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集装箱港口竞争力分析

中国十大集装箱港口竞争力分析
中国十大集装箱港口竞争力分析

精心整理

中国十大集装箱港口竞争力分析

2010 年中国集装箱港口行业研究报告显示:受全球经济回暖影响,中国航运市场加速发展。2010年前三季度,中国主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08 亿标准箱( TEU),预计2010年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将达到1.34 亿标准箱( TEU), 同比增长9.8%。

就沿海港口看,2010年前三季度沿海港口集装箱吞吐量9689万标准( TEU)。其中上海港以2160万标准箱( TEU)占据第一的位置,深圳港和青岛港分居第二位和第三位。到2010

年8 月份,上海港在总量上以19067万TEU超越新加坡港的19011万TEU份,上海港在总量上以1906.7 万TEU 超越新加坡港的1901.1 万TEU首次成为世界第一大集装箱港口,

预计2010 年上海港的集装箱吞吐量将达到2700万标准箱( TEU)。从布局上看,我国初步形成了围绕煤炭、石油、铁矿石和集装箱四大货物的专业化、高效运输系统。而从规划上讲,中国将形成环渤海、长江三角洲、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西南沿海等5 个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港口群体。

在中国成为世界上港口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最多、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际,中国港口特别是大型集装箱港口在促进经济发展中将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

而在此时,对中国港口进行排行就显得尤为重要。

于2006年8 月首次发布的《中国港口综合竞争力指数排行榜》,是由中国国际海运网和大连海事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共同调研完成。因为区分的指标相似,港口竞争力排行与港口吞吐量排行榜排名基本一致。

中国港口综合竞争力指数排行榜的目标在于使港口、航运和物流业了解自身竞争地位、

挖掘自身优势、扬长避短、自我完善, 在竞争的市场中制定有效的投资、融资、创新和发展战略。综合港口竞争力是指港口企业在实现上述目标的过程中投资、营运、国际化、财务和改变企业自身状况的能力和机会。通过港口综合竞争力指数排行榜, 可以清晰地看到, 中国港口经过近30 年的改革开放, 在我国1.8 万公里海岸线已形成竞争特色, 即效益型、国际化、民营化、进取性、创新型、政府型、潜力型和保守性港口的形成。

港口综合竞争力的评比从5个方面进行分析,即:(1) 投资趋势(2) 吞吐量(3) 港口作业能力(4)

港口财务状况(5) 港口自然条件

五个层次所包含的指标分别为: 外商直接投资、港口投资、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港口货物吞吐量、港口航线、港口装卸率、港口桥吊、港口泊位、港口靠泊艘次、港口总资产、港口总利润、港口吃水和港口区位优势。

在此基础上,评出的中国十大综合竞争力港口分别是:

最具国际化竞争力的港口-- 上海港

上海港名列第一名。在十三项指标中,上海港十一项指标排名第一,一项排名第二,唯一劣势是上海港的区位指标。上海港一直保持强有力的发展势头,与上海市以及长江三角洲的发展建立紧密地联系。临港工业的互动以及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推动,外资、外贸、外商和国际航线都是上海港强有力的竞争优势,上海港正在快速向成熟的国际性港口迈进。

最具效益竞争力的港口--- 深圳港

深圳港名列第二。在十三项指标中,深圳港两项指标排名第一,两项指标排名第二,六项指标排名第三,竞争力最不占优势是深圳港的货物吞吐量,但是这一劣势却被深圳港强大的集装箱吞吐量所弥补。作为珠江三角洲的龙头型港口,深圳港近几年的发展主要是以珠江三角洲和香港为依托,逐步将深圳港建设成为效益型港口,在单箱成本、单吊成本、单箱收费、效率和利润形成核心竞争力。

最具创新竞争力的港口--- 青岛港

青岛港名列第三。十三项指标中,青岛港三项指标排名第二,三项指标排名第三,两项指标排名第四名名,三项指标排名第五,综合和个别竞争能力都很突出。青岛港人依靠其创新精神,充分发挥其电子化优势,利用山东省作为强大经济腹地,为青岛港竞争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础。港口大型化、深水化、专业化和信息化集青岛港于一身。研发创新,走差异化发展道路是青岛港竞争优势所在。

最具民营化竞争力的港口- 宁波港

宁波港名列第四。十三项指标中宁波港两项指标排名第二,两项指标排名第三,四项指标排名第四名名,一项指标排名第五,四项指标排名第六。宁波港难以生活在上海港这个巨人的影子里,顽强地开展集装箱生产。该港利用自身优势,冲破各种阻力,借助民营资本,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一部分。宁波港积极调整战略目标,与舟山港强强联手,建设“宁波——舟山”一体化工程。民营经济所具有的信息灵、转向快、效率高的特点在宁波港体现的淋漓尽致。

最具进取型竞争力的港口-- 广州港

广州港名列第五。十三项指标中,广州港两项指标排名第二,两项指标排名第三,三项指标排名第四名名,两项指标排名第五,两项指标排名第六,两项指标排名倒数三位。尽管珠三角第一的位置被深圳港取代,广州港处于上挤下压得的位置,但该港并没有畏葸不前。航线数和船舶靠泊艘次的优势弥补了港口其他方面的不足,尤其是广州港港口的投资额相对较少,保持货物吞吐量的竞争优势使其差异化的结果。

最具政府支持型竞争力港口- 天津港

天津港名列第六。十三项指标中,天津港仅有一项指标排名进前三,两项指标排名第四名,分别有三项指标排名第六和第七名,两项指标排在后两位。北京奥运会的申办成功,为其发展增添了活力;地处京津塘发达经济区的门户港口,为其源源不断的进出港货物提供了强大的货源。充沛的人力资源,尤其是来自中南海的人力资源,使其竞争力保持昂扬的态势,使周边的港口难以与其匹敌。

台海型港口--------- 厦门港

厦门港名列第七,在十三项指标的排名当中,厦门港有五项指标排名第七名,和最终排名比较靠近,除此之外,厦门港有三项指标进入前五名,两项指标排名第六、两项指标排名第八名名、一项指标排名最后。厦门港与宝岛台湾关系密切,是大陆和台湾岛开展三通的必经之地,特定时期,经济让位于政治,政治又促进经济增长。厦门港的发展是台湾海峡两岸经济的晴雨表。

最具有保守性的港口--- 大连港

大连港名列第八,综合十三项指标中,大连港仅有两项指标进入前两位,其他主要指标排名靠后。尽管大连港在2003-2006 年里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进行投资,但积重难返。观念的落后和行为的保守是大连港的显着特点。大连市在过去曾提出不同的发展战略。从“不求最大、但求最佳”到“大大连“又到现在的“海上大连”。大连市政府政策的不确定性使得大连港无所适从。政策的不稳定性是大连港发展的硬伤,非理性和非科学化规划大连港建设是大连港的软肋。风靡一时的东北亚航运中心似乎已偃旗息鼓。保守和迷茫是大连港落伍的重要原因。

爆发式增长------- 连云港港

连云港港排名第九。连云港港口总资产名列最后,而港口的利润额却排名第七。连云港

在氧化铝、铝锭出口、胶合板、煤炭、焦炭、进口和粮食等产品的装卸拥有绝对优势。

精心整理

最具竞争力潜力港口-- 营口港

营口港名列第十。营口港由名不见经传的河口小港转向临海港口,从95 到2006 上半年,每年保持高速发展,发展速度高于辽宁省和全国平均速度。无论从港口产权结构,区位优势和竞争战略,营口港潜力很大,竞争实力不容忽视。

随着经济的发展,港口之间竞争力排名也有所变化。最新一届“港口综合竞争力排行榜”出炉,宁波- 舟山港实现“大跨越”,首次荣登排行榜榜首;上海港以3.22 分之差名列第二;青岛港位居第三。天津港、广州港、深圳港、大连港和连云港港依次排名其后。

