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泊湖奇观教案(修正稿)

镜泊湖奇观教案(修正稿)
镜泊湖奇观教案(修正稿)

镜泊湖奇观(第六稿)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引发兴趣

1、【音乐起】老师先给大家讲个神话故事,从“相传很久以前~就变成了镜泊湖。”【媒体展示】这就是镜泊湖。【板书“镜泊湖”】这个字(泊)是多音字,在这里念“pō”。【齐读】

2、当然这只是一个神话故事。镜泊湖怎么可能真的为人们“消灾弭祸”、“消灾祛病”呢![生字贴黑板]那么现实中的镜泊湖是怎样一番景象呢?让我们走近它,欣赏它,今天一起来学习第33课《镜泊湖奇观》。【板书“奇观”】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什么叫“奇观”?【美丽、雄伟、罕见的景象】【卡片出示】

3、我们一齐把课题读一读。

二、整体感知

1、轻声自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镜泊湖的?【学生交流】[走到学生中去听一听]

(1)镜泊湖景色的特点

(2)吊水楼瀑布

(3)地下森林

(4)地理位置及形成原因

(5)有关镜泊湖的神话故事(名称的由来)

2、课文一开始就写了一个神话故事,其实,作者想通过这个神话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再看看课文。【学生交流】哦,宝镜从天上掉下来,变成了镜泊湖,那是一个美好的传说。而事实上叫它镜泊湖也正是因为它的湖面——波平如镜。这就是它名字的由来。

3、总结、板书:

课文除了介绍镜泊湖名字的由来,着重介绍了镜泊湖景区的特点和两处著名的景点:吊水楼瀑布以及地下森林,还介绍了它的地理位置和形成原因。【边板书边说】

谁愿意读读第二小节,(你读得非常正确,这个字念“炽”chi;这里还有个多音字,谁来读?“塞”sè)黑龙江省宁安县在哪里呢?【媒体出示句子,地图】这就是我们祖国的版图,我们居住的城市——上海在祖国的东边,而黑龙江省在我国的最北边,宁安县现在称宁安市,就在这里,镜泊湖就位于宁安市境内。这里还有一条牡丹江,一万年前,火山喷发,岩浆阻塞了河道,水面抬高,形成了镜泊湖。它奇特景观的形成与它的地理位置和形成原因密切相关。

3、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的脚步,到黑龙江省宁安市去领略镜泊湖美丽、雄伟而又罕见的景象。

三、重点研读

仔细读课文3~5小节,谈谈你的感受。

预计交流重点:

1、镜泊湖景区特点

(谁再来谈谈感受?)

(1)【媒体出示第三小节】同学们刚才谈到的就是镜泊湖景区的最大特点,【引读】说它自然朴实是因为除了……外,这里没有……,只有……然而说它绮丽多变,是因为它并不单调:……(老师在引读时注意引导学生把“这里没有……只有……然而……”这长句读好)

(2)你们看,镜泊湖除了镜泊山庄外,没有多少人工的点缀,只有……(你知道什么是“峭拔”吗?山高而陡。)【边说边画】然而说它绮丽多变是因为它并不单调:……(耸峙呢?高耸、屹立)【边说边画】(贴生字“峭拔”“耸峙”)

(3)你能不能看着这幅图,用上这个句式来说一说呢?【媒体出示句式】

(4)现在,就看着图,用上这组关联词来说说镜泊湖景区的最大特点。【媒体出示“虽然……但是……”的句式】板书

过渡:对于这两处著名景点你有些什么感受?谁愿意来交流?

2、吊水楼瀑布

(1)【媒体出示文字:瀑布宽43米,高25米。底部岩石由于上万年激流的冲击,被蚀成了几十米的深潭。】

【让学生畅所欲言谈感受】你从这一系列的数字中,感受到了什么?(几十米深潭的形成这里用了哪个词?)蚀(正音,shi),“蚀”的意思是因冲刷而缺损。我们有个成语叫“滴水穿石”,吊水楼瀑布底部的岩石是当初火山喷发形成的花岗岩,异常坚硬,竟然也会被瀑布蚀成几十米的深潭。请一位同学再把这句句子读一读。我也感受到了瀑布的气势和力量。【然后全班读】

谁再来谈谈对吊水楼瀑布的感受?

(2)【媒体出示句子:本来清澈的湖水静静地淌着,一到陡崖,突然下跌,顿时抛散万斛珍珠,溅起千朵银花,水雾弥漫,势如千军万马,声闻数里,同幽静的镜泊湖形成鲜明的对照。】

a.“斛”字教学。

b.句中哪些词语表现出了瀑布的壮观?

(万斛珍珠、千朵银花)水雾弥漫

(千军万马、声闻数里)声势浩大

(下跌、抛散、溅起)壮观【板书这些字词】

c.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壮观的吊水楼瀑布的声音。【媒体出示声音,师朗读】本来清澈的湖水静静地淌着,一到陡崖,突然下跌……同幽静的镜泊湖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如果说清澈的湖水静静地淌着是一种静态的美,那么一到陡崖,突然下跌便是一种动态的美了,谁能把瀑布突然下跌后的那种千军万马奔腾的气势读出来?【动词泛红】(先自读,再个别读,然后男生读,最后全班读)

瀑布真美啊!能不能把你积累的有关描写瀑布的句子或诗背诵给大家听听?

d.谁愿意看着板书来介绍一下吊水楼瀑布呢?【学生复述】

(3)【媒体出示句子:这里地处北国,冬季气温低达零下三四十摄氏度,但瀑布却从不结冰断流。】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一片银装素裹的世界,唯有吊水楼瀑布的水却从不结冰断流,充分说明吊水楼瀑布的水流之急。

关于地下森林你有什么感受?

