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史2

当代文学史2
当代文学史2

第一节“十七年文学”时期一、文学环境

1、文学组织和体制:

高度组织化:“作协”和“文联”作家的经济生活:工资+稿酬文学刊物:人民文学文艺报

2、作家的整体性更迭:

?一些作家边缘化,甚至消失

?新的中心作家的构成:

3、文学的传统继承和外来影响:

重点翻译介绍苏联的文艺理论和作品

有选择的接受:中国古典、西方古典、西方近现代文学

?总体倾向:文化上的“闭关锁国”

二、主要的文艺政策和文艺论争:1、新中国文艺的总方针和总方向的确立:

1949年7月,第一次文代会的意义。延座讲话精神。文艺为人民大众,首先为工农兵服务。普及第一。1953年9月,第二次文代会。确立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为文艺创作和批评的最高准则。

2、1950年代初的三大文艺批判: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1951):创作

对《红楼梦》研究的批判(1954):学术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1952-55):理论

3、“双百方针”的提出和反右斗争扩大化(1956-1957)

1956年5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有限制的)

文艺出现短暂繁荣:理论创作

1957年4月,反右派斗争扩大化。严重失误。给文艺带来严重破坏。

4、“新民歌运动”与1960年代初的政策调整:1958年,大跃进。“新民歌运动”。两结合。违背了艺术创作规律。1960年代初,国民经济的调整期。文艺环境相对宽松。1963年开始,新的文艺斗争浪潮--文艺整风

第二节“文革文学”时期一、文化大革命的发生

1958年,“新民歌运动”。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开始了对新的文艺形态的构想。1963年以后,大范围的文艺批判运动。对50年代以来的文学的否定。

1965年11月,《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文化批判转向政治斗争。文化大革命的前奏。1966年2月,以《纪要》为纲领和宣言,文化革命激进派全面控制文艺界。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全面爆发。

二、文学环境:1、文学的完全政治化:创作。批评。2、作家:大规模的政治迫害。失去写作的权利。文艺刊物停刊。3、写作方式:集体创作(“样板戏”)。“写作组”(理论批评)。4、文学影响和文学阅读:隔绝。封闭。文学的“无经典”时期(毛诗词,鲁迅)也有暗流动

三、公开的文学:1、“极左”的激进文学思潮:

对以往文学的全面否定:“文艺黑线专政论”、“黑八论”。文化的断裂。

试图建构一种全新的无产阶级文艺。

2、“三突出”和“根本任务论”

“根本任务论”就是塑造无产阶级英雄典型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任务。

“三突出”就是“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

严重扭曲了文艺创作的规律。强加给文艺创作的绳索。

3、“革命样板戏”:1967年5月,人民日报社论《革命文艺的优秀样板》。

第一批的“八个革命样板戏”: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海港》、《奇袭白虎团》、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乐《沙家浜》

?政治的乌托邦想象和大众文艺形式的结合。

4、其他文体创作:诗歌:直接配合政治运动的工具

小说:基本停滞

1972年后,文学创作有限度的恢复。但创作手法严重扭曲,文学成就整体不高。

?艺术水平不完全一致。浩然、谌容、古华、黎汝清、张抗抗等

5、“浩然现象”:(1932-),天津宝坻人。1956年开始发表小说。产生较大影响的是长篇小说《艳阳天》。突出农村中的“阶级斗争”。《金光大道》(1971)。高大泉。

?对体制的顺从。空隙、裂缝。“本质化”。

80年代,《苍生》等。90年代引起的大争论。?畸形的时代。复杂的人性。

三、另一种文学:异端的、潜在的、秘密的

存在方式:手抄本、手稿(?文学事实)

1、地下诗歌:1)诗人的地下诗歌:

?七月诗人:曾卓、绿原、牛汉、流沙河等。“牛棚诗抄”

?郭小川:《团泊洼的秋天》(1975)

?穆旦的最后的诗(1975-1976)

?在80年代公开发表。

只有痛苦还在,它是日常生活/每天在惩罚自己过去的傲慢,/那绚烂的天空都受到谴责,/还有什么彩色留在这片荒原?

但唯有一颗智慧之树不凋,/我知道它以我的苦汁为营养,/它的碧绿是对我无情的嘲弄,我咒诅它每一片叶的滋长。穆旦《智慧之树〉(1976年3月)

2)知青的地下诗歌:早期:食指。《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相信未来》、《命运》等。影响很大。“白洋淀诗群”:主要为北京的中学生。多多、芒克、根子、北岛等。?写作即生存方式的重要组成。

?“朦胧诗”运动的先声。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一片手的海浪翻动/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一声尖利的汽笛长鸣/北京车站高大的建筑/突然一阵剧烈的抖动/我吃惊地望着窗外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终于抓住了什么东西/管他是谁的手,不能松/因为这是我的北京/这是我的最后的北京《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1968年12月

当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相信未来》

2、“手抄本小说”张扬《第二次握手》影响非常大。

文革后期:靳凡《公开的情书》、赵振开《波动》、礼平《晚霞消失的时候》

?文学史意义大于文学意义。

3、天安门诗歌:1976年2月-4月,悼念周总理的自发抗议运动。特殊的发表、传播方式。1978年12月,搜集整理出版《天安门诗抄》。绝大多数为旧体诗。

第二章十七年文学时期的小说第一节概述

一、十七年小说创作的三个创作阶段:

1、1950年代初:内容:新人新事;革命的回忆;

总体风格:对新的社会的热爱和歌颂

?新的写作规范的创立:《我们夫妇之间》

2、1956-1957:“百花文学”时期

内容:触及社会中的矛盾、问题,揭露生活“阴暗面”。《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在桥梁工地上》等

突破题材禁区,描写人性人情。爱情题材。《红豆》、《在悬崖上》等

?“毒草”--《重放的鲜花》(1979)

3、1950年代后期1960年代初期:长篇小说创作丰收期

成就较高的是写农村生活和革命历史的:如“三红一创”、《山乡巨变》、《青春之歌》、《林海雪原》等。

原因:作家的生活积累。俄苏文学的影响。长篇小说的创作特点。

?十七年作家的“史诗性”情结

二、小说家的困境:离开或主动放弃。

创作逐渐失去影响,被遗忘。

改变风格以适应新的要求。

创作受到批判,不能继续。

成功的中心作家同样面临各种创作困难。

三、十七年小说的两大题材:

题材在十七年小说创作中具有异乎寻常的重要性,甚至决定小说的性质。

两大题材占有绝对重要的位置:

革命历史题材小说:不同于一般历史小说。

农村题材小说:不同于一般乡土小说

?其特定含义仅限于十七年小说创作。

?两大题材创作发达的原因。

其他题材小说的创作情况:工业题材、知识分子题材等。

总体特征:单一。(题材,风格,写作方式等)

第二节农村小说

一、概说:数量最多,成就最高。

创作兴盛的原因:当时文艺政策的提倡和重视。农村是整个社会变革的中心。

?与现代乡土小说的不同:强调政治运动和斗争;作家立场被要求与农民的完全一致。

成绩:对当代农村生活的反映,对农村中“新人”形象和“中间人物”形象的塑造,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大众化风格。

代表作家:“山西作家群”(赵树理、马烽、西戎等)、陕西作家(柳青、王汶石等)、还有周立波、李准、浩然等。

二、赵树理:1、生平:

(1906-1970)。山西沁水县人。他来自于农村,也自觉地把农村生活和农民作为自己创作的主要内容和对象。1942年以后,赵树理的小说真正成熟并产生影响。

最著名的代表作:《小二黑结婚》(1943年9月)、《李有才板话》(1943年12月),影响巨大。

解放后,他继续以山西农村作为自己的创作根据地。

2、建国后主要创作:50-60年代:主要有《登记》(1950)、《三里湾》(1954)、《“锻炼锻炼”》(1958)、《套不住的手》(1960)等

?其作品是对建国后农村变革的及时反映。

《三里湾》是第一部反映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长篇小说。

3、为农民的写作:1)通俗化、大众化的风格:

故事性强。人物性格鲜明。农民语言的书面化。充满生活气息的幽默。

?十七年作家的集体追求。

“每逢读到赵树理同志的小说,我总得到一些启发,学到一些窍门儿。”(老舍)

2)“问题小说”的创作模式:

我的作品,我自己常常叫它是“问题小说”。

“提出问题--分析矛盾--解决方法--指导工作”

?政治意图明显的功利性写作。但文本中间也有意图空隙和裂缝。

如《“锻炼锻炼”》:“我想批评中农干部中的和事佬的思想问题。”但实际文本透露的信息要丰富得多。

4、“山药蛋派”(山西作家群):

1)地域特征:描写山西的风土人情

2)功利性写作:?“文以载道”

3)按生活的“本来面貌”来写:?真实性

4)通俗、幽默,深受读者欢迎。

5、”赵树理现象“和赵树理的评价史(1940年代-1970年代):

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杰作”--“样板”和“典范”--受到的批评:中间人物和落后人物太多等--“黑线人物”--受迫害去世

三、孙犁1、生平:(1913-2002)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革命。1944年到延安。1945年发表代表作《荷花淀》、《芦花荡》,给延安文坛带来清新之风。1949年后进城,一直在《天津日报》工作。

2、建国后主要作品:创作有大量的短篇小说、散文。作品集《白洋淀纪事》(1939-1953)中、长篇小说:《铁木前传》(1955)、《风云初记》(1951-1962)

?1956年因重病辍笔。1977年后,写有大量散文、评论。

3、作品分析:短篇创作:《荷花淀》、《山地回忆》等。多是回忆追记之作。女性形象突出。风格清新,柔美。

《铁木前传》:?写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前奏,但实际突出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地位、关系、情感的变化。

