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现状及优化对策

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现状及优化对策
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现状及优化对策

教育管理学论文

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现状及优化对策

院系: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专业:教育经济与管理

学号:21212077

姓名:杲灵敏

大连理工大学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目录

摘要 (1)

前言 (1)

一文献综述 (1)

(一) 研究背景 (1)

(二)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三) 研究现状 (2)

1 国外研究现状 (2)

2 国内研究现状 (3)

二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含义及现状 (3)

(一)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含义 (3)

1 高等教育资源的含义 (3)

2 高等资源配置的含义 (3)

(二)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现状 (4)

1高等教育资源在地域分布上失衡 (4)

2公平与效益不能兼顾 (6)

3 忽略了教育资源的动态效用、造成了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 (6)

三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优化对策 (7)

(一) 对不同地区分类进行资源配置 (7)

(二) 制定教育资源配置竞争与评估机制 (7)

(三) 健全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机制 (8)

总结 (8)

参考文献 (9)

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现状及优化对策

摘要: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规模不断扩大,品质逐步提高。但由于教育资源的稀缺性以及对教育资源的配置不当等原因,导致教育资源浪费,配置结构不合理等现象。面对有限的资源, 如何实现有效而合理的配置, 是摆在我国高等教育工作面前的一个难题。因此,本文概述了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状况,并分析了实现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途径。

关键词: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

前言

近年来,由于国家对高校加大资源投入,我国的高等教育取得了快速发展,初步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历史性跨越。但是,由于受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对高等教育资源投入还是有限的。有限的教育资源与日益庞大的社会发展需求、个体发展需求之间的缺口使教育资源成为一种稀缺的资源,一种不可取代的有限资本。在高等教育资源既定的条件下,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浪费、使用效率低下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公众和学术界的关注。现有资源配置方式的弊端越来越凸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制约了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对有限的资源加以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用尽可能少的投入达到最大化的效果,无疑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高等教育资源的紧张,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文献综述

(一) 研究背景

教育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高等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始终坚持把发展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近些年,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显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态势,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显著提高。然而,在当今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发展本国高等教育的时候,都面临着一个重要而且尖锐的问题就是不断扩大的高等教育需求与高等教育资源不足之间的矛盾。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还不算很高,教育规模庞大的我国来说,高等教育资源不足问题尤为紧迫,是制约我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并且向更

高水平迈进的重要因素。

2010 年5月,在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将我国未来十年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定位为促进教育公平。《纲要》中教育改革发展目标最主要的就是要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是影响高等教育公平的一个重要方面。教育资源资源配置分为宏观配置与微观配置,宏观配置指教育资源在各地区、个学校间的配置;微观配置指教育资源在学校内部的配置情况。本文研究的是高等教育资源的宏观配置方面。

(二) 研究目的与意义

教育资源配置研究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是教育领域目前研究的重点问题,同时其他学科的学者们也在从各自的领域出发研究教育资源配置问题。

尽管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增长,但由于国家财力资源有限,我国教育资源有限、经费短缺的问题在短期内很难得到解决。而且可用于高等教育的资源十分有限,目前我国还很难把大量投资用于高等教育。因此如何将有限的既定教育资源配置到最适宜的方面,产生最佳的社会效益,以最大限度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是合理配置高等教育资源的意义所在。因此探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与利用的途径和对策,实现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无疑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

(三) 研究现状

1 国外研究现状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从国外现代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看,其研究是与经济学理论一脉相承的,即在资源稀缺性的约束条件下,如何有效配置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因此,本文主要是从教育经济学角度归纳国外的相关研究成果。制度经济学家科斯认为,交易费用与资源配置效率之间存在密切而直接的关系。布坎南通过对公共决策行为的研究,认为政府与官员都是理性人,因此也存在自利倾向,而且政府与市场一样存在诸多弊端,不仅存在市场失灵的现象同时也存在政府失灵的现象。1950年代中期,弗氏系统研究了政府对教育资源的垄断问题,认为政府对公共教育的垄断,带来一系列不良后果,致使公立学校效率低下且浪费资源,大大降低了学校的办学效率。1980年至今,欧美各国围绕着公民教育民营化、

市场化改革这一问题,进行大量的研究工作,学者们对此始终争论不休[1]。一些学者运用DAE 方法来研究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并以此来评价高校对于教育资源的运行效率。

2 国内研究现状

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扩招政策、毕业生分配政策改革的推进,高等教育资源配置问题受到政府和学界的高度重视,成为社会广为关注的问题。目前,有关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有关高等教育资源定义问题的研究和有关高等教育属性与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方式方面的研究。吴菲菲认为,高等教育资源是各级各类高等学校用于维持高等教育活动正常运行和维护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一切资源。田圣炳等人则认为,高等教育资源既包括有形的资源如基础设施、图书资料等,也包括无形的资源如智力资源、品牌资源等。周炯等人认为高等教育的功能在于增加受教育者的人力资本,高等教育的消费过程也就是其人力不断发挥作用的过程。张云则认为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应以“市场调节为主,政府干预为辅”,且政府的这种干预主要用于矫正教育市场的失灵和追求教育的公平[2]。

二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含义及现状

(一)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含义

1 高等教育资源的含义

从宏观方面来说,高等教育资源是指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等;从微观的角度来看,高等教育资源就是高校用于维持高等教育活动正常运行和维护教育事业发展的一切资源[3]。

从存在形式看高等教育资源可以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有形资源主要指外在的可以看见和表现出来的资源,如人才、物质、资金等;无形资源包括不能看到或无法表现出来却又实际存在的资源,如政策、办学理念、办学声誉等。

2 高等资源配置的含义

教育资源配置问题源于教育资源的稀缺性,解决资源配置问题的目的是解决资源稀缺性与资源需求无限性之间的矛盾。高等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是指将有限的教育资源合理地、有效地、充分地利用到高等教育中,提高高等教育资源的利

用率以及办学质量和效益。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包括两个层次,宏观配置层次和微观配置层次。宏观层次的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高等教育资源总量一定的情况下,如何将这些总体资源在各级、各类高等教育部门、单位之间进行有效分配,以使教育资源流向最需要的,且能取得最大效益的教育部门和机构。微观层次的高等教育资源配置通常是指在高校内部资源总量分配既定的条件下,如何合理组织、利用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资源,使之发挥最大效益,以期最大限度地获得质高、量多的专业人才和科研成果[4]。

本文研究的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是从宏观层次进行的,也就是说研究国家政府如何有效地将教育资源分配给各级各类机构和高等学校,使高等教育资源流向最需要的且能取得最大效益的教育机构,即高等教育资源在各地区和各高等学校之间的合理配置。

(二)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现状

在市场经济和高等教育迅速扩张的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出现资源短缺问题。一方面是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与高等教育发展速度不相匹配,从而使得高等教育资源补充不足,这主要表现在经费资源方面。另一方面高校内部的人力资源、财力资源和物质资源不足,如目前高校内部人力资源严重短缺。

