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概论 问答

公共政策概论 问答
公共政策概论 问答

1.简述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

答:(1)整体性,但是与其它问题连结为一个整体,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作为政策体系的整体功能,以及政策过程诸环节的整体作用,还与

政策环境密切相关.(2)超前性.尽管公共政策是针对现实问题提出的,是对未来发展的安排与指南,必须具有预见性.除目标外,相关的政策内容,也能揭示事物的未来发展方向,同样

具有超前性.政策的超前性是建立在科学预测与对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基础上.(3)层次性.根据不同层次的政策主体,具有不同规格.而

且有主次之分.(4)多样性.公共政策的多样性,导源于政策的"公共"特征.由此而引发的政策问题,自然变得多样复杂.(5)合法性.政府的

行为,是一种特殊的"法人行为".首先表现在

内容上,不能与宪法,法律相抵触;其次还表现在程序上要严格守法.

2.简述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

答:所谓公共政策的功能,就是公共政策在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1)导

向功能.政策对人们的行为和事物的发展加以引导,使得政策具有导向性.导向功能是客观的,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 (2)调控功能.调控功能是指政府运用政策,在对社会公共事务中出现的各种利益矛盾进行调节和控制的

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调控社会各种利益关系,尤其是物质利益关系. (3)分配功能.每一项具体政策,都有一个"谁受益"的问题,

即把利益分配给谁这是核心问题

3.试分析哪些人群容易从公共政策中获得利

答:(1)与政府主观偏好一致或基本一致者.政府显然愿意把公共利益分配给自己的拥护

者.(2)最能代表社会生产力发展方向者.因其行为体现生产力发展趋势者,必然会从政策中获益.(3)普遍获益的社会多数者.一项政策的实际效果,取决于该政策是否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利益.政策受益的人越多,发生政策偏离的

可能性就越小.

8.试论述西方国家利益团体对公共决策的影响.

答:(1)通过对竞选的政党提供支持或撤销支持等手段对其政策纲领施加影响;(2)通过院

外活动对议员施加压力,使议会通过对其有利的政策法案,阻挠通过对其不利的法案;(3)密切与政府重要行政机关的联系,影响政府有关社会福利,军事,援外等方面的具体政策,为自己的经济利益服务;(4)通过资助等方式支持

各种政策研究和咨询机构的工作,以影响政府的政策. 4.简述公共政策分析要素的基本内容.

答:(1)政策问题.政策问题是从大量社会问题

中筛选出来的,如何筛选谁参与筛选其结果

会大相径庭.(2)政策目标.所谓政策目标是政

策所希望取得的结果或完成的任务.政策目标

既不能朝令夕改,要具有稳定性,又要伴随着

社会环境的变化,具有应变能力(3)政策方案.

为实现某一目标,需要拟定出一定数量的可行

方案进行对比选择.(4)政策模型.模型是对研

究对象和过程某一方面的本质属性所进行的

一种抽象描述.(5)政策资源.在政策制定与实

际执行中,都会消耗各种资源。所消耗的资源,

一般可以用货币表示费用.但大量的是非货币

支出的费用.(6)政策评价标准.整个政策过程,

都有待于建立合适的评价标准.(7)政策效果.

当政策执行结果所产生的效益,高于政策执行

成本时,政策效果是有效的.反之是无效的.(8)

政策环境.公共政策系统不仅包括政策主体和

政策客体等多种要素,还包括外在环境.在社

会变革时期,对政策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9)

政策信息.公共政策活动实际上是对政策信息

进行搜集,传递,加工,使用,反馈的过程,因此,

要加强各种信息渠道的沟通.

1.简述公共政策主体体系.

答: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

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决定作用

的组织或个人.公共政策主体体系包括核心主

体,准公共政策主体和社会公众.

2.简述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的内容

答:(1)规制社会成员行为的能力.公共政策在

规范人们行为时,指出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

是不应该做的;什么是能够做的,什么是不能

够做的.(2)引导公众观念,行为的能力.公共

政策主体引导公众观念行为能力的强弱,在很

大程度上取决于政策主体自身观念的影响程

度以及行为的规范,模范程度.(3)调控各种利

益关系的能力.公共决策是公共政策主体为了

实现有效管理选择一种主观最满意的方案的

动态过程.这要求政策主体以大局为重,尊重

市场规律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调控社会的

各种利益关系.(4)公平分配社会资源的能力.

"究竟把利益分配给谁,怎么分配,最佳分配是

什么"就成为公平分配社会资源中的核心问题

(5)公共政策体系内部的互动及整合能力.

1.大众传播媒介对决策问题提出的作用主要

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缩短了公众议程的时间.(2)缩短了正

式议程的时间.(3)扩大了决策问题提出的数

量.

3.简述提升政策主体能力的必要性.

答:(1)从实践来看,政策主体能力不足.包

括:①不能积极有效地引导公众的观念和行

为;②调控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不佳;③缺乏

公平分配社会资源的能力.(2)公共政策主体

能力现状不能满足日益增加和多样化的公众

需求.(3)入世新环境和经济全球化挑战公共

政策主体能力,经济全球化过程充满矛盾和问

题,客观上要求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的提升.发

展中国家的公共政策主体必须提高自身的能

力和素质,以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

在更广的视野和更长远的利益上制定政策,并

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应对环境挑战的能力.(4)

知识经济要求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的提升.人类

社会已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的发展,社会

的进步有赖于以智力资源的占有与分配为特

征的知识经济的兴盛与发达.

4.简述提升政策主体能力的途径.

答:(1)公共政策主体必须转变政策理念.包

括:①视政策对象——公众为伙伴而不是对立

者;②公共政策的出发点应是解决公共问题,

保证公共利益的最大化;③支持,鼓励准政策

主体的发展;④要具有前瞻性,注重"预防"而

非"治疗",重点掌握政策主动权.(2)必须改善

和优化政策的外部环境.包括:①提倡公共道

德,强调公共责任,使社会逐渐形成良好的公

共文化氛围;②加强公共政策程序化,公开化

的法制建设;③最大限度地吸纳公民参与,推

进公共管理的社会化.

1.简述公共政策系统的构成.

答:公共政策系统由信息系统,智囊系统,决断

系统及监控系统构成

2.简述公共决策体制的类型.

答:(1)层级结构中的集权制与分权制.集权制

是指权力集中于上级决策组织,上级组织包揽

较多的决策事务,下级只能依照上级指令行事

的决策机制.分权制是指各级决策组织在各自

管辖的范围内享有决策权,上级无权干预下级

决策活动的决策体制.

(2)个人决策模式和集体决策模式.个人决策

模式指决策权力属于单个决策主体所有,它包

括个人专断式和个人负责制两种具体形式;集

体决策模式指决策机构的全部成员拥有同等

决策权力,共同决策和共同负责.

3.简述信息系统的职责.

答:信息系统的职责主要包括:(1)有计划,有

规律,经常性地收集,整理,分析和贮存社会发

展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历史和现实的情况与

数据,以保证公共政策能够及时获得适用,准

确和充足的情报信息资料;(2)有意识地收集,

整理政策实施过程及结果等方面的情况,数据,

并及时向决策者反馈;(3)研究分析政策执行

结果中存在的问题,发现政策的偏差或失误,

并及时向决策者反馈.

4.试论述西方国家政府在公共决策体制中的

地位和作用.

答:政府作为国家的行政管理机关,是国家各项重要职能的直接体现者和执行者.

(1)西方国家中央政府在公共决策体制中的地位西方国家的政府主要采取总统制和议会内

阁制两种形式,在这两种不同的形式中,中央

政府的地位和作用也不一样.

①实行总统制的国家在实行总统制的国家中,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权力很大;

许多重要的政策都直接出自总统之手.美国是典型的总统制国家,总统拥有行政权,军事权,外交权以及相当大的立法权和司法权.为协助总统行使权力而设立的白宫办公厅,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央情报局等庞大的总统办公机构,

大多数是咨询部门.内阁各部下属的各个局,

由常设的文官领导,通过丰富的专业知识,在

政策制定中起到了主要规划者的作用.②实行议会制的国家议会内阁制的政府也重点掌握

了巨大权力,特别是国家行政管理方面的权力,但政府首脑的地位不如总统制下的政府首脑

的地位突出.政府重大政策必须通过内阁会议,而不是由政府首脑做最后决定.(2)西方国家

的地方政府在公共决策体制中的地位①实行

联邦制的国家作为联邦制国家,美国的地方政府在公共政策中享有很大的权力.在立法权上,美国采取二元结构.②实行单一制的国家

英国是实行单一制的国家,英国的中央政府拥有着全国的立法,行政,军事,财政等决策权力,各郡,区地方政府的权力来自中央政府,英国

地方政府拥有制定法律的权力,但只能作为国会所制定的法律的补充,

6.试论述西方国家政党在公共决策中的作用.答:现代国家的政治统治大都通过政党政治的途径来实现.多数西方国家都实行多党制,只

有英,美等国家实行两党制.西方国家的政党

执掌政权,是通过选举争夺议会多数席位和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的方式来实现的.在选举活

动中,各政党的竞选纲领或党的候选人发表的竞选演说反映了党的政策主张,表明了自己对各项社会重大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以迎合不同类型选民的要求,争取他们的选票,谋取选举

的胜利.在执掌政权之后,执政党一般不再单

独制定政策,而是通过它所重点掌握的政府政策来体现党的意图,实现党所代表的社会利益.同时,在野的政党虽然未能参加政府,但他们

通过在议会中的各种活动,通过对政府施加压力或制造障碍,使政府不得不或多或少地接受他们的主张.西方国家政党活动的主要范围是选举和议会.经过选举上台成为执政党之后,

党的领袖作为国家和政府的领导人,基本上不再以党的名义活动. 5.试论述中国政府在公共决策体制中的地位

和作用.

