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微生物

水体微生物
水体微生物

水域中的微生物

(一)水域是微生物的天然生境

水体含有微生物所需的各种营养,因而也是微生物的天然生境。水体中微生物除天然栖居者外,还有外来的,其中包括某些病原微生物。由外界进入水体的微生物,由于环境条件不适应而逐渐死亡,也有一小部分较长期地生存下来。某些病原微生物污染水体后,可引起传染病暴发流行。

从水环境中分离到的细菌大多是革兰氏阴性杆菌。有鞘和附属物的细菌大多是水生的。光合细菌作为初级生产者在水体元素循环中特别重要。

(二)水域微生物的数量和分布

微生物在水域中的数量和分布受水体类型与层次、污染情况、季节等各种因素影响。

在洁净的湖泊和水库中,有机物含量低,因此微生物数量很少,为10个/ml~103个/ml,主要是化能自养和光能自养菌。

流经城市的河水、港口附近的海水以及滞留的池水中,有大量有机物和腐生性细菌,每毫升水样含菌量达107个到108个。

海水温度低,含盐,故海洋中存在嗜冷、嗜盐菌,深海微生物还能耐很高的静水压。在海洋动物的体内外,栖息着大量发光细菌。

(三)研究水域微生物的一般方法

研究土壤微生物的基本方法大多适用于水体微生物,主要问题是:

①采集不同断面、不同深度的水样而不污染。采上层水样时,用手握水样瓶的下部,瓶口要对着水流方向;采5m以内深水时,可用溶解氧采样器;几百米以下的水样需用深水采样器采集。③清洁的江河、湖泊、水库水和海洋水,含微生物稀少,水样需浓缩。最简易的方法是把微生物细胞截留在孔径为0.45 μm或0.22 μm的微孔滤膜上,滤膜贴放在用固体培养基制成的平板上培养。

2004-06-17 顾宗濂《环境微生物工程》,南京大学出版社

腐植酸对水体微生物和低等植物的影响

文章作者: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发布日期:2011-1-21

天然水体中存在着微量HA,滋润着水中的微生物和低等植物。当人们在水域中大量养殖水产时,水池内环境很快恶化,相继引发多种鱼虾病害或死亡,向水体投放各种化学药剂或非环保型饲料,不但病没遏止,更是雪上加霜,使水体环境更加恶化,病害也越加厉害,水产养殖走进恶性循环。我国是目前世界最大的水产养殖国,也是世界上唯一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水产品总产量约占全球产量35%,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连续13年高居世界首位。但是集约化、高密度水产养殖造成了环境污染,水体有害微生物严重超标,已构成对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威胁,频频发生的传染疾病对人们食用水产品的安全构成威胁,解决这一问题迫在眉睫。

人们意识到只以化学药剂对病菌,不适合水体养殖,应系统调控水体环境,并配合环保型饲料,采取以防为主、以防为先、综

合治理的措施,科技工作者和业内人士经多年探索,建立起独特而富有成交的HA技术。他们应用HA的理化特性结合消毒药剂协同起作用,消灭病原微生物,分解、吸附有害物质,有效的净化并改善池底和水质,稍后经适当换水,再应用HA进一步调节水体生物。BFA包含大量有益菌群芽孢,投入水体后能自动复苏,直接补充、丰富繁殖有益微生物的数量,抑制有害微生物的重新繁衍,控制了病害;同时促进有益藻类、绿藻、蓝藻的快速繁殖,延长旺盛生长期,稳定藻相,保持水体适宜肥度,这对以单胞藻为饲料的虾苗和硅藻为食物的贝类及幼小鲍鱼的养殖十分有利。HA与铜、锌的络合剂可用来清除老化藻类和有害藻类产生的赤潮及纤毛虫类、水母类等有害浮游生物,而又不刺激养殖主体,不造成对水体环境的药害。同时应用HA作为饲料添加剂,能促进养殖主体的健壮生长,并提高抗病能力,水产品品质提高,口感好,据说对虾有野生风味,而且粪便无臭味。经过这样系统全面的调控,解决了健康养殖的难题。

HA类物质与环境友好,作为优良的绿色水环境保护剂和优良的饲料添加剂,对维护有益菌群和有益浮游生物(藻类和浮游动物)构成的有益微生态体系的正常循环和相对稳定,使水体健康、预防水体动物病害,提高水产品质量等起到主导作用,使我国水产养殖的复兴和可持续发展有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微生物与水体污染

微生物与水体污染 缪家顺 摘要: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全球工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繁荣,大量的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废水排入水体,水体污染日益严重。现在主要的污水处理方法有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以及投放微生物制剂等。其中,微生物制剂的投放又分为原位直投和异位投放。活性污泥是指由细菌、微型动物为主的微生物与胶体物质、悬浮物质等混杂在一起形成的,具有很强吸附分解有机物的能力和良好沉降性能的绒絮状颗粒。通常被污染的水体中存在大量的重金属离子,这些物质对生物的毒害作用十分巨大,目前,发现酵母菌属的一些微生物借助自身表面特性可以吸附或交换重金属离子,从而去除水体内的重金属离子,但是在水体中的微生物一旦死亡分解可能又会产生次生污染,使得重金属离子又重回水体。还有微生物对氮、磷、钾等元素的固定方式可能也会不彻底,同样会随微生物自身的降解而又重回水体。而另一种方法——生物膜法的一个较大的缺陷就是一旦微生物繁衍速度较快就有可能堵塞滤池,使净化速率减缓。参考了一些文献,发现微生物对于水体中氮磷钾等元素的固定或称清除能力相当强大,王峰慧等人发现使用微生物制剂进行原位直投对微污染水源水进行修复到实验的的32天时,水体中氨氮的去除率达100%,硝态氮的去除率达76。2%,总氮达80.9%,总磷90%。可见,微生物用于水体污染治理的前景还是美好的,但还有较多问题需克服。关键词:水体污染;微生物制剂;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 中国已成为全球水源短缺和水源污染问题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由于水资源短缺与过度开发及水污染问题加剧,目前城镇供水安全保障面临严峻挑战。中国的水资源非常有限,根本无法满足十三亿人口,目前人均水资源只有二千二百立方公尺,只是世界人均水资源的四分之一。由于水资源分布极端不均,主要集中在云南、西藏、青海等西部地方,而七大河川中的五大河流都严重受污染,存在先天不足而又后天残缺问题。城市化进程又需要消耗大量水资源,这给水资源带来更大的压力。目前中国六百多个城市的污水处理率已达百分之四十五点七,但还有近三百个城市没有污水处理厂,绝大多数的镇没有污水处理厂,地下水污染严重。因而对水体污染的治理迫在眉睫,首先对水体污染的成因进行探究是必须的,只有对原因了解了才能采取有效的对策。

