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制剂的鉴别技术

中药制剂的鉴别技术
中药制剂的鉴别技术

中药制剂的鉴别技术

第二章中药制剂的鉴别技术

习题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中药制剂的显微鉴别最适用于

A(用药材提取物制成制剂的鉴别

B(用水煎法制成制剂的鉴别

C(用制取挥发油方法制成制剂的鉴别

D(用蒸馏法制成制剂的鉴别

E(含有原生药粉的制剂的鉴别

2(在六味地黄丸的显微定性鉴别中,薄壁组织灰棕色至黑色,细胞多皱缩,内含棕色核状物,为哪味药的特征。

A.山药

B.茯苓

C.熟地

D.牡丹皮

E.泽泻

3(在银翘解毒片的显微定性鉴别中,花粉粒黄色,类球型,有三孔沟,表面具细密短刺及圆粒状雕纹,为哪味药的特征。

A.金银花

B.桔梗

C.连翘

D.甘草

E.淡竹叶

4(在牛黄解毒片显微鉴别中,草酸钙簇晶大,直径约60,140μm,为哪味药的特征。

A.牛黄

B.大黄

C.雄黄

D.冰片

E.朱砂

5(在牛黄解毒片的显微化学反应中,取本品研细,加乙醇10mL,温热10分钟,滤过,取滤液5mL,加镁粉少量与盐酸0.5mL,加热,即显红色,为鉴别方中哪味药材的反应。

A.大黄

B.牛黄

C.黄芩

D.冰片

E.雄黄

6(在复方丹参片的定性鉴别中:取本品1片,研细,分次加水少量,搅拌,滤过,滤液移至100mL量瓶中,并加水至刻度,取溶液2mL,加水至25mL。在

283nm?2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为鉴别方中哪味药材的反应。

A.丹参

B.冰片

C.三七

D.丹皮

E.党参

7(在中药制剂的理化鉴别中,最常用的方法为

A.UV法

B.VIS法

C.TLC法

D.HPLC法

E.GC法 8(用红外分光光度法进行鉴别,在哪类药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A.中药制剂

B.中药材

C.中药材和中药制剂

D.合成药物

E.中药制剂和合成药物

9(应用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来鉴别中药制剂的某种成分时,以测定该成分的最大吸收波长的方法

