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的起步(2)

工业化的起步(2)
工业化的起步(2)

工业化的起步参考资料

解放前夕旧中国的经济情况

解放前夕中国社会经济已是千疮百孔、破败不堪的局面。以几种主要产品产量为例:1949年钢产量为15.8万吨,原煤3 200万吨,粮食1.13亿吨,棉花为44万吨。同历史上最高年份相比,工业产值下降了一半,粮食产量下降了25%,棉花产量下降了48%。从抗日战争起到国民党政府崩溃的12年当中,通货增长了一千四百多亿倍,物价上涨八万五千多亿倍,人民生活极端贫困。1949年,城市失业工人达400万,农村灾民达四千多万人。旧中国留给人民的是这样一个破烂不堪的“遗产”。

1949年主要农产品产量与解放前最高年产量比较

注: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1983,第185页。

1952年主要农产品产量与解放前最高年产量比较

注: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1983年第185页。

1952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与解放前最高年产量比较

注: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1983年第279页。

第一个五年计划

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是实现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重大步骤。1951年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对第一个五年计划进行试编,1952年8月编制出计划的轮廓草案。同年12月中央发出指示,要求中央各经济和

文教等部门编出1953年年度计划和五年计划纲要。1953年6月,国家计委根据中央指示,并参考苏联国家计委的意见,对已编出的五年计划修改了一次。1954年4月,中央成立了编制五年计划纲要的工作小组(陈云任组长),开始了全面的编制工作。

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单位为中心的、由限额以上的694个建设单位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并发展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建立对于农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地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建立对于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计划规定:以发展重工业为主,5年内将建立许多我国历史上没有过的、规模巨大的钢铁、汽车、飞机、拖拉机、新式机床、重型机器、发电和矿山设备等工矿企业。计划还规定在5年内,全国经济、文教建设的投资总额为766.4亿元。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4.7%,农业和副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4.3%;私营工业的产值将有一半转变为公私合营,三分之一左右农户参加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5年内职工平均工资增长三分之一,并采取若干措施改善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鞍山钢铁公司

鞍山钢铁公司是我国最大的黑色冶金工业基地,1950年苏联政府开始派出专家帮助进行设计,从1952年起大规模施工。1953年11月,鞍山钢铁公司三大重点工程──新型大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和七号炼铁炉相继提前竣工。这是苏联政府援助我国新建和改建的项目中,首先竣工投入生产的三项重要工程,是1953年我国重工业发展中的重要事件。为此,鞍钢全体职工于12月21日写信向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报告这个喜讯,25日毛泽东复电表示祝贺。

长春汽车制造厂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援建的重要建设项目之一,投资总额为6.5亿元。1953年7月15日开始动工兴建。1956年7月13日,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并试制成功第一批国产载重汽车,毛泽东把这种汽车命名为“解放”牌。10月15日正式移交生产,年产载重汽车3万辆。

宝成铁路

宝成铁路由陕西宝鸡到四川成都,全长668千米。全线共有隧道280座,大、小桥梁900座,大部穿行秦岭、大巴山、剑门山等地,横跨嘉陵江和涪江。由于线路险峻,隧道、桥涵密集,工程艰巨,解放前曾多次勘测,都因工程浩大未能动工。这条铁路从1952年7月1日开始修建,经过筑路大军4年的奋战,1956年7月12日全线完工接轨,1958年1月1日正式建成通车。它贯穿陕、甘、川3省19个市、县,使四川有了同全国铁路网联结起来的铁路干线,从此结束了“蜀道难”的历史。

鹰厦铁路

鹰厦铁路由江西鹰潭到福建厦门,全长697千米。它从1955年2月动工兴建,1957年4月全线通车,1958年1月开始正式营运。国家累计投资3.9亿元。鹰厦铁路斜贯福建省中部,工程艰巨,有“山岳铁路”之称。为了把厦门岛同大陆连结起来,筑路大军炸掉三十多座石山和荒岛,开采一百六十多万立方米的花岗岩,填平二千米左右的海峡,修筑了集美海堤和厦门海堤,使火车直达厦门港。这条铁路的建成,初步改变了福建交通落后的面貌。

武汉长江大桥

武汉长江大桥横跨汉阳龟山与武昌蛇山之间,是万里长江上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大桥。1955年9月正式开工修建,1957年9月全部建成,同年10月15日通车。国家投资1.37亿元。大桥全长1670.4米,其中正桥长1155.5米,有2台、8墩、9孔。上层为公路桥,路面宽18米,可同时并行6辆汽车。下层为双线铁路桥。铁路、公路两侧各有2.25米的人行道。桥下到最高水位的距离为18米,可通行大型轮船。桥头建筑高35米。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使京广铁路南、北段连成一线。