水产微生物—水域微生物生态学

微生物习题八 一.填空题: 1.根据微生物对水生环境中的营养要求,将其分为三类:、和。2.活性污泥是指,用活性污泥处理污水的方法又称法。 二.选择题: 1.水源污染程度的表示方法很多,下列表示方法中与微生物代谢有关的是。 A.TOC B、COD C、TOD D、BOD 2.我国卫生部规定的饮用水的卫生标准中规定大肠菌群数量不应超过。 A.100个/L B、3个/L C、100个/ml D、3个/ml 3.海水中的微生物具有的特点是:。 A. 嗜酸 B. 嗜碱 C. 嗜热 D. 嗜盐 4.下列水体中微生物数量最多的是:。 A. 池塘水 B. 海洋中部 C. 大湖中心 D. 地下水 5.下列水体中微生物数量最少的是:。 A. 近海海水 B. 河水 C. 湖水 D. 长期降雨的后期水 6.生长于下列海水水域中的微生物应认为是极端环境微生物的是:。 A. 近海海水微生物。 B. 远洋浅层海水微生物 C. 远洋深处海水微生物 D. 表面海水微生物

7.下列环境中对江河水体的微生物种类影响最小的是:。 A. 沿途两岸土壤 B. 江河水体上部空气 C. 动植物残体及排泄物 D. 沿途工厂废水和生活污水 8.反硝化细菌一般都是:。 A. 微好气的 B. 兼厌气的 C. 厌气的 9.脱N作用是指反硝化细菌进行厌气呼吸时,以______作为最终电子受体。 A. NO3- B. SO42- C. NH3 10.能氧化氨的细菌是:。 A. 硝酸细菌 B. 亚硝酸细菌 C. 氨化细菌 11.脱S弧菌在进行反硫化作用时以_________作电子供体。 A. 有机物 B. 硫化物 C. CO2 三.名词解释: 正常菌群活性污泥生物膜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氨化作用硫化作用反硫化作用 四.问答题: 1.简述水体如何进行自净作用。 2.什么是硝化作用?何为反硝化作用?这两种作用对于水体中氮素循环有何意义?3.微生物的分布比动植物更广泛,其生态学意义在哪里? 4.用微生物学方法处理污水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5.活性污泥与生物膜在污水处理中各起着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微生物技术在水体污染治理的应用现状

微生物技术在水体污染治理的应用现状 李嘉靓 (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水产养殖一班,222014328220240) 摘要:如今全球性水体环境污染日益严峻,水体微生物修复的研究已成为学术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正处于相当活跃的发展时期。本文介绍了微生物在在水体污染治理过程中的应用现状,并对微生物在水体环境保护中的优势和缺点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微生物技术水体环境污染治理应用现状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icrobial technology in the water body pollution treatment Li Jialiang (aquaculture, veterinary science college, Southwest University2220143282202400) Abstract: Now, global aquatic environment pollutio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the research on microbial technology in the water body pollution treatment has become a hot issue in the academic community. This paper introduce the microorganism in all aspects the water body pollution manages applied present condition in the process. Combined to carried on the discussion to the microorganism in the advantage and the disadvantage in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rend. Key words: microbial technology aquatic environment pollution treatment application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类不断的向水体中排放污染物,造成了全球性的水体环境破坏和污染,现在治理环境污染的方法很多。其中物理化学方法虽可清除部分污染物,但效率普遍较低,且易造成二次污染。而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正突飞猛进地发展,研发高效率、低能耗、易普及的特种生物和特殊工艺已成为环境治理技术的热点。目前世界上广泛应用的生物技术主要指微生物技术,本文就近年来发展的微生物技术对水体环境治理进行一些的概述。 1.微生物技术在水体污染治理方面的应用 1.1水体修复技术 水体修复包括原位修复和异位修复。原位是指在原有水体进行修复。原位修复要投加物质:(1)投加菌种,这些菌种可以利用水体中的有机物从而降低水体污染,从而对水体恢复能力和自净能力的一种强化。(2)投加营养盐,这些营养物激活剂可以提高微生物的代谢能力,从而强化水体修复。异位指将水体移到反应器处理后再送回河道。异位修复有调控和优化处理的特点,但这种运输可能会增加费用,导致修复成本提高。目前,大多水体修复采取的是原位修复,而异位修复多用在污染特别严重的黑臭河水的净化处理上。 河流对于外来的污染物有一定的自净作用,这种自净作用主要是通过河流中的土著微生物的降解作用来实现的,当然微生物的降解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的污染物来源太多超过了微生物的降解能力,河流的水质就会变差,甚至变成黑臭河流,微生物也不适合这种环境下生存,会导致微生物活性降低,严重的会导致微生物群落大量消失,这就更加不利河流的自我恢复。面对这种情况,在工程技术上一般采用两条途径来改善污染现状,一是向水

水中常见微生物图谱

污水处理常见微生物照片 微生物在调试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指示左右,通过镜检而根据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可以发现该活性污泥的好差,其指示作用有: (1) 着生的缘毛目多时,处理效果良好,出水BOD5和浊度低。(如小口钟虫、八钟虫、沟钟虫、褶钟虫、瓶累枝虫、微盘盖虫、独缩虫)这些缘毛目的种类都固定在絮状物上,并随窗之而翻动,其中还夹杂一些爬行的栖纤虫、游仆虫、尖毛虫、卑气管叶虫等,这说明优质而成熟的活性污泥。 (2) 小口钟虫在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很好时往往就是优势菌种。 (3) 如果大量鞭毛虫出现,而着生的缘毛目很少时,表明净化作用较差。 (4) 大量的自由游泳的纤毛虫出现,指示净化作用不太好,出水浊度上升。 (5) 如出现主要有柄纤毛虫,如钟虫、累枝虫、盖虫、轮虫、寡毛类时,则水质澄清良好,出水清澈透明,酚类去除率在90%以上。 (6) 根足虫的大量出现,往往是污泥中毒的表现。 (7) 如在生活污水处理中,累枝虫的大量出现,则是污泥膨胀、解絮的征兆。 (8) 而在印染废水中,累枝虫则作为污泥正常或改善的指示生物。 (9) 在石油废水处理中钟虫出现是理想的效果。 (10) 过量的轮虫出现,则是污泥要膨胀的预兆。 另在一些对原生动物不宜生长的污泥中,主要看菌胶团的大小用数量来判断处理效果。 相关微生物的图片提供如下: 1、变形虫(阿米巴)amoeba. 顾名思义,变形虫是能变形的。不过这种变形也是有限度的。 一些种类的变形虫能向四外伸出假足,以探查水中的化学成分,决定移动方向。而有些种类根本没有假足。他们猎食时覆盖它的猎物,把猎物裹起来,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食物泡,食物泡可以消化吸收猎物。 大多数变形虫对人体无害,但有几种变形虫能产生人类疾病:阿米巴痢疾,主要发生在贫穷国家。 变形虫食性广,单细胞藻类,细菌,小原生动物,真菌,有机碎片等皆是它们的食物. 变形虫生命力强,在条件不好时,可以形成一个包囊(休眠体)度过难关.

