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审计的案例(DOC)

绩效审计的案例(DOC)
绩效审计的案例(DOC)

风险导向审计实务系列之现代企业绩效评价案例

第四节:现代企业绩效评价

(Business Performance Review, “ BPR”)

四:附录一: 案例分析( BPR Case Study)

公司名称: CAB 运输和仓储有限公司

(金额单位:除注明外,以千元人民币计)

概述

2002年7月,审计小组(合伙人,主管和高级经理)与CAB公司管理高层(CEO,CFO,执行副总裁。他们拥有公司100%的股份)会面以了解管理层如何考核和监管公司的经营绩效,并讨论包括如下的具体事项:

●2002年、2003年及以后年度,管理层的战略以及相关关键性的成功要素。

●管理层所采用的经营绩效考核措施。

●管理层所采取的监控措施以及相关的报告。

●第三方对公司财务报告的利用,包括他们所使用的绩效考核方法和他们对公司的

预期。

●管理层对公司2002年、2003年及以后年度的预期。

●基于6月30日的财务报告,公司截止到2002年6月30日的中期经营成果。

通过该会议及随后7月份与高层管理者的后续讨论,审计小组做出了2002年该企业经营绩效评价(BPR)的假设值。

在2003年2月,审计小组再次与公司高层管理人员会面,从而更新了审计人员对以上事项的认识,并在年终财务报告的基础上,与公司管理层讨论并对假设值的作出共同评价。

1.了解实际经营情况——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

在了解该公司业务的其他阶段中,审计小组识别出以下对企业经营绩效有重大影响的经济交易事项:

影响2002年的重大交易是:有关B不动产的购建及随后出售U不动产(以下统一称为不动产交易)。这一交易的直接结果是,公司将拥有B不动产的产权并可将出售U 不动产收益约¥4,000相关的税额确认为递延税项,约¥1,600。购买B不动产所需的资金主要来自外部借款和出售U不动产的收入。

注——参考后附BAF所记录的其他重大交易事实,将有助于企业经营绩效分析。

2.了解第三方对该公司绩效考核评价和预期

CAB财务报表的主要第三方使用者是W银行,该银行多年来为CAB提供融资服务。本年度,由于CAB 公司的上述不动产交易,W银行延长对CAB的贷款期限。与这一融资相关联的是,W银行要求CAB从2002年12月31日开始提供财务报告,并要求CAB公司的三个主要财务指标符合融资合同中的如下要求:

●最小净收益不得低于50万元,

●最低流动比率不得小于2.5

●最大负债权益比不超过1.5

融资合同要联合不动产交易的融资进行谈判,并考虑这些交易对公司财务报表的预计影响。管理层希望能够履行这些合同,因为如果把不动产交易的收入排除在外,公司将不可能履行2002年的最小净收益和最小流动比率承诺。见第六部分关于2003年及以后年度的假设,包括对这些合同的考虑。

3.了解高层管理者的经营绩效考核和监管活动

3.1 经营绩效考核

3.1.1 了解经企业经营绩效考核

我们和高层管理者讨论他们如何考核公司的经营绩效。我们了解该公司使用由会计部门编制的月度报告,这些报告要与前一个月和以前年度可比月份的报告进行比较,但不与预算相比较,因为公司没有正式的预算程序。这些报告包括以下财务绩效考核指标:1.营业收入

2.毛利润率

3.营业利润率

4.净利润率

5.平均收款期——客户

6.平均付款期——供应商

7.流动比率

8.现金营运指数(经营现金净流量/折旧前经营活动净收益)

9.负债权益比率

3.1.2 相关性评估

我们得出结论:这些考核指标与公司业务绩效的考核相关,提供了对公司经营和审计绩效认识的可接受水平。在达成这一结论过程中,我们考虑了以下内容:

●CAB的经营战略;

●同行业其他公司普遍使用的绩效考核指标。

我们得出结论:CAB使用的指标具有相关性,同时我们提出建议以改进管理层考核和监

管活动,这些建议列在附录1。

3.1.3可信度评价

在企业经营绩效考核中,我们依据的主要信息是由管理层编制的月度绩效报告。在我们评估假设的整个过程中,我们也依据各种客户提供的信息,如:从仓库管理系统获得的债务人账龄信息以及储存、保留记录数据。我们得出结论:本质上说,在月度绩效报告评价和我们的假设评价中使用的所有信息,都是同一个关键流程的结果或财务报告流程的产品。基于我们在BIF关键流程/财务报告流程中所做的工作,以及相关的控制测试工作,我们得出结论:企业经营绩效中包含的信息,在本年度内是可以信赖的。

3.1.4审计师的建议

当我们认为通过经营绩效考核足以获取对公司绩效的初步认识时,我们提出了一些的建议(在附录1)以加强公司经营绩效的考核。

3.2绩效监管活动

3.2.1 了解监管活动

主管人员编制月度绩效报告,它包括3.1.1中列出的月度绩效考核内容,以及与前一个月、上一年同一月的月度绩效考核的比较结果。高层管理者审核此报告。主管人员要在高层管理者提出的任何问题上做出后续安排,包括编制所要求的附加分析。

公司通过让CAB的CEO作为股东会成员参加每月N国际货运公司召开的股东会,获得可能影响其经营的行业趋势和其他经营要素信息。CAB是N国际货运公司的省际和国际预定代理或原始代理,后者是中西部最大的区域运输公司。

通过参加这些会议,CEO将了解到那些可能影响CAB短期收入及发展趋势,进而影响其长期战略的要素。CEO在对CAB月度绩效报告的审查中将使用这些信息。

另外,高级管理层的三个成员都有公司经营的第一手资料,这些资料包括与公司主要客户和供应商的常规接触记录。

3.2.2相关性评估

我们已经得出结论:上述的活动对于监管公司经营是相关且充分的。

3.2.3审计师的建议

见3.1.4中的建议,进一步细节见附录1

4.高层管理者期望

4.1管理者的绩效假设

如上所示,管理层没有正式的年度预算。另外,管理层也不对绩效考核进行预测或者不对它的预期进行研究和记录。

4.2 管理层假设客观性的评估

不适用

4.3 审计师所作的假设

审计师已为CAB作出了当前及未来年度的假设,这些假设是基于与高层管理者的讨论和我们对客户的了解。我们的某些假设不是点估计,而是区间估计,主要因为研究的方法不精确,且缺乏前瞻性数据。这些假设和我们的评价详见第五部分。

5.经营绩效考核分析结果

2002年经营绩效分析结果总结

5.1 净营业收入

5.1.1 假设(当前年度,2002)

管理层希望,且我们认同,净营业收益将下降大约5%,主要由于以下原因:

减少

●截止六月本年累计收入与2001年相比降低6%;

●与K跨国公司在2001年发生的大范围、一次性安装和设备服务,在2002年预

计不会重复发生;

●缺少精细工艺储存设备的改进;

●由于管理层把精力集中于不动产交易导致运输服务收入轻微下降;

增加

●由于2001年8月与C公司和P公司达成了仓储合同,因而使公司收入增加,

但该合同在2001年仅产生极小的收入。在2001年的审计中,我们没有考虑这些合同的条款是否需要特别收入认定,以确认其符合GAAP的要求。对这一重大(2002年620的收入)和唯一的合同条款,其相关的收入确认标准将作为会计原则和惯例固有风险在BIF中进行分析。从我们的BIF工作中,我们已经识别到该风险,并将其列入需要进一步关注的风险,需要进一步评价与这些合同相关的收入确认方法是否妥当。

5.1.2 假设评价(年末)

营业收入减少9%,而不是5%。管理层将大部分减少主要归因于不动产交易的负面影响,这些负面影响远大于预期,并且会比初始计划耗费更多的管理时间。

我们已经考虑到这一偏差是否表明存在其他的风险,如:有新的竞争者进入市场或已有市场份额减少。基于我们与管理层的讨论,我们一致认为净营业收入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管理层近年来缺乏对核心业务的关注。(未来)假设2003年及以后年度管理层将提高盈利能力,该计划记在6.1.1部分。

另外,假如缺少管理层提供的具体营业统计数据,将很难准确估计收入的减少。基于此,我们不认为这一偏差是风险的征兆,我们已经对主要合同的收入追加了预见性和分析性工作,并对客户订单处理、送货服务和回款程序等关键性流程(BIF)追加了风险识别工作。从这些工作中,我们确认了一些其他需要予以关注的固有风险的。从我们对这些固有风险相关控制测试中,我们得出结论:控制设计和运行有效,没有额外审计风险。

