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系统的特征

城市交通系统的特征
城市交通系统的特征

城市交通系统的特公共交通的客运能公交线网的类型规模

征:力: A 设有中央首末站 A 按服务的公交A.交通集散公共交通的客运能的放射型线网线路所配备营运车点分布广力是指单位时间内 B 棋盘型线网辆的总数确定

B.交通流构在固定线路上营运 C 交叉放射型线网 B 根据经验,一成复杂,各种的公交车辆运载乘 D 干线和驳运线相个较完善的首末站交通流在道客的能力。也就是结合的线网点每处用地面积约路上混行应具备的公共车辆 E 环线型线网1000——1400m2 C.交通工具数或客位数,包括 F 带有环线或切线 C 有自行车换乘类型多,速度车辆为运营而行驶状线路的放射型线的,要附加面积

不一所产生的车公里或网公交中途站布置D.人流和车客位公里。G 混合型线网原则流以及车流 A 车辆数:公交首末站布置原 A 中途站应设置和车流之间指公交企业经上级则在公交线路沿途经交叉多,主管部门核准用于 A 公交首末站宜选过的各主要客流集互相干扰营运业务的全部车择在仅靠客流集散散点上

E 城市交通辆数,亦称保管车点和道路客流主要 B 中途站沿街布

需要大量附属设数。包括技术完好方向的同侧以减少置,站址宜选择在

施和交通管理设的。在修的。长期过街人流量,必要能按要求完成车辆

施停驶的以及报废尚时,可设置行人过的停和行两项任务

机车车辆限界:未经上级主管部门街天桥或地下通道的地方

能够通过机车车批准的。但不包括 B 根据OD 客流调 C 在交叉口附近辆的,垂直于线路企业非营运车辆和查使线路的首末站设置中途站时,一

中心线平面上横借入的客运车辆与城市各交通小区般设在交叉口50 米向最大轮廓线。 B 客位数之间主要客流流向以外处,在大城市

机车车辆无论空,指营运车辆的最大的OD 点重合车辆较多的主干道

重状态,均不得客位总数,也就是 C 公交车首末站的上,宜设置在100超出该限界范车辆设置的固定座选址宜靠近人口比米以外

围。位数和有效站立面较集中。客流集散D在路段上设站,

积的站立人数的总量较大而且周围有上下行对称的站点

建筑接近限界:和空地的位置在道路平面上应错

供机车车辆通过 C 行驶里程 D 设置在火车站。开,错开30 —

所用的,垂直于线指营运车辆在全部汽车站。航空港和50m 为宜

路中心线平面上工作日中行驶的里轨道交通车站等多 E 路段上,同向换的横向极限轮廓程总和。包括营业种交通方式交汇处乘距离不应大于线。一切建筑。设里程和空驶里程,或市内公交枢纽50m 异向换乘不应备在任何情况下但不包括为修理而站,要做好就近换大于100m。对置设均不得侵入该限进出保养场。修理乘。站,应在车辆前进

界范围。厂以及试车的里 E 与首末站项链的方向迎面错开

程。出入口应设置在使30m ,快速路和主干

D 客位公里用面积比较富裕。路及郊区的双车道

指营运车辆的最大服务水平良好的道共苦,公共交通停

客位数与营业公里路上,尽量避免接靠站不应占用车行

的乘积近交叉口。道。停靠站应采用

星港式布置。失去轨道交通与地面公1、行人流动线简单轨道交通网络型式的刚完事停靠站长交之间的换乘——明确,尽量与车辆.. 单线形结构度,应至少有两个同一平面换乘流动线分离;.. 枝状结构

停车位。.. 对于在同一平面2、交通工具之间要.. 十字形结构

形式内两种交通方式的顺利连接;.. 辐射型网络结构路内式港湾式换乘,一般都设计3、不同换乘工具之.. 三角形网络结构规模成立体交叉的形间的冲突最低;.. 棋盘形网络结构

A 乘客数量决定规式。4、完善诱导信息,.. 环形放射结构网模,乘客多,经过.. 如果换乘人流很快速分流;络

的车辆多称为高峰大,公交线路很多,5、周边道路与内部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站,要人为控制站可将公共汽车站台道路相协调。的方法

点的规模区域相应扩大,称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轨道交通规划是

B 合并设站为多条公交线路集的原则定性分析和定量分

C 控制合并设站的中的公交枢纽站。.. 要与城市发展规析的结合

规模轨道交通与地面公划紧密结合,符合.. 轨道交通网络结D 配备应该的服务交之间的换乘——城市总体规划要构特性与道路网结设施人员不同平面换乘求。构特性有所差异

公交线路的换乘.. 不同平面,就必.. 要满足城市主干.. 路网规模的合理组织须立交换乘;道客流的交通要确定

A 多条线路的始发.. 尽可能把公交站求。.. 城市大型客流集站集中设置在路外点和轨道交通垂直.. 尽量沿主干道布散点的标定和分级的换乘组织优点是设置,缩短乘客换置,符合城市客流.. 控制轨道交通规站点衔接紧密,乘乘距离;集中的交通走廊的划建设用地以降低客换乘方便常用语.. 如果多条公交线走向。工程造价

长线或城郊间线路路与轨道交通衔.. 线网密度适当,

的始发站接,可以考虑修建乘客换乘方便,换

B 施法方向相反的共用站台;乘次数少。

多条显线路的换乘.. 较繁忙的轨道交.. 应与常规公共交

组织。停靠点应尽通车站和公交车通网衔接,发挥各

量与发车方向一站,可以做成换乘自优势,取得最大

致。枢纽;

.. 侧式站台需要另整体效益。

.. 各条线路上的客

C 始发方向垂直的

多条线路的换乘组外修建通道台阶。运负荷量要尽量均织站前广场——广场匀。

D 两条垂直线路在的设施.. 选线应充分考虑道路交叉口换乘组.. 站前广场是一个地形地貌地质条织。可以通过地下集合了火车、公交件,注意保护国家通道或专门的信号车、长途客车、出重点历史文化。

系统方便乘客换乘

租车、私人车辆及自行

车等诸多交通工具的换

乘枢纽。主要是交通功

能,因此要考虑以下原

则:.. 要减少噪声和振

E 不同平面桑德两条

公交线路在桥上桥下

设站

动。

站前广场——广场.. 社会停车场轨道交通与轨道交

的型式.. 出租车停车场通之间的换乘

.. 站前广场是铁.. 长途客车停车场换乘站位于轨道交路、客站和城市交.. 公交站点通线路的交叉点或

通联系的纽带,同.. 自行车停车场会合点上,其功能时,站前广场也是.. 站前交通流组织是把线路中各独一个城市的门面。除了应该配合停车立运营的线路搭接.. 广场的型式:根场地的设计,还应起来,使线网形成

