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教育学翻译

比较教育学翻译
比较教育学翻译

大家好!126—128页,这几段是翻译了。由于自身教育理论知识欠缺,语言运用能力有限;恐有理解不透和误译之处;如若影响了思路,谨请谅解!!谢谢大家!王周娓我们用这样的方式构成我们的问题,得以辨别某种倾向。假设共享与一般情况下,工作成员们在多大程度上会达成共识呢?关于比较教育领域的知识是渊博的吗,而这些知识又是如何改变了过去一年的呢?作为比较教育,它有一种普适性的知识可以作为指导吗?还是把任意挑选的知识作为其内容?此外,我们完成了一项对引证文献的调查,该调查显示了对自然科学知识的偏爱。在运用这些策略时,我们希望,结果应该比以往的比较教育研究所形成的特定概念化更加精确和广泛。至少,我们相信,我们的研究能够对比较教育未来发展的思索,提供重要参考指向。

早期研究

我们是在原有文献成就基础上,开始对这一领域进行调查的。我们把研究范围分为三个部分:(1)实践者的态度,主要是指他们在实地调查中的调查目的。(2)调查内容。(3)对文献的种种分析。

直到现在,对我们的知识来说,还没有一项能够超越涵盖以上三方面的研究;因此,可以说,我们只是在一条狭缝里进行文献研究。然而,无论如何,这有可能是受原先研究方法的限制,影响了我们的视野。但其价值却对比较教育生成了多层次的扼要描述。

研究态度

比较教育的学者们和实践者们,对前两次(密西根大学全体教员的调查和该校一群毕业生的调查)有关这一领域的观点已经进行了正式地调查。第一次是工作成员们,于1979年3月21—23日在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的会合;第二次,是把调查表原版本做了细微地修订后,在安娜堡会议上分发给工作成员;于1988年3月17—20日才在亚特兰大开始进行调查。赫迪·诺斯、Cho-Yee To、威廉·凯夫、大卫·E·布耐尔,他们几个是这次调查的发起人。针对前两次的调查,他们对相同项目做了回应,得到的报道却有着非凡的连续性和惊人的类似。

诺斯他们的调查,都集中于比较教育方面的目的、方法和未来发展趋势,尤其最关注第一个———比较教育的目的。调查发起者们把早期研究者对这九种主要比较教育目的的评价(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比较教育文献中,关于九种主要比较教育目的之思考)进行了权衡。首先,他们是从早期研究者对九种比较教育目的研究的重要性来谈,然后又从比较教育领域的重要意义来说。早期研究者写道,这两个研究目的是他们开展该研究的重要切入点。(一)研究别国教育体制,是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国教育体制传统,进而改进和革新我们的教育体制;(二)以全球化观点来评价教育问题,而不是以一种民族中心主义观点。关于这方面的重要之处,早期研究者已定为研究目的,即找到相关教育体制的真相和识别体制变化的趋势,并以此形成学识。除了这些结果外,诺斯他们还发现一个更为显著的倾向。比较教育学者从多样性角度说明社团的建设;赞同方法论上的折衷主义;及该领域的去机构化和国际化。这令我们想起,在知识分子和比较教育学会组织者之间,可能存在引人注目的阐述。

据我们的了解而言,诺斯他们描述的研究结果,是首次,同时也仅是一种系统的尝试。直到如今的调查研究中,才对比较教育学者关于该领域的观点进行评述。假设没有其他因素,这的确具有很高的价值意义,因为它为随之而来的研究提供了比较的支点。不过,如果在研究中发现益处,则会有针对地解释。

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取决于描述时的严格限制。客观上,我们认为,这也准确地反映了

比较教育学者当时的态度。据调查发起者报道,第一次调查只回收了24份完整问卷,第二次仅收回问卷35份。并没有报道1979年和1988年召开会议时的全部出席人数。即使有问卷调查者的回忆,诺斯他们也不可能说明会议参与者的所占比例;但是会议参与者无疑是不会超过百分之十。如果问卷调查者是通过随机抽样被选取的,那么百分率相对来说还是较为恰当的。这也有可能只是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然,这些都是诺斯他们找到的)。虽然调查发起者未能说清应该怎样更好地实施调查,但是我们知道我们已经一起分享了,那些参会中随机抽取的调查对象的完整调查问卷表。调查发起者认真仔细地制定了这份调查问卷表,以赢得会议参与者的合作,但是我们无法知道他们自愿参与的典型例子。然而,值得一提的是,调查发起者只是在国家CIES会议上做问卷调查,而没有尝试着在其他会员中进行大型的调查;当然也没有在更广大的范围里做了。所以,可以这样说,他们只是从会议参与人数的问卷调查中,对某种特征变化进行了较为可信的描述而已。

Ross etal收集了有关调查对象人口统计学方面的数据,但是似乎并没有用上。一方面,这些数据不能够用比较教育学者的总人口的样本来验证其可靠性;因为事实上在CIES整体成员中事实上存在着非人口统计学的信息。另一方面,抽样小以至于统计数据不能产出有效的结果,如果是与态度有关的易变的因素。换句话说,调查者们没有足够的调查对象去追问比较教育对象在一些潜在因素的影响下是如何变化的。这些因素例如性别、研究方向和在此领域花费的时间。

课程内容调查

我们都知道此领域的两个研究,在1994年,Philip G .Altbach和Eng Thye Jason Tan 组织的世界范围内的对个体、计划和比较教育中心的调查。这个问卷发放了120个教育机构。这个工作是程序的必备的详细目录。包括他们的招生,工作人员,位置,所教授的课程和教材。但对其分析很少。然而,作者找出此领域中的最常用的五本教材。这仅仅是公用材料的一个列表,而不是去发现趋势,或个人与机构特征的关联顺序。

第二个研究,这个研究是在Altbach和Tan之后,由Heidi/Ross,David Post,和Joseph Farrell发起的简短的调查。这个调查回顾了在所有水平的34所美国大学和学院的国际与比较教育学的85个大纲。作者提供了一个大范围的有趣的讨论有关研究生的大纲,但是他们的评论似乎大部分出于对调查的直觉;具体结果的报道贫乏,基本上他们展现的这些课程,在课程内容上粗略的分为七个领域并有惊人的变化。他们没有提供产生这种变化因素的分析。

引文分析

众所周知,Robert Koehl 研究了什么是迄今为止对于比较教育文献最综合的分析。他的研究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中期,评论了三个期刊的内容:比较教育评论(1957-67)、比较教育(1964-75)、国际教育评论(1954-75)。内容不局限于论文的主体,而且考虑到书评,和节目通知,会议和活动报告和传记。因此,他的分析涉及数百篇文章和其他形式的内容。Koehl的两个主要形式包括论文和书评。内容中的一个词分为"现代化社会"'和"发展中的社会"。基于涉及到每个数字的论文数,分为被比较国家的数量;基于出现的频率,分为涉及主体。然而,他的结果是广范而有价值的,他的分析是“内部的”:局限于在期刊上所呈现的因素。他没有尝试把内容的变化与读者和作者的个人特征联系在一起。

V al D.Rust,Aminate Soumare,Octavio Pescador,和Megumi Shibuya调查从比较教育评论,比较教育,教育发展的国际期刊中所展现出的方法论上的趋势。他们总结出少于三分之一的研究者们,回顾了25年以来把直接比较作为一种研究策略。他们强调在这三个主导期刊的论文中,他们经常因代表此领域而失去了真实的比较。

最近,Angela Little组织了一个相似类型的研究,尽管大多数局限于领域和分析。她浏览了出现在1977-98年比较教育期刊上的所有472个标题,分别从国家或多个国家,被比较

国家的数量和被检验的主题。这些研究大部分是描述,而缺少内部的分析。Koehl的研究不是致力于作者和读者特征的数据收集,尽管她的论文题目中有贡献者这个词。

那么,这些早期的研究整体显示了什么呢?不出所料,态度的调查揭示了一个有着流动边界和目标统一的高度折衷的领域,它的目标是以全球的视角来研究其他的教育系统和评估教育问题,进而更好的理解自身教育系统。课程调查显示了比较教育课程中的除了相关内容的显著差异的存在之外的极少细节。最后,引用分析产生了一个极不确定的结果,除了得到一个暧昧的结论就是比较教育杂志上的大部分文章都不是关乎比较的。我们的目的就是走出这些早期研究去找到一个对比较教育更清晰的理解。我们欣然试图使我们的观察更接近这个领域里人们的声音,而不是关注于之前的研究。

方法论

在呈现我们所使用的方法之前,了解指导方法的原则也是很重要的。首先,由于早期的研究深受某些方面的挑战,特别是样本尺寸限制和问题的代表性问题,我们决定去承担一项样本数目足够大和CIES成员人口尽可能有代表性的研究,并且考虑到设计和实施的限制。其次,我们需要敏感于在CIES发展中出现的多样性的问题(出现在早期Ross等人的研究和更多的此类项目的探索中)。我们预料在给予约束的范围内,具有多样性的成员会更少而不是更多。因此,我们决定把我们的问题对个人尽可能的开放并尽可能多样化。