收入变动的详细情况以及关于重要帐户变化的解释,如下表所示:

营业收入9%的减少可进一步描述如下:

a.省际间居民运输减少20%,超出预计的程度。这一减少是由于——

i.销售代表与新销售商达成的周转额不如预期的水平;

ii.新进入市场的竞争者导致市场份额减少;

iii.N国际货运公司微调价格(N国际货运公司是CAB的最大的客户);

b.省内商业运输减少12%,超出预计的程度,这一减少是由于——

i.高层管理者把精力集中于不动产交易,而不是他们负有主要销售责任的

省内商业运输;

ii.由于B物流公司的价格下调,CAB的市场份额减少,B物流公司是CAB 的主要竞争者;

c.安装和设备服务减少27%已预计到,如上述,由于2001年的大型工程――

为K跨国公司在东部沿海主要城市所有的工作地建立工作站仅是一次性的

业务

d.由于与C公司和P公司签署了大宗仓储合约而增加的收入,被其他业务销

量的减少所抵消。销量的减少主要是由于2001年12月该部门经理的任期

届满。

运输收入总量的减少主要是销量减少导致的。由于缺乏经营统计数据(销量和价格),我们无法进行详细的预见性测试以估计在运输业务上的经营收入。

然而,管理层对仓储服务线的绩效考核是基于已储存货物的数目和已利用空间的立方米数。对于仓储和档案记录保存服务收入的总体测试如下:

√符合BIF中测试的仓库管理系统“存货管理”关键流程。

乄符合由CEO和CFO审批的销售清单,有效期12个月,截止2002年12月31日

ф由审计师重新计算

√√符合2002年12月31日测试的总分类帐,该测试属于BIF中财务报告流程测试的一部分。

5.2毛利率

5.2.1假设(当前年度一2002)

管理者希望,且我们认同,毛利率将由22.5%降至19-21%区间内,主要由于以下原因:

●截止6月份本年累计毛利率为20%

●利润的减少在运输服务业务中已经预期到了,该业务占到公司收益的

75%,预计的减少是由于N国际货运公司将所有省际和国际运输价格下调

根据该公司CEO了解, 那只会是微小的价格下调,另外一年平均下来,省际每公里或国际运输价格预期将不会发生重大变化。

●CAB计划不改变他们省内运输的价格也不改变其储存箱的价格。

●某些直接成本预期将增加,约占收益的1%:

U不动产的维护将增加,以使其达到出售条件。参见相关评论,

这些评论是针对维护成本进行会计处理时的假设而做出的;

货车租用预期将会增加,因为租金额增至一个较高的水平,这就

需对公司现有运输船队进行补充,以满足承接的有关P.J公司7

月将其总部从亚特兰大移至西亚图的业务。由于这一重要的客户

关系,高层管理者已决定由公司自身承担增加的租金额,而不是

将它转嫁给客户;

燃料成本有可能由于全球原油短缺而增加;

B地设施的将额外租用7个月,从3月到9月,从而会增加租

金支出;

由于预期收入将会减少,管理层报酬将保持不变或仅增加收入的

1%。

预计2002年在19-20%范围内的毛利率与公司以往在20-25%范围内的毛利率保持一致,除了1999年由于公司司机联合罢工而受到不利影响外,如下图所示:

5.2.2 评价(年终)

与我们所假设的19%-20%相一致,2002年实际毛利率为19.8%。直接成本的分析如下,它反映了没有发生重大和未预计的直接成本变化。

同比/ 共同口径分析

如5.2.1所示,在建筑维护帐户上的费用与U不动产的维修和改进有关。在与维护经理讨论后,审核他提供的分析材料,我们确定2002年中有¥176的维护费用完全与“修理”U不动产的合同义务有关。结果,这些费用将抵销不动产交易中产生的利润。审计建议编制如下分录,从而对这些费用进行重新分类( Proposed Reclassification Jounal Entry, “ PRJE”):

借:不动产交易利润176

贷:直接成本176

5.3营业利润率

5.3.1假设(当前年度一2002)

管理层预期,且我们认同,营业利润率将从7.2%减至0.5%-2%,主要由于以下原因:

●毛利率的降低(见上述5.2);

●与截止6月份本年累计财务状况一致,销售费用发生了细微变化,由于:

-2002年末广告增加,因为新型B储存设备的推广,此设备将在2003年面市。

-差旅和招待成本减少,因为上一年5个销售执行官曾去欧洲参加了产业会议

●与截止6月份本年累计财务状况一致,管理费用上升了,由于:

-与不动产交易相关的法律、财务和税收服务所产生的费用(参见有关这些成本会计处理假设的评论)。

5.3.2 评价(年终)

营业利润率从7.2%减至0.7%,这与我们的假设一致。对营业利润率的分析如下。

销售费用帐户如下所示:

管理费用总共增加497, 是由于: (1) 管理者分红的增加160; (2) 由于不动产交易而产生的服务费用的增加121 ; (3)其他杂项费用增加216。对于不动产交易的服务费,我们通过审查由主管提供的分析材料来验证这些金额。同时建议编制如下分录,从而对这些费用进行重分类(PRJE):

借:不动产交易利润121

贷:管理费用 121

5.4净利润率

5.4.1 假设(当前年度一2002)

管理层预期,并且我们认同,净利润率将从4.0%增至10%-13%区间内,因为2002年营业收入无亏损,加上从不动产交易中获得的大约2,500的税后收益。不包括不动产交易中获得的收益,净利润率有可能从4%减至大概持平,如5.3所述。

5.4.2 评价(年终)

如果包括不动产交易的收益,则与我们10%一13%的假设相一致;不包括这项收益的话,大概持平。包括这项收益2002年实际净利润率是12.9%,不包括则为0.2%。

资产管理假设

5.5平均收款期一客户

5.5.1假设(当前年度一2002)

管理层预期,且我们认同,平均收款期可能从54天增至56一61天,主要由于:

现有主要客户的信用条款从50天变到60天。新的信用条款是回应竞争者的信用条款而作出的,同时也是为了回应来自CAB的一些大客户的压力,如:P.J公司、F.A 公司、R.I公司、L.A公司和C.D公司。我们与CEO讨论新信用条款,并且审核了两份客户合同(F.A公司和R.I公司)。基于这些工作,我们确定合同唯一重大的变化就是信用条款。因此,在此这并不是风险征兆,也不需要进行额外的审计工作。

5.5.2假设评价

平均收款期从54天增至65天,而不是预期的56一61天。管理层将此更大幅度的增加归因于:

账龄的小幅度增加证明了收款速度较慢,如下所示:

应收帐款61-90天91-120天

2002 243 209

7%6%

2001 191 113

6%4%

年末两笔大额应收帐款总额是195,这是由于9月签署的家具和安装合同造成的。

基于这些解释和财务报告分析表中的详细分析,我们得出结论:这些假设的变化不是风险的征兆。

5.6平均付款期一供应商

5.6.1 假设(当前年度一2002)

管理层预期,且我们认同,对供应商的平均付款期将从17天增至18-24天区间内,即公司将用更长时间向其供应商支付款项,这是因为收益下降导致了营业中现金减少。

5.6.2 假设评价

应付账款付款期从17天增至27天,这比预计从18天增至24天的增幅大。管理层将其归因于:

?应付账款从2001年461到2002年659大约增加了40%,这是因为为了使B 储存室达到可用状态而增加了相应的活动(如:12月31日应付¥122给建造储存室的木匠等);

?尽管2002年12月获得了不动产交易中产生的净现金,但是这些现金并没有用来在12月支付供应商。

由于向应付账款人员施加了额外压力,要求他们在12月中处理大约超出平常交易量40%的交易,我们认为这个情况表明了风险征兆。根据我们在BIF中对应付账款关键流程所做的审计工作,我们识别出一个固有风险,即公司需要评估可能无法在年前完全获得供应商发票从而可能低估负债的固有风险。

流动性假设

5.7流动比率

5.7.1 假设(当前年度一2002)

管理层预期,且我们认同,流动比率将从2001年的2.3增至2002年的2.5到3.0区间内,主要由于以下原因:

从不动产交易中获得的现金将使净收益总额增加约2,000。

5.7.2 假设评价

与我们从2.3增至2.5-3.0的假设一致,实际流动比率为2.8。

5.8现金营运指数(经营现金净流量/折旧前经营活动净收益)

