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发展热点与企业机遇

旅游发展热点与企业机遇
旅游发展热点与企业机遇

旅游发展热点与企业机遇

(本文是2010年9月18日在上海旅专校友会上的演讲)

我是从国家旅游局出来的人,对上海旅专总还是有那么一份感情,上海旅专作为中国旅游界的黄埔军校,30多年培养了无数的人才,这一点我感触很深。所以,大家不要小看上海旅专,不要以为只是一个专科,旅专的品牌已经出来了。比如德国有一个包豪斯工业学校,200多年了,到现在还是专业学校,我们可能觉得不可思议,这是世界顶级的现代主义建筑和设计的开端,是涉及到规划、建筑、设计方面的高等学府,已经形成了品牌。而且,中国旅游发展30年,主要是硬开发,未来30年我们主要应该把精力放在软开发上。

人才的问题成为制约中国旅游发展的一个瓶颈,人才的问题成为我们未来一个最大的挑战。人才不是靠钱就能堆出来的,必须要有一定时间的积淀,得有一个培养过程,也要有一个锻炼过程。这次浦东旅游论坛,应该说抓住了这个非常好的题目。会议给我出的题目是“旅游发展趋势与旅游企业机遇”,我想趋势这两个字不是那么妥当,我们习惯于说趋势,严格来说趋势这个说法是一个机械论的说法,有因必有果,有甲必有乙,但是现代社会恰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很多东西,包括传统的因果关系都有了巨大的变化。所以,我不太敢说趋势,只说旅游发展的热点,未来还会有很多挑战,还会有很多变化,很多偶然因素的变化有可能决定历史的转折,我们研究热点倒是可以的。

一、背景分析

1、经济发展

(1)经济形势。中国的发展现在最引世人瞩目的就是经济发展,经济形势可以概括为两个三层次:第一,国际。一是美国,消费驱动型,消费透支,支付能力危机;二是欧洲,半消费、半储蓄;三是中国,消费不足,潜在能力具备。第二,国内。一是东部,外向度高,影响大;二是中部次之;三是西部又次之。西部资源型,中部产业转移型,东部市场型国际型。这样的差别实际上既展示了我们下

一步的前景,也展示了机遇和挑战。从1979年开始中国纳入了世界经济体系,但是经过30年的发展,我们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到底是什么样的位置呢?我们现在觉得自己的产业规模很大,可以罗列出很多第一,中国的钢铁第一,水泥第一,但是客观来看,在整个全球经济体系中,中国现在还处在产业体系的中端和末端。现在各行各业都提出要转型升级,旅游行业已经提出转型升级5年了,但是我们还没有完全理解转型升级,其他各个行业也都如此,我们已经是制造业的大国,但是还不是强国,旅游也不能免俗。2000年的时候,我们已经是世界旅游大国,我们的目标是建设世界旅游强国,而且我们的目标是到2020年就要建成世界旅游强国,核心的问题在于大国与强国有本质的区别。我们习惯性地先大后强,但是老祖宗造的是强大这个词,要求的是先强后大。我们如果过于追求规模,过于追求速度,实际给我们带来的很多影响是破坏性的,甚至有些影响是不可逆转的,不可挽回的。所以,我们现在就应该从容一点。

(2)世界发展模式变化。所谓的后金融危机,就是世界总体发展模式变化。

第一,区域格局。亚洲尤其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地区的崛起,这是一个必然。我们总在强调和平崛起,但是全世界不这样认为,世界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大国的崛起是和平的,除非中国能够证明,但是中国又没有完成这个过程,也无法证明。所以,全世界对中国现在是高度警惕,这样一个区域格局,就意味着我们的国际经济环境,实际上比以前困难。

第二,产业格局。过去30年,发达国家不是我们的竞争对手,我们处在产业链的底端,通过30年的时间建成了一个世界工厂。可是我们现在提出了转型升级,发达国家就会成为我们的竞争对手。比如5月份的时候,中美战略会谈,我们原来以为会就汇率问题、人民币升值问题展开讨论,没想到美国人强调的是知识产权的问题,尤其强调了一个中国提出的采购政策的问题,中国提出政府采购首先要采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美国认为这是一种不公平,之所以对这个问题如此敏感,客观来说中国在某些领域,在某些层面上已经变成了美国的竞争对手,

也变成了欧洲的竞争对手。这样一个产业格局,也就意味着我们的国际经济环境同样会更加困难。

第三,镜像格局。核心就是中美关系,美国人多的,我们就少,我们多的,美国人就少。美国人大把地花钱,我们不敢花钱,我们大把地生产,出口到美国,美国享受最便宜的中国消费品,然后把花花绿绿的纸片子给我们,这是一个典型的镜像格局。实际上,中美现在不管怎么打架,但是绝不可能打仗,打仗绝对是两败俱伤。但是问题在于我们这样一个大国的经济发展,不能只绑在美国的战车上,美国人的战略思想非常之强,美国人的战略计谋世界第一,不知不觉就会被美国套进去。就像当年美苏争霸一样,美国提出了一个星球大战,以后引发了苏联的军备竞赛,美国的国力可以承受,更重要的是美国的体制可以承受,所有的军事高端技术迅速民用,培育了美国的国力。可是苏联当时的体制,所有的高端技术只能维持在军用领域,生生的拖垮了一个国家。中国人很习惯讲友谊,碰到谁都讲友谊,美国人从来不讲友谊,对于美国人来说,只有利益,现在的国际政治、国际经济就是看谁的胳膊腕粗。在这样的格局之下,我们下一步会碰到很多原来没有碰到的困难。

(3)企业应对战略变化。旅游业强调转型,但是如何转型升级是我们必然要研究的问题。近几年,我们经历了2008年的奥运会,奥运会对旅游没有正面作用,完全就是挤出效应,但是我们还是过来了。经历了09年的世界金融危机,我们也扛过来了。今年应该说是全国旅游普遍上升的一年,热点甚多,亮点甚多,在这个情况之下,我们确实不能晕,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也需要研究企业应对战略。旅游企业应对战略包括两个大的方面:

第一,新挑战,转型发展。转型发展涉及到方方面面,比如我们原来非常注重入境旅游,现在是以国内旅游为主体,但是并不意味着我们不需要注重入境旅游,任何一个国家的旅游局都必然是以入境旅游为主,唯独中国不同。比如中国旅游研究院,每年要出一本出境旅游分析的蓝皮书,实际上出境旅游的事情与我们关系没有那么重要,我们要利用出境旅游造成的优势,在国际上发展,这个蓝皮书

完全是做给各个国家旅游局的,应该每年做一本入镜分析的蓝皮书。实际上反映了我们对大势和大事的判断,这种判断如果错误,讲转型发展也很难到位。

第二,新机遇,消费产业。正在创造一个新的消费产业,今年下来,人均GDP

可以达到4千美元,远远超出了原来的设想,在80年代的时候,我们的人均GDP 只有300多美元,我们研究一些发展趋势,觉得到2010年的时候,中国人均GDP 能够达到2千美元就不得了了,而现在眼看着就要达到4千美元。当然,这些方面的争论也比较大,但是总体来说已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前景。

中国制造业提出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命题,旅游业也应该提出一个类似的问题。我们最近也在研究这件事情,组织了“中国服务发展论坛”。我们认为中国的旅游业应该在新世纪进一步发挥作用,从中国旅游的领域提升到中国服务的领域,通过中国服务的发展,创造一个世界环境。中国制造使我们变成了一个世界工厂,如果中国服务发展创造一个世界环境,这恐怕对一个国家是有战略意义的,对每一个企业也是一个新的更大的领域。

2、旅游基础

一是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深化旅游发展基础。很多人尤其是旅专早几年的毕业生,都有这个体会,中国旅游刚开始发展的时候,第一个制约点是酒店,第二个是交通,当时连啤酒、食品供应都短缺。国家旅游局曾经在那么短缺的经费之下,拿了一千二百万补贴给北京啤酒厂,目标是每个到北京来的外国旅游者,每顿饭能喝上一杯啤酒,这件事我们现在听着像天方夜谭,也就意味着这些制约现在已经没有了。这些短缺制约没有了,基础设施短缺也没有了,恐怕下一步制约中国旅游发展的就是战略、政策和人才,这是我们最大的短缺制约,我们原来认为的软制约现在变成了硬制约。

二是深层次基础:泡沫化程度低。和国际上相比较,比如酒店行业,发达国家所有的酒店都经历过一个资本运作的过程。在中国,这个过程已经开始了,但是总体来说还没有形成主体,就意味着中国旅游企业的资产泡沫化程度比较低,就使我们能够抵御风险。未来还会有风险,之所以过去这么多年我们能扛过来,这是

一个主要原因。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我们的劳动力成本低,但是现在这些也在发展变化。我前天刚刚在环球金融中心参加了一个亚洲酒店论坛,本来是讨论投资问题,说着说着,不约而同都说到人力资源的问题。反映的是现在这个行业不缺投资,但是缺人才。就目前而言,我们的泡沫化程度可以保证大体上十年的安稳,可是在未来十年,酒店行业的兼并、收购这种资本化运作会很突出,这就意味着旅游方面的泡沫化程度会进一步增长。泡沫化程度越高就意味着产业的风险越大,但是没有相应的资本运作,很多潜在的价值就体现不出来。所以,经济发展一定要承受泡沫,但是不能承受过多的泡沫,这就像喝啤酒一样,如果一点泡沫没有,这个啤酒绝对不好喝,但是如果一杯啤酒多半都是泡沫,这个啤酒也就没有办法喝了,道理是相同的。

三是积累了应对危机的经验,锻炼了人才。中国旅游发展30年,基本上是三次大的起伏,八次小的波动,总体而言大体上5年左右就要有一轮,不论什么因素影响,但是基本上形成了这么一个规律。现在我们正处在一个高峰,从今年开始,我们会有一个下滑的过程。所以,越是在形势乐观的时候,实际上越蕴含着挑战,甚至蕴含着危机,对这一点我们应该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

3、市场变化

(1)基本变化。一是消费新动向:单一观光向复合型发展,休闲度假兴起,消费点对点,市场面对面,旅游者追求深体验、近距离、短时间,这就需要构造新的生活方式,满足梦幻生活体验。二是供给新趋势:布局从分散到集中,投资从小到大,商业模式创新,经验教训积累,其他行业进入。三是发展新条件:政府新思路,有要求;经济条件,有钱;新假日制度,有闲;消费者变化,有经验;市场竞争,有选择。

(2)市场现象。一是股市影响旅游需求,虚拟致富,消费增长。这个现象在2007年体现最强烈,2007年的股市甚至影响到了旅游者的行程安排,比如十一黄金周应该是大家安排远程旅游的时候,但是很多人专门追求中短途旅游,因为过了

