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智能之联机分析处理

商业智能之联机分析处理(OLAP)

Inetsoft最早是一个报表工具厂商,2004年Style Report/Style Intelligence 发布基于OLAP ROLAP的数据分析技术,初次涉足商业智能应用。自此,我们沿着商业智能(BI)之路一路前行,直到今天,长江后浪推前浪,我们的BI产品渐渐超过了传统的报表工具

产品,Style Intelligence系列成为主打产品。可以说,OLAP把英网带入了商业智能领域。

随着企业信息化的推进,传统关系型数据库的发展,很多企业的数据资源已经相当丰富了,但是面临着“数据海量、信息全无”的尴尬局面。也许我们会说,关系型数据库不是也提

供了查询手段吗比如SQL。确实,我们可以通过SQL查询到一些结果,但是这其中面临几

大问题,这里只列举其中两个最要命的问题:

1.当数据库结构相对简单,数据量相对小,查询也不是很频繁的时候,关系型数据库

都能运转良好。但是,想象一下,一个查询需要连接几张表,并且有些表的数据早

已过了千万行的级别,从这几千万行中找出你需要的数据,再假设这个查询还挺频

繁的,我想,这个时候只能选择崩溃了。

2.获取信息是为了帮助我们分析问题,而分析问题这种自然行为一般都是从相关因素

开始考虑的,专业术语叫“维度”,这些维度的产生依赖于分组,度量值来自于分

组后的统计。SQL天然的不适合这种应用,只能动态的生成形形色色的SQL查询语

句来获取不同的信息,这个计算量让关系型数据库力不从心。虽然我们可以想很多

种办法来维持运转,比如建立视图、索引、缓存等,总归是治标不治本的权宜之计。

由此可见,SQL对大数据库的简单查询已不能满足用户分析的需求。用户的决策分析需要

对关系数据库进行大量计算才能得到结果,而查询的结果并不能满足决策者提出的需求。

如此一来,OLAP应运而生。在OLAP可以运行之前,一般需要建立相应的数据来源,其中

一个选项便是数据仓库。根据人的思维习惯和分析习惯,预先定义好分析事物的几个维度,维度又可以细分为不同层次。比如我们分析销售行为,时间是一个常用的维度,而时间又

经常被划分为年、季度、月份等,这就是层次。划分好维度和层次之后呢,又把这些维度

中各层次对应的数据汇总起来,变成了度量值在这些维度层次上的反映。这就跟关系数据

库的理念背道而驰。关系数据库是痛恨冗余的,比如实时销售表中是不会有顾客姓名或地

址的,大不了有个顾客ID,这些信息都会存在顾客信息表中,否则实时销售表中有太多重复的顾客姓名或地址,显得很冗余。而OLAP反其道而行之,引入了冗余,针对各种可能

性预先归类和计算,而这些归类和计算从信息存储的角度来看,完全是多余的,因为你年

份的统计完全可以通过月份的统计推算出来,最详细的层次也可以通过原始数据计算出来。这就是冗余和计算性能之间的一种平衡。所以,世间万物,并无绝对的对与错,一切都是

因时因地而异,一切又都在动态的平衡当中,而且有很多事有需要我们来平衡,恰如我们

的工作和生活一样。

下面的例子也许更有助于我们理解OLAP的工作原理。

例如分析销售数据,可能会综合时间周期、产品类别、分销渠道、地理分布、客户群类等

多种因素来考量。这些分析角度虽然可以通过报表来反映,但每一个分析的角度可以生成

一张报表,各个分析角度的不同组合又可以生成不同的报表,使得IT人员的工作量相当大,而且往往难以跟上管理决策人员思考的步伐。

联机分析处理的主要特点,是直接仿照用户的多角度思考模式,预先为用户组建多维的数

据模型,在这里,维指的是用户的分析角度。例如对销售数据的分析,时间周期是一个维度,产品类别、分销渠道、地理分布、客户群类也分别是一个维度。一旦多维数据模型建

立完成,用户可以快速地从各个分析角度获取数据,也能动态的在各个角度之间切换或者

进行多角度综合分析,具有极大的分析灵活性。这也是联机分析处理在近年来被广泛关注

的根本原因,它从设计理念和真正实现上都与旧有的管理信息系统有着本质的区别。

不妨看一下图示:

事实表中包含了丰富的信息,但是每次都从它那里查询也考验着我们的智商和体力,于是,我们预先把他处理成各种不同的维度,映射到相应的数据,这个数据就是根据相应需要的

汇总。从Outline File我们看到了相应的维度,以及他们的成员,比如Region维度(这

里假设就这一个层次),它的成员包括GZ、BJ、SH等。Index Filed保存了映射关系,各个维度成员组合映射到相应的数据块。Data File是度量值(Measure)的容身之地,他把各个维度成员组合对应的度量值都放在一个二维数组。照理来说这里应该是一个多维数组,为了距离方便,只在Index File里面列出了Customer和Channel维度,忽略了其他维度,比如Region,所以两个维度对应的就是二维数组。N个维度就会对应n维数组。

OLAP系统按照其存储器的数据存储格式可以分为关系OLAP(RelationalOLAP,简称ROLAP)、多维OLAP(MultidimensionalOLAP,简称MOLAP)和混合型OLAP(HybridOLAP,简称HOLAP)三种类型。

ROLAP将分析用的多维数据存储在关系数据库中并根据应用的需要有选择的定义一批实视

图作为表也存储在关系数据库中。不必要将每一个SQL查询都作为实视图保存,只定义那

些应用频率比较高、计算工作量比较大的查询作为实视图。对每个针对OLAP服务器的查询,优先利用已经计算好的实视图来生成查询结果以提高查询效率。同时用作ROLAP存储