据站房的位置和进该考虑到站前广场一个四通八达的入车站道路的关和相连的城市道路整体。

系,分为正交型、的关系,即动态交.. 换乘站的设计要

平行型和复合型广通组织和管理。为体现以人为本的要

场三种。广场的长此,交通组织的重求,换乘距离不宜

宽比取1:2 或1:3点应该是:大于250 米,换乘为好。①排除过境交通;时间不宜大于 5 分

站前广场——广场②交通线路简单、钟。

的设施顺畅;③人、车流.. 结合工程实施条.. 站前广场是一个动线分离。件,可选取同站台

集合了火车、公交.. 行人组织换乘、节点换乘、车、长途客车、出. 人行空间站厅换乘、通道换

租车、私人车辆及. 诱导系统乘、混合换乘和站

自行车等诸多交通. 无障碍人行系统外换等乘形式。

工具的换乘枢纽。.. 车辆组织轨道交通与轨道交

主要是交通功能,. 控制过境车辆通通之间的换乘——

因此要考虑以下原过站前广场同站台换乘

则:. 社会车辆组织与.. 站台共线式

1、行人流动线简单管理.. 站台同平面换明确,尽量与车辆. 出租车组织与管乘:双线双岛式站

流动线分离;理台双线岛侧式站

2、交通工具之间要. 长途客车行车路台

顺利连接;线组织.. 站台立体换乘:3、不同换乘工具之单岛双线式

间的冲突最低;轨道交通与轨道交4、完善诱导信息,通之间的换乘——

快速分流;同站厅换乘

5、周边道路与内部.. 设置在两线或多

道路相协调。线的共用站厅,或.. 站前广场的静态相互连通成统一的

交通组织中最主要换乘大厅。乘客下

的就是各类停车场车后,无论出站或

地的规划布局。停换乘,必须经过站

车场地布局是否合厅,再根据导向标

理关系到整个站前志出站或换乘。

广场的交通秩序。.. 站厅换乘由于下车客流只朝一个方向

流动,减少了站台上人

流的交叉,旅客在站台

上滞留时间减少,可避

免站台拥挤,减少横越

设备的数量,增加站台

有效使用面积,是一种

较为普遍的换乘方式。轨道交通与轨道交通

之间的换乘——同节

点换乘.. 在两线交叉处,将重叠部分的结构做

成整体的节点,依两线

车站的交叉位置,形成“十” 、“ L ”、“ T ”等三种布置形式。采用

楼梯、自动扶梯等方式

将两座车站站台直接

连通,乘客通过该通道

进行换乘十分方便。

.. 节点换乘设计要避免

进出站客流与换乘客

流的交叉。该方式用于

两线之间的换乘,如用

于三线或三线以上的

换乘则枢纽布置和建

筑结构变得相当复杂,必须与其他换乘方式

组合应用。

轨道交通与轨道交通

之间的换乘——同节

点换乘.. “十”字型换乘.. 两线车站呈“十” 交叉,一个车站直接布

置在另一个车站的上部,换乘是

通过配置在交叉处的楼梯或自动扶梯进行。

轨道交通与轨道交通之间的换乘——同节点换乘

..“L” 和“ T” 换乘

..L 型和T 型节点换乘中两线路车站的主体结构相脱离,L型换乘是两车站的端部通过换乘设施相衔接。T 型换乘是一个车站中间的侧面与另一个车站的端部通过换乘设施相衔接。。轨道交通与轨道交通之间的换乘——通道换乘

.. 两线交叉处,用通道和楼梯将两车站连接起来,供乘客换乘。连接通道一般设于两站站厅之间,也可从站台上直接设置。

.. 通道换乘根据车站站位的不同,也有T 型、L 型和H 型三种布置形式。

城市交通方式结构改变趋势

城市交通方式结构改变趋势1引言 传统的对城市交通方式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四阶段法中的交通方式划分预测模型,包括集计模型与非集计模型,通过模型的计算得到各交通方式分担率,进而完成各交通方式客运量预测。城市交通方式结构是城市交通系统中不同交通方式所承担的交通量比例关系,这种比例关系反映了不同交通方式在交通系统中的功能与地位[1]。本文应用系统动力学方法研究城市交通方式结构的变化趋势,核心围绕城市交通方式结构的计算公式,即各交通方式的出行量在居民总出行量中所占的比例,分析城市交通系统的社会经济、居民出行特征、交通供需、交通能耗、交通污染、交通政策等因素,构建城市交通方式结构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利用实例研究来模拟城市交通方式结构发展变化趋势。 2系统分析与模型构建 系统动力学研究的问题是源自反馈机制的系统动力学问题,城市交通问题的系统是复杂的、动态的、开放的,具有反馈结构,它本质上就属于系统动力学问题,因此应用系统动力学进行建模是可行的。系统动力学方法可以很好的适用于研究城市与交通系统的动态性。系

统动力学专门研究内部因果关系作用下的系统发展动态过程,能对系统的动态发展及其趋势进行考察,能作长期的动态战略性的定量分析研究,是研究交通系统的良好工具。 2.1确定问题 大城市出现严重的城市交通拥堵现象,环境污染、能源消耗问题,影响城市的生产生活以及经济建设的发展。改善城市交通运行状况的交通政策很多,但效果相差十分明显。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在不同交通政策下城市交通方式结构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动态变化趋势,如城市交通方式结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运输工具、经济发展、城市居民出行需求。为了使模型能反映政策执行与实施的有效性与客观效果,模型中引入政策的评估的指标与准则,如模型中的污染、能耗、道路交通负荷等指标。 2.2系统的界限 划定系统界限时,应把那些产生所感兴趣的系统行为的必需的变量划进界限内。能不划入的就尽量不划入,能集中简化的就加以简化。该模型目的是研究城市交通方式结构及城市交通运行状态的动态演变趋势。主要对常规公交、轨道交通、出租车、小汽车进行研究。系统界限大体包括下述内容:①城市社会与经济发展;②城市居民出行

城市道路的组成

城市道路的结构组成 (一)路基路基的断面型式有:填方路基;路堑;半填半挖路基。从材料上分,路基可分为土路基、石路基、土石路基三种。 (二)路面绝大部分路面的结构是多层次的;按使用要求、受力状况、土基支承条件和自然因素影响程度的不同,在路基顶面采用不同规格和要求的材料分别铺设垫层、基层和面层等结构层。 1.面层面层是直接同行车和大气相接触的层位,承受行车荷载引起的竖向力、水平力和冲击力的作用,同时又受降水的侵蚀作用和温度变化的影响。因此面层应具有较高的强度、刚度、耐磨、不透水和高低温稳定性,并且其表面层还应具有良好的平整度和粗糙度。面层可由一层或数层组成,高等级路面面层可划分为磨耗层、面层上层、面层下层,或称之为上(表)面层、中面层、下(底)面层。(1)沥青混凝土面层的常用厚度和适宜层位见表1K411012。 (2)热拌、热铺的沥青碎石可用作双层式沥青面层的下层或单层式面层。作单层式面层时,应加铺沥青封层或磨耗层。沥青碎石的常用厚度为50~70mm。(3)沥青贯人式碎(砾)石可做面层或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下层。作面层时,应加铺沥青封层或磨耗层(4)沥青表面处治主要起防水层、磨耗层、防滑层或改善碎(砾)石路面的作用。常用厚度为15~30mm 城市道路的结构组成 1K411012 掌握城市道路的结构组成 城市道路主要分为刚性路面和柔性路面两大类,前者以水泥混凝土路面为代表后者以引汤形式的沥青路面为代表。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基本构造特点将在1K411051 条阐述,这里不再介绍本条主要介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路面的基本结构、结构性能及材料。 一、路基与路面的性能要求 城市道路由路基和路面构成。路基是在地表按道路的线型(位置)和断面(几何尺寸)的要求开挖或堆填而成的岩土结构物。路面是在路基顶面的行车部分用不同粒料或混合料铺筑而成的层状结构物。 (一)路基的性能要求 路基既为车辆在道路上行驶提供基本条件,也是道路的支撑结构物,对路面的使用性能有重要影响。对路基性能要求的主要指标有: 1 整体稳定性 在地表上开挖或填筑路基,必然会改变原地层(土层或岩层)的受力状态。原先处于稳定状态的地层,有可能由于填筑或开挖而引起不平衡.导致路基失稳。软土地层上