答:政府作为国家的行政管理机关,是国家各

项重要职能的直接体现者和执行者.现代政府

活动的主要方式就是制定和实施一定的政策.

①我国中央政府在公共决策体制中的地位我

国国务院作为中央政府,享有宪法赋予的各种

行政管理权力,统一领导全国行政事务.我国

政府在领导体制上实行的是首长负责制.总理

领导和主持国务院的日常工作,总理对决策的

问题拥有最后决定权.国务院下属的各个部门

在辅助国务院行使职权的同时,也独立行使一

些重要的行政决策权力和领导权力.这些部门

是政府权力结构中的核心要素,它们实际控制

了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环节;它们甚至

是主要的制定者.②我国地方政府在公共决策

体制中的地位我国地方政府在公共决策体制

结构中处于一种特殊的地位.它一方面要为贯

彻中央政府的政策制定具体措施,另一方面还

要根据自己的权限对所辖地域内的事务进行

决策,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乡四个层

级.在传统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之下,地方政

府的独立决策权力十分有限.各级地方政府普

遍扩大了自己的管理权限.地方政府在贯彻执

行中央政府的政策时,要把中央的政策要求同

本地区的情况相结合,制定指导本地区工作的

具体政策.

7.试论述我国政党在公共决策中的作用.

答:现代国家的政治统治大都通过政党政治的

途径来实现.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在

公共决策的权力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中国共

产党在公共决策中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它对国

家的政治领导上.党的政治领导包括政治原则,

政治方向和重大政策的领导.凡是涉及有关国

家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则,基本路线,重大方

针和各个领域的重要决策,都是首先由党制定

和提出的.党在提出各项方针政策之后,要由

国家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据此制定国家的法

律和政策.为保证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能

够切实通过法定程序变成国家意志并得到贯

彻执行.为了保证党的领导作用的实现,党还

自上而下地建立了统一,严密的组织体系.党

的组织体系包括中央,地方和基层三个层次.

党的基层组织,对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在本

单位的贯彻实施进行保证和监督.我国实行的

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

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

党派对国家大政方针,社会主义建设与统一战

线内部重大问题进行充分协商,讨论,进行政

治协商,民主监督的有效政治机制.

2.决策方案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答:(1)方案执行的必要说明.即指出要将所设

计的方案付诸实施,首先应注意哪些问题才能

保证方案执行效果与预期效果的一致.(2)解

决决策问题的基本措施.要明确提出方案的执

行者应该做什么,如何做与实现决策目标有何

必然联系.(3)明确决策方案对应的阶段.(4)

决策方案性质的界定.即明确决策方案的适用

对象,运用期限以及该方案着重解决的问题

等.(5)方案所需的各种条件的要求.如实施该

方案所需相应机构的调整或重新设置,人员的

配备状况,以及资金等其它资源量的要求等.

3.决策方案评估的标准是什么

答:(1)效益标准.成本越低,收益越大,效益也

就越好.(2)方案协调性标准.方案协调性标准

用以评估方案涉及的各种人力,财力,物力,时

间,信息等资源要素,以及各种主客观条件之

间的有机整合程度.(3)方案的适应性标准.方

案的适应性标准主要评估既定方案是否适应

环境的变化.(4)决策方案力度标准.决策方案

力度不够,解决问题就会"力所不及";力度太

大,可能会因矫枉过正而导致社会正常秩序的

破坏,或导致事物发展动态平衡格局的崩溃.

4.追踪决策具有哪些特征

答:(1)回溯分析.即对原有决策的产生机制与

产生的环境进行客观分析,找出失误产生的环

节和原因,使追踪决策建立在现实的正确的基

础之上.(2)非零起点.非零决策的含义是,它

的决策不是原决策的重复,而是对原决策的修

正补充.(3)双重优化.第一,要优于原有的决

策方案;第二,是在诸多的方案中进一步选优.

(4)心理效应.当改变原有决策时,各方面人员

的心理变化,要充分考虑到决策对象的内部和

外部人员的各种利害关系.

四,问答题

1.举例说明浴盆模型.

答:在政策方案的执行过程中,"失效"表现在

早期失效,偶然失效和耗损失效三个阶段.这

种政策失效率的变化,类似于浴盆状,人们把

这种曲线也称为"浴盆模型"

早期失效时期,存在着相当高的失效率;偶然

失效时期,失效率最低;耗损失效时期 ,政策

开始老化,失效率又逐步上升.

2.简述接受政策的三个层次.

答:史密斯认为,理想化的政策,执行机构,目

标群体,环境因素,都是政策执行过程中所牵

涉到的重大因素.

理想化的政策是政策制定者试图追求的相互

作用形式;目标群体是受政策最直接影响的,

必须对政策采取适当反应的符合政策要求的

群体或个体;执行机构是政府机构中负责政策

执行的组织;环境因素是那些影响政策执行和

受政策执行影响的那些要素.史密斯模型与以

往的政策执行研究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仅强

调了执行中理想化的政策,而且也强调了执行

中的其他三个因素.

3. 简述接受政策的基本原因.

答:人们把对政策接受的反应,分为三个不同层次:服从,认同与内化.服从是接受政策的最低层次反应.某些人为了避免惩罚,会从总体

或形式上服从政策.认同是接受政策反应的中间层次.这是由于对社会公共权威的遵从习惯造成的.内化是接受政策反应的最高层次, 4. 影响我国政策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哪些

答:(1)社会成员,通过多年来的各种教育,已逐步形成一种政治行为模式,即对权威的尊重,包括对政府所作的各种决定的服从.(2)自我

利益的保护与发展,经常是部分政策对象服从政策的重要原因.(3)人们遵守一项政策,主要是因为他们对政策合法性的认同.(4)不少人

是因为害怕惩罚才服从政策.(5)对任何一个

政策对象来说,都有个对政策从不了解到了解5. 简述政策环境因素的基本特征.

答:影响我国政策的环境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1)社会因素;(2)政治因素;(3)经济因素;(4)科学技术因素;(5)文化因素;(6)教育

因素;(7)人口因素;(8)自然资源因素;(9)生

态因素;(10)心理因素.

6. 简述政策执行者对执行政策的态度.

答:(1)多样性.任何一个政策(或政策系统)从制定到实施的全过程中,各种各样的环境因素都会对其施加影响.(2)动态性.所有的环境因素都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3)交叉性.多个环境因素对政策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共同作用上,而且还突出地表现在交叉作用上.(4)突发性.环境因素的这种特征大量地表现在自然因素

的突发事件上.

1.公共政策评价: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

公共政策的效益,效率,效果及价值进行判断

的一种政治行为.

2.正式评价指事先制定完整的评价方案,并严格按规定的程序和内容执行,并由确定的评价者进行的评价.

3.非正式评价指对评价者,评价形式,评价内

容没有严格规定,对评价的最后结论也不作严格要求,人们根据自己重点掌握的情况对公共政策做出评价.

四.问答题

1.公共政策评价在公共政策运行中发挥的作

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公共政策评价可以检验公共政策实施的效果,效率和效益.(2)公共政策评价有利于政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3)公共政策评

价能够监督着政策资源的有效配置.(4)公共

政策评价能够在公共部门内部形成浓厚的竞

争意识,有助于提高公共部门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5)公共政策评价结论决定公共政策

的生命周期. 2.现代意义上的公共政策评价兴起于20世纪

60-70年代的美国.概括起来看,它的产生与发

展可以归结于哪些因素

答:(1)学科与研究群体的推动.从1951年美

国学者拉斯韦尔第一次提出政策科学的概念

以来,经过一批杰出的政策学家如哈罗德·拉

斯韦尔等人的不懈努力,政策科学已逐渐完成

其学科化.(2)政府外部动力.复杂的社会问题,

尖锐的社会矛盾,迫使人们对政府活动的有效

性问题进行反思.(3)政府内部动力.政府部门

在其长期的政策实践过程中,也逐步认识到了

对政策进行评价的重要性.(4)技术手段的完

备.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政策评价提供了科

学的分析方法和手段,为政策评价的深入开展

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公共政策评价作为公共政策过程的一个不

可或缺的环节,与一般的评价活动的区别

答:(1)公共政策是政府有选择的管理行为.(2)

由于公共政策对利益的分配是一个动态过程,

对公共政策的评价也应放到一个比较长的时

代和社会背景下进行.(3)公共政策是对社会

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

对其进行评价时就要考虑到社会公共利益是

否得到了科学有效地分配和落实.

四,问答题

1.公共决策思维方法的特点有哪些

答:公共政策思维方法的特殊性就在于它具有

"决策"和"公共性"的双重特征.