5.8.1 假设(当前年度一2002)

管理层对于此假设没有任何预期,因为他们不准备将经营现金流量与折旧前净收益相比较。我们增加了这项考核,因为它提供了经营活动使用和提供现金的总体状况,而且当它与净收入相联系时,将可能表明财务报表存在错报的风险,包括舞弊。

我们预期这一比率大约为1.1,这是由于以下因素的影响:

?在建资产应收账款帐户将不会有重大改变。预计收入将会减少,这是由于应收

账款的减少。然而,这一减少被预计客户平均收款期的延长大致抵消;

?对供应商的平均付款期预计在2002年将会增加,这将拖延经营现金的使用。

5.8.2 假设评价

实际比率为0.9,而预期比率大约为1.1。这一差异产生的原因是:没有预期到对客户的平均收款期延长了。参见5.4.2中所述。现金营运指数历史性趋势如下:

如图所示的趋势,这一比率在0.7和1.2之间,除了1999年是亏损年份以外。在1.0周围变动的趋势是正常的,而且这并不表明存在财务错报的风险,也不能说明存在对在建资产的持续需求。

财务杠杆假设

5.9负债权益比

5.9.1假设(当前年度一2002)

管理层预期,且我们认同,负债权益比将从2001年的0.4增至2002年1.0到1.5的区间内,主要由于以下原因:

?与不动产交易有关的新借入大约6,600的银行借款;

?偿还2002年应付保险金;

?没有新的股权交易(如:股票发性);

?从2002年净收入中得到的留存收益增长了约2,500。

5.9.2假设评价

与我们从1.0到1.5的假设一致,实际比率为1.2。

6.未来假设(2003年及以后年度)

6.1.1假设(2003年及以后年度)

管理层没有编制2003年及以后年度的预算或预测信息。通过2002年7月与高层管理者进行讨论,得出他们对2003年及以后年度的预期包括:

?装修和设施服务的收益率将会增加,由于以下原因:

-通过把工作转移给内部工匠,减少了对外部合同的依赖;

-对重复性工作(主要是:办公系统的清理,装修设备作为运输业务的一部分或作为标准维修项目的一部分)的市场营销和销售投入更多的关注并且对

于一次性新设备安装、拆卸和装箱的业务依赖性减少。一次性的工作需要较

大的建议性成本并且这种业务的数量每年都是不可预测的。

?仓储服务和运输服务获得的收入和收益率将会增加,这是由于:

一对由于不动产交易而增加的存储能力的利用(净影响将令储存能力从300,000增加到500,000立方米),公司投以更多的关注。同样公司也更加关注:如

何利用增加的“阶段”运输能力,以及货车储量、维修设备和货车运输业务

的增加;

一更加关注所有运输服务的市场营销和销售。

?没有股权交易;

?没有兼并或收购交易;

?剩余的现金将进行公司自身的再投资, 这些现金将进行隔夜投资;

?将利用经营现金流量偿还长期贷款。

基于2003年2月与高层管理者的讨论,他们看到获利能力连续的回升至正常水平(如:更高的净收益率),并且正如以上因素预示的那样2003年收入增加了。他们再次确认了如上所述的预期。另外,他们认为2003年的经营计划将可以使他们符合贷款合同所规定的金额为500,且具有弹性的最小净收入要求。

假设评价

2002年,公司显著增强了他们预计未来增长的能力。为了给该增加的能力融资,公司把其负债权益比率从0.4增至1.2,这使公司增加了约6,500的负债(B融资6,619减去120的定期贷款)。新增加的负债的利息大约每年530 (6,619*8%)。我们关注的是公司是否能够从经营活动中获得足够的额外现金流量以支撑增加的债务。我们建议高层管理者,从2003年开始,在他们的月份标准绩效报告中增加利息偿付考核,以监督这一增大了的风险,他们同意我们的建议。

我们不担心2003年流动性不足的问题,因为公司在其货币市场现金投资帐户中有2,140的现金(经营现金增加了991)。然而,为了保证我们充分了解公司战略的这一部分,即通过提高杠杆作用增加经营能力而扩展业务,我们要求管理层提供一份分析材料,说明他们如何计划在2003年产生额外的现金流。见附录1中此分析。在审查了这一分析后,我们没有发现公司存在对银行合约的违约风险。

7.管理层分析充分性的评估

如3.2.2所记录,尽管缺乏经营统计数据、正式的预算和服务盈利性信息,我们仍然认为管理层的绩效考核和分析是相关并且充分的。

8. 识别新的或修订后的风险迹象

我们在企业经营绩效工作中识别出了以下的风险迹象,并且根据我们在BIF中对这些风险迹象的深入分析,我们认为这些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较大,而且其如果发生则对该公司的影响巨大,所以要对这些风险进一步关注:

5.1.1部分--由于在企业经营绩效中所记录的与C公司和P公司的储存合同中重大(2002年收入为620的),我们在BIF中的会计原则和惯例部分对其进一分析,同时认为需要对这些合同收入的确认所存在的固有风险作进一步关注。

5.6.2部分--由于公司向应付账款人员施加了额外压力,要求他们在12月中处理大约超出平常交易量40%的交易。我们分析了BIF中的应付账款关键流程,并认为公司存在可能无法在年前获得所有供应商发票的固有风险,因此,需要对此固有风险作进一步关注。

案例附录1

CAB绩效考核矩阵和企业经营绩效中的管理建议

在企业经营绩效流程中,我们通过将这些与CAB的战略、行业标准进行比较,来评估高层管理者绩效考核和监督活动的相关性。

我们的评估结果在下面的表格中进行总结。粗体字所反映的条目,需要管理层考虑完善绩效考核,并且形成我们所提建议的基础,这些建议是有关改善CAB公司现有考核/监督流程的。以下我们总结了主要的管理建议。

预算----每年都应为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和资产负债表编制一个正式的预算。每个季度都要将实际绩效与预算进行跟踪比较并调查差异量。预算将作为管理层的一个工具,用来更好地监督业务绩效,以及更好的识别出背离他们预期的不寻常情况。

毛利率分析----我们了解到CAB最近安装软件升级至AS400财务系统。这次升级了提供了根据服务追踪收入和费用信息的额外功能。

我们反复强调尽快利用这一功能和尽快完善由服务驱动的会计帐户表的重要性。通过由服务线提供给管理层成本/收入信息(如:毛利率等),将帮助管理层做出明智的决定,如:决定将稀缺资源(如:劳动力、设备和资金等)集中用于什么领域,从而可以促使业务的成长。

运营报告----我们注意到除了储存和档案记录储存业务,管理层没有正式记录和有规律地跟踪大多数业务的经营统计数据。我们建议管理层完善对每月会计流程主要操作考核的确认和监督。这些操作考核包括主要绩效指标,如:

对省内运输(居民和商业)。

每一员工应记工时,省内运输的次数和每次使用的平均劳动时间数。

对省际和国际运输(居民和商业)

平均运输的重量,每次运输的平均里程,每次运输平均价格和CAB作为代理的提成比例:预定代理(N国际运输公司总收入的15%)或初始代理(N国际运输公司总收入的3%)。

产能利用----应跟踪和监督统计数据以显示可获得的产能,以及已利用的储存空间和已利用的分段运输能力,可利用的货车数量以及已利用的数目。

(注意:粗体字表示的是管理层建议)

绩效审计案例

绩效审计案例:中美政府绩效审计比较:基于案例的视角 政府绩效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对政府及其部门、其他组织所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审查和评价。目前,绩效审计已成为国家审计的主要发展趋向,在欧美发达国家绩效审计一般占政府审计总量的40%以上,在美国绩效审计已占政府审计总量的80%之多。 近年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对开展绩效审计十分重视,为了积极推动绩效审计的开展,《审计署2003至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实现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审计与效益审计并重,逐年加大效益审计分量,争取到2007年,投入效益审计力量占整个审计力量的一牛左右。”时至今日,时间已经过半,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现状如何,与先进国家相比存在哪些差距,还有哪些需要完善或改进的问题?本文拟通过对中美两国政府审计机关执行的部分绩效审计案例的比较分析,探讨上述问题,以期对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工作有所裨益。 一、美国政府绩效审计 美国最高审计机关GAO在绩效审计方面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其经验对其他国家的审计机关开展绩效审计影响巨大。2004财政年度,美国共进行了66个绩效审计项目,以下是我们从中筛选的三个典型案例。 (一)美国政府电子化项目 1.背景和缘由。近年来,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提高政府实现电子化的能力。通常这些政府电子化动议并没有直接的拨款,而是依赖于多种资金来源,包括合作机构的货币投入,GAO被要求复核在2003和2004财政年度,机构是否按计划额度投入资金以及投入的及时性。 2.目标、范围及方法。审计目标是:(1)审计在2003和2004财政年度联邦机构是否按计划数额对10个依赖这些投入的政府电子化动议进行了投入;(2)审计这些投入的及时性以及在每个财政年度投入迟缓的原因。

