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深模设计说明书

拉深模设计说明书
拉深模设计说明书

目录

一、绪论——————————————————————————1

二、工艺分析————————————————————————2

2.1分析工件的冲压工艺性—————————————————2

2.208钢的化学成分和机械性能———————————————2

三、拉深工序计算——————————————————————3

3.1 选定修边余量δ———————————————————3

3.2计算毛坯直径D————————————————————3

3.3计算工件拉深次数及各次拉深尺寸————————————4

3.4必要的拉深工序图———————————————————5

3.5确定工序———————————————————————6

3.6工艺方案选择—————————————————————6

四、工序压力计算和压力机的选择———————————————7

4.1计算落料拉深复合工序压力———————————————7

4.2落料拉深工序压力机的选择———————————————8

4.3排样设计———————————————————————10

4.4工件二次拉深拉深力及修边冲裁力的计算—————————11

4.5第二次拉深压力机的选择————————————————12

4.6压力机主要参数————————————————————12

五、模具工作部分尺寸和公差计算———————————————12

六、工件零件结构尺寸和公差的确定——————————————13

6.1落料拉伸复合模选用原则————————————————13

6.2模具零件尺寸确定———————————————————14

七、总结——————————————————————————19

八、附图——————————————————————————20

九、参考文献————————————————————————21

一、绪论

冲压是利用安装在冲压设备(主要是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零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冲压通常是在常温下对材料进行冷变形加工,且主要采用板料来加工成所需零件,所以也叫冷冲压或板料冲压。冲压所使用的模具称为冲压模具,简称冲模。冲模是将材料(金属或非金属)批量加工成所需冲件的专用工具。冲模在冲压中至关重要,没有符合要求的冲模,批量冲压生产就难以进行;没有先进的冲模,先进的冲压工艺就难以实现。

拉深是利用模具使平板毛坯变成为开口的空心零件的冲压方法,用拉深工艺可以制成筒形、阶梯形、锥形、抛物面形、盒形和其他不规则形状的薄壁零件,其中又以筒形件简单和多见,而有凸缘筒形件又分为宽凸缘和窄凸缘件。

在拉深工艺设计时,必须知道冲压件能否一次拉出,这就引出了拉深系数的概念。拉伸系数决定于每次拉深时允许的极限变形程度。在多次拉深中,对于宽凸缘拉深件,则应在第一次拉深时,就拉成;零件所要求的凸缘直径,而在以后各次拉深中,凸缘直径保持不变。为了保证以后拉深时凸缘不变形,宽凸缘拉深件首次拉入凹模的材料应比零件最后拉深部分实际所需材料多3%~5%,这些多余材料在以后各次拉深中,逐渐将减少部分材料挤回到凸缘部分,使凸缘增厚,从而避免拉裂。

共21 页第页

共21页 第 页

二、工艺分析

2.1分析工件的冲压工艺性

图2-1

工件图

如图1所示,该工件形状简单对称,为轴对称拉深件,在圆周方向上的变形是均匀的,模具加工也比较容易。

(1)从工件形状看,属于阶梯形拉深件。阶梯形件的拉深与圆筒形件的拉深基本相同,其主要考虑的问题是阶梯件是否可以一次拉成。

(2)制件材料塑性较好,对拉伸、成形比较合适。制件尺寸精度、同轴度要求高。内表面要求光亮平整。且圆角R1、R2较小。需要增加整形工序。

2.2 08钢的化学成分和机械性能

工件的材料为08钢,属于优质碳素结构钢,优质沸腾钢,强度、硬度低,冷变形塑性很好,可深冲压加工,焊接性好。成分偏析倾向大,时效敏感性大,故冷加工时应采用消除应力热处理或水韧处理,防止冷加工断裂。

25

φ140φ90R 2

R 1

R 1

φ50

12

共 21 页 第 页

08钢的主要机械性能如下: 抗拉强度b σ(兆帕) 280-390 屈服强度s σ(兆帕) 180 抗剪强度 (兆帕) 220-310 延伸率 δ 32%

三、拉深工序计算

3.1 选定修边余量δ

工件法兰直径为d f =140mm ,圆筒形件直径d=91mm ,相对凸缘尺寸df/d=140/91=1.54>1.5,由《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手册》表7-13得:

△df=3.5mm 。 3.2计算毛坯直径D

拉深过程中,坯料的面积基本保持不变,所以用等面积法计算坯料直径。拉深后工件需切去3.5的余边,所以由下面计算出的毛坯尺寸含有修边余量。 如上图所示,把工件中性层面积分成九部分(毛坯厚度为t=1mm)。 总面积A=a 1+a 2+a 3+a 4+a 5+a 6+a 7+a 8+a 9

φ90

R 2

R 1

R 1

φ50

12

a1

a2a3a4a5a6

a7

a8a9

φ147

25

共21页 第 页

a 1=π/4(d 12-d 22)=π/4(1472-942)=10032mm 2

a 2=πr/2(πd 2-4r)=π/2×1.5(94π-4×1.5)=682mm 2 a 3=πd 3h 1=π×91×9=2573mm 2

a 4=πr/2(πd 4-4r)=π/2×1.5×(88π+4×1.5)=666 mm 2 a 5=π/4(d 42-d 52)=π/4(882-67.3162)=2523 mm 2 在a 6,a 8中,h=r ×(1-cos α)=0.75 mm 2

l 1=πr α/180°=π×1.5×60°/180°=0.5π

a 6=π(d 5l 1-2rh)=π(67.316×0.5π-2×1.5×0.75)=325 mm 2 a 7=πl 2/2(d 6+d 7)= π/2×12.108×(57.792+50.732)=2083 mm 2 a 8=π(d 8l 1+2rh)= π×(50×0.5π+2×1.5×0.75)=254 mm 2 a 9=πd 82/4=π×502/4=1963.5 mm 2

A=a 1+a 2+a 3+a 4+a 5+a 6+a 7+a 8+a 9=10032+682+2573+666+2523+325+2083+254+7854=21102mm 2