十一股市就开盘。2007年全年股市表现都不错,所以很多人都认为自己是小富翁了,这对我们的影响很大,下一步这种情况也仍然会发生。

二是楼市影响旅游供给,其中涉及到酒店的增长和景区的开发。现在房地产老板基本都在做酒店,矿老板基本都在开发景区。

三是活动创造短期繁荣,旅游搭台,自娱自乐。这几年国内各种各样的大活动风起云涌,在整个社会上形成了一种旅游火爆的感觉,实际上更多的活动是旅游自娱自乐。当然,这里指的不是世博会这样的活动,而是各地各种各样的活动。四是通胀提高运营成本,要素价格不断上升,价格传递。下一步这一点会非常强烈地体现出来,一个基本判断,中国的通货膨胀是抑制不住的,势必就引发了一轮要素价格的提升。比如现在能源价格在不断地增长,土地价格在不断地增长,包括劳动力价格也在不断地增长,要素价格一步一步地提升,就会传递到旅游企业,就构造了一个新的运营格局。

五是信息放大现实生活,歌舞升平,一泻千里。社会上的普遍认识是做旅游一定挣钱。旅游火爆是一个普遍的感觉,通过媒体等各种渠道的放大,给人一种歌舞升平的感觉。但是碰到困难,同样也会放大,就造成了一泻千里的问题,很容易引发旅游的大起大落。如果一个产业总是处在一个过山车的状态之中,总是处在一个抽疯的过程之中,这个产业绝对不能说健康。我们宁可发展的慢一点,只要能够比较平稳地发展。

二、热点纷呈

1、战略热

这两年国家战略密集出台,一共形成了十二个国家区域战略,每个战略中旅游一般都是重点,其中最集中的就是海南的国际旅游岛战略,基本上旅游就是主体战略、主导战略。另外,旅游成为了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这是旅游发展30年以来,国务院第一次如此定位。应该说这个定位很好,但是同时很多产业都变成了战略性支柱产业,也就是说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含金量在下降。但是毕竟这样的一

些说法,在今年发生了一些相应的作用。对旅游而言更重要,把小旅游、中旅游转化成一个大旅游,这个大旅游说到底就是借助旅游的市场优势,构造新型的发展平台,促进产业交融,达到这一步才是真正的大旅游。我们原来强调的大旅游就是六要素,现在看起来,这六要素充其量也就是一个中旅游的目标。

就文件的反应来说,对于各个部门而言,目前国务院的各个部门对所谓的战略基本上已经麻木了,反应不大。比如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这些宏观的调控部门,国务院一年要下几十个文件,加上国务院办公厅一年的几百个文件,每个文件都对他们提要求,文件太多,含金量也不断下降。可是各个地方不同,很多地方抓住了这些东西,在谋求新的发展,而且很注重实效。就企业的反应而言,大体上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旅游企业,包括旅行社、饭店、景区等,对战略基本没有反应,或者是反应不足。另一种就是其他行业的反应,有一些老板对这些文件非常看重,尤其是房地产老板。他们在41号文件里看到了商机,一直研究到这个文件中哪个地方落实的比较有效,哪个地方政策力度最大,配套的力度最大。2、旅游消费热

总体来说,旅游的发展势必是消费热点。最近几年以来,已经形成了一个消费热,下一步将会成为一个更大的消费热。从一般的消费发展阶段看,在求温饱的时期,主要解决“吃、穿、用”的问题。在进入小康时期之后,要形成新的概念,“住、行、游”,住是房地产市场的培育,行是交通体系的培育和汽车产业的完善,如果把游字加上去,是旅游发展的根本定位,意味着旅游成为小康生活的基本要素,是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之一。到中等发达时期,就是更多的精神消费追求,是“文、体、美”的概念,这是休闲消费普遍化的时期。到发达时期,就是“多、新、奇”的个性化消费时代。目前中国的特点是融各个阶段于一体,各种休闲方式丰富多彩。因此,休闲是中国旅游的转型升级的必然发展。从总体发展阶段看,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的概念。

旅游消费和各个地方的消费传统、消费历史都有关系,不是越有钱的地方消费就越厉害。尤其是旅游消费,比如成都,15年以前,成都的小康目标就是“吃有

肉,住有楼,还有余钱去旅游”,说的很精彩。到了重庆就是另外一套说法,重庆人眼中的小康生活是“吃吃麻辣烫,打打小麻将,看看歪录像”。在那个时候,这两个地方绝不是有钱的地方,但是有这种消费氛围。就全国而言,至少在城市这个层面,这样的一个消费趋势是非常明显的。目前的消费动向是大钱不敢花,中钱不用花,小钱肯定花。这就形成了一个很特殊的现象,对我们而言,就需要避免极端。因为现在整体的消费氛围没有形成,消费政策不系统,消费环境也说不上,但是在这种环境之下,大家还是这么花钱,所以更需要的是创造一个适应内需的环境。

去年很多地方都发放了各种消费券,包括旅游消费券,事情是个新事,也是件好事,但是总体而言我不太赞成,这就不是政府该干的事。消费券最后变成了折扣券,等于是自生自灭。总体来说,旅游这个消费领域应该是一个长期持续、不断扩大的领域。空间上,远途稳定,中途发展,近程增长。时间上,全年均衡,短期突出。产品上,两头倾斜,中间下滑。市场上,观光需求持续,市场竞争激烈;休闲需求上升,对应发展迅速;商务需求稳定,积极挖掘市场。地方上,竞争发展,判断决策,市场细分。

3、区域热

(1)区域重点。这也是近年来形成的一个新特点,由于区域性的国家战略出台,很自然就构造了各个区域的发展热。

一是海南国际旅游岛。海南国际旅游岛需要强化机制。我去年到海南去了5次,今年去了4次,也参与了有关方面的讨论,就感觉到这件事从一开始思路就有一点问题,我是海南省政府的顾问,所以后来就给海南省政府写过两次建议。比如海南提出来要把房地产当成一个支柱产业,我就坚决反对,全世界的滨海度假地区,以房地产业作为支柱产业的没有先例。再比如海南一门心思就想要点小政策,实际上小政策不重要,要机制比什么都重要。比如零关税固然好,但是如果做每一件事情都要跑北京,这个政策就不是政策。再比如放航权,每一个航班也要跑北京,这样的航权放了吗?实际上没有放,所以,核心是建设一个国际化的机制。

国际旅游岛的发展还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可是它拉动了全国的发展热,去年3月份我到海南看了一个清水湾,完全超越了房地产项目,形成了一个旅游度假区项目。这个项目12公里的海岸线,6个世界顶级品牌的酒店,3个高尔夫球场,再加上120万平方米的楼盘,一期200亿投资,开盘一个礼拜就卖了60多亿,今年3月份,已经卖到了两万元一平米。但是这是不可能持久的,对于老板来说可能觉得很愉快,对于第一批买房子的人来说,也觉得很愉快,但是从整个海南的发展来说,不能靠炒作,必须要有一些实体的发展。

二是北部湾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需要抓紧机遇。我们也专门组织班子制定了北部湾经济区的旅游发展战略。从发展的意义来说,北部湾经济区比国际旅游岛还要重要,中国这样一个经济大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我们现在仅有的一个国际自由贸易区,所以这个贸易区涉及到我们长远发展领域的扩大。我们不可能走西方的道路,西方在工业化发展的过程中,逐步扩大殖民地,后来又慢慢地收缩,我们不可能走这条路。现在没有一块地容得下我们去殖民,我们只能靠经济空间的扩大,北部湾的意义就在此。在北部湾的发展过程中,旅游就是重中之重。为了制定北部湾的规划,我在北部湾跑了两次,每次半个月,一个点一个点地跑,一个点一个点地分析,应该说这也是在创造一个新的工作点。

三是新疆。今年中央专门召开了新疆工作座谈会,开拓了一个新的局面。从去年7·5以后,新疆一落千丈,大家到新疆首先考虑的就是危险不危险。去年6月底我在新疆,那时候没有任何感觉,实际上这些事有很大的偶然性。这次新疆工作座谈会之后,19个省市对口支援新疆,喀什开拓了一个经济特区,新疆格局完成了全面的转变。现在的新疆蓬勃发展,我7月份专门到新疆做了一次调研,国家旅游局组织专家研究新疆的旅游发展问题,就感觉原来我们把新疆看低了。首先是新疆的资源,原来真是看轻了,比如现在一年消耗30亿吨煤,可是在新疆一个地区,煤炭的蕴藏量就是3000亿吨,一个地方的蕴藏量就够中国使用一百年。新疆的重要不仅在于资源,更重要的是战略,我们现在把新疆看成一个边疆地区,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从更加开放的角度来说,那就是中国的前沿地区。整个欧亚大陆的中心就在,新疆中亚、西亚稳住了,国家自然就稳住了。所以,

下一步新疆的发展,绝不亚于上海的发展。在这样一个格局之中,我们反过来再研究旅游应该定在一个什么位置。大家在讨论“十二五”的旅游发展,我觉得“十二五”旅游发展的重中之重就是要围绕国家的核心利益。关于国家的核心利益,第一是海洋,第二就是边疆,因为这涉及到我们国家的国土安全,涉及到经济安全、社会安全、政治安全。“十二五”期间,如果旅游的发展能够围绕着国家的核心利益来发展,我们就会真正占据一个制高点。

总体来说,中国的文化传统是一个农耕文化传统,我们是一个农耕民族,关注的就是面前的一亩三分地,就是周边的几个人。这种文化传统如果不淘汰,中国的发展永无可能。更何况我们现在作为一个经济大国,是靠争取世界的资源,建设我们的世界工厂,然后产品向世界出口。但是,现在很多人的思路,包括很多研究者的思路,还是一亩三分地。比如最近中国和缅甸的陆上石油通道正式开工了,缅甸方面所有的资金都是我们出的,很多人就觉得这个行为很亏,可是如果从国家的战略角度来说,有了这条通道,我们的石油安全就有了基本保障。现在陆上正在建设三条通道,俄罗斯一条,哈萨克斯坦一条,缅甸一条;海上通道主要就是马六甲海峡,这条通道随时随地都有可能断掉,中国的经济安全就保证不了。这些事情原来我们不用考虑,20年以前,中东打仗,我们隔岸观火,现在只要中东一闹事,石油价格就会上涨,我们的出租司机就会感觉到。我们现在想躲都躲不开,既然纳入了这个世界经济体系,我们就必须要有这样的战略。

