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材料工程 实验指导书

金属材料工程 实验指导书
金属材料工程 实验指导书

目录

实验一金相试样的制备、显微镜的构造与操作

实验二铁碳合金平衡组织的显微分析

实验三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

实验四钢的端淬试验

实验五钢的淬火工艺

实验六热处理后的组织观察

实验七二组分合金相图的绘制

实验八酸碱试样浓度的测定

实验九光度法测定镀锌镍合金溶液(碱性)中镍离子的含量实验十镀液中铁锰离子浓度的光度法分析

实验十一失重法测定金属腐蚀速度

实验十二阳极极化曲线的测定

实验十三极化曲线评选缓蚀剂

实验十四临界孔蚀电位的测定

实验十五材料硬度测定

实验十六金属材料冲击性能测定

实验十七金属材料疲劳性能测定

的测试

实验十八平面应变断裂韧度K

Ⅰc

实验十九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

实验二十静电粉末涂装工艺

实验二十一电泳涂装工艺

实验二十二镀锌液阴极极化曲线的测定

实验二十三碱性锌酸盐镀锌液阴极电流效率的测定

实验二十四碱性锌酸盐镀锌工艺及镀液分散能力测定

实验二十五光亮镀镍赫尔槽实验及镀层孔隙率测定

实验二十六远近阴极法碱性锌酸盐镀锌液分散能力的测定实验二十七钢铁零件的碱性氧化处理(发蓝)

实验二十八电位-时间曲线的测量

实验二十九 PLC基本操作

实验三十 PLC控制电动机的正反转

实验三十一测温仪表的现场成套校验

实验三十二利用X射线衍射仪进行多相物质的相分析

实验三十三透射电子显微镜的结构、样品制备及观察

实验三十四扫描电镜的制样及组织观察

实验三十五电子探针仪结构及样品分析

6+的测定与处理

实验三十六含铬废水中C

r

实验三十七超声波仪器探头的组合性能

实验三十八X射线检测底片观察

实验三十九表面检测技术—磁粉检测、渗透检测

实验四十溅射镀膜(1)金属膜

实验四十一溅射镀膜(2)化合物膜

实验四十二合金结构钢、工具钢的热处理和显微组织分析实验四十三不锈钢、耐热钢的显微组织分析

实验四十四铸铁、有色金属显微组织观察

实验四十五动量传输

实验一金相试样的制备、显微镜的构造与操作(综合性)

一、实验内容

1. 试样的取样、镶嵌、磨制;

2. 浸蚀剂的选取,试样的浸蚀;

3. 试样制备质量检验。

二、实验目的

1.了解金相试样的制备过程。

2.初步掌握金相试样制备、浸蚀的基本方法,同时熟悉显微镜的构造与操作。

三、实验条件及要求

1.设备:金相切割机、砂轮机、镶嵌机、预磨机、抛光机、吹风机、显微镜。

2.材料:金相砂纸、抛光粉、抛光布、浸蚀剂、棉球、酒精。

3.试样:20,45,T8,T12,白口铁若干

要求:独立制备试样,试样无明显划痕、扰乱层等缺陷。

四、实验相关知识

在科研和实验中,人们经常借助于金相显微镜对金属材料进行显微分析和检测,以控制金属材料的组织和性能。在进行显微分析前,首先必须制备金相试样,若试样制备不当,就不能看到真实的组织,也就得不到准确的结论。

金相试样制备过程包括:取样(镶嵌)、磨制、抛光和浸蚀。

1.取样

取样部位的选择应根据检验的目的选择有代表性的区域。一般进行如下几方面的取样。

原材料及锻件的取样:原材料及锻件的取样主要应根据所要检验的内容进行纵向取样和横向取样。

纵向取样检验的内容包括:非金属夹杂物的类型、大小、形状;金属变形后晶粒被拉长的程度;带状组织等。

横向取样检验的内容包括:检验材料自表面到中心的组织变化情况;表面缺陷;夹杂物分布;金属表面渗层与覆盖层等。

事故分析取样:当零件在使用或加工过程中被损坏,应在零件损坏处取样然后再在没有损坏的地方取样,以便于对比分析。

取样的方法:取样的方法因为材料的性能不一样,有硬有软,所以取样的方法也不一样。软材料可用锯、车、铣、刨等来截取;对于硬的材料则用金相切割机或线切割机床截取,切割时要用水冷却,以免试样受热引起组织变化;对硬而脆的材料,可用锤击碎,选取合适的试样。

试样的大小以便于拿在手里磨制为宜,通常一般为φ12×15mm圆柱体或12×12×15mm正方体。取样的数量应根据工件的大小和检验的内容取2-5个为宜。

镶嵌:截取好的试样有的过于细小或是薄片、碎片,不宜磨制或要求精确分析边缘组织的试样就需要镶嵌成一定的形状和大小。常用的镶嵌方法有机械镶嵌、塑料镶嵌或环氧树脂冷嵌。如图1-1所示。

机械镶嵌:用不同的夹具将不同外形的试样夹持。夹持时,夹具与试样之间、试样和试样之间应放上填片,填片应采用硬度相近且电位高的金属片,以免浸蚀试样时填片发生反应,

影响组织显示。

塑料镶嵌:是在专用镶嵌机上进行,常用材料是电木粉,电木粉是一种酚醛树脂,不透

明,有各种不同的颜色。镶嵌时在压模内加热加压,保温一定时间后取出。优点是操作简单,

成型后即可脱模,不会发生变形。缺点是不适合淬火件。

对于一些不能加热和加压的试样可采用环氧树脂冷嵌。

2.磨光

目的是得到一个平整光滑的表面。磨光分粗磨和细磨。

粗磨:一般材料可用砂轮机将试样磨面磨平;软材料可用锉锉平,磨时要用水冷却,以

防止试样受热改变组织。不需要检查表层组织的试样要倒角倒边。

细磨:目的是消除粗磨留下的划痕,为下一步的抛光作准备,细磨又分为手工细磨和机

械细磨。

手工细磨:选用不同粒度的金相砂纸(180、240、400、600、800),由粗到细进行磨制。

磨时将砂纸放在玻璃板上,手持试样单方向向前推磨,切不可来回磨制,用力均匀,不宜过

重。每换一号砂纸时,试样磨面需转90°,与旧划痕垂直,以此类推,直到旧划痕消失为

止。试样细磨结束后,用水将试样冲洗干净待抛。

机械细磨:是在专用的机械予磨机上进行。将不同号的水砂纸剪成圆形,置于予磨机圆

盘上,并不断注入水,就可进行磨光,其方法与手工细磨一样,即磨好一号砂纸后,再换另

一号砂纸,试样同样转90°,直到800号为止。

3.抛光

目的是去除试样磨面上经细磨留下的细微划痕,使试样磨面成为光亮无痕的镜面。

抛光有机械抛光、电解抛光、化学抛光。最常用的是机械抛光。机械抛光在金相抛光机

上进行。抛光时,试样磨面应均匀的轻压在抛光盘上。并将试样由中心至边缘移动。并做轻

微移动。在抛光过程中要以量少次数多和由中心向外扩展的原则不断加入抛光微粉乳液,抛

光应保持适当的湿度,因为太湿降低磨削力,使试样中的硬质相呈现浮雕。湿度太小,由于

摩擦生热会使试样生温,使试样产生晦暗现象,其合适的抛光湿度是以提起试样后磨面上的

水膜在3~5秒钟内蒸发完为准。抛光压力不宜太大,时间不宜太长,否则会增加磨面的扰

乱层。粗抛光可选用帆布、海军呢做抛光织物,精抛光可选用丝绒、天鹅绒、丝绸做抛光织

物。抛光前期抛光液的浓度应大些,后期使用较稀的,最后用清水抛,直至试样成为光亮无

痕的镜面,即停止抛光。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即可进行浸蚀。

常用的抛光微粉见表1-1

4.金相试样的显示

a 机械镶嵌法

b 环氧树脂冷嵌

c 塑料镶嵌法

图 1-1 金相试样镶嵌方法

试样 垫片 环氧树脂 试样

金属套管

塑料或电木 a b c

抛光后的金相试样置于金相显微镜下观察仅能看到铸铁中的石墨、非金属夹杂物。金相组织只有显示后才能看到,金相组织显示的方法有化学浸蚀法,电解浸蚀法,物理浸蚀法。常用的是化学浸蚀法。

化学浸蚀法就是利用化学试剂对试样表面进行溶解或电化学作用来显示金属的组织。纯金属及单相合金的浸蚀是一个化学溶解过程,因为晶界原子排列较乱,不稳定,在晶界上的原子具有较高的自由能,晶界处就容易浸蚀而下凹,来自显微镜的光线在凹处就产生漫反射回不到目镜中,晶界呈现黑色,见图1-2a。二相合金的浸蚀与纯金属截然不同,它主要是一个电化学过程。因为不同的相具有不同的电位,当试样浸蚀时,就形成许多微小的局部电池,具有较高负电位的一相为阳极被迅速溶解,而逐渐凹洼,具有较高正电位的一相为阴极,不被浸蚀,保持原有的平面,两相形成的电位差越大,浸蚀速度越快,在光线的照射下,两个相就形成了不同的颜色,凹洼的部分呈黑色,凸出的一相发亮呈白色,见图1-2b。

铁素体(阳极) 渗碳体(阴极)

浸蚀平面晶界被浸蚀

a b

a 铁素体

b 珠光体

图1--2 单相合金和双相合金浸蚀示意图

表1-2 常用的化学浸蚀剂

5. 化学操作注意事项

(1) 试样进行化学浸蚀时应在专用的实验台上进行,对有毒的试剂应在抽风橱内进行。

(2) 试样浸蚀前应清洗干净,磨面上不允许有任何赃物以免影响浸蚀效果。

(3)根据材料和检验要求正确选择浸蚀剂见表1-2。

(4)注意掌握浸蚀时间,一般是磨面由光亮逐渐失去光泽而变成银灰色或灰黑色。主要根

据经验确定。通常高倍观察时浸蚀宜浅,低倍观察可深些。

(5)试样浸蚀适度后,应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滴上乙醇吹干,即可进行显微分析。

五、实验步骤

1.每个学生实验前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明确实验目的、任务。

2.

