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媒体失语现象

浅析媒体失语现象
浅析媒体失语现象

浅析媒体失语现象

媒体失语,顾名思义就是在遇到一些敏感问题的时候,媒体没有起到舆论监督的作用,没有站出来报道新闻事实,都保持沉默的一种现象。比如说去年7月14日,位于天津河北区的“渤海游泳池”发生集体触电事故,在强风雨下,一条断裂的高压电线掉入泳池内,造成多人死伤。这起事件天津媒体没有进行任何报道,直到7月20日以后,才有外媒透露有关消息,而且据称有数十人死亡。此后,国内媒体才对此跟进,直到22日天津市相关部门才通报,事故造成3人死亡3人受伤。这就是典型的媒体失语现象。媒体作为社会舆论监督的一个有力工具,在很多时候是老百姓有冤无处申,有话无处诉的时候,充当了老百姓的代言人的角色。在大部分老百姓的心里,媒体就是专门对我们社会中的一些不合理的地方进行监督与报道的。但是我们的媒体并不是每次都能完全把事实的真相报道出来,至于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及它产生的影响,我们下面来具体探讨一下。

追溯媒体失语的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治因素。在国外,媒体被称为无冕之王,是第四大权力机构,他们享有舆论自由

的权力,可以自由地报道新闻事实。但是在我国,由于我们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

主义国家,我们的社会政治体制就是一党专政,我们的媒体的基本性质是:既是党

和国家的耳目喉舌,也是人民的耳目喉舌。新闻媒体实行“全党办报、全民办报”

的工作路线。新闻媒介要努力宣传党、国家的方针政策、法令法规,满足群众的需

要。从这一点来看,我们的媒体就受到政治因素的制约。因为我们是党和国家的喉

舌,其实很大程度上我们的媒体是为党和政府做宣传工作的。目前我们国家在大力

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维护社会的稳定是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所以当某些新

闻事件可能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和谐的时候,比如某地出现杀人案件,如果报道出

去可能引起社会的恐慌,党和政府就会制止新闻媒体对该事件进行报道。因此,媒

体也就会出现失语现象。另外,一些属于国家机密性的东西,媒体当然是不能报道

的。

二、经济因素。现在一些媒体急功近利,为了在经济上有利可图,在一些新闻事件上保

持沉默的态度,故意失语。这个问题其实也跟媒体自身的发展有关系,媒体的生存

与发展,也就是它的经济来源主要靠广告与发行。这其实也是我们整个传统媒体的

通病。这个问题在一些小地方表现的尤其突出,他们的一些大的广告商为了自身利

益,收买新闻媒体帮助他们不把新闻事实报道出去,媒体迫于经济压力也就妥协了。

另外,媒体工作人员也可能因为经不起经济诱惑,而扭曲新闻事实,或不报道新闻

事件。

三、社会因素。生命是最宝贵的,如果失去生命,那么一切都将是空谈。现在一些新闻

媒体的记者因为曝光了一些非法或不利于人民群众利益的事件,引起不法分子的不

满,对我们的新闻媒体工作人员进行人身攻击,他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得不到保障,

在这种情况下,媒体不得不闭上嘴。另外,人情因素也是导致媒体失语的缘故之一。

如果某一新闻事件牵涉的是自己的亲属好友,那媒体的工作人员可能会放弃报道,

避而不谈。因为大家都明白家丑不可外扬,人都是有感情的动物,一旦牵涉到自己

在乎的人,而且报道的事情多半是负面的,谁也不愿意把它报道出来,因为舆论的

压力实在是太强了。

媒体失语对我们的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就像一个硬币有两面,媒体失语对社会的影响也并不是完全是负面的。

从正面来看,媒体失语,在某些特定时候有利于维护我们社会的稳定。比如我们的军事

机密,国家机密,媒体失语,也是为了防止国外不利分子对我们国家的安全构成威胁。另外,对于一些谋杀案件之类的东西,媒体不报道也是有利于案件的侦破。比如前段时间众所关注的爆头哥周克华事件,警方与媒体配合,在最后的抓捕阶段,警方故意让媒体大肆报道警方的搜查重点在歌乐山,形成声东击西,最后把周克华击毙。当然有些时候,媒体不报道,也是为了不造成社会的恐慌,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

从负面上来看媒体失语现象,媒体在改报道的时候保持沉默,也就失去它本身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失去了它的舆论监督的功能。这对人民群众来说是一种损失,老百姓的生活失去了舆论监督的保障,从某个程度上来说,大家的生活也失去了一种安全感。虽然一个社会的健康发展不能只依靠媒体的舆论监督,但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正处于现代化建设的初期的国家,如果整个媒体行业都如此的话,那么我们的社会将会出现更多的伤害人民群众的现象。

对于媒体自身来说,如果长期保持沉默,该报道的事件不报道,而是一味地唱赞歌,那媒体自身的竞争力也将下降。媒体都不说敢说话了,不敢说真话,那受众还看你这个媒体干嘛?当然失去受众这是必然的。

对于我们的整个社会来说,媒体本来就是舆论监督的工具,是党和国家的喉舌,也是人民群众的喉舌,媒体不说话,那么更没有人敢站出来说话了,我们听不见媒体的声音,也就是说,我们也将很难听到群众自己的声音,我们的社会的民主性也将逐渐降低,这对于一个现代化的国家来说是悲哀的。

庐江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庐江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高二政治学科试卷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25小题,共计50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50分) 1.关于文化,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文化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共有的现象 ②文化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总和 ③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④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A.③④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2.“石头上刻着名人名言,石头是物质的,但表现的是精神的内容。”对这句话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文化是人类创造的产品 B.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是分开的,两者互不影响 C.文化是刻在石头上的名人名言 D.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3.莫言的文学创作拥有深厚的地域和民间渊源,他以丰富的想象力,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融会在一起,从“高密东北乡”的历史与现实中提炼出富有张力的“民间深层经验”。这表明( ) A.丰富的想象力对文学创作起决定作用 B.“民间深层经验”体现文学创作的主观性与社会的物质性的统一 C.文学创作时可以脱离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 D.莫言作品中的“高密东北乡”是其家乡历史与现实的客观描述 4.孟浩然《与诸子登岘首》诗:“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该诗句可以体现( )

