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金相技术实验指导书

光学金相技术实验指导书
光学金相技术实验指导书

重庆科技学院光学金相技术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金相试样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金相试样的制备过程

2.掌握钢铁材料金相试样的制备过程及方法

二、实验原理

金相显微试样的制备可分为以下几个过程:

1.取样

在金属材料上按观察的目的正确选择位置及方向来截取观察面,例如要求检验机械设备某零件破裂的原因,就应在零件破裂处和远离破裂处分别取样,观察组织的异同,分析比较找出导致破裂的原因。

金属材料的组织因材料的生产工艺不同而有所变化,所以不同工艺生产的坯料或零件进行检验时,取样部位也不同。例如研究铸件的金相组织,必须从铸件表层到中心同时取样进行观察,根据各部位金相组织的差异,了解合金的偏析程度和结晶组织的变化。

对于热轧型材应同时截取横向及纵向的金相试样。横向试样垂直于轧制方向截取,主要研究表层缺陷(如脱碳折叠等)及非金属夹杂物的分布;对于很长的轧制型材应在两端和中间各取试样观察,以比较夹杂物的偏析情形。纵向试样平行轧制方向截取,主要研究非金属夹杂物的形状,以决定夹杂物的类型,同时也可以根据纵向磨面上晶粒拉长的程度,估计冷变形程度以及轧制工艺的情况。

试样的大小形状虽没有明确严格规定,但通常以便于磨制操作及适合所选用的显微镜为宜,一般地金相试样为φ12×12mm 的圆柱体或12×12×12mm 的立方体。试样可用各种方法切取,切取时根据被检验材料的软硬程度采用不同的方法,一般硬度较低的材料,如低碳钢、中碳钢、灰口铸铁、有色金属等均可用锯、车、刨、铣等机械加工。硬度较高的材料,如白口铸铁、硬质合金等脆性材料,以及经淬火后的零件,可用锤击法,从击碎的碎片中选出大小适当者作为试样。对于大断面零件或高锰钢零件等也可采用氧乙炔焰气割,但须预留大于20mm 的余量,以便在试样磨制中将气割的热影响区除掉。韧性较高的材料通常使用砂轮片切割。但当砂轮片切割时因局部的发热,可能导致组织发生变化,所以应加强水冷却。尤其对受热容易发生组织变化的试样,如淬火钢,低温回火钢。特别应

1

重庆科技学院光学金相技术实验指导书

指出,即使有水冷却,也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热影响区,所以对某些要求严格的试样,观察面在切割后最好还应磨去其热影响区。不论采用何种方式取样,都须防止因温度升高而引起组织变化或因受力而产生塑性变形,因此在取样中务必注意冷却和润滑,特别是采用氧乙炔气割的试样,一定要磨去热影响区。

2.镶嵌

某些特殊形状和尺寸太小不便磨制的试样,可以采用镶嵌的办法,即将要镶嵌的试样放在金属圈内,下面先填上一平整的金属板,将熔化的易熔合金或硫磺注入圈内,使试样镶嵌在其中。也可在镶嵌机上用塑料或电木粉把试样镶嵌起来。观察边缘组织的试样可以使用夹具来磨制,夹具的材料最好和试样有同样的硬度。有些在镶嵌过程中,可能由于受热而发生组织变化的试样可采用室温浇铸镶嵌法—冷镶。

3.磨光

通常分为粗磨和细磨两步。

粗磨:对于软材料可用锉刀锉平,一般材料都用砂轮机磨平。磨砂轮时应利用砂轮侧面,以保证试样磨平,试样要不断用水冷却,以防温度升高造成内部的组织发生变化。最后倒角,以防细磨时划破砂纸。但对需要观察脱碳、渗碳等表面层情况的试样不能倒角。

细磨:细磨的方法有手工磨光和机械磨光。

手工磨光是用手拿持试样直接在金相砂纸上进行。金相砂纸按粗细不同由粗到细依次进行,磨制时要注意:

A.使磨面与砂纸完全接触,以保证试样磨面平整不产生弧度。

B.每更换一道砂纸,应将试样转90℃再磨,使磨制方向与上一道磨痕方向垂直,以便观察前一道磨痕是否被消除。

C.更换砂纸时,应把试样、工作台和手洗擦干净,以免把粗砂粒带到下一道细砂纸上去。

D.磨制软材料时,可在砂纸上涂上一层润滑剂,如机油、汽油、肥皂水等,以免砂粒嵌入软金属内。

磨砂纸时,可将砂纸平铺在玻璃板上(保证有硬而平的底面)。一手按住样品将试样磨面压在砂纸上向前推动。试样在移动及起落时都要均匀与砂纸接触,防止产生不平。在每号砂纸上要磨到前一道的磨痕完全消失为止。

2

重庆科技学院光学金相技术实验指导书

由于手工磨制速度慢、效率低,劳动强度比较大,故现在多采用机械磨光的方法。机械磨光在预磨机上进行。预磨机由一个电动机带动一个或两个转盘,转盘分蜡盘和砂纸盘两种。蜡盘就是把混有金刚砂的熔化石蜡浇在转盘上,待凝固车平后装在预磨机上就可使用。可以做成不同粗细的金刚砂的蜡盘,蜡盘磨制的速度快、效率高,在生产检验中大量应用。砂纸盘是把水砂纸剪成园形,然后用水玻璃粘在预磨机转盘上使用。水砂纸按粗细有200 号、300 号、400 号、500号、600 号、700 号、800 号、900 号等。一般用200 号、400 号、600 号、800号水砂纸依次磨制即可。用蜡盘和砂纸磨制时,要不断加水冷却,样品必须拿住,以防飞出伤人。

4.抛光

抛光是为了消除细磨留下的磨痕,使观察面成为光亮如镜的平面。抛光方法有机械、电解、化学抛光等方法。

(1)机械抛光是最通常使用的方法。机械抛光是由电动机带动水平圆盘旋转,盘上铺有抛光布,布上带有起研磨作用的抛光粉。按粗细的不同,抛光布可用帆布和呢绒两种,精抛时常用绒布、细呢、丝绸等。

常用的抛光粉有以下几种:

氧化铝:白色细颗粒,用于粗抛或精抛。

氧化铬:绿色,颗粒极细,用于精抛,硬度很高,常用来抛光淬火后的合金钢等试样,除氧化铬粉外,目前常使用块状的氧化铬抛光膏。

氧化镁:白色,颗粒极细,用于精抛。由于它本身硬度较低,适合有色金属磨面的抛光。

金刚砂:又称碳化硅,具有较高的硬度,常用于粗抛或做成蜡盘用。

金刚钻粉:具有极高的硬度和良好的磨削作用,抛光软、硬材料都有良好的效果。可用于抛光硬质合金等极硬的材料,价格贵,应用较少。

机械抛光时注意事项:

A.除抛光膏外,抛光粉都要配成抛光液使用。粗抛用抛光粉的粒度为500~600 号(筛目),精抛用的抛光粉要求选得更细。

B.抛光时应使试样磨面均衡地压在旋转的抛光盘上,压力不宜过大,并应使试样沿抛光盘的半径方向从中心到边缘来回移动。

C.抛光过程中要不断注入适量抛光液。若抛光布上抛光液太多,会使钢中夹杂物及铸铁中的石墨脱落,抛光面质量也不好;若太少,将使抛光面变到晦暗而有黑斑。

3

重庆科技学院光学金相技术实验指导书

D.抛光后期,应使试样在抛光盘上各方向转动,以防止钢中夹杂物产生拖尾现象。

E.为尽量减少抛光面表层金属变形的可能性,整个抛光时间不宜过长,磨痕全部消除出现镜面后,抛光即可停止,试样用水冲洗或用酒精冼干净后就可转入浸蚀或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