1644==

πA

D

mm 3.3计算工件拉深次数及各次拉深尺寸

(1)判断阶梯件是否能够一次拉深成形 零件相对厚度为 : (t/D)100=1100/164=0.305 拉深系数为: m1=d/D=50/164=0.61

由《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手册》表7-8得,带法兰圆筒件拉深系数为

m f =0.47>m

1

=0.305

所以工件不能一次成型,需先拉深成直径90mm的圆筒形件,再拉深阶梯。(2)判断Φ90的圆筒能否一次成形

圆筒件的拉深系数 m=d/D=90/164=0.55

带法兰圆筒形件首次拉深极限系数为0.47<0.55故可以。

凸凹模具的圆角半径选为r=10mm

由式7-7: D=(d

F

2+4dh-3.44rd)1/2

得拉伸高度h=(D2-d

F

2+3.44rd)/4d =23.1mm

(3)判断锥形能否一次拉伸成形

拉深系数m

2=d

2

/d

1

=57.792/90=0.642

k=d

3/d

2

=50/57.792=0.87 极限拉深系数m

2d

=0.578

2

=0.642

所以,锥形可以一次成形。由于相对厚度较小,需使用带有压边装置的模具进行一次拉深成型。

3.4必要的拉深工序图如下

工序一

φ164,00

共21 页第页

共21页 第 页

工序二

工序三

3.5确定工序:

落料——拉深圆筒——拉深(圆锥)——修边

3.6工艺方案选择

方案一:采用单工序模逐次拉深

23.1

R 10

φ147

φ90R 2

φ50

12

25

φ147

φ90

方案二:采用连续进给模顺序拉深

方案三:采用复合模进行拉深

方案一模具简单,价格便宜,但需要多个模具,工作效率低;

方案二采用连续模成产连续,效率高;但模具结构过于复杂,造价很高,并且不易控制;

方案三采用复合模可简化拉深过程,结构相对简单,并且工作效率较高。

综合以上考虑采用方案三

四、工序压力计算和压力机的选择

4.1计算落料拉深复合工序压力

①冲裁力F冲=l tσb=159.72kN

②推件力F推=nk1F=8.78kN

③卸料力F卸=k3F=7.98kN

④总冲压力F总=176.48kN

⑤模具中心的确定:

共21 页第页

工件关于X,Y轴均对称,所以其压力中心位于几何中心,即X0=82mm,Y0=82mm.

⑥拉深力F l=πdtσb k=85.91kN

⑦由于工件相对厚度=0.6<1.5,且m<0.6所以拉伸过程中需用压边圈。

压边力F

Q

=29.05kN

⑧落料力F

落料

= 1.3Ltτ

式中L—冲裁轮廓的总长度;t—板料厚度;τ—板料的抗剪强度

查《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附表1可知:τ=320MPa 。故:

F

落料

=1.3?2?π?82?0.3?320=64.3KN

综合以上几点,F=F冲+F l+F Q=274.68kN

压力机的曲线在拉深的阶段要满足拉深力的要求,即:F= F

l +F

Q

=114.96kN

4.2落料拉深工序压力机的选择

共21页第页

(1)压力机选择原则

冲压设备的选择直接关系到设备的合理使用,安全,产品质量,模具寿命,生产效率和成本等一系列问题。

对于中小型冲裁件,弯曲件或浅拉深件多用具有C形床身的开式曲柄压力机。在大中型和精度要求较高的冲压件生产中,多采用闭式压力机。对于大型,较复杂的拉深件多采用闭式双动拉深压力机。对于形状复杂零件的大量生产,应优先考虑选用多工位自动压力机。而对落料,冲孔件的大量生产,则应选用效率高,精度高的自动高速压力机。在小批生产中尤其式大型厚板的生产,多采用液压机。校正弯曲,校平整形工序要求压力机有较大的刚度,以便或得较高的虫牙件尺寸精度。

对曲柄压力机所要考虑到的重要参数是:1.压力机的许用负荷;2.完成各工序所需要的压力;3.行程和行程次数;4.最大装模高度;5.压力机的台面尺寸应大于冲模的平面尺寸,并留有固定模具的余地,台面上的漏孔应与所要进行的工艺相适合;6.压力机精度。

(2)对压力机的要求

压力机的公称压力要求大于274.68kN

压力机的行程应大于2.5×23.1=57.75mm

初选开式固定台压力机:JH21-45,

并对压力机的功率进行校核,结果满足条件。

共21 页第页

(3)压力机主要参数如下:

公称压力(kN)450

滑块行程(mm)120

行程次数(次/min)80

最大闭合高度(mm)270

封闭高度调节度(mm)60

工作台尺寸(mm*mm)前后440*左右810

模柄尺寸(mm*mm)直径40*深度60

电动机功率(kW) 5.5

4.3排样设计

在冲压生产中,工件原材料费用占制造成本的60%左右,所以充分节约利用原材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提高材料利用利用率是降低成本的主要措施之一,而合理排样便能有效提高材料利用率。

首先明确排样原则:提高材料利用率;使工人操作方便安全,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使模具结构简单,使模具寿命较高;排样应该保证冲裁件的质量。

共21页第页

(1)排样方法

从该工件的形状分析,由于该件毛坯形状简单,对称,考虑到冲裁件质量以及生产批量(大批量)等问题,还有模具的使用寿命,要采用有废料排样,采用直排式,如图1所示

(2)搭边

搭边起着补偿条料的剪切误差、送料步距误差以及补偿由于条料与导料板之间间隙所造成的送料歪斜误差的作用;并且使凸凹模刃口双边受力,从而合理间隙不被破坏,模具寿命与工作断面质量都能提高。

1

查《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表2-10,确定搭边值

两工件间的横搭边a

=1.5mm;两工件间的纵搭边a=1.5mm;

1

步距S=d+a=164+1.5=165.5mm;

4.4工件二次拉深拉深力及修边冲裁力的计算

拉深力Fl’=59.66kN

’=136.28kN

冲裁力F

共21 页第页

4.5第二次拉深压力机的选择

压力机的行程应大于2.5×13=32.5mm

综合考虑后,选取开式固定台压力机JH21-25

4.6压力机主要参数

公称压力(kN)250

滑块行程(mm)80

行程次数(次/min)100

最大闭合高度(mm)250

封闭高度调节度(mm)50

工作台尺寸(mm*mm)前后440*左右700

模柄尺寸(mm*mm)直径40*深度65

电动机功率(kW) 2.2

五、模具工作部分尺寸和公差计算

落料模具:

凹模刃口Dd=163.50+0.040mm

凸模刃口Dp=163.40-0.030mm

共21页第页

第一次拉深模:

凹模Dd=92.3840+0.050mm

凸模Dp=90.3840-0.030mm

第二次拉深模:

凹模Dd小=52.4480+0.050mm

Dd大=60.2880+0.050mm

凸模Dp小=50.2480-0.030mm

Dp大=58.0880-0.030mm

六、工件零件结构尺寸和公差的确定

6.1落料拉伸复合模选用原则

只有当拉深件高度较高,才有可能采用落料,拉深复合模,因为浅拉深件若采用复合模,落料凸模(兼拉深凹模)的壁厚过薄,强度不足。本模具凸凹模壁厚能够保证足够强度,故采用复合模是合理的。

落料拉深采用如图6-1的典型结构,即落料采用正装式,拉深采用倒装式。模座下的缓冲器兼作压边和顶件装置,另设有推件装置。模具采用后侧导套导柱模架,可两个方向送料。条料送进时,由挡料销和卸料板定位。

共21 页第页

6-1

6.2模具零件尺寸确定

(1)整体落料凹模板的厚度H的确定:

H=3

2

11.0

落料F

k

k=40mm

共21页第页

材料:T10A

大径:250mm

小径:164mm

(2)凸模尺寸确定

共21 页第页

材料:T10A

直径:90mm

高度:83.1mm

圆角半径:9mm

(3)凸凹模尺寸确定

材料:T10A

凸模直径:164mm

凹模直径:92mm

圆角半径:3mm

(4)模架选择

考虑到此冲压件凹模直径尺寸为250mm,为满足安装要求,故选择模架尺寸为长*宽=350mm*340mm,导柱间距为250mm。材料为HT200

(5)模柄选择

根据压力机模柄孔尺寸,选择模柄直径为40mm。材料为Q235-A·F。(6)导柱导套选择

根据模架尺寸,选择导套直径为50mm,导柱直径为35mm。材料为20渗碳钢。

共21页第页

(6)其他零件尺寸、材料

名称材料尺寸

开槽圆柱头螺钉45 M8*22

内六角头螺钉45 M10*30

顶杆45 70

压边圈T10A 内径90厚度37 圆柱销45 M10*56

垫板45 内径190外径250

厚度12

卸料板45 内径156外径230 推件块45 直径92

内六角头螺钉45 M8*40

内六角头螺钉45 M10*16

打杆45 M12*135

圆柱销45 M8*42

垫板45 内径116外径200

厚度10

内六角螺钉45 M10*68

共21 页第页

七、总结

两周的课程设计结束了,在这次的课程设计中不仅检验了我所学习的知识,也培养了我如何去把握一件事情,如何去做一件事情,又如何完成一件事情。在设计过程中,与同学分工设计,和同学们相互探讨,相互学习,相互监督。学会了合作,学会了运筹帷幄,学会了宽容,学会了理解,也学会了做人与处世。

课程设计是我们专业课程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训练,着是我们迈向社会,从事职业工作前一个必不少的过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深深体会到这句千古名言的真正含义.我今天认真的进行课程设计,学会脚踏实地迈开这一步,就是为明天能稳健地在社会大潮中奔跑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这次模具设计,本人在多方面都有所提高。通过这次模具设计,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课程的理论和生产实际知识,进行一次落料拉深模具设计工作的实际训练,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巩固与扩充了冲压模具设计等课程所学的内容,掌握了冲压模具设计的方法和步骤,获得了冲压模具设计基本的技能,懂得了怎样分析零件的工艺性,怎样确定工艺方案,了解了模具的基本结构,提高了计算能力,绘图能力,熟悉了规范和标准,同时各科相关的课程都有了全面的复习,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有了提高。

在这次设计过程中,体现出自己单独设计模具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体会了学以致用、突出自己劳动成果的喜悦心情,从中发现自己平时学习的不足和薄弱环节,从而加以弥补。

在此感谢我们的老师,老师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这次模具设计的每个细节和每个数据,都离不开老师的细心指导。同时感谢对我们帮助过的同学们,谢谢你们对我组的帮助和支持,让我们感受到同学的友谊。

由于本组的设计能力有限,在设计过程中难免出现错误,恳请老师们多多指教,我们十分乐意接受你们的批评与指正,我们将万分感谢。

共21页第页

共21 页第页

弯曲板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

弯曲板冲压工艺及模具 设计 Last revised by LE LE in 2021

课程设计 论文题目:弯曲板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 课程名称: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设计 学院材料与能源学院 专业班级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14(4) 学号 姓名 联系方式 任课教师 2015 年 6月 21日 广东工业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的内容 根据给定的冲压零件图进行产品的冲压工艺分析和比较,制定合理的冲压工艺方案,进行有关工艺计算,确定冲压模具的类型和结构,选择冲压设备,绘制模具的装配图及零件图,编制冲压工艺卡,并撰写设计说明书。 二、课程设计的要求与数据 1.课程设计时间共2周,按时独立完成课程设计任务,符合学校对课程设计的 规范化要求;

2.绘制所设计模具的装配图和非标件零件图:图纸整洁,布局合理,图样和标 注符合国家标准; 3.编制冲压工艺卡,撰写设计计算说明书:要求公式使用准确,计算正确,语 言流畅,书写工整,插图清晰整齐; 4.设计说明书与图纸按学校规定装订成册。 三、课程设计应完成的工作 1.冲压工艺设计:包括分析零件的冲压工艺性,拟订冲压件的工艺方案,确定 合理的排样形式、裁板方法,并计算材料的利用率;确定模具结构及尺寸 等; 2.根据总冲压力及考虑模具的结构尺寸选择成形设备的型号; 3.模具结构及其零部件设计:设计一道工序的冲模,绘制冲模总装配图及主要 零件图; 4.冲压工艺过程卡片; 5.设计计算说明书。 四、课程设计进程安排 五、应收集的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 [1] 自编. 冲模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M]. 广东工业大学,2011. [2] 薛启翔编. 冲压模具设计1结构图册[M]. 北京工业出版社,2009. [3] 王孝培主编. 冲压手册[M].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88 [4] 柯旭贵张荣清主编.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M].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2. 发出任务书日期: 2016 年 6 月 12 日指导教师签名: 计划完成日期: 2016 年 6 月 22 日基层教学单位责任人签章:

轴承端盖冲压模具设计说明书

1.冲压工艺性分析及冲压模方案确定 工件名称:端盖 生产批量:大批量 材料:F 08 材料厚度:2mm 零件图

1.1 冲压工艺性分析 (1)冲压件为F 08钢板,是优质碳素结构钢,具有良好的可冲压性能; (2)该工件没有厚度不变的要求,因此工件的形状满足拉深工艺要求。各圆角尺寸R=1mm ,满足拉深对圆角半径的要求。由φ24+00.23mm 查参考文献[1]中表7.14可知它的尺寸精度为IT13级,满足拉深工序对工件的公差等级的要求。 (3)该零件的外形是圆形,比较简单、规则。工件中间有孔,且孔在平面上,。这部分可以用冲裁工序完成. (4)零件图上未标注尺寸偏差的,可按IT14级确定工件尺寸的公差。经查参考文献[1]中表7.14,各尺寸为: 6.1-00. 36mm R10036.0-mm R7036.0-mm 3.005+φmm 48435.0±mm 。 1.2 工艺方案及模具结构的确定 根据工件的根据工件的工艺性分析,可知冷冲压要完成的基本工序有:拉深、落料、冲孔和整形。由此制定两套工艺方案: 方案一:先落料,然后冲孔,再拉伸,三个简单模,此方案模具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制造周期短,但是需要三道工序,三套模具才能完成零件的加工,生产率低,难以满足零件大批量生产的要求,而且工件尺寸的累积误差大,所需要的模具操作人员也比较多。 方案二:拉深、落料、冲孔复合模。此方案模具结构紧凑,工序集中,对压力机工作台面的面积要求较小,且内外形相对位置及零件尺寸的一致性非常好,制件面平直,并且制造精度高。缺点是结构复杂,安装、试和维修不方便,制造周期长。由零件图可知,圆筒件部分的拉深尺寸不大,亦可一次拉成,可以考虑采用复合模;又由于产品批量较大,工序分散的单一工序生产不能满足生产需求,应考虑集中的工艺方法。经综合分析论证,采用拉深、落料、冲孔复合模既能满足生产量的要求,又能保证产品质量和模具的合理性,故采用方案二。 2 模具的设计 2.1 落料模设计计算 2.1.1毛坯尺寸及排样 根据公式 D=rd dH dp 44.34)2(2-++δ 计算出展平后φ38mm 所变化成的直径大小。 D=20144.31.4204)638(??-??++

拉伸工艺与拉深模具设计

拉深(又称拉延)是利用拉深模在压力机的压力作用下,将平板坯料或空心工序件制成开口空心零件的加工方法。它是冲压基本工序之一,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日用品、仪表、航空和航天等各种工业部门的产品生产中,不仅可以加工旋转体零件,还可加工盒形零件及其它形状复杂的薄壁零件,如图4.1.1所示。 a)轴对称旋转体拉深件b)盒形件c)不对称拉深件 图4.1.1拉深件类型 拉深可分为不变薄拉深和变薄拉深。前者拉深成形后的零件,其各部分的壁厚与拉深前的坯料相比基本不变;后者拉深成形后的零件,其壁厚与拉深前的坯料相比有明显的变薄,这种变薄是产品要求的,零件呈现是底厚、壁薄的特点。在实际生产中,应用较多的是不变薄拉深。本章重点介绍不变薄拉深工艺与模具设计。 拉深所使用的模具叫拉深模。拉深模结构相对较简单,与冲裁模比较,工作部分有较大的圆角,表面质量要求高,凸、凹模间隙略大于板料厚度。图4.1.2为有压边圈的首次拉深模的结构图,平板坯料放入定位板6内,当上模下行时,首先由压边圈5和凹模7将平板坯料压住,随后凸模10将坯料逐渐拉入凹模孔内形成直壁圆筒。成形后,当上模回升时,弹簧4恢复,利用压边圈5将拉深件从凸模10上卸下,为了便于成形和卸料,在凸模10上开设有通气孔。压边圈在这副模具中,既起压边作用,又起卸载作用。

图4.1.2拉深模结构图 1-模柄2-上模座3-凸模固定板4-弹簧5-压边圈 6-定位板7-凹模8-下模座9-卸料螺钉10-凸模 圆筒形件是最典型的拉深件。平板圆形坯料拉深成为圆筒形件的变形过程如图

图4.2.1拉深变形过程图4.2.2 拉深的网格试验

拉深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主要是凸缘变形区的起皱和筒壁传力区的拉裂。凸缘区起皱是由于切向压应力引起板料失去稳定而产生弯曲;传力区的拉裂是由于拉应力超过抗拉强度引起板料断裂。同时,拉深变形区板料有所增厚,而传力区板料有所变薄。这些现象表明,在拉深过程中,坯料内各区的应力、应变状态是不同的,因而出现的问题也不同。为了更好地解决上述问题,有必要研究拉深过程中坯料内各区的应力与应变状态。 图4.2.3是拉深过程中某一瞬间坯料所处的状态。根据应力与应变状态不同,可将坯料划分为五个部分。

拉伸模具设计说明书

前言 模具是制造业的重要基础装备,它是―无以伦比的效益放大器‖。没有高水平的模具,也就没有高水平的工业产品,因此模具技术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产品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正因为模具的重要性及其在国民经济中重要地位,模具工业一直被提到很高的位置。 从起步到现在,我国模具工业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从20 世纪以来,我国就开始重视模具行业的发展,提出政府要支持模具行业的发展,以带动制造业的蓬勃发展。有关专家表示,我国的加工成本相对较低,模具加工业日趋成熟,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人员素质大幅提高,国内投资环境越来越好,各种有利因素使越来越多国外企业选择我国作为模具加工的基地。因为模具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往往是模具价格的几十倍,上百倍。目前,模具技术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产品制造水平高低的最重要标志。它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效益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 模具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国民经济的五大支柱产业——机械、电子、汽车、石油化工和建筑。事实上,模具是属于边缘科学,它涉及机械设计制造、塑性加工、铸造、金属材料及其热处理、高分子材料、金属物理、凝固理论、粉末冶金、塑料、橡胶、玻璃等诸多学科、领域和行业。 据统计资料,模具可带动其相关产业的比例大约是1:100 ,即模具发展 1 亿元,可带动相关产业100 亿元。通过模具加工产品,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节约原材料,降低能耗和成本,保持产品高一致性等。如今,模具因其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好、材料消耗低、生产成本低而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应用,并且直接为高新技术产业服务;特别是在制造业中,它起着其它行业无可取替代的支撑作用,对地区经济的发展发挥着辐射性的影响。

