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社区教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加拿大社区教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加拿大社区教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德国职业教育的现状改革及启示

德国职业教育的现状、改革及启示 一、德国职业教育体系 德国的职业教育实行“双元制”,在国际上别具一格,即在职业学校(Berufsschule)学习理论的同时在企业进行实习。德国宪法规定,凡18岁前不上其他学校的青年必须就读职业学校。大约一半的年轻人在中学毕业后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根据不同职业的要求,企业的实习培训期(也称“学徒期”)平均为3年。企业与国家共同分摊培训费用:企业向学徒支付报酬,国家承担职业学校经费。学徒在这三年中除了在企业接受职业培训外,还必须每周去职业学校上1至2天课。除一般课程外,学校还设置了与职业有关的专业课程,向学生传授专业理论知识。职业培训条例规定,不论学习何种职业,培训结业时必须进行考试,考试制度十分严格,由工商业或手工业联合会的委员主持进行,考试委员会的成员有雇主代表、雇员代表和职业学校的教师。目前有大约50万家企业以及公共机关和自由职业者向年轻人提供培训,有80%以上的培训岗位由中小企业提供。一些大型企业都自办职业学校,其毕业生也得到国家和社会的承认,企业还能得到国家财政补贴。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确保了手工业者和专业工人的高技能。[1] 职业学校的毕业生还有继续接受高级别职业教育的机会,甚至有机会可以获得硕士学位。职业专科学校

(Berufsfachschule)是高一级的全日制职业学校,学习期限1至3年。高级专科学校(Fachoberschule)是更高一级的全日制职业学校,招收实科中学(Realschule)的毕业生。高级专科学校的毕业生可进应用科学大学(Fachhochschule)深造。应用科学大学是20世纪60年代德国高校扩张时期发展起来的一种具有鲜明德国特征的学校,属于高等职业教育的范畴。在德国,如今有近三分之一的大学生就读于应用科学大学,它之所以吸引学生,是因为它的学制比传统的综合性大学短。[2]专业课程组织紧凑缩短了平均学习时间,学生可以更快进入职场。此外,它与实际工作联系更为紧密。 原则上,德国不允许任何一个没有接受职业培训的青年正式就业。为了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德国对职业教育非常重视,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这种“双元制”职业教育也是德国经济能持续迅速发展的原因之一。 二、德国职业教育现状 德国联邦教育部发布的《2013年德国职业教育报告》中指出,“双元制”的职业教育体系一方面使企业能够结合实际、更有目的性地培养未来员工,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年轻人的录用率,使他们的就业更有保障。根据欧盟委员会的数据显示,2013年三月德国25岁以下年轻人的失业率是7.6%,为欧洲同期最低。2012年德国境内共签订了551 272份培训合同,相比起2011年减少了3.2%,而企业里培训岗位的空

社区教育工作总结

篇一:社区教育工作总结范文 社区教育是以社区为范围,以社区居民为对象,根据社区居民的利益与需要,以及社区发展的利益与需要贰整合、利用社区各种资源,组织、调动社区各种力量,为社区居民提供的教育服务活动。社区教育的目的主要在于培养全体成员的社区意识、协作精神,提高社区全体成员的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推动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总结如下: 一、社区学习型组织创建 1、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社区学校高度重视社区学校建设,把社区学校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加大领导力度,组建了社区教育领导小组,由社区书记担任组长,成立了校务委员会,由社区党员骨干、居民骨干、退休老师为主要成员、共同商议工作事项、制定教学计划、规章制度、学员守则等。同时聘请专、兼职教师定期来社区为学院上课,保证学校的师资力量充分发挥作用,从而使社区教育工作有章可循,教学有据可依,为社区教育共走正常开展打下了扎实的组织基础。 2、广泛宣传、增强居民参与意识 利用各种节日、纪念日在社区进行了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科普文化、民主法制、民族团结、环境保护、计划生育、文明行为等项教育活动的教育宣传。教育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活动意识,以青少年和老年人为重点,多参加户外活动,带动社区全民健身,达到浓烈的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氛围。 3、加强各族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及失足青少年的帮扶宣传工作。发放了宣传手册,大力宣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义务教育法》等法规,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净化育人环境,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 4、开展好丰富多彩的社区教育、成人教育培训工作。制定了全社区培训工作、学习型社区创建工作计划,利用召开专题会的形式,组织开展了基层党员培训活动。社区充分利用了教育阵地,开展了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内容的公民道德教育,以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品位、个性化需要为目标的文化休闲教育等。 二、加大对社区教育的资金投入 本着政府拔一点,社会筹一点,单位出一点,个人拿一点的办法解决社区教育的投入问题。政府应安排必要的社区教育经费,并做到专款专用,鼓励社会各方面捐资支持社区教育,对一些热门内容的辅导和培训可以收取适当费用。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筹集资金,进一步加大硬件设施建设和资源整合的力度,使各级社区教育机构有能基本满足需要的教育场所和设施,为社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打好物质基础。同时规范资金管理,维护广大群众的利益,树立社区教育的良好形象。 三、社区教育培训活动 1、开展各类与社区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教育培训,通过整合社区内各类教育资源、切实加强社区教学站建设。整合社区教育功能,提高社区教育质量,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培训与再培训功能,围绕和谐社区建设,大力开展了各种形式不一的教育培训,如青少年保护法、安全用电,用气知识讲座、农业科技、普法教育、健康教育、文明礼仪、家庭教育、妇女教育和婴幼儿教育等,以贴近群众实际生活为主的内容,使学员易学易懂,提高她们的学习兴趣。同时,组织群众开展健身、慈善活动,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大力普及科学、文明知识,在社区教育的开展中形成互帮互助、相互学习的工作氛围。1-10月接受社区教育的社区成员达3264人次,培训率达67%;对社区下岗失业者的就业与再就业培训人数达500余人,同时注重对社区各类人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建立互相之间和睦相处的融洽氛围。 2、社区发动了广大居民积极主动参与取得了显著成效。我们充分利用了社区宣传栏、横幅等阵地大力宣传思想政治、道德文明、科学文化、民主法治、生态环境、创业技能等知识,