2.举例说明简单矩阵思维法.

答:在使用简单矩阵法时,决策者要做的是挑

拣出那些无论哪一种选择都需要满足的几个

至关重要的性能.没有这些性能,这个决策将

会失去意义,它实际上是一种将完全不适用的

选择方案筛选出来的方法.如政府针对市民养

狗要进行决策,基本上可以有如下三种选择:

(1)严格禁养;(2)有条件的养狗;(3)任意养狗.

那么在当前的社会条件下,究竟采取那种政策,

在决策过程中便可以采用简单矩阵思维法:

从上表可以看出,如果严格禁养,那么要对"文

化伦理需求"支付高昂成本,因为社会上有很

多人确实需要宠物狗慰藉心灵,而且有很多人

已经和狗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一旦严格禁养,"

打狗"过程将要受到很多抵触,成本高昂;如果

任意养狗,也就是政府对养狗不介入,任其发

展,那么将对社会安全和环境卫生产生严重影

响,同样要支付高昂成本.狗咬人的事件,遛狗

过程产生的垃圾等等,都是政府需要考虑的成

本范畴;

有条件的养狗,对于社会安全和卫生问题和社

会伦理需求问题,都可以较好的解决,只要这

个"条件"设计恰当,而且执行有效,那么就将

是一个良好的政策.这是一个简单的例子,所

以我们只需要通过一轮矩阵的筛选就可以得

出结论,而现实中很多政府决策中,需要重复

几次的矩阵思维法判断筛选,才能够最终得出

决策的结果来.

3.渐进思维和剧烈变革思维是矛盾的吗

答:渐进思维指导下的公共决策者通常认为,

政策制定和贯彻是且应当是通过缓慢的进展

和小心的改变实现的;主张走一步看一步剧烈

变革思维主要运用于重新设计,或者是终止和

替换现有系统的决策类型.剧烈变革思维强调

决策的迅速和彻底性,要求在较早的时间内和

较大规模下改变系统的运行情况.渐进思维和

剧烈变革思维相辅相成,互相配合.

4.无为思维是一种消极被动的思维方式吗

答:无为思维是一种思维方式,但这并不是一

种消极被动的思维方式,无为其实是一种有为.

无为思维指的是政府采取不行动的决策方式,

即政府在决策中采取一种搁置或静观其变的

做法.这里的"无为",其实恰恰是政府的一种"

有为".无为不等于不思考,不判断,不分析,不

运作;与此相反,无为是必须经过和有为一样

的斟酌和考虑之后的一种决策方式.

5.举例说明巴拉姆驴子思维法在现实公共决

策中的运用."

答:巴拉姆的驴子"法则,基本过程就是让决策

者逐项地对每一个选择方案极尽挑剔之能事,

使它失去原有的吸引力.如某政府在闹市区新

近拆迁了一片规模不小的土地,这是黄金地段,

而到底把它拿来做什么用,却成了政府的心头

之患.因为哪个领导都知道,一旦决定了,新建

了,就不能再改变了.而在本市的核心区,全市

的老百姓乃至兄弟省市都在盯着,它到底做什

么用.决策成了难事,好端端的土地空闲了很

长一段时间.

基本方案有:

(1)盖一个大型商厦,充分利用闹市区的优势,

为税收服务,为市财政服务;但周围商厦已经

林立,新建这样一个大型商厦,到底多大必要,

到底是否能够真正从根本上增加市财政收入

是个问题;(2)建一个大型的市民免费公园,为

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但对于财政却没有

贡献;(3)盖政府大楼,改善办公条件,展示政

府的新面貌.但现在政府的办公条件并不很差,

再大兴土木,可能会造成社会的议论;(4)盖一

个大型停车场,缓解市中心的交通压力.但这

么好的地段,建设一个停车场,未免浪费;很多

人提出兴建一个地下停车场即可.经过这些考

虑,兴建市民公园成为了一个比较可行的方

案.

6.案例分析

阅读材料"三峡决策中的六大悬念"(教材第186-189页),回答问题:从公共决策思维方法的公共性角度分析六大悬念的各自原因.

答:一大悬念:革命先哲孙中山从公共利益出发,断定三峡的建设必将改变中国的面貌,让

中国变贫为福,这既是一种灵感和直觉,同时

也是一种长期经验积累的结果.历史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二大悬念:缺乏整体思维和立体思维.

三大悬念:思维的校正.通过思想的碰撞来进

行思维方法的校正,避免由于决策的失误而损害公共利益.

四大悬念:立体思维,将建设三峡放在一个宏

观的中国大背景下考虑.

五大悬念:渐进思维.

六大悬念:集体决策,渐进决策.

四,问答题

1.系统的基本属性有哪些

答:1.系统的基本属性主要有:(1)整体性;(2)相关性;(3)目的性;(4)动态性;(5)层次性;(6)环境适应性.

2.系统方法应用于公共政策领域内应遵循哪

些原则

答:(1)整体性.它认为各种公共政策对象,事件和过程是一个合乎规律的,由各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2)综合性.认为运用系统方法时不仅要看到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看到各个要素之间存在着的普遍联系,还要看到各要素与系统和环境之间的联系.(3)最优化.这是用系统方法实现政策目标的理想要求,或者说是追求一种最实用性的结果.(4)可行性.它强调从实际出发,从多种可用的方案中,选择与当时当

地的主客观条件相适应的可行方案.

3.系统分析的主要特点和作用有哪些

答:(1)系统分析首先把所研究的事物,现象和过程看作是一个整体——系统(2)系统分析重视给定系统的外部联系和内部联系.(3)系统

分析积极大胆地将现代应用数学引入公共政

策决策领域.(4)系统分析绝不忽视非计量因素,反而往往把它作为"难点"而认真对待.(5)系统分析在给定系统的设想与现实,计划与实施之间建立一种"中介"环节,使人们通过系统周密的调查研究,在认识上逐步接近给定系统的实际,并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使它按照人

们规定的目标和利益运行.

4.系统分析的指标体系通常包含哪些内容

答:(1)政策性指标;(2)技术性指标;(3)经济性指标;(4)社会性指标;(5)资源性指标;(6)

时间性指标.

5.系统分析流程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

答:(1)系统研究;(2)系统设计;(3)系统属性量化;(4)系统评价. 6.系统分析不能解决的问题有哪些

答:(1)带有极强政治色彩的问题;(2)具有深

刻社会含义的问题;(3)在决策中,起主要作用

的因素是超理性因素的问题;(4)做出不同选

择时,必须在观念(偏好)和实际价值(效用,价

格)之间加以权衡的问题;(5)解决问题时所希

望的战略不是考虑系统各部分之间的平衡,而

是要对现存系统进行剧烈的改变;(6)当不能

经过现存组织,而必须通过新的机构去贯彻执

行其政策时.

一,名词解释

1.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

和使用之上的经济.

2.扁平式组织削减了许多内部层级,使自身结

构变得相对简单,这种组织结构强调信息共享,

重视横向联系与协作,重视权力分散,自我管

理和民主管理,强调人力资源开发.

3.所谓公共政策体制,不仅指公共政策权力在

政策主体之间进行分配所形成的权力格局,而

且指政策主体在政策过程中的活动程序.

四,问答题

2.简述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的新特征.

答:(1)知识化与信息化.在知识经济时代,更

要注重信息的作用.知识化与信息化是民主化

与科学化的前提与基础.(2)民主化.在知识经

济时代,由于公民参政议政意识的高涨和网络

信息技术的发展.(3)科学化.知识经济时代的

公共政策强调创新,有创新性的政策就带有一

定的风险.为了把政策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

必须确保政策的科学性.(4)高效化.在知识经

济时代,由于以信息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造

就了扁平式的柔性组织结构,它纵向层级较少,

结构相对简单,有利于政策信息的传输和决策

主体的快速反应..

3.论述发展型政策理念的主要内容.

答:(1)人本观念.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主

体应当更加重视人的作用和人的发展.(2)公

平优位观念.效率和公平一直就是公共管理的

两大基本目标.(3)科学化观念.在知识经济时

代,政策主体一定要树立科学政策理念.(4)民

主化观念.知识经济时代是民主参与的大众化

时代.大众参与经济,社会,政治决策的需求越

来越强烈.(5)法制化观念.在知识经济时代,

为确保公共政策的民主化程度不断提高,还需

要政策主体树立依法决策的观念.(6)创新超

前观念.知识经济时代的政策主体必须树立超

前观念.要高度前瞻性地预见一定时期的社会

政治,经济和文化各方面的发展情况,确保公

共政策的超前性.

四,问答题

1.公共政策学中引入案例分析的意义

答:(1)凸显以案论理的理论价值,有利于推动

公共政策理论的发展与深化.(2)有利于促进

公共政策实践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3)

有助于促进公共政策学课特别是MPA教育质量

的提高.

2. 2.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要素主要有哪些

答:(1)弄清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目的;(2)选

准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角度;(3)确定公共政

策案例分析的立足点.

3. 3.你如何基本掌握燃油税的迟迟未出台

答:开征燃油税是为一般了解决人民群众反映

强烈的公路"三乱"(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

问题.其长期目标是,从根本上减轻企事业单

位和人民群众的经济负担,理顺税费关系,促

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燃油税政策迟迟不能

出台的主要原因在于:油价居高和波动,导致

燃油税实施条件的不确定.

