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与亲密关系(强师班2017.10.13)——刘学兰

建立和谐家庭与夫妻关系(1天)

《建立和谐家庭与夫妻关系》 课程背景: 1、和谐的家庭、稳定的婚姻、良好的夫妻关系是每一个成功人士的标志,也是当下每一个职 业人的孜孜追求,夫妻为五伦关系之本,夫妻关系好,家庭、工作、生活、孩子,一切都会好; 2、由于不同的价值观、生活习惯和成长背景致使很多人在相处的过程中出现问题、激化矛盾, 导致家庭不幸福,婚姻不美满,子女个性与家庭教育出现严重问题; 3、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让越来越多的夫妻之间缺乏正确的沟通与交流,夫妻情感无法有效磨合 与提升,容易从“小矛盾”演变成“大问题”,从夫妻冷战到家庭破裂而导致的离婚率越来越高。 课程目标: 1、学习如何了解对方的内心需要、知晓情感的表达方式,学会夫妻之间如何科学引导、正确 沟通与交流,培养彼此的婚恋情商,建立良好的夫妻关系; 2、学会塑造和谐的家庭文化,掌握适度有效的与老人相处的艺术,通过家庭各成员的正确磨 合,让家成为爱的港湾; 3、学会经营爱——“学会爱自己、才能爱别人;学会分享爱,才能传播爱”,培养家庭成员 之间爱的能力,提升亲密关系幸福感和满意度。 授课方式: 讲授、练习、视频感知、角色扮演、启发式、游戏、小组研讨、故事分享、案例分析、互动参与 课程对象:企事业单位各阶层职员;渴望家庭幸福、婚姻美满的成功人士。 课程时间:一天(6小时) 课程内容: 第一部分家庭有法——和谐与快乐之方

一、思考:我们会不会爱? 二、互动:爱的心动力 三、案例:别把“爱”给了不需要的人 四、研讨:原始家庭对夫妻关系的影响 五、分享:夫妻为五伦关系之本——营造和谐家庭 六、工具:家庭会议——中国多为复式家庭结构 第二部分夫妻有道——幸福与美满之路 一、思考:婚姻最大的失败是顺其自然 二、讨论:婚姻危机的常见现象与主要原因 三、互动:夫妻矛盾——两个不同家庭文化基因的斗争 四、讲授:婚姻美满的11条定律 五、感悟:冷暴力——婚姻“慢性毒药” 六、案例:沟通力——幸福婚姻“圣经” 七、分享:夫妻间的情商修炼 八、工具:美满婚姻的十大工具 第三部分爱情有形——包容与感恩并行 一、思考:有爱才有家 二、案例:爱的语言 三、互动:良性思维模式建立 四、分享:爱的三要素——理解、沟通、表达 五、感悟:人生三件宝——爱情、婚姻、家庭 六、讲授:矛盾与冲突处理之法 七、讨论:如何为婚姻保鲜 八、工具:萨提亚成长模式 第四部分道法自然——平衡与和谐之本 一、思考:学习力——我与大家共成长

原生家庭与分离个体化(上)

第一讲原生家庭与分离个体化(上) 一、什么是原生家庭 1、原生家庭是指一个人出生并被养育的家庭 二、原生家庭与个人成长的关系 2、原生家庭与个人成长有关系,通过一些社会现象反映出来 与原生家庭有关的社会心理现象: 啃老族 大学生陪读现象 “父母皆祸害”网络小组 父母与子女冲突的恶性事件(自伤、离家出走、自杀、对父母的暴力等) 单亲家庭、收养家庭、继亲家庭的子女出现的一些特殊问题 3、原生家庭与个人成长的一些主题 原生家庭与子女之间的距离 父母与子女的互动模式 父母该如何对待子女成长中的困扰 分离与个体化是一个成长的重要标志 3、8:50的那张图 生命个体来自于家庭,长大又意味着离开家庭 4、原生家庭与个体关系的健康状态 在原生家庭之外个体有独立的生活空间 能自我决定、自我承担责任 能在原生家庭之外与其他人建立新的关系(友情、爱情) 能与原生家庭保持恰当距离,也有连接并彼此支持 5、分离个体化的两个重要的发展时期(约13:00)(图) 第一次断乳0-3岁(身体、心理) 第二次断乳12-18岁(心理) 原生家庭的重要人物:父母,在两个分离与个体化的关键时期,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和功能。个体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卑感,因为出生后如果没有他人的照顾任何一个婴儿都不可能活下来 精神分析学者温尼科特强调:从来没有(单独的)婴儿这样一个说法,指的是婴儿总是与重要养育者(主要是母亲)联结在一起 三、玛格丽特·马勒的分离与个体化理论 1、马勒最关心的问题是生命最初的3年所发生的分离与个体化过程 分离:儿童能把自己与世界上的其他人区分开 个体化:成为一个个体的感觉,包括内在自主性的发展 2、儿童3岁前的心理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正常的孤独(出生-1个月) “小月孩”,大部分时间处于睡觉状态。 此阶段的婴儿处于绝对的原发性自恋,对其他人无任何感觉 未分化阶段,所有能量投向自己 第二个阶段:正常的共生(2个月-4个月) 共生的对象是母亲 在此期间“婴儿行为和活动仿佛他与母亲是一个无所不能的系统,也就是共同体中的两个人

和谐人际关系与和美家庭

人际关系与和谐家庭 同志们:大家好!非常高兴能够和在座的各位共同学习、共同交流。党的历次会议指出,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大家都知道,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的。人际关系是社会构成的最基本要素,是社会运行的基础,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处理得当的人际关系和家庭和睦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现在我们全省又在开展“稳增长促和谐”行动。所以,今天我要与大家交流的主题是《人际关系与和谐家庭》。 那么什么是人际关系呢?电影《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大家差不多都看过吧,里面有一句经典的台词:有人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有江湖。所以人就是江湖。我们也经常感叹人在江湖身不由已。 所谓江湖恩怨,实际就是指人际关系;所谓身不由已,是指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左右为难。一般来讲人际关系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如:同事关系,朋友关系,父子关系、夫妻关系、上下级关系…….等,所以人一定是活在一定的人际关系中,一个人有什么样的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人际关系,也就会有什么样的生活质量。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好人际关系,拥有和美家庭呢? 一、首先我们先探讨一下怎样处理好人际关系。 在探讨和谐人际关系的问题之前,先考虑一下我们在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思考问题的两种基础: 一种叫因然,就是指从理想状态出发。我们在读书的时候想学理想的专