1 高等教育资源在地域分布上失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较快,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相对的中西部地区发展就比较缓慢。与此对应的是,不同区域在一些教育资源的分布上也呈现出差距来。高等教育资源过度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天津、江苏、山东、浙江等省市,如表1,以2012年为例,东部地区的北京等城市教职工人数大大超过了中西部地区的甘肃等城市。

指标教职工数校本部教职

专任教师行政人员教辅人员工勤人员

工数

北京市131583 113055 59592 21362 16582 15519 河北省96315 92578 62751 13558 7828 8441 江苏省161062 150722 103939 21967 14084 10732 山东省142698 136659 94621 18862 12683 10493 广东省125388 119351 82916 18281 11902 6252 贵州省31121 30682 21855 4509 2612 1706 甘肃省33886 31355 22066 3983 2753 2553 青海省6677 5957 3735 759 831 632 9637 9167 6156 1456 870 685 宁夏回族自

治区

西藏自治区3460 3428 2288 528 304 308 表1 不同地区普通高等学校(机构) 教职工情况-2011年[5]

2011年我国位于东部地区的高等院校数量接近全国总数的50%,如表2,东部地区无论在学校数量还是在招生人数上都大大超过了西部地区。东部地区所占有和使用的高等教育资源已经超过了国家教育资源的一半以上,所以无论从哪方面来看,我国东、西部教育资源配置都是不均衡的,高等教育资源在地域分布上是失衡的。

指标学校数(所) 招生数(人)

北京市87 156862

河北省119 349000

江苏省156 436056

山东省146 480753

广东省134 468685

贵州省48 106810

甘肃省44 123481

青海省9 13990

宁夏回族自治区16 28203

西藏自治区 6 9401

表2 不同地区高等学校普通本、专科学生数-2011年[6]

2 公平与效益不能兼顾

到目前为止,人们对教育资源配置的最大的一个争论就是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益的问题。到底是选择公平,还是选择效益,还是公平兼顾效益但以其中一个为主?还是没能有一个明确的定论,但至少我们应该知道,公平和效益是兼顾的,不管以谁为主。

由于国家对高校的经费拨款中,学校经常性费用所占比例最大,而这部分费用又是根据每所高校的规模,即在校生人数与教职工人数的总量来划拨的,那些学校大、综合人数多的学校就可以争取到较多的拨款,并申请更多的基建费用。一些学校不顾自己的师资和设施条件以及社会的实际需求, 盲目设置专业和扩大招生。由此所带来的是专业的重复设置、教育投资分散、教学质量低、规模效益差等不良后果。因此就出现了一种这样的恶性循环,越好的越大的学校获得越多的教育经费,变的越来越好;反之越不好的越小的学校获得越少的教育经费,很容易出现停滞发展或发展缓慢的后果,这是与教育公平相违背的。仅以规模大小和学生的多少来配置教育资源, 看似"公平" 这种以牺牲效益为前提的"公平", 实际上公平也就失去了意义。

3 忽略了教育资源的动态效用、造成了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

当前,我国的高等院校不断扩招,高等教育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张。在这一过程中,我国的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着资源浪费、重复建设等不少问题。其中一个很大的问题是教育行政部门在教育资源配置上对资源的配备不是在宏观上进行有效调控,而是根据教育机构的规模等配置教育资源。这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配置资源的观念上不能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所造成的。教育资源一旦分配下去就成了每所高校的个体资产,被一所学校单独的拥有和使用。比如一些大型的昂贵的科研器材、实验设备等的购置,往往只是一所学校独立拥有,但是使用率却不高,忽略了同区域学校的需求,教育行政部门很少去考虑怎样使资源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为更多的需求者服务。还有一些高校只是一味地追求资源的归属,而不考虑自身真正需要什么样的资源,资源的分配往往存在重复分配的现象,因而产生了浪费。

三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优化对策

(一) 对不同地区分类进行资源配置

由于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情况、教育情况有着很大的差异,因此,为了打破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局面,为了更好的使中西部教育资源配置实现平等,使高等教育与社会文化发展相适应,政府应该做好调控职能。

政府应针对中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水平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出不同的区域性质的高等教育目标,进而根据所制定的不同的目标而进行不同的教育资源配置。比如,中西部不发达地区,经济相对落后,教育资源稀缺。政府应该对其加大扶持力度,不光要增加教育经费的投入,中央财政也对地方财政能力比较弱的地区进行补助和专项拨款。并且政府应积极推进中西部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合作交流,共同更好的发展高等教育,只有这样才能让经济落后地区的高等教育更快的发展起来。

(二) 制定教育资源配置竞争与评估机制

为了解决一些高校为了争取教育资源,盲目扩招、乱设课程而造成教育资源的闲置与浪费,并且使得教育资源配置既无公平也无效率可言的问题,迫切需要制定一套评估机制来监督教育资源的配置以及检验资源的使用情况。“所谓高等教育资源绩效评估就是指运用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估方法,设计客观实用的评估标准,按照效率原则,对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过程与配置结果,进行全面、公正的比较和评判。”

首先,在争取教育资源的过程中,应该抛弃掉过去按照学校的规模、人数的多少来实行资源配置的模式,而应该要求高等学校凭自身条件和完成政府教育计划的业绩来竞争获取。不管学校大小,只要有能力使教育资源最大限度的,最高效率的应用于实际当中,不会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与闲置,就有资格获得教育资源,反之少得或不得。

其次,在教育资源配置完成后,政府并没有完全完成了自己的职能。为了利用好每一个教育资源,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政府应该对高校对教育资源的利用情况进行评估检验,检验教育资源是否得到了充分的利用。这样不仅能够监督学校对教育资源的合理运用,更能以此作为一个评判标准,来评定下一次的资源配

置资格。

基于以上两种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制约高校盲目争取教育资源而造成的资源浪费现象。

(三) 健全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机制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问题之一是一所学校占有一定的教育资源而不被其它学校所共享,从而造成了教育资源的闲置与浪费。合理有效地利用高等教育资源的途径之一就是共建共享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机制。

高校间是可以实现优势互补的,一些教育资源可以根据高校的不同情况作适当调整,把资源的分配放在一个区域内去考虑,最大程度地实现资源的动态效果,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目前,我国有一个经民政部批准而建立的校际合作平台—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级合作研究分会,分会目前有成员156所高校,覆盖了中西部地区。其宗旨就是研究中国普通高等院校校级合作办学、优质资源共享的创新机制,探索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加强高校校级合作与交流。2012年的会议是在大连理工召开的,并且成功推出了很多资源共享的具体措施。之前实行的跨校辅修、跨校的选修课程、各类的校际之间的学术讲座等都收到了很好的成效;正在慢慢推进的还有研究生的校际访学、研究生的学术论坛和小语种的集中教学、实验基地的共享;上海市松江大学城已经实现了体育馆、图书馆、食堂等公共设施的共享;北京大学办的很好的是summer school和小学期;分会还办了个电子期刊,来增进合作交流,共享教育资源。

通过这些些积极的促进作用,推进了优质资源在各个高校的共享和优势的互补,使得有限的高等教育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得以真正体现。

总结

总之,高等学校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是高等教育建设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是高等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核心问题,基于实践问题的解决,进行高校资源的优化配置研究不但有着理论意义而且更具有现实意义。因此,不仅政府要承担起自己应有的宏观调控职能,各高校也要积极促进合作交流,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形成各司其职,共同推动教育资源配置的合理化局面。

参考文献

[1] 高健.《关于高等教育资源配置问题的研究》[D].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3.