A.最常用

B.最少用

C.一般不用

D.不常用

E.从不使用 10(在薄层色谱法中,使用薄层玻璃板,最好使用

A.优质平板玻璃

B.普通玻璃

C.有色玻璃

D.彩玻

E.毛玻璃 11(在薄层定性鉴别中,最常用的吸附剂是

A.硅胶G

B.微晶纤维束

C.硅藻土

D.氧化铝

E.聚酰胺 12(在中药制剂的色谱鉴别中,薄层色谱法比薄层扫描法

A.少用

B.常用

C.较少用

D.应用一样多

E.最不常用 13(气相色谱法最适宜测定下列哪种成分

A.含有挥发性成分

B.不含有挥发性成分

C.不能制成衍生物

D.含有大分子又不能分解

E.只含有无机成分

14(应用GC法鉴别安宫牛黄丸中麝香酮成分,为鉴别方中哪种药材

A.牛黄

B.水牛角

C.麝香

D.冰片

E.珍珠 15(应用薄层扫描法在中药制剂的定性鉴别中,主要从下列哪些参数中鉴别方中

原药材。

A.吸收度

B.波数

C.色谱峰

D.折光系数

E.旋光度 16(中药制剂在薄层色谱法定性鉴别中,薄层板要求

A.光滑平整,洗净后不附水珠,晾干

B.光滑平整,洗净后可挂少量水珠,晾干

C.光滑平整,洗净后应有水珠,晾干

D.光滑平整,洗净后应有水珠,不需晾干

E.光滑平整,洗净后不附水珠,不需晾干

17(影响薄层色谱分析主要因素之一为

A.相对湿度

B.对照品数量

C.原药材来源

D.供试品数量

E.薄层板大小

18(在薄层色谱鉴别中,硅胶薄层板需在什么条件下活化

A.410?烘30min

B.310?烘30min

C.210?烘30min

D.110?烘30min

E.50?烘30min

19(在中药制剂定性鉴别中,薄层板制备,除另有规定外,一般将吸收剂1份和水几份在研钵中向一方向研磨混合。

A.1

B.2

C.3

D.4

E.5 20(在中药制剂化学反应法鉴别中,应尽量采用

A(专属性强,简单易行的方法

B(专属性不强,简单易行的方法

C(专属性强,较复杂的方法

D(专属性不强,较复杂的方法

E(通用性强的方法

21(加有荧光剂的硅胶G表示方法为

B.H

C.F

D.F

E.F A.H254 365254365465

22(在中药制剂的薄层鉴别中,一般在常规薄层板上原点的点样直径不大于

A.1mm

B.3mm

C.5mm

D.7mm

E.9mm

23(在银翘解毒丸显微鉴别中,联结乳管的显微特征,为方中哪味原药材的特征。 A.金银花 B.连翘 C.薄荷 D.桔梗 E.荆芥

24(纸色谱法是以下列哪种物质为固定相

A.纸

B.水

C.乙醇

D.酸

E.硅胶

25(在薄层色谱鉴别中,如制剂中同时含有黄连黄柏原药材,宜采用 A.阳性对照 B.阴性对照 C.化学对照品对照 D.阳阴对照 E.对照药材和化学对照品同时对照

26.中药制剂质量标准中[鉴别]实验的主要作用是

A.确认中药制剂的真伪

B.考察中药制剂的主要成分含量

C.评价中药制剂的药效

D.评价中药制剂的安全性

E.引证含量测定的可信性

27.中药制剂的[鉴别]项目不包括

A.化学鉴别

B.色谱鉴别

C.光谱鉴别

D.显微鉴别

E.杂质鉴别

28.可进行显微鉴别的中药制剂是

A.六味地黄丸

B.板蓝根颗粒

C.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

D.大黄流浸膏

E.正骨水 29.关于中药制剂显微鉴别的错误描述是

A.适用于含有药材粉末的中药制剂

B.主要判断处方中药材的有无和真伪

C.利用药材细胞及内含物等微细特征进行鉴别

D.通过显微镜观察

E.只能鉴别丸剂和片剂

30.在进行中药制剂的显微鉴别时,可省去的程序为

A.处方分析

B.规范取样

C.粉末制片

D.显微镜下观察特征

E.结果判断

31.在进行中药制剂的显微鉴别时,观察菊糖及橙皮苷结晶宜采用

A.蒸馏水装片

B.水合氯醛试液透化装片

C.水合氯醛试液冷装片

D.甘油醋酸装片

E.稀甘油装片 32.在进行中药制剂的显微鉴别时,观察草酸钙簇晶的最佳装片方法是

A.蒸馏水装片

B.稀甘油装片

C.水合氯醛试液透化装片

D.水合氯醛试液冷装片

E.甘油醋酸装片

33.在进行中药制剂的显微鉴别时,观察石细胞的最佳装片方法是

A.水装片

B.稀甘油装片

C.乙醇装片

D.甘油醋酸装片

E.水合氯醛试液透化装片

34.在进行中药制剂的显微鉴别时,观察并测量淀粉粒大小的最佳装片试剂为

A.蒸馏水

B.稀甘油

C.5%氢氧化钾试液

D.甘油醋酸试液

E.水合氯醛试液

35.水合氯醛试液透化装片时,为防止结晶析出,宜加入

A.蒸馏水

B.稀甘油

C.乙醇

D.醋酸

E.稀盐酸 36.能使木质化细胞壁显红色的试液为

A.氯化锌碘试液

B.间苯三酚-盐酸试液

C.碘试液

D.硝酸汞试液

E.钌红试液

37.能使木栓化细胞壁显红色的试液为

A.氯化锌碘试液

B.间苯三酚-盐酸试液

C.碘试液

D.硝酸汞试液

E.苏丹?试液

38.能使角质化细胞壁显红色的试液为

A.氯化锌碘试液

B.间苯三酚-盐酸试液

C.苏丹?试液

D.硝酸汞试液

E.碘试液

39.能使纤维素细胞壁显蓝色的试液为

A.氯化锌碘试液

B.间苯三酚-盐酸试液

C.碘试液

D.5%氢氧化钾试液

E.钌红试液

40.间苯三酚-盐酸试液主要用于检查

A.木质化细胞壁

B.木栓化细胞壁

C.角质化细胞壁

D.纤维素细胞壁

E.矿质化细胞壁

41.能使淀粉粒显蓝色或紫色的试液为

A.氯化锌碘试液

B.间苯三酚-盐酸试液

C.碘试液

D.硝酸汞试液

E.钌红试液

42.能使糊粉粒显黄棕色的试液为

A.氯化锌碘试液

B.间苯三酚-盐酸试液

C.碘试液

D.硝酸汞试液

E.钌红试液

43.能使菊糖显紫红色并逐渐溶解的试液为

A.硝酸

B.浓硫酸

C.α-萘酚试液

D.α-萘酚试液与氢氧化钠合用

E.α-萘酚试液与浓硫酸合用 44.遇50%硫酸溶解,同时产生二氧化碳气泡的结晶为

A.草酸钙结晶

B.碳酸钙结晶

C.菊糖结晶

D.橙皮苷结晶

E.硅质块

45.水合氯醛试液透化装片不适于观察

A.草酸钙簇晶

B.纤维

C.淀粉粒

D.石细胞

E.木栓细胞 46.中药制剂的显微鉴别采用的制片方法为

A.徒手切片法

B.整体封片法

C.粉末制片法

D.涂片法

E.磨片法

47.观察单个导管分子或纤维的完整形状时,宜采用的制片方法为

A.组织解离法

B.徒手切片法

C.整体封片法

D.涂片法

E.磨片法

48.关于粉末制片的正确描述为

A.取粉末量越多,观察特征越清晰

B.透明剂必须加热至沸腾

C.粉末需与透明剂混匀

D.蒸馏水装片需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观察

E.加盖玻片时速度要快

49.在进行未知粉末装片时,通常先采用

A.5%氢氧化钾装片

B.乙醇装片

C.水合氯醛冷装片

D.水合氯醛透化装片

E.稀甘油装片

50.关于中药制剂显微鉴别取样制片的正确描述为

A.制片前,必须将全部辅料除净

B.散剂、胶囊剂可直接取出粉末制片

C.片剂在表面刮粉制片

D.丸剂取中心部分粉末制片

E.包衣水丸,将丸衣、丸心混匀后制片

51.根类中药不应检出的特征是

A.导管

B.石细胞

C.分泌组织

D.草酸钙结晶

E.菌丝 52.根茎类中药不应检出的特征是

A.厚壁组织

B.鳞叶组织碎片

C.花粉粒

D.草酸钙结晶

E.纤维 53.茎类中药不应检出的特征是

A.糊粉粒

B.纤维

C.导管

D.草酸钙结晶

E.木栓细胞 54.皮类中药不应检出的特征是

A.木栓细胞

B.韧皮纤维

C.分泌组织

D.筛管或筛胞

E.导管 55.叶类中药不应检出的特征是

A.导管

B.草酸钙结晶

C.非腺毛

D.气孔

E.糊粉粒

56.花类中药应重点观察

A.淀粉粒

B.糊粉粒

C.花粉粒

D.薄壁细胞

E.导管 57.菌类中药主要应观察

A.纤维

B.淀粉粒

C.导管

D.菌丝

E.菊糖

58.显微测量常用的计量单位是

A.m(米)

B.dm(分米)

C.cm(厘米)

D.mm(毫米)

E.μm(微米)

59.生物碱显色反应常用的显色剂为

A.硅钨酸试剂

B.磷钼酸试剂

C.碘-碘化钾试剂

D.矾酸铵-浓硫酸液

E.碘化铋钾试剂

60.生物碱的沉淀反应通常在下列哪种溶液中进行

A.碱性水溶液

B.酸性水溶液

C.生理盐水

D.无水乙醇

E.氯仿 61.不易与大多数生物碱沉淀试剂发生沉淀反应的化学成分为

A.乌头碱

B.苦参碱

C.小檗碱

D.士的宁

E.麻黄碱 62.含有小檗碱的一组药材为

A.黄连、黄柏

B.川乌、草乌

C.川贝母、浙贝母

D.黄柏、麻黄

E.黄连、马钱子

63.生物碱与碘化铋钾试剂反应,生成的沉淀为

A.类白色或黄色

B.黄色、橘红色或红棕色

C.棕色至褐色

D.黄褐色

E.蓝色

64.与生物碱反应生成类白色或黄色沉淀的试剂为

A.钼酸铵-浓硫酸试剂

B.碘化铋钾试剂

C.碘化汞钾试剂

D.磷钼酸试剂

E.碘化铂钾试剂

65.将马钱子散制成供试液, 加碘化铋钾试液,生成黄棕色沉淀,此反应检查的成分为

A.生物碱

B.黄酮类化合物

C.蒽醌类化合物

D.挥发油

E.皂苷 66.取供试品的硫酸水溶液,加乙醚振摇,分取醚层,加入氢氧化钠水溶液,振摇,水层显红色,可判断供试品中含有

A.挥发油

B.蛋白质

C.蒽醌类化合物

D.鞣质

E.生物碱 67.取新清宁片(处方组成:熟大黄) 除去糖衣,研细,取粉末少量进行微量升华,镜检可见

A.菱状针晶或羽状结晶

B.针晶或方晶

C.簇状针晶

D.簇晶或羽状结晶

E.针晶或柱晶

68.制剂中黄酮类化合物最常用的鉴别反应为

A.盐酸-镁粉反应

B.四氢硼钠反应

C.金属盐类的络合反应

D.五氯化锑反应

E.碱性试剂显色反应

69.在供试品的甲醇或乙醇提取液中,盐酸-镁粉反应呈正反应,表明供试品中含

A.黄酮类化合物

B.蛋白质

C.蒽醌类化合物

D.鞣质

E.生物碱 70.取通关散(处方组成:猪牙皂、鹅不食草、细辛)加水适量,煮沸,滤过,滤液放冷,振摇,产生持久性蜂窝状泡沫,此现象表明制剂中含有

A.黄酮类化合物

B.挥发油

C.蒽醌类化合物

D.皂苷

E.生物碱

71.挥发油显色反应常用的显色剂是

A.三氯化铁试液

B.盐酸-镁粉试液

C.浓硫酸试液

D.醋酐-浓硫酸试液

E.香草醛-浓硫酸试液

72.取不含过量硝酸的供试品溶液,涂于光亮的铜箔表面,擦拭后即生成一层光亮似银的沉积物。据此反应可判断供试品中含

A.钙盐

B.汞盐

C.钠盐

D.铁盐

E.硫酸盐

73.取供试品溶液,加甲基红指示液2滴,用氨试液中和,再滴加盐酸至恰呈酸性,加草酸铵试液,即生成白色沉淀;分离,沉淀不溶于醋酸,但可溶于盐酸。据此反应可判断供试品中含

A.钙盐

B.汞盐

C.钠盐

D.铁盐

E.硫酸盐

74.取含钠盐的供试品的中性溶液,加醋酸氧铀锌试液,即生成

A.红色沉淀

B.白色沉淀

C.黄色沉淀

D.蓝黑色沉淀

E.蓝紫色沉淀

75.含钠盐的药材为

A.滑石

B.信石

C.朱砂

D.龙骨

E.芒硝

76.取含硫酸盐的供试品溶液,加氯化钡试液,即生成

A.黄色沉淀;沉淀在盐酸或硝酸中均不溶解

B.白色沉淀;沉淀在盐酸或硝酸中均不溶解

C.黄色沉淀;沉淀在盐酸或硝酸中均溶解

D.白色沉淀;沉淀在盐酸或硝酸中均溶解

E.白色沉淀;沉淀在盐酸中不溶解,在硝酸中溶解

77.在进行荧光试验时,若不加注明,则紫外光灯的波长应为

A.365nm

B.254nm

C.266nm

D.265nm

E.354nm

78.取戊己丸(处方组成:黄连、吴茱萸、白芍) 粉末少许,滴加乙醇及30%硝酸,镜检可见淡黄色针簇状结晶。此反应属

A.显微化学鉴别法

B.荧光分析鉴别法

C.微量升华鉴别法

D.分光光度鉴别法

E.薄层色谱鉴别法

79.薄层板活化的温度、时间是

A.105?、30min

B.110?、30min

C.100?、30min

D.105?、20min

E.110?、20min

80.用薄层色谱法鉴别含游离酚羟基的黄酮及其苷类制剂,最常用的吸附剂是

A.硅胶

B.聚酰胺

C.纤维素

D.硅酸镁

E.氧化镁 81.用硅胶薄层色谱鉴别含黄酮苷元的中药制剂,宜选用的展开剂是

A.苯-甲醇(95:5)

B.苯-甲醇-醋酸(35:5:5)

C.氯仿-甲醇(8:2)

D.甲苯-甲酸乙酯-甲酸(5:4:1)

E.苯-醋酸乙酯(7.5:2.5)