①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②自然资源也是一种文化 ③文化影响人的精神世界④文化都是由文人创造的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5.在庆祝“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实现首次手控对接成功的大会上,胡锦涛同志发表讲话指出,要进一步宣传和弘扬载人航天精神,使其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胡锦涛同志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 ) A.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B.先进文化能够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C.文化有时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有时是自发形成的 D.文化一旦产生,就会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 6.受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影响,同名书籍《舌尖上的中国》在很短时间内在当当网上的销量就突破了20万册。不仅如此,由此书引发的“吃货”效应将其他餐饮美食类书籍也带入了销售高峰。这说明( )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②文化是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 ③文化成了第一生产力④文化对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7.韩国某外交官说:“如果外国人对韩国歌手有更多的关注,逐渐地他们就会喜欢上韩国;如果他们喜欢韩国,他们就会购买更多的韩国产品。这就是我们试图推广的。”这启示我们( ) ①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②文化生产力对现代经济起决定作用 ③必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④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8.茶文化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东方美人”是台湾苗栗出产的一种名茶,它由当地客家人种植,是被小绿叶蝉咬过的乌龙茶叶。很久以前,英国女王偶人品尝到此茶,将悬在茶杯里的茶叶赞叹为“正在跳舞的东方美女”,茶名由此而得,这种茶的曼妙之处还在于可用冰水浸泡,透过冰滴壶,一滴滴冰水滤过茶叶,茶汤香气馥郁,色若琥珀。这表明( ) A.文化对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 B.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进度)表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进度)表 (记录研究过程中所做的或参与的各项工作) 时间工作要点 产生的效果及问题简述(有关证明材料附表后) 2015年3月1、建立课题研究组织机构,明确职责, 分工到位:课题组长:张爱红,成员:黄 小燕、朱红; 2、召集微课题成员,集中学习有关做微 型课题的相关知识,并商讨研究的主题; 3、搜集资料,查阅文献,在调查了解学 生政治课堂发言的基础上确定研究主题 和实践切入口; 4、设计课题研究方案,修订、论证研究 方案,并及时上传新北教育网。 具体见政治微课题申报表 已上传区课题网 2015年4月1、理论学习与课题相关的论文,如《文 学课堂学生失语现象观察与困境分析》、 《论大学英语课堂学生失语现象》; 2、开展部分七年级学生关于政治课堂失 语现象的座谈会,从学生一线中了解产生 的原因(具体见拍照图片); 3、设计问卷,并及时进行问卷调查,了 解龙城校区七年级学生政治课堂失语的 现状,成因及学生的合理化建议; 4、张爱红老师的研究课《呵护青春》; 5、朱红老师的研究课《做情绪的主人》。 学生座谈会图片及记录 调查问卷及分析结果 张爱红老师及朱红老师的 课题研究课已上传 2015年5月1、理论学习与微课题相关的文章,如《初 中思品课堂学生集体失语现象的调查及 对策研究》、《解析语文课堂学生失语现 象》; 2、针对上月观摩张、朱两位老师的政治 课堂教学,结合学生的课堂发言的表现, 设计一份学生政治课堂发言评估考核表 及课堂观察量表,运用观察量表对政治课 堂教学中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 进行观察与研究,查找利弊,总结归纳, 寻找消除学生课堂失语的适合的教学方 式和学习方式; 3、继续开设课题研究课:张爱红《依法 享有生命健康权》、朱红《依法进行自我 保护》 学生课堂发言评估表和课 堂观察量表 张爱红和朱红老师的课题 研究课已上传 1、撰写理论学习笔记理论笔记及相关资料已上

中国语言学的话语权危机

中国语言学的话语权危机

中国语言学的话语权危机 江结宝 (安庆师范学院文学院) 有人指出,中国语言学在相关领域处于“集体失语”状态,换句话说,中国语言学缺乏应有的话语权。 什么是话语权?话语权,“朴素的理解无非就是说话的权力和权利、说话的资格和机会,还有说话的影响,这个影响是对于国际社会、政府大众、相关领域的。”⑴或说,话语权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发言权,二是影响力,三是话题权。⑵ 一、危机表现 初步梳理,中国语言学话语权的危机,可有如下表现: 1、学科上的附庸地位 在国家学科目录上,语言学不是一级学科,从属于文学。“语言学史把传统的语文学说成是经学的附庸,而今进入阶段,语言学在学科设置上又成了文学的附庸,仍然是处在附庸的地位。”⑵ 2、语言规划中的失语状态 语言规划,又称语言计划。“政府和社会团

体为了解决在语言交际中出现的问题有计划有组织地对语言文字学进行的各种规范和管理工作和活动的统称。……(语言规划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语言文字的地位规划,即决定某种语言或文字在社会交际中的地位。……二是语言文字的本体规划。即语言文字本体的改造和完善……。”⑶从学术上看,语言规划可是地道的语言学的活儿,“但是不少学者感到,语言学界在国家语言规划中似乎处在一种失语的状态。”⑵ 3、语言教育领域中的失语或弱声现象 这里说的语言教育领域包括母语教育、外语教育、对外汉语教育和国际汉语教育等。 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建勤指出:“近些年来,语言学家在语言教育领域对语言教育的某些语言政策问题和理论问题往往出现集体失语的现象。比如,关于母语教育和外语教育的关系问题,关于对外汉语教育50年与国际汉语教育的关系问题。有学者认为,在对外汉语教育时期,语言学家们还有点话语权,到了国际汉语教育时期,专家的声音却比较少了。”又说:“汉语国际传播问题不仅仅是汉语教育问题,它是涉及国家的安全和语言战略的重大问题,但是在这个领域,我们几乎听不到语言学家们的声音。”⑷ 4、中学语文教育中弱化现象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语言教育在中等教育中很受重视,一度曾打算像前苏联一样,语文教学实行文学与汉语分制开课。后来虽不分制,语言知识教学一直很受重视,直到九十年代中期,高考题仍然出现语言知识类题型。但是,自上世纪末以来,在“淡化语法”观点的影响下,语言知识的教学逐渐弱化和淡出,教材中虽然还有些相关内容,而实际教学几乎没人当回事,因为中 1