未来城市交通系统发展的设想

未来城市交通系统发展的设想 摘要:城市里人越来越多,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在1800年时,世界上大概有3%的人是城市人口,到了2007年这个数字变成了50%,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城市人口超过了农村人口,如今全球的城市人口,每年会增加七千万人,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迁徙,高度集约化的城市,不单是经济增长的集中点,而且也降低了能耗和服务成本,城市允许高度专业化分工的人群存在,大概80%到90%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发生在城市当中,2.8%的土地容纳了50%50以上的人口,教育,医疗,水电,在城市提供这些公共服务所需要的成本比在农村要低得多,然而城市同样面临巨大的问题,人口密度的增加,给交通带来巨大的压力,交通压力意味着能源的消耗,时间段浪费和空气污染,在城市当中,人多平均资源消费确实更低,但是更为集中,把资源运送到这里。也是需要成本的,城市还很脆落,它需要持续不断的维持,很多小的变故,都能使得城市的运转失灵,乃至瘫痪。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在科技生产,文明飞速发展的同时,面临着随之而来的许多问题,在物资,人口的流动量上,将面临巨大的考验,未来人类对生活也将有着更高的要求。所以,更加快速,便捷的交通系统将是未来城市的主流发展需求。 关键词:城市交通现状三维 城市是人类文明纪念碑。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在科技生产,文明飞速发展的同时,面临着随之而来的许多问题,在物资、能源的消

耗,人口的快速增长以及日益增大的人口流动量方面,人类将面临巨大的考验,未来人类对生活也将有着更高的要求。所以,更加快速,便捷的交通系统将是未来城市的主流发展需求。而如今,城市交通面临着以下几个问题: 1、基础设施短缺与其利用的低效率并存; 2、基础设施建设速度落后于车辆增长速度。截至2013年,全国汽车保有量为1.37亿辆,近十年汽车年均增加1100多万辆,增长量是2003年汽车数量的5.7倍,而城市道路每年仅增长3—5%; 3、交通拥堵已成为大中城市交通中的普遍现象; 4、交通安全形势严峻,造成的损失巨大。1999年,全国共发生412,800起交通事故,其中83,529人死亡,286,808人受伤,因交通事故引起的直接损失折款多达21亿元人民币; 5、机动车尾气排放已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一些大城市机动车排放的污染物对多项大气污染指标的贡献率已达到60%以上,正在严重地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6、运输效率低,能源消耗不断上升。抽样调查表明,全国货运汽车实载率不足70%,而在车辆技术不断提高的今天,运输汽车油耗却从1992年的百公里6.9升增加到1998年的7.4升。 所以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为未来城市交通系统提供了发展方向。如今有待普及的智能交通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的系统,

以大交通推动大发展

以大交通推动大发展 ——关于长沙市加快构建综合交通体系的几点思考 交通是城市的命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型行业。交通体系的不断完善,将为区域发展提供强劲动力。综合交通体系构建是对交通系统进行整体规划、建设、运营的举措,可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区域资源的合理配置并吸引更多的发展资源,从而推动区域又好又快发展。 一、长沙市构建综合交通体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从长沙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看,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和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的加速,随着高速铁路、地铁、城际轻轨等的快速发展,交通发展的功能和定位正发生新的变化。顺应新形势,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长沙市必须加快构建综合交通体系。 第一,这是全面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交通运输需求的需要。发达国家经验表明,在人均GDP从5000美元向8000美元跃升时期,交通运输需求会出现较大幅度增长,从而推动交通运输行业迈上新台阶。2009年长沙市人均GDP达5.66万元,正处于交通运输需求急剧上升阶段。据初步测算,2020年长沙市旅客运输量需求和货物运输量需求将分别达到目前的2.1倍和2.4倍。在运输需求结构上,旅客出行将呈现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航空客运等高端运输需求不断增长;货物运输对低成本、高速度以及安全、及时等要求更加突出,集装箱及各类专业运输需求将迅速扩大。面对未来长沙市交通运输需求在“量”和“质”两个方面的迅速提升,传统独立发展的运输供给模式将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更高层次的运输需求,

迫切需要按照构建综合交通体系的理念和思路,在增加交通运输供给问题的同时,不断优化交通运输供给结构,从而在更高平台上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第二,这是全面提升长沙市在区域层面综合竞争力的需要。当前,区域竞争日趋激烈,长沙市要在全省率先、中部领先、全国争先,必须始终保持较强的综合竞争力。基础设施是构成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力的四大要素之一。推进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可以显著提升一个地区获取资源和刻市场的能力,增强中心城市集聚、辐射和带动能力。据统计,长沙市的物流成本占到GDP的19%,运输费用占到物流成本的56%。统筹推进各种运输方式的协调发展和有机衔接,可以形成更加合理的运输分担,有效降低货物运输成本,并提供更加紧贴产业特点、便捷高效的现代物流服务。只有先人一步,快人一拍,才能刻主动,抢得先机,否则就将被边缘化,陷入从属地位。目前,全国各地在建设综合交通体系、打造综合交通枢纽方面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当仁不让,重庆、武汉、郑州、成都也纷纷出手,竞争全国铁路交通枢纽、综合交通枢纽、航空枢纽等。长沙市作为中南地区重要交通枢纽,在这方面有较好的基础和较强的竞争优势,应该顺势而上,奋发有为。 第三,这是全面发挥现代交通对经济支撑作用的需要。交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先导产业。交通运输发展对现代工业、资金和人口具有诱人、产生和聚集三个作用,从而影响国民经济发展。在当前经济环境下,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更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随着武广高速铁路的建成,长沙市进入了武汉和广州的“一小时经