灵活开放的调查的一个不可避免的结果就是对大量数据处理的需求。我们操作数据是对一种分析形势的回应,这种分析形势会有助于统计技术被多样性多国别的比较教育领域所采用。我们将在后文中有更详细的讨论,但是觉得开端维护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我们的方法,结果,结论可以从这个设计中的层次优先权的观点出发来评论和解释。

工具和数据

我们的研究主要包括两部分。较大一部分调查是关于被调查者的背景特征和他们对比较教育学的看法。我们的调查工具是包含16个问题的问卷。较小一部分的调查是对这个领域三大杂志引文的收集整理。这三大杂志分别是《比较教育评论》、《比较教育》、《国际教育发展杂志》。从这个收集中,我们整理出数据显示这些作者的文章在这个领域中得被引用的频率。我们相信我们的研究是第一个结合引文分析和样本调查结果的研究。

在我们的调查中,关于被调查者的背景的问题涉及到性别,最高学历,获得最高学历的时间,最高学历的领域,第一次参加比较教育学会的时间,研究感兴趣的地理区域,主要学科重点,是否曾上过或教过介绍性的比较教育课程。我们还询问了他们关于这个领域的重要主题,领军人物,著名作品,著名大学和著名组织的态度。

样本和数据收集

样本是从2000个CIES成员中抽取的,包括1345位个体成员,其中405位来自国际,940位来自美国。我们从中得到853位成员的准确和有用的联系信息。很多情况下,表单中的信息包括地址、电话号码或者传真号码、电子邮件或者不正确或者是过期的。为了收集数据,我们利用了多种交流的方式。首先,在2001年二月份用邮件问卷调查的方式发放给了可联系到的成员。回收率不足8﹪,或许是因为整个问卷太长的缘故。然后我们编制了一个更短版本的问卷,在2001年5月到8月期间通过电话和电子邮件的形式发放了出去。只有那些对在调查的所有形式中普遍的问题的回答才被用于这篇文章中得分析。最终,我们回收到了419份有效答案,占了853位可联系到的成员的49﹪.

在提供419份有效答案的被调查者中,287位(69.3﹪)来自美国,127位(30.6﹪)来自非美国地区,还有另外5位被调查者无法得知所属地区。大部分的数据是通过电话调查的形式得到的。

由于CIES成员来自不同的国家,许多调查必须用一种相应的语言而不是单单用英语。在电话访问中由一名研究员用流利的汉语,日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韩语,法语,德语,

瑞典语,芬兰语和俄语来与被调查交流,这样使语言偏见的影响降低到最小。

132-133 王熙捷说明:蓝色字体为翻译不顺的地方;其他的内容是我的主观感觉,仅供大家参考哈

由于CIES(比较与国际教育学会)全体会员的国际化特质,许多调查不得不被组织使用某一种语言,而不是英语。在电话访谈的时候,语言影响被降到最小程度通过研究人员。研究人员能够流利地讲汉语普通话,日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韩语,法语,德语,瑞典语,芬兰语和俄语。

我们认为,我们的研究比以往的研究是一种方法论上的进步。并且,可能,在探索比较学家的自然社会方面,一个合乎逻辑的下一步聚集在比较与国际教育学会的大伞之下。多样性使这项研究很独特,使用复式技术(信件,传真,邮件,电话)最大限度的去努力联系所列出来的每一位比较与国际教育学会的会员,并且采用复式时间(对每一位会员都至少尝试联系三次,在每天的不同时间里,在几个星期和几个月的期间)和复式语言。

同样,主要的非人口统计学的调查问题的开放式结构允许在反应方面的极大能力范围(比如,550个主题,537不著作,451个人物被视为重要的,并且/或者有影响力的在比较教育领域),而不是让回答者的等级次序规定一些预定的预选的主题,作品,人物,等等。我们相信等级次序和灵活性让我们的研究在理解这一领域的要点方面和在给CIES会员去自由的登记他们的观点方面提供一个机会方面有了重大的改进。

数据资料的处理和分析

人口统计资料既被用作提供表格来描述回答者的特征(由于代表了CIES的全体成员),也被用作在描述性的和推断性的分析方面,这些分析是关于调查的其他的主题特点的。然而,数据资料在主题,作品,人物,大学和组织机构方面,代表了更有趣更为重要的富有成效的挑战。五个“十大”名单,被构建通过把开放式的不限成员名额的反应改变成序数,然后是有时间间隔的显示每个回答者到什么程度的数据,为每个种类中十个最频繁出现的回答做贡献。因此,每个回答者可以随时随地给五个名单上的从零到五的回答做贡献。

在调查可能的关系中,许多数据分析程序被使用,依靠相关类型的数据。卡方检验程序用于严格名义变量,Polytomous Logit Universal Models (PLUM)被用于有序的数据结果,皮尔森关联分析被用于分析间隔变量,t-tests和方差分析被用于在有间接因变量伴随着自变量的时候,在这些程序的本意是探索数据间的潜在关系的,伴随着一种特殊的兴趣在识别主题,著作,人物,大学和组织方面。

接下来,整体分析的结果会以几种形式呈现出来。我们在标准的表述表格中介绍调查的主题内容(“十大”名单)的分析结果。我们的使用排序方式的推理分析,在文本中被解释,通过表格底部的注释被支持。

研究结果和讨论

本节包含三个部分:(1)CIES的人口统计资料(2)五大内容要素,以及(3)人口统计和五大要素之间的关系。

CIES的人口统计

在某种程度上,专业组织,比如比较与国际教育协会,可以被看作是这一领域的组织代表(至少着这一方面),一个人可以观察这一领域的有不同成分组成的并且是折中的性质的调查。虽然这项调查的调查对象是大部分是有北美的学者和学生(占75.1%)组成的(参看表1,发表于CER的网络版),大量的多样性被显示在它的跨学科构成和研究兴趣方面。

该领域的人口统计表明,女性更加平等的成为跨学科对话的一部分,包括超过46%的总样本(参看表2,发表于CER的网络版),这意味着自1997年以来增长超过6%,当时,

CIES性别和教育委员会报告说参与的女性占40%。此外,这项调查的46%显示是女性作者,在协会的杂志,比较教育研究中,这意味着截止到2000年,48%的有特色的文章作者将会是女性。

我们把这419份调查分为75组,根据他们在这个领域所赢得的最高水平程度(参看表3,发表于CER的网络版)。在学术领域,大多数CIES成员赢得他们的最高水平就是比较教育(占15.5%),其次是国际教育(占8.2%)和教育规划(占5.8%)。样本余下的大部分表明他们是从社会科学角度,比如,社会学,经济学,物理学和政治科学等。

调查显示211个地区的初级学科重点(在分析中减少到了80%),最大的一类(即,教育政策和规划)只有17%的回答者。。。。。。

最大的一类(即教育政策和教育计划)仅占被访者的17%(见CER网络版,表4)尽管比较教育是大部分受访者获得学位的领域,但是这一学科在被报道的重点学科中仅排第5,(详见CER网络版表3、4)即使我们将比较教育研究、国际教育/交流、以及理论(大概在比较教育领域中的)联合起来,那么联合后的学科也仅排在经常列出的第3名。

将近三分之一的受访者指出他们没有特定区域(作为一个研究兴趣(interests)是很重要的)的兴趣而是有多区域兴趣。他们指出了一个区域的兴趣。大约有23%的人列出了亚洲,14%的人列出了拉丁美洲,稍稍超过13%一点点的人列出了非洲,11%的人列出了欧洲,4.6%的人列出了北美(英国和加拿大)(见CER网络版表5)。-

令人惊讶的是将近三分之一的受访者有多地区或跨地区的兴趣,(他们是)相关社会群体的年轻人,我们直觉认为,多地区研究兴趣在高水的研究者中会更为典型,因为高水平研究者的职业生涯使他们能够超越他们通常工作的狭窄的地理范围,这种广度或许是因为新学者的培训和发展在地理焦点上相当广,又或许是因为(现代)旅行的便捷,通信和信息发表的迅捷使广阔地理的兴趣变得容易了,有或许是因为越来越富竞争力的就业市场是年轻学者拓宽研究的地理范围成为必须,年轻学者正试图拓宽他们的就业机会。

受访者中一大部分人的职业是学院教员(终身、教练、退休的职工等),占57%(见CER 网络版,表6).学生次之,占23%,其中大部分学生都是博士,受访者中其他职业的包括行政人员,占差不多5%,荣誉退休或退休人员,占4%多一点,国际机构的专家,占大概2%受访者中94.5%的人有高等学历,这是一个压倒性的多数,将近64%的人拥有博士学位(见表7)。

这一领域还有一个特征,那就是该领域的成员受训的大学是非常多样性的。受访者指出了178所他们获得最后学位的大学,斯坦福大学和哈弗大学均占6%,他们是因学位培训而经常被提及的大学了,没有任何一所教育机构超过6%(见表8)

