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资源的收集

课程资源的收集
课程资源的收集

课程资源的积累

一、积累的方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课程资源的积累越来越成为语文教师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的重要推动力,因此在教学中我很注重课程资源的积累,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围绕教材中的知识点去查阅文献资料,而且要求学生也去搜集相关的资料。例如在进行《紫藤萝瀑布》的教学时,我自己搜集材料的同时也要求学生们自主选择需要积累的课程资源,然后在课堂上一起展示,并给以点评,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在自己平时的阅读中积累。仍然以《紫藤萝瀑布》为例,我曾经读过许多关于十年文革的纪实文学,报告文学已经一些以文革为背景的反思文学,对文革这段特殊的历史时期相对来说比较了解,所以在给同学们介绍的时候感觉游刃有余,能够取舍得当,因为文革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很陌生甚至很不可理解的,所以教师对背景的熟悉程度就至关重要了,只有熟悉材料才能在教学中取舍自如,不会舍本求末。对于学生来说也不至于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三)依靠电子媒介积累资源。利用网络来搜集课程资源是最为方便快捷的途径。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搜集教学所需要的资源,网络上有许多优秀的教学案例,已及相关的教学资源,这一方式不仅能高效快捷的积累课程资源,也可以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而一些影视作品尤其是那些纪实性的影视作品中也蕴藏着许多有用的课程资源,因此我经常有意识地去观看这些作品,丰富我的资源积累。

(四)从实践中积累资源。我很注重生活积累,写一些片段作为记载,并且我也要求学

生要多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积累,在生活中学习。而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就得益于此。在每一次的写作课上,只要条件允许我都会和学生们一样写同样题目的作文,否则至少要写出提纲,丰富的生活积累在这里就充分地得到了体现,在跟学生们互相交流写作成果的时候,学生们在惊叹于我的写作素材丰富的同时也就认识到生活积累的重要性。

(五)在跟同事们的互相探讨中积累资源。我很注重从同事们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也能从同事那里学习到有用的东西,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

(六)从失败中积累资源。一次失败的教学案例也也是一次很好的积累过程,从失败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成功的思路。

以上就是我平时常用的一些积累课程资源的方法,希望能和大家共享,当然也希望能向各位老师多学习,以求得更好更有效的方式。当然,积累课程资源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管是什么样的方式,只要对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有益处,我们就可以采用。

二、在资源积累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在资源积累的过程中也会遇到问题,比如对资源的筛选,面对大容量的资源,该如何选择更有效的内容,往往会产生一些困扰,那么我会仔细参考一些优秀案例,认真学习其优点,同时也会跟同事进行交流探讨,以做出更好地选择;再比如具体到某个教学环节时如何指导学生更好地搜集资源也是一个难题,那么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先探讨改教学环节的要点,然后围绕要点探讨需要搜集那些类型的资源。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问题,我都会积极的寻求解决办法,为建设高效课堂而努力探索。

丰富美术课程资源

丰富美术课程资源 说起美术教学,谁都会想到其“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位等它的价值,”诚然,艺术教育 是人类重要的文化教育活动,美术教育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其教育,可顺 应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审美情趣、认知能力、意志品质等。 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但不是美育的全部内容,在发展学生的视知觉,获得以视觉为主的审 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位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学生的“审美情操”很大程度上受其“审美观”的制约,而“审美观”又是其人生观,世界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此可见,我们对美术教学的认识,要自觉地提高其制高点,放置于人类文化之中进行教学,即以道释其技,由技而进乎其道才能站的更高看的更远,授业而无失。对学生的教育影响是 各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各因素间不是孤立的,在强调某一因素时,要想到其它因素的连 带关系,甚至要做到既能投石“也能顾及其后之千层浪”的程度,我们也清楚,教师是受过专 业训练的,都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水平,对“投一石”是较容易的,而面对几十个学生,但是 面对几十个不一样的“多维空间一样”,教师虽有一个较大的空间,也并不一定能包容几十个 甚至上百个“多维空间”。所以,学生的学习最终还是要靠自身的能力,尤其是自学能力最为 重要。即是如此,在教学中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重要而且是必须要做的。 1.注重兴趣培养,激活内在源动力 在任何学习中缺乏兴趣的学习是被动的,收效肯定不会很高。就美术课程来说,由于长期受 应试教育的影响,重视不够,因而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基本技能较差,而教材内容的准度又 逐步提高,学生美术能力提高偏慢,跟不上要求,距离逐渐拉大,兴趣明显减退。并且能刺 激学生感观的实物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大大影响了教学质量。因此,在教学中,要善于创造好的氛围,吸引学生参与;同时要针对不同情况,利用各种有利因素,鼓励、表 扬学生,使其在点点滴滴的“喜悦”中逐步形成浓厚的兴趣。 2.突出主体地位,保护学生原创能力 美术实践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在激发人的创新精神,开发潜能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在 美术教学中无论教师设计时提供了怎样的教学环境和上佳的创作素材,最终仍需要学生的“接受”与“灵感”来继续,一切的学习活动和创造是靠学生自己完成。由此可见,教学中必须要突 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艺术的本质,特性和文化内涵,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点滴“创新”一定要“保护”,并使其得以发展,这对创新意识和独立精神的培养是很重要的。 4.给予足够的空间,发展学生的表现力 美术学习中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是很有必要的,有了足够的时间空间,学生才能逐步地去接 受更多的知识,联系更多的信息,才能以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想象;有了足够的活动空间, 他们接触的形象就更多,能联想的东西也就更多;有了足够的思维空间,学生才能展开想象 的双翅神思畅想。例如:教师对学生逐次要求画下面的静物时,学生的思维就会逐步受到限制。1、放在盘子里的水果,4、放在盘子里的一个红色水果和一个绿色水果。可见,我们要 求的越来越具体,学生想象的空间就越小。 同时,在教学中要注意各学科的整合,因为社会本是一个整体,把知识分科,是为了研究的 深入,他们最终还是会融合在一起的。就是说对学生要在“大美术”观的指导下进行美育,是 对学生的全面教育和发展所需要的,这也是我们应该做的。