川藏公路

川藏公路起自四川成都,经雅安、康定、甘孜、昌都,终于西藏拉萨,全长二千四百多公里,平均海拔高度在3000米以上。公路沿途经过二郎、折多、雀儿等14座大山,跨越大渡河、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等12条湍急河流,地质、地形复杂,工程艰巨,举世罕见。国家投资二亿多元。筑路大军奋战4年,1954年12月建成雅安至拉萨的康藏公路。后修通自雅安至成都段,称为川藏公路。

青藏公路

青藏公路起自青海西宁,终于西藏拉萨,全长2 100千米。全线穿行青藏高原,跨过长江上源,翻越昆仑山和唐古拉山,平均海拔高度为4 000米。唐古拉山口是全线最高点,海拔高度约为5 600米。国家投资3 730万元。这条公路从施工到建成历时4年,1954年12月全线通车。

新藏公路

新藏公路起自新疆南部的叶城,翻越昆仑山和冈底斯山,终于西藏阿里地区的噶大克,全长1 179千米。1957年10月建成通车。1958年又南延二百五十多千米到达普兰县。这条公路修建在“世界屋脊”的主体部分,高路入云,全线平均海拔高度超过4 000米,成为世界上最高的公路。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引自毛泽东词《水调歌头·游泳》。一桥,指武汉长江大桥。天堑,原意是险要的壕沟,这里指长江。1956年6月,毛泽东从武昌横渡长江,时值武汉长江大桥正在全面施工。词中这两句形象、生动地描述了武汉长江大桥的宏伟气势和它在我国南北交通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毛泽东主持大会并致开幕词。刘少奇代表宪法起草委员会向大会作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会议经过热烈讨论,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一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会议还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法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组织法》等5个法律文件。会议听取并通过了周恩来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刘少奇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提名,决定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按照宪法规定,自第一届人大第一次会议起,原政务院改名为国务院)。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结束了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共同纲领”代替国家宪法的过渡状态,标志着我国政治体制的基本形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它的内容包括序言,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旗、国徽、首都等5部分,计4章,106条。

宪法明确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和政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宪法把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用法律形式肯定下来,并规定了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步骤和方针。宪法还规定了国家的职能、公民享有的广泛的民主自由的权利以及应尽的义务、民族政策和外交政策等。

这部宪法是我国人民一百多年来英勇斗争的历史经验的总结,它巩固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果以及建国后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新胜利,反映了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根本要求和广大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共同愿望,是我国人民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和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的有力武器。

(二)近代化的起步

(二)近代化的起步 【内容标准】 (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008年·淮安市)7.鲁迅先生回顾历史时说:“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一鞭’使清朝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要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富国强兵。于是开始了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2008·湖北省宜昌市)8.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的主观目的是() A.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 B.为中国近代化开辟道路 C.维护清朝统治 D.为洋人服务 (2008年·南京市)9、洋务派认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洋务运动的内容中能体现“制器为先”的是() A、创办军事工业 B、创办民用工业 C、兴办新式学堂 D、派遣学生出国 (2008年·湖南省郴州市)7、19世纪下半期,洋务派为了“自强”创办了一批近代军工企业。下列不属于洋务派创办的军工企业是 A安庆内军械所B江南制造总局 C福州船政局 D大生纱厂 (2008·南充市)2.洋务运动在“求富”口号下创办的近代工业是() A.安庆内军械所 B.江南制造总局 C.轮船招商局 D.福州船政局 (2008·连云港市)21.毛泽东曾说:“(在中国)讲重工业,不能忘了张之洞”。这主要指张之洞创办了 A.江南制造总局 B.福州船政局 C.大生纱厂 D.汉阳铁厂 (2008年·四川省甘孜州)18.以下组合搭配中,你认为正确的选项是 ( ) A.张之洞——创办轮船招商局 B.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 C.左宗棠——创办汉阳铁厂 D.李鸿章——创办福州船政局 (2008·巴中市)19.下列不属于 ...洋务派为“自强”而创办的近代工业是() A.安庆内军械所B 福州船政局 C、汉阳铁厂D.江南制造总局 (2008年·湘西州)6.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企业,其中还是以“求富”为目的的企业是: A.轮船招商局 B.开平矿务局 C.汉阳铁厂 D.福州船政局 (2008年·河南省)3.你见过老照片吗?那一张张发黄的老照片,承载着历史遗迹,记录着历史,能给人带来无限的回忆和遐想。右下图是近代中国第一批留学生在轮船招商总局门前的合影,它拍摄的时期是() A.鸦片战争B.洋务运动C.甲午战争D.辛亥革命 (2008年·汕头市)8.“洋务运动是中国迈向近代化的开端”,对它的本质含义的理解应该是: A.它是地主阶级的改良运动B.它促进了官僚资本的发展 C.它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D.它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2008年·泸州市)14.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2008年·河北省)13.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都对本国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作用,其作用的相同之处是() A.摆脱了民族危机 B.走上了资本主要道路 C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D.逐步实现了国家富强