82.用硅胶薄层色谱鉴别含黄酮苷元及苷的中药制剂,宜选用的展开剂是

A.苯-甲醇(95:5)

B.苯-甲醇-醋酸(35:5:5)

C.氯仿-甲醇(8:2)

D.甲苯-甲酸乙酯-甲酸(5:4:1)

E.苯-醋酸乙酯(7.5:2.5)

83.用硅胶薄层色谱鉴别含黄酮苷元衍生物的中药制剂,宜选用的展开剂是

A.苯-甲醇(95:5)

B.苯-甲醇-醋酸(35:5:5)

C.氯仿-甲醇(8:2)

D.甲苯-甲酸乙酯-甲酸(5:4:1)

E.苯-醋酸乙酯(7.5:2.5)

84.用硅胶薄层色谱鉴别含双黄酮成分的中药制剂,宜选用的展开剂是

A.苯-甲醇(95:5)

B.苯-甲醇-醋酸(35:5:5)

C.氯仿-甲醇(8:2)

D.甲苯-甲酸乙酯-甲酸(5:4:1)

E.苯-醋酸乙酯(7.5:2.5)

85.用聚酰胺薄层色谱鉴别含黄酮苷元的中药制剂,宜选用的展开剂是

A.甲醇-水(8:2)

B.乙醇-水-乙酰丙酮(2:4:1)

C.水-乙醇-丁酮-乙酰丙酮(13:3:3:1)

D.甲酸-甲醇-醋酸乙酯(1:1:8)

E.醋酸-水(1:2)

86.用聚酰胺薄层色谱鉴别含黄酮苷元及苷的中药制剂,宜选用的展开剂是

A.甲醇-水(8:2)

B.乙醇-水-乙酰丙酮(2:4:1)

C.水-乙醇-丁酮-乙酰丙酮(13:3:3:3)

D.甲酸-甲醇-醋酸乙酯(1:1:8)

E.醋酸-水(1:2)

87.挥发油中的各类成分极性差别较大,大体的顺序是

A.酸,醇、酚,醛、酮,酯,醚,萜烃

B.酸,醇、酚,醛、酮,醚,酯,萜烃

C.酸,醇、酚,酯,醛、酮,醚,萜烃

D.酸,醛、酮,醇、酚,酯,醚,萜烃

E.酸,醛、酮,醇、酚,醚,酯,萜烃 88.用薄层色谱法鉴别含芍药苷的制剂常用

A.硅胶G薄层板

B.硅胶GF薄层板 254

C.CMCNa-硅胶H薄层板

D.CMCNa-硅胶G薄层板

E.硅胶HF薄层板 254

89.用薄层色谱法鉴别含牡丹酚的制剂常用

A.硅胶G薄层板

B.硅胶GF254薄层板

C.CMCNa-硅胶H薄层板

D.CMCNa-硅胶G薄层板

E.硅胶HF254薄层板

90.用薄层色谱法鉴别含厚朴酚的制剂常用

A.硅胶G薄层板

B.硅胶GF薄层板 254

C.CMCNa-硅胶H薄层板

D.CMCNa-硅胶G薄层板

薄层板 E.硅胶HF254

91.用薄层色谱法鉴别含绿原酸的制剂常用

A.硅胶G薄层板

B.硅胶GF薄层板 254

C.CMCNa-硅胶H薄层板

D.CMCNa-硅胶G薄层板

E.硅胶HF薄层板 254

(二)多项选择题

1.中药制剂的鉴别方法包括

A.分光光度鉴别法

B.荧光分析鉴别法

C.显微化学鉴别法

D.薄层色谱鉴别法

E.微量升华鉴别法

2.中药制剂鉴别的目的是

A.确定处方中药材是否存在

B.确认处方中药材的真伪

C.检查制剂中是否含有原料药材的成分

D.测定成分含量

E.测定杂质含量

3.中药制剂的显微鉴别可用于

A.检查投料药材的规格等级

B.检查投料药材的的主要成分含量

C.检查处方组成中是否有缺少的药材

D.检查是否用提取有效成分后的药渣投料

E.检查处方组成中是否有代用的药材 4.显微制片常用的透明剂有

A.碘试液

B.稀甘油

C.水合氯醛试液

D.蒸馏水

E.苏丹?试液

5.水合氯醛试液的特点为

A.有良好的清净及透明作用

B.可溶解淀粉粒

C.使收缩的细胞膨胀

D.加热时易析出结晶,干扰观察

E.可观察到分泌组织

6.水合氯醛试液透化装片适于观察

A.草酸钙结晶

B.菊糖

C.淀粉粒

D.导管

E.花粉粒

7.氯化锌碘试液可使

A.木质化细胞壁显红色

B.木质化细胞壁显黄棕色

C.纤维素细胞壁显蓝色或紫色

D.纤维素细胞壁显黄色

E.淀粉粒膨胀并变成蓝色

8.碘试液可使

A.淀粉粒显蓝色或紫色

B.菊糖显紫红色

C.粘液显黄色

D.糊粉粒显棕色或黄棕色

E.细胞壁显蓝色

9.遇苏丹?试液显红色或淡红色的为

A.木栓化细胞壁

B.角质化细胞壁

C.木质化细胞壁

D.脂肪油

E.挥发油 10.能使碳酸钙结晶溶解并生成气体的试液有

A.稀盐酸

B.稀甘油

C.蒸馏水

D.50%硫酸

E.5%氢氧化钾

11.组织解离常采用的方法有

A.氢氧化钾法

B.盐酸法

C.硝铬酸法

D.醋酸法

E.氯酸钾法

12.茎类中药的主要特征为

A.石细胞常见

B.纤维普遍存在

C.有菌丝

D.草酸钙结晶一般以簇晶、方晶多见

E.有木栓细胞 13.叶类中药主要应观察

A.表皮细胞

B.木栓细胞

C.腺毛与非腺毛

D.气孔

E.淀粉粒

14.花类中药主要应观察的特征有

A.花冠的表皮细胞

B.淀粉粒

C.花粉粒

D.花粉囊内壁细胞

E.柱头表皮细胞 15.关于菌类中药的正确描述为

A.最佳制片方法为水合氯醛试液透化装片

B.菌丝较多

C.无导管

D.常有孢子

E.不含草酸钙结晶

16.关于显微测量的正确描述为

A.常用来测量细胞及细胞内含物的大小

B.测量必须在显微镜下进行

C.测量常用的工具为目镜测微尺与载物台测微尺

D.低倍镜下测量误差较小

E.更换显微镜,需重新标定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相当的长度

17.关于目镜测微尺的正确描述为

A.圆形

B.放在目镜镜筒内使用

C.标尺刻有精确等距离的平行线

D.低倍镜下每小格长10μm

E.其刻度所代表的长度依显微镜放大倍数不同而改变 18.关于载物台测微尺的正确描述为

A.长方形

B.微型标尺每一小格长为10μm

C.视野中可同时观察到载物台测微尺的刻度小格和待测物

D.不能直接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E.可用以标化目镜测微尺

19.关于化学反应鉴别法的正确描述为

A.多为显色反应和沉淀反应

B.能测定成分的含量

C.反应要求专属性强

D.鉴别前,必须将被检测成分提纯

E.鉴别前,样品不需进行预处理

20.主成分为生物碱的药材有

A.黄连

B.麻黄

C.天仙

D.川乌

E.苦参 21.在酸性水溶液中能与生物碱沉淀剂生成沉淀的成分有

A.黄酮类化合物

B.蛋白质

C.氨基酸

D.鞣质

E.生物碱 22.能与大多数生物碱发生沉淀反应的试剂有

A.碘化汞钾试剂

B.碘化铋钾试剂

C.硅钨酸试剂

D.碘-碘化钾试剂

E.硫酸甲醛试液

23.主成分为蒽醌类化合物的药材是

A.三七

B.延胡索

C.芦荟

D.番泻叶

E.何首乌 24.主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的药材是

A.黄芩

B.葛根

C.槐花

D.砂仁

E.麻黄 25.主成分为皂苷的药材是

A.大黄

B.金银花

C.人参

D.甘草

E.柴胡 26.主成分为挥发油的药材是

A.紫苏

B.薄菏

C.冰

D.黄连

E.当归 27.可用微量升华法进行鉴别的药材有

A.石膏

B.甘草

C.牛黄

D.大黄

E.冰片 28.吸收光谱中可用于定性鉴别的常数有

A.最大吸收波长

B.最小吸收波长

C.吸收系数

D.吸收度的比值

E.肩峰 29(中药制剂的鉴别包括

A.性状鉴别

B.显微鉴别

C.理化鉴别

D.杂质检查

E.生物鉴别 30(中药制剂中可测定的物理常数有

A.折光率

B.相对密度

C.比旋度

D.熔点

E.吸收度 31(中药制剂蜜丸的显微鉴别中,可以采用下面哪些方法使粘结组织解离。 A.气相色谱法 B.氢氧化钾法 C.升华法 D.硝铬酸法 E.氯酸钾法 32(中药制剂的理化鉴别有

