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武陵山区洪水灾害风险评估

基于GIS的武陵山区洪水灾害风险评估
基于GIS的武陵山区洪水灾害风险评估

浅析武陵山片区贫困的原因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21319552.html, 浅析武陵山片区贫困的原因 作者:吴胡珂曜 来源:《西部论丛》2017年第11期 摘要:脱贫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而武陵山片区作为我国14个连片贫困区之一,其脱贫工作更是十分艰巨。本文仅就武陵山片区的贫困原因进行探讨,并从自然环境、历史因素、人才资源、资金投入四个方面对武陵山片区贫困的原因作分析,深入了解一个地区之所以贫困、发展落后的因素。 关键词:武陵山贫困片区脱贫 武陵山片区是我国14个连片贫困区之一,片区包括湖北、湖南、重庆、贵州四省市交界地区的71个县(市、区),其国土总面积为17.18万平方公里。境内有土家族、苗族、侗 族、白族、回族和仡佬族等9个世居少数民族,约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1/8,其中民族自治地方少数民族人口1234.9万人。 武陵山片区是我国较早实施扶贫的区域之一,但这些年来,其贫困状况一直没有改变,此区域的城市化水平也一直保持较低水平,绝大多数居民享受不到城市化带来的福祉,广大的山区农民则生活更加贫困。而造成武陵山民族地区贫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自然原因,本文主要从环境、历史、人才、资金四个方面分析武陵山片区的贫困原因。 一、自然环境限制 由于武陵山片区大多地处湘鄂渝黔四省区边界,片区群山围绕,自然灾害频发,基础实施建设落后,交通不便,一直以来与外界联系较少。在经济发展方面,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既没有发展工业的区位优势,也很难形成对周边地区的经济辐射。因此,武陵山片区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而导致其基本处于与外界经济体相分离的状况,无论是工业用地还是农业用地,多山的自然条件都限制了武陵山片区的经济发展,交通瓶颈制约了武陵山片区内的交流,加上行政区划的分散与地区保护使得经济发展成果难以扩散到其周边地区,因而武陵山片区的发展便孤立于外界,难以与发达地区实现经济互补的发展路径,而片区内的各个县市又基本都是贫困县市,所以在片区内也无法实现有效的经济实体,这便限制了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交流与共享,以至于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武陵山区经济的区域性发展。[1] 二、历史发展滞后 历史上,武陵山片区本来就开发较晚,发展迟缓。解放前长期实行封建领土统治制度,直到建国初期,匪、烟、枪“三毒”与官、匪、霸三个结合仍然是这一地区显著的社会政治特点,交通闭塞、文教不兴,使得在建国后该地区仍没有取得有效的发展。“一把刀、一把火、一把种了、一把灰”又是本地区农业生产的特点,成为建国初期湖南省最贫苦的地区。据1950年的

武陵山片区民族团结示范区的模式选择.docx

武陵山片区民族团结示范区的模式选择 任何民族地区,创建团结示范,在模式选择上应当符合实际,因地制宜,基于优势,突出重点,促进发展,科学客观,切实可行。国家民委在《关于推进武陵山片区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中明确武陵山片区创建团结示范区的总体思路,其基本原则要“坚持围绕中心、坚持群众路线、坚持统筹联动、坚持因地制宜、坚持典型引路、坚持讲求实效”。[1]根据《实施意见》中的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结合武陵山片区有利的民族关系条件、民族文化条件、民族教育条件和民族生态条件,本文重点就创建武陵山片区团结示范区的模式选择展开较为系统、深入的分析。 武陵山片区创建民族团结示范区,不管选择什么样的模式,民族关系和睦是最为重要的前提条件。换言之,只有民族关系和睦,民族团结示范区才有可能,示范区模式选择才有可能;反之,无从谈起。基于此,武陵山片区民族团结示范区的模式选择才有了充分的研究基础。本文在依据地方实际,抓住地方优势,突出地方特点的基础上,提出“民族文化型”“民族教育型”和“民族生态型”三种团结示范区创建模式。 一、“民族文化型”:民族文化的共同繁荣促进民族团结示范区的建设 “民族文化型”团结示范区就是以民族文化为主线,加强民族文化的交往、认同以及共同繁荣促进民族团结示范区的建设。通常而论,少数民族间的文化差异是较大的,不同少数民族的文化认同和接受的过程也需要较长一段时间;但是,民族融合的过程中,不同的文化一旦被对方所认同、接受,文化带来的团结和睦效果将是不可估量的,非经济与政策力量可比。 和中华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一样,在武陵山区少数民族的文化烙印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在那时,三苗,百月,巴,楚等少数民族因为战乱等原因相继与湘西原有的少数民族文化相融合,共同组成了湘西民族地区文化的雏形与轮廓。时间辗转,到了秦汉时代,苗族的祖先聚居在湘西、黔东,被称为“武陵蛮”或“五溪蛮”。[2]从此,各民族