近代化的艰难起步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近代化的艰难起步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1、(2016?广安)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你知道中国近代与第一期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吗(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洋务运动 D.新文化运动【考点】洋务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 【解答】由题干“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可知这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故选C 2、(2016?潍坊)曾纪泽说:“办洋务的难处,在于外国人的不讲道理,中国人的不明时势,只有徐图自强,才能扭转形势.”洋务派“徐图自强”的最早措施是( ) A.A仿效西方政治制度 B.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D.兴办近代军事工业 【考点】洋务运动. 【分析】考查了从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 技”的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在李鸿章等人的主持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金陵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一批大型近代化军事工业相继问世.所以D是正确的选项. 故选D. 3、(2016?聊城)美国汉学家芮玛丽评价中国近代某一运动时说:“不但一个王朝,而且一个文明看来已经崩溃了,但由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一些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它们终于死里求生,再延续了六十年.”“杰出人物”包括( ) A.魏源 B.曾国藩 C.洪秀全 D.詹天佑 【考点】洋务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了从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是从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地方的代表人物,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

2019-2020学年度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艰难起步第7课 戊戌变法冀教版课后辅导练习二十三

2019-2020学年度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艰难起步第7课戊戌 变法冀教版课后辅导练习二十三 第1题【单选题】 康有为上书光绪帝指出:“汽机所成,倍人力者三十,故其国(英国)富强之力,亦倍三十……吾国土地人民十倍于彼,而富强力三十倍,则亦三倍于我,故吾幸未灭,而为彼所弱,可比较而得之矣。”据此可知,康有为( ) A、认为器物不如人是中国衰败的根源 B、对西方认识有限 C、极力鼓动光绪帝效法西方人变法图强 D、科学解释了中国积弱而未亡的原因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近代中国曾有人指出:“(土耳其)不变旧法,遂为六大国割地废君,而柄其政。日本一小岛夷耳,能变旧法,乃能灭我琉球,侵我大国。前车之辙,可以为鉴。”“伏惟皇上……破除旧习,更新大政”。由此可知他主张( ) A、学习西方、发展技术 B、变法维新、救亡图存 C、解放思想、宣扬民主 D、发动民众、进行革命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1898年,一位清朝官员的元老气急败坏的对康有为说:“变法、变法,你可知道祖宗之法是不能变的!”这位元老级的官员应属哪一派( ) A、顽固派 B、维新派 C、革命派 D、激进派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领导“公车上书”这一运动的主要有( ) A、康有为、梁启超 B、康有为、李鸿章 C、梁启超、左宗棠 D、左宗棠、李鸿章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学完有关日本明治维新后,就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进行了比较,列出了下列共同点。你认为不恰当的是( ) A、都以失败而告终 B、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C、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 D、都在文化教育方面采取了重要措施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戊戌变法运动的实质是( ) A、光绪帝与慈禧太后的斗争 B、开明地主与顽固官僚的斗争 C、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斗争 D、西方文化与传统儒学的斗争 【答案】: 【解析】: 第7题【材料分析题】 近代以来,为了民族的独立、国家的富强,无数中华儿女前赴后继,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探索,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工业化的起步》教学设计

《工业化的起步》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和掌握“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和取得的主要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等基础知识。2.解读图表《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比较表》,体验与感悟“一五”计划实行的背景;观看《鞍山大型轧钢厂》《毛泽东为第一汽车制造厂题词奠基石》《长春一汽》《一五计划工业和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图》等图片,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知道“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民主政治体制基本形成。 二、教学重点:了解一五计划基本任务和成就,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教学难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 四、教法与学法:启发式教学、体悟教学;角色体验学习、自主学习、小组讨论。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建国初期,我国工业十分落后。毛泽东感慨地说了一段话。请听──毛泽东(学生模仿,用浓重的湖南口音):“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怎样改变这种现状呢?实现工业化是唯一的出路。为了实现工业化,1953年中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好,让我们来学习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 (二)自主学习 教师出示自学提纲,学生对照提纲自主学习,快速阅读课本,并在课本上初步做笔记。 (三)合作探究 1.小组对照提纲,互相质疑释疑。 2.师生合作解决疑难:(1)读《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比较表》回答:由表中数字比较,你得出什么结论?