(2)电解抛光是在一定的电解液中进行的。样品作为阳极,阴极材料的选用应能耐电解液的腐蚀,常用的有不锈钢、铅、铂、金等。为了降低电解消耗和减少阴极极化,阴极表面积比阳极表面积至少大三倍。抛光时的电解规范随金属及合金的种类而异,同时还受温度和抛光时间的影响。一般是根据需要电解抛光的材料,查阅有关手册中所给电解液及电解规范进行抛光操作。

由于电解抛光纯系电化学溶解作用,无机械力影响,不致引起表层金属变形或流动,能显示材料的真实组织,因而对硬度较低的金属、单向合金、极易加工变形的合金及研究特殊精细的显微组织结构的样品以电解抛光为佳。

(3)化学抛光是靠化学药剂的溶解作用,得到光亮的表面。它的操作简单,尤如化学浸蚀一样,只需将试样浸在化学抛光液中,在指定工作温度下经过一定时间后,即能得到光亮的表面,特别是对软金属材料应用较为广泛。

5. 经抛光后的试样若直接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只能看到一片亮光,除某些非金属夹杂物(MnS及石墨等)外,无法辨别出各种组成物及其形态特征。必须使用浸蚀剂对试样表面进行浸蚀,才能清楚地显示出显微组织的真实情况。钢铁材料最常用的浸蚀剂为3~4%的硝酸酒精溶液或4%苦味酸酒精溶液。其它材料可查有关浸蚀剂手册。

最常用的金相组织显示方法是化学侵蚀法。其主要原理是利用浸蚀剂对试样表面的化学溶解作用或电化学作用来显示组织。

对于纯金属或单相合金来说,浸蚀是一个纯化学溶解过程。由于晶界上原子排列混乱切具有较高能量,故晶界浸蚀速度较快容易被浸蚀出现凹沟,同时由于每个晶粒的原子排列位向不同,表面溶解的速度也不一样,因此被浸蚀后会出现轻微的凹凸不平,在垂直光线的照射下将显示出明暗不同的晶粒。

对于两相以上的合金而言,浸蚀是一个电化学腐蚀过程。由于各种组成相具有不同的电极电位,因而在浸蚀剂中会形成微电池,电极电位较低的相作为阴极被浸蚀而形成凹坑,电极电位较高的相作为阳极未被浸蚀而保持原表面。当光线

4

重庆科技学院光学金相技术实验指导书

照射到凸凹不平的试样表面时,由于各处对光线的反射程度不同,在显微镜下就能看到各种不同的组织和组成相。

浸蚀方法是将试样的磨面浸入侵蚀剂中,或用棉签沾上浸蚀剂擦洗试样表面。浸蚀时间要适当,一般试样磨面发暗时就可停止。如果侵蚀不足可重复浸蚀。浸蚀完毕立即用清水冲洗,接着用无水酒精冲洗,最后用吹风机吹干。

对于一些组织细微复杂的材料,必要时还可利用一些有机化合物将不同组织着上不同的色彩以便于区分,具体可查看相关彩色金相侵蚀剂手册。

三、实验设备及材料

1.准备φ12~15mm,高12~15mm的圆柱体或边长12~15mm的方形低碳钢试样若干,预先用砂轮将表面磨平。

2.粗砂纸和金相砂纸每人一套,吹风机共用。

3.机械抛光机。

四、实验步骤

1.取样。

2.磨制。

3.抛光。

4.浸蚀。

五、实验内容及要求

学生按照金相试样的制备流程每人制作一碳钢试样,要求试样光亮且没有明显可见的磨痕,然后选择合适浸饰剂进行浸蚀。

5

重庆科技学院 光学金相技术实验指导书

6

实验二 金相显微镜操作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金相显微镜的结构

2.掌握金相显微镜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1.金相显微镜成像原理

人眼对客观物体细节的鉴别能力是很低的,一般是在0.15~0.30mm 间。因此,观察物体的显微形貌,必需藉助显微镜。

显微镜放大的光学系统由两级组成。第一级是物镜,细节AB 通过物镜得到

重庆科技学院光学金相技术实验指导书

放大的倒立实角A1B1。A1B1的细节虽已为被区分开,但其尺度仍很小,仍不能为人眼所鉴别,因此,还需第二次放大。第二级放大是通过目镜来完成。当经第一级放大的倒立实象处于目镜的主焦点以内时,人眼可通过目镜观察到二次放大的A3B3的正立虚象。观察物体的细节经物镜放大后的实象落到目镜主焦点以内后,人眼观察可看到经两次放大后的虚象。A3B3虚象就是经物镜和目镜两次放大后的组合物象。

2.金相显微镜的构造与使用

金相显微镜的种类、型号很多,按功能可分为:教学型、生产型、科研型。按结构型式分为:台式、立式、卧式。此外还有紫外、红外、高温、低温、偏光、相衬、干涉等各种特殊用途的金相显微镜。

任何一种金相显微镜均主要由光学系统、照明系统、机械系统、附件装置(包括摄影或其它装置)组成。

7

重庆科技学院光学金相技术实验指导书

三、实验设备及材料

1.浸蚀好的金相试样。

2.金相显微镜。

四、实验步骤

1.将浸蚀好的试样面朝下,置于载物台上。

2.根据试样特点,选择物镜合适的放大倍数。

3.调节焦距粗调旋钮,得到较模糊的影象。

4.调节焦距微调旋钮,得到清晰的影象。

5.接数码相机,进行拍照。

五、实验要求

1.能正确操作显微镜。

2.拍摄金相照片。

8

重庆科技学院 光学金相技术实验指导书

9

实验三 金相定量分析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金相定量分析原理

2.掌握晶粒度、夹杂物的定量分析方法

二、实验原理

1.定量分析原理

从二维图象推断三维组织图象的科学就叫体视学,把体视学应用于金相学研究的科学就叫定量金相学。

定量分析中常用的体视学基本方程有:

(1)V V =A A =L L =P P

(2

(3)L V =2P A

(4

2.定量常用的分析方法

(1)比较法

这种方法把被测相与标准图进行比较,和标准图中哪一级接近就定为那一级。如晶粒度、夹杂物、碳化物及偏析等都可以用比较法定出其级别。这种方法简便易行,但误差大。

(2)计点法

制备一套有不同网格间距的网格,在试样或照片上选一定的区域,求落在某个相的测试点数P 和测量总点数PT 之比,即PP =P /PT 。

若测试点与被测相相切,则按1/2计算。

重庆科技学院光学金相技术实验指导书

三、实验设备及材料

1.浸蚀好的金相试样。

2.金相显微镜。

四、实验步骤

1.将浸蚀好的试样面朝下,置于载物台上。

2.根据试样特点,选择物镜合适的放大倍数。

3.调节焦距粗调旋钮,得到较模糊的影象。

4.调节焦距微调旋钮,得到清晰的影象。

5.利用金相图象分析系统软件,评定晶粒度级别、夹杂物级别。

五、实验要求

1.能正确操作显微镜。

2.能正确评定晶粒度级别、夹杂物级别。

10

工程光学实验指导书

工程光学 实验指导书 厦门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 2014.9

目录 实验一Tracepro基本功能学习及反光杯建模 (3) 实验二聚光镜的建立 (6) 实验三导光管建立 (8) 实验四液晶背光模组建立 (15)