水质微生物的检测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首页食品资讯政策法规生产技术质量管理检验技术仪器设备食品标准资料中心食品图库食品人才食品安全食品课堂专业英语食品专题食品网刊食品网址食品百科个人空间食品论坛 水质微生物 一、水质微生物及指示菌 在各种水体,特别是污染水体中存在有大量的有机物质,适于各种微生物的生长,因此水体是仅次于土壤的第二种微生物天然培养基。水体中的微生物主要来源于土壤,以及人类的动物的排泄物及污染。水体中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受各种环境条件的制约。 一般认为,水中微生物以革兰氏阴性杆菌占有较大优势。与其他水体相比,河水及溪水中革兰氏阳性菌相对较多,这是因为陆地微生物冲洗污染的缘故。 水体中的致病性微生物一般并不是水中原有微生物,大部分是从外界环境污染而来,特别是人和其它温血动物的粪便污染。水中常见的致病性细菌主要包括:志贺氏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小肠结炎耶尔森氏菌、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等。 在实际控制中,对水质卫生质量的评价和控制,是无法对各种可能存在的致病微生物一一进行检测,而一般利用对指示菌的检测和控制,来了解水体是否受到过人畜粪便的污染,是否有肠道病原微生物存在的可能,从而评价水的质量,以保证水质的卫生安全。 目前,世界各国一般认为大肠菌群是指示水质受粪便污染较好的指示菌。 我国水质控制也采用大肠菌群作为指示菌,GB5749-8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生活饮用水中大肠菌群每升不得超过3个。 在某些情况下,水体中的细菌总数也可指示水体受粪便等污染物污染的情况。这里的细菌总数其实是指营养琼脂培养后形成的菌落总数。目前世界各国对于控制饮用水的卫生质量,除采用大肠菌群等指标外,一般还采用细菌总数这个指标。我国GB5749-8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规定生活饮用水细菌总数每毫升不得超过100个。 二、水质微生物检验方法 GB5750-8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提供了水质中细菌总数和总大肠菌群的检测方法。 (一)细菌总数的检测:

微生物在治理水体污染中的作用

微生物在治理水体污染中的作用 经过几个月的微生物学的初普学习,了解对微生物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我浅谈一下微生物学在治理环境污染中的作用。 关键词:微生物水体污染治理修复 水体污染是拍出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出了在水滴中的含量和超出了它的本生自净能力,从而导致水体的物理特征·化学特征发生不良变化,破坏了水中固有的 生态平衡,从而破坏了水体的功能和人们的生产活动 1.微生物处理不同富营养化水体类型中的应用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接纳过量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引起大量藻类及水生植物繁殖。水体透明度和溶解氧变化,加速水体的老化,造成水体的进一步恶化,是水生生态系统和水体功能受到影响和破坏,影响人们的生产和活动。 微生物在污水的生态修复中起到主导作用。微生物个体虽小。分解效率高,微生物因为个体小所以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富集大量的微生物个体,每个个体就相当于一个净化装置,从而连成净化系统达到净化效果。另外,微生物的分辨率高,在适宜的条件下,一到两天内消减有机物的量可以达到90%以上,所以微生物时污染物精华的贡献者。 2微生物治理污染水体的机理。 机理是细菌降解农药的酶促反应,及农药化合物经过一系列方式进入细菌体内,然后经过酶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反应,最终将农药分解成小分子的无毒或毒性较小的化合物。 水解反应。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酯键和酰键被水解,使得农药脱毒。 氧化作用。微生物通过合成氧化酶是分子氧进入有机分子,尤其是带有苯环的有机化合物毒性较高的化合物插入一个羟基或形成环氧化合物。 3.微生物的修复技术 微生物可以将受到污染水体中的有机物降解成无机物,对部分无机污染物如氨氮进行还原从而去除,为了充分发挥微生物的降解和转化能力,下面有两种方式:给土著微生物提供适合的营养和环境条件可以激活生长代谢处于缓慢的土著微生物,使其重新具有污染物高速分解的能力。第二,补充污染物高速讲解微生物,可以是具有某种特定功能的菌群,也可以从受污染物水体和泥低中分离筛选富集培养,在返回受污染水域,还可以利用基因工程结合转移。 4.有益菌在治理污染物中的作用。 有益菌属于纯生物制剂,它含有抗氧化物质和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对人,植物,都友协调和促进作用。 有益菌的最大特点:一,对使用者负责,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创造良好的紧急效益。