器的RDBMS也针对OLAP作相应的优化,比如并行存储、并行查询、并行数据管理、基于

成本的查询优化、位图索引、SQL的OLAP扩展(cube,rollup)等等。

我们在Logical Model上提供了一个Hierarchy,就是ROLAP。我们的工作原理就是接收

到相应的多维请求,然后解析成相应的Logical Model能理解的数据请求,这里往往是SQL,最终呈现给用户数据。也就是,我们利用我们的聪明才智,隐藏了各种生成SQL的

头疼的事情,直接响应最终用户的各种多维请求,并且利用我们的各种计算优势和缓存策略,来突破ROLAP的一些劣势,比如性能问题。

MOLAP将OLAP分析所用到的多维数据物理上存储为多维数组的形式,形成“立方体”的结构。维的属性值被映射成多维数组的下标值或下标的范围,而总结数据作为多维数组的值存储在数组的单元中。由于MOLAP采用了新的存储结构,从物理层实现起,因此又称为物理OLAP(PhysicalOLAP);而ROLAP主要通过一些软件工具或中间软件实现,物理层仍采用关系数据库的存储结构,因此称为虚拟OLAP(VirtualOLAP)。

我们还是可以用同一个图例来解释这个问题。

把数据从原始数据表里面抽取出来,先归纳存储各个维度(Outline File),再根据维度成员的多少来产生相应的度量值(Data File),这些度量值也是原始数据的一个汇总,

这个过程也就是关系数据库里面的分组和汇总。最后,产生维度成员与度量值之间的映射关系(Index File),所以,Data File应该是一个n维数组,n个维度对应n维数组。

而这些物理存储的多维数组访问效率很高,所以MOLAP的性能优势就显而易见了。

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到MDX。MDX,多维表达式(multi-dimensional expressions)的英文缩写词,是一种编程语言语法,支持多维对象与数据的定义和操作。MDX 在很多方面与结构化查询语言 (SQL) 语法相似,但它不是 SQL 语言的扩展。OLAP产品多支持MDX 查询。

很多厂商的OLAP产品都是这种类型。我们的产品Style Intelligence就是通过XMLA包

装的MDX,来访问诸个第三方OLAP产品的多维数据的。我们目前通过测试的有Hyperion Essbase、Mirosoft SQLServer Analysis、Sap NetWeaver、Mondrian和我们自己的ROLAP。XMLA是一种Web Service,支持这种标准的OLAP厂商,他们的产品接收到我们的请求,相应的服务会解析请求、分析MDX、返回标准的XML格式的数据,然后我们解析这些数据形成我们自己的数据格式。

那OLAP和传统的查询和报表工具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OLAP是决策支持领域的一部分。传统的查询和报表工具是告诉你数据库中都有什么(what happened),OLAP则更进一步告诉你下一步会怎么样(What next)、和如果我采取这样的措施又会怎么样(What if)。用户首先建立一个假设,然后用OLAP检索数据库来验证这个假设是否正确。比如,一个分析师想找到什么原因导致了贷款拖欠,他可能先做一个初始的假定,认为低收入的人信用度也低,然后用OLAP来验证他这个假设。如果这个假

设没有被证实,他可能去察看那些高负债的账户,如果还不行,他也许要把收入和负债一起考虑,一直进行下去,直到找到他想要的结果或放弃。也就是说,OLAP分析师是建立一系列的假设,然后通过OLAP来证实或推翻这些假设来最终得到自己的结论。OLAP

分析过程在本质上是一个演绎推理的过程。

大多数的统计分析技术都基于完善的数学理论和高超的技巧,预测的准确度令人满意,但对使用者的要求很高。而随着计算机计算能力的不断增强,我们有可能利用计算机强大的计算能力只通过相对简单和固定的方法完成同样的功能。OLAP把这些高深复杂的技术封装

起来,使人们不用自己掌握这些技术也能完成同样的功能,并且更专注于自己所要解决的问题。

商务智能在物流管理领域的应用

商务智能在物流管理领域的应用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带来了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本身竞争力的巨大空间:信息技术不但使企业获取需要的信息,而且,促进企业对信息的再利用,以此营造企业的竞争优势。企业一直在寻找对商务智能的理解和实现的方式,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早在80年代,当时“商务智能”的标准是能容易地获得想要的数据和信息,Gartner Group 于1996年最早提出了商务智能(Bussiness Intelligence,以下简称BI)的概念,将它定义为一类由数据仓库(或数据集市)、查询报表、联机分析、数据挖掘、数据备份和恢复等部分组成的,以帮助企业决策的技术及其应用。近几年来,商务智能的发展迅猛,在我国更是保持着高增长率的发展势头。随着商务智能技术的日趋成熟,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商务智能来帮着企业的决策和管理。下面我主要介绍商务智能在物流管理领域的应用。 1 商务智能的定义 1.1 商务智能的定义 商务智能又称商务智慧或商务智能,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的定义,商务智能是对商业信息的搜集、加工、管理和分析过程。目的是使企业的各级决策者获得知识或洞察力,帮助他们更快地做出对企业更有利的决策。 为了将数据转化为知识,需要利用数据仓库、数据挖掘和线上分析处理(OLAP)工具等技术。因此,从技术层面上讲,商务智能不是什么新技术,它只是ETL、数据仓库、OLAP、数据挖掘、数据展现等技术的综合运用。 2 商务智能的核心技术 2.1 数据仓库技术 数据仓库系统是对数据的处理技术的集成,而商务智能系统的核心是解决商业问题,它把数据处理技术与商务规则相结合,以提高商业利润减少市场运营风险,是数据仓库技术、决策支持技术和商业运营规则的结合。数据仓库由数据库(DBMS)、数据(Data) 、索引(Index)三部分构成。 2.2 数据挖掘技术 数据挖掘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及随机的实际应用数据中,挖掘出隐含的、先前未知的、对决策有潜在价值的知识和规则的过程。挖掘的对象主要是数据库和数据仓库,其目的是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综合、归纳和推理,揭示事件间的相互关系,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为经营决策、市场策划及金融预测等提供依据,帮助企业的决策者调整市场策略,减少风险,做出前摄的及基于知识的决策。 2.3 联机分析处理技术(OLAP) OLAP是一种多维分析工具,目标是满足决策支持或多维环境下特定的查询和报表需求,使分析人员、管理人员或执行人员能够从多个焦度对从原始数据中转化出来的、能够真正为用户所理解的并真实反应企业维特性的信息进行快速、一致、交互地存取,从而获得对数据的更深入了解。它的技术核心是“维”这个概念,因此它是数据仓库中大容量数据得以有效利用的重要工具。 3 商务智能在现代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3.1 智能仓储管理系统。系统集成了入库、出库、货位和保管的实时和历史数据,构成数据仓库,为在线分析处理和数据挖掘创造环境,从而有助于从业务数据中发现深层次的信息和知识,将非直观的、隐含的信息和知识以直观的形式描述,辅助领导层决策。使得物流企业