弯曲模的设计说明书

摘要:是根据零件形状的需要,通过模具和压力机把毛坯弯成一定角度,一定形状工件的冲压工艺方法。弯曲成形工艺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应用相当广泛,如汽车上很多履盖件,小汽车的柜架构件,摩托车上把柄,脚支架,单车上的支架构件,把柄,小的如门扣,夹子(铁夹)等。弯曲的基本原理以V形板料弯曲件的弯曲变形为例进行说明。凸模运动接触板料(毛坯)由于凸,凹模不同的接触点力作用而产生弯短矩,在弯矩作用下发生弹性变形,产生弯曲。随着凸模继续下行,毛坯与凹模表面逐渐靠近接触,使弯曲半径及弯曲力臂均随之减少,毛坯与凹模接触点由凹模两肩移到凹模两斜面上。(塑变开始阶段)。随着凸模的继续下行,毛坯两端接触凸模斜面开始弯曲。(回弯曲阶段)。压平阶段,随着凸凹模间的间隙不断变小,板料在凸凹模间被压平。校正阶段,当行程终了,对板料进行校正,使其圆角直边与凸模全部贴合而成所需的形状。 关键词:料盒插板;弯曲模;弯曲成形工艺

绪论 模具被称为“百业之母”,是工业生产的基础工艺装备,其应用非常广泛,在电子、汽车、电机、电器、仪表、家电和通讯等产品中,60%~80%的零部件生产都依靠模具成形。作为制造业的上游部分,模具对产品质量、效益起决定性作用。 当今世界正进行着新一轮的产业调整,一些模具制造企业逐渐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我国正成为世界模具大国。目前我国的模具总产值已跃居世界第三,仅次于日本和美国。近年来,外资对我国模具行业投入量增大,工业发达国家将模具向我国转移的趋势进一步明朗化,我国模具行业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将面临巨大的挑战。目前我国存在一方面模具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一方面模具技术人员短缺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

拉深模具设计说明书

拉深模具设计说明 书

课程设计(论文) 题目:拉深模具设计图纸:

目录 前言 (1) 1冲裁件工艺性分析 (2) 1.1材料选择 (2) 1.2工件结构形状 (2) 1.3尺寸精度 (2) 2 冲裁工艺方案的确定 (3) 3 模具结构形式的确定 (4) 4.模具总体结构设计 (4) 4.1模具类型的选择 (4) 4.2操作与定位方式 (4) 4.3部分零部件的设计 (4) 4.3.1凸凹模的设计 (4) 4.3.2卸料部分的设计 (6)

4.3.3推件装置的设计 (7) 4.3.4模架的设计 (8) 4.3.5模架的选用 (8) 4.3.6上、下模座的选用 (8) 4.4工作零件材料的选用 (9) 5模具工艺参数确定 (9) 5.1排样设计与计算 (9) 5.2搭边值的确定 (9) 5.3材料利用率的计算 (10) 5.4凸、凹模刃口尺寸的计算 (11) 5.4.1刃口尺寸计算的基本原则 (11) 5.4.2刃口尺寸的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6计算冲压力与压力机的初选 .. (12) 7 模具压力中心的确定 (14) 8冲压设备的选择 (15)

9模具零件图 (16) 10模具总装图 (18) 总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前言 冲压加工是现代机械制造业中先进高效的加工方法之一。冲压加工的应用十分广泛,不但能够加工金属材料,而且能够加工非金属材料。在现代制造业,比如汽车、拖拉机、农业机械、电机、电器、仪表、化工容器、玩具以及日常生活用品的生产方面,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弯曲模具设计说明书

弯曲模具设计计算说明书 设计内容 设计说明书1份 模具装配图1张 凸模零件图1张 凹模零件图1张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 目录 一、模具设计的内容 (3) 二、设计要求 (3) 三、模具设计的意义 (3) 四、弯曲工艺的相关简介 (3) (一)、弯曲工艺的概念 (3) (二)、弯曲的基本原理 (4) (三)、弯曲件的质量分析 (4) (四)、弯曲件的工艺

性 (7) (五)、最小相对弯曲半径 (7) 五、设计方案的确定 (7) (一)、弯曲件工艺分析 (8) (二)、弯曲件坯料展开尺寸的计算 (8) (三)、弯曲力的计算及压力机的选用 (9) (四)、弯曲模工作部分尺寸设计 (10) 六、模具整体结构 (16) 七、模具的工作原理及生产注意事项 (18) 八、总结 (19) 九、参考资料 (20) 一、模具设计的内容 设计一副如下图所示弯曲件的成形模具:(补充图纸)

二、设计要求 详尽的设计计算说明书1份、主要零件图、模具装配图1份。 三、模具设计的意义 冲压成形/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是机制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模具的课程设计使学生加强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在掌握材料特性的基础上掌握金属成形工艺和塑件成型工艺,掌握一般模具的基本构成和设计方法,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理论、实践基础。 四、弯曲工艺的相关简介 (一)、弯曲工艺的概念 弯曲是将金属板料毛坯、型材、棒材或管材等按照设计要求的曲率或角度成形为所需形状零件的冲压工序。弯曲工序在生产中应用相当普遍。零件的种类很多,如汽车上很多履盖件,小汽车的柜架构件,摩托车上把柄,脚支架,单车上的支架构件,把柄,门扣,铁夹等。 (二)、弯曲的基本原理 以V形板料弯曲件的弯曲变形为例进行说明。其过程为: 1、凸模运动接触板料(毛坯)由于凸,凹模不同的接触点力作用而产 生弯短矩,在弯矩作用下发生弹性变形,产生弯曲。 2、随着凸模继续下行,毛坯及凹模表面逐渐靠近接触,使弯曲半径及弯曲力臂均随之减少,毛坯及凹模接触点由凹模两肩移到凹模两斜面上。(塑变开始阶段)。

拉伸件模具设计

分类号单位代码10642 密级公开学号 课程设计 论文题目:筒型拉伸件的设计 姓名: 学号: 专业:机械工程 班级:4班 中国 重庆 二〇一五年五月

目录 前言 (2) 一.冲压件工艺分析 (2) 1.工艺方案的分析 (3) 2.主要工艺参数计算 (3) 三.计算工序冲压力,压力中心以及初选压力机 (5) 1.落料力的计算 (5) 2.计算卸料力和顶件力 (6) 3.计算拉深力 (6) 4.计算压边力 (6) 四.磨具零件主要工作部分尺寸计算 (6) 1.落料刃口尺寸计算 (6) 2.拉深凸凹模工作尺寸计算 (7) 1.装配图 (8) 2.卸料装备的选择 (9) 3.压力机的选择 (9) 4.总结 (9) 前言 冲压是利用安装在冲压设备(主要是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零件(俗称冲压或冲压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冲压通常是在常温下对材料进行冷变形加工,且主要采用板料来加工成所需零件,所以也叫冷冲压或板料冲压。冲压是材料压力加工或塑性加工的主要方法之一,隶属于材料成型工程术。 冲压所使用的模具称为冲压模具,简称冲模。冲模是将材料(金属或非金属)批量加工成所需冲件的专用工具。冲模在冲压中至关重要,没有符合要求的冲模,批量冲压生产就难以进行;没有先进的冲模,先进的冲压工艺就无法实现。冲压工艺与模具、冲压设备和冲压材料构成冲压加工的三要素,只有它们相互结合才能得出冲压件。与机械加工及塑性加工的其它方法相比,冲压加工无论在技术方面还是经济方面都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 一.冲压件工艺分析 1.材料:该冲裁件的材料是79NiMo4,具有较好的可拉深性能。 2.零件结构:该制件为圆筒形拉深件,故对毛坯计算重要。