《风云初记》:抗日战争题材小说。“用诗写的小说”,有抒情风格,色调明快,成功的女性人物刻画。

4、艺术风格:(“荷花淀派”)1)诗体小说的抒情风格:优雅轻盈、明快朴素。

2)对河北农村自然景物、风土人情的成功刻画

独特的艺术风格影响了众多的青年作家:如刘绍棠、丛维熙等。“河北作家群”。

5、晚年孙犁及孙犁研究:晚年孙犁的散文成就很高,影响大。

?《孙犁:革命文学中的“多余人”》

四、柳青和《创业史》:

1、生平和主要创作:1916-1978,原名刘蕴华,陕西吴堡县人。1938年到延安后专业从事创作。1942年到米脂县任职3年,积累了大量素材。1952年,全家落户长安县皇甫村落户,直到1966年被迫离开。

代表作品:《创业史》(第一部)

2、《创业史》:1)、主要内容:故事发生在陕西渭河平原一个叫蛤蟆滩的村子。第一部写梁生宝互助组的建立和发展,第二部写试办农业合作社(未完)。

2)创作意图:“这部小说要向读者回答的是:中国农村为什么会发生社会主义革命和这次革命是怎样进行的。”

两条阵线:梁生宝--郭振山、郭世富、姚士杰

探索中国农民的历史命运和现实道路的小说。

?社会功利性的写作。历史局限性。

3)主要特点:a、成功的人物塑造:

新人形象:梁生宝

中间人物:梁三老汉

?(邵荃麟:1962年提出“写中间人物”论。提倡描写农村中处于中间状态的人物。)

梁三老汉:

解放前三次创业,三次失败。梦想当“三合头瓦房院”的主人。分土地时的激动。对梁生宝建互助组的不满和阻挠。作者写出了这位普通农民在社会大变革中的非常真实的复杂性格。b、独特的语言和叙述方式:

叙述语言的书面化,叙述方式的夹叙夹议。大段的抒情性和哲理性的议论。

4)评价:

60年代,肯定的,赞誉的。主题、英雄人物的塑造,矛盾冲突的结构。

?被认为在总体上完成了新的意识形态对新中国文学的期盼。

新时期以来,毁誉参半。

第三节革命历史题材小说

一、概说:1、何为“革命历史”?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

讲述革命如何起源,如何经历曲折后走向胜利。

?目的:新的国家的合法性证明,为转折期的人民提供新的生活准则和思想依据。

2、主要作品:

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保卫延安》、《铁道游击队》、《红日》、《林海雪原》、《红旗谱》、《青春之歌》、《野火春风斗古城》、《烈火金刚》、《敌后武工队》、《苦菜花》、《三家巷》、《红岩》短篇小说:孙犁、茹志鹃、峻青、王愿坚等

3、表现内容:

这些作品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现了民主革命以来的各个历史时期风云变幻的革命斗争,塑造了一批各式各样的英雄人物形象。

4、作者意图:

?“亲历者”个体经验的传达;

?对于“革命”的“经典化”叙述

5、艺术风格的多样:

“史诗性”追求(主流)。揭示历史本质,结构宏大,艺术虚构中加入重大历史史实,塑造英雄人物,歌颂英雄主义。如《保卫延安》、《红日》、《红旗谱》、《红岩》等。

?加入“传奇”因素的“通俗小说”模式。”革命英雄传奇“。如《铁道游击队》、《敌后武工队》、《烈火金刚》、《林海雪原》等。肯定与批评并存。

?带有个人的抒情性特征。孙犁、茹志鹃、刘真等。

二、梁斌的《红旗谱》:

1、梁斌:1914-1996 梁维周河北蠡县人。1934年开始创作小说。他的小说多是根据亲身经历写成的。

主要作品:《红旗谱》(多卷本小说。1953年开始创作,1958《红旗谱》,1963《播火记》、1983《烽烟图》),一部描写农民革命战争的壮丽史诗。

1)讲述革命起源的故事:

朱老巩、严老祥--朱老忠、严志和--

通过三代农民的生活和斗争道路,表现了农民如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逐步摆脱为争取经济利益的自发发抗,走上一条推翻反动统治,进行政治斗争的全新的正确的革命道路。描述二三十年代在中国的乡村和城市革命运动最早的孕育和开展。--革命的起源

2)人物:

朱老忠:跨越新旧两个时代的农民,寄托了作者关于新时代农民的理想。是一个有胆识、有韧性、有谋略、有坚定信念的农民英雄的典型。他从一个自发的反抗者经过革命的洗礼而转

变为自觉的农民革命者的过程,揭示了中国农民要走的革命道路。

?理想化的农民英雄。当代“英雄人物”的完美典型。

3)鲜明的“民族气魄”:

浓厚的地方色彩。对传统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的继承。口语化。

三、杨沫的《青春之歌》

1、杨沫:1914-1995,杨成业,湖南湘阴人。生于北京。30年代开始接触地下党。1934年开始写作。

代表作:《青春之歌》(1958初版),非常畅销。1960年出修订本。

2、《青春之歌》:

1)主要内容:

以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5年“一二九”运动这段动荡的时代为背景,以青年女知识分子林道静的人生道路为线索,再现了这一时期的爱国学生运动,反映了这个时期各种知识分子的心理变化、人生道路和精神面貌。

?“自叙传小说”

2)主题:

“一个人的青春如何度过,如何使自己的青春发出灿烂的光辉,只有接受党的领导,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首先,中国共产党人如何在民族危亡时刻,自觉的承当其决定民族命运的历史责任。

其次,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历史道路的选择

?女性的命运的主题

3)成功的人物形象:

林道静: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旧家庭旧社会的反抗。对爱情的软弱缠绵。对革命的狂热。在革命者的引导下,逐渐克服自身弱点,告别“旧我”,成为一名比较成熟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林道静不是我自己,但有我个人的生活在内”

4)艺术特点:

结构上,以林道静为中心,全面展示了当时的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和复杂的社会关系。

风格上,描写细腻,富有情感,抒情性。

5)《青春之歌》的影响和争论:

?批评。1960年的修订本。

“按照生活本身的发展逻辑,按照像她这样一个小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的女性在当时走向革命后必然会有的发展变化过程来写的。”(1978)

四、茹志鹃等的短篇小说

1、茹志鹃:

1)生平:(1925-1998),生于上海。幼年命运坎坷。“能活下来就是一个奇迹”。一生中上学读书的时间加起来不足4年。1943年参加新四军。在文工团工作。50年代开始创作小说,是十七年为数不多的专门写短篇小说的作家。新时期后,思想和创作风格都发生了较大变化,是反思小说的代表作家。

2)、主要作品:

50-60年代:《百合花》、《静静的产院》、《春暖时节》等

70年代末-80年代:《剪辑错了的故事》、《草原上的小路》等

3)艺术特点(十七年时期)

不正面描写时代的大风大浪,往往从细小处入手。

精巧的故事和细节描写。表现女性特有的细腻、温婉、清新,余味悠长。

4)代表作:《百合花》(1958)

写于反右斗争紧锣密鼓之时。

?一篇不合时宜的小说。“《百合花》便是这样,在匝匝忧虑之中,缅怀追念时得来的产物。”(1980)

主题:

50年代:“反映解放军的崇高品质”,“军民情谊”

?人情,人类之爱,“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

《百合花》的意义:

A、对战争的表现:侧面描写,用诗意写残酷

B、对英雄的刻画:平常生活的普通人,可亲、可爱。真实可感。

2 峻青,王愿坚的小说

峻青:山东海阳人。1940年参加革命。代表作《黎明的河边》等。

1)以亲历战争为背景:选取战争中最艰苦的时期,最险恶的环境,最惨烈的情节,突出革命的艰难。

2)突出英雄人物,歌颂英雄形象,充满了理想主义的激情

3)美学风格:悲壮、激昂

王愿坚:山东诸城人。1944年参加革命。处女作《党费》(1954)。

1)少战场的正面冲突,突出写革命中极端艰苦的环境和军民的坚强意志。注重开掘英雄人物的高尚品德和坚强意志的美。

2)写革命战争的残酷艰难,也写这种极端环境中特殊的人性人情。

第四节主流之外

一、“百花时期”的小说:

1、概况:

1956-1957年上半年,“双百方针”的提出。文学的“解冻”。

主要创作倾向:

1)加强对现实政治的“干预性”,揭示时弊,关注社会“阴暗”。《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王蒙)、《在桥梁工地上》(刘宾雁)、《改选》(李国文)等

2)开掘文学中被忽视了的个人情感:《在悬崖上》(邓友梅)、《小巷深处》(陆文夫)、《美丽》(丰村)、《红豆》(宗璞)

1957年夏,批判开始。被认为是“一股创作上的逆流”。反右-反右派斗争扩大化。“毒草”。?1979,《重放的鲜花》。

2、“干预生活”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人民文学》1956、9):

刘世吾:“颇有深度的官僚主义者”。有经验、有能力、老练世故、冷漠。内心的矛盾挣扎。林震: “22岁的生命如一张白纸”。来自青春和成长的启示:事业(刘世吾) 爱情(赵慧文)。失落。

理想的人生是永不衰退的青春热情加上成熟复杂的人生经验。

3、爱情婚姻题材小说--《红豆》(《人民文学》1957、7)

背景:1940年代末动荡不安的中国社会

1)革命与爱情的冲突:江玫(萧素、齐虹)。一边改造自己接受革命,一边反省陷入爱情漩涡的脆弱的“旧我”。

2)知识分子个人的生活道路选择与“历史”的抉择:江玫与齐虹的分离。

?叙述的矛盾。

对爱情的细致描写,同情的态度,使作品离开了批判和反省的初衷。

齐虹的性格开掘不够,没能明确写出江玫对爱情动摇的心理基础。

?诗意和散文化的风格。含蓄、感伤、优美的“闺秀文学”影响。

二、1960年代初期的短篇历史小说创作

取材于非革命的古代历史,不以歌颂英雄为主题,表达的是复杂的主观情感和现实内涵。主要作品:陈翔鹤《陶渊明写《挽歌》》、《广陵散》、黄秋耘《杜子美还家》、徐懋庸《鸡肋》等。