业,工作想找理想的职业,在单位想做理想的职位,想拿理想的薪水,没有谈恋爱的,想找到理想的恋人,恋爱后想与理想的恋人结婚,…… 然而现实未必如此,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因此我们有时不得不面对现实,从现实状态去思考和处理问题,这就是思考和处理问题的另一种基础,叫做实然 要建立和谐人际关系,一方面是从因然的角度,从自己的主观意识出发,主动去建立理想的人际关系;另一方面从实然的角度出发,学会换位思考,保持阳光心态。 在这里,向大家介绍几位著名的传播学、公共关系学、人际交往学大师和中国古代先贤的经典论述,神来之笔,看看他们告诉我们怎样处理人际关系。 1、巴黎大学传播学教授保罗·里尔提出了一个法则,人称里尔法则,也称为人际交往的第一法则。他说:人际交往要以对方为中心。 我们经常遇到一种现象:好心好意帮助别人,想给人留下美好印象,结果适得其反,把好事做成了坏事。比如: 下班的时候,你发现同事的电脑没有关,也许你的第一想法就是他忘了关机了,于是你从节约用电和安全用电的角度出发,毫不犹豫地帮他把电脑关上了,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好事。第二天早上,正当你要向同事说明关机的事时,你忽然发现同事一脸郁闷,因为他要从网上下载一个大的文件,需要几个小时才能完成,在下载完成了90%的时候,让你好心好意地中断了。 假如你是一位帅哥,在公交车上发现一个漂亮女孩裙子上的拉锁开了,

亲密关系的四个发展阶段

亲密关系的四个发展阶段? 为什么有的恋人曾经如胶如漆会形同路人?为什么有的人开始磕磕碰碰最后有白头偕老? 每一段感情到底是如何发展和演变的?有没有办法让我们可以更加主动经营自己的亲密关系? 今天的拆书为你提供一个新的观察视角。我为大家分享《亲密关系的秘密》这本书介绍的一个亲密关系发展四阶段模型(上一期拆书分享的是这本书里的《如何用冰山模型发现你的潜意识》)。 作者把人和人交往分成了四个阶段。顺便要说一下,这本书内容下判断非常绝对,比如作者的文章经常出现“所有关系的开始,都是源自不当的理由”这样的说法。

过于决断的话语,让这本书有一种洗脑的风格,虽然很多内容也有价值,但是这种文风是不合适的。人类也许永远不能完全搞明白自身,我们应该对人性的复杂程度保留一点敬畏之心更好,所以下面的分享,观点来自图书,但是我都做了自己的微调——我不喜欢过于断言式的命题。 亲密关系发展四阶段模型我改成了一张图: 1、蜜月期 蜜月期是一个很短暂的时刻,但是特别甜蜜,因为你感觉到啊,终于找到他了!——他也许是你内心愿望的投射,但这未必是真的。很多人爱上一个人不是因为基于真正了解基础上的爱,而是因为他在某个时刻恰好满足了我们内心某

个期待。然后Ta会给另一半添加各种光环,让自己确定自己这一次做对了选择。 2、斗争期 蜜月过后两个人都会暴露出一些缺点,这个阶段根本的问题是两个人都觉得自己为爱付出太多,得到太少——“你没有照顾我的感受,你根本就不珍惜这份爱,你没有付出”。 在这个阶段,你会发现你的伴侣似乎是另一个人,我们原本喜爱伴侣的一切,现在似乎变成了让我们最厌烦的一个人。 特别是女人,一开始认为这个男人会是永远珍惜和爱护

心理学解读---夫妻关系与原生家庭

很多看似夫妻的问题,实质不是夫妻问题, 而是原生家庭(各自父母的家庭)带来的心理成长问题; 以前没有得到的满足,现在要加倍得到。 过去的心理创伤,在与亲密的人互动关系中最常浮现, 成为一种“病症”,而不是“病根”。 原生家庭指人从小成长的家庭,也就是有父母照顾的家。

原生家庭塑造人的个性,影响人格成长,培养管理情绪的能力,为个人成长后人际互动的模式定型。人在原生家庭里形成的情感习惯和思维模式叫做“原生情结”。 每个人都是带着原生家庭的心理烙印开始自己的成长历程的。例如:家中排行、成长背景、内在誓言(也可以说是成长经验中的“座右铭”,或是一直留在心中的某种理念,成为我们人生的最高指导原则。 成长背景无形中灌输我们很多信念,这些信念不但牢不可破,而且不断影响着我们。)可以说,原生家庭也是影响我们最早,持续力也最久的环境及系统。

原生家庭对夫妻关系的影响 由剧《新结婚时代》看原生家庭对夫妻关系的影响。 据调查显示,个性、价值观不同,是导致离婚第一大原因,其次才是第三者介入和性生活不和谐。 所谓价值观不同,就是与原生家庭有很大关系,人的个性、价值观是在原生家庭形成的,特别是我们中国人。 婚姻不是男女双方两个人的事,一桩婚姻背负着两个家庭、甚至两个家族利益的沉重包袱。对“婚姻”这两字的解释,婚就是指男方家庭,姻则是指女方家庭。 王海瓴最新小说《新结婚时代》在这方面就有生动的描写,顾小西和何建国“城乡结合”的婚姻冲突就是在两个家庭的影响下升级,成功地演绎了原生家庭对婚姻的巨大影响。