这项研究最引人注目的发现之一是

135页(how relatively young the current membership is)最近的成员多大程度上相对地年轻的,超过44%的受访者是在1992年后获得他们最后学位的(见表9)1990年是中数,众数是1998年。“获得最后学位年”的范围相当大,是51年,最早的是1950年,最近的是2001年,同样有趣的是大部分受访者获得他们的最后学位是在1990年后或1970年前,20世纪80年代呈现了一种下滑的趋势该领域相关年轻人的另一项指标是受访者首次进入比较教育社会的日期,许多人在1990年后进入比较教育社会,(55.4%)最早的是在1958年,最晚的是在2001年,样本的中间年(中位数)是1994年(见表10)

该领域的人在多大程度上从事的比较教育教育、学习?这是有相当的注意:尽管过半(53%)的样本从事教育工作(即:他们是终身教员或教练),但少于三分之二的人从未教过(介绍)比较教育的课程(见表11),低于三分之二的人从未听过(taken)介绍比较教育的课程(见表12)。

比较教育这张大画被人口统计学画体现了一个领域和一大群人面临着某些实质上的挑

战。年轻的成员越来越多样化(性别、内容集中、制度背景、研究地域广度等),对该领域特别是比较与国际教育学会(CIES)方面感兴趣的人们会出现一些重要的问题,这些问题涉及职业在内容上的实际影响、教育机构标准、基于该领域的实践、研究。特别地,我们列出下

表:-

比较着所拥有的比较教育背景意味着什么,他们将历史看做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老一辈的知识基础、价值、和增长的智慧能被转移到新一代比较者身上么?它们应该传下来么?

哪里是培育下一代比较者的“影响中心”?在回答以前的问题中他们有什么样的影响?

我们认为被提出和研究的这个论题关于比较者的前景,在影响主题、作品、人物、学校和机构为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基础

5个主要的元素

比较与国际教育学会成员对这项调查的回答揭示出了一项相当大的主题(550)、作品(537)、人物(471)、大学(240)、机构(743)的幅度,

组织(743)。在这个多样化内部,比较教育相对无中心的描述是维护边界问题。有关主题,重要的作品,人物和机构的看法多大程度上能明确表达到这个领域?

主题,我们的调查发现,社会内部几个协商一致的答案关于什么主题被认为比较突出与目前比较教育学所处的状态。全球化和性别,与略小于每个命名的8%的受访者,被列入成群的一般主题之中,但集群的主题包括约550名个别题目(表13)。受访者很少能达成共识,对他们主题的观点也不能够在比较教育学中阐明(表14)。只有两个主题,“性别教育”和“方法论/认识论,出现在两份名单上。换言之,受访者整体考虑这两个主题,认为这两个主题是最重要的,但是同时,也是最容易被忽视。

重要作品.多年来,比较教育已经发展成有许多文献,可以进行调查,以确定该领域的模式的增长,思想流派的出现,和知识建设基础。文献的甄别,给与洞察力对于特殊的作者和所做的贡献和出版的作品,以查看该领域学术历史。在我们的调查中,我们要求受访者根据他们的观点列出影响力的作品和数字在比较教育中,有相当多的信息分散,537作品被列入作品。表15显示了最常见命名的22件作品。值得指出,许多这些作品目前已绝版,但仍具有耐久性,我们推测这些作品耐久,并不是因为他们可以方便得到而是因为他们是被广泛引用。此外,比较教育课程很少使用的教科书,而是从这些作品中阅读。因此,他们阅读,经常在片,即使他们没有购买。

对应的分析,我们进行了文献计量学的研究来比较来比较这个名单与作品实际上在比较教育中被学者所引用的。在这样一个分析中基本假设是更常用的作品通常是学者认为是更重要的在这个领域我们使用内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搜索三个突出的引用,被提级的杂志在比较教育:比较教育研究评论(CER),比较教育(CE)和国际教育杂志“发展(IJED)0.35

不像自足的学科,比较教育是典型的学科间的交叉。因此,更广泛的搜索

被运用包括在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的学术著作。这种分析给予跨学科与交叉学科洞察力然而我们的研究受比较教育领域内有影响力作品和数字的限制所有列出的数字或作品有一个贡献影响的程度跨很多其他社会科学学科如(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和人类学等)

被引用的次数说,在援引没有一个引工作的质量或作者的意图

特定的工作。然而,认为在适当的约束,他们可以提供有益的见解

特别是文学。作者或工作实际上是被别人引用的次数一个经常使用的,作者的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实际措施。一个作者可广泛引,因为别人引用她或他的出版物往往(或几个),或者因

为他们是援引每一个她的大量或他的作品几十倍。诚然,其他期刊可能合法已列入了研究。比较埃德- ucation审查被列入,因为它是本次调查的目标协会主办机关,比较和国际教育协会。比较教育被列入,因为它是

在英国出版,因此代表了该领域的非北美国手臂。间由于其对教育的普遍重视,包括国家教育发展领域中不可或缺的方面发展,代表在任CER或CE。这引

研究上述三种期刊的脚注或引用的编码和分析的参考文献。社会科学各学科(尤其是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和人类学,以及历史)。

表16显示了个人出版的作品被引频次

不考虑作者其他贡献。这一阶段的研究发现显著的差别在学者认为最重要的

和他们实际上在他们的学术文献中引用的。

重要人物有大量引用频率的一个特殊的作品或是被认为有影响力的作品

并不一定揭示作者曾在这个领域上的整体影响。作者或成群作品可能因为一个特定的工作而被引用的最多之一,一位作家可能通过积累很多已经出版和被引用的作品,通过领域内领导人物,或者是历史位置而对该领域产生影响因此,辨别影响,对于调查的受纺者被问到他们看来谁是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与其他舆论问题,受纺者被给予机会提供了高达五个答案。表17显示21最频繁的命名人物,451个不同人物被命名,说明还是有很多不同的观点。

一个引文分析显示的有所不同的排序是谁是最有影响力的(表18)。然而,比较表18附录B(CER的网络版上出现)显示,调查排名和引用频率之间的差别并没有有影响力的作品那么大(表15)。值得注意的这些表的事实是绝大多数认为,数字和作品被认为具有影响力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时代(例外是

艾萨克坎德尔)。十九世纪数字对于比较教育领域建立是和重要的

,如马克- 安东尼朱利安,库森,萨德勒这些最重要的人物没有登记。这表明整体受访者对该领域的历史意识淡薄,或者很有可能受有关比较教育当前涉及的性别与领域的培训的人口统计影响大学.,这项研究的目的之一是要从中获得的印象哪个大学和机构在比较教育中产生最大的影响

140-143页

大学。---这项研究的一个目的是从大学和组织(来自任何一个国家)等领域对比较教育的重大影响来获得印象。(表)调查对象被要求鉴定五所大学和五个组织。调查对象鉴定了240个不同的组织,被列为最常见的斯坦福大学的大学(13.7%),其次是哥伦比亚(9.1%)、哈佛(8.2%),芝加哥大学(6.4%)和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5.9%;见表19)。值得注意的是,10所当中的5所高等院校,从人数最多的调查对象获得他们的最高的学位(密歇根大学,明尼苏达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威斯康辛大学,纽约大学;见表8,网上)不列入十所大学被认为是最有影响力的。相比之下,一个机构——芝加哥大学——在两个列表中最有影响力的大学授予我们的调查对象以人数最多的最高学位,但在比较教育中不再有一个学位计划,所以不再生产持有大学学位的人。这些数据是移动的沙的迹象,也许说明在美国的瞬态历史比较教育的项目。

其他组织。——除了那些负责培训专业的比较文学学者的大学,调查对象被要求列出他们认为是最具影响力的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影响的领域。根据188个不同的组织列表的样本(表),世界银行是被认为是最具影响力的(19.7%)。此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5.8%),美国国际开发署(7.8%)、联合国儿童基金会(5.0%)和联合国(3.7%)是最常见、最有影响的五个组织(见表

20)。

人口统计和五种元素之间的关系

我们的研究结果发现几个一般的趋势。这一点很快就变得清晰,被确认穿越了大部分的不同类型的分析,四个人口统计学变量和几乎所有的五个元素内容(主题,作品、人物、大学、组织)有一致关系:

1。性别;

2。被申请人曾经是否采取了比较教育课程;

3。被申请人曾经是否教过比较教育课程;

4。被申请人哪年第一次加入了比较教育的社会。

我们讨论之前最重要的发现是很值得注意的,它没有统计学上的明显差异,它的贡献是“基于调查对象的十佳列表”的重点学科。唯一的例外是在这方面的“杰作”变量,在指定的比较、调查、国际、或计划做出重要贡献对10个最重要著作列表比与其他学科重点调查更频繁(p < .

