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名词解释和问答

?1.蛋白质变性后,在其性质上有哪些变化?临床上的应用?
答:蛋白质变性:在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的作用下,蛋白质特定空间构像被破坏,从而导致其性质改变和生物活性丧失的现象成为变性。
变化:1 生物活性丧失。如蛋白质类激素的调节作用,Zn的催化作用。抗体的免疫防疫能力。血红蛋白的运氧能力等。
2 蛋白质变性后空间结构发生改、盘曲肽链延伸,肽链外露,易被蛋白质Zn水解,疏水集团外露,表面的亲水集团被覆盖,蛋白质丧失水化膜,溶解度降低易发生沉淀,分子不对称性增强,造成吸光谱改变
应用:在临床上变性的蛋白质常用于消毒与灭菌,用25%乙醇消毒,而产生和保存激素酶,抗体,血清等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需在低温下进行

?2.何谓酶原激活?生理意义?
答:酶原:有些Zn在细胞内合成或分泌无活性的前体,
酶原激活:酶原转变具有活性酶的过程称为酶原激活
生理意义:1 酶原形成一种自我保护现象 2 快速启动使其发挥作用,适应机体需要

?3.举例说明竞争性抑制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答:特点:1 抑制剂与Zn的结构相似 2 抑制剂程度取决于抑制剂与Zn的相对亲和力与底物浓度的相对比例 3 存在竞争性抑制剂可知 Km 上升 Vmax 不变
举例:丙二酸和琥珀酸为结构相似的二羧酸
临床意义:阐明某些药物的作用机制和指导搜索,合成控制代谢的新药物

?4.血糖的来源和去路?试述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对血糖浓度的调节?
答:来源:1 经食物消化吸收的葡萄糖 2 肝糖原的分解 3 糖异生讲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去路:1 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供能 2 合成糖原 3 转变为非糖物质 4 转变喂糖类衍生物 5 血糖浓度高于160(mg/ml)时随尿排出糖尿

?5.试述血浆脂蛋白的分类及主要生理功能?
答:CM(乳糜微粒):运输外源性甘油三脂 VLDL(极低密度脂蛋白):运输内源性甘油三酯 LDL(低密度脂蛋白):转运内源性胆固醇,含胆固醇多 HDL(高密度脂蛋白):逆向转运胆固醇,含蛋白质多

?6.血氨的来源与去路?
答:来源:氨基酸及氨的分解 肠道吸收 肾重吸收
去路:肝合成尿素排出体外 合成非蛋白含氨化合物 肾形成铵盐排出体外 合成谷氨酰胺等非必须氨基酸

?7.何谓低血糖?出现低血糖的原因?
答:低血糖:成人血浆G浓度低于2.8 全血G浓度低于2.2 称低血糖
原因:1 胰岛β细胞增加和肿瘤等病变使胰岛素分泌过多 2 使用胰岛素或降血糖的药物过多 3 垂体前叶货肾上腺素功能减退 4 肝脏严重损伤时不能调节血糖 5 长期饥饿剧烈运动或高烧不退使血糖消耗过多

?8..简述参与DNA半保留的复制的酶类及功

能?
答:1.核算外切酶:辨认复制起始点
2.解螺旋酶:解开DNA双链
3.引物酶:催化DNA引物生成,协助解螺旋酶
4.单链DNA连接酶:稳定已解开的单链
5.拓扑异构酶:理顺DNA链
6.DNA连接酶:连接碱基互补基础上的双链中的单链接口

?9.用N15标记丙氨酸的食物喂养狗,发现狗的尿中有N15,为什么?
答:1:食物中的含N15丙氨酸进入肝钻后,在肝中丙氨酸在谷丙氨酸的作用下与2-酮戊二酸生成含有N15的谷氨酸和丙酮酸,1;谷氨酸在谷丙氨酸酶作用下生成2-酮戊二酸和含N15的氮,氮与CO2和谷氨酸结合生成天冬氨酸,然后天冬氨酸再与氨结合生成精氨酸最后在精氨酸酶的作用下,精氨酸水解生成谷氨酸何尿素,谷尿素中含N15 2;谷氨酸氧化脱氢生成NH3,直接参与尿素循环,故尿中含有N15。