最新部编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解析) (39)

第二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八年级语文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温馨寄语】亲爱的同学,如果这份试卷是一片蔚蓝的天空,你就是那翱翔的雄鹰。请自信地握起你的笔,也许你会比雄鹰飞得更高、更远! 一、积累与运用(29分) 1.在下列横线上,默写出相应的内容。(8分) (1)他山之石,。 (2),怅望青田云水遥 (3)淮南秋雨夜,。 (4),人不学,不成行。 (5)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6)韩愈《马说》中“?”的语句,明确揭示“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黑暗现实,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7)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 2.阅读下面语句,按要求答题。 黄与绿主zǎi着,无边无银,坦荡如底,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 石榴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奇崛.而不枯jí,清新而不柔媚.,这风度实兼备了梅柳之长,而舍去了梅柳之短。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奇崛.()主zǎi()柔媚.()枯jí() (2)画横线的句子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2分) 改为改为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 ....的一句是()(2分) A.马航MH370班机失联后,机上239人的安危牵动我们每个人的心。 B.是否选择低碳生活方式,是衡量现代人良好素质的重要标准。 C.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是目前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 D.理想的教育应该是培养学生善于探索、善于发现的水平。 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有人认为天才之作总是合天地之灵气,妙手偶得,据说《蓝色多瑙河》就是作者在用餐时灵感一来随手写在袖口上的。 B.他们响应国家号召,见异思迁,毅然放弃都市的优越条件,扎根西部建功立业。 C.嫦娥三号着陆器和“玉兔号”月球车在三个月昼工作期间,圆满完成了工程任务,无疑是为我国航天事业建立了一座巍峨的海市蜃楼。 D.韩国客轮沉没的西南海域海潮较急,海面掀起轩然大波,船体摇摆十分厉害,救助人员曾多次尝试进入船

课堂沉默现象学生课堂沉默现象的教育哲学反思

课堂沉默现象学生课堂沉默现象的教育哲学反思 一、学生课堂沉默:日益严重的教育问题学生课堂沉默,从理论上讲可以分为积极的课堂沉默和消极的课堂沉默。积极的课堂沉默可以使学生拥有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和达到教学目标,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自我发展。消极的课堂沉默则恰恰相反,不但不会活跃课堂气氛,反而造成课堂“死气沉沉”;不仅无法保证应有的教育教学质量,而且无法形成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往往被认为是教育或教学失败的标志。 从已有的调查研究来看,学生课堂沉默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教育问题。据笔者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以“课堂沉默”为关键词进行检索统计,从2000年起,关于课堂教学中学生消极沉默的论文大量增加,即使是xx年截止到8月底,在上网的28篇文献中,关于消极的学生课堂沉默的有27篇,积极的仅有1篇。这不得不引起教育学人的高度关注。 此外,学生课堂沉默现象的严重性不仅仅表现在沉默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更表现在沉默学生的类型上,它基本涵盖了整个教育体系:下到小学一年级学生,上到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并且学生对课堂沉默现象的态度也已见怪不怪,认为这是很正常的事情,这不得不让人为青少年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以及未来的生活意义感到担忧。

二、学术界的两种代表性解释及其局限性 那么,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学生在课堂中沉默?分析这一问题不 单是为了解决课堂教学质量的问题,同时也是为了学生将来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虽然学生课堂沉默现象日益成为教育学的热点问题,也有不少学者提出了自己的种种分析和解释,但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却集中在心理学和社会学这两大学术领域。 1.心理学解释及其局限性 在心理学领域,认为学生课堂沉默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 方面,即学生自身、教师方面以及课堂环境,下面我们一一作分析[1]。在学生自身方面,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是影响学生课堂沉默的两个重要因素,一般情况下,沉默的学生往往是自尊心太强而自信心太弱,这就不免造成学生因害怕回答问题或发表评论等课堂互动中出错误 而索性不回答或不发言的局面。在教师方面,教师的教学风格被认为是影响学生课堂沉默与否的重要原因。根据心理学家布鲁斯·塔克曼所做的教学风格与学生个性发展实验中对教学风格的简单分类,把教师的教学风格分为高的指导程度和低的指导程度两类。在高指导程度的教学风格下,学生苦于没有机会,或者害怕惩罚,对老师的惧怕而不敢在课堂上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甚至有疑难也不敢反馈给教师,所以这种高指导程度的教学风格成为多数学生课堂沉默的直接原因。

课堂教学反思报告

教学反思 2 Teaching refle 据了解,对于学生学习困难形成的原因,大多数教师都归因于学科内容难、学生素质差、家庭教育环境不良等教师以外的因素。只有极少数教师认为是自己教得不好。而学生却认为,自己学 习有困难,大约三分之一的原因在于教师的教学和管理。有人更是提出这样的观点,没有教不会 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些充分表明,老师在学生学习困难形成过程中是有一定责任的。所以作为老师,应该深入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从而减少学生学习困难的产生。在 数学教学中,反思是发现问题的源泉,是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的好方法,是促进认识升华的可靠途径。我国古代的先哲孔子曾经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那么课 后我们应该反思些什么呢?以下就谈谈我的一些看法,供各位同行参考: 一、反思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在该节课学生需要理解的概念、掌握的方法、熟悉的技巧、领会的数学思想等,是教师进一步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是学生提高自身综合能力的必具条件。. 如本节课的“频率概念是不需要学生过多理解, 是一个规定的命题,是一个命令的命题, 只需要在适当的时机直 接给出就行了. 而“频率”的计算虽然也是直接给出的,但是几种变形则需要有一定的问题情 景学生才能很好的掌握. “频数”与“频率”的应用则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有比较多问题来衔接. 这些要点在课前教师就要事先想到. 二、反思课堂 要知道教学目标和基本方法学生是否已经掌握等。首先我们必须留意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如果上课学生精力集中、反映积极、动作迅速、心情愉快等,则意味着学生态度热情、主动参 与、学有所得、学有所乐。如果上课学生无精打采、置若罔闻、拖拉疲塌、焦头烂额等则意味着 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积极性不高、学习很吃力,效果欠佳。其次检查学生做课堂练习的情况。 若多数同学能在规定的时间里正确完成规定的题目,则教学目标可以说基本达到;若多数同学迟迟动不了笔或只能做题目的某些步骤或即使做了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则说明学生对本节内容 没有真正弄懂,知识技能没有过关。再次是批阅学生课后作业情况。如果学生做题思路清晰、推 理有据、定理公式运用得当、计算准确、步骤有详有略,说明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思 维方法。相反如果学生做题颠三倒四、乱套公式、乱用定理、