绩效审计

引言 2008年7月,审计署终于提出了实现绩效审计(效益审计)的日程表,发布《审计署2008年至2012年审计工作规划》提出,到2012年,每年所有的审计项目都开展绩效审计。在强调继续“查办大案要案”的同时,审计署逐步将绩效审计评价写入审计报告。先对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进行绩效评价,然后是农业、金融、财政等专业审计领域引入绩效审计评价。 回首我国首次提出“绩效审计”的概念是在1991年全国审计会议上,而深圳是我国最先开始深圳是我国最先开始试点绩效审计的城市,全国首例绩效审计案例是由深圳审计局发起。早在2003年时,审计署就开始探索绩效审计路径。时任审计长李金华指出,虽然“审计风暴”给审计部门带来了很大荣誉,但是从国家审计理论演进角度来说,中国还是要探索自己的绩效审计方法体系。 为何绩效审计被采纳并付诸实践呢?因为绩效审计和传统财务收支审计侧重点不一样,绩效审计的范围更宽,审计内容更多,审计人员素质成了难题,传统的审计只要求审计人员懂法规、懂财经,进行“查账本”;而绩效审计,是审计被审计单位履行职责情况、对国家财经政策法规执行情况、制度效率、政府管理效能、资金使用效益和政策效用等情况,涉及金融、投资、环保等各方面。这就有利于建立高效廉洁政府,有效地利用有限资源,更能维护人民的利益。

一、绩效审计的基本理论 (一)绩效审计的概念 绩效审计主要包括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有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也就是大家常听到的“3E”审计。其中经济性是指以相对较低的费用取得有一定质量保证的资源;效率性是指以一定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效果性是指在多大程度上达到政策目标经营目标和其他预期结果。 (二)绩效审计的范围 我国绩效审计的范围可以归结为以下两个大类: 1.财政性资金支出。主要包括:(1)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费支出。(2)国家投资建设项目。(3)其他各种专项公共资金的使用。(4)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援助、贷款项目。 2.国有及国有资产占控股或主导地位的企业和金融机构。 (三)绩效审计的主要职能 绩效审计的主要职能有两个,分别是鉴证和评价。绩效审计与其他经济监督手段同样具有一定的监督的职能,但是监督职能并不是绩效审计的主要职能,这是因为绩效审计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防止弊端,而是为了分清责任和促进经济的发展。其中鉴证是指对被审计单位经济运行过程和结果进行的鉴别和证明,证明结果的真实性;评价是对经济运行过程和结果的数量和质量做出的合理性鉴定与评判。 (四)绩效审计的作用 绩效审计的作用是提高被审计单位的管理,提高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效益,但是这种作用也是建立在被审计单位提供的真实的经济运行过程和单位的真实的情况的基础上的。 二、我国绩效审计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绩效审计的现状 (1)从时间上看起步较晚 我国首次提出绩效审计这一概念是在1991年的全国审计会议上,而直到2003年,我国审计署才开始探究绩效审计的路径,所以我国的绩效审计从起步上就落后了西方发达国家一大截。

交通绩效审计的案例

略论交通工程建设绩效审计

绩效审计也称“3E”审计,是对一个组织利用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的评价。绩效审计的目的是从第三者的角度,向有关利害关系人提供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促进资源的管理者或经营者改进工作,更好地履行经济责任。交通工程建设绩效审计是指审计机关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对交通工程建设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审计。本文仅结合工作实践就交通工程建设绩效审计谈几点浅见。 为了搞好交通工程建设绩效审计,必须将交通工程资金审计、项目审计、财务收支审计、效益审计有机结合起来,重点抓住交通工程建设决策、建设管理、资金使用、建设效果等四个环节,来评价该项交通工程建设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并逐步解决交通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交通工程建设决策审计 交通工程建设决策的审计包括交通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审计、施工设计文件的审计、资金来源及其落实情况的审计等。 (一)交通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审计。可行性研究报告是上级交通部门审批交通工程建设项目的主要依据和前期准备工作的主要内容,因此,交通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审计的重点是对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再评审。 对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再评审主要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审查对所提出的交通工程项目建设背景是否真实,公路(航道)、项目用地、规划等建设条件能否落实,可行性研究内容是否齐全,涉

及的桥梁、船闸等能否达到规定的要求并满足设计需要。 二是审查承担该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单位是否具备一定的资格和资质,可行性研究的审核批准是否符合交通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程序。 三是审查该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中的技术论证、经济论证、财务建设方案是否切实可行。 通过审计对该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作出的结论进行评价,为交通主管部门建设决策提供审计信息,以便在项目决策阶段更好地体现项目建设的明智性、效益性。 (二)交通工程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的审计。交通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文件主要包括设计概算、工程量概算和施工图预算。交通工程建设项目概预算编制的合规、正确及执行,关系着一个建设项目能否节约建设,能否保证工程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首先应审查交通工程建设项目概预算文件编制(概算调整)的合规性、合法性、真实性。包括概预算文件的组成内容是否完整;编制概预算文件所依据资料是否齐全;是否做到了符合实际;是否考虑到项目的经济性和社会效益;概预算定额与概算指标是否符合交通工程建设项目的专业要求和国家规定的标准;材料与设备供应方式、市场价格与预算价格是否正确;工程量的计算、概预算定额和指标的套用是否合规等。 其次应审查概预算的执行情况。包括审查交通工程建设项目是否按照批准文件所规定的内容完成,查明是否存在着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

国有企业绩效审计课件

大纲: 第一部分:绩效审计理论基础 第二部分:企业绩效审计 第三部分:案例介绍与分析 第一部分:绩效审计理论基础 一、绩效审计的含义 “绩效审计”概念于1932年由英国机械工程师协会会员罗斯(T.Gross)在其写的《管理审计学》 (The Management Audit)一书中首次提出,他认为:“应将企业划分为若干个职责不同的部门,建立用效率来衡量管理的技术程序”。管理者应能像会计师审查会计记录那样,来审查评价每一个职能部门的效率和成绩。绩效审计,不同国家的名称不尽相同。如加拿大称为“综合审计”,英国为“现金价值审计”,瑞典称“效果审计”,澳大利亚称之为“效率审计”,中国香港则称“衡工量值审计”,我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称“绩效审计”。 “绩效审计”一词是最早由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在1986年于澳大利亚召开的第12届大会上决定采用的。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在1986年发表的《关于绩效审计、公营企业审计和审计质量的总声明》中,明确将经济性审计、效率性审计和效果性审计称之为绩效审计。它包括:一是根据健全的管理原则以及管理政策,审计管理活动的经济性;二是针对被审计单位,审计其人财物及其他资源的利用效率;三是根据被审单位目标的完成情况,审计其经营效益,并根据原来预期的影响,审计其活动的真实影响。 美国审计总署(GAO)将绩效审计定义为:“审计人员对照客观标准,客观地、系统地收集和评价证据,对项目的绩效和管理进行独立的评价,对一前瞻性的问题进行评估或对有关最佳实务的综合信息或某一深层次问题进行的评估”,并规定,绩效审计要为负责监督和采