课程资源建设方案

XXXXXX学校课程资源建设方案

目录

一、课程资源建设的背景 (一)课程资源建设需求分析 在国家倡导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各个地区的职业学校都需要针本校特色开发出属于自己的特色课程资源。职业教育重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在特色课程资源的开发上必须注重资源的应用性和实用性。应以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为切入点,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将课程资源建设作为本校金融事务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企业、行业合作,依据专业岗位能力要求,开发工学结合的理实一体化特色课程资源,实现我校的内涵发展。 (二)课程资源建设的特点 课程资源的建设要本着“实践为主,理论为辅”的理念,体现工学结合和生产性实训的特色。考虑学校课程设置的特色,将生产第一线的工作任务,经过加工设计,转换成为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学习资料,形成包含课程标准、多媒体电子书、学习工作页、电子课件、教学视频制作、教学动画、电子教案、习题库、案例库等课程教学资源库,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加强学生自主学习,打破传统“老师讲、学生听”的上课模式,完善本专业课程体系、充实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 二、课程资源建设内容 (一)互联网金融方向核心课教材开发 1.教材开发需求分析 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化以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包括互联网金融、小微金融、民间金融等各类新兴金融机构越来越多的进入到人们的视野,而与之相对应的是金融市场对于新兴金融岗位需求的大量增加,包括金融产品设计、金融软件开发、金融网站设计、风控运营、等诸多新兴金融岗位的出现,让现代金融人才的培养开始有别传统金融人才。因此,在金融课程的设置上应当更多的与现今行业热门岗位和需求相匹配,让学生所学课程是企业岗位要求所切实需要的。结合行业岗位和岗位能力的切实要求,充分将传统金融与新兴金融的核心课程融入到金融学科的课程设置当中,让所设金融课程符合现今金融行业和市场发展的需要,为此开展《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共4门课程的教材开发工作。 2.教材开发的特点 (1)在开发教材上体现“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特色,立足点放在学校现有的校企合作项目班,根据学校和企业制定的教学实施计划和课程概要、课程大纲等,结合学校现有的教学设施和设备,按照合作企业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工作程序或工作项目进行编写。

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 利用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摘要:地方课程资源只有经过开发,才能转化为可利用的社会教育资源。开发目的在于利用,在于使课程资源转化为地方课程,为学生个性发展服务。为此必须明确地方课程资源的类型、开发原则、开发和利用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地方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思路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颁发的经国务院批准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都明确指出,要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地方课程是指为了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的需要,由地方根据国家管理政策和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发展需要而开发设置、补充完善和改编,并由地方管理的课程。这类课程的含义可以扩大到包含当地的校本课程,并包括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配套开发、编制的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参等。”各省、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及各中小学都毫不例外地要涉及到建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问题。而这些课程的建设,首先面临一个先决条件──课程资源的开发问题。要想使课程资源在地方课程建设中发挥最大的支撑作用,必须明确地方课程资源的种类及其开发原则、开发和利用的基本思路。 一、地方课程资源的种类 课程资源通常指为保证教育正常进行而使用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总和,教育的历史经验或有关教育信息资料。地方课程资源具有广泛