电大网上作业社区治理(一)

电大网上作业--社区治理作业一(1、2章) 一、单项选择 1.德国社会学家()早在1887年就曾经著有《社区与社会》一书,探讨古代社区群落和现代社会的分别。A A.腾尼斯B.迪尔凯姆 C.韦伯D.帕森斯 2.1978年,提出社区功能包括生产、分配、消费功能,社会化功能,社会控制功能,社会参与功能,互相支持功能等五个方面内容的学者是()B A.美国学者桑德斯B.美国学者华伦 C.中国台湾学者徐震D.中国香港学者林香生、黄于唱 3.()总结了有关社区定义的文献后,提出了构成社区的人口、地域、社会互动、共同的依附归属感四个基本要素的观点。C A.美国学者桑德斯B.美国学者华伦 C.美国学者希拉里和威尔士D.美国学者法林 4.()提出了三种社区类型,分别是基于地理或空间属性的社区、基于身份或利益属性的社区和基于个人网络的社区。A A.美国学者法林B.社会学家亨特和沙特斯 C.美国学者希拉里和威尔士D.美国社会学家贾尔宾 5.1989年,()发表的一篇题为《撒哈拉以南非洲:从危机到可持续增长》的报告中,首先使用了"治理危机"一词。C A.联合国开发署B.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C.世界银行D.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6.()年,世界银行发表的一篇题为(撒哈拉以南非洲:从危机到可持续增长)的报告中,首先使用了"治理危机"一词。A A.1989年B.1998年 C.1988年D.1978年 7.学者()于1995年发表题为《没有政府的治理》的专著,并撰写了题为"21世纪的治理"、"面向本体论的全球治理"等文章,为治理理论的创立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A A.詹姆斯·N·罗西瑙B.罗纳德·J·格罗索鲁 C.保罗·韦普纳D.奥利弗·E威廉姆森 8.学者()在《新的治理:没有政府的管理》一文中,对学界的不同说法进行了梳理,提出有关"治理"的六种不同用法。C A.詹姆斯·N·罗西瑙B.格里·斯托克 C.罗伯特·罗茨D.卡洛林·安德鲁 9.全球化首先是指()。B A.政治全球化B.经济全球化 C.军事全球化D.社会和文化全球化 10、提出以乡村贸易圈作为乡村社区的边界观点的是美国社会学家()A A贾尔宾B迪尔凯姆 C韦伯D 帕森斯 11、由一定数量成员组成的、具有共同需求和利益的、形成频繁社会交往互动关系的、产生自然情感联系和心理认同、地域性的生活共同体是()A

如何让社区教育成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效衔接一重要纽带

让社区教育成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效衔接的一个重要纽带谈及社区教育,很多人将其混同于传统的一般学校教育,其实这是一个误区。所谓社区教育是指社区群体全员、全程、全方位的适应性教育和再社会化教育。这种教育是个大的范畴,体现在:一是对个体来说是终身教育;二是对整个社会来说是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结合。我们过去对学校教育比较重视,对社区教育、家庭教育重视不够。所以,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我们认为,除了学校之外,还应动员家庭、社区这样一些教育要素参与对社区内的每一位社会成员,尤其是对青少年的关怀和培养。 进入二十一世纪,国家实力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我国的前途和命运。而青少年是在社区、家庭和学校三个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由于社区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具有不同的环境、内容和方式,因此如果使这三者进行有效的衔接,就可以使青少年得到全面发展,更加健康成长。几年来,我们青村镇社区学校在社区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三者有效衔接方面作了一些有效的实践。 一、营造良好的社区教育大环境,提升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效果。 目前我国对青少年的家庭教育是比较传统的,主要是对青少年爱心、文明礼貌、劳动、优良品格等方面的教育;学校教育是比较正规的,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的传授、德育教育和能力培养;而社区教育面就比较广泛,既有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内容,也有家庭和学校教育未包含的内容,如社会公德教育、人际关系教育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基本是从正面教育,引导青少年的成长,但社区教育如果在社会公德、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教育跟不上,那么青少年对接受到的家庭和学校的正面教育就可能在碰到社会负面影响时产生迷惑、动摇和放弃。如我们常常遇到青少年在家庭和学校中受到的爱护公物的教育与社会公用设施被人为破坏形成的反差;拾金不昧的美德与社会上少数偷盗、抢劫等不良行为的对比;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与社会上人际关系的冷漠现象等等,都对青少年的成长不利。

加拿大职业技术教育简介 (1)