对父母婚姻模式的继承性 小说中何建国的原生家庭中,父亲是典型的大男子主义,家庭中大事小事自己说了算,母亲对父亲俯首听命。 因此,何建国虽受过高等教育,他的“原生情结”却是要求自己的配偶一切围绕着自己转,因为他从小接受的婚姻概念就是如此。恰巧他遇到的那位女性顾小西,是来自父亲照顾母亲的家庭,因此,顾小西不会认同丈夫的一切由男人说了算的想法。 顾小西对家庭的影响力使丈夫的权力欲、权威受到了挑战,一有机会他就会使用从父亲那儿习得的强势行为。

家庭环境和人际关系

家庭环境和人际关系 一个家庭的人际关系如何,既是德育环境,又是智育环境。这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都有直接影响。经常吵架斗气,以至闹分家闹离婚 的家庭,会使孩子产生没有温暖、没有爱、厌烦、恐惧等心理,从 而导致思想消沉,学习也没动力。 而家庭人际关系双由多方面因素决定,有经济的,有思想的,有道德的,有政治的,也有性格的。认清不同的因素,对认识学生的 表现很有益处。仅仅笼统地认为人际关系不好而没有对多方面因素 进行具体分析,往往在做孩子工作时不知如何下手。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第一个社会,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心理环境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气氛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在气氛紧张、父母关系不和谐的家庭里,父亲和母亲常常是烦恼不安、性情暴躁、言语粗鲁,对长辈缺少孝敬甚至虐待。 对于还没有独立生活能力、完全依赖父母的儿童来讲,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容易情绪紧张。孩子长期处在这种情绪中,又缺少温 暖和关爱,容易使孩子形成孤僻、自私、玩世不恭等不良品质,对 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2、父母的教育观念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父母的教育观念对儿童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因素主要有以下两种:(1)严厉管教论。持这种观点的父母往往要求孩子必须一切听从家长,信奉“棒头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等传统观念。其实,长 期处在父母高压政策下的孩子易形成幼稚、依赖、神经质的心理, 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较差,有些幼儿可能变得更加依赖无主,有 些则可能变得更加反抗、暴烈。(2)自然成熟论。持这种观点的父母 对孩子往往是放任自流概不过问的教养态度。这种忽略型家庭中儿

童就会因为得不到关心、得不到父爱与母爱而产生孤独感,逐渐形 成富于攻击、冷酷、自我甚至放荡的不良品质,常常会有情绪不安、反复无常、容易触怒、对周围的事物漠不关心的心态。 3、家庭情感沟通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情感沟通是家庭心理环境重要的组成部分。不良的沟通对孩子人格的形成与发展不利。 (1)指责埋怨型沟通。指责埋怨型沟通使家庭问题往往在相互指 责和埋怨中不了了之,问题最终并未真正解决。家庭未了结事件越多,家庭生活越是沉闷或紧张甚至危机四伏。这是一种很具破坏功 能的家庭沟通模式,被指责者要不逆来顺受,要不逆反、攻击性强。 (2)迁就讨好型沟通。迁就讨好型沟通的家庭,缺乏一种家庭成员之 间真挚的爱,而且会养成一些依赖而又固执、软弱而又任性等不良 人格特点。孩子在这种迁就讨好型沟通模式中,更容易形成的是任性,只要父母迁就自己,自己却很少迁就父母。(3)唠叨罗嗦型沟通。唠叨罗嗦型沟通主要表现在母亲以及一些过于琐碎的父亲身上。一 般情况下,这样的父母不太关心别人真正的情感,自己被许多意义 不大的琐事缠绕,给孩子最大的感觉是唠叨、烦人。这种沟而不通 的表现是表面上双方都在说话,而且可能持续较长时间,但信息根 本没有交流,反而会造成孩子出现逆反和抵触的心理。 1、建立恰当的父母角色,形成和谐的夫妻关系。 2、建立和睦的家庭氛围和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要和孩子一起 游戏,一起学习,发展共同的兴趣,和孩子共享经验和成果,增进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感情和相互间了解。父母要把孩子作为平等的人,尊重孩子的爱好,给他一定的自主权利决定与选择事情;有些事情可 以和孩子商量,征求孩子的意见。这种健康的家庭生活、和谐融洽 的家庭气氛有助于儿童健康心理的形成和稳定。 3、注重亲子沟通态度与行为方式。父母要多以鼓励、理解、尊 重的方式与子女谈心,即使惩罚也要富于情感性,要伴随合理的解释。 4、建立父母--子女互相学习的家庭环境。

原生家庭与幸福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12988466.html, 原生家庭与幸福 作者:张田勘 来源:《大众健康》2018年第04期 北京大学毕业后留学美国的王猛(化名)认为,父母从小对自己“过度关爱”“肆意操控”,导致了他一系列弱点,内向、敏感、不善交际,以及后来生活工作诸多的不顺利。由此,他与父母彻底决裂。12年前,他不再回家过春节;6年前,他拉黑了父母所有的联系方式。 无论这样的行为是否像有人评价的“巨婴”,但与父母决裂其实是在把自己的不幸和不顺归咎于原生家庭,也表明其心理出现了问题。这一点王猛并不否认,准备到北大再读个心理学方面的博士,以解决自己长期压抑之下的心理问题。 既然有人把自己的不幸归咎为原生家庭,是原生家庭的不好或不太好,比较起来,那些幸福的人就可能生长于好或较好的原生家庭。事实上,从不同的原生家庭中成长起来的个体的确会在事业、人生、成就等方面有差异,甚至是天壤之别。2012年美国哈佛出版社出版的《经 历的胜利》(Triumphs of Experience)似乎在证明这一点。 1938年,在美国零售业连锁富翁威廉·托马斯·格兰特资助下,哈佛大学医学院卫生系主任阿里·鲍克团队开展了一项关于“人怎样才能健康、成功、幸福”的调查研究(格兰特研究)。 研究团队追踪了两组人员,一组是268名哈佛大二学生,一组是456名波士顿贫民窟男孩(由另一位哈佛大学教授谢尔顿·格鲁克主持追踪)。经过74年,《经历的胜利》全面公布了研究结果。 研究的主要结果之一是,研究对象经济上的成功主要取决于是否和周围的人都有良好的关系(关系的温暖程度),在一定的程度之上,和智商的关联不大。那些在温暖关系的指标上得分最高的人,最高年薪水平明显高于平均水平。智商处在110-115区间的人和高于150的试验对象在收入上没有明显差异。 具体而言,和母亲关系良好的孩子,成年后平均年收入会高出87000美元;与兄弟姐妹相 亲相爱的人,每年的收入要多出51000美元;在“亲密关系”这个类别上得分最高的58人,平均年薪是243000美元,得分最低的31人,平均年薪不足102000美元;和母亲关系不好的孩子,成年后更容易罹患精神疾病;孩子成年后的工作效率,和童年时与母亲的关系相关,与父亲无关;童年时和父亲关系良好,成年后的焦虑更低。 该项研究最主要的结论是:人际关系的温暖程度,对生活的满意度具有最大的影响。或者简单地说,幸福,就是爱!