3、地下森林

(1)【句子:这里有七个火山口,其中最大的一个直径约500米,深约100米。】

老师根据书上提供的数据粗略计算了一下,森林的面积大概有20万平方米,相当于28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地下森林距离火山口的顶部大概有30几层楼那么高。

(2)【句子:壁陡底平,景色壮丽。】

难怪游客们爬上火山口向下俯视会感到心惊胆寒。

(3)黝黑的火山口里怎么会如此欣欣向荣,充满活力呢?读第五小节,找找地下森林形成的条件,在书上编上序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地说一说。【学生交流】[如果有学生读整段话,把后两个条件结合在了一起]其实这里面有两个条件。【媒体出示句子:……由于……所以长起了郁郁葱葱的森林。……(序号同时出现)】仔细读一读第一个条件,你能不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地说一说?(土壤肥沃、降水较多、阳光射入)【泛红,其余字显淡】

(3)【引读】正是因为土壤肥沃,降水较多,阳光射入,所以在火山口里会长起……,林中有……,这里还吸引了许多动物呢……

四、总结概括,写宣传语

1、我们一起走进镜泊湖景区,去领略了两个著名的景点: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你现在知道作者为什么把镜泊湖的景色称为奇观了吗?【镜泊湖景区是美丽的,吊水楼瀑布是雄伟的,地下森林是罕见的。】【移动“美丽”“雄伟”“罕见”三张卡片到相应的位置】

2、如此奇特的景观,却“养在深闺人未识”,【媒体铺垫】来,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为它设计一、两句宣传语,让更多的人来了解它,走进它,欣赏它,爱上它。【如时间来不及就作为课后作业布置】

板书:33、镜泊湖奇观

镜泊湖景区色的特点——自然朴实绮丽多变

镜泊湖峰峦叠起石岛耸峙倒影奇幻美丽

吊水楼瀑布下跌、抛散、溅起雄伟

地下森林壁陡底平,景色壮丽罕见

地理位置及形成条件土壤肥沃、降水较多、阳光射入

神话故事及名称的由来

(一年级语文教案)《镜泊湖奇观》第二课时

《镜泊湖奇观》第二课时 一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镜泊湖的景色特点,学习作者抓住静态和动态描写景物的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让学生参与自主性学习,提高自我读书能力。 教时: 第2课时 课前准备: 根据第3自然段内容,制作景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三篇写景的课文,今天我们再一起去领略一下镜泊湖的奇观。 ●二、学习第一段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1、(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镜泊湖的美丽景色,重点描述了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的奇特。) 2、课文在开头就描写镜泊湖的奇观吗? (课文在开头先讲述了镜泊湖形成的传说) 3、指名学生对照关键的词语复述镜泊湖形成的传说。 (住着、只要……便……、忌妒、争执) 4、镜泊湖形成的传说很是动听,当然这是神话,不是事实,不过,镜泊湖夏季凉爽少风,湖面水平好镜,倒是事实。接着老师就要请同学们去欣赏镜泊湖雄伟美丽而又少见的景象。 二、学习第二段 1、指名朗读课文,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意思?你是用什么方法来概括这一段的大意? (找出中心句概括大意) 2、既然这一段有中心句,那它是怎样来写具体的呢? 3、出示文字投影,让学生摆放。 峭拔的山岩 自然朴实清澈的湖水

缤纷的花树 镜泊湖景色一望无际的林海 峰峦直插湖中如屏似壁美不胜收 绮丽多变峰峦退避三舍形成水湾 湖心石岛耸峙 湖中倒影奇幻 4、出示投影填空: A.镜泊湖没有多少人工的点缀,只有()的山岩,()的湖水,()的花树,()的林海。 B.然而它并不单调:四周峰峦叠起,有的直插湖中(),有的()形成水湾,湖心石岛(),湖中倒影(),真是()。 要求:A.轻声朗读,想想填空前后有什么不同的感想。 B.自己想象美丽的景色,并用自己的语言来填空,写出镜泊湖的景色特点。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小结这是静态描写。 三、学习第三、四段

沪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镜泊湖奇观》教案

沪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镜泊湖奇观》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领略镜泊湖的美丽景色,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体会静态和动态的描写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镜泊湖的奇观以及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形成的原因。 2.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镜泊湖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的。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二)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三)阅读课文,给课文分段,了解各段段意。 (四)学习课文第1段,弄清镜泊湖是怎样形成的及其有关的传说。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给课文分段,说出各段段意。 (二)了解镜泊湖的形成及有关传说。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 我们祖国不仅有辽阔美丽的大草原,而且有许多高山大川,江河湖泊。镜泊湖是位于我国黑龙江省宁安县境内的一个有名的湖泊,那里的景色迷人,今天我们就随作者到镜泊湖去游览一番。“奇观”是什么意思?(题目中的“奇观”是指雄伟美丽而又少见的景象。)(二)听录音,边听边想: 镜泊湖在什么地方?是个怎样的湖?那里有些什么奇观? (三)学生自学生字、词。 (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消灾弭祸:消除灾祸。弭同“弥”,止息的意思。忌妒:这里指因为别人拥有自己所没有的好东西而心怀怨恨。炽热:极热,炽,是火旺的意思。缤纷:种类很多,五颜六色。绮丽:形容风景鲜艳美丽。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看不过来。胜,能够承受。不胜,接受不完的意思。耸峙:高高的直立。斛:过去的量器,一斛等于五斗。郁郁葱葱:形容森林苍翠茂盛。欣欣向荣:形容林木繁密,生机勃勃。) (四)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可以先让学生置疑。) (五)默读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第1段〈第1、2自然段〉:讲镜泊湖的形成和传说。第2段〈第3自然段〉:从整体上描写镜泊湖景色的特点——“自然朴实而又绮丽多变”。第3段〈第4自然段〉:重点描写吊水楼瀑布的壮观

浓浓爱国情,莘莘学子意──《难忘的一课》语文教学实录

浓浓爱国情,莘莘学子意──《难忘的一 课》语文教学实录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文本解读】 浓浓的爱国情意在本课多次出现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几个字上表露无遗。文本看似浅显,但其实内蕴的那股发自内心的爱国情意如果无法得到彰显,那么,整堂课的教学必然走向失败。本课的教学不仅有了优秀的课堂设计,而且教师的激情显然每时每刻都在牵动着学生的心,引领着学生真正走进了一个爱国的殿堂。 【教学实录】 一、课前“知识快餐”,介绍背景 (著名爱国将领和抗日民族英雄吉鸿昌在美国考察期间,有一次,他和一名使馆人员去邮局往国内寄东西。邮局职员看了邮单后故意问:“你是哪国人?”吉鸿昌理直气壮地回答道:“我是中国人!”那职员冷笑道:“地球上已找不到中国了。”吉鸿昌异常愤怒,同行的使者却低声劝道:“吉先生,你为何要说自己是中国人呢?你可以说自己是日本人,这样就能受到礼