认真了解所使用的仪器型号,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3.

按实验内容制备一个合格的金相试样。 4. 认真观察制备的试样,并画出组织示意图。

六、思考题

根据自己的实践体会,在制备金相试样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七、实验成绩评定办法

主要评分点:原理描述、实验流程、调试过程、数据记录、解决问题的能力、资料搜集、

实验结果、实验效果等。

附件1:为完成上述实验,方便学生掌握金相显微镜的使用,本指导书给出了有关显微

镜的使用说明,如下:

金相显微镜及使用

人们用来观察金属内部组织结构的光学显微镜称为金相显微镜,它是目前研究金属显微

组织最常用的重要工具。金相显微镜是根据几何光学的基本原理,由许多光学元件按一定的

要求组合而成的精密光学仪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金相显微镜在构造、性能等方

面也在不断的改进和提高。偏振光、相衬、光的干涉、高低温等特殊光学分析技术在显微镜

上的应用,更加扩大了金相显微镜的应用范围。

一、显微镜的基本原理

一般正常人看物体时,明视距离为250mm 左右,在这个距离正常视力的人可以分辨的

两点最小距离约为0.15~0.3mm ,大于或小于这个距离虽然能看见,但不易分辨物体的细微

部分,而且眼睛容易疲劳。金属显微组织中的相和各组织组成物之间的距离均小于这个数值,

因此必须利用金相显微镜加以放大才能看清。

利用单个凸透镜可以将物体的实像放大,利用一组透镜可以使放大倍数进一步提高,

但这些还满足不了对金属显微组织观察的要求,因此,金相显微镜设计时考虑用另一透镜组

将第一次放大的像再次进行放大,以得到更高放大倍数的像。根据这一设计,金相显微镜中

装有两组放大透镜,靠近物体的一组透镜称为物镜,靠近眼睛进行观察的一组透镜称为目镜。

金相显微镜的成像原理示意图如图1所示。 物体AB 置于物镜的一倍焦距(F 1) 以外,

两倍焦距之内的位置上,通过物镜后可形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A 1B 1,当实像A 1B 1位于

目镜的一倍焦距F 2以内时,则目镜又使A 1B 1放大,在目镜的物方两倍焦距以外,得到A 1B 1

的正立放大的虚像A 2B 2。这最后映像A 2B 2是经过物镜、目镜两次放大后得到的。A 2B 2

又通

过眼睛这一光学系统成像于视网膜上(A 3B 3),因而可观察到相对于物体是倒立的放大图像。

显微镜在设计时,让目镜的焦点位置与物镜放大所成的实像位置接近,并使最终的倒

立虚像在人的明视距离处(约250mm)成像,这样就可以使人的观察效果最为清晰。

二、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从显微镜的成像原理可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应当是物镜的放大倍数与目镜放大倍数

的乘积。物体AB 经物镜放大后的放大倍数为:

1

1111f f f AB B A M ?≈'+?==物 式中f1’、f1 分别为物镜的前焦距和后焦距,Δ为显微镜的光学镜筒长。

物像A 1B 1经目镜放大后的放大倍数为:

2

1122f S B A B A M ≈=目 式中,f 2 为目镜的前焦距;S 为人眼的明视距离,一般S=250mm 左右。所以显微镜的总的

放大倍数应当是:

显微镜物镜的放大倍数可达100倍,目镜的放大倍数可达25倍,通长显微镜设计的最

高放大倍数为1600~2000倍,但因受物镜分辨能力的限制,一般可放大1000~1500倍。

放大倍数用符号“×”表示,分别标注在物镜与目镜的镜筒金属外壳上。

三、透镜的像差

透镜在成像过程中,许多原因都会使得形成的像与理想像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甚至

变形或模糊不清,这种现象称为光学系统的像差。

像差按产生的原因和影响成像质量的性质分为单色像差和色像差。单色像差是单色光

成像时产生的像差,如球差、像散、场曲、慧差和畸变等。色像差是多色光成像时,由于介

质折射率随光的波长不同而变化所引起的像差,包括轴向色差和垂轴色差两种。

由于像差的存在从不同角度影响了显微镜的成像质量,因此在设计制造中应尽量使之

减少,但完全削除像差是不可能的,还需要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通过适当的操作把像差进一

步减小到最小程度。

三、金相显微镜的主要性能

1.鉴别率

显微镜的鉴别率是指显微镜视场中能够清晰分辨试样上相邻两点之间最小距离的能

力,它主要决定于显微镜物镜的鉴别率。鉴别率通常用两个物点之间能清晰分辨的最小距离

d 的倒数来表示,d 越小,鉴别率越高。

显微镜的鉴别率主要取决于入射光的波长和数值孔

径,可用下式表示:

2NA d λ

=

式中,λ为入射光的波长;NA 为数值孔径。从公式中可

以看出NA 越大或λ越小,鉴别率就越高。

数值孔径是金相显微镜的一个重要参数,其大小表征

了物镜的聚光能力,值越大聚光能力越强,从试样上反射

进入物镜的光线越多,从而使显微镜的鉴别能力提高。数

值孔径的数学表达示为

2

1f 250f M M M ??==目

αnsin NA =

式中n 为物镜与试样间介质的折射率,α为物镜的孔径半角,如图2所示。从公式中可以看

出,增加孔径角和介质的折射率都可使数值孔径增大。增加孔径角α的途径一是增加透镜的

直径,二是缩短物镜的焦距。增加透镜的直径会给像差的校正带来困难,因此不实用。增大

物镜与试样之间介质的折射率主要是通过选择不同的介质来实现的。例如,空气的折射率为

1,而松柏油的折射率为1.515。因此,以油为介质的物镜有较大的数值孔径。

物镜的数值孔径与放大倍数一起刻在镜头的外壳上。

2.有效放大倍数

有效放大倍数是保证物镜充分利用时所对应的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推导后的公式为:

λNA )

6.0~3.0(M =有效 通长显微镜采用黄绿光,则λ=5.5×10-4mm ,有效放大倍数近似为

在使用显微镜时,应该根据有效放大倍数来选择物镜与目镜的配合。如果显微镜的放

大倍数低于500NA ,则没有充分发挥物镜的分辨能力,由于目镜放大倍数不足,物镜可分

辨的细节不能为人眼所分辨。若放大倍数超过1000NA ,称为虑伪放大,这时在有效放大倍

数内不能分辨的细节仍然看不清楚。

3.景深

景深反映显微镜对于高低不同的物体能清晰成像的能力,又称垂直鉴别率,可用如下

公式表示:

)NA

1000~500(M =有效

)(mm)3.0~15.0((NA)M

n h ?= 由公式可知,选用数值孔径小的物镜可得到较大的景深,但要降低显微镜的分辨率,因

此,在使用中要根据情况进行选择。景深太小,组织高低的细微差别就难以呈现清晰的

图像。

四、金相显微镜的结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金相显微镜的种类越来越多,技术水平越来越高,但从构造形式

上主要分为台式、立式和卧式三种,从组成上一般都由光学系统、照明系统和机械系统三部

分组成。

金相显微镜典型的光学系统如图3所示。显微镜工作时,灯泡作为光源发出的一束光线,经

过聚光透镜组1和反光镜被聚集到孔径光栏上,然后经过聚光镜组2再聚焦在物镜的后焦面

上,最后光线通过物镜以平行光束照射到试样的表面。从试样表面反射和散射回来的成像光

线 ,又经物镜、辅助物镜1、半透反光镜、辅助物镜片2、棱镜及半五角棱镜形成一个放大

的实像,该像再次经目镜放大,就成为在目镜视场中能看到的放大的映像。

显微镜的照明系统是利用装在底座内的低压灯泡作为光源,灯前有聚光镜组1

、反光镜

和孔径光栏组等组成的部件以及安装在支架上的视场光栏和另一聚光镜。孔径光栏和视场光

栏的作用主要是用来改变成像光束的孔径和视场的大小,调节过程中,孔径光栏以调到成像

清晰为准,视场光栏根据观察的需要调到能看到所需视场大小即可。

常用的普通显微镜的结构如图4所示。其主要机械结构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载物台:载物台是放置金相试样的装置。为了防止试样移动还可设置压片组,用来压

