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种质资源

第二章 种质资源
第二章 种质资源

第二章种质资源

第一节种质资源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一、基本概念

1、种质:又叫遗传质,是决定生物遗传性状(或种质),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的总称)。

2、种质资源:携带种质的载体。

水平:群体、个体、器官、组织、细胞(配子)、染色体、分子(基因或DNA片段)。种质资源是培育新品种的原始材料—育种的原始材料。

二、种质资源的类别

可根据其来源分为以下四类。

1、本地种质资源

此资源是指在当地的自然和栽培条件下,经长期的栽培与选育得到的地方品种和当前推广的改良品种。

特点:取材方便,对当地的自然条件、栽培条件适应性好,当地人消费容易接受。

利用价值:①改良、提高,选育成适于当地的优良品种②在杂交育种中常用做亲本之一。

2、外地种质资源

此资源是指由国内不同气候区域或由国外引进的植物品种和类型。

特点:①具有与本地品种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和遗传性状,有些性状是本地品种所欠少的。②有可能不太适应本地的气候、土壤条件和耕作制度。

利用价值:①直接引种用于生产②通过选择育种培育新品种③用作杂交亲本。

3、野生种质资源

此资源是指未经人们栽培的自然界野生的植物。包括栽培植物的近缘野生种和有潜在利用价值的植物野生种。

特点:经过长期自然选择生存下来,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抗逆性。还可能具有栽培植物所不具有的特殊性状,如不育等。

利用价值:①驯化成新的栽培作物②通过杂交把优良基因、染色体(片断)转移到栽培植物中来。

4、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

此资源包括人工诱变而产生的突变体、远缘杂交创造的新类型、育种过程中的中间材料、基因工程创造的新种质等。

特点:具有比自然资源更新更为丰富的遗传性状。这些性状是自然资源中所缺乏的,可作为进一步育种的理想的原始材料。具有自然界所没有的种质。

利用价值:有的经过几代选育才有利用价值;有的可作为育种的好材料。

三、种质资源的重要性

1、种质流失问题

(1)人类的活动

在一般情况下,环境与发展是协调的或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随着人口的增长和活动范围的扩大,人类对资源的索取超过了环境本身有限的承受能力,使环境和发展失调,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生物资源的流失。

大量砍伐和焚烧森林,过度放牧使大片草原变成荒漠,使大量野生动、植物失去栖息、繁衍的场所。

城市化建设的加快(工矿、交通设施的发展)占用了大量的农田和绿地,造成土壤、水源和大气的污染。

大面积植被的破坏加剧了风雨对土壤的侵蚀和冲刷,掠走了农田中肥沃的表土,大量泥沙堵塞河流、湖泊。长江上中游85%的森林植被已经不复存在。

(2)环境条件的恶化

生态环境的破坏将导致自然灾害(干旱、洪涝、寒害、病虫害等)的发生加重,在严重破坏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同时,大量的物种遭到灭绝。在过去的2亿年间,大约每27年有一种高等植物灭绝,且现在的灭绝速度是相当惊人的,相当于自然灭绝速度的1000倍,由于自然生态系统受到破坏,造成大约3.4万种的植物变得很稀少,可能很快消失,约占植物总数的12%,物种灭绝反过来又加剧了环境的恶化,形成了恶性循环。环境恶化→森林破坏→物种灭绝→食物链断裂。

(3)育种工作中认为选择的“片面性”

野生植物类型→自然选择、人工选择→地方品种→人工选择→高效植物栽培品种—对生态系统的要求单一化。在这一过程中,植物遗传多样性不断丧失,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抗逆性、抗病虫特性逐渐减弱,造成生态系统的单调脆弱,导致珍稀种质资源和地方品种的灭绝。

人类驯化野生动植物,使之成为人类赖于生存的少数几个动植物优势品种,人类的生存活动逐渐局限于几种单调脆弱的农业生态系统,在现代植物育种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带来严重的消极后果—造成成千上万珍贵的种质资源和地方品种的灭绝。

人类育种过程中片面追求高效益,使那些不符合生产要求的品种遭到大量淘汰。随着新品种的推广,带来大面积生产上品种的单一化,少数高效品种在生产中占垄断地位,但品种的遗传基础出现狭窄化,用无性繁殖(组织培养)代替实生播种繁殖,以少数几个基因型代替成千上万的基因型,而其他基因型则在很短的时间内消失甚至灭绝,虽然单一品种在短期内能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但也会出现负面效应,这种遗传基础的单一化,若遇到突发的自然灾害(干旱、冻害、洪涝、新病虫害流行等)、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就会使这一品种出现毁灭。

开展育种工作,离不开某些植物,如栽培植物的一些品种、野生植物的不同种、类型,还有一些杂交或诱变的植物材料。我们把培育新品种的这些植物称为育种的原始材料,也称为(20世纪60年代初)品种资源,现在国际上多采用比较确切的名称即种质资源。

2、保护种质资源的重要性

1)种质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它为人类提供了食品、药品、能源、工业原料,是人类拥有的最为宝贵的自然财富。J.R.Harlan(1970)认为,“人类的命运将取决于人类理解和发掘植物种质资源的能力”。丰富的生物种类和拥有的基因以及生存环境所组成的生态系统构成生物的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稳定环境以及保持人类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植物资源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贮藏起来,作为能量来源,为其它物种生存提供了能量基础。

2)种质资源是育种的物质基础

任何新品种都是在原来植物资源的基础上培育的,没有好的种质资源,就不能培育出好的品种,突破性的育种成就取决于关键性基因的发现和利用。假如原始材料中缺少控制某个性状的基因,而这个性状又正是你的育种目标之一,你就不可能培育出符合要求的品种。有了好的原始材料,“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就可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19世纪中叶欧洲马铃薯晚疫病大流行,几乎毁掉整个欧洲马铃薯种植业,后来从墨西哥引入抗病的野生种作杂交亲本,育成抗病的马铃薯新品种,才使欧洲马铃薯种植业得到挽救。3)种质资源是作物起源、演化、分类、生态、生理等项研究的物质依据

N.E.Vavilov之所以能提出栽培植物的起源中心学说,关键是他从世界60多个国家搜集到的15万份种质资源材料。过去认为水稻仅起源于印度;而近些年来,科学家对大量稻种资源的脂酶同功酶的分析确定,印度阿萨姆、缅甸北部、老挝和中国云南省为水稻起源中心

第二节种质资源的考察征集与保存

一、种质资源的收集

1、收集方法:

1)征集:植物种质资源的征集,一般是指国内通过国家行政部门或农业科研单位,向全国或某地区、某单位发公文或公函,由当地人员组织搜集种质资源,并送往主持单位。

我国先后组织了2次大型全国性的农作物品种资源的收集活动:50年代中期至58年共收集40多种作物的20多万份种质材料;1979-1984年间进行了补充征集,参加征集的农业科研人员达2万多人次,其他人员达30多万人次,共征集到作物种质资源10多万份,抡救了一批濒于灭绝的品种,挖掘了一批珍贵资源,搜集到一批有价值的野生近缘植物资源。

2)种质资源的调查搜集

每一次植物种质资源调查工作,必然伴随着种质资源的搜集。这是目前搜集和积累园艺植物种质资源的主要方式之一。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展的大规模种质资源考察活动,搜集到不少园艺植物种质资源。如1986-1990年间,组织专家到三峡地区收集到各种作物种质资源9526份。

种质资源调查:指查清和整理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范围内种质资源的数量、分布及特征特性的工作。它是整个种质资源工作中最艰苦的阶段,然而它也是开展园艺种质资源其它方面工作必不可少的前提。

考察前的准备工作:

制定考察计划:计划包括考察的目的、任务、组成人员、考察路线、时间、经费预算以及物资设备等。

组建考察队:园艺植物种质资源考察是复杂的科技工作,涉及到多种学科。

确定考察地点:园艺植物种质资源考察必须要先确定好该去的地区,否则,如果漫无目的,或去了不适当的地区考察,结果将会费尽财力、物力、人力,却无所收获,徒劳而归。

时间安排:考察时间必须安排紧凑、井井有条。既要有充分的时间去完成考察任务,又要从经费开支和工作进程的角度着想,不能把时间拉得太长。

经费预算:执行一项资源考察活动必须有一定的经费开支。对此在考察前应作出预算,包括总经费预算和分项开支预算。

物资设备的准备

3)交换和购买

各育种单位间开展品种资源交流,互通有无,是目前育种单位间品种资源交流的主要形式。

二、种质资源的保存

收集到的种质资源,经整理归类后,必须妥善保存,以备今后育种和各种研究所用。所谓种质资源保存,是在适宜条件下贮存种质以及基因载体,使其保持生活力、遗传变异度和适当的数量。

1、就地保存:种质资源在原来所处的生态环境中,不经迁移,采取措施加以保护,主要方式有:划定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人工圈护。保护对象:稀有的良种单株及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古树名木,稀有种、濒危种、野生种。划定自然保护区是保护野生种质资源的最好方式,它保留了种质资源原有的生态环境,使它不致随着自然栖息地的消失而灭绝。

2、种质圃保存:将种质材料迁出其自然生长地,集中改种在植物园、树木园、品种资源圃、种质资源圃等处保存。种质圃选址时应考虑:具有该种质生存的气候、土壤条件、无环境污染和严重病虫害;有良好的栽培条件和设施;交通便利;对种质圃种植的材料应严格执行检疫,防止混杂。

优点:不受繁殖方式所限;不受种子寿命所限

缺点:比较麻烦;特别种质资源数量较多时,易造成人为差错、机械混杂和生物学混杂;加快了世代进程,改变变异度(纯合、突变等)。

3、种子保存:种子:正常型种子:要求在低温(5-20℃)干燥的条件下保存的种子,采用种子库保存。顽拗性种子:当种子的含水量降低到12-31%时,生活力就下降,不能在低温干燥下保存的种子。核桃、栗、榛子、人心果、荔枝、龙眼。

种子库:短期库:用于临时存放种子。中期库:温度0-5℃,相对湿度为32-37%,用于分发用种子的保存。长期库:温度-10-15℃,相对湿度为32-50%,用于长期保存种质(30-50年),当种子发芽率降到65-85%或种子量下降到可接受程度时,需要进行繁殖更新。

4、离体保存:植物体的每个细胞,在遗传上都是全能的,含有发育所必须的全部遗传信息。上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开展了用试管保存组织培养物的方法来保存种质。

优点:占用空间小、保存数量多、节约土地和劳力,成本低等。

对组织或细胞培养物试管保存的一般方法,作定期的继代培养和重复转移。

缓慢生长系统

降低培养温度或加入化学抑制剂等措施可以延长离体培养培养物继代的周期,达到长期保持的效果。需要使用时,将培养物进行继代培养,可立即恢复生长。

离体超低温保存:将原生质体、细胞、组织、器官或花粉经处理后,放入液氮中(-196℃)保存,使用时,取出材料,经一定程序解冻,原生质体、细胞、组织、器官可通过组织培养诱导分化,形成再生植株,花粉可用于授粉。

超低温保存的具体方法如下:

(1)选择材料:如果保存的材料为细胞,则应选择减数分裂处于旺盛时期,或者是培养5~9天的幼龄细胞。如果材料为芽,则应选择冬芽,因为这种芽抗寒能力强,可以有较高的存活率。

(2)对材料进行预处理:即将选好的材料放入冰冻保护剂中在0℃低温下处理一定时间(经常是处理约1小时)。常用的冰冻保护剂有二甲亚矾(DMSO)、甘油、聚乙二醇、山梨醇、糖等。经试验,在冰冻保护剂中加入0.3%氯化钙效果较好,采用复合冰冻保护剂(即用两种或以上冰冻保护剂)处理效果要比用单一保护剂处理要好。

(3)进行降温:材料经冰冻保护剂预处理后需立即降温。常用的降温方法有三种。即快速冰冻法、慢速冰冻法以及两步冰冻法。快速冰冻法是将预处理后的材料直接投入到液氧中。慢速冰冻法则是使预处理后的材料以每分钟下降0.1-10℃的速度逐渐降温到所保存的低温下。两步冰冻法是先用慢速冰冻法降低材料温度,使细胞达到适当的保存性脱水,到一定程度后再将材料投入到液氮中快速冰冻。

(4)化冻及生活力测定:超低温保存的种质资源在使用前首先应进行化冻,即在35-40℃的温水中化冻或在0℃,也可以是2-3或室温下进行化冻。

化冻后的植物材料必须进行生活力测定,常用的测定方法有3种。

①再培养法:根据培养物颜色的变化,判断材料的存活率,如果培养物呈褐色,则说明存活率较低。

②二醋酸酯荧光素染色法:先配0.1%荧光素染料和一滴化冻后的细胞悬浮液相混合,然后分别放于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及紫外光显微镜下观察计数。

③TTC法(氯化三苯四氮唑还原法):有活力的细胞通过氧化还原反映能使氯化三苯基四氮唑的无色溶液变为红色,用分光光度计进行定量测定即可判断材料的存活性。

5、利用保存:种质资源在发现其利用价值后,及时用于育成品种或中间育种材料,这是一种对种质资源切实有效的保存方式。

6、基因文库保存:将总DNA或染色体所有片段随机连接到载体上,然后转化到大肠杆菌

或农杆菌中进行繁殖,提取质粒或在超低温下保存菌种。

第三节种质资源的研究、创新与利用

为了正确认识种质资源,有效地发挥其作用,必须对收集到的种质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只有占有比较全面的种质资源,并对其进行细胞学、遗传学、生物学等方面的系数研究,才能在较大的群体中根据育种目标选择最佳组合,培育新品种。

一、种质资源的研究

1、特征特性鉴定:

1)植物学形态特征—通过对收集到的种质资源各种材料的主要器官形状、大小、数量、色泽等外部特征的比较分析,可判断各种材料之间的亲缘关系及其在分类学的地位。通过对分类学性状的研究,可为以后的有性杂交、倍性育种等工作奠定基础。

2)生物学特性:生长发育习性、物候期、环境因子,自然环境鉴定—区域性鉴定、生长季节鉴定,了解种质材料对不同地区和生长季节的适应性。人工控制环境鉴定—温室、人工气候室、低温春化、低温要求、光照鉴定。低温春化和低温要求鉴定:一二年生的蔬菜花卉植物的春化特性、落叶树解除休眠所需的需冷度。光照鉴定:光周期特性、对光照强度的适应性。

3)园艺性状鉴定:产量构成性状、早熟性状、生长习性、结果习性、栽培习性。

4)品质鉴定:外观品质:颜色、大小、形状、整齐度。内质:质地风味品质—硬度、弹性、致密坚韧度、汁液多少、粘稠性、纤维含量、脆嫩程度、糖酸比、芳香性物质含量、特殊风味物质、一般用仪器测定、品尝;营养品质:糖类、纤维素、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贮藏品质、加工品质。

5)抗逆性鉴定:抗寒、抗旱、耐热性、抗盐性。采用自然条件下、人工模拟逆境、间接鉴定。

6)抗病性鉴定:直接鉴定:田间鉴定—自然诱发或接种,室内鉴定—人工接种。间接鉴定:毒素、植物保卫素、酶活性、同工酶、血清学鉴定。鉴定指标:普遍率、严重度、病情指数。7)抗虫性鉴定:田间自然鉴定、田间接种虫源增加危害压力法、网室鉴定。

2、基础理论研究

1)起源与演化研究:实地考察、收集考古证据和古书记载、形态特征、解剖学特性、交配亲和性、染色体倍性分析、核型分析、孢粉学特性、染色体显带、同工酶、DNA指纹。2)种内分类和生态型研究:形态分类和生态型分类;实验分类和数量分类相结合。