遇。”吉鸿昌怒不可遏,大声斥道:“你觉得中国人丢脸吗?我却觉得当中国人很光荣。”回到寓所,吉鸿昌越想越气,当即找到一块半尺来长的硬纸板,亲自用毛笔在上面用英文写了5个大字:“我是中国人!”无论是外出,还是出席宴会,他都把它佩戴在胸前。)师:看完了这个故事,我想,一定有很多同学,深有感触地对自己说道:“一定要做个豪迈的中国人”吧?但大家可曾思索过,在这个故事的背后,所折射出来的是一个多么可悲的时代啊!身在异国他乡的中国人,竟到了连自己的国籍都不能堂堂正正说出口的境地了!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上海外滩公园“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不能忘记“圆明园”那场空难性的烈火与洗劫,更不能忘记日本侵略者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这种种的种种,让无数的百姓颠沛流离,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当时,在我们的台湾,那里也正经历着一次空前的大劫难。 (出示关于台湾被日本人侵占后的背景资料。) 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发生了一个又一个激动人心、感人肺腑的故事。《难忘的一课》便是其中的一朵小浪花。 (读题。) 情感的积淀是上好一节成功公开课的坚实基础,

难忘的一课(公开课教学设计)

23《难忘的一课》教案 兴华小学张双爱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2.结合背景资料和文中的描写,体会说“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时的心理感受,并用几句话表达出来。 3.结合文章内容,体会作者难忘的情感。评论 学情分析: 《难忘的一课》是一篇略读课文。五年级学生对语言有比较高的感悟能力,能体会到字里行间作者表达的感情。但是,对台湾的那一段历史不太了解。 重点难点: 体会“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所表达的情感,体会作者难忘的情感。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曾经学过的有关台湾的课文吗?对台湾你有哪些了解? 在谈话中,让学生谈出有关台湾的美丽风光以及台湾人民盼望回到祖国怀抱的热烈愿望,为下文的学习做好感情铺垫。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正是发生在台湾一所乡村小学的故事。曾有一位船员,他在这所普通的乡村小学上了一堂令他终生难忘的一堂语文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高雄真挚崇高火热闽南语诸葛亮光复 /2、出示主要内容填空 课文主要写了()以后,()在(),见到()的动人情景,以及在学校礼堂里参观()的深切感受,表达了台湾人民()的深厚感情和()的民族精神。 三、精读课文,在台湾光复的背景下理解情感 1、同学们,课文中有一句话出现了三次,是哪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2、这三次分别在哪里出现?请拿起笔在书中用线画出来。 3、学生汇报 (1)ppt出示: (2)齐读

(3)这三句话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第一次是台湾老师认真、吃力地写“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第二次是我和孩子们跟着老师一起一遍一遍地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第三次是我握着老师的手激动地回答“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4、研读第一次 让我们先把目光聚焦在第一次。 (1)①台湾教师是怎样写的?(一笔一画) “一笔一画”是什么样子呢?找同学来表演一笔一画 同样是一笔一画,有什么区别吗:? ②从一笔一画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为什么写的吃力?请用课文中语言回答。(因为台湾“光复”不久,不少教师也是重新学习祖国文字的。)理解光复。(出示台湾光复资料)ppt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894年日本侵略朝鲜并向中国挑衅引发“中日甲午战争”,由于清朝政府腐败无能而遭到失败,于1895年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台湾被割让给了日本,被日本侵占整整统治了五十年!在受日本帝国主义统治时期,他们采取军事占领、民族压迫、经济掠夺、奴化教育等种种措施奴役人民群众,让中国人民蒙受了巨大的耻辱,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才被归还中国。 (3)被日本统治的50年,日本人为什么不准许台湾人讲国语? (4)日本人的阴谋诡计能够得逞吗?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不能,因为台湾人民爱自己的祖国,热爱祖国的文字;从“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那么富有感情。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和真挚的心。”感受到的)(5)50年啦!才重回祖国怀抱的激动!都凝注在笔端(反复朗读) 怎么读好这句话?(不对,他们初学国语,国语不太熟练,怎会读得如此流畅?读得好,就是这样,吃力地,生疏地,但非常认真的!) 师引读:50年没说这样的话了——。 女生齐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师引读: 50年了,终于可以堂堂正正地说中国话了。 男生齐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师引读:50年的耻辱,现在终于能这样痛快地说出来了。 全体生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师引读:50年,风雨飘摇的50年啊,台湾的人民过着的是怎样的日子啊,如今终于光复解放了,心情怎能不激动?再读。 全体生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5、研读第二次 (1)请同学们说说第二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想想孩子们为什么一点儿也不觉得意外?

四年级语文镜泊湖奇观

《镜泊湖奇观》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领略镜泊湖的美丽景色,获得美的享受。 2、体会静态和动态描写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镜泊湖奇观奇在哪里,了解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形成的原因,增长自然常识。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你想了解这奇观吗? 二、快速读课文,说说镜泊湖奇观奇在哪里?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一(1—2)镜泊湖的形成和传说。 二(3)镜泊湖自然朴实而又绚丽多变的景色特点。 三(4)重点描写吊水楼瀑布的景色。 四(5)重点写地下森林的景色。 四、词语质疑。 五、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速读全文,并用一句或几年来句话概括自己的感想,可以根据课文内容,也可以自己概括。 2、学生自由读。 3、同桌相互交流。 4、集体交流。 六、分工合作,自主探究。 1、镜泊湖的景色的确奇妙,让我们来仔细欣赏一下。 2、分工:每小组负责研究一段。 研究要求:认真研究,相互合作,把你所领略到的美与大家一起分享,发现的问题与大家一起探讨。研究讨论后再向大家交流汇报。 3、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朗读、交流体会、互相质疑解疑。 4、大组交流讨论。(同组同学可以相互补充,他组同学可以提问。) 交流方式:(1)通过交流感受体验美;(2)通过提问发现美;(3)通过朗读感悟美、表现美。 第一段交流重点:镜泊湖的地点、形成、及名称是否名副其实。 第二段交流重点:理解镜泊湖景色的自然朴实和绮丽多变。 第三段交流重点:体会吊水楼瀑布的形成以及它磅礴的气势。体会雄壮的确良瀑布与幽静的确良镜泊湖形成的鲜明对照。 第四段交流重点:了解地下森林的形成过程及壮丽的景色,感受地下森林的欣欣向荣、充满活力。 (教师适时点拨,引导,指导朗读。) 七、总结全文。 八、作业: 摘录文中优美片段。