商务智能重点(大概整理)

题型:选择10*1分,单选10*1分,填空8*1分,计算4*9分,问答4*9分。 一、商务智能概述 1.数据 数据是可以记录、通信和能识别的符号,它通过有意义的组合来表达现实世界中的某种实体(具体对象、事件、状态或活动)的特征。 商务智能技术可以分析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以及非结构化数据、静态的历史数据和动态数据流等各种类型的数据。 2. 3.BI定义 定义一:Business Intelligence is a process of turning data into knowledge and knowledge into action for business gain. (Data Warehouse Institute) 标准定义: 商务智能是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管理和分析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商务数据和信息,创造和累计商务知识和见解,改善商务决策水平,采取有效的商务行动,完善各种商务流程,提升各方面商务绩效,增强综合竞争力的智慧和能力。 4.商务智能的结构

(1)商务智能的结构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数据仓库环境 分析环境 (2)商务智能主要由三种技术构成: 数据仓库(Data Warehouse) 联机分析处理(On-line Analysis,OLAP) 数据挖掘(Data Mining) 在三大技术支柱中,数据仓库是商务智能的基础。 联机分析处理(OLAP)是以海量数据为基础的复杂分析技术。 数据挖掘(Data Mining)是从海量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 知道的但又可能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 二、决策支持系统 1.结构化:数据结构字段含义确定、清晰。 典型的如数据库中的表结构 半结构化:具有一定结构,但语义不够确定 典型的如HTML网页,有些字段是确定的(title),有些不确定(table) 非结构化:杂乱无章的数据,很难按照一个概念去进行抽取,无规律性 2.DSS的产生背景 电子数据处理——EDP(Electronic Data Processing) 管理信息系统——MI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决策支持系统——DSS(Decision Support Systems)(70年代中期提出)

商业智能概述

商业智能概述 摘要:随着商业的发展越来越趋于全球化,商业信息量越来越大,商业多覆盖的领域越来越广,商业智能将会有更大的发展利用空间,会给企业带来更多信息支持,文章对商业智能的定义、体系结构、关键技术及发展意义进行分析。 关键词:商业智能;数据仓库;联机分析处理 电子商务在已经在企业中得到了应用,随着信息量的不断增长,信息的复杂性也越来越高。现在的企业不仅要求对数据的基本处理还要求通过数据处理能够得到其隐含的信息,从而可以帮助企业预测行业的未来走势。商业智能系统把数据库、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等集于一体,将企业系统中有价值的数据提取出来,存放在数据仓库中,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从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上的技术支持。 1商业智能的定义 Gartner Group将商业智能定义为由数据仓库、联机分析处理、数据挖掘等部分组成的、帮助企业进行决策的技术及其应用。商业智能的实现是以计算机多种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它把数据仓库技术、OLAP技术、网络技术等理论和技术融合在企业业务系统基础中。其工作原理是把来自企业中有用的大量数据,进行清理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性,然后经过抽取、转换和装载过程,整合到一个大型的数据仓库中,得到一个全局视图,利用合适的查询和分析对数据进行处理,提炼出有用信息,为管理者提供决策帮助,改善商业决策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 2商业智能的体系结构 商业智能系统的体系结构主要由数据源、ETL、数据仓库和数据分析及展现等四部分构成。数据流通过外部异构数据源进入ETL过程,在ETL过程后被存入数据仓库,用OLAP模型加以分析和查询,从而得出用户所需要的数据信息。研究商业智能系统的体系结构有助于加强商业智能系统在企业中更加普及的运用,促进商业智能的快速发展。 外部数据源的主要来源是企业各个应用系统产生的数据也可以是外部数据,选择出有代表性的数据进入系统。ETL技术是指对从外部进入的数据进行清洗、校验、转换、加载滤掉不需要的源数据,并校验数据正确性和完整性,然后将数据的格式和类型转换成所结构需要的类型,最后进行数据加载。 3商业智能的关键技术 商业智能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数据仓库技术、联机分析处理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所谓数据仓库技术是指为实现商业智能从企业中获取大量数据,并对其进