取纠正措施的有关各方在改正项目经营和决策以及加强公共责任方面提供信息。 英国1983年颁布的《国家审计法》明确绩效审计的定义是:“检查某一组织为履行其职能而运用其资源的经济性、效率及效益性”。英国审计署(NAO)在其20世纪80年代后期公布的指南中指出:“国家审计法并不讲审计师仅限于检查关于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保证安排方面。他们可以直接检查和报告某一工程、计划和其他行为所达到的效果”。 加拿大的政府绩效审计的定义:“综合审计是以系统的方式检查和报告责任及管理人员为完成其职责所采取的活动、系统及控制”。综合审计包括两项主要内容:一是对财务系统内部控制进行检查和测试,以便能对财务报表发表意见;二是检查管理人员为达到现金价值是否建立了系统和程序。这里所说的现金价值是指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公款支出时,经济性、效率性如何;二是有关项目达到其目标的效果如何。 综上表述,绩效审计主要是对资源投入的经济性、管理的效率性和工作的效果性的审计。这一观点尽管在世界各国表达的方式可能不完全相同,但其表达的基本内容和主旨却是相似的。从现阶段发展来看,“3E”审计已发展至“5E”审计(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效果性effectiveness、环境性environment、适当性equity)。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我们认为,绩效审计是由独立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通过收集、分析审计证据,对被审计单位管理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环境性和适当性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促进被审计单位提高绩效、履行受托经济责任的监督和评价活动。 因为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是绩效审计的三个要素。下面将对这三个概念加以解释,以便更好地把握绩效审计的基本轮廓。 经济性是指以最低的资源耗费获得一定的产出效果,即投入或支出最低。在保证相应质量的基础上,使得获取所需要的人力和物力资

全面开展中国特色绩效审计的困难及对策

全面开展中国特色绩效审计的困难及对策 摘要:本文从中国特色绩效审计基础理论研究不够、缺乏系统理论指导;面向社会宣传不够、缺乏一定审计环境;法律法规依据不够、缺乏具体指导细则;专业审计力量不够、缺乏相关从审经验;评价指标体系不够、缺乏统一衡量标准;相关制度完善不够、缺乏审计结果运用等六个方面剖析了开展中国特色绩效审计工作面临的困难,并相应地提出了解决上述困难的对策。可资同仁借鉴参考。 关键词:全面开展绩效审计困难对策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科学审计理念,切实把握审计工作发展规律,通过预防、揭露、抵御三方面,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免疫系统”功能,要求全面推进绩效审计。但不容置疑的是,全面开展中国特色绩效审计之路并非平坦。本文拟对全面开展中国特色绩效审计的主要困难进行剖析,并探求解困途径和对策。 一、主要困难 (一)、基础理论研究不够,缺乏系统理论指导 对于绩效审计,国外研究发展时间相对较长,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在很多方面未能取得广泛一致,我们自然不能照搬照套。国内学者和研究人员对中国特色绩效审计也进行了一些研究探讨,但都十分零散,没有形成比较统一的主流观点,无以深刻影响我国绩效审计理论、观念和实践的格局。因此,在缺乏比较系统的理论指导前提下,要全面开展绩效审计实践活动是比较困难的。 (二)、面向社会宣传不够,缺乏一定审计环境

由于中国特色绩效审计理论研究成果相对缺乏,有的地方绩效审计实践近乎空白,审计机关也没有将绩效审计纳入审计宣传的范围等诸因素的影响,政府领导和相关部门知之甚少,广大民众也对缺乏了解,社会关注度极低。致使中国特色绩效审计远在绝大多数人的视线之外。因此,开展绩效审计缺乏一定的审计环境。 (三)、法律法规依据不够,缺乏具体指导细则 修订后的《审计法》规定,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或者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依法进行审计监督。“效益”二字,很宏观很笼统,不足以支撑中国特色绩效审计的开展。除此之外,目前尚无其它法律法规规定。同时,指导绩效审计的具体实施细则也未出台。因而,有的地方试行绩效审计,只能在不规范、低水平的状态下进行。绩效审计的法律依据不充实,成为制约绩效审计发展的关键因素。 (四)、专业审计力量不够,缺乏相关从审经验 绩效审计范围的广泛性,审计目标的全面性、审计对象的复杂性及审计评价标准艰难性等多因素的组合,要求从审人员具备多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尽管我国审计已有二十余年的发展,这类专业审计人员仍十分缺乏。加之绩效审计实践活动很少,绝大部分审计人员无绩效审计从审经历和从审经验,这势必影响广大审计人员开展绩效审计工作的信心。 (五)、评价指标体系不够,缺乏统一衡量标准 各项资金的绩效实现过程和表现形式各不相同,因此绩效审计的

绩效审计思路和方法

绩效审计的思路和方法 绩效审计是经济、政治发展的产物,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建立“务实、高效、公正、廉洁”政府的需要,是光明而宽阔的审计领域,准确理解和推行政府绩效审计,对优化资源配置,推进政府效能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绩效和政府绩效的概念 (一)绩效是“执行、履行、表现、成绩”的意思。从字面上看,绩效就是业绩与效率;从管理学角度看,绩效是组织期望的结果;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绩效是投入与产出的比较;从社会学角度看,绩效是社会成员按社会分工所承担的职责。绩效分个人绩效、部门绩效、组织绩效三个层次;有多因性、多维性、动态性三个特征。实践中,对绩效的认识是发展变化的,不同的理解,就有不同的管理的重点和思路,有关绩效的理解有结果绩效观、行为绩效观、战略绩效观和能力绩效观;结果绩效观认为绩效是组织期望的结果,行为绩效观认为绩效是有助于组织目标实现的行为,战略绩效观认为,对绩效的评价,要关注实际收益和预期收益两个方面。 (二)政府绩效是评判政府治理水平和运作效率的依据之一,是政府扣除成本后的透支或盈余,其原则是公共、公正、公平, 政府绩效不单纯是一个政绩层的概念,还包括政府成本、政府效

率、政治稳定、社会进步、发展预期;就框架而言,分经济绩效,社会绩效和政治绩效,考察经济绩效利用的是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财政收入、信贷规模、经济增长率、就业率等经济指标;社会绩效是经济发展基础上的社会全面进步,包括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幸福指数,基尼系数等;政治绩效经常表现为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由国情决定,一般通过党和国家意志来体现,是政府绩效的中枢和核心,依法行政是政治绩效对政府的要求,且要求各部门、单位能将党和国家的政策贯彻好、执行好;地方政府绩效是对公共责任和公众满意度等进行的分析和评价,是部门绩效的汇总,讲发展,就是要完成财政预算收入,争取项目资金。 二、绩效指标的设定原则 (一) 政府绩效指标体系的基本要素包括指标本身的提取和指标目标值的设置。在一定的发展国策下,它源自地方政府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目标和规划,指标设计应有层次性,其设计要与发展导向相一致,使发展目标可同时满足社会,组织、个人;更要符合实际,从决策相关性和可靠性角度看,有人曾提出了一个盈利性指标的设计框架,这一框架的核心是将指标相关于决策的九个作用(包括评估、检查、识别、最大化、最优化、改善、定量、监督、评价)与决策过程相联系,以确定指标内容,当然,这里理论的成分是多了些;总之,政府绩效指标的设计,要有利于全面考核、系统评价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依法履行职责时所占有和

案例分析--公共绩效管理

1.思考政府为什么要引入绩效管理方法? 案例主体 案例分析 65个部门接受考核评价结果2月揭晓 65个省政府部门1月12日被要求撰写绩效管理工作报告,对过去一年本部门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主要成绩、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等作出说明,并交由相关各方考核评价。这是四川省在省政府部门首次推行绩效管理。 从目标管理转向绩效管理,是政府部门管理考核方式的重大突破。12日在成都召开的省政府部门绩效管理工作部署会议对此作出详细安排。根据计划,对2009年的部门绩效管理评价结果将于2月中旬揭晓。作为一种新的政府管理理念和方法,绩效管理的目标在于公共产出最大化、公共服务最优化。据透露,在社会公众评价环节,省政府绩效办将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以及服务对象参加。届时,代表、委员的参评人选将不局限在省一级,尤其是厅长等“官员代表”可能被有意“屏蔽”,以保证评价结果更客观公正。 会议强调,省政府各部门、绩效委办公室和绩效委员会成员,都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做好政府自身建设工作。要客观公正进行评价,部门自评报告和评价部门意见要在政府网站公布;要正确对待绩效结果,对绩效考评反馈的问题,要认真研究,积极回应,不断提升绩效考评水平;要优化管理工作,尽快建立健全与绩效管理相适应的考核指标体系,明确本部门、本系统绩效管理具体工作流程和工作规定,推动绩效管理向下级部门、向内部延伸,促进部门绩效整体提升。省级各部门要不断提高行政效率,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实现行政运行机制和政府管理方式向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民高效的根本转变。 65个省政府部门试行绩效管理,全新指标体系评价部门表现—— ◆从1月中旬到2月上旬,四川省将对65个省政府部门2009年的工作情况试行绩效管理。这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创新做法 ◆四川省实施的政府部门绩效管理,其考评标准和指标体系源于2009年11月2日开始施行的《四川省人民政府部门绩效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 ◆与目标管理相比,绩效管理管理主体、管理范围大大拓展,管理方法更加科学化,绩效评价过程更加公开透明,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公正 三级指标全方位锁定部门表现 从四川省政府部门的层级特点出发,《管理办法》设置三级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4项,分别为职能职责、行政效能、服务质量和自身建设; 二级指标12项,包括职责任务、依法行政、政令畅通、效能建设、成本效益、应急管理、服务群众、接受监督、协作配合、党组织建设、政风行风和廉政建设。 三级指标在一、二级指标基础上,结合部门实际和年度任务量身定制。 记者从四川省政府绩效办获悉,这样的设计有助于引领部门更加全面充分地履行职责、提高效能、搞好服务。 引入公众评价体现科学性开放性 《管理办法》引入多元的评价主体,明确绩效管理在部门自我评价基础上,采取政府领导评价、绩效组织评价和社会公众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绩效审计的程序和方法