初中历史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练习题(含答案)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检测 【基础不倒翁】 1.下图漫画题为《敬祝进步》,骑自行车身着“1953”工作服的劳动者,将写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接力棒,交给骑摩托车身着“1954”工作服的劳动者。该漫画反映了() A.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B.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已基本确立 C.国有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扩大 D.人民对“一五”计划的建设热情高涨 1.D 【解析】第一个五年计划在1957年完成,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确立,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故B 项错误;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故C项错误;1953年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漫画反映了人民对“一五”计划的建设热情高涨,故D项正确。 2.下表是1950年中国与美国、印度在钢、发电人均产量方面的比较表为改变这一局面,我国在“一五”计划期间采取的针对性措施是() A.鼓励私人企业投入再生产 B.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C.对国民经济方针进行调整 D.开展“三反““五反”运动 2.B 【解析】根据表格,可知中国的重工业很落后,“一五”计划采取的针对性措施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故B项正确。故选B项。 3.1953年~195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8%,农业和副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 4.5%;1957年工业总产值超过计划1 5.3%,农业和副业总产值也超过计划1.2%。五年内,全国职工平均工资增长42.8%,全国农民收入增加近30%。上述数字说明了( ) A.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B.第一个五年计划实现了工业化 C.我国改变了贫穷落后的局面 D.东北工业基地形成 3.A 【解析】1953年~1957年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把握题干关键信息“超过计划”“增长”“增加”,不难判断题干中数字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故选A项。

《近代化的起步》单元探究教学之:第一讲

《近代化的起步》单元探究教学之:第一讲 执教:万常鸣姓名:万常鸣单位:江西省南城县龙湖中学(344713) 教学内容: 《〈近代化的起步〉单元教学之:第一讲》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中华书局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7课 一、教材分析 单元探究教学法是本人多年历史教学的经验总结。把这两课内容放在一起讲授原因之一是: (1)减少知识点,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时间安排上又能做到精讲、粗讲有张有弛,体现了“不刻意追求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这一基本理念。 (2)突出学习主题,这两节课有许多相似之处: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都是由清政府实行的,都想通过向西方学习的方式达到自强的目的,最后都以失败而告终,但它在不同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放在一起讲述可以突出时代特点,使历史线索更加清晰、简明。 本讲主要设计两大主题: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两者的内在联系是:19世纪60年代后,清政府一些握有实权的官僚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大办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掀起了洋务运动,但它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甲午战争的大炮声宣告洋务运动的失败。但中国人并没有因此放弃“强国”的追求。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险,维新派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因顽固派的反对,变法仅维持了一百多天就以失败而告终。 二、学生分析 1.经过一学年的学习,学生对新教材有了较深入的认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 2.学生通过电影、电视及文学作品对戊戌变法有所了解,为学习本课做好了必要的知识准备。 3.学生初步掌握了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初步具备了运用图表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洋务运动的兴起、“自强”与“求富”、总理衙门、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戊戌变法的起因、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六君子等事件或名词; 2.通过学习洋务运动产生的背景、目的、发展过程、主要内容,能够比较客观公正地评价洋务运动。 3.运用图表形式概括分析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及戊戌变法对近代社会的影响。 情感目标 1.通过了解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在国势危难之际,为救亡图存维护民族独立和发展资本主义而不懈努力的史实,培养以天下为己任、敢为天下先、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和品质。 2.通过第一讲的学习,培养学生关心时政、关心国家的前途的意识。并以维新志士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为榜样,培养爱国救国的意识和优秀品德。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教学设计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和掌握“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和取得的主要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等基础知识。 2.解读图表《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比较表》,体验与感悟“一五”计划实行的背景; 观看《鞍山大型轧钢厂》《毛泽东为第一汽车制造厂题词奠基石》《长春一汽》《一五计划工业和 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图》等图片,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知道“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民主政治体制基本形成。 二、教学重点 了解一五计划基本任务和成就,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教学难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 四、教法与学法 启发式教学、体悟教学;角色体验学习、自主学习、小组讨论。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建国初期,我国工业十分落后。毛泽东感慨地说了一段话。请听──毛泽东(学生模仿,用浓 重的湖南口音):“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 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怎样改变这种现状呢?实现工业化是唯一的出路。为了实现工业化,1953年中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好,让我们来学习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 (二)自主学习 教师出示自学提纲,学生对照提纲自主学习,快速阅读课本,并在课本上初步做笔记。

