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建筑和结构材料

现代建筑和结构材料
现代建筑和结构材料

2 Modern Buildings and Structural Materials

现代建筑和结构材料

Many great buildings built in earlier ages are still in existence and in use. (许多早期建造的伟大建筑现在仍然存在和使用着) Among them are the Pantheon(1)and the Colosseum(2)in Rome, Hagia Sophia(3)in Istanbul; the Gothic churches of France and England, and the Renaissance(4)cathedrals(5), with their great dome s(6), like the Duomo(7)in Florence and St. Peter’s(8)in Rome. (它们是罗马的潘提翁神庙和大斗兽场,伊斯坦布尔的圣索菲亚教堂;英国和法国的哥特式教堂、文艺复兴时期的天主教堂,是大圆屋顶,就象佛洛伦萨的多莫教堂和罗马的圣伯德大教堂) They are massive structure s(9) with thick stone walls that counteract the thrust of their great weight. (他们是用厚石墙建成的大块结构,厚石墙抵消了他们巨大的重量所产生的推力) Thrust is the pressure exerted by each part of a structure on its other parts. (推力是结构的一部分产生的作用于另一部分的压力)

(1)Pantheon潘提翁神庙(公元前120-124年),位于意大利罗马;

(2)Colosseum罗马大斗兽场(72-80年);

(3)Hagia Sophia圣索菲亚教堂(533-537年),位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

(4)Renaissance文艺复兴;

(5)cathedral天主教堂;

(6)Dome圆屋顶,穹顶;

(7)Duomo(意大利语)=cathedral天主教堂;

(8)St. Peter’s罗马圣彼得大教堂(1506-1626年),当时是在拉斐尔和米开朗

琪罗等伟大艺术家们的亲自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是文艺复兴建筑中最完美

的代表作。

(9)massive(大块的,块状的,巨大的);massive structure大体积结构/大块结构

These great buildings were not the product of knowledge of mathematics

and physics. (这些伟大的建筑不是数学和物理知识的产物) They were constructed instead on the basis of experience and observation, often as the result of trial and error(10). (它们不是根据经验和观察建造的,常常是反复试验的结果) One of the reasons they have survived is because of the great strength that was built into them-strength greater than necessary in most cases. (它们仍然保存完好的原因之一是建成它们的强度远大于大多数情况下所必需的强度) But the engineers of earlier times also had their failure. (但是早期的工程师也有失败的情况) In Rome, for example, most of the people lived in insulae(11), great tenement(12) blocks that were often ten stories high. (例如在罗马,大多数人居住在群屋或出租的十层高的经济公寓内) Many of them were poorly constructed and sometimes collapsed with considerable loss of life(13). (这些房屋建筑结构很差,有时倒塌使其使用期大大缩短)

(10)trial and error 反复试验,试错法,尝试法;

(11)insula公寓,群屋,建筑群;

(12)tenement经济公寓,出租的房子;

(13)loss of life使用期缩短,寿命缩短;

Today, however, the engineer has the advantage not only empirical information, but also of scientific data that permit him to make careful calculations in advance. (现在工程师的优势在于不仅可以利用经验的数据,也可以利用科学的数据,这些科学的数据使得他们可以事先进行详细的计算) When a modern engineer plans a structure, he takes into account the total weight of all its component materials. (当一个现代的工程师设计一个结构时,他要考虑所有组成部分材料的总重量) This is known as the dead load(恒载), which is the weight of the structure itself. (称为静载,即结构自身的重量) He must also consider the live load(活载), the weight of all the people, cars, furniture,

machines, and so on that the structure will support when it is in use. (他也必须考虑活载,即结构在使用时将要承受的所有的人、汽车、设备、机械等的重量) In structures such as bridges that will handle fast automobile traffic, he must consider the impact(冲击), the force at which the live load will be exerted on the structure. (像桥这样涉及到快速汽车交通的结构,必须考虑冲击,也即活载作用在结构上的力)He must also determine the safety factor(安全系数), that is, an additional capability to make the structure stronger than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hree other factors. (它必须确定桥的安全系数,也就是说桥要有一个额外的能力,使结构能承受的力大于其他三个因素结合的力)

The modern engineer must also understand the different stresses to which the materials in a structure are subjects. (现代工程师必须明白材料在结构中所承受的不同应力) These include the opposite forces of compression(压力、压缩) and tension(拉力、张力). (这些应力包括压力和拉力两个相反方向的力) In compression the material is pressed or pushed together; in tension the material pulled apart or stretched, like a rubber band. (在压力作用下,材料被压或推在一起;在拉力作用下,材料象橡皮筋一样被拉开或伸长) In addition to tension and compression, another force is at work, namely shear(剪力、剪切), which we defined as the tendency of a material to fracture along the lines of stress. (除了拉力和压力外,工作中的另一种力叫剪力——我们定义为材料沿着应力线断裂的趋势) The shear might occur in a vertical plane, but it also might run along the horizontal axis of the beam, the neutral plane(中性面), where there is neither tension nor compression. (剪切可能发生在竖直面内,也可能沿着梁的水平轴发生,既没有拉力也没有压力的截面叫中性面)

Altogether, three forces can act on a structure (三个力可以作用在一个结构

上): vertical-those that act up or down; horizontal-those that act sideways; and those that act upon it with a rotating or turning motion. (竖直方向的力向上或向下,水平方向上的力作用于一侧,那些作用于其上的力产生旋转或转动运动) Forces that act at an angle are a combination of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forces. (以一定角度作用的力是水平力和竖直力的合力) Since the structures designed by civil engineers are intended to be stationary or stable, these forces must be kept in balance. (土木工程师设计的结构要想保持静止或稳定,这些力必须保持平衡) The vertical forces, for example, must be equal to each other. If a beam supports a load above, the beam itself must have sufficient strength to counterbalance that weight. (例如竖直力必须彼此相等,如果一个梁承受其上的荷载,梁本身必须有足够的强度来平衡它的重量) The horizontal forces must also equal each other so that there is not too much thrust either to the right or to the left. (水平力也必须相等,以至于没有太多向左或向右的推力) And forces that might pull the structure around must be countered with forces that pull in the opposite direction. (拉结构的力必须抵消相反方向的拉力)

One of the most spectacular engineering failures of modern times, the collapse of the Tacoma Narrows Bridge in 1940, was the result of not considering the last of these factors carefully enough. (当代最引人注意的工程失败的实例是1940年(美国)塔科马港跨达达尼尔海峡大桥的坍塌,他是没有仔细充分地考虑这些因素的结果) When strong gusts of wind, up to sixty-five kilometers an hour, struck the bridge during a storm, they set up waves along the roadway of the bridge and also a lateral motion that cause the roadway to fall. (在一场暴风雨中,当强阵风以65km/h的速度撞击桥时,暴风掀起的波浪沿桥面运动,引起了桥面的侧向运动,造成了桥面坍塌) Fortunately, engineers

learn from mistakes, so it now common practice to test scale models of bridges in wind tunnel s(14) for aerodynamic resistance. (幸运的是工程师们从这次失败中吸取了教训,现在根据空气动力学阻力特性在风洞内进行桥梁模型试验是很普通的事)

(14)wind tunnel (test) 风洞(试验)