商务智能课程大纲

《商务智能》教学大纲 一、课程设计的背景与目的 大数据时代,数据分析无处不在,商场竞争离不开数据决策。商务智能技术与方法是大数据分析的核心,也是商务决策分析的基础。本课程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系列课程之一,强调理论和工程技术应用相结合,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后,可以学会商务智能、数据仓库、联机分析处理、数据挖掘、数据可视化等专业术语,掌握数据仓库、联机分析处理、数据挖掘等专业应用技术。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可以通过专业应用软件对数据进行深层次加工获得有实际应用的有价值信息,增强学生对信息管理的深层次认识。 二、教学目标与课程收获 商务智能的实质是从数据中有效地提取信息,为管理者的决策和企业战略开发提供信息支持。商务智能系统是指运用数据仓库、联机分析和数据挖掘技术来处理和分析商业数据,针对不同的领域提供不同的应用解决方案,协助用户解决商务活动中的复杂问题,从而帮助决策者面对商务环境的快速变化而做出敏捷反应和合理商业决策的管理系统。 三、培训对象 具备一定数据库技术和管理知识的学生或企业白领,尤其是产品、市场、财务、研发、供应等部门的决策分析人员。 四、培训学时 18小时 五、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单元:商务智能概述(1小时) 【教学内容】商务智能的产生背景,商务智能的基本概念,商务智能的应用范围,商务智能的应用价值,商务智能的体系结构,商务智能的主要功能,商务智能的核心技术,商务智能模型建立,商务智能的应用。 【教学重点及难点】商务智能的基本概念、商务智能技术的发展、商务智能技术、商务智能的体系结构。 【基本要求】了解商务智能项目的应用,商务智能技术的发展,商务智能的应用范围和应用价值等,理解商务智能的核心技术,实现商务智能的工具、技术路线的选择,掌握商务智能的相关基本概念,商务智能的主要功能、商务智能模型建立,商务智能架构,商务

联机分析处理

联机分析处理 简介 联机分析处理,英文名称为On-Line Analysis Processing,简写为OLAP。 随着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数据库存储的数据量从20世纪80年代的兆(M)字节及千兆(G)字节过渡到现在的兆兆(T)字节和千兆兆(P)字节,同时,用户的查询需求也越来越复杂,涉及的已不仅是查询或操纵一张关系表中的一条或几条记录,而且要对多张表中千万条记录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信息综合,关系数据库系统已不能全部满足这一要求。操作型应用和分析型应用,特别是在性能上难以两全,人们常常在关系数据库中放宽了对冗余的限制,引入了统计及综合数据,但这些统计综合数据的应用逻辑是分散而杂乱的、非系统化的,因此分析功能有限,不灵活,维护困难。在国外,不少软件厂商采取了发展其前端产品来弥补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支持的不足,他们通过专门的数据综合引擎,辅之以更加直观的数据访问界面,力图统一分散的公共应用逻辑,在短时间内响应非数据处理专业人员的复杂查询要求。1993年,E.F.Codd(关系数据库之父)将这类技术定义为“联机分析处理”。 作用 联机分析处理是共享多维信息的、针对特定问题的联机数据访问和分析的快速软件技术。它通过对信息的多种可能的观察形式进行快速、稳定一致和交互性的存取,允许管理决策人员对数据进行深入观察。决策数据是多维数据,多维数据就是决策的主要内容。OLAP专门设计用于支持复杂的分析操作,侧重对决策人员和高层管理人员的决策支持,可以根据分析人员的要求快速、灵活地进行大数据量的复杂查询处理,并且以一种直观而易懂的形式将查询结果提供给决策人员,以便他们准确掌握企业(公司)的经营状况,了解对象的需求,制定正确的方案。 联机分析处理具有灵活的分析功能、直观的数据操作和分析结果可视化表示等突出优点,从而使用户对基于大量复杂数据的分析变得轻松而高效,以利于迅速做出正确判断。它可用于证实人们提出的复杂的假设,其结果是以图形或者表格的形式来表示的对信息的总结。它并不将异常信息标记出来,是一种知识证实的方法。 起源 联机分析处理(OLAP) 的概念最早是由关系数据库之父E.F.Codd于1993年提出的,他同时提出了关于OLAP的12条准则。OLAP的提出引起了很大的反响,OLAP 作为一类产品同联机事务处理(OLTP) 明显区分开来。 Codd提出OLAP的12条准则来描述OLAP系统: 准则1 OLAP模型必须提供多维概念视图 准则2 透明性准则 准则3 存取能力推测 准则4 稳定的报表能力 准则5 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

数据仓库、联机分析处理与数据挖掘

数据仓库、联机分析处理与数据挖掘08 广义概念上的数据仓库是一种帮助企业做决策的体系化解决方案,它包括了三个方面的内容: ⏹数据仓库技术(Data Warehouse,DW) ⏹联机分析处理技术(On-line Analytical Processing,OLAP) ⏹数据挖掘技术(Data Mining,DM) 数据仓库、联机分析处理和数据挖掘作为信息处理技术是独立出现的。数据仓库用于数据的存储和组织;联机分析处理则侧重于数据的分析;数据挖掘则致力于知识的自动发现。因此这三种技术之间并没有内在的依赖关系,可以独立地应用到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之中,以提高信息系统相应的能力。但是,这三种技术之间确实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性和互补性,把它们结合起来,就可以使它们的能力更充分地发挥出来。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决策支持系统的架构,即DW+OLAP+DM。 1、数据仓库技术 ⑴概述 数据仓库是一种只读的、用于分析的数据库,常常作为决策支持系统的底层。它从大量的事务性数据库中抽取数据、并将其清理、转换为新的存储格式,即为了决策目标而把数据聚合在一种特殊的格式中。数据仓库是支持管理决策过程的、面向主题的、集成的、随时间变化的、但信息本身相对稳定的数据集合。其中,“主题”是指用户使用数据仓库辅助决策时所关心的重点问题,每一个主题对应一个客观分析领域,如销售、成本、利润的情况等。“面向主题”就是指数据仓库中的信息是按主题组织的,按主题来提供信息。“集成的”是指数据仓库中的数据不是业务处理系统数据的简单拼凑与汇总,而是经过系统的加工整理,是相互一致的、具有代表性的数据。“随时间变化”是指数据仓库中存储的是一个时间段的数据,而不仅仅是某一个时间的数据,所以主要用于进行时间趋势分析。一般数据仓库内的数据时限为5到10年,数据量也比较大。“信息本身相对稳定”是指数据一旦进入数据仓库,一般情况下将被长期保留,变更很少。 ⑵数据仓库组织和管理数据的方法与普通数据库的不同点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它依据决策要求,只从数据库中抽取那些需要的数据,并进行一定的处理。 ②数据仓库是多维的,即数据仓库中数据的组织方式有多层的行和列。 ③它支持决策处理,不同于普通的事务处理。 ⑶数据仓库需要的数据库技术的支持:

