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卧床老年患者肺部感染的诊治

长期卧床老年患者肺部感染的诊治
长期卧床老年患者肺部感染的诊治

长期卧床老年患者肺部感染的诊治

发表时间:2016-03-31T13:49:58.980Z 来源:《健康世界》2014年21期供稿作者:孙海涛

[导读] 江苏省南通市紫琅医院依据长期卧床老年肺部感染患者临床特征,明确诊断后,采用抗生素联用治疗。

江苏省南通市紫琅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长期卧床老年患者肺部感染的诊治。方法:本次选取100例绝对卧床>10d的老年肺部感染患者,均为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明确诊断,并随机分组,就采用阿奇霉素与头孢吡肟联合治疗(观察组n=50)与常规治疗(对照组,n=5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相较对照组,观察组选取病例咳嗽、咳痰消失时间、发热消失时间,气喘、气急消失时间,肺部罗音消失时间呈更短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选取病例临床总有效率经统计示为98%,明显高于对照组80%,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仅1例观察组患者轻微恶心,未影响治疗,后自行消失。结论:依据长期卧床老年肺部感染患者临床特征,明确诊断后,采用抗生素联用治疗,可促使预后明显改善,对保障患者生存质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长期卧床;老年;肺部感染;诊断;治疗

近年来,我国人口结构步入老龄化进程加剧,显著增加了长期卧床老年患者的比率,其机体免疫力显著下降,病情危重,加之多种药物的应用及侵入性操作,肺部感染风险增大,是重要的诱导死亡的原因之一。对患者明确诊断,并选取有效药物治疗,是保障预后的关键。本次选取相关病例,就上述内容探讨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100例绝对卧床>10d的患者,男69例,女31例,年龄73-89岁,平均(78.5±

2.3)岁。基础疾病:重症肺炎6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10例,支气管肺炎40例,支气管哮喘14例,支气管炎30例。均与《内科学》第七版制定的诊断标准符合,并经X线检查确诊。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划分,组间一般情况具可比性,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入院后,两组均取庆大霉素8万U+生理盐水10ml雾化吸入。常规基础上,对照组单用阿奇霉素,即0.9%生理盐水500ml+阿奇霉素0.5g混合溶液静脉滴注,1次/d。观察组上述方案应用同时,联合头孢吡肟治疗,即0.9%生理盐水100ml+头孢吡肟

2.0g混合溶液,2次/d,静脉滴注。两组均以7d为1疗程,对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进行观察。

1.3 指标观察记录咳嗽、咳痰,发热、气喘、气急,肺部罗音消失时间。

1.4 效果评定治愈:胸部X线及实验室检查呈正常恢复,可正常生活,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显效:胸部X线及实验室等检查明显改善,肺部病灶经X线检查吸收尚未完全,对正常生活未构成影响,症状和体征显著改善;有效:胸部X线及实验室等检查有所改善,肺部病灶经X线检查未完全吸收,症状及体征有所改变;无效:症状体征治疗后无改善,病情甚至恶化。总有效=治愈+显效+有效。

1.5 统计学分析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版,组间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相较对照组,观察组选取病例咳嗽、咳痰消失时间、发热消失时间,气喘、气急消失时间,肺部罗音消失时间呈更短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选取病例临床总有效率经统计示为98%,明显高于对照组80%,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仅1例观察组患者轻微恶心,未影响治疗,后自行消失。相关指标见表1,表2。

3 讨论

长期卧床的老年肺部感染患者,以免疫功能及呼吸系统功能减退,明显减弱了支气管弹性,诱导气道变窄,腺体黏膜萎缩,气道分泌物排泄困难为主要病发机制。为使临床效果提高,取抗生素联用为目前广泛采用的治疗方案[1]。

本次观察组应用阿奇霉素与头孢吡肟联用,结果示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阿奇霉素有较广泛的抗菌谱,属大环内酯类抑制剂,可聚集在吞噬细胞内,在吞噬细胞移动至炎症部位过程中释放,促使浓度在感染部位达较高水平,进而起到较佳的抗感染效果[2]。头孢吡肟具高度水溶性,属第四代头孢菌素,可对革兰阴性菌细胞外膜快速穿透,对β-内酰胺酶稳定居较高水平,有较高的亲和青霉素结合蛋白能力,老年长期卧床肺部感染患者,采用头孢吡肟与阿奇霉素联用治疗,可使抗菌作用提高,无拮抗效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为理想,对保障患者预后意义重大。临床需加大此群体肺部感染的防范,加强肺部保护,提高呼吸功能,以将对健康造成的威胁降至最低程度。