浅谈武陵山片区特色农业发展_以贵州玉屏县为例_李忠斌

武陵山片区地处湘、黔、鄂、渝四省边境,面积约为17.18平方公里,是集贫困地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为一体的经济发展落后地区,片区内聚居着土家族、苗族、侗族等30余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12.5%,武陵山片区作为全国11个贫困片区之一,又被称之为“武陵山贫困区”,特别是分布在该地区的广大农村更是由于位置偏远、地势险峻、耕地资源贫乏、经营方式落后等诸多因素,长期制约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进程。近年来,随着中国农村扶贫纲要(2011-2020)、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2011-2020)实施规划、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多项政策的实施,武陵山片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政策支持固然重要,但内生增长理论认为区域经济依赖外力推动难以实现增长,政策作为推动事物发展的外因,不能始终维持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武陵山片区应当依据自身优势,发展特色产业,从而由特色产业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并最终达到产业重构的目标才是实现武陵山片区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武陵山大部分地区仍是以农业作为支柱产业,因此应当将发展特色农业作为实现产业重构的突破口,然而从其他地区特色农业的 发展现状来看,在发展 特色农业的过程中我们往往容易走入一些误区,认为“特色越多越好”、“规模越大越好”、“产品 越土越好”,因此,探索与思考特色农业的发展问题是极其重要的。武陵山片区山水相连、自然条件相近,笔者以贵州铜仁市玉屏县为例,试图探索武陵山片区特色农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一、玉屏县特色农业现状 农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与保障,特色便是其中的灵魂之所在。在武陵山片区发展特色农业的目的是什么?笔者认为,基于武陵山片区的发展贫困惯性与馥郁的自然资源,发展特色农业既能巧妙的扬长避短又能发挥民族地区的比较优势,继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可以说,特色农业的发展是农业现代化的前奏。 1.玉屏县农业的基本情况玉屏县2012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9535万,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8%,其中农业产值41056万元,同比增长10.3%;林业产值4112万元,同比增长10.0%;牧业产值31791万元,同比增长6.8%;渔业产值2576万元,同比增长8.2%。2012年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8025公顷,同比增长6.54%.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8532公 (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摘要]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已成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旋律, 对于具有发展落后惯性的民族地区而言,发展特色农业无疑是实现传统农业跨越式发展的第一步,本文以贵州玉屏县为例,试图探索武陵山片区发展特色农业的问题与对策。 [关键词]民族地区; 武陵山;玉屏县;特色农业[中图分类号]F327.8[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92 (2015)03-0077-05浅谈武陵山片区特色农业发展 —— —以贵州玉屏县为例李忠斌1郑甘甜2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助项目(CTS13007)、中南民族大学学术团队资助项目“信息化与民族地区农业发 展”(XTS09007)。 [作者简介]1.李忠斌(1965—),男,土家族,湖北利川市人,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民族经济学。 2.郑甘甜(1990—),女,汉族,湖北武汉市人,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经济学。 2015年第3期总第367期民族论坛MINZU TRIBUNE No 032015No .,367 General

《洪涝灾害风险评估进展分析》

《洪涝灾害风险评估进展分析》在全球气候变化与城镇化背景下,极端气候水文事件的发生频率、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都有所增加,洪涝灾害经济财产损失呈显著上升趋势,成为影响国家中长期发展的重大风险之一[1-3]。近几年,极端气象事件增多,城市暴雨内涝灾害频发,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城镇化地区暴雨洪涝防治面临巨大的压力与挑战,因此,洪涝灾害研究成为热点。采用科学的风险评估方法,才可能对变化环境下暴雨洪涝灾害的防治做出明智的决策,及时、有效、持续加大洪涝灾害的综合治理力度[4]。梳理国内外典型洪涝灾害事件,了解国内外洪涝灾害风险评估研究现状,把握未来主要发展趋势,可为洪涝灾害风险管理决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5]。 1国内外典型洪涝灾害 根据1970-xx年全球洪水灾害频次统计,全球范围内洪涝灾害发生的频次有增长的趋势[6]。《天气、气候和与水相关的极端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地图集》显示1970-xx年间暴雨和洪水引发的灾害占自然灾害总数的79%,造成的死亡占55%,经济损失达到86%[7]。xx年8月欧洲大洪水,捷克全国约有22万人紧急避难,水灾经济损失约达30亿欧元。奥地利经济损失达25~30亿欧元。德国约34万人受灾,水灾经济损失达到92亿欧元[8]。xx年卡特里娜飓风引发的洪灾造成了840亿美元经济损失以及1836人死亡,路易斯安娜州的新奥尔良市是重灾之首,飓风引发的风暴潮使新奥尔良市的防洪堤多处溃决,导致80%的城区被淹没,城市生命线系统全面瘫

痪,危化品泄漏导致水源污染,疾病蔓延,继而社会动乱[9]。xx 年7-9月,中南半岛的大部分地区降雨量骤然增多,是往年的1.2~1.8倍。洪灾造成泰国900万人受灾,708人死亡。曼谷60%~70%的街道被淹没,交通全面中断。巨灾严重影响了泰国的经济增长,xx 年泰国全年gdp增长率仅为0.1%[10]。xx年11月8日超强台风“海燕”在菲律宾登陆,“海燕”造成6057人死亡,失踪近1800人,近千万人口受灾,其中,因灾被迫转移的灾民数量超过440万。受损房屋64.8万间,造成基础设施和农作物经济损失约2.75亿美元[11]。我国地处东亚大陆,受大陆性季风气候影响,降雨量年内分布不均,暴雨洪涝灾害突出,大约2/3的国土面积受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洪涝灾害的影响[12]。我国洪涝灾害的分布与降雨的时空分布高度一致,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湖区多,高原山地少,夏季多,冬季少。根据《xx年中国水旱灾害公报》[13],我国自xx年以来的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总体呈上升趋势[14]。xx年、xx年与xx 年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分别达3745.43亿元、2675.32亿元与3155.74亿元[15]。xx年7月16-18日,重庆市主城区最大24h降雨达267mm,大暴雨造成农作物受灾面积200khm2,成灾面积117khm2,倒塌房屋3万间,受灾人口643万,因灾死亡56人,直接经济损失31亿元。xx年7月18-19日,济南市区最大1h降雨量151mm,市区道路损坏1.4万m2,近1万m2的地下商城在不到20min 内积水1.5m,全市33.3万人受灾,因灾死亡37人,直接经济损失13.2亿元。xx年广州“5.7”特大暴雨期间,全市平均降雨107.7mm,