A.化学反应法

B.升华法

C.光谱法

D.色谱法

E.砷盐检查法 33(中药制剂的色谱鉴别方法有

A.纸色谱法

B.薄层色谱法

C.柱色谱法

D.薄膜色谱法

E.气相色谱法 34(薄层色谱使用的材料有

A.薄层板

B.涂布器

C.展开缸

D.柱温箱

E.点样器材 35( 影响薄层色谱分析的主要因素有

A.样品预处理及供试液制备

B.薄层色谱的点样技术

C.吸附剂的活性与相对湿度的影响

D.温度的影响

E.样品的光谱数据

36(气相色谱法鉴别,适宜的制剂样品为含有何种成分的制剂。 A.挥发油 B.挥发性成分 C.不挥发性成分可分解或制成挥发性衍生物

D.不挥发性成分不可分解

E.不挥发性成分不能分解或不能制成衍生物 37(在薄层色谱的鉴别中,样品供试液净化萃取方法,一般有 A.单一溶剂萃取法 B.分段萃取法 C.液-液萃取法 D.升华法 E.固-液萃取法

38(高效液相色谱法,可用于

A.定性

B.检查

C.测定大部分金属元素

D.定量

E.测定大部分无机物元素

39(在银翘解毒片显微鉴别中,以下为金银花特征的是 A.棕色块 B.草酸钙针晶 C.草酸钙簇晶 D.联结乳管 E.花粉粒 (三)配伍选择题(备选答案在前,试题在后,每组若干题,每组题均对应同一组备选答案,每组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重复选用,也可不选用)

A.点样技术

B.相对密度

C.保留值

D.阴阳对照

E.涂布器 1(气相色谱主要定性依据之一

2(薄层色谱法使用材料之一

3(影响薄层分析的主要因素之一

4(薄层色谱鉴别对照物选择方法之一

5(物理常数之一

A.TLC

B.TLCS

C.IR

D.GC

E.HPLC

6(红外光谱法英文缩写

7(气相色谱法英文缩写

8(薄层色谱法英文缩写

9(高效液相色谱法英文缩写

10、薄层扫描法英文缩写

A.展开缸

B.点样器材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 11.薄层色谱法使用的材料

12.微升毛细管

13.红外光谱法使用材料

14.紫外分光光度法使用材料

15.显微鉴别法使用材料

A.色谱峰确认

B.上机扫描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 16.薄层扫描法定性操作方法

17.薄层色谱法定性操作方法

18.荧光法定性操作方法

19.升华法定性操作方法

20(性状鉴别定性操作方法

A.花粉粒

B.草酸钙簇晶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 21(牛黄解毒片显微鉴别的特征

22(银翘解毒片显微鉴别的特征

23(蛇胆川贝散显微鉴别的特征

24(六味地黄丸显微鉴别的特征

25(板蓝根颗粒剂显微鉴别的特征

二、填空题

1.中药制剂的鉴别方法主要有______和______两大类。

2.中药制剂的显微鉴别是指用______对制剂中粉末药材特有的______、______及______等微细特征进行鉴别的方法。适用于含______的中药制剂。

3.在确定中药制剂显微鉴别特征时,应选取该药材在本制剂中易观察、专属性强的显微特征______个,作为能表明该药味存在的鉴别依据;对处方组成较多的中药制剂,应首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进行重点鉴别。

4.中药制剂显微鉴别的程序为处方分析、______、______、______。若鉴别特征在国家药品标准中有记载,则可省去______过程。

5.观察淀粉粒形态并测量其大小,常用______试液装片。

(完整版)中药专业中药制剂检验技术复习题

09函授专科中药专业中药制剂检验技术复习题 一、填空题 1.《中国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____________。现行药典为____________年版。 2.相对密度系指在相同的温度下,某物质的密度与___________的密度之比。 3.《中国药典》规定,乙醇没特指浓度,一律是指___________。 4.《中国药典》多选择___________方法鉴别中药制剂中的有效成分。 5.硅胶薄层板活化的温度为___________,时间为___________。 6.硫代乙酰胺试液与重金属反应的最佳pH是___________。 7.若总灰分超过限度范围,则说明___________。 8.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中药制剂含量时,大多采用___________洗脱。 9.中药制剂中的杂质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10.《中国药典》规定,试验用水,除另有规定外,均是指___________。 11.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又称__________柱或_________柱;在分离分析时一般使用极性流动相,所以属_________色谱法;洗脱时极性________的成分先出柱。 二、单项选择题 1.杂质限量是指药品中所含杂质的() A、最大允许量 B、最小允许量 C、含量 D、含量范围 E、以上都不对 2.吸收池装盛溶液以池体的()为佳 A、1/2 B、1/3 C、2/3 D、3/4 E、4/5 3.若总灰分超过限度范围,则说明有() A、杂质 B、一般杂质 C、特殊杂质 D、掺杂物 E、钠盐 4.检查重金属,如须炽灼,则炽灼的温度应为 A、105~110℃ B、500~600℃ C、700~800℃ D、大于100℃ E、大于500℃ 5.比重瓶法测定相对密度,操作顺序为() A、空比重瓶重→(比重瓶+供试品)称重→(比重瓶+水)称重 B、(比重瓶+水)称重→(比重瓶+供试品)称重→空比重瓶重 C、(比重瓶+供试品)称重→(比重瓶+水)称重→空比重瓶重 D、空比重瓶重→(比重瓶+水)称重→(比重瓶+供试品)称重 E、任意顺序 6.紫外区的波长范围是() A、200~400nm B、100~300nm C、600~900nm D、100~400nm E、100~900nm 7.Ag-DDC法检查砷盐的原理:砷化氢与Ag-DDC吡啶作用,生成的物质是() A、三氧化二砷 B、砷斑 C、胶态银 D、气态银 E、固体银 8.《中国药典》采用()方法测定中药材和中药制剂中残留的有机氯类农药的含量 A、气相色谱法 B、液相色谱法 C、酸碱滴定法 D、紫外分光光度法 E、以上方法均可 9.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应选择()来作测定波长 A、最大吸收波长 B、最小吸收波长 C、中间波长

《中药制剂检测技术(下)》试卷A

《中药制剂检测技术(下)》试卷A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 杂质限量是指药品中所含杂质的() A、最大允许量 B、最小允许量 C、含量 D、含量范围 2.检查重金属,如须炽灼,则炽灼的温度应为 A、105~110℃ B、500~600℃ C、700~800℃ D、大于100℃ E、大于500℃ 3. 紫外区的波长范围是() A、200~400 B、100~300 C、600~900 D、100~400 E、100~900 4. 法检查砷盐的原理:砷化氢与吡啶作用,生成的物质是() A、三氧化二砷 B、砷斑 C、胶态银 D、气态银 E、固体银 5. 《中国药典》采用()方法测定中药材和中药制剂中残留的有机氯类农药的含量 A、气相色谱法 B、液相色谱法 C、酸碱滴定法 D、紫外分光光度法 E、以上方法均可 6. 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应选择()来作测定波长 A、最大吸收波长 B、最小吸收波长 C、中间波长 D、肩峰对应波长 E、以上均可 7. 酸不溶性灰分的主要成分是() A、盐类 B、草酸钙等 C、硅酸盐 D、钾盐 E、钠盐 8. 从水提取液中萃取水溶性生物碱,宜用()溶剂 A.氯仿 B.正丁醇 C.苯 D.水 E.乙醇 9. 重金属检查是以()为代表 A、B、C、D、E、 10. 硫代乙酰胺法检查重金属,是比较样品管和对照管() A.颜色深浅B、浑浊程度C、沉淀颗粒D、产生气体量 E、以上都不对 11.硫代乙酰胺法检查重金属,生成的最终产物是() A、铅斑 B、砷斑 C、硫化铅 D、胶态银 E、以上物质都不对 12.《中国药典》采用()方法测定酒剂中的甲醇量 A、气相色谱法 B、液相色谱法 C、酸碱滴定法 D、紫外分光光度法 E、以上方法均可 13..灰分的测定使用的容器是() A.称量瓶 B.坩埚 C.蒸发皿 D.表面皿 14. .以下重金属检查法中,()必须在碱性条件下进行。 A 第一法(硫代乙酰胺法) B 第二法(炽灼法) C 第三法(硫化钠法) D 第四法(微孔滤膜法) 1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仪器分析方法的是( ) A. C.挥发油测定法 E.分光光度法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酸不溶性灰分的来源主要是泥沙。 ()2.重金属检查的标准铅液是由醋酸铅配制而成的。 ()3.砷盐检查中,使用醋酸铅棉的目的在于吸收H2S气体。 ()4.硫代乙酰胺法测定重金属可产生棕黄色供比色分析。 ()5.灰分检查中高温炽灼的温度一般在500~600℃。 ()6.分光光度法的定量分析是以朗伯比尔定律为理论基础的。 ()7.分光光度法标准曲线的回归方程为。 ()8.挥发油测定法系指对药品中挥发油总量的测定。 ()9.薄层扫描法定量分析的理论基础是阿基米德定律。 ()10.在药品检验中,最常使用的流动相是甲醇—水或乙晴—水溶剂系统。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杂质 2.重金属 3.砷盐检查法 4.容量分析法