四.问答题

1. 1.社会问题和公共问题的联系是怎样的

答:所谓社会问题是指社会的实际状态与社会

期望之间的差距.它泛指由于社会关系或环境

失调,致使全体社会成员或部分成员的正常生

活乃至社会进步发生障碍,从而引起了人们的

关注,并需要动用全社会的力量加以解决的问

题.可见,社会问题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公共问

题是指那些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中共同受其

广泛影响,具有不可分性,与公共利益密切相

关的公共性社会问题.这就是说,社会问题与

公共问题并不是两个对等的概念,社会问题既

包括私人问题,也包括公共问题.

2.为什么说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问题

答: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基本掌握:(1)公共利益

的基本属性(包括客观性和社会共享性);(2)

公共机构的特性.

3.公共机构的特性是什么(1)公共机构有存在

的必要性;(2)公共机构有维护公共利益的能

力;(3)公共机构产出的独特性.

4.当代公共政策面临着哪些现实挑战

答:(1)公共政策的程序化与非常规决策之间

的矛盾;(2)公共政策体系的相对封闭性与系

统开放性的矛盾;(3)公共政策的特性与传统

方法论之间的矛盾.

5.如何基本掌握公共政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答:民主化一直都是公共政策的基本价值理念.

在我们的基本掌握中,民主化包含着以下几层

含义:(1)民主化首先是指对公众权利和利益

的尊重和维护;(2)民主化也可以指代公共政

策的公开化和开放性要求;(3)民主化也意味

着对法治精神的强调和遵循.公共政策的科学

化并不单是指在公共政策的过程中采用科学

的技术和方法,它还应该具有更广泛的意

义:(1)公共政策体制的科学化;(2)公共政策

诸方法的科学化.

6.如何全面地认识公共问题

答:(1)公共问题是指那些社会成员在公共生

活中共同受其广泛影响,具有不可分性,与公

共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性社会问题.(2)公共

问题的本质特征:影响的广泛性;不可分性和

公共性.(3)认识公共问题的两个维度:纵向层

次维度和横向性质维度.

7.如何培育公共文化

答:1.全体公民要提高公共文化认知。2.从我做起,人人加强自律。3.政府引导。4.媒体大肆宣传。5.长期表现好人好事.从本质上来说,公共文化是以公共性为特征的.一般说来,公共文化集中体现在社会成员的以下认识和观念之上:(1)对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关系的认识;(2)对公共道德观念的认识;(3)对公共责任必要性的认识.这些维度的共同点都在于,如何确立公共利益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的重要性,如何通过非制度性的规范和意识形态来保障公共利益的实现.它们构成了公共文化的核心和精髓.

8.简述公共政策未来的基本走向.

答:公共政策未来的基本走向:(1)突显"公共性",将决策视为公共行为,视政策为重要的公共物品;(2)公共政策将更加强调公共问题的具体要求;(3)公共政策将突出公平在其目标体系中的地位;(4)公共政策民主化;(5)公共政策科学化.

电大公共政策概论网考题答案最新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 公共政策是()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通过对社会中各种利益进行选择与整合,在追求有效增进与公平分配社会利益中 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 政府 2. 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 A. 利益 3. 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对公共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等活动有影响或试图施加影响的个人、 团体或组织是指() A. 公共政策主体 4. 在西方,与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并列的“第四种权力”是指() A. 公民 B. 非政府组织 C. 利益集团 D. 大众传媒 正确答案:D 满分:2 得分:2 5. 那些受公共政策规范、管制、调节和制约的社会成员被称为() A. 公共政策客体 B. 目标群体 C. 思想库 D. 政策目标 正确答案:B 满分:2 得分:2 6. ()构成政策系统运行的外部条件,影响和制约着公共政策过程。 A. 公共政策环境 B. 全球化 C. 国际化 D. 信息化 正确答案:A 满分:2 得分:2 7. 国内政策环境中的文化环境不包括() A. 传统习俗文化 B. 政治文化

C. 精英文化 D. 普通文化水平 正确答案:C 满分:2 得分:2 8. 荷兰经济学家()是最早试图对政策工具加以分类的学者。 A. 萨拉蒙 B. 罗威 C. 林布隆 D. 科臣 正确答案:D 满分:2 得分:2 9. ()是指政府通过一系列行政管理过程(通常由特别指定的管制机构来执行),要求或者禁止个人和机构的 大部分私人活动与行为的一个过程(或一种活动)。 A. 管理 B. 强制 C. 管制 D. 限制 正确答案:C 满分:2 得分:2 10. 卡尔.帕顿和大卫.沙维奇在()一书中提出了确定问题边界的便捷计算方法。 A. 《公共政策分析和规划的初步方法》 B. 《公共政策分析导论》 C. 《理解公共政策》 D. 《政策分析中的问题界定》 正确答案:A 满分:2 得分:2 11. ()的建立是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一步。 A. 政策问题 B. 政策议程 C. 政策目标 D. 政策对象

2020最新电大公共政策概论期末考试题库(含答案)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2020最新电大公共政策概论期末考试题库(含答案)

二、多选题 1.公共政策是政府在对全社会公共利益进行(ABCD)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选择 B.综合 C.分配 D.落实 2.政策的导向是(AB)的导向。 A.行为B.观念C.条件D.文 3.公共政策的功能包括(BCD ) A规制功能 B.导向功能C.调控功能 D.分配功能 4公共政策核心主体包括(ABCD)。 A.立法机关 B.行政机关 C.司法机关 D.(执)政党 5.公共政策主体体系包括(ABC )。 A.核心主体 B.准公共政策主体 C.社会公众 D.政党 6.公共政策主体能力主要包括(ABCDE)1 A.规制社会成员行为的能力 B.引导公众观念、行为的

能力C.调控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 D.公平分配社会资源的能力E.公共政策体系内部的互动及整合能力 7. 公共决策体系包含着(ABCD )等子系统。 A. 信息 B. 智囊 C. 决断 D. 监控 8. 外部监控体系是由(ACD)等组成。 A.人民群众 B.政党 C.新闻舆论 D. 社会团体 9、决断系统在公共政策及其运行中的作用(ABCD)。 A.选择政策方案 B.确定政策目标 C.设计政策方案 D.界定政策问题 10.确定决策目标的标准是(ABCD)。 A.目标具体明确 B.目标有效协调 C.目标具有可操作性 D.目标与手段的统一 11.拟定公共决策方案的原则(ABCD)。 A.多方案原则 B.排斥性原则 C.多要素原则 D.可操作性原则 12.决策过程中决策者形成共识的途径通常有(ABC)。 A.交换 B.说服 C.强制 D.妥协 13.追踪决策的特征主要(ABCD) A.回溯分析 B.非零起点 C.双重优化 D.心理效应

2020公共政策概论作业答案

2020公共政策概论作业答案 公共政策概论形成性作业1 例子:联系实际的例子(30分) 我国政府绩效评估就是指基于特定的价值取向,运用科学合理的标准、方法和程序,对政府公共部门管理过程的效率、效能、服务 质量、公共责任和公众满意度,以及政府治理过程中的成本-效益等 所反映的绩效进行评价和等级划分的过程。这是在综合了彭国甫和 蔡立辉两位著名学者观点的基础上提出的。我国民主化的政府绩效 考核是从建国后起步的,其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越来越完善, 越来越科学,越来越民主。 提纲:自己根据下面的分析总结写提纲(30分) 第一,经济环境的变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发展经济成为工作重心。政绩考核中GDP的增长也成为考核重要指标。 第四,就国际环境而言,西方发达国家都实行官员绩效考评制度。随着全球化、市场化和信息化的发展,特别是我国已加入WTO,就 要求必须在各方面努力与西方发达国家实现对接,这尤其对政府行 为模式的改变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而要改变政府行为模式,重要一 点就是要改变政府官员的政绩考核制度。 政策环境对政府绩效考核政策变化的影响 从例子可见,政府政绩考核政策的内容随着社会和环境的发展变化而作出相应的调整。只因当外部的环境发展变化了时,原有的考 核制度已不能适应新的环境,便必须作出相应调整。这些环境变化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二,就政治环境而言,党和国家领导人看到由于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速度而引起了大量的社会和经济问题,为解决这些 问题,纠正人们的某些错误观念,从而提出了要坚持科学发展观, 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

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党中央领导人在多种重 要场合都提出要实践和贯彻科学发展观。在这种政治氛围下,就要 求各级政府实践和履行科学发展观,建立科学合理的官员政绩考核 制度就是各级政府部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第三,文化环境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已经不再那么紧盯经济发展速度,转而注意一些社会问题,比如环境污染等。 随着生活水平和知识水平的提高,健康成为人们意识里很重要的部分。此外,民主意识、纳税人意识的觉醒,使得人们不再对财政收 支特别是支出漠不关心,而是开始关注政府财政用途及其效率效果,加强了对政府官员的监督等。全民文化素质普遍提高,强烈要求政 府引导社会健康发展,关注民生,以人民利益为重,为民谋福祉。 通过上面具体案例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官员政绩考核政策的不断变化,主要是由于随着国际环境以及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的 发展变化,原有的政府官员绩效考核政策已经不再适应当时环境的 要求,并且与政策环境产生了激烈的冲突。这也充分证明了公共政 策是环境的产物,即公共政策是为适应政策环境的变化而制定出来的,是政策系统为解决自身与既定环境的矛盾而采取的行动,并将 随着环境的变迁而做适应性的调整。