1.宁波—舟山港

2008 年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增加10.63%,集装箱吞吐量增长达15.8%。集装箱吞吐量已突破1000万标准箱大关。标志着宁波-舟山港成为我国又一个千万标箱级的世界性大港。舟山港以我国最大的群岛舟山群岛为依托,拥有世界罕见的建港优势,是我国内地大型和特大型深水泊位最多、深水岸线最丰富的地区。宁波港开通了我国首条30 万吨全天候人工深水航道。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外贸增长放缓给港口生产带来了诸多不利因素,宁波-舟山港通过建立卫星港、无水港等方式拓宽吞吐量腹地,并与相邻港口加强合作弱化系统性风险。随着宁波—舟山港不断的壮大、银行授信额度的增加、资本市场的进入,资金渠道的丰富,将为宁波—舟山港带来更大的发展契机。

2.上海港

2008 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增长7%,货物吞吐量增长3%。2008 年上海港货物吞吐量世界第一,集装箱吞吐量世界第二。集装箱“电子标签”引发“运输革命”,进一步巩固了上海港世界大港的竞争地位。重点发展本港核心产业,凭借本港优势辐射长三角地区附近港口、推进长江战略,控制长江黄金水道的货源腹地,提高集装箱市场的占有率,稳步走向世界完善了上海港的长江战略、东北亚战略和国际化战略。内部挖潜,提高效益、资本运作、加强综合运输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构建水路、公路、铁路一体化运输体系进一步加快了上海港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步伐。

3.青岛港

2008年青岛港货物吞吐量增长13.31%,集装箱吞吐量增长5.69%。总投资45 亿元的“青岛前湾招商局国际集装箱码头工程”项目和“三国五方”合资10 亿美元建设的前湾四期

集装箱码头工程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助推青岛港建设区域性集装箱航运中心,预示着码头建设主体多元化带来的码头经营主体多元化序幕。“以人为本”夯实了青岛港科学发展的根基,不断规范港口管理、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形成了“1>2”的青岛港模式。深化管理节能减排、科技节能减排、操作节精心整理能减排、信息化节能减排,成效明显。2008 年综合能源单耗同比下降6.2 %,实现了高质量、高效益发展。

4.天津港

2008 年天津港货物吞吐量增加15%,集装箱吞吐量增长达19%,实现增加值45 亿元。抢运南方冰雪所需煤炭和安全、高速、高效地完成了北京奥运所需各种建设器材让天津港享誉海内外。2008 年上半年铁矿石潮水般涌入天津港考验着天津港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顺利保障了钢厂所需进口铁矿石的储运。高附加值的滨海新区产业带显现的良好货物稳定性使天津港在2008 年第四季度的生产相对稳定。拓展北疆集装箱物流中心的功能,搭建物流网络平台,提供集资源配置、资讯科技、国际贸易、金融保险、代理服务于一体的物流综合服务,逐步发展第四方物流。开发建设120 平方公里临港产业区,积极探索船舶产业基金、船籍特别登记制度、汽车落地保税项目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方案,为滨海新区建设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5.广州港

2008 年广州港集装箱吞吐量增长18.80%,货物吞吐量增长1.89%。向干线集装箱港转变,全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千万标箱。南沙港保税区的成功获批将助推广州港箱量的中转。牵手珠三角东西两翼的生产基地,灵活多变的驳船运输,节约了成本,拉开珠江三角洲小船供给大船、小港喂给大港的时代。注重旗下业务整合、重组,加强管理,进行技术攻关,提高港口作业效率;把快捷、绿色作为港口建设的核心。6 亿元短期融资债券的发行,迈出探索资本市场的第一步,为补充现金流带来了灵活多变的新方式。在打造综合竞争力的时代,重组上市、挺进资本市场将极大的增强投资商对广州港的信心。

6.深圳港

2008 年深圳港货物吞吐量增长6.01%,集装箱吞吐量增长1.50%。珠三角产业转型和企业外迁,对本地货源的生成量形成冲击;贸易进出口市场的增长显现出疲乏考验着深圳港持续多年的高速增长。三大集装箱码头中,盐田国际受冲击是最大的。赤湾集装箱码头以及蛇口集装箱码头集装箱吞吐量累计增幅也急速回落。但是,良好的航运市场使深圳港具有敏感的市场嗅觉和顽强的应对风险能力。海铁联运发展提速,盐田国际将海铁联运业务向内陆延伸,专业的港口操作、经济实用的物流方案,越来越多地受到内陆外贸厂商的关注。赤湾和

蛇口两家集装箱码头开通长沙-深圳集装箱五定班列,给西部港区带来约4万的箱量。24 小时装卸作业制度,全天候引航、拖轮、理货和代精心整理理等服务,高效的通关、海关、国检、边检、海事等港口环境,为深圳港摆脱经营风险和经济风险、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效益创造了条件。

7.大连港

2008 年大连港年货物吞吐量增长11.90%,集装箱吞吐增长18.10%。以核心业务为引擎、以区位优势为基础、以东北振兴为契机、以资本运营为纽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力打造东北亚航运中心。面对日韩集装箱运输业务的独特优势,大力发展集装箱业务,成绩显着。传统的油品业务为港口带来了丰富的现金流,核心业务明显。地处东北广阔的经济腹地的窗口,拥居重要的基础设施和战略资源,具有强大的辐射功能和示范作用。发挥优势、促进改革、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不断强化区位竞争优势,巩固在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的核心地位。未来近100 亿元的资金注入和扶持将有力于大连港整合环渤海港口资源,

努力实现区域经济合作与协调发展,推动锦州港、丹东港等区域内港口的资源整合,加快与秦皇岛港、曹妃甸港合资合作步伐,使大连港集团成为既具有资本运作能力又具有跨国经营能力的集装箱营运商,实现港口功能从传统的装卸转运向临港工业、仓储物流、贸易加工等现代化的综合服务转变,更有利于将大连港建设成为全方位、多功能、现代化的航运枢纽和物流枢纽。

8.连云港港

2008 年连云港港年货物吞吐量增长17.6%,集装箱吞吐增长50%。即使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2008 年连云港港实现了亿吨大港的历史性跨越,集装箱吞吐量突破了300 万标准箱。连云港港坚持投融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多样化、投融资结构合理化和融资形式差异化有效地解决了投融资的瓶颈问题,使港口发展产生了质的飞跃,保证了生产的发展。15 万吨级航道正式开通使用标志

着连云港港已跻身于国际深水大港的行列,为苏北经济振兴、服务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也为国家实施江苏沿海开发战略提供了有利条件。30 万吨级深水航道建设使连云港港百尺竿头,离“海上高速公路”的梦想更近一步。200 亿的投资计划让临港产业集群效应和苏北振兴的愿景得以有效提升和突破。连云港人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和交通运输大建设期,已经迈上了快速发展、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和协调发展的欧亚大陆桥堡建设的前列。

9.营口港

2008 年营口港秉承2007年突破亿吨发展势头,集装箱吞吐量增长48.50%,货物吞吐量增长23.60%。内贸集装箱、进口矿石、钢材、非金属矿产品的年运量居东北之首。港口保税监管功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定期班轮航线规模扩大,有效增强了营口港在航线运力、运价方面的议价能力,竞争力明显增强。全年新增大型设备110 台,居全国沿海港口之冠,总资产达360 亿元,收入43 亿

精心整理

元。有效地压缩了资本成本、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资本运作有效地保证了营口港竞争力的全面提升。与大企业的战略合作加快了营口港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进程。仙人岛港区30 万吨原油码头工程

的完成,营口港模式:“店小二”服务精神得以弘扬,文化建设深入每一位职工的心理。营口港在危机中寻找机遇,在艰难中发展成长,在逆境中坚强不屈,在东北振兴中崛起, 成为大