城市交叉口交通组织

城市交叉口交通组织 交叉口是城市道路网的咽喉和“瓶颈”,也是交通拥堵和事故的多发地。合理组织交叉口交通不仅可以提高道路的服务水平;还可以减少事故的发生,保证人生财产安全。 平面交叉口的安全通畅与其几何构造有关,同时也与该交叉口的交通组织有关。 交叉口的交通组织的基本任务就是保证相交道路上的车辆、行人的安全,并且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1.交叉口交通组织对象 机动车、非机动车以及行人。 1.1机动车辆的交通组织 常用的交通组织的方式有:限制机动车辆的行驶方向,设置专用车道(左转、直行、右转车辆交通组织),组织渠化交通,实行交通信号管制。 1)限制机动车的行驶方向 设置专用车道就是组织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在各自的道路上个行其道,互不干扰。 (1)当左、直、右方向车辆组成比较均匀时,各设一条专用车道。 (2)当右转较多、左转较少时,设置右转一条车道、直左一条车道。 (3)当左转较多、右转较少时,设置左转一条车道、直右一条车道。 (4)当左转和右转均较少时,设置直左一条车道、直右一条车道。 (5)当车道宽度较窄时,设置一条快车道、一条慢车道(非机动车道)。 限制机动车行驶方向优点: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到冲突点的数目、车辆碰撞产生的交通事故,减少机动车通过交叉口使用的时间,提高道路的交通能力。 2)设置专用车道(左转、直行、右转车辆交通组织) 左转弯车辆不仅是产生交通冲突点的主要因素,而且也严重影响直行方向车辆的交通。 左转弯交通组织方式有: (1)设置左转专用车道。 (2)实行左转交通信号管制。 (3)变左转为右转(环形交叉口)。 3)组织渠化交通 平面交通的渠化交通是在交叉口范围内,通过布置交通岛、展宽车道、绿化带、交通标志、地面标线等方式,使各种不同类型、不同流向、不同车速的车辆,沿着规定的方向行驶。 渠化交通的主要作用:保证行车安全,提高交通能力。 (1)利用分车线或分车带 (2) 4)实行交通信号控制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复习资料老师总结自己整理

第一章 城市交通规划的概念:(1)通过对城市交通需求量发展的预测,为较长时期内城市的各项交 通用地,交通设施,交通项目的建设与发展提供综合布局与统筹规划,并进行综合评价,是 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最有效的途径之一。(2)城市交通规划是以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交通活动 特点的调查资料为基础,对城市未来交通进行研究的过程和对未来交通的安排。 城市交通规划编制的核心内容:一个战略: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两张网:城市道路网,城 市公交网。 城市四大基本活动:交通、居住、工作、游憩。 城市道路的概念及其功能:城市道路是指城市城区内的道路。功能:为地上地下工程管线 和其它市政公用设施铺设提供空间; 是城市的骨架,建筑物的依托,分别用地各地块的边界; 是商贸活动的场所之一;是城市居民交通与活动的空间;城市防灾避难提供场所;为城市通 风新鲜空气的流通提供渠道;反映了城市的风貌,反映了城市的历史文化,又是显示当代精 神文明的场所,是组织城市景观的导线。 城市道路按国标、按功能、按目的分类:(1)国标(作为城市骨架)的分类:快速路、主 干路、次干路、支路;(2)按道路功能的分类:交通性道路、生活性道路;(3)按交通目的的分类:疏通性道路、服务性道路。 我国城市交通和道路系统存在的问题、原因和对策:问题及原因:(1)人口密集与城市用 地的矛盾:由于人口稠密,国家又实行劳动力密集、广就业、低工资的政策,所以中国城市发展的最大问题是人口密集而城市用地紧张,从而导致交通密度大。(2)城市用地布局带来 的交通分布的合理性问题:我国城市发展的基本模式是单一中心的同心圆式发展,由于在城 市的发展建设上缺乏远见,缺乏清晰的规划思想,城市布局的不合理性也越来越明显,从而直接影响着城市交通的分布和合理性。(3)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落后带来的系统性问题: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建设不能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运输体系和交通结构缺乏科学性。 (4) 城市交通管理的科学性问题:我国城市中城市运输、城市道路、城市交通管理三个系统分别 由多个部门管理,思想认识不尽统一,城市的交通管理系统与城市规划、城市建设脱节,城市交通管理跟不上城市交通发展需要。(5)居民交通意识问题:交通意识是衡量国民素质和 城市居民意识水平的重要方面,违章是事故的根源,事故是交通阻塞的主要原因。对策:(1) 研究城市交通机动化的发展趋势,规律及城市的需求,因地制宜地制定科学的城市交通发展 战略和城市交通政策。(2)立足于城市布局向合理化转化,从根本上减少交通量,使交通分 布趋于合理。(3)优化城市道路系统结构,一是适应时代发展,满足现代化城市交通需求,二是要与用地布局相协调。(4)搞好交通规划与用地规划、道路交通系统规划的结合。 (5) 实施科学的现代化交通管理。 第二章 人的交通活动特性的 4项要素:出行目的、出行方式、平均出行距离、日平均出行次数。交通生成指标的用地相关因素有:城市用地性质、面积、居住人口密度、就业人口密度(就 业岗位密度)。 描述道路上车流的三项参数:速度V、流量Q、密度D ; D=Q/V 动力净空长度:即一辆车所需的净空长度 L,动力净空长度为 L=l+lt+lr+IO ; I—车长;10 —安全