拉伸模设计说明书

端盖拉伸模设计 目录 目录 (1) 第一章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2) 第二章毛坯尺寸展开计算 (3) 第三章拉深工序次数及拉深系数确定 (5) 第四章冲裁力与拉深力的计算 (11) 第五章凸、凹模的设计 (7) 1、落料凸、凹模尺寸计算 (7) 2、拉深凸、凹模尺寸计算 (8) 3、粗糙度的确定 (9) 第六章模具基本结构的确定 (13) 第七章模具主要零件的强度校核 (15) 第八章冲压设备的选择 (16) 1、初选设备 (16) 2、设备的校核 (18)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第一章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1、零件的形状、尺寸及一般要求 该零件为厚度1mm,展开直径为φ135mm,中心孔直径为φ35mm,零件材料20钢,尺寸精度按图纸要求。 2、工艺方案的分析及确定 工件由落料、冲孔、拉深、三道工序成型,工件形状较简单。 本次主要设计其第三道工序。 第二章毛坯尺寸展开计算 1

旋转体零件采用圆形毛坯,在不变薄拉深中,材料厚度虽有变化,但其平均值与毛坯原始厚度十分接近。因此,其直径按面积相等的原则计算,即毛坯面积与拉深件面积(加上修边余量)相等。 1、确定修边余量 在拉深的过程中,常因材料机械性能的方向性、模具间隙不均、板厚变化、摩擦阻力不等及定位不准等影响,而使拉深件口部周边不齐,必须进行修边,故在计算毛坯尺寸时应按加上修边余量后的零件尺寸进行展开计算。 修边余量的数值可查文献《实用模具技术手册》表5-7. 由于工件凸缘的相对直径 d凸/d = 1.1013 查表可得修边余量δ=3.5mm。 2、毛坯尺寸计算 根据工件的形状,可将其分成F1-F8这几个部分。则可计算出各部分的展开面积如下: F1 =π/4[2π(4+t/2)(90.8-t)+4.56(4+t/2)2 =π/4[2π×5×88.8+4.56×52] =222π2+28.5π F2 =π(d-t)(h-r1-r2-t) =π(90.8-2)(34-4-2-2) =2308.8π

模具毕业设计44盒形件落料拉深模设计

摘要 (1) 前言 (2) 1. 工件的工艺性分析 (3) 1.1 冲压件的工艺性分析 (3) 1.2 拉深件的工艺性分析 (3) 1.3 材料的工艺性分析 (4) 1.4 拉深变形过程的分析 (4) 2. 冲压工艺方案的确定 (7) 3. 模具的技术要求及材料选用 (9) 4. 主要设计尺寸的计算 (11) 4.1 毛坯尺寸的确定 (11) 4.2 冲压力的计算 (12) 4.3 拉深间隙的确定 (13) 4.4 冲裁件的排样 (14) 5. 工作部分尺寸计算 (17) 5.1 拉深凸凹尺寸的确定 (17) 5.2 圆角半径的确定 (18) 6. 模具的总体设计 (20) 6.1 模具的类型及定位方式的选择 (20) 6.2 推件零件的设计 (21) 7. 主要零部件的结构设计 (23) 7.1 工作零件的结构设计 (23) 7.2 其他零部件的设计与选用 (24) 8. 模具的总装图 (27) 9. 模具的装配 (28) 结束语 (29) 致谢 (30) 参考文献 (30)

我设计的是一个落料拉深复合冲裁模,在本次设计中我参考了大量有关冷冲模模具设计实例等方面的资料。再结合老师布置的题(设计一个工件为盒形件的复合冲裁模),我充分运用了资料上所有设计模具中通用的表、手册等,如修边余量的确定、拉深件毛坯直径的计算公式、盒形件用压边圈拉深系数、盒形件角部的第一次拉深系数等,然后再集结了自己平时的所学,还有通过对工件的零件、模具工作部分(凸凹模、拉深凸模、落料凹模)、模具装配图的绘制,我的绘图功底也有了一定程度地提高。 本次设计的主要内容:工件的工艺性分析;冲压工艺方案的确定;模具的技术要求及材料选用;主要设计尺寸的计算;工作部分尺寸计算;模具的总体设计;主要零部件的结构设计;模具的总装图;模具的装配等。 我觉得通过本次的毕业设计,达到了这样的目的: 1.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课程的理论和生产实际知识,进行一次冷冲压模具(落料拉深冲裁模)设计工作的实际训练,从而培养和提高我们独立工作的能力。 2.巩固与扩充所学有关冷冲模具设计课程的内容,掌握冷冲压模具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3.掌握冷冲压模具设计的基本技能,如计算、绘图、查阅设计资料和手册,熟悉标准和规范等。 关键词:冷冲压落料拉深

型材拉深工艺及拉深模设计2019

1
2 3
1.
2 3 1 2 3

5-1
5-1
5.1
5.1.1 5-2 D t d h
5-2

1 D-d
2
""
3 d D
m=d/D
5-1
m m m
5.1.2
1(A )



(
0)( )

5-3
2(B )



3(C )

1
4(D )
""
5(E ) 1 5.1.3 1 (1) t/Dt D 5-4a 5-4b 5-4c
5-4
(2) t/D m m=d/D m 5-5 ( 5-5b)

5-5
(3) 5-6
5-6
2 (1) ( 5-4) 5-7 ( 5-4c)
5-7
(2)
5.2
5.2.1 1. (1) (2) (0.20.3)t(0.10.18)tt (3) (4) (5) aR+0.5t( r+0.5t) 5-8a

(6) rtR2trg3t 5-8 r(0.10.3)tR(0.1 0.3)t
5-8
(7) 5-9a ( 5-9b)
5-9
2. IT13 IT11 "" 5.2.2 s/b r r s/b s/b0.57 m=0.48~0.5065Mn s/b0.63 m=0.68~0.70 0.66 r r r r