(三)合作探究 1.小组对照提纲,互相质疑释疑。 2.师生合作解决疑难:(1)读《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比较表》回答:由表中数字比较,你得出什么结 论? ,工业学生先自己观察分析后,小组讨论,得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工业落后,工业水 平低 。 基础薄弱,门类不全 材 列 和下(2)PPT出示:“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发展重工业,为什么?根据自学情况 本 义 主 资 料讨论:首先是当时中国的国情是工业基础薄弱,其次是受苏联的影响。斯大林说 :“在 快 须赶 以必 国家工业化通常从轻工业开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所 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就要失败。”让学生从材料中找出两个原因:首先是当时中国的国情是工业基础薄弱,其次是受苏联的影响。

2019-2020年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起步第 2 课 戊戌变法中图版知识点练习第四十九篇

2019-2020年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起步第2 课戊戌变法中 图版知识点练习第四十九篇 第1题【单选题】 领导“公车上书”这一运动的主要有( ) A、康有为、梁启超 B、康有为、李鸿章 C、梁启超、左宗棠 D、左宗棠、李鸿章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维新变法时期,居于北方舆论界领导地位的报刊是( ) A、《时务报》 B、《中外纪闻》 C、《国闻报》 D、《万国公报》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为宣传维新变法,康有为、梁启超创办了( ) A、《万国公报》 B、《民报》 C、《每周评论》 D、《新青年》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 A、《马关条约》签定 B、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C、公车上书 D、组织强学会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公车上书”为戊戌变法运动揭开了序幕 B、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C、慈禧太后残酷镇压了戊戌变法运动 D、戊戌变法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近代中国有人指出:“(土耳其)不变旧法,遂为六大国割地废君,而柄其政。日本一小岛夷耳,能变旧法,乃能灭我琉球,侵我大国。前车之撤,可以为鉴。”“伏惟皇上……破除旧习,更新大政。”由此可知他主张( ) A、变法维新、救亡图存 B、学习西方、发展科技 C、解放思想、宣扬民主 D、发动民众、进行革命 【答案】: 【解析】: 第7题【判断题】 洋务运动中废除了科举考试中的八股文。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4课_工业化的起步教案

课题: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 执笔:审核:班级:八年级 授课人:温彩艳授课时间:学案编号:4 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经济结构和实行工业化的必要性。 2.掌握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内容及取得的成就。 3.掌握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诞生过程及其内容和意义。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2.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的工业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工业化开始起步。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第一部宪法的颁布,真正地体现了人民的意志,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显著成就。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和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教学难点: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学生阅读教材导入框教师由此导入 【合作探究】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教师提问】阅读教材 18页—19页,思考 新中国成立之初,经济上面临怎样的局面?(背景)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多媒体出示背景 (1)1952年主要产品产量表。 (2)中国、印度、美国的工业的对比表格。 (3)毛泽东的话语。 教师归纳 背景1: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背景2:我国工业水平落后 【教师提问】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改变当时的经济状况,我国政府制定了什么? 学生回答: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多媒体展示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图片) 【教师过渡】下面请同学们把课本第二段内容看一下,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内容。 [学生看书]…… [教师要求]请大家把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内容复述一遍。 多媒体展示一五计划的任务 [教师引导]现在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第一个五年计划为什么要以发展重工业为主?一般来讲,应该是先发展轻工业、农业和商业,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才对呀?大家可以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 【教师归纳】1. 当时的国情,中国的工业基础太薄弱。 2.受苏联发展的影响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案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知道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经济建设 取得的主要成就;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颁布的情况 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利用《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从而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一五”计划的实施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增强学生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之情;认识到第一部宪法的颁布,真正地体现了人民的意志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和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教学难点:“一五”计划实行的必要性;1954年宪法的性质。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图片展示:毛主席词作《水调歌头·游泳》 这首词是毛主席1956年在武汉畅游长江时的感兴之作。其中“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寥寥两笔,不仅写出了大桥兴建的飞快速度和即将见到的大桥凌空的雄伟形象,而且写出了一桥贯通大江南北的历史意义。历史不会忘记,1957年10月武汉长江大桥通车,结束了渡轮摆渡的历史,“天堑”变通途。你知道现在长江上有多少座桥吗?仅武汉就有十一座长江大桥。现在的中国已经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成为世界上制造大国,但是中国的工业化是怎样起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4课的内容。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一)工业化开始的背景 1.教师讲述:什么是工业化?