象征性叙述。

现实题材的作品难以表现。开拓历史题材,表达对现实政治的感慨。

作者在人物身上大多投注了强烈的主观意图。--“影射”说。受到严厉的批判和迫害。

第三章十七年时期的诗歌

引言一、诗歌:我国历史最悠久的文体。

外形式:句式、音韵。

内形式:诗情、诗意、诗味。

表现形式多样。既可以隐晦,也可以直白;既可以抒一己之情,也可以作为宣传的工具。二、新诗:五四以后产生。白话诗。

?新诗在当代的命运。

?当代的旧体诗创作。

一、十七年诗歌的发展概况:

1、诗歌的“窄化”:

内容和主题与现实政治紧密相连。

提倡诗歌的民族化、大众化。

以诗人的阶级立场和现实政治态度作为评价诗歌的标准。“现代主义”和抒发个人情感的诗歌被否定。

1958年后,诗歌进一步“窄化”。新民歌体

2、诗人的命运

1)消失:受批判或被排挤。创作陷入困境。如“九叶诗人”。

2)转变:否定旧我,改变风格以适应新的时代的要求。郭沫若。何其芳。冯至。

3)新诗人的大量涌现:写诗成为参加革命的方式之一。邵燕祥、公刘、张永枚、顾工、严阵、流沙河、李瑛等。

3、两种重要的诗歌样式:

1)叙事诗的发达:对民歌传统的学习。搜集整理少数民族的长篇叙事诗。

代表作家:

李季:1922-1980,河南人。《王贵与李香香》(1946)。“石油诗人”。“诗与劳动人民相结合的榜样”。《杨高传》(1959-1960)。

闻捷:1923-1971,江苏人。1949年随军到新疆。

代表作:

诗集《天山牧歌》(1956)爱情诗较多,清新、优美、积极乐观。

长篇叙事诗:《复仇的火焰》(1959-1962,未完成)。“诗体小说”。

2)政治抒情诗的盛行:

诗人往往以阶级或人民代言者出现,用来表现当下的重要政治事件或对此的感想,多为长诗,大量使用排比句式,节奏分明、声韵铿锵,极具政治鼓动性。

代表作家:

贺敬之:1924-,山东人。40年代《白毛女》的主要执笔人。解放后主要创作政治抒情诗。《回延安》、《桂林山水歌》、《放声歌唱》、《雷锋之歌》。“把诗与政治完美结合的诗人”。善于从历史和思想的高度来提炼诗意,表达政治主题。

郭小川:1919-1976,河北人。曾与人合作用“马铁丁”的笔名发表大量思想杂谈。

诗歌创作:

a、1955-56,《向困难进军》、《致青年公民》等充满激情的政治抒情诗。

b、1957-60,探索时期。《一个和八个》、《白雪的赞歌》(1957)、《望星空》(1959)、。形式的创新。内容多个人化情感和对生活的深层思考,受到严厉批评。

c、60年代初,《祝酒歌》、《甘蔗林-青纱帐》,时代豪情和个人化的表达结合。

d、文革后期,《团泊洼的秋天》。

?饱满的政治热情,直白如口号的抒情,同时富有哲理和真挚的情感,易于传颂,在当时青年中影响很大。

?矛盾的,与时代主流不和谐的诗作也反映了作者及一些知识分子当时的矛盾心态。

二、十七年诗歌的总体评价:

1、成就

反映时代精神,充满激情。

新题材的开掘,描写普通人的生活的思想。(?以牺牲和限制为代价)

对新诗形式的发展:民族化、大众化、歌谣体等。

促进了叙事诗的发展。?

2、“单一性”

与政治联系紧密。

对诗人艺术个性的抹杀。“小我”-“大我”

诗歌理论上的偏失。重视民族化、大众化,忽视诗歌艺术的多样性。重视外形式和格律,忽视主体思想。假大空现象严重

第四章十七年时期的散文

一、引言:1、散文概念的演变:

我国是一个散文传统发达的国家。

古代散文:指韵文(骈文)以外的散体文章。范围很广。历史很长。

现代散文:五四以后,现代散文创作逐渐发达,成为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四大文体之一。范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散文可以抒情、叙事、议论等等?

?广义的散文几乎无所不包,各种散文样式的艺术要求也并不相同,那么散文共同的本质是什么?--自由(真实)

2、十七年散文的主要样式:

1)通讯、特写和报告文学

2)抒情散文”、“艺术散文”(狭义“散文”)

3)杂文

? 不同历史时期,散文创作的样式各有侧重。

二、十七年散文的发展概况

1、通讯、特写的发达:由于对现实生活的及时有效的“反映”,使之成为散文创作的重要样式。?“散文特写”往往并举。

创作高潮:

1950年代初:对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的反映;对抗美援朝的英雄事迹的表现。

1958年及1963年到文革前夕:通讯报告被称为文艺战线的“尖兵”,时代的感应“神经”,战斗的“号角”,成为散文创作的主体。

代表作家:

魏巍:1920-,河南人。两次到朝鲜前线。代表作品集《谁是最可爱的人》(1951)广为流

真挚的感情、对“典型情景”的选择和提炼,以抒情性议论来提升意义,艺术感染力极强。

提高了通讯报告在当代文学中的地位(?新闻作品与文学作品之争)

2、“散文”的复兴:50年代开始,散文小品(抒情散文)的写作受到抑制。

“散文”的复兴期:

1)1956-1957:“短小的散文小品多起来了”,作家探索个体情感经验的表现,以及具有个性的语言和表达方式。

短暂。很快受挫。

2)1960年代初期:散文创作受到重视。1961年被称为“散文年”。

a 散文创作和散文理论的探讨:“笔谈散文”(人民日报)

b “散文作家”形成专业作家群。杨朔、刘白羽、袁鹰、秦牧、碧野、菡子、柯蓝、郭风、何为等。老作家:巴金、冰心、吴伯箫、曹靖华等。散文创作繁荣。?

c 散文艺术:题材拓展,对古典散文艺术的借鉴。情境交融、营造“意境”、锤炼语言。

d 散文发展空间仍然有限。难以超越意识形态的规范。创作存在几种固定模式。艺术借鉴有限制

代表作家:

杨朔:1913-1968,山东蓬莱人。50年代中期发表《香山红叶》后,主要转向散文创作。他的作品《雪浪花》、《荔枝蜜》、《茶花赋》等直到80年代都被看作当代散文的名篇。80年代中后期以后,对他的评价出现争议。

创作特点:

a “拿着当诗一样写”:讲究“诗意”。?“文字上微露人工斧凿的痕迹”(周立波),艺术上的过度追求。

b “从一些东鳞西爪的侧影,烘托出当前人类历史的特征”。即从一切事物中提取宏大的政治性主题的思维和感情方式,“开头设悬念,卒章显其志”的写作模式。

?当时,“耳目一新”。80年代中期以后,“生硬”、“模式化”等批评。

3、杂文的兴衰:鲁迅等作家的写作,使杂文成为散文中不容忽视的一种样式。但杂文对现实的批判和讽刺,使50年代以后的杂文写作面临困境。

1956-1957:振兴杂文。对“人民内部”的“缺点”、“黑暗面”进行揭露和批评。报纸副刊的杂文写作。夏衍、茅盾、巴金、叶圣陶、唐弢、巴人、邓拓、曾彦修(严秀)、徐懋庸等。

?“民主的意义之一就是人民要求的多样性,因此杂文也应该多样性,可以歌颂光明,也可以揭露黑暗”--徐懋庸《小品文的新危机》(人民日报1957、4、11)

1961-1962:杂文也一度活跃。《燕山夜话》(邓拓)、《三家村札记》(吴南星)

谈心式的写作风格,表现对常识和知识的重视。也有对时弊的针砭和对现实的关注。

?杂文从尖锐讽刺转变为一种温和节制。

?杂文家的命运。

三对十七年散文的思考

?散文家建造的“非真的现实”

?“非我”与“千人一面”

?写作的固定模式

十七年散文同样受制于政治,失去独立性,失去散文创作最重要的--自由。

第五章十七年时期的戏剧

一、引言

戏剧种类很多,包括话剧、戏曲、歌剧等。我们以介绍话剧为主。

我国一般把1907年春柳社在日本东京上演《黑奴吁天录》作为话剧的开端。(先驱:李叔同、

欧阳予倩)

?戏剧:剧本写作和舞台表演

二、十七年戏剧发展概况

1、受重视的文学样式:

戏剧是容易且乐于为人民群众所接受的文学样式。

戏剧的效果直接,现场感染力强,有利于政治的宣传。

戏剧的创作多为集体创作,有利于对政治的表现。

2、建国后的戏剧组织:

建国后以北京为中心,在全国各地建立剧团、剧院和戏剧学校。

经常组织大规模的“观摩”和“会演”,以鼓励和扶持地方戏剧创作。

3、主要的话剧作家:

五四以来的成名作家:郭沫若、老舍、曹禺、田汉、夏衍、陈白尘、于伶、阳翰笙等。水平不一,表现现实的成功之作不多,有些取材历史的作品尚有一定水平。

革命剧作家和青年作家:胡可、陈其通、沈西蒙、丛深、崔德志等。

4、主要作品:

50年代前期:有大量表现工业建设、农村生活、革命历史的作品。《龙须沟》(老舍)《明朗的天》(曹禺)《万水千山》(陈其通)等。

1956-1957:题材和风格有所开拓。《新局长到来之前》(何求)等。?话剧的讽刺和戏剧性的价值。《茶馆》(老舍,1957)是最大的成就。

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历史剧”的热潮。

田汉:《关汉卿》。艺术虚构成分多。?把“13世纪的梨园领袖”写成一个今日的“战斗者”。郭沫若:《蔡文姬》《武则天》。从现实出发,为历史“翻案”,与“时代精神”相呼应。

有关“历史剧”的讨论:

a 历史真实与现实虚构的处理

b 是历史还是文学?