当前大学生课堂沉默现象分析与对策分析

当前大学生课堂沉默现象分析与对策 摘要:大学课堂是大学生汲取知识,提高素质和能力的主阵地,它不仅能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专业知识,而且有利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然而在当前大学课堂上沉默现象普遍存在,这不仅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而且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其原因主要是受社会文化,教育制度,教师和学生自身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要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消除课堂沉默带来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大学生;课堂沉默;分析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6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5:1009-2560(2010)04-0024-04 我国古代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提倡“疑思问”,他自己则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典范;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由此可见,“问”的重要性。然而当前大学生不但在学习中很少提问,就是对教师的课堂提问也大都保持沉默态度。由此形成的课堂沉默现象不仅不利于大学生成才,而且会损害教师的积极性从而浪费教育资源,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为了引导大学生积极思考,激发他们的潜能,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最终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分析当前大 学生课堂沉默现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当前大学生课堂沉默现象的原因分析 随着经济社会各个方而的飞速发展,社会转型和全球化广泛覆盖以及各种社会思潮的兴起使当前大学生所处的时代和文化背景日益复杂化。在这样的大环境影响下,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表现呈现 复杂化。对大学生课堂沉默现象的原因分析,必须从社会文化、教育制度、教师及大学生自身等多个方而入手。 (一)社会文化方而的因素 在中国文化生活中,而子观念一直是一种比较典型和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人们在公共场合尤其在意自己的而子,他们会用理性反复去衡量自己的一言一行,而很少会考虑这些言行是否是自己真实 J清感的表达。对于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而子在他们的学习、人际交往、人格维护与完善等方而有着突出的影响,所以在课堂上,当大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回答或讨论可能会导致自己而子丢失时,或者对自己的水平和能力不自信时,他们常常采取的方式是沉默,用沉默来消极地保全而子。 其次,受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及各种纷繁复杂的快餐文化的影响。大学生容易滋生浮躁的心理,有的听课、看书容易走神。随着网络的普及化,大学生普遍是网络的爱好者,从网络上获得的新 鲜的、具有强烈的感官刺激的东西,往往会使他们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并且在脑中留下一些影像和杂念。这些影像和杂念会时常在脑中涌现,有时就会干扰听课和学习,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开小差,造成相当部分学生对教师的讲授印象不深刻,“不知老师所云”

失语表WAB

江苏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失语评定表(WAB) 姓名:男/女年龄:岁 发病日期:年月日电话:地址: 职业:文化程度(受教育年数): a父b母文化程度、利手:高中低左右 CT/MRI(部位、性质、大小): 疾病诊断: 语言诊断(严重程度):利手:左/右 瘫痪侧:左/右Brunnstrom分级:手上肢下肢ADL:分 感觉障碍:浅/深左/右上/下肢腱反射:左上下/ 右上下亢/弱 病理反射:左/右+/- 吞咽障碍:有/无口面失用:伸舌、鼓腮、咧嘴、振舌 四高:压/糖/脂/重心脏病烟/酒:年 检查日期:年月日检查者:评定用时:分钟 A.完成情况 Ο完成或正确?部分完成或部分正确X未完成或错误 B.语言特征 I流畅度LCD(a好LC/b中ZLC/c差BLC/d费力FL);II错语CY(a杂声ZSCY/b音素YSCY/c词义CYCY/d 新语XY/e杂乱语ZLY/四声SSCY);III语法障碍YFZA(a失SYF/b乱YFCL);IV构音障碍GYZA(a 弛缓CH/b痉挛JL/c共济失调GJST);Va音量小YLX/b耳语EY;VI短语短DYD;VII书写a镜像文字JXWZ/b构字异常GZYC;VIII转换话题ZHHT;IX持续现象CXXX;X a模仿语言MFYYX/b完成现象WCXX;XI a提示TS(选词XCTS/语音YYTS)/b找词困难ZCKN;XIIa刻板语言KBYY/b哑Y 1.自发言语中的信息量(共10分)、流畅度、语法能力和错语(共10分)的检查

2.听理解检查 A.回答是非题(共60分,修正仍给3分)

4.命名检查(共60分,3分,音素错2分,后者加触觉1分)