电大2016年新版《公共政策概论》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电大2016年新版《公共政策概论》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公共政策概论形成性作业1 例子:联系实际的例子(30分) 我国政府绩效考核的变化发展历程 我国政府绩效评估就是指基于特定的价值取向,运用科学合理的标准、方法和程序,对政府公共部门管理过程的效率、效能、服务质量、公共责任和公众满意度,以及政府治理过程中的成本-效益等所反映的绩效进行评价和等级划分的过程。这是在综合了彭国甫和蔡立辉两位著名学者观点的基础上提出的。我国民主化的政府绩效考核是从建国后起步的,其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越来越完善,越来越科学,越来越民主。 我国现代意义的政府绩效评估始于改革开放后。按照有的学者的研究,其发展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政府绩效评估主要在“目标责任制”的旗帜下实施,且具有自愿性质;第二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到进入21世纪,在自上而下的系统推进模式下,目标责任制依然是政府绩效评估的主要载体,且经济增长成为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关注焦点。当然,在学习借鉴国际经验的浪潮推动下,政府绩效评估的模式与方法各地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第三阶段始于21世纪,党和政府将政府绩效评估提高到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新的施政理念迫切要求各级政府积极探索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服务型政府要求的政府绩效评估模式与实现机制,目前该探索在全国各地正轰轰烈烈地进行着。比如陆续出现了诸如“绿色GDP”、“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效能监督”、“干部实绩考核”“行政问责”、新政绩观、科学发展等新的政绩考核关键词,折射出我国现阶段政府绩效评估目的的多元化特征。但是由于起步较晚,无论是在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在实践探索领域,我国的政府绩效评估工作应该说都尚处于探索完善阶段。 提纲:自己根据下面的分析总结写提纲(30分) 第一,经济环境的变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发展经济成为工作重心。政绩考核中GDP的增长也成为考核重要指标。 第二,就政治环境而言,党和国家领导人看到由于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速度而引起了大量的社会和经济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纠正人们的某些错误观念,从而提出了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

公共政策概论 试题

一、问答题 1简述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 答:1)整体性。2)超前性。3)层次性。4)多样性。5)合法性。 2、简述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 答:1)导向功能。2)调控功能。3)分配功能。 3、试分析哪些人群容易从公共政策中获得利益? 答:公共政策具有利益的分配功能,利益究竟分配给谁,在同产情况下,有三种利益群体和个人容易从公共政策中获得利益: 1)与政府主观偏好一致或基本一致者。2)最能代表社会生产力发展方向者。3)普遍获益的社会多数者。 4、简述公共政策分析要素的基本内容。 答:1)政策问题。某一公共政策能否顺利地完好提出,在一定成服是取决于人们是否对政策问题取得共识。政策问题是从大量社会问题中筛选出来的,如何筛选?谁参与筛选?其结果会大相径庭。作为有选择的社会问题,人们对他们所作出的判断是否准确,既取决于经验知识,还取决于伦理道德方面的价值观念等。 2)政策目标。政策分析的中心任务是要确定解决问题的目标或者明确地说,确定目标是分析前提。所谓政策目标是政策所希望取得的结果或完成的任务。如果没有目标,政策方案是无法确定的。但目标不明确,也同样会使政策出现偏差。所以必须要求目标明确,具体落实。政策目标既不能朝令夕改,要具有稳定性,又要伴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具有应变能力。 3)政策方案。为实现某一目标,可采用多种手段或措施,他们统称为备选方案。拟订可供选择的各种备选方案,也是政策分析的基础。由于好与坏、优与劣都是在对比中发现的,所以需要你动出一定数量的可行方案进行对比选择,没有选择也就没有分析。决策理论中的“霍布森选择”,在公共政策分析中应该严格禁止出现。 4)政策模型。按照系统分析的理解,摸名是对研究对象和过程某一方面的本质属性所进行的一种抽象描述。它可以将复杂问题简化为易于处理的简单模式,不受现实中非本质

2018年电大《公共政策概论期末考试复习试题及答案

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公共政策是()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所制定的政策。A.政府 2.公共政策的强制性经常与()措施相联系, 若缺乏这种措施就将失去权威性。B.惩罚性 3、政策的调控功能常常表现出特有的(),即鲜明地强调政府工作的侧重点。D.倾斜性 4、"政策科学"的概念是由美国政治学家()最早提出的。C.拉斯韦尔 5、()是公共政策主体中最核心、并发挥独特作用的部分。 C.政府主体 6、新型的公共政策理念视政策对象——公众为()。 D.伙伴 7、决策权力角逐的核心问题是(),因为政治权力是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 A. 权力 8、个人决策模式包括个人专断式和()两种具体形式。 B. 个人负责制9、决策中的各种智囊组织经常被称为决策者的()。 D. 外脑 10、决策权力的横向分化反映在政治结构中立法、司法、()权力的分化,以及行政部门的分化。 C. 行政 11.在拟定公共决策方案时,要求各备选方案之间互相( )。 D. 排斥 12.政策目标的有效性取决于不同的参与者对它的( )。 C. 共识 13.在政策方案执行过程中,偶然失效是指执行过程进入()的失效。C.正常状态 14、()提出了著名的政策执行模型。B.史密斯 15、人们把分析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失效现象所描述的曲线称为()。 C.浴盆模型16、史密斯认为, 政策执行中有()个基本要素是必须认真考虑的。 A.四 17、人们把对政策接受的反应,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服从、认同与()。D.内化 18、政策效果评价从本质上看是一种( )判断。 C. 价值 19、在任何决策过程中,( )因素和超理性因素总是混合在一起的。 B. 理性 20、政策评估是对政策( )所做的判断。 A. 效果 21、思维就是有意识的头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关系所作的反映,而思维方法则是指人们依据事物的客观规律而形成的思维规则和手段。B.自觉性、概括性与间接性 22、对于利益不相关的决策类型,一般来应当说强调“”。这是一种十分恰当的“职业行为”思维类型,无论是在利益相关决策还是利益无关决策中,我们都需要提倡。A、公事公办23、在某些认识媒介的诱导、启迪下,思 维者突然豁然开朗的思维过程指的是: C.灵感思维 24、完全理性思维中存在一个基本的假定 是:D.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 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 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25、科学家明确地直接把系统作为研究对 象,一般公认以()提出“一般系统论” 的概念为标志。A.贝塔朗菲 26、“系统分析”最早是由()提出并使用 的。B.兰德公司 27、下列关于知识经济时代基本特征的说 法中,不正确的是()。A.社会组织层级 化 28、在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主体应该 树立()政策理念。C.发展型 29、多者博弈的公共决策体制其实质是()。 B.公共决策体制扁平化 30、公共政策的逻辑起点是()。D.公 共问题 31、()是公共政策的核心问题。A.公共 利益 32、公共利益是公众()的资源和条件。 B.共享 33、公共政策的归宿在于()。A.及时有 效地解决公共问题 34.拥有完全理性思维特征的公共决策者 追求( )类型的决策。C、完美主义 35.公共政策案例分析是运用()的方 法,对公共政策案例进行辨析,发现和解 决公共政策问题,以促进对公共政策认识 和研究的深化,改进公共政策实践的一种 研究方法。 A、定性或定量 36.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D、系统性 37. 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影响公共政 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 决定作用的()。 C.组织或个人 38.各公共政策主体对政策结果的影响各 异。他们之间()D.既非平起平坐的关 系,也非从属关系。 39. 中国国务院制定政策的许多活动实际 上是体现在()的身上。 B. 国务 院各部门 40.人们把对政策接受的反应,分为三个不 同层次:( )、认同与内化。 A.服从 41. 人们遵守一项政策,主要是因为他们 对政策()的认同。生活于法制社会中 的每一个成员,对政府经过合法程序制定 的政策,理所应当要遵守。 D.合法性 42. 多个环境因素对政策的影响,不仅表 现在共同作用上,而且还突出地表现在 ()作用上。这种作用常常会引起预料 不及的连锁反应,使得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C.交叉 43. 政策执行者根据政策内容和局部利益 对政策进行取舍,有利就执行,无利的不 执行,这属于执行政策的()型 D. 折扣 44.公共政策评价有利于政策的科学化和 ()水平。 A.民主化 45. 公共政策评价能够在公共部门内部形 成浓厚的( )意识,有助于提高公共部门 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D.竞争 46.拥有完全理性思维特征的公共决策者 追求( )的决策。 A.完美主义类型 47. 经济合理性思维是对( )的一种改进 或具体化,并且是现实公共决策中经常使 用的思维方式。D.完全理性思维 48. 渐进思维指导下的公共决策者主张走 一步看一步。渐进思维是对()的又一种 修正。A.完全理性思维 49.()有利于在十分不确定的情况和无 所适从的条件下进行公共决策。 B.顺序 决策思维 50. ( )强调决策的迅速和彻底性,要求 在较早的时间内和较大规模下改变系统的 运行情况。当系统的问题很多而且积重难 返,关系盘根错节时,就可以运用这种思 维方式进行决策。 C.剧烈变革思维 51()是一种专家会议法,可用来产生有 助于查明问题和使之概念化的思想、目标 和策略。A.头脑风暴法 52.()是一种直觉预测技术。这种技术 最初是为军事策略问题的预测而设计的, 后来逐步扩展到其他领域。 C.德尔菲法 53. 公共政策思维方法的特殊性就在于它 具有“决策”和“( )”的双重特征。A. 公共性 54. ( )实际上是一种将完全不适用的选择 方案筛选出来的方法。D.简单矩阵法 55. ( )指的是政府采取不行动的决策方 式,即政府在决策中采取一种搁置或静观 其变的做法。C.无为思维 56. ( ),其基本过程就是让决策者逐项 地对每一个选择方案极尽挑剔之能事,使 其失去原有的吸引力。如果成功了,那么 放弃它们就不再成为痛苦的事,于是最好 的决定就产生出来了。 B.巴拉姆驴子思 维法 57. 决策支持系统是指辅助决策工作的一 种()系统。A.计算机 58. 为了实现公共决策的(),在进行决 策之前,必须要有充分的系统分析活动。 A.科学化 59.所谓公共政策体制,不仅指公共政策权 力在政策主体之间进行分配所形成的权力 格局,而且指政策主体在政策过程中的 ()。 D.活动程序 60.公共政策案例是公共管理领域内某个 管理问题或政策问题的描述和记录。公共 性是公共政策案例的基本特点, ( )是公 共政策案例的另一重要特征。 B.管理性 61.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有利于促进公共政 策实践的科学化、民主化和()。A.法制 化 62..公共问题是指那些社会成员在公共生 - 1 -