沈阳的出海

口、东北亚航运中心的重要组合港之一。

10.厦门港

2008 年厦门港货物吞吐量增长19.50%,集装箱吞吐量增长达10.27%。积极打造直航干

线港迎接两岸“三通”;加紧港口建设,港区集装箱装卸能力超过年1,000 万标箱。为有效促进厦门港中转箱量的增长,厦门港口管理部门从改善港口条件、开拓腹地组织货源、加快软环境建设等方面采取措施,推进国际中转业务发展,吸引航运商到厦门开设新航线,规范集装箱搬移次数,创建公开、公平、公正的港口环境。厦门海沧保税港区使厦门港迎来了发展集装箱国际中转的好时机,对推进厦门港集装箱国际中转业务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港口间的攻城略地、资源优化、合并重组无非就是打造核心竞争力,并以此展开与对手的竞争。谁拥有了核心竞争力,谁就拥有了竞争优势、谁就拥有了市场,谁就拥有了未来。

为保持我国港口的可持续的竞争优势,中国各港口要做到:1.投资是经济发展的永恒动力2. 提高抗风险能力3.港口战略整合4.改变经营模式5. 实现由保税港区到自由港的跨越。而我们也相信,竞争产生动力,各港口在不断地摩擦、磨合、相互学习中,会拥有美好的发展前景

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物流管理 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一)国内外研究动态 集装箱运输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产生的一种国际货物的运输方式。由于其具有运输私密性好、包装不易破损、运输成本低、环境适应性强、装载密度高、码垛规范等特点,在进入七十年代后逐渐成为航运业发展的主流。以下是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于集装箱的研究: Aidas Vasilis Vasiliauskas 和 Jurgita Barysiene(2008)讨论了在过去几十年里由于集装箱的发明和应用给交通系统带来的变化、世界集装箱船队的发展以及世界港口集装箱运输量的发展趋势,指出世界集装箱运输的增长是宏观经济,微观经济和政策性因素等长期作用的结果。对于本国影响方面,Andres Tolli和Juri Laving(2007)指出,中国集装箱运输在今后的十年里将以其占据的市场份额主导世界集装箱的运输,他希望能良好地利用爱沙尼亚的有利地理位置,在中国港口广泛的开展集装箱中转运输,以集装箱码头运作和航线的共同联盟来增加该国的集装箱运输量。而对于未来发展方面,Jakov Karmelic, B. Sc.(2009)通过数据分析了世界十大港口的吞吐量、全球集装箱船船队以及这些船队能力的排名,指出对于目前以及未来的状况,认为很有必要详细分析前几个周期的态势及其对航运市场的影响,以防止更多危机产生。继于此,Gokhan Kara、E. Gul Emecen 和 Evren Esedogolu通过描述全球集装箱运输量的增长,从开发一条新的集装箱运输路线、分析运营成本、财务分析和新集装箱航线的确定假设和可接收性分析,探究拟开发一条可行的集装箱航线,以增强航运能力和竞争力。 中国大陆国际集装箱运输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自1972年天津港接卸了第一个国际集装箱和1978年中国远洋运输公司开辟第一条国际集装箱运输航线——上海至澳大利亚东海岸航线起,依靠中国得天独厚的运作环境,集装箱运输开始了飞速的发展。 陈长庚(2008)从中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与外贸进出口总值正向比价关系、1979~2007年中国集装箱吞吐量前十大港口排名、1998~2007年世界十大港集装箱吞吐量排名等入手,阐述了中国港口集装箱运输从期不落后到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30年。寿建敏(2007)也研究了中国集装箱吞吐量发展历程及其占世界运量的比重,为我们展现了集装箱运输的辉煌成就,并且还提出了未来发展的对策。

中国十大集装箱港口竞争力分析

中国十大集装箱港口竞争力分析 2010年中国集装箱港口行业研究报告显示:受全球经济回暖阻碍,中国航运市场加速进展。2010年前三季度,中国要紧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08亿标准箱(TEU),估量2010年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将达到1.34亿标准箱(TEU),同比增长9.8%。 就沿海港口看,2010年前三季度沿海港口集装箱吞吐量9689万标准(TEU)。其中上海港以2160万标准箱(TEU)占据第一的位置,深圳港和青岛港分居第二位和第三位。到2010年8月份,上海港在总量上以1906 7万TEU超越新加坡港的1901 1万TEU份,上海港在总量上以1906.7万TEU超越新加坡港的1901.1万TEU首次成为世界第一大集装箱港口,估量2010年上海港的集装箱吞吐量将达到2700万标准箱(TEU)。从布局上看,我国初步形成了围绕煤炭、石油、铁矿石和集装箱四大物资的专业化、高效运输系统。而从规划上讲,中国将形成环渤海、长江三角洲、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西南沿海等5个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港口群体。 在中国成为世界上港口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最多、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际,中国港口专门是大型集装箱港口在促进经济进展中将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 而在现在,对中国港口进行排行就显得尤为重要。 于2006年8月首次公布的《中国港口综合竞争力指数排行榜》,是由中国国际海运网和大连海事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共同调研完成。因为区分的指标相似,港口竞争力排行与港口吞吐量排行榜排名差不多一致。 中国港口综合竞争力指数排行榜的目标在于使港口、航运和物流业了解自身竞争地位、挖掘自身优势、扬长避短、自我完善 ,在竞争的市场中制定有效的投资、融资、创新和进展战略。综合港口竞争力是指港口企业在实现上述目标的过程中投资、营运、国际化、财务和改变企业自身状况的能力和机会。通过港口综合竞争力指数排行榜 ,能够清晰地看到,中国港口通过近 30年的改革开放, 在我国 1.8万公里海岸线已形成竞争特色,即效益型、国际化、民营化、进取性、创新型、政府型、潜力型和保守性港口的形成。

中国各港口的特点兼综合排名

各港口的特点兼综合排名 1 最具国际化竞争力的港口:上海港 上海港名列第一名。在十三项指标中,上海港十一项指标排名第一,一项排名第二,唯一劣势是上海港的区位指标。上海港一直保持强有力的发展势头,与上海市以及长江三角洲的发展建立紧密地联系。临港工业的互动以及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推动,外资、外贸、外商和国际航线都是上海港强有力的竞争优势,上海港正在快速向成熟的国际性港口迈进。 2 最具效益竞争力的港口:深圳港 深圳港名列第二名。在十三项指标中,深圳港两项指标排名第一,两项指标排名第二,六项指标排名第三,竞争力最不占优势是深圳港的货物吞吐量,但是这一劣势却被深圳港强大的集装箱吞吐量所弥补。作为珠江三角洲的龙头型港口,深圳港近几年的发展主要是以珠江三角洲和香港为依托,逐步将深圳港建设成为效益型港口,在单箱成本、单吊成本、单箱收费、效率和利润形成核心竞争力。 3 最具创新竞争力的港口:青岛港 青岛港名列第三名。十三项指标中,青岛港三项指标排名第二,三项指标排名第三,两项指标排名第四名名,三项指标排名第五,两项指标排名第六,综合和个别竞争能力都很突出。青岛港人依靠其创新精神,充分发挥其电子化优势,利用山东省作为强大经济腹地,为青岛港竞争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础。港口大型化、深水化、专业化和信息化集青岛港于一身。研发创新,走差异化发展道路是青岛港竞争优势所在。 4 最具民营化竞争力的港口:宁波港 宁波港名列第四名。十三项指标中宁波港两项指标排名第二,两项指标排名第三,四项指标排名第四名名,一项指标排名第五,四项指标排名第六。宁波港难以生活在上海港这个巨人的影子里,顽强地开展集装箱生产。该港利用自身优势,冲破各种阻力,借助民营资本,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一部分。宁波港积极调整战略目标,与舟山港强强联手,建设“宁波——舟山”一体化工程。民营经济所具有的信息灵、转向快、效率高的特点在宁波港体现的淋漓尽致。 5 最具进取型竞争力的港口:广州港 广州港名列第五名。十三项指标中,广州港两项指标排名第二,两项指标排名第三,三项指标排名第四名名,两项指标排名第五,两项指标排名第六,两项指标排名倒数三位。尽管珠三角第一的位置被深圳港取代,广州港处于上挤下压得的位置,但该港并没有畏葸不前。航线数和船舶靠泊艘次的优势弥补了港口其他方面的不足,尤其是广州港港口的投资额相对较少,保持货物吞吐量的竞争优势使其差异化的结果。 6 最具政府支持型竞争力港口:天津港 天津港名列第六名。十三项指标中,天津港仅有一项指标排名进前三,两项指标排名第四名,分别有三项指标排名第六和第七名,两项指标排在后两位。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申办成功,为其发展增添了活力;地处京津塘发达经济区的门户港口,为其源源不断的进出港货物提供了强大的货源。充沛的人力资源,尤其是来自中南海的人力资源,使其竞争力保持昂扬的态势,使周边的港口难以与其匹敌。 7 台海型港口:厦门港 厦门港名列第七名,在十三项指标的排名当中,厦门港有五项指标排名第七名,