01)。

另一个重要“nonfinding”是地理区域的研究兴趣在贡献上并无明显的影响十佳列表(表),除了在事件的影响的组织。在这一情况下,这些调查对象将“非洲”作为一个主要的研究方向比那些感兴趣的研究对十佳列表的影响的组织做出了更大的贡献。(multiregional)(p < . 03),但基于地理研究兴趣的不同群体间,未达到统计上的显著水平。

居住的地理区域变量,最高的学位领域和当前位置的结果不一致产生的整个五十佳名单。当这三个作为自变量,结果几乎从在他们与五十佳的贡献是否有不同混合起来。 (表)

性别。- - - - - -男性调查对象持续的贡献于更多名单的十佳作品、人物、大学、组织,为每个列表显著贡献率在p <.01水平。只有在突出主题的十佳列表贡献的事件没有明显性别的趋势。

在性别上有差异基础的十佳主题,作品、人物、大学、和组织也有排名。表21-25显示这些不考虑性别的五要素也有排名,然后他们显示男性和女性调查对象不同成分的排名相同的列表,列表内容的每一个五要素的调查。

接受了比较教育课程。- - - - - -被调查者中比较教育课程对五十佳列表比调查对象没有接受过这样的课程更有显著地贡献。 (显著p <.01水平,除了十佳主题元素,统计学显著性在p <.03级)。

虽然那些已经接受过比较教育课程内容的人对五个要素做出了很大贡献,但在他们怎样优先排名这些元素与那些没有接受过这样课程的人并没有显著差异。这就抓住了真正的所有类型的分析(顺序)排名数据变量。

有过比较教育课程教导。- - -t-test分析可以预料到的研究表明,那些曾经教导一个介绍性的比较教育课程在一些时间在自己的事业上的每个五十佳名单的人比那些从未这么做过的人做出了更大贡献(p <.01)。当十佳选择进行了分析,那些曾经教过比较教育课程的人的一些观点在他们的职业排名的三种内容元素——工作、图表、大学——与那些没有教过的人有所不同。 (见表26-28)。

(加下划线的部分是翻译的不确定的地方,你们再仔细看一下)

年度答辩会首次加入了比较教育协会,在五个相关的元素中,其中有一项是统计学,呈负相关。首次加入CE(比较教育)协会的时间与他们做出的排名前十位的贡献有极大的关联性,越早加入CE,贡献越大。

现实表明,加入CE的时间与得到的最高学位有极大的相关性,而且关系最密切的应该是五个元素中的两个:有影响力的工作和大学

结论:

整个研究室为了更好地把握比较教育学者们是如何将其研究领域、主题、作品视为重要的问题,有几个问题从相关的研究领域中凸显出来,然而,由于我们所评价的是一个子集,而并非全体的比较教育学者,任何普遍性德和整体性的概括都应当谨慎,进一步的工作和推断是十分有必要的,数据显示CIE的人口组成是由北美和其他的独特元素所构成的。

P145

比较教育的发展趋势:组合和排名十大数字

虽然研究的力量多致力于衡量教育周围的世界,比较教育也十分自然而然的成为了一个多学科研究方法的领域,它的边界十分灵活和自由,其他的社会科学也具有同样的情况,因为这一组织有一定的相对灵活性和公开标准,更能突出那些年轻学者的能力。

P146

这一领域的历史使命感持续发展,这些数据都表明,在有影响力的主题、工作和数据的方面,大量的人员和工作都表明一种霸权态度和自身认识论角度的话语权,尤其是对那些CIES的成员们而言,这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所以今日该领域之发展应该采取一种折中主义的方法,增加问题与问题之间的相互联系。

P147

由于其性质不同,比较教育也被定义为由内部的对立和怀疑所出现的趋势,外界问题、统一性的问题不断被挑战,内部和外部的势力不断冲突。作为一个领域的成员应包括话语的合法性、观点的多样性和内容的界限明确为挑战,制定明确的、完整的标准。那么,什么应该作为比较教育的界限呢?比较教育今天做从事的话语充分得显露出自己一时到自己的多样性,这样更有利于不同事物之间的对话,如果比较教育是经济发展所产生的结果,那么是不是又从这样一个角度为比较教育提出了一个难题,如何才能保证比较教育动态发展性?或是重新创立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如果画界限是排他被定义,如何评价领域的优缺点,应包括在内吗?

相关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如何使自身(领域。通常,如果一个领域传递其自己身体的知识,它必须有一定的统一或共同的参考点,产生的附件和社区共同外表。此外,在特定领域的身份暗示的能力依赖于在其选区和传达,表达出身份到别人。因此,他们自己的生存问题的关键,

也是一块的过程中,必须包括诱导自身的成员,在某种程度上、有凝聚力的一个特定的并可传播知识的。挑战这类性质的比较教育领域的体现在当前的研究。常见的参考点,联合其他领域特点大致上可以发现在主题内容、历史传统、或边界的连续性。比较教育展览很少或没有两厢情愿的推介或方向。传递的管家在广泛的领域不同的方式,在题材与方法的做法。在这个支离破碎特性的比较教育,未来将会有什么?没有指示如何变化的边界的能量场将进化,比较教育环境,促进内存在一个推测。

尽管其繁杂的难题,展品持续活力和增长领域。大学计划和中心处理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国际比较,世界上越来越多的研究。38会员活动和兴趣集中在专业领域的比较及国际教育是增殖

P149

国际教育也正在繁荣发展,这个领域已经从二战前的北美和欧洲一个小型的学者据点,发展成成由学者,教师,政策制定者和学生组成的世界型的学术团体。虽然在理论和知识上,已经具有了健康和成效的增长,然而这些领域的优势在于是多种多样思维方式的相互交织。正是如此,这里领域似乎正在致力于包容并成为一个可以沟通的和理论模型。作为其他的论述框架的代表,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标志。任何一个领域的健康发展通常是具有这样的功能,这种功能可以调和多种多样的言论,特别是那些在传统的讨论中已经边缘化的群体。Mark Weinstein(和其他人)对这种理论上的包容性进行了讨论,认为应该逐渐地管理所有的元讨论。“论述框架…..可以判定为在他们自己囊括能力的精确性,这里没有偏见,在这个范围内可以出现所有的观点….”。该系统排斥的观点表明这个论述框架的结构性失败

然而,比较教育是存在并且运行良好的领域,而且不可置否的是在即将到来的世纪依旧如此。所有的领域必须拥有边界性,然而彼此之间却是相互渗透的,或者说将彼此之间分离开来是不可能的。正像,R.F.Amove,阿特巴赫,和G.P 凯莉提醒我们的,然而比较教育依旧是一个“松散范围的”领域,这一领域通过这一基础信念而连接起来,这一信念认为教育事业可以得到改进,而且能够使所有国家的教育事业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全球化趋势,连同彼此包容而且具有分别的论述,额外的问题也不得不出现了,意味着而且继续划分这个领域的边界。关于比较教育学的本质正在发生的转变将成为它自己正在改变的成员的特权,因为,毕竟,一个领域变得正在思考他们自己参与者的思想和观点。并且因为这个领域的独有本质,这个进程非常可能继续轰轰烈烈,充满活力,一直到重新定义一个简单的概念和定义。或者说,这样一种简单定义的构建是可能的而且是非常需要的。

教育学概论复习总结

制校与学教育、学? 1.我国近代系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是癸卯学制双轨学制主要是在欧洲产生并发展的2. “教育不应再限制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是非制度化的教育理3.想。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一次分离的标志是学校的产生4. 义务教育依据“法律规定”,具有普及性、免费性、强迫性。5.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6.制度化教育7.制度化教育指向形成系统的各级各类学校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中8.1903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壬寅学制以及年的癸卯学制终身教“年,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确定了9.1972”思想,并提出了未来社会是“学习化社会”。育教育系统不仅包括学校教育,也包括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10. 11.简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主要特点。 学校教育:教育目的明确,教育组织机构完善,有专门的教育场所,教育设备、图书资料、场地等较为完备。 家庭教育:教育内容生活化,教育方式情感化,教育时间的持久性,教育作用的显着性。社会教育:教育影响的多样化,对象和场景的开放性。 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12. 1.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经济基础:生产工具的改进、手工业与农业逐渐分离、产生了商品生产、推动了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转化。奴隶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奴隶创造大量社会财富,经济基础雄厚、提供接受教育的物质条件。生产力的发展使脑力可以脱离体力劳动,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教育作为一种精神活动,只有社会生产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时,才会出现专门从事教育的教师和脱离生产专门学习的学生。