加拿大职业技术教育简介 加拿大已是中国学生出国留学的首选国之一,然而,很多学生对加拿大的教育体制还不是很了解,尤其在一些如加拿大社区学院、加拿大专业技术教育等认识上存在误区。下面,就加拿大职业技术教育做一个大致介绍。 什么是职业技术教育? 职业技术教育是指加拿大学院所提供的职业技术课程教育,这些课程基本属于专科课程,有2年、也有3年制的。主要作用是对商业、工业及公共服务业的培训需求做出回应。他们还能满足以职业取向的中学毕业生、寻找就业机会的大学毕业生以及成年人终身学习的需求。从历史上来看,这些学院仅颁发文凭,但是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及演变,这些学院也改变,其中至少有十八所现在也授与学位及应用学位。 两年或三年制(或更短)的学院科目一般提供具体的以职业为目的的课程以及普通学术性专业。事实上,有相当多的大学毕业生在获得学位后再上学,为就业掌握职业技能。一般说来,学院的特点是比大学提供更多与职业有关的课程,实行较小班教学,开设校外课程,实验室面积与教室面积之比率较大,采用交互式教学方法以及宽松的入学标准。与就业有关的科目,包括培训及继续教育课程,经常有不同的入学程度,范围包括各种技术直到艺术创作。他们为那些准备在未来加入有技能、有专业的加拿大劳工队伍的学生设计种种课程及实务训练。另一大特点是,许多职业技术学院提供带薪实习课程。 加拿大学院的独特性在于将雇主为中心的课程纳入综合性学府内,以响应国家的经济政策。学院是充满活力的学府,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以满足当地小区的经济及社会需求。众多学院已经获得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认证,所有学院都在为满足社会不断变化的学习需要力求达到优异质量 在加拿大,职业技术教育却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在加拿大上大学和上大专是两种不同的选择,而不是上不了大学的才上大专。数据统计,当地中学毕业生70%上大专,15%上大学,15%直接工作。读完大学找不到工作再到大专学习的也不

德国的职业教育及其启示

德国的职业教育及其启示 日期:2006-12-23 11:57:20作者:于淑萍点击:134 摘要:德国的职业教育,曾对战后德国的经济腾飞做出了巨大贡献,并被世人称为楷模。在德国,整个教育是以职业教育为重点的结构体系,双元制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形式,为经济发展需要提供专门职业人才。本文通过在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的培训考察,以亲历之所见所闻,浅论对我国高职高专教育所感、所想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职业教育双元制双师型就业准入专门职业人才 今年7月,我有幸参加中国职业教育中、高级管理干部考察团的欧洲之行,赴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培训考察。我们飞越欧亚大陆,行程达数万公里,尽管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但终究是亲历其境,耳濡目染,受益匪浅,感受良多。 一、教育概况 德累斯顿(Dresden),位于德国(Germany)东北部的易北河流域,现有人口近50万,是欧洲的历史文化名城,被称为易北河畔的“佛罗伦萨”。德累斯顿历史上曾是萨克森王国的首都,二战中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东、西德统一后正式修复重建,正不断发展变化。德累斯顿现在是德国人口最为稠密、工业化程度最高的萨克森州首府。 德国国土面积35万多平方公里,尚不及我国云南省大,人口8200余万,还没有我们四川省多,但德国的工业高度发达,国民生产总值雄冠欧洲之首,仅次于美、日为世界第三大经济强国,人均GDP达2万欧元。德国之所以能在战后短短的几十年内,从一个经济濒临崩溃的战败国的废墟上创造出如此令全世界瞩目的经济奇迹,究其根源何在?明确而肯定的一个答案就是教育!尤其是被大部分德国人所推崇的、一度被称为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被誉为战后德国经济腾飞的车轮的“双元制”职业技术教育! 德国整个教育是以职业教育为重点的结构体系,“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典型模式,绝大多数的人群是通过“双元制”职业培训找到工作的。自50年代以来,联邦政府颁布了十多项有关职业教育的法令。其中,1969年8月,联邦政府通过的《职业教育法》,对各级各类职业训练、制度、组织、考试制度等作了原则性规定,是德国关于职业教育的最基本的法令。《职业教育法》的出台,进一步加强和稳固了职业技术教育的地位。德国法律严格的就业准入制度规范了就业、转岗、再就业、提岗、提职都必须先接受正规的职业培训。大凡是完成了普通义务教育而没有继续读书的十八岁以下青年必须接受义务职业教育,青年们不经过正规职业培训,不准进入职业生涯,企业不得接收未经培训的员工,未经培训的员工不能上岗,已成为德国国民的共识和行为规范。在德国,无论是国家制度、社会舆论、还是家庭与个人,对于职业技术教育都是推崇的,事实上,推崇职业教育,掌握一技之长,已成为德意志的国家精神和日耳曼的民族骄傲。 二、职教特色 从当前国际范围来看,世界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莫过于德国,德国的职业教育远远走在世界各国的前列,发达的职业教育无疑是德国经济迅速腾飞的重要原因。那么,德国的职业教育为什么能十分精致而有效地成功运作呢?究其庐山真面目,确有以下几大具体特色: 1、德国的职教是以“双元制”模式为其典型特色的 所谓“双元制”是指学生在企业接受岗位实践操作技能培训和在学校接受专业理论技术知识培养相结合,是分别在企业和学校两个地点,由两个施教主体和两个管理机构分别进行又相互融合的一种职业教育模式,这是德国职业教育最基本的形式和最主要的特点。 “双元制”教育的学生,他们既是工厂的徒工,又是职业学校的学生。学生每周在工厂、企业培训三天半至四天,进行实际岗位操作的训练,主要是掌握“怎么做”的问题;学生每周在职业学校学习一天至