集装箱运输业现状发展分析

集装箱运输业现状发展 分析 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

我国集装箱运输业现状发展分析 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起步于上世纪70 年代中期, 经历了比较漫长的起步和培育阶段, 到1990 年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仅为156 万TEU, 平均每年增长不到10 万TEU。进入上世纪90 年代,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 国际贸易领域和规模不断扩大, 我国集装箱港口进入了布局调整和快速发展阶段, 2000 年集装箱吞吐量实现2340 万TEU, 平均每年增长超过200 万TEU。 进入新世纪, 随着经济、贸易和技术全球化步伐的加快, 在我国经济贸易快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集装箱化率提高三大动力的驱动下, 集装箱运输显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2002 年, 我国大陆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实现3721 万TEU, 位居世界第一。到2006 年实现9361 万TEU, 2007 年跨越一亿TEU, 中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占全球22% ,高居世界第一,平均每年增长超过1100 万TEU。我国集装箱水路发展和港口结构布局更加合理, 基本形成了以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宁波、苏州、门、深圳、广州等9 大干线港为主, 相应发展沿海支线和喂给港的集装箱港口运输规划布局系统。 目前, 我国已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门类齐全、配套设施完善、现代化程度较高的港口集装箱运输体系。我国港口集装箱码头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向专业化、大型化发展, 港口装卸技术和效率方面也走在了世界前列,并形成北、东、南三大集装箱主枢纽港群,成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桥梁。 北部集装箱主枢纽港群——以大连港、天津港和青岛港为主。大连港是东北地区出海门户;青岛港水深条件好,腹地货源足;天津港位于渤海湾最里端,由于地处京、津、唐经济区有利位置,货源较丰富。 东部集装箱主枢纽港群——以上海港、宁波港为主。上海港腹地优越,经济发展势头猛,已逐渐成为国际集装箱中转港之一;宁波港是我国地理位置最优良的港口之一,总长2138米的集装箱泊位可停靠第五代集装箱船,与上海和江苏港口共同形成东部集装箱主枢纽港群。 南部集装箱主枢纽港群——以香港港、深圳港和广州港为主。香港集装箱吞吐量目前已经稳坐世界第一的宝座;与香港比邻的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连年攀高,大铲湾码头的建设,使深圳较为紧张的集装箱通过能力得到有效改善;随着香港、澳门两地与大陆经贸更密切联系的加强,制造业不断向中山、

集装箱发展趋势

集装箱发展趋势 集装箱码头是指包括港池、锚地、进港航道、泊位等水域以及货运站、堆场、码头前沿、办公生活区域等陆域范围的能够容纳完整的集装箱装卸操作过程的具有明确界限的场所。 集装箱码头是水陆联运的枢纽站,是集装箱货物在转换运输方式时的缓冲地,也是货物的交接点,因此,集装箱码头在整个集装箱运输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集装箱运输已经成为现代物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集装箱码头作为物流链中举足轻重的节点,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满足客户的需求,已经进入数字时代。现代集装箱码头普遍采用集装箱码头操作系统,以应对不断复杂化的生产管理需要。 集装箱码头操作系统的核心任务是,指导和辅助码头组织高效合理的生 产作业,进行科学有效的资源分配,并为生产决策提供完备的数据统计和信息分析,从而确保集装箱码头作业计划有据,指挥有方,监管有力,操作有序。集装箱码头操作系统庞大而复杂,无线局域网、射频识别、全球卫星定位导航、船舶自动识别、电子数据交换和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目前均已应用在现代集装箱码头操作系统中。 20多年来,我国专业化集装箱码头建设,经历了跨越式过程,目前已发展有20多个集装箱枢纽港。各港腹地有较稳定的货运量和充足的适箱货;腹地内中转运输设施和场站基本形成,港口集装箱集疏运效率提高;各港充分利用水域资源和自然环境条件,合理布置集装箱码头岸线,满足了船舶作业要求;港口信息化水平有所提高,EDI网络在各大集装箱港口已经建立。我国集装箱码头建设的特点是: l)我国经济和对外贸易结构调整对集装箱运输产生巨大影响。“九五”期间利用外资建港,引进先进的装卸设备,提高了集装箱码头装卸效率,加速了港口专业化和现代化进程。

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物流管理 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一、引言 集装箱是指具有一定规格和强度的专为周转使用的大型货箱。在我国某些地区,如香港和台湾等地其又被称为“货柜”。集装箱运输是一种先进的现代化运输方式,是运输领域的重要变革,是世界杂货运输的发展方向。在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竞争激烈的今天,各国都把集装箱运输的普及和发展看作本国货物运输现代化进程和经济实力增强的重要标志。 从20世纪70年代发展至今,我国集装箱化水平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这么多年发展以来,我国集装箱船队发展迅速,航线不断增加;集装箱港口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内陆技术运系统明显改善;依靠科技进步,管理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目前,我国对于集装箱运输的研究主要呈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集装箱运输量、运输船队及船舶的发展研究;二、集装箱码头、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的研究;三、国内外集装箱运输市场、各集装箱码头竞争力评估研究;四、国内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战略研究等。 二、主题 自集装箱运输产生以来,由于其具有运输私密性好、包装不易破损、运输成本低、环境适应性强、装载密度高、码垛规范等特点,在进入七十年代后逐渐成为航运业发展的主流。 Aidas Vasilis Vasiliauskas 和Jurgita Barysiene(2008)讨论了在过去几十年里由于集装箱的发明和应用给交通系统带来的变化、世界集装箱船队的发展以及世界港口集装箱运输量的发展趋势,指出世界集装箱运输的增长是宏观经济,微观经济和政策性因素等长期作用的结果。对于本国影响方面,Andres Tolli和Juri Laving(2007)指出,中国集装箱运输在今后的十年里将以其占据的市场份额主导世界集装箱的运输,他希望能良好地利用爱沙尼亚的有利地理位置,在中国港口广泛的开展集装箱中转运输,以集装箱码头运作和航线的共同联盟来增加该国的集装箱运输量。而对于未来发展方面,Jakov Karmelic, B. Sc.(2009)通过数据分析了世界十大港口的吞吐量、全球集装箱船船队以及这些船队能力的排名,指出对于目前以及未来的状况,认为很有必要详细分析前几个周期的态势及其对航运市场的影响,以防止更多危机产生。继于此,Gokhan