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分析及其干预策略

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分析及其干预策略 摘要:课堂问题行为正越来越多地受到教师和教育心理学家的关注。明晰课堂问题行为的判断标准及其发生的原因非常必要,在此基础上才能对课堂问题行为的干预提出有效的措施。 关键词:课堂行为;课堂问题行为;干预 一、课堂问题行为的判断标准 有关课堂问题行为的标准,湖南的刘利群研究后认为,为了确认某一问题行为是否构成了问题行为,问题行为的严重性程度如何,必须考虑频率、维度、强度、时间、态势、刺激源以及离差等几个方面的因素。笔者认为,客观地评判一个行为是否是严重的课堂问题行为,要考虑到以下几点: (1)普遍性——这种行为是否是该年龄阶段儿童普遍发生的问题行为。比如,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在年幼儿童身上表现更突出。(2)时间——在课堂上发生的时间。某个学生的某个课堂问题行为在一节课的什么时候发生,是课一开始就发生,还是在中途发生或是在快下课时才发生?(3)延续性——这种行为是否每次都会延续很长时间,能不能自行消失?(4)频率——这种行为在某一节课上是否经常发生?(5)针对性——这种行为是否只针对某一门课或某几门课?比如,有的学生在数学课上常表现出问题行为,而在语文课或其他的课上很少表现或不表现问题行为。(6)指向性——该问题行为是指向自己,还是指向其他同学,或者正在上课的教师? 二、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分析 每一个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总隐藏着一定的原因。努力找到这些原因,就可以为消除课堂问题行为,改善课堂秩序。英国心理学家科恩(Cohen.L.)研究认为,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主要有不安的家庭环境、同伴压力、缺乏科学兴趣等。 笔者经过大量的文献分析,把学生发生课堂问题行为的主要原因归纳为三个: 1.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不完善 有证据表明,在正常的环境中,人们对信息有高度的选择性。注意的特征就是选择性。筛选种种刺激物,把注意力集中在特定的刺激上,而不顾别的刺激,这种能力在儿童期内有稳定的增长。年幼儿童不太会控制自己的注意,容易为无关的刺激特征(新奇、新颖、活动性、强烈的对比等)所吸引而分心,在注意有关和无关信息的部署中缺乏灵活性。儿童注意有关刺激的能力随年龄而逐渐改善,有控制的注意随着个体的发展而发展。年长儿童在按照任务要求改变他们的注意时显得比年幼儿童更加灵活。因此,瑞格等人捡出有24%的学生思想开小差;

中学生课堂沉默现象研究

中学生课堂沉默现象研究 发表时间:2019-08-22T15:33:43.53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9月总第313期作者:冉夏梦张周付[导读]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课堂沉默是一种普遍的现象,既不利于课堂的顺利进行,也不利于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的培养。湖北省安陆市涢东学校432600;湖北省安陆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432600 摘要:课堂沉默现象是中学课堂中的常见现象,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教育问题。这种情况在中学生中表现尤为突出。本文以湖北省安陆市某中学为例,以问卷调查及访谈的方式对该校学生的课堂沉默现象进行研究,针对调查和了解到的情况总结归纳出学生沉默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制定了相应的教学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中学生课堂沉默现象沉默的原因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课堂沉默是一种普遍的现象,既不利于课堂的顺利进行,也不利于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的培养。因此,了解学生课堂沉默现象的原因并改进,促进和谐积极的课堂氛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一、研究的实施及调查结果分析 本文采用了调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对湖北省安陆市某中学学生进行了调研,调查涉及126名学生。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通过和各班成绩优异、中等、偏下,性格内向、外向,课堂活跃、消极等数十例学生交谈,挖掘了深层次原因。 1.在调查问卷中,1-2题体现了学生课堂沉默现象的现状 1.你认为在课堂中存在沉默现象吗?数据 A.存在23.80% B.有时存在38.10% C.偶尔存在38.10% D.不存在0 2.你在课堂中发言的时间多吗? A.很多0 B.比较多 9.53% C.不太多57.14% D.不多33.33% 在第一题中,调查结果说明学生对课堂中的沉默现象并不陌生,也可以说课堂沉默现象在课堂中是一种普遍现象。这反映了学生对于课堂沉默的认识,可能是因为课堂氛围,也有可能是教师日常教学行为的影响。 在第二题中,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发言不太多或不多,这也与访谈中所得的结果一致。很多学生表示在课堂中绝大部分时间是听老师讲、听其他同学讲,而自己不会主动发言。 2.在调查问卷中,3-4题体现了学生对课堂沉默现象的解释 3.你在课堂上存在知道答案但是不回答的现象吗?数据A.存在14.28% B.有时存在76.20% C.不存在9.52% D.不清楚0 根据问卷调查显示,90.48%的学生上课时都会出现知道答案但不回答的情况。这种“知而不答”的现象必将导致课堂沉默。而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学生不自信,不敢表露自己的想法;可能是学生不习惯在人多的场合发表自己的意见;可能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养成了沉默的习惯;也可能是对教学内容或形式缺乏兴趣,懒得回答。 4.你认为性格对在课堂中的表现有影响吗?数据 A.有影响33.33% B.有一些影响33.33% C.没影响28.57% D.不知道 4.77% 第四题调查的是性格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影响。研究证明性格外向的学生更倾向于在课堂上表达自己,而性格内向的学生无论知不知道问题的答案,都更容易选择倾听。 3.问卷中第五题体现了学生对课堂中行为的态度情况 5.你对老师提问后立即回答问题的同学的看法是数据A.赞同66.67% B.不赞同19.04% C.无所谓14.29% 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学生赞同在老师提问后立即回答问题、他们主要是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马上对问题作出回应,可避免课堂上冷场;二是立即回答问题展现了自身能力。而持否定态度的同学,主要也是从两方面考虑:一是立即回答问题,会打扰其他同学的思路;二是觉得立即回答问题是一种爱出风头的表现。学生不同的选择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对课堂沉默的看法。 二、策略和建议 1.构建学生自由表达的心理环境。通过调查发现,课堂沉默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学生心理上的不安全感,由于害怕回答问题错误导致老师的惩罚、同学的嘲笑,便选择沉默。而教师要消除学生心中的不安全感,就要为学生创设自由、安全的心理环境。因此,教师应该有平等意识,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的个性和思维方式予以理解和尊重,给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使学生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投入到学习中,更好地融入课堂,降低沉默带来的消极影响。