2.文字的出现时学校产生的文化基础:早期文字是记载文化知识的唯一工具,文字是教学必不可活少的工具。早期文字复杂,使得学习文字比较艰难耗时,必须有专人教授,专心致志才能完成。文字本身包含了各种社会知识,使建立专门的教育机构基友了极大社会意义。 3.统治阶级巩固政权的需要是学校产生的社会政治基础:国家发展,阶级对立更加突出,奴隶主阶级为了加强控制,需要建立专门传授文化知识的机构,培养为他们服务的各种人才,锅里国家事务, 学校是在奴隶社会出现的,它的产生是人类物质生产不断扩大、生产力不断提高的结果。 13.简述我国现代学制形成的基本历程。 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体系。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衔接和关系。 19世纪60年代的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在自强求富的目的下,在全国办起了新式学堂,外国语、军事、科学技术学堂。这是西方学校教育制度在中国实施的先声,为中国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认识到了建立新学制、改革封建教育制度的重要性。1902年清政府颁布《情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这是我国教育史第一个较完整学制,但未能实施。1904年,又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完整且棺椁实行,这宣告了中国现代学制的正式形成。这两种学制以日本学制为蓝本,中体西用思想,它们是中国第一次全面 引进西方教育制度,它们在中国现代教育制度的简历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14.简述现代教育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1.进一步完善终身教育 2.义务教育的范围逐渐扩展,年限不断延长。 3.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向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 社会、人、教育 1.社会要素的主要内容有社会生产力、文化传统、政治经济制度。 2.制约教育的社会因素有社会生产力、文化传统、政治经济制度

第一章 比较教育学的意义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比较教育学的意义和研究方法 第一节比较教育学的意义 一、比较教育学的概念 各国比较教育学家的概念: 法国教育家朱利安(比较教育之父) 美国比较教育教育学家康德尔 英国比较教育学家汉斯 日本比较教育学家冲原丰 苏联比较教育研究者索科洛娃 (一)研究目的 主要目的:借鉴外国教育经验,改进本国的教学实践。 (二)研究对象 1.领域:教育的各个领域,研究重点是各国的教育制度和基本的教育本体; 2.时间:当代教育,由借鉴的目的所决定,与纵向研究的教育史的区别在于, 比较教育是其横向研究; 3.空间:世界各国,过去以国家为单位,现在以国家为中心的国民教育制度的 研究。 以特定时空范围的教育制度和教育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使得比较教育学有别于教育学的其他分支学科,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以上为研究的广度,该学科还存在研究的深度的问题,不仅要研究教育经验,还要研究教育规律和本质,以体现其理论价值。 (三)研究方法 主要方法:比较法(详见第二节) (四)学科的基本性质 教育学的分支学科(中间科学之争) 研究对象:教育制度和教育问题; 研究任务:总结教育经验,解释教育规律,探索教育发展趋势; 研究目的:改进本国或本地区的教育制度和教育实践。 概念:比较教育学是以比较法为主要方法,研究当代世界各国教育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揭示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探索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的一门教育学科。 理论科学(理论):寻找教育发展的规律; 应用科学(实践):为教育改革做借鉴。 (五)比较教育学科领域的分化 根据全世界各地的研究报告,比较教育学科已分化为比较研究、外国教育、国际教育和发展教育四个领域。 比较研究分为比较教育学和教育内部分析和文化内部分析。比较教育学指各国教学和课堂教学过程研究。教育内部和文化内部分析,如比较在两个或更多国家、地区甚至

最新《比较教育学》练习题库及答案(DOC)

《比较教育学》练习题库及答案本科 一、填空题 1.比较教育的发展历史可以分因素分析时代、借鉴时代、社会科学方法时代几个发展阶段。 2.比较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是联系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本体性原则。 3.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共同趋势主要有建立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重视普及教育、努力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 4. 贝雷迪的“比较四步法”包括_描述__、解释、_并列__、比较四个阶段。 5. 比较教育研究常用的方法有_调查法_、_分析法__、比较法、_文献法__。 6. 日本临时教育审议会提出的面向21世纪的教育目标是:广阔的胸怀、强健的身体和丰富的创造力;自由、自律和 公共的精神;世界中的日本人 7. 1974年3月,日本国会通过了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两部法律,这是规范日本战后教育形态的根本性大法。 8. 法国的“郎之万-瓦隆计划”首次提出了教育民主化的思想和以儿童为中心的改革。 9. 法国的大学分阶段组织教学,第一阶段是基础课,两年,授予_大学普通学习文凭__文凭;第二阶段是专门化,两 年,第一年授予_学士_学位,第二年即本科毕业,授予的学位称_硕士_。 10. 法国的高等教育主要与三类机构实施,分别是大学、大学校和短期高等教育机构。 11. 法国的初中学制4年,分为方向指导阶段;观察阶段。 12._职业技术教育__被视为德国教育的“第二根支柱”。 13. 在德国,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前都经过入学成熟检查,这是一种体格健康和心智发展的检查,经检查被认为明显不合格者将被录取入学校附设幼儿园。 14. 在实施《俄罗斯联邦高等教育多层次结构暂行条例》的过程中,高等教育的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革。高等教育将包括四个层次:第一层次为不完全高等教育、第二层次为基础高等教育、第三层次为专业(或完全)高等教育、第四层次为研究生教育。 15. 目前,承担俄罗斯师范教育的教育机构有三类,分别是综合大学教育系、师范学院或师范大学、中等师范学校。 16. _《1944年教育法》或《巴特勒法案》__的颁布为战后英国教育发展提供了一个总的法律框架,英国自此确立了由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三个相互衔接的阶段组成的现代公共教育体系。 17. 英国私立性质的独立学校系统包括:私立幼儿园;预备学校和公学 18. 英国大学由古典大学、近代大学、城市大学、新大学这几种类型的学校组成。 19.美国高等教育基本上是围绕着教学;科研;服务三大任务进行的。 20. 学区是美国管理学校的最基本的教育行政单位,它又包括_基层学区__和_中间学区两种。 二、单项选择: 1.贝雷迪认为,真正的比较研究开始于( C ) A.描述 B.解释 C.并列 D.比较 2.属于“社会科学方法时代”的代表人物是( C )

教师资格证备考练习题一:教育学概述

2016教师资格证备考练习题一:教育学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 从教育学产生与发展的历程来看,教育学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或者说教育学发展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 A.科学化问题 B.实践化问题 C.规范化问题 D.艺术化问题 2. 根据经验科学的标准,科学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 ) A.描述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 B.揭示教育规律,确立教育理想 C.揭示教育规律,规范教育行为 D.研究教育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3. 在教育学史上,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着作的是( ) A.《教育论》 B.《教育漫话》 C.《普通教育学》 D.《大教学论》 4. 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着作是( ) A.《论语》 B.《孟子》 C.《中庸》 D.《学记》 5. 西方最早的教育着作是( ) A.《理想国》 B.《论演说家的教育》 C.《爱弥尔》 D.《大教学论》 6. 提出“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是( ) A.培根 B.卢梭 C.夸美纽斯 D.赫尔巴特 7. 引进中国的第一本全文翻译的《教育学》是( ) A.苏联凯洛夫的《教育学》 B.德国赫尔巴特的《教育学》

C.德国康德的《教育学》 D.日本立花铣三郎的《教育学》 8. 中国人自己编着的第一本《教育学》的作者是( ) A.杨贤江 B.罗振玉 C.王国维 D.孟宪承 9.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代表作是( ) A.《理想国》 B.《政治学》 C.《乌托邦》 D.《巨人传》 10. “教育学作为一种科学,是以实践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的。前者说明教育的目的,后者说明教育的途径、手段与障碍。”这一论断出自( ) A.康德 B.洛克 C.裴斯泰洛齐 D.赫尔巴特 11. 标志着教育学已开始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着作是( )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民主主义与教育》 D.《爱弥儿》 12. 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讲授始于( ) A.赫尔巴特 B.康德 C.洛克 D.夸美纽斯 13. 最早对教育学科学化或者说对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起到重要作用的学科是( ) A.哲学 B.心理学 C.社会学 D.政治学 14. 赫尔巴特所代表的传统教育思想的核心可以概括为:教材中心、课堂中心和( ) A.教师中心 B.学校中心 C.学生中心 D.活动中心 15. 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思想可以概括为“三个中心”,正确的是( )

盘点教育学概念-定义

盘点教育学概念 1.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3.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作为社会一个子系统的教育,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性,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的作用。 4.个人身心发展: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5.教育目的是指国家或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人的质量规格所作的总体规定与要求。 6.所谓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作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 7.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系统,它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8.义务教育是以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基础教育。 9.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即是专业新手到专家型教师的过程。 10.师生关系是指学生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学校的教育活动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是在一定的师生关系维系下进行的。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 11.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 12.课程目标是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它规定了某一教育阶段的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以后,在发展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期望实现的程度,它是确定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 13.课程计划是指导和规定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学校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分科标准、编写教科书和设计其他教材的依据。 14.学科课程标准即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纲领性文件。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

《比较教育学》复习资料

《比较教育学》复习资料1 一、单选题 1.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家长把幼儿送入学前班的最主要目的是() A. 为了孩子的全面发展 B. 为了孩子能学到知识 C. 为了孩子能更守规矩 D. 为了孩子能更好地上一年级 2. 关于社区教育的特点,错误的说法是() A. 是地方与民众办教育的一种新的教育管理制度 B. 适应社区需要,服务社区 C. 社区教育形式多样 D. 社区教育面向该社区内的青少年及儿童 3. 函授课程是以下哪个国家的一种独特的学前教育形式() A. 印度 B. 日本 C. 英国 D. 法国