8第八章 微生物生态

第八章微生物生态 一、名词解释 捕食:指一种大型的生物直接捕捉、吞食另一种小型生物以满足其营养需要的相互关系。 共生:指两种生物共居在一起,相互分工合作、相依为命,甚至形成独特结构,达到难分难解、合二为一的极其紧密的一种相互关系。 偏利互生:两种可以单独生活的生物,当它们一起时,通过各自的代谢活动而偏利于一方的生活方式。 寄生:一般指一种小型生物生活在另一种较大型生物的体内(包括细胞内)或体表,从中夺取营养并进行生长繁殖,同时使后者蒙受损害甚至被杀死的一种相互关系。 拮抗:又称抗生,指由某种生物所产生的特定代谢产物可抑制他种生物的生长发育甚至杀死它们的一种相互关系。 竞争:同种或不同种生物因争夺食物、空间等资源而发生的生存斗争。 土著性微生物区系:是指那些对新鲜有机物质不很敏感、常年维持在某一数量水平上,即使由于有机物质的加入或温度、湿度变化而引起数量变化,其变化幅度也较小的那些微生物。 极端环境微生物:凡依赖于这些极端环境才能正常生长繁殖的微生物。 微生物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与环境系统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 水体富营养化:指水体中因氮、磷等元素含量过高而导致水体表层蓝细菌和藻类过度生长繁殖的现象。 正常菌群:生活在健康动物各部位、数量大、种类较稳定、一般能发挥有益作用的微生物种群。 BOD:生物需氧量,指1L污水或待测水样中所含的一部分易氧化的有机物,当微生物对其氧化、分解时,所消耗的水中溶解氧毫克数(其单位为mg/L) COD:化学需氧量,是表示水体中有机物含量的一个简单的间接指标,指1L污水中所含的有机物在强氧化剂将它氧化后,所消耗氧的毫克数(其单位为mg/L)。硝化作用:好氧条件下,无机化能硝化细菌将氨被氧化成硝酸盐的过程。

水中微生物的检测

综合实验二:水中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并掌握水样采集的方法、规则及注意事项; 2了解检查水中细菌总数和总大肠菌群的测定方法及检测意义; 3学习对所检测的水样作综合分析。 二、实验原理 1.水体的微生物污染问题日趋严重: 在各种水体,特别是污染水体中存在有大量有机物质,适于各种微生物的生长; 水中的微生物污染来源:土壤,以及人类、动物的排泄物污染; 水体中少数致病微生物(主要来自人或动物的粪便污染)可导致某些肠道传染病传播。 2.水微生物检测可用于评价水质情况,预报水质的污染趋势,以保证水质的卫生安全。 在实际工作中,对水质卫生质量的评价和控制,是无法对水体中各种可能存在的致病性微生物一一进行检测。一般选择有代表性的一种或一类微生物作为指示菌,通过对指示菌的检测,来了解水体是否受到过的微生物污染,是否有肠道病原微生物存在的可能。 3.水微生物的监测指标: ⑴菌落总数 ①是指1ml水样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中,于37℃经24h培养后,所生长的细菌菌落的总数。 ②检测意义:作为一般性污染的指标,即评价被检样品的微生物污染程度和安全性。水样菌落总数越多,说明水被微生物污染程度越严重,病原微生物存在的可能性越大,但不能说明污染的来源。 ⑵总大肠菌群 ①是指一群需氧及兼性厌氧的,37℃生长时能使乳糖发酵,在24h内产酸产气的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 ②检测意义:作为粪便污染的指标。水样总大肠菌群数的含量,表明水被粪便污染的程度,而且间接地表明有肠道致病菌存在的可能。 4.多管发酵法测定总大肠杆菌群 ⑴初发酵试验:采用乳糖蛋白胨培养液37℃培养24h,观察产酸产气情况,产酸产气说明水中存在大肠菌群,为阳性结果。但是,有个别其他类型细菌在此条件下可能产气,而不属于大肠菌群;产酸不产气的发酵管,也不一定是非大肠菌群,因其量少,可能延迟48 h后产气,这两种视为可疑结果,需进行下面的实验,才能确定是否是大肠菌群。 ⑵平板分离:对阳性管培养物及假阳性管培养物,接种于伊红美蓝培养基,观察菌落特征,将符合大肠菌群菌落特征的菌落并进行革兰氏染色和镜检,只有染色为革兰式阴性、无芽孢杆菌的菌落才是大肠菌群菌落。 ⑶复发酵证实试验:将以上两次实验已证实为大肠菌群阳性的菌群,接种于乳糖蛋白胨培养液,进行复发酵证实试验,经24 h培养产酸又产气的,最终确定为大肠菌群阳性结果。 最后,根据确定有大肠菌群存在的初发酵管(瓶数目),查阅专用统计表,得出总大肠菌指数。 三、实验用品 1.溶液及试剂: 蛋白胨、Nacl、20%乳糖、2%伊红水溶液、0.5%美兰水溶液、牛肉膏、1.6%溴甲酚紫乙醇溶液、草酸铵结晶紫染液、卢戈氏碘液、95%乙醇、番红复染液、蒸馏水、NaOH溶液、HCl 溶液等 2.仪器和其他用品: 试管、德汉式小管、三角瓶、注射器、搪瓷缸、培养皿、载玻片、电磁炉、玻璃棒、移液管、酒精灯、接种环、试管架、恒温培养箱、灭菌锅、显微镜等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培养基配制