综上,依据长期卧床老年肺部感染患者临床特征,明确诊断后,采用抗生素联用治疗,可促使预后明显改善,对保障患者生存质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护理长期卧床老人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护理长期卧床老人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导读:长期卧床的老人失去了自理生活的能力,需要人照顾, 怎么护理长期卧床的老人呢?对于卧床老人来说,有什么护理方法吗?下面替您解答。 怎么护理长期卧床的老人 1、怎样为卧床老人床铺 1.1、关好门窗,移开床旁桌、椅。如病情许可,放平床头,便于彻底清扫。 1.2、协助老人翻身至对侧,松开近侧床单,用床刷从床头至床尾扫净床单上的渣屑,应注意将枕下及老人身下各层彻底扫净,然后将床单拉平铺好,协助老人翻身卧于扫净侧。转至对侧依照上法逐层清扫,并拉平床单铺好。 1.3、铺盖,将棉被拉平,为老人盖好。 1.4、取下枕头揉松,放于老人头下。 2、怎样为卧床老人更换床单 2.1、酌情关好门窗,移开床旁桌、椅。 2.2、放平老人,帮助老人侧卧在床的一边,背向护理人。枕头与老人一起移向对侧。 2.3、将脏污床单卷起,塞入老人身下,扫净垫褥上的渣屑。 2.4、将清洁床单铺在床的一边(正面在内),床单中线与床中线对齐,将上半幅卷起塞在老人身下,靠近侧的半幅自床头、床尾、中间,先后铺平拉紧塞入床垫下,帮助老人侧卧于清洁床单上,面向护

理人,转至对侧,将脏污床单自床头至床尾边卷边拉出,然后将清洁床单拉平,同上法铺好,帮助老人取仰卧位。 2.5、盖好棉被,使老人舒适平卧。 2.6、一手扶住老人的头颈部,另一手速将枕头取出,更换枕套,给老人枕好。 3、怎样帮助卧床老人翻身 3.1、仰卧老人要向一侧翻身时,先使老人两手放于腹部,两腿屈膝,护理人一前臂环绕老人腰部,另一臂放在其股下,用臂的力量,将老人迅速抬起,移近床缘,同时转向对侧。 3.2、抬起老人头肩部,并转向对侧,在老人的背部放置软枕,以维持体位,胸前放一软枕,支持前臂,使老人舒适。 3.3、将老人上腿弯向前方,下腿微屈,两膝之间,垫以软枕,防止两腿之间相互受压及摩擦。 4、卧床老人的口腔护理 人口腔的温度、湿度和食物的残渣,都适宜微生物生长繁殖,健康人由于身体具有一定的抵抗力,加上唾液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刷牙、漱口、饮水及进食等机械动作,对细菌起到一定的清除作用,故很少发病。老年人机体抵抗力减弱,唾液分泌减少,溶菌酶杀菌作用降低,为口腔内细菌的大量增殖造成了有利条件。此时细菌增多,分解糖类、发酵、产酸作用增强,若不注意口腔卫生,不仅容易发生口臭及口腔炎,影响食欲及消化功能,甚至可因口腔感染导致腮腺炎等并发症,所以口腔护理很重要。

老年长期卧床患者压疮的预防及护理

老年长期卧床患者压疮的预防及护理 2013.秋.护理本.刘静 【摘要】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的分析、总结与概括,本文归纳了老年长期卧床患者压疮的易发部位、诱发因素、治疗方法、预防及护理,以供临床护理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老年长期卧床患者压疮预防护理 1 易发部位 多发生于无肌肉包裹或肌肉层较薄、缺乏脂肪组织保护又经常受压的骨隆突处。骶骨、股骨大转子、坐骨粗隆、足跟、外踝及耳廓,这些解剖部位是患者长期卧床不变换体位时产生压疮最危险的部位[1]。 2 诱发因素 机体营养状况差,抵抗力降低,如护理不当, 受压部位的皮肤很容易因长时间缺血缺氧而发生压疮及其他并发症[2]。 2.1 外部因素:指外力因素作用于局部其外力包括压力、剪力、摩擦力。 2.2 内部因素:大小便失禁或出汗引起潮湿不清洁,对压力巨大的局部皮肤有严重刺激。据报道小便失禁患者出现压疮的发病率是一般患者的5.5倍[ 3]。 2.3 身体因素:老年人的皮肤特点是随着年龄的增长, 皮下脂肪和水分较少, 皮肤弹性减弱, 再生修复能力低下,对外界的抵抗力差,免疫功能下降,当机体长期卧床容易造成循环滞缓,致使全身抵抗力明显下降,再加上老年患者全身营养及代谢的改变,从而严重影响皮肤破损的修复能力及抗感染能力,从而导致压疮的发生。 2.4 社会心理因素:因缺乏自我护理意识或护士对病人护理指导不充分也是压疮的易发因素。 2.5 其他因素:我国烟民众多且往往烟龄长吸烟量大。据统计吸烟者足跟压疮的发生率是非吸烟者的4倍,故吸烟量的大小与压疮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呈正相关[4]。 3 压疮的治疗 3.1 早发现、早治疗、边治疗、边预防,将压疮治愈在萌芽中[5]。 3.2 按压疮分期治疗: 4 压疮的预防及护理

长期卧床病人家庭护理(完整版)

长期卧床病人的家庭护理 1.床单位的设置 卧床病人的床单位设置应尽量考虑病人的方便、舒适、安全等条件,床的宽度,视病人的病情需求、生活习惯等而定,通常较一般用床宽10~30cm,床旁应留有放日常用物(如眼镜、手表、收音机、梳子、小镜子、痰杯等)之处。床旁物品的放置:如小镜子,可提高卧床病人生活的情趣,看到居室周围的环境,扩大视野,通过反光镜看到外面的“世界”和走进居室内的客人,使病人建立生活的信心,渡过由卧床带来的困难。2.基础护理 (1)晨间护理:可促使病人血液循环和保持口腔卫生,使病人感到清洁舒适,有利于预防并发症;能通过观察疾病的进展情况,为诊断、治疗和制

