实夜班带班和现场指挥制度,各煤矿每班至少有一名矿级管理人员带班下井,深入重点区域和关键环节,并与工人同上班同下班,确保安全生产各项措施落实到区队和班组。 (四)、继续推进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 认真总结近年来公司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的经验与做法,查找差距和不足,按照公司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三年规划和建设方案,进一步完善激励和奖惩约束机制,形成一切利好政策向达标矿井倾斜的良好氛围。继续实行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监管责任制考核制度,安排公司所有工程技术人员分别挂钩列入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矿井,实行分类指导,加强技术管理和服务,严格兑现奖罚,确保XX 年实现公司80%的煤矿达到安全质量标准化,有效提升煤矿安全基础水平。共 212 (五)、加强煤矿建设项目监管 强化对公司资源整合、基建、联合改造和改建矿井的监管,严格进度和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第二届安全生产科技成果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第二届安全生产科技成果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第二届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获奖成果公告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第二届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评审工作已全部结束,共评出获奖成果143项,其中一等奖14项,二等奖42项,三等奖87项。现将第二届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获奖成果予以公告。 附:第二届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获奖成果 二○○四年十二月十二日

第二届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获奖成果 一等奖(14项) 2004-1-01兴隆庄矿工业场地巨厚松散层变形特征及其对重大建筑物影响的研究(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兴隆庄煤矿、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采所事业部;来存良、许延春、李佃平、官云章、徐法奎、李正龙、李奉海、张玉卓、王惠忠、介玉新、王济忠、文学宽、张孟凯、于旭磊、张刚) 2004-1-02急-倾斜厚煤层长壁综放开采技术研究(靖远煤业有限责任公司、西安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谢俊文、罗福乾、程文东、李俊明、谢和平、李虎林、贠东风、缪寅生、杨富、上官科峰、周宏伟、朱启孝、李德玺、马忠元、韩书才) 2004-1-03长江三峡工程库区巴东地区滑坡预测预报系统(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青岛建筑工程学院、黑龙江科技学院、北京工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日地层环境力学校际研究中心;何满潮、王旭春、姚爱军、崔政权、武雄、鹿粗、孙晓明、衡朝阳、段庆伟、景海河、杨晓杰、蒋宇静、苏永华、毛利勤、滕建仁) 2004-1-04煤层巷道大体积特高压水闸墙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三河尖煤矿;朱亚平、杨家华、张周权、王慧明、杨思光、杨正华、陈忠胜、汪善好、李光文、赵加才、于保华、李爱民、夏林稳、杜昌要、陶元) 2004-1-05大容量全肺灌洗术医疗护理常规及操作规程(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尘肺病康复中心〈中国煤矿工人北戴河疗养院〉;陈志远、张志浩、车审言、刘长林、马国宣、黄京慧、韩

煤矿大数据与物联网

煤矿大数据与物联网 孙继平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 100083) 摘要:按事故类别分析了2004年—2013年全国煤矿事故,顶板、瓦斯、运输、水害、机电、爆破、火灾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占比分别为52.7%和36.8%,11.3%和29.7%,16.9%和11.3%,3.1%和8.1%,4.1%和2.5%,2.7%和1.9%,0.4%和1.9%;顶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最多;瓦斯事故起数居第3位,死亡人数居第2位,但2005年和2013年死亡人数最多;运输事故起数居第2位,死亡人数位第3居;煤矿各类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均大幅下降;瓦斯和顶板事故起数占比明显下降,但运输和机电事故起数占比有所上升,需进一步加强运输和机电事故防治。探讨了大数据在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水害、火灾等事故预警,煤矿重大关键设备故障诊断,煤炭需求和价格预测等方面的应用。探讨了物联网在矿用安全标志准用产品管控、煤矿重大关键设备管控与远程维护、煤矿设备材料管控、防碰撞、持证上岗与专人操作管控等方面的应用。 0 引言 随着煤矿机械化、自动化和信息化程度的提高,煤矿监控、通信与监视系统的推广应用,我国煤矿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百万吨死亡率均大幅下降,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煤矿安全生产的迫切需求,促进了物联网技术在煤矿的应用,也产生了大量数据,为大数据在煤矿应用奠定了基础。 1 煤矿事故分类分析 根据2004年—2013年《全国煤矿事故分析报告》,本文按事故类别分析了2004年—2013年全国煤矿事故。10年期间,我国煤矿共发生死亡事故19870起,死亡33200人。其中,顶板事故10468起,死亡12226人,分别占52.7%和36.8%,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均最多;瓦斯事故2239起,死亡9861人,分别占11.3%和29.7%,事故起数位居第3,死亡人数位居第2,但2005年和2013年死亡人数最多;水害事故623起,死亡2690人,分别占3.1%和8.1%,事故起数位居第5,死亡人数位居第4;火灾事故84起,死亡634人,分别占0.4%和1.9%,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位均居第7;运输事故3366起,死亡3757人,分别占16.9%和11.3%,事故起数位居第2,死亡人数位居第3;机电事故818起,死亡820人,分别占4.1%和2.5%,事故起数位居第4,死亡人数位居第5;爆破事故531起,死亡635人,分别占2.7%和1.9%,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均位居第6;其他事故1745起,死亡2577人,分别占8.8%和7.8%。2004年—2013年全国煤矿各类事故起数及占比如表1所示,2004年—2013年全国煤矿各类事故死亡人数及占比如表2所示。 分析表明,10年来,煤矿瓦斯、顶板、水害、火灾、运输、机电、爆破等各类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均大幅下降,事故总量由2004年的3641起、死亡6027人,降低为2013年的604起、死亡1067人;瓦斯和顶板事故起数占比明显下降,但运输和机电事故起数占比有所上升。这表明,通过煤矿机械化、自动化和信息化,煤矿安全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不断提高,事故防治能力不断增强。但大量采掘和运输等设备的使用,增加了运输和机电事故的概率。虽然运输和机电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均大幅下降,但起数占比有所上升。因此,需研究煤矿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进一步提高煤矿运输和机电事故防治能力,以满足高机械化程度煤矿安全生产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