简述olap的基本操作

简述olap的基本操作 OLAP(联机分析处理)是一种数据处理技术,它允许用户通过非常具有 交互性的界面查询或分析数据,而无需编写复杂的SQL语句或程序。因此,OLAP系统已成为商业智能的核心组成部分。 OLAP的基本操作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切片(slice):即选定一个二维表,然后选取其中一行、一列或一个单元格,从而得到一个更小的子表。切片操作可以帮助用户在数据集中 快速找到特定行、列或单元格,从而更好地理解数据。 2. 切块(dice):即选定一个多维数据集,然后根据用户的选择,从中选择一个或多个维度和相应的切片,得到一个新的多维子集。切块操作 可以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数据的关联关系。 3. 旋转(pivot):即将多维数据集的某些维度交换,以便更好地观察不 同维度之间的关系。例如,在一个销售数据库中,用户可以将销售日 期作为列,将不同地区作为行,以便更好地分析不同地区的销售情况。 4. 过滤(filter):即根据用户的要求,从数据集中筛选特定的数据子集,该子集符合特定的条件或条件。例如,在一个销售数据库中,可以根

据特定的地区、时间范围或产品类型过滤数据,以便更好地分析数据。 5. 聚合(aggregate):即使用各种函数(如求和、平均值或计数)将多个数据点或值合并为一个值或汇总数据,以便更好地分析更大的数据集。例如,在一个销售数据库中,可以根据某个地区、某个产品或某个时 间段聚合数据,以便更好地理解数据。 总之,OLAP是一种非常强大的数据处理技术,它允许用户通过简单 易用的界面快速地查询、分析和理解数据。通过使用OLAP的基本操作,用户可以更好地了解数据,并在商务决策中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数据挖掘实验二数据立方体与联机分析处理

数据挖掘实验二数据立方体与联机分析处理引言 数据挖掘是一种通过发现和提取数据中隐藏模式和信息的过程。数据挖掘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旨在提供有关数据集的深入洞察。其中一个重要的数据挖掘技术是数据立方体与联机分析处理。 本文将介绍数据立方体的概念、原理和应用,以及联机分析处理的 步骤和意义。 一、数据立方体 1.1 概念 数据立方体是一种多维数据模型,通常用于存储和分析大规模 数据集。它的基本结构是一个多维数组,可以通过多个维度进行灵 活的切片和切块。数据立方体允许用户从不同角度观察数据,并从 中发现模式和关联。 1.2 原理 数据立方体的构建基于OLAP技术(Online Analytical Processing)。OLAP技术是一种面向用户的数据分析方法,通过构

建维度和度量,利用数据立方体进行数据的快速查询和分析。数据立方体中的维度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例如时间、地理位置、客户等。而度量则是用于度量和计算的数值,例如销售额、利润等。 1.3 应用 数据立方体广泛应用于商业智能和决策支持系统中。它可以帮助用户发现市场趋势、了解客户行为、进行销售预测等。通过使用数据立方体,用户可以轻松地根据不同的维度和度量进行多维度查询和分析,提取有用的信息。 二、联机分析处理 2.1 概念 联机分析处理(Online Analytical Processing)是一种对数据进行快速查询和分析的方法。它广泛应用于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领域。通过联机分析处理,用户能够对大规模数据集进行交互式的查询和分析,从而获得即时的结果。 2.2 步骤 联机分析处理包括以下步骤:

- 数据准备:将原始数据导入到数据仓库中,并进行清洗和转换,以适应联机分析处理的需求。 - 维度设计:根据分析需求,设计合适的维度,并建立维度表。 - 事实表设计:根据分析需求,设计合适的事实表,并建立事实表。 - 数据填充:将数据填充到维度表和事实表中。 - 联机分析:根据用户的查询需求,对数据进行多维查询和分析。 - 结果呈现:将分析结果以可视化的形式展示给用户。 2.3 意义 联机分析处理能够帮助用户从大规模数据中快速获取有用的信息。它可以帮助用户分析市场趋势、预测销售量、了解产品偏好等。通过使用联机分析处理,用户可以更好地理解数据,做出更明智的 决策。 结论

大数据时代的商业智能

大数据时代的商业智能 引言 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比如,互联网、社交媒体、物联网、移动设备等带来的海量数据,已经成为企业在业务决策、战略规划、产品研发等方面的重要资源。商业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BI)作为一种有效的数据分析方法,正在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 一、商业智能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商业智能是通过数据挖掘、数据分析、在线分析处理等技术手段,将企业内外部数据信息的产生、存储、管理、传输等过程中的种种信息进行分析,提供给企业决策者正确、实时、全面的业务信息的过程。商业智能联合出现于20世纪末,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商业智能的主要演化过程可以分为结构化查询语言(SQL)、联机事务处理(OLTP)、联机分析处理(OLAP)、数据挖掘(DM)等阶段。如下图所示: 二、商业智能的应用领域