定护理计划提供依据。内容包括:口腔、脸、手、足、皮肤、床单位的清洁,以及头发梳理(男病人剃须)和按摩受压处。 (2)晚间护理:可使病人舒适、清洁,促进睡眠。在晚饭后为病人作一次晚间护理。内容包括:除重复晨间护理内容外,给病人擦背与臀部、用热水泡脚;女病人冲洗会阴、剪指(趾)甲(修剪指甲形状应与指尖相同,足趾应平剪,剪后应用控刀磨平)、整理床铺.注意保暖。 (3)协助病人进餐:先排尿、洗净双手,用棉被或大枕头托注病人腰部,双手放在床的餐桌上,协助病人进餐,餐后洗手并整理用物。 对于不能取坐位进餐者,可采用侧卧位进食方法。3.长期卧床病人主要合并症的家庭预防护理(1)主要合并症:呼吸道和泌尿系感染、褥疮、静脉血栓炎和继发功能损害。

(2)家庭护理中的预防 1)预防功能损害体位的摆放 A.预防足下垂:足下垂,又称垂足畸形,下肢瘫痪者极易形成。足部应给予支持,如使用足板托、枕头等物,使足与腿成直角,保持背屈位,以预防跟胆挛缩。冬季保暖时,应注意到棉被对足部压迫,可用支架或干净硬纸盒支撑被子,避免压迫足背。指导和帮助病人锻炼踝关节,避免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直。 B.膝关节畸形的预防:膝关节下放垫子,可防止膝肿胀和关节过度伸展(膝反张),时间不可过长。每日数次去垫平卧,防止膝关节屈曲挛缩。 C 肩、髋部关节预防 a.平卧:肩关节下方放垫子,以防止肩关节脱位;腿、臀外侧放毛巾卷,防止够关节外展、外旋。防止床垫太软,臀部凹陷,使得臀部长期

长期卧床病人的护理

长期卧床病人的护理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年化,同时也由于心脑血管病人的增加,长期卧床的病人有所增加,有相当多的人居家养老,其中有一些由于高龄,心脑血管病、………等病长期卧床,需要子女或家人护理。还有些老年病人,年老体衰,插着胃管,靠胃管鼻饲喂食,有些长期卧床,还得了褥疮,给病人带来很大痛苦,对家人造成很多麻烦。 本人自己也曾因病较长时间卧床,插过胃管,……深有体会长期卧床的痛苦,我的老父亲已九十多岁高龄,由于数年前脑出血后遗症,半身瘫痪,卧床多年,一直靠我们护理。 通过交谈,了解到很多家庭均有类似情况;家有卧床病人的情况不在少数。但不少家庭,对此类病人,缺乏护理知识,尤其是年轻的朋友。本人将一些护理经验介绍出来,希望对大家有用~ 长期卧床的病人首要的是防止褥疮的发生,褥疮是长期卧床的病人最易发生的,一旦得了褥疮,较难愈合,而且十分痛苦。不能自己翻身的病人需要由护理人员代为翻身,一般间隔不得大于3小时,夏天时间间隔更要短一些,有可能的话翻身可以更勤一些,翻身时要顺便给病人简单地“胡噜胡噜”皮肤,或轻轻揉一揉,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在揉的时候可以涂些滑石粉,或爽身粉等,一方面防汗,还可以增加润滑,使皮肤和床褥产生滑动,夜间翻身也不能例外,要给病人勤擦洗、勤换床单、勤换衣,病人长期卧床,往往体质差,身体瘦弱少肉,胯骨处最易产生褥疮,因此要格外注意,最好在屁股下面垫一个气垫圈,有条件的可以买一个带气泵的气垫床,气垫床由两组轮换充气的气袋间隔的承载病人,达到血液流通的作用,见下示意图

万一有了轻微的褥疮,一定要及时的处理和保护,可以用“创可贴”贴上,过五、六天换一个,直到完全愈合,此处要经常检查,防止加重,也可上一些“紫药水”,但效果不如“创可贴”好。当然,气垫床不能完全代替翻身和按摩,可以适当减轻护理人员的护理强度,减少和防止褥疮的发生。 长期卧床的病人,尤其是老人,活动少,吃的少,消化功能差,时间长了,体质差,年岁越大,往往越严重,吞咽功能也会变差。有时会将少量食物或水呛到气管,引起气管或肺部炎症,发热,会导致吃不下饭,造成营养不良。因此长期卧床的老人,遇到这种情况,往往需要插入胃管,靠胃管鼻饲喂食。一些医生告诉我;很多老年人长期卧床后往往不是因病去世的,而是饿死的,即吞咽困难,造成严重营养不良,而一些家属却没能认识到这一点,还以为病人吃不下东西,不思饮食呢。 如何给鼻饲病人喂食呢,过去条件差,鼻饲病人的饮食较麻烦,往往需要购买专门的营养液、营养粉、等,现在买一个食品加工机就可以解决了,把我们平常吃的饭菜用食品加工机加工成糊糊,用80ml的注射器推入胃管,一般可以根据病人自己的饭量喂食,我们一般每顿饭给病人喂食约500ml左右的食物,适当加入一些营养粉,有时额外榨一些水果汁等,牛奶、豆浆等。(注意,喂入的食物温度 38~40?就可以了,不要过热。)每顿饭喂完,推入约80ml水,将胃管里的食物冲干净。然后封住入口,防止空气进入。 根据经验摸索,我感觉用普通加工豆浆的那一种食品加工机比较好用(不带加热功能的),由于豆浆过