四是长三角世界城市群。上海世博会最大的意义就是标志着以上海为龙头的,第六个世界城市群正式形成,这不是一个小事,涉及到国家的重大战略。目前中国经济的三大发动机,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各有各的模式,最成熟的还是长三角。世界的城市学家、经济学家公认的世界第六大城市群就是长三角,这就意味着我们整个国家,在这个基础上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再比如重庆、成都、武汉这三个城市群,国家明确了两型社会示范区域,配套有相应的政策,包括相应的权力,这些都会引发很多格局的变化。每一种格局变化都意味着给旅游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如果我们的旅游工作能跟得上这个主流,就不愁政府不重视。现在最有钱的还是政府,如果我们能抓住机遇,政府该支持的支持,这比辛辛苦苦的经

营,挣点小钱要强的多。我们之所以倡导中国服务的概念,也是想使我们总体能够上一个台阶,这个台阶上了之后,在国家战略的实施之中,我们的位置就不同了。

(2)区域联动。日本与亚洲四小龙形成的是一个“雁行模式”,这个模式现在基本上已经解体了,现在亚洲应该说是中日双方并立的格局。从国内来说,环渤海是一个“峰谷模式”,北京是高峰,在区域一体化这个角度来说差别很大。珠三角是一个“承接模式”,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建设世界工厂。长三角大体上形成一个“水平模式”,长三角各个城市发展的均质化程度比较高,相应地各种产业分工实际上也比较精细。在这样一个联动过程中,我们需要研究旅游的国际水平模式,拉动产业集群提升。

在国际经济体系中,中国总体来说处在中下层,但是在国际的旅游经济体制中,中国基本上处在一个水平分工模式,而不完全是垂直分工模式。也就意味着旅游在国际上的发展,完全可以超前一步,我们不必长期地承受垂直分工,然后再转水平分工。旅游方面现在已经有了一批世界一流的东西,但是在制造业方面还没有这些东西,比如说我们有一流的景区,在国际融合的过程中,已经产生了一大批一流的企业,像携程这样的企业,在国际上也是一流的。只不过我们很难把携程定义成民族企业,携程就是一个国际化的企业,总部在中国,是中国人在操作,可是至少这种模式反应了在旅游领域里,我们可以进一步地超前,可以进一步地提升,而不必亦步亦趋来发展。当然,进一步分析,比如酒店领域,现在基本上还是垂直分工体系,最顶端的是国际大品牌,中层的是国内的这些品牌,再往下就是招待所,基本上是一个垂直体系,但是我们正在不断地变迁,旅游业的变迁速度比其他行业都要快。所以,总体来看,中国旅游在国际上基本上处于水平分工的格局,基本上是同层次竞争的格局,我们没有落后。

国际间对外贸易形成和发展的基本依据是比较利益原则,商品经济的一般发展过程是从劳动密集型产品到资金密集型产品,再到技术密集型产品,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发展阶段和分工的不同梯次,而旅游业由于其综合性,是融三种密集于一体,各个阶段同时并存的行业,又是以劳动密集为基础的,所以处于不同

发展水平的国家可以在其中找到自身的位置和发展余地,参与竞争。在这个市场上,开发范围较广阔,贸易壁垒小,自然科学技术影响程度相对也低,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扩展,而发展中国家的旅游资源与劳动力资源较丰富,又拥有扩展的可能性。所以,旅游市场是各国都可以一展身手之处,各国也都在扬长避短,集中优势开展竞争。

(3)改革推进。从企业的角度来说,下一步的改革存在一个问题:中国旅游改革还要改什么?原来旅行社控制的比较严,现在完全放开了,原来酒店也需要一些审批,现在也都放开了,那么我们现在和国际上相比还有什么需要改的呢?实际上下一步的改革是要创造环境,中国总体来说是一个政府主导型的强势,所以需要培育更好的市场机制,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产生真正具有集团意义的集团。进一步国际化,和世界上达到一体化分工的格局,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提高我们的公共化程度。

我们的企业竞争力已经很强了,现在最薄弱的还是旅游的公共产品太少,公共环境不足。原来我们的服务不好,经过了30年的发展,已经有了根本性的改观,哪个国家都有很好的服务,也有比较差的服务,我们也是如此,如果还强调我们现在的服务差,等于否定了我们30年的人才培养,否定了我们30年的积累。中国如果从服务的角度来说,现在已经创造了一批国际一流的高端服务。当然,如果就全国来看,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均质化水平还不够,但是最大的问题还是在公共化上,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恐怕就会拖我们的后腿。现在的格局是政府在不断地批评企业的服务,企业也说政府在公共化上需要改进。所以,下一步旅游提升,恐怕各级旅游局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要下点大的力量。世博会在方面上了一个大的台阶,创造了一些公共服务产品,包括一些细节方面的调整,至少在我们30年的发展过程中,达到了一个高点。

4、世博热

(1)基本评价。我这是今年第五次来上海,前四次中,两次是参加世博旅游论坛,下了飞机到会场,发言完了接着到机场回北京,不敢去世博,因为太挤了、

太热了。这次还算从容一点,但是也不敢说高峰已经过去了。我们对世博可以提出很多的批评,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么大的规模,这么长的时间,实际上可以把原来一些微不足道的细节性问题,放大成为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所以,这次世博我们碰到的困难是前所未有的,问题是前所未有的,影响是前所未有的。如果哪个问题、哪个环节处理不得当,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是前所未有的。世博可以说创造了一个奇迹,这种奇迹就是旅游的奇迹和服务的奇迹,对于这一点我们用不着妄自菲薄,当然也不能妄自夸大。

经过世博,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单是从工作的角度,在市场化的基础上,来组织这样一个大活动,确实形成了很多可以借鉴的经验。世博会跟奥运会不同,北京奥运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现代化国家行列,而上海世博会则标志着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城市群进入世界都市群的行列。奥运是体育盛宴,世博是智慧盛宴,但首先都是视觉盛宴。奥运突破生理极限,世博突破创意极限。世博从展示新产品到展示新工艺到展示新技术,现在开始展示新理念,体现新生活,创造新文明。这正是世界进步过程。奥运会基本上就是一个政治性的活动,两万多人,我们把所有都应付到就行了。奥运会的时候,北京郊区的一个酒店好不容易安排了几个奥运团,刚刚定下来,公安局、工商局、税务局全来了,最后副区长也来了,人家都不反对接这个团,但是要求万无一失。公安部门提出来拿出一层楼由公安进驻,保证安全,酒店最后把五个团全退了。我相信世博不能这么安排,所以说世博和奥运的模式截然不同。

世博反映了上海这个大城市精细化的传统,当然也照样可以提出各种无数的问题,有的问题提出来没有意义。比如批评中国人的素质不行,50年以前日本人的素质也不行,70年以前法国人的素质也不行,这是发展阶段的问题。这种批评对,但只是正确的废话。实际上通过世博,我们很多组织、管理、服务的水平已经上去了,对素质提高起到了一个很积极的促进作用。

(2)多种效应。由于世博热,引发了一个市场热,今年上海确实得到了实惠。但是今年总体而言,全国的旅游发展格局都有所调整,比如这个暑期原来想去长白山,现在不去了,先去世博,把很多人的旅行计划都调整了。到明年会有一个

溢出效应,长三角能够实实在在地得到实惠。到后年会产生一个扩散效应。当然,指着今年对全国旅游发展起到多大的积极作用,实在是看不出来,只不过调整了客流的流向,调整了旅游的格局。长远来看,最根本作用就是世界第六大都市群的形成。市场热进一步会延伸出一个发展热,再进一步会延伸成一个城市热,今年城市旅游的发展,应该说达到了一个高峰。之后就会形成了一个文化热。当然,这些还不能说只是世博引发,应该说世博强化了旅游热,形成了多种效应。

现在各种类型的活动风起云涌,什么时候我们能够从容地对待这些事情,我们这个民族就真正成熟了。比如1998年,我带一个团到法国尼斯参加一个国际会议,800人的国际会议,大概有30多个部长来参加。到了尼斯发现这个城市什么动静没有,因为当地关于国际会议有一套规则,没有人接站、送站,到了酒店之后,自行注册,领一本会议手册,然后根据会议手册安排自己的活动。尼斯就是一个40万人口的城市,接待一个800人的国际会议,还有30多个部长,就我们而言,已经觉得不得了了,肯定会倒计时,万人签名。可是这样的会,尼斯一年有300多个,几乎每天一个,已经融入了市民生活,而且不干扰市民生活,提升了城市质量,但是不能让城市付出代价,这就是真正的国际化。

在国际化方面,我们还差得很远,不论什么活动,我们的领导总会批示万无一失这么一句话,越是大活动,出错的概率越高,所以不可能万无一失。最终的结果就是,这样大活动在其他国家都是挣钱的,在我们这里一定是赔钱的,中国的大活动99.999%都赔钱。奥运会说是赚钱了,那是奥运会的组委会赚钱了,而不是奥运本身。当然,世博会赚钱了,就是一个转折点。这都需要一个过程,但是这种大活动对我们旅游,对我们服务的要求更高,是另外一个层面的要求。

5、产业热

由于城市提升,一系列新的业态在产生,新的产品在产生。重点是休闲度假、生态转化、商务会展、文化凸显、娱乐综合,这些构造了一系列新的业态。从旅游的角度来说,我们如果还是拘泥于原来的三大块显然已经不够了。而且,这样的产业热实际上把旅游的领域扩的更大了,把旅游的边界弄的更模糊了。我们原来

总是追求旅游的边界更加清晰化,实际上我们在追求一个达不到的目标,旅游产业无边界,旅游资源无限制,旅游行为无框架。从这些角度来看,就转化了一个大的思路。从研究的角度来说,这个问题也很重要,全世界都做不到的事,我们也做不到,因为它本来就不可能做到。

新的产品、新的业态才是下一步我们真正研究的重点。从企业的角度来说,也必然是值得我们发展的问题。比如温泉,中国有四千多处温泉资源,平均一个县有两处,现在有一千二百个温泉已经投入运营了,没有一个不盈利的。我所见到的只有一个赔本的,那个老板把温泉当作一个城市的市民产品,开了一个温泉游泳池,5块钱游一次,相当于做政府的公共产品。这就意味着很多东西是在不经意之中,新的产业、新的产品就产生了,有时候政府着力做什么东西,反而做不出来,就是因为任何产品本身有它内在的生命力,有它内在的活力。