镜泊湖奇观

镜泊湖奇观的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出示“奇观”。同学们,什么是奇观?以前我们学过描写景色极其壮观美丽,堪称奇观的课文,你还记得吗? 今天我们再来参观一处景色壮丽,堪称奇观的地方,那就是镜泊湖。(板书题目:镜泊湖奇观) 二、初读感知 (一)自读课文。检查“弭、斛、楸、黝等字的读音。读准“炽”的音,区别多音字“塞”的音与义。 (二)交流:作者从、、和 这几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风景奇特、令人向往的镜泊湖。 (镜泊湖动人的传说、地理位置、最大特点——“自然朴实”又“绮丽多变”和奇特的吊水楼瀑布景色和地下森林景色。) 【设计意图】:交流预习情况,既是对学生预习学习结果的检测,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又帮助学生理清课文条理,为课堂新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了解课文开头神话故事的作用。(激发读者的情趣,增强吸引力,为镜泊湖这一奇观的介绍平添神秘感。)理解:消灾弭祸 (四)看祖国版图,了解地理位置及形成。 三、品读欣赏 (一)读课文3-5节:镜泊湖有什么特点?(自然朴实、绮丽多变)课文重点描写了哪几个景点?(吊水楼瀑布、地下森林) (二)自然朴实、绮丽多变表现在什么地方? 1.引读第3节,了解总分结构段式。 ①引读:理解自然朴实。教师:镜泊湖的景色真是美不胜收!哪里有() 的 山岩,有()的湖水,有()的花树和()的林海。四周峰峦迭起,湖心(),湖中(),真是()。 ②这一段运用什么结构方式写的?(总——分) 2.理解“不单调”,用“不但……而且……”的句式说话。 3.感情朗读并背诵。 (三)镜泊湖“奇”在什么地方?男、女生分别读4、5节。

1.引读“这里有……深约100米”感受森林的大。 引读:吊水楼瀑布的景观十分奇特!本来 2.理解词语“万斛”。感受气势,朗读引导背诵积累。 (因为湖水的突然变化,以致水花四溅,水雾弥漫,水声震耳,似有千军万马之势。表现了吊水楼瀑布的奇特。) 3.引读“林中有红松、白桦……也常到火山口活动。”感受底下森林的欣欣向荣、生机勃勃。 4.引读“游客们爬上火山口的顶部向下俯视,只见 。可是底下的林木却。 (抓住底下森林中动物、植物的欣欣向荣、充满活力与谷底的阴暗潮湿、峭壁如屏进行比较,衬托景色的奇特、壮丽。) 5.用“虽然……但是……”的句式说说令人称奇的地下森林。 (四)再读课文,体会感受,练习说话。 镜泊湖真是,我。或镜泊湖太,我。 读了课文,我认为镜泊湖: ① ② ③ 【设计意图】:按照句式练习说话,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体会作者情感。 6..镜泊湖多美啊!关于它的传说也非常美丽、动人,你知道吗? 指名阅读第一节。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四、总结 (一)齐读课文,体会领略美景。 (二)根据课文的线索组织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风景奇特、令人向往的镜泊湖? 2.运用连贯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从镜泊湖动人的传说、地理位置、镜泊湖最大特点——“自然朴实”又“绮丽多变”和镜泊湖奇特的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这几个方面介绍风景奇特、令人向往的镜泊湖奇景。)

最新小学四年级语文《镜泊湖奇观》优质教学设计三篇

最新小学四年级语文《镜泊湖奇观》优质教学设计三篇 《镜泊湖奇观》介绍了镜泊湖景色的特点及湖的形成,抒发了作者热爱、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四年级语文《镜泊湖奇观》优质教学设计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四年级语文《镜泊湖奇观》优质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了解镜泊湖的景色特点,学习作者抓住静态和动态描写景物的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让学生参与自主性学习,提高自我读书能力. 教时:第2课时 课前准备:根据第3自然段内容,制作景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三篇写景的课文,今天我们再一起去领略一下镜泊湖的奇观. 二、学习第一段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1、(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镜泊湖的美丽景色,重点描述了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的奇特.) 2、课文在开头就描写镜泊湖的奇观吗?

(课文在开头先讲述了镜泊湖形成的传说) 3、指名学生对照关键的词语复述镜泊湖形成的传说. (住着、只要便、忌妒、争执) 4、镜泊湖形成的传说很是动听,当然这是神话,不是事实,不过,镜泊湖夏季凉爽少风,湖面水平好镜,倒是事实.接着老师就要请同学们去欣赏镜泊湖雄伟美丽而又少见的景象. 二、学习第二段 1、指名朗读课文,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意思?你是用什么方法来概括这一段的大意? (找出中心句概括大意) 2、既然这一段有中心句,那它是怎样来写具体的呢? 3、出示文字投影,让学生摆放. 峭拔的山岩 自然朴实清澈的湖水 缤纷的花树 镜泊湖景色一望无际的林海 峰峦直插湖中如屏似壁美不胜收

绮丽多变峰峦退避三舍形成水湾 湖心石岛耸峙 湖中倒影奇幻 4、出示投影填空: A.镜泊湖没有多少人工的点缀,只有()的山岩,()的湖水,()的花树,()的林海. B.然而它并不单调:四周峰峦叠起,有的直插湖中(),有的()形成水湾,湖心石岛(),湖中倒影(),真是(). 要求:A.轻声朗读,想想填空前后有什么不同的感想. B.自己想象美丽的景色,并用自己的语言来填空,写出镜泊湖的景色特点.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小结这是静态描写. 三、学习第三、四段 1、看录像:瀑布(借用《望庐山瀑布》一课的录像).看了录像之后你有什么感想? 2、出示课后练习思考题,自学课文.(两组同学分别自学两个部分) ①吊水楼瀑布是怎样形成的?说说描写瀑布飞流直下的句子和讲瀑布从不结冰断流一句之间的关系. ②地下森林是怎么一回事?形成地下森林这样的奇观是因为有哪几方面的条件?