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

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 (2011—2020年) 编制单位: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一一年十月

序言 按照中央把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以下简称“连片特困地区”)作为新阶段扶贫攻坚主战场的战略部署和国家区域发展的总体要求,决定率先启动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工作,为全国其他连片特困地区提供示范。 武陵山片区跨湖北、湖南、重庆、贵州四省市,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于一体,是跨省交界面大、少数民族聚集多、贫困人口分布广的连片特困地区,也是重要的经济协作区。 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中发[2011]10号)和《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号)的要求,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1号)、《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发[2010]46号)和《关于下发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分县名单的通知》(国开发[2011]7号)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按照“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基本思路,把集中连片扶贫攻坚和跨省合作协同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明确了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总体要求、空间布局、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是指导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的重要文件。 本规划规划期为2011—2020年。

第一章基本情况 第一节规划范围 本规划区域范围依据连片特困地区划分标准及经济协作历史沿革划定,包括湖北、湖南、重庆、贵州四省市交界地区的71个县(市、区),其中,湖北11个县市(包括恩施土家族自治州及宜昌市的秭归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湖南37个县市区(包括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怀化市、张家界市及邵阳市的新邵县、邵阳县、隆回县、洞口县、绥宁县、新宁县、城步苗族自治县、武冈市,常德市的石门县,益阳市的安化县,娄底市的新化县、涟源市、冷水江市)、重庆市7个县区(包括黔江区、酉阳土家族自治县、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武隆县、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丰都县)、贵州16个县市(包括铜仁地区及遵义市的正安县、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凤冈县、湄潭县、余庆县)。国土总面积为17.18万平方公里。2010年末,总人口364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53万人,乡村人口2792万人。境内有土家族、苗族、侗族、白族、回族和仡佬族等9个世居少数民族。 第二节自然条件 武陵山片区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类型气候。境内有乌江、清江、澧水、沅江、资水等主要河流,水能资源蕴藏量大。土地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品种多样,锰、锑、汞、石膏、铝等矿产储量居全国前列。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景观独特,

铜仁地区畜牧业发展概况

贵州省铜仁地区生态畜牧业发展概况 铜仁地区位于贵州省东北部,武陵山区腹地,东邻湖南、北接重庆,地处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是大西南连接沿海地区的交通枢纽,素有“黔东门户”之称。全区国土面积1.8万平方公里,辖10个县(市、特区)、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人口415万。聚居着汉、土家、苗、侗、仡佬等29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8.4%。 铜仁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无霜期280天,年均降雨量1100-1400mm,宜于种养业的发展。全区有天然草山、草坡面积652万亩,有各种豆科、禾本科牧草160余种,农作物秸杆和滕蔓青绿饲料的常年产量均在200万吨以上,对于发展畜牧业有着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区内沿河山羊、思南黄牛被列入《中国畜禽品种志》,沿河、德江两县山羊被农业部列入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规划,其产品畅销广东、湖南、福建、浙江、重庆、广西等省。 近年以来,地委、行署把发展生态畜牧业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列入全区社会经济发展“十件大事”之一,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生态畜牧业工作的意见》、《铜仁地区畜禽良种推广补贴办法》等惠农政策,确立了大力发展生猪,突出发展羊、牛、禽和特种养殖的指导思想,规划建设以渝怀铁路线、326国道线、铜遵公路线为主的六大畜禽产业带(优质肉猪、肉牛、肉羊、家禽及渔业、特种养殖)。采取以建设养殖小区和发展养殖大户为载

体,围绕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实施畜牧业良种工程,推广种草养畜、强化动物防疫工作和加快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大了对生态畜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使全区生态畜牧业的发展步入了快车道,实现了畜牧业总量的持续增长和质量的不断提高。全区已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496个,发展养殖协会86个,龙头企业49家,牲畜市场114个,15个良种猪基地获省级《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62个畜产品生产基地获省无公害“一体化”认定。2010年,全区出栏猪210.3万头,牛12.29万头(存栏63.39万头),羊78.63万只,禽788.42万羽,肉类总产量22.13万吨,畜牧业产值5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6.5%。 附:铜仁地区规模养牛场名单

应急预案风险评估

*********有限公司*******煤矿 应急预案 风险评估报告 2016年

目录 第一章事故风险评估说明 (3) 第二章企业概况 (3) 第三章危险源与风险描述 (5) 1、瓦斯、煤尘灾害风险描述 (5) 2、顶板灾害风险描述 (6) 3、提升、运输灾害风险描述 (6) 4、矿井压力容器危风险描述 (6) 5、矿井火灾危风险描述 (7) 6、矿井水灾危风险描述 (7) 7、供电系统风险描述 (8) 第四章风险评估 (8) 1 、顶板事故风险评估 (8) 2 、井下火灾事故风险评估 (9) 3、瓦斯、煤尘爆炸事故风险评估 (11) 4、井下水灾事故风险评估 (12) 5、提升运输事故风险评估 (14) 6、地面火灾事故风险评估 (15) 7 机电事故风险评估 (16)