如何改善家庭人际关系

如何改善家庭人际关系 所有的关系在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比方说人和人的关系,人和自然的关系,人和神的关系,在这三重关系中,我们首先今天晚上跟大家探讨的是人和人的关系,那么如何使人和人的关系改善? 在我们一生中有两样事情,如果我们弄明白了,那么想成功就成功,想失败就失败。这两件事情,一个是“态度”,一个是“方法” 今天我们首先在家庭里给自己的定位:是我说了算,还是一位和平使者,是承担责任还是推卸责任 有一个小孩子,在她很小的时候她妈妈就去世了,几年后,她爸爸又娶了一个新的妻子。这个女人不让她回床上睡觉,只让她在牛棚里,跟牛一块睡。并且每天小女孩都要去放羊,但是每次教堂做弥撒时,她就把羊独自放在山上去望弥撒。在当时成年人去放羊的时候常有羊被狼吃掉或丢失的情况,然而这个女孩子的羊从来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就这样几年过去了她有一天由于下了好多天雨,河床涨了。有一天有个人非常好奇,这个小女孩的羊为什么一直不出事,决定叫几个人偷偷跟踪她。在小女孩教堂回来的路上偷偷看,他们看到了奇怪的一幕:只见小女孩踩着河面轻松地走了过去…..于是这件事传遍了四面八方妈妈,谢谢你多年来对我的照顾,….. 没有埋怨,第二天早上当她的继母来叫小女孩吃饭时,发现小女孩已经离开了人世后

来在封女孩为真福品时,把她的尸体挖出来,发现她的身 体还是软的。 现在我邀请大家一起来反省:这个小女孩成圣是由于态度呢,还是方法,?方法本身就是态度 我相信我们每一位都清楚,是因为她那一份感恩的态度。 在我们的家庭里也难免有误解,如果我们没有准备好接受,那么对方一言一行不是安慰而是痛苦。 【王妃的故事】 在全球将近70亿的人口中,我们结合为家庭。我们必须做好准备接受他的亲人,父母兄弟姐妹如果我们没有做好这 样准备,那我们必将痛不欲生。 所以当我们选择婚姻时,当我们决定选择哪个人做我们的 另一半,结过婚的人,好好想一想,做一个心理准备吧 就是这一个小小的定位,之所以痛苦是因为我们不愿意接受,如果我们愿意的时候,我们会很快乐。举例说明:当 我们愿意为家人付出的时候觉得苦中有乐,我们会觉得自 己是幸福的。 在家庭里,第一,夫妻关系。第二,母子母女关系最重要 的是婆媳关系,没有做好准备

家庭亲密关系结课论文

如何建立亲密的爱情关系 亲密爱情关系是指两性之间深度的亲密关系,不仅是生物学上性的关系、社会中角色的扮演,更是人性深度发展、人类潜能充分发挥后形成的关系,是人性光辉的体现。 繁衍后代是动物的本能,人类为了种族的延续,性本能植根于人的基因之中。成年后自然会产生与异性亲密、交合的欲望。 人是群居的动物,群体动力之下,个人会自发产生从众、模仿行为;团体压力之下,个体也会采取顺应群体文化制度要求的行为,以适应社会生活。婚姻制度是多数人要遵从的规范。人的成长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首先从父母那里学习,然后是学校的老师和社会现实。出生在环境较好的家庭,容易习得更好的习惯、情绪模式,相对于那些出生家庭问题比较多的个人,更容易建立起亲密关系和家庭,对家庭、亲密的焦虑恐惧较少,情绪更加的稳定,对世界的认识更加的积极。童年的学习和环境,对人一生的生活具有巨大的影响,如果成年后没有良好的再学习和干预,其影响甚至是决定性的。 对归属感(情感)的需要,会形成内在的主动动力,以获得快乐、满足的感受与体验,个体会主动追求亲密、爱情、家庭。这也是家庭中最核心,让人体验最幸福的事项。 在满足了性、社会适应、情感归属之后,个体依然会感到焦虑、空虚、无意义,死亡、自由、无意义、孤独等问题自然就会呈现出来。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亲密关系就会面临威胁。如果两性可以在此问题上共同学习、研究、努力,就可以继续保持并发展他们之间的亲密关系。形成两个真实的个体,他们之间既是独立的关系,又是亲密一体的独特关系。这份关系将是最完整、最持久、满意度最高的两性关系。这份关系既有深度,又能够持久。 亲密爱情关系是性欲、适应社会、认知学习、情感归属的整合,由四大支柱形成一个结构。这个结构从横向上来看,表现为性—社会适应—认知学习—情感归属—存在潜能的逐步进化(成长),由低级到高级的持续进步,与个人年龄的增长呈整体同步顺序,也与社会文明的进步呈相似趋势;从横向上来看,是这四个方面自身持续地数量上的扩张,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圆,也就是人性人生的完整、圆满。 性、社会适应、认知学习和情感,既是存在潜能的体现,潜能也可以通过这几种途径扩张增大。持续不断的成长,是维持亲密爱情关系的最大动力;圆满,是亲密爱情关系的最终方向和目标。爱情和婚姻成为成长的平台。 此种结构也就决定了关系的不完美,关系的不同结构构成也就决定了关系的形式和质量;独特的个体,独特的关系,我们要接受人和关系的不完美,持续不断的学习进步,实现自我和存在潜能的不断成长和完善,也让关系可以不断深入和成长,而不仅仅是维持,发展是最好的维持。 亲密爱情关系的建立是一门综合学问下的知识,建立过程中有众多的问题、后遗症。追求幸福的人,需要学习心理学、参加心理咨询;心理教育工作者,应主动地开拓渠道和途径,将心理学知识普及、帮助那些有关系困扰的人。学习是无止境的,成长只有开始没有结束。我们要发挥自己的微薄力量,同时也需要社会、政府的重视,把心理学发展到普及的程度,促进社会的和谐、个人的幸福。今年,有些大学已经将大学生心理健康(包含性教育、恋爱教育)作为必修课,很多学校也逐步建立起心理咨询室,这将大大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社会上也有一些心理咨询工作室设立,商业化运作来帮助那些有问题的人。相信,我们中国的心理学发展会越来越好,个人婚姻的满意度也会逐步得到改善。