对“把关”现象的认识

““把关人”的概念 把关人”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四大先驱之一的卢因率先提出的。他在《群体生活的渠道》(1947年)一文中,首先提出“把关”(gatekeeping)一词。他指出:“信息总是沿着含有门区的某些渠道流动,在那里,或是根据公正无私的规定,或是根据…守门人?的个人意见,对信息或商品是否被允许进入渠道或继续在渠道里流动做出决定。”“信息传播网络中布满了把关人。”他认为在群体传播过程式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渠道。1950年,传播学者怀特将社会学中的这个概念引入新闻传播,发现在大众传播的新闻报道中,传媒组织成为实际中的"把关人",由他们对新闻信息进行取舍,决定哪些内容最后与受众见面。从此,新闻选择的"把关人"理论从人们的不自觉行为成为大众传媒组织的有意操作,在更大范围和程度上或明或暗的影响新闻实践。经怀特、麦克内利等众多学者的深入挖掘研究,最终成为传播学控制分析领域最具科学性的理论之一。 把关人理论 通俗地说“把关人”理论,指的是:在大众传播的过程中,负责搜集、过滤、处理、传播信息的传播者被称之为“把关人”,他们的行为就是“把关”。一般认为所谓的把关人就是记者编辑或者是媒介,但是其实政府是最大的把关人.而每个人自身又是把关人,即人人都是把关人. 大众传播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它的核心功能就是完成信息传递。此外,大众传播还具有社会协调、环境监控、经济发展和娱乐休闲等社会功能。大众传播主要依赖主要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以及近年来开始普及的手机等媒介来完成社会功能的实现。当今时代,大众传播对人类社会和人们的生活产生日益深刻的影响,随着科技的发展,大众传播媒介以惊人的速度迅速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此外,作为社会信息传者的大众传播起着舆论引导的作用,它通过信息的把关将正确的信息选择出来再通过媒介传达给广大信息接收者,也就是处在不同社会阶级的广大媒介受众。不论是政治的还是军事的、经济的、教育的、文化的,大众传播媒介总是把精准的新近的信息传达 给人们。 大众传播过程中,传媒组织形成一道坚实的关口,在这个关口前,不是所有的信息都可以通过,媒介会选择那些符合他们选择标准的内容进入传播渠道,筛选后留下信息往往是少 数,但是这些内容却往往更加精辟。

关于学生上课不主动回答问题现象的调研

关于学生上课不主动回答问题现象的 调研 —教育实习调研报告 在这期间,笔者努力工作,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认真完成了实习基本内容。同时,笔者在实习期间针对学生上课不主动回答问题的现象做了调研。在此,笔者介绍一下自己的调研结果,其中有些问题可能是老生常谈或者前人已经叙述过的,但笔者认为这对于实习生来说,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体验和感受,而不仅仅是理论上的认识。希望笔者的调研成果能对自己以后的教育工作有所帮助。 课堂回答问题是学生完成教学内容的信号,是学生知识基础、学科能力、思维状况的集中反映,是学生有效学习的标杆。新课程强调学生转变被动接受的传统学习方式,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这都要通过语言交流来实现。上课积极主动地思考、回答问题,其意义远远不止于问题答案本正的对错与否,它更是使学生集中学习精力、活跃学习思维、锻炼自主思考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回答对了是一种自我肯定,回答错了是一种自我纠正,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这种积极意义上的“自我肯定”与“自我纠正”能够始终贯穿,那么,学生的学习一定会取得扎实有效的成果。课堂回答问题,便是师生之间最直接的交流,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这次调查的对象是四个班的高一学生,调查方式主要是找学生谈话,其次是通过积极与相关教师交流来了解情况和共商对策。 调查结果是大多数学生上课不愿意积极主动的回答问题。从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和他们课后对课堂表现的反思可以折射出课堂低效的严峻形势。 一、现象 对于学生上课不主动回答问题这一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教师提问的问题太深,学生难以理解,无法回答; (2)教师提出的问题目的性不明确,逻辑性不强,学生难以理解; (3)教师对容易混淆的概念表述不清楚,学生不能作出正确判断;

请说属于你自己的话

请说属于你自己的话 在一次北京市小学生作文比赛上,评委们翻阅了一摞摞参赛作文,纷纷摇头长叹:故事一样,写法也一样,这是怎么回事? 是的,雷同本是写作大忌,却成了学生作文的通病。那次作文比赛的主题是“妈妈,我长大了”。结果,多篇作文写学习炒菜,这也无可厚非。奇怪的是,文中写到孩子与妈妈的对话以及炒菜细节,居然一字一句都不差。难道孩子及其家人全都成了复制的“克隆”人? 一次,我应邀参加某校的艺术节。天不作美,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学校安排了一群学生朗诵。一男生竟扬起胳膊朗诵道:“看啊,今天的天空一片湛蓝。”另一女生则朗诵:“看啊,今天的太阳无比温暖。”引起与会者哄堂大笑,朗诵者也在笑。大家笑什么呢? 文学大师巴金在他的《真话集》中谈及“失语”之事,外孙女端端是二年级小学生,固为贪玩回家迟了,被父亲逼迫写了一篇检查。巴金写道:“孩子的…检查?很短,但有一句话我现在还记得:…我深深体会到说谎是不好的事。?这是她自己写出来的。又是“大人腔”!大家看了都笑了起来。我也大笑过。端端当然不明白

我们发笑的原因,她也不会理解…深深体会到?这几个字的意义。但是我就能理解吗?我笑过后却感到一阵空虚,有—种想哭的感觉……空话、大话终归是空话、大话,即使普及到七八岁孩子的嘴上,也解决不了问题。难道我们还没有吃够讲空话、大话的苦头,一定要让孩子们重演我们的悲剧?” 在一次国际发明设计比赛中,中国派出了许多重点中学的尖子选手,结果是一败涂地,仅获得一个纪念奖。《中国青年报》曾大声疾呼:“中国孩子的想象力哪里去了?”答案是简单的:当一代孩子没有自己的眼睛,没有自己的头脑和语言,怎么谈得上想象力?” 学生的集体失语现象实际上是语言的单一性,自然与学校、家庭、社会有关,有复杂的背景和深刻的原因。“学生只管背,哭了半天还不知道谁死了,答的题往往牛头不对马嘴。”这是北京引某重点中学刘老师的形容。55岁的刘老师已有30年教龄,现教初中二年级的政治。她对记者说:“考试最可怕的是标准答案不标准。同一个问题每个人会有不同的理解,现在却往往要求同学的理解都要符合出题人的理解。我们在集体判分时有一个纪律,就是不许提问题,只管按标准答案批。80年代,政治考试中的简答题,只要意思差不多,就可能行分。可现在,标准答案往往具体到