The principal construction materials of earlier times were wood and masonry brick(圬工砖), stone, or tile(瓦), and similar materials. (早期的主要建筑材料是木材和圬工砖、石、瓦或类似材料) The courses or layers were bound together with mortar(砂浆)or bitumen(15), a tar-like substance or some other binding agent. (层与层间用砂浆、沥青、焦油类的物质或其他粘结剂将他们结合在一起) The Greeks and Romans sometimes used iron rods or clamp s(16)to strengthen their buildings. (希腊和罗马人有时用铁棒或夹钳来加固他们的建筑) The columns of the Parthenon(17) in Athens, for example, have holes drilled in them for iron bars that have now rusted away. (比如在雅典的帕提侬神庙的柱子内就有钻孔,孔内有已经腐朽的铁棒) The Romans also used a natural cement(水泥) called pozzolana(火山灰,白榴火山灰), made from volcanic ash(火山灰), that become as hard as stone under water. (罗马人使用一种来自的天然水泥,叫火山灰,这种水泥在水中会变得像石头一样坚硬)

(15) bitumen沥青;asphalt, pitch

(16) clamp夹子,夹钳,卡紧

(17)Parthenon帕提侬神庙指古希腊雅典城邦的保护神雅典娜·帕提侬的神

庙,是古希腊全盛时期建筑与雕刻的主要代表作。

Both steel and cement, the two most important construction materials of modern times, were introduced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钢(制品)和水泥当代最著名的两种建筑材料被采用是在19世纪) Steel, basically an alloy of iron and

a small amount of carbon, had been made up to that time by a laborious process that restricted it to such special uses as sword blades. (钢是铁和少量碳组成的合金。在那个时期,钢只能在实验室中生产,专用于刀刃) After the invention of the Bessemer process(18)in 1956, steel was available in large quantities at low prices. (直到1856年贝色麦法发明以后,钢得以低价大量利用) The enormous advantage of steel is its tensile strength(19); that is, it does not lose its strength when it is under a calculated degree of tension, a force which, as we have seen, tends to pull apart many materials. (钢的最大优点是它的抗拉强度,也就是说他在计算的拉伸度内强度不会损失,这个拉力如我们看到的一样企图将许多材料拉开) New alloys have further increased the strength of steel and eliminated some of its problems, such as fatigue(疲劳), which is a tendency for it to weaken as a result of continual changes in stress. (新的合金增加了钢的强度,消除了它的一些问题,比如疲劳问题,即在连续变化应力作用下材料性能恶化的趋势)

(18)Bessemer process贝色麦法,又称酸性底吹转炉炼钢法,由英国冶金学家

Henry Bessemer 在1856年首创。这是一种不需外热的、可大量生产的炼钢

方法。

(19)tensile strength抗拉强度;

compression strength; compressive strength抗压强度;

shear strength; shearing strength抗剪强度;

Modern cement, called Portland cement(20), was invented in 1824. (现代水泥叫硅酸盐水泥,发明于1824年) It was a mixture of limestone(石灰石)and clay(粘土), which is heated and then ground into a powder. (他是石灰石和粘土被加热后磨成的粉末状的混合物) It is mixed at or near the construction site with sand, aggregate(21) (small stones, cruhshed rock, or gravel), and water to make concrete(22). (在施工现场或其附近,水泥同砂子、骨料(小石子、碎石或砾

石)、水混合制成砼) Different proportions of the ingredient s(混合物成分,配料) produce concrete with different strength and weight. (混凝土成品混合物成份比例不同,强度和重量也不同) Concrete is very versatile; it can be poured, pumped, or even sprayed into all kinds of shapes. (砼具有良好的可塑性,他能被灌注、泵送甚至喷射成各种形状) And whereas steel has great tensile strength, concrete has great strength under compression. (这样一来,钢有很高的抗拉强度,混凝土有很高的抗压强度) Thus, the two substances complement each other. (因此这两种材料彼此互补)

(20)Portland cement硅酸盐水泥;波特兰水泥;普通水泥

Portland-slag cement;slag Portland cement矿渣硅酸盐水泥

Portland fly-ash cement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21)aggregate骨料;fine aggregate细骨料;coarse aggregate粗骨料

(22)reinforced concrete钢筋砼;

prestressed concrete预应力砼;

asphalt concrete沥青砼;

crushed concrete碎石砼;

bubble concrete泡沫砼;

bulk concrete大体积砼;

blown-out concrete充气砼,多孔砼;

high-early strength concrete 早强砼;

design of concrete mix 砼配合比设计

age of concrete 砼龄期

They also complement each other in another way: they have almost the same rate of contraction and expansion. (他们也用另一种方式互补,他们的伸缩比几乎相同) They therefore can work together in situations where both compression and tension are factors. (因此当只考虑拉压时他们能在一起工作) Steel rods are embedded in concrete to make reinforced concrete in concrete beams or structures where tension will develop. (在砼梁或结构的受拉区砼中埋

入钢筋制成钢筋砼) Concrete and steel also form such a strong bond-the force that unites them-that the steel cannot slip within the concrete. (砼和钢形成一个强有力的骨架,钢在砼内不能滑动,因为有力将他们结合在一起) Still another advantage is that steel does not rust in concrete. (另一个优点是砼对钢不腐蚀) Acid corrodes steel, whereas concrete has an alkaline chemical reaction, the opposite of acid. (因为酸腐蚀钢,而砼具有酸的相反物碱的化学反应) Prestressed concrete is an improved form of reinforcement. (预应力砼是钢筋砼的一种改进形式) Steel rods are bent into the shapes to give them the necessary degree of tensile strength. (在抗拉强度范围内施加一个力,使钢筋弯曲成型) They are then used to prestress concrete, usually by pretensioning or posttensioning method(23). (它们预加应力于砼时,通常采用先张或后张法) Prestressed concrete has made it possible to develop buildings with unusual shapes,(预应力砼使开发特殊结构成为可能) like some of the modern sports arenas(表演场), with large spaces unbroken by any obstructing supports. (象大跨度中间没有支撑的现代化体育场) The uses for this relatively new structural method are constantly being developed. (这种相对较新的结构方法仍在不断发展)

(23)pretensioning (posttensioning) method;

pretensioning (posttensioning) concrete先(后)张法The current tendency is to develop lighter materials. (当前的趋势是开发轻质材料) Aluminum, for example, weighs much less than steel but has many of the same properties. (例如铝比钢轻,但有类似于钢的性质) Aluminum beams have already been used for bridge construction and for the framework of a few buildings. (铝梁已被用于桥梁施工和少量建筑的框架)

Attempts are also being made to produce concrete with more strength and

建筑主体结构材料.doc

建筑材料 土木工程和建筑工程中使用的材料的统称。 可分为结构材料、装饰材料和某些专用材料。 结构材料包括木材、竹材、石材、水泥、混凝土、金属、砖瓦、陶瓷、玻璃、工程塑料、复合材料等;装饰材料包括各种涂料、油漆、镀层、贴面、各色瓷砖、具有特殊效果的玻璃等;专用材料指用于防水、防潮、防腐、防火、阻燃、隔音、隔热、保温、密封等。 建筑材料长期承受风吹、日晒、雨淋、磨损、腐蚀等,性能会逐渐变化,建筑材料的合理选用至关重要,首先应当安全、经久耐用。建筑材料用量很大,直接影响到工程的造价,通常建材费用占工程总造价的一半以上,因此在考虑技术性能时,必须兼顾经济性。 建筑材料定义分类: 1.建筑材料的定义及其分类 定义:建筑工程中使用的所有材料通称为建筑材料。 知识点滴:万里成城:(体现我国古代建筑工程的高度成就,表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总长度大约有十万里以上!所用建筑材料:土、石、木料、砖、石灰。关外有关、城外有城,其材料运输量之浩大、工程之艰巨世所罕见。 知识点滴:河北赵州石桥 建于xxxx51m,净跨37m),建造该桥的石材为青白色石灰岩。比意大利人建石拱桥晚400多年,但在主拱肋与桥面间设计“敞肩拱”,比外国早了1200多年。 2.土木工程与材料的关系 (1)材料是保证土木工程质量的基础。 材料是构成土木工程建(构)筑物的物质基础,当然也是其质量基础。在一般土木建筑工程的总造价中,与材料有关的费用占50%以上 (2)在实际工程中,材料的选择、使用及管理,对工程成本影响很大。 比如广东某跨海桥,其桥面原来使用的钢纤维混凝土,使用一年以后出现了许多裂纹,后来要铲去重新铺沥青混凝土,从而大大增加了工程的造价。 (3)材料对土木建筑工程技术进步起了一个促进作用。 例如钢材及水泥的大量应用和性能改进,取代了过去的砖、石、土木,使得钢筋混凝土结构已占领了土木工程结构材料的主导地位。现代玻璃、陶瓷、塑料、涂料等新型材料的大量应用,又把许多建筑物装扮得绚丽多彩。 3.建筑材料的技术标准