紧试样。载物台可以用手动方式进行移动。观察试样时,通过水平方向前后、左右的移动,

可以对观察部位进行选择。

物镜转换器:物镜转换器一般呈球面形,其上可同时安装三个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

转动转换器就可使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与目镜配合,从而获得需要的放大倍数。

目镜管:目镜管用来放置目镜,呈45°安装在半球形座上,如要拍摄金相照片时还可

将目镜管转向水平状态以配合照相装置进行金相摄影。

调焦机构:观察金相试样时,为了获得清晰的物像,必须对物镜与试样之间的距离进

行调整,这个过程就是调焦。调焦是通过操作调焦手轮使载物台上升或下降来完成的。调焦

机构分为粗动调焦和微动调焦两部分,分别通过粗动调焦手轮和微动调焦手轮进行操作。旋

转粗动调焦手轮,载物台以较快的速度上升和下降,旋转微动手轮,载物台缓慢上下移动。

由于微动调焦要求较高,因此微动手轮上刻有刻度值,以便准确调焦。

五、金相显微镜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金相显微镜属于精密的光学仪器,因此在使用时必须细心谨慎,使用前应当熟悉金相

显微镜的原理和结构,使用过程中严格按照有关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金相显微镜的一般操作规程主要包括:

1.根据观察要求选配物镜和目镜,并安装到相应位置。

2.将显微镜照明系统的电源插头插入低压变压器插孔中,接通电源。

3.将金相试样放在载物台中心,如需要固定应当用载物台上的固定装置进行固定。

4.进行调焦。调焦过程是先通过粗动调焦机构使试样与物镜之间达到一定成像的距离(物镜不能与试样相接触),然后通过微动调焦机构进一步精确调焦,使成像达到最佳。

5.根据所观察试样的要求,适当调节孔径光栏和视场光栏,以获得最好的物像效果。

使用金相显微镜时的注意事项主要包括:

1.相显微镜的照明电源用的是低压灯泡,必须通过降压变压器使用,千万不可将显微镜的照明电源插头直接插入220V电源插座,以免造成事故。

2.不能用手擦拭物镜和目镜的玻璃部分,如有灰尘可用镜头纸或专用毛刷进行清理。

3.不能用手抚摸金相试样的观察面,也不要随意的挪动试样,以免划伤观察面,影响观察效果。

4.使用过程中必须细心操作,不能有粗暴和剧烈的动作,要避免振动。特别是调焦时,动作一定要慢,如遇阻碍时应当立即停止操作,待查明原因后再进行。

5.不允许随便拆卸显微镜部件,特别是光学系统,以免损坏显微镜或影响显微镜的使用精度。

实验二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的显微分析(验证性)

一、 实验目的

1.

观察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特征。 2. 掌握铁碳合金成分,组织性能之间的变化规律。

二、 概述

铁和碳组成的合金称为铁碳合金,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可根据铁碳相图来分析,由相图可知所有铁碳合金在室温下的组织均由铁素体和渗碳体二个相组成,随着钢中碳的质量分数的增加,铁素体和渗碳体的相对数量不同,分布形态不同造成了组织和性能差异很大。

(一) 铁碳合金室温下基本相和组织组成物的基本特征

1.铁素体(F ) 是碳溶入α-Fe 中的间隙固溶体,晶体结构为体心立方晶格,具有良好的塑韧性,但强度硬度低,经4%硝酸酒精浸蚀呈白色多边形晶粒,在不同成分的碳钢中其形态为块状和断续网状。

2.渗碳体(Fe 3C ) 是铁与碳形成的化合物,含碳量为6.69%。

晶格为复杂的八面体结构,硬度高,脆性大,用4%的硝酸酒精浸蚀后呈白色,用碱性苦味酸钠热蚀后呈黑色,用此法可以区分铁碳合金中的渗碳体和铁素体。由铁碳相图知,随着碳的质量分数的不同,渗碳体有不同的形态,一次渗碳体是由液态直接析出的渗碳体,呈白色长条状;二次渗碳体是从奥氏体中析出的渗碳体,呈网状分布,三次渗碳体是从铁素体中析出的渗碳体,沿晶界呈小片状,共晶渗碳体在莱氏体中为连续基体,共析渗碳体是同铁素体交替形成呈交替片状。

3.珠光体(P ) 是铁素体与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在平衡状态下,铁素体和渗碳体是片层相间的层状组织。在高倍下观察时铁素体和渗碳体都呈白色,渗碳体周围有圈黑线包围着,在低倍下当物镜的鉴别能力小于渗碳体厚度的时候,渗碳体就成为一条黑线。见图3-1。

(二)铁碳合金相图的分析

在铁碳状态图上,根据碳的质量分数

的不同,铁碳合金分为工业纯铁,碳钢及白

a (15000×)

b (400×)

图2-1 不同放大倍数下珠光体的显微组织

口铸铁。

1.工业纯铁 碳的质量分数小于0.0218%的铁碳合金称为工业纯铁。室温下的组织为单相的铁素体晶粒。用4%的硝酸酒精浸蚀后,铁素体呈白色。当碳的质量分数偏高时,在少数铁素体晶界上析出微量的三次渗碳体小薄片,见图 3-2。

2.碳钢 碳的质量分数在0.0218~2.11%范围内的铁碳合金称为碳钢,根据钢中含碳量的不同,其组织也不同,钢又分为亚共析钢,共析钢,过共析钢三种。

1)亚共析钢 碳的质量分数在0.0218~0.77%范围内,室温下的组织为铁素体和珠光体,随着碳的质量分数的增加,先共析铁素体逐渐减少,珠光体数量增加。见图 3-3 。白色有晶界的为铁素体,黑色层片状的组织为珠光体。

在显微镜下,可根据珠光体所占面积的百分数估计出亚共析钢的碳的质量分数:

Wc ≈Wp%×0.77%

Wc –碳的质量分数

Wp –珠光体所占面积的百分数

2) 过共析钢 碳的质量分数在0.77~2.11%范围的碳钢为过共析钢。室温下的组织为层片状珠光体和二次渗碳体,见图 3-4。 用4%硝酸酒精浸蚀,二次渗碳体呈白色网状分

布在珠光体周围。用碱性苦味酸钠溶液热蚀

后,渗碳体呈黑色。

3、白口铸铁 含碳量在2.11~6.69%

范围内的铁碳合金为白口铸铁。根据含碳量

的不同又分为亚共晶白口铸铁,共晶白口铸

铁,过共晶白口铸铁三类。

a 用4%硝酸酒精浸蚀

b 用碱性苦味酸钠热蚀

图 3-4 T12钢显微组织

20钢 45钢 70钢

图 3-3 亚共析钢的显微组织

1)亚共晶白口铸铁 碳的质量数为2.11~4.3%,室温组织为珠光体二次渗碳体和低温莱氏体,见图 3-5 。黑色树枝状为初生奥氏体转变的珠光体,其周围白色网状物为二次渗碳体。其余为莱氏体,莱氏体中的黑色粒状或短杆状物为共晶珠光体。

2) 共晶白口铸铁 碳的质量分数为4.3%。室温组织为单一的莱氏体,见图 3-6。图中黑色的粒状短杆状为珠光体,白色基体为渗碳体。

3) 过共晶白口铸铁 碳的质量分数为4.3~6.6%之间。室温组织为一次渗碳体和莱氏体,见图 3-7。一次渗碳体呈白色长条状,贯穿在莱氏体基体上,其余为共晶莱氏体。

三、实验设备及材料

1、金相显微镜

2、金相试样,见表3-1

四、实验步骤

1、观察表3-1中的各种材料的显微组织。注意不同成分合金的组织形态特征。

2、绘制不同合金的显微组织示意图并注明材料状态、组织。

3、观察未知试样,根据亚共析钢组织的相对量估算出钢的大致含碳量。

五、实验报告要求

1. 实验目的

2. 简述金相试样的制备过程

3. 画组织示意图

4. 分析未知试样,利用杠杆定律估算出该钢的大致含碳量

六、思考题

1、渗碳体有几种;它们的形态有什么不同?

2、说明碳的质量分数对铁碳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表 3-1 铁碳合金典型试样

图 3-6共晶白口铸铁组织 图 3-7过共晶白口铸铁组织

实验三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验证性)一、实验目的

1.了解冷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2.了解冷变形度对金属再结晶后晶粒大小的影响。

图3-1 05钢冷塑性变形后组织(200×)

a)未变形,940℃正火b)变形程度40% c)变形程度70% d)变形程度80%

二、实验概述

(一)金属塑性变形后的组织、性能变化

金属的重要特性之一就是具有塑性。当金属受的外力(切应力)超过其屈服点(σs)时,除继续发生弹性变形外,同时还发生永久变形,又称塑性变形。它主要通过滑移和孪生方式进行。塑性变形的结果不仅使金属的外形、尺寸改变,而且使金属内部的组织和性能也发生变化。现将这些变化分述于下。

1.滑移带滑移是金属塑性变形的基本方式。晶体滑移时沿滑移面、滑移方向产生相

对滑动,在自由表面处产生台阶,大量滑移台阶的积累就构成了宏观塑性变形。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已变形的抛光试样,就能见到许多平行线条,即为滑移带。

2.孪晶孪生通常是晶体难以滑移时而进行的另一种塑性变形方式。孪生变形就是晶体的一部分沿一定晶面和晶向进行剪切变形,从而使已变形部分与未变形部分的原子排列构成镜面对称,此称孪晶。由于晶体两部分位向不同,受浸蚀程度有异,对光的反射能力也明显不同,故在显微镜下能看到形变孪晶。

3.纤维组织金属在变形前内部组织为等轴晶粒,随着变形量的增加,晶粒逐渐沿变形方向伸长,并最后被显著地拉成纤维状。这种组织称之冷加工纤维组织。05钢不同变形度下的显微组织如图3-1所示。