4. 把流动车作为起学前教育机构,实行送教上门的国家是() A. 印度 B. 日本 C. 英国 D. 法国 5. 目前,我国幼儿园办园形式更加灵活,提供节假日临时收托孩子服务,早晚接送孩子服务,根据家长需要安排教师上下班时间等,主要是为了() A. 幼儿园创收 B. 补偿教育 C. 增加幼儿园知名度 D. 服务社会 6. 由父母和子女构成的家庭结构属于() A. 核心家庭 B. 联合家庭 C. 扩大的家庭 D. 不完整的核心家庭 7.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是() A. 受教育者是消极被动任教育者摆布的人

B. 教育者起主导作用,受教育者是主体 C. 受教育者是教育过程的中心,教育者只是旁观者 D. 教育者相对受教育者而言处于受控者、接受者的地位。 8. 儿童身高和体重增长最为迅速的时期是() A. 出生的第一年 B. 3-4岁 C. 5-6岁 D. 6-10岁 二、名词解释 1.智力 2. 函授课程 3. 移情法 4. 结构游戏 5. 活动目标 6. 费舍尔法案 三、简答题 1. 托幼园所与家庭的差异体现在几方面? 2. 简述我国学前教育面临的社会发展需求 3. 试述如何创造良好的育儿环境?

教育学研究中的概念分析

教育学研究中的概念分析

教育学研究中的概念分析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作者:石中英 摘要:概念分析在教育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从认识和理解教育实践的需要,是构建教育理论体系的需要,也是提高当前我国教育学研究质量的需要。日常用法分析、定义分析、词源分析、隐喻分析、跨文化分析和条件分析是教育概念分析中主要的六种类型,每一种都有自己特定的内涵、基础和路径。要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教育学研究中的概念分析,必须注意以下事项,第一,教育学研究中的概念分析既可以作为一项独立的研究,也可以作为一项研究工作的一部分;第二,教育学研究中六种概念分析的类型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综合使用;第三,教育学研究中的概念分析既不可过于简单,也不可过于繁琐;第四,教育学研究中概念分析的目的既是认识论的,也是实践论的,它们涉及到人们对待概念分析的态度、方式和目的。 关键词:教育学研究;概念分析;分析教育哲学 概念,既是思想的工具,又是思想的材料,还是思想的结果。说它是思想的工具,是因为人类的思想根本上离不开概念。不单是抽象的思维离不开概念,就是具体的、形象的思维抑或是直觉的思维,离开了概念恐怕也会成为一种漫无边际的意识之施,根本辨不清主题、分不清方向。说它是思想的材料,是因为概念是命题的意义单元,命题是理论的组成部分。在任何一种研究领域中,概念本身经常成为理解、思考或拷问的对象,是理论研究、实验研究、行动研究、叙事研究等不同研究范式都要着力定义、分析或讨论的对象。说它是思想的结果,是因为概念的提出、概念内涵的解释与重构,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心理活动,而是一系列思想活动的结晶,体现着思想者的智慧,反映着思想者对某一问题的立场、态度和价值倾向性。因此,概念分析,既是人类思想过程的一部分,也是理解人类思想过程的一部分,并对建立在概念之上的人类生活方式产生直接的和重要的影响。概念分析是所有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共同方法之一。有关概念分析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也因此构成所有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共同方法论领域。本文主要基于教育学的立场来讨论概念分析的相关问题,希望对于推进我国的教育学研究有所裨益,也希望对于加强其他人文社会科学概念分析的研究有所启发。

比较教育学论文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与杜威“从做中学”的理念比较【摘要】众所周知,杜威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1919年至1921年,杜威在中国进行了为期2年多的讲学。他反对传统的灌输和机械训练、强调从实践中学习的教育主张,提出从做中学的教学方法,对蔡元培、晏阳初以至毛泽东等都有一定的影响。然而,被毛泽东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的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理念也有他独特的见解,是对杜威的从“从做中学”理念的继承与发展,为了更好地区分这两种理念,有必要对从做中学与教学做合一加以比较。以下我从理念的提出背景、内涵、提出目的、产生的影响等方面比较。 【关键词】从做中学教学做合一继承与发展比较 一、提出背景比较 1861至1865年,美国爆发南美战争,当时美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物质财富巨大增长,可是,工业革命的催化下,人与社会矛盾激化,民众的精神文化衰落,教育现状是:脱离儿童,脱离社会。1879年,杜威大学毕业,从事教职的工作。 作为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体系的基础和方法论的“教学做合一”理论,是他从改造传统教育的现实需要出发,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和思考做出的科学总结。(《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5年第01期作者:周纪焕) 二、内涵比较 杜威认为,“所有的学习都是行动的副产品,所以教师要通过…做?,促使学生思考,从而学得知识。杜威的“做”可以包括艺术创作、手工活

动和科学探究三方面。包括了木工、铁工、烹调、缝纫以及各种服务性活动,如经营管理物品、修理门窗、粉刷墙壁、安装水管等,并且在学校设置各种实验室、商店、菜园、邮局、法庭,同时充分利用化装、表演等活动形式组成儿童学习的情景与内容。 “教学做合一”的涵义是“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是先生,在做上学是学生。 杜威的“从做中学”是以本能论心理学思想为基础的,具有明显的主观唯心主义的性质。这里的“做”只是一种基于生物本能要求、抛开一切社会基础的“活动”。陶行知给“做”下的定义:“做”是在劳力上劳心。因此,“做”含有下列三种特征:行动、思想、新价值之产生。这就是说,这个“做”是“行是知之始”的“行”,行以求知,强调了“行”是获得知识的源泉,认为“亲知是一切知识之根本”,这是具有唯物主义因素的。“晓庄”实验初期开设的“农事教学做”、“家事教学做”、“改造社会环境教学做”等课程,也可以看出“教学做合一”的“做”已经与生活结合,与劳动结合了。这一“做”已广泛包含征服自然和改造社会的丰富的社会生活实践内容了。 三、产生影响比较 杜威的从做中学: 一、建设活动课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1、从培养学生兴趣着手,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活动课就是要从培养学生兴趣抓起,利用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比较教育学》试卷及答案

比较教育试题 级县(市区)层次专业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比较教育最主要的研究方法是( ) A.哲学的研究方法 B.历史的研究方法 C.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D.比较研究法 2.“比较教育之父”朱利安是( ) A.美国人 B.英国人 C.法国人 D.德国人 3.1958年制定并确定美国战后教育改革大方向的法律是( ) A.《退伍军人重新适应法》 B.《史密斯—休士法》 C.《国防教育法》 D.《初等与中等教育法》 4.美国不实行的学制是( ) A.六三三制 B.四四四制 C.十年一贯制 D.八四制 5.英国以下教育机构中,属于公共学校系统的是( ) A.私立幼儿园 B.预备学校 C.公学 D.现代中学 6.以下关于英国“第六学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第六学级包括中学最高的两个年级 B.第六学级是培养绅士的私立学校 C.第六学级的学习年限为5—7年 D.第六学级可以授予博士学位 7.德国在教育行政管理上实行( ) A.理想主义 B.社会主义 C.联邦主义 D.集权主义 8.俄罗斯初等普通教育的学制为( ) A.4年 B.5年 C.6年 D.7年 9.以下符合日本高校招生考试实际情况的是( ) A.国立大学和公立大学实施两次考试 B.所有大学均实行两次考试 C.国立大学只实行一次自主考试 D.考生不得重复报考不同的大学 10.主要体现教育机会均等原则的教育文件或法律是( )

A.美国《国防教育法》 B.日本《确保教育人才法》 C.英国《教育改革法》 D.法国《郎之万—瓦隆方案》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1.比较教育的发展历史分为这样几个阶段( ) A.借鉴时代 B.发展时代 C.反省时代 D.因素分析时代 E.社会科学方法时代 12.下列比较教育学家中曾运用依赖理论进行比较教育研究的有( ) A.齐美尔 B.卡诺伊 C.汉斯 D.凯利 E.阿尔特巴赫 13.比较教育研究中的第一手材料包括( ) A.实地考察资料 B.国家重要教育法令 C.教学大纲 D.统计年鉴 E.问卷资料 14.教育国际化对第三世界国家教育发展的积极作用主要有( ) A.可以弥补第三世界国家智力资源的匮乏 B.有利于第三世界国家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教育经验 C.更好地促进第三世界国家民族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D.可以引进更多的外资用于发展本国教育 E.可以用先进的西方文化来取代第三世界国家的民族文化 15.美国中学开设的选修课程分为这样几大类( ) A.综合性选修课 B.职业性选修课 C.中间性选修课 D.学术性选修课 E.研究性选修课 16.以下教育机构中属于英国公立中学的有( ) A.文法中学 B.技术中学 C.综合中学 D.公学 E.初级学院 17.德国的学位包括( ) A.文凭学位 B.硕士学位 C.博士学位 D.学士学位 E.教授备选资格 18.法国的初中学制4年,分为( ) A.预备阶段 B.初级阶段 C.观察阶段 D.方向指导阶段 E.定向阶段 19.在日本,进行职业技术教育的学校除初中、高中外,还有( ) A.专修学校 B.高等专门学校 C.专科学科 D.“各种学校” E.短期大学