心理学基本概念

心理学基本概念 1.安慰剂效应:人们往往因为相信已经服用了有效药物而出现行为变化。 2.暗示的力量:安慰疗法与安慰剂的作用靠的是暗示的力量。 3.暗示是“把一种思想强加给另一个人的大脑的行为”。 4.巴纳姆效应: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 的特点。心理学上将这种倾向成为“巴纳姆效应”。人难以脱离自己,以局外人的身份来审视自己,只能参照周围人来认识自己,因此很容易受到周围信息的暗示,并把他人的言行作为自己行动的参照,从而出现自我知觉的偏差,也叫“巴纳姆效应”。该效应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更相信他人给自己的评价;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别适合他。 5.保守主义:一旦人们形成了对某一事件的概率判断,那么当呈现给他新信息的时候, 他改变其原先判断的速度是比较慢的。这种不愿意改变先前概率估计的惰性被称为“保守主义”。 6.比较情感(emotions of comparison) 7.禀赋效应(endowment effect):损失规避的直接效应就是人们往往不愿意放弃自 己已经拥有的东西,即他们的“禀赋”,来换取在其他情况下自己喜欢的东西。损失的心理效用大于等量收益。因此,人们倾向于偏爱现状或事物本来的样子。 8.补偿性决策策略(compensatory decision strategies)是指用一个维度补偿另一维度 的策略。 9.布里丹毛驴效应:在心理学中,把决策过程中那种犹豫不定、迟疑不决的现象称之 为“布里丹毛驴效应”。 10.超限效应是指刺激过多、过强或者作用的时间过长而引起的别人厌倦、反感和不耐 烦的心理现象。 11.出生次序与人格特质: 12.从众(conformity):指人们采纳其他群体成员的行为和意见的倾向。 13.代表性直觉:因为一个事件可以成为另一个事件的典型代表。 14.登门槛技巧(the foot-in-the-door technique):一旦人们有一只脚跨入了门槛,就能 够利用你的承诺感增加你随后的依从性。 15.低自我监控者非常注重自己的行为与其内在情感、信念和价值观的一致性,他们并 不是为了行为线索而监控情境,他们往往持有旨在满足价值表达的态度。 16.敌意媒体效应:每一党派的人都会认为,媒体就某一颇有争议的报道是不公平的, 且偏向他们所支持立场的对立面。 17.定势(set)是指准备好以某种特定的方式对某种刺激进行知觉或反应。定势有运 动定势、心理定势、知觉定势等三种。 18.妒忌心理:人们在看到比他们低微的人在追求光荣或快乐方面接近或赶上他们时, 他们就感觉到的那种情感。 19.顿悟(insight)是对一个问题或策略形成独特的、有时看起来很是突然的理解,它 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20.恶意(malice)是对他人苦难的一种喜悦,并无任何友谊或敌意引起这种关切或喜 悦。 21.非理性的信念坚持(irrational belief persistence):它是指来自于搜索证据和推论中

观课议课要围绕课堂上的事实和现象展开

观课议课要围绕课堂上的事实和现象展开 “观”是什么?龚鹏程认为,“观如鹤鸟飞在天上,足见天地之大,品汇之众。”可见,“观”的时候一方面需要与观察对象保持一定距离,有了距离,学会脱身才可能观察,“身在庐山”很难认识“庐山真面”。另一方面,“观”的任务是广泛占有观察对象的信息。再者,“观”需要从大处着眼,不要盯住偶然的失误和缺陷不放。 “察”是什么?孔夫子说:“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大家都讨厌的,我要详察,大家都夸奖的,我也要详察。这种详察是透过表面现象的仔细考察。“察”一方面需要仔细看,另一方面“察”字以“示”为底,“示”通神灵,需要心灵感悟和体察。 “观”“察”合用,一从宏观着眼,一从微观入手。如何观察呢?孔子又说:“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既要看他的作为,了解他的思路,更要考察他的动机、价值追求,这样就能够更真切地认识和把握观察对象。 这样,观课的“观”不仅要用耳朵,强调用多种感官(包括一定的观察工具)收集课堂信息。在多种感官中,“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眼睛的观察,观课追求用心灵感受课堂,体悟课堂。从对象上,除了语言和行动,课堂的情境与故事、师生的状态与精神都将成为观察、感受的重要内容。另外,在观课过程中,要从大处看,从关键问题看,不拘泥于、纠缠于偶然、个别的现象,比如偶尔的口误、笔误。同时又必须充分占有信息,分析信息,理解信息,针对现象,解释现象。 观课议课要围绕课堂上的事实和现象展开,这样,在观课中发现有价值的教育事实和现象,使其具有讨论价值就成了观课的又一项基本功。我们常说,要训练一双善于观课的眼睛,就是要善于从不起眼的事实和现象中以小见大,引起对日常而关键的教学行为的反思和改进。 在观课活动中,经常发现,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还没有指定同学来回答,班上很多同学已经转身去看那几个经常被老师叫起来的同学了,这是一种放弃思考责任的行为。有的同学回答问题多了,其他同学就养成了依赖心理,遇到问题就首先看他们,等他们回答,是否可以这样考虑,首先是提出问题以后,不是急急忙忙地把学生叫起来,而是给一个等待的时间,让学生有一个思考的时间,这就给那些思维反应不太敏捷的同学一个机会。这时,哪怕有人举手了,估计已经得到有价值的答案了,也不要急着叫学生起来回答。另外,老师心中也不能先有“这个问题最好谁来回答”的心理和目光预期。如果老师首先把目光放在几个思维敏捷的学生身上,同学们自然也就把希望寄托在这些同学身上。 在课堂上不能给学生自我放逐的机会,也就是不能放弃思考和参与的责任。无疑,课堂上总有那么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对于困难学生,我觉得老师的帮助是重要的,但最重要的是要让他们自助,不能让他们自我放弃和主动边缘化。 一节课,只要能够真正影响并进而改变一位学生,这种教育活动就是值得回忆的,一方面是我们对后进学生不能没有期望,我们不能失去对他们的期望,信任他们往往有惊喜;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不能让他们失去对自己的信心,不能让他们自我放逐。对于没有举手而被叫起来的同学,老师需要给予温暖和鼓励的目光。一边是给予,另一方面又要读出,要读懂学生的心思和意愿。如果学生目光中有了拒绝和抗拒,教师就要趁早找机会下台阶,不要让学生难堪,更不能演变成矛盾和冲突。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是善解人意的。