?10.试述竞争性抑制的特点和临床运用?
答:丙氨酸和琥珀酸结构相似,但丙二酸和琥珀酸脱氢酶活性中心亲和力高于琥珀酸与酶的亲和力,当丙二酸的浓度为琥珀酸浓度1/50时,酶的活性可被抑制为1/50,在相同丙二酸浓度下增大琥珀酸的浓度抑制作用可减轻。
临床意义:帮助设计对代谢途径限速酶的抑制剂类药物。

?11.比较生物细胞中两类核酸的化学组成,分子结构,细胞分布和功能上的不同?
DNA RNA
化学组成:一个分子脱氧核酸、碱基、磷酸 一个分子核酸、碱基、磷酸
分子结构:螺旋结构 单链,局部双螺旋
细胞分布:细胞核内 细胞之内
功能:生物遗传复制的模板,基因记录的模板 转录和翻译

?12.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有哪些?
答:酶浓度 底物浓度 温度 抑制剂 激活剂 PH

?13.简述下列治疗肝昏迷的理论依据?
1.摄入蛋白质 2.弱酸性液体灌肠 3.应用抗菌药物抑制肠道大肠杆菌生长
4.静脉注射:谷氨酸 盐酸精氨酸 a-酮戊二酸混合液
答:1.摄入低蛋白饮食,减少肠道的腐败,肠道吸收减少,减少氨的来源。
2.酸碱中和,肠道PH降低,减少产氨和利于氨的排出。
3.抑制肠道细菌的生长,减少蛋白质的腐败,氨产生减少。
4.抑制了a-酮戊二酸和NH3生成谷氨酸的反应,使三羧酸循环不因a-酮戊二酸的减少而受抑制,使ATP生成增加。

?14.试述胆红素的代谢过程?
答:胆红素在血中主要和清蛋白结合成胆红素-清蛋白复合体,以这种形式运输至肝,被肝细胞摄取前与清蛋白分离,胆红素自由双向通透肝血窦肝细胞膜表面而进入肝细胞后,与胞浆总某些蛋白质相结合形成的复合物,其中最多的是配体蛋白,胆红素-配体蛋白被转

运到内质网,在此被转化成葡萄糖醛酸胆红素,再经胆管进入小肠,在肠道细菌作用下还原成胆素原,在肠道下段,胆素原接触空气被氧化成胆素,最后随粪便排出。

?15.简述B-氧化的生活过程,一摩尔软脂酸氧化分解可生成多少摩尔ATP?
答:软脂酸耗两个ATP(其实是一个ATP变成了一AMP)活化为软脂酰-CoA进入线粒体,然后进行7次β-氧化后生成8个乙酰辅酶A、7个FADH2、7个NADH和7个质子。
一、其中7个FADH2可以经氧化呼吸链(在这里O2作为最终电子受体得到由FADH2经电子传递链传来的电子后被还原为H2O)氧化,得到7*1.5=10.5个ATP。
二、其中7个NADH可以经氧化呼吸链(在这里O2作为最终电子受体得到由NADH经电子传递链传来的电子后被还原为H2O)氧化,得到7*2.5=17.5个ATP。
三、其中8个乙酰辅酶A进行三羧酸循环完全氧化(在这里生成CO2)后放出的FADH2与NADH再经氧化呼吸链(在这里O2作为最终电子受体得到由FADH2、NADH经电子传递链传来的电子后被还原为H2O)氧化,总共能得到8*10=80个ATP。
所以总共可得到10.5+17.5+80-2(活化软脂酸时用的)=106个ATP。

?16.胰岛素缺乏引起糖,脂肪代谢得哪些改变?
糖代谢:1.一直血糖进入组织细胞。2.一直肝糖原合成。
3.抑制糖氧化分解。4.抑制氨基酸转化为吃放。5.促进糖变异。
脂肪代谢:脂肪合成减少,分辨增多。HSL肝糖原合成大量脂肪酸,组织无法利用糖功能,所以脂肪酸生成大量酮体,血脂浓度增高。