3)遗传分析:优异形状的显隐性、配合力、遗传传递力、基因定位、遗传力、性状及性状群分析。

二、种质资源的利用

1、直接利用:对适应当地生态环境、具有开发潜力、经济效益高的种质材料可直接利用。引种—引进优良品种经品种试验和适应性试验后直接在生产上推广;野生种的驯化与开发—猕猴桃、刺梨、沙棘,兰花,品种整理与单株选择。

2、间接利用:对当地表现不理想或不能直接利用生产,但具有明显优良性状(抗病、早熟、晚熟、雄性不育等)的种质材料,可作为育种的原始材料(杂交亲本、砧木、诱变材料)。

3、潜在利用:有些材料在现在还没有利用价值,但不表示以后没有利用价值,先将它们保存起来,以后利用。

三、种质资源的创新

种质资源的创新,为育种工作提供了特殊性状的基因源,从而使育成的品种在某些重要性状上有所突破,在植物育种工作中有重要意义。

创新途径:

(1)不断产生的天然变异,包括自然突变和天然杂交产生的新类型和新物种;;

(2)通过远缘杂交、细胞工程、染色体工程、基因工程、组织培养等手段来创造新的种质资源以及新的栽培植物类型和品种。这一方面的成果最为突出。

例如:应用远缘杂交技术,法国学者通过雄性不育的萝卜和甘蓝杂交,获得了甘蓝的胞质不育材料;日本学者用结球甘蓝和大白菜杂交得到抗病性强的白蓝新种;美国园艺家布尔班克用杏和中国李杂交,获得了几十个有价值的种间材料。采用体细胞杂交技术,使番茄和马铃薯体细胞融合,获得“番茄薯”;用基因工程技术,将ACC氧化酶反义基因转化番茄,已选育出耐贮性强的品系等等。

种质资源

§3 种质资源 重点:种质资源的概念,种质资源的重要性、保存、研究、创新与利用。 难点:各类种质资源的特点。 要求:了解作物起源学说的形成、发展和主要内容,明确种质资源的工作内容,掌握种质资源的概念、类别和利用。 §3.1 种质资源的重要性 §3.2 作物起源中心学说及其发展 §3.3 作物种质资源的类别及利用价值 §3.4 种质资源工作的内容 §3.1 种质资源的重要性 3.1.1 种质资源的概念 用以培育新品种的原材料,过去称为育种的原始材料。在中国20 世纪60 年代初改称为品种资源。现代育种所利用的现有品种材料和近缘野生植物,主要是利用其内部的遗传物质或种质,所以现在国际上大都采用种质资源这一名词。在遗传育种领域内,把一切具有一定种质或基因的生物类型总称为资源(germplasm rmuce)。包括品种、类型、近缘种和野生种的植株、种子、无性繁殖器宫、花粉甚至单个细胞,只要具有种质并能繁殖的生物体,都能归入种质资源之内。又因为现代的遗传育种研究不但利用现有的种质资源,而且要进行染色体工程、基因工程,所以,遗传学上也常称种质资源为遗传资源(genetic remurees)。说到底,遗传、育种研究上主要利用的是生物体中的部分基因,甚至是个别基因,所以又称为基因资源(gene resources)。把蕴藏有形形色色基因资源等各种材料, 概称为基因库或基因银行。 种质资源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 由自然演化和人工创造而形成

的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 它积累了由于自然和人工引起的极其丰富的遗传变异,即蕴藏着各种性状的遗传基因。是人类用以选育新品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 也是进行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材料, 是极其宝贵的自然财富。 3.1.2 品种资源在作物育种工作中的重要性 1. 品种资源是作物育种工作的物质基础 作物育种成效的大小, 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掌握种质资源的数量多少和对其性状表现及遗传规律的研究深度。 品种资源是在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过程中形成的, 它们携带着各种各样的基因, 是品种选育和生物学理论研究不可缺少的基本材料来源。如果没有品种资源, 作物育种工作就成为“无米之炊”。 筛选和确定作物育种的原始材料, 也是作物育种的基础工作。能否灵活地、恰当地选择育种的原始材料, 受作物品种资源工作的广度和深度的制约。 2. 作物育种工作的突破性进展取决于关键性基因资源的发现和利用 国内外作物育种工作实践表明, 一个特殊种质资源的发现和利用, 往往能推动作物育种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品种培育的突破性进展, 往往都是由于找到了具有关键性基因的种质资源。 20 世纪50 年代, 中国由于发现和利用了广东省的矮脚南特和广西省的矮仔占等水稻矮源, 从而育成了广场矮、珍珠矮等一批高产、抗倒的矮秆水稻良种,实现了品种矮秆化,使水稻亩产由200-250 公斤提高到300-350 公斤以至500 公斤。 同时, 由于低脚乌尖这一水稻矮源的发现与利用, 进一步推动了世界范围的“绿色革命”浪潮。低脚乌尖原产于中国台湾及福建, 它现在几乎是世界所有国家矮秆水稻品种的祖先。台湾省以低脚乌尖为亲本,

种质资源库建设方案

***国家级中草药种质资源库配套设施建设 工作方案 ***国家级中草药种质资源保护和研究基地建设项目,于2014年开工建设,2016年建成。项目总共投资约8655万元。"***国家级中草药种质资源库"主要包括种子库、植物离体种质库、信息中心。位于***,正式启用后将使*** 乃至西北的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得以保存。 ***中草药种质资源库从概念形成到竣工历时3年,建筑面积约560㎡。如运行后具体目标是在第一个5年内达到300种3000份(株),15年内达到1600种1.6万份(株)野生中草药种质资源。 种质资源库因资金等原因缺少配套设备并未投入运行,只在田间进行中草药种质资源的繁殖工作,为保存现有的种质资源特制定此工作方案。 1、总体科学目标 其总体科学目标是:建成一个依托***、立足西北、面向全国一流的野生中草药种质资源保护设施和科学体系,实现自动化管理的中药材种质资源库。使中国的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安全得到可靠的保障,将对抢救、保存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促进中药材新品种选育和中药材规范化栽培,填补生物资源种质保存系统的缺陷等具有重要意义。可有效保存中药材遗传资源,为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建立背景 ***是全国中草药主要产区之一,中药材产业在全国具 有发展潜力和比较优势。全省14个市州的70多个县区均有 中药材生产,中草药种类多,产量大,品质好,有特色,全 省中草药品种9500多种,位居全国第二,是名副其实的中 药材资源宝库。主要的中草药资源有1600多种,野生植物 类1270种,其中动物类214种,矿物类43种,目前人工种 植中草药350余种,分布较大的野生药用植物资源200余种。随着物种消失的速度不断加快,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植物种子 保护的重要性,而中药材种质资源是其中重要的一类。种质 资源库作为***中草药种质资源保护领域的一个重点建设工程。将进一步促进校地科技合作,对***乃至西北的生物多 样性保护和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的中医药产业科 学发展和教育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种质资源库是具有重要影响的野生药用植物种质资源 保藏设施,保藏能力将达到西北领先水平,并具有不可替 代性。目前在临时仓库已收集保存约100种300份野生植 物种子。 ***的自然、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非常适宜多种中药材 生长,中药材野生资源丰富,种植历史悠久。黄芪、党参、当 归等道地药材的栽培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素有“千年药乡” 和“西北药都”之美称;早在南北朝时期,陶弘景所著《本 草经集注》中就有“黄芪第一出***,色黄白,甜美,今亦难得”的记载;北宋《太平御览》所引的南北朝《秦州记》

种质资源复习资料(全)