性、丰富性、综合性、差异性(因地域、文化传统、学校的差异而可开发的课程资源的差异)、多质性(同一资源对于不同课程有不同的用途和价值)等特征,因此可从多层面、多角度,把它分为多种类型。根据我国目前中小学课程三级管理的实际,有的把教育资源分为三个层面:国家课程的教育资源,地方课程的教育资源,校本课程的教育资源;有的根据来源、性质、物理特性和呈现方式、存在方式来分。我们主要是对地方课程层面的资源分类。因为地方课程资源丰富,既有校内的也有校外的,既有看得见的也有看不见的,同时指导力量来自多方面,因此地方课程资源主要是从支持学生发展的内容线索、支持课程资源的范围、存在的特有方式、支持课程的指导力量等来划分。 1.从支持学生发展的内容线索来分。 所有课程都应从发展学生方面着手,地方课程更不例外。综合实践活动(含研究性学习)主要从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等线索来组织内容,实践已证明,这对学生的发展是行之有效的,所以各地在实验开发地方课程资源时,都把这一课程内容线索的做法迁移到地方课程当中去,把地方课程资源分为学生与自然方面,学生与社会方面,学生与自我方面。如自然方面有本地动植物、地形地貌、环保、气候、季节、自然景观等。在社会课程资源方面,“为了保存和展示人类文明成果的公共设施如图书馆、展览馆等无疑是重要的课程资源;道路的线条美、雕塑的造型美、音乐的节奏美等均可成为陶冶学生情操的课程资源;人类活动的交往如政治活动、经济活动、司法活动、军事活动、外交活动、科技活动等也可以成为课程资源;影响人类社会的生产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综合探究课:《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案例分析新一轮思想政治课课程改革赋予了思想政治课课程资源前所未有的丰富内涵,同时也确立了其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开发和利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课课程资源是思想政治课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中学生能自主探究、创造性学习的重要条件,更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有力保证。目前,不少学校和教师正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本文就综合探究课:《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谈谈如何开发和利用政治课课程资源,并借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 一、案例呈现: 教学设计说明:高中生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设计这个综合探究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初步认清就业前景,掌握就业常识,了解就业及自主创业必备的基本素质,试选创业之路,为成就个人的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整个探究活动的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形成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1)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划分为五个小组:调查小组、信息小组、招聘小组、访谈小组、创业小组,分别完成了调查统计、信息搜索、招聘模拟、访谈录音、案例分析等。(2)课堂上按照共同的职业志向分成了8大小组围坐在教室两侧,进行了调查小组、信息小组、招聘小组、访谈小组的信息交流;并通过设置“畅谈理想”、“直击招聘现场”、“自主创业案例分析”等环节,展开小组间讨论,全员参与,并由小组发言,阐述观点。(3)经过课前的准备、课堂的交流与讨论,给与了学生共同探究、合作学习的机会,并在合作中提高了综合探究能力。 课堂教学过程: 1、第一环节:畅谈理想,规划未来——结合学生的问卷调查,八小组的同学因职业理想趋同展开讨论,小组长分别总结各个组员的看法,并作交流。

课程资源定义

课程资源开发 编辑本段什么是课程资源 什么是课程资源?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就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课程资源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和教学目标的各种冈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与教学的直接因素来源。本事所要探讨的是广义的课程资源,即课程实施所需要的资源。目前已经出现多种对课程资源进行划分的方式。 一种是将课程资源直截了当地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有形资源包括教材、教具、仪器设备等有形的物质资源;无形资源的范围更广,可以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家长的支持态度和能力等。 一种是将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什性资源两大类。素材性课程资源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力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日标等方面的因素;条件性资源包括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等因素。 一种是将课程资源划分为校内资源、校外资源利网络化资源。校内资源,主要包括本校教师、学生、学校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动植物标本、矿物标本、教学挂图、模型、录像片、投影片、幻灯片、电影片、录音带、VCD、电脑软件、教科书、参考书、练习册,以及其他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等;校外资源,主要指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家长、校外学科专家、上级教研部门、大学设施、研究机构、有关政府部门、其他学校的设施、学术团体、野外、工厂、农村、商场、企业、公司、科技活动中心、少年宫、社区组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广泛的社会资源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网络化资源主要指多媒体化、网络化、交互化的以网络技术为载体开发的校内外资源。 上述三种类型的划分有其理论的依据,但大多是学校在新课程的实践中摸索总结出来的。只要是便于学校对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采用何种方式划分都有其合理性。总体上说,三种课程资源的划分都比以前更能够反映课程改革的实际,课程资源的范畴更大,也更科学。但目前一些研究者和学校有将课程资源无限扩大的倾向,这值得我们认真加以研究。课程资源如果被过于宽泛地界定,那么反而可能造成学校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困难。学校建立起自身对课程资源比较合理和科学的观念,有助于课程资源得到合理的拓展和整合,从而对课程实施产生实效。 如何开发课程资源 论著选摘