?17.距离说明蛋白质生物合成与医学的关系?
蛋白质能合成抗生素、干扰素。抗生素如四环素、嘌呤素而干扰素由于具有抗病毒作用,在医学上有重大实用价值,丹组织中含量很少,难以从生物组织中大量分离干扰素,利用基因工程合成得干扰素已经在林场上广泛使用。

?18.试述重组DNA技术的主要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得2.克隆载体的选择和构建3.位于安基因与载体连接
4.重组DNA导入受体菌5.重组体的帅选6.克隆基因的表达。

?19.比较变构调节与酶的化学修饰的特点?
异:1.变构调节,变构剂与酶非催化部位通过非共价键可逆结合,使酶构改变,酶原改变。2.化学修饰调节,需Zn催化,通过共价键脸上或去掉一些基因,ZN结构改变有放大效应。
同:均为细胞水平的调节,属快速调节,受调节的酶为代谢的关键酶或限制酶。

?20.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各种RNA起什么作用,TRNA二级结构的特点?
MRNA:携带遗传信息,作为指导合成多肽链的模板。TRNA:结合并转载各种氨基酸。rRNA:多种蛋白质组成成分,作为合成肽链的场所。
TRNA分子形成基环结构或发卡结构使RNA分子类似与

三叶草型的二级结构。

?21.什么叫酮体?长期借或糖尿病时为什么长生酮症酸中毒?
酮体:是脂肪酸在刚藏部分氧化分解的中间常务,有乙酰乙酸,β-羟基丁酸,丙酮酸三者总称。
长期借或糖尿病导致机体对糖的利用不足,脂肪动员不足,肝中酮体生成过多,超过肝外组织的利用时,可引起血中酮体升高,导致酮血症,血中酮体经山小球的滤过量超过肾小球的重吸收能力时,尿中出现酮体,称酮尿症,由于β-羟基丁酸和乙酰乙酸是酸性物质,当其在血浓度升高时,可导致酮症酸中毒。

?22.试述酮体的氧化过程及代谢的生理意义?
酮体的生成:肝细胞以β-氧化所产生的乙酰辅酶A为原料,先将其所合成甲戊二酸CoA(HMG-CoA)接着HMG-COA被HMG-COA酸裂解产生乙酰乙酸,被还原产生β-羟基丁酸,乙酰乙酸脱羟生成丙酮。HMG-COA合成酶时酮体声场关键酶,肝脏没有利用酮体的酶类。酮体不能再肝内被氧化,酮体在肝内生成后,通过血液运往肝外组织,作为能源物质被氧化利用,丙酮量很少,又具有挥发性,主要经肾肺排除,乙酰乙酸和β-羟基丁酸先被转化成乙酰辅酶A,最终通过三羟酸循环彻底氧化。
意义:1.酮体是肝脏输出能量的一种形式。
2.酮体代替葡萄糖成为脑组织的能源,保证脑的正常功能,前提饥饿或糖供应不足。
3.酮体的利用增加可减少糖的利用,有利于维持血糖的恒定,节省蛋白质的消耗。

?23.简述遗传密码所具有的特点?
1.连续性:否则导致一级结构发生改变
2.简便性:一个氨基酸可有多个密码子编码
3.通用性:整套密码从人到原核生物通用
4.摆动性:TRNA反密码子需要通过碱基互补与MRNA的遗传密码反向配对结合,但反密码与密码间不严格遵守常规的配对规律。
5.方向性:翻译的时的阅读方向只能是5’→3’,即读码从mRNA的起始密码子AUG开始,按5’→3’的方向逐一阅读,直至终止密码子。

1.蛋白质的变性作用:物理或化学因素引起的蛋白质结构变化,并导致蛋白质理化性质改变和生物学活性消失,成为蛋白质的变性,变性不涉及一级结构的改变或肽键的断裂。
2.酶的活性中性:必须集团相对集中并构成一定空间构象,直接负责结合及催化底物发生反应的区域
3.糖异生:由非糖组织如乳酸,甘油等在肝中转变为糖的过程
4.氧化磷酸化:生物氧化的释放反应同时伴有ADP磷酸化生成ATP的吸能反应,二者偶联,称为氧化磷酸化
5.呼吸链:定位于线粒体内膜,由一组H和电子传递体按一定顺序所构成的,能把还原当量(2H=2e+2H+)氧化成水的反应链称为呼吸链
6.载脂蛋白:是存在于血浆脂蛋白中的一类蛋白