(完整版)新加坡港口竞争力分析报告

新加坡港口竞争力分析报告 一、新加坡基本资料介绍 1、基本概况 新加坡港位于新加坡(全称:新加坡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SINGAPORE)的新加坡岛南部沿海,西临马六甲(MALACCA)海峡的东南侧,南临新加坡海峡的北侧,是亚太地区最大的转口港,也是世界最大的集装箱港口之一。又称狮城、星洲或星岛。该港扼太平洋及印度洋之间的航运要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自13世纪开始使是国际贸易港口,已发展成 为国际著名的转口港。 2、港口基本信息 锚地:东:(A)01-13-31N/103-53-39E,(B)01-15-36N/103-57-30E; 南:港界内,Sebarok Beacon南; 西:01-13-44N/103-36-30E 东柔佛 海峡(East Johore Strait):01-18-00N/104-05-30E 3、主要进出口货物:主要进出口货物为石油、机械设备、电子电器、化肥、水泥、谷物、糖、橡胶、面粉、化工产品、矿砂、工业原料、食品、木材、椰袖、椰干、棕榈果、水果及杂货等。 4、港口功能 (1)发展集装箱中转业务 从1960年开始,集装箱运输在世界上逐渐兴起。新加坡抓住机遇,开始大力兴建集装箱专用泊位,首个泊位于1972年投入运营。通过逐步 改建和新建集装箱专用码头,配合积极的集装箱中转政策,并与政府当局和相关行业紧密协作,新加坡港迅速发展,转变成为地处东南亚的集装箱国际中转中心。 新加坡港与世界上123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建立了业务联系,每周有430艘班轮发往世界各地,为货主提供多种航线选择。有了如此高密度、全方位的班轮航线作保证,需要中转的集装箱到了新加坡很快就会转到下一个航班运往目的地。新加坡港的大部分集装箱在港堆存时间为3-5天,其中20%的堆存时间仅为1天。 新加坡作为国际集装箱的中转中心,极大地提高了全球集装箱运输系统的整体效能,成为国际航运网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是新加坡国际航运中心的最大特色。 (2)提升综合服务功能 除了海运,新加坡还在空运、炼油、船舶修造等方面具备产业优势,同时又是重要的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利用这些优势条件,围绕集装箱国际中转,衍生出了许多附加功能和业务。 国际集装箱管理和租赁中心。发达的集装箱国际中转业务,吸引了许多船公司把新加坡作为集装箱管理和调配基地,形成了一个国际性的集装箱管理与租赁服务市场。 空港联运中心,是新加坡海港与新加坡空港合作开展的一项增值业务。它是指通过海运和空运的配合与衔接,有交往地利用两种运输方式的优点,满足用户的特殊需求。 国际船舶换装修造中心,新加坡港拥有一个40万吨级的巨型旱船坞和两个30万吨级的旱船坞,能够同时修理的船舶总吨位超过200万吨, 是亚洲最大的修船基地之一。在为船舶提供维修服务的同时,新加坡港还

我国港口集装箱码头建设现状分析(doc5)

我国港口集装箱码头建设现状分析 20多年来,我国专业化集装箱码头建设,经历了跨越式过程,目前已发展有20多个集装箱枢纽港。各港腹地有较稳定的货运量和充足的适箱货;腹地内中转运输设施和场站基本形成,港口集装箱集疏运效率提高;各港充分利用水域资源和自然环境条件,合理布置集装箱码头岸线,满足了船舶作业要求;港口信息化水平有所提高,EDI网络在各大集装箱港口已经建立。我国集装箱码头建设的特点是: l)我国经济和对外贸易结构调整对集装箱运输产生巨大影响。“九五”期间利用外资建港,引进先进的装卸设备,提高了集装箱码头装卸效率,加速了港口专业化和现代化进程。 2)随着集装箱运输全球一体化和船舶大型化发展,我国众多集装箱码头建设规模、高效先进的设备和流转运输效率及科学管理水平已呈高速增长的良性循环状态。 3)近年来,我国新建和改造的集装箱码头大多采取长顺岸、宽突堤、多泊位、大纵深的总平面布置。 4)各港注重加强装卸设备和装卸技术的先进性。集装箱装卸设备逐年更新换代,装卸工艺机械化程度逐年提高,设备种类和系统配套逐步完善。 5)港口信息化管理水平提高,各大港集装箱码头装卸公司与航运公司、口岸、海关等各单位实施集装箱电子数据交换,提高了作业速度,简化了联检手续。 6)目前我国集装箱码头正向多元化功能发展,即以港口为平台和载体建设临港出口加工区、集装箱保税区、集装箱物流中心、集装箱中转站等,多方面开拓了具有集疏运功能的新领域和新市场,扩大了港口综合管理业务,提高了运营服务水平。 前景展望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集装箱港口的开发与建设一定要把握世纪之初的历史机遇,乘势前进,以全新的态势实现历史性跨越。 l)根据我国经济和内外贸发展总趋势,集装箱枢纽港战略将成为“十五”期间港口发展的重要举措。我国未来10年,随着全球航线调整,将努力实施航运强国战略。根据港口经济腹地和西部大开发运输载荷中心化和干支线协调网络化的形成,在南北方将加大力度重点建设国际集装箱主干线枢纽港,增加建设15-17米集装箱深水泊位。主干线各港积极与国际航运公司合作,提高班轮航线密度,尽快将经营的主流船型从4000TEU向6000TEU发展,并规划和研究建设7000-9000TEU集装箱的码头;各港将大力提高科学管埋水平,力争5-10年内每个集装箱泊位年吞吐量达到30-50万TEU。 2)发展外贸海上运输的同时,还将大力发展我国支线和内贸运输。重点开发长江和珠江水系港口,经营主流船型向2000-3000TEU发展。码头年通过能力将达到15-20万TEU,提高内河港口的经济效益。 3)提高港口集装箱装卸设备技术水平是推动港口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集装箱装卸桥以适应第五代和第六代集装箱船装卸作业为主,装卸效率提高到单台年15-20万TEU;堆场装卸设备除轮胎式龙门起重机外,将开发轨道式龙门起重机、跨运车和正面吊机等;着手研造堆输立体化和自动化等具有高科技水平的装卸存贮一体化设施;全面实施计算机网络及电子数据交换信息化。 4)随着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大量物资需要用集装箱进行长距离、大运量、高密度集疏运。因此今后将大力发展水公联运、水铁联运和江海公铁多式联运,建立以港口为中心,以航运和陆运为依托,以现代化科学管理为手段实现“门到门”运输要求的全球一体化物流网络系统。 问题和建言

十大集装箱港口竞争力分析

十大集装箱港口竞争力 分析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中国十大集装箱港口竞争力分析2010年中国集装箱港口行业研究报告显示:受全球经济回暖影响,中国航运市场加速发展。2010年前三季度,中国主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到亿标准箱(TEU),预计2010年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将达到亿标准箱(TEU),同比增长%。 就沿海港口看,2010年前三季度沿海港口集装箱吞吐量9689万标准(TEU)。其中上海港以2160万标准箱(TEU)占据第一的位置,深圳港和青岛港分居第二位和第三位。到2010年8月份,上海港在总量上以1906 7万TEU 超越新加坡港的1901 1万TEU份,上海港在总量上以万TEU超越新加坡港的万TEU首次成为世界第一大集装箱港口,预计2010年上海港的集装箱吞吐量将达到2700万标准箱(TEU)。从布局上看,我国初步形成了围绕煤炭、石油、铁矿石和集装箱四大货物的专业化、高效运输系统。而从规划上讲,中国将形成环渤海、长江三角洲、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西南沿海等5个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港口群体。 在中国成为世界上港口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最多、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际,中国港口特别是大型集装箱港口在促进经济发展中将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 而在此时,对中国港口进行排行就显得尤为重要。 于2006年8月首次发布的《中国港口综合竞争力指数排行榜》,是由中国国际海运网和大连海事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共同调研完成。因为区分的指标相似,港口竞争力排行与港口吞吐量排行榜排名基本一致。 中国港口综合竞争力指数排行榜的目标在于使港口、航运和物流业了解自身竞争地位、挖掘自身优势、扬长避短、自我完善 ,在竞争的市场中制定有效的投资、融资、创新和发展战略。综合港口竞争力是指港口企业在实现上述目标的过程中投资、营运、国际化、财务和改变企业自身状况的能力和机会。通过港口综合竞争力指数排行榜 ,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港口经过近 30年的改革