第二章-中药制剂的鉴别

(一)A型题 1.中药制剂的显微鉴别最适用于() A. 用药材提取物制成制剂的鉴别 B. 用水煎法制成制剂的鉴别 C. 用制取挥发油方法制成制剂的鉴别 D. 用蒸馏法制成制剂的鉴别 E. 含有原生药粉的制剂的鉴别 2.在六味地黄丸的显微定性鉴别中,薄壁组织灰棕色至黑色,细胞多皱缩,内含棕色核状物,为哪味药的特征。() A. 山药 B. 茯苓 C. 熟地 D. 牡丹皮 E. 泽泻 3.在银翘解毒片的显微定性鉴别中,花粉粒黄色,类球形,有三孔沟,表面具细密短刺及圆粒状雕纹,为哪味药的特征。() A. 金银花 B. 桔梗 C. 连翘 D. 甘草 E. 淡竹叶 4. 在牛黄解毒片显微鉴别中,草酸钙簇晶大,直径60~140μm,为哪味药的特征。() A. 牛黄 B. 大黄 C. 雄黄 D. 冰片 E. 朱砂 5. 在牛黄解毒片的显微化学反应中,取本品研细,加乙醇10mL,温热10分钟,滤过,取滤液5 mL,加镁粉少量与盐酸0. 5 mL,加热,即显红色,为鉴别方中哪味药材的反应。() A. 大黄 B. 牛黄 C. 黄芩 D. 冰片 E. 雄黄 6.在复方丹参片的定性鉴别中:取本品1片,研细,分次加水少量,搅拌,滤过,滤液移至100 mL量瓶中,并加水至刻度,取溶液2 mL ,加水至25mL。在283nm ±2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为鉴别方中哪味药材的反应。()

B. 冰片 C. 三七 D. 丹皮 E. 党参 7.在中药制剂的理化鉴别中,最常用的方法为() A. UV法 B. Vis法 C. TLC法 D. HPLC法 E. GC法 8.用红外分光光度法进行鉴别,在哪类药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A. 中药制剂 B. 中药材 C. 中药材和中药制剂 D. 合成药物 E. 中药制剂和合成药物 9.应用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来鉴别中药制剂的某种成分时,以测定该成分的最大吸收波长的方法() A. 最常用 B. 最少用 C. 一般不用 D. 不常用 E. 从不使用 10. 在薄层色谱法中,使用薄层玻璃板,最好使用() A. 优质平板玻璃 B. 普通玻璃 C. 有色玻璃 D. 彩玻 E. 毛玻璃 11.在薄层定性鉴别中,最常用的吸附剂是() A. 硅胶G B. 微晶纤维素 C. 硅藻土 D. 氧化铝 E. 聚酰胺 12.在中药制剂的色谱鉴别中,薄层色谱法比薄层扫描法() A. 少用

中药制剂检验技术题库

中药制剂检验技术题库 说明:此题库适用于36学时、72学时、108学时、144学时的课程,题库分为容易、中等难度、难三类,出题时针对不同学时适当调整不同难度题量。名词解释为每题2分,判断为每题1分,填空为每空1分,选择为每空1分,综合题每题5分,英译汉每题1分。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1中药制剂检验技术 2.药品标准 3.中国药典 4.药品质量 5.取样 二、判断 ()1.精密称定系指准确至所称重量的1∕100. ()2.药典是进行中成药药品检验的唯一标准。 ()3. Chinese pharmacopoeia的中文含义是中国药典。 ()4.中药制剂质量检验一般程序为:取样——预处理——分析(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报告(填写检验报告,给出结论) ()5.取样的原则为均匀、合理、随机 三、填空 1.对中成药进行检验的法定依据是和。 2.各级是国家设立的专门负责药品检验的法定机构。 3.取样的要求是:取样要有性、性和性。取样的原则是。 4.中药制剂鉴别主要包括、和等。 5.中国药典的主要内容是、和。 6.药品标准中需进行实际检测的项目有、、和。 7. 中国药典规定取某样品约1g,精密称定。其称量范围是;其称量精度是;应使用天平。

8. 我国现行的药品标准有和。 9. 药品检验应坚持的原则,只要有项检验不符合规定,即判定为不合格药品。 10. 样品的提取方法有、、、、等。 四、选择 1. 药品标准中的鉴别项用于药品的————;检查项用于药品的————;含量测定项用于药品的————。(A优劣评价 B纯度和品质检定 C真伪判断) 2.下列项目中不属于检验内容的是(A药品名称 B处方C.性状D.含测E.功能主治) 3.配制100ml50%的乙醇应量取95%乙醇 ml(A.52.6 B.50.0 C. 58.4 ) 4.在精密量取5ml溶液时应采用的量具是(A.量筒 B.量杯 C. 刻度试管 D.移液管) 5.取样前应注意检查的内容有(A生产批号、品名、厂家、规格、包装样式是否一致 B 检查包装的完整性 C.清洁程度及有无水迹 D.霉变或其它物质污染) 6.至今为止我国共颁布发行了版中国药典(A.7 B.8 C.9 D.10)。 7. 大蜜丸的破碎(分散)方法是,水丸的粉碎用。(A.小刀切成小块 B.小刀刮去糖衣层置研钵中研细 C.直接置研钵中研细 D.用小刀或剪刀剪切成小块,加硅藻土研磨分散) 8.片剂的粉碎可用,栓剂的分散可用。(A.小刀切成小块 B.小刀刮去糖衣层置研钵中研细 C.直接置研钵中研细 D.用小刀或剪刀剪切成小块,加硅藻土研磨分散)

中药鉴别中常用的方法

1.中药鉴别中常用的方法是什么?为什么? 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中药鉴别最常用的“四大鉴定”。 1.基原鉴定,即中药的原植(动)物鉴定,是应用生物分类学鉴定中药的生物学来源,确定其正确的学名,这是中药鉴定工作的基础。 2.性状鉴定,性状鉴定就是应用看、摸、闻、尝等方法,对中药的性状,包括形状、大小、色泽、表面、质地、断面、气味等特征进行观察,作为鉴别的依据,它是我国中医药工作者长期的丰富经验的总结,具有简单、快速、直观的特点,性状鉴别主要是观察完整的药材及饮片。 3.,显微鉴定,生药的显微鉴定主要是利用显微观察植(动)物生药内部的细胞、组织结构及细胞内含物,描述显微特征,制定显微鉴别的依据以鉴定真品、类似品或用品的一种方法。通常应用于单凭性状不易识别的生药,性状相似不易区别的多来源生药、破碎生药、粉末生药,以及用粉末、生药制成的丸散片丹等,中药成分制剂的鉴定。显微鉴定是一种专门技术,需要有植物解剖、植物显微化学的基本知识和显微切片的制作技术,显微鉴定也是鉴定中成药丸散片丹和制定品质标准的科学方法之一,对保证中成药的质量,有一定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4.理化鉴定,是利用中药所含化学成分的某些物理性质或化学反应对中药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一般应用于含不同化学成分、性状相似而又无明显显微鉴定特征的药材。 常用的现代中药鉴别方法: 由于物理、化学、生物学和计算机的加速发展使仪器分析的手段不断更新,紫外、红外、气相、高效液相、核磁共振、扫描电子显微镜、计算机图象处理分析、各种电泳、同功酶分析法、分子生物学技术、X射线衍射技术、差热分析技术、聚类分析法等均被吸收到中药鉴别的方法中来,大大的丰富了中药鉴别方法,形成了以“四大鉴别”法为基础,以理化分析为重点,逐步适应中药现代化并利于中药走向世界的一套更为科学、完善、先进的中药鉴别体系。 1.色谱法。色谱法是20世纪初产生,于60年代开始用于中药分析,经逐步完善最后列入1977年中国药典,并在以后各版药典的中药和成方制剂中的应用比例迅速上升,成为中药鉴别的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其理论基础是上述的层析法,根据色谱法的分离方法可为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柱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