自来水水质的微生物学检测实验设计

自来水水质的细菌学检查 一、文献综述 1.(1)水质细菌学检验的意义 生活自来水及其水源水等水体受到生活污水、工农业废水或人和动物粪便的污染后,水中的细菌数可大量增加,其中病原菌也随之增加引发传染危害人类健康因而水中细菌总数和大肠菌数量可反映水体受微生物污染的程度水中细菌总数往往同水体受有机物污染的程度呈正相关。故水的细菌学检验对了解水体受污染程度在流行病学和提供水质标准中有重要意义和价值它是评价水质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2)总大肠菌群的检测意义 大肠菌群系:指一群在37°C、24小时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需氧或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 测定的意义:大肠菌群分布较广,在温血动物粪便和自然界广泛存在。调查研究表明,大肠菌群细菌多存在于温血动物粪便、人类经常活动的场所以及有粪便污染的地方,人、畜粪便对外界环境的污染是大肠菌群在自然界存在的主要原因。粪便中多以典型大肠杆菌为主,而外界环境中则以大肠菌群其他型别较多。大肠菌群是作为粪便污染指标菌提出来的,主要是以该菌群的检出情况来表示食品中有否粪便污染。大肠菌群数的高低,表明了粪便污染的程度,也反映了对人体健康危害性的大小。粪便是人类肠道排泄物,其中有健康人粪便,也有肠道患者或带菌者的粪便,所以粪便内除--般正常细菌外,同时也会有一些肠道致病菌存在(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因而食品中有粪便污染,则可以推测该食品中存在着肠道致病菌污染的可能性,潜伏着食物中毒和流行病的威胁,必须看作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的危险性。该菌主要来源于人畜粪便,故以此作为粪便污染指标来评价食品的卫生质量,具有广泛的卫生学意义。它反映了水源是否被粪便污染,同时间接地指出水源是否有肠道致病菌污染的可能性。大肠菌群数系以每1g (或mL)检样内大肠菌群近似可能数MPN (the most probable number-简称MPN)表示 (3)耐热大肠菌群的检测意义 作为一种卫生指标菌,耐热大肠菌群中很可能含有粪源微生物,因此耐热大肠菌群的存在表明可能受到了粪便污染,可能存在大肠杆菌。但是,耐热大肠菌群的存在并不代表对人有什么直接的危害。作为粪便污染指标菌,耐热大肠菌群与大肠菌群、大肠杆菌相似,主要以其检出情况来判断食品是否受到了粪便污染。粪便是肠道排泄物,有健康者,也有肠道病患者或带菌者粪便,所以粪便中既有正常肠道菌,也可能有肠道致病菌(如沙门氏菌、志贺式菌、霍乱弧菌、副溶血弧菌等)和食物中毒者。因此,食品既然受到粪便污染就有可能对食用者造成潜在的危害。通常情况下,耐热大肠菌与大肠菌群相比,在人和动物粪便中所占的比例较大,而且由于在自然界容易死亡等原因,耐热大肠菌群的存在可认为食品直接或间接的受到了比较近期的粪便污染。因而,耐热大肠菌群在食品中的检出,与大肠菌群相比,说明食品受到了更为不清洁的加工,肠道致病菌和食物中毒菌的可能性更大。 耐热大肠菌群比大肠菌群能更贴切地反应食品受人和动物粪便污染的程度,且检测方法比大肠杆菌简单地多,而受到重视。 2.(1)细菌总数测定的原理与方法 原理:水中细菌总数往往同水体受有机物污染的程度呈正相关。由于重金属及其他有毒物质对细菌有杀灭或抑制作用,因此总细菌数少的水样,并不能排除已被这些物质所污染。细菌总数主要作为判定被检水样污染程度的标志在水质卫生学检验中,细菌菌落总数(CFU)是 指lmL水样在营养琼脂培养基(LB培养基)中,于37C培养24h后所生长的腐生性细菌菌落总

水中的病原微生物

水中的微生物绝大多数是水中天然的寄居者,一部分来自土壤;少部分是和尘埃一起由空气中降落下来的,它们对人类一般无致病作用。此外,尚有一小部分是随垃圾、人畜粪便以及某些工农业废弃物进入水体的,其中包括某些病原体。此种进入水体中的病原体因不适应水环境可逐渐死亡,也有一小部分可较长期地生活在水环境中。 水体的病原体主要来自人畜粪便、污水污染。可进人水体的病原体见表(略),现选择其中主要病原微生物简介如下: 1.沙门氏菌 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为一类能运动、无芽孢革兰氏阴性杆菌,好氧或兼性厌氧,在许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适温37℃;其血清型已超过2 000个,我国已发现216个。水体常易为沙门氏菌所污染。沙门氏菌污染的饮水可导致肠胃炎或伤寒暴发流行。肠胃炎的病原菌可由人或动物粪便传入,而伤寒病人与恢复期带菌者是伤寒惟一的传染源,与动物无关。伤寒沙门氏菌能发酵葡萄糖产酸但不产气。水中存活时间因各种因素而不同,当温度高于15℃时,沙门氏菌在天然水体中存活时间较短,大部分于7日内死亡。在极低温的土壤与水体中则能存活数年。在人口密度极高,而无严格处理污染物措施及饮水供应不良的地区,具有极高的经水传染沙门氏菌的危险性。 *以虫卵、包囊、幼虫等形式进入水体 2.志贺氏菌 志贺氏菌属(Shigella)是一类不能运动的不产芽孢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好氧或兼性厌氧,适温37℃,不产生硫化氢。志贺氏菌与沙门氏菌均不能发酵乳糖。饮水或食物污染了志贺氏菌可引起细菌性痢疾流行。该菌主要由人类传人。志贺氏菌在环境中存活时间亦受多种因素影响,有报道在冰冻的河流中可生存47日,在海湾水中13℃时可生存25日,而在37℃时仅可生存4日。此属细菌在水中生存力较弱,但它的感染剂量较小,10个细菌即可产生症状,故当其在水中浓度不高时亦有可能引起人群感染。 3.霍乱弧菌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与细菌学检验证明,历次大的霍乱暴发流行都与饮用水污染有关。引起流行性霍乱的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分为两个生物型:古典生物型和EI Tor生物型。根据。抗原不同,弧菌属的血清型有100余种。01血清群包括霍乱弧菌的两个生物型。由古典生物型霍乱弧菌引起的霍乱症已显著减少,但由El Tor型霍乱弧菌所致的所谓“副霍乱”自1961年以来一直在世界部分地区流行。此菌与古典型霍乱弧菌最大不同点是能产生溶血素,具有溶血性,但此种溶血特性有时亦可因变异而丧失。El T0r弧菌对外界抵抗力较强,对营养要求甚低,故可在水中存活较长时间。过去认为非01血清群霍乱弧菌所致疾病多为散发,不引起霍乱那样的世界性大流行。1992年在印度,随后在孟加拉、中国新疆等地发现一个新菌型0139血清群霍乱弧菌,可引起典型霍乱样腹泻,其毒力强,且人群普遍对其缺乏免疫力,已引起密切关注。 霍乱全年均可发生,以7~9月为发病季节高峰。在某些霍乱地方性流行区,一年中经常有几个月时间不出现霍乱病人,这段时间霍乱弧菌如何生存,有人提出多种可能性。郁庆福等研究认为水是弧菌的主要保存场所,少量的霍乱弧菌在合适的水环境或底泥内能较长时间生存。国外报道水生生物如甲壳类浮游生物等也可作为El Tor弧菌的贮存宿主。近来,国外有很多报道提示:致病性微生物可能以某种存活但不可培养状态存在于环境中,特别是水环境。因此有学者认为霍乱弧菌的隐匿可能与此有关.