商业智能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客户关系管理(CRM)。商业智能可以通过分析企业内外部客户数据,提高企业的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2.供应链管理。企业可以通过商业智能分析行业、市场信息,为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提供有利依据。 3.财务管理。商业智能可以分析企业的财务数据,为企业的财务管理提供支持。 4.人力资源管理。商业智能可以分析企业的人力资源数据,为企业的员工招聘、管理、培训等提供有效手段。 5.物流管理。商业智能可以分析企业的物流数据,为企业的仓储管理、物流运输、配送环节等提供有效决策依据。 三、商业智能的优势和挑战

1.商业智能的优势 1)高效性。商业智能可以快速地分析和处理海量数据,并为 企业决策者提供准确、实时、全面的业务信息。 2)可视化。商业智能可以通过图表、报表等方式,将数据展 现直观化,让决策者更加直观地了解企业的业务状况。 3)用户友好性。商业智能平台的设计主要考虑到用户的使用 习惯和感受,让用户能够使用更加便捷和友好的界面来操作。 2.商业智能的挑战 1)数据质量问题。由于数据来源、数据传输、数据存储等环 节中存在各种问题,因此数据质量问题成为了商业智能发展的一 个重要瓶颈。 2)数据安全问题。由于商业智能需要处理企业的核心数据, 因此数据安全问题非常关键,一旦泄露将会对企业造成重大损失。

商业智能BI和数据分析

商业智能BI和数据分析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数据规模呈指数级别增长,传统的数据处理方式显得力不从心。商业智能(BI)和数据分析成为了跨越数据时代的重要手段,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BI是指通过对各种商业流程中积累的数据进行搜集、集成、处理、分析、查询等多种处理技术,快速、准确地生成和传播有关运营业务的信息,并发现利润点和改进空间,同时支持决策过程。数据分析则是以统计学和计算机科学方法研究数据的方法,对巨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以发现更深层次的数据价值。 商业智能强调的是提供决策支持,通过策略性的方法,将数据直接运用到公司的战略和业务运作中,以获得商业优势。数据分析则是发掘数据的潜在知识和信息,通过改进现有的流程,增加销售机会,提高产品效率、提高绩效,并为下一步规划提供量化数据。 商业智能和数据分析为企业管理层提供了非常完整的数据和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在此基础上制定有效的决策方案。在商业智能和数据分析的支持下,企业可以快速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效率、优化经营和提升利润率。

其中,商业智能的两个主要目标是: 一、测量业务表现 通过全面、可靠的数据分析来定义业务目标,帮助企业实现生产、采购、销售和财务目标,优化管理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实现更大的收益。 二、揭示机会 信息的价值不仅在于帮助企业发现潜在的问题,还可以揭示出未开发的业务机会,扩大企业的市场份额,增加收益。这种类型的机会是由习惯和行为的变化、技术的变化和新的市场机会等因素共同构成的。 另外,在商业智能和数据分析的发展中,数据可视化已变成了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通过可视化,数据变得更加“清晰可见”,管理层能轻松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同时,通过数据可视化,做出更高效的决策和调整变得更加容易。对于管理人员来说,数据可视化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工具,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据和掌握数据,并根据结果做出战略性的决策。 在商业智能和数据分析的推动下,企业管理层可以更容易地开发生产力和市场机会,优化运营活动,提高生产效率和企业的产品质量,并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数据仓库与商业智能分析

数据仓库与商业智能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企业数据规模的不断扩大,数据仓库和商业智能分析成为了企业管理和决策的重要工具。数据仓库是一个集成的、面向主题的、相对稳定的数据集合,用于支持企业的决策和分析活动。商业智能分析则是通过对数据仓库的提取、转换和加载,以及数据挖掘、统计分析等技术,为企业提供及时、准确、有效的决策支持。 一、数据仓库的建设 数据仓库的建设是数据仓库和商业智能分析的基础。数据仓库一般通过抽取、转换和加载(ETL)的过程,将企业各个业务系统的数据集成到数据仓库中。为了保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数据仓库需要进行数据清洗、数据转换和数据加载等一系列的处理。同时,为了提高数据仓库的查询性能,还需要对数据进行索引、分区和分片等技术的优化。 数据仓库的建设还需要考虑到企业的业务需求和数据安全需求。根据企业的不同需求,可以构建不同的数据仓库模型,如维度模型、星型模型、雪花模型等。而为了保护数据的安全,可以采取数据加密、权限控制等手段,限制用户对数据的访问和修改权限。数据仓库的建设需要充分考虑到数据的质量和安全,以及对业务需求的适应能力。 二、商业智能分析的应用 商业智能分析是数据仓库的重要应用。通过商业智能分析,企业可以对数据仓库中的数据进行多维度的分析和查询,帮助企业发现隐藏在数据中的规律和趋势,进行业务决策的优化。 商业智能分析的应用包括数据挖掘、统计分析、OLAP(联机分析处理)等技术。数据挖掘技术可以通过对数据的深度挖掘,发现数据中的潜在模式、关联规则等,帮助企业做出更准确的决策。统计分析则可以通过对数据的统计描述和推断分

析,帮助企业了解和判断数据的特征和规律。而OLAP技术则可以实现多维度、 多层次的数据分析,为企业提供直观、灵活的查询分析界面。 商业智能分析的应用涵盖了各个行业和领域。在零售业中,商业智能分析可以 帮助企业了解商品销售趋势,优化库存管理和推广策略;在金融领域中,商业智能分析可以帮助银行识别风险和客户价值,优化信贷审批和市场推广;在医疗行业中,商业智能分析可以帮助医院分析医疗资源的分配和利用情况,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三、挑战与机遇 在数据仓库和商业智能分析的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机遇。一方面,数据仓库和商业智能分析的建设和维护需要大量的投入和人力资源,对企业来说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另一方面,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等的兴起,为数据仓库和商业智能分析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面对这些挑战和机遇,企业应该积极推进数据仓库和商业智能分析的建设和应用。一方面,企业需要加强数据质量管理,确保数据仓库的数据准确、完整和可靠;另一方面,企业还应该加强对商业智能分析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能力。 总结起来,数据仓库和商业智能分析是企业管理和决策的重要工具,通过数据 仓库的建设和商业智能分析的应用,企业可以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并作出准确的决策。数据仓库和商业智能分析的发展将进一步推动企业信息化、智能化的进程,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机遇和竞争优势。因此,企业需要重视数据仓库和商业智能分析的建设和应用,并不断创新和提升自身的能力。