绩效审计的程序和方法 时间:2007-11-21 16:00:00 来源:作者:|打印加入收藏夹 【摘要】《审计署2006至2010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提出,每年投入绩效审计的力量占整个审计力量的一半左右,到2010年初步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绩效审计方法体系。浙江省审计厅2005年11月也适时出台了《关于积极探索绩效审计模式的指导意见》,要求各级审计机关在实践中积极探索适合各地实际的绩效审计的方式方法。本文也试着从实践的角度探索绩效审计的程序和方法,为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绩效审计方法体系提供绵薄之力。 【关键字】绩效审计程序方法 绩效审计是指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收支和有关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的审查和评价。绩效审计的原理与传统审计的原理是相同的,即搜集某一经济活动及其相关陈述事项的数据,与既定标准相比较,将结论传递给有关各方的一个系统的过程。因此,在审计程序和方法上与传统审计具有相似性。但由于绩效审计的目标主要侧重于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也就决定了绩效审计有其独特的程序和方法。 一、西方发达国家绩效审计程序的有益借鉴 从世界范围来看,绩效审计已经成为大部分国家政府审计的主流,许多国家已经制定了专门的绩效审计制度,较具代表性的国家是美国和澳大利亚,其绩效审计已分别占政府审计工作量的85%和50%以上,并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审计程序。 美国绩效审计程序大致分为五个阶段:一是初步调查,收集项目实施单位的基本情况和资料,了解相关背景;二是审查监督管理系统,测试与审计项目相关的项目实施单位管理监督系统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并取得相关的证据,确定审计评价标准和初步审计目标;三是编制审计计划,确定审计范围,提示风险领域;四是实施详细检查,按照审计目标收集足够的相关、重要、充分的证据,以审查项目执行者是否按照项目规划的目标来组织实施,以及是否达到了预期结果;五是生成审计报告,提出审计结论,汇报管理层,实施跟踪审计。 澳大利亚绩效审计程序则分为四个阶段:准备阶段、计划阶段、实施阶段和报告阶段。在准备阶段,要求审计人员掌握被审计单位的基本信息、审计的目的和规模、预估所需要的审计资源、评价审计风险。在计划阶段,要对审计项目的可审性进行充分评估,审计人员要对“找谁了解什么情况?需要查看什么资料?在何种范围进行管理测试”等问题均要在审计工作手册中做出回答。在实施阶段最主要的工作是制定适合绩效审计评估的标准,并做出专业判断。报告阶段出具建设性的绩效审计报告,揭示发现的问题及提出改进管理的建议。 综合比较两国绩效审计程序发现,两国均十分重视绩效审计项目的遴选工作,将选项作为整个审计程序的关键步骤。美国通过审前调查,充分掌握被审计单位的基本信息和管理系统的健全性和有效性。澳大利亚则通过回答审计工作手册的问题,不断验证项目的可审性。其次,两国均将制定绩效审计评价标准作为审计程序的核心步骤,这是绩效审计成败的关键。澳大利亚审计署和美国审计总署均要求审计人员从现有法律、法规中选择合适的绩效审计评价标准,进行整理并使之系统化,注重标准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二、建立我国的绩效审计程序

绩效审计参考书籍

绩效审计参考书籍 1. 袁军等译.政府绩效审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2 2.北京:鲍国明.国外绩效审计方法与案例[M].北京: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 3.审计署外事司.国外绩效审计简介[M].北京: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 4.邢俊芳等.最新国外效益审计[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 5.陈华等.最新国外绩效审计(上、下) [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 6.蔡春.绩效审计论[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6 7. 罗美富等.英国绩效审计[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 8.曾寿喜等.效益审计基础[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5 9.彭华彰.政府效益审计论[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 10.陈志刚.深圳绩效审计案例选编[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6 11.董大胜.政府效益审计案例选编[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 12.中国审计学会立项课题研究报告(2004-2005)[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6 13.中国审计学会.审计署立项课题研究报告(2006-2007)[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8 14.谢力群.宏观服务型绩效审计模式实例[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8 15.韩明升.结合型绩效审计实务[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9 16.祁敦芳,叶鹏飞,叶忠明,王冠英.政府绩效审计[M]. 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9 17. 课题组编译.国外绩效审计理论与实务[M]. 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10 18.赵耿毅.绩效审计指南[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11 19.审计署审计科研所《审计研究报告》《审计研究简报》《国外审计动态》2003-2010 推荐人:陈希晖 2011年11月5日星期六

浅析商业银行绩效审计

浅析商业银行绩效审计 [摘要]商业银行绩效审计越来越受到提倡,而这也给商业银行经营产生了影响。面对新形势下的审计形势,如何做好上市银行公司治理越来越受到包括银行高级管理层的关注。本文通过研究银行绩效审计在银行业的产生发展,分析银行绩效审计对于上市银行公司治理产生的影响,对于如何在银行绩效审计的趋势下做好上市银行公司治理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绩效审计 一、关于商业银行绩效审计的概念问题 商业银行绩效审计是指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对商业银行经营行为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评价。相对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绩效审计更注重促进被审计单位加强管理、提高效益。 商业银行绩效审计必须围绕三要素进行。这三个要素是: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 经济性就是在适当考虑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获得或使用资源的成本。效率性是指商品、服务和其他结果及其所用资源之间的关系,即一定的投人所能得到的最大产出,或一定的产出所需的最少投入。效果性是指项目、计划或其他活动的预期结果和实际结果之间的关系。商品、服务或其结果在多大程度上达到政策目标、经营目标以及其他预期效果。 二、开展商业银行绩效审计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们对开展和深化银行绩效审计进行了积极探索,但从审计实践看,作为银行内部审计人员在对被审计事项的真实性与合法性审计的基础上,运用有关技术方法对被审计事项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检查、评价,目前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部审计人员的银行绩效审计理念尚未完全树立 内部审计人员对银行绩效审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实际工作中还停留在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与常规项目审计上,大都满足于对经济活动合规、合法性的审查与判断,对被审计项目审查和评价投入的各种资源(人力、物力、财力)是否得到经济合理利用,支出是否讲究效率以及项目的计划、方案的执行结果之类的问题考虑较少,对如何提高经济绩效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更没有提出有针对性的审计建议。 (二)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难以满足银行绩效审计标准的要求 主要表现在: 1.知识单一,内部审计人员以信贷业务审计知识为主,专业知识缺乏,行业缺点了解的少,宏观意识不强;对银行绩效审计缺乏理论和感性认识,缺乏对问题分析的综合能力,在实际工作中思路不清晰,概念不明,经验不足,难以运用灵活多样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去评价绩效。 2.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差异和主观随意性会引发对同一事实认定的结果不同的审计风险。在具体确定绩效审计评价指标时,受审计人员的个体素质和主观随意性的影响较大。同一个审计人员在不同审计项目中发现同一类问题会因环境不同而做出不同的审计结论;或不同审计人员对同一项目的审计得出不同的审计结论等。这种差异和随意性问题会给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本人带来很大的审计风险。