借助旅游市场平台,创造新兴产业体系,按照新型方式创造从企业的角度来说,是两个领域:一个领域是直接投入到一些新的业态里;还有一个领域就是传统的旅游企业,开拓新的业态。比如有一个外行业的老板进来,直接就做新的业态。可是我们很多传统的旅游企业,需要借助当前的发展态势,来谋求一个领域的扩大,构造产业交融。现在的格局是新产品多样化、新业态多元化、新合作多形式、新发展多平台,各种各样的花样都有。最终,衔接产业环,延长产业链,扩大产业面,培育产业群,拉动地方经济全面发展。

6、投资热

(1)新态势。有产业热自然就会形成投资热,从产业发展和投资的角度来说,目前主要存在三个最深层次的问题:现代需求增长,可是我们的供给还是传统形式;现代的产业结构,还是传统的产业要素;现代的产业特征,还是传统的运营模式。比如我们的各行各业在发展的过程之中,都充分地运用了品牌、资本、技术、人才、土地等各种各样的发展要素,但旅游还保持传统的运营。比如酒店,关注的还是楼里的事,做酒店如果只关注楼里的事,这个酒店就做不好,甚至连楼里的事儿关注的都不够。酒店从业人员总是强化自己店小二的身份,从服务的

角度来说,强化服务意识这句话我们勉强接受,但是总体而言就不能接受这句话,如果一个酒店的总经理就是一个店小二,那么这个总经理要不要两可,这实际上就反应了我们的传统思维。

总体来说,我们现在面对的还是一个大市场的传统行业,面对一个大资本的传统行业,这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形势了。现在旅游投资主要有三个热点:一是旅游地产,是重点,旅游地产一般都是大项目。二是投资景区,是焦点,从华侨城水洗三孔开始,总有这种争论。三是投资饭店,仍然是热点。同时,一些新兴的投资在不断地成熟,而且,往往一些新兴领域的投资,使我们有可能一步就处在世界前列,就像携程这样的企业,现在很多电子商务企业都延伸到了旅游领域,淘宝网也卖机票了。

现在构成了新的态势,一是外入,外行业开始进入旅游行业;二是内兴,我们内部正在急剧地进一步兴起;三是内外结合,形成一个推动格局。大约二十年以前,随着国家提出建设旅游度假区,地产商开始涉足旅游业。大约十年以前,随着房地产业的根本转型,地产商进入旅游业,主要是两个领域,一是酒店,二是景区。最近五年以来,随着房地产急剧扩张,地产商大举进军旅游业,一方面在酒店和景区继续扩张,另一方面不断开拓新领域,在地产界形成了一支旅游地产新军。凡房地产交易会或博览会,必有旅游地产板块;凡房地产论坛,必有旅游房地产题目。另一方面,矿老板全面进入旅游业。山西、内蒙、东北比较突出。

(2)作用。总体来说,新型开发商的进入给旅游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产生了重要作用。

一是巨额资金的注入,这些年的大型旅游项目,几乎都是他们开发或参与开发的,使旅游项目开发从亿元级上升到十亿元级,现在一些百亿元级的项目也在酝酿之中。十年以前,我在国家旅游局计划财务司任司长的时候,一天到晚就是探讨投资项目,碰到一个三五亿的投资项目,会很兴奋。现在碰到一个三五十亿的项目都不兴奋了,因为经常听到上百亿的项目。我今年接触了两个大的项目,当然都在运作过程中,估计也不可能完全落实。一个是在大庆,650亿投资,16平方公

里土地,1071万平方米的建筑,工地上已经热火朝天了,土地手续国土资源部已经通过了,还需要报国务院,还没有批下来,但工地上已经热火朝天了,因为他们有充分的信心一定会办成。另一个大的项目就在西安的临潼,一千亿投资。旅游的投资已经上了一个巨大的数量级,现在百亿投资项目确实很多。

二是带来了新的开发思路,跳出旅游干旅游,把旅游项目的潜在效益深入挖掘出来。这种新的开发思路把我们传统的一些东西打破了,把旅游项目的潜在效益深入地挖掘出来了。

三是创造了新的商业模式,形成了新兴模式与传统旅游模式的结合,提升了观念,开阔了眼界。

另一方面,也使炒作之风开始形成,这不能说是坏事,但却是一柄双刃剑。比如现在的楼市,一说就是严格地抑制投机,实际上楼房也是商品,政府没有资格抑制。这里的关键是如何设计制度来解决现有的问题,不可能抑制投机,只要有机会就会有人投,抑制投机就等于抑制市场经济的发展,类似这种思路都是非常荒唐的。

(3)原因分析。从宏观角度来看,一是酒店项目也是房地产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多年以来在市场上联动,此消彼长。二是景区项目成为圈地的新领域。三是旅游品牌对其他行业具有新意义。

从微观角度来看,一是好楼盘必须建会所,而会所好建不好养,所以用会所名义卖房子,以旅游养会所,会所自然就转成了饭店。二是其他产业很难建立品牌,配套建饭店并聘请著名饭店管理公司,就培育了联动品牌。三是加大了建设成本,减少了账面利润,起到合理避税作用,一定意义上也是政府帮助发展。四是留下一个实实在在的物业,使开发商转换发展模式。五是由于旅游发展具有良好的前景,靠在旅游上的产业也会有未来。

(4)发展模式。在实践过程中,已经创造了三类模式。一是华侨城模式,可以简称为用地模式,即旅游加地产模式,把土地资源的利用最大化;二是港中旅的海泉湾模式,可以简称为造地模式,通过海滨滩涂造地,一步到位,直接建设旅

游小镇;三是西安曲江新区模式,可以简称为提地模式,通过成片开发,项目运作,提升土地价值。总体而言,创造了A+B+C模式。

A是吸引中心,作为吸引中心,成为发展的亮点,不仅吸引了游客,也吸引了政府。由于这样的项目需要大投入,市场也需要培育,所以有可能在直接经营上形成亏损局面。这样,一方面需要开发者的远见卓识,另一方面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B是利润中心,目前的一般形式是配套房地产建设,长远也会形成其他方式。C是文化中心,衍生发展,通过市场,聚集了人气;通过政策,聚集了商气;通过创意,聚集了文气,最终聚集了衍生产业的发展。从而延长产业链,扩大产业面,形成产业群,构造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区的总体模式。

(5)强化休闲。第一,城市化的发展要求城市休闲功能的完善,其中的重点是城市中央休闲区,需要通过具体的房地产项目体现出来。

第二,农家乐升级,必然是文化村,主题镇,通过地产商的进入可以尽好尽快地达成目标。

第三,旅游小城镇的发展,成为各地新的旅游发展亮点,目前已经产生了一批,如浙江乌镇、云南和顺古镇等,不仅在文化方面创造了新格局,也在商业模式方面探索了新路径。

第四,旅游房地产,在学理上不准确,在实践中容易误导,主要是因为旅游是流动性需求,而房地产是固定性供给,所以应当调整为休闲房地产。满足第二生活需求,形成第二居所,创造第一生活,具有丰富形态。一是酒店房产,核心地产;二是休闲房产,景观地产;三是文化房产,主题地产;四是生态房产,田园地产;五是娱乐房产,聚合地产;六是复合房产,生活地产。

7、规划热

项目需求,投资热必然带来规划热,包括设计、策划、咨询、营销、活动组织等等,已经形成了完善的服务系列,使旅游均质化,发展智能化。“十二五“发展,新形势要求旅游规划制定、修编,形成新思路,安排新项目。旅游需要创意,创意推动旅游,旅游产业也是创意产业,开发创意、产品创意、营销创意贯穿全过

程,涉及全方位。创意的前提是无拘无束,是心灵的放飞,是自由之精神。创意的发展,是平台的建设,是制度的保障。这是个人创造力与组织执行力的结合,是社会宽容性与法治的进步。文化创新需要从国家软实力高度看待,创造旅游巧实力,挖掘传统文化,创造新兴文化,形成文化链条。最终,形成五个力:视觉震撼力、历史穿透力、文化吸引力、生活沁润力、快乐激荡力。

8、高速热

(1)发展情况。铁路方面,按照规划,到2012年,我国将建成客运专线42条,总里程1.3万公里,其中时速250公里的线路有5000公里,时速350公里的线路有8000公里。250公里时速的城际铁路和350公里时速的高速铁路将迅速连接全国所有省会及5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覆盖全国90%以上人口,形成“四纵四横”铁路快速客运通道。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由7条首都放射线、9条南北纵向线和18条东西横向线组成,总规模约8.5万公里。将连接全国所有的省会级城市、目前城镇人口超过50万的大城市以及城镇人口超过20万的中等城市,;将实现东部地区平均30分钟上高速,中部地区平均1小时上高速,西部地区平均2小时上高速;充分考虑旅行提供快速通道的需求。

(2)旅游影响。交通方式决定旅游方式,这是旅游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规律。高速铁路、高速公路、航空的发展,形成了高速热,在“十二五“期间会改变全国的旅游发展格局,这种变化直接涉及到每一个企业。古代只能是“细雨骑驴入剑门”,铁路则开创了首届世界工业博览会的旅游格局,航空发展决定了越洋旅游的现代格局,而高速时代的来临,将使中国旅游发展格局建立在一个新的基础之上,旅游的便利性将大为提升,但也有其另一面的影响,需要全面关注并研究相应的对策。

一是同城化。北京和天津之间28分钟即可到达,两个特大型城市逐步融为一体。以此为代表,许多双子座式的城市都将联通,一些城市群也自然一体化。这必然就会形成旅游产品联动,旅游市场联合的局面。进一步是日常休闲的互动,下班之后,周末之时,市民的活动范围将随之扩展。

二是近城化。高铁开通后,北京到安徽宿州只需要三个小时,广州到黔东南也只是三个小时,城市之间的距离急剧缩短,地理距离将更大程度为时间距离所替代。三是全国网络化。高速时代将对航空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也将迫使民航部门和航空公司进步,降低票价,改善服务,发展支线航空,便利公众的措施一项一项出台。由此形成航空、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的“三高”体系,建立全国网络化格局,使“远天远地”一词成为历史。

四是区域网格化,就一个区域而言,不仅需要高,也需要低;不仅需要快,也需要慢,总体是需要构建一个适用实用的交通体系,整合交通系统,形成网格化的交通。对于各地旅游发展而言,网格化的重要性甚至大过网络化。

高速交通是国家和地方投资的重中之重,也不可避免地带来负面影响。一是投资的回报问题,相当一些地方是超前投资,设施利用率不高已经在现实中表现出来,甚至成为如何维持的问题。二是高速交通是为区域的交通配置和为城市服务的交通体系,必然强化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使乡村凋敝的程度加深。三是交通体系的完备不足将进一步突出,相当于人体的动脉畅通而毛细血管不足,微循环不畅,这很难称作健康的肌体。