三:老舍的《茶馆》:

1、老舍:1899-1966,满族。现代著名小说家。1949年底从美国回到北京。五六十年代,潜心创作戏剧,共创作据作23部。最有代表性的为《龙须沟》、《茶馆》。60年代初,开始写作长篇小说《正红旗下》(未完)。1966年8月逝世。

?政治热忱+文学“冒险”

2、《茶馆》:当代话剧“经典”

地点:裕泰茶馆

时代背景:清末1898年初秋、军阀混战的民国初年、抗战结束后的内战爆发前期

主要人物:王利发、常四爷、秦仲义贯穿全剧。

主题:对黑暗不公正的旧社会的憎恶,对建立新的国家的强烈渴望。

选择老舍最为熟悉最为擅长的题材人物,通过写小人物的命运,侧写时代变迁。

接续了老舍作品的人性传统,对普通人悲剧命运的深切同情,温婉、悲悯、平和、幽默。舞台演出的成功。

最新外国文学史期末复习资料

外国文学史(一) 一、填空、选择 1、欧洲文学的两大源头分别是:古希腊—罗马文学和希伯来—基督教文学,文学史称“两希”传统。 2、古希腊两大史诗分别是:《伊利昂纪》(伊利亚特)和《奥德修记》(奥德赛)。 3、古希腊悲剧三大家分别是: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 王》、欧里庇得斯《美狄亚》。 4、古希腊喜剧的代表人物及作品是:阿里斯托芬《阿卡奈人》。 5、受贝娅特丽斯嘱咐引导但丁游历地狱和炼狱的人是:维吉尔。 6、佛罗伦萨“三杰”分别是: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 7、文艺复兴时期法国文学代表作家是:拉伯雷《巨人传》。 8、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文学代表作家是:塞万提斯《堂吉诃德》。 9、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文学代表作家是:乔叟《坎特伯雷故事集》。 10、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分别是:《哈姆雷特》、《李尔王》、《麦克白》、《奥瑟罗》。 11、莎士比亚悲喜剧带有“问题剧”特色。 12、古典主义悲剧的创始人是:高乃依。 13、古典主义文学代表人物有:高乃依、莫里哀、拉辛、拉封丹、布瓦洛。 14、古典主义的理论家及其代表作品是:布瓦洛《诗的艺术》(提出了古典主义的美学原则,成为古典主义的艺术法典)。 15、弥尔顿的代表作有:《失乐园》、《复乐园》、《力士参孙》。 16、启蒙运动的思想核心是:理性崇拜。 17、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和文学家是:卢梭,代表作是:《新爱洛依丝》。 18、欧美浪漫主义文学的思想理论基础是:德国古典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 19、美国浪漫主义文学代表人物是:爱默生、梭罗、欧文、埃德加·爱伦·坡。 20、大仲马的代表作是:《三个火枪手》、《基督山伯爵》。 21、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的是:凡尔纳。 22、《草叶集》的作者是:惠特曼。 23、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是:麦尔维尔,代表作是《白鲸》(被誉为“美国想象力最辉煌的表达”)。 24、欧洲四大古典名著是:《伊利亚特》、《神曲》、《哈姆雷特》、《浮士德》。

中国当代文学史试题答案

中国当代文学试题 一、填空题 1、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文学新的纪元的开始,一般称为当代文学。 2、从50年代初期起,以赵树理的《三里湾》、柳青的《创业史》等为代表的农村题材小说是当时文坛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3、50年代初期,当时文坛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以赵树理的《三里湾》、柳青的《创业史》为代表的农村题材小说。 4、50年代中期,由于一批“干预生活”以及描写爱情的作品相受到批判,现实题材的作品一度受到冷落,许多作家纷纷转向历史题材。 5、50年代中期,在历史题材方面是最先取得重大成就的是老舍的话剧《茶馆》,而后有田汉的话剧《关汉卿》、姚雪垠的长篇小说《李自成》(第一卷)。 6、50年代中后期和60年代前期,以革命战争时期的历史为题材的一大批长篇小说相继涌现,形成了当代文学创作的第一个高潮,作家作品有杨沫的《青春之歌》、曲波的《林海雪原》、吴强的《红日》、冯德英的《苦菜花》、梁斌的《红旗谱》、欧阳山的《三家巷》以及稍后出现的罗广斌杨益言的《红日》等。 8、50年代中后期和60年代前期,诗歌的代表诗人是:梁斌、郭小川、闻捷和李瑛等。 9、50年代中后期和60年代前期,散文作家以刘白羽、杨郑、秦牧、吴伯箫等人的成就最高。 10、1976年4月(丙辰清明〉出现的“天安门诗歌”运动,代表了人民怒不可遏的心声,是那十年间最为激动人心的辉煌乐章。 11、自1976 年10月,粉碎"四人帮"之后,中国文学又迎来了一个新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学,一般称为“新时期文学。 12、新时期文学创作潮流,首先出现的是“伤痕文学”,随之出现的创作潮流是“反思文学”。 13、新时期,“伤痕文学”以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为代表。 14、新时期,“反思文学”以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王蒙的《蝴蝶》、方之的《内奸》、古华的《芙蓉镇》以及张贤亮的《唯物主义者的启示录》系列小说等为代表。 16、新时期的朦胧诗人以舒婷、顾城、北岛为代表。 17、新时期,高晓声的以《陈奂生出国》、《陈奂生上城》为代表的“陈奂生系列小说”等农村题材作品,继承了鲁迅的遗风,在文坛上独树一帜。 19、80年代初,王蒙的《春之声》、《夜的眼》、《蝴蝶》等作品以意识流手法为特征,突出表现人的意识活动,发展了中国小说的创作,形成了一种文学时尚。 20、21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以韩冬为代表的新生代诗歌的出现,宣告了“朦胧诗”不再先锋。 21、80年代中期以后,以马原、洪峰、余华、格非、孙甘露等为代表的先锋小说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叙述革命。 25、双百方针指的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王蒙在百花文学时期因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而成名也因此被划为“右派”。 27、《百合花》描述了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前沿包扎所里发生的故事。 28、《青春之歌》是建国后第一部以青年知识分子成长史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29、50年代前期,文艺界发生了大规模的文艺思想斗争,主要有关于电影《武训传》的批判,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 [ 829 ] 考试科目名称: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中国现代文学史75 分 中国当代文学史75 分 4)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中国现代文学史 3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15 分 中国当代文学史 3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15 分简答题:中国现代文学史 2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 中国当代文学史 2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论述题:中国现代文学史 1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30 分 中国当代文学史 1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30 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考试目标: 1、全面认识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2、系统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从 20 世纪初到 21 世纪初文学思潮、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的发展轨迹,各阶段的的名家名作,各重要流派的特点及其代表作品。 考试内容: 中国现代文学部分 一、第一阶段的文学( 1917 ~ 1927 ) (一)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1.文学革命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2.根据胡适、陈独秀、周作人等的主张分析文学革命的基本观点。 3.分析评价五四文学革命的重要贡献。 4.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新月社等重要文学社团成立的时间、主要骨干、创办的主 要刊物、文学主张、性质和意义。 5.周作人的文学批评观与茅盾(沈雁冰)等的文学批评观的异同。 (二)诗体的解放与探索 1.初期白话诗人的主要代表的特征、成就和局限。 2.以胡适、沈尹默、周作人、刘半农、刘大白的创作为例,分析初期白话新诗的得 与失。 3.结合《凤凰涅槃》、《天狗》、《炉中煤》、《地球,我的母亲!》等作品,分 析郭沫若《女神》的思想和艺术。

中国当代文学史答案版

《中国当代文学史》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15分。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苹果树下》出自以下哪个组诗?( B ) A、《博斯腾湖滨》 B、《吐鲁番情歌》 C、《果子沟山》 D、《天山牧歌》 2、我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学生运动、表现知识分子成长道路的优秀长篇小说是( C ) A、《红旗谱》 B、《林海雪原》 C、《青春之歌》 D、《红日》 3、老舍话剧中被誉为中国现代话剧“经典”和现实主义话剧的高峰的是( C ) A、《龙须沟》 B、《西望长安》 C、《茶馆》

D、《春华秋实》 4、下列哪一部话剧是田汉历史剧创作的高峰之作?( B ) A、《胆剑篇》 B、《关汉卿》 C、《蔡文姬》 D、《文成公主》 5、下列哪一作品是张洁创作的“改革小说”?( A ) A、《沉重的翅膀》 B、《花园街五号》 C、《男人的风格》 D、《三千万》 6、《太阳下的风景》是( C )回忆现代著名作家沈从文的散文名篇。 A、季羡林 B、余秋雨 C、黄永玉 D、唐弢 7、深刻展现了我国老一辈科学家的事业追求和生活风貌的“手抄本”小说是( A ) A、《第二次握手》 B、《公开的情书》 C、《金光大道》 D、《波动》 8、下列哪一作品是杨绛散文的代表作?( C ) A、《耕堂读书记》 B、《谈生命》 C、《干校六记》 D、《女孩子的花》 9、下列属于“文化寻根”小说的是( A ) A、《棋王》 B、《受戒》 C、《游园惊梦》 D、《陈奂生上城》 10、下列哪一位是新生代诗人中“新古典主义”倾向的代表?(D )