观赏植物种质资源学 第一章绪论 1、掌握观赏植物、观赏植物种质的概念,及观赏植物7个气候型的花卉特点和代表种。 2、观赏植物:具有一定观赏价值,适用于室内外布置,美化环境并丰富人们生活的植物总 称。 观赏植物种质:能将特定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并有效表达的观赏植物的遗传物质的总 3、掌握观赏植物种质资源学的概念、主要研究内容,了解其研究意义。 观赏植物种质资源学:以观赏植物为主要对象,研究其种质资源的种类与分布、起源与演化、种质资源鉴定与评价方法、种质搜集与保护、可持续利用以及相关信息管理学科。 主要研究内容: (1)观赏植物资源调查与监测 (2)观赏植物资源搜集与保存 (3)观赏植物资源引种与驯化 (4)观赏植物资源鉴定与评价 (5)观赏植物种质资源创新 (6)观赏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 意义: (1)观赏植物资源是生物多样 (2)性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2)观赏植物种质资源是花卉产业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3)观赏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在生态建设中起到重要作用和意义。 4、掌握我国热带地区的范围。

范围:包括海南、广东雷州半岛、广西玉林和北海、云南西双版纳、闽南沿海地区、台湾南部,西藏东南部的雅鲁藏布江下游流域的墨脱及察隅谷地。其中以西双版纳、海南、台湾的热带地区面积较大,最具有代表性。 5、了解观赏植物种质资源学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形成:1)17世纪起,英法俄美纷纷来华搜集野生花卉,几乎踏遍整个中国;2)英国亨利威尔(EH. Wilson ):《中国—园林之母》;3)许多著名植物园都辟有专门的中国植物部分:爱丁堡皇家植物具原产中国的活植物1500多种;邱园(有近一半墙园植物来自中国,其槭树园有近50种槭树来自中国) 发展:1)20世纪以来,有关观赏植物的书籍难以计数;2)英国皇家园艺学会:制定园艺法规,出版花卉书籍;3)美国:花卉栽培技术专著《保尔红皮书》(Ball Red Book); 4)我国:《中国珍稀野生花卉》;《中国梅花品种图志》(陈俊愉,1990)、《中国梅花》、《中国菊花》、《中国兰花》、《中国杜鹃花》、《云南山茶花》、《中国花经》、《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观赏园艺卷》。 国外研究现状: (一)重视植物资源的研究工作 设置研究机构,颁布保护植物种质资源的法规或条例,出版世界性野生植物研究刊物。如:美国国家种质资源体系;西欧“欧洲作物遗传资源保存与交换共同体”;印度植物种质资源中心机构:国家植物遗传资源局。 (二)重视野生观赏植物的开发和利用 美国:1991年,国家野生花卉研究中心;几乎一半以上的州利用野生花卉美化环境。 英国:邱园植物基因库(以野生植物种子为主),英国研究保护野花协会(1987年) 我国研究现状: (一)观赏植物的资源调查 (1)区域型资源调查与收集(2)专类观赏植物资源的调查 (二)观赏植物资源的迁地保护 华西亚高山植物园:亚高山观赏植物资源引种繁育基地 深圳仙湖植物园:国际苏铁迁地保存中心 (三)观赏植物资源的引种驯化 (四)观赏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直接利用较高观赏价值、适应性较强、资源蕴藏量较多的野生花卉,如红花檵木(原产湖南) 。 (2)杂交育种可提高商品花卉的品质,如菊花 (3)森林游憩与生态旅游与良好的植被与生态环境相结合,用于旅游产业的整体开发。(4)其它应用除了可用于观赏,还可药用、食用、纤维、鞣料、芳香油、油脂、蜜源、饲料、固沙、杀虫。 5、了解特有植物的形成机制、研究意义。 形成机制: 1)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外部因素---地貌因子、土壤因子、气候因子、边缘效应、海洋岛屿隔离等内部因素----自然杂交、自身遗传变异等 研究意义: 1)研究物种分化、特殊环境中植物的适应性等的良好材料。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内容之一,因为特有植物多为珍稀濒危植物。 3)特有植物具有极强的地域性,体现了该地区地质、气候、人文等特点,而且多数具有较

林木种质资源库的管理办法

林木种质资源库的管理办法 产品型号:TPZY-CV2.0 产品简介: 种质资源管理系统又称种质资源库管理系统软件、种质资源管理系统该系统主要用于小麦、玉米、水稻等作物种质及中间材料等育种资源的信息化管理。通过条形码或电子标签为每一份种子建立唯一标识,实现育种资源的动态出入库管理与预警提醒、远程查询检索,促进育种资源的妥善保管。 中国最早贮藏种子的方法是将晾晒干燥后的种子,装在纸袋或布袋内,放入带盖的小口缸或瓦罐里,加入适量的生石灰作为吸湿剂,置于阴凉处保存。印度、埃及等国也采用过类似的方法。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日本、苏联等国相继建造了用空调设备控制温、湿度环境的贮藏室。中国从1975年起筹建种质资源库,广西农业科学院种质资源库于1981年、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国家种质库于1984年相继建成,均已先后投入使用。一些国家的农业科学工作者正致力于采用超低温(-196℃的液态氮)冷冻植物细胞和组织的新技术,以期达到长期贮藏种质的目的。 产品分类: 贮藏环境(主要指温度和湿度)对种子的寿命影响很大。根据库内温、湿度环境的不同,种子贮藏建筑可分为5类:①超长期贮藏库,温度-18℃,相对湿度40%左右,贮藏期为50年。②长期贮藏库,温度-10℃以下,相对湿度30~40%,贮藏期为30年以上;③中期贮藏库,温度0~5℃,相对湿度30~40%,贮藏期为15年左右;④短期贮藏库,温度10~15℃,相对湿度50~60%,贮藏期为1~3年;⑤普通种子库,采用自然或机械通风调节库内温度,种子贮藏期为3~6个月。超长期贮藏库、长期贮藏库、中期贮藏库和短期贮藏库都需配备制冷除湿设备。中国的农作物种质资源材料分两级保存。长期保存的材料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的长期库贮存。中期保存的材料由各地方农业科学院(所)或中国农业科学院有关研究所的中期库保存。长期库向各中期库提供更新用种;各中期库除向长期库提供贮存种子外,还向育种者提供研究材料。短期库可作为各省市种子公司用以保存优良种子的库房。普通种子库为保存第二年生产用种的库房。

第二章 药物资源

第二章药物资源 所谓药物,是指对失调的机体呈现有益作用的化学物质,即对机体有预防、治疗和诊断等作用的物质。药物资源是指可以用于药物研究、药物开发和药物应用的基本物质。 具体内容包括基于药物资源的描述性数据信息和物质标本信息等。 第一节数据信息 我国用于药物研究、开发和应用的物质资源非常丰富,具有较强的原始数据产生能力。根据物质来源,将药物资源数据信息分为化学合成化合物、天然化合物,抗生素,植物药,动物物,矿物药等六种。 1. 合成化合物 合成化合物是指应用化学合成理论、方法和技术合成的化合物,合成化合物是新药研究和发现的重要来源。合成化合物可以是人工合成化合物,也可以是组合化学化合物。 具体包括合成化合物的物质性质描述信息、药理活性信息以及药物代谢信息。 1.1 药用化合物资源数据 药用化合物资源是指人工合成的用于新药研究和开发的化合物,它是新药研究和开发的重要物质基础。 具体包括信息包括化合物的结构、物化性质,类药性分析等信息。 1.2 组合化学化合物资源数据 组合化学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化学合成新技术,并随着高通量药物筛选技术的发展而得到迅速发展,每天合成化合物数可达数千甚至上万个,组合化学化