(2)旅游发展契机。以上的好处旅游可以充分利用,以上的问题可以通过旅游减缓,这恰恰构成了高速时代的旅游发展契机。

第一,新格局需要新的旅游方式,而交通体系的完善,将产生一系列新方式和新产品。

第二,旅游将大幅度提高高速交通的利用率,也将成为下一步的关注重点,由此还会使各类交通部门和旅游部门的关系更加紧密。

第三,乡村旅游的发展的需求,会开创另一个交通格局,乡村公路不仅是单纯的交通路,而是生态路、文化路、旅游路、交通路的四路合一,将减缓二元结构的冲突,

地方政府在旅游营销中的作用与意义

地方政府在旅游营销中的作用与意义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及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加快发展地方旅游产业,促进本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各地政府的共识,同时在促进地方旅游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各地政府所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本文通过对我国地方政府旅游营销的发展现状的分析与探讨,试图进一步揭示地方政府在旅游营销中的作用与意义。 关键词:地方政府;旅游;营销;产业 旅游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在拉动旅游目的地消费、促进当地就业、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因而也使得旅游产业成为了各地地方政府在发展本地经济过程中所关注的重要产业。同时,由于旅游产业自身发展的特点以及我国旅游产业在体制、结构以及相关制度方面的不尽完善,使得地方政府有必要在本地旅游产业特别是在旅游营销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通过现代营销理念和手段对本地旅游营销进行积极指导,并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为本地旅游产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营销环境。 一、我国地方旅游营销的现状 随着近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旅游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走过了一条快速发展的道路,在取得众多成绩的同时也反映出了许多相关的问题,其中在旅游营销方面反映出了很多与现代营销理念不相适应的地方。 (一)缺乏整体营销意识 由于我国的旅游产业起步较晚且基础薄弱,从而使得各地的旅游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是自发形成。其产业主体以及从业人员的素质与专业背景参差不齐,使得各地的旅游公司在发展过程之中缺乏整体观念与意识,往往只重视企业自身的品牌推广与利益实现,而忽视了旅游产业的整体效益。在具体的旅游营销方面,往往只重视符合旅游公司发展及利益的旅游线路营销,而很少涉及或是有意识地将本地的旅游资源进行整体的营销,从而缺乏在营销层面上去打造当地的旅游品牌,使顾客在旅游消费后只记住了某个景点或是线路的特色,而忽视了旅游所在城市的魅力与价值。 (二)缺乏营销合作意识 地方旅游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依托本地的旅游资源,以吸引外来旅游者到旅游目的地进行消费,从而刺激当地经济的发展。因此在旅游营销上,就应该整合当地的旅游资源,进行整体营销。而作为某一个旅游公司,其无论从资金还是人员等方面都无法完成这样的整体营销,使之必须与同产业的其他公司进

四川旅游业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微观环境)

四川旅游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战略研究 四川是旅游大省,旅游产业是其主导产业之一。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四川旅游产业的优势、劣势以及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得出四川旅游产业发展优势与劣势并存,机遇与挑战同在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为四川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提出三种战略:构建大西南旅游经济圈战略、科教兴旅战略和环境优化战略 四川地处西南腹地,位于长江上游,介于东经97°21’~108°31’和北纬26°03’~34°19’之间,北连青海、甘肃、陕西,东邻重庆,南接云南、贵州、西衔西藏,是中国西部最大的市场和物资集散中心以及西南金融中心。近年来,凭借其得天独厚的旅游优势,旅游产业蓬勃发展,已成为四川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和新的经济增长点。2004年全省旅游总收入566.23亿元,相当于同期GDP的8.6%,国内旅游收入达542.3亿元,旅游外汇收入2.89亿美元,2004年全省旅游产业实现增加值280.96亿元;旅游业及带动的相关行业实现增加值842.89亿元,占同期GDP的12.9%[1]。 旅游作为一种产业,由与旅游活动直接和间接相关的多重业务或行业构成,包括旅游产业资源、旅游产业需求主体、旅游供给主体、旅游产品[2]。同时,旅游作为一种产业,必须遵循产业存在和发展的规律;政府和相关部门就必须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以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四川旅游产业的优势、劣势以及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为促进其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战略对策。 1. SWOT分析法 SWOT分析法,又称态势分析法,最早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管理学教授在80年代初提出。SWOT分析法也是产业发展战略分析常用的一种方法[3]。图1就是典型的SWOT战略选择图。当研究对象处于第一象限,外部有众多机会,又有强大内部优势,宜采用发展型战略;处于第二象限,外部有机会,而内部条件不佳,宜采取扭转内部劣势,先稳定后发展战略;处于第三象限,外部有威胁,消除劣势可采用紧缩战略;处于第四象限。拥有内部优势而外部存在威胁,宜采用多角化经营战略分散风险,寻求新的机会。 2. 四川省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2.1 资源优势 四川素称中国“风景省”,无论是自然、人文景观还是民俗风情,种类多、品种全,分布广泛,是中国拥有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和国家风景名胜区最多的省区。特别是峨眉山、乐山大佛、九寨沟、黄龙、都江堰——青城山、国宝大熊猫、三星堆古蜀文化遗址等,具有垄断性、不可替代性和不可模仿性。通过表1中国及四川省旅游资源统计资料分析可以得出,

乡村旅游发展论文旅游业发展论文

乡村旅游发展论文旅游业发展论文 县域乡村旅游产品及其开发探索 摘要: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大力推动、旅游需求市场的强劲拉动下,中国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迎来了又一轮的高潮。衡阳县旅游开发起步不晚,而且已有一定基础,但总体发展不快,发展水平较低。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其优势资源、主导产品、目标市场进行准确定位,并应对农家乐、观光休闲农业、乡村生态游、节庆旅游等乡村旅游产品优先开发,重点发展。 关键词:县域乡村旅游产品开发设计衡阳县 0 引言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和《中共湖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业的决定》(湘发[2007]13号)文件精神,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快农村旅游发展的通知”,要求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大力开发农村旅游产品。2009年12月,湖南省人民办公厅根据《国务院加快旅游是发展的意见》(国发[2009]41号)文件精神,又下发了《湖南省农村旅游建设“3521”工程实施方案》(湘政办涵[2009]127号)。有感于党和政府对发展农村旅游的高度重视,本文仅就以湖南省农村旅游资源丰富多奇的衡阳县为例,对县城乡村旅游产品开发设计进行探索。

1 衡阳县农村旅游产品开发的背景 1.1 乡村旅游产品及其开发的一般认识 关于乡村旅游产品的感念国内外学者对其鉴定的见解很多,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也形成了几个方面的共识,即①乡村旅游产品发生在农村地区;②以特有的农村景观资源对城区居民具有吸引力、魅力;③有自己的独特农村文化内涵;④乡村旅游产品所对应的资源市场主要为城市居民;⑤强调乡村社区和农民参与经营。在此基础上对学者们的各种界定进行归纳和概括。较多完整的乡村旅游产品概念;应该是从城市居民为主要目标,以乡村社区为载体,以乡村自然人文景观,乡村产业和乡村文化为媒介,以乡村地区的一系列乡村旅游活动为手段达到旅游者对乡村自然和人文的感知和体验,从而达到精神升华的新型旅游产品[1]。乡村旅游产品具有本质上的乡村性、空间分布的独特性、产品供给的丰富多样性,旅游消费的低水平性,参与性和体验性等特点。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区设计是根据乡村旅游发展规律和市场需求而制定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而进行的各项旅游要素的统筹部署和具体安排,而且必须遵循政府主导社区与农民参与市场主体。择优开发突出特色综合功能,可持续发展,符合标准化原则[2]。 衡阳县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相对较早。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为配合“纪念王船山逝世三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就开发了船山文化专项旅游项目,为此,修通了从衡阳县城西渡镇至王船山故居曲兰乡

大连市旅游产业分析

大连市旅游产业分析 凭借自身优越的区位优势,大连市旅游业较早起步,享誉国内外,并在2007年成功当选全国首批最佳旅游城市之一。目前大连市形成了以滨海游为主,以滑雪、温泉、农(渔)家游、历史景区等旅游线路为辅的旅游产品,推出的“浪漫之都,时尚大连”的旅游品牌深入人心,旅游业已经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力量之一。但在全国各地旅游业加速发展的今天,竞争日渐激烈,与国内一部分同类城市比起来,大连市旅游业还存在一些尚不够完善的地方。本文探索挖掘大连市旅游业发展潜力,以推动大连市旅游业更好发展。 一、旅游业发展概况 作为知名的旅游城市,近20余年来,大连旅游业发展一直保持着旺盛活力,接待的游客数量及实现的旅游收入均以两位数年均递增。 1.游客接待量在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中的位次上升。自1992年以来,大连市游客接待量始终保持在500万人次以上,并呈不断增加态势,特别是在进入2000年以后,每年游客接待量均保持在千万人次以上。2012年,全市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4943.3万人次,是1992年的9.7倍,年均增长1 2.6%。其中接待国内游客4814.5万人次,接待入境游客128.8万人次,分别是2002年的1 3.8倍和9.6倍,年均增长分别达1 4.6%和12.6%(见图1)。 从十五个副省级城市的比较情况看,大连市游客接待量排名有所提高,由2008年的第11位上升到2012年的第10位(见表1)。

长。1992年大连市旅游业年收入为26.9亿元,到2001年全市旅游业年收入超百亿元,达到110.5亿元,到2012年,全市旅游业年收入达767.2亿元,是1992年的28.5倍,年均增长19.1%(见图2)。 二、旅游业对大连市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以及旅游业生产力体系的日趋完善,大连市旅游业已经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力量之一。 1.旅游业成为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活跃力量之一。旅游收入是地区经济收入的一部分,也是旅游业对GDP影响的一个重要表征指标。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大连市旅游收入的增长速度均保持在14.6%以上,对地区经济的增长形成有效激励作用(见图3)。 2.旅游业对多个行业发展产生带动作用。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资料显示,旅游业能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行业一共有59个,其中能够直接影响的行业有12个,这些行业主要包括交通运输业、商务服务业、建筑业、金融业、公共设施服务业、餐饮业、住宿业、轻纺工业等。 近年来,来连游客的人均消费额在不断提高。2012年,大连市国内游客人均消费1477.5元/人次,比5年前的2007年提高30.2%;入境游客的人均消费688.19美元/人次,与2007年持平。从游客的花费构成看,对大连市交通运输业、住宿餐饮业、零售业以及旅游景区点及娱乐业的发展推动和促进作用较大(见表2)。 3. 要,近年来,大连市重点发展温泉产业、旅游综合体、不夜港工程等旅游新亮点工程。3个温泉旅游经济区、7个温泉旅游小镇加速建设,旅游街区旧貌换新颜工程不