4.加工硬化由于金属冷塑性变形,亚结构进一步细化,位错密度增大,导致其强度、硬度提高,而塑性、韧性下降,该现象即称加工硬化。

(二)塑性变形后的回复与再结晶

金属经冷塑性变形后,在热力学上处于不稳定状态,必有力求恢复到稳定状态的趋势。但在室温下,由于原子的动能不足,恢复过程不易进行,加热会提高原子的活动能力,也就促进了这一恢复过程的进行。加热温度由低到高,其变化过程大致分为回复、再结晶和晶粒长大三个阶段,当然这三个阶段并非截然分开。图3-2a即为经70%变形度的05钢,625℃退火后,发生了不完全再结晶,图3-2b为670C退火后,再结晶已完成。由图3-3可知,在回复阶段,显微组织不变,仅是内应力获得很大松弛,所示其性能几乎不变。但经再结晶后,显微组织已恢复到变形前的等轴晶,故各种性能也都复原,即加工硬化完全消除。

图3-2 05钢再结晶过程的显微组织(200×)

a) 625℃再结晶b) 670℃再结晶

(三)再结晶后晶粒大小与变形量的关系

冷变形金属再结晶后晶粒大小除与加热温度、保温时间有关外,还与金属的预先变形量有关。图3-4表示金属再结晶后的晶粒度与预变形度间的关系。由图可知,当变形度很小时,金属不发生再结晶。这是由于晶内储存的畸变能很小,不足以进行再结晶而保持原来状态(图3-5a),当达到某一变形度时,再结晶后的晶粒特别粗大(图3-5b),该变形度称之临界变形度。一般金属的临界变形度在2%~10%范围内。此后,随着变形度的增加,再结

晶后的晶粒度逐渐变细,(图3-5c~h)。

图3-5 纯Al再结晶后晶粒大小与变形度的关系

变形度:a) 1%; b)2.5%; c)4%; d)6%; e)8%; f) 10%; g) 12%; h) 16%

三、实验设备及试样

1.金相显微镜。

2.布氏硬度计。

3.铝片拉伸机(附测量工具)。

4.实验用箱式电阻炉。

5.显微试样一套(见表3-1)。

表3-1 供观察的显微试样

基础工业工程实验指导书(完整版)

实验1 流程程序分析 一、实验目的 1、学会用程序分析符号、记录并绘制某产品(或零件、服务)的流程程序图。 2、学会用“5W1H”分析(完成了什么?何处做?何时做?由谁做?如何做?为什么要这样做?)技术发掘问题,用“ECRS”原则来改进程序。 二、实验说明 1、流程程序分析是以产品或零件的加工全过程为对象,运用程序分析技巧对整个流程程序中的操作、搬运、贮存、检验、暂存五个方面加以记录和考查、分析。流程程序分析是对生产现场的宏观分析,但它比工艺流程更具体、内容更详细,用途更广泛。 2、运用“5W1H”提问技术,对“操作”、“搬运”、“贮存”、“检验”、“暂存”五个方面进行考查、逐项提问,从而达到考查、分析、发掘问题的目的。 3、在发掘问题的基础上,应用取消、合并、重排、简化四大原则来建立新的程序。 三、实验器材 电子天平、电子秒表、计算器、胶带台、胶带、胶水、记录板、A4纸、包装纸、物流箱等。 四、实验分组 5~6人一组,1人模拟顾客,1人模拟邮局业务员,1人使用记录板记录,1人使用电子秒表测时,其他人认真观察,做些辅助工作。 五、实验内容及步骤 本实验模拟邮局邮包发送流程,可参考下列流程进行: (1)顾客到达。(流程分析起点); (2)询问业务; (3)等待顾客填单; (4)从顾客手中接邮包和填好的包裹单;

(5)包装邮寄物; (6)称重; (7)使用计算器计算邮资;(2元起价,含200克,200克以上按1分/克计算邮资) (8)向顾客收取邮资; (9)登帐(实为计算机操作,这里用手工记账代替); (10)贴包裹单; (11)贴邮票; (12)将包裹放入邮件暂存箱; (13)把包裹单第二联交顾客; (14)顾客离开,服务结束。 实验时,先模拟1~2遍,然后负责记录的同学使用流程图符号记录“邮局业务员”的实际工作流程,绘制流程程序分析简图。同时记录时间和移动距离等参考数据。 六、实验报告要求 使用实习报告纸或课程设计纸书写。实验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 (1)实验目的;(2)实验器材;(3)实验分组;(4)实验内容与步骤; (5)5W1H分析过程;(6)ECRS改善过程;(7)规范的以为人主的流程程序图(含现行方法和改善方法)。(8)对分析改善进行总结。

《工程材料》热处理实验报告

工程材料综合实验 车辆工程10-1 班 实验者: 陈秀全学号:10047101冯云乾学号:10047103高万强学号:10047105

一实验目的 1区别和研究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 2分析含碳量对铁碳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加深理解成分、组织与性能之 间的相互关系; 3、 了解碳钢的热处理操作; 4、 研究加热温度、冷却速度、回火温度对碳钢性能的影响; 5、 观察热处理后钢的组织及其变化; 6、 了解常用硬度计的原理,初步掌握硬度计的使用。 二实验设备及材料 1、 显微镜、预磨机、抛光机、热处理炉、硬度计、砂轮机等; 2、 金相砂纸、水砂纸、抛光布、研磨膏等; 3、 三个形状尺寸基本相同的碳钢试样(低碳钢 20#、中碳钢45#、高碳钢 T10) 三实验内容 三个形状尺寸基本相同的试样分别是低碳钢、 中碳钢和高碳钢,均为退火状 态,不慎混在一起,请用硬度法和金相法区分开。 6、 热处理前后的金相组织观察、硬度的测定。 、 分析碳钢成分一组织一性能之间的关系。 四实验步骤: &观察平衡组织并测硬度: (1) 制备金相试样(包括磨制、抛光和腐蚀); (2) 观察并绘制显微组织;

(3)测试硬度。 9、进行热处理。 10、观察热处理后的组织并测硬度: (1)制备金相试样(包括磨制、抛光和腐蚀); (2)观察并绘制显微组织。 五实验报告: 、总结出碳钢成分一组织一性能一应用之间的关系

图1工业纯铁图2工业纯铁图3亚共析钢 图6过共析钢图5共析钢调质处理

图8共晶白口铸铁 图7 亚共晶白口铸铁 图10 20#正火(加热到860C +空冷)图9过共晶白口铸铁 图11 45#调质处理图12 T10正火处理

北京科技大学金属材料学实验报告思考题

回火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马氏体分解的过程,也是过饱和固溶的碳从α-Fe中脱溶并形成碳化物的过程。回火温度越高,马氏体分解越充分,分解产物的长大越充分。在回火过程中,回火温度——回火组织——钢的性能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关系。回火温度越高,钢的硬度越低。 在150-250之间的回火称为低温回火,回火后的组织称为回火马氏体; 在350-500之间进行的回火称为中温回火,回火后的组织称为回火屈氏体 在500-650之间进行的回火称为高温回火,回火后的组织称为回火索氏体 可以看出,回火之后,α-Fe中固溶的碳明显减少,使得碳固溶强化的作用大大减弱,反映到硬度上,就是随着回火温度升高,一般硬度都会下降。 淬火温度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根据45钢 “晶粒粗大马氏体,1000摄氏度,水淬,59.1”、 “晶粒细小马氏体,860,水淬,57.1”、 “铁素体+马氏体,770,水淬,46.2”; 40CrNi “晶粒粗大马氏体,1000摄氏度,油淬,40.6”、 “晶粒细小马氏体,860,油淬,50.9”、 T8 “晶粒粗大马氏体,1000摄氏度,水淬,66.2”、 “晶粒细小马氏体,860,水淬,57.3”、 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高温淬火得到粗晶马氏体,低温淬火得到细晶马氏体,而温度在铁素体与奥氏体两相区的淬火得到铁素体+马氏体双相组织。在Ac3线以上,在保温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温度越高,得到的马氏体的晶粒越粗大。这是因为淬火温度越高,奥氏体晶粒长大的越快,因此在淬火的时候获得的马氏体晶粒也就越粗大。另外,尽管45钢和T8钢均表现出淬火温度越高,钢的硬度越高,但是本人对这一现象持怀疑态度。所谓金属硬度小,也就是硬度测试仪的压头容易压入金属,即金属容易发生塑性变形。塑性变形本质上是金属中的位错运动导致的。而晶界等会阻挡位错的运动。晶粒越小,同样大小的一块材料中,晶界就越多,对位错运动的阻碍就越大,材料形变的阻力就越大,宏观上就是硬度高。因此我对45钢、T8钢实验数据所显示出来的马氏体晶粒越粗大,硬度越高持怀疑态度。 当淬火温度在两相区的时候,由于出现铁素体,因此硬度会低于细晶马氏体组织。

材料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

班级: 学号: 姓 名:

实验一金相试样制备与组织观察综合实验 实验学时:6h 实验性质:综合性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金相显微镜的结构及主要零部件的作用;学会正确使用显微镜,提高物像的质量;了解显微镜的维护方法。 2学习金相试样的制备方法;了解金相试样质量对金相分析的影响。 3掌握二元铸态合金的固溶体,共晶(包括亚共晶和过共晶)和包晶组织的特征,能识别这些组织;掌握Fe—C合金平衡和非平衡组织的特征。 二、实验内容 本次实验为综合实验,要求综合运用金相显微镜和各种金相制样设备学会各种不同试样的金相制样要点,并能分析合金尤其是铁碳合金的典型组织。 实验分三阶段进行,首先熟悉金相显微镜的结构、操作方法和维护要求,再进行具体试样的金相试样制备,第三步观察分析常见二元合金和铁碳合金的组织。实验中各阶段每位同学独立完成。通过预习了解显微镜结构、维护要求以及金相制样方法和不同合金的组织特征,写出实验步骤,然后到实验室通过自己的操作体会各个过程。 三、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 3.1实验仪器、设备 砂轮机、预磨机、抛光机、电吹风、金相显微镜 3.2实验材料试样:铁碳合金试样及有色金属合金试样(用于组织观察);制备试样材料选用碳 钢。制样材料:砂纸、抛光剂、抛光布、3-4%硝酸酒精、滤纸 四实验原理 4.1 金相显微镜结构与使用 4.1.1成像原理 简单地说,成像原理就是将物像两级放大。如图1—1 所示。物AB 经物镜放大成一倒立的实像 A ′ B′,再经目镜放大成虚像A ″B″。 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1 250 M M物?M目 f 物f目 f 物,f 目——物镜和目镜的焦距;l——显微镜的光镜筒长度放大倍数的选择决定于组织的粗细和观察的目的。放大倍数大,则组织清晰,但视域小,不能观察全貌,代表性受局限,放大倍数低,则效果完全相反,如图1-2 所示。在金相分析时,根据需要,往往高、低倍变换使用。

机械工程材料综合实验心得体会

机械工程材料综合实验心得体会 篇一:机械工程材料总结 第01章材料的力学性能 静拉伸试验:材料表现为弹性变形、塑性变形、颈缩、断裂。 弹性:指标为弹性极限?e,即材料承受最大弹性变形时的应力。 刚度:材料受力时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指标为弹性模量E。表示引起单位变形所需要的应力。 强度: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和破坏的能力。 断裂的类型:韧性断裂与脆性断裂、穿晶断裂与沿晶断裂、剪切断裂与解理断裂 布氏硬度 HB:符号HBS或HBW之前的数字表示硬度值, 符号后面的数字按顺序分别表示球体直径、载荷及载荷保持时间。洛氏硬度 HR 、维氏硬度HV 冲击韧性:A k = m g H – m g h (J)(冲击韧性值)a k= AK/ S0 (J/cm2) 疲劳断口的三个特征区:疲劳裂纹产生区、疲劳裂纹扩展区、断裂区。 断裂韧性:表征材料阻止裂纹扩展的能力,是度量材料的韧性好坏的一个定量指标,是应力强度因子的临界值。K ? C a C 工程应用要求:? YIC

磨损过程分:跑和磨损、稳定磨损、剧烈磨损三个阶段阶段 蠕变性能:钢材在高温下受外力作用时,随着时间的延长,缓慢而连续产生塑性变形的现象,称为蠕变。(选用高温材料的主要依据) 材料的工艺性能:材料可生产性:得到材料可能性和制备方法。铸造性:将材料加热得到熔体,注入较复杂的型腔后冷却凝固,获得零件的方法。锻造性:材料进行压力加工(锻造、压延、轧制、拉拔、挤压等)的可能性或难易程度的度量。 决定材料性能实质:构成材料原子的类型:材料的成分描述了组成材料的元素种类以及各自占有的比例。材料中原子的排列方式:原子的排列方式除了和元素自身的性质有关以外,还和材料经历的生产加工过程有密切的关系。 第02章晶体结构 晶体:是指原子呈规则排列的固体。常态下金属主要以晶体形式存在。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具有各向异性。非晶体:是指原子呈无序排列的固体。各向同性。在一定条件下晶体和非晶体可互相转化。 晶格:晶体中,为了表达空间原子排列的几何规律,把粒子(原子或分子)在空间的平衡位置作为节点,人为地将节点用一系列相互平行的直线连接起来形成的空间格架称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方向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方向 一、专业简介及培养目标 金属材料工程是国家经济建设的支柱,在航空航天、能源化工、国防军工、冶金机电等各行业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西安交通大学优势学科之一,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金属材料工程主要研究金属材料性能优化的基本理论,探索提高材料使用性能的有效途径,了解金属材料的性能特点及其工程应用。学生通过院级课程的学习已经具备了材料科学与工程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一定的实验技能,本专业重点向学生介绍金属材料合金理论、常见工程构件的失效分析、材料内部缺陷的检测技术、金属功能材料、复合材料等相关知识,使学生掌握金属材料合金化基础理论知识,熟悉几种重要的金属材料及其力学性能与应用。培养学生选择材料和使用材料的科学思路。使学生能从事工程零构件的失效分析工作,提出预防零件失效的具体措施,使学生掌握金属材料内部缺陷无损检测技术,提出预防零件失效的具体的措施,了解复合材料、生物材料及功能材料的基本理论及要求,培养学生完整的金属材料知识体系。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现代化建设所要求的系统材料知识、基础理论知识及工程技术知识,具有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研究开发能力。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具有学士、硕士、博士授予权,设有博士后流动站,是"211工程"建设学科的二级学科。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科学研究紧密结合国家科技发展的重大需求,瞄准国际前沿,开拓研究思路,不断提高研究水平,保持本学科在国内外的特点和优势。 二、课程设置 根据培养目标,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方向的课程设置主要以金属材料为核心,课程体系包括合金与强化理论、材料选择与应用、零件失效分析、组织缺陷检测等主要内容。主要课程有: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失效分析与防止,金属功能材料,复合材料,材料无损检测技术,生物材料。 表1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课程

工程材料及材料成型实验指导书

工程材料及材料成型实验指导书 青岛大学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实验一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 一、实验目的 1、进一步掌握不同成分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 C相图在铁碳合金组织分析中的作用 2、进一步掌握Fe- Fe 3 3、掌握铁碳合金成分与组织变化的关系和规律,能够根据显微组织的特征估算亚共析钢中碳的质量分数。 4、熟悉金相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二、实验原理 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是指铁碳合金在极其缓慢的冷却条件下所得到的组织,C相图所对应的组织。 即Fe- Fe 3 实际生产中,要想得到一种完全的平衡组织是不可能的,退火条件下得到的组织比较接近于平衡组织。因此我们可以借助退火组织来观察和分析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 根据Fe- Fe C相图,我们把铁碳合金相图分为工业纯铁、亚共析钢、共析钢、 3 过共析钢、亚共晶白口铁、共晶白口铁、过共晶白口铁 1、工业纯铁 工业纯铁是ωc<0.0218%的铁碳合金,在室温下的组织为铁素体组织,铁素体呈多角形块状,晶界为黑色条状,有时可以看出在晶界处少量分布的三次渗碳体。 2、亚共析钢 亚共析碳钢的质量分数为0.0218%<ωc<0.77%,室温下的组织由铁素体和珠光体组成。经经硝酸酒精溶液浸蚀后在显微镜下观察,铁素体呈白色多边形块状,珠光体在放大倍数较低时呈暗黑色。随着碳的质量分数的增加,铁素体量逐渐减少,珠光体量逐渐增加,铁素体的形态逐渐由块状变为碎块状或网状。 3、共析钢 共析钢是ωc=0.77%的铁碳合金,室温组织为单一的珠光体。显微镜下每个珠光体晶粒中渗碳体与铁素体片层的方向、大小、宽窄都不一样,这是因为每个珠光体晶粒的位向不同,其截割截面不一致导致的结果。

学院工业工程实验指导书

附件4 山东工商学院 工业工程实验指导书 (第一版)

工业工程教研室二OO六年三月

目录

实验1 视觉反应时测试 从刺激呈现到反应开始之间的时刻间隔叫反应时,或反应的埋伏期。它是个体差异心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F.C.Donders曾将反应时分为3

类,即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和辨不反应时。假如呈现的刺激只有一个,要求被试者做出的反应也只有一个,同时二者都固定不变,这种条件下测得的反应时叫做简单反应时;假如可能呈现的刺激不止一个,对每个刺激都要求被试者做一个不同的反应,但哪一次出现哪个刺激被试者事先并不明白,该条件下测得的反应时称为选择反应时;假如可能呈现的刺激不止一个,但要求被试者只对其中一个刺激做一个固定的反应,而对其它刺激则不反应,此条件下测得的反应时称为辨不反应时。 『实验目的』 掌握各种反应时的测试方法,进一步认识反应时及各种反应时之间的差异。 『实验仪器』 BD -II -511(SHJHI )型视觉反应时测试仪(Visual Reaction Time Tester )。该仪器可进行5大类十七种反应时实验。 概率 大小信息量 时距 复位 打印 自检 选次 +启动 1234 数奇偶 组 别型视觉反应时测试仪 标志 反应时 次数 『实验内容』 1. 刺激概率对反应时的阻碍 那个实验使用红、绿、黄三种色光分不作为刺激,每次试验选用一种