合物已成为化合物资源的重要来源之一。组合化学化合物资源的数据信息,包括化合物的结构等信息。 1.3 虚拟化合物数据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网上收集和整合化合物信息提供了保障。虚拟化合物数据包括虚拟化合物的结构、物化性质、类药性分析、提供单位等信息。 1.4 合成反应数据 化学合成反应是指化合物合成的各种反应方法,是指导化学合成的有力工具。 具体包括合成反应的各称、反应物、反应条件、产物以及参考文献等。 1.5 化合物生物活性数据 化合物的药理活性研究是新药研究与发现的手段和途径,通过对大量化合物的筛选,发现具有应用前景的先导化合物。 化合物生物活性数据具体包括化合物的结构信息,疾病相关生物活性信息以及生物活性检测方法等。 1.6 化合物代谢数据 药用研究化合物的体内代谢是药物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化合物经过体内各种代谢酶的作用后,将产生一系列的代谢产物,化合物代谢数据包括化合物的代谢产物、代谢产物对机体的生物活性及毒副作用等。 2. 天然化合物 天然化合物因其结构的多样性,生物活性的独特性而倍受药物研究工作者的关注,因此天然提纯化合物的资源是新药发现的重要来源之一。

林木种质资源管理数据库的建立及应用

林木种质资源管理数据库的建立及应用 何利平 (太原市林业局 太原 030012) 图1 林木种质资源数据库的流程 数据库是较为理想的数据存储和管理方式。它具有处理速度快,安全可靠,节约空间,便于修改,易实现数据共享等特点。林木种质资源管理数据信息按照描述方式和记录方式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描述事物属性特征,以数字或文字方式记载的数据信息,如树高、胸径等;另一类是描述事物的空间位置及分布,以图形方式记载的数据信息,如优树的照片、地理分布、立地类型区划等。由此可得出,完整的林木种质资源数据库包括两大类,即属性数据库和空间数据库。 1 太原市林木种质资源概况 全市共有野生、栽培和引进的木本植物60科、147属、349种;共有古、大、奇树木22种、172株;油 松、落叶松、白皮松等优良林分7块,枣树品种62个。 2 建立数据库的方法 林木种质资源数据库可按不同的指标分为不同的类别,其流程见图1。 2 1 资料的准备和数据的组织 根据资源普查的目标、任务和内容,确定要建立的数据库类型,以此为基础进行资料的收集、加工和 数据的组织工作。我市林木种质资源普查的范围和内容有野生乡土树种、引进树种和品种、优良林分、优良单株以及良种基地等项目,以及编制林木种质资源分布图。随后将收集来的调查图片、统计资料、标本、照片、各种林业用图、地形图进行科学加工,如某些数据的剔除、图幅比例尺及控制点的选取、坐标系的确定、照片的筛选、某些派生数据的生成等,最后对数据进行编码。 编码的方式有单一顺序码、数字码、字符码、混合码4种。视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编码,做到唯一化、规范化、可识别化和易于扩充。林木种质资源数据按其性质分为定量的和定性的两种。定量的数据(胸径、树高、蓄积量)可直接输入,定性的资料(林分起源、林种类型、珍稀树种的保护级)需经过编码转换为数学形式。 2 2 数据信息的输入 2 2 1 属性数据的输入 先确定数据的存储形式,我们采用的是关系型数据库。其优点是它的管理功 能成熟,易于转换为其它高级语言所采用的数据形式,实现数据共享。 然后就可利用建库软件通过键盘将 属性数据输入。 2 2 2 图片的输入 用扫描仪将筛选的各种优树、珍稀树种、母树林、优良林分的图片直接输入。一般要求采用高分辩率的台式彩色扫 描仪输入。 2 2 3 空间数据的输入(地图的数字化) 实现图形资料转化为数字形式,形成数字化文件。图形要素按其表现特征分为点、线、面。这三类图形要素在转换为数字形式时, 记录方式是不同的,点状要素(了望 塔、居民点)只记录它的特征码及其位置;线状要素(道路、河流、林班线、调查线路)既要记录它的特征码,又要顺序记录从线段起点开始到各折线点及终点坐标;面状要素(母树林、种子园)采用矢量格式。矢量数据的输入,采用数字化仪手扶跟踪输入,点方式和流方式结合使用。 2 3 数据信息的校检和编辑处理2 3 1 属性数据的校检 采用人工校检、二次键入、利用平衡关系3种校检方法,其中对数据代码的校 检非常重要,一个数据记录如果输 入有错可通过代码检索出,对它进 行修改或删除。 2 3 2 空间数据的编辑处理 通过数字化仪产生的数字化文件,存在许多误差,需进行加工提炼,形成有效的可供使用的数据。编辑加工的主要内容首先是纠正误差,包括同一要素重复输入的误差改正,该相交的两条线不相交的误差改正, 多条线不相交在一点上的误差改正

观赏植物种质资源学复习资料 (1)

第一章绪论 观赏植物:具有一定观赏价值,适用于室内外布置,美化环境并丰富人们生活的植物总称。 包含:有观赏及应用价值的草本及木本植物(与广义的花卉概念一致)。 观赏价值:器官水平---观花、果、叶、芽、茎、根; 植物个体乃至群体水平---观株、势、姿、色、昼夜节律、季相变化 及品其芳香。 观赏植物种质资源:是指能将特定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并有效表达的观赏植物 的遗传物质的总称,包括具有各种遗传差异的野生种、半野 生种和人工栽培类型。 种质资源的特点:物种多样性、生活型多样性、热带生态性、地区特有性 观赏植物种质资源学:以观赏植物为主要对象,研究其种质资源的种类与分布、 起源与演化、种质资源鉴定与评价方法、种质搜集与保护、 可持续利用以及相关信息管理的科学。 意义:观赏植物资源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观赏植物种质资源是花卉产业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观赏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在生态建设中起到重要作用和意义。 观赏植物资源搜集:种子、苗木、枝条、花粉或组织和细胞。 保存:就地保存、种质圃保存、种子保存、离体保存、基因库保存。引种驯化:指将野生植物或栽培植物引入到自然分布区或栽培区以外栽培。(1)简单引种:如果引入地区与原产地自然条件差异不大或引入的观赏植物本身的适应范围很广,只采取简单的措施就能使其适应新的环境, 能够生长发育,达到预期的观赏效果。 (2)驯化引种:如果引入地区与原产地自然条件差异较大或引入的观赏植物本身的适应范围较窄,只有通过其遗传性的改变才能适应新的环 境或必需要采取相应的农业措施,使其产生新的生理适应性。边缘效应:在两个或两个不同性质的生态系统交互作用处,由于某些生态因子或系统属性的差异和协合作用而引用而引起系统某些组分及行为的较大变化。植物的边缘效应 (1)含义:指不同植物群落边缘生物的变异和密度有增加的倾向。 (2)原因:A. 边缘地带有新的微观环境,导致有高的生物多样性; B. 边缘地带可为生物提供更多的栖息场所和食物来源,允许特殊需 求的物种散布和定居,从而有利于异质种群的生存,并增强了居 群个体觅食和躲避自然灾害的能力,允许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 第二章观赏植物的起源、分布与演化 第一节观赏植物的地理起源 瓦维洛夫栽培植物起源中心学说:8个起源中心,3个亚中心 起源中心:物种变异最丰富的集中地区。又可称为遗传多样化中心。 原生中心:指某栽培植物种或变种的原产地; 次生中心:是指从其他地区引进后经过变异和杂交又形成了许多类型的地区。根据显性基因的多少来区别:原生中心显性基因频率高,是栽培植物最初被人类