浅谈现代木结构建筑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状况

网络高等教育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浅谈现代木结构建筑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状况 学习中心:浙江临安奥鹏学习中心 层次:专科起点本科 专业:土木工程 年级:2013年秋季 学号:131084403251 学生:王武 指导教师:张静 完成日期:2015年9月10日

内容摘要 木结构建筑从结构形式上分,一般分为轻型木结构和重型木结构,主要结构构件均采用实木锯材或工程木产品。木结构建筑有着施工简易、设计灵活、保温隔热性能好、防潮防虫性好、抗震性好等诸多优点。从国内外木质结构房屋的发展状况,介绍并分析了中国发展木结构建筑的可能性及存在的问题,结论是中国发展木结构建筑的市场前景很大,但真正的全面开发还有待时日。本文主要研究现代木结构建筑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状况,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了解其在中国的发展状况以及前景。 关键词:现代木结构;建筑;发展状况

目录 内容摘要 ........................................................................................................................... I 引言 . (1) 1现代木结构房屋的先进性与发展 (2) 1.1现代木结构的先进性 (2) 1.1.1工业化 (2) 1.1.2环保性 (2) 1.1.3宜人性 (2) 1.1.4安全性 (2) 1.1.5舒适性 (3) 1.2结构房屋在我国将迅速发展 (3) 1.2.1顺应了现代住宅建筑理念 (3) 1.2.2环境意识的增强 (3) 1.3建造现代木结构房屋的效益 (4) 1.3.1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 1.3.2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 2木结构建筑的特点 (5) 2.1结构安全 (5) 2.2节能保温 (5) 2.3建造灵活 (5) 2.4环境友善 (5) 2.5良好的视觉和触觉特性 (6) 3现代木结构建筑在中国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7) 3.1现代木结构建筑在中国的发展状况 (7) 3.2中国木结构建筑的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8) 3.2.1木结构建筑的教育与研究滞后 (8) 3.2.2传统观念 (8) 3.2.3规范和管理 (8) 3.2.4国产化的木结构材料 (8)

柯布西耶和现代建筑五原则

柯布西耶和现代建筑五原则 https://www.360docs.net/doc/b19504049.html,/arc618/blog/item/35d6422b6af04193023bf6ad.html 底层架空 屋顶花园 自由平面 水平长窗 自由立面 这是柯布西耶的新建筑五点。从我手上的资料看,柯布西耶和他的伙伴皮埃尔.让纳雷提出这些原则是在1926年,那一年柯布39岁,已是83年前的事。 新建筑五点,或说现代建筑五原则,学校里背过、考过,工作后不考了,差不多忘了,十几年后有一天想起来,才忽然有一点点理解它讲的是什么意思,才知道自己一直以来做的,还算不上现代建筑,汗颜。 80多年了,现在谈的已经是信息时代的建筑,谈五原则是不是过时?是的,技术和观念已经有了极大的发展进步,但是不能否认,许许多多的发展进步都是建立在现代建筑精神的基础上的,五原则的背后正是现代建筑精神。在相对抽象的精神之外,五原则是个具体的坐标,参照它能够判别一个建筑是否从手法上摆脱了桎梏,进入现代的领域。而手法上摆脱桎梏,从反映了从精神上脱离蒙昧。也许五原则在西方已经过时了,那是因为它以渗透在几代建筑师的血液里,不言自明。但在中国,它还太超前,恐怕真正懂得它的中国建筑师还很少。 若说我们现在的多数建筑甚至没有从手法上进入现代,恐怕很多人不同意。那么这里结合五原则的条目试解之: 底层架空:让实用空间远离地面的阴冷潮湿,把地面留给花园和交通空间,这是底层架空的意义。柯布的着眼点,首先是技术上的可能(钢筋混凝土结构);其次,是实现目的带来的人性化的意义(居住摆脱阴暗潮湿,更好的享受阳光);第三,缓解地面层通常空间紧张的矛盾;最后,才是新颖的形式。 底层架空的做法现在不具有普遍性了,因为柯布的时代是工业化社会的时代,而现在是商业化的社会,商业成了城市的血液,商业需要地面做容身之处。这是柯布没有看到的,但我们应该注意到他的出发点,实际上是针对解决问题,非常务实的。 屋顶花园:这个屋顶花园的意思,也要放在当时去看。当时的通行做法是屋顶为坡面的阁楼层,里面是储藏间和佣人的住所。柯布想说的是,首先在新的排水技术、新的结构形式下,屋顶不再有做坡形的必要性,可以是平的(从这个角度,把“屋顶花园”的说法换成“平屋面”亦未尝不可)。其次柯布认识到屋顶也是好的空间,有最好的阳光和视野,应该加以利用;此外,屋顶的绿植、覆土可以缩短钢筋混凝土的温度反差,在技术上不容易产生裂缝。所以这个屋顶花园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花园,也融合了多层次的思考。正如柯布所说,技术的原因,经济的原因,舒适的原因,情感的原因,要求我们采用平顶式屋面。 底层架空和屋顶花园列于建筑五点之前两项,定义了现代建筑的形象特征。从简单的建筑逻辑看:这样处理带来的轻巧的形式感、入口的空间感,还有打破沉闷的天际线,弥补了减去装饰之后的枯燥感,都不失为很好的手法。但如今的情况发展了,它们不再具有普适性意义,但是自由平面就不同了。 自由平面:基于框架的混凝土结构体系,墙不参与承重,因此平面与古典建筑大

论现代建筑的形式与功能

论现代建筑的形式与功能 Discuss form and function of modern architecture 作者:郁建宁 单位:淮安市清浦中学

前言 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给建筑在其施工以及表现方面提供了一个更高的发展平台。于是有了高技派、现代主义的诞生,楼层在其尺度和空间上也打破了传统的高度,在其形式上面也有了新的变化。混凝土钢结构以及一些新型材料的运用更给现代建筑在其表现上提供了更多的“方便”。世界建筑业有了一个崭新的面貌。生活、工作以及建筑自身的功能上也发生了巨大改变,代替了几千年以来的传统木石结构的建筑空间。然而在此又引发了一些新的争议,建筑的形式与功能……! 现代建筑的功能和形式是建筑设计理论的核心问题;两者的相互关系对建筑设计的影响最为广泛;“形式必须符合功能,而功能则应创造形式”。针对两者这种不可分割的主次关系本文作了重点阐述。 关键词:建筑/形式/功能/环境/气候/风格/运用

目录 引言 (3) 第1章建筑概述 (3) 1.1 形式的内涵 (3) 1.2 形式的体现 (4) 1.3 功能的因素 (5) 1.4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6) 1.5气候对建筑功能与形式的影响 (6) 第2章现代主义的设计风格特点 (7) 2.1现代主义的建筑风格以及设计风格 (7) 2.2现代主义设计趋向 (8) 2.3现代主义的室内设计特点 (8) 第3章功能与形式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9) 结语 (11) 参考文献 (12) 中文摘要 (13) 英文摘要 (14)