中药制剂的鉴别技术

中药制剂的鉴别技术 第二章中药制剂的鉴别技术 习题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中药制剂的显微鉴别最适用于 A(用药材提取物制成制剂的鉴别 B(用水煎法制成制剂的鉴别 C(用制取挥发油方法制成制剂的鉴别 D(用蒸馏法制成制剂的鉴别 E(含有原生药粉的制剂的鉴别 2(在六味地黄丸的显微定性鉴别中,薄壁组织灰棕色至黑色,细胞多皱缩,内含棕色核状物,为哪味药的特征。 A.山药 B.茯苓 C.熟地 D.牡丹皮 E.泽泻 3(在银翘解毒片的显微定性鉴别中,花粉粒黄色,类球型,有三孔沟,表面具细密短刺及圆粒状雕纹,为哪味药的特征。 A.金银花 B.桔梗 C.连翘 D.甘草 E.淡竹叶 4(在牛黄解毒片显微鉴别中,草酸钙簇晶大,直径约60,140μm,为哪味药的特征。 A.牛黄 B.大黄 C.雄黄 D.冰片 E.朱砂 5(在牛黄解毒片的显微化学反应中,取本品研细,加乙醇10mL,温热10分钟,滤过,取滤液5mL,加镁粉少量与盐酸0.5mL,加热,即显红色,为鉴别方中哪味药材的反应。

A.大黄 B.牛黄 C.黄芩 D.冰片 E.雄黄 6(在复方丹参片的定性鉴别中:取本品1片,研细,分次加水少量,搅拌,滤过,滤液移至100mL量瓶中,并加水至刻度,取溶液2mL,加水至25mL。在 283nm?2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为鉴别方中哪味药材的反应。 A.丹参 B.冰片 C.三七 D.丹皮 E.党参 7(在中药制剂的理化鉴别中,最常用的方法为 A.UV法 B.VIS法 C.TLC法 D.HPLC法 E.GC法 8(用红外分光光度法进行鉴别,在哪类药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A.中药制剂 B.中药材 C.中药材和中药制剂 D.合成药物 E.中药制剂和合成药物 9(应用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来鉴别中药制剂的某种成分时,以测定该成分的最大吸收波长的方法 A.最常用 B.最少用 C.一般不用 D.不常用 E.从不使用 10(在薄层色谱法中,使用薄层玻璃板,最好使用 A.优质平板玻璃 B.普通玻璃 C.有色玻璃 D.彩玻 E.毛玻璃 11(在薄层定性鉴别中,最常用的吸附剂是 A.硅胶G B.微晶纤维束 C.硅藻土 D.氧化铝 E.聚酰胺 12(在中药制剂的色谱鉴别中,薄层色谱法比薄层扫描法 A.少用 B.常用 C.较少用 D.应用一样多 E.最不常用 13(气相色谱法最适宜测定下列哪种成分 A.含有挥发性成分 B.不含有挥发性成分 C.不能制成衍生物 D.含有大分子又不能分解 E.只含有无机成分 14(应用GC法鉴别安宫牛黄丸中麝香酮成分,为鉴别方中哪种药材

中药制剂分析题库11(含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中药制剂分析的任务是 A.对中药制剂的原料进行质量分析B.对中药制剂的半成品进行质量分析 C.对中药制剂的成品进行质量分析D.对中药制剂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分析 E.对中药制剂的体内代谢过程进行质量检测 2.中药制剂需要质量分析的环节是 A.中药制剂的研究、生产、保管和体内代谢过程 B.中药制剂的研究、生产、保管、供应和运输过程 C.中药制剂的研究、生产、保管、供应和临床使用过程 D.中药制剂的研究、生产、供应和运输过程 E.中药制剂的研究、生产、供应和体内代谢过程 3.中药制剂分析的特点 A.制剂工艺的复杂性B.化学成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C.中药材炮制的重要性D.多由大复方组成E.有效成分的单一性 4.中医药理论在制剂分析中的作用是 A.指导合理用药B.指导合理撰写说明书 C.指导检测有毒物质D.指导检测贵重药材 E.指导制定合理的质量分析方案 5.《中国药典》规定,热水温度指 A.70~80℃ B.60~80℃ C.65~85℃ D.50~60℃ E.40~60℃ 6.中药制剂化学成分的多样性是指 A.含有多种类型的有机物质B.含有多种类型的无机元素C.含有多种中药材D.含有多种类型的有机和无机化合物E.含有多种的同系化合物 7.中药制剂分析的主要对象是 A.中药制剂中的有效成分B.影响中药制剂疗效和质量的化学成分 C.中药制剂中的毒性成分D.中药制剂中的贵重药材E.中药制剂中的指标性成分8.中药质量标准应全面保证 A.中药制剂质量稳定和疗效可靠B.中药制剂质量稳定和使用安全 C.中药制剂质量稳定、疗效可靠和使用安全D.中药制剂疗效可靠和使用安全 E.中药制剂疗效可靠、无副作用和使用安全 9.中药制剂的质量分析是指 A.对中药制剂的定性鉴别B.对中药制剂的性状鉴别C.对中药制剂的检查 D.对中药制剂的含量测定E.对中药制剂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等方面的评价10.中药分析中最常用的分析方法是 A.光谱分析法B.化学分析法C.色谱分析法 D.联用分析法E.电学分析法 11.中药分析中最常用的提取方法是 A.溶剂提取法B.煎煮法C.升华法D.超临界流体萃取E.沉淀法12.指纹图谱可用于中药制剂的 A.定性B.鉴别C.检查D.含量测定E.综合质量测定 13.取样的原则是 A.具有一定的数量B.在效期内取样C.均匀合理 D.不能被污染E.包装不能破损

中药制剂检测技术编写大纲

全国高职高专药品类专业第二轮规划教材 《中药制剂检测技术》编写大纲(初稿) 一、编写依据及适用范围 1. 编写依据①全国高职高专中药制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②《中药制剂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③《中国药典》2010年版;④《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010年版;⑤《中药检验工》国家职业标准。 2. 配套制作中药制剂检测技术教学光盘(由PPT、电子书、在线考试系统和视频四部分组成)。PPT制作要求模板统一,内容简洁,结构清晰,图文并茂;视频制作要求内容清晰、声音清楚。 3. 适用范围①全国高职高专三年制和五年制中药制药技术专业学生;①中药学、药品质量检测技术等专业学生;③制药企业、药品检验机构及医院药房培训用书。 二、编写指导思想 1. 准确定位,彰显特色—突出职业性、针对性、新颖性、可读性。 2. 科学整合,有机衔接—教材内容对接岗位,叙述简练,与前后续课程有机衔接。 3. 淡化理论,理实一体—将实训内容与理论部分有机整合,理实一体化教学。 4. 针对岗位,课证融合—与《中药检验工》职业标准对接,与生产实际对接。 5. 联系实际,突出案例—案例分析。 6. 优化模块,易教易学—知识链接、难点释疑、课堂活动、点滴积累、目标检测。 7. 书盘互动,丰富资源—电子教案、学习指导与习题集、操作示范(视频)等。 三、编写思路 1. 编写内容:尽可能延续前版的版式,对2010版《中国药典》(一部)各项方法应用频次统计及各剂型检验项目及分布统计,并调整内容。第五章中药制剂含量测定技术 的内容减少原理部分知识(与分析化学内容雷同),多增加些实例。 各剂型检验项目及品种分布 序号剂型名称检验项目 中国药典 (2010版) (1055种) 国家基本药 物目录 (2012) (323种) 1 丸剂水分、重量差异、装量差异、装量、溶散时限、微 生物限度 322 92