当今日本社区儿童教育发展的新趋向

当今日本社区儿童教育发展的新趋向 关键词:教育儿童发展保育本社日本网络化儿童教育社会教育教育发展 摘要:《当今日本社区儿童教育发展的新趋向》...本教育界正在考虑让中小学生去幼儿园和保育所体验生活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同时,鼓励幼儿园教师与保育所的保育员(日本称保育士)考取小学教师的资格证书,并参加小学一年级的授课活动,使之做到心中有数... 一、网络化的日本社区儿童教育 长期以来,日本十分重视利用社区资源来教育儿童,力图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教育职能,并已构成一个全社会对儿童施以教育的网络化整体。具体体现在: (一)家庭、社区、学校三者的横向合作。各个地区努力使学校与家庭、社区的公司、老年人之家、各种社会教育设施建立密切的联系,让儿童接触社区的各类居民,让家长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获取更多的经验,让学校在与各种社会教育设施的联系中加强合作,以便更有效地开展各种园外活动,而且这种联系对于传承社区文化传统也颇有益处。 (二)学前教育与中小学教育的纵向合作。除了让学前儿童去小学校参加生活科的授业以及参加一些文体生活外,当前日本教育界正在考虑让中小学生去幼儿园和保育所体验生活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同时,鼓励幼儿园教师与保育所的保育员(日本称“保育士”)考取小学教师的资格证书,并参加小学一年级的授课活动,使之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提前做好儿童人小学学习的指导工作。这样,通过孩子之间、教员之间以及家长之间的交流,使孩子顺利地完成幼小衔接。 (三)各级各类行政机关、教育委员会携手,构成一个综合的行政推动的整体。社区儿童教育不再只是特定社区内的教育事业,并不局限于文部行政系统的范围,而是全社会的共同

2019年社区教育工作总结

社区教育工作总结 写好总结,须从以往的工作实际出发,可养成调查研究之风。下文是20XX社区教育工作总结,欢迎浏览。 20xx年,我社区教育在街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在区教育局大力支持下,在各科室,社区的密切配合下,以"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努力提高全民素质"的要求,针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青少年,老年人及下岗待业失业人员等不同人群,开展文化素养,技术职能,科普知识,法律意识等內容的糸列社区教育。现将上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強领导,建立健全社区教育组织 为进一步加強社区教育学校组织机构建设,我们制定了今年的社区教育工作计划,召开有关会议,组成強大的社区教育专班,建立以街道社区教育为主体,社区居委会为分校的社区教育培训网络。街道十二个社区都成立了社区学校,校校有牌子,有制度,有班子。做到培训有阵地,学习有内容,教学有老师。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并把街道社区教育工作与辖区内的机关,学校,医院,企事业单位教育资源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协调发展,借势发展,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局面。 二、结合社区教育实际,确定社区教育活动內容 根据20XX年东西湖区成人教育,社区教育绩效考核下达的指标要求,我们把指标进行分解,有计划地针对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进城务工人员,老年教育,青少年校外素质培训以及下岗待业失业人

员进行不同对象不同内容的培训。例如建立健全公务员责仼制理论培训,反腐倡廉,深化治庸问责安全培训。普通话,文明礼仪,安全生产消防知识培训。校园普法,安全上网,防震减灾培训。中老年人心血管疾病,预防偏瘫中风培训。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家政服务等内容的培训。同时,街道还每逢节假日,爱卫月,食品安全宣传周,科技周,推普周等中心工作,及时开展相应的教育宣传活动。 三、打造特色,追求实效,满足居民多元学习需求 1学习型组织创建深入开展。为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建新型城市建设,我们在全街广泛开展"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家庭,学习型学校,学习型党组织"六大优秀学习型组织的评比活动。各单位社区积极开展论文,论坛,讲座等系列活功,掀起学习的高潮,满足居民多元学习的需求,为干部群众整体素质的提升搭建了一个有利的平台。 2发挥区域优势,开展教育宣传活动。20XX年科技活动周期间,我街积极参加这次教育宣传活动,努力展示生活卫生,安全饮食,预防疾病,节能环保等科普知识图片。向辖区学校普及相关科技知识,同时开展地震,消防等逃生演练活动,提高学生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能力。五月底,为了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运动,提升市民群众"运动,健康,快乐"的幸福指数,十二个社区全部参加的吴家山动会街第四届社区运动会拉开了序幕。 3努力实施吴中路"教育一条街"的美好构思。根据区政协1@9 号提案<>,特别是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高,吴家山街作为全