bi基础知识

bi基础知识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BI 的含义 2.BI 的发展历程 3.BI 的应用领域 4.BI 的关键技术 5.我国在 BI 领域的发展 正文 1.BI 的含义 BI,即商业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是一种通过运用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技术,使企业能够更加准确地了解其业务状况,从而辅助决策和提升业务效率的管理方法。BI 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对业务的实时监控、数据驱动的决策以及智能化的运营。 2.BI 的发展历程 商业智能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早期数据分析:20 世纪 60 年代,企业开始使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主要用于财务管理和库存管理。 (2)数据仓库和 OLAP:20 世纪 90 年代,数据仓库和联机分析处理(OLAP)技术的出现,使得企业可以大规模地存储和分析数据,从而为决策者提供更加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3)数据挖掘和大数据: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数据量的快速增长,数据挖掘和大数据技术逐渐成为 BI 领域的热点。这些技术可以帮助企业从海量数据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为决策提供支持。

3.BI 的应用领域 商业智能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主要包括: (1)销售与营销:通过分析销售数据、客户行为等,为企业制定更加有效的销售策略和营销活动。 (2)生产与供应链:通过对生产、库存、物流等环节的数据分析,优化生产流程,降低成本,提高供应链效率。 (3)财务管理:通过对财务数据的实时监控和分析,帮助企业实现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4)人力资源管理:通过对员工的招聘、培训、绩效等方面的数据分析,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 4.BI 的关键技术 商业智能领域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 (1)数据仓库:用于存储和管理企业级数据,为 BI 系统提供数据支持。 (2)数据挖掘:通过挖掘大量数据,发现潜在的规律、趋势和关联关系,为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3)数据可视化:将复杂的数据以直观、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帮助决策者快速理解数据信息。 (4)机器学习:通过训练算法,使计算机能够从数据中自动学习和改进,提高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 5.我国在 BI 领域的发展 我国在商业智能领域的发展非常迅速。政府和企业都认识到了 BI 在提高企业竞争力和推动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大了对 BI 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投入。目前,我国在 BI 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BI-商务智能功能模块详解

BIBusinessIntelligence商业智能 AIArtificialIntelligence人工智能 NNNetworkNode网络结点 OLAPOn-LineAnalyticalProcessing联机分析技术 OLTP联机事务处理 产品案例① BI.Office是由菲奈特软件公司自行研发的商业智能平台产品,其核心技术是商业智能(BusinessIntelligence)相关技术,包括数据仓库/联机分析处理/数据挖掘等技术,以及报表处理、数理统计、AI、NN、经济学、管理学等,在目前国内市场的商业智能技术和产品中,处于领先水平。 BI.Office采用业内先进的WebService技术架构,实现基于Web的分布式组件应用,保证了平台独立和较强的伸缩能力,同时最大程度地独立于软件厂商,保证了客户投资和系统升级能力。BI.Office实现了多种数据源的无缝集成,支持IBM、Microsoft>Oracle等不同类型的OLAPServer,同时支持对OLAP、OLTP和数据仓库的集成访问。【技术层次】 BI.Office在研发过程中成功应用了XP、RUP和MSF等软件工程理论,把国外成熟的过程控制理论综合应用到了软件产品的生命周期中。【编程规范有利于软件的升级维护】 基于WebService架构先进的产品技术框架设计,技术架构基本上分为四层:客户BI.OFFICE 端用户图形界面、WebServiceRuntime层、业务逻辑层(远程组件)和数据库访问层【产品架构】 1

1 BI.T.AXATION 产品技术架构图 AFP 囲W 甜讐啊啣1 喘列pbml=■ HTTP 1 s ■州 Request PrexvO bject Browser Entirentn« ; wefr 百己rvicq 旧皓11*1曲s Runtime ■:rul 自简 :®BJB '1Appl 視址iqM:servw □LA 卩QLTPDktaSa urcre 5erviee Ob>ct

商业智能之联机分析处理

商业智能之联机分析处理OLAP Inetsoft最早是一个报表工具厂商,2004年Style Report/Style Intelligence 发布基于OLAP ROLAP的数据分析技术,初次涉足商业智能应用.自此,我们沿着商业智能BI之路一路前行,直到今天,长江后浪推前浪,我 们的BI产品渐渐超过了传统的报表工具产品,Style Intelligence系列成 为主打产品.可以说,OLAP把英网带入了商业智能领域. 随着企业信息化的推进,传统关系型数据库的发展,很多企业的数据资源已经 相当丰富了,但是面临着“数据海量、信息全无”的尴尬局面.也许我们会说,关系型数据库不是也提供了查询手段吗比如SQL.确实,我们可以通过SQL查 询到一些结果,但是这其中面临几大问题,这里只列举其中两个最要命的问题: 1.当数据库结构相对简单,数据量相对小,查询也不是很频繁的时候,关 系型数据库都能运转良好.但是,想象一下,一个查询需要连接几张表, 并且有些表的数据早已过了千万行的级别,从这几千万行中找出你需 要的数据,再假设这个查询还挺频繁的,我想,这个时候只能选择崩溃 了. 2.获取信息是为了帮助我们分析问题,而分析问题这种自然行为一般都 是从相关因素开始考虑的,专业术语叫“维度”,这些维度的产生依赖 于分组,度量值来自于分组后的统计.SQL天然的不适合这种应用,只能 动态的生成形形色色的SQL查询语句来获取不同的信息,这个计算量 让关系型数据库力不从心.虽然我们可以想很多种办法来维持运转,比 如建立视图、索引、缓存等,总归是治标不治本的权宜之计. 由此可见,SQL对大数据库的简单查询已不能满足用户分析的需求.用户的决 策分析需要对关系数据库进行大量计算才能得到结果,而查询的结果并不能 满足决策者提出的需求.如此一来,OLAP应运而生.在OLAP可以运行之前,一 般需要建立相应的数据来源,其中一个选项便是数据仓库.根据人的思维习惯 和分析习惯,预先定义好分析事物的几个维度,维度又可以细分为不同层次. 比如我们分析销售行为,时间是一个常用的维度,而时间又经常被划分为年、 季度、月份等,这就是层次.划分好维度和层次之后呢,又把这些维度中各层 次对应的数据汇总起来,变成了度量值在这些维度层次上的反映.这就跟关系 数据库的理念背道而驰.关系数据库是痛恨冗余的,比如实时销售表中是不会