色光刺激,试验次数可按实验需要选定。实验次数设定后,仪器依照 设定的组不,自动确定该组试验中“红”、“绿”、“黄”三种色光的出现次数。按“红”、“绿”、“黄”、三种色光出现概率共分四组实验,即“概率1”、“概率2”、“概率3”、“概率4”。 按主试面板上的“概率”键,选择对应的实验组不。回答可选用任一反应手键。每组实验完后,将自动反复显示本组实验中红、绿、 黄三种色光的各自平均简单反应时 .......及实验次数。显示屏幕中各标志位的含义如下: 1——红色光; 2——绿色光; 3——黄色光。 2.数奇偶不同排列特征对反应时的阻碍 依照数排列特征不同分成三组实验: “横和奇、偶”:数横向整齐排列——组不1; “竖和奇、偶”:竖横向整齐排列——组不2; “随机大小”:数随机排列——组不3。 按主试面板上的“数奇偶”键,选择相应组不。实验次数可按需要选定。实验用红色光刺激,刺激在显示屏两侧4×4点阵区内显示。被试者判不显示的点之和是奇数依旧偶数,用反应手键回答。奇数时,按“左”键,偶数时按“右”键。回答正确,显示屏自动显示每一次正确推断的反应时刻;回答错误,蜂鸣声响提示,自动记录错误次数。实验结束,仪器自动显示正确回答的平均选择反应时及错误回答次数。标志位无显示。 3.差大小排列特征对反应时的阻碍

工程材料综合实验报告

工程材料综合实验 1.金相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 2.金相显微试样的制备 3.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 实验目的 1、了解金相显微镜的光学原理和构造,初步掌握金相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及利用显微镜进行显微组织分析。 学习金相试样的制备过程,了解金相显微组织的显示方法。 3、识别和研究铁碳合金(碳钢和白口铸铁)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分析含碳量对铁碳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加深理解成分、组织与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实验步骤与过程 金相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 ①.实验原理 由灯泡发出—束光线,经过聚光镜组(一)及反光镜,被会聚在孔径光栏上,然后经过聚光镜组(二),再度将光线聚集在物镜的后焦面上。最后光线通过物镜,用平行光照明标本,使其表面得到充分均匀的照明。从物体表面散射的成象光线,复经物镜、辅助物镜片(一)、半透反光镜、辅助物镜片(一)、棱镜与半五角棱镜,造成一个物体的放大实象。该象被目镜再次放大。照明部分的光学系统是按照库勒照明原理进行设计的,其优点在于视场照明均匀。用孔径光栏和视场光栏,可改变照明孔径及视场大小,减少有害漫射光,对提高象的衬度有很大好处。

②.主要结构 1.底座组: 底座组是该仪器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底座后端装有低压灯泡作为光源,利用灯座孔上面两边斜向布置的两个滚花螺钉,可使灯泡作上下和左右移动;转松压育直纹的偏心圈,灯座就可带着灯泡前后移动,然后转紧偏心圈,灯座就可紧固在灯座孔内。 灯前有聚光镜、反光镜和孔径光栏组成的部件,这织装置仅系照明系统的一部分,其余尚有视场光栏及另外安装在支架上的聚光镜。通过以上一系列透镜及物镜本身的作用,从而使试样表面获得充分均匀的照明。 2.粗微动调焦机构: 粗微动调焦机构采用的足同轴式调焦机构。粗动调焦手轮和微动调焦手轮是安装在粗微动座的两侧,位于仪器下部,高度适宜。观察者双手只需靠在桌上及仪器底座上即可很方便地进行调焦,长时间的使用也不易产生疲劳的感觉。旋转粗动调焦手轮,能使载物台迅速地上升或下降,旋转微动调焦手轮,能使载物台作缓慢的上升或下降,这是物镜精确调焦所必需的。右微动手轮上刻有分度,每小格格值为0.002毫米,估读值为0.001毫米。在右粗动调焦手轮左侧,装有松紧调节手轮,利用摩擦原理,根据载物台负荷轻重,调节手轮的松紧程度(以镜臂不下滑,且粗、微动调焦手轮转动舒适为宜)。这也就解决了仪器长期使用后因磨

金属材料工程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报告

金属热处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报告课题名称:45号钢正常淬火与回火专业:金属材料工程 班级: 3班 姓名:訾春雨 学号:0907024308 指导教师:马臣

实验地点:佳木斯大学金属材料教研室 实验课题名称:45号钢的淬火与回火 实验课题目的:对比在不同温度下对45号钢进行淬火,回火实验。后的组织及其硬度HRC之间的影响 实验组成员: 组长:陈伟强 组员:訾春雨 霍长亮 孙国威 刘继宗 王晓旭 杨建

一、实验目的 通过选材,测试原材料硬度,设计热处理工艺,进行热处理(淬火,回火),测试处理后材料硬度,制备金相组织,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研究组织构成,分析材料成分、性能、热处理工艺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培养综合分析能力。 二.实验设备 砂轮机,火花图谱,热处理中温炉5台,高温炉1台,金相磨抛光机4台,金相显微镜3台,布氏硬度计1台,洛氏硬度计3台,盐水1桶,机油1桶。金属材料试件(5种) 三.实验步骤 1.材料选择: 拟制造零件:拖拉机传动轴、活塞销、收割机刀片、锉刀、滚动轴承等。 根据零件挑选试样,后用砂轮机磨试样,观看活化形貌,对照火花图谱,鉴别材料。 材料牌号判定结果:45号钢 2.试样力学性能测定: 3.设计热处理工艺: 根据材料牌号,计划用于制造活塞销零件。采用回火工艺,零件硬度要求达到50-65HRC 查表制定热处理工艺。 淬火温度:800℃ 保温时间:t=KD K=1.0min/mm D为零件直径t=1×30=30分钟 淬火介质:水 回火温度:400℃ 回火时间:240分钟 画出热处理工艺

4.热处理试验: 将淬火炉 炉温升到800℃ 回火炉 炉温升到400℃、放入工件,保温60分后,进行淬火和回火。 5.热处理后材料硬度测试: 用HR150洛氏硬度计测量淬火,回火后试样硬度。 测试淬火后硬度值:56.4HRC 回火后硬度值:31.2HRC- 6.制备金相试样: 通过磨平、粗磨、抛光、腐蚀与吹干等制样步骤,制备金相试样。(写明过程) 1.取样 用金相切割机或线切割机床截取,切割时要用水冷却,以免试样受热引起组织变化纵向取样,大小通常一般为φ12×15mm 圆柱体 2.磨光 目的是得到一个平整光滑的表面。磨光分粗磨和细磨。 粗磨:一般材料可用砂轮机将试样磨面磨平;要倒角倒边。 细磨:目的是消除粗磨留下的划痕,为下一步的抛光作准备,细磨又分为手工细磨和机械细磨。 手工细磨:选用不同粒度的金相砂纸(180、240、400、600、800),由粗到细进行磨制。磨时将砂纸放在玻璃板上,手持试样单方向向前推磨,切不可来回磨制,用力均匀,不宜过重。每换一号砂纸时,试样磨面需转90°,与旧划痕垂直,以此类推,直到旧划痕消失为止。试样细磨结束后,用水将试样冲洗干净待抛。 3.抛光 目的是去除试样磨面上经细磨留下的细微划痕,使试样磨面成为光亮无痕的镜面。此次使用的是机械抛光。 机械抛光在金相抛光机上进行。抛光时,试样磨面应均匀的轻压在抛光盘上。并将试样由中心至边缘移动。并做轻微移动。在抛光过程中要以量少次数多和由中心向外扩展的原则不断加入抛光微粉乳液,抛光应保持适当的湿度,因为太湿降低磨削力,使试样中的硬质相呈现浮雕。湿度太小,由于摩擦生热会使试样生温,使试样产生晦暗现象,其合适的抛光湿度是以提起试样后磨面上的水膜在3~5秒钟内蒸发完为准。 抛光压力不宜

工程材料液态成型实验指导书

开放实验指导书大纲 实验名称: 工程材料液态成型 引言 什么是液态成型 金属的液态成型常称为铸造,铸造是将金属熔炼成符合一定要求的液体并浇进铸型里,经冷却凝固、清整处理后得到有预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铸件的工艺过程。 图-1 铸造示意图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铸造的概念及基本原理; 2.了解并掌握铸造的基本工艺及其主要的工艺参数; 3.了解并掌握铸造过程中金属从液态到固态转变过程中影响金属性能和铸件质量的一些基本因素; 4.了解金属收缩的基本规律,以及常见铸造缺陷缩的形成机理,及其影响因素。

二、实验原理 1.铸造的定义 铸造过程是指将金属置于熔炼炉内的坩埚中, 加热熔炼成符合一定要求的液体并浇铸到锭模或铸模中,经冷却凝固, 液态金属转变成固态金属, 清整处理后获得一定形状、尺寸的铸件或铸件的工艺过程。铸造毛胚因近乎成形,而达到免机械加工或少量加工的目的降低了成本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时间.铸造是现代机械制造工业的基础工艺之一. 铸造工艺可分为三个基本部分,即铸造金属准备、铸型准备和铸件处理。铸造金属是指铸造生产中用于浇注铸件的金属材料,它是以一种金属元素为主要成分,并加入其他金属或非金属元素而组成的合金,习惯上称为铸造合金,主要有铸铁、铸钢和铸造有色合金。 2.铸造的分类 铸造种类很多,按造型方法习惯上分为:①普通砂型铸造,包括湿砂型、干砂型和化学硬化砂型3类。②特种铸造,按造型材料又可分为以天然矿产砂石为主要造型材料的特种铸造(如熔模铸造、泥型铸造、铸造车间壳型铸造、负压铸造、实型铸造、陶瓷型铸造等)和以金属为主要铸型材料的特种铸造(如金属型铸造、压力铸造、连续铸造、低压铸造、离心铸造等)两类。 2.1 普通砂型铸造 以型砂和芯砂为造型材料制成铸型,液态金属在重力下充填铸型来生产铸件的铸造方法。钢、铁和大多数有色合金铸件都可用砂型铸造方法获得。由于砂型铸造所用的造型材料价廉易得,铸型制造简便,对铸件的单件生产、成批生产和大量生产均能适应,长期以来,一直是铸造生产中的基本工艺。 图-2 砂型铸造示意图