丰富课程资源,成就学生多彩学习人生

当今的教育不再是一个封闭的领域,它置于一定社会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之中。因此,着眼于教育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营造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教育氛围,挖掘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将其融入课程建设中,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一种趋势。引入社会资源,可以丰富课程建设,更好的实现实践育人、整体育人、全员育人、全面育人,让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一、挖掘社会资源是课程建设的需求。 《北京市实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课程计划(修订)》中对课程建设有这样的要求课程目标要更加关注学生生命个体发展需求,关注学生的生命质量和价值,突出终身发展的核心素养; 课程结构要实现课程整体育人和实践育人的功能和价值; 课程内容要更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涯规划能力的培养,突出学生是现实生活中“完整的人”; 课程实施要更加关注学生学习体验、动手实践及创新意识的培养,课程管理要更加注重本土化和特色化发展; 学习知识要包括学习可持续发展科学知识。包括社会、经济、环境与文化领域的专题知识。而社会资源中蕴含着大量丰富的可利用的学习资源。

将社会资源融入课程建设,不仅是探索一种体现现代环境育人的教育形式,更是推进教育改革、全面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要求。只有充分的认识到教育是关乎整个社会存亡的重要部分,才能够充分地推动教育与社会的普遍联系,发挥社会环境以及社会实践对教育培养人的作用,才能取得积极的教育效果。所以,挖掘社会各种教育资源不仅仅是简单的一种教育手段,它其实是我们深化推动课程建设的一个有效途径。 为了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更自然、直观、直接的接受社会生活思想。学校充分利用地域资源优势,挖掘各种社会资源,为学生学习创造条件。我校每年学生参与社会资源利用活动总人数不少于3000人次。同时,开发社会资源近20处。这些社会资源的有效开发,不仅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增强公民责任感。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还能拓宽教师教育教学资源研究的领域。提升教师的教育境界; 更可以优化学校教育资源的配置,解决学校教育资源短缺和资源闲置的问题,拓宽学校可利用教育资源的范围,加强学校教育在资源层面上与社会各界的联系。高起点、高速度、高效益提升学校整体内涵,有效推进学校教育优质化发展。可以说,挖掘社会资源,让我们更进一步了解了当今新课改理念,课程建设的真正内涵。...(剩余全文86%)

课程资源库平台建设方案报告

课程资源库平台建设 项 目 报 告

一、建设背景 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 知识更新日益加快,旧的知识传播途径已经满足不了这种需求,这就迫切需要一种全新的知识传播方式。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和进步,使得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远程教育成为可能。 世界各国积极推进高等教育领域的改革,2000年,麻省理工学院启动“开放课程计划”(OCW)。同年我国也开始筹办网校和试点现代远程教育,并不断的颁布了一些相关政策来支持远程教育。2003年,我国启动“国家课程建设项目”,开始实现全国高校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服务,以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来增强优秀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服务于广大师生甚至于全社会。截止2008年,共建设2366门国家级课程(国家课程网统计数字)。 这么多的课程必然产生更多的课程资源,如何整合各高校、高职的课程资源,如何提供这些课程资源的共享,如何保证课程资源的持续服务等成为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最大程度上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作用,辐射更大的范围,受益于整个社会。 二、总体建设目标 现有国家级及省级的课程共约1200门,这些课程资源仍然分散在各高职、高校自己的平台上,不利于统一提供服务,同时不便于师生的检索。资源库平台建设的目标就是建设一个课程资源共享平台,搜集所有课程资源,并分类整理发布到资源平台服务社会。 三、建设方案 3.1 需求分析 根据初步的需求调研,整理出如下要求: 1.收集各高职、高校的国家级、省级课程资源; 2.整理分类; 3.建设课程资源库服务平台; 4.建设省课程资源数据库;

5.根据各分类属性归档入平台资源数据库; 6.平台提供资源开放访问; 7.平台提供资源分类及组合检索; 8.平台在开放访问的同时能保证版权问题; 9.平台提供资源规范管理; 其中1、2为资源库建设依赖的基础,3-9为资源库建设的具体要求。 3.2 建设内容 根据初步的需求分析,提出省课程资源库平台建设的具体内容,平台建设需要着重考虑的有: 1.资源基础收集工作,保证课程资源的丰富性与官方的权威性,从资源平台可以查到省内所有国家级及省级的课程及它们相应的资源; 2. 保证资源的质量(这个工作应该是课程评审已经做过); 3. 资源分类整理。参照国家课程网分为资源类型及媒体类型。资源类型包括: 媒体类型包括: 4. 共享模式,如何在开放访问的同时来尊重老师的劳动成果,提供资源的版权保护,这也是课程资源建设内部讨论会议提出的突出问题; 5.资源库平台服务性能,内高校、高职众多,课程众多,服务器的并发访问会很大,如何保证平台服务器的高可用性也是需要提前考虑的问题。 下面是具体建设功能及内容分解: 3.2.1 课程资源发布模块 通过Web客户端设置课程资源相应的属性参数,可上传资源到数据库,完成各类资源的发布工作。 属性参数包括: 课程级别(国家级/省级)、课程年度、课程层次(本科/高职高专)、院校、课程名称、资源类型、媒体类型、一级学科、二级学科、专业大类、专业小类、关键词等。 同时根据需要可添加资源发布审核功能,具有审核权限的负责人可以对发布的课程资源审核决定是否可发布到课程资源库平台上。从而保证资源的质量和安全性。