难忘的一课

《教材理解》 所谓“难忘”,指印象深刻,难以忘怀。本文叙写的是一位船员在一所普通的乡村小学,和孩子们上了一堂语文课,为什么令他终身难忘?联系课文内容可知,这一课有着特定的时间(抗日战争胜利后)、特定的地点(台湾高雄市郊外)、特定的内容(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特定的感受(充满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思)。因此,“难忘”是解开本文的关键。 本文采用了双线并行的结构方式: 一是以方位转换来展开故事:先写“我”在高雄郊外见到一所乡村小学,接着写“我”来到教室窗外,随后写“我”走进教室,再就是参观小礼堂看中国历代伟人像。市郊小学→教室外→教室内→小礼堂,由远及近,由外到内,序次井然。 二是以“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贯穿全篇,这句话前后三次出现,实际上成为抒情脉络,一层进一层地叩击读者心扉。 上面两条线其实不能视为“并行”,方位转换是便于展开故事,同一句话前后三次出现才是文章主线,也是“难忘”的根本原因-- 这句话第一次出现是“我”看见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在教学生学习“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抗战胜利了,日本军国主义统治垮台了,所以能教学祖国的语言文字,特地选用这一句,充分体现了师生们诚挚的爱国之情。 第二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是“我”走进教室,跟着师生们一起诵读。“我”是一个普通船员,长期漂泊异国他乡,胸中郁结着怀念祖国的情思。现在,在教室外听到师生诵读这句话,走进教室仍在学习这句话,仿佛一股热流涌进心中,情不自禁地跟着师生诵读起来,传达了“我”和师生们的共同心声,有着一样的爱国之情。 第三次则是“我”在学校的礼堂里,看到中国伟人的画像后,紧紧握住那位台湾教师的手,激动地重复了“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因为台湾“光复”了,中国的伟人画像得以张挂出来,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而过去是难得一见的,此时此地,此境此情,自然无法抑制,终于迸发出来,爱国之情溢于言表了。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三次出现,开始是偶然听到,中间是交融一体,后来是喷涌而出,它犹如一根红线贯串全文,织进了“我”和台湾师生强烈的民族精神,织进了深厚的爱国情思,这一课所以“难忘”,正是难忘在这里。 因此,抓住“难忘”,紧扣三次出现的同一句话,就提纲挈领、百毛皆顺,可以水到渠成地加深理解了。重点优化 《难忘的一课》(第十册)是一篇讲读课文。不少教师在教学这篇课文时,紧紧抓住贯穿全文的关键句“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指导学生阅读,并获得了成功。但我想。假如学生凭着自己的直觉思维,对课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且愿意带着课题走进课文呢如果学生真的有了这种需要,我们不防就此一试,即从课题入手,就学生的阅读过程而构建教学过程。 先分析课题:中心词“一课”――言事;题眼“难忘”――传情。由课题可知,课文集叙事抒情于一体。再从教与学方面来分析:教者看到课题会推测,文章叙述了什么事抒发什么情学生读了课题,至少会产生如下猜想:这“一课”讲了哪些事为什么这“一课”令作者终生难忘综上所述,依据文情和学情,可以形成这样一条教学思路:紧扣课题,构建三个板块,指导学生阅读。 [点评:阅读教学从何处入手并不十分重要,重要的是要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走进文章中去,有利于学生快速有效地开展阅读实践活动。上文提出的“指导学生阅读”,其用心也在于此。] 一、感知难忘事 1.检查预习后提问:故事发生在什么时什么地方作者经历了什么事 2.让学生速读课文,分别找出“上课”和“下课”的有关段落,并想想这两部分各讲了什么事(学习祖国文字和参观小礼堂) 3.让学生再读这些段落,然后讲讲这两件事。 [点评:第一个板块的教学,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重在让学生“感知”难忘的事情。环节2的教学,渗透

四年级语文下册 镜泊湖奇观1教案 人教版

24*镜泊湖奇观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镜泊湖景色形成的条件和景物特点。 2.让学生体会“奇”在何处。 3.学习按景物的不同特点,领会镜泊湖的动态美和静态美。 二、设计思想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在教学中运用“读一读、说一说、填一填、议一议”四步进行教学,可以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创新为灵魂”的教学思想,整堂课围绕学生的活动展开,使学生变“学会”为“会学”,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民主、活泼的学习环境,课堂上让学生全体参与,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发展。 三、教学过程 (一)读题、解题 课题中哪个词是关键词?(奇观) 解释:奇观 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提示:镜泊湖在什么地方?是个怎样的湖?有什么奇观,有哪些景点,各景点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二)讨论 1.镜泊湖在什么地方? 2.它是个怎么样的湖? 3.它有什么奇特的景色? (三)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 2.说一说 (1)说说课文中神话故事的梗概。 (2)神话与现实生活的相同点是什么?这个湖到底是怎样形成的? 3.填一填 传说中的镜泊湖是红罗女的从天上掉下来的()形成的。 4.议一议 (1)文章引用了一个美丽的传说,再转入镜泊湖,从传说中怎样表现人们对美好品质的赞美。(2)用一句话概括第一段的内容:传说镜泊湖是红罗女的宝镜从天上掉下来形成的。

(四)学习第二、三段。 1.默读第二、三段 2.说一说: (1)这一段的第一句话与下面的两句话有何联系?(总分关系) (2)第三自然段中主要内容是什么?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后写什么,分几层来写? 3.填一填 (1)镜泊湖位于(),是因为()形成的。因为(),所以称为镜泊湖。 (2)镜泊湖景色的最大特点是()和(),它的自然朴实表现在:除了有精致的别墅外,这里只有()的、()的、()的。它的奇丽多变表现在:四周(),有的()、有的(),湖心(),湖中(),美不胜收,通过这些描写,写出了镜泊湖的()美。 4.议一议 (1)文章从哪几方面描写了镜泊湖景色的自然朴实、绮丽多变? (2)第二自然段介绍镜泊湖的什么?第三自然段概括介绍了镜泊湖景色的什么特点? (五)学习第四段 1.指名读 2.说一说 (1)说出这一自然段中景点名称、位置、景点奇特的地方。 (2)吊水楼瀑布为什么不结冰?它与瀑布飞流直下的句子有什么关系? (3)说出课文从几方面写瀑布的动态美。 3.填一填 吊水楼瀑布奇特的地方是(),课文从()和()两方面写出它的美。 4.议一议 课文是怎样描写瀑布气势和美景的? (六)学习第五段 1.指名读 2.说一说 (1)地下森林是怎么一回事? (2)说说本段中各景点名称形成的条件和景物? 3.填一填 地下森林是指(),它形成的条件有:(1) ;(2) ;(3) 。地下森林()物产丰富,林中有种类繁多的树木,还有()和()。

《镜泊湖奇观》教案

《镜泊湖奇观》教案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领略镜泊湖的美丽景色,获得美的享受。 2、体会静态和动态描写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镜泊湖奇观奇在哪里,了解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形成的原因,增长自然常识。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揭题。 你想了解这奇观吗? 二、快速读课文,说说镜泊湖奇观奇在哪里?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一(1—2)镜泊湖的形成和传说。 二(3)镜泊湖自然朴实而又绚丽多变的景色特点。 三(4)重点描写吊水楼瀑布的景色。 四(5)重点写地下森林的景色。 四、词语质疑。 五、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速读全文,并用一句或几年来句话概括自己的感想,可以根据课文内容,也可以自己概括。