长期卧床老年患者的呼吸道护理

长期卧床老年患者的呼吸道护理 发表时间:2011-11-30T13:42:18.903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2011年第10期供稿作者:张伟[导读] 随着我国人口的逐渐老龄化,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因为体质虚弱、疾病困扰又或是行动不便而被迫长期卧床。 张伟(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金山医院江苏南京210000) 【摘要】目的:探讨长期卧床老年患者呼吸道的护理。方法:通过对长期卧床老年患者常规的护理方法以及翻身叩背、雾化吸入、吸痰等预防性护理措施。结果:这些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能够有效地保持呼吸道通畅和避免呼吸道感染。结论:对于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除了做好常规的基础护理之外,针对性的给予翻身叩背、雾化吸入、吸痰等这些物理治疗方法能够有效地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和避免呼吸道感染,提高了其生存质量及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 【关键词】长期卧床老年患者;呼吸道;护理 【中图分类号】R4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0062-01 随着我国人口的逐渐老龄化,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因为体质虚弱、疾病困扰又或是行动不便而被迫长期卧床。这就为这些人带来了众多的不利因素,例如褥疮、肌肉萎缩、肺部感染等等。老年人本身就身体虚弱、抵抗力下降、咳嗽无力,痰液积聚在呼吸道中很容易引发肺部感染,严重时痰液堵塞导致呼吸困难危及生命。因此维持呼吸道通畅,预防感染对于长期卧床老年患者是至关重要的。下面我就简单的总结一下长期卧床老年患者的呼吸道护理。 1 基础护理 1.1环境:为患者提供安静、整洁、舒适的病房,房间早晚各通风一次、每周紫外线消毒一次,每次30分钟。室内温度维持在22-24℃,湿度50%-60%。房间的空调定期的清洁消毒以除去驻留在空调积尘中的细菌。夏季使用空调时叮嘱患者适度,避免受凉;冬天做好保暖工作,及时添加被褥衣物。 1.2饮食护理:为患者提供规律的饮食,食物以清淡、营养、易消化为主。进食前后做好口腔护理,不仅增进食欲也能够预防口腔驻留细菌引发感染。进食时最好协助患者去半坐位,嘱患者细嚼慢咽,进食后勿立即平卧以防止食物逆流入气道内而呛咳、窒息。与此同时建议患者每天饮水1500ml以上,因为足够的的水分可保证呼吸道粘膜的湿润和病变粘膜的修复,利于痰液稀释和排除。[1] 2病情观察 2.1 密切监测患者的咳嗽、咳痰情况,及时详细记录痰液的色、量、质。 2.2 协助患者正确留取痰标本收集时间一般选择清晨,若留取常规标本则清水漱口后深咳口谈置于痰盒中;若为痰培养标本则先漱口液漱口再清水漱口再留痰,操作过程中注意无菌,防止污染;对于无力咳痰者通过吸痰管留取。 3物理治疗 3.1翻身叩背:对于神志清醒可配合的长期卧床老年患者可指导其深呼吸(缩唇呼吸及腹式呼吸)和有效咳嗽;对于那些排痰无力者每2-3h协助其翻身一次,每日餐后2小时或餐前半小时叩背3-4次,叩击时注意将患者取侧卧位或坐位,手掌呈杯状以手腕力量自下而上由外向内的叩击胸壁。 3.2雾化吸入: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痰液粘稠,咳嗽无力,雾化吸入疗法既可以湿润气道稀释痰液,也能达到祛痰、消炎、止咳平喘的目的。进行该操作前,要向患者解释该操作的目的及流程已取得患者的配合;操作时要加大氧气流量;操作后帮助患者翻身叩背,及时排痰,而且要帮助患者做好口腔护理。 3.3体位引流:体位引流是利用重力作用使肺、支气管内分泌物排出体外。该方法对于高龄、极度虚弱患者是一禁忌,因此在进行此项操作前一定要重点评估一下患者的耐受力以避免发生危险;若可以进行,应注意选择在空腹时进行,每次15-30分钟;操作时观察患者的反应,若出现头晕、面色苍白应立即停止该项操作。 3.4机械吸痰:机械吸痰法会给患者带来不适,如恶心及疼痛,在实施此项操作前一定要向神智清醒的老年患者或家属解释吸痰的必要性,取得其配合;吸痰负压调节至40.0-53.3kpa,先吸口咽部的痰液,再吸气管深部的痰液,并且吸痰管插入气管深部同时阻断负压以避免将过度抽吸费内气体引起肺萎缩;操作时动作轻柔,每次时间少于15秒;操作过程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有异常立即暂停吸痰,对症处理。[2] 4用药护理 4.1使用药物前了解患者的过敏史及不良反应病史,严格根据医嘱正确给予患者使用药物。 4.2当患者需要静脉用药时,因为老年患者的血管脆性大,应避免易活动的部位;滴速调至在40滴左右,若有心衰者应少于20滴。 4.3给药后注意观察患者的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并及时做好记录。 5心理护理 长期卧床老年患者因长期不与外界接触,如果此时家人的关心不够,再加上疾病长期的困扰,患者很容易产生孤独、恐惧的心理,严重者拒绝治疗,放弃生命。身为医护人员的我们要密切观察他们的情绪变化,采取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帮助他们树立恢复健康的信心,这样他们才能遵守医嘱,坚持治疗,恢复健康。 长期卧床老年患者的护理是一件长期的任务,长期卧床老年患者的呼吸道护理更是一件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做好它则能大大的降低了长期卧床老年患者的死亡率。作为护理人员的我们应具备充足的爱心、耐心、责任心,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8 [2]李小寒,尚少梅. 基础护理学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 2006.8