工业化通常被定义为工业(特别是其中的制造业)或第二产业产值(或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因为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工业发展绝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总是与农业现代化和服务业发展相辅相成的,总是以贸易的发展、市场范围的扩大和产权交易制度的完善等为依托的。 2.史料展示: 材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壶茶碗,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材料二:在革命胜利以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毛泽东1949年3月5日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的时候,第三次工业革命已在世界范围内拉开了序幕,而中国还没有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不仅飞机、汽车、拖拉机不能建造,就连一块手表也制造不了,历史留给中华民族的时间不多了。 ——《强国之梦的初起》 3.引导学生思考:阅读材料,你知道中国为什么要而且必须要发展工业了吗? 提示:国家贫穷,工业相当落后;发展工业,是中国人的梦想;中国的工业水平与世界差距大。 4.教师讲述:中国一穷二白,面对强敌环伺,快速工业化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参照苏联的经验,选择了一条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和成果 1.请学生说说:为了有计划地发展工业,我国政府编制了五年计划,请从课文中找出“一五”计划的时间和基本任务。 提示:时间:1953-1957年。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2.图片展示: 3.提出问题:结合教材,说说新中国实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了哪些成就。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新中国工业化de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e确立》检测 【基础不倒翁】 1.下图漫画题为《敬祝进步》,骑自行车身着“1953”工作服de劳动者,将写着“第一个五年计划”de接力棒,交给骑摩托车身着“1954”工作服de劳动者。该漫画反映了() A.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B.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已基本确立 C.国有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扩大 D.人民对“一五”计划de建设热情高涨 1.D 【解析】第一个五年计划在1957年完成,与材料中de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确立,与材料中de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故C项错误;1953年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漫画反映了人民对“一五”计划de建设热情高涨,故D项正确。 2.下表是1950年中国与美国、印度在钢、发电人均产量方面de比较表为改变这一局面,我国在“一五”计划期间采取de针对性措施是() A. C.对国民经济方针进行调整 D.开展“三反““五反”运动 2.B 【解析】根据表格,可知中国de重工业很落后,“一五”计划采取de针对性措施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故B项正确。故选B项。 3.1953年~195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8%,农业和副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 4.5%;1957年工业总产值超过计划1 5.3%,农业和副业总产值也超过计划1.2%。五年内,全国职工平均工资增长42.8%,全国农民收入增加近30%。上述数字说明了( ) A.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B.第一个五年计划实现了工业化 C.我国改变了贫穷落后de局面 D.东北工业基地形成 3.A

中国近代化的艰难起步专题

中国近代化的艰难起步专题 一、专题概述: 1.设定理由:本专题内容是历年中考命题的高频考点。近代化的探索命题大多涉及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步骤和四大运动,也就是学习技术阶段(洋务运动)、学习政治制度阶段(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学习思想文化阶段(新文化运动),主要考查的内容是历次运动的代表人物、口号、历史意义和认识。 2.近代化的含义:近代化是指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的确立过程,是一个国家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其核心是“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理性化” 3.近代化起步阶段的四大运动: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期,中国人民为实现近代化进行了艰辛的探索,这一艰辛历程主要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这四大运动又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体现着中国近代化的基本进程及其特点。 4.对中国近代化的感悟:中国的近代化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实现中国的近代化,首要任务是争取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推动近代化的首要条件;实行改革开放,是加快中国近代化步伐的必由之路。 1.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最早实践“师夷长技”思想的是( )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2.对联具有记载历史的功能,是时代的见证。“宣传民主维新,倡西学,发展资本主义;批判专制守旧,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此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五四运动D.新文化运动 3.“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积四十载经验,遗言启迪后来人。”这副对联歌颂的是( )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和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教学难点:“一五”计划实行的必要性;1954年宪法的性质。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图片展示:毛主席词作《水调歌头·游泳》 这首词是毛主席1956年在武汉畅游长江时的感兴之作。其中“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寥寥两笔,不仅写出了大桥兴建的飞快速度和即将见到的大桥凌空的雄伟形象,而且写出了一桥贯通大江南北的历史意义。历史不会忘记,1957年10月武汉长江大桥通车,结束了渡轮摆渡的历史,“天堑”变通途。你知道现在长江上有多少座桥吗?仅武汉就有十一座长江大桥。现在的中国已经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成为世界上制造大国,但是中国的工业化是怎样起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4课的内容。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一)工业化开始的背景 1.教师讲述:什么是工业化? 工业化通常被定义为工业(特别是其中的制造业)或第二产业产值(或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因为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工业发展绝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总是与农业现代化和服务业发展相辅相成的,总是以贸易的发展、市场范围的扩大和产权交易制度的完善等为依托的。 2.史料展示: 材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壶茶碗,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材料二:在革命胜利以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毛泽东1949年3月5日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的时候,第三次工业革命已在世界范围内拉开了序幕,而中国还没有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不仅飞机、汽车、拖拉机不能建造,就连一块手表也制造不了,历史留给中华民族的时间不多了。 ——《强国之梦的初起》 3.引导学生思考:阅读材料,你知道中国为什么要而且必须要发展工业了吗? 提示:国家贫穷,工业相当落后;发展工业,是中国人的梦想;中国的工业水平与世界差距大。 4.教师讲述:中国一穷二白,面对强敌环伺,快速工业化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参照苏联的经验,选择了一条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和成果 1.请学生说说:为了有计划地发展工业,我国政府编制了五年计划,请从课文中找出“一五”计划的时间和基本任务。 提示:时间:1953-1957年。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2.图片展示: 3.提出问题:结合教材,说说新中国实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了哪些成就。 提示:“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可以概括为:一桥二铁三公四厂。一桥是指武汉长江大桥,二铁是指两条铁路,宝成铁路和鹰厦铁路,三公是指川藏、青藏、新藏三条公路,四厂是指鞍山无缝钢管厂、沈阳机床厂、沈阳飞机制造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4.教师讲述: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也标志着中华民族实现复兴和富强的历史真正揭开了新的篇章。 5.引导学生思考:新中国的工业化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取得了重大突破,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苏联的帮助支持;中共的正确领导;劳动人民的热情付出,勤奋努力。 目标导学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史料展示: 材料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材料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历史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知识点总结+过关训练+答案