项目的绩效评估和绩效审计

项目的绩效评估、绩效审计与优化 所谓绩效评估,是指运用数理统计、运筹学原理和特定指标体系,对照统一的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通过定量定性对比分析,对项目一定经营期间的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做出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评判。信息化绩效评价是产权人考核项目建设、经营业绩的一种手段,实质上是按照市场经济要求实行的一项监管制度,以提高信息化投资效益、效果。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政府企业越来越关注信息化投资的回报问题,推进电子政务绩效评价和企业信息化改造的绩效考核,已成为我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当务之急。目前政府部门正逐步把开展信息化绩效评价作为信息化投资监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 1. 绩效审计 绩效审计绩效审计((三E 审计审计))是经济审计是经济审计、、效率审计和效果审计的合称,因为三者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均为E ,故称三E 审计。它是指由独立的审计机构或人员,依据有关法规和标准,运用审计程序和方法,对被审单位或项目的经济活动的合理性、经济性、有效性进行监督、评价和鉴证,提出改进建议,促进其管理、提高效益的一种独立性的监督活动。 绩效审计按审计时间分类可以分为事前绩效审计按审计时间分类可以分为事前绩效审计绩效审计绩效审计、、事中绩效审计和事后绩效审计。 事前绩效审计包括计划、预算、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成本预测等在内容。通过事前审计可以防患于未然,对于计划、预算以及投资项目实施可能出现的问题和不利因素,能在事前及时纠正和剔除,避免因预测不准或计划不周而造成经济损失或效益不高。 事中审计是把项目实施情况与实施前的预测、预算、计划和标准等进行分析比较,从中找出差距和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纠正,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调整和修改计划、预算,使之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更加合理。它是一种动态审计。 事后审计是一种总结性审计,主要是对以完成的活动的经济效益、效果、效率进行分析与评价,找出问题的原因,发掘进一步提高的途径。 从两者的工作内容来看,笔者认为两者是统一的。绩效评估以授权或委托的形式让独立的机构或个人来进行就是绩效审计。所以,项目或企业的绩效自评估可以授权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外部评估可以由政府审计部门或由中介机构进行。 绩效评估通常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用途: 衡量产品和服务; 管理产品和服务; 保证会计的可计量性; 进行预算决策; 优化绩效。 2. 绩效评估的实施 2.1 实施标准。 绩效评估是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来衡量、考核、评价评估对象的绩效水平的。一般绩效评估的标准包括两个层次:一是量化标准,主要包括:经济指标与技术指标。经济指标的比较标准可以是历史最好水平、现实水平或本地区或其他地区最好水平;技术指标的标准包括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两大类;二是指导性标准,主要是国家法律、法规、各项相关政策与原则。两者要结合使用。尽管评估对象之间的区别使得评价标准不能完全统一,但政府部门应该制定信息化评估规则、发布评估标准、执行委托任务、监督评估质量等,以保证绩效评估工作的健康发展。

污水处理厂绩效审计案例

近期,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审计局对萧山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进行了绩效审计。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边学习,边商讨,大胆创新,努力实践,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做好审前调查工作,明确审计重点 按照审计署6号令的要求,审计组采取多种形式向被审计单位全方位了解情况,召开审计进点会,以集中听取汇报的形式,由排水处的领导与扩建项目的主要负责人介绍单位的职能职责情况,机构设置情况,建设任务基本情况及完成情况,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等方面的内容;同时召开财务与施工管理方面人员参加的小型座谈会,了解财务科、综合科的主要业务流程,涉及的具体环节等情况。审计人员经过认真细致的审前调查,将基本情况与可能存在的薄弱环节记入审计日记。在此基础上,审计组决定抓住资金流程整个主线,从立项、拨付、管理和使用环节进行检查,重点寻找能反映和查处由于决策失误、管理不善等造成的严重损失浪费问题。 二、制订审计实施方案,明确审计分工 审计组长根据上级审计部门对绩效审计实施要求,结合审前调查了解到的情况,制订了针对性强、切实可行的审计实施方案,在明确了被审计事项以及与被审计事项相适应的审计技术和方法后,确定了本次整个绩效审计、取证过程都要围绕投资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展开。并结合发挥审计组成员自身的优势与特点,进行了审计人员合理的分工组合。在审计组进点前,审计人员努力拓宽视野,做好了评价政府工作绩效的意识、知识及技术技能的准备,以保证能够正确的理解政府投资项目绩效审计工作,在评价政府业绩时形成深刻而中肯的判断。同时审计人员按照分到的具体工作任务,认真学习与此相关的财经制度和政策法规,掌握与此相关的行业规范、制度规定与会计制度,真正具备了开展绩效审计时需要的独立性和胜任能力。 三、选派精兵强将,重点审核工程决算 萧山区污水厂扩建工程是在建设单位创精品工程的思想指导下,各施工单位精心配合协作完成的工程项目。因而审计组选派了工作负责、业务能力强的工程审计人员,克服了污水厂扩建工程项目复杂、审计时间紧等困难,对图纸设计、招标投标、合同签订、工程施工、工程验收、工程预算、工程决算等环节进行了严格审查。审计人员通过现场查看、丈量等工作,保证在与施工单位对账时能提出充分的核减依据,使施工单位心服口服。施工单位送审工程结算造价为5559.93万元的,审计核定为5418.24万元,核减工程投资141.69万元。同时审计人员切实根据6号令的规定,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创新,不但记好了工程对账审计日记,记录了工程会议协商纪要,还不厌其烦地列出工程核减的明细,形成工程决算汇总表,为明确责任、防范工程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提供了的保证。 四、做好财务审计,查深查透问题 由于审计署6号令规定只对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务收支行为,以及对于审计结论有重要影响的审计事项,才收集审计证据;此外的大多数审计事项可以不必收集审计证据,只在审计日记中记载查证过程和结果即可。因此使得审计人员更能集中力量深入审查重点审计事项,集中精力查证所隐含的深层次问题。审计组采取送达审计和就地审计相组合的方式,运用了询问、查阅、分析、复核、计算等审计方法,以建设资金为主线,集中力量审查了建设资金是否及时足额到位,是否按工程进度付款,有无挤占成本挪用建设资金,有无超付工程款,有无少缴国家有关税费等问题。为了降低审计风险,控制审计质量,审计人员根据确定的重要性水平,延伸审计了萧山区自来水公司代收污水处理费情况,同时对萧山标准塘建设办公室等四家单位的应付款情况进行了函证,金额为150.88万元,占应付款的78%,保证了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五、确定评价标准,做好工程绩效评价 由于绩效审计的对象千差万别,衡量审计对象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标准难以统一,因此审计人员在现场审计开始前,就衡量绩效的标准问题与杭州市萧山区污水处理有限公司进行协商,寻求公认的、不存在异议的评价标准。如果仅从污水厂的

绩效审计参考文献

[1]潘俊强.山东全省整合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医疗保险[J].人民日报,2015. [2]韩凤.中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历史沿革[J].中国医疗保险,2014(06):20-24. [3]邢俊芳.接轨国际绩效审计谋求中国审计发展机遇[J].中国审计,2003(15). [4]郝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运行监管分析[J].时代经贸,2012(259):130-133. [5]山东省卫生厅关于印发《山东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财务制度》的通知[J].山东政报,2008(14):34-38. [6]刘佳月.中国政府审计制度研究——现状、问题与改革对策建议[D].吉林大学,2015. [7]候欣蕾.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研究——以W市排水防涝绩效审计项目为例[D].山东财经 大学,2015. [8]邢俊芳,陈华,邹传华.最新国外效益审计[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 [9]李冬梅.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研究[D].同济大学,2007. [10]张继勋.国外政府绩效审计及其启示[J].审计研究,2000(01):55-61. [11]刘铁,马艳.对社会保险基金审计有关问题的几点思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官网, 2012. [12苗艳青,王禄生.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案例研究:试点实践和主要发现[J]. 中国 卫生政策研究,2010(4):9-16. [13]高明,刘成立,刘凤阁.对社会保障基金实行绩效审计的若干思考[J].当代经济, 2012(10):34-35. [14]申曙光.全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的理论思考与路径构想[J].学海,2014(01):52-58. [15]夏迎秋,景鑫亮,,段沁江.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衔接的现状、问题与建议[J].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0(01):43-48. [16]孙翎.中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整合的研究综述[J].华东经济管理,2013(2). [17]李礼.城乡医疗保险制度整合研究[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4. [18]胡晓义.为全体人民病有所医提供制度保障[J].山东劳动保障,2008(04). [19]赵曼.医改三十年回顾[J].财经政法资讯,2009(02):4-5. [20]郑成功.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98-100. [21]艾维瓦. 罗恩.医疗保障政策创新(王金龙译)[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4,1-15. [22]李秀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需状况及对策分析———以河北省为例[J].财会研究, 2011(09):79-80. [22]林阳.关注民生大力开展民本审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专项资金审计方法初探 [J]. 广东审计,2006(06):40-42. [23]刘三昌.政府审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10-11. [24]杨肃昌.中国国家审计:问题与改革[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181-182. [25]吕培俭,罗进新.效益审计应当注重宏观效益[J].审计研究,2005(01). [26]王春飞.政府投资项目绩效的审计研究——以青岛市为例[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 2008. [27]胡奕明等.审计与政府绩效评价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231-233. [28]赵劲松.关于我国政府审计质量特征的一个分析框架[J].审计研究,2005(04):65-68. [29]顾海,李佳佳.城乡医疗保障制度的统筹模式分析——基于福利效应视角[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2(12):114-116. [30]郭宁.如何实现医疗保险基金绩效审计目标[J].理财,2015(06):85-86.