第二章 中药制剂的鉴别

第二章中药制剂的鉴别 一、选择题 (-)A型题 1.中药制剂的显微鉴别最适用于() A.用药材提取物制成制剂的鉴别B.用水煎法制成制剂的鉴别C.用制取挥发油方法制成制剂的鉴别D.用蒸馏法制成制剂的鉴别E.含有原生药粉的制剂的鉴别 2.在六味地黄丸的显微定性鉴别中,薄壁组织灰棕色至黑色,细胞多皱缩,内含棕色核状物,为哪味药的特征。()A.山药B.茯苓C.熟地D.牡丹皮E.泽泻 3.在银翘解毒片的显微定性鉴别中,花粉粒黄色,类球形,有三孔沟,表面具细密短刺及圆粒状雕纹,为哪味药的特征。()A.金银花B.桔梗C.连翘D.甘草E.淡竹叶 4.在牛黄解毒片显微鉴别中,草酸钙簇晶大,直径约60~140?m,为哪味药的特征。()A.牛黄B.大黄C.雄黄D.冰片E.朱砂 5.在牛黄解毒片的显微化学反应中,取本品研细,加乙醇10mL,温热10分钟,滤过,取滤液5mL,加镁粉少量与盐酸0.5mL,加热,即显红色,为鉴别方中哪味药材的反应。() A.大黄B.牛黄C.黄芩D.冰片E.雄黄 6.在复方丹参片的定性鉴别中:取本品1片,研细,分次加水少量,搅拌,滤过,滤液移至100mL量瓶中,并加水至刻度,取溶液2mL,加水至25mL。在283nm±2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为鉴别方中哪味药材的反应。()A.丹参B.冰片C.三七D.丹皮E.党参 7.在中药制剂的理化鉴别中,最常用的方法为() A.UV法B.Vis法C.TLC法D.HPLC法E.GC法 8.用红外分光光度法进行鉴别,在哪类药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A.中药制剂B.中药材C.中药材和中药制剂D.合成药物E.中药制剂和合成药物 9.应用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来鉴别中药制剂的某种成分时,以测定该成分的最大吸收波长的方法()A.最常用B.最少用C.一般不用D.不常用E.从不使用 10.在薄层色谱法中,使用薄层玻璃板,最好使用() A.优质平板玻璃B.普通玻璃C.有色玻璃D.彩玻E.毛玻璃 11.在薄层定性鉴别中,最常用的吸附剂是() A.硅胶G B.微晶纤维素C.硅藻土D.氧化铝E.聚酰胺 12.在中药制剂的色谱鉴别中,薄层色谱法比薄层扫描法() A.少用B.常用C.较少用D.应用一样多E.最不常用 13.气相色谱法最适宜测定下列哪种成分() A.含有挥发性成分B.不含有挥发性成分 C.不能制成衍生物D.含有大分子又不能分解E.只含有无机成分 14.应用GC法鉴别安宫牛黄丸中麝香酮成分,为鉴别方中哪种药材() A.牛黄B.水牛角C.麝香D.冰片E.珍珠 15.应用薄层扫描法在中药制剂的定性鉴别中,主要从下列哪些参数中鉴别方中原药材()A.吸收度B.波数C.色谱峰D.折光系数E.旋光度 16.中药制剂在薄层色谱法定性鉴别中,薄层板要求() A.光滑平整,洗净后不附水珠,晾干B.光滑平整,洗净后可挂少量水珠,晾干C.光滑平整,洗净后应有水珠,晾干D.光滑平整,洗净后应有水珠,不需晾干E.光滑平整,洗净后不附水珠,不需晾干17.影响薄层色谱分析主要因素之一为() A.相对湿度B.对照品数量C.原药材来源D.供试品数量E.薄层板大小 18.在薄层色谱鉴别中,硅胶薄层板需在什么条件下活化() A.410℃烘30min B.310℃烘30min C.210℃烘30min D.110℃烘30min E.50℃烘30min 19.在中药制剂定性鉴别中,薄层板制备,除另有规定外,一般将吸收剂1份和水()份在研钵中向一方向研磨混合 A.1 B.2 C.3 D.4 E.5 20.在中药制剂化学反应法鉴别中,应尽量采用() A.专属性强,简单易行的方法B.专属性不强,简单易行的方法C.专属性强,较复杂的方法 D.专属性不强,较复杂的方法E.通用性强的方法 21.加有荧光剂的硅胶G表示方法为() A.H254 B.H365 C.F254 D.F365 E.F465 22.在中药制剂的薄层鉴别中,一般在常规薄层板上原点的点样直径不大于() A.lmm B.3mm C.5mm D.7mm E.9mm 23 在银翘解毒丸显微鉴别中,联结乳管的显微特征,为方中哪味原药材的特征() A.金银花B.连翘C.薄荷D.桔梗E.荆芥 24.纸色谱法是以下列哪种物质为固定相() A.纸B.水C.乙醇D.酸E.硅胶 25.在薄层色谱鉴别中,如制剂中同时含有黄连、黄柏原药材,宜采用() A.阳性对照B.阴性对照C.化学对照品对照D.阴阳对照E.对照药材和化学对照品同时对照 (二)B型题 A.点样技术B.相对密度C.保留值D.阴阳对照E.涂布器 1 气相色谱法主要定性依据之一是(C )2.薄层色谱法使用材料之一是(E )3.影响薄层分析的主要因素之一是(A )4.薄层色谱鉴别对照物选择方法之一是(D )5.物理常数之一是(B )A.TLC B.TLCS C.IR D.GC E.HPLC 6.红外光谱法英文缩写(C)7.气相色谱法英文缩写(D) 8.薄层色谱法英文缩写(A )9.高效液相色谱法英文缩写(E )10.薄层扫描法英文缩写(B )(三)C型题 A.展开缸B.点样器材C.两者均是D.两者均不是 1.薄层色谱法使用的材料(C)2.微升毛细管(B ) 3.红外光谱法使用材料(D)4.紫外分光光度法使用材料(D)5.显微鉴别法使用材料(D )A.色谱峰确认B.上机扫描C.两者均是D.两者均不是 6.薄层扫描法定性操作方法(C )7.薄层色谱法定性操作方法(D) 8.气相色谱法定性操作方法(A)9.升华法定性操作方法(D )10.性状鉴别操作方法(D)A.花粉粒B.草酸钙簇晶C.两者均是D.两者均不是 11.牛黄解毒片显微鉴别的特征(B )12.银翘解毒片显微鉴别的特征(C ) 13,蛇胆川贝散显微鉴别的特征(D )14.六味地黄丸显微鉴别的特征(B )15.板蓝根颗粒

(完整版)中药专业中药制剂检验技术复习题.doc

9函授专科中药专业中药制剂检验技术复习题 一、填空题 1.《中国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 ____________。现行药典为 ____________年版。 2. 相对密度系指在相同的温度下,某物质的密度与___________的密度之比。 3. 《中国药典》规定,乙醇没特指浓度,一律是指___________。 4.《中国药典》多选择 ___________方法鉴别中药制剂中的有效成分。 5.硅胶薄层板活化的温度为 ___________,时间为 ___________。 6. 硫代乙酰胺试液与重金属反应的最佳pH 是 ___________。 7.若总灰分超过限度范围,则说明 ___________ 。 8.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中药制剂含量时,大多采用___________ 洗脱。 9.中药制剂中的杂质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即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 10. 《中国药典》规定,试验用水,除另有规定外,均是指___________。 11.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又称 __________ 柱或 _________ 柱;在分离分析时一般使用极性 流动相,所以属 _________色谱法;洗脱时极性 ________的成分先出柱。 二、单项选择题 1. 杂质限量是指药品中所含杂质的() A 、最大允许量 B 、最小允许量C、含量D、含量范围E、以上都不对 2. 吸收池装盛溶液以池体的()为佳 A 、 1/2 B、 1/3 C、 2/3 D 、 3/4 E、4/5 3. 若总灰分超过限度范围,则说明有() A 、杂质B、一般杂质C、特殊杂质 D 、掺杂物E、钠盐 4.检查重金属,如须炽灼,则炽灼的温度应为 A 、105~110℃B、 500~600℃C、 700~800℃D、大于 100℃E、大于 500℃ 5.比重瓶法测定相对密度,操作顺序为() A 、空比重瓶重→(比重瓶 +供试品)称重→(比重瓶 +水)称重B、 (比重瓶 +水)称重→(比重瓶 +供试品)称重→空比重瓶重 C、(比重瓶 +供试品)称重→(比重瓶+水)称重→空比重瓶重 D、空比重瓶重→(比重瓶+水)称重→(比重瓶+供试品)称重 E、任意顺序 6. 紫外区的波长范围是() A 、200~400nm B、100~300nm C、600~900nm D、100~400nm E、100~900nm 7. Ag-DDC 法检查砷盐的原理:砷化氢与Ag-DDC 吡啶作用,生成的物质是() A 、三氧化二砷 B 、砷斑C、胶态银 D 、气态银E、固体银 8. 《中国药典》采用()方法测定中药材和中药制剂中残留的有机氯类农药的含量 A 、气相色谱法B、液相色谱法C、酸碱滴定法 D、紫外分光光度法 E、以上方法均可 9. 可见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应选择()来作测定波长 A 、最大吸收波长B、最小吸收波长C、中间波长