引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现代主义建筑成为世界许多地区占主导地位的建筑潮流。但是在现代主义建筑阵营内部很快就出现了分歧,一些人对现代主义的建筑观点和风格提出怀疑和批评。由此开展了一系列建筑观点与思潮的争议。 第1章建筑概述 建筑,它历来被视为艺术的一个门类,以其重实、坚固的材料堆砌而成,并与一定的自然环境结合在一起,形成独特的空间,达到基本的实用功能的目的,是人们遮风避雨、抵御烈日的必要生活设施。它是艺术世界中最庞大、最引人注目的一员,不仅具有实用价值,同时又具有很强的社会文化价值。 建筑虽然是以艺术形象的独创性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但是如果仅停留于外在的形式,那只不过是一个没有生气的外壳。因此,必须涵含丰富的内涵,合情合理,才能显示出作品真正的独创性。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以及对健康水平的要求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尤其对与人们息息相关的建筑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建筑在满足了基本功能要求的同时,还应满足人们审美方面的需要,使得建筑的功能与形式的关系相协调,这一关系也一直是建筑本体最直接相关的问题。 1.1形式的内涵 任何事物都有形式,形式是与内容相对的概念,是内容的组织形式,是内容各部分的组合方式。美学中的形式,是指审美对象的整个感觉实在,也就是视、听或触觉感知的实体,是内容美的存在方式。它有相对的独立性,并不是一个内容就只有一个形式,往往同一内容具有多种形式,例如相同用途的灯具其形式就是多样化的。建筑形式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的创造与建筑的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要求密不可分。相互依托,彼此关联,共同成就一个完美的外部空间形式。建筑的形象离不开整体意识。它应具有鲜明简洁的形体,严谨的比例推敲,精细的细部处理以及形式与功能的完善统一。 1.2形式的体现 追求形式美是人的天性,正因为如此才会有种种纷呈各异的建筑出现。例如中国木结构的古典建筑两千多年来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形式上,如屋顶样式,栏杆花饰

整理建筑材料与构造

建筑材料与构造(一级)精讲班第1讲讲义 大纲 第一章建筑材料 大纲 1、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物理性质、力学性质、化学性质、耐久性等。材料的组成、结构和构造与材料性质。 2、气硬性无机胶凝材料:石灰和石膏的组成、性质和应用; 3、水泥:包括水泥的组成、水化与凝结硬化机理、性能与应用; 4、混凝土:包括原材料技术要求、拌合物的和易性及影响因素、强度性能与变形性能耐久性-抗渗性、抗冻性、碱-集料反应、混凝土外加剂与配合比设计; 5、建筑钢材:包括建筑钢材的组成、组织与性能关系、加工处理及其对钢材性能的影响、建筑钢材种类与选用。 6、木材、建筑塑料、防水材料、绝热材料、吸声材料、装饰材料等的组成、性质和应用。 材料的结构 第一节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1、材料的结构 ①微观结构:物质的原子、分子层次的微观结构。 材料的结构可以分为晶体、玻璃体和胶体。晶体分为原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和离子晶体。 ②亚微观结构:用光学显微镜所能观察的材料结构。 ③宏观结构:用肉眼和放大镜能够分辨的粗大组织。 建筑材料的物理性质(上) 2、建筑材料的物理性质 ①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堆积密度 ⑴密度:材料在绝对密度状态下单位体积的重量。(与材料孔隙无关) ⑵表观密度: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德重量。(与材料内部孔隙有关) ⑶堆积密度:粉状或散粒材料在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德重量。(与材料内部孔隙和颗粒之间的空隙都有关) ②材料的孔隙率空隙率 ⑴孔隙率:材料体积内空隙体积所占的比例(与空隙率相对应的是密实度)。空隙可分为连通孔和封闭孔。 ⑵空隙率:散装粒状材料在某堆积体积中,颗粒之间的空隙体积所占的比列。 ③材料的亲水性和憎水性 ⑴润湿角θ≤90°的材料为亲水材料,如建材中的混凝土、木材、砖等。亲水材料表面做憎水处理,可提高其防水性能。 ⑵润湿角θ>90°的材料为亲水材料,如建材中的沥青、石蜡等。 建筑材料与构造(一级)精讲班第2讲讲义 建筑材料的物理性质(下) ④材料的吸水性和吸湿性 ⑴吸水性:在水中能吸收水分的性质。 吸水率,m0-干燥状态下的重量,m-吸水状态下的重量。 ⑵吸湿性:材料吸收空气中水分的性质。 含水率,m0-干燥状态下的重量,m1-含水状态下的重量。 ⑤材料的耐水性、抗渗性和抗冻性 ⑴耐水性:材料长期在饱和水的作用下不破坏,而且强度也不显著降低的性质。 软化系数,R饱-吸水饱和状态下的抗压强度,R干-干燥状态下的抗压强度,K软≥0.85的材料认为

高层建筑的常见结构形式及特点

高层建筑的常见结构形式及特点 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主要有: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支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等。 框架结构,是由纵梁、横梁和柱组成的结构,这种结构是梁和柱刚性连接而成骨架的结构。框架结构的优点:强度高,自重轻,整体性和抗震性好,柱网布置灵活,便于获得较大的使用空间;施工简便,较经济;框架结构的弱点:抗侧移刚度小,侧移大;对支座不均匀沉降较敏感等。根据分析,框架房屋高度增加时,侧向力作用急剧地增长,当建筑物达到一定高度时,侧向位移将很大,水平荷载产生的内力远远超过竖向荷载产生的内力。一般适用于10层以下、以及10层左右的房屋结构。 框架―剪力墙结构,又称框剪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是指由框架和剪力墙共同作为竖向承重结构的多(高)层房屋结构体系。它是在框架纵、横方向的适当位置,在柱与柱之间设置几道钢筋混凝土墙体(剪力墙)。在这种结构中,框架与剪力墙协同受力,剪力墙承担绝大部分水平荷载,框架则以承担竖向荷载为主,这样,可以减少柱子的截面。剪力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建筑平面布置的灵活性。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则充分发挥框架和剪力墙各自的特点,既能获得大空间的灵活空间,又具有较强的侧向刚度。所以这种结构形式在房屋设计中比较常用。这种体系一般用于办公楼、旅馆、住宅以及某些工艺用房。框架一剪力墙结构,一般用于25层以下房屋结构。

剪力墙结构,是由纵向、横向的钢筋混凝土墙所组成的结构,即结构采用剪力墙的结构体系。墙体除抵抗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外,还对房屋起围护和分割作用。剪力墙结构优点是整体性好,侧向刚度大,适宜做较高的高层建筑,水平力作用下侧移小,并且由于没有梁、柱等外露构件,可以不影响房屋的使用功能。缺点是由于剪力墙位置的约束,使得建筑内部空间的划分比较狭小,不能提供大空间房屋,结构延性较差。因此较适宜用于宾馆与住宅。全剪力墙结构常用于25~30层结构。 筒体结构,是用钢筋混凝土墙围成侧向刚度很大的筒体的结构形式。筒体在侧向风荷载的作用下,它的受力特点就类似于一个固定在基础上的筒形的悬臂构件。迎风面将受拉,而背风面将受压。筒式结构可分单筒、筒中筒体系、桁架筒体系、成束筒体系等。筒体可以为剪力墙,也可以采用密柱框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采用数量不同的筒。筒体结构多用于高层或超高层公共建筑中。筒式结构则用于30层以上的超高层房屋结构,经济高度以不超过80层为限。