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要点

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要点:·中国当代文学的起点——全国文代会(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1949.7.2-7.19 一、三次批判文艺运动: 1、1951.3~1951.8年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 2、1954~1955年对《红楼梦》研究中主观唯心论的批判; 3、1955年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 ·1952年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出版; 1954年,李希凡、蓝翎(“两个小人物”)《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他》,《评<红楼梦研究>》,对俞平伯的研究观点和方法提出批评。 二、在“双百”方针影响下出现的两股文学思潮: a、干预生活; b、写人性、写爱情 ·《重放的鲜花》(名词解释)是一部多人作品合集。五十年代中期,在双百方针鼓舞下,一批眼光敏锐、关注社会问题的青年作家和诗人,创作了“干预生活”的作品。后来由于“反右”斗争扩大化,他们受到严厉的批判,作品被打为“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大毒草”。到1979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左泥,吴真从这些作品中选取了王蒙、流沙河、刘宾雁、耿简、邓友梅等17位作家的篇章,编辑为《重放的鲜花》出版。 三、文艺政策调整时期的三次会议: 1、新侨会议:1961年6月,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周恩来发表了《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座谈会议上的讲话》。旨在克服文艺界“左”的倾向,正确认识和解决艺术民主和艺术规律两个重大问题,并制定了《关于当前文学艺术工作的意见》,即《文艺八条》。 2、广州会议:1962年3月,在广州召开话剧、歌剧、儿童剧创作座谈会,周恩来作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是一篇建国以来对知识分子做出全面估计、正确评价的光辉文献。 3、大连会议:1962年8月,中国作协在大连召开“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创作座谈会”。讨论文艺如何反映人民内部矛盾,邵荃麟提出“现实主义深化”和写好“中间人物”的理论思想。 四、“人物状态”——中间人物是指介于先进人物和落后人物中间的人物,即梁三老汉、亭面糊(盛佑亭)、赖大嫂、小腿疼、吃不饱、严志和等艺术形象。反面人物:张灵甫,余永泽。 五、赵树理小说艺术特色(举例论述) 1、人物塑造:(1)给人起外绰号(《锻炼锻炼》:小腿疼、吃不饱;《三里湾》糊涂涂、常有理、能不够),这是抓住了人物的主要特征,加以形象的概括,画龙点睛。 (2)通过有特征的语言和行动来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3)善于通过景物、环境的描写来写人。 (4)利用道具塑造人物。 2、语言特色——群众语言的运用:在语言风格和表现形式上,富有民族化、大众化的特色。赵树理的语言,达到了通俗化与艺术化的结合,口头语与书面语的统一,朴素自然,明朗隽永,富有幽默感。 3、结构——具有民族传统形式的小说结构: (1) 故事完整,头尾齐全。多采用评书小说式的传统手法,讲究情节结构的故事性和连贯性。 ⑵情节上,大故事套小故事。不仅增强作品的波澜和布局上的变化,而且采用大故事套小故

外国文学史期末试题

1、拜伦式英雄:在拜伦的《东方叙事诗》中,出现了一批侠骨柔肠的硬汉,他们有海盗、异教徒、被放逐者,这些大都是高傲、孤独、倔强的叛逆者,他们与罪恶社会势不两立,孤军奋战与命运抗争,追求自由,最后总是以失败告终。拜伦通过他们的斗争表现出对社会不妥协的反抗精神,同时反映出自己的忧郁、孤独和彷徨的苦闷。由于这些形象具有作者本人的思想性格特征,因此被称作拜伦式英雄 2、大学才子派:在莎士比亚之前,“大学才子”是对当时活跃于英国戏剧界的一批青年知识分子的统称,以马洛为首、包括格林、基德、李雷在内的人文主义诗剧派别。他们大多受过教育,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精通西欧各国的文艺复兴文学,对戏剧颇有创新,他们的戏剧创作和演出活动为莎士比亚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其中马洛是莎士比亚前英国戏剧界最重要的人物,也是英国文艺复兴戏剧的真正创始人。一:莎士比亚戏剧擅长用内心独白手法直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使之从而发掘生活的自然真实面目推动剧情发展,为塑造出众多栩栩如生、个性鲜明的典型人物形象起了关键作用,并且剧作中的人物不是单一平面的形象,而是具有多面性复杂性人格。如《哈姆莱特》里的主人公哈姆莱特既是个脱离群众的封建王子,又是个满怀抱负的人文主义者。莎剧还善于在人物的对比中突出主人公性格,如哈姆莱特与霍拉旭同样都是人文主义者,但是遭遇不同、地位不同,霍拉旭理智冷静,哈姆莱特热情深沉,更加反衬出哈姆莱特精神世界的深刻性。 第二:莎士比亚戏剧打破了古希腊古罗马悲喜剧的严格界限,不受古典戏剧“三一律”的束缚,使得戏剧情节具有生动性和丰富性特

点,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反映错综复杂的社会画面,增强浓郁的现实生活气息,往往在剧本里特意设计和安排了两个以上的故事情节或平行发展或曲折交错,彼此对照互相补充。如莎剧《哈姆雷特》矛盾复杂,仅以复仇而言,就有三条线索: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复仇而展开的同封建王权的代麦克劳狄斯之间的惊心动魄的斗争,小福丁布拉斯和雷欧提斯为泄私愤、报私仇分别所进行的复仇盲举。其中,以前者为主线,后者为副线,副线从属于主线,推动主要情节的发展。 第三:莎翁戏剧人物人物都是活动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典型环境之中,即为典型的人物形象塑造典型环境,使得戏剧显示出特殊的社会内容和鲜明的时代色彩(典型的人物形象是指血肉饱满的人物形象,典型环境是指人物所处的广阔的社会背景)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人物借舞台背景而生存行动,舞台背景依赖人物而洋溢生气活力。 第四:莎翁是语言大师,他的戏剧语言词汇丰富多彩,具有个性化、形象化的语言特点。据统计他剧中用到的词汇量达29000个,远远超过他同时代的其他作家,使之闻其声若见其人,博大、深刻、富于诗意,做到哲理性和抒情性的交融,从而描绘更加广阔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图景。 第五:莎翁戏剧坚持探索勇于创新,如莎翁剧本所写大部分虽是陈旧题材,但经改造创作,加工变革推陈出新,就变成带有深刻莎土比亚印记的作品,展现浓郁的时代风貌。另外莎翁认为戏剧创作必须正视现实面向人生,与时代保持密切的联系,这正是他长期坚持现实

中国当代文学史

中国当代文学史 1、“十七年文学”又指的是1949年至文革前的文学。 2、以赵树理、孙犁、周立波为代表的“山药蛋派”、“荷花淀派”和“茶子花派”等都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点。 3、陈忠实的《白鹿原》和王安忆的《长恨歌》,一部是乡土文学的经典,一部是都市文学的名篇。 4、在“十七年时期”,最具传统文人意味,受西方文化影响最深的农村题材小说家是周立波。 5、第一批八个“革命样板戏”中的现代芭蕾舞剧是《白毛女》和《红色娘子军》。 6、五六十年代,女作家的主要作品有茹志鹃的《百合花》、杨沫的《青春之歌》、宗璞的《红豆》等。 7、80年代中期兴起的寻根文学中的《爸爸爸》的作者是韩少功。 8、《白鹿原》中的地主形象主要有白嘉轩、鹿子霖和郭举人。 9、赵树理的《三里湾》、孙犁的《铁木前传》和浩然的《艳阳天》,都将目光对准了农村合作化运动。 10、1962年8月召开的“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座谈会“又被称为“大连会议”。 11、周立波最为人称道的两部表现了中国农村两次巨大变革的作品分别是表现了“东北解放区的土改运动”的《暴风骤雨》和表现了“湖南山乡的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山乡巨变》。 12、记录了现代革命历史的小说主要有杜鹏程的《保卫延安》、梁斌的《红旗谱》、吴强的《红日》、知侠的《铁道游击队》和杨沫的《青春之歌》等。 13、60年代初的当代戏剧文学创作的第二个高潮中,京剧现代戏剧的主要收获有《红灯记》、《智取虎威山》、《芦荡火种》等。 14、京剧《智取虎威山》取材自曲波的长篇小说《林海雪原》。 15、在当代文学史上,赵树理的唯一一篇不在“褒贬毁誉之间”的小说是《登记》。 16、王蒙笔下的干部形象主要包括《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中的刘世吾、《想见时难》中的翁式含、《蝴蝶》中的张思远以及《踌躇的季节》中的犁原等等。 17、1957年的“反右”斗争扩大化后,许多作家转向历史题材创作,期间的主要成就有郭沫若的《蔡文姬》、老舍的《茶馆》、曹禺的《胆剑篇》和田汉的《关汉卿》等。 18、朦胧诗派中的“三个崛起“分别指的是谢冕的《在新的崛起面前》、孙邵振的《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和徐敬亚的《崛起的诗群》。 19、舒婷的成名作是1979年的《致橡树》。 20、“山药蛋派“又称为“山西派”或“火花派”。 21、第一批八个“革命样板戏”是《红灯记》、《沙家滨》、《智取虎威山》、《奇袭白虎团》、《海港》、《白毛女》、《红色娘子军》和《芦荡火种》。 22、奠定了金庸武侠小说大宗师地位的小说是《射雕英雄传》。 23、“新派武侠小说”的武侠三大家分别指的是梁羽生、金庸和古龙。 24、50年代中期之后,台湾诗坛上的现代主义文学社团主要有现代诗社、创世纪诗社、蓝星诗社等。 25、今天派的代表诗人有北岛、舒婷和顾城,其代表作分别是《回答》、《宣告》;《致橡树》、《祖国啊,亲爱的祖国》和《我们去寻找一盏灯》等。 26、韩少功、王安忆、梁晓声等作家通常被称为“知青作家”。 27、17年长篇小说代表作“三红一创“中,’’三红”指的是吴强的《红日》;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梁斌的《红旗谱》。“一创”指的是柳青的《创业史》。 28、归来派指的是文革结束后从各处归来的受迫害的作家们的总称,其代表人有《光之礼赞》