教育学复习重点概述

教育学复习重点汇编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教育的狭义概念:学校教育。它是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2. “教育”定义中的三大问题及其回答: (1)W: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它的活动对象是什么? A:教育活动是以人以人为直接对象的社会活动。 (2)W:它与其他以人为直接对象的社会活动的差别何在? A:只有教育是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而其他活动一满足人的需要为直接目标。 (3)W:它所产生的影响与其他社会活动产生的影响有什么不同? A:教育对人身心发展的影响总体上讲是有明确意识的,而其他社会活动即使有意识也不会是这些社会活动的首要目标。教育所产生的其他社会效果或效应,就教育本身的目标而言,只能作为间接或派生的目标。 3.教育产生的原因:人类对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满足便是教育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亦是教育作为人类社会中具有永恒意义的范畴的根本原因。 4.教育产生的条件:(1)人类劳动的进行,是教育产生的最根本条件。(2)语言的形成是教育产生的另外一个必要条件。 5. 学校教育出现(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的原因和条件:(1)学校产生的历史基础: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 (2)学校产生的客观条件: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 (3)学校产生的重要标志:文字的产生和应用。 6.教育史上著名教育家及其代表作、主要观点: (1)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1632年写成了《大教学论》一书。构建了教育学的学科基本框架和教育学的基本研究内容,突出地强调了普及义务教育,对教育的作用、教师的作用和人接受教育的广泛可能性持有深刻新年并作了深入论证。 (2)18世纪的自然主义教育家卢梭(“教育上的哥白尼”)在《爱弥儿》一书中,强调教育要顺其自然,根据儿童的发展阶段实施教育,提出在实践活动中学习的观念,引起了教育领域中一次影响深远的革命。 (3)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1086年发表《普通教育学》,构建了比较严密的逻辑体系,形成了一系列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范畴,该书是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形成的标志,其教育思想在教育史上被称为“主知主义教育思想”。 一种教育思想,只要其正确地反映了当时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能用以知道教育实践以满足社会需求,它就是具有现代意义的。 第二章人·社会·教育 Ⅰ、教育与人的发展 1.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对教育的制约: (1)顺序性:由低级到高级、由两边倒质变按次序发展的特性。

比较教育学名词解释汇总

1、比较教育:是用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当代外国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找出教育发展的共同规律和发展趋势,以作改革本国教育的借鉴。 2、租赁学校:是一种将学校的经营管理委托给非营利性的民间教育团体、个人或企业,教育当局根据合同进行管理、检查的一种体系。 3、文化联邦主义:是把教育制度有关的立法权和管理权都交给了各州,这种在文化教育领域各州拥有极大权力的现象,叫做文化联邦主义。 4、儿童中心课程:主要是以儿童的能力、兴趣及需要为中心来计划学习的活动,注重在各种社会实际活动中培养儿童的能力和个性。又称活动课程或经验课程。 5、小队教学:一般是指3-7名不同学科的教师组成一个小队,在小队范围内,协同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6、发现教学法: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对一些事实和问题进行独立探究和思考,自己发现并掌握与此事实或问题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教学方法。 1.萨德勒:萨德勒是比较教育发展的“因素分析时代”的先驱者。萨德勒明确指出,比较教育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国外教育状况的调查研究,来学习别国的教育经验,改进本国的教育工作。 2.比较法:是通过观察,分析,找出研究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它是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 3.各种学校:所谓”各种学校“是实施类似学校教育的各种职业技术学校的总称。: 4.国防教育法:《国防教育法》:1958年的《国防教育法》1959—1962年拨款8亿多美元资助教育改革。内容:联邦政府增拨大量教育经费,加强普通公立学校的数学、科学和外语教学,加强现代技术教育,资助高等学校的教学与科研,奖励科学研究,建立“国防奖学金”,培养第一流的科技人才,以增强国防能力。 5.比较四步法:比较教育的系统研究分为区域研究和比较研究。区域研究包括:描述和解释两个阶段;而比较研究包括并置和比较两个阶段。上述四个阶段构成了其著名的比较四步法。 1.双轨制:是一种形象的比喻,是说体制的运行有多套制度或方法。 2.公学:公学是新型的寄宿制私立文法学校,是公众团体集资兴办,培养目标以“公职”人员为主,得名公学,设备条件优越,师资水平高,学费昂贵。 3.朱利安:法国人,第一个提出比较教育的人,于1817年发表《比较教育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提出以下建议:组建一个国际教育委员会,聘请常任公务人员承担比较教育资料的收集工作;用问卷的方式向各国收集资料,以便国际委员会能够提出适当教育改革建议;建立师范学校网,用最新的方法培训师资;发行各种语言的教育定期刊物,传播教育改革的建议。朱利安的其他教育著作:《体育、德育和智育概论》(1808)、《裴斯泰洛齐教育方法的精髓》(1812)。 贡献:提出比较教育;确实用比较的方法研究教育;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范例;提出了问卷的编制。 4.比较教育:比较教育学是指以整个教育领域为研究对象,对当代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教育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探讨教育发展规律及特定表现形式,借鉴有益经验,推动本国或本地区的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的一门科学。 5.双元制职业教育:所谓“双元制职业教育”就是整个培训过程是在工厂企业和国家的职业学校进行,分为三大类: 1.商业类,2.技术类,3.服务类, 6.因素分析法:又称指数因素分析法,是利用统计指数体系分析现象总变动中各个因素影响程度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包括连环替代法、差额分析法、指标分解法、定基替代法。

全国2008年4月自考比较教育试题和答案

全国2008年4月自考比较教育试题和答案 课程代码:0047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汉斯的代表作是( ) A.《比较教育评论》 B.《比较教育:教育的因素与传统研究》 C.《第七年报告》 D.《比较教育科学的探索》 2.美国国际与比较教育学会的会刊是( ) A.《比较教育评论》 B.《比较教育》 C.《比较》 D.《比较教育研究》 3.美国最早的高等学校是1636年建立的( ) A.耶鲁学院 B.女王学院 C.新泽西学院 D.哈佛学院 4.1917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史密斯—休士法》,规定联邦政府拨款资助各州大力发展( ) A.学前教育 B.初等教育 C.教师教育 D.中等职业技术教育 5.英国教育由教会控制走向国家干预始于( ) A.1833年议会通过教育拨款 B.1902年会议通过巴尔福法案 C.1944年设立教育部 D.1902年建立地方教育当局 6.日本军国主义的国家主义伦理的基础是1890年的天皇降诏( ) A.《学校令》 B.《教育令》 C.《教育敕语》 D.《学生动员令》 7.在德国,下列哪类中学的毕业文凭就是升入高等学校的资格证明?( ) A.普通中学 B.实科中学 C.完全中学 D.职业中学 8.日本历史上所谓的“第三次教育改革”始于( ) A.1971年中央教育审议会发表《关于今后学校教育综合扩充、整顿的基本对策》 B.1984年中曾根首相设立临时教育审议会 C.1947年颁布《学校教育法》 D.1872年颁布《学制》 9.俄罗斯基础普通教育的学制为( ) A.4年 B.5年 C.6年 D.7年 10.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共同特点是( ) A.建立统一的学制 B.普及义务教育 C.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D.限制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1.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教育改革出现了一些共同的趋势是( ) A.转变教育观念,建立终身教育体系

《教育学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教育学概论》复习题一 一、判断题 1、杜威以反赫尔巴特教育理论出现,提出了“儿童中心,经验中学和活动中心”。() 2、学校教育是指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 3、西欧中世纪早期教育的显著特点是教会几乎垄断了学校教育。() 4、《大学》提出道德教育的三纲领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5、教育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而《教育学》上所谈的教育主要指狭义的教育。() 6、教育以创造社会物资财富为直接目的,为经济服务是其本质的功能。() 7、参与式学习是指让学生有机会讨论关于环境问题的见解,鼓励他们探索不同观点。() 8、政治与教育之间并不是只有单向的决定作用,他们之间是彼此制约的。() 9、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标志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真正形成。() 10、现代社会中,教育是使科学技术转化为劳动者精神财富的手段。() 11、绝对的自由会导致自由的终结,不加限制的自由是自由的敌人,这一命题同样适用于教育活动。() 12、在教育中,尊重人的个性是智慧的开端。() 13、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典型的错误是抽象地谈论“社会”。() 14、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典型的错误是抽象地谈论“个人”。() 15、是否把提升个人做人的价值与尊严看作教育的目的,这是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一个根本标志。() 16、来自西方发达国家的资料表明:教学效果同教师的智力有显著的相关。() 17、教育教学权是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相适应的基本权利。() 18、《教育法》规定:教师享有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培训的权利。() 19、教育工作是一项极复杂,极艰难的工作,有其特殊的理论、方法和规律。() 20、教师义务是指法律对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一定行为的约束。() 21、有些学科我们没有正当理由迫使学生学习,却作为必修课程来开设,而另外一些学科我们有正当的理由迫使学生学习,却只是作为选修课来开设。导致这一情形的主要原因是我们没有弄清区分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内在依据。() 22、选修课开设得越多越好。() 23、所谓选修课,是一种对必修课起辅助作用的补充性课程。() 24、杜威所倡导的活动课程主要的意图在于,试图在儿童的现有经验与学科知识所代表的人类种族经验或逻辑经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以解决儿童现有经验与学科知识之间明显的脱节问题。() 25、学科课程是以知识(或文化)为本位的课程,活动课程是以学习经验为本位的课程。() 26、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方式。() 27、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审美情趣。() 28、根据当前社会的需要,教学过程中应当更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 29、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方式,它包括了主要的和辅助的行为方式。() 30、通俗地讲,教学就是教师的教加学生的学的活动。() 31、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动力是教师的帮助与教育。() 32、一般说来,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必须按知、情、意、行的顺序进行。()