2、学生自由读。 3、同桌相互交流。 4、集体交流。 六、分工合作,自主探究。 1、镜泊湖的景色的确奇妙,让我们来仔细欣赏一下。 2、分工:每小组负责研究一段。 研究要求:认真研究,相互合作,把你所领略到的美与大家一起分享,发现的问题与大家一起探讨。研究讨论后再向大家交流汇报 。 3、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朗读、交流体会、互相质疑解疑。 4、大组交流讨论。(同组同学可以相互补充,他组同学可以提问。)交流方式:(1)通过交流感受体验美;(2)通过提问发现美;(3)通过朗读感悟美、表现美。 第一段交流重点:镜泊湖的地点、形成、及名称是否名副其实。 第二段交流重点:理解镜泊湖景色的自然朴实和绮丽多变。 第三段交流重点:体会吊水楼瀑布的形成以及它磅礴的气势。体会雄壮的确良瀑布与幽静的确良镜泊湖形成的鲜明对照。 第四段交流重点:了解地下森林的形成过程及壮丽的景色,感受地下森林的欣欣向荣、充满活力。 (教师适时点拨,引导,指导朗读。)七、、总结全文。

五年级语文上册难忘的一课公开课教案和板书设计

五年级语文上册难忘的一课公开课教案 和板书设计 五年级语文上册难忘的一课公开课教案和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 2、感情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出示地图 祖国的板块上,有个美丽而独特的地方,台湾省找到位置了吗? 引入交流:想了解台湾吗??老师介绍台湾的富饶美丽、特殊地理、久远历史、当前局势、 导入课文:日本侵略者曾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不仅在中国大陆横行霸道八年,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等无数大血案,而且侵占并血腥统治了台湾整整50年。我们今天要读的课文就是在台湾刚刚光复时发生的一个小故事。 板书课题:23难忘的一课 2、结合文前提示和相关资料自主研读课文。

(1)齐读课题:从课题你们读出什么?“这一课”到底怎样的“难忘”? (2)读出主见:用自己最想用的方式与策略读书。注意读准3个生字。 (3)互助研读:学生在充分自读基础上同坐研读讨论。 3、说说课文主要内容和谈谈初读课文体会。 4、质疑交流:主要提出读中疑惑不解的问题。如,作为一个教师,为什么连自己祖国的文字都不会写?这么简单几个字,作者为什么坐进教室跟着读?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到底表达了他们什么样的感情? 二、切入关键句子,体验“难忘”之情。 谈话导入:刚才同学们质疑水平非常高。有一个句子贯穿全文,在文中出现了几次?你们会写会读这句话吗? 1、一生演板写句子——体会老师板书的吃力。 要求:请你像台湾教师一样来写这9个字。应该怎样写?学生反复朗读文中句子体验:“一笔一画”、“认真”、“吃力”。为什么会这样?(结合第11自然段,由学生借用资料说背景,老师点拨——当时日本侵略者在台湾实行血腥的统治,不准台湾人民说国语,要台湾人民当忘国奴)面对这个情景,你们有什么话要说? 2、一生尝试读句子——体会师生朗读的认真。

镜泊湖奇观

33 镜泊湖奇观 [教学目标] 1、能独立认识本课生字。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消灾弭祸、峭拔、耸峙、 万斛”等词语的意思。 2、知道课文的写作线索,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品味课文语言的同时,真切地感受镜泊湖 的“奇”,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理解、品味课文语言文字引导学生了解镜泊湖自然景观的特点,体会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的“奇”。 [教学设计] 一、学习1、2节,了解“镜泊湖”名字的由来和形成原因。 1、板书:镜泊湖,指名读,提醒“泊”的读音。 2、读1、2小节,想一想这两个小节分别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3、组织交流 第一节:名字的由来 (1)用自己的话介绍“镜泊湖”名字的由来。 (2)理解“消灾弭祸”“消灾祛病” (3)了解为什么一开始要写传说? 第二节:形成原因 (1)出示第二节,引读,提炼镜泊湖形成的三个条件:火山喷发,河道阻塞,水面抬高。 二、揭题,理解“奇观”,整体感知。 1、板书:“奇观”,引导学生从词素入手理解“奇观”的意思。 2、读3-5节,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个景观?板书:镜泊湖景色、吊水楼瀑布、地下森林。 三、品读重点语段,感受镜泊湖三个景观的“奇”。 (一)学习第三小节 1、读第三小节,划出最能概括镜泊湖景色“奇”的句子。 2、生交流。板书:自然朴实绮丽多变 3、结合课文内容和微课理解“自然朴实”和“绮丽多变” 4、指导朗读。 (二)学习4、5小节。 1、读4、5小节,划出概括描写两个著名景点“奇”的句子。 2、生自读课文,交流。

3、出示相关句子。 这里地处北国,冬季气温低达零下三四十摄氏度,但瀑布却从不结冰断流。 游客们爬上火山口的顶部向下俯视,只见足下峭壁如屏,黝黑的火山口似乎要吞没一切,令人心惊。可是底下的林木却不在乎这谷底的阴暗潮湿,它们欣欣向荣,充满了活力。 4、读以上句子质疑。 板书:地处北国从不结冰? 火山口欣欣向荣? 5、释疑1:地处北国的吊水楼瀑布怎么从不会结冰呢? (1)出示第四节的第二、三句话。 (2)生自读,交流。 结合生活实际,具体感受“43米”“25米”;关注“蚀”“几十米”。 (4)指导朗读。 (5)看瀑布录像,哪句话描绘了我们看到的景象? (6)出示第四句,结合“万斛珍珠”“千朵银花”“千军万马”“声闻数里” 这些关键词句交流。 (7)指导读句。 (8)说说地处北国的吊水楼瀑布从不结冰的原因。(水量大、水流急)6、释疑2:火山口里面怎么会长出欣欣向荣的森林呢? (1)说说植物的生长需要哪些条件?(阳光、土壤、水分) (2)读最后一节,引导学生画出相关的条件。 (3)交流 (4)了解火山口肥沃土壤的由来,读相关句子,感受它的“奇”所在。(5)说说火山口里面怎么会长出欣欣向荣的森林呢? 四、总结全文,完成小练笔。 1、师总结:这篇课文先写了镜泊湖的传说和形成原因,然后重点描写了“自然朴实而又绮丽多变”的镜泊湖景色、“地处北国,从不结冰“的吊水楼瀑布、”“长在火山口却欣欣向荣”的地下森林,表现了祖国河山的壮美和大自然的神奇。 2、小练笔:

《难忘的一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23* 难忘的一课 上课教师:刘爱华年级:五年级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3个生字,了解课文内容。 2、抓住文中三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的朗读、理解,感受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3个生字,了解课文内容。 2、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抓住文中三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的朗读、理解,感受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和强烈的民族精神。 教学难点: 联系时代背景和作者背景,从文中找到重点句子品析,理解这一课让作者难忘的原因。 教学准备: 1、教具:小黑板、学习辅助卡。 2、预习:(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圈出文中的生字词语,熟读几遍,标出自然段。 (2)再读课文,想一想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熟读课文,在读不懂的地方作上“?”,并试着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4)回想在这一学期的语文学习中,让自己难忘的一篇课文是什么,为什么? 一、导入揭题 1、教师简介时代背景: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894年日本侵略朝鲜并向中国挑衅,发动了“中日甲午战争”,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而惨遭失败,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日本在甲午中日战争后一共勒索了中国两亿三千万两巨额白银。其中,台湾被割让给日本,被侵占统治了整整五十年,侵略者采取军事占领、民族压迫、经济掠夺、奴化教育等措施奴役人民群众,让中国人民蒙受了巨大耻辱,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才归还中

国。本文写的就是台湾刚刚光复时的事情。 2、板书课题,齐读。 二、明确学习目标(在过渡语中和学习反思时明确。)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 (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出示学习要求(一):速读课文,读准字音,思考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填空:主要讲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见到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境,以及在学校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画像)的深切感受。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1)认读本课生字:闽、诸 (2)指名完成填空,齐读。 (3)完成当堂训练1。 (二)再读课文,体会情感 过渡语:质疑:同学们,这一课在作者眼里是难忘的一课,是因为最难忘一句话,这句话是哪句话呢?(指名回答:“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一共出现三次。) 1、出示学习要求(二):(1)请同学们在课文中勾画出“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并想一想这句话每次是在文中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1)品析第一次出现: 答案预设:①指名读句子。(他用粉笔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着:“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不少教师也是重新学习祖国文字的。) ②质疑:a.这位老师写字时的词语给你印象最深?(一笔一画) b师生练写这几个字,然后谈写的感受。 C师:为什么台湾老师要一笔一划地写,写得那么认真,写得那么吃力?(因为日本人实行奴化教育,台湾“光复”不久,老师就把自己刚刚学会的祖国

镜泊湖奇观

《语文》沪教版五年级第一学期第七单元 33 镜泊湖奇观 相传很久以前,牡丹江畔住着一个美丽善良的红罗女。她有一面宝镜,哪里的人们有苦难,她只要用宝镜一照,便可以消灾弭祸。这件事传到了天庭,引起王母娘娘的嫉妒,她派天神盗走了宝镜。红罗女上天索取,发生争执,宝镜从天上掉了下来,就变成了镜泊湖。这当然是神话。虽说镜泊湖不是神仙宝物,也不能为人消灾袪病,不过,她夏季凉爽少风,湖面波平如镜,倒是事实。 镜泊湖位于黑龙江省宁安县境内。约在一万年前,这里火山喷发,炽热的岩流阻塞了牡丹江的河道。于是,水面被抬高,形成了湖泊。 镜泊湖景色的最大特点,是自然朴实而又绮丽多变。除了镜泊山庄有一些精致的别墅外,这里没有多少人工的点缀,只有峭拔的山岩,清澈的湖水,缤纷的花树,一望无际的林海。然而它并不单调:四周峰峦叠起,湖心石岛耸峙,湖中倒影奇幻,真是美不胜收。 吊水楼瀑布是镜泊湖的著名景点,位于湖水泻入牡丹江的地方。瀑布宽43米,高25米。底部岩石由于上万年激流的冲击,被蚀成了几十米的深潭。本来清澈的湖水静静地淌着,一到陡崖,突然下跌,顿时抛散万斛珍珠,溅起千朵银花,水雾弥漫,势如千军万马,声闻数里,同幽静的镜泊湖形成鲜明的对照。这里地处北国,冬季气温低达零下三四十摄氏度,但瀑布却从不结冰断流。 镜泊湖附近有一处地下森林。所谓地下森林,实际上是长在火山口里的森林。这里有七个火山口,其中最大的一个直径约500米,深约100米。壁陡底平,景色壮丽。由于火山长期没有喷发,火山岩逐步风化,同火山灰及沉积的浮尘积聚混合,形成了富含钾、磷等元素的肥沃土壤。加上这里降水较多,火山口的东南方向有缺口,阳光可以射入,所以长起了郁郁葱葱的森林。林中有红松、白桦、水曲柳、胡桃楸等树木,还有许多名贵的药材。东北虎、熊、青羊、马鹿等野生动物,也常到火山口活动。游客们爬上火山口的顶部向下俯视,只见足下峭壁如屏,黝黑的火山口似乎要吞没一切,令人心惊。可是底下的林木却不在乎这谷底的阴暗潮湿,它们欣欣向荣,充满了活力。 学习小建议: 作者从镜泊湖的由来、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著名景点这几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这个风景奇特、令人向往的地方。镜泊湖到底“奇”在何处?请带着问题朗读全文,并把你心中的感受有条理地告诉同学们。

《镜泊湖奇观》第二课时-教学教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镜泊湖奇观》第二课时-教学教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镜泊湖的景色特点,学习作者抓住静态和动态描写景物的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让学生参与自主性学习,提高自我读书能力。 教时:第2课时 课前准备:根据第3自然段内容,制作景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三篇写景的课文,今天我们再一起去领略一下镜泊湖的奇观。 二、学习第一段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1、(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镜泊湖的美丽景色,重点描述了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的奇特。) 2、课文在开头就描写镜泊湖的奇观吗? (课文在开头先讲述了镜泊湖形成的传说) 3、指名学生对照关键的词语复述镜泊湖形成的传说。 (住着、只要……便……、忌妒、争执) 4、镜泊湖形成的传说很是动听,当然这是神话,不是事实,不过,镜泊湖夏季凉爽少风,湖面水平好镜,倒是事实。接着老师就要请同学们去欣赏镜泊湖雄伟美丽而又少见的景象。 二、学习第二段 1、指名朗读课文,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意思?你是用什么方法来概括这一段的大意? (找出中心句概括大意) 2、既然这一段有中心句,那它是怎样来写具体的呢? 3、出示文字投影,让学生摆放。 峭拔的山岩 自然朴实清澈的湖水 缤纷的花树 镜泊湖景色一望无际的林海 峰峦直插湖中如屏似壁美不胜收 绮丽多变峰峦退避三舍形成水湾 湖心石岛耸峙 湖中倒影奇幻 4、出示投影填空: A.镜泊湖没有多少人工的点缀,只有()的山岩,()的湖水,()的花树,()