外国文学史期末重点

外国文学史 ●荷马史诗包括《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 P17 ●《俄狄浦斯王》是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 P27 ●《神曲》的思想内容和意义 P57 思想内容:探索意大利政治和道德的复兴之路,给人类指示一条从黑暗走向光明,到达真理与至善的途径。 意义:1、反映意大利的社会现实,表达了对祖国和平统一的渴望 2、肯定理性与知识、现实生活的意义;反对蒙昧主义、禁欲主义,具有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 倾向。 ●大学才子派:16世纪后期,英国出现的一批中产阶级出身,受过大学教育,富有才华,具有人文主义 思想,并锐意创新的剧作家,他们大多受过人文主义思想的熏陶,具有比较丰富的古典文化修养,被称为“大学才子”。他们并非是一个统一的文学社团,但都对英国戏剧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为莎士比亚的创作铺平了道路。 P75 ●《堂吉诃德》:主:堂吉诃德仆:桑丘·潘沙 P83 ●《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亚喜剧 P91 ●哈姆莱特延宕的原因:P94 1、人文主义者的弱小,在复仇过程中,遭遇了人文主义理想与现实的错位,对人文主义信念产生 了怀疑与反思。 2、从历史角度看,克劳迪斯影射了女王伊丽莎白,哈姆雷特的延宕反映了作者对国家统治者的矛 盾心理。 3、巨大的心理落差,现实巨大的困难,个性的优柔寡断,理性的审慎思索。 ●法国古典主义文学代表——三一律:(指的是在戏剧创作中必须遵守地点、时间和情节三者的完整统一, 具体而言是指:剧情单一,只叙述一个故事,不旁涉他事;在一天当中进行;在一个地点发生。)P107 《失乐园》主题思想:依靠坚定的信仰战胜欲望和邪念,从而获得灵魂的乐园,体现了宗教思想的胜利。表现了诗人虔诚的信仰、坚强的意志和对英国革命始终不渝的态度。 P113 ●莫里哀——《悭吝人》 P120 ●“狂飙突进运动”定义:是1770年—1785年间发生在德国的一次声势浩大的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文学革 新运动,是德国启蒙运动的继续和发展,因作家克林格尔的同名剧本而得名。运动的中心是斯特拉斯

中国当代文学史

◆表示老师说的重点 1、当代文学含义:指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文学 2、中国当代文学的分期:1、十七年文学(1949~1966)当代文学一体化逐步形成 2、文革文学(1966~1976)文学一体化达到顶峰 3、新时期文学(1976~)80年代文学 逐步解体,走向开放90年代文学 4、文学思潮 ◆5、中国当代文学史开端:第一次文代会(1949年7月2日—19日,北平) (1)三个主要报告:A郭沫若《为建设新中国的人民文艺而奋斗》 B周扬关于解放区文艺运动的报告《新的人民的文艺》是把解放区文学当作新中国文学的楷模和雏形来论述的。 C茅盾关于国统区文艺情况的报告《在反动派压迫下斗争和发展的革命文艺》从反面为解放区文学做了铺垫。 (2)会议确定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新中国文艺工作的总方针,毛泽东文艺思想成为纲领性的指导思想。 (3)新体制的组织建设:(1)建立了文联、作协等各种社团(2)创办《文艺报》(全国文联)、《人民文学》(作协) (4)文代会的意义:“当代文学”的起点。 6、建国后三大规模的文艺运动和文艺思想斗争 (一).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1950-1951) (二)、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运动(1954-1955) (三)、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运动与胡风集团冤案(1955年开始) ◆7、文艺界短暂春天:百花文学含义毛泽东在1956年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口号。 ◆“干预生活”的作品,(1)加强了对现实政治的“干预性”,王蒙《组织部新来的年青人》、刘宾雁 《在桥梁的工地上》、《本报内部消息》,耿周《爬在旗杆上的人》,李国文《改选》 (2).创作题材突破了不能描写爱情等禁区,宗璞《红豆》、陆文夫《小巷深处》; (3)讽刺和象征的诗歌形式体现了同样的现实战斗精神:流沙河《草木篇》 11、十七年诗歌(主题) 主要特点:(一)颂歌、战歌成为诗歌的主导潮流 (二)诗歌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发生了根本性变异 主要诗人:郭小川、贺敬之、闻捷 12、郭小川: (1)主要作品:①政治抒情诗:《向困难进军》、《投入火热的斗争》、《致青年公民》(组诗) ②长篇叙事诗:《将军三部曲》、“爱情三部曲”、《白雪的赞歌》、《深深的山谷》、《严厉的爱》、《一个和八个》(回避战争的直接描写,着力写主人公的心理和内心活动) 13、贺敬之:诗歌《雷锋之歌》、《中国的十月》、《八一之歌》,《回延安》、《放声歌唱》等 18、十七年小说的两大题材(注意作者和作品,会有选择题)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作业参考答案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形成性考核册答案作业1及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所谓“十七年”文学,是指_1949__年至“文革”前的文学。 2.赵树理的《登记》、谷峪的《新事新办》、孙犁的《村歌》、周立波的《山那边人家》、李凖的《李双双小传》都表现出一种轻松欢快的“农村新生活的情调”。 3.赵树理的《三里湾》、孙犁的《铁木前传》、浩然的《艳阳天》,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对准了当时农村的合作化运动。 4.1953年,李凖发表的短篇小说《不能走那条路》,率先在农村题材创作中引入了“两条道路”斗争的观念,被称作“当代小说中第一篇触及农村两条道路斗争的作品”。 5.以赵树理、孙犁、周立波为代表的“山药蛋派”、“荷花淀派”和“茶子花派”等都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点。 6.1962年8月召开的“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座谈会”,史称“大连会议”。 7.《铁木前传》从第6章开始,一个叫小满儿的姑娘出现后,便悄悄地取代了铁匠和木匠,甚至取代他们的后代六儿和九儿,成为了故事的主角。 8.《暴风骤雨》和《山乡巨变》是周立波最为人称道的两部作品,表现了中国农村两次巨大变革。前者表现的是东北解放区的土改运动,后者表现的是湖南山乡的农业合作化运动。9.“十七年时期”描写农村合作化运动的主要作品有赵树理的《三里湾》、孙犁的《铁木前传》、周立波的《山乡巨变》,还是稍晚出现的柳青的《创业史》等。 9.记录现代革命历史的小说主要有杜鹏程的《保卫延安》、梁斌的《红旗谱》、吴强的《红日》、知侠的《铁道游击队》、杨沫的《青春之歌》等。 10.《红旗谱》以农民朱老忠、严志和两家三代人与地主冯兰池、冯贵堂父子斗争的故事为线索。12.《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的情节和主题模式,让人想起丁玲在延安写的《在医院中》。13.王蒙笔下的青年革命者形象主要有《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中的林震、《布礼》中的钟亦成、“季节系列”中的钱文等。14.陈忠实的《白鹿原》和王安忆的《长恨歌》,一部是乡土文学的经典,一部是都市文学的名篇。15.在中国当代戏剧文学的第一个高潮期中,涌现出了夏衍的《考验》、安波的《春风吹到诺敏河》、海默的《洞箫横吹》、杨履方的《布谷鸟又叫了》等优秀作品。16.在60年代初出现的当代戏剧文学创作第二个高潮中,京剧现代戏的主要收获有《红灯记》、《芦荡火种》、《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等。17.京剧《智取威虎山》取材于曲波的长篇小说《林海雪原》。18.80年代初期的实验戏剧(或称“试验性话剧”)主要有马中骏等的《屋外有热流》、高行健的《车站》、马中骏等的《路》、刘树纲的《十五桩离婚案的调查》等。19.90年代以后的优秀剧作主要有孟京辉的《思凡》、《恋爱的犀牛》,牟森的《彼岸》,林兆华等的《哈姆雷特》、《三姊妹·等待戈多》,以及李龙云的《正红旗下》、过士行的《鸟人》等。20.《天下第一楼》描写的是民国初年京城老字号烤鸭店“福聚德”的一段兴衰史。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三里湾》中走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的代表是(C )。A.刘雨生B.梁生宝C.王金生D.李月辉 2.《创业史》中“中间人物”的代表是(B )。A.“糊涂涂”B.梁三老汉C.“亭面糊”D.陈先晋 3.在当代文学史上,赵树理的几乎所有作品都处于“褒贬毁誉之间”,只有一篇小说除外。这篇小说是(D )。A.《三里湾》B.《“锻炼锻炼”》C.《卖烟叶》D.《登记》 4.在《三里湾》中,范灵芝放弃了落后的马有翼,而嫁给了“爱社如家”的小发明家(A )。A.王玉生B.马有翼C.王金生D.满喜 5.在“十七年时期”,最具传统文人意味,受西方文学影响最深,其英文程度也是最高的农