中国主要港口梳理

西雨牛仔:中国主要港口梳理 2014年12月16日08:29 新浪博客 港口一般可以分为海港和内河港,本文主要说海港。中国海港大范围可以分为三大区域以天津港领衔的渤海湾港口群,以上海港领衔定的长三角港口群,以香港港领衔的珠三角港口群。另外,这三块区域中间还穿插着一些港口,如连云港、厦门港、防城港。 国际航运中心可以分为三大类: 中转型:以新加坡为例,往往地理优势很重要,马六甲目前不可替代。 腹地型:以纽约、鹿特丹为例,经济腹地强大,拥有强大的腹地交通网络。 复合型:以高雄、釜山为例,既有较好的经济腹地,又有巧妙的地理位置和很高的区域影响力。 目前,全球的几大国际航运中心分别是伦敦、鹿特丹、香港、新加坡、釜山。能成为国际航运中心并不一定是吞吐量最大的,而是影响力最大的。以伦敦为例,其吞吐量相对较小,但依然是国际航运中心因为世界20%的船级管理机构常驻伦敦,世界50%的油轮租船业务、40%的散货船业务、18%的船舶融资规模和20%的航运保险总额都在此进行。此外,香港和新加坡也拥有很强的金融实力。 在地理条件上,优良的港口通常具有不冻、不於、深水(大于15米为深水港)、风浪小等特点。同时,在港口的集疏能力、运转效率、基础设施、运营成本、腹地经济、腹地外贸倾向、周边港口实力等情况都是考察标准。 港口吞吐货种可以分为两个大类,集装箱和散杂货,散杂货包括煤炭、矿石等。一般来说,集装箱具有更高的经济价值,它毛利率往往比散杂货高很多,收入空间也更大,但是集装箱的装卸等作业也对港口有更高的要求。 参照以上的条件,对中国沿海的各个主要港口,特别是上市港口做一个梳理。所有数据均不来自年报,大部分数据来自新华社、政府官网、公开的学术文章,仅部分数据来源不明。

全球前十大港口排名

全球前十大港口排名、全国前十大港口排名(最新版) 近日,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发布2014年第二季度《全球港口发展报告》。其中对2014年上半年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的全球和全国前十名的港口进行了排名,大家快来先睹为快吧。 2014年上半年货物吞吐量全球前十大港口排名(万吨) 2014年上半年中国沿海规模以上港口前十名(万吨)

2014年上半年集装箱吞吐量全球前十大港口排名(万TEU) 2014年上半年中国沿海集装箱前十大港口排名(万TEU) 2014年全球10大港口货物吞吐量统计排名:中国港口包揽八席(2015-03-12 16:41:34) 标签:财经分类:【财经资讯·经济评析】

在全球港口货物吞吐量排行榜中,中国港口“军团”延续近年趋势,继续傲视天下。近日,中港网(https://www.360docs.net/doc/b18080307.html,)发布的2014年全球10大港口货物吞吐量统计排名显示,除第三名和第九名外,中国港口包揽其余全部座次,中国港口所完成的货物吞吐量在全球十大货港中所占的比重,2014年进一步提升到81.51%,分量继续加重。 2014年,全球港口货物吞吐量前10大港口排名顺序依次为,宁波-舟山港、上海港、新加坡港、天津港、唐山港、广州港、苏州港、青岛港、鹿特丹港、大连港。进入十大港口之列的中国港口数量为8个。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澳大利亚的黑德兰港近两年高速增长,2014年排名第十一位,逼近排名第十位的大连港,差距不过一两百万吨。 从排序上看,与2013年相比,前4名的宁波-舟山港、上海港、新加坡港、天津港排位无变化;唐山港从2013年的第八名跃升3位,跻身世界前五。因为唐山港的超越,广州港、苏州港、青岛港在2014年各向下滑落一位,分列第六至第八名,各自回到2012年的座次排名。 据中港网数据显示,2012年排名第五位的荷兰鹿特丹港在2013年被中国港口挤至第九位后,2014后仍居第九位,但第十名中国大连港与其差距从2013年的3300万吨,缩小到2014年的2136万吨,2014年,两港的增长率分别为1.0%和3.9%,增速更高的大连港,未来将向鹿特丹港发起挑战。据报道,欧洲最大的港口鹿特丹港2014年吞吐量达4.45亿吨,较2013年上升1%。鹿特丹港集装箱吞吐量为1220万TEU,较2013年提升5.8%。 2014年,唐山港仍是最大的赢家。据https://www.360docs.net/doc/b18080307.html,数据显示,唐山港在2012年排名第十,2013年前进两位,超过鹿特丹港和大连港,排名第八,2014年再一举超过青岛港、苏州港和广州港,前进三位,名列第五。唐山港在前几年高速增长后,2014年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速达到12.2%,仍然名列全球十大港口货物吞吐量增幅之首。增幅最低的为上海港,全年增长-2.6%,其次为鹿特丹港,为1.0%。 排名世界第一的宁波-舟山港2014年完成货物吞吐量8.7亿吨,尽管其基数大,但在2014年仍保持了较快增长速度,达到7.9%,远高于十大港口平均增速水平。宁波-舟山港在2012年以7.44亿吨的战绩,超越上海港全港的吞吐量,首次登上全球第一大港口宝座。从最近

港口竞争力:一篇文献综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18080307.html, 港口竞争力:一篇文献综述 作者:矫丛丛 来源:《商情》2017年第08期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航运物流的地位日益显著,港口已成为交通运输系统的枢纽结点。港口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而随着港口的功能不断拓展以及委托人对物流的要求不断变化,港口竞争力的研究范围日益扩大,指标体系不断变化。港口物流的发展水平不仅关系着所处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同时也影响着区域的竞争力。如何对港口竞争力作出正确的评估,找出港口发展的劣势及核心竞争力,直接关系到港口未来的发展空间。因此,对港口竞争力及评价方法的研究迫在眉睫。本文以港口竞争力这一问题为研究对象,归纳了评价港口竞争力的方法,总结出各方法的优缺点,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港口竞争力评价方法 一、港口竞争力评价方法与国内外研究现状 港口竞争力的研究起源较早,但由于前期研究比较零散,加之许多经济学家仅把港口当作航运经济的一部分,重点研究港口与船舶运输之间的关系,一直到 20 世纪 60 年代才开始系统地研究港口发展,并逐渐涉及港口竞争力的探究。然而关于港口竞争力的评价方法,常见可分为主观分析法与客观分析法这两种。 (一)主观分析法 主观分析法主要包括专家调查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SWOT分析,满意度分析等,这些方法基于研究者对各个指标的主观重视程度进行评价,主观性太强,但便于操作与实施。 例如:郑平等人采用AHP方法,对珠海港口群的竞争力进行分析。将珠海港口群竞争力评价指标划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通过竞争力分析,珠海港港口发展存在优势,但优势并不明显,珠海市政府应制定正确的科学发展策略;王森勋等人以煤码头竞争实际情况,引入政策条件、可持续发展等指标因素,采用AHP和TOPSIS相结合的方法对煤码头竞争力进 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港口环境设施、可持续发展能力、政策条件、港口的服务管理水平的差异会港口竞争力排名变化;赖茹燕基于SWOT对宁波-舟山港的地理位置等优势以及所面临的各种挑战进行分析,并指出其提高竞争力的未来相关战略;安娜等人文中在分析现有港口竞争力测评方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满意度指数的港口竞争力测评思想,运用结构方程的方法构建了港口满意度测评体系和模型,通过顾客对港口企业服务质量的满意程度来测评港口竞争力;杨玉婷等利用模糊评价分析法分析福州港、厦门港和湄洲湾港的竞争力状况,指出发挥各个港口的自身优势,加强协同发展,发挥出福建省港口的整体竞争力;唐丽敏提出基于市场划分的集装箱港口竞争力评价模型,并以位于东亚和东南亚的26个主要集装箱港口为