生态修复对水体微生物的作用

生态修复对水体微生物的作用 原位生态修复技术是利用沉水植物在养殖塘中的控藻增氧效应,对养殖塘中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吸收同化作用,并应用鱼、草、蟹、虾、贝等构建水域生态系统,完善食物链网,同时提供天然饲料和水生动物栖息地,改善养殖塘环境;结合异位生态处理塘、养殖工艺特点进一步削减养殖污水排放,同时从水产养殖健康生态系统角度分析,发挥水域生态系统功能,形成生态化健康养殖模式[1-2]。而浮游细菌是水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和小型滤食性动物的饵料,在湖泊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水质的优劣、水体生态状况的改变都会对细菌群落的组成产生影响[3]。此外,水产养殖系统内细菌在物质循环、病害发生与否及水产养殖对象的生长、营养和免疫方面都产生重要作用,与水产养殖系统有关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也有报道,但对于系统微生物状况的持续变化以及养殖菌剂对微生物系统影响的报道不多[4-7]。随着分子生物学方法的发展,以基因检测为基础的微生物检测方法在群落结构的动态监测中具有快速、便捷的优点,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分子生物学检验方法之一。笔者除了采用传统法研究微生物数量变化之外,还采用DGGE技术对在养殖区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开展了较深入的研究,旨在为陆域养殖系统的生物修复提供理论基础。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实验基地位于江苏无锡市郊胡埭镇龙延村直湖港岸边。由于水产养殖主要收获季节在6—10月,于2009年和2010年的6月、8月、10月3个月在无锡直湖港陆域水产养殖区内采集水样,养殖区包括进水口、蟹塘1号、蟹塘2号、蟹苗塘、鱼塘1号、鱼塘2号、鱼苗塘及甲鱼塘8个点(图1)。 1.2方法 1.2.1环境细菌的检测和样品总DNA的提取 采用平板培养法测定异养细菌数量,用0.2m的聚碳酸酯膜过滤200mL水样富集水中的细菌,采用申能博采的“环境样品DNA提取试剂盒”进行水样细菌总DNA的提取,具体操作方法参见说明书。 1.2.2PCR-DGGE扩增 根据参考文献[10],采用上海英骏公司合成的引物序列P33

微生物对水体的污染

微生物对水体的污染 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水中往往溶解着一定量的无机和有机物质,可供微生物生长繁殖。然而,清洁水体的微生物含量并不高,通常每mL水中只有几十至几百个细菌。清洁水体的微生物以自养菌为主,对人类无害。常见的化能自养型细菌有硫细菌、铁细菌、鞘细菌。光能自养型细菌有绿细菌、紫细菌和蓝细菌。另外还有无色杆菌属、色杆菌属和微球菌属等腐生性细菌。 然而,清洁水体经常受到土壤、垃圾、人畜粪便、以及各种污水的污染。一旦这些污染物中的病原菌进人水体,或这些污染物引起某些藻类大量繁殖,就可使水质严重恶化,危害人类。 (一)可检出的病原菌及其危害 1. 病原性细菌 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在病人粪便、畜栏粪污和屠宰场污水中,均可携带沙门氏菌。将这些废物排入水体,便可能引起沙门氏菌污染。如果排至水产养殖场,还可能污染水产品。沙门氏菌属中的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和副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paratyphi)分别是伤寒和副伤寒疾病的病原菌。有些沙门氏菌则可引起急性肠胃炎,造成食用者的集体中毒。 志贺氏菌属(Shigella)存在于菌痢患者和短时带菌者的粪便中。水体遭受菌痢患者的粪便污染时,从中捕得的鱼体内可检测到这属细菌。志贺氏菌病主要通过食物或接触传染,假如饮用水源受到污染,极有可能导致水型痢疾的暴发流行。 霍乱弧菌可引起霍乱病,它是一种通过饮用水传播的烈性传染病。 致病性大肠杆菌粪便中的某些大肠杆菌能引起水泻、呕吐等病症,称为致病性大肠杆菌。其中,有的大肠杆菌能产生肠毒素而导致强烈腹泻,称为产肠毒素大肠杆菌。因此,携带致病性大肠杆菌的粪便污染水体时,可产生严重的恶果。 2 、钩端螺旋体 存在于已受感染的动物(如猪、马、牛、狗、鼠等)的尿液内、能以水为媒介,通过破损的皮肤或粘膜侵人人体,引起出血性钩端螺旋体病。 3 、病毒 存在于人的肠道里并能通过粪便污染水体。在水型暴发的病毒性传染病中,研究较多的是传染性肝炎。流行病学调查证明,在世界各地传播的传染性肝炎主要由水体污染所致。

水产微生物—水域微生物生态学

第八章水域微生物生态学 第一节水体中微生物的分布 一、内陆水体中微生物的分布 内陆水体的自然环境多靠近陆地。内陆水体大多是淡水,淡水中的微生物主要来源于土壤、空气、污水、人和动植物排泄物以及动植物尸体等。特别是土壤中的微生物,常随土壤被雨水冲刷进入江河湖泊。因此,土壤中所有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大部分,在水体中几乎都能找到。然而,水体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一般要比土壤中的少得多。 水域微生物的区系可分以下几类: (1)清水型水域微生物 在洁净的湖泊和水库蓄水中,因有机物含量低,故微生物数量很少(10~103/ml)。典型的清水型微生物以化能自养微生物和光能自养微生物为主,如硫细菌、铁细菌和衣细菌等,以及含有光合色素的蓝细菌、绿硫细菌和紫细菌等。 (2)腐败型水域微生物 上述清水型的微生物可认为是水体环境中“土生土长”的土居微生物。流经城市的河水、港口附近的海水、滞留的池水以及下水道的沟水中,由于流入了大量的人畜排泄物、生活污物和工业废水等,因此有机物的含量大增,同时也夹入了大量外来的腐生细菌,使腐败型水域微生物尤其是细菌和原生动物大量繁殖,每毫升污水的微生物含量达到107~108个。还有一类是随着人畜排泄物或病体污物而进入水体的动植物致病菌,通常因水体环境中的营养等条件不能满足其生长繁殖的要求,加上周围其它微生物的竞争和拮抗关系,一般难以长期生存,但由于水体的流动,也会造成病原菌的传播甚至疾病的流行。 二、海洋中微生物的分布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水体。海水与淡水最大的差别在于其中的含盐量。含盐量越高,则渗透压越大,反之则越小。因此海洋微生物与淡水中的微生物在耐渗透压能力方面有很大的差别。 海水中常见的细菌主要有假单胞菌属、枝动菌属(Mycoplana)、弧菌属、螺菌属、梭菌属、变形菌属、硫细菌、硝化细菌和蓝细菌的一些种类。常见的酵母菌有色串孢属(Torula)和酵母菌属。此外,还有噬菌体、霉菌、藻类和原生动物等。一般霉菌比细菌少,主要是陆地中常见的种类。海洋中藻类繁多,原生动物数量极大。 三、沉积物中微生物的分布 (一)内陆水体沉积物中微生物的分布 湖泥表层有机营养物质含量高,因此栖息了大量的微生物。湖泥中异养菌数量大大超过湖水中的数量。 (二)海洋沉积物中微生物的分布 海洋沉积物中栖息着细菌和真菌。沉积物颗粒表面吸附有很多微生物,但确定其数量