王道俊《教育学》(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 教育的概念)【圣才出品】

第1章教育的概念 1.什么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把握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有何意义? 答:(1)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这一质的规定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①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 ②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现象,在其他动物界是没有的。 ③教育作为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有目的的。是否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 ④教育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范畴,与人类社会共始终。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对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作用也就越来越显著。 (2)把握教育质的规定性的意义 ①把握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有助于人们透过教育的种种表面现象,更加深刻而科学地理解教育,更好地发展教育。 ②把握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有利于更好地发掘人的潜力,培养更多的能够自我教育、与时俱进、具有创造力的全面发展的建设人才。 ③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从根本上剖析了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是如何产生的,与其他动物本能的区别在何处等,这对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科学化具有奠基性的重要意义。 2.教育的基本要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答:(1)教育的基本要素

①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 ②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中的学生。受教育者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 ③教育中介系统,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联系与互动的纽带,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方式。(2)教育基本要素的相互作用 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系统这三个基本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具体分析如下:①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主导性的因素,掌握着教育的目的,采用着适当的教育内容和手段,创设必要的教育环境,调控着受教育者和整个教育过程,从而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使其达到预期的目的。 ②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并影响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和学习的主体,将教育者所传授的知识、技能等,不断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同时受教育者学习的状况会影响教育者的教育观念和行为。 ③教育中介系统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纽带,又会影响他们的工作和学习。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是教育者用于影响受教育者的,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同时,教育中介系统亦会根据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需求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修改。 可见,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既是施动者,又是受动者,而且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会随着历史条件和现实选择的变化而变化。 3.古代教育与现代教育有哪些异同? 答:古代教育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现代教育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其异同具体分析如下:

《比较教育学》试卷及答案

比较教育试题 级县(市区)层次专业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 1.比较教育最主要的研究方法是( ) A.哲学的研究方法 B.历史的研究方法 C.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D.比较研究法 2.“比较教育之父”朱利安是( ) A.美国人 B.英国人 C.法国人 D.德国人 3.1958年制定并确定美国战后教育改革大方向的法律是( ) A.《退伍军人重新适应法》 B.《史密斯—休士法》 C.《国防教育法》 D.《初等与中等教育法》 4.美国不实行的学制是( ) A.六三三制 B.四四四制 C.十年一贯制 D.八四制 5.英国以下教育机构中,属于公共学校系统的是( ) A.私立幼儿园 B.预备学校 C.公学 D.现代中学 6.以下关于英国“第六学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第六学级包括中学最高的两个年级 B.第六学级是培养绅士的私立学校 C.第六学级的学习年限为5—7年 D.第六学级可以授予博士学位 7.德国在教育行政管理上实行( ) A.理想主义 B.社会主义 C.联邦主义 D.集权主义 8.俄罗斯初等普通教育的学制为( ) A.4年 B.5年 C.6年 D.7年 9.以下符合日本高校招生考试实际情况的是( ) A.国立大学和公立大学实施两次考试 B.所有大学均实行两次考试 C.国立大学只实行一次自主考试 D.考生不得重复报考不同的大学 10.主要体现教育机会均等原则的教育文件或法律是( )

A.美国《国防教育法》 B.日本《确保教育人才法》 C.英国《教育改革法》 D.法国《郎之万—瓦隆方案》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1.比较教育的发展历史分为这样几个阶段( ) A.借鉴时代 B.发展时 代 C.反省时代 D.因素分析时代 E.社会科学方法时代 12.下列比较教育学家中曾运用依赖理论进行比较教育研究的有( ) A.齐美尔 B.卡诺 伊 C.汉斯 D.凯利 E.阿尔特巴赫 13.比较教育研究中的第一手材料包括( ) A.实地考察资料 B.国家重要教育法令 C.教学大纲 D.统计年鉴 E.问卷资料 14.教育国际化对第三世界国家教育发展的积极作用主要有( ) A.可以弥补第三世界国家智力资源的匮乏 B.有利于第三世界国家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教育经验 C.更好地促进第三世界国家民族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D.可以引进更多的外资用于发展本国教育 E.可以用先进的西方文化来取代第三世界国家的民族文化 15.美国中学开设的选修课程分为这样几大类( ) A.综合性选修课 B.职业性选修课 C.中间性选修课 D.学术性选修课 E.研究性选修课 16.以下教育机构中属于英国公立中学的有( ) A.文法中学 B.技术中 学 C.综合中学 D.公学 E.初级学院 17.德国的学位包括( ) A.文凭学位 B.硕士学 位 C.博士学位 D.学士学位 E.教授备选资格

比较教育学复习提纲知识讲解

比较教育学复习提纲

比较教育学复习提纲 (本提纲仅供参考,请结合课本与笔记进行复习) 第一编绪论 第一章比较教育学的意义和研究方法 1、比较教育学的定义(P7) 比较教育学是以比较法为主要方法,研究当代世界各国教育的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揭示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探索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的一门教育科学。比较教育学既是一门应用科学,又是一门理论科学。 2、比较教育研究的分类(P17-18) 比较教育的研究大体可以分为两类:区域研究和问题研究。两者关系为:区域研究是问题研究的前提,问题研究是区域研究的深化。 区域研究是分析研究一个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制度或教育实践。按照研究内涵的大小,可分为整体研究(一个个国家或地区教育各方面的问题)和局部研究(某个国家或地区教育的个别问题)。 问题研究是比较两个国家(地区)或几个国家(地区)的教育制度或教育问题,按照比较的内容,可分为专题研究(将各国同一类教育并列在一起进行比较,可以有许多层次)和总体研究(对世界教育的历史、现状与未来作全面的比较研究,有横纵向之分,详见教材)。 第二章比较教育学的历史发展 1、国外比较教育研究的发展阶段(P27-39) 第一阶段(19世纪)是学科的倡导阶段。方法上的特征是访问与借鉴。法国的的朱利安第一个提出比较教育的概念。法国的库森(《普鲁士教育报告》),美国的贺拉斯·曼(《第七年报》,美国公立学校之父)等人在介绍和借鉴外国教育制度方面做了有益的工作。 第二阶段(20世纪上半叶)是学科的形成阶段。方法上的特征是因素分析。 ①英国的萨德勒(此时的先驱,《教育问题特别报告》,认为孤立地研究教育是不对的,必须重视教育的文化背景,研究决定教育制度的各种因素。他还提出了民族性这一概念,强调学习外国经验的目的在于改进本国的教育制度。萨德勒的比较教育观点为以历史主义为主要特征的因素分析理论奠定了方向,标志着比较教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②美国的康德尔(1933年《比较教育》,是历史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比较教育理论和方法的著作。康德尔对比较教育科学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按照美国比较教育家卡扎米亚斯和马西亚拉斯对康德尔的《比较教育》论著的分析,提出三种目的:“报导—描述”的目的,“历史—功能”的目的,“借鉴—改善”的目的) ③英国的汉斯(1949年《比较教育:教育的因素和传统研究》,提出决定各国教育的因素有三:自然因素、宗教因素、世俗因素,,在研究工作中,汉斯把因素分析法与历史法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 ④德国的施奈德(提倡并运用因素分析的研究方法,在1947年发表《各国教育的动力》一书,指出了对教育有影响的外部因素,还进一步分析了教育发展的内部动力。) 第三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来)是学科的蓬勃发展阶段。方法上的特征是综合研究。这个阶段,研究规模迅速扩大,研究方法多种多样,研究成果大量增加。 ①美国的贝雷迪(他的比较教育方法论思想主要体现在他1964年出版的代表作《教育中的比较法》一书中:贝雷迪认为,比较教育研究包括区域研究和比较研究两大类型,区域研究包括“描述”和“解释”两个阶段;比较研究则包含"并列"和"比较"两个阶段。这四个阶段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著名的"比较四步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