老年长期卧床患者压疮的预防及护理资料

老年长期卧床患者压疮的预防及护理 【摘要】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的分析、总结与概括,本文归纳了老年长期卧床患者压疮的易发部位、诱发因素、治疗方法、预防及护理,以供临床护理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老年长期卧床患者压疮预防护理 1 易发部位 多发生于无肌肉包裹或肌肉层较薄、缺乏脂肪组织保护又经常受压的骨隆突处。骶骨、股骨大转子、坐骨粗隆、足跟、外踝及耳廓,这些解剖部位是患者长期卧床不变换体位时产生压疮最危险的部位[1]。 2 诱发因素 机体营养状况差,抵抗力降低,如护理不当, 受压部位的皮肤很容易因长时间缺血缺氧而发生压疮及其他并发症[2]。 2.1 外部因素:指外力因素作用于局部其外力包括压力、剪力、摩擦力。 2.2 内部因素:大小便失禁或出汗引起潮湿不清洁,对压力巨大的局部皮肤有严重刺激。据报道小便失禁患者出现压疮的发病率是一般患者的5.5倍[ 3]。 2.3 身体因素:老年人的皮肤特点是随着年龄的增长, 皮下脂肪和水分较少, 皮肤弹性减弱, 再生修复能力低下,对外界的抵抗力差,免疫功能下降,当机体长期卧床容易造成 循环滞缓,致使全身抵抗力明显下降,再加上老年患者全身营养及代谢的改变,从而严重影响皮肤破损的修复能力及抗感染能力,从而导致压疮的发生。 2.4 社会心理因素:因缺乏自我护理意识或护士对病人护理指导不充分也是压疮的易发因素。 2.5 其他因素:我国烟民众多且往往烟龄长吸烟量大。据统计吸烟者足跟压疮的发生率是非吸烟者的4倍,故吸烟量的大小与压疮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呈正相关[4]。 3 压疮的治疗 3.1 早发现、早治疗、边治疗、边预防,将压疮治愈在萌芽中[5]。 3.2 按压疮分期治疗:Ⅰ期压疮表皮破损者局部涂抹0.5%碘伏消毒液,多次/ 日保持通风干燥,局部避免受压,不需包扎。若压疮表面有分泌物不易粘贴者可用红外线灯照射待分泌物减少后给予粘贴。Ⅱ、Ⅲ期压疮用利福平、山莨菪碱和氟哌酸研制的粉末外敷创面治疗,可加速创面的愈合,明显缩短疗程,提高治

长期卧床老年患者肺部感染的预防性护理

长期卧床老年患者肺部感染的预防性护理 林茂森刘德萍 (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重机厂医院老年科,云南昆明650203) 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长期卧床老年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同期住院长期卧床老年患者随机分为预防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两组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预防组肺部感染发生2例,发生率5%,对照组发生8例,发生率2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采取针对性预防性护理可降低长期卧床老年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关键词] 长期卧床老年人肺部感染护理 老年人长期卧床易并发肺部感染,我们对其实行预防性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6月至2009年8月在我科住院的长期卧床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预防组和对照组各40例。卧床时间30-1095天,平均228天。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卧床时间等一般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护理方法住院期间对照组常规实施卧床患者基础护理;预防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以下预防性护理措施。 1.2.1 心理护理鼓励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使其了解疾病与干预护理的相互关系,积极配合治疗。通过护理干预增强患者全身抗病能力。 1.2.2 体位引流护士将床头摇高30-50O,床头垫软枕,且半卧位与卧位经常变换,检查皮肤受压情况,这样不仅可以预防褥疮发生,而且有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引流。 1.2.3 翻身拍背由于长期卧床,久病体弱,无力咯痰,护士应每2小时翻身1次,拍背1次。通过翻身改变患者体位,因重力作用发生改变,促使气道分泌物移动,使通气/灌注改善,增加氧运输[1]。拍背时患者取侧卧位或坐位,护士一手扶住患者肩膀,另一手掌屈曲成杯状,手腕微曲呈150角,由外向内,由下向上,有节奏的轻轻拍打背部或胸前壁。不可用掌心或掌根,拍打时用腕力或肘关节力,力度应均匀一致,以患者能忍受为度,3-5分钟/次。通过拍背,使支气管、细支气管内痰液因震动而产生咳嗽反射,同时鼓励患者进行咳嗽及深呼吸,痰液由小气管到大气管,随即咳出[2]。 1.2.4 吸痰患者咳嗽无力,呼吸道分泌物易潴留,吸痰是关键。吸痰时先吸气管内的痰,然后再吸口腔或鼻腔内的分泌物。 1.2.5 湿化呼吸道老年人由于活动减少及机体抵抗力降低的影响,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易致肺部感染。超声雾化可使药液形成均匀的雾状,随呼吸进入终末支气管和肺泡,从而达到局部用药的目的,较全身用药更直接、快速、安全。吸入时鼓励患者尽量做深慢呼吸,以保证药液进入深部肺组织。吸入后协助患者尽量翻身、排背、咳嗽,使已沉积的分泌物松动后及时排出。 1.2.6 氧气吸入老年患者肺储备功能低下,循环血流缓慢,血氧含量低于年轻人,而充足的氧气能提高动脉血氧含量,改善微循环灌注,维持组织器官的正常功能;吸氧可增加肺的细胞免疫功能,从而降低肺部感染率。 1.2.7 清洁空气患者长期卧床及大、小便失禁是病房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一般自然通风2-3次/天,20-30分钟/次。用1:200的84消毒液擦地2次/天,每日用1:200的84消毒液擦拭桌子、床头。冬天限制人员出入。晨间护理时必须湿式扫床。 1.2.8 保暖给卧床患者更换尿布、翻身、拍背、进行治疗时,尽量少暴露患者。因为寒冷可使患者气管血管收缩,黏膜上皮抵抗力下降,细菌容易侵入呼吸器官。因此,应注意保暖,病室温度保持在20-24℃。