拆迁安置新市民社区融入与社区治理_以S新村社区为例_宋喆

网络出版时间:2015-04-28 16:31 网络出版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b16395717.html,/kcms/detail/32.1600.C.20150428.1631.004.html 拆迁安置社区治理结构变迁及其机制研究 ——以S新村社区为例 宋喆① (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江苏南京210023) 摘要:随着国家城镇化建设迅猛推进,拆迁安置社区不断涌现。S新村社区由XL农牧场 转变而来,社区居民也即农场职工。过去,XL农牧场社区管理结构是以“场带队”形式实 现,行政管理与社区管理高度统一。转变为新型社区后,社区居民的生计来源多样化,社区 又物业进行管理,但居民的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并没有随之改变,这大大增加了社区管理的 难度,也由此带来了“社区失灵”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提高拆迁安置社区治理水平,就必 须要:发挥好社区基层党组织和社区居委会功能,大力培育社区自治组织,统筹处理好社区 管理、社区自治和社区物业之间关系,从而使社区治理走上科学发展之路。 关键词:拆迁安置社区;“场带队”;新市民社区;“社区失灵”;社区治理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预言,影响21世纪世界进程和改善世界面貌的两件事分别是美国高科技产业发 展和中国城市化进程。当前,在迅猛发展的城市化大潮面前,大量的拆迁安置社 区不断涌现。许多安置社区治理方式严重滞后,社区治理上“换汤不换药”,依 然延续传统村庄治理模式,与现代化城市社区建设相去甚远。拆迁安置社区治理 方式亟需做出相应的调整和规范,以适应城市化新型社区发展的社会诉求。 所谓治理,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使互相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思维持续的 过程。这既包括有权迫使人们服从的正式制度和规则,也保留各种人们同意或以 为符合其利益的非正式的制度安排”。[1]社区治理,是指一定社区范围内政府、 居委会、营利组织、非政府组织、社会中介组织和社区居民共同管理社区公共事 务,推进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活动。[2]从建国初期到1980年代,我国社区治理组 织形式基本以“单位制”为主。传统“单位制”社区的典型特征是社区管理的“单 位化”。“单位”集生产、生活、资源配置和社会管理于一体。国家通过一个个“单 位”实现对基层社会的整合、管理与控制。社区组织全部融入“单位”之中。随 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深化,单位的大量改制与破产使传统“单位制”逐渐走向解体。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宋喆,男,法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党工委书记,研究方向为移民社会学。E-mail: zsong@https://www.360docs.net/doc/b16395717.html,。

学前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作业答案全

《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形成性考核作业(一)(第一至三章)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1.家庭结构 家庭结构指家庭成员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以及由这种状态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联系模式。 2.核心家庭 是指已婚夫妇与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家庭内只有三种关系: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和兄弟姐妹关系。 3.主干家庭 指父母和一对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4.家庭关系 是家庭成员之间根据自身角色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人际互动关系,是家庭的本质要素在家庭人际交往中的表现形式,是家庭成员之间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5.家庭功能 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家庭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6.学习型家庭 以终身学习为理念的一种家庭文化,塑造着家人彼此期待的行为模式、共同愿望,并提供新生代社会化的基础 二、简答(每小题7分,共42分) 1.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全过程可以分为哪些具体的过程 (1)学前儿童的发展(2)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3)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4)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组织和管理 2.简述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发展趋势。 (1)素质教育走进家庭(2)依托社区(3)创建学习型家庭 3.家庭结构可以划分为哪些类型 (1)核心家庭(2)主干家庭(3)残缺家庭(4)隔代家庭(5)联合家庭 4.影响家庭关系的家庭内部因素有哪些 家庭规模结构及人员素质;家庭中的代际情况;家庭传统及背景 5.家庭具有哪些功能 固有的功能包括:生育功能,性生活功能,抚养赡养功能;历史的功能包括:情感交往功能,生产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宗教功能,政治功能。 6.简述家庭教育的性质和特点。 家庭教育的性质:是一种非正规教育;是一种充满亲情的教育;是一种稳定持久的教育 家庭教育的特点:教育内容包罗万象;教育形式无固定模式;家庭教育因素复杂多样 三、论述(13分) 如何处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及社会教育的关系 参考书本61-68页,主观题无固定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以下供参考:家庭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教育是家庭成员之间的一种教育与影响过程,这种影响是双向互动的,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而言,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和影响占主要地位。相对家庭教育来说,学校教育更正规、更科学、更系统,因此,我们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关系上提倡发扬学校教育的优势,加强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同时也要重视家庭对学校教育的参与。社会教育就是社会对人的发展所起的影响作用,正确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使三者形成合力,目标一致共同发挥作用时,才能对人的发民产生巨大动力。 四、应用题(15分) 从现实条件出发,谈一谈怎样创建学习型家庭。 “学习型家庭”是以终身学习为理念的一种家庭文化,塑造着家人彼此期待的行为模式、共同愿望,并提供新生代社会化的基础;学习型家庭也是家庭成员之间互动的过程,尤其是家人进行共同的学习与分享活动。 学习型家庭的表现特征