深度分析:原生家庭带给孩子的影响教学提纲

深度分析:原生家庭带给孩子的影响

深度分析:原生家庭带给孩子的影响 各位亲爱的家长朋友们,大家晚上好,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原生家庭带给孩子的影响”。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心理地图,我们在它构建的世界里思考着、觉察着、体验着、生活着,或许我们从未想过自己的心理地图里是否有着“错误路线”,而在原生家庭有这样一个奇妙的现象,如果我们没有把属于我们自己心理地图的“错误路线”修正,那么它将很容易继续在我们孩子一代的心理地图中延续…… 其实,无论你信不信,性格的所有线索都可以追溯至童年。一个人长大后的样子,或多或少是童年许多个瞬间堆积而成的。 你会觉得,自己身上存在一些让自己非常痛恨,但是却无法改变的性格特征。而自己身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为何还在孩子身上重复出现。 美国著名“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认为,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 我们人的一生中有两个家。一个是我们从小长大的家,有爸爸妈妈,也许还有兄弟姐妹。另一个是我们长大以后,自己结婚成家的那个家,我们把第一个家叫做原生家庭。 我们的性格或行为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本身从小生长的家庭中所给与输入的印记。现在,当我们为人父母时,我们和伴侣处事的行为模式又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未来。我们现在就是子女的原生家庭,为了孩子,请做更好的原生家庭。 而我们的孩子现在生活的家庭,就是他(她)的原生家庭。一切的起源,在这里开始了!幸福以及快乐,其实,都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好,来看下我们自己的原生家庭,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思考下,你们认为记得的事情,和当你年幼在原生家庭时一些不记得的事情,哪个对你的影响比较大呢? 是那些我们不记得的事情对我们的影响更大。人好比一台运行良好的电脑,平时我们看到的电脑界面是我们需要看到的界面,但决定呈现这些界面的程序却隐藏在电脑编好的程序中。因此,我们也受一些看不见的程序的驱使,而表现出现在的行为。在人际互动中,很多时候我们是在仿照自己在原生家庭里不知不觉中学到的一些行为,有些时候也会反其道而行之。 由于我们来自不同的家庭,对事情的要求有不同的规则。

论人际关系与家庭和谐

论人际关系与家庭和谐 【摘要】:人际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通过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而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际关系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就是人与人之间在直接的物质交流和精神交流过程中,以感情为基础,相互尊重,诚信友爱,团结友善,和谐相处的关系。 【关键词】:人际关系和谐社会家庭 要想跟家里人沟通,首先一定要营造一个适合沟通的气氛。第二,沟通的方式不能一成不变。第三,直接对话。说话在很多场合不能拐弯抹角,特别是跟家里人的沟通,要直截了当。直截了当并不是说完完全全就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而是通过一种适当的方式很直接地表达出来。 如果发生在现在让我再去处理的话。我觉得我会选择先去房间一个人静静心。然后想想这段时间自己成绩下降的原因。有时候沉默未必是坏事。父母也是关心我,他们担心我成绩下降会对学习失去信心,然后颓废下去。这是我们都不希望看到的。所以我会向父母保证以后一定好好学习,不再学习时间听歌。和谐的家庭氛围不仅能增进我们亲密度,而且良好的家庭环境还能促进我的学习。 用自己成熟的想法换位思考,去体会父母的用心,也不至于会脾气坏到砸东西。沟通很重要,要是子女之间没法正常的沟通,那么就会存在着很大的代沟,就会积累很多小矛盾,人际关系不和谐,就会有着不和谐的家庭关系。家庭和谐才是真的幸福。 一、人际关系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追求社会和谐是人类的美好愿望,是人类的普遍信仰。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在当前我国社会日趋多样化发展,人民内部矛盾不断增多的情况下,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的人际关系显得尤为重要。2004年以来,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正是我们党基于对党的执政规律深刻把握而提出的重要观点,也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次重大创新。人是世间最基本、最具活力,也是最可宝贵的要素。人在参加社会活动和生产实践的过程中,为了不断改善和发展自身物质文化需求的生存条件,就不断创新文明、完善制度、提高效率、修养道德,从而推进了社会文化

家庭亲密关系调查问卷1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家庭亲密关系调查问卷 您好!感谢您参与本次调查!这是一份关于家庭关系的调查问卷,主要用于科学研 究的目的。问卷采取匿名形式,你不用填写自己的姓名,不会对您造成任何不利影响, 请你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实做答,在相应的答案上打“√”即可。谢谢你的合作! 个人基本情况 ●你的年龄在: A)20~29岁; B)30~39岁; C)40以上 ●学历: A)高中/中专; B)大专/本科; C)硕士或以上 ●您结婚多少年? A)2年以内; B)2~5年; C)6~10年; D)10年以上 ●是否独生子女? A)是; B)否 ●如果不是独生子女,有几个兄弟姐妹(包括自己在内)?(请填写在空格里)