绩效审计的案例(DOC)

风险导向审计实务系列之现代企业绩效评价案例 第四节:现代企业绩效评价 (Business Performance Review, “ BPR”) 四:附录一: 案例分析( BPR Case Study) 公司名称: CAB 运输和仓储有限公司 (金额单位:除注明外,以千元人民币计) 概述 2002年7月,审计小组(合伙人,主管和高级经理)与CAB公司管理高层(CEO,CFO,执行副总裁。他们拥有公司100%的股份)会面以了解管理层如何考核和监管公司的经营绩效,并讨论包括如下的具体事项: ●2002年、2003年及以后年度,管理层的战略以及相关关键性的成功要素。 ●管理层所采用的经营绩效考核措施。 ●管理层所采取的监控措施以及相关的报告。 ●第三方对公司财务报告的利用,包括他们所使用的绩效考核方法和他们对公司的 预期。 ●管理层对公司2002年、2003年及以后年度的预期。 ●基于6月30日的财务报告,公司截止到2002年6月30日的中期经营成果。 通过该会议及随后7月份与高层管理者的后续讨论,审计小组做出了2002年该企业经营绩效评价(BPR)的假设值。 在2003年2月,审计小组再次与公司高层管理人员会面,从而更新了审计人员对以上事项的认识,并在年终财务报告的基础上,与公司管理层讨论并对假设值的作出共同评价。 1.了解实际经营情况——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 在了解该公司业务的其他阶段中,审计小组识别出以下对企业经营绩效有重大影响的经济交易事项: 影响2002年的重大交易是:有关B不动产的购建及随后出售U不动产(以下统一称为不动产交易)。这一交易的直接结果是,公司将拥有B不动产的产权并可将出售U 不动产收益约¥4,000相关的税额确认为递延税项,约¥1,600。购买B不动产所需的资金主要来自外部借款和出售U不动产的收入。

绩效审计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结构化访谈的最大优点是: A、访谈结果量化方便,可做统计分析 B、不需要太多的技术技巧 C、能实地察看项目的各种情况 D、能最直接地收集审计证据 2、下列不属于文献研究的途径的是: A、历史文献资料 B、第一手资料 C、统计资料 D、网络文献 3、下列各项中,属于绩效审计中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是: A、价值比较 B、回归分析 C、比较分析 D、程序分析 4、在绩效审计中,将被审计单位的管理与管理先进的同类单位相比,并借鉴其实践经验的评价方法是: A、评分法 B、标杆法 C、目标成果法 D、目标评价法 5、在绩效审计中,根据实际产出成果评价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是否实现的方法是: A、回归分析法 B、目标成果法 C、标杆法 D、价值分析法 6、是否在规定的时间以合理的成本实现了其既定目标,体现的是: A、经济性 B、效率性 C、效果性 D、合规性 7、下列有关选择和确定绩效审计项目的提法中,错误的是: A、资金规模越大,被选中作为绩效审计项目的机会越大 B、管理风险越小,被选中作为绩效审计项目的机会越大 C、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越大,被选中作为绩效审计项目的机会越大 D、审计的可操作性越强,被选中作为绩效审计项目的机会越大 8、在利用外部专家工作时,下列各项中,对利用外部专家工作结果所形成的审计结论负责的是: A、外部专家 B、审计人员 C、社会公众

D、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 9、下列选项中,绩效审计中的关键问题是: A、确定审计的重点 B、确定审计的目标 C、确定审计的范围 D、确定审计的评价标准 二、多项选择题 1、绩效审计的结果通常包括的要素有: A、标准 B、事实 C、影响 D、原因分析 E、审计报告 2、定量分析的方法包括: A、比率分析 B、比较分析 C、时间序列分析 D、描述性统计分析 E、内容分析法 3、下列选项中,绩效审计准备阶段的工作有: A、确定审计目标 B、设计审计方法体系 C、收集充分可靠的审计证据 D、确定审计评价标准 E、对证据进行分析和归纳整理 4、下列选项中属于检查和评价绩效审计的“效率性”的有: A、实际所花费是否与预算一致 B、项目运作方式方法是否最为合理 C、职责分工是否存在不必要的重复 D、内部机构之间相互协作的状况 E、是否存在必要的激励机制 答案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访谈是指通过访谈者与被访谈者之间的交流来获得信息的方法,结构化访谈方法最大的优点是访谈结果量化方便,可做统计分析,但结构化访谈是需要沟通技巧的,故选项B不正确;而选项C和选项D分别是观察法和审阅法的优点,所以选项应该是A。 【该题针对“常用的数据(信息)收集方法”知识点进行考核】 2、

企业审计典型案例分析

审计案例分析 同学们:大家好! 《审计案例研究》课程主要是为了使大家对原来学过的审计理论和方法有深入的、新的理解、掌握以至运用,要求大家对于“案例”的把握不是针对各种零散的特殊财务审计事项,而是从企业宏观层次,即决策管理当局财务管理和业务处理的法规与政策角度进行系统地阐述。因此,需要大量的案例供大家分析研究。但本课程的文字教材受字数限制,只是选择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案例。为帮助大家拓宽视野,课程组收集了近一时期发生在我国的企业、事业、机关等单位的实际案例及其处理方法,希望能够对大家的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的提升有所促进,以便更好地做好审计或有关工作。 案例一一份承包合同牵出的“小金库” 最近,湖北省XF市审计局在审计市直A机关财务收支情况时,以一份承包合同为突破口,一举查处该单位私设长达四之久的“小金库”,金额33.74万元。 疑点初现 在审计进点会上,A机关领导在介绍单位基本情况时,提到为了盘活资产,从2007年开始把原来的内部招待所对外出租,出租收入已经按规定上缴了市预算外资金管理局,严格实行了收支两条线,并在随后提供了承包合同。审计人员在审计核实时,也发现单位的账务处理与单位领导介绍的情况一致。但是,在审前调查时,审计组已经从A机关相关科室中了解到招待所已经经营好几年了。当审计人员向计财科长询问具体情况时,计财科长解释道,审前调查时有关人员介

绍的情况有误,并信誓旦旦地说,前几年招待所一直闲置,没有租出去。审计人员暗下决心,一定要把问题弄个水落石出。 重点突破 按照审计实施方案,审计组分为两个小组:一个小组审计A机关,另一个小组审计A机关下属二级单位B服务站。在审计进点后的第二天上午,两个小组同时对A机关和B服务站的现金进行了突击盘点。账实虽然没有出入,但是B服务站保险柜里的一份承包合同引起了审计人员的注意。这是一张刘某2004年与B 服务站签订的承包下属公司的合同。原来,早在1997年,B服务站成立了一家C 公司,后于2002年上半年转给个人承包,每年收取一定数额的缴承包费。2007年上半年承包期满。由于经营形势不好,刘某没有续约,C公司处于停业状态。然而,审计人员却没有在B服务站账上看到刘某上缴的承包费。另外,审计A 机关的审计人员通过外调,发现A机关的招待所已于2004年就对外承包给了王某,王某每年向A机关上缴承包费,但是A机关的账上也没有反映这部分承包收入。那么,刘某和王某的承包费到底交到哪里去了呢? 针锋相对 审计人员立即分别询问A机关和B服务站的会计人员。B服务站的会计先是说合同签了但由于经营情况不好,没有收到承包款,后来在审计证据面前又说承包款上交到A机关;A机关的财会人员说没有收到B服务站的承包款,也不清楚机关收招待所承包款的事情。看来,审计人员只有直接与A机关领导交锋了。刚开始,分管财务的领导还是那句话,招待所是从2007年才承包出去的,收入都入账了,但是在充足的审计证据和国家有关政策法规面前,该领导认识到问题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