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知识要点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1.背景:旧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新中国之初,工业依然落后:基础薄弱、门类不全。 2.目的: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 3.时间:()— ()年。 4.基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建立国家()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

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5.实施的中心:以()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1万多个工业项目。 6.成就: (1)东北工业基地形成:① ()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② ()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解放牌汽车;③ ()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建成投产,中国第一架喷气式()试制成功;④辽宁阜新海州露天煤矿建成投产。 (2)交通运输成就:①宝成、鹰厦等30余条铁路建成;②川藏、青藏、新藏()相继通车;③ ()长江大桥建成。 7.结果: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完成。 8.意义:我国开始改变()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 ()迈进。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 ()年9月,第一届()大会在北京召开。 2.内容:

(1)制定了《》。①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②意义:是我国第一部()类型的宪法(性质);是真正反映了()利益的宪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制度。 (2)选举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其他国家领导人也被选举产生。 3.意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制度;为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难点释疑 1.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和国家工业化的区别:“一五”计划中,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一五”计划的完成,使我国在钢铁、机械制造、汽车制造等重工业项目上取得了重大成就;相应地,交通运输业、轻工业也有了发展。“一五”计划的完成,初步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我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但是,要实现国家工业化,还任重道远。 2.注意区分三部法律文献:①1912年孙中山代表中华民国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法律;②1949年中国人民政

中国近代史综合复习提纲:近代化的起步

中国近代史综合复习提纲:近代化的起步 一、洋务运动 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目的:师夷长技以自强。 代表人物:中央:奕沂;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顽固派和洋务派的区别:顽固派盲目排外,仇视一切外洋事物。洋务物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洋务派的主要活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如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派留学生。后期:又提出“求富”口号。开办民用工业,以辅助军事工业。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筹建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评价: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它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了一些抵制作用。 二、戊戌变法。 公车上书: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一千三百多人,上

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历史上称这次上书为“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维新变法的内容:要求民权,发展资本主义。 百日维新:从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实行变法,到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变法失败,前后104天,因此叫“百日维新”。1819年是旧历戊戌年,历史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 戊戌变法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预政权,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三、辛亥革命 孙中山的主要活动,a、1894年11月,在檀香山成立了兴中会。兴中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初步形成。b、1905年,孙中山联合华兴会、光复会和兴中会等革命团体的成员,于8月在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同盟会是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 a、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起义,第二天起义军占领武昌,接着,汉阳,汉口的新军

