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游戏案例反思:我用身体变数字

案例:

餐前准备时,孩子们有些散,我想应该给他们找些事情来做。于是我灵机一动,想出一个办法:“今天,我们来玩一个非常有趣的游戏——用我们的身体来变数字!”孩子们一下子安静了下来,好奇地看着我,“变数字?”我举了个例子,比如我们要变数字“1”,可以怎样变呢?并请全班小朋友都来试一试。很快,许多小朋友都变出来了,大部分都是立正站好的,我表扬了大家,并问大家还有没有不一样的变法?这时郭安佶双手合十上举至头顶,一边做一边喊:“老师!还可以这样变!”我夸他变得很好,跟别人不一样。接下来我们尝试了变其他的数字,7、4比较简单,大部分孩子都能变出来。可是到了2、5、6、8等数字时,难度加大了,我不断地鼓励大家别着急,多试几次。终于董小轩变出了2,他跪在地上,手放在身体两边,向前弯腰,低头含胸,从侧面看,真的很像数字2。我马上请他展示给大家看。并告诉孩子们变数子,不仅可以站着,还可以跪着、躺着……用各种不同的姿势。在董小轩的启发下,孩子们很快又变出了3,5,6等数字。我请大家互相交流、互相学习,还留了一个作业: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玩这个游戏。快吃饭了,孩子们还在不断地尝试,兴趣丝毫不减。

反思:

设计巧妙地将枯燥的数字与我们的身体相结合,创造出了富有兴趣性、探究性的新游戏。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十分感兴趣,能积极地尝试,通过游戏巩固了对数字的认识。活动过程中,教师能够及时给予孩子们肯定,并运用“与别人不一样”的语言,来激发孩子们的探究性、创造性,使得活动能深入下去。在指导策略方面,教师能够根据幼儿的能力水平因人而异地进行指导,如能力弱的孩子变简单的数字,能力强的孩子变复杂的数字。

活动案例:

近日,我上了一个中班语言活动《妈妈的怀抱》,通过对比让孩子感受到家人的怀抱最温暖。

第一环节,我从谈话开始,激发幼儿的回忆“在妈妈怀抱里的感觉”引出故事主题。接着,引出主角小蛇,吸引幼儿的兴趣,然后讲述故事对比出在妈妈的怀抱最舒服。第二环节,原先预设的是提问后让孩子,进行角色对话,再依次出示挂图帮助幼儿回忆故事中出现的角色和基本情节,但是我通过观察发现孩子们的兴趣不高,部分幼儿的注意力根本不在我的故事中。于是我改变了预设教案的计划提前出示挂图配合故事中的情感复述了一遍故事,再一次深入挖掘提问,通过这个改变孩子们的参与度明显提高了。我见机请了几个幼儿扮演故事中小松鼠小袋鼠和小熊的妈妈还有小蛇进行情景表演,强调“拥抱“这个动作,我就在边上做旁白,引导坐着的幼儿一起复述故事情节,惊奇发现孩子们已经记住了故事情节,还把对话的语气表现了出来,同时整个活动达到了学习的高潮。抓住时机我又结合挂图再次讲述故事,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角色之间的情感和对话讲述,并将引导重点放在学习角色间的对话,丰富理解词语:暖暖的、好舒服。进入活动最后环节:角色扮演,练习对话,再次强调用拥抱表达爱意的方式。通过表演来情景再现,在学习表演的同时,感受浓浓的亲情。

总结:

整个活动,幼儿积极参与讲述故事,特别是暖暖的好舒服。活动开始时我采用的角色导入引出故事,然后完整讲述故事,发现部分幼儿的注意力慢慢开始不集中,显得有点散漫,在做其它事情,但是后来我“见机行事”出示挂图尽量表现出故事的情感讲述故事,并请一些幼儿上前表演时,课堂的氛围一下子就开始好转起来了,原本已经散漫的幼儿也把视线牢牢地定在表演的小朋友身上,情节表演结束后,当我结合挂图再一次讲述故事时,语言能力较好的幼儿都已经能复述小蛇说的那些话了,而且还根据内容做拥抱动作,这也是整个活动中的高潮部分。不仅让幼儿学习了故事中的角色对话,而且体验到暖暖的是妈妈的怀抱的情感体验。所以说活动中教师要根据有的实际表现情况,做一个灵活的观察者适当地改变教学手法,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活动背景:

夏日的骄阳已渐远去,秋天正踏着它轻快的脚步悄悄的向我们走来,你瞧,银杏树的叶子正渐渐变黄;五彩的菊花已等不及在争先开放;舒适的阳光也时不时地露出它灿烂的笑容多美的秋景图啊!为了让孩子们也能发现季节的变化,我在前几周就向孩子们说了“寻找秋天”的任务,可一直不见他们有什么动静。所以我只好耐心的等待时机的到来。

活动情景:

这天早上,户外活动时,徐轩扬一来园就迫不及待的告诉我:“朱老师,你知道我们小区里什么花开了吗?”我看着他轻轻的摇摇头,“是菊花开了,有红色、黄色,很多颜色,很漂亮的。”我笑着说:“噢,是菊花开放了,肯定很美!”听我这么一说,孩子们纷纷围过来七嘴八舌谈论起来了。这时杰杰叫了起来:“老师,那边的银杏树叶变黄了。”大家对校园里的树也产生了兴趣,互相议论着。

听了大家的议论,我觉得时机差不多了,就对大家说:“美丽的菊花都开放了,银杏树叶变黄了,说明谁来了?”孩子们异口同声的说:“秋天来

了!”“秋天不仅是个美丽的姑娘,还是个调皮的姑娘,你们知道她还躲在了什么地方呢?请你们帮我把她找出来好吗?再把她请到我们教室里来好

吗?”“好!”我的提议立刻得到了大家的同意。于是我们开始分头行动了。

分析与反思:

大班的孩子对四季的轮换已能正确的区分了,但怎样让孩子在自己的生活中学会发现季节轮换中一些明显的或不明显的特征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的引导和点拨了。在这其中,我们不仅要让孩子学会观察生活,更要让孩子在观察中享受生活,体验生活的美好。

因此为了让孩子们除了去寻找我们身边的秋天,更要让孩子把秋天带进我们的教室,我和孩子们商议了如下的办法:

1、寻找有关秋天的新闻,包括介绍秋天的花、天气、鸟、树等,并将这些新闻剪下来贴在主题板块的上面。

2、师生在教室共同布置有关秋天的景色:

(1)丰富自然角,并请幼儿记录植物宝宝的生长情况。

(2)在区角活动中增添“四季拼图”、“四季成语”等的活动。

3、在学习活动中增添有关秋天的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