[2] 张云.《试论高等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及实现途径》[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

科学版),2009,1(1):94-98.

[3] 徐丰华.《从计划到市场:论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转型》[D]. 湖南师范大

学,2011,12.

[4] 王红悦.《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与利用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2005,10.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数据库.教育类.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数据库.教育类.

一、资源配置理论

一、资源优化配置理论 资源优化配置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是由人的主观意志而是由市场根据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的一般规律,由市场机制通过自动调节对资源 动地实现对全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资源的优化配置主要靠的是市场途径,由于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发性的特点和优点,它能够自发地实现对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优胜劣汰的选择,促使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实现内部的优化配置,调节社会资源向优化配置的企业集中,进而实现整个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 由于市场调节作用的有限性使市场调节又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弱点,因此,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所需要的供求的总量平衡,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社会公共环境等,必然由国家的宏观调控来实现。而在企业内部,部门或地区资源的合理使用,则主要是由市场途径来实现的。这种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促使企业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同时,也促进企业面向市场组织生产,优化资产结构,形成合理的创新机制,从而在微观的企业,部门或地区范围内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资源的优化配置是以合理配置为前提,以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以整个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为前提的。人类社会的生产过程,就是运用资源,实现资源配置的过程。由于资源的有限性,投入到某种产品生产的资源的增加必然会导致投入到其他产品生产的这种资源的减少,因此,人们被迫在多种可以相互替代的资源使用方式中,选择较优一种,以达到社会的最高效率和消费者,企业及社会利益的最大满足。从这个意义讲,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就是人们不断追求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争取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历程。在市场经济中,市场对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部门之间大体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的调节,国家宏观调控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搞好经济发展的规划及总量控制,重大结构和重大生产力布局等方面的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及其优化动因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及其优化动因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等教育资源和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内涵的阐释,探究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三大动因,以期为优化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提供理论说明。 关键词: 高等教育资源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动因 随着受教育人口的增多,高等教育需求不断膨胀,高校的数量、规模和结构也不断上升、扩张和复杂化,高等教育资源需求的无限性与高等教育资源供给的有效性之间的矛盾日趋锐化。高等教育正面临着一场改革,而这场改革,无不围绕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而展开。那么,我们有必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重新审视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发掘其优化配置的动因。 1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内涵 1.1高等教育资源 《现代汉语词典》对“资源”一词的解释是“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的天然来源”,那高等教育资源可否理解为高等教育资料的天然来源呢?显然不全如此,狭义地说,“高等教育资源通常被界定为投入高等教育活动的一切人力、物力、财力的总和。其中人力包括教师、教辅人员和管理人员;物力包括教学设施、设备和教学耗材;财力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货币资源。”但从广义上讲,高等教育资源还应包括除有形资源外的无形资源。所以,高等教育资源就是各级各类高等学校用于维持高等教育活动正常运行和维护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一切有形和无形资源的总和。 有形资源。顾名思义,有形资源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资源。如前所述,有形资源主要包括人力资源、财力资源和物力资源三大主要资源。简而言之,人力资源包括学生和教师两部分。其中教师资源又包括教学人员、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和辅助人员四个组成部分。财力资源是维持学校正常运转必不可少的基础之一,是以货币形态存在的资源的总额及其结构。学校的财力资源一般都主要来源于国家或地方政府的投入,其他渠道筹集的资金比例较少,但在逐渐扩大。物力资源是以实物形态存在的固定资产,主要包括土地、房产、设备、图书等,是日常教学和管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无形资源。“无形资源包括信息资源、市场资源、学科与专业资源、声望资源、政策资源和经验资源等,是一种看不见的资源。”无形资源创造的价值和形成的影响是不可度量的,甚至要高于有形资源。相信一所信息渠道畅通、资讯更新迅速,学科结构科学、专业设置合理,办学声誉良好、

第二章 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

第二章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 1.信息资源配置的实质?(课后题) 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和表现形式,资源优化配置是指为最大限度减少宏观经济浪费和现实社会福利最大化而对现代技术成果与各种投入要素进行的有机组合。信息资源配置即为在整个社会资源有效配置条件下对信息产业投入与产出的安排。 2.信息资源配置的经济意义(2009年论述) ⑴有效配置信息资源有利于更好地满足人类对资源的需求(1分) 有效配置信息资源有利于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品成本,因为:合理的资源配置结构不仅能有利于提高产品生产及营销管理中信息资源的使用效率,防止信息资源的闲置、浪费和短缺并存的弊端,(2分)而且有利于改善新产品成本构成中信息资源与非信息资源的关系以及非信息资源之间的关系,提高各类生产性资源和非生产性资源的综合使用效果。(2分) ⑵有效配置信息资源有利于最大范围内实现资源共享(1分) 信息资源具有共享性。信息资源的共享范围直接决定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价值。信息资源共享范围的扩大除了取决于政治、经济等环境因素外,主要取决于下列两个因素:①信息资源的量,包括质量和数量。其中优良的质量是促进信息资源共享的内在因素,充足的数量是确保信息资源共享的外在条件。(2分)②信息资源扩散程度。信息资源共享以信息资源获取为前提。按照传播学原理,信息资源必须经过扩散才能为利用者接收(即获取)。可见,信息资源扩散程度也是影响信息资源共享范围的重要因子,信息资源扩散程度越大,信息资源共享范围就越广。(2分)有效配置信息资源有利于调节和改善上述影响因子。 ⑶有效配置信息资源有利于防止信息资源污染,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1分)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反映这一发展过程的信息也在急剧增长。庞大的信息资源,一方面为人们的科研、教学、生产、经营管理等活动提供了极其丰富的信息源,另一方面又导致了一些信息良莠混杂,影响决策效果。有效配置信息资源有利于形成最合理的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体系,形成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良性循环。在该体系中,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被提到有效开发和有效利用的高度。(2分)此时,信息开发过程中的无度和无序,以及信息利用中的良莠不齐和低利用率都被限制在最小的范围内。在这样的状况下,工业生产中的信息污染实际上已经被控制在“零污染”状态,是可持续发展社会的重要特征。 3.信息资源配置应遵循哪些原则?(2010年论述)(样题简答)(课后题) ⑴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原则 信息资源从生产、传输、分配直至开发利用的全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牵涉到的经济利益主体之多、波及范围之广、运作速度之快都是前所未有的。在这一系统中,每一经济利益主体既与其他经济利益主体相联系,又保持相对独立,独司其职。配置信息资源势必涉及各经济利益主体之间以及系统和环境之间的经济利益分配关系。判断信息资源配置是否有效不能单纯地从某一或某些经济利益主体出发,而必须站在全社会的高度,以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为判断标准。(4分) ⑵需求导向原则 信息资源不论在时间、空间矢量上的配置和在品种上的配置,最基本的依据都是用户对信息资源的需求性,我们无法想象将信息资源置于根本无需求欲望的用户手中能导致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用户信息需求的每一变化都会影响到各种资源配置模式的效益,并进而影响到配置模式的调整和选择决策。(4分) ⑶公平原则 公平是指人们对某种社会现象的一种道德评价,认为它是否应当如此,是否公正合理。公平意味着经济福利在所有相关的人或组织之间的分配达到均衡状态。这里所说的均衡分配与平均分配有着截然不同的含义,它要求资源配置者在按照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原则和需求导向原则配置资源的时候要注意做到公正合理地对待每一用户,不偏不倚,不搀杂情感因素。(4分) ⑷市场手段和政府手段互补原则