国内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关于旅游产业的研究 早期国外学者对旅游业的研究局限在理论的角度,该时期较有影响力的学者鲍迪奥 针对当时的旅游胜地意大利进行考察研究后发表了《在意大利的外国人移动及消费的金钱》。此后欧洲各国相继出现了许多学者如鲍尔曼、汉泽克尔等对旅游业展开了研究并 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业越发的呈现出活跃的发展态势。 旅游经济效益成为经济向前发展不容忽视的推动力量。旅游业作为一个产业部门,其消 费支出所产生的乘数效应被许多学者所关注。于是乘数理论被学者应用于旅游产业的研究,旅游乘数一度成为旅游发达地区的重点研究对象。Mathieson 和Wall 从收入角度来理解旅游乘数,其内涵是“旅游乘数是这样一个数值,最初旅游消费和它相乘后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总收入效应。”该表述虽能体现乘数理念,但是是比较片面的。20 世纪 70 年代初, 英国的阿切尔(Archer)做了深入研究并写出了研究报告:“Tourism in Gwynedd:An Economic Study”。他认为,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的最初消费支出通过直 接效应、间接效应和诱导性效应会产生数倍于最初消费支出的收入。由此阿切尔总结归 纳了营业收入乘数、营业收入乘数、旅游收入乘数、就业乘数、旅游企业收入乘数、政 府收入乘数、居民收入乘数七种旅游乘数。阿切尔的旅游乘数研究的既全面有深入,为 后人的旅游经济效益的深入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外伦伯格、墨菲和H.金德尔等人在阿切尔研究的基础上对旅游乘数做了进一步研究。 二战以后美洲逐渐成为旅游业的研究基地,美国人W.列昂惕夫(WassilyLeontief) 在20 世纪初提出了一种极具价值的分析方法即投入产出法(I/O,Input-output)。该方 法可以明确的分析出经济系统的不同部门在投入和产出方面的依存关系。旅游产业既涉 及到餐饮、住宿、交通等部门,还涉及了医疗、通讯、建筑等部门,由此可得出旅游业 与其它产业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把投入产出法应用于旅游业可以 很详细的得出旅游业与其它产业的相互依存关系,从而弄清经济系统的发展脉络。最早 利用投入产出法来具体分析旅游经济效益的是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F.K.哈姆斯顿(Hamston,1962)。他使用24 部门的模型来分析和计算美国怀俄明州地区的旅游乘数, 矩阵中的内生变量设定为家庭和当地政府。后来,为了明确间接效应与诱导效应的差异,以美国密苏里州为研究对象来计算旅游乘数。他使用了22 部门的模型,把家庭和地方 政府分别作为内生部门和外生部门进行两次独立的计算,最后得出旅游诱导效应 3 倍于间接效应。此后,W.A.斯特朗(Strang)和H.甘伯尔(Gamble)分别计算出美国宾夕法尼 亚州以及威斯康星州的旅游乘数。在思考和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B.H.阿彻尔发表 了著作《The Impact of Domestic Tourism》。在该书中提出了能够更好反应出某一旅游区 的经济发展状况的投入产出模型。阿彻尔利用该投入产出模型对英国的Angledey 和Gwynedd 等地区进行旅游乘数的测算。需要注意的是,一方面投入产出法计算过程比较 繁琐,另一方面在实际的操作中各部门之间彼此的制约因素难以分析并且各部门投入与 产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并非固定。基于以上种种的客观原因,使得投入产出法的应用产生 一定局限性。 世界旅游组织于1999 年6 月在“旅游影响经济的度量方法”世界级大会上提出可 以利用旅游卫星账户来计算旅游业各类的产出。该旅游卫星账户是按照统一的国民经济 的核算体系来设计的。卫星账户体系能够准确地计算出旅游所产生的直接或者间接收 入,能够准确把握旅游业对GDP、就业以及国家收支平衡等的影响程度,该方法的提出克服了以往旅游统计不能全面反应旅游业总产出的困扰。目前世界旅游组织已把旅游

旅游业发展规划范本

上海市浦东新区“十一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纲要版 第一章本规划编制的背景、任务、作用与目的 一、规划背景 浦东新区功能定位及相关产业发展面临新的历史转折和机遇。上海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战略、浦东在更高起点上实现快速发展的要求和“一个作用、三个区”的新定位为现代服务业在更高能级上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作为现代服务业的先导性产业、同时作为浦东“1+4+4”现代服务业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发展同样面临着新的机遇。而另一方面,浦东旅游业经过“九五”、“十五”期间市场驱动下的超常规发展后也开始进入平稳期,并同时暴露出超常规发展所伴随的一些问题,旅游业自身也有借助新的机遇实现能级提升和开拓性增长的内在要求。基于对上述背景的认识开展本规划的编制工作。 二、规划项目 《浦东新区“十一五”旅游发展战略规划》,其中包括住宿业发展规划(参见《上海市浦东新区旅游住宿业发展专项规划》)。 三、作用与目的 根据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原则,指导浦东旅游产业发展、引导社会旅游资源配置、决策重大旅游项目安排;确定浦东旅游产业发展的方向、目标、产业布局、规模、速度以及具体对策、措施,为未来五年内浦东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宏观指导性意见。

第二章浦东新区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一、发展现状与成绩 1、成绩和经验 初步确立了旅游业产业地位。2005年,浦东新区旅游业景点、旅行社和宾馆三大行业共接待游客1650万人次,“十五”期间年均增长7.5%。2005年,三大旅游行业实现营业收入57.71亿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22%。2005实现旅游总收入202亿元,根据市统计局提供的经验数据,浦东旅游增加值约占GDP比重为3.6%(低于当年上海市相应比重6.4%),占新区第三产业比重超过7%,基本实现了“十五”旅游规划确定的第三产业中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目标定位。 形成了良好的旅游接待能力。截至2005年底,在浦东注册的旅行社83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3家,国内旅行社70家,分别约占上海市总数的11.9%和20.72%。共有各类宾旅馆470家,客房23524间,床位40,076张。其中高星级宾馆28家,客房8626间,占上海市总量27.5%。拥有万豪、凯悦、洲际、喜达屋、雅高、香格里拉等6家全球知名的国际酒店管理集团旗下共13个国际著名酒店品牌。拥有14个主要旅游景点,其中国家4A级景点4家,占上海市总量23.5%。形成了良好的旅游接待能力。 建成了相对成熟的陆家嘴—花木都市综合旅游会展板块。经过“十五”期间的继续开发,陆家嘴-花木地区基本形成了景点相对集中、旅游服务设施比较齐全、能在空间上产生集聚效应的旅游板块。同时区域集中专业会展场馆和高星级宾馆为主的会展场馆面积已超过15万多平方米,形成了相对完备的会展基础和接待设施体系。2005年,该区域接待游客近1500万人次,举办各类会议1500多次,出租展览面积237.87万平方米,占上海市总量63%,奠定了作为重要会展城区

发展旅游业的思考与建议论文

对发展我国旅游业的思考 与对策建议

对我国旅游业的思考与对策建议 专业学生学号 关键词:发展回顾主要问题对策建议 一、导言 旅游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对促进国民经济和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我国拥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资源的优势逐渐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中国旅游业得到迅猛的发展,30多年来,中国旅游业在接待人数、外汇收入、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资源的开放与保护、旅游队伍建设等各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们对旅游消费的需求进一步上升,旅游业在国民经济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同时对城市经济的拉动性、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也日益显现。中国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占重要地位的支柱产业。 二、我国旅游业发展回顾

(一)从“事业型”到“产业型”的转变 我国旅游业发展虽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举世瞩目。1978年转换机制,发展产业型旅游业。1984年中央提出国家、地方、部门、集体、个人一齐上、自力更生与利用外资一齐上的旅游建设方针,揭开了全方位发展旅游产业的序幕。1986年国务院决定将旅游业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正式确立其国民经济地位。1992年中央明确提出旅游业是第三产业中的重点产业,之后,中共中央提出的《关于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建议》,旅游业被列为第三产业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序列的第一位。此后,国家计委把旅游项目列入国债项目,铁路部门及时开行了数百列旅游专列。中央和国务院的支持为旅游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发展阶段来看,1980年以前,旅游产业总体规模较小;“六五”计划时期,入境旅游有较大提高,国旅游开始起步;“八五”计划时期,入境旅游有较大发展,国旅游迅猛崛起,这一时期是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而到了2011年,中国确立了以信息化带动旅游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的基本途径,制定发布了《中国旅游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完成了《旅游电子商务服务技术研发与应用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二)取得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需求快速增长,可以说中国是世界上旅游业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从1978年中国国际旅游接待人数(180万人)仅为世界的0.7%,居世界41位;到2002年接待海外旅游者达到9791万人次,跃居世界第五大旅游吸引国、亚洲首位旅游大国。再到2010年,我国累计入境旅游人数达到13376.22万人次;从1978年中国国际旅游创汇(2.6亿美元)仅占全球的0.038%,

大连旅游市场的调研报告

大连旅游市场的调研报告 导语:旅游业是创汇创收的外向型综合性很强的新兴产业。加大宣传力度,开拓旅游市场,是加快旅游业发展头等重要的问题;关于大连旅游市场的调研报告,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一】大连旅游市场的调研报告大连优位于渤海之滨的大连,凭借绵长的海岸线和整洁优美的城市形象,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人士旅游观光者或者前来居住的目的地。而且,大连优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无与伦比的区位优势越的地理位置。位于中国辽东半岛最南端,东濒黄海,西临渤海,处于环渤海地区的圈首,是京津的门户,北依中国东北的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广大腹地,南与中国山东半岛隔海相望,与日本、韩国、朝鲜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相城市西北临渤海,东南面向黄海,在黄海和渤海的相拥之下,有着着名的特殊景观——“黄渤海分界线”。整座城市依山沿海而建,海岸线绵长,占到辽宁省的73%,全国的8%,每年有着2500~2800小时的稳定日照时间,阳光、沙滩、海浪在这里完美结合,并且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可以说,大连是国内极佳海岸线资源的坐北朝南的阳光海滨之城,在东北、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是极佳的休闲度假胜地。首先,空间上看,大连近京津、临韩日,处于世界三大经济体之一东北亚的核心