基础工业工程_250题(有答案)

基础工业工程250题含答案 复习纲要 填空题: 1.标准时间=观测时间*评比系数/正常评比*(1+放宽率) 2.1MOD= 0.129 秒 3.平准化法:将熟练,努力,工作环境和一致性 四者作为衡量工作的主要评比因素,每个评比因素再分为超佳﹑优﹑良﹑平均﹑可﹑欠佳六个高低程度的等级. 4.测时方法有归零法周程测时法累积计时法连续测时法四种. 5. MOST是Management Operation Standard Technique 的缩写,即动作分析方法. 6.动作分析方法有目视动作分析动素分析影片分析三种. 7.动作经济原则的四大黄金准则(ECRS)取消, 合并,重排,简化. 8.人体的动作分为5等级.人体动作应尽可能用低等级动作得到满意的结果. 9. 动素分析(Therblig)的基本动作元素有18种. 10. 工作抽样中获得记录结果的概率分布为正态分布。 11, 最早提出科学管理的人是美国,国的泰勒; 12, 工业工程-‘IE’是INDUSTRIAL ENGINEERING两英文单词的缩写;

13, 标准时间由作业时间和宽放时间组成; 14, 生产的四要素指的是人员,机械设备,原材料和方法; 15, 写出以下工程记号分别代表的内容: ○--- (加工) ◇---- (质量检查)﹔ □--- (数量检查) ▽----- (储存) 16.美国工业工程师学会(AIIE)于1955年正式提出,后经修订的定义,其表述为:“工业工程是对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设置的一门学科,它综合运用数 学、物理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技术,以及工程分析和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对该系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确定、预测和评价。” 17.IE的核心是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生产率。 18.IE的功能具体表现为规划、设计、评价和创新等四个方面。 19.物料需求计划系统,简称_MRP_系统。 20. 模特法(MOD)将人体基本动作划分为两类,它们是移动动作和终结动作。 21.模特法将动作归纳为21种。 22.根据不同的调查目的,操作分析可分为人机操作分析、联合操作分析和双手操作分析。 21.基本生产过程包括操作过程、检验过程、运输过程、存储过程。22.工作抽样中获得记录结果的概率分布为正态分布。 23. 作业宽放包括组织性宽放和技朮性宽放。 24.方法研究的内容有程序分析操作分析动作分析。 25.线路图主要用于搬运或移动线路的分析。

工业工程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

工业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 河南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2008年元月

前言 工业工程基础是工业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必修课。它包括工业工程的基本内容及特点、基本方法及应用等,是后续专业课程学习与实践的基础。通过实验,使学生对工业工程的原理、方法与应用有一个全面、深入的认识,并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设计能力。 实验项目包括动作分析、时间研究、工艺流程设计等。要求学生熟悉实验设备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认真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 本实验指导书由贾现召、凌菱老师编写,杨晓英老师审核。

目录 实验一动作分析 (2) 实验一报告格式 (3) 实验二时间研究 (4) 实验二报告格式 (6) 实验三工艺流程设计 (9) 实验三报告格式 (10)

实验一动作分析 2学时 一、实验目的 利用影像分析技术对S195喷油泵装配过程的操作单元进行细微动作分析,寻求最佳作业动作。 1.掌握影像分析方法。 2.掌握细微动作研究的原理与方法。 3.学会用动作经济原则改善动作。 二、实验设备、仪器、工具及资料 1.动作影像资料 2.计算机 3.视频播放软件 4.纸、笔、尺子 三、实验原理 1.动作分析的意义与目的 动作分析在方法研究中属于第三层次,它是在程序分析、操作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人体的各种操作的细微动作,发现作业者无效和不经济的动作,寻求省力、省时、安全和最经济的动作,使操作更加简便有效,减轻工作疲劳,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2.影像分析方法就是研究者用摄影机以较高的速度将研究内容拍摄下来,再以正常的速度来放映,从慢动作图像中对各种操作的细微动作机械研究的方法。这种分析方法适用于作业动作重复程度高以及操作速度快的场合。因为在上述场合一般用目视分析的方法很难看清动作完成的详细过程,更难发现其中的优秀动作或者多余和笨拙的动作。而用影像分析方法就能很好地解决问题。目前由于技术的发展,多采用数码摄像机进行拍摄,输入电脑以后,再用专门的软件进行播放,可以根据需要用任意速度慢放,甚至能够做到一帧一帧放映,满足动作分析的要求。 3.18种基本动素 人的动作虽有千变万化,但构成这些动作的基本动作是很有限的,这些基本动作称之为动素,共有18种。 动素根据其作用的不同将其划分为三大类:有效动素、辅助动素和无效动素。 四、实验内容 本实验使学生通过对模拟生产现场进行录像、观测,了解工艺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出改进方案。具体内容为:学生自己动手装配油泵并用数码摄像机实录动作,通过录像慢放,运用动作研究原理和方法,对装配油泵的操作过程进行详细记录,画出动素程序图。运用影像分析技术对该工序中的每一个操作进行细微动作研究,根据动作经济原则,结合“5W1H”提问技术和“ECRS”四大分析原则,提出改进方案。 五、实验步骤 1.一人一组,观看动作影像资料 在计算机上仔细观看装配喷油泵的录像,重点选取从拿泵体至装好推杆体的装配过程。为了能够看清每一个动作细节,选取适当的慢放速度,反复观看。

机械工程材料试验

机械工程材料实验钢的热处理 题目:钢的热处理 指导老师:克力木·吐鲁干 姓名:杨达 所属院系: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 班级:能动15-3 完成日期:2017年12月3日 新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钢的热处理 一总述 热处理是可以改变金属内部的组织结构,从而改变金属的性能。热处理是把钢件加热至一定的温度,保温足够的时间,然后以一定速度冷却的过程。一般热处理工艺有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等。 45钢和T8钢是工厂生产中绝大部分零件的辅助用钢、在零件的制造过程中,零件的力学性能检验主要采用硬度检测。碳钢的淬火工艺是提高其力学性能的有效方法之,实践证明零件经热处理后得到的硬度直接受含碳量、加热温度、冷却速度、回火温度这四个因素的影响。本文通过对碳钢进行淬火试验,确定这些因素对碳钢硬度的影响。 二钢的退火和正火 退火和正火是应用最广泛的热处理工艺,除经常作为预先热处理工序外,在一些普 通铸件、焊接件以及某些不重要的热加工工件上,还作为最终热处理工序。钢的退火通常是把钢加热到临界温度AC或AC 以上,保温一段时间,然后缓慢地随炉冷却。此时奥氏体在高温区发生分解而得到接近平衡状态的组织。正火则是把钢加热到A或A以上,保温后在空气中冷却。由于冷却速度稍快,与退火相比较,组织中的珠光体相对量较多,且片层较细密,所以性能有所改善。对低碳钢来说,正火后硬度提高,可改善切削性能,有利于降低零件表面粗糙度; 对高碳钢则正火可消除网状渗碳体,为下一步球化退火及淬火做准备。 三钢的淬火 所谓淬火就是将钢加热到Ac3亚共析钢或Ac1 (过共析钢)以上30-50℃保温后放入各种不同的冷却介质V冷应大于V临以获得马氏体组织。碳钢经淬火后的组织由马氏体及一定数量的残余奥氏体所组成。为了正确地进行钢的淬火必须考虑下列三个重要因素淬火加热的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速度。 1淬火温度的选择 选定正确的加热温度是保证淬火质量的重要环节。淬火时的具体加热温度主要取决于钢的含碳量可根据相图确定。对亚共析钢其加热温度为30-50℃若加热温度不足低于则淬火组织中将出现铁素体而造成强度及硬度的降低。对过共析钢加热温度为30-50℃ 淬火后可得到细小的马氏体与粒状渗碳体。后者的存在可提高钢的硬度和耐磨性。 2保温时间的确定 淬火加热时间是将试样加热到淬火温度所需的时间及在淬火温度停留保温所需时间的总和。加热时间与钢的成分、工件的形状尺寸、所需的加热介质及加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 专业简介 学科:工学 门类:材料类 专业名称:金属材料工程专业 本专业培养能在冶金、材料结构研究与分析、金属材料复合材料制备、金属材料成型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就业方向多在冶金、机械、电子、化工、军工、航空航天、仪表等行业的公司、厂矿、科研设计单位,可以在高校从事同材料有关的科研、设计、开发,对新型材料的生产的管理,以及教学等工作。 专业信息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等方面的知识,冶金、材料结构研究与分析、金属材料及复合材料制备、金属材料成型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材料科学的基础理论,掌握金属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的成分、组织结构、生产工艺、环境与性能之间关系的基本规律。通过综合合金设计和工艺设计,提高材料的性能、质量和寿命,并开发新的材料及工艺。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掌握材料科学的基础理论; ◆掌握金属材料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掌握金属材料的成型和加工工程的专业知识和技术经济管理知识; ◆掌握金属材料制品的检测、产品质量控制和防护措施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具有金属材料的设计、选用及正确选择生产工艺及设备的初步能力; ◆具有本专业必需的机械、电工与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具有研究开发新材料、新工艺和设备的初步能力。 主干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 主要课程:材料热力学、金属学、材料力学性能、材料分析技术、金属材料学、材料成型加工工艺与设备、计算机在材料工程中的应用。 实践教学:包括金工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专业实验、计算机应用及上机实践、毕业设计。 修业年限:4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原专业名:金属材料与热处理(部分)、金属压力加工、粉末冶金、复合材料(部分)、腐蚀与防护、铸造(部分)、塑性成形工艺及设备(部分)。 就业数据