实验一Tracepro基本功能学习及反光杯建模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tracepro基本功能。 2. 熟悉建模及表面属性、材料定义方法。 二、球形反光碗设计 球形反光碗是使用耐热玻璃(例如:PYREX)压制成型,其内部经高光洁度抛光处理并涂镀反光膜,可将投影灯的后部光能有效地反射至前方,提高投影灯光能利用率。球形反光碗实物图形如下: 球形反光碗设计步骤: 1.打开TracePro3.24→新建名为球形反光碗的文件,或使用CtrL+N 2.点击→,选择Conic类型,形状为球形(Spherical),厚度(Thickness)输入4mm,反光碗高(length)为18mm,孔大小为0,半径(radius)为33mm, 起点坐标值和旋转坐标值保持默认,输入结果为图1.1图框所示:

图1.1 4.点击Insert,使用工具栏图标区缩小图形后,点击下拉菜单View →Render进行渲染以后,反光碗实体模型如图1.2: 图1.2

5.使用工具栏图标区箭头工具,在图形区完全选中反光碗,或点中导航选项卡 中“模型树”Object 1,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下拉菜单中选择 进行材料属性设置,在材料目录(Catalog)中选择IR, 克斯(PYREX)耐热玻璃,运用(Apply)此属性,吸收、透过和折射率将显示如图1.3: 注:PYREX相关知识: PYREX玻璃是美国康宁玻璃公司(CORNING)研究人员薛利文(Sullivan)1915年发明的,并取得发明专利。这种玻璃在美国叫“派莱克斯”(PYREX)玻璃,PYREX是美国康宁公司产品的一个商标。派莱克斯玻璃专利失效以后,这种玻璃被各国广泛采用。70多年来,很多专家学者都想研究一种新的玻璃,超过派莱克斯玻璃的性能,都没有成功。派莱克斯玻璃的特点是,在玻璃中引入了三氧化二硼(B2O3)改进了玻璃的热稳定性和机械性能。当今,全世界都用派莱克斯玻璃制造化工防腐蚀设备与管件、实验室用玻璃仪器。 图1.3 6.展开“模型树”中Object 1,球面反光碗有三个面组成(图1.3)

金相检测作业指导书

金相检测作业指导书 1.目的 为使金相检测的操作有所依循,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范围 凡本公司需做金相检验的检测作业,均适用。 3.作业内容 3.1.检验标准 检验项目和标准根据客户要求定。 3.2.操作程序 金相试样的制备:取样-粗磨-细磨-抛光-腐蚀-显微观察评级 3.2.1取样 取样要具有代表性,试样尺寸尽量12-20mm范围内,截取过程中应防止组织发生变化(要求截取试样过程中试样受热、受外力作用都能尽量小)。 通常用于切割试样的有砂轮切割机、线切割、锯床等。 a)原材料检测试样:试样的金相检测面要平行于轧制方向; b)感应热处理后检测试样:在刃板的边缘处和刃板中心处分别取样; c)整体特处理后检测试样:在距刃板边缘超过厚度1.5倍的位置上取样, 厚度(<30mm)的刃板,截面作为金相观察面; 厚度(30mm—50mm)的刃板,厚度方向的2/3处锯断为2个试样; 厚度(>50mm)的刃板,厚度方向的等分为3个试样; 3.2.2粗磨 粗磨一般在专用的砂布上进行,目的是将取样所形成的粗糙表面、不规则外形的试样修整成形,为以后的磨制和抛光作好准备。在砂布上进行磨制,磨至试样磨面看不到锯痕为止。粗磨后,将试样和双手清洗干净,以防粗沙粒带入砂纸。 3.2.3细磨 细磨一般在金相砂纸上对粗磨好的试样进一步磨制,为抛光作好准备。细磨一般要由粗到细依次经过240#400#800#金相砂纸。每更换一道砂纸,试样转动90°角,以观察上道砂纸划痕是否全部磨掉。细磨后,将试样和双手冲洗干净。 3.2.4抛光 抛光的目的是除去试样磨面上磨痕,使其呈光亮无痕的镜面。抛光在涂有金刚石研磨膏的专用抛光机上进行,并在抛光机上沿半径方向往复移动或转动,以防产生抛光道痕或拖尾。抛光好的试样冲洗干净,并迅速用吹风机吹干。 3.2.5试样的腐蚀 为进行显微组织检验,须对抛光好的金属试样进行腐蚀,以显示其真实,清晰的组织结构。 3.2.5.1腐蚀试剂 4%硝酸酒精溶液 3.2.5.2腐蚀金相显微组织: 一般过程:冲洗抛光试样-酒精擦洗-吹干-腐蚀-冲洗-酒精擦洗-吹干。 腐蚀方法有揩擦法和浸入法两种: a)揩擦法:揩擦法是用药棉球沾上腐蚀剂揩擦抛光面,直至抛光镜面变成灰暗色,冲洗吹干。 b)浸入法:浸入法是将试样浸入腐蚀剂中,再轻微移动试样,促使气泡逸出,镜面变成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实验指导书1解析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实验指导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教研室编 2011.09 目录

实验1 用立式光学计测量塞规 (2) 实验2用内径百分表测量内径 (4) 实验3 直线度误差的测量 (7) 实验4 平行度与垂直度误差的测量 (11) 实验5 表面粗糙度的测量 (14) 实验6 工具显微镜长度、角度测量 (18) 实验1 用立式光学计测量塞规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立式光学计的测量原理;

2、熟悉立式光学计测量外径的方法; 3、加深理解计量器具与测量方法的常用术语。 二、实验内容 1、用立式光学计测量塞规; 2、由国家标准GB/T 1957—1981《光滑极限量规》查出被测塞规的尺寸公差和形状公差,与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判断其适用性。 三、计量器具及测量原理 立式光学计是一种精度较高而结构简单的常用光学测量仪。其所用长度基准为量块,按比较测量法测量各种工件的外尺寸。 图1为立式光学计外形图。它由底座1、立柱5、支臂3、直角光管6和工作台11等几部分组成。光学计是利用光学杠杆放大原理进行测量的仪器,其光学系统如图2b 所示。照明光线经反射镜l照射到刻度尺8上,再经直角棱镜2、物镜3,照射到反射镜4上。由于刻度尺8位于物镜3的焦平面上,故从刻度尺8上发出的光线经物镜3后成为平行光束。若反射镜4与物镜3之间相互平行,则反射光线折回到焦平面,刻度尺的像7与刻度尺8对称。若被测尺寸变动使测杆5推动反射镜4绕支点转动某一角度α(图2a),则反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偏转2α角度,从而使刻度尺像7产生位移t(图2c),它代表被测尺寸的变动量。物镜至刻度尺8间的距离为物镜焦距f,设b为测杆中心至反射镜支点间的距离,s为测杆5移动的距离,则仪器的放大比K为 当a很小时,,因此 光学计的目镜放大倍数为12,f=200mm,b=5mm,故仪器的总放大倍数n为 由此说明,当测杆移动0.001mm时,在目镜中可见到0.96mm的位移量。