建筑材料与构造打印版

1. 建筑材料包括结构材料、饰面材料、功能材料和辅助材料。 结构材料:用于建筑物主体的构筑,如基础、梁、板、柱、墙体和屋面。 功能材料:主要起保温隔热、防水密封、采光、吸声等改进建筑物功能的作用。装饰材料:它对建筑物的各个部位起美化和装饰作用,使得建筑物更好地表现出艺术效果和时代特征,给人们以美的享受。 2. 按国家标准《装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建筑装修应包括如下内容: 抹灰工程、门窗工程、玻璃工程、吊顶工程、隔断工程、饰面工程、涂料工程、裱糊工程、刷奖工程和花饰工程等10项。 3. 建筑饰面材料的连接与固定一般分为三大类:胶接法、机械固定法和焊接法。 胶接法:通常在墙地面铺设整体性比较强的抹灰类或现浇细石混凝土,还有在铺贴陶瓷锦砖、面砖和石材时,利用水泥本身的胶结性和掺入胶接材料作为饰面的方法。 机械固定法:随着高强复合的新型建筑结构构件和饰面板材的不断涌现,工厂制作,现场装配的比例越来越高,机械连接和固定方法在建筑装修工程中逐渐占主导地位,此种方法大多采用金属固定和连接件。金属紧固价有各种钉子、螺栓、螺钉和铆钉。金属连接件包括合缝钉、铰链、带孔型钢和特殊接插件等。在装修工程中采用机械连接和固定法具有速度快、效率高、施工灵活和安全可靠等优点,但施工精确度也必须高。 焊接法:对于一些比较重型的受力构件或者某些金属薄型板材的接缝,通常采用电焊或气焊的方法。 4.外墙面的装饰,一方面可以防止墙体直接受到风、霜、雨、雪的侵袭及温度剧烈变化而统一,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使建筑的色彩、质感等外观效果与环境和谐显示出理想的美感,从而提高建筑物的使用价值。 5. 内墙面的装饰其目的和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⑴. 保护墙体⑵改善室内使用条件⑶. 装饰室内 6.粗底涂是墙体基层的表面处理,作用是与基层粘结和初步找平,基层的施工操作和材料选用对饰面质量影响很大。常用材料有石灰砂浆、水泥砂浆和混合砂浆,具体根据基层材料的不同而选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 1)砖墙面:砖墙由于是手工砌筑,一般平整度较差,必须采用水泥砂浆或混合砂浆进行粗底涂,亦称刮糙。为了更好地粘接,刮糙前应先湿润墙面, 刮糙后也要浇水养护,养护时间长短视温度而定。 2)混凝土墙:混凝土墙面由于是用模板浇筑而成,所以表面较光滑,平整度较高,特别是工厂预制的大型壁板,其表面更是光滑,甚至还带有剩余的脱模油,这都不利于抹灰基层的粘结,所以在饰面前对墙体要进行处理,

现代木结构建筑

现代木结构建筑 现代木结构建筑就是指主要结构构件采用标准化的木材或工程木产品,构件连接节点采用金属连接件连接的建筑。现代木结构分为重型梁柱木结构与轻型桁架木结构。 在中国,木结构有着悠久的历史,像我们所熟知的故宫、应县木塔、天坛等最能代表中国特色的建筑都就是木结构建造。对于延续几千年的中国古代建筑而言,木构造就是真正的灵魂。但近几十年来,由于森林资源问题停止了木结构的研究与应用,随着人工林的开发利用,符合世界节能环保、绿色健康、低碳固碳的大趋势的木结构建筑,迎来了发展应用的春天。 木材用于建筑具有独特的性能:1、木材就是绿色、固碳的材料;2、木材就是强重比最佳的材料,远远优于钢材与混凝土;3、木材就是无公害的材料;4、木材就是唯一可再生与重复利用的材料。 现代木结构建筑特点:1、木结构使用寿命长,只要维护得当,几百年上千年的木结构建筑皆有存在;2、施工容易、建设工期短,一幢现代木结构建筑一星期就可完工;3、具个性化室内外设计,亲近自然、造型别致;4、冬暖夏凉、环境友好,因木材温馨且无公害;5、具极佳的抗震性能,很多国家作为抗震重要措施;6、具节能、固碳特性,特别在使用过程中保温隔热作用;7、可拆卸与整体移动。 装配式建筑:用预制的构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

功能与优点 设计多样化 目前住宅设计与住房需求脱节,承重墙多,开间小,分隔死,房内空间无法灵活分割。而装配式房屋,采用大开间灵活分割的方式,根据住户的需要,可分割成大厅小居室蜮小厅大居室。住宅采用灵活大开间,其核心问题之一就就是要具备配套的轻质隔墙,而轻钢龙骨配以石膏板或其它轻板恰恰就是隔墙与吊顶的最好材料。 功能现代化 长期以来,住房有水,有电就算现代化了。但进入21世纪,仅要求这点条件就落后了。现代化的装配式住宅应具有以下功能: 1、节能外墙有保温层,最大限度地冬季采暖与夏季空调的能耗; 2、隔声提高墙体与门窗的密封功能,保温材料具有吸声功能,使室内有一个安静的环境,避免外来噪音的干扰; 3、防火使用不燃或难燃材料,防止火灾的蔓延或波及; 4、抗震大量使用轻质材料,降低建筑物重量,增加装配式的柔性连接; 5、外观不求奢华,但立面清晰而有特色,长期使用不开裂、不变形、不褪色; 6、为厨房、厕所配备务种卫生设施提供有利条件; 7、为改建、增加新的电气设备或通讯设备创造可能性