与父母的关系 1.你常和父母聊天吗? A)经常;B)较多时候;C)有些时候;D)偶尔;E)从不 2.很多时候,你只要说一两句话,父母就能猜到你的想法? A)完全符合;B)比较符合;C)很难说;D)比较不符合;E)完全不符合 3.从小父母有和你谈起家里的一些重要事情(例如生活开支)吗? A)经常;B)较多时候;C)有些时候;D)偶尔;E)从不 4.在父母眼里,你有很多优点。 A)完全符合;B)比较符合;C)很难说;D)比较不符合;E)完全不符合 5.你会抱怨父母让自己做出了一些错误的决定吗? A)经常;B)较多时候;C)有些时候;D)偶尔;E)从不 6.你今天取得的成绩,多大程度上要归功于父母? A)帮助很大;B)帮助较多;C)有一些帮助;C)关系不大;D)基本没关系 7.父母发生矛盾而你又在场,他们会? A)继续争吵,甚至把你也卷进去;B)继续争吵,不理睬你;C)继续争吵,在你的劝 解下才停止;D)暂停争吵,但不告诉你原因;E)停止争吵,在你的调解下协商解决;8.子女应该如何承担老年父母的赡养责任? A)由儿子完全承担;B)儿子承担较多责任;C)子女平摊责任;D)根据经济能力进行 分配;E)女儿承担较多责任 9.“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你认同吗? A)完全认同;B)比较认同;C)很难说;D)比较不认同;E)完全不认同 10.有一则新闻:一个农村女孩大学毕业后,在城里找到工作并且结婚了。这时父母提出要一大笔钱,给还在农村里的弟弟结婚使用,否则就断绝关系。你觉得女孩应该怎么做? A)父母养育之恩,在力所能及范围内支持;B)能推就推,推不掉就给一点;C)结婚是弟弟自己的事,不理睬 11.老人入住养老院是一种社会的进步。 A)完全认同;B)比较认同;C)很难说;D)比较不认同;E)完全不认同 12.你现在的生活习惯和父母相似吗?

家庭人际关系理论核心特点

家庭人际关系理论核心特点 家庭关系不仅指家庭内部成员间的相互关系,本质上是指成员在这种关系体中所处的地位及扮演的角色模式,以及其所应享有的权 利与必须承担的义务。家庭是由性别和年龄各不相同的成员构成的,各个成员的欲求和愿望都有很大的差别。要充分地满足这些成员的 欲求,维持家庭这个社会群体的存在是有困难的。日常的家庭生活 中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不和谐的因素,导致家庭关系的紧张。这 种关系的紧张通常发生在家庭内部的各种关系主体如夫妻、亲子、 婆媳之间。在社会变化迅速,价值观逐渐趋于多元化的现代社会, 家庭关系更显得异常困难。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现在家庭事务中首 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协调和处理好家庭成员间的关系。 结婚以后,家庭人际关系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就是你的夫妻关系演变成你这个家庭的核心的、占主导地位的关系,而与各自 父母、姊妹的关系则演变成从属的关系了。许多人尤其是新婚夫妇 不明白这个道理,仍然把自己与父母和姊妹之间的关系看成是高于 自己的夫妻关系,总觉得自己与父母和姊妹之间的关系神圣不可侵犯,对方侵犯了这种关系,我就和你急。因此吵架也就在所难免的了。 正确处理好家庭人际关系是一门永远学不完的学问,它不仅关系到自身家庭的稳定,也关系到与双方父母、姊妹和其他亲属的和谐 相处。记住,你想使家庭幸福美满,你就必须永远把夫妻关系看成 是核心的、占主导地位的、第一的关系! (一)家庭规模缩小,家庭结构趋向单一化,成员间人际关系趋向简单化 (二)家庭成员减少,角色扮演趋向专一化,成员角色失调趋向普遍化

随着家庭规模和结构的变化,成员数量相对减少,家庭成员所扮演的一些社会角色(如兄弟姐妹)将逐渐消失。独生子女家庭作为一 种典型的社会初级群体,成员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 角色关系依然存在。“4-2-1”结构的现代家庭中,夫妻、祖孙、父母、子女等将成为家庭角色集中的主要社会角色,成员对于在家庭 中各自所扮演的角色及其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将有更加明确的认识。但是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生活方式不断变化, 人们对家庭生活中各种角色的期望、领悟和实践也会出现不同层次 的差异,家庭生活中成员对角色的扮演也会产生矛盾、遇到障碍甚 至遭到失败。近年来,离婚率升高、单亲家庭增多等现象也突出反 映了因角色失调现象趋于普遍而导致的家庭问题增多。 (三)成员交往频繁,互动类型趋向多元化,家庭的凝聚力显著增强 随着社会分化的加速,传统家庭中的生产功能已转移给专门化的社会组织,现代家庭生活的机械化、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成员在 家庭中的闲暇时间明显增多。在家庭环境这种特殊的社会互动情景中,随着家庭成员数量相对减少,成员之间的交往更加密切、相互 依赖性日益增强、互动类型和方式也更加多样化。家庭对于满足个 体在关爱、温情、安全感、归属感等情感方面的需要的能力更加凸显。联合家庭与主干家庭中同辈群体之间可能出现的竞争与冲突等 互动形式也将逐渐外移到次级群体中,家庭中民主氛围的日渐浓厚 也将使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强制、顺从与顺应的互动形式转化为竞争 与合作,亲子互动逐渐在家庭成员互动方式中占据主导地位。家庭 关系中的人际互动和社会交换遵循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需求法则 以及来自现代社会激烈的竞争压力与威胁都使得家庭的凝聚力显著 增强。