人力资源配置优化模型

xxxx实验论文报告 系(院):统计与数学学院 专业:经济学 班级:经基10-1 学号: 20100500xx 姓名: xxx 课程名称:数学建模 实验时间: xxxxxx 指导教师: xx老师 云南财经大学教务处制

用lingo求解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 摘要 随着中国企业的发展,缺乏科学合理的布局和人力资源配置管理是目前不少小型企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针对这一情况,本文关注企业人力资源配置与企业的最大利润之间的关系,在企业的人力资源配置方面,就如何更有效的提升人力资源配置的效率与企业的利益,本文进行了一些初步的建模研究。 对于该人力资源配置问题,要求如何合理地分配现有的技术力量,使公司每天的直接受益最大,同时人员的分配要满足一定的结构约束条件。在此情况下,通过建立模型,用lingo程序求解有约束的线性规划问题。针对不同的客户要求,首先进行模型假设,然后建立具体的模型进行求解。求解出来的结果再进行灵敏度分析,从而进一步确定当目标函数的利润系数和约束右端项发生小的变化时,最优基和最优解、最优值如何变化。 最后,根据模型假设,联系实际情况,对该模型进行一定的优化改进处理,从而达到更适合现实人员配置情况的目的,进而使该模型在现实中得到推广。 [关键词]:(人力资源模型利润最大lingo 灵敏度最优解)

一、问题重述 “PE公司”是一家从事电力工程技术的中美合资公司,现有41个专业技术人员,其结构和相应的工资水平分布如表1所示。 表1 公司的人员结构及工资情况 工作在现场完成;另外两项是工程设计,分别在C和D地,主要工作在办公室完成。由于4个项目来源于不同的客户,并且工作的难易程度不一,因此,各项目的合同对有关技术人员的收费标准不同,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不同项目和各种人员的收费标准 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各项目中必须保证专业人员结构符合客户的要求,具体情况如表3。 表3 各项目对专业技术人员结构的要求 (1)表中“1~3”表示“大于等于1,小于等于3”,其它有“~”符号的表示相同的意义。 (2)项目D,由于技术要求较高,人员配备必须是助理工程师以上,技术员不能参加。 (3)高级工程师相对稀缺,而且是保证质量的关键,因此,各项目客户对高级工程师的配备有不少于一定数目的限制。各项目对其他专业人员也有不同的限制或要求。 (4)各项目客户对总人数都有限制。 (5)由于C、D两项目是在办公室完成,所以每人每天有50元的管理费开支。 (6)由于收费是按照人工计算的,而且4个项目总共同时最多需要的人数是10+16+11+18=55,多于公司现有的人数41。因此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合理地分配现有的技术力量,使公司每天的直接受益最大?写出相应的论证报告。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不平等现象研究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不平等现象研究 【摘要】:高等院校是否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是衡量学校办学实力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高等教育资源是维系高等学校主体职能发挥的各要素总和,然而近年来高等教育资源分配不平等问题日益凸现出来。本文以所查到的统计年鉴数据为基础来证明不平等现象的存在。同时,政府作为资源配置的主体需要发挥自己的作用,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 【关键词】: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不平等改善措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尤其是1999年国家实施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的政策之后,我国的高等教育逐步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阶段,这带来的不仅仅是高等教育事业的普及,更带来了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一系列的问题。高等教育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能够较好的促进社会流动,可以影响人终身的社会经济地位和经济收入,甚至决定代际传递效果。国家在十八大提出经济上要更好更快发展及注重效率时更加注重公平的决策,这些都体现了教育公平的重要性。就如人们常说的,“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平等问题变成了日益被关注的话题。 一、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含义界定 高等教育资源一般被认为是高等教育活动所必须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的总和,是开发和发展高等教育产业的基本保障和基本条件。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指的是人力、物力、财力等有形和无形高等教育资源在各地区和各类高等学校之间的分配。 二、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不平等的现状分析 目前关于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不平等的研究文献中常用的指标为:高等院校数量的不平等,教师数量上的不平等,师生比上的不平等,教育经费总量上的不平等,生均教育经费的不平等。本文按地带进行分类,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11个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8个省(区);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2个省(区)。查询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本文以2011年的数据为例,并把数据输入SPSS16.0以统计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说明。具体见表1. 表1:东中西地区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描述性分析 指标Mean Std.Deviation Std..Error 高等教育数量东部地区96.27 39.794 11.986 中部地区96.12 25.3-6 8.947 西部地区48.42 28.706 8.310

城乡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均衡发展对策思考

城乡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均衡发展对策思考 摘要:随着农村城镇化建设不断深入落实和“五个重庆”的提出,城镇与农村经济差距日趋加剧,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乡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与均衡发展是当下各区县政府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只有继续坚持以农村教育为重点;加大农村学校“普九”欠债清理;重视师资培训力度;建立长效教育机制;确保农村孩子与城市同在一片蓝天下,共享平等、优质教育;健全贫困学生助学制度;才能最终实现城乡经济科学、统筹发展。 关键词: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均衡发展农村教育研究 教育是一个地区发展、繁荣昌盛的基本条件;是社会进步、民族兴旺的助推器;是提高人民整体素质、增强凝聚力的粘合剂;是促进人类文发展的根本途径。强国必先强教。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全面实现小康目标、建设“五个重庆”具有决定性意义。然而,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以及人才资源的加速中心聚集化,使得城乡经济差距日趋加大。真正实现全民走上共同致富道路、构建和谐社会这一目标,必须缩小城乡差距。如何缩小城乡差距呢?着眼于长远利益,统筹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无疑是缩小城乡差距的起始之步。实现统筹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中心是城乡帮扶发展,重点是加快农村