第一章事故风险评估说明 依据《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13 2013-10-01实施)等有关规定,按照我矿实际情况,对我矿危险源辨识依据进行分析、评定和查找潜在危险因素,分析可能造成事故的触发条件,公司成立对矿山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组,并制定《***************应急预案风险评估报告》,在应急预案编制前,对各类事故的类型、原因、事故易发生的场所、事故发生的征兆和防范措施进行评估。 风险评估小组 第二章企业概况 ***********行政隶属鄂托克旗棋盘井镇管辖,井田面积约7.9410km2,查明总资源量共计9963万吨,设计可采储量4996万吨,生产能力为120万/年,服务年限为32年,主要

煤种是1/3焦煤。 1、提升、运输系统 主斜井采用胶带输送、副斜井采用提升机串车提升。 2、通风系统 矿井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安装两台FBCDZ-№24/2×250型对旋轴流式通风机,一台工作,一台备用。 3、压风系统 地面安装配备SAH160 型空压机,排气量为27m3/min,排气压力为0.8MPa,功率160kW。 4、井下排水系统 井下主水泵房安装MD155-67×9型排水泵三台,一用一备一检修。配两趟直径D219×10mm的排水管路,沿副斜井井筒敷设。 5、矿井防灭火系统 防灭火系统采用灌浆防灭火系统为主,喷洒阻化剂为辅助的综合防灭火措施。 6、矿井供电系统 场地建成10kV变电所1座,双回路10kV供电线路已形成,当一回电源故障时,另一回电源能担负矿井全部负荷。 7、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紧急避险系统 矿井装备采用KJ70N型监测、监控系统,KJ128A人员定位系统,与鄂托克旗煤炭局监控中心联网。

武陵山区规划

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

序言 按照中央把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以下简称“连片特困地区”)作为新阶段扶贫攻坚主战场的战略部署和国家区域发展的总体要求,决定率先启动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工作,为全国其他连片特困地区提供示范。 武陵山片区跨湖北、湖南、重庆、贵州四省市,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于一体,是跨省交界面大、少数民族聚集多、贫困人口分布广的连片特困地区,也是重要的经济协作区。 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中发[2011]10号)和《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号)的要求,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1号)、《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发[2010]46号)和《关于下发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分县名单的通知》(国开发[2011]7号)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按照“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基本思路,把集中连片扶贫攻坚和跨省合作协同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明确了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总体要求、空间布局、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是指导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的重要文件。 本规划规划期为2011—2020年。 第一节规划范围 本规划区域范围依据连片特困地区划分标准及经济协作历史沿革划定,包括湖北、湖南、重庆、贵州四省市交界地区的71个县(市、区),其中,湖北11个县市(包括恩施土家族自治州及宜昌市的秭归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湖南37个县市区(包括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怀化市、张家界市及邵阳市的新邵县、邵

洪涝灾害风险评估进展分析-最新范文

洪涝灾害风险评估进展分析 在全球气候变化与城镇化背景下,极端气候水文事件的发生频率、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都有所增加,洪涝灾害经济财产损失呈显著上升趋势,成为影响国家中长期发展的重大风险之一[1-3]。近几年,极端气象事件增多,城市暴雨内涝灾害频发,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城镇化地区暴雨洪涝防治面临巨大的压力与挑战,因此,洪涝灾害研究成为热点。采用科学的风险评估方法,才可能对变化环境下暴雨洪涝灾害的防治做出明智的决策,及时、有效、持续加大洪涝灾害的综合治理力度[4]。梳理国内外典型洪涝灾害事件,了解国内外洪涝灾害风险评估研究现状,把握未来主要发展趋势,可为洪涝灾害风险管理决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5]。 1国内外典型洪涝灾害 根据1970-2018年全球洪水灾害频次统计,全球范围内洪涝灾害发生的频次有增长的趋势[6]。《天气、气候和与水相关的极端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地图集》显示1970-2012年间暴雨和洪水引发的灾害占自然灾害总数的79%,造成的死亡占55%,经济损失达

到86%[7]。2002年8月欧洲大洪水,捷克全国约有22万人紧急避难,水灾经济损失约达30亿欧元。奥地利经济损失达25~30亿欧元。德国约34万人受灾,水灾经济损失达到92亿欧元[8]。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引发的洪灾造成了840亿美元经济损失以及1836人死亡,路易斯安娜州的新奥尔良市是重灾之首,飓风引发的风暴潮使新奥尔良市的防洪堤多处溃决,导致80%的城区被淹没,城市生命线系统全面瘫痪,危化品泄漏导致水源污染,疾病蔓延,继而社会动乱[9]。2011年7-9月,中南半岛的大部分地区降雨量骤然增多,是往年的 1.2~1.8倍。洪灾造成泰国900万人受灾,708人死亡。曼谷60%~70%的街道被淹没,交通全面中断。巨灾严重影响了泰国的经济增长,2011年泰国全年GDP增长率仅为0.1%[10]。2013年11月8日超强台风“海燕”在菲律宾登陆,“海燕”造成6057人死亡,失踪近1800人,近千万人口受灾,其中,因灾被迫转移的灾民数量超过440万。受损房屋64.8万间,造成基础设施和农作物经济损失约2.75亿美元[11]。我国地处东亚大陆,受大陆性季风气候影响,降雨量年内分布不均,暴雨洪涝灾害突出,大约2/3的国土面积受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洪涝灾害的影响[12]。我国洪涝灾害的分布与降雨的时空分布高度一致,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湖区多,高原山地少,夏季多,冬季少。根据《2018年中国水旱灾害公报》[13],我国自1990年以来的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总体呈上升趋势[14]。2010年、2012年与2013年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分别达3745.43亿元、2675.32亿元与3155.74亿元[15]。2007年7月16-18日,重庆市主城区最大24h