大学英语课堂沉默现象解析

大学英语课堂沉默现象解析 【摘要】大学英语课堂中的沉默现象通常被认定为师生间的失败交流,往往反映出学生对课堂提不起兴趣,甚至对抗的消极心理。本文首先介绍了课堂沉默的两种表现形式:积极沉默和消极沉默,总结出引发大学英语课堂上消极沉默现象的几种原因,最后提出了一些教师教学策略。 【关键词】课堂沉默;积极沉默;消极沉默;教学策略 一、引言 教师们经常抱怨学生在课堂上表现静寂和沉默。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经常三缄其口,沉默不语,让彼此都陷入尴尬的境地。这种大学英语课堂上外语教师单一“演说”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外语课堂的基本要求了,本研究旨在从学生的角度分析大学生在英语课堂上保持沉默的表现及原因,并试图提出相关策略。 二、课堂沉默与教师提问策略 课堂沉默从广义上讲包含课堂教学中所有沉默现象,而狭义上单指课堂提问或课堂讨论中学生的沉默。本文将从狭义层面就课堂沉默现象进行论述。 (一)学生课堂沉默的两种表现 以课堂效应的不同为依据,刘向前提出了两种表现形

式:积极沉默和消极沉默。(1)积极沉默。沉默是指学生将老师所授知识进行接收→分析→归纳→运用。其表现形式为:学生对教师问题的积极思考;学生认真倾听和思考教师或其他同学的讲述或回答。可见,必要的沉默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消化吸收学到的知识,努力思考后形成自己独有的分析。(2)消极沉默又呈现两种表现形式:有些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教师填鸭式的教育,羞于自我表达,导致课堂教学死气沉沉;表面看来课堂气氛活跃,实际上是某些学生反复发言,其他学生则保持沉默。这两种表现形式极大地影响了教师顺利完成课堂的教学任务。因此,应探其原因并采取对策,提高外语教学氛围,最终实现外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大学生英语课堂保持沉默的原因 (一)课堂环境 很多学生认为大学英语课堂给人紧张和沉闷的感觉,教师一味填鸭式教学,忽视学生感受,多数学生则保持沉默,这样一来那些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的自我意识就会越来越强,也不愿意主动与教师互动。从学生角度看,教师应该努力营造一个自如宽松的英语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地回答课堂问题。 (二)学生 少数学生由于害羞,自尊心太强,羞于在全班同学面前回答老师的提问;自信心不足。很大一部分学生缺乏自信,

落伍者

落伍者 当法国知识分子集体失语时,加缪成为唯一理性的象征。 加缪与萨特决裂,两位朋友因思想对立而陷入情绪的激烈状态。一场争吵之后,从此势不两立:萨特狂热的追求社会主义、宣扬暴力的历史合理性,嘲笑加缪的“改良主义神话”,对苏联的白色恐怖熟视无睹……正如当时的绝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 加缪在一群“进步青年”中显得格格不入,他宛如其中的落伍者坚守着自己和平改良的良方。他走在这阵思潮的最后,以呵护人性价值的医生的身份坚定地“介入”历史。 身处最后,能保持自我的理性而不被疯狂的人群裹挟。身处人群之中,则往往身不由己。加缪并没有像伏尔泰所言“人人满面红光,手执圣旗走向邪恶”,而是在“同去同去”的盲流中睁眼看见了理想的残酷与变态,在战火之中冒险出面调停,以求和平。勒庞在《乌合之众》中将知识分子划分为“异质性群体”,他们以理想支配着群体心理,这是稳定心理的有力基础,也是社会责任感的来源。但与此同时,他们也拥有一切群体的特质——他们喜欢幻觉而不是真理,理性对群体毫无影响。身处群体,就如同水滴落入大海,成为群体中可有可无的一部分,以一致的步伐运动,以统一的口号发声,失去了个人的声音,也失去了思考的能力,情感强烈且极端,对自己的力量没有清醒的认识,显得专横而偏狭……但身处其中,一切身不由己却又顺其自然。 身处最后,能选择自己的道路,走出不一样的未来。加缪走在队伍的最后,看见了前方的悬崖,于是走上了自己的和平之路,避免了车毁人亡的惨剧。他虽遭受了冷嘲热讽与咒骂,但历史证明他是对的。当萨特在奋力将存在主义与社会主义结合时,加缪用《局外人》把荒谬作为对抗残酷社会的武器,以《鼠疫》体现在绝望中坚持真理的英雄主义,借《西西弗神话》谱写了一曲人道主义的篇章……他在“理想乌托邦”与现实之间选择了后者,文章中所具有的普世价值不仅为我们指点迷津,更具有永恒的现实意义。在这条道路上,加缪走向了极致,以另一种方式实现了自己思想的传递。 今日社会,人人都在争先恐后,甚至希望在比赛之前就“赢在起跑线上”。奋勇向前固然没错,但事事争先,盲目从众,在竞争时却不知为何而争,这种病态的心理也让人细思恐极。 加缪走在最后,成为“时代的理性”。我们也不妨走在最后,扪心自问我为何而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