教育发展,义务教育与职业教育并肩发展,促进人才的整体稳步推进。教育的发展,从而推动地区物质、文化、精神的谐调发展。 一、整体认识统筹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1. 统筹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 中心经济和区域经济是经济发展的结合体,城市和乡村构成了完整的社会。构建经济全面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农村。一枝独秀不是春,农民素质不提高,和谐社会难以形成;百花齐放春满园,统筹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有利于农村学校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进而促进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 2.教育资源配置与学校布局结构调整是教育与社会、教育与经济、教育与精神文明发展之间联系的核心,是教育在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关键之处。 教育资源合理、科学配置与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对高效、科学利用教育资源及国民经济结构整体协调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3.教育资源配置与学校布局结构调整有利于改善和提高农村办学条件。 二、客观认识地区教育发展。 (一)义务教育概况。 近年来,受人们意识提高、人口出生率降低、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激增等诸多因素影响,农村基础教育面临着投入严重不足、学校布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集约利用和持续利用三者的辨证关系 王静 (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重点实验室)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集约利用和持续利用三者之间存在相互联系和相互独立的辨证关系。 首先,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与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研究的理论基础是相同的,即两者都是以系统控制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景观生态理论、地域分异理论和地租理论等。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与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实现目标是相同的,对于城市土地来讲,都是在追求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最大化,节约建设用地资源,以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最终目标。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与土地集约利用的实现途径比较类似,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宏观调控,完全依靠市场调节不可能形成优化的土地资源配置或集约利用模式,必须建立起国家对土地市场的宏观调控机制,并通过法律手段和管理体制的改革来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资源的集约利用;二是科学预测与评价;三是建立“规划、计划、利用、监督”相互制约机制,才能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集约利用,发展循环经济,保证国民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第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涵括土地集约利用,土地集约利用涵括土地优化配置。土地的优化配置可以实现集约利用,同样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但反过来,可持续的土地利用不一定是集约利用的,集约利用的土地不一定实现了优化配置。土地优化配置实质上可以理解为以土地可持续利用为根本目标和准则,在一定区域内使土地资源需求既能满足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又不对人类未来的发展造成威胁。土地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归根结底是资源短缺与低效利用造成,必须要通过优化配置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产出效率。 土地可持续利用即土地现状功能的持续维持和提高,其前提是土地的现状功能必须是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的,土地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是静态概念,关注是一个时间截面上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问题,土地可持续利用是动态概念,关注是在时间延续上土地资

农业资源优化与配置

农业资源优化与配置结课论文 学院:农学院 年级:作物2010级 姓名:孔繁明

中国农业资源现状分析与对策 摘要: 农业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要素和主要的物质基础,又是不可替代的物质财富。主要包括农用土地、农用水源、气候资源和农业生物资源等。中国农业资源丰富,类型多样。2006年中国耕地面积为1.218亿公顷,只占世界耕地的7%,人均耕地资源少,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40%,由于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目前已有13亿人,到2030年将达到16亿人,造成人均资源占有量少。[1]气候资源类型丰富,兼有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等几个不同的气候区,其中绝大部分处于亚热带和温带,适宜农、林、牧、渔等各业生产的发展。生物资源种类繁多,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都有种植。由此可见,中国农业资源还存在很大的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对中国农业资源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可行对策。关键词:农业资源中国现状分析对策 正文: 21世纪我们面临的现实世界,是人口的继续增长和粮食供应的不断紧张,尤其是中国,随着经济总量和人口总量的加大,农业资源已经迅速接近承载力的上限,平均每人拥有的耕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30%;每人拥有的草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每人拥有的林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每人拥有的水资源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l/4。以世界总耕地面积的7%支撑22%世界总人口,并且.保持人均400kg的粮食数量,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2]

1.中国农业资源的现状 目前中国农业资源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千头万绪,错综复杂[3] ,但就态势的紧迫性和严重性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水资源严重不足,污染严重水资源严重不足,水资源污染已构成投入的瓶颈”之一,中国人均水资源2220方,虽属轻度缺水,但是水资源的分布很不均匀,占中国人口1/2,也是粮食主产区的北方人均水资源只有900方,属于重度缺水。中国降水量南北分布严重不均和年际间变异大。占粮食播种总面积55%的重要农业区,水资源只占中国总量的14.4%,而且旱灾频繁,雨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易造成涝灾。1991年以来,中国耕地每年干旱受灾面积约2700万hm2,由此而减产粮食2800万t [4] 。为了解决北方水资源的缺乏问题,国家从2002年投巨资开始建设“南水北调”工程,分为东、中、西三条线路。但在工程的施工和运行中,应注意防止沿线农业生产、工业生产等可能对水体造成的污染问题。长江的第一份“体检报告”,2007 年长江干流岸边污染达 600 公里,超过40%的省界断面水体劣于Ⅲ类水标准,90%以上的湖泊呈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状态。2004年三峡库区支流库湾累计发生“水华”6起,2005年累计发生“水华”19起,2006年仅2~3月份累计发生10余起,支流库湾“水华”呈现加重、扩大的趋势[5] 。究其原因是,回水区水流减缓,严重的只有1.2cm/s,几乎不再流动,引起扩散能力减弱,使库周围近岸水域及库湾水体纳污能力下降。报告称,三峡库区的源包括点源、面源和流动源。其中面污染源是三峡库区的主要污染源,占到总体污染的60%~

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共享的研究

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共享的研究 摘要:教育资源蕴含了特定的教育信息,能够创造出一定的教育价值,主要包括人力资源、技术资源以及资金的资源等等。教育资源的配置关系到社会的发展,我国在教育资源配置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教育资源配置的效率得到很大改善,但是还是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需要进一步创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本文提出了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和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共享;研究 目前,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是重点任务之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我国正处在社会的转型期,很多不公平导致了教育资源的不公平配置,从而导致了社会的不公平。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与优质教育资源的配置矛盾日益突出,这已经成为一种很严重的社会问题,急需我们解决。 一、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 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是通过对教育资源进行合理的布局,保证人力、财力以及物力得到最大程度的运用,提高办学的质量,所应遵循的原则主要有:学校的布局要促进薄弱学校和优质学校均衡发展,因为教育资源的均衡是在发展当中体现出来的。要针对现在教育资源的地域性差异大的问题来进行教育发展的规划和学校的建设等。要根据不同的地域来分区规划和分类发展。因为各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大差异,教育投资也有很大差异,所以教育资源的配置就有很大差异,这导致了受教育者的机会不平等。学校的教育资源要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逐渐解决落后地区学校教育资源匮乏的现象,还要把有限的教育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和有效的利用,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制定教育发展规划需要根据未来人口状况以及社会的需求来进行长远规划,不能只是依据传统的教育经验来推想未来发展。今后我国的教育是素质的教育,对师资以及办学的条件要求都比较高,所以,需要及时调整教育资源的配置来适应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策略 1、推动优质课程的共享 在教学当中,培养人才才是教育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就在于高质量的师资力量,如果没有高质量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高质量的教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育的发展。我国的教师资源的分配很不均衡,在大城市与小城市之间,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之间师资力量有很大的差距,这是当前我国教学