球形件拉深模具设计说明书

目录 序言 .................................................. - 1 - 第一章零件结构及工艺性分析 .......................... - 2 - 1.1 零件结构 ..................................................................................................................................... - 2 - 1.2零件工艺性分析........................................................................................................................... - 2 - 第二章零件工艺方案的确定 ............................ - 4 - 工艺方案的确定 ................................................................................................................................ - 4 - 第三章模具设计 ...................................... - 5 - 3.1模具类型及结构形式的确定....................................................................................................... - 5 - 3.2 模具工作过程.............................................................................................................................. - 6 - 3.3拉深模工作部分的结构和尺寸确定........................................................................................... - 7 - 3.4 模具主要零件的设计与选用...................................................................................................... - 7 - 3.4.1工作零件的选择................................................................................................................ - 7 - 3.4.2凹模 ................................................................................................................................... - 8 - 3.4.3凸凹模................................................................................................................................ - 9 - 3.4.4其他支撑零件.................................................................................................................. - 10 - 3.4.5 拉伸力的计算................................................................................................................. - 11 - 第四章压力机的选用 ................................. - 12 - 第五章产品的技术与设计总结 ......................... - 13 - 结语致谢 ............................................ - 14 - 参考文献 ............................................. - 15 -

第四章 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设计 复习题答案分析

第四章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设计复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拉深是是利用拉深模将平板毛坯压制成开口空心件或将开口空心件进一步变 形的冲压工艺。 2.拉深凸模和凹模与冲裁模不同之处在于,拉深凸、凹模都有一定的圆角而不 是锋利的刃口,其间隙一般稍大于板料的厚度。 3.拉深系数m是拉深后的工件直径和拉深前的毛坯直径的比值,m越小,则变 形程度越大。 4.拉深过程中,变形区是坯料的凸缘部分。坯料变形区在切向压应力和径向拉 应力的作用下,产生切向压缩和径向伸长的变形。 5.对于直壁类轴对称的拉深件,其主要变形特点有:(1)变形区为凸缘部分; (2)坯料变形区在切向压应力和径向拉应力的作用下,产生切向压缩与径向的伸长,即一向受压、一向收拉的变形;(3)极限变形程度主要受传力区承载能力的限制。 6.拉深时,凸缘变形区的起皱和筒壁传力区的拉裂是拉深工艺能否顺利进行的 主要障碍。 7.拉深中,产生起皱的现象是因为该区域内受较大的压应力的作用,导致材料 失稳_而引起。 8.拉深件的毛坯尺寸确定依据是面积相等的原则。 9.拉深件的壁厚不均匀。下部壁厚略有减薄,上部却有所增厚。 10.在拉深过程中,坯料各区的应力与应变是不均匀的。即使在凸缘变形区也是 这样,愈靠近外缘,变形程度愈大,板料增厚也愈大。 11.板料的相对厚度t/D越小,则抵抗失稳能力越愈弱,越容易起皱。

12.因材料性能和模具几何形状等因素的影响,会造成拉深件口部不齐,尤其是 经过多次拉深的拉深件,起口部质量更差。因此在多数情况下采用加大加大工序件高度或凸缘直径的方法,拉深后再经过切边工序以保证零件质量。13.拉深工艺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是筒壁传力区最大拉应力小于危险断面的抗拉 强度。 14.正方形盒形件的坯料形状是圆形;矩形盒形件的坯料形状为长圆形或椭圆形。 15.用理论计算方法确定坯料尺寸不是绝对准确,因此对于形状复杂的拉深件, 通常是先做好拉深模,以理论分析方法初步确定的坯料进行试模,经反复试模,直到得到符合要求的冲件时,在将符合要求的坯料形状和尺寸作为制造落料模的依据。 16.影响极限拉深系数的因素有:材料的力学性能、板料的相对厚度、拉深条件 等。 17.一般地说,材料组织均匀、屈强比小、塑性好、板平面方向性小、板厚方向 系数大、硬化指数大的板料,极限拉深系数较小。 18.拉深凸模圆角半径太小,会增大拉应力,降低危险断面的抗拉强度,因而会 引起拉深件拉裂,降低极限变形。 19.拉深凹模圆角半径大,允许的极限拉深系数可减小,但过大的圆角半径会使 板料悬空面积增大,容易产生失稳起皱。 20.拉深凸模、凹模的间隙应适当,太小会不利于坯料在拉深时的塑性流动,增 大拉深力,而间隙太大,则会影响拉深件的精度,回弹也大。 21.确定拉深次数的方法通常是:根据工件的相对高度查表而得,或者采用推算 法,根据表格查出各次极限拉深系数,然后依次推算出各次拉深直径。 22.有凸缘圆筒件的总拉深系数m大于极限拉深系数时,或零件的相对高度h/d 小于极限相对高度时,则凸缘圆筒件可以一次拉深成形。 23.多次拉深宽凸缘件必须遵循一个原则,即第一次拉深成有凸缘的工序件时, 其凸缘的外径应等于工件的凸缘直径,在以后的拉深工序中仅仅使已拉深成

重磅拉深模设计案例

拉深模设计案例 拉深图所示带凸缘圆筒形零件,材料为08钢,厚度t =1mm ,大批量生产。试确定拉深工艺,设计拉深模。 1.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该零件为带凸缘圆筒形件,要求内形尺寸,料厚t =1mm ,没有厚度不变的要求;零件的形状简单、对称,底部圆角半径r =2mm >t ,凸缘处的圆角半径R =2mm=2t ,满足拉深工艺对形状和圆角半径的要求;尺寸φ2 .00 1.20+mm 为IT12级,其余 尺寸为自由公差,满足拉深工艺对精度等级的要求;零件所用材料08钢的拉深性能较好,易于拉深成形。 综上所述,该零件的拉深工艺性较好,可用拉深工序加工。 2.确定工艺方案 为了确定零件的成形工艺方案,先应计算拉深次数及有关工序尺寸。 (1) 计算坯料直径D 根据零件尺寸查表5-5得切边余量?R =2.2mm ,故实际凸缘直径d t =(55.4+2×2.2)=59.8mm 。由表5-6查得带凸缘圆筒形件的坯料直径计算公式为 D =232 4222212156.428.64828.6d d R Rd h d r rd d -++++++ 依图5-23,d 1=16.1mm ,R =r =2.5mm ,d 2=21.1mm ,h =27mm ,d 3=26.1mm ,d 4=59.8mm , 代入上式得 D =28953200+≈78(mm) (其中3200×π/4为该拉深件除去凸缘平面部分的表面积) (2) 判断可否一次拉深成形 根据 t /D =1/78 = 1.28 % d t /d = 59.8/21.1 = 2.83 H /d = 32/21.1 =1. 52 m t =d /D =21.1/78=0.27 查表5-12、表5-13,[m 1]=0.35,[H 1/d 1]=0.21,说明该零件不能一次拉深成形,需要多次拉深。 (3) 确定首次拉深工序件尺寸 初定d t /d 1=1.3,查表5-12得[m 1]=0.51,取m 1= 0.52,则 d 1= m 1 ×D = 0.52×78 = 40.5(mm) 取r 1=R 1= 5.5 mm 为了使以后各次拉深时凸缘不再变形,取首次拉入凹模的材料面积比最后一次拉入凹模的材料面积(即零件中除去凸缘平面以外的表面积3200×π/4)增加5%,故坯料直径修正为 D =2895%1053200+?≈79(mm) 按式(5-9),可得首次拉深高度为 H 1 = )(14.0)(43.0)(25.0212 11 11221R r d R r d D d t -+++- = )5.55.5(43.0)8.5979(5 .4025 .022+?+-?=21.2(mm) 验算所取m 1是否合理:根据t /D =1.28 %,d t /d 1 = 59.8/40.5=1.48,查表5-13可知[H 1/d 1]=