现代港口发展趋势

现代港口发展趋势2007-12-08 13:15:10 阅读1292 评论4 ??字号:大中小?订阅 进入新世纪,随着经济、贸易和技术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在我国经济贸易快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集装箱化率提高三大动力的驱动下,集装箱运输显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2002年,我国大陆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实现3721万标箱,位居世界第一。到2006年实现9361万标箱,2007年跨越1亿标箱,高居世界第一,平均每年增长超过1100万标箱, 取得的成绩举世瞩目。 展望未来,我国集装箱运输在近期内仍将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但随着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集装箱运输市场的进一步成熟,适箱货源的增长将有所降低,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长速度将有所减缓。 我国集装箱港口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任重而道远。根据国际集装箱运输发展态势、我国的发展需求以及目前的重要问题,我国集装箱港口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如下六个方面: 优化配置港口资源积极调整港口结构 船舶大型化和运输规模的扩大不断促进世界集装箱运输航线和港口结构的调整,新一轮的港口与码头岸线的整合在持续上演。港口集团不断的整合与统一旗下的码头资源,来争夺区域航运中心。如:2007年七月,青岛港再出大手笔收编迪拜独资码头。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获得原本属于杜拜环球集团在前湾港区南岸拥有的1320米码头岸线。至此,青岛前湾港73%的港区尽归青岛港所有。同时国际油价的持续上扬,班轮公司已开始在远洋航线上增投运力,大型集装箱船舶的增加也对拥有深水泊位的港口带来发展契机。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也不可能长期保持高位增长。因此要进一步要加强对集装箱运输和港口发展规律的认识,统筹做好港口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结构调整,认清港口在未来运输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强区域间及港口间的协作和合作,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发展,避免盲目追求贪大求 洋和恶性竞争。 大力推进海铁集装箱多式联运 在我国沿海大型集装箱港口的集疏运系统中,铁路承担的份额平均不足1%,对港口的运行效率和规模的进一步扩张造成严重制约。随着铁路能力的提高和铁路集装箱的发展,积极推进铁海联运不仅是进一步发展集装箱港口的重大举措,也是铁路集装箱发展的必然需求。要加快解决铁海联运的运输组织、单证信息、基础设施和口岸环境等问题, 加强港口与铁路合作,促进综合运输体系的协调发展。 充分利用内河航运资源发展集装箱运输 内河航运具有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比较优势,但却是我国水运行业现代化建设的薄弱环节,发展潜力巨大。今后要在有条件或可以创造条件的地区优先发展内河集装箱运输,充分利用内河航道建立大型港口的集疏运通道网络。

亚洲主要港口排名及简介(7强)

亚洲主要港口排名及简介(7强) 摘要: 亚洲主要港口排名如下:1、新加坡港;2、日本的神户港;3、日本的横滨港;4、日本的大阪港;5、韩国的釜山港;6、中国的高雄港;7、中国的上海港。 1、新加坡港 新加坡港地处新加坡岛南端。该岛东西长42千米,南北宽22.5千米,既是新加坡的首都,也是天然良港。 优越的地理位置是新加坡港迅速发展的重要条件。随着世界航运业的繁荣和马六甲海峡航运的繁忙,新加坡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重要。新加坡港内有3.4千米的码头群,能同时容纳30多艘巨轮停靠。从新加坡港起航,有200多条航线通往世界各主要港口。新加坡港的管理非常现代化,采用的是最新的电子技术和机械。 新加坡港每周7天工作,每天24小时连续作业,港口年吞吐量超亿吨,其中原油和成品油进出口量每年有500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也占有较大比重。新加坡港有6个港区,位于岛北岸仅有森巴旺码头区,其余5个港区位于岛的南岸,即裕廊港区、帕西班让港区、克佩耳港区、丹绒帕嘎集装箱码头区和特洛克亚逸港区。泊位总长1.35万米,其中10米以上深水泊位约1万米。码头装卸设施齐全,在锚地可进行货物倒载作业。在帕西班让港区和特洛克亚逸港区有专

门的倒载驳船码头。港口管理广泛应用计算机,管理水平先进。预计2004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超过10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超过2000万标准箱(TEU),居世界各港之首。 2、日本的神户港 神户港口始建于公元8世纪,20世纪60年代后规模不断扩大,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重要商业海港之一。 提到神户,人们通常津津乐道的是神户港之外人工填海的壮举。关西国际机场完全是以人工填海构筑完成,在海中凸出,形如孤岛,其超现实的建筑外形如机翼轻飘状,与美丽的神户港形成了完美的呼应。 神户是日木第一大港。港口共分六个区域,第一、第二区域和其他区域之间被五个防波堤隔开。该港面积5 668万平方米,现有231个泊位。有货棚29栋,面积28万平方米,场地面积近30万平方米。驳船959艘,港口作业船46艘,集装箱装卸塔桥21台。 神户港在1995年的大地震灾难中损失严重,许多港口的设施受到了摧毁,更为严重的是大地震的灾难影响了许多日本人对恢复神户的“东方第一大港的信心”。

集装箱海运发展评价与战略展望

集装箱海运发展评价与战略展望 本文对原提出的2004年战略准备阶段我国集装箱水运发展目标进行总结,结合我国集装箱海运发展实际,从定性、定量等方面阐述了目标的实现情况,分析了造成差异的主要云因。对战略框架阶段发展进行了预测分析,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目标。 12004年战略准备阶段我国集装箱海运发展目标 基于对国内外水运发展趋势、国内经济发展与改革进程以及对中国水运发展特点的分析,提出2001-2004年为我国水运发展战略准备阶段,2005-2010年为水运发展战略框架阶段并分别提出了这一时期的主要发展目标。与集装箱运输发展相关的主要预测和发展目标包括: (1)水运量的发展取得显著进展。 加入WTO后的第一年,拉动集装箱吞吐量多增长12个百分点,从而使2002年我国港口吞吐量同比增长30%以上。在加入WTO的带动下,战略准备阶段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长速度将保持在20%以上。2004年前上海港、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完成对釜山港、高雄港的超越,为两大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奠定量的基础。 (2)以中远集运和中海集运两大班轮公司重组为标志,完成国有水运企业的战略重组。解决班轮公司与集团母公司之间的关系和班轮公司之间的关系。

(3)2004年前完成对自由港的相关研究。结合国务院港口体制改革规定和《港口法》的颁布,完成港口体制改革的第一步目标。 2战略准备阶段我国集装箱海运发展评价 2.1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发展评价与分析 进入新世纪,在国民经济、对外贸易快速发展的推动下,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持续保持高速发展,由2000年的2348万TEU达到2004年的6160万TEU,2000-2004年年均递增27%。在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快速增长的同时,继续呈现集中化发展趋势,8个干线港集装箱吞吐量比重继续增长,由2000年占全国75.4%上升为2004年的80.2%。其中上海港和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2004年分别达到1455万TEU和1366万TEU,列世界第3和第4位。青岛、宁波和天津港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到514万TEU、401万TEU和382万TEIJ,分列世界第14、17和18位。这总体上验证了对战略准备阶段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的预测。 2001年,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较上一年发展速度只有179毛。研究表明,在加入WTO的影响下,我国集装箱吞吐量将多增长12个百分点,据此在2001年年底,对2002年我国港口集装箱发展做出了相对乐观的判断,并在对上海港2002年的预测中得到应用。2003年上海港、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完成对釜山港、高雄港的超越等,验证了提出的战略准备阶段的发展、也是预测性指标。 战略准备阶段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发展的上述两个指标,在2001年认为是极富挑战性的,在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实际发展更为乐观。2001年预测前5大