浅谈现代建筑结构检测与加固施工技术 于洋

浅谈现代建筑结构检测与加固施工技术于洋 发表时间:2019-03-26T17:00:15.53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作者:于洋[导读]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社会和经济都在持续不断的进行发展, 城市化的脚步也在不断的加快, 一座座现代化的高层建筑拔地而起, 相应的这也对房屋建筑的材料和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目标。 身份证号:12011319850829XXXX 天津 300402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社会和经济都在持续不断的进行发展, 城市化的脚步也在不断的加快, 一座座现代化的高层建筑拔地而起,相应的这也对房屋建筑的材料和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目标。现代建筑结构的检测, 是针对建筑物的整体结构及建筑质量进行检测。当建筑结构检测发现存在安全隐患时, 应该及时的对建筑物进行加固处理, 问题严重的还需要对建筑物进行拆除和重建。本文就现代建筑物 结构检测与加固的施工技术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现代建筑; 建筑结构; 检测; 加固施工; 1 引言 现如今, 人们对于建筑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对既有建筑进行结构加固处理不仅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发展需要, 而且还能促进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实际工程应用中, 首先需要对建筑物结构、环境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考察, 然后再进行建筑加固设计, 然后再严格按照选定的施工技术标准进行加固施工, 保证建筑加固效果。 2 常用的建筑结构检测方法 建筑物的结构检测工作十分的复杂并具有一定的多样性, 其主要包括对于建筑材料的质量及性能检测、建筑物的基本结构检测、结构构件规格的检测、钢筋的位置及尺寸检测、建筑的变形和开裂情况检测以及结构性能的实际承载力检测等等。可以按照所要进行监测的建筑物的类型来对检测方法进行系统的分类, 主要包括: 混凝土建筑的结构检测、砌体建筑的结构检测和钢建筑的结构检测以及刚混建筑的结构检测等[1]。所谓的动力检测是针对一些重要的建筑物或者是比较大型的公共设施所进行的。 2. 1 对混凝土建筑结构的检测方法 钻芯法和回弹法是对混凝土建筑的材料质量和结构进行检测的主要方法。钻芯法是通过对建筑物外部钻取混凝土芯的方式进行建筑材料受力强度的检验, 它的优点是对数据的测量准确, 缺点是会对建筑物的外部造成较为严重的损坏, 因此并不适合进行大规模的结构检验。而除此之外的回弹法、超声法等检测方式虽然不会对建筑物造成损坏, 但相对的对于数据的测量并不是十分的灵敏, 测验的准确性不高[2]从而影响对最终的结果的分析和测评。拔出法是介于钻芯法和回弹法、超声法之间的现代建筑结构检测方法, 其集合了这几种方法的优点, 在保证数据精确度的同时, 拔出法的操作更加简单方便, 不具有局限性, 同时也不会对建筑物造成太大的损伤, 特别是在最近二十年才开始投入使用的后装型拔出法更是省去了前期的打孔、扩槽、嵌入等许多复杂的工作, 直接对锚固件进行固定, 这种方法可以在各类新旧混凝土的建筑物上进行使用, 打破了传统检测方式的局限性和复杂性, 避免了许多由于人为操作的不稳定的因素对最终数据所产生的影响, 从而保证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是一种十分值得推广的建筑结构检测方法[3]。 2.2 对砌体建筑结构的检测方法 对砌体建筑的结构检测方法有很多种, 其中较为常见的包括回弹法、轴压法、推出法、扁顶法、原位单双剪法等。依据其自身的基本性质和施工特点可以将这些检测方法大致分成直接检测法和间接检测法两种。其中, 直接检测法主要是检测砌体建筑结构的抗压能力, 这种检测法的优点在于能够较为直观的反应被测建筑物的建筑材料质量和结构的牢固性, 其缺点是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建筑物造成损坏, 并且这种检测方式的实施难度较大, 施工人员的工作量较大。另外, 间接检测法是对建筑结构的砂浆强度进行测试的方法, 这种检测法的优点是检测操作比较便捷, 对于技术的要求不高, 并且对建筑本身不会造成损坏, 但是其应用缺点在于所测量数据的准确性较低, 容易产生较大的误差, 从而影响最终检测结果的判定。因此, 必须结合工程实际情绪选择具体的检测技术。 3 常见的建筑结构类型 3.1 砖体结构。 砖体结构是一种传统的建筑结构, 其主要利用组砖头、木材、石材等来进行搭建, 此类结构的优势在于成本低廉, 但是在性能上体现出诸多劣势, 例如承重柱与墙体连接不紧密, 容易造成位移等现象, 所以砖体结构在现代城市当中基本被淘汰, 但在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依旧以此结构为主要建筑结构[1]。 3.2 砖混结构。 砖混结构同样是一种较为传统的建筑结构, 其主要在砖体结构之上, 混合了混凝土材质来提高砖头、木材等结构之间的稳固性, 因此在现代城市当中也较为常见。一般情况下, 因为砖混结构提供的稳固性力度限制, 砖混结构时常用于中低层建设当中, 即层数低于20层的建筑, 在应用表现上来看, 砖混结构的各项性能表现良好, 但无法达到较高的水平。 3.3 钢筋混凝土结构。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以钢筋为核心, 以混凝土为辅助混合而成的一种结构, 此结构因为钢筋骨架的高韧性、高强度、高稳定性等, 已经被利用于一些大型高层建筑当中。目前, 因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性能优势, 其产生了三种结构形式, 即框剪、框筒、框架形式, 此三种结构形式各自应力结构不同, 适用于不同的地质环境与建筑形式内。 3.4 钢结构。 钢结构即采用全钢来构建建筑结构, 此结构的性能并不弱于钢筋混凝土结构, 因此在工程建筑本质上其应用价值较高, 并且钢结构因为只采用了钢材, 同时工艺上也不需要制备混凝土等, 所以不会造成扬尘, 具有较高的环保价值。此外, 钢结构之间的连接多数依靠钢制零件来实现, 此举操作的便捷性较高, 所以钢结构施工周期较短, 有助于施工成本的降低。 4 现代建筑结构加固方法 4.1 混凝土结构加固方法。 针对混凝土类结构, 可以采用钢筋植入法来进行加固, 因为钢筋本身的力学性能良好, 所以在理论上, 其能够给混凝土结构提供良好的应力。此方法施工十简便, 成本相对较低, 因此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此外, 在使用此方法时, 应当注意钢筋的选型, 除普通钢筋以外, 还可以选择螺栓式钢筋。

浅谈当代建筑的美观设计(一)

浅谈当代建筑的美观设计(一) 摘要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路途中一直伴随着各色建筑的同步发展,可以说建筑本身也凝结着人类文明和科学技术的结晶,是人类智慧的体现。当今的建筑学经过了近三十五年的飞速发展和技术积累,已经摆脱了曾经的理论贫乏的窘迫局面,转而进入了各种观点与形式百花争鸣的时代,不再缺乏各失的理论和复杂的形式,而是要回归建筑的本真,将建筑的美观这一重要命题再度体现出来,创造出更丰富、更新颖、更美观的建筑形象。 关键词建筑;美观;设计 早在两千多年前,西方美学的鼻祖——柏拉图就在苦苦地追寻“什么是美?”,继而西方美学界便锲而不舍地进行着关于“意义”与“本质”的艰辛探索,在这探索道路上不断迸发出美学的火花,而美学真正所蕴含的“美”不仅包括广义上的美观,也涵盖了文化美和真正的艺术美。现代主义明确的提出“形式服从功能”,而建筑作为现代生活的发生器,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文化、思想甚至宗教信仰都密切相关,基于此,建筑在日常生活中为人们提供的功能需求就决定了建筑本身所拥有的形式,也可以说是人们的生活需求方式决定了建筑的自身形式,反过来,建筑的形式又能客观地反映并影响人们的生活,建筑形式与建筑功能是一个统一辨证的关系。由此看来,建筑之美不单单是广义的“美观”而已,功能“美”、意义“美”、文化“美”更赋予其深刻内涵。 1,美学的整体认识 我们日常所说建筑的美观主要是在探讨建筑的内外部结构的“艺术性”体现这一问题。但是通常人们都把建筑的美观放在建筑的功能后面,成为一种“尽可能实现的美观”或者说“条件允许下的美观”。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艺术审美要求的提升,建筑的美观需求变得更加迫切,而且美观本身就是一个因人而异的抽象概念,不同的人对于建筑美观有着截然不同的观点和认识,不同时代也有着不同的审美观点。正如60年代的人们喜欢古朴的木质装饰,而80年代的更喜欢现代感更强的建筑风格。因此建筑的风格必然要丰富多样。而要真正地做到这一点,不光是建筑师本身艺术修养的提高,能更加准确地把握设计美学观,形成自己独特的建筑设计风格,提升自己建筑设计的质量,自然以上都是必要的前提,但是更多的要依赖全民素质的提高,对于相关历史、文化、艺术的认知度的提高。否则,再美观的建筑也成为无人欣赏的废墟。建筑的另一大特点是具有大众的观赏性,这一点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建筑只要完成,那么其外观、内景的布局就自然而然的以固定的形象呈现在我们的面前。我们也看到了不少建筑设计者的水平有限,一味的按照自己独断的理解去设计建筑,使得该建筑成为了个人设计,无人欣赏的摆设。这就是违背了建筑要满足大众口味的要求而造成的。日常的建筑设计中也存在着多种风格和各式美学主义t如:解构主义、现代主义、古典主义等等,大部分都存在着对建筑美观的考虑,有着广泛的哲学、伦理学等的学术理论基础。而建筑师作为建筑的缔造者,应该摆脱各种主义的条条框框带来的限制,更多的从自身专业技术角度出发去解决这一问题。构建更多贴近现实,能体现艺术魅力,彰显建筑风格的优秀作品。 2,建筑美观的具体操作 有人曾经对建筑的美感做了一个解释,“建筑美就是要达成心灵的宁静与享受。”这是从人自身的欣赏角度去说的,而对建筑本体而言,要强调其美感,就是要有构建良好的空间、造型和居住环境。建筑美感是与实用性、经济性相关联的,与人的心理慰籍、精神愉悦以及安全感等也是密不可分的,因此仅仅把美观作为建筑艺术创作的唯一要求,反而会变成一种束缚。而要实现建筑美观包涵的众多内容,我们不得不凭借高速发展的科技力量,科技是建筑发展的动力,是实现建筑各项功能主要驱动。 2,1科技与美观兼顾 科技的发展让新时期的各个行业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建筑业的变化则体现得更加深刻,