历史课程资源的种类

用不同的分类标准,课程资源可以分成不同的种类,这些种类往往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目前,我们一般是将课程资源分成三部分:一是校内的课程资源,如实验室、图书馆以及各种教学实践基地;二是校外的课程资源,包括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等广泛的社会资源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三是信息化课程资源,如校内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网络技术、远程教育等。这其中的每一部分都包括人力的资源和物化的资源。 历史学科,由于其独特性质,使得它拥有极为丰富的课程资源,根据较为常用的分类方法,我们可将历史课程资源分为下列几种: 1.历史教材。教材一直是课程资源的核心,是进行教学的基础。长期以来,教育界一直存在一个误区,认为历史教材内容就是学科知识。其实,教材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主动探索新识、提高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历史教材应该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选择对学生知识、能力以及情感、价值观的发展有益的内容,从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出发,展现全面而有特色的历史知识。目前,中国教育界已经基本达成共识,教材不仅是教师的“教”本,更是学生的“学”本。在教材的编写中充分体现人文思想、创新精神,是历史教材的改革之路。在新的教育改革体制下,教材的编写不再为一家所垄断,只要具备条件,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可以编制教材,这有利于思想的创新和教材质量的整体提高。 同样,教材的选择权应该归学校、教师和学生。他们依据本地区的特点和自身的要求,可以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教材。这也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一大进步。教材的编写打破了垄断,同样,教材的采用也不再由上级指示,一切都要从实际出发,由教育主体自由选择教材。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传统课程资源的教材必须及时地进行改革,以适应时代的需要及教学实际,只有如此,才能使教材散发出新的光芒,真正成为课程资源的核心。 2.学校图书馆。它是历史课程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人文学科,较好地利用学校图书馆的相关资料无疑给历史课程的教学带来很好的辅助作用。这些相关资料包括:历史文献、通俗历史读物、历史期刊、历史小说及考古、文学和旅游等方面的读物,这些图书资料能够丰富学生的社会、人文知识,加深他们对历史课程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3.社区历史课程资源。在充分利用校内历史课程资源的同时,校外、尤其是学生身边社区的课程资源也是我们必须积极发掘的。这些资源包括:社区的图书馆、资料室以及少年宫中有关历史方面的活动;社区中丰富的历史人力资源,如历史学专家、历史教育学专家、阅历丰富的长者等,他们能够在不同的层次,多角度地为学生提供历史素材和历史见解;家庭中的历史资源,如家谱、不同时代的照片、实物以及长辈对往事的回忆与记录等。在利用社区历史课程资源时,可以广泛地采取社会调查、小组活动等方式,这样可以在巩固学生历史知识的同时加强其动手、动脑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4.历史音像资料。这是一种现代化的课程资源,既包括真实的历史记录片、录音,也包括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这两者在实际使用上情况是截然不同的。前者的内容科学可信,真实地展现了某一段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对学生理解和掌握历史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后者是现代人对历史事件、人物的再加工再创作,虽然它们或多或少地能够提供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风貌,具有一定可信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历史理解能力,但使用

拓展课程资源 丰富教学内涵

拓展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涵 拓展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涵拓展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涵——职高语文开展综合活动的实践与研究【摘要】《中职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课堂教学和社会生活、人文知识、自然风物、历史文化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资源而发挥其应有的教育功能。在职业高中,于受各种条件和因素的制约,语文教师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势必会碰到一定的困难和疑惑。为此,作为教学活动的主持者,教师必须强化课程资源意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开发和整合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积极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关键词】职高语文课程资源综合实践一、研究的背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在

语文教学过程中设计具有实践性、教育性、创造性的学生主体活动,是设计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拓展学习时空,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探索、创新为基本特征,通过丰富的语文活动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教学方式。《中职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活动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为此,作为教学活动的主持者,教师必须强化课程资源意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开发和整合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积极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一直以来,职高语文教学于受多种因素的的制约,语文教师往往把教材视为唯