全国暴雨洪涝灾害风险普查技术规范标准

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技术规范 2009年2月

目录 总则 (1) 一、定义 (1) 二、数据资料 (2) 三、暴雨洪涝灾害风险的概念框架和技术流程 (2) 四、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 (4) 附录 1 规范化方法 (11) 附录2 加权综合评价法 (11) 附录3 百分位数法 (11) 附录4 自然断点分级法 (11) 附录5 区划等级命名 (12) 附录6 山洪灾害孕灾环境指标及防灾减灾能力指标说明 (12) 附录7 城市暴雨内涝灾害风险评估指标说明 (13) 附录8 流域暴雨洪涝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分析与评估 (15)

总则 气象灾害是制约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由于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天气气候的特殊性、复杂性,属气象灾害多发区,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所有自然灾害经济总损失的70%以上。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一些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频率可能会增加,各种气象灾害出现频率也将会增加。因而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影响和损失是各级政府关心的问题,也是气象部门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工作是基于灾害风险理论及气象灾害风险形成机制,通过对孕灾环境敏感性、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易损性、防灾减灾能力等多因子综合分析,构建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价的框架、指标体系、方法与模型,对暴雨洪涝灾害风险程度进行评价和等级划分,借助GIS绘制相应的风险区划图系,并加以评述,提出相应的防御措施。本项工作是防灾减灾的一项基础工作,在减灾规划与预案制定、国土规划利用、重大工程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灾害管理、法律法规制定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也是科学决策、管理、规划的重要内容。 一、定义 气象灾害风险:指各种气象灾害发生及其给人类社会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孕灾环境:指气象危险性因子、承灾体所处的外部环境条件,如地形地貌、水系、植被分布等。 致灾因子:指导致气象灾害发生的直接因子,如暴雨、干旱、台风等。 承灾体:气象灾害作用的对象,是人类活动及其所在社会中各种资源的集合。孕灾环境敏感性:指受到气象灾害威胁的所在地区外部环境对灾害或损害的敏感程度。在同等强度的灾害情况下,敏感程度越高,气象灾害所造成的破坏损失越严重,气象灾害的风险也越大。 致灾因子危险性:指气象灾害异常程度,主要是由气象致灾因子活动规模(强度)和活动频次(概率)决定的。一般致灾因子强度越大,频次越高,气象灾害所造成的破坏损失越严重,气象灾害的风险也越大。 承灾体易损性:指可能受到气象灾害威胁的所有人员和财产的伤害或损失程度,

武陵山区茶叶交易市场项目

武陵山区茶叶交易市场项目 招 商 推 介 书 编制单位:松桃苗族自治县投资促进局 编制时间:2017年6月10日

目录 武陵山区茶叶交易市场项目 (1) 一、项目开发建设的市场环境分析 (1) (一)国内茶产业现状 (1) (二)项目建设地及周边地区茶叶产业现状 (2) 二、武陵山区茶叶交易市场竞争力的SWOT分析 (5) (一)武陵山区茶叶交易市场竞争力优势 (5) (二)武陵山区茶叶交易市场竞争力劣势 (6) (三)武陵山区茶叶交易市场竞争力的机会 (7) (四)武陵山区茶叶交易市场竞争力的威胁 (9) 三、项目开发建设的必要性 (11) 四、目标定位 (13) (一)战略定位 (13) (二)项目近远期规划 (15) (三)功能定位 (15) 五、建设内容及规模 (17) (一)管理服务中心 (17) (二)商品贸易中心 (17) (三)仓储区 (17) (四)茶博物馆 (18) (五)农家乐、饭店、旅馆 (18)

(六)星级宾馆 (18) (七)物流区、停车场 (18) 六、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 (18) (一)投资估算依据 (18) (二)投资估算 (19) (三)宣传推广 (19) 七、项目评价 (20) (一)项目实施的社会效益分析 (20) (二)项目与所在地互适性分析 (21) (三)社会风险分析 (21) (四)项目的可行性 (22)

武陵山区茶叶交易市场项目 一、项目开发建设的市场环境分析 (一)国内茶产业现状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也是世界上最早进行茶叶商品化生产的国家。中国茶产业的现状很好,已经连续10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0%,具有无限遐想的未来。 1、纵观中国茶产业的现状 综观中国茶产业与市场的全局,从茶资源、茶营销到茶品牌、茶文化等系列现状来看。其运作与建设远远落后与国内外市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茶产业发展的障碍。面积第一、产量第二(现在是第一)、出口第三、创汇第四,品牌缺乏,这是目前中国茶业在世界茶行业界排行榜上的真实写照。必须承认,我国是世界茶叶大国,但还不是茶叶强国。所以,未来打造和建设具中国特色的茶叶品牌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培育工程,是中国茶产业、茶企业走出去的方向和目标。如何让中国茶产业摆脱传统的粗放式生产经营模式成为当务之急。 2、相邻省市的茶产业现状 2012年全国茶园面积3529万亩,年产总量1750966吨,年产总值939.6亿元。2012年西南片区茶园面积、产量、产值统计(表Ⅰ-1)。