的林海。 B.然而它并不单调:四周峰峦叠起,有的直插湖中(),有的()形成水湾,湖心石岛(),湖中倒影(),真是()。 要求:A.轻声朗读,想想填空前后有什么不同的感想。 B.自己想象美丽的景色,并用自己的语言来填空,写出镜泊湖的景色特点。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小结这是静态描写。 三、学习第三、四段 1、看录像:瀑布(借用《望庐山瀑布》一课的录像)。看了录像之后你有什么感想? 2、出示课后练习思考题,自学课文。(两组同学分别自学两个部分) ①吊水楼瀑布是怎样形成的?说说描写瀑布飞流直下的句子和讲瀑布从不结冰断流一句之间的关系。 ②地下森林是怎么一回事?形成地下森林这样的奇观是因为有哪几方面的条件? (要求用笔画出有关语句,并用心记住。等会儿老师作游客,你们作导游,看哪一组哪一位导游介绍得最好。) 3、指名学生上台作导游介绍吊水楼瀑布。(听众假设为爸爸和爷爷,要求介绍既能精炼,又能通俗易懂。) (以下问题教师引导激疑或让学生质疑时相机导出) 听说吊水楼瀑布是镜泊湖风景区的著名景点,那它有多少宽多少高啊?(宽大43米,高25米)你能不能跟什么比较一下,形象地说出来呢? 这样大的吊水楼瀑布是怎样形成的呢? 这样壮观的景象我还很难想象,哦,这儿还有一幅图呢,确实少见,可惜没有声音,有了,我要请一位导游来把描述这幅图的一段话读出气势来。(指名读后再分组读,齐声读)听说吊水楼瀑布地处北国,那儿冬季气温低达零下三四十摄氏度,是不是那儿的瀑布都结成冰了呢?这是为什么? 小结:你们这一组的导游介绍得很好,我代表其他游客谢谢你们的友好服务。 听说镜泊湖附近还有一处奇特的地下森林,地底下怎么能长出森林呢? 4、指名学生作导游介绍地下森林。(以下问题也是在引导中让学生或教师自己导出) 在火山口里能长出森林,我不太相信,火山口有多大,长几棵树木还差不多,最多也只能说是地下树林。(直径500米,深100米,7个火山口) 既然说是森林,里面的资源肯定丰富,你能给我介绍一下吗?(有树、药材、野生动物) 给你这么一介绍,我确实认为地下森林是一个奇观,不过,谷底阴暗潮湿,又照不到阳光,这一大片森林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土壤肥沃、降水较多、阳光射入)刚才经过导游们的介绍,我们对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的情况了解了许多,接下来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一起讨论,以便在向别人介绍时内容更加具体。 5、学习质疑问难。 三、说说课文是怎样描写镜泊湖的动态美的。 四、总结延伸。 请同学们回顾以前所学的写景物的文章,找一找哪些语句、段落抓住了事物的特点

《镜泊湖奇观》读后感

《镜泊湖奇观》读后感 以下是由为您整理提供的关于《镜泊湖奇观》读后感,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与借鉴。 “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这句话说得一点也不假。今天我就看了一篇马克思与恩格斯之间的友谊的文章《伟大的友谊》。 内容大概是这样的:马克思在1863年时到了一贫如洗的地步,他准备让两个大女儿辍学打工,自己带着燕妮与小女儿住贫民窟。恩格斯知道后立刻打电报阻止马克思,并且马上寄100英镑给马克思,让马克思一家度过了难关。后来,恩格斯逃亡瑞士,慌乱中没带多少钱,马克思取出了银行里的积蓄给了恩格斯。到了1883年,马克思去世,他的巨著《资本论》尚未完成,恩格斯就花了11年续写出了这部巨著。 这就是伟大的友谊的力量!如果没有朋友的帮助,一个人是做不好任何事的。 这让我想起了另一个故事: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说:“好啊!简直就像巍峨的泰山矗立在我的面前!”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就说:“好啊,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从我心中流过!”后来钟子期去世,伯牙把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 在我的身边,同样上演着友谊的故事:昨天体育课时,

我,刘金林与好朋友孙睿在一起玩,这时我们的死对头吴岳,夏振兴,夏振旺和韩传旭和我们打起来。“一个篱笆三个桩,三个好汉七个帮。”我们的好朋友施金含,宋瑞,刘帅池,王经涛,周佳齐,孙苒栋,姜子涵一起上阵,把他们打得落花流水。 你看,这就是伟大的友谊! 今天,我读了一篇感人肺腑的文章,叫《伟大的友谊》。 这篇文章最让我感动的是:1883年,马克思逝世了,恩格斯悲痛万分。自已最要好的朋友逝世了,谁不伤心?别的朋友劝恩格斯去旅游,他谢绝了。因为他想到马克思用毕生精力写作的《资本论》还没完成,就立刻放下工作帮马克思完成了《资本论》。我之所以感动是因为恩格斯为了朋友的心血不白费,放下工作,帮马克思完成了《资本论》。我从中明白了:友谊,就是像恩格斯一样,竭尽全力地为朋友完成他的心愿! 我是这样理解友谊的。友谊,是用千金也买不到的。所以,友谊是最可贵的。 在我的生活中,虽然我比不上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但是,我为我朋友所做的,也算是无私付出吧。 上个星期的星期五晚上,我身上带了一元钱,想买个本子。但这时,邻居张彬彬对我说:“曹宇,你有没有一元钱?”我说“有啊,怎么了?”张彬彬说:“我想买个本子,但是身

五年级语文《难忘的一课》公开课教案

《难忘的一课》教案 -----五年级语文上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方法与过程: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感受名族精神和爱国热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名族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文中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课文中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理解我的每一次感受 三.教学方法: 引导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已经读到五年级了,有哪一节课使你难忘吗?说一说它为什么使你难忘。 2.是呀,这些课使你难忘,今天所学课文的作者也有一堂难忘的课,我们共同来了解这是一节怎样的课,为什么使作者难忘?会不会也使你难忘呢?(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读课文 2.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3.教师出示拓展性材料,联系时代背景,用心感受文章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 (三)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情感 读了整篇课文,文中哪句话使你难忘?它总共在文中出现了几次?请找出来。 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讨论,汇报结果。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文中出现了三次) 1.第一次出现是台湾老师用粉笔写的,他是怎样写的?从这些词可以看出什么? (一笔一画、认真、吃力的写,从这些词语可以看出台湾人民对祖国的热爱。) 2.第二次出现是台湾老师教读这句话,他们是怎样读的?画出这些词,从这

些词语可以体现什么? (严肃认真、富有感情、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地,从这些词语体现台湾人民强烈、深厚的爱国之情。) 3.第三次出现这句话时,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说的?表达了什么? (激动,表达了“我”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浓厚的爱国情意。) (四)总结升华,增强爱国情感 五.拓展延伸: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学到了什么? 六.板书设计: 23、难忘的一课 (写被吸引)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读受感动)------(民族精神、爱国情意) (说激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