加拿大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

收稿日期3作者简介桂韬(6),女,河南南阳人,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讲师。 2011年6月第3期(总第86期)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J o u rnal of Ji nan Vocat i o nal College J un .2011No .3(Seri al No .86) 加拿大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对 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 桂 韬 (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48)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得以快速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难题,而国外职业教育成功的典 范又为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很多启示。本文以加拿大职业教育为例,认为其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办学层次多样及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理念都可为我国高职教育发展提供宝贵经验。最后得出我国高职教育必须树立服务理念,才能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加拿大;职业教育;高职教育;服务中图分类号:G53/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270(2011)03-0047-02 加拿大职业教育发展迅猛,日益形成系统完整 的体系,独具特色。加拿大职业教育经过快速发展并走向成熟阶段,目前,吸引大批国内教育界人士前去考察其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更是日益吸引了中国留学生的眼光。现在,来自世界不少国家的留学生已经不再单纯地把眼光盯在可以取得硕士、博士学位的著名高校。越来越多的留学生开始更实际地把眼光放在就业出路好,就业快的加拿大职业学院上,这就是加拿大职业教育成功的一个很好例证。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与倡导下,也出现了迅猛发展,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支重要的生力军。目前,高职教育已经占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在我国高职院毕竟还属于新事物,目前还存在办学特色不明显、办学理念滞后、师资培养模式不足等矛盾。结合我国目前出现的大学生就业难及用工荒的矛盾,高职教育能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用工荒的问题,实现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高职教育如何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社会职能,高职教育自身存在很大的提高余地,也需要从其他国家职业教育的发展中获得启示。 其实,加拿大职业教育的起步并不算太早,20 世纪初至20世纪60年代为加拿大职业教育起步阶段,这一阶段职业教育的主要特点是:职业教育培训主要集中在职校、技校等中等教育层次;培训内容以提供当时社会所需,尤其是制造业所需层次较低的基本工作技能训练或初级入门训练。20世纪60年代至今为加拿大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并走向成熟的阶段,这一阶段加拿大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源于各省(地区)对劳动力市场实用型人才的需要。经过近百年,尤其是后半个世纪的发展,目前,加拿大已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地域分布均衡、结构合理、系统化的职业教育网络。 加拿大职业教育为什么能得以快速发展并取得较大的成功呢?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加拿大的职业教育模式可以在如下几个方面为我国高职教育的建设提供参考。 一、目标明确为社区服务、为地方经济服务加拿大职业教育从创办开始就具有非常明确的定位即为谁办学,为谁服务。加拿大职业院校的办学宗旨是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社会参与,社区企业与相关院校有着紧密的联系。学校与社区关系良好。社区企业为院校提供行业最新发展动态、人力设备资源、学生实践就业基地等,这保障了加拿大职业教育的稳 :2011-0-12 :19747

浅谈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及启示

浅谈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及启示 李露 摘要:职业教育最主要的目标是适应市场的需要,满足国家社会对合格劳动力的需求,从而解决社会的就业问题。在各国的职业教育模式中,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得到了充分的肯定与认可,它也被认为是促进德国经济迅速腾飞的重要原因,更被称为二战后德国经济繁荣的“秘密武器”。它的形成于发展具有自身的特色,对于我国的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启示作用。 关键词: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发展;启示 目前世界职业教育模式总类众多,其中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经过几百年的演变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德国职业教育的主体,并且形成了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 一、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一)德国职业教育发展历史 德国的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的行业协会领导下的学徒制。这时的学徒制是只有行业的师傅才有资格教育、培训学徒。之后,在16世纪后半期,就有个别邦国颁布了强迫教育法令。从17世纪到18世纪中期,德国在政治上和经济上比英国和法国都要落后。有300多个封建邦国使其长期处于分裂状态。17世纪开始,大多数邦国都开始颁布这种强迫教育法令。而实科中学在德国产生于18世纪初期,比英国、法国要早一个世纪。1708年席姆勒在哈勒创办了“数学、力学、经济学实科中学”。此后,在德国的各个城市许多人开始创办这类的实科中学。它既具有普通教育的性质,同时也具有职业教育性质。这类学校的教学科目、教学内容摆脱了纯古典主义的倾向,逐渐开始适应德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但由于它的毕业生不容许进入高等教育,所以其社会地位比较低,学生并不是很多,因此很快德国在科学应用方面输给了没有门第观念的美国。18世纪,德国受到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它的教育上突出的表现在泛爱主义和洪堡改革。 19 世纪初,为了传授给学徒们传统的知识和技能,德国创办了以职业为导向的新兴学校。与传统对小规模工艺生产的职业训练相比,针对产业的系统化职业培训始于20 世纪20 年代。20世纪60 年代后,当舒尔茨“人力资本论”风靡世界,给带来了人们教育观念上的剧变时,这种“教育不是消费,而是投资,是生产性事业”的理论为高等专科学校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在此期间,德国联邦政府于1968 年召开了11 个州的州长会议,就改革德国高等教育的问题进行做出全面细致的研讨,最终各州长之间达成《联邦共和国各州统一专科的协定》。该协定的核心内容是决定创办高等专科学校。这是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现代德国职业教育体系逐渐完善是在1969年颁布了《职业教育培训法》之后,它制定了全国统一的企业培训规章条例,企业的培训员出现,并进行“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 (二)德国职业教育价值观的演进形成