光学设计实验要点

实验1 单透镜(a singlet) 实验目的开始ZEMAX,输入波长和镜片数据,生成光线特性曲线(ray fan),光程差曲线(OPD),和点列图(Spot diagram),确定厚度求解方法和变量,进行简单的优化。 实验要求:设计一个F/4 的镜片,焦距为100mm,在轴上可见光谱范围内,用BK7 玻璃 实验步骤:1 运行ZEMAX。ZEMAX 主屏幕会显示镜片数据编辑(LDE)。 2 选择“系统(System)”菜单下的“波长(Wavelengths)”。屏幕中间会弹出一个“波长数据(Wavelength Data)”对话框。。用鼠标在第二和第三行的“使用(Use)”上单击一下,将会增加两个波长使总数成为三。现在,在第一个“波长”行中输入486,,在第二行的波长列中输入587,后在第三行输入656。“权重(Weight)”这一列用在优化上,以及计算波长权重数据如RMS 点尺寸和STREHL 率。现在让所有的权为1.0,单击OK 保存所做的改变,然后退出波长数据对话框。 3 设置这个孔径值,选择“系统”中的“通常(General)”菜单项,出现“通常数据(General Data)”对话框,单击“孔径值(Aper Value)”一格,输入一个值:25。插入第四个面,只需移动光标到像平面(后一个面)的“无穷(Infinity)”之上,按INSERT 键。这将会在那一行插入一个新的面,并将像平面往下移。 4 现在我们将要输入所要使用的玻璃。移动光标到第一面的“玻璃(Glass)”列,即在左边被标作STO 的面。输入“BK7”并敲回车键。移动光标到第1 面(我们刚才输入了BK7 的地方)的厚度列并输入“4”。 5 现在,我们需要为镜片输入每一面的曲率半径值。在第1 (STO)和2 面中分别输入这些值。符号约定为:如果曲率中心在镜片的右边为正,在左边为负。这些符号(+100,-100)会产生一个等凸的镜片。我们还需要在镜片焦点处设置像平面的位置,所以要输入一个100 的值,作为第 2 面的厚度。 6 先选择“分析(Analysis)”菜单,然后选择“图(Fan)”菜单,再选择“光线像差(Ray Aberration)”。你将会看到光线特性曲线图在一个小窗口显示出来(如果看到任何出错信息,退回并确认是否所有你所输入的数据与所描述的是一致的)。光线特性曲线图如图所示。 7 在第2 面的厚度上双击,弹出SOLVE 对话框,它只简单地显示“固定(Fixed)”。在下拉框上单击,将SOLVE 类型改变为“边缘光高(Marginal Ray Height)”,然后单击OK。从光线特性曲线窗口菜单,单击“更新(Update)”(在窗口任何地方双击也可更新),其光线特性曲线图如图所示。

金相检验作业指导书

1目的 为使金相检测的操作有所依循,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范围 凡本公司需做金相检验的检测作业,均适用。 3作业内容 检验标准 检验项目和标准根据客户要求定。 操作程序 3.2.1金相试样的制备 取样-粗磨-细磨-抛光 3.2.1.1取样 取样要具有代表性,截取过程中应防止组织发生变化。 3.2.1.2粗磨 粗磨一般在专用的砂轮和砂布上进行,目的是将取样所形成的粗糙表面、不规则外形的试样修整成形,为以后的磨制和抛光作好准备。在砂轮上磨制后,为使试样的检验面进一步磨平,在0号或00号砂布上再进行磨制,磨至试样磨面看不到砂轮磨痕为止。粗磨后,将试样和双手清洗干净,以防粗沙粒带入砂纸。 3.2.1.3 细磨 细磨一般在金相砂纸上对粗磨好的试样进一步磨制,为抛光作好准备。细磨一般要由粗到细依次经过800#1000#1200#金相砂纸。每更换一道砂纸转动90○角,以观察上道砂纸划痕是否全部磨掉。细磨后,将试样和双手冲洗干净。 3.2.1.4抛光 抛光的目的是除去试样磨面上磨痕,使其呈光亮无痕的镜面。抛光在涂有金刚石研磨膏的专用抛光机上进行,并在抛光机上沿半径方向往复移动或转动,以防产生抛光道痕或拖尾。抛光好的试样冲洗干净,并迅速用吹风机吹干。 3.2.2金相组织的浸蚀 3.2.2.1溶液的配制 2—5%硝酸酒精溶液:2—5mL硝酸 95-98mL无水乙醇 3.2.2.2金相组织的显示 一般过程:冲洗抛光试样-酒精擦洗-吹干-浸蚀-冲洗-酒精擦洗-吹干。方

法有揩擦法和浸入法两种。 a)揩擦法 揩擦法是用药棉球沾上浸蚀剂揩擦抛光面,直至抛光镜面变成灰暗色,冲洗吹干。 b)浸入法 浸入法是将试样浸入浸蚀剂中,再轻微移动试样,促使气泡逸出,镜面变成灰暗色,取出冲洗吹干 3.2.3金相试样的观察判定 3.2.3.1铸铁的金相检验 a)灰铸铁(执行标准 GB/T7216-87) 用未浸蚀的试样检验石墨形状和石墨长度。如在同一试样中有不同形状石墨,应观察估计每种形状石墨的百分数,并在报告中依次说明。检验石墨长度,应选择有代表性的视场取其中最长的三条以上石墨的平均值测定,被测视场不少于三个。用2-5%硝酸酒精溶液浸蚀3-5秒后观察基体组织,珠光体含量、碳化物数量、磷共晶数量,以大多数视场对照图片。 b)球墨铸铁(执行标准 GB9441-88) 试样浸蚀前,观察球墨铸铁的球化级别和石墨大小。检验球化级别至少观察5 个视场,取其中3个较差的视场与级别图对照评定。检验石墨大小,以大多数视场对照级别图。抛光好的试样用2-5%硝酸酒精溶液浸蚀3-5秒,观察基体组织。检验珠光体、铁素体分散分布的含量时,以大多数视场对照级别图。检验渗碳体含量时,以含量最多的视场对照评级。 3.2.3.2铸钢的金相检验 铸钢的金相检验项目根据客户要求定。 3.2.4金相显微镜 3.2. 4.1金相显微镜的操作规程 a)检查电源和显微镜主机是否连接,确认显微镜灯泡电压已经打至最小,方可打开主机电源。 b)将日光校正滤色片推入光路。 c)将试样放在载物台垫片上,打开灯泡电压调节旋钮至三分之一左右,先使用小倍数的物镜找到物体后再使用大倍数的物镜观察,转换物镜时推动物镜转盘,不可直接推物镜。

晶体光学实验指导书

晶体光学实验指导书 赖健清编 (地质工程专业A方向适用) 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

录 实验一偏光显微镜的调节和校正;解理的观察 (1) 一.目的要求 (1) 二.实验内容 (1) 实验二突起等级和多色性的观察 (3) 一.目的要求 (3) 二.实验内容 (3) 实验一、二报告内容: (3) 实验三干涉色级序特征的观察,矿片上光率体椭圆半径方向及名称的测定 (4) 一.目的要求 (4) 二.实验内容 (4) 实验四干涉色级序及双折率的测定和双晶的观察 (5) 一.目的要求 (5) 二.实验内容 (5) 实验三、四实验报告内容 (5) 实验五一轴晶干涉图、二轴晶干涉图 (6) 一.目的要求 (6) 二.锥光镜下观察的操作程序 (6) 三.实验内容 (6) 实验六斜长石的牌码测定 (6) 一、目的要求 (6) 二、实验内容 (6) 实验五报告内容 (9) 实验六斜长石牌号的测定 (9) 实验七主要造岩矿物的光性鉴定(一) (10) 一.目的要求 (10) 二.实验内容 (10) 实验八主要造岩矿物的光性鉴定(二) (10) 一、目的要求 (10) 二、实验内容 (10) 实验七、八主要造岩矿物的光性鉴定 (10) 附:常见透明矿物光学性质(一) (12) 常见透明矿物光学性质(二) (13)