原生家庭影响你的人格和亲密关系

一、原生家庭 我们人的一生中有两个家。一个家是我们从小长大的家,有爸爸妈妈和兄弟姐妹。另一个是我们长大以后,自己结婚成家的那个家,我们把第一个家叫做原生家庭。 二、哪些事情影响你比较大 到底是你记得的事情对你的人生影响比较大呢,还是你不记得的事情对你的影响比较大? 是那些我们不记得的事情对我们的影响更大。人好比一台运行良好的电脑,平时我们看到的电脑界面是我们需要看到的界面。但决定呈现这些界面的程序却隐藏在电脑编好的程序中。因此,我们也受一些看不见的程序的驱使,而表现出现在的行为。 在人际互动中,很多时候我们不是仿照自己在原生家庭里不知不觉中学到的一些行为,就是反其道而行之。

三、别随便划“等号” 由于我们来自不同的家庭,对事情的要求有不同的规则。比如一对新婚夫妻,妻子坚持牙膏要从底部开始挤,丈夫却从中间一捏,就把牙膏挤出来了。妻子会说牙膏本来就该从底部挤,丈夫会说:“你的本来和我的本来,本来就不一样。”我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习惯和规则。 比如一个原生家庭家教严格,亲密度高的妻子新年陪原生家庭关系疏离的丈夫回家,吃完年夜晚丈夫一家人四散离开,看电视的看电视,玩的玩,留下新媳妇一个人在饭桌边面对满目杯盘,丈夫看也不看自己一眼,妻子感到非常受伤,以致哭泣。 等到丈夫回妻子家的时候,大早初一,一家人早起煮好饺子,穿戴整齐坐在桌前等着父母的新祝福,新女婿却还在床上睡觉,妻子把他匆匆叫下来,感到特没面子,倍受伤害。 但是,当你没有感受到爱的时候,并不代表爱不在身边。也许每一个人表达爱的方式不一样。当你觉得受伤的时候,并不代表别人故意要伤害你。

四、一个强烈的经验感受,一个影响一生的决定。 童年经历过的一些非常强烈、痛苦的经验感受,往往使当事人在不知不觉中做了影响一生的如何待人接物的重大决定。 比如一个非常漂亮、品学皆优的女孩子,找对象的时候总是找条件比自己差很多的男孩子。相处一段时间,又很难勉强自己,又分手。 原来,在她六岁的时候父母离异,母亲为了养家不得不做几份工作。有一天晚上,母亲还在工作,她一个人回家,看到漆黑的房间,冰箱里什么吃的也没有。这种孤独凄伤的感受如此刻骨铭心。从此她做了一个决定——绝不要被人抛弃。所以她找对象的时候不敢找和自己一样优秀的男孩子。 这些潜意识中产生的“隐形的内在誓言”,常在当事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上造成决定性的影响。这个影响一生的决定,并不见得一定是坏的。它曾在你人生中某一阶段保护了你,对你有帮助。只是到后来,当你的人生环境改变时,过去这保护你的行为在新的环境里,反而变成了阻碍。

建立父母和孩子亲密关系的技巧(育儿知识)

建立父母和孩子亲密关系的技巧 忙碌的工作和家务,使得亲子之间的亲密关系难以实现?无微不至的起居照顾,就是理想亲密的亲子关系? 其实要与子女建立亲密关系,每个父母都能够做得到。只要多留心,在点滴日常生活中,有着很多的空间和机会,让孩子与自己亲近,以下是一些家长亲近孩子的经验,希望能给正在困惑中的父母一些启发。 1.实践双向沟通 现代家长多是十分忙碌,而且大多都是双职家庭的父母,在照料孩子及家务处理上更是忙碌不堪,经常阻碍了亲子间的沟通交流。 当孩子期望父母陪伴或向父母倾诉心事时,父母往往未必有空间和时间来了解孩子所讲述的事件的起因和发生过程,也没有时间来作及时的回应。更常见的是,家长不时将自己的期望及要求向孩子单向地灌输,忽略了孩子内心的个人想法,使得亲子双方缺少双向的沟通。 作为家长,一定都十分重视与子女建立良好的沟通,只是有时候不知不觉就偏重了向子女教导和分析道理。其实,子女也有个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独特见解,家长不妨多倾听。家长可以利用亲子相处的时光,和孩子进行真诚的交谈,分享一些生活细节,让孩子表达个人见解,这是巩固亲子之间双向沟通的重要方式。 2.欣赏胜于批判 要和子女建立亲密关系,就要多称赞子女,多向他们表达父母的欣赏。子女还处于成长阶段,很多知识及独立能力正随着生活体验而逐步学习,他们的性格仍是在被塑造的过程中。生活当中的很多细节,例如主动和别人打招呼、和别人建立眼神接触、收拾玩具、细致关怀年幼的小朋友、一句问候父母的话语等行为表现,其实正可以帮助孩子建立社交技巧及责任感。如果能够被父母认同和赞许,就会有助于孩子建立自信心,父母也在表达对孩子的欣赏的过程中,强化了父母和子女间的亲密感。 当然,作为正在成长中的孩子,他们的行为表现一定还有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有时候也让父母很烦恼,但这是孩子成长必经之路,多欣赏孩子的点滴进步,要比简单的批评来的好的多,还有助于孩子强化积极正面的行为。 3.积极倾听感受 很多家长都对子女抱着很高的期望,尤其是因为计划生育导致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只有一个孩子,没有第二个选择,所以很多父母更是对子女寄予了很高

原生家庭对夫妻关系的影响

原生家庭对夫妻关系的影响 原生家庭对夫妻关系的影响很多看似夫妻的问题,实质不是夫妻问题,而是原生家庭(各自父母的家庭)带来的心理成长问题;以前没有得到的满足,现在要加倍得到。过去的心理创伤,在与亲密的人互动关系中最常浮现,成为一种“病症”,而不是“病根”。 原生家庭指人从小成长的家庭,也就是有父母照顾的家。原生家庭塑造人的个性,影响人格成长,培养管理情绪的能力,为个人成长后人际互动的模式定型。人在原生家庭里形成的情感习惯和思维模式叫做“原生情结”。 每个人都是带着原生家庭的心理烙印开始自己的成长历程的。例如:家中排行、成长背景、内在誓言。可以说,原生家庭也是影响我们最早,持续力也最久的环境及系统。 原生家庭对夫妻关系的影响 由剧《新结婚时代》看原生家庭对夫妻关系的影响。据调查显示,个性、价值观不同,是导致离婚第一大原因,其次才是第三者介入和性生活不和谐。所谓价值观不同,就是与原生家庭有很大关系,人的个性、价值观是在原生家庭形成的,特别是我们中国人。