第二单元复习 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第二单元复习 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单元知识结构 一、洋务运动 目的:维护清朝的统治 1.时间 19世纪60年代——19世纪90年代 2.学习对象:西方先进生产技术 3.代表人物 中央:弈忻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4.领导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 5.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 6.口号: 自强 、求富 7.机构: 总理衙门 8.洋务运动的作用: (1)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对外国资本主义的扩张起到了一定抵制作用 9.失败标志: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惨败 二、戊戌变法(1895年—1898年) 1.背景:《马关条约》签订,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领导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 3.学习对象:西方先进制度(君主立宪制)。 4.目的: 救亡图存 5.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6.序幕: 公车上书 7.开展:维新派创办报刊、组织学会、印行书刊继续宣传变法思想。 8.“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政治上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改订法律,澄清吏治;经济上奖励实业,改革财政;军事上编练 新军,改习洋操;文化方面,设立学堂和译书局,准许创办报馆、学会等。 9.结果:慈禧发动“戊戌政变”,维新变法失败 戊戌六君子:谭嗣同、林旭、刘光第、杨锐、杨秀森、康广仁 10.性质:资产阶级领导的一场政治改良运动。 11.作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 作用,促使资产阶级的斗争由改良转向了革命。 12.启示: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三、辛亥革命(1894年—1912年) 1.领导阶级:资产阶级革命派 2.学习对象:西方先进制度(民主共和制) 3.孙中山创建革命组织: (1)、1894年—— 新中会(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2)1905年—— 同盟会(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3)革命纲领:三民主义——孙中山领导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案【最新整理】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教学分析 知识与 能力 了解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和成就,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的意 义,提高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知道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及《中 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基本知识;认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为国家的社会 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过程与 方法 利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总结我国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取得的成就,学会从历史地图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课前搜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相关资料并在课堂上介绍,学会从多渠道搜集 历史信息的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增强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体会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坚 持社会主义信念 教学重点: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背景、主要成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教学难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1954年宪法的性质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水调歌头·游泳》是毛主席1956年在武汉畅游长江时的即兴之作。其中“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寥寥数字,不仅写出了大桥兴建的飞快速度和即将见到大桥凌空的雄伟形象,而且写出了一桥贯通大江南北的历史意义。1957年10月武汉长江大桥通车,结束了渡轮摆渡的历史。你知道现在长江上有多少座桥吗?仅武汉就有十几座长江大桥。现在的中国已经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成为世界上的制造大国,但是中国的工业化是怎样起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4课的内容。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一)工业化开始的背景 1.教师讲述:什么是工业化? 提示:工业化通常被定义为工业(特别是其中的制造业)或第二产业产值(或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 2.史料展示: 史料一: 项目全国总产量人均占有量 国民收入358亿元66元 粮食 1.1亿吨209公斤

2019年精选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起步中图版复习巩固第八十八篇

2019年精选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起步中图版复习巩固第八十八篇 第1题【单选题】 鲁迅在《头发的故事》一文中记载:“宣统初年(1909年),我在本地的中学校做监学,同事是避之惟恐不远,官僚是防之惟恐不严,我终日如坐在冰窖子里,如站在刑场旁边,其实并非别的,只因为缺少了一条辫子!”这里的“我”“缺少一条辫子”的原因最可能是( ) A、洋务运动中的留学生留洋、崇洋、媚洋 B、民国时期,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法令 C、维新变法时的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 D、辛亥革命前后,具有了反清革命色彩的“断发易服”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鲁迅先生在《一件小事》中写到“这是民国六年的冬天”,“民国六年”是指( ) A、1912年 B、1916年 C、1917年 D、1918年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提出“自强”、“求富”口号的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A、①洋务运动②孙中山③陈独秀 B、①五四运动②孙中山③曾国藩 C、①五四运动②曾国藩③胡适 D、①洋务运动②陈独秀③梁启超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反侵略史,也是一部追求近代化的历史。所谓“近代化”是指中国社会由古代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过程。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以及思想文化上的“西化”。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中国“政治上的民主化”进程中的代表人物有( ) ①康有为②梁启超③孙中山④李鸿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中国“经济上的工业化”起步于( ) A、洋务运动 B、一五计划 C、大炼钢铁运动 D、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距今年100周年的历史事件是( ) A、武昌起义爆发 B、新文化运动兴起 C、九一八事变 D、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答案】: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导学案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和成就。 2.知道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基本知识。 【学习重点】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背景、主要成就 【学习难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1954年宪法的性质 【学习过程】 一、自主预习 1. —年,为了有计划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一五”计划。 2.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建立和国防的初步基 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3. 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 制造厂等建成投产;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川藏、青藏、公路相继通车,大桥建成。 4.我国开始改变__________ 的面貌,向迈进。 5. 年9月,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的宪法。 6. 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合作探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的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请回答: (1)以上材料出自什么法律文献?是什么时候由什么机构颁布的? (2)该法律文献通过之前,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什么? (3)该文献的性质是怎样的? (4)该文献主要规定了什么问题?

导学案 三、随堂演练 1.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始于()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改革开放的实行 2.下列对“一五”计划成就表述不正确的是() A.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 B.沿海地区原有工业基地加强 C.各项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 D.我国实现了工业化 3.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 A.农业 B.轻工业 C.重工业 D.商业 4.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5.1954年9月,王爷爷作为一名人民代表,到北京参加一次全国性的重要会议。 这次会议的内容有() A.听取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B.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C.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 D.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四、课后反思 【参考答案】 一、自主预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