2019年道路工程材料试验指导书.doc

《道路工程材料实验》指导书 (交通工程)

实验一水泥混凝土 本试验根据《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2002)、《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2002)进行,主要内容包括: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试验、混凝土拌合物表观密度试验、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 一、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坍落度)试验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集料最大粒径大于40mm、坍落度不小于10mm的混凝土拌合物稠度测定。 (一)试验目的 通过测定拌合物流动性,观察其粘聚性和保水性,综合评定混凝土的和易性,作为调整配合比和控制混凝土质量的依据。 (二)主要仪器设备 台秤(称量50kg,感量50g); 天平(称量5kg,感量1g); 拌板(1.5m×2.0m左右)、量筒(200m、1000mL)、拌铲等; 标准坍落度筒(金属制圆锥体形,底部内径200mm,顶部内径100mm,高300mm,壁厚大于或等于1.5mm); 弹头形捣棒(φ16×600mm); 装料漏斗(与坍落度筒配套)。 直尺、抹刀、小铲 (三)试件制备 称量精度要求:砂石为±1%,水泥、水为±0.5%。配制用料与工程实际用料相符,同时满足技术标准。拌和时,环境温度宜处于(20±5)℃。根据所设计的计算配合比,称以15L混凝土拌合物所需各材料用量。 (四)测定步骤 1、用湿布将拌板、拌铲等搅拌工具、坍落度筒擦净并涧湿,置于适当的位置,按砂、水泥、石子、水的投放顺序,先把砂和水泥在拌板上干拌均匀(用铲在拌板一端均匀翻拌至另一端,再从另一端又均匀翻拌回来,如此重复)。再加石子干拌成均匀的干混合物。 2、将干混合物堆成堆,其中间做一凹槽,将已称量好的水倒入一半左右于凹槽内(不能让水流淌掉),仔细翻拌、铲切,并徐徐加入另一半剩余的水,继续翻拌、铲切,直至拌和均匀。 从加水至搅拌均匀的时间控制参考值:拌合物体积在30L以下时为4~5min;拌合物体积在30~50L时为5~9min;拌合物体积在50~70L时为9~12min。 3、将润湿后的坍落度筒放在不吸水的刚性水平底板上,然后用脚踩住两边的脚踏板,使坍落度筒在装料时保持位置固定。 4、将已拌匀的混凝土试样用小铲装入筒内,数量控制在经插捣后层厚为筒高的1/3左右。每层用捣棒插捣25次,插捣应沿螺旋方向由外向中心进行,各次插捣点在截面上均匀分布。插捣筒边混凝土时,捣棒可以稍稍倾斜;插捣底层时,捣棒应贯穿整个深度;插捣第

基础工业工程实验指导书 正常速度观测实验

《基础工业工程》 实 验 指 导 书 编写:谭云 周瑞强 适用专业:工业工程 茂名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 2012年3月 实验二 正常速度的认知与评定实验学时:2学时 实验类型:验证 实验要求:必修

一、实验原理 秒表时间研究就是通过时间测量工具对作业者进行实地观测,并对作业者的作业速度进行合理的评定,目的是从实际操作时间入手,通过判断、分析,得到该作业的标准时间。 秒表时间研究中离不开正常速度的评定技术。正常速度的评定就是将实际看到的操作速度与脑海中的正常速度进行比较后给出一个准确的评价,是秒表时间研究中较为重要的技术之一,也是每一位工业工程师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 实际运用时,时间研究人员将操作者的操作速度与正常速度(理想速度)作比较,认为观测到的速度与正常速度相同或相近的给予100分,若觉得比正常速度快则加分,否则减分,具体加减分值的多少见教材表7-14。 正常速度是工作中的期望值。如:步行速度为4.8km/h(英美中等体格男子不带负荷在平直道路上行走速度)。发扑克牌的速度为 30s(52张扑克牌分成4堆所需时间)。插销速度为0.41min(30只销子插在对应孔内需25s时间)。 正常时间是以正常速度完成某项作业所需的时间。 二、实验目的 1.正常速度概念的形成是实际工作中速度评定准确与否的关键,本实验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具有正常速度的概念以及准确的把握; 2.学会运用秒表时间研究的主要步骤; 3.掌握对实际操作速度进行评定的方法及主要步骤; 4.初步认识制定标准时间的途径。 三、实验仪器与器材 1、秒表、记录表格; 2、操作台、插销、插销板、扑克牌、摆放板; 3、其他实验仪器。

关于工程材料综合实验报告标准范本

报告编号:LX-FS-A70497 关于工程材料综合实验报告标准范 本 The Stage T asks Completed According T o The Plan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In The Work And The Lessons Learned In The Work, So As T o Obtain Further Guidance From The Superior.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关于工程材料综合实验报告标准范 本 使用说明:本报告资料适用于按计划完成的阶段任务而进行的,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的汇报,以取得上级的进一步指导作用。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篇一:工程材料综合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研究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 2、分析含碳量对铁碳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加深理解成分、组织与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3、了解碳钢的热处理操作; 4、研究加热温度、冷却速度、回火温度对碳钢性能的影响; 5、观察热处理后钢的组织及其变化; 6、了解常用硬度计的原理,初步掌握硬度计的

使用。 二,实验设备及材料 1、显微镜、预磨机、抛光机、热处理炉、硬度计、砂轮机等; 2、金相砂纸、水砂纸、抛光布、研磨膏等; 3、三个形状尺寸基本相同的碳钢试样(低碳钢20#、中碳钢45#、高碳钢T10) 三,实验内容 三个形状尺寸基本相同的试样分别是低碳钢、中碳钢和高碳钢, 均为退火状态,不慎混在一起,请用硬度法和金相法区分开。 1、设计实验方案:三种碳钢的热处理工艺(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冷却方式) 实验中对低碳钢20#、中碳钢45#、高碳钢

金属材料的熔炼和浇铸部分实验报告

《材料的制备技术与实践课程-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的熔炼和浇铸部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金属材料的熔炼和铸造作为金属材料使用最为广泛的成型方法之一,在工业零件,尤其是大型零件的制备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本实验通过对有色合金进行熔炼浇注,了解铸造的整个流程,对金属的铸造有直观的认识。 二、实验方法 实验步骤: 1. 坩埚熔炼炉的使用 本实验使用电阻坩埚熔炼炉,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加热部分-电阻丝加热熔炼炉和控温部分-控温 实验名称 金属材料的熔炼和浇铸部分 时间地点 2015年12月 23 日 材料学院325室 指导教师 王军、严彪 专业班级 无机 班 级 无机班 学生姓名 沈 杰 学 号 1531519

继电器。 打开总电源,在控温继电器的显示屏幕上显示有两个数字,红色的数字为当前熔炼炉炉内温度,绿色数字为设定的加热保温温度。待继电器示数稳定后,对加热温度进行设置。 点击按钮,设定数字变为4位数并闪动,点击按钮,选择要改变的位置,按进行调节,直到设定为想要的温度。点击按钮,确定加热保温温度。打开加热电源后,电流表显示有加热电流,说明已经开始加热。到达温度后保温一段时间,直至坩埚内金属熔化为液态。 2.金属浇注的方法 关闭加热电源,打开熔炼炉炉盖,用铁钳将坩埚从熔炼炉中取出,慢慢倾倒坩埚,使得里面的金属溶液慢慢流入模具中,充满整个形腔。将模具静置,待其冷却后卸模取样。 注意事项: 金属浇注是高温操作,必须注意安全,必须穿戴白帆布工作服和工作皮鞋。严格按照操作流程,预防危险。浇注前,必须清理浇注行进通道,防止摔倒。浇注时必须切断加热电源。在浇注前对模具进行预烘,防止模具中残留水分导致金属溶液飞溅。 三、思考题 1、铸造时温度的选择有什么要求? 铸造过程中温度的选择至关重要:过高温度浇注易造成粘砂、铁夹砂、缩孔、缩松、热裂、跑火、局部氧化、尺寸不合格、反应性气孔偏多等缺陷;过低温度浇注易造成:浇不足、冷隔、过渡圆角偏大、夹渣、夹砂、析出性气孔偏多等缺陷。 在铸造过程中,对浇注温度的要求:“薄壁上限,厚大下限”。薄壁上限是指当铸件有薄壁类结构时为了减少浇不足、冷隔等冲型类缺陷要将浇筑注温度提高到上限值来提高钢(铁)水的流动性;厚壁下限要引出一个说法叫低温快浇。在铸件浇注时,适度的降低浇注温度可以减少涂料的耐火压力,降低液态收缩量,在某些条件下可以起到细化晶粒,减少成分偏析,改善围观组织,将宏观的集中缩空转化为微观的晶界疏松等作用。但是充型能力会变差,这也就是壁厚的铸件可以适当的降低浇注温度的原因。 对于不同铸锭的具体要求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