浅谈城市交通的发展方向

2009年 第4期(总第182期) 黑龙江交通科技 HE I L ON GJ I A N G J I A O T ON G KEJ I No.4,2009 (Sum No.182) 管理及其他 浅谈城市交通的发展方向 赵 霞 (石家庄交通勘察设计院) 摘 要:城市交通问题是困扰现代大城市的世界性难题,目前,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增长,汽车工业的迅猛 发展,城市交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矛盾。建设畅通、高效的现代交通系统已成为城市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今后城市交通的发展趋势是:发展大运量轨道交通、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智能交通、在城市交通建设方面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 关键词:发展趋势;城市交通;公共交通;轨道交通;智能交通;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U49111+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8-3383(2009)04-0132-02 收稿日期:2009-01-17 1 前 言 在国际上,人口在1000万以上的大都市都曾为交通问题所困扰。实践证明,城市轨道交通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方案。城市轨道交通可分为地铁、轻轨、有轨电车和磁悬浮列车等,其优势非常明显,速度快、运量大、污染小、安全性高,是缓解交通堵塞的利器。例如北京市,2000年的客运输送量为:地面公交车是76.45%,出租车是14.12%,地铁只占9.43%。由此可见加快轨道交通建设,提高其覆盖率是非常必要。2 轨道交通211 轨道交通的优势 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安全、高效、清洁、经济的城市交通运输系统;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需要安全、方便、舒适、快捷、低价的公共交通服务;城市环境的改善需要有利于环境改善的交通政策。 以轨道交通为基础的运输系统与其竞争的模式相比具有较大技术优势:较大的运量,有效的土地利用,每人?k m 较低的能量消耗和环境污染。此外,轨道交通的发展轴作用可引导城市形态的变化,有助于实现商贸的聚集效益。它是特大城市交通发展的必然选择。 通过对轨道交通与其他几种常见的出行方式的比较分析,我们发现,快速轨道交通相对于公共汽车、私人汽车、自行车等大众交通工具而言,具有运量大、低污染、低噪音、低能耗、高速度、低成本、占地少、舒适、全天候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其他交通方式无法替代的。在大城市应当构筑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一体化综合城市运输体系,才能解决城市的交通拥挤问题,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 轨道交通不仅提供高效、优质的公交出行服务,而且是一种集约化的交通方式,节约能源和土地资源。大城市机动化进程加快,简单的拓宽道路的方法已无法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公交专用道的利用能力毕竟有限,中心商业区土地资源可提供的地面交通供给正逐渐耗尽,利用开发宝贵的地下空间资源,提供新的交通供给,以缓解地面空间资源紧张状况、支撑城市的发展。 地铁、轻轨和市郊铁路等轨道交通方式在单通道宽度、容量、运送速度、单位动态占地面积等指标上,都较一般交通工具有明显优势。 环境是现代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由于城市轨道交通一般采用电力牵引和大运量、集中化运输方式,因此,每运送一位乘客所产生的污染大大低于其他交通方式。212 轨道交通系统给城市带来的利益 由于轨道交通系统快捷、准时、舒适,乘客将更加愿意乘 坐,并将吸引原先乘用轿车和自行车以及步行者,从而提高 客运量。尤其如能争取乘坐私家车的乘客,将可缓解道路交通给环境所造成的压力如噪音、废气的排放和道路用地等,提高道路安全性,在不损害人员流动的情况下有助于减少市中心的交通压力。 轨道交通系统与交通方式比较,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改善城市环境。用轨道交通替代公共电汽车成为大众通勤工具的首选,由于减少在市中心运行的轿车和公交汽车的数量,将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城区汽车尾气的排放,改善空气质量。国外研究表明,轨道交通单位运输量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仅为小汽车的10%和公共汽车的25%; (2)大大地缓解交通拥挤。轨道交通还是一种运量大的交通工具,国外许多大城市轨道交通承担的客运量占全部客运量的—半甚至80%以上。地铁每小时单向运送能力为3~6万人次,轻轨为2~2.5万人次,而公共电汽车为2000~5000人次。 (3)提高了交通的安全性,轨道交通的安全性要比轿车和公交汽车的安全性高出若干倍; (4)方便快捷的轨道交通系统,将提高市民的流动性和机动性; (5)交通可达性的改善必然使沿线城市地价上涨,提高沿线物业及房地产开发价值; (6)带动轨道交通沿线的旧城改造和新城区的开发。由于轨道交通可以为中长距离的通勤问题,提供快速和低成本的工具,因而,城区居民将沿轨道线向城郊扩散; (7)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运营与维护,将拉动内需,创造新的就业岗位; (8)轨道交通的发展轴作用有助于实现商贸的聚集效应,使城市形态发生变化,资源分配将更加趋向合理化,助于推动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升级。213 轨道交通系统的社会效益 (1)直接效益。直接效益可通过时间价值这一因子进行测算,市民由于乘坐快速、准时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而节约了时间,时间是有价值的,节约时间等于增加了收入。 (2)间接效益。这是轨道交通产生的社会效益比较难计算的部分,由于轨道交通具有便捷、客流量大和环保的特点,例如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车站和沿线周围地区的房地产必然增值,应该把房地产增值的相当比例,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间接效益;又如由于轨道交通系统的环保特点而减少的环保费用也应作为轨道交通系统的间接经济效应。3 公共交通 许多城市主城区的面积迅速发展,城市交通流在一个高 ? 231?

(整理)城市交通系统.

《城市交通系统》读书报告 1城市交通系统概述 城市交通系统是城市的社会、经济和物质结构的基本组成部分,把分散在城市各处的生产:生活活动连接起来,在组织生产、安排生活、提高城市容货流的有效运转及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城市的布局形态、规模大小,甚至城市的生活方式都需要一个城市交通系统的支撑。 城市交通系统主要由城市运输系统、城市道路系统和城市交通管理系统组成。其中城市道路系统是城市交通系统的核心,是为城市运输系统完成交通行为服务的,城市交通管理系统则为整个交通系统的正常、高效运转提供保证。 1.1城市综合交通 交通运输系统由各种相对独立、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的交通类型组合而成。城市交通是一个独具特色、由多种类型交通组合而成的系统,城市中的各种交通形式的系统构成城市综合交通系统。从形式上,城市综合交通可分为地上交通、地下交通及水上交通等;从地域上,城市综合交通又可分为城市对外交通和城市交通两部分。 1.1.1城市对外交通 城市对外交通泛指城市与其他城市间的交通,也包括城市地域范围内的城区与周围城镇、乡村间的交通。其主要交通形式有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等。城市对外交通与城市交通具有相互联系、相互转换的关系。 1.1.2城市交通 广义的城市交通是指城市范围以内的交通,即城市各种用地之间人和物的流动。这些流动都以一定的城市用地为出发点,并以一定的城市用地为终点,经过—定的城市用地而进行。城市交通土要包括城市道路交通、轨道交通和水运交通等通常所指的交通是指城市道路交通,主要分为货运交通和客运交通两大部分。 1.2道路交通系统 1.2.1道路交通网络 所谓网络,即包含节点集合和连接结点的弧线集合。网络规定了发点和收点,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

第一章 1.概念解释:交通、城市交通系统、城市道路。 交通:是指“人和物的流动”,是采用一定的方式,在一定的设备条件下,完成一定的运输任务。交通更为广义的概念是“人、物、信息的流动”,是以某种确定的目标,按照一定的方式,通过一定的空间进行的,涵盖了航空、水运、铁路等不同的交通方式。 城市交通系统:是城市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体现了城市生产、生活的动态的功能关系。城市交通系统主要由城市运输系统、城市道路系统和城市交通管理系统所组成。城市交通系统是为城市运输系统完成交通服务的,城市交通管理系统则是整个城市交通系统正常、高效运转的保证。 城市道路:是城市中担负城市交通的主要设施,是行人和车辆往来的专用地。 2.城市道路如何分类分级,城市道路的功能有哪些? 城市道路分级: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城市道路的功能:①城市交通的主要措施,是行人和车辆往来的专用地②组织城市布局结构的骨架③是通风、采光和防火的通道④公共工程基础设施(地上、地下管线)的主要空间⑤是城市面貌和建筑风格的媒介,是城市景观的组成媒介 3. 现代道路系统规划思想是什么? ①城市道路系统的交通分流②疏通性和服务性的分离是现代化城市交通和城市道路系统演变的必然和特点③注重城市非机动交通环境的营造④城市快速路与高架路:快速路应该与到达性的机动车流分离,采用立交或联系匝道的方式实现快速路交通与常速路交通之间的转换。高速道路在城市中的建设应该慎之又慎。 第二章 1. 名词解释:交通生成指标;车流密度;动力净空长度;停车视距;道路容量。 交通指标生成:确定不同性质、不同分类的城市用地生产和吸引交通的数量的指标,表示交通的生产和吸引量与城市用地等相关因素的关系。 人的交通活动特性:出行目的;出行方式;平均出行距离;日平均出行次数。 车流密度:车流密度D指道路单位长度上的车辆数,D=Q/Vs(V速度.Q流量) 动力净空长度:保证前后两车之间安全的车头距(车头间距)的长度,即一辆车所需的净空长度L。 停车视距:ST是司机发现前方障碍物进行制动时所需要的最小安全距离,相当于动力净空长度减去车的长度。 道路容量C:指在通常的道路条件下,可以合理期望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车道或车行道某一断面的单向或双向最多的车辆数(相当于通行能力)。 论述交通规划方法:出行生成;出行分布;出行方式划分;交通分配 2. 说明居民出行和货运OD调查的内容和方法。 居民(OD调查)出行调查:目的:为了取得客流的出行生成规律以及土地使用特征、社会经济条件等。调查的内容包括家庭地址(交通区)、用地性质、家庭成员情况、经济收入、出行目的、每日出行次数、出行时间、出行线路、出行方式等。调查方法:家庭是居民出行的主要来源,所以一般都采用抽样家访的方法进行调查。 货运调查:方法:采用抽样发调查表或深入单位访问的方法。内容:调查各工业企业、仓库、批发部、货运交通枢纽和专业运输单位的土地使用特征、产销储运情况、货物种类、运输方式、运输能力、吞吐情况、货运车种、出行时间、线路、空驶率以及发展趋势等情况。目的:在于取得出行率生成规律以及土地使用特征和社会经济条件的资料。