港口集装箱运输竞争力提升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港口集装箱运输竞争力提升研究 港口是具有水陆联运设备和条件,供船舶安全进出和停泊的运输枢纽。是水陆交通的集结点和枢纽,工农业产品和外贸进出口物资的集散地,船舶停泊、装卸货物、上下旅客、补充给养的场所。由于港口是联系内陆腹地和海洋运输的一个天然界面,因此,人们也把港口作为国际物流的一个特殊结点。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经济一体化加快,资源配置与产业结构调整在世界范围内广泛进行,中国的外向型经济必将长足发展。这一趋势也将为港口带来深刻的变化,造成港口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为此,对港口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加以系统综合的评价,从而对其了解自身的相对实力,突出优势发展特色和针对薄弱环节进行改进,提高港口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随着上海洋山港的建成,宁波港面临着新形势下发展集装箱运输的竞争压力,因此分析宁波港在新形势下的集装箱运输发展的竞争态势显得极为重要。 1 国内研究现状: 1.1对于港口竞争力的研究 任民强(2005)认为要提高港口竞争力,必须进行联盟合作发展,并提出四种模式:一是港港联盟,形成整体优势;二是港航联盟,实现共赢发展;三是港企联盟,结成紧密稳定的合作伙伴;四是港口将逐步分化为中心港和卫星港。 李世泰(2006)通过调查归纳出咯影响港口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并把要素进一步细分为三级指标,分别为:一级指标:生产要素、港口经营管理能力、需求条件和相关支持产业;二级指标:港口自然条件、硬件设施来、吞吐量、服务质量、现代化管理水平、集疏运能力、腹地经济条件、港口物流业、服务业和临港旅游业;三级指标为:地理位置、进出港航道水深、气候条件、可建港的深水岸线长度、集装箱班轮密度及航线覆盖面、装卸设备能力、容纳船舶能力、仓储设备能力、吞吐量、近五年吞吐量年平均增长率、中转货物所占比重、港口作业效率、船舶平均在港停时、综合商务费用、业务人员能力、电脑化程度、管理创新及模仿能力、铁路线长度、水路集疏运码头能力、进出港口的道路通行能力、港口辐射地区的GDP、口岸外贸进出口额、港口物流园

中国十大集装箱港口竞争力分析

精心整理 中国十大集装箱港口竞争力分析 2010 年中国集装箱港口行业研究报告显示:受全球经济回暖影响,中国航运市场加速发展。2010年前三季度,中国主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08 亿标准箱( TEU),预计2010年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将达到1.34 亿标准箱( TEU), 同比增长9.8%。 就沿海港口看,2010年前三季度沿海港口集装箱吞吐量9689万标准( TEU)。其中上海港以2160万标准箱( TEU)占据第一的位置,深圳港和青岛港分居第二位和第三位。到2010 年8 月份,上海港在总量上以19067万TEU超越新加坡港的19011万TEU份,上海港在总量上以1906.7 万TEU 超越新加坡港的1901.1 万TEU首次成为世界第一大集装箱港口, 预计2010 年上海港的集装箱吞吐量将达到2700万标准箱( TEU)。从布局上看,我国初步形成了围绕煤炭、石油、铁矿石和集装箱四大货物的专业化、高效运输系统。而从规划上讲,中国将形成环渤海、长江三角洲、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西南沿海等5 个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港口群体。 在中国成为世界上港口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最多、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际,中国港口特别是大型集装箱港口在促进经济发展中将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 而在此时,对中国港口进行排行就显得尤为重要。 于2006年8 月首次发布的《中国港口综合竞争力指数排行榜》,是由中国国际海运网和大连海事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共同调研完成。因为区分的指标相似,港口竞争力排行与港口吞吐量排行榜排名基本一致。 中国港口综合竞争力指数排行榜的目标在于使港口、航运和物流业了解自身竞争地位、 挖掘自身优势、扬长避短、自我完善, 在竞争的市场中制定有效的投资、融资、创新和发展战略。综合港口竞争力是指港口企业在实现上述目标的过程中投资、营运、国际化、财务和改变企业自身状况的能力和机会。通过港口综合竞争力指数排行榜, 可以清晰地看到, 中国港口经过近30 年的改革开放, 在我国1.8 万公里海岸线已形成竞争特色, 即效益型、国际化、民营化、进取性、创新型、政府型、潜力型和保守性港口的形成。 港口综合竞争力的评比从5个方面进行分析,即:(1) 投资趋势(2) 吞吐量(3) 港口作业能力(4) 港口财务状况(5) 港口自然条件

港口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评价

港口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评价 国际物流过程与港口的许多条件有联系。而港口的运营条件、服务质量、综合环境、硬件设施条件、现代化管理水平以及港口整体形象等均将直接影响到港口在运输物流市场的竞争实力。而各港口的市场竞争力对外贸进出口货物运输的网络分配预测有重要作用。为了了解各港口市场竞争力水平,有必要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价。 1.运营条件包括港口与客户(货代)、港口与船舶公司之间所发生的与运输直接相关的 一些影响因素,诸如港口容纳船舶的能力,外运运输系统的功能,港口的综合作业费用。 港口容纳船舶的能力受港前深度及航线覆盖面的影响较大,其中港前深度直接关系到大型船舶的安全靠港。而航线覆盖面则影响到货物能否及时快速送达目的地以及能否直接运达世界各地。对世界上一些主要港口的航线覆盖不够全面会影响到货物运输的直达性,进而影响到对货主的吸引力。同样,外运运输系统(即集疏运系统)将影响到货物集港及货物疏港的方便性和快捷性,从而影响港口效率,影响货主对港口的评价。港口作业费用通过货代或其他中间环节,最终将影响到货主的综合运输(物流)费用,从而也影响到货主对港口的评价和选择。 2.服务质量港口的各项基础条件对客户的影响将集中反映在对客户的综合服务方 面,尤其是船舶公司比较关注港口作业效率、拥挤程度和船舶进港时间延滞程度,这些将直接影响船舶公司的效益。在港口作业效率中,通关效率以及信息服务将对货主(货代)产生较大影响。上海港在通关效率方面还远低于新加坡、香港等港口,特别在国际集装箱运输方面,削弱了自己的竞争力。 3.港口软环境主要有:港口的国际化、自由化,港口费率政策的优劣;港口所处区域 的金融、保险、商业环境,物流服务水平等。自由港政策吸引客户之处主要在于货物在区内自由储存、流通、买卖、简单加工、包装等作业,海关对此不作干预,从而减少许多繁琐的手续,加速货物周转和流通。港口费率政策对港口竞争力的影响是最直接的。例如,马来西亚的丹戎帕拉斯拉港利用收费只是新加坡港的一半的策略,就从新加坡挖走了马士基海陆和长荣两家大客户。 4.硬件设施条件港口设备条件是反映港口基础设施条件的综合指标,包括装卸设备 能力、仓储设备能力、机械作业效率以及设备能力充足程度。通过起重设备和仓储设备的总能力及单位设备的最大能力来反映设备的规模,同时又反映设备的水平。机械作业效率直接关系到车船在港停留时间,进而影响到运输总成本提高集装箱码头的效率成为竞争的主要手段,全球物流业竞争对运输环节提出了更高要求,减少船舶在港时间,既可以加快船舶的周转,直接增加船东的收益又可以加快货物到达市场的时间,增加生产商和营销商的边际效益。所以硬件设施条件的优劣是船公司和货主选择港口时所考虑的主要指标。 5.现代化管理水平电脑化管理可明显提高管理效率。通过EDI系统、管理信息系统 实现货物的实时跟踪查询;安全监控系统的使用既提高通关效率,又保证集装箱的运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