电大公共政策概论答案

电大公共政策概论答案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公共政策概论作业1时间学习完教材第一至第四章之后 题目:请联系某一具体方案讨论决策方案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形式小组讨论个人事先准备于集体讨论相结合。要求每一位学员都提交讨论提纲提纲包括以下内容 1.联系实际的例子。 2.个人的讨论提纲。 3.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提纲。 教师根据每一位学员的讨论提纲以及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提纲给每一位学员评分。要求能够完整准确地指出决策方案应包括的内容联系实际的例子能够充分证明其观点。 案例 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 在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提案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们对保障城市生活无着 落的流浪乞讨人员的合法权益给予极大关注认为这是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要方面。《关于进一步 完善〈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等提案指出我国2003年8月1日起实施了《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保障了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的合法权益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如大量流浪乞讨人员不断涌入城市救助对象难以界定给城市治安、交通、市容环境卫生带来较大

压力。提案建议进一步完善救助管理制度限制有组织的乞讨或强乞恶讨行为切实负起责任积极做好返乡救助对象的安置工作从源头上控制流浪乞讨人员的盲目流动加快立法步伐完善配套法律法规明确公安、城管、民政等部门的相关职能相互配合依法办 事综合治理切实加强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有效管理在保护流浪乞讨人员权益的同时也体现法规对广大群众权益的尊重。 一、个人讨论提纲结合上述例子我认为决策方案应该包括 (1案例目的是什么进一步完善救助管理制度 (2实施的机关是什么民政部门负责、相关部门相互配合 (3体现的原则是什么自愿、救济、帮助的原则彰显出政府为民负责的态度 (4基本的措施是什么成立救助站、积极做好返乡救助对象的安置工作从源头上控制流浪乞讨人员的盲目流动。加快立法步伐完善配套法律法规 (5条件要求是什么以民政为主其他部门协助进行人性化的管理对管理人员有明确的要求对流浪人员也有条件界定自2003年8月1日起施行。1982年5月12日的旧条理同时废止。 二、小组讨论提纲 1、进一步完善救助管理制度完善社会救助。 2、各职能部门相互配合依法办事综合治理。 3、进行人性化的管理对管理人员有明确的要求对流浪人员也要有条件界定。

电大《公共政策概论》 新版 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新

公共政策概论作业1 时间:学习完教材第一章~第四章之后 考核任务形式 专题讨论 考核内容 联系某一具体方案,讨论公共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100分) 考核要求 每一位学生都必须提交讨论提纲,将其上传到国家开放大学网上考试平台,提纲包括以下内容: 1.联系实际的例子。(30分) 2.个人的讨论提纲。(30分) 3.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总结。(40分) 4.每个小组学习完成后,形成小组意见,字数不少于1000字。 教师根据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总结给每一位学生评分。要求能够体现公共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联系实际的例子能够充分证明其观点。 一、案例: 今年6月1日起,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框架性、方向性技术指导的《美丽乡村建设指南》正式实施。作为这一推荐性国家标准的第一起草单位,浙江湖州安吉县在“中国第一竹乡”、首个“国家生态县”之后,又获得了“美丽乡村”这一全国性金字招牌。 2005年,根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美丽乡村”成为安吉发展的一条主脉络。在抓好工业布局集中、产业集聚、资源集约的同时,安吉人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2008年,安吉被列为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县后,提出以建设“美丽乡村”为载体,整体推进生态文明试点建设。 2014年,安吉进一步实施“山青水净”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进洁河、净水、绿坡、青山、清洁生产、城乡治污、城市畅通的连线成片工程,确保山青、水净、气洁、土沃、景美。 现在,安吉已建成“美丽乡村”精品村164个,实现12个乡镇全覆盖。走进安吉农村,村村都是个性鲜明的独一份。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通过“美丽乡村”建设,“一山三吃”(吃生态农业、吃生态工业和吃生态旅游)让安吉人收获了富足。 “一山三吃”,带给安吉的变化是巨大的。2014年,安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5.06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50.05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3.22倍和6.41倍;2014年,农村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562元,高出浙江省的19373元,而2005年的这一数据只是7000元 出头。 依托绿水青山,安吉的文化创意产业也迎来了大发展。2014年,安吉有18个文化创意产业项目投建,总投资179亿元,当年完成投资60亿元,占全县投资总额的四成多。 二、个人的讨论提纲 1、什么是政策环境的构成因素?自然环境因素、经济环境因素、政治和法治环境因素、