婚姻不是男女双方两个人的事,一桩婚姻背负着两个家庭、甚至两个家族利益的沉重包袱。对“婚姻”这两字的解释,婚就是指男方家庭,姻则是指女方家庭。 对父母婚姻模式的继承性 《新结婚时代》小说中何建国的原生家庭中,父亲是典型的大男子主义,家庭中大事小事自己说了算,母亲对父亲俯首听命。因此,何建国虽受过高等教育,他的“原生情结”却是要求自己的配偶一切围绕着自己转,因为他从小接受的婚姻概念就是如此。恰巧他遇到的那位女性顾小西,是来自父亲照顾母亲的家庭,因此,顾小西不会认同丈夫的一切由男人说了算的想法。 顾小西对家庭的影响力使丈夫的权力欲、权威受到了挑战,一有机会他就会使用从父亲那儿习得的强势行为。 对父母婚姻模式的排斥性 如一位女儿从小看到自己的父亲没有很强的处事能力,在生活中处处受到他人欺侮,那她长大后,可能就会期望自己的丈夫是一位很强势的男人,在她的头脑中,父亲的懦弱是自己痛苦生活的根源,所以,在她自己的婚姻中,她就要无论如何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

恋爱与家庭关系

浅析个体爱情观与家庭背景 人获取知识的渠道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经验,另一种是后天学习。而个体经验对个体的精神生活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之前有心理学家指出,成年依恋关系和个体早年经验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会在本文后面附上图,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几个真实的案例。 女生A,单亲家庭,和母亲一起生活。她的恋爱一直不顺利,一方面圈子窄,还有一方面是她无法依靠别人,无法形成安全的依恋关系。她目睹了爱情残酷的一面,父母离异时,母亲嫌弃她是拖油瓶,后悔生了她。夫妻离异后再次进入婚姻市场,从群体角度讲,在中国,二婚女人是贬值的,二婚男人一般是升值的,夫妻双方谁带孩子谁就会大大贬值。感情不合的两个人彼此憎恨,离婚后可能各自成家,性嫉妒就在这种剑拔弩张的情况下极为凸显出来。父亲娶了一个年轻但没什么文化的女人,母亲对她说“怎么还有人跟你爸过到一起去呢?” 女生A在工作中认识了女生B,女生B,没谈过恋爱。她们交流了一些感情生活的问题。她们发现自己受不了来自男生的帮助,比如女生B曾站在窗台上挂窗帘,有个男同事帮她,她会不耐烦地说不用。B家里是母亲持家,大事小情像她和她弟弟升学这样的大事,都是母亲操心。B说,母亲多年的操劳使得母亲看起来像比父亲大很多岁一样。B对A说,感觉父亲在家庭里扮演重要的角色,同样也影响了孩子。 女生C是女生A的同学,同样是单亲家庭,和母亲一起生活。C的性格比较独立,总自称爷们,也不能依靠男生。父亲是个游手好闲的人,很多年没怎么见过。当初她父母离异时,她母亲也曾一度要放弃她,但还是舍不得,后来一直养家糊口。她曾经说过“我不爱男人,但是我羡慕那些跟男人上床的女人。” 三个人共通之处在于,都是母亲操持维系着家庭,父亲不是游手好闲就是不着边际,不靠谱。 女生D,父母总吵架,甚至都有过外遇,她并不信任男人,但是喜欢有能力的男人,并能依靠男人。她家是父亲挣钱养家,像考研出国工作这样的大事都是和她爸商量,她爸出钱,为她的前途想办法。“如果他俩离婚,我肯定跟我爸,我得为我的前途想,他一个老头子,女的看上他上,不就钱么。”她谈过几次恋爱,最喜欢的男生是那个给她遮风避雨,照顾她,让着她的男生。 女生E,父母离异,母亲二婚,继父操持家里的大事小情。她有过几次恋爱,依恋类型属于痴迷型,也能依靠男人。她也喜欢有能力的男人。 两个人的共通之处在于,都是父亲操持维系着家庭。而且这两个人比上述那三个人要有自信,B曾说“父亲在社会上如鱼得水,能在社会上立足,甚至有些钱,赢得别人尊重的,孩子也会相应地感到自信。”这种自信不仅表现在对自我的认识上,更体现在对生活的自信,对未来及爱情的自信,这五个案例佐证了这点。 女生F,父母在工作中认识的,虽然年轻的时候吵架,但年纪大点后感情越来越好,她理想中的爱情就是在工作中认识一个男生,“你逗我开心,我逗你开心”,她描述的跟她的父母的爱情基本一致。 有一本畅销书叫《男人害怕失败,女人害怕孤独》,男女在经历恐惧感和羞耻感的过程中存在着微妙的差别,这种差别在出生后不久便可以表现出来。对于“我们是否需要谈论彼此间的关系”这个问题,妻子想问这个问题不是因为流露于表面的怨恨和失落,而是因为疏远的感觉让她们感到焦虑,而且内心感到孤独恐惧。而丈夫不想谈论的原因,是妻子的不满让他感到自己是个失败者,正因为他感到非常羞耻,所以无法理解妻子的恐惧。 男性和女性自杀方式的不同也可以显示男女脆弱点的不同。很多男性会在破产后自杀,虽然女性同样失去了很多钱,丢了面子,但只有很少的女性选择自杀——那些少数自杀的女性都是寡妇,久经孤独、被抛弃。失望的男性倾向于选择自杀来逃避工作上的失败,这更引发了他们作为无能的供应者和守护者更深的羞耻感。而绝望的女性总是力图逃离孤独。在女性感觉没人爱她的时候,她们可能会想到自杀;在男性感觉自己是个失败者,不值得人爱的时候,他们可能自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