商业智能系统

商业智能系统相关技术的研究 1商业智能 1.1商业智能概念的定义 商业智能的概念最早是Gartner Group于1996年提出来的。商业智能是由数据仓库、查询报表、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数据备份和恢复等部分组成的、以帮助企业决策为目的的技术及其应用。商业智能所涉及的技术与应用,在Gartner Group命名之前就有,起初被称为经理信息系统(E IS),在演化成商业智能之前叫决策支持系统(DSS。商业智能是数据库技术、OLAP(联机分析处理Online Analytical Processing简称OLAP》技术、数据采集和迁移技术、网络技术、GUI 技术、查询报表技术、统计学、人工智能、知识发现技术等理论和技术的综合运用,其核心内容是从许多来自企业不同的业务处理系统的数据中,提取出有用的 数据,进行清理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性,然后经过抽取( Extraction )、转换(Transformation)和装载(Load),即E几过程,整合到一个企业级的数据仓库里,从而得到企业信息的一个全局视图,利用合适的查询和分析工具、数据挖掘 工具等对数据仓库里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形成信息,把信息提炼出辅助决策 的知识,最后把知识呈现给管理者,为管理者的决策过程提供支持。 1.2正确理解商业智能 商业智能应该是帮助企业提高决策能力和运营能力的概念、方法、过程以及软件的集合。对该定义的正确解释,可以从四个层面展开。信息系统层面:称为商业智能系统(BI Sys-t em)的物理基础。表现为具有强大决策分析功能的单独的软件工具和面向特定应用领域的信息系统平台,如SCM CRM ERP与事务型的MIS不同,商业智能系统能提供分析、趋势预测等决策分析功能。数据分析层面:是一系列算法、工具或模型。首先获取与所关心主题有关的高质量的数据或信息,然后自动或人工参与使用具有分析功能的算法、工具或模型,帮助人们分析信息、得出结论、形成假设、验证假设。知识发现层面:与数据分析层面一样,是一系列算法、工具或模型。将数据转变成信息,而后通过发现,将信息转变成知识;或者直接将信息转变成知识。战略层面:将信息或知识应用在提高决策能力和运营能力上;企业建模等。商业智能的战略层面是利用多个数据源的信息以及应用经验和假设来提高企业决策能力的一组概念、方法和过程的集合。它通过对数据的获取、管理和分析,为贯穿企业组织的各种人员提供信息,以提高企业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能力。总之,商业智能的目标是将企业所掌握的信息转换成竞争优势,提高企业决策能力、决策效率、决策准确性。为完成这一目标,商业智能必须具有实现数据分析到知识发现的算法、模型和过程,决策的主题具有广泛的普遍性。 2商业智能系统 商业智能的整个系统被划分为4个层面,简单的说就是主要包括数据预处理、 建立数据仓库、数据分析及数据展现四个主要阶段。从数据源经过抽取( Extra,E)、转换(Transform, T)、装载(Load,L)过程加载到中央数据仓库,再从数

BI基础

BI基础 BI的概念 商业智能这一术语1996年由Gartner Group的Howard Dresner首次提出,它描述了一系列的概念和方法,通过应用基于事实的支持系统来辅助商业决策的制定。商业智能技术提供使企业迅速分析数据的技术和方法,包括收集、管理和分析数据,将这些数据转化为有用的信息,然后分发到企业各处。 BI不能产生决策,而是利用BI过程处理后的数据来支持决策。哪么BI所谓的智能到底是什么呢?(理清这个概念,有助于对BI的应用。)BI最终展现给用户的信息就是报表或图视,但它不同于传统的静态报表或图视,它颠覆了传统报表或图视的提供与阅读的方式,产生的数据集合就象玩具“魔方”一样,可以任意快速的旋转组合报表或图视,有力的保障了用户分析数据时操作的简单性、报表或图视直观性及思维的连惯性。 所涉及的技术 数据库:数据存在的基础、业务系统的数据逐条存放,如销售数据。不利于分析,且不能综合分析,分析->影响业务系统的工作。 ODS:(Operational Data Store)是数据仓库体系结构中的一个可选部分,ODS具备数据仓库的部分特征和OLTP系统的部分特征,它是“面向主题的、集成的、当前或接近当前的、不断变化的”数据。 多数据源;接近业务系统现实数据;临时的,ETL之前需清除;不是必须的。 ETL:(Extract Transform Load)操作型业务数据库(DB)到数据仓库(DW)的过程称之为ETL,它实现数据的抽取,转换及装载工作。 抽取:将数据从各种原始的业务系统中读取出来。 转换:按照预先设计好的规则将抽取得数据进行转换、清洗,以及处理一些冗余、歧义的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