位置;从时间看,大连和北京、首尔、东京几乎在地理空间的一条直线上,直飞北京、首尔不到一小时,直飞日本也不到两个小时,所以大连可以说是极具发展后劲的“幸运之城”。而从夏季达沃斯会议选择在大连召开这一事实来看,大连的城市地位已经可见斑。 不经意之间,“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休闲让城市更具魅力”,已经成为当代中国城市发展的一种时尚和潮流。就其内涵而言,物质生活的逐步丰富,促使市民渴望更加充实地精神生活。 首先,拥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和城市内涵。简单的山林湖泊、历史遗迹等资源不能代表休闲,而是要将休闲资源与地域文化结合形成城市自己的文化特色。有了文化才有内涵,城市才具有久远的吸引力。如大连有自己的清新,自己的风情,自己的新鲜 其次,休闲产业的创意性较强。创意可以给城市带来活力。像大连的发现王国,大连的女骑士,大连的星海公园,大连的极地世界着促进了城市的发展,更增加了活力。现代人的个性越来越突出,休闲需求也更多元化。国际休闲城市摒弃了千篇一律的休闲模式,更加推崇创意性的休闲,以满足人们的个性化、多元化休闲需求。 再次,有良好的旅游环境。大连“长高了,变绿了,变亮了,变美了”,这不仅是近几年来每个大连人切身感受到

外国旅游管理体制比较研究及对我国旅游业改制的启示(一)

外国旅游管理体制比较研究及对我国旅游业改制的启示(一) 内容提要本文首先概括了我国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取得的巨大成绩和显现的不足,进而指出构建我国旅游管理体制的理想模式,乃是推动我国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关键之所在;在对各国的旅游管理体制进行了比较研究之后,本文着重分析了我国旅游管理体制的形背景和存在问题;按照既符合中国国情,又符合旅游产业发展规律的总体思路,本文提出了关于我国旅游管理体制的基本框架和具体设想。 关键词旅游业旅游管理体制政府机构 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原有的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已经逐步解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政府对旅游经济活动的管理也从全面的直接干预变为间接的引导和调控,旅游业单一的产权结构已经为多元化的所有制关系所取代,国家、地方、集体、个人和外资企业已经活跃在旅游经济的各个领域,成为我国旅游业的有机组成部分。以上种种状况说明,我国旅游管理体制的变革和创新具备了相应的前提条件,也有着较大的延伸空间,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应当抓住时机,尽快予以实施。 一、各国的旅游管理体制的比较研究 众所周知,许多国家都有专门的政府机构负责管理旅游业,这些机构统称为国家旅游组织(NationalTourismOrganiza-ion)。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国家旅游组织(NTO)的作用可以概括为:开拓者,在旅游业发展初期,NTO大量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制定旅游业的战略规划,推动旅游业

的发展;规范者,旅游业逐步兴起,旅游投资与日俱增,饭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业越来越多,市场情况复杂化,这一时期,NTO主要是制定、执行旅游法规,规范市场竞争秩序,保护旅游业的良性发展;协调者,旅游业已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为国家赚取外汇、提供就业机会的同时,其负面效应也日趋明显,这一时期,NTO主要是进行调控和协调工作,提高旅游业的社会效益。 1·日本的旅游管理体制 日本旅游业经历了国际入境旅游优先发展、国内旅游继之发展、国际出境旅游最后发展三个阶段,旅游业的发展目标也由获取外汇逐步向综合性转化。与其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日本形了一种官民协办的旅游管理体制,政府、企业和各种协会组织彼此协调又相互约束,共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日本的中央旅游管理机构分为内阁、运输省、观光部三个层次。“内阁观光对策省厅联络会议”直接对内阁负责,为常设议事机构,受总理府直接领导;17名委员分别来自警视厅、环境厅、国土厅、法务省、大藏省、运输省、冲绳开发厅等部门。其主要职责是:协调各省、厅在旅游管理中的相互关系;审议有关旅游业发展针、政策和规划。运输省是日本旅游业的主管部门,下设运输局、航空局、物资流通局和国际运输观光局等。观光部是运输省国际运输观光局中具体分管旅游业的办事机构,仅有40多名员工,与庞大的决策与协调机构相比,这是一个精干有效的操作班子。其主要职能是:提出并执行旅游方针、政策和法规,统筹旅游规划、资源·79·企业管理开发、设施建设、景点整顿等项工

旅游业发展与管理过程中政府的作用

旅游业发展与管理过程中政府的作用 现行旅游管理体质的现状而言,它严重制约与限制了政府职能的有效发挥,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旅游业发展与管理过程中政府作用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查看。 现代社会,旅游业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的主导产业之一。它极大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形象。所以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和政府的重要工作与任务。然而,旅游产业的发展所迎来的效益周期是相当的长的,尤其旅游业的产业化整合是具有极强的自身特点的。在推动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政府的作用无可替代。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尤其要建设有效的政府,并让有效政府能够在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引导的作用。这也是笔者研究旅游业发展与管理过程中对政府作用的主要的目的。 一、研究背景以及意义 1.研究背景。现代社会,旅游产业已经成为了主要的经济产业之一。而且旅游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形象代表。时代发展,人们经济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消费方式也就有了进一步发展与改变。现代社会更加注重精神生活的享受与满足,更加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而不仅仅只追求物质生活的享受与追求。这时旅游产业与活动就应运而生。当代社会,交通四通八达给人们旅游提供了

极大方便。交通事业的发展极大推动了旅游产业的发展与进步。目前旅游产业已经成功进入各行各业,并与各行各业产生了明显的链接关系。 2.研究意义。笔者主要研究政府在促进旅游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的思路变化与不足之处。首先,通过研究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的了解旅游产业发展的具体情况以及对现实意义。对于“旅游”这一词汇大街小巷的普通民众都不会陌生,因为随着交通的发展我们随时都可以去旅行。但是对于整个旅游产业的发展状况,尤其是大则一个国家小则一个地区如何发展旅游业这样深刻的问题,我们还是需要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的。而笔者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再次,研究这一题目,对于更好的充分发挥政府在其中的引导作用有极大的意义。在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常常会遇到许多的问题,诸如资源配置较难,利益协调较困难等等问题时常出现,这就需要政府广泛听取各方的意见,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再有研究这一问题对综合研究旅游行政职能具有极大的实践意义。 二、旅游产业化的概念 1.旅游产业化的基本概念。要想理解旅游产业化之一概念,首先我们先理解一下产业化的概念,“产业化”源于产业的概念,而产业起初是指国民经济的各种生产部门,后来逐渐拓展了它的含义,泛指各种制造业。换言之,产业是指具

陕西旅游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陕西旅游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 时间:2003-7-25 15:24:07 阅读488次 陕西旅游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黄春长 陕西省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既有大自然造就的美好的生态景观,又有从新石器时代到 周、秦、汉、唐历代遗留下来的无与伦比的古代文化遗产。虽然深居内陆,但是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陕西旅游业已经具备相当大的规模。十多年来共接待入境游客45O万人,创汇超 过10亿美元。1995年接待入境游客44.23万人次,外汇收入1.39亿美元。旅游业为陕西国 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成绩。陕西省政府也已经明确提出要将旅游业作为陕西经济的支柱产业加以发展。但是要实现这一目标,还必须充分认识到,陕西旅游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并存,任务十分艰巨,不可盲目乐观。 1.陕西旅游业发展的机遇 1.1.入境旅游 陕西的入境旅游业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一直处于数量增长阶段。这是由于封闭了十多年 的国门初被打开,神秘古老的中华文明对于海外游客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因而大批旅游团队涌入。这个时期我国旅游景区总体开发不够,主要景点大多以北京、上海、西安、桂林等少数城市为依托,开放范围也很有限,因而客流相对集中。其中陕西占有较大比例的客

流。但陕西旅游业接待能力的发展,总显得跟不上客流增长的需要,因而处于一种被动应付的自然增长状态。 随着改革开放向深度发展,东南沿海经济高速增长,以商务、会议、学术交流、科学 考察、学习、探亲访友为目的入境的散客比例上升,入境旅游团队比例下降。同时,国内各省大量的旅游资源相继都被开发利用,开放范围急剧扩大,各地旅游业全面兴起,入境口岸增多,形成客流分散的局面,陕西占有客流比例减少。这就导致入境来陕客流增长速度减缓,使旅游接待能力显得过剩,涉外饭店客房出租率不高。虽然旅游业的总收入在增加,但是获利率甚低。 客观地分析,旅游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其发展也必然要经过这样一个过程。如果充 分认识这个规律,迅速调整陕西旅游业的结构和战略,适应同际国内旅游市场发育的特点,按照国际水准来改善服务水平和质量,变自然增长、被动应付为主动发展、促进增长,那么就有可能很快实现陕西旅游业从粗放型经营到集约型经营的重要转折。 1.2.国内旅游 从国内旅游市场来看,由于较长时期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工 作时间缩短,节假日闲余时间增多,许多人都有厂较高层次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同时,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人口密度增加,环境污染加重,城市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再加上市场经济使得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强度增大,心理紧张因素增多,使大部分人都产生了休闲、游览、观光、娱乐、访占、探幽、回归自然、开阔视野、增加知识、丰富生活、调节心理、陶冶性情、锻炼身体等方面的需求。我国人口基数巨大,当国家政策对国内旅游从“不提倡”转变为“积极发展”时,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的发展则必然表现出爆发性特征。同时,旅游的形式也正由散客独自旅游,向通过旅行社组团旅游方向发展。因而,陕西旅游业将会占有巨大的国内客源市场。

我国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学习资料

我国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应对措施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行旅游成为人们节假日休息消遣的首选。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旅游资源丰富,吸引着无数国内外游客的到来,带动了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使旅游业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但与此同时,我国的旅游业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因此,正视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问题并找出解决的办法应成为现阶段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我国旅游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1、旅游基础设施薄弱,景区配套设施不够完善。 我国旅游资源丰富,大大小小景区不计其数,因而在景区的建设上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交通依旧是制约旅游业发展的瓶颈。这个问题在节假日时期尤为突出,给游客带来很大的不便;其次,景区的安全措施不完善,使游客的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最后,景区的环保、卫生等配套设施不齐全,制约了旅游发展。 2、旅游产品创新不够。 中国旅游产品早已存在的缺乏创新、品种单一的状况未有根本改观,旅游产品依旧是观光型产品与度假型产品占主流。各个景区的旅游纪念品大同小异,没有代表景区特色的产品。 3、旅游环境保护意识不强,旅游资源在开发过程中遭到破坏。 其中一部分原因是旅游生态环境的退化,在旅游业发展的同时,我国许多旅游风景区、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均出现程度不同的环境退化问题:水体污染,水土流失加重,植被覆盖量下降,动植物有效保护范围不断缩小。最重要的原因则是缺乏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旅游地的建设开发既缺乏科学指导,又缺乏合理监督。加上我国大多数旅游者与管理者的环保意识不强,不文明现象时有发生。许多旅游景点在规划之时就基本上没有或者很少考虑环保设施的配套开发,而环境保护管理又没有及时跟上,从而导致严重的旅游污染问题。 4、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的水平较低,区域发展不平衡。 这个不平衡主要是东西部发展不平衡。我国西部地区旅游资源丰富但是开发力度不够;没有特色的旅游品牌。东部地区资源紧张但发展太快以至于超过了环境承载力。 5、旅游企业竞争力依旧低下。 特别旅行社的发展存在小、散、弱、差等问题。竞争手段单一,过度竞争现象严重。据相关统计资料,中国各类旅行社有8 993家,其中国内旅行社就有7 726家,真正形成规模效应,效益好的旅行社所占比例较小,普遍存在着无序和恶意竞争的现象。不仅使旅游企业的利润率普遍下降;而且造成旅游产品内容“缩水”,质量下降,游客数量减少,反过来又进一步加重旅游企业效益下滑的状况。 6、旅游管理体制不够顺畅,导游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 目前,中国旅游业在服务质量、管理水平、从业人员素质等方面,都远远不能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要。一些旅行社、景区景点的管理者、导游人员违规违法经营,任意削价无序竞争,欺客宰客,既侵害了旅游者的权益,又阻碍了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研究论文