偏光显微镜的调节和校正;解理的观察 一.目的要求 1.了解偏光显微镜的主要构造,装置,使用和保养方法。 2.学会偏光显微镜的一般调节和校正。 3.认识解理等级,测定解理夹角。 二.实验内容 1.打开光源 为了延长光源灯泡寿命,打开光源及关闭光源之前,务必确认光源强度调至 ...... 最小 ...........。临时离开不必关闭光源开关,只需将光源..。永远不要把光源强度开至最大 强度调至最小。 2.偏光显微镜的调节与校正 1)调节照明 2)调节焦距 必须记住:通过下降物台来对焦 .........。 3)校正中心 4)下偏光镜振动方向的确定和校正 在单偏光镜下,找一具极完全解理的黑云母(12号薄片),置于视域中心。转动物台,黑云母颜色最深时,黑云母解理缝方向为下偏光镜振动方向。 如黑云母颜色最深时,解理缝方向与十字丝横丝不平行,表明横丝未与下偏光镜振动方向一致。转动物台,使黑云母解理缝平行横丝,然后转动下偏光镜,直至黑云母颜色最深。此时,十字丝横丝与下偏光振动方向一致。

工程光学(1)_实验讲义

实验一光学实验主要仪器、光路调整与技巧 1.引言 不论光学系统如何复杂,精密,它们都是由一些通用性很强的光学元器件组成的,因此,掌握一些常用的光学元器件的结构,光学性能、特点和使用方法,对于安排实验光路系统时,正确的选择和使用光学元器件具有重要的作用。 2.实验目的 1)掌握光学专业基本元件的功能; 2)掌握基本光路调试技术,主要包括共轴调节和调平行光。 3.实验原理 3.1光学实验仪器概述: 光学实验仪器主要包括:光源,光学元件,接收器等。 3.1.1常用光源 光源是光学实验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于不同的观测目的,常需选用合适的光源,如在干涉测量技术中一般应使用单色光源,而在白光干涉时又需用能谱连续的光源(白炽灯);在一些实验中,对光源尺寸大小还有点、线、面等方面的要求。光学实验中常用的光源可分为以下几类: 1)热辐射光源 热辐射光源是利用电能将钨丝加热,使它在真空或惰性气体中达到发光的光源。白炽灯属于热辐射光源,它的发光光谱是连续的,分布在红外光、可见光到紫外光范围内,其中红外成分居多,紫外成分很少,光谱成分和光强与钨丝温度有关。热辐射光源包括以下几种:普通灯泡,汽车灯泡,卤钨灯。 2)热电极弧光放电型光源 这类光源的电路基本上与普通荧光灯相同,必须通过镇流器接入220V点源,它是使电流通过气体而发光的光源。实验中最常用的单色光源主要包括以下两种:纳光灯(主要谱线:589.3nm、589.6nm),汞灯(主要谱线:623.4nm、579.0nm、577.0nm、546.1nm、491.6nm、435.8nm、407.9nm、404.7nm) 3)激光光源 激光(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缩写:LASER),是指通过辐射的受激辐射而实现光放大,即受激辐射的光放大。激光器作为一种新型光源,与普通光源有显著的差别。它是利用受激辐射的原理和激光腔的滤波效应,使所发光束具有一系列新的特点。①激光器发出的光束有极强的方向性,即光束的发散角很小;②激光的单色性好,或者说相干性好,其相干长度可以达十米甚至数百米;③激光器的输出功率密度大,即能量高度集中。所以激光光源是一种单色性和方向性都好的强光源,已应用于许多科技及生产领域

ZEMAX实验指导书(初学的练习教程)

实验一光学设计软件ZEMAX的安装和基本操作 一、实验目的 学习ZEMAX软件的安装过程,熟悉ZEMAX软件界面的组成及基本使用方法。 二、实验要求 1、掌握ZEMAX软件的安装、启动与退出的方法。 2、掌握ZEMAX软件的用户界面。 3、掌握ZEMAX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 4、学会使用ZEMAX的帮助系统。 三、实验内容 1.通过桌面快捷图标或“开始—程序”菜单运行ZEMAX,熟悉ZEMAX的初始用户界面,如下图所示: 图:ZEMAX用户界面 2.浏览各个菜单项的内容,熟悉各常用功能、操作所在菜单,了解各常用菜单的作用。 3.学会从主菜单的编辑菜单下调出各种常见编辑窗口。 4.调用ZEMAX自带的例子(根目录下Samples文件夹),学会打开常用的分析功能项:草图(2D草图、3D草图、实体模型、渲染模型等)、特性曲线(像差曲线、光程差曲线)、

点列图、调制传递函数等,学会由这些图进行简单的成像质量分析。 5.从主菜单中调用优化工具,简单掌握优化工具界面中的参量。 6.掌握镜头数据编辑窗口的作用以及窗口中各个行列代表的意思。 7.从主菜单-报告下形成各种形式的报告。 8.通过主菜单-帮助下的操作手册调用帮助文件,学会查找相关帮助信息。 四、实验仪器 PC机

实验二基于ZEMAX的简单透镜的优化设计 一.实验目的 学会用ZEMAX对简单单透镜和双透镜进行设计优化。 二.实验要求 1.掌握新建透镜、插入新透镜的方法; 2.学会输入波长和镜片数据; 3.学会生成光线像差(ray aberration)特性曲线、光程差(OPD)曲线和点列图(Spot diagram)、产生图层和视场曲率图; 4.学会确定镜片厚度求解方法和变量,学会定义边缘厚度解和视场角,进行简单的优 化。 三.实验内容 (一). 用BK7玻璃设计一个焦距为100mm的F/4单透镜,要求在轴上可见光范围内。 1. 打开ZEMAX软件,点击新建,以抹去打开时默认显示的上一个设计结果,同时新建一个新的空白透镜。 2. 在主菜单-系统-光波长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3个覆盖可见光波段的波长,设定主波长。同样在系统-通用配置里设置入瞳直径值。 3. 在光阑面的Glass列里输入BK7作为指定单透镜的材料,并在像平面前插入一个新的面作为单透镜的出射面。 4. 输入相关各镜面的厚度和曲率半径。 5. 生成光线像差特性曲线、2D、3D图层曲线和实体模型、渲染模型等分析图来观察此时的成像质量。 6. 利用Solve功能来求解镜片厚度,更新后观察各分析图的相应变化。 7. 利用主菜单-工具-优化-优化来对设计进行优化,更新后观察各分析图的相应变化。 8. 调用并建构优化函数(Merit Function),在优化后更新全部内容,然后观察各分析图的相应变化。 9. 分别调用点列图、OPD图以及焦点色位移图(主菜单-分析-杂项)来观察最优化后的成像质量。 10. 将此设计起名保存,生成报告。 (二). 以前一个实验内容设计优化后的单透镜为基础,添加一块材料为SF1玻璃的透镜来构建双透镜系统,进一步优化成像质量。 1. 插入新的平面作为第二块透镜的出射面,输入相关镜面的厚度、曲率半径以及玻璃类型值(BK7、SF1)。 2. 生成光线像差特性曲线、2D、3D图层曲线和实体模型、渲染模型等分析图来观察此时的成像质量。 3. 沿用前例的优化函数,在优化更新后观察各分析图的相应变化,并分别对比单透镜时的点列图、OPD图以及焦点色位移图(主菜单-分析-杂项)的相应变化,观察双透镜此时的成像质量。 4. 利用利用Solve功能来求解镜片边缘厚度,更新后更新后观察各分析图的相应变化。