多渠道收集积累教学资源_及时细致分类建立资源库

多渠道收集积累教学资源,即时细致分类建立资源库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节好的课是靠着丰富的、恰到好处的课程资源来支撑的。没有教学课程资源的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很难变成实际教育成果。所以在日常教学中积累丰富的课程资源非常重要,平时我主要是通网络、书刊、参考资料、教学交流等方面来收集和积累教学资源的。作为我们计算机教师,天天和电脑打交道,上网更是家常便饭,网络资源丰富、生动、细致,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找不到的。没有电脑时平板、手机都是我上网搜集资源的最佳利器,我在教学中的很多课件、音、视频、图片素材都是在网上搜集之后加工成为对自己有用的资料的,所以这也是我现在用的最多的一种手段。当然在教学中同时也需要一些理论性的指导,特别是教学理论,教学案例,教学过程、反思,所以我也订阅购买了一些书报刊书籍,如《电脑报》、《电脑教育报》、《网友世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等,通过剪辑、摘抄的形式搜集积累自己的教学资源;其次我还参照一些教学参考资料(包括学校订阅的电教音像资料、购买的教学资源库等等)来收集教学资源;再有就是通过授课、听课、评课、赛讲和其他一些教学交流活动来借鉴、收集一些好教学资源,建有专门的博客、QQ 交流群,把各个学校的计算机老师集中起来资源共享;最后就是我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符合自己课程教学的小课件了,如用数码相机摄录一些图片、图像和场景,用电脑录制的一些自己需要的音频、用Flash、authorware、制作的简单动画,发挥集体作用自建本学校本学科的教学资源库等等。 当然在收集和积累教学资源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和大家共勉。一是资源的收集过程中要去伪存真,特别是网络资源太过于多而复杂,收集到得教学资源可能不是符合自己的教学思路,还要重新甄别整理,比较费时,对于这个问题,我解决的办法是在长期的积累中逐步注重了几个比较好的素材、课件、动画等网站,基本教学资源从那里来找;再有就是资源积累的多了,有电子的,有纸质的,还有其他在载体的,当时用不到,但觉得很好收集了,却没来得及归类整理,到要用时再找时又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资料库里去找;最悲催的是自己多年收集整理的资源因为保存不当,不小心误删或丢失了。所以,为了方便日后的查找,避免损坏和丢失,我对收集到的和自制教学资源实行即时的归类整理,电子

丰富资源让英语课堂更精彩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21424766.html, 丰富资源让英语课堂更精彩 作者:黄锐 来源:《教育·教学科研》2018年第08期 摘要:课堂教学是一个学习互动的过程,在英语课堂互动中,教师要丰富课堂资源,使课堂更加生动、活泼,成为学生向往的精彩课堂。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多运用生活资源,让学生对英语学习感到轻松、易掌握,让现代化的科技资源走进课堂,扩大课堂容量,减少时间消耗。教师还要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资源,让其成为学生记忆的切入点,促进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丰富资源的巧妙运用能够延伸课堂,拓展空间,促进学生领会知识要点。 关键词:初中英语;资源;生活;科技;动态 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不能延长其长度,但是我们可以拓展其宽度,扩大其容量,提高授课质量。我们可以灵活运用多种资源降低学习任务的难度,开阔学生的视野,强化理解记忆。抓准时机,巧妙切入和转化丰富的资源,提高课堂实效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 学习与生活相融合 学习英语是为了掌握一门生活技能。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熟悉的生活融入课堂,多运用生活资源。利用生活经验、生活常识、生活情境等资源,助力英语课堂学习,降低英语学习任务的难度,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内容中学会英语表达,掌握英语技能。 例如,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 Unit 6 Food and lifestyle Grammar 可数名词与不可数名词,在小学阶段,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食物名称:pork, carrot, tomato, potato, beef, ice-cream等等。在生活中,学生们非常喜欢猜谜语,所以教师可以设计猜谜语活动,让学生读出谜底单词,然后进行拼写,如,It is yellow, and it is long, bu t it isn’t sweet. What is it?学生们能够猜出答案carrot。接下来教师把一个胡萝卜拿出来,让学生说出英语:a carrot,两个胡萝卜two carrots。用生活实物资源作教具,学生倍感亲切、有趣。按照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引导学生利用生活资源,举生活实例,弄清楚什么是可数名词,什么是不可数名词。 生活和学习相融在一起,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运用生活资源,学、用结合,把生活资源作为学习载体,使生活闪现光芒,并助力英语教学,降低理解难度,让英语课堂充满生活味道。 科技资源扩大课堂容量 现代科技为教师告别一支笔、一块黑板的单一化课堂教学创造了条件,科技资源为我们的英语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多媒体技术、微课视频、网络链接等资源,能够让英语课堂无限扩大,可以使师生从课堂的这一角落走向世界的任何角落,把抽象的语言变成有情有意的情境,让英语课堂丰富多彩。