日本社会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

日本社会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 日本社会(社区)教育的起步虽晚于欧美国家,但发展却很快。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就逐渐形成并完善了自己独特的社会教育模式,整备了一套完整的社会(社区)教育体系,使社会(社区)教育不仅适应,并促进了国家振兴,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而且随着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新科技革命的兴起,现代化教育手段的不断进步,新教育理论的不断更新,特别处终身教育思潮的广泛流传,日本社会(社区)教育越来越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从而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 综观日本的社会(社区)教育的历史与现状,可发现日本社会(社区)教育的诸多特点和经验。中国与日本虽然基本国情不同但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国,具有2000多年的文化交流史,日本文化的一部分是由中国传人而发展起来的,两国在教育上有很大的相似性。借鉴日本社会(社区)教育的成功经验,可以促进我国社区教育快速、健康发展。其对我国社区教育有很多启示。 一、建立社区教育法律、法规,推进社区教育深入展开 日本社会教育的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根据《日本国宪法》第26条“教育权利”的思想和《教育基本法》(1947年)的原则,日本政府又颁布了《社会教育法》(t949年)、《图书馆法》(1950年)、<博物馆法》(1951年)等—系列与社会教育有关的法律。 日本《社会教育法》第3条对其国家及地方公共团体的任务作出如下的规定:“国家及地方公共团体必须依据本法及其他法令的规定,通过设置和运营奖励社会教育所必须的设施,举办集会、制作与颁发资料以及其他方法,努力创造环境,以便全体国民能够利用一切机会和—切场所,自主地根据实际生活需要提高文化教养水平”。该条表明,为创造一个全体国民可以自主开展社会教育活动的教育环境,国家及地方公共团体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从而有力地促进了社会教育的发展。 日本有关社会(社区)教育的法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进步、人口结构的变化、家庭生活的变化、都市化、高学历化、工业化、信息化和国际化等社会结构的变化,为使社会(社区)教育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要,日本有关社会教育的新的法令法规不断对《社会教

某市社区教育工作总结

某市社区教育工作总结 XX市社区教育工作总结 近年来,XX市社区教育工作在全国各级教育部门、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社区教育专业委员会以及XX市委市政府的引领和指导下,在全体社区教育工作者、各乡镇街道办事处成人社区学校社区教育服务中心、各村成校学校的配合支持与共同努力下,围绕“统筹城乡、均衡发展”的工作方针,以标准化基地建设、学习型组织创建、数字化学习、教育资源统筹、课程项目建设等为抓手深入挖掘优势文化资源,依托地域特色文化,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和贴近群众的目标,扎实开展社区教育培训,努力打造特色品牌。以居民终身幸福为终极目标,努力促进社区教育内涵发展。 一、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和教育培训,加快推进农村成人学校向社区教育转型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呈现出多元化趋势。XX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在不断转变。XX市因地制宜,与时俱进,主动调整思路积极鼓励成人学校向社区学校转型。在年度目标责任的安排上,除要求各成人学校在搞好实用技术培训的同时,

结合辖区文化特色,开展了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和社区教育培训活动。全市各成人社区学校积极尝试、不断探索,在完成技术培训的前提下,尝试着与所在村党员活动室、文化大院联合,举办了法制教育、科普知识、卫生健康等专题讲座;举办了了戏曲、舞蹈、象棋、书画艺术大赛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初步实现了农村成人学校向社区教育的顺利转型。 二、依托“职普成联手共发展”工程,开展社区教育特色文化培训活动 “职普成联手共发展工程”是XX市XX年开始实施的一项教育系统内工程。即职业学校、成人社区学校、初级中学和普通高中之间携手共建,实现资源共享、共育人才、共同发展。该“工程”实施以来,XX市职教中心、雕塑中专等职业学校于每年3-5月份之间,向各初级中学毕业班派出专家、学者和专任教师,除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外,还开展了国画艺术、服饰文化、剪纸艺术、石雕‐玉雕‐木雕‐泥塑与佛教文化等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艺术培训。截至目前,全市共开展培训六期,参训初高中毕业生3万余人。“职普成联手共发展工程”的全面实施,对于全市人民群众文化水平、文明程度、民生幸福指数的提高与和谐社会的形成,起到积极推动作用。XX年12月17日,河南省社科院《河南经济蓝皮书(XX)》发布全省各县市幸福指数,其中XX市民生幸福

社区如何做好社区治理工作的建议和意见

社区如何做好社区治理工作的建议和意见 社区治理工作,是一项事关社会经济发展与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性工作,下面就社区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谈一点个人肤浅的认识。 目前,我们城关区就处于这样一种复杂的局面,不稳定因素表现在方方面面: (1)随着企业的分流改制,协解、退休、下岗和失业人员不断增加,大部分人找不到工作,生活困难的居民日益增多,怨气很大。 (2)外来流动人口增加导致溜门撬锁、盗窃、抢劫的刑事案件时有发生。 因此,社区治安“久治不安”和社区违法犯罪“常打不息”已经成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顽症,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必须走“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之路,同样我们在处理社区违法犯罪问题也要以预防为主,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预防社区违法犯罪,保障社区健康安全文明的发展,我们可以做到以下四个结合: 一、治安、文明和福利结合 社区是城市管理的最基层单位,是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没有社区的稳定,也就没社会的稳定。 城市社区要正常稳定地发展,首要的标准是安全,治安搞不好,群众就没有安全感,因而其他任何建设都无从谈起,所以我们必须以治安为突破口,加上提高市民文化素质,搞好公益福利,才能将城市社区搞好。 首先,加强城市社区治安管理。第一,在社区中建立户籍民警执勤室,使民警紧贴群众,不但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人民警察形象,而且有利于密切警民关系,群众有困难可以及时找警察;另外建立执勤室不仅维护了社区内部治安秩序,而且也加强了外部巡查,控制了周边环境和社区的各个社会层面,从而保障社区内外良好的治安秩序。第二,建立社区保安巡逻队(可由下岗失业人员组成)加强社区内部巡逻。确保社区内的打击和防范违法犯罪活动在力度、时间和空间上有绝对的优势。总之,公安民警和保安在城市社区内不断流动和频繁出现,不但会方便社区居民,而且还给犯罪分子极大的威慑力,减少犯罪得手的机会,从而有效地减少犯罪,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 其次,搞好文明建设,培养提高社区居民素质,倡导社会新风尚。文明是一种社会发展、进步的过程和状态,其中包括已经取得的积极成果,作为一个整体,它是进步的总体状态。因而在城市社区中举办市民学校,不断对居民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为主要内容的文明意识教育;发展安全社区,卫生社区,植树美化环境社区等;开展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和群众志愿者活动等,使广大社会居民自觉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环境。