武陵山地区

武陵山区主要包括: 重庆市渝东南地区的“一区五县”:黔江区、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彭水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武隆县、丰都县;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所辖:恩施、利川、建始、巴东、宣恩、咸丰、来凤、鹤峰八个县市;湖北省宜昌市所辖: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秭归县;湖南省的湘西州所辖县市为:吉首市、泸溪县、凤凰县、花垣县、保靖县、古丈县、永顺县、龙山县;湖南省张家界市辖区县为:永定、武陵源两区和慈利、桑植两县;湖南省常德市部分区县为:石门县;湖南省怀化市所辖县市区为:沅陵县、辰溪县、溆浦县、麻阳苗族自治县、新晃侗族自治县、芷江侗族自治县、鹤城区、中方县、洪江市、洪江区、会同县、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通道侗族自治县;湖南省邵阳市所辖县(市):隆回县、新邵县、洞口县、邵阳县、武冈市、绥宁县、城步县、新宁县;湖南省娄底市所辖县(市):冷水江市,新化县,涟源市;湖南省益阳市所辖县:安化县;贵州的铜仁区县为:碧江区、万山区、玉屏侗族自治县、松桃苗族自治县、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思南县、江口县、石阡县、德江县;贵州省遵义市所辖县:正安县、道真县、务川县、湄潭县、凤冈县、余庆县。 武陵山片区跨湖北、湖南、重庆、贵州四省市,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于一体,是跨省交界面大、少数民族聚集多、贫困人口分布广的连片特困地区,也是重要的经济协作区。本规划区域范围依据连片特困地区划分标准及经济协作历史沿革划定,包括湖北、湖南、重庆、贵州四省市交界地区的71个县(市、区)包括,其中,湖北11个县市包括(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及宜昌市秭归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湖南37个县市区(包括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怀化市、张家界及邵阳市新邵县、邵阳县、隆回县、洞口县、绥宁县、新宁县、城步苗族自治县、武冈市,常德市石门县,益阳市安化县,娄底市新化县、涟源市、冷水江市),重庆市7个县区(包括黔江区、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武隆县、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丰都县),贵州16个县市(包括铜仁地区及遵义市正安县、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凤冈县、湄潭县、余庆县)。国土总面积为17.18平方公里。2010年末,总人口364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53万人,乡村人口2792万人。境内有土家族、苗族、侗族、白族、回族和仡佬族等9个少数民族。 。在漫长历史过程中,形成了以土家族、苗族、侗族文化为特色的多民族地域性文化,民俗风情浓郁,民间工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各民族团结和睦,社会和谐稳定。 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水利能源通信和信息化城市基础设施 产业化扶贫旅游业特色农业加工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民族文化产业 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协作发展产业发展 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基本情况简介编辑湖北、湖南、贵州、重庆三省一市边境交汇之处,是我国土家族的最大聚居地,俗称“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该地区含盖50余县(市、区),土地总面积约为1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3000万人,其中,土家族、苗族、侗族等30多个少数民族人口占地区总人口的48.9%,是我国内陆跨省交界地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少

洪涝灾害应急预案

洪涝灾害应急预案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洪涝灾害应急预案 1编制依据 本专项预案编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标准、中国石化重特大事件应急预案等。 2定义与分级 2.1事件定义 因连续暴雨或行洪发生洪涝,对施工作业区域的人员、财产造成严重威胁,影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的事件。 2.2事件分级 2.2.1Ⅱ级事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为Ⅱ级事件: a)连续暴雨造成基地住宅、厂区、道路被淹,影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 b)施工作业区域因洪水造成的人员、财产损失的。 c)所属区域地方政府已经启动本地区防洪应急预案的。 3预测与预警 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应针对可能发生的洪涝灾害事件,建立预测预警机制,开展风险评价,采取预防措施,做好应急准备。 3.1预测及信息收集 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在汛期要预测可能发生的洪涝灾害突发事件,通过以下途径获取突发事件的预测信息: a)上级、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媒体发布的汛情信息、通报、通知等; b)上级及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向应急指挥中心告知的汛情预警信息; c)对发生或可能发生的洪涝灾害,经风险评估得出的发展趋势报告; d)来自基地及施工单位的汛情报告; e)其它汛情信息来源。 3.2预警及预警发布 3.2.1预警 a)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根据收集的预测信息,对可能发生的洪涝灾害进行预警;应急指挥中心应当根据预警信息迅速做好应急准备,抢险人员及物资、设备进入待命状态。 b)应急指挥中心根据汛情变化,对洪涝灾害事件进行预警,做好应急准备。

3.2.2预警发布 a)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负责提出预警信息发布报告,经应急总指挥审批后发布; b)预警信息包括洪涝灾害事件的类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等; 3.3预警解除 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对洪涝灾害事件预警进行分析,认为已经达到预警解除的条件,报由应急总指挥授权发布解除令。 4报告、接警 4.1报告与接警 4.1.1发生洪涝灾害事件,基地及施工单位负责人应将情况立即向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报告,最多不超过30分钟。 4.1.2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值班员接到洪涝灾害报警,应详细了解并登记《突发事件应急报告登记表》。 4.1.3报告内容 基地发生洪涝灾害事件应立即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受灾时间、地点; b)洪水、水位、气象情况,; c)人员伤亡情况,设备、财产损失情况; d)受灾人员的情绪; e)已采取的措施; f)救助请求等 5应急启动 5.1启动条件 当符合应急管理规定启动条件时,由应急指挥中心立即下令启动本专项预案 5.2应急启动 应急指挥中心应做好以下工作: a)随时掌握基层单位处置情况; b)审定应急处置指导方案; c)拟定现场应急指挥部人员,指派现场应急指挥。 5.3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应做好以下工作: 5.3.1应急抢险组 a)连续收集现场应急处置动态资料; b)传达应急指挥中心的指令;