出版社资源优化配置模型

出版社资源优化配置的数学模型 摘要 本文通过对出版社提供的调查问卷等数据进行分析,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以增加强势产品支持力度等为原则对出版社的书号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首先我们对所提供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分别给出了该出版社各门学科所出版的书籍在所有书籍中所占的比率、调查数据中各学科书籍在所有书籍中的比例、该出版社在调查者心目中的排名情况、每年新书、旧书的比率、调查者获得教材的方式和被访者对该出版社与其他出版社主观评价平均得分的比较等,对该出版社目前在市场中的地位,市场状况等基本情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为了使出版社06年的效益最大化,本文主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一、如何对效益进行量化 二、强势产品的确定 三、如何体现对强势产品的支持 本文在确定效益的量化标准后,在书号总量,人力资源量,申请成功率,强势产品优先等约束条件下运用线性规划使效益达到最大。 效益的量化方面,我们利用历年各学科书籍销量与价格均值计算出该学科的收入,再除以其总的书号数得到各学科历年每个书号的平均价值,通过灰色预测模型GM(1,1)预测2006年各分社每个书号的平均价值。这样以各分社书号分配量为变量,可以得到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函数。 强势产品的确定方面,我们考虑了该社各学科在市场中的占有率,以及各学科书目在整个市场的比例两个因素。通过累计重要度法,确定两个指标的权数,计算出各学科的重要度。然后以重要度对个学科排序,确定重要度高者工作能力满足率(即分配书号数/最大工作能力)亦高的约束条件。最后通过SPSS的聚类分析功能将学科进行分类,给出各学科强势水平的等级。 线性规划的约束条件有以下几项:书号总数一定;得到书号数不能大于最大工作能力;为保持工作连续性和对各分社计划一定程度上的认可,出版社在分配书号时至少保证分给各分社申请数量的一半;申请成功率变化不超过历年均值的 三倍标准差;重要度高者书号工作能力满足率亦高。 在上述约束下由线性规划得到出版社06年书号的最优分配。分配方案为:计算机类68,经管类42,数学类120,英语类102,两课类55,机械能源类36,化学、化工类18,地理、地质类30,环境类29。最优方案下的最大效益为0.2142579E+08。 数据分析发现历年各分社每一课程书号所占比例基本保持稳定,因此我们以此为依据再对各分社的书号进行分配。 关键字:灰色预测模型累计重要度法线性规划

关于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方式的合理选择

2000年8月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A ug.2000 第25卷第4期 Journal of Hebei U niversity(P hilosophy and So cial Science) Vo l.25N o.4 关于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方式的合理选择 赵 君 (汉中师范学院,陕西汉中723000) 摘 要:对教育界和经济界出现的所谓主张 高等教育要市场化 ,要以完全的市场方式配置高教资源的说法提出了异议,并利用经济学的公共产品理论和教育经济学的有关原理,阐释了高等教育产品的准公共产品性质,提出了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合理模式应当是计划方式和市场方式相结合的混合配置模式。 关键词:高等教育;准公共产品;资源配置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378(2000)04-0031-04 一段时间以来,在教育界和经济界再次掀起了一场关于 教育能否产业化、市场化 的大讨论。在此过程中,我们听到了一些有失偏颇、令人不安的观点和看法。诸如:主张 高等教育市场化 ,要将高等教育全面推向市场,以完全的市场经济方式配置高教资源;高等教育作为非义务教育,政府无须再对其进行投资,大学执行全额收费制等。持此种观点者,究其根本,是没有真正认清高教产品的性质,从而也就无法把握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何种方式合理地配置高教资源。 笔者利用经济学的公共产品理论和教育经济学的有关原理,试分析高教产品性质和高教资源的层次、特点,从而选择出合理的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方式。 一、产品的性质 根据公共经济学中给出的定义,公共产品系由政府向全民提供的、为全社会共同享有的,而不能为任何一个成员单独享有的产品或服务。如国防、义务教育等。私人产品是指由私人部门通过市场提供给消费者个人单独享有的商品或服务。如个人生活消费品等。若对两者进行区分,主要看它是否具有消费上和利益上的排他性,是否存在生产的外部经济利益。所谓排他性是指具有在使用和消费上的独占权。生产的外部经济利益是指当一个生产者生产某种物品时,给社会或他人带来了利益,但其自身却不能从中得到足够收益的情况。 公共产品供全社会消费,利益为全社会共同享有,因而不具有排他性。如义务教育保护全体适龄儿童共同享有的学习权利。而私人产品在消费和利益上具有排他性。当某人从市场购得某种物品后,就排除了其他人消费该物品的可能,也不会产生外在经济利益。 除了上述纯公共产品与纯私人产品外,还有介于两者之间的产品,可称为准公共产品(或称混合产品)。它是由某一社会团体(如某一集体组织、某一基金会等)提供的既具有一定公共产品属性,又具有一定私人产品属性的产品或服务。一方面,它具有私人产品消费上的排他性,在供给上可以实行排除,将不付款者排除在外。另一方面又具有产品生产上的外部经济利益,可以使全社会共同享受,而不能把某些人排除在外。 二、高等教育产品的性质 依据克拉克的三次产业划分法,教育属于 收稿日期:2000-05-12 作者简介:赵君(1971 ),女,陕西汉中市人,汉中师范学院,在读研究生。 31

我国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评述

我国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评述(一) https://www.360docs.net/doc/b218162740.html,/s/blog_59f78ef30100alkk.html (2008-09-03 15:31:59)转载▼标签: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发展杂谈分类:文化深呼吸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创造活力”、“文化软实力”、“文化权益”、“文化生产力”、“文化产业群”等新名词频频闪现。这些新名词体现了党中央在新世纪新阶段对中国文化发展的新思路和新部署。这说明在国家发展的总体框架中,文化的地位越来越高。这既是适应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经济发展、人民文化需求日益强烈的要求。十七大把文化和文化软实力提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来认识,给中国文化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 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实现文化产业化的一条必经之路,也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步骤,因此,研究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一、我国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理论综述 我国对文化产业的定义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文化产业与其他传统产业一样,培育发展壮大离不开对一定资源的占用、加工和开发。在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关注的是精神财富向物质财富的转化,就是如何使文化资源转化为生产要素,转变成可用于市场交换的商品和服务,最终使文化资源蕴含的经济价值被挖掘出来,形成物质财富,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的需求1。 吕庆华在其研究中指出,文化资源是现实文化产业的核心要素,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朱来常引用法国人即可的名言“文化是明天的经济”作书名,说明文化资源产业开发的经济战略意义。冯久玲认为文化是资本,文化是好生意。亚洲应充分利用古老的文化资源(资本)进行产业运作,创建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全面推动亚洲社会经济的发展。程恩富探讨了文化作为一种资源的物质、精神属性。 任敏从“文化资源大国与产业小国”的角度探讨了我国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意识的缺失。开放的心态才能造就丰富的文化资源。在文化这个问题上,借鉴就是无偿借用;谁的借鉴能力强,谁就会占有更多的文化资源。文化资源的作用,与现实的文化创新能力成正比。王仲尧4提出了文化资源与自然资源的两个不同点:一是文化资源可以被无偿使用;二是文化资源可以被反复使用,具有独特的叠加效应。在有些情况下,越被开发利用,越充盈丰富。同时,文化资源也具备与自然资源的共性,都要依赖特定的开发过程、技术手段。文化资源不