2018年电大公共政策概论期末考试复习试题及答案

中央电大公共政策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 1、( C )是公共政策主体中最核心、并发挥独特作用的部分。 A.非政府组织B.非营利组织C.政府主体 D.社会公众 2、( B )提出了著名的政策执行模型。 A.克朗 B.史密斯 C.西蒙 D.拉斯韦尔 3、( A )是公共政策的核心问题。 A.公共利益 B.政策方法论 C.政策过程 D.公共问题 4.( B )有利于在十分不确定的情况和无所适从的条件下进行公共决策。 A.渐进思维 B.顺序决策思维 C.德尔菲法 D.完全理性思维 5. ( C )强调决策的迅速和彻底性,要求在较早的时间内和较大规模下改变系统的运行情况。当系统的问题很多而且积重难返,关系盘根错节时,就可以运用这种思维方式进行决策。 A.完全理性思维 B.顺序决策思维 C.剧烈变革思维 D.经济合理性思维 6( A )是一种专家会议法,可用来产生有助于查明问题和使之概念化的思想、目标和策略。. A.头脑风暴法 B.顺序决策思维 C.德尔菲法 D.完全理性思维 7.( C )是一种直觉预测技术。这种技术最初是为军事策略问题的预测而设计的,后来逐步扩展到其他领域。 A.头脑风暴法 B.顺序决策思维 C.德尔菲法 D.完全理性思维 8. ( D )实际上是一种将完全不适用的选择方案筛选出来的方法。 A.头脑风暴法 B.顺序决策思维 C.德尔菲法 D.简单矩阵法 9. ( C )指的是政府采取不行动的决策方式,即政府在决策中采取一种搁置或静观其变的做法。 A.完全理性思维 B.顺序决策思维 C.无为思维 D.经济合理性思维 10. ( B ),其基本过程就是让决策者逐项地对每一个选择方案极尽挑剔之能事,使其失去原有的吸引力。如果成功了,那么放弃它们就不再成为痛苦的事,于是最好的决定就产生出来了。 A.头脑风暴法 B.巴拉姆驴子思维法 C.德尔菲法 D.简单矩阵法 D、 1、对于利益不相关的决策类型,一般来说应当强调“( A ) ”。这是一种十分恰当的“职业行为”思维类型,无论是在利益相关决策还是利益无关决策中,我们都需要提倡。 A、公事公办 B.积极介入 C.退避三舍 D.不闻不问 2、多者博弈的公共决策体制其实质是( B )。 A.公共政策秩序稳定化 B.公共决策体制扁平化 C.公共政策信息公开化 D.公共决策权力多元化 3. 多个环境因素对政策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共同作用上,而且还突出地表现在(C )作用上。这种作用常常会引起预料不及的连锁反应,使得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A.个别 B.联系 C.交叉 D.个体 G. 1、公共政策是( A )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所制定的政策。 A.政府 B.企业 C.个人 D.社会组织 2.公共政策的强制性经常与( B )措施相联系, 若缺乏这种措施就将失去权威性。 A.奖励性 B.惩罚性 C.温和性 D.权威性 3、个人决策模式包括个人专断式和( B )两种具体形式。 A. 个人不负责制 B. 个人负责制 C. 个人与 集体共同负责制 D. 集 权者 4、公共政策的逻辑起点是 ( D )。 A.社会问题 B.公 共利益 C.公共事务 D.公共问题 5、公共利益是公众 ( B )的资源和条件。 A.共同拥有 B.共享C.独享 D.共同创造 6、公共政策的归宿在于 ( A )。 A.及时有效地解决公共 问题 B.对社会进行管理 C.为人们提供行为准则 D.塑造公共价值观 7.公共政策案例分析是运用 ( A )的方法,对公共政策 案例进行辨析,发现和解决 公共政策问题,以促进对公 共政策认识和研究的深化, 改进公共政策实践的一种研 究方法。 A、定性或定量 B、定性 C、定量 D、系统分析 8.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不包 括( D )。 A、整体性 B、超前性 C、 层次性 D、系统性 9. 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 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 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决 定作用的( C )。 A.组织 B.个人 C.组织或个人 D.组织或 机构 10.各公共政策主体对政策 结果的影响各异。他们之间 (D ) A.是平起平坐的关系 B.是从属关系 C.是隶属 关系 D.既非平起平坐的关 系,也非从属关系。 11.公共政策评价有利于政 策的科学化和(A )水平。 A.民主化 B.现代化 C. 民族化 D.合理性 12. 公共政策评价能够在公 共部门内部形成浓厚的 ( D )意识,有助于提高公共 部门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 率。 A.科学 B.民主 C.现 代 D.竞争 13. 公共政策思维方法的特 殊性就在于它具有“决策” 和“( A )”的双重特征。 A.公共性 B.现实性 C.科学性 D.超前性 14.公共政策案例是公共管 理领域内某个管理问题或政 策问题的描述和记录。公共 性是公共政策案例的基本特 点, ( B )是公共政策案例 的另一重要特征。 A.典型性 B.管理性 C.纪实性 D.真实性 15.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有利 于促进公共政策实践的科学 化、民主化和( A )。 A.法制化 B.制度化 C.长期化 D.现代化 16.公共问题是指那些社会 成员在公共生活中共同受其 广泛影响,具有( C ),与 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性 社会问题。 A.普遍性 B.共同性 C.不可分性 D.典型性 17. 公共利益是个人与( D ) 所共享的资源与条件。 A.集体 B.社会 C.国 家 D.其他社会成员 J、 1、决策权力角逐的核心问题 是( A ),因为政治权力是 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 A. 权力 B. 利益 C. 关系 D. 制度 2、决策中的各种智囊组织经 常被称为决策者的( D )。 A. 秘书 B. 助手 C.领导者 D. 外脑 3、决策权力的横向分化反映 在政治结构中立法、司法、 ( C )权力的分化,以及行 政部门的分化。 A. 利益群体 B. 压 力集团 C. 行政 D. 社会团体 4. 经济合理性思维是对( D ) 的一种改进或具体化,并且 是现实公共决策中经常使用 的思维方式。 A.渐进思维 B.顺序 决策思维 C.德尔菲法 D.完全理性思维 5. 渐进思维指导下的公共 决策者主张走一步看一步。 渐进思维是对( A )的又一 种修正 A.完全理性思维 B. 顺序决策思维 C.剧烈变 革思维 D.经济合理性思 维 6. 决策支持系统是指辅助 决策工作的一种( A )系统。 A.计算机 B.科学 C.分 析 D.政治 K、 1、科学家明确地直接把系统 作为研究对象,一般公认以 ( A )提出“一般系统 论”的概念为标志。 A.贝塔朗菲 B.西 蒙 C.克朗 D.戴维?伊斯顿 R、 1、人们把分析政策执行过程 中的失效现象所描述的曲线 称为(C )。 A.对策模型 B.互 动模型C.浴盆模型 D.系统模型 2、人们把对政策接受的反 应,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 服从、认同与( D )。 A.响应 B.深入 C.反映 D.内化 3.人们把对政策接受的反应,分为三个不同层次: ( A )、认同与内化。 A.服从 B.拥护 C.赞同 D.质疑 4. 人们遵守一项政策,主要是因为他们对政策 ( D )的认同。生活于法制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 对政府经过合法程序制定的政策,理所应当要遵 守。 A.权威性 B.合理性 C.正当性 D.合法性 S、 1、史密斯认为, 政策执行中有(A )个基本要素 是必须认真考虑的。 A.四 B.五 C.二 D.三 2、思维就是有意识的头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 律性关系所作的反映,而思维方法则是指人们依 据事物的客观规律而形成的思维规则和手段。( B ) A.自觉性、客观性与直接性 B.自觉性、 概括性与间接性 C.自觉性、概括性与直接性 D.概括性、 间接性与主观性 3.所谓公共政策体制,不仅指公共政策权力在政策 主体之间进行分配所形成的权力格局,而且指政策 主体在政策过程中的( D )。 A.地位 B.权重 C.影响 D.活动程序 4. 所谓社会问题是指社会的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 之间的差距。社会问题既包括私人问题,也包括( A ) 问题。 A.公共 B.集体 C.跨区域 D.群体 W、 1、完全理性思维中存在一个基本的假定是:( D ) A.即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感性的, 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 合乎理性的。 B.即人类的行动是无法合乎理性的,或者无 法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 性的。 C.即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 或者无法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 合乎理性的。 D.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 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 乎理性的。 2. 为了实现公共决策的( A ),在进行决策之前, 必须要有充分的系统分析活动。 A.科学化 B.民主化 C.现代化 D.整体化 X、 1、新型的公共政策理念视政策对象——公众为 ( D )。 A.被管理者 B.对立者 C.被统治者 D.伙伴 2、“系统分析”最早是由( B )提出并使用 的。 A.美国国防部 B.兰德公司 C.麦克 纳马拉 D.贝塔朗菲 3、下列关于知识经济时代基本特征的说法中,不 正确的是(A )。 A.社会组织层级化B.社会主体知识化 C.政策信息公开化 D.民主参与大众化 Y. 1、拥有完全理性思维特征的公共决策者追求 (C )类型的决策。 A、理性思维 B、理想主义 C、完美主义 D 、 实用主义 2.拥有完全理性思维特征的公共决策者追求( A ) 的决策。 A.完美主义类型 B.重新设计或者是终止 和替换现有系统的 C.理想主义类型 D.哲学思辨类型 Z、 1、政策的调控功能常常表现出特有的( D ),即 鲜明地强调政府工作的侧重点。 A.权威性 B.合法性 C.系统性 下载后可编辑复制

2017公共政策概论习题及问题详解

2017公共政策概论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 公共政策是(A )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通过对社会中各种利益进行选择与整合,在追求有效增进与公平分配社会利益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 政府 2. 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 A)A. 利益 3. 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对公共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等活动有影响或试图施加影响的个人、团体或组织是指( A) A. 公共政策主体 4. 在西方,与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并列的“第四种权力”是指(D ) A. 公民 B. 非政府组织 C. 利益集团 D. 大众传媒 5. 那些受公共政策规、管制、调节和制约的社会成员被称为(B ) A. 公共政策客体 B. 目标群体 C. 思想库 D. 政策目标 6. (A )构成政策系统运行的外部条件,影响和制约着公共政策过程。 A. 公共政策环境 B. 全球化 C. 国际化 D. 信息化 7. 国政策环境中的文化环境不包括(C ) A. 传统习俗文化 B. 政治文化 C. 精英文化 D. 普通文化水平 8. 荷兰经济学家(D )是最早试图对政策工具加以分类的学者。 A. 萨拉蒙 B. 罗威 C. 林布隆 D. 科臣 9. ( C)是指政府通过一系列行政管理过程(通常由特别指定的管制机构来执行),要求或者禁止个人和机构的 A. 管理 B. 强制 C. 管制 D. 限制 10. 卡尔.帕顿和大卫.沙维奇在(A )一书中提出了确定问题边界的便捷计算方法。 A. 《公共政策分析和规划的初步方法》 B. 《公共政策分析导论》 C. 《理解公共政策》 D. 《政策分析中的问题界定》 11. (B )的建立是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一步。 A. 政策问题 B. 政策议程 C. 政策目标 D. 政策对象 12. 政策方案制定在整个政策过程中居于(D )地位。