武陵山片区特色农业发展

武陵山片区特色农业发展研究 何治江 (中共重庆市黔江区委党校) 摘要:武陵山片区以其丰富的特色农产品的产出,具有发展特色农业的天然优势。而发展特色农业又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和实现扶贫攻坚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对武陵山片区特色农业发展现状的全面认知的基础上,针对特色农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可行建议,很有必要。 关键词:武陵山片区特色农业发展问题与对策 武陵山片区包括湖北、湖南、重庆、贵州四省市交界地区的71个县(市、区),是全国十八个连片特困地区之一,也是重要的经济协作区。2012年5月,温家宝总理在调研湖南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工作中明确指出,要立足武陵山区的优势和资源条件,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把油茶、茶叶、中药材、高山蔬菜等特色农产品做出品牌和效益。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重庆市委书记张德江在渝东南地区调研时强调,渝东南地区山多地少、条件艰苦,必须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效益农业,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尽快改变渝东南贫困面貌。 一、武陵山片区特色农业发展的基本现状 武陵山片区以生物物种多样,素有“华中动植物基因库”之称,在种殖和养殖上都有着许多特色,在特色农业的发展上具有天然的优势。 (一)特色农业概述 特色农业,即以栽培农作物和饲养牲畜为表现,从区域内农业资源中开发出特有的、成规模化的农产品,产生较好经济效益的一种生产事业。特色农业的关键在于“特色”和“效益”,具体来说:一是要有特色,即依据本地独特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通过特有或普遍的生产手段,创造出独具特色农产品。二是效益要好,在“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前提下,通过对特色农产品的生产、推介、销售,产生出较好的经济收益。 那么,“特色”与“效益”之间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总体上来说,特色是效益的基础,效益是特色的保障。具体来说,一方面,特色农业以“特色”命名,无特色则名不副实;无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还是“物以稀为贵”都以特色为前提;特色是因地制宜、立足自身实际的重要表现,也可以说,“特色”在当地并不特色。另一方面,人们的各种生产生活总是围绕经济利益来展开的,如果特色产业不能带来预期的经济效益,那么,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特色产业都将被很快的抛弃,在此意义上,可以说效益是特色的重要保障。 (二)武陵山片区特色农业的发展 武陵山片区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类型气候,境内有乌江、清江、澧水、沅江、资水等主要河流,水能资源蕴藏量大。区内土地资源也十分丰富,据统计:土地面积499.59万亩、耕地面积137.99万亩、水浇地面积34.36万亩、15度以上的坡耕地面积87.50万亩、水土流失面积27.96面积、草地面积22.47万亩,而在土地利用方式上,主要是以农业为主。 2010年,武陵山片区实现农业总产值73.67亿元,比2001年增加36.69亿元,增长了99.19%;农业商品产值达到76.27亿元, 农业商品率55.99%,农产品产量大幅增加,粮食产量、蔬菜产量、肉类总产量分别为201.05万吨、165.65万吨、33.47万吨,比2001年增加16.71万吨、72.20万吨、3.77万吨,分别增加了8.69%、 77.26%、12.71%。从特色农产品构成来看,种植上有诸如青花椒、金 银花、猕猴桃、黄连、纯菜、辣椒等特色资源;养殖上诸如蚕桑、蜜蜂、乌羊、土鸡、长毛兔等特色资源。 多年来,武陵山片区充分利用自身条件,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和优势农产品开发,已经初步形成特色农业产业生产为基础,纵向发展深加工、横向发展休闲文化旅游的网络格局,成功打造出一系列特色农业品牌(石柱辣椒、秀山金银花、利川莼菜、古丈毛尖),并通过这些农产品的产业化、规模化,为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然而,从总体上看,由于受传统观念、自然条件、启动资金、种养技术和种养水平的等因素的制约,武陵山片区大多数特色农业结构单一、规模化程度不够、农产品的加工水平低、市场化程度低、产业项目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依然较弱。 二、武陵山片区特色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的出台,为特色农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好的机遇,而要用好这些机遇,先要清醒认识到武陵山片区特色产业的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自然条件约束性较强 武陵山片区贫困村大部分分布在深山和偏远地区,交通不便,受耕地、水利等自然资源约束很大,自然灾害应对能力低,生产方式单一,生产技术传统、落后,新产业的发展推广受到很大的限制。 一方面,武陵山片区大部分地区均为山地,自然条件差异不大,很多地区特色农产品相同。以至于某一地方特色产业发展较好,其它地区就盲目跟进,全力发展政策支持该产业,出现恶性竞争,导致自然资源和政策鼓励难以实现效用最大化。另一方面,从某一地区来看,其特色农产品依据市场和政策的需要而不断变换,容易造成大量资源的浪费。 (二)基础设施建设薄弱,配套设施建设不足 由于历史原因和自然地理条件,武陵山片区的农村公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仍比较薄弱,对本地区优势特色农产业产的发展壮大造成了一定影响。具体表现为:片区内主干道网络尚未形成,公路建设历史欠账较多,水利设施薄弱且严重老化,电力和通讯设施落后。区内有47个乡镇不通沥青(水泥)路,占乡镇总数的 3.41%;9271个行政村不通沥青(水泥)路,占行政村总数的 40.25%;7790个村没有完成农网改造任务,占行政村总数的 33.82%。区内仓储、包装、运输等基础条件差,金融、技术、信息、产 经济 经济看点 57 --