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发 展研究论文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摘要: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乡村休闲旅游作为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在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和改善。伴随着物质文化生活的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在日益增加,乡村休闲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产业,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发展农村经济和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重点解读关于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内容。 关键词:休闲旅游,农村经济,环境建设 一、背景 乡村休闲旅游是当今旅游发展方向之一,具有强大的生机和广阔的前景。(1)先天优势: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农业地域辽阔,自然景观优美,农业经营类型多样,农业文化丰富,乡村民俗风情浓厚多彩,在我国发展休闲农业具有优越的条件、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 (2)市场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旅游正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国内旅游多极化趋势和旅游消费个性化发展趋势正旺,国内乡村旅游也正向着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和度假于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国内的需求层次也在不断提高。就国际市场而言,旅游业市场已发展成熟,已形成了“观光(感知)、度假(享受)、专题(认知)”三合为一的旅游产品复合体。即乡村旅游具有田园观光、休闲度假、自然生态和民俗文化专项旅游的综合功

能。对国内市场而言,因国内旅游市场起步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绝大多数乡村旅游者享受到的是较低价位的消费水准、较低档次的旅游服务和较低层次的精神感受,对旅游景区、农业生产的收获活动和传统节庆活动具有极大依托性。但对自然环境的天然性、纯净性、优美性要求越来越高,对人文环境的古朴、新奇、“乡土味”、“民族味”的呼声越来越强,作为旅游目的地,这些都是吸引游客的必备条件。 (3)发展前景:我国乡村休闲旅游发展面临难得历史机遇,多年实践的积累为乡村旅游夯实了产业基础。近年来,我国很多地区将乡村休闲旅游发展作为旅游工作的重点来抓。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为乡村旅游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国务院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中提出“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开展各具特色的农业观光和体验性旅游活动”要求。很多地区提出要将旅游业建设成为支柱产业,同时将构建以农业观光、乡村休闲、农家享乐、年俗体验为主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纳入五大旅游产品体系。旅游方式的转变为乡村旅游拓展市场空间。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深入推进,传统乡土文化的吸引力与日俱增,城镇居民到乡村观光、休闲、度假已成为重要选择。据统计,在城市居民小长假出游选择中,选择乡村旅游的占70%以上。同时,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低成本的短途旅行,旅游消费方向的转变将成为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最为深厚、最为广阔的根基。 二、内容 (1)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定义:休闲旅游,是指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休闲为主要目的,以旅游设施为条件,以特定的文化景观和服务项目为内容,为离开定居地而到异地逗留一定时期的游览、娱乐、观光和休息。随着人们出游频

大连市旅游行业研究报告

大连市旅游行业市场前景调查及投融资战略研究报告2017-2022年 前 言 旅游业是为旅游者提供各类旅游产品或服务的产业总称。旅游是人员流动的过程,旅游 全过程所需的产品和服务包括:旅游者出游之前的信息服务;旅游过程中的交通、住宿、饮 食、游览、购物、娱乐、导游等各种服务和相关产品;返回常住地之后的信息反馈和追踪服 务。将这一系列产品和服务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整体旅游产品或组合旅游产 品。 随着我国旅游业逐渐步入大众化、产业化发展的新阶段,其重要性也日益显著。旅游业 的发展带动了社会投资,其中旅游业对住宿业的贡献率超过90%,对民航和铁路客运业的贡 献率超过80%,与旅游业相关产业超过了110个。根据世界旅行旅游理事会(WTTC )对近 5年我国旅游产业溢出效应的分析:近5年来我国旅游行业就业带动效应可达1:3.5;旅游 行业相关产业产值带动效应可达1:4.4。中商情报网产业研究院预计,到2020年国内旅游 收入超过4万亿元。 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7-2022年大连市旅游行业市场前景调查及投融资战略研究 报告》由资深专家和研究人员通过周密的市场调研,参考国家统计局、国家旅游局、世界旅 游组织、政府部门机构发布的最新权威数据,并对多位业内资深专家进行深入访谈的基础上, 通过相关市场研究的工具、理论和模型撰写而成。本报告主要分析了我国旅游行业发展环境、 大连市旅游市场发展现状与总体规模、大连市旅游景区发展运营分析、大连市旅行社及星级 酒店市场现状与规模、旅游开发运营企业以及旅游行业的投资前景。

【出版日期】2016年 【交付方式】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 【价格】纸介版:9800元电子版:9500元纸介+电子:9800元第一章中国旅游业发展状况分析 第一节中国旅游行业发展概况 一、中国旅游市场发展概述 二、旅游业发展方式转变 三、旅游信息化发展情况 四、旅游市场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中国旅游总体规模分析 一、中国居民旅游人数规模 二、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情况 三、农村居民国内旅游情况 四、国内居民旅游花费总额 第三节中国入境旅游市场分析 一、入境游客人数规模分析 二、入境旅游收入规模分析 三、入境旅游客源分布情况 四、港澳台入境游客规模分析 第四节中国出境旅游市场分析 一、居民出境旅游人数分析 二、因私出境旅游人数分析 三、赴日旅游市场状况分析 四、赴台旅游市场状况分析 第五节黄金周及假日旅游市场分析 一、元旦小长假旅游市场分析 二、春节黄金周旅游市场分析 三、清明小长假旅游市场分析 第二章大连市旅游市场环境分析 第一节大连市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一、大连市GDP增长情况分析 二、大连市工业经济形势分析 三、大连市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四、大连市经济形势发展展望

新加坡旅游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及其我国借鉴意义

新加坡旅游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及其我国借鉴意义 新加坡旅游业发展成功经验 1. 重视对旅游业的管理、规划与投资新加波对旅游业的管理,通过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两个渠道来进行。前者主要进行宏观管理和规划,使旅游资源得到充分科学的开发,保证旅游业布局健康发展。后者则促使旅游业规范,引导和促进各旅行社、旅游组织不断提高服务质量,进行有序竞争,保证了旅游行业有效、有序的自我发展。新加坡为了依法管理旅游业,目前已经颁布实施的法律有《新加坡旅行社法》、《新加坡饭店法》、《新加坡旅游促进税法》等。新加坡法律之严格,世界文明,有“清规戒律新加坡”之说。为保证出售的商品质优价廉,新加坡旅游局和消协联合推出“优秀零售计划”,对有信誉的商店颁发红白相间的鱼尾狮标志,作为信得过商店。倘若有旅游购物时受到诈骗,可想旅游局或消协投诉,一经查实,不但责令加倍赔偿游客损失,还要吊销其营业执照。系。新加坡政府在对旅游业进行有序管理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对旅游业的规划和投资。从80年代开始,新加坡每年对旅游业的投入达2—4亿美元,2005年新加坡旅游局制定了旅游业总体发展规划——“旅游2015”。2007年新加坡政府投资20亿新币作为旅游业发展基金,用来进行旅游基础设施、旅游景区和景点建设。 2. 充分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因地制宜地发展旅游业。新加坡从自己的国情出发,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条件,创建国际通商口岸、免税购物中心、美食天堂、国际会议和国际金融中心,使该国成为东南亚名副其实的区域中心。新加坡是个免税港,来自世界各地的货物品种齐全,价格便宜,成为游客的购物天堂。新加坡还是著名的美食天堂,世界各地美食荟萃于此,为不同口味和预算的游客提供多种选择。新加坡利用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把邻近的东南亚各国的旅游资源作为本国发展旅游业的有利条件,使其发展成为东南亚的旅游中转站,从而使新加坡成为世界十大旅游中心之一。由于国际会议具有参加人数多、逗留时间长、购买能力强、旅游经济效益高等特点,新加坡政府早在1974年就专门设立了国际会议局,建立了100多座国际会议馆,大力开拓国际会议旅游市场。现在新加坡已成为居亚洲首位、世界第五位的国际会议中心。新加坡政府通过每年举办各类大型国际会议,不仅获得丰厚的经济回报,且大大提高了国际地位及知名度,最终带动了国家旅游事业的发展。 3.创建良好的旅游大环境。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视本国旅游大环境的营造和创建。首先,从1973年新加坡政府就掀起了全国性的、行之有效的植树造林运动,大力整治污水河道,改变市容市貌,使得新加坡成为名副其实的花园城市,成为世界上唯一的一个“三无”城市。其次,新加坡有一套完善的旅游服务机构,旅游接待服务质量高,堪称世界一流。再次,为了让外国游客“无障碍”游览新加坡,新加坡旅游局在酒店、街道等地方设立包括华文在内的多种语言的旅游指南、宣传品、路牌、告示牌等。最后,新加坡政府根据华人占7%的特点,对公民进行儒家优良传统教育,积极开展“礼貌运动”和“敬老运动”,树立了新加坡良好的社会风尚,使得游客在新加坡旅游时不仅感到生命和财产都特别安全,而且还感到亲切和受尊重。旅游大环境的营造使得新加坡自建国以来政治稳定,旅游大环境的营造使得新加坡自建国以来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增长,从未有过政变、暴动、骚动、更谈不上战争冲突,社会治安良好,犯罪率很低,这是新加坡游客持续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4. 积极探索,创造新的旅游形式。“旅游经济无止境”是新加坡旅游局制定各项政策的基础,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新加坡不断扩展旅游经济的发展空间,不断创新,除发展观光旅游外,还积极开发购物旅游、奖励旅游、会议旅游、教育修学游、医疗保健游、游轮旅游、商务旅游等多种旅游产品,不断适应世界各地游客的需要。与此同时,以积极和创新的姿态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