第02章 中国花卉种质资源特点

第二章中国花卉种质资源特点及对世界园林的贡献第一节中国花卉种质资源及其特点 ●一、花卉种质资源概念 ●花卉种质资源(G e r m p l a s m R e s o u r c e s o f O r n a m e n t a l P l a n t s)是指携带一定可利用价值的遗传物质,表现为一定的优良性状,通过生殖细胞或体细胞能将其遗传给后代的观赏植物的总称 ●花卉种质资源外延包含三个层次 ●1、种与品种:野生种、变种、变型及人工选育或杂交的品种 ●2、器官和组织:种子,块根、块茎、鳞茎、叶、花、果实、鳞片、珠芽、愈伤组织、分生组织、花粉、合子等 ●3、细胞和分子:原生质体、染色体和核酸片段等。 二、研究植物种质资源的意义 ●1、花卉种质资源是丰富城市园林植物多样性的基础 ●2、是育种、科学研究、创造有价值栽培作物新类型的重要源泉 ●中国有直接开发价值的花卉有1000种以上 ●有发展潜力的有10000种以上 ●但目前我国城市中应用种类少,与发达国家在较大距离 ●切花市场上主流切花种类基本是从国外进口 ●90%以上的盆花种类是进口的 ●中国花卉业最大的问题之一是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 ●中国花卉业在国际上影响力不高,很难占领较大的国际市场分额,2002年我国花卉出口创汇仅8200万美元 ●国际上高度重视花卉种质资源研究开发与创新 三、中国花卉种质资源的特点 ●(一)物种多样性丰富 ●中国是一个花卉资源多样性十分丰富的国家 ●中国被子植物总数为世界第三,仅次于巴西和马来西亚 ●中国有3万多种高等植物,古老孑遗植物多。

●中国特有的属、种极多 –中国有243个特有属 –527个特有种(截止1991年12月) ●中国原产的木本植物有7500多种 ●中国是很多观赏植物的世界分布中心 兰花(C y m b i d i u m) 世界总数:50种 中国总数:30种 中国种占世界:62.5% ●兜兰属(P a p h i o p e d i l u m ●全世界约为65种 ●中国原产有18种 ●中国占全世界28% ●石斛兰(D e n d r o b i u m)全球约600种,我国就有76种●杓兰属(C y p r i p e d i u m) ●全球有47种 ●中国原产32种 ●占世界总数70% ●万代兰属(V a n d a) ●全球约40种 ●我国约10种 ●占世界总数25% 山茶花(C a m e l l i a) 世界总数:220种 中国总数:189种 中国种占世界:88.6% 杜鹃花(R o d o d e n d r o n)世界总数:900种 中国总数:530种 中国种占世界:58.9%

种质资源

烟草种质资源研究利用和研究发展 (云南农业大学 20090518 刘娥芳) 摘要:烟草种质资源是烟草育种工作的物质基础,是影响烟草行业发展的基础因素。文章通过对烟草种质资源的类别、特点和利用价值,我国烟草种质资源的现状,烟草种质资源的创新,烟草新品种的选育,烟草育种的新技术等的论述试谈了烟草种质资源的研究发展等。 关键词:烟草;种质资源;利用;发展 1.烟草种质资源的类别、特点和利用价值 烟草种质资源根据来源不同可以分为四类:本地种质资源、外地品种资源、野生种质资源、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其特点和利用价值如下: 1.1本地烟草种质资源 本地烟草种质资源包括古老的地方品种和当前推广种植的改良品质品种。本地的种质资源是烟草育种工作中最基本的原始材料。其特点是对当地的自然条件和栽培条件有较好的适应性,对当地不良的自然条件甚至病害有较佳的抵抗能力。可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其利用价值是在研究利用品种价值时,首先必须以本地区地方品种作为最主要的和最基本的对象,可作为系统育种、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材料。 1.2 外地品种资源 外地品种资源具有多种多样的性状和特性,一般对本地区的适应性较差。其利用价值有直接利用和间接利用。直接利用即引进的品种经试验和选择,可以在生产上直接利用;间接利用即用产地距离较远的品种或类型作为亲本杂交,从遗传基础丰富的杂种后代中选育新品种。 1.3 野生种质资源 野生种质资源往往具有外地种和当地种不具有的优良特性和抗逆性。利用价值:一是把野生种质资源中蕴藏的优良基因或携带的优良基因部分染色体片段转移到栽培品种中,创造遗传基础丰富具有特殊作用的烟草新品种和新类型;二是

农业生物技术第一章试题

农业生物技术第一章测试 一、填空题(110分) 1、育种目标有、、、、。 2、杂种优势后的杂交种类型有、、、。 3、杂交育种技术中杂交技术包括、、、、 、。 4、1953年和提出了著名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5、生物技术指。从技术方面可分为、、、等;从应用范围可分为、、、等。 6、我国生物农药主要品种有、、 、和。 7、微生物肥料有、、和等。 8、含氮碱基有、、、。 9、高等植物有性生殖的全过程都在里进行,包括和。 10、种质资源的类别有、、、。 11、选育一代杂种的一般程序有、、、。 12、杂交种种子的生产包括、、、、 、。 13、杂交制种技术包括、、、、 、。 14、品种审定的程序包括、、、、。 15、自花授粉和常异花授粉植物的原种生产一般采用、、 生产原种,具体过程有、、、。 16、隔离的方法有、、、。 17、可遗传的植物雄性不育主要有、、。 18、染色体由、、构成。 19、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和下,根据生产和生活的需要经过 和获得的,具有一定和的一群生物体。20种质资源收集的方法一般有、、和四种途径。 21、种质资源保存的具体方法可分为、和等。 22、种质资源的利用方式主要一般可分为、、三个方面。 23、配合力测定的方法有、。 24、性状鉴定技术包括和、和、 和。 二、判断题(50分) 1、核膜、核仁消失是中期结束的标志() 2、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为二。() 3、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性细胞中单个存在() 4、AA与Aa的表型相同() 5、对植物杂种后代连续自交可得到纯种() 6、如果某对性状表现连锁遗传就不能表现自由组合() 7、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才完成染色体数目的减半。() 8、数量性状的变异表现连续性。() 9、有丝分裂后期最适于染色体的计数和观察。() 10、独立分配规律是摩尔根首先提出的。() 11、减数分裂中姊妹染色单体分开是在后期二。() 12、有丝分裂前期形成纺锤丝。() 13、减数分裂的偶线期出现联会现象。() 14、减数分裂终变期出现纺锤体。() 15、种皮不是受精的产物,而是母体组织的一部分。() 16、种子是不同世代组织的嵌合体。() 17、维度偏低的高海拔地区与纬度偏高的平原地区引种成功率较高。() 18、回交中轮回亲本作为被改良性状的来源。() 19、玉米为利用杂种优势,选育自交系也可以采用单株选择法。() 20、异花授粉植物一般进行一次选择即可。() 21、原种生产是良种繁育工作中最基本的环节。() 22、品种审定是良种繁育和推广的前提。() 23、两个自交系杂交获得的杂交种称为双交种。() 24、植物抗寒性可进行直接鉴定。() 25、杂种优势育种是一个先纯和后杂合的过程。() 三、简答题(60分) 1、被子植物雌雄配子的形成过程如何? 2、双受精作用的过程怎样? 3、系统育种程序有哪些? 4、混合选择育种程序有哪些? 5、杂交育种亲本选配原则有哪些? 6、系谱法各世代主要工作是什么? 7、杂种优势的表现特点和基本条件如何? 8、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及防止措施分别是什么? 9、减数分裂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农作物种质资源库的发展现状

农作物种质资源库的发展现状 我国对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及其信息系统的建设非常重视。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浙江、上海等省市开始建立单一作物数据库。到现在为止全国大部分省市已建立自己的数据库。农作物种质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是维系西藏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以前西藏的种质资源信息资料都记录在记载本上,当查找的时候非常得麻烦,以大麦资源为例,有时一年记载本就多达3~5本,给查找自己所需的信息带来了非常大的工作量,而且费时,且易产生差错,针对这一现状,在自治区科技厅的重视和支持下, 2003年初步建成了托普云农农作物种质资源信息系统,实现了资源和数据管理的科学化与永久化,促进了西藏农作物种质资源研究工作,提高了为农业科研和生产服务的效率。 后来,在有关单位的配合和努力下,初步建成了现在的数据库信息系统。信息系统现已存储了小麦、大麦、荞麦、豌豆、蚕豆等作物的野生种、农家品种、育成品种和国内外引进品种,共计8750份。系统中的种质资源数据包括作物种质基本情况数据、植物学形态和农艺性状数据。该系统到目前为止存有大麦资源3107份,小麦资源3810份,豌豆360份,荞麦资源80份,并不断的扩容。丰富的种质资源信息和统一的信息处理规范为种质资源评价和利用提供了简捷和迅速有效的方法。 一、托普云农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制冷部分: 1.冷冻机组采用全自动控制方式,压缩机选用美国艾默生谷轮涡旋式高性能压缩机,机组机组采用低噪音风机以及风机压力控制系统。