年度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及其应用——以湖南为例

第34卷第1期2019年1月 灾害学 JOURNAL OF CATASTROPHOLOGY V 〇l . 34 No . 1Ja < ZQU 周洪建,汪明,胡心佳,等.年度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及其应用一一以湖南为例[J ].灾害学,2019, 34(1): 122 -127. [Z H O U H o n g jia n , W A N G M in g , H U Xinjia ,e t a l . A n n u a l f lo o d d is a s t e r risk a s s e s s m e n t m o d e l a n d C a t a s t r o p h o lo g y ,2019,34(1): 122 -127.doi : 10. 3969/j . is s n . 1000 - 811X . 2019. 01. 023.] 年 度 洪 涝 灾 害 风 险 评 估 模 型 及 其 应 用 ------以湖南为例! 周洪建\汪明2!胡心佳2!袁艺1 (1.应急管理部国家减灾中心,北京100124 ; 2.北京师范大学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北京100875)摘要:依据灾害概率风险评估理论,考虑汛期降水的可预报性,基于历史洪涝灾害事件,尝试性地构建了年 度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模型,以湖南为例,对评估模型进行了检验与应用。结果表明:模型建立了前期海温和环 流指数等因子与汛期区域降水时空分布的回归预报方程,应用概率风险分析得到年度不同降水下直接经济损失 分布,结合蒙特卡洛仿真模拟求解损失的超越概率曲线,评估年度洪涝灾害单次最大可能损失、年度总损失以 及年期望损失;模型集‘‘未来年度汛期降水预测降水与损失分布关系拟合”、‘‘损失超越概率评估”于一体, 是对全过程年度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方法的新探索;湖南年度洪涝灾害评估案例表明该模型可操作,结果与实际 情况相符。研究可为完善灾害风险评估内容与技术方法提供新视角,亦可为开展业务实践提供方法借鉴。关键词:年度风险;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模型;概率风险;湖南中图分类号! X 43; P 54; P 4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 - 811X #2019$01 -0122-06d o i : 10. 3969/j . issn . 1000 -811X . 2019. 01. 023洪涝灾害是一种突发性强、发生频率高、危害严 重的自然灾害,而中国是世界上洪涝灾害最为严重的 国家之一[1]。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是对区域洪水灾害自 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综合评价,其目的是为了更精确 掌握洪灾风险的空间格局及内在规律[2]。年度自然灾 害风险评估是对未来一年某区域灾害风险的分析与评 价,可为做好年度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以及重要基础设 施的规划施工等提供重要依据。中国地震部门每年年 初会分析判断未来一年区域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 区及震级强度[3],气象部门年初发布未来一年气候趋 势预测意见并给出气候风险指数预测数据[4],国土资 源部门年初也会对未来一年的地质灾害趋势做出预 测[5]。不难发现,这些都是针对致灾因子发生概率的 预测,并不是真正的未来一年的灾害风险评估,国内 外尚未出现较为系统的年度自然风险评估的相关做法 与研究成果。鉴于此,本文从灾害概率风险评估理 论[6]出发,以湖南省为例,构建年度洪涝灾害风险评 估模型,探索年度灾害风险评估的新途径,以期为提 升区域年度洪涝灾害风险防范和备灾工作的科学性和 针对性提供参考。 1 年度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模型 1. 1评估思路 洪涝灾害与极端降水关系密切[7],对极端降水发 !收稿日期:2018 -06 -21 修回日期:2018 -08 -14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年度洪涝灾害年度风险评估方法与综合防范模式研究”(41771541 % 第一作者简介:周洪建(1980 -),男,山东泰安人,副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灾害风险与损失评估研究. E-m ail : z h o u h j _b n u @h o tm a il.co m 生趋势进行分析判断,结合承灾体脆弱性开展年度风 险评估,是本文年度洪涝灾害风险评估的基本思路。 有研究指出,海温异常是触发气候异常的重 要因子[8],海洋有较强的记忆性和持续性,海温 变化往往超前于大气环流和天气气候变化,前期 海温异常是短期气候预测的重要前期信号[9]。灾 害风险是危险性与易损性的乘积,即风险(年均期 望损失)=致灾频率(洪涝发生次数的频率)f 易损 性(超越概率),其中致灾频率反映了区域内发生 不同程度洪涝灾害的可能性;易损性则反映洪涝 灾害的损失分布,即超过某一损失程度的概率, 易损性表现为一条或多条损失的超越概率曲线。 除了对年期望损失评估之外,也需要预测未 来发生洪涝灾害的趋势及损失概率,这需要大量 的随机数来源。本文利用蒙特卡洛仿真模拟[10-11] 得到大量目标变量,弥补历史数据不足的缺陷, 并结合利用历史数据得到的损失和洪涝灾害次数 的分布,绘制出洪涝灾害损失的累积超越概率和 单次最大超越概率曲线,并计算年期望损失,即: 年度洪涝灾害风险。1.2评估流程 以汛期降水的时空分布作为切入点,分析造成降 水异常的物理机制,探寻可预报因子海温及环流指数 的长期预报性;结合研究区历史洪涝灾害损失数据, 对不同降水情景下洪涝灾害的频次及直接经济损失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