浅析现代建筑如何合理选用结构形式

浅析现代建筑如何合理选用结构形式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全国各地的高层建筑不断涌现,作为土建工作设计人员,必须充分了解现代建筑结构设计特点及其结构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使设计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的基本原则。本文通过笔者多年的设计工作实践结合工程实例对现代建筑常用结构形式作一简要总结,并对如何合理选用结构形式谈谈自己的一些建议,与同行探讨。 关键词:结构形式;现代建筑;结构设计;合理 随着我国建筑业突飞猛进的发展,现代建筑朝体型复杂、高大,功能多样的综合性方向发展,因而相应的结构形式也复杂多样。结构专业在各专业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不同结构体系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建筑平面的布置、立面体形、楼层高度、机电管道的设置、施工技术的要求、施工工期长短和投资造价的高低等 1现代建筑常用结构形式及比较 1.1砖混结构 常用于7 层以下的普通多层住宅 优点:造价低,施工简单快捷。 缺点:不适合复杂的建筑形式,层高、房间大小等构造要求严格,抗震能力稍弱。由于砖的生产能够就地取材,因而房屋的造价相对较低。在隔音效果上来说,砖混住宅的隔音效果是中等的,框架结构的隔音效果取决于隔断材料的选择,一些高级的隔断材料的隔音效果要比砖混好,而普通的隔断材料,如水泥空心板之类的,隔音效果是很差的。 1.2框架结构 框架结构体系是由楼板、梁、柱及基础四种承重构件组成。由梁、柱、基础构成平面框架,它是主要承重结构,各平面框架再由连系梁连系起来,即形成一个空间结构体系,它是高层建筑中常用的结构形式之一。 框架结构体系优点是:建筑平面布置灵活,能获得大空间,建筑立面也容易处理,结构自重轻,计算理论也比较成熟,在一定高度范围内造价较低。 框架结构的缺点是:框架结构本身柔性较大,抗侧力能力较差,在风荷载作

2017年一级注册建筑师考试(建筑材料与构造)复习要点

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只要您在考前认真复习,通过注册建筑师 注册建筑师注册建筑师 注册建筑师考试并非难事。 2017年注册建筑师 注册建筑师注册建筑师 注册建筑师考试时间:5月7-10日,距离考试还有100天了,考试百科编辑们整理了一些复习要点,帮助考生做好最后的冲刺! 1. 用磨成细粉烘干后用密度瓶测定其体积的方法测定烧结普通砖的密度 2. 材料的密度指的是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3. 建筑材料按化学组成可分为无机、有机和复合材料 4. 脆性材料的特征是破坏前无明显变形 5. 一种材料的孔隙率增大,其表观密度、强度一定下降 6. 湿润边角θ≤90°的材料称为亲水性材料 7. 石蜡、沥青均为憎水性材料 8. 材料吸水后,将使强度和保温性降低 9. 软化系数越小,表明材料的耐水性越差 10. 水的导热系数0.58W/mK;空气的导热系数0.023W/mK; 11. 通常软化系数大于0.8的材料,可以认为是耐水,受水浸泡或处于潮湿环境中的重要建筑物所选用的材料,其软化系数大于0.85 12. 材料的抗弯强度与试件的受力情况、截面形状及支承条件等有关 13. 比强度是衡量材料轻质高强的性能指标 14. 岩石按其成因不同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岩石的地质分类包括火成岩、玄武岩和变质岩 大理石属于变质岩,耐碱不耐酸 15. 石料可用刻痕法或磨耗来测定其硬度 金属、木材、混凝土可用压痕法测其硬度 石英矿物的硬度应用刻划法测定 16. 抗拉强度由低到高依次排列为花岗岩<顺纹松木<建筑钢材 17. 冷/年内湿度大,石膏制品的软化系数仅为0.2-0.3,且石膏吸湿性强,吸水后再经冻融,会使结构破坏,也使保温性降低 .石膏的抗压强度比石灰的高 石膏及石膏制品宜用于顶棚饰面材料、非承重隔墙板材、剧场穿孔贴面板 18. 常用的气硬性无机胶凝材料有石膏、石灰、水玻璃、菱苦土 19. 生石灰加水熟化成石灰浆,使用前应在储灰坑中‘陈伏’两周以上,其目的是消除过火石灰(后膨胀)的危害 20. 建筑石膏加水凝固时体积不收缩,不开裂,膨胀很小加水硬化后有很强的吸湿性,耐水性与抗冻性均差。

【施工】常见的基础形式介绍

常见的基础形式介绍 一、箱型基础适用范围:适用于软弱地基上的高层、重型或对不均匀沉降有严格要求的建筑物。箱型基础是由钢筋混凝土的底板、顶板、外墙和内隔墙组成的有一定高度的整体空间结构.与筏形基础相比,箱型基础有更大的抗弯刚度,只能产生大致均匀的沉降或整体倾斜,从而基本上消除了因地基变形而使建筑物开裂的可能性。箱型基础埋深较大,基础中空,从而使开挖卸去的部分土重抵偿了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因此,与一般实体基础相比,它能显著减小基底压力,降低基础沉降量。此外,还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二、独立基础简介及适用范围: 简介:当建筑物上部结构采用框架结构或单层排架结构承重时,基础常采用方行、圆柱形和多边形等形式的独立式基础,这类基础称为独立式基础.也称单独基础. 适用范围:一般适用于楼层较矮的多层框架结构房屋,地质情况好的话,部分高层也可以使用。 三、筏板基础的如何计算:精确分析:按温克尔理论,考虑荷载局部作用(柱子的柱底弯矩和集中力作用)阀板刚

度等因素进行内力分析。近似分析:当上部柱网规整底板刚度较大,将基础顶面所有荷载平均分摊至阀板基础作为基地反力(认为基础阀板刚度无限大不考虑柱底弯矩作用)进行内力分析。 四、条形基础简介及适用范围: 条形基础简介:是指基础长度远远大于宽度的一种基础形式。按上部结构分为墙下条形基础和柱下条形基础。基础的长度大于或等于10倍基础的宽度。条形基础的特点是,布置在一条轴线上且与两条以上轴线相交,有时也和独立基础相连,但截面尺寸与配筋不尽相同。另外横向配筋为主要受力钢筋,纵向配筋为次要受力钢筋或者是分布钢筋。主要受力钢筋布置在下面。 适用范围:无筋扩展基础适用于多层民用建筑和轻型厂房。无筋扩展基础的抗拉强度和抗剪强度较低,因此必须控制基础内的拉应力和剪应力。结构设计时可以通过控制材料强度等级和台阶宽高比(台阶的宽度与其高度之比)来确定基础的截面尺寸,而无需进行内力分析和截面强度计算。 五、井格式基础简介:当框架结构处于地基条件较差或上部荷载较大时,为了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性,防止柱子之间