公共政策概论 机考试题

《公共政策概论》 B本特利和杜鲁门在分析美国政府过程中以利益集团为分析单位所使用的(B.利益主体分析法)奠定了现代意义上的利益分析法 C从系统论角度看,(A.公共政策)可看做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和政策环境三者不断进行物质、信息和能量交换,由信息、咨询、决断、执行和监控等子系统构成有机整体 D第三部门研究的一个核心课题是(A.公共责任) D(B.政策议程)的建立是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一步 D定量分析方法的方法论基础是(A实证主义哲学) D对公共政策效果进行评估时所遵循的客观尺度和准则是(C.公共政策评估标准) F福利经济学之父是(B.庇古) G公共政策评估在本质上是一种(B.价值判断) G公共政策的宏观目标是(A. 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G公共政策是(A.政府)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G公共政策问题的论证中政策问题的(B小论证是政策问题的最低层次 G公共权力机关针对特定的政策问题,依据一定的程序和原则确定政策目标、设计政策方案并进行优选抉择的过程是(C.政策方案规划) G 《公共管理导论》这本书作者是 (A.欧文·E.休斯) G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A.利益) G 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利益做(B.权威性)的分配 G公共政策的本质是(D.社会利益)的集中反映 G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不包括(B、系统性) G根据受“问题”影响人数的多少及其关系将社会问题分为分配性问题、调节性问题和再分配问题的是美国公共政策学家(B.西奥多·罗威) G公共政策的直接客体是(A.社会问题) G公共政策的间接客体是(B.目标群体) G公共政策环境的特征不包括(C.全球性) G 公共政策评估是对(A. 政策实施效果)所进行研究 G公共政策评估过程包括评估准备、(B.评估实施)和评估总结三个阶段 H荷兰经济学家(D、科臣)是最早试图对政策工具加以分类的学者J将公共政策分析称作“问题分析之学”的是学者(D、威廉·邓恩) J将公共政策主体划分为官方决策者和非官方决策者是学者(C.詹姆斯·E﹒安德森) J阶级斗争产生的物质根源是(A.资源) J 精英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B.托马斯·戴伊) K( B.公共政策环境)可以视为处于特定公共政策系统边界之外,能够对该系统的存在、运行与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系统外部各种因素的总和K卡尔.帕顿和大卫.沙维奇(A、《公共政策分析和规划的初步方法》)书中提出了确定问题边界便捷计算方法 M美国学者戴维·伊斯顿认为(C.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权威性的分配) M 美国政治学家杜鲁门于1971年出版的(A.《政府过程》)揭示了团体间的交互影响为政治活动的中心这一事实 N那些受公共政策规范、管制、调节和制约的社会成员被称为(B.目标群体) Q确定政策目标是政策方案规划过程中的(D.前提) R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综合是指(A.自然地理环境) R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动因是(A.利益) R认为政策执行研究分为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两种途径的是学者(B.保罗·A.萨巴蒂尔) R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出有权威的分配是学者(C.戴维·伊斯顿) S(D.执政党)是公共政策主体的核心力量 S(B.行政机关)是贯彻执行国家法律和政策,管理国家内政外交等行政事务的机关 S社会的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就形成了(A.社会问题)S社会问题的新特点不包括(C.多样性) S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D.生产力) S(C、管制)是指政府通过一系列行政管理过程(通常由特别指定的管制机构来执行),要求或者禁止个人和机构的大部分私人活动与行为的一个过程(或一种活动) S首选的政策工具是(B、自愿(自主)性工具) S(C. 政策价值观)是指公共政策主体对公共政策价值物、公共政策价值关系、公共政策价值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反应,以及由此形成的较为稳定的心理取向、评判标准和行为定势 W文化环境不包括以下(B.政治文化) W “问题界定之父”是学者(B.德瑞) X学习理论最典型的理论类型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坎贝尔的(A.实验理论) Y研究个人权力和公共权力如何配置、权力资源如何分配的科学指的是(B.政治学) Y研究人类经济行为尤其是经济选择行为以及经济政策的学科是(A.经济学) Y与传统经济学不同,新制度经济学将(C.制度)看作经济运行过程的一个内生变量,在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中起着根本性作用Y一个国家的社会状况和自然状况是指(B.国内政策环境) Y拟定政策方案是政策方案规划过程中的(A.基础) Z政策过程的中介环节是指(C.政策执行) Z政策执行研究作为一种新的现象兴起是以1973年的普雷斯曼和韦达夫斯基写的(A.《执行》)出版作为标志 Z在我国,政策过程的特点是(A党政二元结构) Z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对公共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等活动有影响或试图施加影响的个人、团体或组

《公共政策概论》部分习题测验与答案

《公共政策概论》部分习题与答案 一、单选题 1. 政策方案形成的中心环节是( ) A. 政策问题 B. 政策议程 C. 政策规划 D. 政策方案抉择 正确答案:C 2. “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是我国的( ) A. 元政策 B. 基本政策 C. 具体政策 D. 实质性政策 正确答案:D 3. 渐进主义理论模型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 大卫?伊斯顿 B. 戴伊 C. 汤姆逊 D. 林布隆

正确答案:D 4. 政策规划的核心环节是() A. 目标确立 B. 政策方案设计 C. 后果预评估 D. 方案抉择 正确答案:B 5. 首次提出“政策分析”这个概念的学者是( ) A. 德洛尔 B. 拉斯韦尔A C. 勒纳 D. 林德布洛姆 正确答案:D 6. 决断子系统的核心是() A. 决策体制 B. 决策权力 C. 精英人物 D. 全国人大 正确答案:B 7. 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环节是() A. 政策问题的确认 B. 政策议程的建立

C. 政策方案的择定 D. 政策目标的确立 正确答案:B 8. 提出“政策是组织的产物”的理论模型是() A. 系统模型 B. 过程模型 C. 团体理论模型 D. 制度理论模型 正确答案:D 9. 整个公共政策体制的核心和中枢系统是() A. 信息子系统 B. 咨询子系统 C. 决断子系统 D. 执行子系统 正确答案:C 10. 在当今社会中,被称之为“第四种权力”的是() A. 利益集团 B. 公民 C. 大众传播媒介 D. 思想库 正确答案:C 11. 在政策系统中被称之为“智囊子系统”或“参谋子系统”的

公共政策概论试题及答案

公共政策概论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分,共 20 分) 1.公共政策是()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所制定的政策。 A.政府B.企业 C.个人 D .社会组织 2.公共政策的强制性经常与()措施相联系 , 若缺乏这种 措施 就将失去权威性。 A.奖励性 B .惩罚性 C.温和性 D .权威性 3、政策的调控功能常常表现出特有的(), 即鲜明地强调政 府工 作的侧重点。 A.权威性 B .合法性 C.系统性 D .倾斜性 4、"政策科学 "的概念是由美国政治学家()最早提出的。 A.伊斯顿 B .西蒙 C.拉斯韦尔 D .史密斯 5、()是公共政策主体中最核心、并发挥独特作用的部分。 A.非政府组织 B .非营利组织 C.政府主体 D .社会公众 6、新型的公共政策理念视政策对象——公众为()。

A.被管理者 B .对立者C.被统治者 D .伙伴 A.终结状态 B .特殊状态

7、决策权力角逐的核心问题是(), 因为政治权力是实现经济利益

的手段 A. 权力 B. 利益 C. 关系 D. 制度 8 、个人决策模式包括个人专断式 和()两种具体形式 C. 个人与集体共同负责制 D. 集权者 9 、决策中的各种智囊组织经常被称为决策者的 ()。 A. 秘书 B. 助手 C. 领导者 D. 外脑 )权力的分化,以及行政部门的分化。 A. 利益群体 B. 压力集团 C. 行政 D. 社会团体 11. 在拟定公共决策方案时,要求各备选方案之间互 相() C. 一致 D. 排斥 12. 政策目标的有效性取决于不同的参与者对它的 ()。 A. 基本掌握 B. 选择 C. 共识 D. 互动 )的失效。 A.终结状态 B .特殊状态

电大形本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公共政策是()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所制定的政策。 A.政府B.企业 C.个人D.社会组织 2.公共政策的强制性经常与()措施相联系, 若缺乏这种措施就将失去权威性。 A.奖励性B.惩罚性 C.温和性D.权威性 3、政策的调控功能常常表现出特有的(),即鲜明地强调政府工作的侧重点。 A.权威性B.合法性 C.系统性D.倾斜性 4、"政策科学"的概念是由美国政治学家()最早提出的。 A.伊斯顿B.西蒙 C.拉斯韦尔D.史密斯 5、()是公共政策主体中最核心、并发挥独特作用的部分。 A.非政府组织B.非营利组织 C.政府主体D.社会公众 6、新型的公共政策理念视政策对象——公众为()。 A.被管理者B.对立者 C.被统治者D.伙伴 7、决策权力角逐的核心问题是(),因为政治权力是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 A. 权力 B. 利益

C. 关系 D. 制度 8、个人决策模式包括个人专断式和()两种具体形式。 A. 个人不负责制 B. 个人负责制 C. 个人与集体共同负责制 D. 集权者 9、决策中的各种智囊组织经常被称为决策者的()。 A. 秘书 B. 助手 C.领导者 D. 外脑 10、决策权力的横向分化反映在政治结构中立法、司法、()权力的分化,以及行政部门的分化。 A. 利益群体 B. 压力集团 C. 行政 D. 社会团体 11.在拟定公共决策方案时,要求各备选方案之间互相( )。 A. 补充 B. 协调 C. 一致 D. 排斥 12.政策目标的有效性取决于不同的参与者对它的( )。 A. 基本掌握 B.选择 C. 共识 D.互动 13.在政策方案执行过程中,偶然失效是指执行过程进入()的失效。 A.终结状态B.特殊状态 C.正常状态D.起始状态 14、()提出了著名的政策执行模型。 A.克朗B.史密斯 C.西蒙D.拉斯韦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