外国文学史期末复习资料全

外国文学史期末复习资料 一、填空/选择/: 1.古希腊、古罗马是全部欧洲文学的发源地。 2古希腊神话由神的故事、英雄传说构成。 3.古希腊神话的特点(神人同形同性)、(以人为本)。 4古希腊文学中第一部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工作与日子》(《田工农时》)(赫西俄德)。古希腊文学第二时期成就:戏剧。第二时期抒情诗:萨福(女诗人)。 5.埃斯库罗斯:流传作品7部,代表作《普罗米修斯》,(《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普》和《波斯人》在流传下的七部作品中成就较高。他把演员增加到二人。 6. 索福克勒斯:古希腊悲剧作家,被誉为希腊戏剧艺术中的荷马。被选为雅典十将军之一。《俄狄浦斯王》《安提戈涅》。《俄狄浦斯王》主题:悲剧表现了人和命运抗争不可战胜的主题。 7.欧里庇得斯代表作是《美狄亚》,是西方文学史上最早宣扬“女性主义”的一部作品,是为妇女地位低下和命运悲惨鸣不平的作品。《特洛亚妇女》是以反侵略为主题的。 8.古希腊“喜剧之父”是阿里斯托芬,一共写了44部作品,现存11部,代表作是反战喜剧《阿卡奈人》。《鸟》是流传至今唯一以(神话幻想)为题材的喜剧作品,这是欧洲文学中最早的(乌托邦)思想的表现。对作家如:拉伯雷、斯威夫特影响颇大。 9.《荷马史诗》是古希腊流传至今最早的文学作品,是西方长篇小说的源头(叙事文学的源头)是欧洲文学史上的第一座丰碑(是人类童年时代的艺术作品)。《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10. 中世纪欧洲文学四种样式:英雄史诗、骑士文学、城市文学、教会文学。 11. 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恩格斯),是欧洲文学史上与荷马,莎士比亚,歌德齐名的诗人。第一部作品《新生》是献给他所钟爱的女子贝阿特丽采(贝亚德)的爱情抒情诗集,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步直剖心迹的自传性作品。《神曲》是但丁的代表作,是世界文学史上不朽的名著。但丁三部学术:政治著作《飨宴》《论俗语》《帝制纪》。 12.欧洲近代文学从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文学)开始。/人文主义文学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即封建制度的衰落期(14世纪初到17世纪末)。/欧洲近代文学产生并发展于西欧各国,是欧洲资产阶级文学的开端,为近代欧洲资产阶级文学发展奠定了基础。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是(意大利),其后在(法国)、(英国)、(西班牙)得到了迅速发展。最杰出的代表:乔万尼*薄伽丘。杰弗雷.乔叟:英国诗歌之父。 13.《堂吉诃德》属于(西班牙)的作品,揭示西班牙必然衰落的趋势,揭示(骑士传奇)的荒唐和危害,不仅是一部(讽刺小说),还是一部现实主义巨著。洛佩.德.维加:西班牙民族戏剧奠基人,代表作《羊泉村》,最难能可贵的是农民的集体反抗精神。 14.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诗人和剧作家;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世界戏剧史上的泰斗,他被认为是古往今来少数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和巴尔扎克、托尔斯泰一起被公认为是西方三大里程碑式的作家。著名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瑟罗》《李尔王》《麦克王》。《雅典的泰门》是莎士比亚最后一部悲剧(反映了当时社会以金钱为杠杆的炎凉世态,对资本主义社会中金钱的作用做了深刻揭露。(马克思)对泰门找到了黄金时的一段独自产生了极大兴趣。他在《资本论》中引用过。这段独白来说明(货币)的本质。) 15. 古典主义是17世纪欧洲的主要文学思潮。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的主导体裁是(戏剧),代表作家:悲剧家(高乃依)、(拉辛)、喜剧家(莫里哀)。《熙德》是高乃依的第一部获得成

中国当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当代文学史》模拟试卷(一) 一、填空题(20 分,每空 1 分) 1 、《红日》的作者是(吴强);《红旗谱》的作者是(梁斌);《红岩》的作者是(罗广斌)、(杨益 言);《青春之歌》的作者是(杨沫)。 2 、八大样板戏中的京剧有(《智取威虎山》)、(《沙家浜》)、(《奇袭白虎团》)、(《海港》)、(《红灯记》)。 3 、《随想录》的作者是(巴金);《我与地坛》的作者是(史铁生);《回答》的作者是(北岛);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作者是(舒婷)。 4 、谢惠敏是小说《班主任》中的人物;丙崽是小说《爸爸爸》中的人物;印家厚是小说《烦恼人生》中 的人物。 5 、《山上的小屋》作者是(残雪);《一地鸡毛》的作者是(刘震云);《岗上的世纪》的作者是(王安忆)。 二、单项选择题(10 分,每题2 分) 1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中,刘世吾“就那么回事”的口头禅,主要说明他(C)。 A 、自信 B 、能力强 C 、自以为看穿世事,不思进取 D 、看不惯社会的许多现象 2 、重知识,重趣味,喜欢旁征博引、涉古论今的散文作家是(B )。 A 、杨朔 B 、秦牧 C 、刘白羽 D 、周涛 3 、1950 年以后,赵树理最具“问题小说”特征的作品是(A )。 A 、《“锻炼锻炼”》 B 、《小二黑结婚》 C 、《三里湾》 D 、《套不住的手》 4、对汪曾祺散文化小说创作产生过较大影响的作家主要是(B)。 A 、鲁迅 B 、沈从文 C 、巴金 D 、老舍 5 、创作于“文革”时期,并曾以手抄本形式被秘密传诵的诗作是(D )。 A 、绿原的《重读< 圣经> 》 B 、公刘的《哎,大森林》 C 、梁小斌的《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D 、郭路生的《相信未来》 三、名词解释(20 分,每小题5 分) 1 、“三突出”创作原则: 1 、“三突出”是“文革”中被推崇为“无产阶级创作必须遵行”的创作原 则。( 1 分)这一原则的规范性说法经姚文元修改定为:“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 1 分)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 1 分);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1 分)。”“三突出”创作原则是新中国文艺极左倾向走向极致的产物。(1 分) 2 、伤痕文学:“伤痕文学”是经历了文革十年浩劫后最先出现的文学现象。伤痕文学的内容主要是写 社会伤痕和人们的心灵伤痕。十年动乱所造成的中国社会的悲剧,是一桩牵动亿万人心的巨大社会事件,不能不首先引起作家的深切关注;文革的切肤之痛,积郁十年的愤懑,人民所遭受的折磨和进行的痛苦挣扎,不能不要求文学优先表达。( 2 分)代表作有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 伤痕文学意义在于对文革的整体否定,但作为刚刚摆脱文革僵死的创作模式的文学先声,伤痕文学也就十分明显的局限,那就是作品内涵不深,表现技法也比较幼稚。( 3 分) 3 、朦胧诗: 朦胧诗兴起于20 世纪70 年代末到80 年代初,是伴随着文学全面复苏而出现的一个新 的诗歌艺术潮流。它以“叛逆”的精神,打破了当时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一统诗坛的局面,为诗歌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同时也给新时期文学带来了一次意义深远的变革。(2 分)北岛、顾城、舒婷、梁晓斌、江河、杨炼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 1 分)他们在诗作中以现实意识思考人的本质,肯定人的自我价值和尊严,注重创作主体内心情感的抒发,在艺术上大量运用隐喻、暗示、通感等手法,丰富了诗的内涵,增强了诗歌的想象空间。( 2 分) 4 、先锋文学、先锋文学是指在中国文坛20 世纪80 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在创作思想和形式技巧上都呈现出强烈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气息的创作流派,主要表现在小说创作中,也被称为新潮小说或实验小说。( 2 分)先锋文学无论在题材范围、思想主题、形式技巧和创作理念上都借鉴和模仿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表现出与传统文学迥然不同的特征。( 1 分)先锋文学的代表作家及作品主要有马原的《冈底斯的诱惑》、残雪的《山上的小屋》、格非的《迷舟》等.

中国当代文学史试题答案(00002)

中国当代文学史试题答案

中国当代文学试题 一、填空题 1、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文学新的纪元的开始,一般称为当代文学。 2、从50年代初期起,以赵树理的《三里湾》、柳青的《创业史》等为代表的农村题材小说是当时文坛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3、50年代初期,当时文坛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以赵树理的《三里湾》、柳青的《创业史》为代表的农村题材小说。 4、50年代中期,由于一批“干预生活”以及描写爱情的作品相受到批判,现实题材的作品一度受到冷落,许多作家纷纷转向历史题材。 5、50年代中期,在历史题材方面是最先取得重大成就的是老舍的话剧《茶馆》,而后有田汉的话剧《关汉卿》、姚雪垠的长篇小说《李自成》(第一卷)。 6、50年代中后期和60年代前期,以革命战争时期的历史为题材的一大批长篇小说相继涌现,

形成了当代文学创作的第一个高潮,作家作品有杨沫的《青春之歌》、曲波的《林海雪原》、吴强的《红日》、冯德英的《苦菜花》、梁斌的《红旗谱》、欧阳山的《三家巷》以及稍后出现的罗广斌杨益言的《红日》等。 8、50年代中后期和60年代前期,诗歌的代表诗人是:梁斌、郭小川、闻捷和李瑛等。 9、50年代中后期和60年代前期,散文作家以刘白羽、杨郑、秦牧、吴伯箫等人的成就最高。 10、1976年4月(丙辰清明〉出现的“天安门诗歌”运动,代表了人民怒不可遏的心声,是那十年间最为激动人心的辉煌乐章。 11、自 1976 年10月,粉碎"四人帮"之后,中国文学又迎来了一个新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学,一般称为“新时期文学。 12、新时期文学创作潮流,首先出现的是“伤痕文学”,随之出现的创作潮流是“反思文学”。 13、新时期,“伤痕文学”以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

中国现当代文学必记知识点及作品作家人物

中国现当代文学常识填空题 现代文学部分 1.1915年9月,由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1916年9月第二卷更名《新青年》)。 2.《青年杂志》1915年第一卷第3、4号上连载陈独秀的《现代欧洲文艺史谭》,揭示了文艺进化论是文艺发展的基本规律。 3.文学革命正式发难的标志是1917年1月《新青年》上发表的胡适论文《文学改良刍议》,深入地阐述了他的“八事”,提出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作为新文学的工具。 4.1917年2月,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革命论》,提出了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 5.1918年4月胡适发表了《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提出以“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作为革命文学的宗旨,强调“国语的文学”也就是文学工具的革命,是新文学建设的第一步。 6.林纾连续发表了两篇文言文小说《妖梦》和《荆生》,以影射的形式痛骂陈独秀、胡适、钱玄同等人的文学革命的主张。 7.五四新文化运动高潮时期的北京大学和《新青年》是新文化激进派的大本营,五四退潮后南京的东南大学和《学衡》杂志是新文化保守派的根据地。 8.胡适在1920年出版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新诗集《尝试集》。 9.周作人的《小河》被胡适称为“新诗的第一首杰作”,是新诗摆脱旧诗集窠臼的标志性作品。 10.1918年4月《新青年》第四卷第4号上开始设立《随感录》栏目,从此诞生了中国文学体裁的一个新品种—杂文。 11.1919年3月,胡适的独幕话剧《终身大事》在《新青年》上发表,宣告了中国自己创造的第一部话剧剧本的诞生。 12.1921年1月,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纯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在北京诞生。 13.王鲁彦是“乡土写实派”的代表,废名是“乡土抒情派”的代表。 14.在中国的话剧史上,第一个值得纪念的话剧团体是春柳社,由李叔同、曾孝谷、欧阳予 倩等组成。 15.1922年,田汉创办了《南国》半月刊,从此进入了他的长达8年之久的“南国”艺术时