2.内机低噪音冷风机2套,外机低噪音箱式机组2套的双压缩机模式: A据故障状态轮值。当一台机组有故障出现,则备用机组立即启动,最大限度保护种子 B据时间轮值。进行小时、日的运行时间轮值切换,延长机组寿命和等时运行。 C.据冷量轮值。当一台机组冷量不能达到冷量要求,则第二台机组马上投入运行;而当系统出现冷量需求在一定程度的降低,则备用机组自动再切换到备用状态。 二、托普云农农作物种质资源库除湿部分要求: 除湿机为低温转轮除湿机,确保在零下的环境里可以除湿。 三、托普云农农作物种质资源库的意义: 为了发掘和收集各种农作物品种种子,科学地加以贮藏,使种质在十几年甚至数十年之后仍具有原有的遗传特性和很高的发芽力,对于品种改良,培育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新品种,并为生物学的理论研究提供丰富的种质和研究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贮藏环境(主要指温度和湿度)对种子的寿命影响很大。根据库内温、湿度环境的不同,种子贮藏建筑可分为3类: ①长期贮藏库,温度-10℃以下,相对湿度30~40%%左右,贮藏期为30年以上; ②中期贮藏库,温度0~5℃,相对湿度40~60%,贮藏期为5-15年左右; ③短期贮藏库,温度10~15℃,相对湿度50~60%,贮藏期为3-5年; 四、农作物农作物种质资源库的技术指标:

种质资源学

种质资源学 第一章绪论 种质:又叫遗传质,是决定生物遗传性状,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的总称,也即凡是携带遗传物质的载体都可以称为种质。 种质资源:具有种质(遗传物质)并能繁殖的生物体的统称。 遗传多样性:广义上,遗传多样性就是生物所携带遗传信息的总和;狭义上,指种内不同群体和个体间的遗传多态性的程度,或称遗传变异,分为群体、个体、染色体、基因、核苷酸五个层面。 生物多样性:指生命世界中所发现的各种有机体的数量、种类和变异性。 植物种质资源学:是研究植物分类、起源与演化、种质考察与搜集、种质保存、种质评价与鉴定以及种质利用的科学。 植物种质资源在育种上的重要性: 1、植物种质资源是现代育种的物质基础 2、育种上的突破性进展离不开种质资源,尤其是关键优异种质 3、生物技术的发展离不开植物种质资源 4、植物种质资源是生物学理论研究的重要基础材料 目前,我国拥有的植物种质资源总量超过36万份,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居世界第三。 第二章植物的起源、演化与分类 原生中心也叫初生中心是指某栽培植物种或变种的原产地一般有4个标志:①有野生祖先;②有原始特有类型;③有明显的遗传多样性;④有大量的显性基因。次生中心也叫次生基因中心,是指作物由原生起源中心地向外扩散,当到一定范围时,在其边缘地区又会因作物本身的基因突变、自交和自然隔离而形成新的许多变异类型、由隐性等位基因控制的多样化地区。也有4个特点即:①无野生祖先;②有新的特有类型,如高粱,初生中心在非洲,但是在中国形成糯质高粱,中国即为次生中心;③有大量的变异;④有大量的隐性基因。 演化:是指野生种类被驯化并逐渐演变为现代栽培植物的过程,还包括栽培植物近缘种类之间的进化关系。 传播:主要指人类利用植物种质资源的历史过程,以及它们在人类引种过程中的传播路线等。 栽培种内的演化途径:①形态型的演化 ②生态型演化 ③季节性演化 ④杂种型演化。 植物种质资源的传播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种。 1 文明扩张,2 商贾贸易,3 使节往来,4 民族迁徙。 起源中心理论:德坎道尔栽培植物起源中心,瓦维洛夫栽培植物起源中心,勃寂尔栽培植物起源中心,达林顿栽培植物起源中心,茹考夫斯基栽培植物起源中心,哈兰的栽培植物起源分类。 瓦维洛夫栽培植物起源中心

种质资源库建设的关键技术

种质资源库建设的关键技术 我国是一个蔬菜种质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是公认的世界上许多蔬菜起源中心之一。在我国,南北蔬菜种类有很大差异,南方蔬菜种类比北方丰富,尤其是广东省蔬菜资源在我国占有重要地位。据已入国家长期库蔬菜种质统计,广东省的菜心、芥兰、豇豆、节瓜、苦瓜、丝瓜等在全国占有绝对优势。/六五0至/八五0期间,广东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共收集保存蔬菜种质资源3 000多份,并对广东省的蔬菜种质资源进行了性状鉴定,经整理和繁殖,送交国家种质资源库作长期保存。/九五0期间,广东省农科院蔬菜所与中国农科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共同对京九铁路沿线粤北段平远、和平、龙川、始兴4个县的蔬菜资源进行了抢救性考察收集,收集到各类蔬菜种质资源502份。但是,由于种质资源库建设滞后,贮存设备、设施不够完善,原收集保存的部分种质资源包括部分我省传统的名优蔬菜品种已损失。 2002年,广东省科技厅与广州市科技局共同资助立项,建立托普云农蔬菜种质资源库。至2003年10月,广东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已建成一座体积55 m3、库容约2.3万份、可调温调湿的现代化蔬菜种质资源中期库。现将该种质资源库建设的技术关键报道如下。 1 机组的选择 制冷机组是种质资源库的核心部分,其制冷除湿性能直接关系到种质贮藏的寿命。广东蔬菜种质资源库建设对外招标要求达到的技术指标是冷库温度(-5)e,相对湿度[50%。制冷机组的选购根据种质库的耗冷量来决定。 1.1 种质库耗冷量计算方法 本种质库总耗冷量(Q)由围护结构耗冷量(Qa)、日进货耗冷量(Qb)、操作耗冷量(Qc)3部分组成。具体计算方法为:Q=(Qa+Qb+Qc)R[3],其中R为管道耗冷系数,取1.07,经计算求得本种质库总耗冷量为2329.7 W。 1.1.1 围护结构耗冷量(Qa) Qa=KFvt。其中,K:传热系数,150 mm厚聚氨酯K=0.17 W/m2#e;F:围护结构外表面积,为105.3 m2;vt:室内装配库温度为32e,冷库最低设计温度为-10e,计算出vt值为42e。计得本种质库围护结构耗冷量为751.8W。 1.1.2 日进货耗冷量(Qb) 本种质库为中期库,使用要求是每10天左右进货1次,每次约25 kg,按铝箔袋包装,每天进货1次计算,日进货耗冷量Qb=Qb1+Qb2。(1)种质耗冷量Qb1= G1@C1@vt@0.28/24=13.4 W,其中G1=25 kg、C1=1.09 kJ/kg#e、vt=42e、0.28为单位换算率(下同);(2)包装耗冷量Qb2=G2@C2@vt@0.28/24= 2.1 W,其中G2为铝箔袋包装约10 kg、C2=0.42 kJ/kg#e、vt=42e。计得本种质库日进