教学资源管理系统

教学资源管理系统 摘要:本系统作为学生、教师、学校三方进行设计,寻求基本实现教师资源上传、在线批改、问答解疑等;学生学习内容进度管理、报告生成以及相应的教学内容管理。初步分配好平台资源分配权限管及资源审核操作。本文主要对于程序的总体设计、详细设计和功能实现主体上进行叙述。 概述:随着国家对于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大力推广和扶持、无纸化办公学习的进一步发展,教学资源网络化、信息化已成为现在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阶段。使用计算机讲每一位学生、教师及教务管理部门进行整合管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挥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为专家及教师提供了相应的高效管理手段。

目录 第一章:设计的可行性------------------------------------------------------------------------- 1.1MIS系统的产生和发展情况-------------------------------------------------------- 1.2 教学资源管理平台产生设计可行性----------------------------------------------- 第二章:系统概述------------------------------------------------------------------------------ 2.1 系统正向流程--------------------------------------------------------------------- 2.2 项目范围------------------------------------------------------------------------------- 第三章:系统总体设计----------------------------------------------------------------------- 3.1 系统结构设计------------------------------------------------------------------------- 3.1.1 各模块功能-------------------------------------------------------------------- 3.2数据库设计---------------------------------------------------------------------------- 第四章:详细设计----------------------------------------------------------------------------- 4.1 教师/学生登录功能----------------------------------------------------------------- 4.2 教师/学生密码管理功能----------------------------------------------------------- 4.3 学生的信息浏览/查询功能-------------------------------------------------------- 4.3.1 选课信息查询---------------------------------------------------------------- 4.3.2 查询开课信息---------------------------------------------------------------- 4.3.3 查询公告信息---------------------------------------------------------------- 4.3.4 查询课程信息---------------------------------------------------------------- 4.3.5 查询教师信息---------------------------------------------------------------- 4.3.6 查询选课名单---------------------------------------------------------------- 4.4 教师的信息浏览/发布/修改/删除功能------------------------------------------ 4.4.1 浏览已发布信息------------------------------------------------------------- 4.4.2 信息发布---------------------------------------------------------------------- 4.4.3 资源信息修改---------------------------------------------------------------- 4.4.4 资源信息删除---------------------------------------------------------------- 4.4.5 查询公告信息--------------------------------------------------------------- 4.5修改教师信息功能------------------------------------------------------------------- 4.6添加教师信息功能------------------------------------------------------------------- 4.7删除教师信息功能------------------------------------------------------------------- 4.8修改学生信息功能------------------------------------------------------------------- 4.9添加学生信息功能------------------------------------------------------------------- 4.10删除学生信息功能------------------------------------------------------------------ 4.11添加公告信息功能------------------------------------------------------------------ 4.12删除公告信息功能------------------------------------------------------------------ 4.13 资源上传源管理--------------------------------------------

如何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备课讲稿

如何开发和利用课程 资源

如何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一般来说,课程资源是课程实施的背景和条件。而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课程内容的整合性、目标的开放性和实施过程的动态性必然需要丰富的课程资源作为载体和支撑。课程资源本身往往成为课程内容的一部分。因此,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一、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必要性与意义 (一)课程资源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前提 综合实践活动不像学科教学那样有现成的教材作为其教学的内容,课程具体内容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来设计,这就涉及到课程资源的开发问题。可以说,没有课程资源的开发,就没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实施。因此,课程资源的开发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前提。 (二)课程资源是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直接来源,是课程内容本身 综合实践活动主要由教师和学生根据学校内外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来选择与设计。因此,课程资源的开发不仅是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前提与基础,而且是课程内容的直接来源,是课程内容本身。 (三)课程资源制约着学生的活动方式 课程资源的性质和现状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活动方式。因此,课程资源的开发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决定着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学习方式。 二、课程资源开发的类型 课程资源多种多样,从不同的角度,可分成不同的种类。

(一)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 按照课程资源的空间分布,可以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校内课程资源包括硬件资源、人文资源和活动资源。校内硬件资源包括各种场所和设施,如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信息中心、实验实习园地等;校内人文资源包括教师、师生关系、班级组织、学生团体、校纪校风、校容校貌;校内活动资源包括实验实习、座谈讨论、文艺演出、社团活动、体育比赛、典礼仪式等。校内课程资源是实现课程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最基本、最便利的资源。 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学生家庭、社区乃至整个社会中各种可用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设施和条件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社区的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纪念馆、气象站、地震台、工厂、农村、部队以及科研院所等都是宝贵的资源;学生与家庭的图书、报刊、电脑、学习工具等也是不可忽视的课程资源。充分开发与利用校外课程资源能为我们转变教学方式、为新课程实施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二)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 按存在方式可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又称显形资源和隐形资源。有形资源指具有一定的物理形态,能看得见、摸得着,可以直接运用于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包括教材、教具、仪器设备、图书馆、实验室等。 无形资源指附着于一定的物理形体,不能被看得见、摸得着,却以潜在的方式对综合实践活动施加影响的资源,包括学校风气、社会风气、家庭气氛、师生关系、学生的知识和经验、家长的态度、教师人格魅力等。 (三)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