名词解释:城市公共交通系统

城市公共交通最早出现于英国,1829年英国伦敦出现了第一辆马拉式公共马车,至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其间经历了发展、兴旺、衰退和目前的复兴阶段。欧美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在发展城市交通方面曾走过一段弯路,在本世纪进入60年代后,城市小汽车发展过量,公共交通萎缩,赞成城市交通拥挤,道路交通事故增多和城市空气、噪声等污染日趋严重,使城市交通陷入了混乱的状态。因此,日益恶化的城市交通迫使发达国家不得不转向重视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可分为两个子系统,一个是公共交通运输工具和设施,另一个是公共交通规划与运营管理。 公共交通运输工具和设施子系统主要由四部分组成: ①常规公共交通方式。主要是公共汽车、公共电车以及老式的有轨电车。 ②快速轨道交通方式。包括轻轨交通,地下铁道,单轨跨座式或悬挂式交通系统。 ③市郊铁路。即利用铁路干线开通市郊铁路列车。像法国巴黎还建立了一个单独的市郊铁路网,并与市中心的地下铁道以及铁路干线联成一体。 ④公共交通场站。如公共电汽车的首未站、中途站、保养场,地下铁路车站和调车场等。 公共交通规划与运营管理子系统包括: (1)公交线网规划与站点选址; (2)公交票制、票价与票务管理; (3)公交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监督; (4)公交日常营运调度; (5)公交车辆保养与维护。 我国公共交通发展水平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为此公共汽车今后要向低底盘、大马力、空调化方向发展。地铁车辆将采用减震防噪音技术和自动化的通讯信号系统,提高发车频率和舒适性。国外的常规公共汽车正在试验安装GPS(全球定位系统),使公共交通调度中心可以随时掌握车辆的实时信息,

如位置、速度、车流量等。目前加拿大的多伦多市已可以通过无线通讯掌握车辆的运行信息,提高了调度能力。对于整体公共交通系统,国家有关部门提出,在下个世纪初大城市要建成以快速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共电汽车相配合的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统。使城市客运交通结构趋于合理化。

道路工程的组成和分类

道路工程的组成与分类 ㈠道路的组成 按所在位置、交通性质及其使用特点,可分为:公路、城市道路、厂矿道路、林区道路及乡村道路等。 1.公路的组成 ⑴线形组成。公路线形是指公路中线的空间几何形状和尺寸。 ⑵结构组成。公路的结构是承受荷载和自然因素影响的结构物,它包括路基、路面、桥涵、隧道、排水系统、防护工程、特殊构造物及交通服务设施等。 2.城市道路的组成 道路工程的主体是路线、路基(包括排水系统及防护工程等)和路面三大部分。 ㈡道路的等级划分 1.公路的等级划分。根据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二、三、四级5个等级。

⑴高速公路。高速公路是具有4个或4个以上车道,设有中央分隔带,全部立体交叉,全部控制出入,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高速行驶的公路。 ⑵一级公路。一级公路与高速公路设施基本相同。一级公路只是部分控制出入. ⑶二级公路。二级公路是中等以上城市的干线公路。 ⑷三级公路。三级公路是沟通县、城镇之间的集散公路。 ⑸四级公路。四级公路是沟通乡、村等地的地方公路。 2.城市道路的等级划分 按城市道路系统的地位、交通功能和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分为四类。 ⑴快速路。快速路主要为城市长距离交通服务。 ⑵主干路。主干路是城市道路网的骨架。 ⑶次干路。次干路配合主干路组成城市道路网,它是城市交通干路。

⑷支路。支路是一个地区(如居住区)内的道路,以服务功能为主。 二、路基 路基是按照路线位置和一定技术要求修筑的作为路面基础的带状构造物。 ㈠路基基本构造。是指路基填挖高度、路基宽度、路肩宽度、路基边坡等。 ㈡路基的作用 是路面的基础,是路面的支撑结构物。高于原地面的填方路基称为路堤,低于原地面的挖方路基称为路堑。路面底面以下80cm范围内的路基部分称为路床。 ㈢路基的基本要求 1.路基结构物的整体必须具有足够的稳定性 2.路基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水温稳定性 水温稳定性是指强度和刚度在自然因素的影响下的变化幅度。 ㈣路基形式

1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包括两大部分

1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包括两大部分,分别为(列车运行自动控制系统)和(车辆段信号控制系统) 2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进路控制采用三级控制,即控制中心控制、远程终端控制和(车站工作站控制) 3FTGS轨道电路用(位模式)调制载频作为检测列车占用,用(报文)调制载频发送ATP信息。 4用电压表对相敏接收器的轨道侧和局部进行测量,符合要求轨道继电器应吸起。若不吸起,再用(相位表)对相敏接收器的轨道侧和局部侧进行测量,看(相位)是否正确。 5整流继电器由整流元件和(无极继电器)组合而成。ZD6型转辙机的调整包括尖轨的调整、表示杆缺口的调整和(摩擦电流)的调整。 6轨旁ATP和联锁设备之间进行信息交换是通过(ATC总线进行信息交换)。 7 试线车是为了(检修车辆)作运行实验设置的。 8车辆段设一台ATS分机,用于采集车辆段内(存车库线)的列车占用及进/出车辆的列车信号机的状态,以在控制中心显示屏上给出以上信息的显示。 9 四显示自动闭塞是在三显示自动闭塞的基础上增加一种(绿黄)显示,他能预告列车运行前方(三个闭塞分区)的状态。 10在PF型轨道电路区段,ATP信息是由AF-904发送器通过(轨旁环线发送)的;FTGS轨道电路可以根据(列车运行方向),自动转换轨道电路的发送端和接收端。 11轨旁ATP和联锁设备之间进行信息交换是通过(ATC总线进行信息交换)。 12 地铁供电系统一般包括(牵引供电系统)、动力照明系统和高压电源系统。 二简答题 1ATP的传输方式有几种?