长期卧床老年患者肺部感染的诊治

长期卧床老年患者肺部感染的诊治 发表时间:2016-03-31T13:49:58.980Z 来源:《健康世界》2014年21期供稿作者:孙海涛 [导读] 江苏省南通市紫琅医院依据长期卧床老年肺部感染患者临床特征,明确诊断后,采用抗生素联用治疗。 江苏省南通市紫琅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长期卧床老年患者肺部感染的诊治。方法:本次选取100例绝对卧床>10d的老年肺部感染患者,均为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明确诊断,并随机分组,就采用阿奇霉素与头孢吡肟联合治疗(观察组n=50)与常规治疗(对照组,n=5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相较对照组,观察组选取病例咳嗽、咳痰消失时间、发热消失时间,气喘、气急消失时间,肺部罗音消失时间呈更短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选取病例临床总有效率经统计示为98%,明显高于对照组80%,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仅1例观察组患者轻微恶心,未影响治疗,后自行消失。结论:依据长期卧床老年肺部感染患者临床特征,明确诊断后,采用抗生素联用治疗,可促使预后明显改善,对保障患者生存质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长期卧床;老年;肺部感染;诊断;治疗 近年来,我国人口结构步入老龄化进程加剧,显著增加了长期卧床老年患者的比率,其机体免疫力显著下降,病情危重,加之多种药物的应用及侵入性操作,肺部感染风险增大,是重要的诱导死亡的原因之一。对患者明确诊断,并选取有效药物治疗,是保障预后的关键。本次选取相关病例,就上述内容探讨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100例绝对卧床>10d的患者,男69例,女31例,年龄73-89岁,平均(78.5± 2.3)岁。基础疾病:重症肺炎6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10例,支气管肺炎40例,支气管哮喘14例,支气管炎30例。均与《内科学》第七版制定的诊断标准符合,并经X线检查确诊。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划分,组间一般情况具可比性,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入院后,两组均取庆大霉素8万U+生理盐水10ml雾化吸入。常规基础上,对照组单用阿奇霉素,即0.9%生理盐水500ml+阿奇霉素0.5g混合溶液静脉滴注,1次/d。观察组上述方案应用同时,联合头孢吡肟治疗,即0.9%生理盐水100ml+头孢吡肟 2.0g混合溶液,2次/d,静脉滴注。两组均以7d为1疗程,对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进行观察。 1.3 指标观察记录咳嗽、咳痰,发热、气喘、气急,肺部罗音消失时间。 1.4 效果评定治愈:胸部X线及实验室检查呈正常恢复,可正常生活,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显效:胸部X线及实验室等检查明显改善,肺部病灶经X线检查吸收尚未完全,对正常生活未构成影响,症状和体征显著改善;有效:胸部X线及实验室等检查有所改善,肺部病灶经X线检查未完全吸收,症状及体征有所改变;无效:症状体征治疗后无改善,病情甚至恶化。总有效=治愈+显效+有效。 1.5 统计学分析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版,组间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相较对照组,观察组选取病例咳嗽、咳痰消失时间、发热消失时间,气喘、气急消失时间,肺部罗音消失时间呈更短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选取病例临床总有效率经统计示为98%,明显高于对照组80%,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仅1例观察组患者轻微恶心,未影响治疗,后自行消失。相关指标见表1,表2。 3 讨论 长期卧床的老年肺部感染患者,以免疫功能及呼吸系统功能减退,明显减弱了支气管弹性,诱导气道变窄,腺体黏膜萎缩,气道分泌物排泄困难为主要病发机制。为使临床效果提高,取抗生素联用为目前广泛采用的治疗方案[1]。 本次观察组应用阿奇霉素与头孢吡肟联用,结果示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阿奇霉素有较广泛的抗菌谱,属大环内酯类抑制剂,可聚集在吞噬细胞内,在吞噬细胞移动至炎症部位过程中释放,促使浓度在感染部位达较高水平,进而起到较佳的抗感染效果[2]。头孢吡肟具高度水溶性,属第四代头孢菌素,可对革兰阴性菌细胞外膜快速穿透,对β-内酰胺酶稳定居较高水平,有较高的亲和青霉素结合蛋白能力,老年长期卧床肺部感染患者,采用头孢吡肟与阿奇霉素联用治疗,可使抗菌作用提高,无拮抗效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为理想,对保障患者预后意义重大。临床需加大此群体肺部感染的防范,加强肺部保护,提高呼吸功能,以将对健康造成的威胁降至最低程度。 综上,依据长期卧床老年肺部感染患者临床特征,明确诊断后,采用抗生素联用治疗,可促使预后明显改善,对保障患者生存质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长期卧床病人的护理