综合实践课程资源及其分类

课程资源及其分类 一、课程资源的含义 什么是课程资源 ? 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就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课程资源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和教学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与教学的直接因素来源。本章所要探讨的是广义的课程资源,即课程实施所需要的资源。目前已经出现多种对课程资源进行划分的方式。 二、课程资源的分类 一种是将课程资源直截了当地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有形资源包括教材、教具、仪器设备等有形的物质资源;无形资源的范围更广,可以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家长的支持态度和能力等。 一种是将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素材性课程资源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条件性资源包括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等因素。

一种是将课程资源划分为校内资源、校外资源和网络化资源。校内资源,主要包括本校教师、学生、学校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动植物标本、矿物标本、教学挂图、模型、录像片、投影片、幻灯片、电影片、录音带、 VCD 、电脑软件、教科书、参考书、练习册,以及其他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等;校外资源,主要指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家长、校外学科专家、上级教研部门、大学设施、研究机构、有关政府部门、其他学校的设施、学术团体、野外、工厂、农村、商场、企业、公司、科技活动中心、少年宫、社区组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广泛的社会资源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网络化资源,主要指多媒体化、网络化、交互化的以网络技术为载体开发的校内外资源。 上述三种类型的划分有其理论的依据,但大多是学校在新课程的实践中摸索总结出来的。只要是便于学校对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采用何种方式划分都有其合理性。总体上说,三种课程资源的划分都比以前更能够反映课程改革的实际,课程资源的范畴更大,也更科学。但目前一些研究者和学校有将课程资源无限扩大的倾向,这值得我们认真加以研究。课程资源如果被过于宽泛地界定,那么反而可能造成学校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困难。学校建立起自身对课程资源比较合理和科学的观念,有助于课程资源得到合理的拓展和整合,从而对课程实施产生实效。

教学资源管理系统

《教学资源管理系统》需求分析设计说明书 学院:信息学院研 13级 学号: 1043113266 姓名:杨涛

目录 一. 引言 (3) 1.1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的发展 (3) 1.2教学资源管理系统功能和特点 (3) 1.3教学资源管理系统设计目的 (3) 1.4教学资源管理系统开发步骤 (4) 二. 需求说明 (4) 2.1需求分析 (4) 2.2可行性分析 (4) 2.2.1 技术可行性 (4) 2.2.2 经济可行性 (5) 2.2.3 操作可行性 (5) 三. 系统构架及开发工具简介 (5) 3.1应用系统架构方式 (5) 3.1.1 B/S架构概述 (5) 3.1.2 系统体系结构 (6) 3.2开发工具简介 (7) 3.2.1 系统开发技术JSP (7) 3.2.2 ORACLE简介 (7) 四. 概要设计 (8) 4.1系统具体功能 (8) 4.1.1 系统的整体功能模块 (8) 4.1.2 系统的不同用户操作权限介绍 (8) 4.1.3 系统整体界面设计 (8) 4.2系统整体结构设计 (8) 4.2.1 一般用户登陆操作流程介绍 (9) 4.2.2 一般用户登陆后台验证流程介绍 (9) 4.3数据库设计 (10) 4.3.1 逻辑设计 (11) 4.3.2 数据字典设计 (11)

一.引言 1.1 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的发展 随着Internet的飞速发展,教学资源的数量与日俱增。如何对这些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组织是相当有必要的。但是,简单地实现以二进制形式组织教学资源、以计算机管理代替人工管理教学资源这个功能是不能满足信息化教育教学的要求的。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改变传统课程实施过于强调学生在教室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的能力是当今信息化教学的一个发展方向。即教学的重心开始由“教”转向“学”,使学生完全从教师控制的家教式、被动式学习状态转变为自主学习、双向交流的状态。 目前,美国和英国等发达国家的教育资源管理系统都往网络化方向发展。即在原有功能基础上增加一些实时的教学功能,比如:教师在线解答疑难问题、学生通过观看在线视频、视频点播或者进入虚拟教室来实时地进行学习,这也是我国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的一个发展趋势。 1.2 教学资源管理系统功能和特点 本系统能实现一般教学资源管理系统应该具有的基本功能。比如:学生用户快速搜索、浏览、下载学校最新公告和其所需教程、课件;教师用户发布课件、上传相关教学辅助材料,对相关课程,教案等进行增加,编辑,删除。教学工作的开展是双向的,只有为师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一个好的平台,营造出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才能提高教学效率,适应信息化社会对教育教学的要求。 1.3 教学资源管理系统设计目的 通过此次设计掌握教学资源管理系统软件的基础思路和方法,熟悉软件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