让社区教育成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效衔接的一重要纽带

让社区教育成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效衔接的一重要纽 带 让社区教育成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效衔接的一个重要纽带 谈及社区教育,很多人将其混同于传统的一般学校教育,其实这是一个误区。所谓社区教育是指社区群体全员、全程、全方位的适应性教育和再社会化教育。这种教育是个大的范畴,体现在:一是对个体来说是终身教育;二是对整个社会来说是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结合。我们过去对学校教育比较重视,对社区教育、家庭教育重视不够。所以,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我们认为,除了学校之外,还应动员家庭、社区这样一些教育要素参与对社区内的每一位社会成员,尤其是对青少年的关怀和培养。 进入二十一世纪,国家实力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我国的前途和命运。而青少年是在社区、家庭和学校三个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由于社区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具有不同的环境、内容和方式,因此如果使这三者进行有效的衔接,就可以使青少年得到全面发展,更加健康成长。几年来,我们青村镇社区学校在社区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三者有效衔接方面作了一些有效的实践。 一、营造良好的社区教育大环境,提升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效果。 目前我国对青少年的家庭教育是比较传统的,主要是对青少年爱心、文明礼貌、劳动、优良品格等方面的教育;学校教育是比较正规的,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的传授、德育教育和能力培养; 而社区教育面就比较广泛,既有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内容,也有家庭和学校教育未包含的内容,如社会公德教育、人际关系教育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基本是从正面教育,引导青少年的成长,但社区教育如果在社会公德、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教育跟不上,那么青少年对接受到的家庭和学校的

加拿大职业的技能类别(Skill Type)划分为10类

加拿大国家职业分类系统(NOC)按照加拿大职业的技能类别(Skill Type)划分为10类,其中0 类(管理类)横跨其他所有9类职业类别, 该10 大类分别是: 管理行业(0 MANAGEMENT OCCUPATIONS) 商业、金融和行政管理行业(1 BUSINESS, FINANCE AND ADMINISTRATION OCCUPATIONS) 自然和应用科学以及相关行业(2 NA TURAL AND APPLIED SCIENCES AND RELATED OCCUPATIONS ) 医疗卫生行业(3 HEALTH OCCUPATIONS) 社会科学、教育、政府服务和宗教行业(4 OCCUPATIONS IN SOCIAL SCIENCE, EDUCA TION, GOVERNMENT SERVICE AND RELIGION) 艺术、文化、娱乐和体育行业(5 OCCUPA TIONS IN ART, CULTURE, RECREATION AND SPORT) 销售和服务行业(6 SALES AND SERVICE OCCUPATIONS) 贸易、运输和设备操作相关行业(7 TRADES, TRANSPORT AND EQUIPMENT OPERATORS AND RELATED OCCUPATIONS) 第一产业(8 OCCUPATIONS UNIQUE TO PRIMARY INDUSTRY) 加工、制造和公用事业行业(9 OCCUPATIONS UNIQUE TO PROCESSING, MANUFACTURING AND UTILITIES) 加拿大国家职业分类系统(NOC)的职业详细划分 以下列表是加拿大国家职业分类系统的职业级别、职业分类和职业代码: SKILL LEVEL 0 00 Major Group 高级管理人员职业(SENIOR MANAGEMENT OCCUPATIONS) 001 议员和高级管理人员(Legislators and Senior Management) 011 行政服务管理(Administrative Services Managers) 012 金融和商业服务经理(Managers in Financial and Business Services) 013 通信经理(除广播)(Managers in Communication (Except Broadcasting) 021 工程、建筑、科学和信息系统经理(Managers in Engineering, Architecture,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031 卫生、教育、社会和社区服务经理(Managers in Health, Education, Social and Community Services) 041 公共行政经理(Managers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 051 艺术、文化、康乐和体育经理人(Managers in Art, Culture, Recreation and Sport) 061 销售、营销和广告经理(Sales, Marketing and Advertising Managers) 062 零售业经理(Managers in Retail Trade) 063 餐饮服务及住宿经理(Managers in Food Service and Accommodation) 064 保障服务(警察,消防)长官(Managers in Protective Service) 065 其他服务经理(Managers in Other Services) 071 施工和运输经理(Managers in Construction and Transportation) 072 服务机构运行维护经理(Facility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Managers) 081 第一产业经理(除农业)(Managers in Primary Production (Except Agriculture) ) 091 制造业和公用事业经理人(Managers in Manufacturing and Utilitie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