长期卧床病人的护理 1. 护理 1.1一般护理 卧床病人宜安置在光线充足的房间,保持房间内空气流通,每日空气净化二次,室内布置淡雅合理,将老人的日常用品放在容易取放的位置,床加床档,防止老人坠床。 1.2 心理护理 长期卧床的病人易产生抑郁、厌世的心理,此类老人的护理重点应加强心理疏导和精神安慰。应(1)增加与老人交谈的时间;(2)采用触摸式护理方法;(3)鼓励病人用乐观的心态对待自己及身边的事情。 1.3 饮食护理 由于长期卧床的病人,需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等营养的食物,尤其是蛋白质的补充更为重要,因为它是组织生长,修复所必需的营养。要注意一点的是,由于病人长期卧床,缺少活动,使肠蠕动减弱,易引起胃肠胀气、食欲不振、便秘,饮食上宜给予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软食和半流质,若患有糖尿病的给予无糖饮食,适量增加纤维素摄入,防止便秘,做到饮食规律,少食多餐。 1.4 康复护理 对患有老年性痴呆的老人,根据个人的文化层次、习惯、爱好,采取个案化康复措施,着重加强记忆、思维能力的训练,如每天读书、看报、写字,复述书中的内容,定时收看老年人喜欢的戏曲节目,对老人的近期遗忘症状的恢复有一定效果。对肢体活动有障碍的老人,制定康复措施,帮助老人在床上被动运动和按摩,防止肌肉萎缩。 2.防治并发症 卧床病人机体抵抗力差,卧床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造成病情加重,甚至导致死亡。 2.1 防止压疮

长期卧床使身体的重量长期压迫某处组织,使该处的皮肤、皮下组织长期得不到动脉血液的供给,导致组织缺血缺氧,易形成压疮,因此应保持老人床铺平整松软、清洁、干燥、无渣屑,每天用温水擦浴局部组织,促进局部皮肤血液循环。每日2~3h协助老人翻身,对受压处皮肤进行环行按摩,动作轻柔,骨突处用垫圈,若皮肤出现压疮,及时处理疮面,防止压疮进展,恶液质、癌症晚期的老人可采用气垫床。在帮助病人翻身、按摩、床上使用便器时,要注意不要推、拖、拉,以免损伤局部的皮肤,因为皮肤损伤后不容易愈合,容易诱发褥疮。

长期卧床老人护理常识

关好门窗,移开床旁桌、椅。如病情许可,放平床头,便于彻底清扫。 (一)怎样为卧床老人整理床铺 1.关好门窗,移开床旁桌、椅。如病情许可,放平床头,便于彻底清扫。 2.协助老人翻身至对侧,松开近侧床单,用床刷从床头至床尾扫净床单上的渣屑,应注意将枕下及老人身下各层彻底扫净,然后将床单拉平铺好,协助老人翻身卧于扫净之一侧。转至对侧以上法逐层清扫,并拉平床单铺好。 3.整理被盖,将棉被拉平,为老人盖好。 4.取下枕头揉松,放于老人头下。 (二)怎样为卧床老人更换床单 1、酌情关好门窗,移开床旁桌、椅。 2、放平老人,帮助老人侧卧在床之-边,背向护理人.枕头与老人一起移向对侧。 3、将脏污床单卷起.塞入老人身下,扫净垫褥上的渣屑。 4、将清洁床单铺在床的一边(正面在内),迭缝中线与床中线对齐,将上半幅卷起塞在老人身下,靠近侧的半幅自床头、床尾、中间、先后履平拉紧塞入床垫下,帮助老人侧卧于清洁床单上,面向护理人,转至对侧,将脏污床单自床头至床尾边卷边拉出,然后将清洁床单拉平,同上法铺好,帮助老人取仰卧位。 5、盖好棉被,拉平,使老人舒适平卧。 6、一手挟住老人的头颈部,另一手速将枕头取出,更换枕套,给老人枕好。 (三) 怎样扶助卧床老人向床头移动 1、放平靠背架,取下枕头放于椅上,使老人仰卧,屈起双膝; 2、护理人一臂伸入老人肩下,一臂托住老人的臀部,在抬起老人的同时,嘱老人用双手握住床头栏杆,并指导老人用双足抵住床面挺身上移。放回枕头,再支起靠背架,使老人卧位舒适。 (四)怎样扶助卧床老人翻身 1、仰卧老人要向一侧翻身时,先使老人两手放于腹部,两腿屈膝,护理人一前臂伸入老人腰部,另一臂伸入其股下,用臂的力量,将老人迅速抬起,移近床缘,同时转向对侧。 2、抬起老人头肩部,并转向对侧,在老人的背部放置软枕,以维持体位,胸前放一软枕,支持前臂,使老人舒适。 3、将老人上腿弯向前方,下腿微屈,两膝之间,垫以软枕,防止两腿之间相互受压及摩擦。 (五)卧床老人的口腔护理