农作物种质资源库的功能

农作物种质资源库的功能 农作物种质资源是现代种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我国的农作物种类繁多,数量大并且分布广。并且也一直很重视农作物的种质资源的保护和收集研究工作。但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迅速,导致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以及耕作制度改变,为此也使得很多重要的农作物种质资源在急剧的减少以及灭绝。因此为了更好的保护与利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农作物种质资源,托普云农研发生产了TPZY系列农作物种质资源库,该种质资源库的投入和应用,实现了资源和数据管理的科学与永久化,提高了农业科研与生产服务的效率,促进了农作物种质资源的研究工作。 那么,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具有什么功能呢? 1、库体:采用定制聚氨酯库体板合围搭建,聚氨酯板厚度≥100mm 2、库门:开启方式为外单开启,确保内部开启优先 3、密封处理:采用特制的耐高低温材料对库体衔接处进行无缝密封处理 4、隔离系统:进出口处安装风幕隔离系统,防止内外气流交换节约能耗 5、通风系统:设置合理的内部循环通风系统,对库房进行温度控制,使得库房内送风均匀,不会出现局部区域温度偏差大 6、采用≥5.7寸彩色触摸屏,所有的参数显示和设定均可在触摸屏上进行,可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最佳制冷的运行模式,可在触摸屏上直接设置温度,湿度,时间,模式等参数,具有实时温湿度,历史温湿度数据曲线,设备运行状态显示,故障图形代码显示等专用功能 7、各档程序参数长期记忆,系统意外断电后可以自动恢复运行,并且不影响原来参数的设定,可按原有的设置继续运行,充分保证试验工作的连续性。 以上就是TPZY系列农作物种质资源库的功能,总的来说,发掘和收集各种农作物品种种子,然后科学的储藏,使种质在多年后仍具有原有的遗传特性和很高的发芽力,对于品种改良,培育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新品种,并未生物学的理论研究提供丰富的种质和研究材料具有重要意义,而农作物种质资源库的建立则有助于各地更好地收集和保存这些农作物种质资源,同时通过信息化系统实现高效管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这些农作物种质资源,并以种为基础,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种质资源库的库址选择要求

种质资源库的库址选择要求 种质资源库利用仪器设备控制贮藏环境,长期贮存作物种质的仓库。又称基因库。发掘和收集各种农作物品种种子,科学地加以贮藏,使种质在几十年、甚至数百年之后仍具有原有的遗传特性和很高的发芽力,对于品种改良,培育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新品种,并为生物学的理论研究提供丰富的种质和研究材料具有重要意义(见作物种质资源)。 概况: 中国最早贮藏种子的方法是将晾晒干燥后的种子,装在纸袋或布袋内,放入带盖的小口缸或瓦罐里,加入适量的生石灰作为吸湿剂,置于阴凉处保存。印度、埃及等国也采用过类似的方法。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日本、苏联等国相继建造了用空调设备控制温、湿度环境的贮藏室。中国从1975年起筹建种质资源库,广西农业科学院种质资源库于1981年、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国家种质库于1984年相继建成,均已先后投入使用。一些国家的农业科学工作者正致力于采用超低温(-196℃的液态氮)冷冻植物细胞和组织的新技术,以期达到长期贮藏种质的目的。 分类: 贮藏环境(主要指温度和湿度)对种子的寿命影响很大。根据库内温、湿度环境的不同,种子贮藏建筑可分为5类:①超长期贮藏库,温度-18℃,相对湿度40%左右,贮藏期为50年。②长期贮藏库,温度-10℃以下,相对湿度30~40%,贮藏期为30年以上;③中期贮藏库,温度0~5℃,相对湿度30~40%,贮藏期为15年左右;④短期贮藏库,温度10~15℃,相对湿度50~60%,贮藏期为1~3年;⑤普通种子库,采用自然或机械通风调节库内温度,种子贮藏期为3~6个月。超长期贮藏库、长期贮藏库、中期贮藏库和短期贮藏库都需配备制冷除湿设备。中国的农作物种质资源材料分两级保存。长期保存的材料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的长期库贮存。中期保存的材料由各地方农业科学院(所)或中国农业科学院有关研究所的中期库保存。长期库向各中期库提供更新用种;各中期库除向长期库提供贮存种子外,还向育种者提供研究材料。短期库可作为各省市种子公司用以保存优良种子的库房。普通种子库为保存第二年生产用种的库房。

第二章 种质资源

第二章种质资源 概述:种质资源(germplasm resources):一般是指具有特定种质或基因、可供育种及相关研究利用的各种生物类型。也被称为——①育种的原始材料=②品种资源;③遗传资源(genetic resources)=④基因资源(gene resources) 由于现代育种主要利用的是现有育种材料内部的遗传物质或种质,所以国际上现仍大都采用种质资源这一术语。 种质资源内涵(发展的),凡能用于作物育种的生物体都可归人种质资源之范畴。包括地方品种、改良品种、新选育的品种、引进品种、突变体、野生种、近缘植物、人工创造的各种生物类型、无性繁殖器官、单个细胞、单个染色体、单个基因、甚至 DNA片段等。 第一节种质资源在育种上的重要性种质资源是育种的材料基础:但是国内外作物遗传资源多样性的破坏与丧失异常严重。 ①1949年,我国有1万个小麦品种,到20世纪70年代仅存1 000个。 ②水稻大豆品种基因的等位性变异愈来愈少,成为培育突破性品种的瓶颈。 ③美国在过去100年间,玉米、西红柿、苹果的种植品种丧失程度达到80%以上。 ④使得遗传基础日益狭窄,存在着遗传上的脆弱性和突发性病害的隐患。因此,抢救和妥善保存作物遗传资源十分重要。 农业生产的每一次飞跃都离不开品种的作用,而突破性品种的培育成功往往与一新的种质资源的发现有关,例如我国杂交水稻培育成功就与矮败不育系的发现密不可分。 归纳起来,种质资源在作物育种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种质资源是现代育种的物质基础 1.育种目标得以实现依赖于种质资源的多样化; 2.育种工作越向高级阶段发展,种质资源的重要性就越加突出。 3.现代育种工作之所以取得显著的成就,与广泛地搜集和较深入研究、利用了优良的种质资源密不可分。 4.育种工作者拥有种质资源的数量与质量,以及对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是决定育种成效的主要条件,也是衡量其育种水平的重要标志。 5.可以综合某些特殊基因,育成新的品种。 例如,抗病育种可以从种质资源中筛选对某种病害的抗性基因;矮化育种可以从种质资源中选取优异的矮秆基因,将二者结合育成抗病、矮秆新品种。

林木种质资源库详细内容介绍

林木种质资源库详细内容介绍 林木种质资源库是为了保护林木种质资源而建立的,林木种质资源是林木良种选育的原始材料,是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也是遗传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的基础。而国家级和省级林木种质资源库是林木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基地、林木良种的选育研发中心、科学研究的合作交流平台、良种示范和科普教育的展示窗口,对各省乃至全国实现林木种质资源科学保护和评价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对于林木种质资源库的相关内容做以详细介绍。 建立林木种质资源库应具备的条件: 2016年,为加强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建设和管理,保护好林木种质资源,根据新修订的《种子法》,国家林业局制定了《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管理办法》。其中,《办法》规定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应具备如下条件: (一)收集、保存的林木种质资源具有多样性和代表性,具有重要生产或科研价值,知识产权明确。 (二)具备一定保存规模和发展潜力。 1、异地保存种质资源库规模应当根据保存的种质份数综合决定,但面积原则上不小于15公顷。 2、具有特殊保护利用价值的种质资源保存库(圃)或种子及其他离体材料的设施保存库规模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三)土地权属清楚,具有较好的、长期稳定的保护管理基础。 (四)生产基础设施健全,符合林木种质资源保存需要。 (五)管理机构健全,人员配备合理,具备与开展林木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工作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 (六)管理规范,制度健全,档案资料齐全且保存完整。 (七)与科研、教学单位长期合作,有技术力量较强的科技支撑单位和专家。 (八)有能够保障开展林木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所需的经费。 而为了响应国家政策,加强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建设和管理,保护好林木种质资源,托普云农可以提供林木种质资源库建设解决方案和专业的种子检验实验室全套仪器(发芽仪器、净度仪器、纯度仪器、千粒重等仪器),实现从图纸到林木种质资源库建立的全过程服务。TPZY系列林木种质资源库相关内容具体如下: 林木种质资源库仪器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