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当代文学史》易考名词解释的文艺思潮,流派,作家,作品. 一、填空题 1 、50年代的长篇小说“三红一创”中,《红日》的作者是(吴强);《红旗谱》的作者是(梁斌);《红岩》的作者是(罗广斌、杨益言);《创业史》的作者是(柳青)。 2 、八大样板戏中的京剧有(《智取威虎山》、《沙家浜》、《奇袭白虎团》、《海港》、《红灯记》)。 3 、《随想录》的作者是(巴金);《我与地坛》的作者是(史铁生);《回答》的作者是(北岛);《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作者是(舒婷)。 4、中国第一代作协主席是(茅盾)。 5、当代文学史从1949年开始,也是(第一次文代会)的开始。 6、《红日》的主人公,正面形象是沈振新,反面人物是张灵甫、李仙舟;《红旗谱》的主人公,正面人物是朱老三、严志和,反面人物是冯兰池;《红岩》的主人公,正面人物是江姐、许云峰,反面人物是徐鹏飞。 7、《保卫延安》的作者是杜鹏程。 8、《百合花》作者茹志娟,是女作家王安忆的母亲。 9、《红豆》的主人公是江玫,作者是宗璞,她是冯友兰的女儿。 10、“七月派”的诗歌领袖是胡风;“九叶派”的诗歌领袖是穆旦,“九叶派”又称“中国新诗派”。 11、政治抒情诗作家郭小川是战士诗人。有成名作品《致青年公民》、《望星空》、《一个和八个》(叙事诗),其中《一个和八个》还被拍成电影。其诗歌善于采用“楼梯体”。12、贺敬之是政治抒情诗作家,同样善用“楼梯体”,主要作品有《回延安》,同郭小川一样也是战士诗人。他以现代版歌剧《白毛女》出名,是中国新歌剧的开拓者。 13、闻捷是生活式的政治抒情诗人,主要作品《天山牧歌》。 14、流沙河的一部干预生活的作品是《草木篇》。 15、老舍的代表作品《茶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 16、《关汉卿》的作者是田汉,其写作方法是“六经注我”。主人公关汉卿与朱帘秀是一对恋人,权臣阿合马是作品的反面人物。 17、散文三大家是杨朔(《荔枝密》)、秦牧(《花城》)、刘白羽(《日出》)、邓拓(《燕山夜话》)、吴伯箫(《记一辆纺车》)。 18、“手抄本小说”《第二次握手》的作者是张扬,这部小说属于地下文学。 19、北岛原名,赵振开。 20、路翎的《洼地上的战役》是一部抗美援朝作品。 21、《李自成》的作者是姚雪垠。 22、50、60年代,“传记式结构”的作品是欧阳山的《三家巷》。 二、单项选择题 1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中,刘世吾“就那么回事”的口头禅,主要说明他(C)。 A 、自信 B 、能力强 C 、自以为看穿世事,不思进取 D 、看不惯社会的许多现象 2 、重知识,重趣味,喜欢旁征博引、涉古论今的散文作家是(B)。 A 、杨朔 B 、秦牧 C 、刘白羽 D 、周涛

现当代文学练习与答案

现当代文学 单项选择题 ( 在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 确答案 ) 1.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的作者就是 ( ) 。 A. 李大钊 B. 钱玄同 C . 刘半农 D . 鲁迅 2 .撰写《评新文化运动》攻击新文化运动的就是 ( A .林纾 B .梅光迪 C .吴宓 D .章士钊 3 .影射小说《荆生》与《妖梦》的作者就是( A . 林纾 B . 梅光迪 C . 吴宓 D . 胡先骕 A.《狂人日记》 B .《冲积期化石》 C .《沉沦》 7 .《相隔一层纸》就是( )的诗歌处女作。 A . 胡适 B . 沈尹默 C . 冯至 D . 刘半农 8 .冰心的第一部小诗集就是( A . 文学研究会 B . 创造社 C . 民众戏剧社 D . 戏剧协社 15. 在《阿Q 正传》第五章“生计问题”中,鲁迅描写了一场阿Q 与谁的“龙虎 斗” ( )? A .假洋鬼子 B .小D C .赵秀才 D .王胡 16. 《伤逝》中涓生与子君费尽周折寻到的处所就是在 ( A . 吉祥胡同 B . 吉兆胡同 C . 吉利胡同 D . 兆吉胡同 17. 在《伤逝》中 , 涓生与子君就是怎样处理她们的叭儿狗“阿随”的 ( )? A . 《春水》 B . 《湖畔》 C . 《繁星》 D . 《女神》 9 .被鲁迅誉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的作家就是 ( A . 胡适 B . 汪静之 10. “五四”运动前后 ( ) ? A .《新青年》 B . )。 C .冯至 D .郭沫若 , 以什么杂志为中心 , 形成了一个撰写杂感随笔的作者群 每周评论》 C .《语丝》 D .《时事新报?学灯》 )。 D . 叶圣陶 11. 《荷塘月色》的作者就是 ( A . 冰心 B . 朱自清 C . 鲁迅 12. 谁在《还乡记》 、《还乡后记》与《日记九种》中诉说了个人的遭遇与不幸 ( )? A . 郁达夫 B . 闻一多 D . 徐志摩 C . 郭沫若 13. 《新青年》 在1919年发表了谁借鉴易卜生的 《玩偶之家》 创作的独幕话剧 《终 身大事》。 ( )? A . 洪深 B . 郭沫若 C . 胡适 D . 丁西林 14. 提倡“爱美剧”的新文学社团就是 ( )。 )。 )。 4 .鲁迅继《狂人日记》后发表的第二篇白话小说就是 ( A . 《药》 B . 《孔乙己》 C . 《呐喊》 D . 《彷 徨》 5 .中篇小说《海滨故人》就是谁在本时期的代表作 ( A . 冰心 B . 王统照 C . 庐隐 D . 许地山 )。 )? )。 D .《漂流三部曲》 )。 )。

中国当代文学史重点总结(作品分析、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散文分析 杨朔,擅于以饱满的热情抒写新时代,以真挚的感情,来赞扬普通劳动者。以《雪浪花》为例,赏析杨朔作品特点:1.杨朔擅于于平凡事物中捕捉诗意,通过巧妙的联想,发掘其深刻的思想,“咬”老渔民独特是生活经历,和老一辈英雄乐于奉献的气概。2.写景抒情,点化人物,创造深邃的意境。3.联想巧妙跑,构思精致,笔势曲折。 刘白羽,以《长江三月》为例,来赏析刘白羽散文特点:《长江三月》是一种日记体游记,从重庆→(经三峡)武汉→揭示了生活的哲理→人生是用走向黎明的过程。内容:描绘沿途的见闻和感受,歌颂祖国的江山如此多娇1.写景抒情的手法多样,笔墨酣畅,淋漓尽致,瞿塘峡——险峻壮美,西陵峡——水急滩多,巫峡——幽深秀丽,2.恰当的引用资料,表现当时时代风貌,历史变迁,增强了人文景观特色。 神女峰的传说,杜甫的诗歌,王昭君的故事,3.语言上辞藻华丽,笔势铺张. 秦牧散文特点:深刻是思想性,丰富的知识性,健康的趣味性,以《花城》为例赏析秦牧散文特点:1.深刻我思想性,通过61年花市盛况赞扬了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歌颂了劳动人民,洋溢着强烈的自豪感,2.丰富的知识性。通过解说员向人民介绍各种奇花,民俗学家介绍了南北方春节习俗。3.健康的趣味性。细腻逼真的写花,介绍赏花的情趣和相关知识。启示:劳动创造美,生活中蕴含着美 第一次文代会是当代文学的起点。 1.背景:让从中国第一次大革命失败以来逐渐被迫分离在两个地区的文艺工作者进行大会 师 2.时间:1949,7.12~7.19,郭沫若批准地点:北平。824人参加 3.主要内容:①深刻总结了五四以来新文化运动的经验,特别是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 后的解放区文艺工作经验,报告:郭沫若《为建设新中国的人民文艺而奋斗》②确立全国文艺工作方针与方向,以毛泽东在延安座谈会撒谎能够的讲话作为我们新中国文艺发展的方向。文艺为政治服务,文艺为工农兵服务。③除了确定思想领导外,确立了组织领导。成立了“文联”(中国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郭沫若“作协”(中国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 4.①承前启后,拉开了当代文学序幕。1949.7月②彻底的结束了文艺工作者被分割局面。 当代文学 含义:1949新中国成立至今大约半个多世纪发生发展消长在中国大地上的文字,只发生在特定的“社会主义”历史语境中的文学,它限定在“中国大陆”的这一区域之中。 发展历程:1.1949~1948:当代文学史奠基与开拓时期(艰难发展)2.1949~50年代中期:对新的时期,新中国新生活的歌颂。3.50年代中期~60年代中期:致力于社会主义文学的完善4.60年代中期~70年代中期:“非常”时期5.1979~至今:新时期文学 特征:一..文学形态变化。建国初30年,现实主义单一美学形态。多元美学形态:现实主义的复苏发展,现实主义引进二.文学本体变化1.文学思潮:现实主义到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2.作品本身,题材由窄变宽,主题由单一到多元a.初30年题材多局限哥们,战争和农民题材,后20年题材范围扩大b.前30年主题多集中于比较集中明晰的重大社会政治主题3.艺术类型塑造:由单一到复面 双百方针:指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该方针是以发展马克思主义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为目的的,是人民内部的自由在文艺工作和科研工作领域的表现,文艺工作者在为工农兵服务的前提下,可以运用自己认为最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