质。现一般将其以A,B,C,D,E表示为五类,其中有的又分为若干亚类,他们的共同作用是促使脂类溶于血浆转运,稳定蛋白质结构。有的尚有激活相关酶。识别受体等特殊功能。
7.r-谷氨酸循环:是指氨基酸从肠粘膜细胞吸收,通过定位于膜上的r-谷氨酰转肽酶催化使吸收的氨基酸与G-SH反应,生成r-谷氨酰基-氨基酸而将氨基酸转入细胞的过程。由于该过程具有循环往复的性质,故称其为r-谷氨酰循环
8.DNA半保留复制:一个亲代DNA分子复制一次所得到的两个子代DNA分子,两条链里的一条来自于亲代,另一条是新合成的,称为半保留复制
9.不对称转录:双链DNA分子上分布有很多基因,并不是所有基因的转录都是在同一条DNA单链上,而是一些基因在这条单链上转录,另一些基因的转录在另一条单链上,DNA双链一次只有一条链可作为模板转录,称之为不对称转录。
10.酶原的激活:有些酶在细胞的合成和初分泌时,并不表现有催化活性,这种无活性状态的酶的前身物称为酶原。酶原在一定条件下,受某种因素的作用,酶原分子的部分肽健被水解,使分子的结构发生改变,成为酶的活性中心,无活性的酶转变为有活性的酶,称为酶原的激活
11.胆色素:是铁卟啉化合物的分解产物,它包括胆红素,胆绿素,胆素原和胆素。因其具有颜色,故名为胆色素,正常时随胆汁排泄
12.反向转录:以病毒RNA为模板,以4SRNA或色氨酸RNA为引物,4种dNTP为原料,根据碱基配对原则,在反向转录酶催化下合成DNA过程
13.变构效应:由一个氧分子与HB亚基结合后引起的亚基构象变化
14.TM值:在解链过程中紫外吸光度的变化达到变值最大化的一半所对应的温度称为解链温度或溶解温度
15.核酸的杂交:在DNA的复性过程中,如果将不同种类的DNA单链和RNA放在同一溶液里,只要两种单链分子之间存在一定的碱基配对关系,他们就有可能形成杂化双链,这种杂化双链可在不同的DNA单链中形成,可以再RNA单链之间形成,甚至可以在DNA单链和RNA单链中形成,称核酸分子杂交
16.关键酶:代谢途径中决定反应的速度和方向的酶称为关键酶,它有三个特点1催化的反应速度最慢又称限速每,决定代谢的总速度2他常常催化单向反应,其活性能决定代谢的反应3它常常受多种效应剂的调节
17.激素敏感性甘油三酯脂肪酶(HSL):在脂肪动员中起决定性作用,是脂肪分解的限速酶,其活化形式为磷酸化形式,可直接作用于脂肪,使甘油三酯水解为甘油二酯,HSL受多种激素调控,故称激素敏感性脂肪酶
18.细胞凋亡:在某些生理或病理条件下,细胞接受某种信号所能触发的并按一定程序进行的主动缓慢的死亡