水体微生物

水域中的微生物 (一)水域是微生物的天然生境 水体含有微生物所需的各种营养,因而也是微生物的天然生境。水体中微生物除天然栖居者外,还有外来的,其中包括某些病原微生物。由外界进入水体的微生物,由于环境条件不适应而逐渐死亡,也有一小部分较长期地生存下来。某些病原微生物污染水体后,可引起传染病暴发流行。 从水环境中分离到的细菌大多是革兰氏阴性杆菌。有鞘和附属物的细菌大多是水生的。光合细菌作为初级生产者在水体元素循环中特别重要。 (二)水域微生物的数量和分布 微生物在水域中的数量和分布受水体类型与层次、污染情况、季节等各种因素影响。 在洁净的湖泊和水库中,有机物含量低,因此微生物数量很少,为10个/ml~103个/ml,主要是化能自养和光能自养菌。 流经城市的河水、港口附近的海水以及滞留的池水中,有大量有机物和腐生性细菌,每毫升水样含菌量达107个到108个。 海水温度低,含盐,故海洋中存在嗜冷、嗜盐菌,深海微生物还能耐很高的静水压。在海洋动物的体内外,栖息着大量发光细菌。 (三)研究水域微生物的一般方法 研究土壤微生物的基本方法大多适用于水体微生物,主要问题是:

①采集不同断面、不同深度的水样而不污染。采上层水样时,用手握水样瓶的下部,瓶口要对着水流方向;采5m以内深水时,可用溶解氧采样器;几百米以下的水样需用深水采样器采集。③清洁的江河、湖泊、水库水和海洋水,含微生物稀少,水样需浓缩。最简易的方法是把微生物细胞截留在孔径为0.45 μm或0.22 μm的微孔滤膜上,滤膜贴放在用固体培养基制成的平板上培养。 2004-06-17 顾宗濂《环境微生物工程》,南京大学出版社 腐植酸对水体微生物和低等植物的影响 文章作者: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发布日期:2011-1-21 天然水体中存在着微量HA,滋润着水中的微生物和低等植物。当人们在水域中大量养殖水产时,水池内环境很快恶化,相继引发多种鱼虾病害或死亡,向水体投放各种化学药剂或非环保型饲料,不但病没遏止,更是雪上加霜,使水体环境更加恶化,病害也越加厉害,水产养殖走进恶性循环。我国是目前世界最大的水产养殖国,也是世界上唯一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水产品总产量约占全球产量35%,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连续13年高居世界首位。但是集约化、高密度水产养殖造成了环境污染,水体有害微生物严重超标,已构成对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威胁,频频发生的传染疾病对人们食用水产品的安全构成威胁,解决这一问题迫在眉睫。 人们意识到只以化学药剂对病菌,不适合水体养殖,应系统调控水体环境,并配合环保型饲料,采取以防为主、以防为先、综

污水处理中的微生物原理

污水处理中的微生物原理 编辑说明:此章在很多书上都有涉及,但深层次讲解的少,编写此章的目 标是,使入门者真正理解各类微生物特点和会用生物相分析系统环境,使本章 作为中控室、化验室观测生物相的必要知识。编写时要注意多涉猎专业书籍, 结合微生物学和一些论文,力图达到不仅知道结论,还要深究原因。 我们在第三章已经说过 : 生物处理方法的核心(或者说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运 行核心)是,使用设施、设备,控制曝气量、水量、污泥量、营养物质等,创造出 适宜微生物存活和生长的环境,并有意的引导微生物的生长向我们需要去除的污 染物性质方向发展,最终达到污水处理的目的。所以,凡是采用了微生物处理方 法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微生物原理是污水处理的核心知识,一个好的运营师, 可以通过微生物的状态和变化就可判断外部环境、内部环境的各种变化,并提前 采取措施将出现的问题苗头消灭。 在活性污泥法中,微生物生活于活性污泥中,在生物膜法中,微生物生活于生物 膜中,存在地方虽不一样,但生物种群是基本一致的。另:微生物种群非常多,按 世代期(可理解为生长周期)分,从几个小时长一代到几十天长一代不等,活性污 泥是由人为控制泥龄的,一般在 10~25 天之间,不会超过 30 天,所以种群是人 为遴选优化过的,具有去除污染物针对性更强,但难以降解的污染物去除效果不 好的特点;而生物膜法的污泥变化是由生物自行生长脱落决定的,所以各种世代 期不同的种群在理论上均有存在,具有去除污染物更彻底,但处理量有限制的特 点。 在微生物学领域里,习惯将动胶菌属形成的细菌团块称为菌胶团。在水处理 工程领域内,则将所有具有荚膜或粘液或明胶质的絮凝性细菌互相絮凝聚集成的 菌胶团块也称为菌胶团,这是广义的菌胶团。如上所述,菌胶团是活性污泥(绒 粒)的结构和功能的中心,表现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丝状膨胀的活性污泥除外),是活性污泥的基本组分。它的作用表现在: 1、有很强的生物吸附能力和氧化分解有机物的能力。一旦菌胶团受到各 种因素的影响和破坏,则对有机物去除率明显下降,甚至无去除能力。 2、菌胶团对有机物的吸附和分解,为原生动物和微型后生动物提供了良 好的生存环境,例如去除毒物、提供食料、溶解氧升高。 3、为原生动物、微型后生动物提供附着场所。 4、具有指示作用:通过菌胶团的颜色、透明度、数量、颗粒大小及结构的 松紧程度可衡量好氧活性污泥的性能。例如新生菌胶团颜色浅、无色透明、结构紧密,则说明菌胶团生命力旺盛,吸附和氧化能力强,即再生能力强。老化的菌胶团, 颜色深,结构松散,活性不强,吸附和氧化能力差。 第一节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要求化验室强记,中控室熟悉)在污水处理中,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形成了一个类似于社会的环境,各个种