企业资源优化与优化模型

企业资源优化与优化模型 专业: 汽车服务姓名:倪欣业学号:1101507232 【摘要】:将质量功能展开的分析方法引入顾客满意度优化研究中,通过质量屋中矩阵图表的形式描述了顾客满意需求与企业资源配置要素之间的关联关系, 并对此进行量化分析.通过定义资源配置要素配置率的概念,来解决顾客满意 度和资源配置多因素间由于量纲不同导致组合优化困难的问题,建立了基于质 量功能展开的顾客满意度优化决策模型.通过算例分析,说明了所建模型的有 效性和合理性,解决了企业资源配置过程中实施顾客满意战略的多因素多目标 的规划问题,实现了企业资源配置成本与顾客满意度的双赢目标. 【关键词】:资源、优化、企业 企业资源优化问题简介如何有效地利用稀缺资源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是经济学和管理学永恒的话题。一个企业所拥有的资源主要是人、财、物等有形资产以及技术、专利、品牌、市场等无形资产。本文所述的企业资源优化问题主要是指企业有形资产资源的优化问题。由于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大系统,影响企业经营的因素成千上万,利用传统的管理模式与管理方法很难使企业供应链协调运转。以功能划分部门的管理模式只在本部门内考虑资源配置问题,而无法兼顾其他部门和企业的整体利益。在一个部门看似最优的决策,从企业整体看,则可能是不优的,甚至是低劣的。因此,在企业管理中必须引入系统概念和集成化管理的新模式。管理人员在考虑任何一个部门的管理决策问题时都要站在整个企业的角度,全面、系统地考虑该决策对企业整体的影响。信息、通讯等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企业创造新的集成化管理模式提供了新的手段。近十几年来相继问世的先进生产管理模式有计算机集成制造(CIM)、准时生产(JIT)、制造资源计划(MRPⅡ)、企业资源计划(ERP)、精良生产(LP)、敏捷制造(AM)和虚拟制造(VM)等。 确定规划是处理不确定环境下优化问题的理论工具,它提供了随机规划、模糊规划、粗糙规划以及模糊随机规划等多重甚至是混合不确定变量的建模与求解的基本原理。本文所研究的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优化问题是不确定理论在实际中的一个应用问题。企业人力资源培训问题是经济社会中一个复杂而又实际的问题,由于它的复杂性,其数学模型的建立往往比较困难。本文研究的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优化问题主要是考虑在不确定环境下选择合适的培训方式以平衡培训时间和培训费用之间的问题。 信息化大浪潮之下。没有IT系统,就没有进入企业,没有进入这个市场的门票。我们知道ERP软件不是一个完全通用的软件,还有个性化的东西,但ERP 厂商可以找到,别人有了ERP我也有ERP,你是制造业我也是制造业,如果IT 系统做得很独特可能会有核心竞争力,如果没有竞争力而是一个通用产品的话,这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普通高等教育资源有效配置的理论研究

普通高等教育资源有效配置的理论研究 [摘要]文章从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角度,提出高校内部管理要形成以教授委员会的治理结构,克服泛行政管理的弊端;对外高等教育资源要部分产业化发展的格局,为非公资本进入高等教育资源配置领域提供制度供给。与此相对应,通过科学制定大学章程,真正落实教育法赋予高等教育享有权利与承担的义务,实现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体现高等教育的公平与科学发展观。 [关键词]高等教育资源配置非公资本治理结构泛行政化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这对于培养和造就我国新世纪的人才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为落实科教兴国与国家创新战略,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从1998年起,中央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的比例连续五年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教育部1998年12月制定的《面向21世纪的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了“到2010年,高等教育规模有较大扩展,入学率接近15%”的发展目标。这一目标是世界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数量指标的最低限。2007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特别强调,高等教育要适当控制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高等教育在学人数达到3000万人,毛入学率达到25%左右。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日益强烈,社会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高等学校也不断扩大招生规模。自1999年开始实行高等教育扩招以来,我国高校招生人数呈“登阶状”逐年增加。有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并轨以来普通高校本专科扩招人数和毛入学率见表1。 与此对应,高校在校生人数从2002年的1600万人增至2008年的2700万人。这使得高校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最直接的压力首先来自于资源条件的约束,资源

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正文)

浅谈视频课程的录制与发布共享技术 乳山市乳山口镇初级中学许航 【摘要】:近年来,如何高质量、高效率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有效地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是当前现代技术教育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基层教研部门及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视频课程的录制与共享发布方面,如何以较低的成本投入,寻求一条效率高的教学视频资源建设途径,编制优质的视频教学资源,并通过网络平台发布共享,从而为单位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是本文的研究主体。笔者结合实践,通过对师生教学活动的电脑画面的音频、视频等录制技术的简要分析,在视频课程资源的管理与共享发布方面,提供一个基于Web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课程资源视频课程录制开发和利用发布共享 一、研究背景 开发和利用优质课程资源对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新课程改革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从便于学习、交流、研讨等角度,要录制一堂好的优质课,并能充分利用这些视频资源,不仅要客观记录教学的全过程,还要充分的展现教师教学风范、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师生的双边的互动活动等。而学校并不是专业的电教部门,怎样才能把精彩的课堂互动过程实时地记录下来,如何进行后期制作及课程资源的流媒体视频发布、网站开发设计工作,笔者进行了长期实践与操作,获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和做法。 二、课堂教学活动的录制 优质课程的录制方式从技术上大体可分为单机录制、多机录制后期剪辑、现场制作、全自动录播四种。在具体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应根据视频录制的具体情况及实际需要,合理选择不同录制方式。 1、单机录制 单机固定镜头录制是最容易实现的方式,优点是技术简单、成本较低,无需专业电教人员操作,一台摄像机或是家用DV用三角架支撑在教室后排中间或两侧,即可实现。其缺点是较难全面表现教学过