长期卧床病人常见的并发症及护理

长期卧床病人常见的并发症 及护理 长期卧床的病人,在卧床期间易发生并发症,最常见的 有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褥 疮环境的舒适直接影响病人的健康。卧床病人最舒适的座椅是有靠垫的柔软沙发。根据需要配备拐杖、轮椅,有条件的可备保暖、防暑装置,或空气湿化器,房间湿度以50% —60%为宜。

坠积性肺炎是长期卧床病人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卧床病人应经常翻身,叩击背部。鼓励病人多咳嗽,有痰尽量要咳出,必要时用化痰药。平时可练习吹气球,以增加肺活量。 长期卧床的病人消化及吸收功能降低。因此,合理的饮食,显得尤为重要。其饮食原则是:饭菜要香,质量要好,数量要少,蔬菜要多,食物要杂,饭菜要软,水果要吃,饮食要湿。并可进行自我按摩,具体方法是:先行平卧,腹部

运气,思想集中在脐部,平静呼吸3分钟,再双手重叠,右手放在下,均匀用力,自右下腹开始围绕脐部顺时针推按腹部。为使卧床病人不发生褥疮,必须做到:床铺平整、无屑,垫褥偏软偏厚,床单污染及时更换,保持清洁干燥。适时翻身,白天2小时一次,夜间4小时一次,每次翻身后交替按摩受压部位,以红花油酒精涂擦骨突出部位,用力要均匀,勿太重,以改善皮肤血运,增加皮肤耐压力;保持皮肤清

洁干燥。一旦发生早期症状, 就应积极米取措施,防止发 展。 预防病人尿路感染,穿宽松、透气及吸湿性能良好的棉布内裤,戒除不良憋尿习惯。需长期留置导尿管的病人,要注意固定好尿管,保持插管的局部清洁。鼓励病人多喝水,经常更换体位,以防尿路感染和结石,为保持和增加膀胱的紧张度和收缩力,可用夹子夹住尿管,每4小时开放一次。

长期卧床病人因运动量减少,机体抵抗力下降,影响机体的营养代谢,从而发生骨营养不良,极易发生骨质疏松症。病人进行功能锻炼可以间接刺激骨骼,减少骨量丢失,有效防止骨质疏松,也是预防关节僵硬的有效手段。功能锻炼活动范围由小到大,次数由少到多,循序渐进。

长期卧床老人护理常识

长期卧床老人护理常识 发布时间: 2008-11-30 22:22:03 被阅览数: 172 次 (一)怎样为卧床老人整理床铺 1.关好门窗,移开床旁桌、椅。如病情许可,放平床头,便于彻底清扫。 2.协助老人翻身至对侧,松开近侧床单,用床刷从床头至床尾扫净床单上的渣屑,应注意将枕下及老人身下各层彻底扫净,然后将床单拉平铺好,协助老人翻身卧于扫净之一侧。转至对侧以上法逐层清扫,并拉平床单铺好。 3.整理被盖,将棉被拉平,为老人盖好。 4.取下枕头揉松,放于老人头下。 (二)怎样为卧床老人更换床单 1、酌情关好门窗,移开床旁桌、椅。 2、放平老人,帮助老人侧卧在床之-边,背向护理人.枕头与老人一起移向对侧。 3、将脏污床单卷起.塞入老人身下,扫净垫褥上的渣屑。 4、将清洁床单铺在床的一边(正面在内),迭缝中线与床

中线对齐,将上半幅卷起塞在老人身下,靠近侧的半幅自床头、床尾、中间、先后履平拉紧塞入床垫下,帮助老人侧卧于清洁床单上,面向护理人,转至对侧,将脏污床单自床头至床尾边卷边拉出,然后将清洁床单拉平,同上法铺好,帮助老人取仰卧位。 5、盖好棉被,拉平,使老人舒适平卧。 6、一手挟住老人的头颈部,另一手速将枕头取出,更换枕套,给老人枕好。 (三) 怎样扶助卧床老人向床头移动 1、放平靠背架,取下枕头放于椅上,使老人仰卧,屈起双膝; 2、护理人一臂伸入老人肩下,一臂托住老人的臀部,在抬起老人的同时,嘱老人用双手握住床头栏杆,并指导老人用双足抵住床面挺身上移。放回枕头,再支起靠背架,使老人卧位舒适。 (四)怎样扶助卧床老人翻身 1、仰卧老人要向一侧翻身时,先使老人两手放于腹部,两腿屈膝,护理人一前臂伸入老人腰部,另一臂伸入其股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