模具设计说明书

学号: 专业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落料拉深复合模 设计者:马国财 指导教师:杜松 日期: 2011 年 11 月 10 日

目录: 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章设计任务书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工艺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零件基本信息........................................... 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件的拉深工艺性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件的冲裁工艺性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确定工艺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工艺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拉深件的修边余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零件展开料的尺寸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排样、搭边及条料宽度 ...................................................................... 错误!未定义书签。成形系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冲压力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弹簧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初选压力机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模具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落料模工作部分尺寸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拉深模工作部分尺寸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落料凹模外形尺寸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凸凹模外形尺寸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选择模具、导柱和导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辅助零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校核压力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选择定位连接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选择模具材料 ......................................................................................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 ............................................................................................................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表一冲压件工艺规程 ......................................................................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表二模具说明书 ..............................................................................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托架弯曲模具设计说明书

新余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内容: 1、设计一幅弯曲模,完成下图托架零件(生产批量:2万件/年)的弯曲。 材料:08冷轧钢板,料厚t=1.5mm ,,其未注公差尺寸精度等级为IT14,编制冲压工艺方案并完成模具结构的设计。 托架的零件图 2.模具整体方案设计:包括零件的工艺分析、模具类型的确定、压力中心计算、毛坯尺寸计算、压力机选择等。 3.模具整装配图和模具重要零件选用与设计。 4.撰写此模具设计说明书

第3页共21页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市场对模具的需求量不断增长。近年来,模具工业一直以15%左右的增长速度快速发展,模具工业企业的所有制成分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除了国有专业模具厂外,集体、合资、独资和私营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近年许多模具企业加大了用于技术进步的投资力度,将技术进步视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些国内模具企业已普及了二维CAD,并陆续开始使用UG、Pro/Engineer、I-DEAS、Euclid-IS等国际通用软件。虽然中国模具工业在过去十多年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但许多方面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例如,精密加工设备在模具加工设备中的比重比较低;CAD/CAE/CAM 技术的普及率不高;许多先进的模具技术应用不够广泛等等,致使相当一部分大型、精密、复杂和长寿命模具依赖进口。导柱式冲裁模的导向比导板模的准确可靠,并能保证冲裁间隙的均匀,冲裁的工件精度较高、模具使用寿命长,而且在冲床上安装使用方便,因此导柱式冲裁模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冲模,适合大批量生产。尤其是在我国加入WTO之后,在全球化经济竞争的市场的环境下,为生产符合“交货期短”、“精度高”、“质量好”、“价格低”等要求服务的模具产品,研究、开发、改进模具生产设备与模具设计方式更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性本设计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按企业里的格式及顺序进行编写的。其中的一些数据都是按照“冲压模具及设备”及“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上的表查得的标准数据,而图也是遵循“机械制图”上的标准画法画的。本设计以够用为准,着重的考虑它的应用性、实用性及综合性。本设计对冲压的工艺、模具的设计、材料的分析等都一一的进行了分析及介绍。 根据考虑合理的工艺编制、实现高速化、自动化、提高材料利用率降低材料成本等一些因素,以降低冲压的成本及模具的费用,提高效率。 根据企业要求及冲压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的工程技术的要求,设计出企业所需要的、简单的、应用性好的模具模具及产品。

筒形件拉深模具设计2

正文 如下图1所示拉深件,材料为08钢,厚度0.8mm,制件高度70mm,制件精度IT14级。该制件形状简单,尺寸小,属普通冲压件。试制定该工件的冲压工艺规程、设计其模具、编制模具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

图1 一、冲压件工艺分析 1、材料:该冲裁件的材料08钢是碳素工具钢,具有较好的可拉深性能。 2、零件结构:该制件为圆桶形拉深件,故对毛坯的计算要。 3、单边间隙、拉深凸凹模及拉深高度的确定应符合制件要求。 4、 凹凸模的设计应保证各工序间动作稳定。 5、 尺寸精度:零件图上所有未注公差的尺寸,属于自由尺寸,可按IT14级确定工件尺寸的公差。 查公差表可得工件基本尺寸公差为: 74.00 50+φ 74 .0070+ 3.00 5+R 25.008.0+ 二、工艺方案及模具结构类型 1、工艺方案分析 该工件包括落料、拉深两个基本工序,可有以下三种工艺方案: 方案一:先落料,首次拉深一,再次拉深。采用单工序模生产。 方案二:落料+拉深复合,后拉深二。采用复合模+单工序模生产。 方案三:先落料,后二次复合拉深。采用单工序模+复合模生产。 方案四:落料+拉深+再次拉深。采用复合模生产。 方案一模具结构简单,但需三道工序三副模具,成本高而生产效率低,难以满足大批量生产要求。方案二只需二副模具,工件的精度及生产效率都较高,工件精度也能满足要求,操作方便,成本较低。方案三也只需要二副模具,制造难度大,成本也大。方案四只需一副模具,生产效率高,操作方便,工件精度也能满足要求,但模具成本造价高。通过对上述四种方案的分析比较,该件的冲压生产采用方案二为佳。 2、 主要工艺参数的计算 (1)确定修边余量 该件h=70mm ,h/d=70/50=1.4,查《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表4-10 可得mm h 8.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