微生物在水体污染中的作用

微生物在治理水体污染中的作用 摘要:微生物在水体污染治理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水体污染的生物检测,以及微生物制剂技术,生物膜法,生物栅修复技术,生物吸附剂等方面在治理水体污染的作用。微生物治理水体污染具有无二次污染,效果显著,廉价等优点,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水体污染,治理,微生物的作用, The contribution of microbe in controlling water pollution Abstract:The contribution of microbe in controlling water pollution are mainly as follows: Biotechnology detection in water pollution,and microbe preparation technology , biomembrane technology , biological gate technology , biological adsorpted preparation and so on .It has advantages for using microbe to controle water pollution,such as no second pollution, significant effects ,cheap.So this method deserved to be applied. Key words:water pollution,control , contribution of microbe 1水体污染来源及分类 水体污染是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了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水体的环境容量,从而导致水体的物理特征、化学特征和生物特征发生不良变化,破坏了水体固有的生态系统,破坏了水体的功能及其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作用。造成水体污染的因素有:向水体排放未经过妥善处理的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施用的化肥、农药及城市地面的污染物,被雨水冲刷,随地面径流进入水体;随大气扩散的有毒物质通过重力沉降或降水过程进入水体等【1】。目前用微生物修复水污染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这主要体现在生物监测、有毒物质去除、重金属富集、富营养水体的N/P元素去除等方面。 危害 2微生物治理水体污染的方法 1.1 水体污染的生物检测 水体污染的生物检测是指利用水生生物在一定的水环境条件下,由于水体污染物的影响而产生的各种反应来测试水体的污染状况。水体污染的生物检测的研究结果不仅能直接判断水体中污染物对水生生物的潜在影响、实际毒性,而且还能由此对水环境的质量作出评价。研究表明:TBT对盐泽螺旋藻的半数生长抑制浓度IC50为5.09μgL-1,可以用来判断水中TBT的污染状况【2】。

污染水体与微生物

污染水体与微生物概述 摘要 在人体生存的生物圈中,被污染的环境主要指大气的污染、土壤的污染和水的污染,而水的污染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最密切,也最重要。虽然世界上水域环境占的比例最大,水总量约为14亿立方公里,但大部分是海水,淡水只占2.7%,而人类真正所利用的水资源仅有1%!现在污染严重的水环境也就在这1%之中,为此,污染水体微生物生态研究对治理污染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主要从正常水体与微生物、水体富营养化与微生物、水的自净与微生物、水质评价与微生物四个方面来介绍污染水体与微生物,从而对治理污染有实际意义。 关键词:污染水体;微生物;生态研究;治理

1 前言 在人类生存的生物圈中,被污染的环境主要指大气的污染、土壤的污染和水的污染,而水的污染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最密切,也最重要。虽然世界上水域环境占的比例最大,但人类真正所利用的水资源仅有1%,污染最重的水环境也就在这1%中,因此污染水体微生物生态研究对治理污染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目前生物法治理污水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处理城市污水的主要手段。生物法治理污水就是利用微生物降解废水中得污染物质,以作为微生物自身的营养和能源,同时使废水得到净化的方法。由于整个过程基本上是在微生物所产生的酶的参与下发生的生物化学反应,因此习惯上常把废水的生物学处理法叫做生化处理法。深入了解各种生物法治理污染的类型、方法,微生物在各种工艺条件中得群落结构,以及它们在人为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规律,就必须了解微生物在污染生态系统中得重要作用。 污染水体与微生物的研究,为污水的处理提供了理论基础。水质的好坏依据水质评价来判定。水质的评价在实际应用中一般有几种种方法来评价:水质综合污染指数、有机污染综合评价。上面的两种评价方法都是用检测污染物质的指标进行评价。 在水体中能否找到一些指示水体污染程度的水生生物,通过它们的种类和数量统计来对水质进行评价?这是因为水体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有密切的关系,环境的变化都对生态群落有不同的作用。国外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已提出几种关于污染水体指示生物的分类系统。

微生物在治理水体污染中的应用

微生物在治理水体污染中的应用 贺龙慧 (生物制药1班生命科学学院黑龙江大学哈尔滨 150080) 摘要: 本文由微生物的体积小、表面积大、繁殖力惊人等特点出发,综述了微生物在净化水质及污水处理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并简单介绍了利用微生物治理水污染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微生物、水体污染、净化水质、污水处理、应用 Microorganisms in governance water pollution of application HeLonghui (The first class of biopharmaceutical,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Harbin,150080) Abstract:This paper by microbial of small size, surface area, fecundity astonishing reviewed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microorganisms in purifying water and wastewater treatment ca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and briefly introduced the use of controlling water pollution application prospect. Key words:Microbial、Water pollution、Purifying water quality、Sewage treatment、application 正文:在我们生存的环境中,微生物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而且微生物具有体积小、表面积大、繁殖力惊人等特点,能不断与周围环境快速进行物质交换。污水具备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条件,因而微生物能从污水中获取养分,同时降解和利用有害物质,从而使污水得到净化。由此可见, 微生物可在污水净化和治理中得到广泛应用, 造福人类。 一、微生物净化水质的方式 微生物用于污水处理一般主要对污水有害化合物中的有机物质起降解、转化的作用。其净水方式有: (1)降解作用。细菌、真菌和藻类都可以降解有机污染物。如好氧革兰氏阴性杆菌和球菌可以降解石油烃、有机磷农药、氯苯等霉菌可以降解石油烃、敌百虫、扑草净等;藻类可以降解多种酚类化合物。例如, 1989年, 美国阿拉斯加州最早大规模应用微生物降解油轮搁浅后泄露的3.8t原油, 在投入特殊的氮、磷营养盐后, 促进了当地石油降解菌的生长和繁殖, 加速了油污的分解。 (2)共代谢。微生物的共代谢是指微生物能够分解有机物基质,但是却不能利用这种基质作为能源和组成元素的现象。这类微生物有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诺卡氏菌属、芽孢杆菌属等。 (3)去毒作用。微生物通过转化、降解、矿化、聚合等反应, 改变污染物的分子结构, 从而降低或去除其毒性。如有机磷农药马拉硫磷可以在微生物的水解作用下,被分解为含有一酸或二酸的物质。 但是, 微生物的作用是复杂的, 有些微生物在进行净化作用的同时, 也有毒化作用。从而产生新的污染。如三氯乙烯能够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氯乙烯, 这是强致癌物质。因此,在利用微生物进行净化的同时, 要密切监视系统中有机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