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模型

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模型 摘要 本文通过合理假设,在考虑到公司的人员结构,工资情况,以及所接项目要求的因素下,把公司合理安排技术人员、人力资源问题转化为线形规划中的目标函数与约束条件问题,建立模型。从而使人力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使公司每天得到最大的直接收益。 从公司一方的利益出发,得到了使公司获得最大利益的目标函数,并考虑到公司以及各项目对总人数的限制,得到总的约束条件。用数学软件lingo与lindo求出了人员分配的最优解,再得出的最优解的基础上随机取值与其比较,用matlab对数据进行处理及计算。分析与比较之后得出最优的人员分配如下:A项目高级工程师1人,工程师6人,助理工程师2人,技术员1人;B项目高级工程师5人,工程师3人,助理工程师5人,技术员、3人;C项目高级工程师2人,工程师6人,助理工程师2人,技术员1人;D项目高级工程师1人,工程师2人,助理工程师1人,技术员0人。公司达到的最大收益为27090.00元每天。 关键词:(线性规划目标函数约束条件 lingo lindo matlab 最优解人力资源)

一问题重述 “PE公司”是一家从事电力工程技术的中美合资公司,现有41个专业技术人员,其结构和相应的工资水平分布如表(一) 表(一) 目前,公司承接四个工程项目,其中两项是现场施工监理,分别在A地和B地,主要工作在现场完成;另外两项是工程设计,分别在C地和D地,主要工作在办公室完成。由于四个项目来源于不同客户,并且工作的难易程度不一,因此,各项目的合同对有关技术人员的收费标准不同,具体情况如表(二) 表(二) 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各项目中必须保证专业人员结构符合客户要求,具体情况如表(三)

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我国高等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在东西部地区之间、高等院校之间、高等院校内部也存在资源配置不均衡现象。针对高等教育资源稀缺且浪费严重的现状,我国应采用促进社会投资教育、培养优质教师资源、教育资源共享、资源配置市场化等方法,从而增加高等教育资源的总量,保障高等教育的发展,促使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均衡化发展。 关键词:高等教育;资源配置;问题;对策 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是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高等教育资源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方式直接影响到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 多年来,我国年度高等教育招生人数、师资力量、固定资产和财政性教育经费等方面都保持了高速度的增长,高等教育资源得到了大幅度的开拓和利用,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资源供给,对我国人才强国战略计划的实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我国经济发展不均衡、受教育人口众多、教育体系和制度不完善,使得我国多年来陷在“穷国办大教育”的恶性循环困境之中,高等教育的质量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在高等教育领域,教育资源配置总体看来存在投入不足和浪费严重的重大问题。 西方国家的高等教育发展较早,对于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理论研究也较早地过渡到了市场经济理论研究范畴。上个世纪70年代之后,欧美国家从以宏观调控为基础的市场经济逐渐向完全开放、自由的市场经济发展,而这一阶段对于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研究偏重于以下几点:注重经济发展并与人力资本理论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发展研究;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市场经济资源配置为主导的无政府干预的教育研究;从质量管理角度分析高校投入和收益研究,等等。上个世纪90年代之后,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所带来的新经济时代来临,各个国家都把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当成重要的战略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人才竞争、积极投入到网络教育资源研究以及高等教育资源的开拓、整合成为新时代新的研究课题。欧美各国对于高水平人才的培养、引入和保障等方面的研究都非常积极,值得发展中国家去借鉴学习。但高等教育资源不同于一般性的资源,其内涵多、非物质性强,各国学术界对于高等教育资源的研究起步较晚,尚未形成规范的理论和成熟的研究模型。 一、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即将高等教育资源按照一定的原则在各地区之间、各高等院校之间、社会各个阶层之间进行合理的分配,最终达到资源使用方得到必需的教育资源,教育资源使用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1教育经费投入较少。据联合国统计,我国对教育的投入低于其他发展中国家。我国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始终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甚至低于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到2006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3.0%,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4.6%。相比之下,美国的这一比重在各年都超过了5%,我国的邻国印度、韩国等国家的比重也皆高于中国。这反映出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在教育上的投入仍然不够。2000年,我国高等教育经费为563.8亿元,占当年GDP的0.5%,占当年财政性支出总额的3.5%。到了2008年,高等教育经费为2062.5亿元,占当年GDP的比重为0.6%,占当年财政性支出总额的3.3%。这种低水平的投入根本无法满足快速扩张的高等教育事业的需求,

高一政治《资源优化配置》知识点总结

高一政治《资源优化配置》知识点总结 高一政治《资优化配置》知识点总结 经济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问,说它古老,是因为有人类历史以,经济活动和经济学思想就自然而然产生了;说它年轻,则是因为近年经济学越越成为一门流行的学科,各种新的理论层出不穷,经济学的发展日新月异。不过,有很多今天听起似乎很新潮的经济学理论,其实在很久以前就被普通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着。很多的经济学理论都可以用一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表达,比如:资优化配置与信息不对称博弈可以通过“田忌赛马”理解;“洛阳纸贵”反映了需求与供给的关系,解读此类成语中蕴含的经济学智慧,有助于搞好经济类程的教学。 田忌赛马——资优化配置与信息不对称 《史记》记载:齐威王要田忌赛马,规定每个人从自己的上、中、下三等马中各选一匹赛;每有一匹马比赛;每有一匹马取胜可获一千两黄金,每有一匹马落后要付一千两黄金。齐威王的每一等次的马比田忌同样等次的马都要强,因而,如果田忌用自己的上等马与齐王的上等马比,用自己的中等马与齐王的中等马比,用自己的下等马与齐威王的下等马比,则田忌要输三次,要输黄金三千两。田忌的谋士孙膑

让田忌用自己的下等马去与齐威王的上等马比,用自己的上等马与齐威王的中等马比,用自己的中等马与齐威王的下等马比。田忌的下等马当然会输,但是上等马和中等马都赢了。因而田忌不仅没有输掉黄金三千两,还赢了黄金一千两。 这个简单的故事蕴藏着两个重要的现代经济学理论:资的优化配置与信息的不对称问题。田忌之所以能赢齐威王,是因为他懂得如何配置资对自己最有利。马还是那三匹马,只是稍微改变了出场的顺序,这实质上是资配置方式的改变,就完全颠覆了整个赛果。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谁能创造性地优化资配置的方式,谁就能创造出更多的财富。 在赛马中,孙膑除了知道所有马的速度快慢外,还知道齐威王的出马顺序,而这两方面信息是田忌取胜的关键,田忌和齐威王处于信息不对称状态。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博弈的双方处于非对称性信息状态,例如在房地产市场,房产商对自己所开发房产质量、面积以及房价等信息的掌握相对于购房者讲,处于绝对的优势;并且,房产开发商为了保持这种优势,甚至利用媒体向购房者提供有利于自己的虚假信息加强自己在信息方面的优势地位,谁能在信息方面占优势,谁就能占尽先机。 洛阳纸贵──需求与供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