工程光学实验习题

光学实验习题 1.如会聚透镜的焦距大于光具座的长度,试设计一个实验,在光具座上能测定它的焦距。 2.点光源 P 经会聚透镜 L1成实像于 P' 点(图 1-8 ),在会聚透镜 L1与 P' 之间共轴放置一发散透镜 L2;垂直于光轴放一平面反射镜 M ,移动发散透镜至一合适位置,使 P 通过整个系统后形成的像仍重合在 P 处。如何利用此现象测出发散透镜焦距? 3.为什么说当准直管绕轴转过 1800时,十字线物像不重合是由于十字线中心偏离光轴的缘故?试说明之。 4.准直管测焦距的方法有哪些优点?还存在哪些系统误差? 5. 1 、第一主面靠近第一个透镜,第二主面靠近第二个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才是对的?(光具组由二薄凸透镜组成)。 6.由一凸透镜和一凹透镜组成的光具组,如何测量其基点?(距离 d 可自己设定)。7.设计一种不测最小偏向角而能测棱镜玻璃折射率的方案(使用分光计去测)。 8.怎样应用掠入射法测定玻璃棱镜的折射率?简要说明实验方法,并推导出折射率的计算公式。 9.用阿贝折射计测量固体折射率时,为什么要滴入高折射率的接触液?为什么它对测量结果没有影响?试论证之。 10.显微镜与望远镜有哪些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11.显微镜测量微小长度时,用测微目镜测定石英标准尺 m 个分格的数值为△ X,为什么它和石英标准尺相应分格的实际值△ X 之比不等于物镜的放大率? 12.评价天文望远镜时,一般不讲它是多少倍的,而是说物镜口径多大,你能说明为什么吗?13.推导式( 6-1 )( P90 ) 14.为何摄谱仪的底板面必须与照相系统的光轴倾斜,才能使所有谱线同时清晰? 15.怎样测定摄谱仪的线色散? 16.怎样拍摄叶绿素的吸收光谱? 17.讨论单色仪的人射缝和出射缝的宽度对出射光单色性的影响,并证明出射光谱宽度 其中 a 、 a' 分别为入射缝和出射缝的宽度,为棱镜的线色散。

(整理)光学设计实验指导书.

《现代光学CAD技术》实验指导书 指导老师:汪胜辉 湖南文理物电学院

单透镜的设计(A Singlet)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光学设计软件Zemax操作界面; (2)将知道如何键入光学系统的波长(wavelength)、镜头数据(Lens Data)、光线像差(Ray Aberration)、fan,光程差(OPD),点列图(spot diagrams )等等。 (3)确定厚度求解方法(thickness solve)和变量(variables),执行简单光学设计优化。 二、实验环境: (1)、硬件环境:普通PC机 (2)、软件环境:ZEMAX软件平台 三、实验内容: 设计一个相对孔径F/4单镜片,在光轴上可见光谱范围内使用,其焦距(focal length)为100mm,全视场2ω为8o用冕牌BK7来作镜片。 四、实验步骤: 首先,运行ZEMAX。ZEMAX主屏幕会显示镜片数据编辑(LDE),可以对LDE窗口进行移动或重新调整尺寸,以适应你自己的喜好。LDE有多行和多列组成,类似于电子表格,曲率半径(radius)、厚度(thickness)、玻璃(class)和半径口径(Aperture)等列使用最多,其他的则在特定类型的光学系统中才会用到。 LDE中的小格会以“反白”方式高亮显示,即以与其它格子不同的背景颜色将字母显示在屏幕上。这个反白条表示的是光标,可以用鼠标在格子上点击来操作。 然后,系统参数设置。开始,输入系统波长,这个不一定先完成,只不过现在我们选定了这一步。在主屏幕菜单条上,选择“系统(system)”菜单下的“波长(Wavelength)”。 屏幕中间会弹出一个“波长(Wavelength Data)”对话框。ZEMAX中有许多这样的对话框,用来输入数据和提供选择。用鼠标在第二和第三行的“使用(Use)”上单击一下,将会增加两个输入波长使总数成为三。现在,第一个“波长”行中输入486,这是氢F谱线的波长,单位为微米。ZEMAX全部使用微米作为波长的单位。现在,第二行波长列中输入0.587,最后在第三行输入0.656,这就是ZEMAX中所有有关输入数据的操作。这个指示器指出了主要的波长(primary wavelength),当前为0.486微米。在主波长的第二行上单击,指示器

金相检验操作规程

金相检验操作规程 1.试样 金相试样面积小于400mm2,厚(高)度15-20mm为宜。若试样面积过小,应经镶嵌后再进行磨制。 低倍组织酸侵试样厚度(高)度为20mm左右,酸侵低倍试样检测面应经过车加工或磨加工,表面粗糙度应不大于1.6μm。试样检测面不得由油污及加工伤痕,必要时应预先清除。试样的标识应清晰。 2.高倍检验操作规程 2.1金相试样制备操作规程 2.1.1金相试样的切取 试样切取的方向、部位和数量,应根据有关技术条件的规定。 试样可用手锯、锯床或切割机等切取,必要时也可用气割法切取,但烧割边缘必须与正式试样保持相当距离,以去除热影响区。 取好的试样先在平面磨床或砂轮机上把检测面磨平,磨面上的磨痕应均匀一致。 磨样时应对试样进行冷却,以免金属组织受热发生变化。 2.1.2金相试样的磨制 试样需经粗磨和细磨,粗磨用水磨砂纸,细磨用金相砂纸,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砂纸及磨制道次。磨样时须把前一道的磨痕磨去,方向与前一道的工序相垂直。 磨样时要防止试样磨面温度过高而使组织发生变化。 2.1.3金相试样的抛光 常用的时机械抛光的方法,即把经过细磨的试样在抛光机上进行抛光。抛光织物采取丝绒或绸布,抛光粉采用金刚砂。抛光面光洁度要达到镜面,不允许有夹杂物拖尾、麻点、过热等现象,抛光后将试样清洗干净。 2.1.4金相试样化学侵蚀操作规程 试样侵蚀前抛光面应保持干净,不得有油污或指痕,以免影响所显示组织的清晰度。 试样在盛有侵蚀剂的器皿中侵蚀,侵蚀时试样应轻微摆动,但不可擦伤抛光面。应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侵蚀剂,并注意侵蚀适度。侵蚀后试样应保持干燥(在酒精中浸泡、用电吹风吹干),以待观察。 配置侵蚀剂时遵照先加酒精或水、后加酸液的顺序。侵蚀操作时要注意安全,防止酸液或酸雾对人体造成伤害。 2.2金相显微镜操作规程 操作者在使用显微镜前,应仔细阅读显微镜的使用说明书,了解显微镜的功能及使 用方法。初学者操作显微镜应在专人指导下进行。 测试前应保持操作者的手及试样清洁干燥。 接通电源,调节亮度,试样抛光面朝下放置在载物台上。 调焦时遵照先粗调、后微调的顺序,调节时要防止试样碰撞物镜。焦距调整后,按 照操作者的瞳孔间距调节双筒目镜的距离,并对目镜进行微调,使两个眼睛观察到的视 场的清晰程度相同。

工程光学习题解答 第十二章 光的衍射

第十二章 光的衍射 1. 波长为500nm 的平行光垂直照射在宽度为0.025mm 的单缝上,以焦距为50cm 的会 聚透镜将衍射光聚焦于焦面上进行观察,求(1)衍射图样中央亮纹的半宽度;(2)第一亮纹和第二亮纹到中央亮纹的距离;(3)第一亮纹和第二亮纹的强度。 解:(1)零强度点有sin (1,2, 3....................)a n n θλ==±±± ∴中央亮纹的角半宽度为0a λ θ?= ∴亮纹半宽度29 0035010500100.010.02510 r f f m a λ θ---???=??===? (2)第一亮纹,有1sin 4.493a π αθλ = ?= 9 13 4.493 4.493500100.02863.140.02510rad a λθπ--??∴= ==?? 2 1150100.02860.014314.3r f m mm θ-∴=?=??== 同理224.6r mm = (3)衍射光强2 0sin I I αα?? = ??? ,其中sin a παθλ= 当sin a n θλ=时为暗纹,tg αα=为亮纹 ∴对应 级数 α 0 I I 0 0 1 1 4.493 0.04718 2 7.725 0.01694 . . . . . . . . . 2. 平行光斜入射到单缝上,证明:(1)单缝夫琅和费衍射强度公式为 2 0sin[(sin sin )](sin sin )a i I I a i πθλπθλ?? -??=????-?? 式中,0I 是中央亮纹中心强度;a 是缝宽;θ是衍射角,i 是入射角(见图12-50) (2)中央亮纹的角半宽度为cos a i λ θ?=