徽州建筑结构构造与材料

徽州古建筑概述 ——建筑结构、构造与材料 目录: 建筑结构类型 一、建筑结构 混合式体系特征 大木作 二、建筑构造小木作 瓦作 室内材料 三、建筑材料 室外材料 四、总结

一、建筑结构: (一)、抬梁式构架 抬梁式构架是在台基上立柱,柱上沿房屋进深方向架梁,梁上立短小的矮柱,矮柱上再架短一些的梁,如此叠置若干层,后在最上层架上立脊瓜柱,这就是一组梁架。在相邻两组梁架之间,通过枋把两组梁架组合起来。每层梁的两端上面,垂直于梁架方向放置檩(lǐn)。檩(lǐn)不仅加强了梁架间水平方向的联系,构成稳固的组合构架,而且承受上部屋顶荷载。 抬梁式可使室内柱子较少甚至是无柱,内部有较大的使用空间,同时还可以形成美观的造型和宏伟的气势。但是,抬梁式构架用料较大,耗费木材较多,结构复杂。而且这种构架基本上不采用三角形这种最稳定的构件组合形式,所以稳定性较差。大型、富丽的住宅,用抬梁式梁架。

(二)、穿斗式构架 穿斗式构架是由柱距较密,直径较细的落地柱(或与不落地的短柱相间布置)直接承檩(lǐn),在柱与柱之间沿房屋进深方向不设架空的梁,而是用一种叫做“穿”的枋木,把柱子组成排架,并用挑枋(fāng)承托挑檐。排架与排架之间用牵子、斗枋(fāng)和檩(lǐn)作横向连接。这种构架因使用较细小的木料,所以节省木材;因柱距较密,所以作为山墙,抗风性能好。但是,柱距较密,使室内空间局促。小型住宅多使用穿斗式梁架,或者是局部使用双步梁架。 抬梁式穿斗式混合式(三)混合式 徽州建筑多采用抬梁穿斗混合式结构,即在中部厅堂使用抬梁式构架,以扩大室内空间;在两端山墙,使用穿斗式构架,以提高抗风性能。

现代木结构

现代木结构建筑基 础——施工方案编制依据 工程概况: 建筑设计简介

结构设计简介

施工部署 基础施工 测量放线 根据甲方所提供的控制点放定位点座标控制建筑物位置,

依据土方开挖方案的放坡点放出开槽线。 土方开挖 挖掘机根据测量放线人员所放出的开挖控制线向下挖土,并根据土方开挖方案所确定的放坡系数进行放坡,土方开挖分为两个阶段,首先用大挖机挖1米左右深的土方,然后用小挖机对桩间土方进行清除,挖土最后留下500mm高的土方人工挖掘,以确保管桩不会被挖 机碰断和垫层下土方的原土部被破坏,清运出来的土方不得堆积在距离坑定边线10米以内的范围,以确保边坡不会因坑边堆积荷载过重滑坡,并为方便后续回填,挖出的土方暂时堆放在场地之内。 c、施工降排水 (1)在基坑四周设集水井。 (2)在基坑周边地面上设置截水沟。 (3)采用明沟将水引至集水井内,用抽水设备将水排出基坑。 二、基础工程施工 本工程基础部分砼均为C25,垫层为C10素砼,基础部分为处5砼,垫层为C15素砼。基础为现浇钢筋砼筏板基础、独立基础、基础梁及人工挖孔灌注桩。 ㈠、钢筋工程 (1)钢筋制作:

钢筋均在现场钢筋加工棚集中制作。钢筋调直采用控制冷拉率方法进行调直除锈,原材料离地200mm,高架空堆放,上搭棚遮盖。钢筋半成品、编号牌按型号、规格整齐堆放于钢筋半成品库,另外还应进行优化下料,减少钢筋损耗。柱预留、插筋长度按施工图要求。钢筋形状,起点正确,平面上没有翘曲和不平的现象,钢筋末端弯勾净空直径不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弯曲点处不得有裂缝 (2)钢筋绑扎 柱筋钢筋绑扎前在垫层上,弹出每根钢筋位置线,每个钢筋交叉点用铅丝十字扣绑扎,柱预留插筋,在柱基范围用三道箍筋均分、固定,最底上层箍筋与柱主筋点焊,上用灯笼架固定柱预留插筋于柱基上口。 梁筋绑扎时,先在主筋上穿好箍筋;按已画好的间距逐个分开→放梁架主立筋→绑主筋与箍筋→绑架主筋。 梁与柱交接处,梁钢筋锚入柱内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㈡、模板工程 采用九夹模支模,用木方和短钢管,对拉螺栓加固校正;插入式振动器振捣砼。用钢管支撑,支撑强度、刚度符合,砼侧压力要求。 梁先支底模,待钢筋隐蔽验收后,关侧面模板,梁底模按规范要求起拱。 按同条件养护砼试块,强度达到强度标准值70%以上,方可拆梁底模。 ㈢、砼工程 (1)砼采用现场搅拌塔吊调运送到位的施工方法。 (2)操作工艺

现代建筑的风格浅析

现代建筑风格浅析 建筑风格因受不同时代的政治、社会、经济、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等的制约以及建筑设计思想、观点、和艺术素养的影响而有所不同。 关于“现代建筑”字义上最流行的概念之一,就是它意味着战胜复古主义,或者换句话说,战胜“先前模仿过去风格”的做法。 现代建筑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现代建筑包括20世纪出现的各色各样的建筑流派的作品,狭义的现代建筑指形成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以四大建筑师为代表的设计手法,建筑反映工业化精神,包括20C50年代的现代主义建筑以及二战以后的多元化现代建筑。无论是现代主义派,有机建筑,还是现代建筑的普及和发展的多元化建筑,如先锋派、功能主义派、理性主义派、现代主义派、国际式等等,这些建筑的代表人物主张:建筑师要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要求的崭新建筑。因此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色彩,又称为现代派建筑。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产生于十九世纪后期,成熟于二十世纪20年代,在50-60年代风行全世界。现代建筑派包含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以德国的格罗皮厄斯、勒·柯布西耶、密斯·范德罗等人设计和建造

了一些具有新风格的建筑,称为功能主义派,另一是以美国赖特为代表的有机建筑派。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格罗皮乌斯的包豪斯校舍、勒·柯布西耶的萨伏伊别墅、巴黎瑞士学生宿舍和他的日内瓦国际联盟大厦设计方案等。在这四位建筑师的影响下,在20年代后期,欧洲一些年轻的建筑师,如芬兰建筑师阿尔托也设计出一些优秀的新型建筑。 从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密斯·范德罗等人的言论和实际作品中,可以看出他们提倡的现代主义建筑是要强调要随时代而发展,现代建筑应同工业化社会相适应;强调建筑师要研究和解决建筑实用功能和经济问题;主张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在建筑设计中发挥新材料、新结构的特性,主张坚决摆脱过时建筑样式的束缚,放手创造新的建筑风格;主张发展新的建筑美学,创造建筑新风格。基础在于建筑处理的合理性和逻辑性。 学界一般认为这一时期建筑的美学风格可概括为功能主义的技术美。因为它们的审美突出表现在形式服从功能,认定功能是建筑美的基础甚至全部,直接利用新材料的表现力,不求过多装饰,而是通过一定基本形式的部件的重复组合,通过建筑群的简洁明朗的配置,以形成生动的韵律变化的乐章,现代主义的共同特点是反对装饰,而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