答:①应答器传输 ②轨旁电缆传输 ③无线通信传输 2在哪些情况下,ATP系统会实施紧急制动? 答:① 超过速度曲线的允许速度 ②超过车辆的最高允许速度 ③位于站台的紧急制动按钮引起的紧急停车 ④传输故障,运行超过10m 和5s ⑤启动方向错误,车辆后退 ⑥列车运行时打开车门 ⑦ATP 车载设备全面故障 3试简述ATS系统的基本原理。 答:ATS系统主要实现对列车运行的监督和控制,包括:列车运行情况的集中监视、自动排列进路、自动列车运行调整、自动生成时刻表、自动记录列车运行实迹、自动进行运行数据统计及自动生成报表、自动监测设备运行状态等,辅助调度人员对全线列车进行管理。 4DTC接收板是如何判断轨道电路空闲和占用的? 答:单个CPU的RAM检测,幅度判决和帧一致性比较结果都影响到单个CPU的轨道电路占用/空闲判决结果。如果幅度判决高,解调的帧内容和发送器直接送来的帧的内容比较一致,RAM检测正确,那么CPU判决空闲。 如果幅度判决低,或者解调的帧内容和发送器直接送来的帧的内容比较不 一致,或者RAM检测不正确,那么CPU判决占用。 5说明ZD6 型转辙机的自动开闭器的作用?

城市交通系统的发展趋势

城市交通系统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发展趋势城市交通公共交通轨道交通智能交通可持续发 【正文 一、轨道交 在国际上,人口在1000万以上的大都市都曾为交通问题所困扰。实践证明,城市轨道交通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方案。城市轨道交通可分为地铁、轻轨、有轨电车和磁悬浮列车等,其优势非常明显,速度快、运量大、污染小、安全性高,是缓解交通堵塞的利器。例如北京市,2000年的客运输送量为:地面公交车是76.45%,出租车是14.12%,地铁只占9.43%。由此可见加快轨道交通建设,提高其覆盖率是非常必要 1、轨道交通的优 目前中国正经历着迅猛的城市化进程,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城市人口数量将达到50%。现庄城市交通需求正在持续增长,而经济增长和收入增加将对未来的城市交通需求起到—种刺激作用,从而导致环境污染恶化和土地消耗增加以及城市交通阻塞 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安全、高效、清洁、经济的城市交通运输系统;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需要安全、方便、舒适、,快捷、低价的公共交通服务;城市环境的改善需要有利于环境改善的交通政策 以轨道交通为基础的运输系统与其竞争的模式相比具有较大技术优势:较大的运量,有效的土地利用,每人公里较低的能量消耗和环境污染。此外,轨道交通的发展轴作用可引导城市形态的变化,有助于实现商贸的聚集效益。它是特大城市交通发展的必然选择。[本站论文由中国论文联盟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中国论文联盟https://www.360docs.net/doc/b218475338.html, 通过对轨道交通与其他几种常见的出行方式的比较分析,我们发现,快速轨道交通相对于公共汽车、私人汽车、自行车等大众交通工具而言,具有运量大、低污染、低噪音、低能耗、高速度、低成本、占地少、舒适、全天候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其他交通方式无法替代的。在大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我们应当构筑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一体化综合城市运输体系,才能解决城市的交通拥挤问题,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 轨道交通不仅提供高效、优质的公交出行服务,而且是一种集约化的交通方式,节约能源和土地资源。大城市机动化进程加快,简单的拓宽道路的方法已无法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公交专用道的利用能力毕竟有限,中心商业区土地资源可提供的地面交通供给正逐渐耗尽,利用开发宝贵的地下空间资源,提供新的交通供给,以缓解地面空间资源紧张状况、支撑城市的发展

我国和世界主要城市轨道交通接触网结构形式

我国和世界主要城市轨道交通接触网结构形式 普虹瑞 2013232324 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接触网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的重要设备系统之一,它担负着为电动列车传递电能的重要作用,目前接触网分为两种:架空接触网和接触轨,其中架空接触网中柔性架空接触网已经越来越少的在正线使用,在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两大牵引接触网的基本要求、不同类型与特点后,我认为DC1500刚性架空接触网形式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关键词:接触网的结构形式、供电方式和安全 世界城市轨道交通已有140多年历史,目前已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起步较晚,只有40年历史,但近期发展迅猛。世界上城市轨道交通中的直流牵引电压等级繁多,从750V到3000V都有,中国国家标准规定为750V、1500V两种,其电压允许波动范围分别为500~900V、1000V~1800V。电压等级与馈电方式是牵引网供电制式中的关键点,两者密切相关。对于一个具体的城市,电压等级与馈电方式的选择,应该结合起来,统一考虑。 1 城市轨道交通接触网类型 牵引供电系统由电网输电线路、牵引变电所、馈电线、牵引接触网和回流线等组成。牵引网系统的馈电方式有架空接触网和接触轨两种方式。接触轨仅用于地铁与城市轻轨,架空式接触网除地铁外还用于铁路干线、工矿、城市地面等。 1.1 架空式接触网 架空式接触网的悬挂类型大致分为三种:简单悬挂,链形悬挂,刚性悬挂,地面架空式。不同类型的悬挂方式其电缆粗细、条数、张力都不一样。架空线的悬挂方式,要根据架线区的列车速度、电流容量等输送条件以及架设环境进行综合勘察来决定。

1.1.1 简单悬挂 简单悬挂只有接触线和一根架空地线,支柱安装负荷较轻,但是驰度大,弹性不均匀,接触网取流效果差,车辆速度受到限制,为改善弹性差的状况,大多会采用在悬挂点处增加一个倒Y形的弹性吊索,称为弹性简单悬挂,同样为改善驰度大的状况,常采用加装补偿装置的措施,称为带补偿的弹性简单接触悬挂。由于简单悬挂方式建造费用低,施工方便维修简单,城市电车或轻轨往往采用这种悬挂方式。地铁为了减少隧道净空,采用以弹性支座或弓形腕臂作支持部件的简单弹性悬挂。 1.1.2 链形悬挂 链形悬挂是指接触线通过吊弦悬挂到承利索上的悬挂。链形悬挂承力索悬挂于支柱的支持装置上接触线通过吊弦悬挂在承力索上,使接触线增加了悬挂点,调节吊弦可以使整个跨距内接触线对轨面保持一致高度,接触网弹性均匀。由于接触线是悬挂在承力索上的,因而基本上消除了悬挂点处的硬点,使悬挂线的弹性在整个跨度内都比较均匀。链形悬挂比简单悬挂性能好得多,但结构复杂、投资大、施工维修调整较为困难。 1.1.3 刚性悬挂 刚性悬挂又称刚性接触网,是将传统的接触线夹装在汇流排中,用汇流排取代了承利索,并靠它自身的刚性保持接触线的固定位置,使接触线不因重力而产生较大驰度。由于地铁隧道供电导线上方空间有限,链形悬挂一般采用冷拉电解铜接触线。刚性接触网节省隧道净空,可靠性高,耐磨性好,接触网零件简单,维修成本大大降低。 1.1.4 地面架空式接触网 地面架空式接触网有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如下图所示: (1)接触悬挂。包括承力索、吊弦、接触线。与电动列车受电弓直接接触的是接触线,接触悬挂方式很多。