建筑物理实验报告.-共33页

建筑物理实验报告[建筑热工、建筑光学和建筑声学实验] XXX XXXX XXXXXXX

建筑物理实验报告 第一部分建筑热工学实验 (一)温度、相对湿度 1、实验原理: 通过实验了解室外热环境参数测定的基本内容;初步掌握常用仪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明确各项测量的目的;进一步感受和了解室外气象参数对建筑热环境的影响。 2、实验设备:TESTO 175H1温湿度计 3、实验方法:` (1)在测定前10min左右,把湿球温度计感应端的纱布用洁净水润湿。 (2)若为手动通风干湿球温度计,用钥匙上紧上部的发条,并把它悬挂于测点。待3~4min,当温度计数值稳定后,即可分别读取干、湿球温度计的指示值。读数时,视平线应与温度计水银面平齐。先读小数,后读整数。 (3)根据干湿球温度计的读数,获得测点空气温度。 (4)根据干、湿球温度计读数值查表,即可得到被测点空气的相对湿度。

4、实验结论和分析 室内温湿度 仪器: TESTO 175H1 5.对测量结果进行思考和分析 根据测量的数据可以看出,室内各处的温度及湿度较为平均。暖气上方的区域温度较高而导致相对湿度较低。桌子由于靠近暖气,所以温度较高。柜子由于距离暖气较远,温度相对较低,较为接近室内的平均气温。门口处由于通风较好,温度较低,湿度相对较高。

(二)室内风向、风速 1、实验原理:QDF型热球式电风速计的头部有一直径约0.8mm的玻璃球,球内绕有镍镉丝线圈和两个串联的热电偶。热电偶的两端连接在支柱上并直接暴露于气流中。当一定大小的电流通过镍镉丝线圈时,玻璃球的温度升高,其升高的程度和气流速度有关。当流速大时,玻璃球温度升高的程度小;反之,则升高的程度大。温度升高的程度反映在热电偶产生的热电势,经校正后用气流速度在电表上表示出来,就可用它直接来测量气流速度。 2、实验设备:TESTO 425 3、实验方法: (1)把仪器杆放直,测点朝上,滑套向下压紧,保证测头在零风速下校准仪器。 (2)把校正开关置于“满度”位置,慢慢调整“满度调节”旋钮,使电表指针在满刻度的位置。再把校正开关置于“零位”的位置,用“粗调”、“细调”两个旋钮,使电表指针在零点的位置。 (3)轻轻拉动滑套,使侧头露出相当长度,让侧头上的红点对准迎风面,待指针较稳定时,即可从电表上读出风速的大小。若指针摇摆不定,可读取中间示值。 (4)风向可采用放烟或悬挂丝的方法测定。

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实验指导书思考题参考答案光学

实验二十八 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思考题参考答案】 1.视深法和光路法测量时,玻璃砖两个界面的平行度对测量结果有什么影响?为什么? 答:玻璃砖两个界面的平行度对光路法测量结果没有影响。这是因为如果两个界面不平行,可以看成三棱镜,出射线偏向厚度增加方向(相当于底部),只要用光路法找到入射线、出射线和两个界面,都能 确定对应的入射角和折射角,从而按 折射定律计算折射率。 对视深法测量结果是否影响,请 自己根据测量原理思考。 2.视深法和光路法测量时,玻璃砖厚些还是薄些好?为什么? 答:厚些好。在视深法中,玻璃砖越厚h '越大,这样由于像的位置不准引起的相对误差越小。在光路法中,玻璃砖越厚,由于ABCD 位置定的不准,引起入射角和折射角的误差越小,折射率的相对测量误差越小。 3.光路法测量时,为什么入射角不能过大或过小? 答:折射率决定于两个角度的正弦比,入射角太小时,角度误差引起正弦函数的误差变大,入射角和折射角测量误差对测量结果的误差影响变大。入射角太大时,折射角也变大,折射能量太小,同时由于色散严重,出射光束径迹不清晰(或在利用大头针显示光路时,大头针虚像模糊)折射角不易定准。 4.光路法测量时,若所画直线ab 和cd 的间距大于玻璃砖的真实厚度,那么,折射率的测量值偏大还是偏小?为什么? 答:折射率的测量值偏小。如果所画直线ab 和 cd 的间距大于玻璃砖的真实厚度,如图所示。实际折 射线如图中虚线,而作图的折射线为图中实线,测量的折射角大于实际折射角,折射率r i n sin sin =,测 量折射率值偏小。 间距小于玻璃砖的真实厚度的问题,自己回答。 实验二十九 测定薄透镜的焦距 【思考题参考答案】 1.作光学实验为何要调节共轴?共轴调节的基本步骤是什么?对多透镜系统如何处理? 答:光学实验中经常要用一个或多个透镜成像。由于透镜在傍轴光线(即近轴光线)下成像质量好,基本无像差,可以减小测量误差,必须使各个透镜的主光轴重合(即共

金相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金相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 (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8766-66 金相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酸蚀 1.工作前必须穿戴好防护用品。 2.酸蚀前必须打开通风设备。用具要良好。 3.酸蚀前要仔细检查电源、开关、电路是否良好。如发现有损坏及不正常处,应找修理人员修理。 4.配酸时只能将酸慢慢地倒入水中,不得将水倒入酸中。 5.试样应轻轻放入酸槽中,以避免酸液溅出伤。 6.研磨用的平台,工具应搁置平稳。 7.工作完毕必须把一切用具用水冲洗干净,擦净工作地面的酸液,并关好通风设备。 [二]微观检验 1.进入显微镜室,必须在门外换上拖鞋才能进入。 2.工作前要详细检查所用的工具、设备、仪器、

电源、开关及线路是否安全可靠。 3.操作显微镜时,手和试样必须清洁。调节焦距时,禁止试样和镜头相碰。 4.工作中如发现仪器、设备、电器故障时,应立即切断电源,报告有关领导,不得自行乱动。 5.工作完毕,切断电源。 6.调换镜头或工作完毕,应将镜头放入盒内。 7.配制使用电解液必须做到: (1)配制溶液时药物应按顺序加入。硫酸、高氯酸应缓慢滴入溶剂,并应搅拌; (2)电解液不能用得过久,电解抛光温度不能过高,以防发生爆炸危险, (3)使用氰盐溶液电解腐蚀时,操作人员工作完毕必须认真洗手漱口。用完的工具均应用5%FeSO4水溶液中和。工作服不准穿出室外。 [三]照相 1.在暗室工作前,必须预先检查电源线及开关是否安全,禁止有电气裸露点。