中药制剂的鉴别

第二章中药制剂的鉴别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中药制剂的显微鉴别最适用于 A.用药材提取物制成制剂的鉴别 B.用水煎法制成制剂的鉴别 C.用制取挥发油方法制成制剂的鉴别 D.用蒸馏法制成制剂的鉴别 E.含有原生药粉的制剂的鉴别 2.在六味地黄丸的显微定性鉴别中,薄壁组织灰棕色至黑色,细胞多皱缩,内含棕色核状物,为哪味药的特征。 A.山药 B.茯苓 C.熟地 D.牡丹皮 E.泽泻 3.在银翘解毒片的显微定性鉴别中,花粉粒黄色,类球型,有三孔沟,表面具细密短刺及圆粒状雕纹,为哪味药的特征。 A.金银花 B.桔梗 C.连翘 D.甘草 E.淡竹叶 4.在牛黄解毒片显微鉴别中,草酸钙簇晶大,直径约60~140μm,为哪味药的特征。 A.牛黄 B.大黄 C.雄黄 D.冰片 E.朱砂 5.在牛黄解毒片的显微化学反应中,取本品研细,加乙醇10mL,温热10分钟,滤过,取滤液5mL,加镁粉少量与盐酸0.5mL,加热,即显红色,为鉴别方中哪味药材的反应。 A.大黄 B.牛黄 C.黄芩 D.冰片 E.雄黄 6.在复方丹参片的定性鉴别中:取本品1片,研细,分次加水少量,搅拌,滤过,滤液移至100mL量瓶中,并加水至刻度,取溶液2mL,加水至25mL。在283nm±2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为鉴别方中哪味药材的反应。 A.丹参 B.冰片 C.三七 D.丹皮 E.党参 7.在中药制剂的理化鉴别中,最常用的方法为 A.UV法 B.VIS法 C.TLC法 D.HPLC法 E.GC法 8.用红外分光光度法进行鉴别,在哪类药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A.中药制剂 B.中药材 C.中药材和中药制剂 D.合成药物 E.中药制剂和合成药物 9.应用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来鉴别中药制剂的某种成分时,以测定该成分的最大吸收波长的方法 A.最常用 B.最少用 C.一般不用 D.不常用 E.从不使用 10.在薄层色谱法中,使用薄层玻璃板,最好使用 A.优质平板玻璃 B.普通玻璃 C.有色玻璃 D.彩玻 E.毛玻璃 11.在薄层定性鉴别中,最常用的吸附剂是 A.硅胶G B.微晶纤维束 C.硅藻土 D.氧化铝 E.聚酰胺 12.在中药制剂的色谱鉴别中,薄层色谱法比薄层扫描法 A.少用 B.常用 C.较少用 D.应用一样多 E.最不常用 13.气相色谱法最适宜测定下列哪种成分 A.含有挥发性成分 B.不含有挥发性成分 C.不能制成衍生物 D.含有大分子又不能分解 E.只含有无机成分 14.应用GC法鉴别安宫牛黄丸中麝香酮成分,为鉴别方中哪种药材 A.牛黄 B.水牛角 C.麝香 D.冰片 E.珍珠

中药制剂检验技术题库知识分享

中药制剂检验技术题 库

中药制剂检验技术题库 说明:此题库适用于36学时、72学时、108学时、144学时的课程,题库分为容易、中等难度、难三类,出题时针对不同学时适当调整不同难度题量。名词解释为每题2分,判断为每题1分,填空为每空1分,选择为每空1分,综合题每题5分,英译汉每题1分。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1中药制剂检验技术 2.药品标准 3.中国药典 4.药品质量 5.取样 二、判断 ()1.精密称定系指准确至所称重量的1∕100. ()2.药典是进行中成药药品检验的唯一标准。 ()3. Chinese pharmacopoeia的中文含义是中国药典。 ()4.中药制剂质量检验一般程序为:取样——预处理——分析(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报告(填写检验报告,给出结论) ()5.取样的原则为均匀、合理、随机 三、填空 1.对中成药进行检验的法定依据是和。 2.各级是国家设立的专门负责药品检验的法定机构。 3.取样的要求是:取样要有性、性和性。取样的原则是。 4.中药制剂鉴别主要包括、和等。 5.中国药典的主要内容是、和。

6.药品标准中需进行实际检测的项目有、、 和。 7. 中国药典规定取某样品约1g,精密称定。其称量范围是;其称量精度是;应使用天平。 8. 我国现行的药品标准有和。 9. 药品检验应坚持的原则,只要有项检验不符合规定,即判定为不合格药品。 10. 样品的提取方法有、、、、等。 四、选择 1. 药品标准中的鉴别项用于药品的 ————;检查项用于药品的————;含量测定项用于药品的————。(A优劣评价 B纯度和品质检定 C真伪判断) 2.下列项目中不属于检验内容的是(A药品名称 B处方C.性状D.含测 E.功能主治) 3.配制100ml50%的乙醇应量取95%乙醇 ml(A.52.6 B.50.0 C. 58.4 ) 4.在精密量取5ml溶液时应采用的量具是(A.量筒 B.量杯 C. 刻度试管 D.移液管) 5.取样前应注意检查的内容有(A生产批号、品名、厂家、规格、包装样式是否一致 B检查包装的完整性 C.清洁程度及有无水迹 D.霉变或其它物质污染) 6.至今为止我国共颁布发行了版中国药典(A.7 B.8 C.9 D.10)。 7. 大蜜丸的破碎(分散)方法是,水丸的粉碎用。(A.小刀切成小块 B.小刀刮去糖衣层置研钵中研细 C.直接置研钵中研细 D.用小刀或剪刀剪切成小块,加硅藻土研磨分散) 8.片剂的粉碎可用,栓剂的分散可用。(A.小刀切成小块 B.小刀刮去糖衣层置研钵中研细 C.直接置研钵中研细 D.用小刀或剪刀剪切成小块,加硅藻土研磨分散)

中药制剂分析(参考答案)

1、中药分析中最常用的分析方法是:色谱分析。 2、中国药典中规定,水浴温度指:98~100℃。 3、中国药典中规定“恒重”是指供试品2次干燥后的重量差异在多少范围内:0.3mg。 4、“精密称定”是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十万分之一。 5、乙醇未指明浓度时,均系指:95%乙醇。 6、无需过滤除药渣操作的是:连续回流提取法。 7、对水溶液样品中的挥发性被测成分进行净化的常用方法是:蒸馏法。 8、下列属于样品净化方法的是:固相萃取法。 9、进行中药制剂中重金属检查时,样品的处理方法应选:消化法。 10、关于牛黄解毒片的性状描述正确的是:本品为包衣片,除去包衣后显棕黄色;有冰片香气,味微 苦,辛。 11、中药制剂的鉴别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方法是:薄层色谱法。 12、正确的描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的位置上,斑点颜色。 13、中药制剂的一般杂质检查包括:酸、碱、氯化物、重金属、砷盐。 14、在酸性溶液中检查重金属常用那种试剂作为显色剂:硫代乙酰胺。(碱性溶液中,用硫化钠)。 15、砷盐限量检查中,醋酸铅棉花的作用是:除去H2S. 16、不属于特殊杂质检查的是:安宫牛黄丸中酸不溶性灰分的检查。 17、砷盐检查法中,制备砷斑所采用的滤纸是:溴化汞试纸。 18、不需要进行含乙醇量检查的机型是:糖浆剂。 19、现版中国药典中,含量测定应用最多的方法是:HPLC。 20、GC法或HPLC法用于中药制剂含量测定时,定量的依据是:峰面积。 21、采用HPLC法对中药中指标成分进行含量测定时最常用的色谱柱是:ODS柱(C18反相柱) 22、化学分析法主要使用于测定中药制剂中:含量较高的一些成分和无机成分。 23、气相色谱法中用于中药制剂的定量分析主要适用于:含挥发油成分及其他挥发性组分的制剂。 24、中药制剂分析中,大多数组分均在可见、紫外区有吸收,这类组分通常采用:紫外检测器(UVD)。 25、含有的主要有效成分为生物碱累的中药的是:黄连(含小檗碱、黄连碱)。 26、分析中药制剂中生物碱成分时,常用的样品净化方法是:氧化铝柱。 27、常用于提取黄酮苷的溶剂是:甲醇-水或甲醇。 28、质量标准的制定必须坚持质量第一,充分体现:安全有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此题 要剔除“稳定可靠”这个选项)。 判断题 1、中国药典由凡例、正文、附录、索引四部分组成。(对) 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目前每5年审议改版一次。(对) 3、在薄层定性鉴别中,最常用的吸附剂是硅胶。(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