道路工程的组成与分类

页眉 道路工程的组成与分类 ㈠道路的组成 公路、城市道路、厂矿道路、林区道路及乡:按所在位置、交通性质及其使用特点,可分为村道路等。 公路的组成1. ⑴线形组成。公路线形是指公路中线的空间几何形状和尺寸。 ⑵结构组成。公路的结构是承受荷载和自然因素影响的结构物,它包括路基、路面、桥涵、隧道、排水系统、防护工程、特殊构造物及交通服务设施等。 2.城市道路的组成 )和路面三大部分。包括排水系统及防护工程等道路工程的主体是路线、路基( ㈡道路的等级划分 公路的等级划分。根据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二、三、四级1. 个等级。5 个以上车道,设有中央分隔带,全部立体交叉,全4⑴高速公路。高速公路是具有4个或部控制出入,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高速行驶的公路。 . ⑵一级公路。一级公路与高速公路设施基本相同。一级公路只是部分控制出入 ⑶二级公路。二级公路是中等以上城市的干线公路。 ⑷三级公路。三级公路是沟通县、城镇之间的集散公路。 ⑸四级公路。四级公路是沟通乡、村等地的地方公路。 城市道路的等级划分2. 按城市道路系统的地位、交通功能和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分为四类。 ⑴快速路。快速路主要为城市长距离交通服务。 ⑵主干路。主干路是城市道路网的骨架。 ⑶次干路。次干路配合主干路组成城市道路网,它是城市交通干路。 页脚 页眉 )内的道路,以服务功能为主。⑷支路。支路是一个地区(如居住区 二、路基 路基是按照路线位置和一定技术要求修筑的作为路面基础的带状构造物。 ㈠路基基本构造。是指路基填挖高度、路基宽度、路肩宽度、路基边坡等。 ㈡路基的作用 低于原地面的挖方是路面的基础,是路面的支撑结构物。高于原地面的填方路基称为路堤,80cm范围内的路基部分称为路床。路基称为路堑。路面底面以下 ㈢路基的基本要求 1.路基结构物的整体必须具有足够的稳定性 路基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水温稳定性2. 水温稳定性是指强度和刚度在自然因素的影响下的变化幅度。 ㈣路基形式

城市道路等级分类

一、道路的组成及等级划分: (一)道路可分为:公路、城市道路、厂矿道路、林区道路及乡村道路。 1、公路的组成:线形组成、结构组成(路基、路面、桥涵、排水系统、隧道、防护工程、特殊构造物、交通服务设施) 2、城市道路组成 3、道路工程的主体是路线、路基(包括排水系统及防护工程等)和路面三大部分。 (二)道路等级的划分: 1、公路的等级划分:高速公路、一、二、三、四级5个等级。 2、城市道路的等级划分: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二、路基 1、定义:路基是按照路线位置和一定技术要求修筑的作为路面基础的带状构造物。 2、分类: 填方路基(路堤):填土路基、填石路基、砌石路基、护肩路基、护脚路基 挖方路基(路堑):土质挖方路基、石质挖方路基 半挖半填路基 3、组成:路肩、边坡、排水设施、挡土墙。 4、对路基的要求: 1)有足够的强度:在车辆荷载、路面及路基自重作用下,变形不超过允许值。 2)有足够的整体稳定性:在行车及自然因素作用下,不发生滑坡、塌陷等。 3)有足够的水温稳定性:在水温变化时,路基强度变化小,不产生翻浆。 三、路面 (一)结构组成: 路层:是直接与行车及大气接触的表面层,应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良好的温度 稳定性、耐磨、抗滑、平整和不透水。 基层:承受面层传来的垂直荷载并扩散至垫层和路基中。 垫层:在基层和土基之间的结构层,起隔水、防冻及扩散传力作用。 (二)度与路面排水 (三)路面的等级与分类 1、路面等级:高级路面、次高级路面、中级路面和低级路面。 2、路面类型: (1)路面基层的类型:按照现行规范,基层(包括底基层)可分为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和粒料类。 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有: 1)水泥稳定土基层:不应用作高级沥青路面的基层,在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面板下 2)石灰稳定土基层:适用于各级公路路面的底基层,可作二级以下的公路的基层,但不应用作高级路面的基层。

城市智能交通系统

城市智能交通系统 摘要本文研究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系统整合,讨论了系统建设战略目标对系统整体性的要求,提出了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4层体系结构,以及多元化的组织布局概念,并论述了系统整合中的关键技术——共用信息平台的建立问题。 关键词ITS 认识应用形式信息过程雷达采集 1对ITS整体性的认识 对于智能交通系统(以下简称ITS)的含盖范围具有不同的理解,确定为广义的概念——具有“数字化神经网络”的交通运输系统。 ITS的系统整合是建立在对整个系统功能特点的认识、系统战略目标的确定,以及由此确定的系统设计概念的基础之上。 ITS通过采用信息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等对传统交通运输系统进行改造,从如下几个方面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 ●通过交通发展战略决策支持系统、规划决策支持系统、交通需求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等实现对政府宏观层面科学决策的有效支持,使得有限的资金和资源最大限度发挥效益。 ●通过先进交通监控系统、交通事故信息分析系统、交通仿真实验系统、交通紧急状态应急管制系统等保障交通运输系统的有序高效运行。 ●通过营运车辆管理系统、公交调度管理系统、出租车辆调度管理系统等提高运输管理水平。 ●通过公众信息发布系统、交通诱导系统、营运车辆管理系统等实现对交通行为的合理引导,以充分发挥系统的潜力。 ●通过信息化公共交通系统、综合物流信息服务系统引导向合理的交通运输模式转变。分析国外ITS系统建设经验,结合我国的城市发展阶段特征,将系统总体战略目标确定为:提高系统的建设与运行效率;增强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通过提高服务水平等的方法引导合理的交通消费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对自然界的索取和排放。 行业发展目标可以确定为:建立共享信息环境目标——依靠法治保障,依托适用技术,建立跨越行政体制制约的良好交通运输信息共享和增值服务环境;促进管理革命目标——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通过组织创新,建立各种管理职能要素灵活有效协调的柔性体系;增强系统综合性目标——通过信息技术促进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建设,为加强多种交通方式之间的有效协调提供技术保障。 产业化目标将指导相关的产业政策方向:通过产学研相结合,以及多元化参与等方法形成具有内在强烈创新机制,能够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 据此确定的系统设计概念为:建立一个基于分布式管理和分散选择行为的开放式系统,以承担数据采集、数据分析、信息组织、知识提炼等任务的“系统神经网络”为核心,对于交通运输系统的规划、建设、管理、以及用户行为提供全面的支持。 针对这样一种系统概念,我们需要关注的不仅是各分系统具有高的运行效率,而且更加需要关注分系统之间有效协调所产生的总体效率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