工程光学实验指导

实验一物镜焦距、截距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掌握用定焦距平行光管法测量光学系统焦距、截距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掌握测量方法,做好测量前的准备工作,测量给定的照相物镜、望远物镜和显微物镜的象方焦距和截距、物方焦距和截距。 三、实验原理 测量焦距的方法很多,其中的定焦距平行光管法、(即放大率法)测量范围大,测量精度高,相对误差一般在1%以下,是目前常用的方法,其测量原理如图1-1。 图1-1焦距截距的测定原理图 其中O 是平行光管物镜,L 是被测透镜,y0 是位于平行光管物镜焦平面上的一对刻线的间隔距离。y0 经过平行光管物镜后成像在无限远处,再经过被测透镜L 后,在它的焦平面上得到y0 的像y`。这种方法的原理就是通过测量像y`的大小,然后计算出被测透镜的焦距。 从图1-1 看出下面两个关系式,用作图成像的方法很容易得出: w=w` (1-1) 这就是用定焦距平行光管法测定焦距所用的公式,其中f0`是平行光管物镜的焦距,是已知的。Y0 是位于平行光管物镜焦平面处的分划板上的一对刻线的间隔距离,它的大小也是事先已知的。Y`是这对刻线y0 经过被测透镜后所成的像,如果能测量出此像y`的大小,那么就很容易用公式(1-1)计算出被测透镜的焦距f`。 利用本公式及方法,可以测量正负透镜、望远物镜、照相物镜、放映物镜,各种目镜的焦距。应当注意要正确选择测量显微镜的物镜,使之与被测光学系统相匹配。如测负焦距系统使要选择长工作距的显微物镜。这是因显微物镜的倍率不同,故(1-1)式变化如下 (1-2) 式中:β――――――测量显微镜放大倍数 四、实验设备 焦距仪、待测物镜(照相物镜、照相物镜、显微物镜) 焦距仪结构示意如图1-2,它包括一个平行光管、一个透镜夹持器、一个带有目镜的读数显微镜和把它们连在一起的一根带有长度刻尺的导轨组成。

金相检验作业指导书

金相检验作业指导书 1 作业任务 概述—金相检验是获得金属材料内部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火电厂有关金相检验技术工作和操作方法的现场指导。规范取样、镶嵌、磨光、抛光、浸蚀、观察、照相、评定等基本过程,以保证金相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2.编制依据 《火电厂金相检验与评定技术导则》(DL/T884-2004); 《火力发电厂金属金属监督规程》(DL 438-2000) 《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DL/T869-2004) 3 .作业准备及条件 3.1人员要求 从事火电厂金相检验与评定的工作人员必须持有中国电机协会颁发的电力行业金相检验技术人员资格证书,并在有效期内。 3.2技术准备 火电厂金相检验一般是通过取样或者非破坏性现场复型方式实施,选择金相检验方法前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要进行金相检验的工件是否能取样,进而确定使用的材料及设备。 3.3材料准备 检验工具:肉眼或放大镜(〈20倍〉,金相砂纸或水砂纸(粒度号120~800)、抛光磨料(一般使用金刚石粉)、抛光织物、化学浸蚀试剂(根据工件材质配制)、无水酒精、暗盒、胶片、相纸、暗室处理药液。使用复型金相时还必须准备复型材料、甲醇、丙酮等。 3.4 其他常用工具自备。 4.作业方法及工艺要求 4.1接受委托 由检验单位出具检验委托单一式二份,按检测要求取样并将工件粗加工到合适制样的大小,标识清楚后交检验方。检测人员将委托单与工件一一核对无误后签字,回执一份。 4.2主要检验工艺流程(见附录1) 检验前的准备、了解被检材料的钢号、规格、热处理状态、焊接部位及工艺,明确检验目的,对试样进行编号,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 4.2.1.金相分析: 断口分类及各种缺陷形态的识别 1).纤维断口2).结晶断口3).层状断口结晶断口4).白点断口5).缩孔残余断口6).气 泡断口、非金属缩孔残余断口7). 夹杂物及夹渣断口8).黑胶断口9).石状断口10.萘 状断口11).钢中疏松、裂纹以及各种非正常断口。

器件仿真与工艺综合设计实验指导书

器件仿真与工艺综合设计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二极管器件仿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二极管基本结构原理,二极管电流电压特性; 2、掌握Silvaco TCAD器件仿真器仿真设计流程及器件仿真器Atlas语法规则; 3、分析二极管结构参数变化对主要电学特性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1.二极管的结构及其原理 PN结,是指一块半导体单晶,其中一部分是P型区,其余部分是N型区,如图1所示。P型区和N型区的交界面称为冶金结面(简称结面)。由PN结构成的二极管是最基本的半导体器件。无论半导体分立器件还是半导体集成电路,都是以PN结为基本单元构成的。例如NPN(或PNP)双极型晶体管的结构,是在两层N型区(或P型区)中夹一薄层P型区(或N型区),构成两个背靠背(或面对面)的PN结。 图1 PN结的结构图 PN结导通并产生电流,根据其的形成原理,必须抵消掉空间电荷区内部的电场阻力。我们通过P区接外加电源的正极,N区接负极的方法,给它加一个反方向的更大的电场,这样就可以抵消其内部自建电场,使载流子可以继续运动,形成线性的正向电流。外加的反向电压导致内建电场的阻力更大,使得PN结仅有极微弱的反向电流,不能导通。其是由于少数载流子的漂移运动形成,因少子数量有限,电流饱和。这时反向电压增大至某一数值时,PN结将因少子的数量和能量都增大,会碰撞破坏内部的共价键,使原来被束缚的电子和空穴被释放出来,不断增大电流,最终被击穿(变为导体)损坏,反向电流急剧增大。 2. 二极管的I~V特性 当对PN结外加电压时,会有电流流过。电流与外加电压的关系不遵从欧姆定律。外加正向电压(P区接正、N区接负)时,如果电压达到正向导通电压V f的数值,则会有明显的电流流过,而且当电压再稍增大时,电流就会猛增;外加反向电压时,电流很小,而且当反向电压超过一定数值后,电流几乎不随外加电压而变化,如图2所示。

几何量公差与检测实验指导书.docx

几何量公差与检测实验指导书 程飞月 武汉理工大学教材中心 2006年 6月 1.了解立式光学计的测量原理; 2.熟悉用立式光学计测量外径的方法。 立式光学计是一种精度较高而结构简单的常用光学量仪,用量块作为长度测 量基准,按比较测量法来测量各种工件的外尺寸。 图 1-1 为立式光学计外形图,它由底座1、立柱 5、支臂 3、直角光管 6 和工作台 11 等几部分组成,光学计是利用光学 杠杆发大原理进行测量的仪器,其光学系统如图1-2(b)所示。照明光线经反射镜 1 照射到刻度尺 8 上,再经直角棱镜2、物镜 3,照射到反射镜 4 上。由于刻度尺 8 位于物镜 3 的焦平面上,故从刻度尺 3 上发出的光线经物镜 3 后成为平行光束。 若反射镜 4 与物镜 3 之间相互平行,则反射光线折回到焦平面,

刻度尺像 7 与刻度尺 8 对称。若被测尺寸变动使测杆 5 推动反射镜 4 绕支点转动某一角度 , (图 1-2a),则反射光线相对于 入射光线偏转2, 角度,从而使刻度尺像7 产生位移t (图1-2c),它代表被测尺寸的变动量。物镜至刻度尺8 间的距离为物镜焦距f ,设b 为测杆中心至反射镜支点间的距离, s 为测杆 5 移动的距离,则仪器的放大比 K 为: tftg2,K,, Sbtg, tg2,,2,,tg,,,当, 很小时,,因此: 2fK, b 光学计目镜放大倍数为12,f,200mm,b,5mm,故仪器的总放大倍数n 为: 2f2 , 200n,12k,12,12 ,,960 b5 由此说明,当测杆移动0.001mm时,在目镜中可见到0.96mm的位移量。 1.测头的选择:测头有球形、平面形和刀口形三种,根据被测零件表面的几 何形状来 选择,使测头与被测表面尽量满足点接触。所以,测量平面或圆柱面工件时, 选用球形测头。 测量球面工件时,选用平面形测头。测量小于10mm的圆柱形工件时,选用刀口形测头。 2.按被测零件的基本尺寸组合量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