过程,是细胞内有规律的自我消亡过程
19.TCA循环3个不可逆反应酶:柠檬酸合酶,异柠檬酸脱氢酶,α-酮戊二酸脱氢酶,活化葡萄糖 UDPG
20.胆汁酸的肝肠循环;在肝细胞胆红素与葡萄醛酸结合生成水溶性的胆红素,后者由肝主动分泌,经胆管排入小肠,在肠菌作用下,胆红素被还原成胆素原,胆素原大部分在肠道下段接触空气被氧化成黄褐色的胆素,约10%到20%的胆素被肠粘膜重吸收入肝,其中的大部分又以原形重新排入肠道
21.同工酶:是指在同一体内的可催化相同化学反应,而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及免疫学特性不同的一组酶
22.蛋白质等电点:将蛋白质溶液处于某一PH时,蛋白质解离成正负离子的趋势相等,即所带的正负电荷相等成为兼性离子,静电荷为0,此时溶液ph值为蛋白质等电点
23.竞争性抑制作用:抑制剂与底物具有相似的化学结构,能与底物竞争结合酶的活性中心,造成酶活性下降
24.KM值:为米氏常数,也是酶的特征常数,可变化,非定值,在数值上等于酶促反应速率最大速度的一半时,底物的浓度
25.三羧酸循环:乙酰CoA进入有一连串反应构成的循环体系,被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这β个循环反应开始于乙酰CoA与草酸乙酰缩合成含有三个羧基的柠檬酸,又称柠檬酸循环
26.甘油三酯动员:脂肪被一系列脂肪酶水解成甘油和游离脂肪酸,并释放入血,供全身组织利用的过程
27.β氧化:脂肪酸在体内的氧化分解时从羧基端β碳原子开始,每次水解两个碳原子,偶数碳脂肪酸,最终形成苯乙酸,奇数碳原子算,最终形成苯甲酸
28.酮体:是乙酰乙酸。β羧基丁酸及丙酮三种物质的总称,是脂酸在肝分解氧化时期的中间代谢产物,因肝具有活性强的合成酮体酶,缺乏利用酮体的酶
29.底物水平羧酸化:作用物分子中得能量直接转移至ADP生成ATP的过程
30.一碳单位:某些氨基酸在分解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含有一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的总称
31.逆转录:以RNA为模板合成互补的DNA的过程
32.核酶:具有催化作用的RNA,一类内含子自我剪切不需要蛋白质的参与。而由RNA作为酶起作用
33.顺式作用元件:可影响自身基因表达活性的DNA序列
34.乳糖操控子:除个别基因外,原核生物大多数基因按功能相关性成簇的串联,密集与染色体上,形成一个转录单位
35.限制性内切酶:识别DNA的特异序列,并在识别位点或其周围切割双链DNA的一类内切酶
36.细胞癌基因:一类普遍存在与正常细胞内调控细胞增殖分化的重要看家基因,当它受某些因素被激活时,或当值正常细胞恶性转变
37.一级结构:在蛋白子分子中,从N-端至C-端的氨基酸排列顺序称为蛋白质的一级结

构。
38.模体:是具有特殊功能的超二级结构,它是由两个或三个具有二级结构的肽段,在空间上互相接近,形成一个特殊的空间构象。
39.结构域:分子量较大的蛋白子常可折叠成多个结构较为紧密的区域,并各行其功能,称为结构域。
40.蛋白质的变性: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下,其特定的空间构象被破坏,即有序的空间结构变成无序的空间结构,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活性的丧失,称为蛋白质的变性。
41.相对特异性:有一些酶的特异性相对较差,这种酶作用于一类化合物或一种化学键,这种不太严格的选择性称为相对特异性。
42.酮体:包括乙酰乙酸、B-羟丁酸及丙酮,是脂酸在肝细胞分解氧化时产生的特有中间代谢物。
43.血浆脂蛋白:主要由蛋白质,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及其酯组成。
44.底物水平磷酸化:与脱氢反应欧联,直接将高能代谢分子中的能量转移至ADP(GDP),生成ATP(GTP)的过程,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
45.偶联磷酸化:由代谢物脱下的氢,经线粒体氧化呼吸链电子传递释放能量,偶联驱动ADP磷酸化生成ATP过程,称为偶联磷酸化(氧化磷酸化)
46.a-磷酸甘油穿梭:主要存在于脑和骨骼肌中.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主要存在于肝和心肌中.
47.氮平衡:是一种测定摄入氮量和排出氮量,间接反映体内蛋白质代谢状况的实验。
48.氮的总平衡:即摄入量=排出氮,反映体内蛋白质的合成与分解处于动态平衡,即氮的“收支平衡”
49.蛋白质的营养价值:是指食物蛋白质在体内的利用率。蛋白质营养价值的高低主要取决于食物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比例。
50.嘧啶核苷酸的合成:同样有从头合成与补救合成两种途径。
51.蛋白质生物合成:也称为翻译,是细胞内以mRNA为模板,按照mRNA分子中由核苷酸组成的密码信息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52.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包括3个反应过程:1.氨基酸的活化过程2.肽链的生物合成过程3.肽链形成后的加工过程.
53.翻译过程包括:起始,延长和终止三个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