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事件舆情分析案例-

拆迁事件舆情分析案例-
拆迁事件舆情分析案例-

舆情热点分析

(拆迁现场,92岁的王某兰被发现埋在了自己房屋下面。图片源自网络)9月7日中午12点左右,徐州沛县城区歌风一村拆迁地块,92岁的王世兰被发现死于自家屋内。当地警方据此回应称,事因拆迁公司在对相邻房屋实施拆除作业时,作业人员“操作失误”,误将王世兰所在房屋碰倒。目前,挖掘机司机因过失致人死亡,已被警方刑拘。

当地政府人员声称:事故发生时,被征收人赵某已经和县住建局签订了征收补偿安置协议,钥匙也交了。而遇难者家属出示了一张《申请说明》原件,说明由于家母多年卧床不起,租房十分困难,不能按目前要求的时间搬走,特申请给予一定时间,在搬迁

问题上绝不会拖后腿。说明下方盖有“沛县沛城街道香城社区居民委员会”的红色公章。家属认为街道和拆迁公司至少应该负有监管责任,对于还有人的房屋要谨慎对待。

【舆情大数据】

(1)采集趋势图

根据乐思舆情监测系统数据,7日事件发生后,舆情尚未发酵。8日,大量媒体报道,网友通过微博传播事件,舆情热度迅速提升。到9日,随着事件的影响力的扩大,舆情热度达到顶峰。

(2)舆情媒介分布

从媒介分布来看,新闻和微博成为事件报道的主要阵地,占据了事件媒体来源的绝大部分份额,占比分别达44%,34%。事件发生以后,当地媒体迅速跟进,接着澎湃新闻,新浪,搜狐等国内主流媒体迅速跟进,舆情影响由地方扩散到全国。

(4)舆情关键词

【舆情热议】

@施喜列:法律在有权力的人心中是纸上的文字。

@南风在水一方:又说失误碰巧,推却责任,是不行的。

@老北用户5790381286:強拆、是中国现今患的国家癌症!真有点不可救药矣【舆情分析】

舆情事件发生以后,当地政府的舆情回应让人失望,引发了舆情升级,社会各界均把矛头指向政府,政府成为众矢之的。当地政府在事件发生以后,称此次事件是由于施工人员操作失误所致,把责任推向施工方,这显然不合理,政府作为施工的指派方,出现事故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而面对遇难者家属对于未告知前提下强制拆迁的质疑,当地政府认为:被征收人赵鼎的房屋所有权已经发生转移,已无权再继续占有该房屋。在未确定拆迁附近人员情况下强制施工造成人员伤亡,当地政府负有无可推卸的责任。

在当前舆情危机四伏的环境下,负面舆情事件给政府造成的公信力下降和工作干扰让他们面对舆论如履薄冰,对舆情突发事件更是保持着高度的警觉性,一旦遭遇危机,错误的认为可以通过快速处理当事人来堵住舆论讨伐,于是舆情处置就“从重从快”。为了应对危机而应对危机,不以公众民意处置参考依据,结果就适得其反,遭来舆论逆转。在这点上,从公众对此次强拆致死事件的舆情汹涌情况可以清楚看出。

作为政府部门,在舆情应对方面,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1. 强化舆情预警能力,及时发现负面、虚假、谣言信息,快速启动应对预案,扼杀危机于萌芽。如果当地政府能在事件发生后及时了解网络舆情走势,把握社会的看法和态度,作出回应和应对措施,政府就不会陷入目前如此被动尴尬的局面。

2.事件信息的合理透明化,当危机爆发后,政府部门应该及时启动新闻发言人来应对媒体舆论,统一实时向社会通报事件各类信息,以期避免信息不对称引发的虚假信息、谣言滋生和媒体、舆论的猜疑。在此次事件中,官方的代表在事后并未把家属的安抚和善后处理放在首位,反而声称家属已签订搬迁协议,大有推卸责任之嫌,同时显示出政府的新闻发言人制度缺失。官方一味解释,却未通过正式的官方渠道,如微信,微博等进行正式回应,显示出政府危机处理和应对的能力的缺失。

举报旺旺事件舆情分析报告

举报旺旺事件舆情分析 [事件回顾] 北京青年报2016年10月26日称:近日,广西南宁市的谢先生因写信向执法部门投诉举报,“买了一袋旺旺雪饼,连续食用多天,运气并没有变旺、变好”,要求商家赔偿。但没想到这封举报函被人公开上传至网络,不仅形成了网络热点,谢先生的姓名、电话等个人信息也遭到泄露,因此受到许多人的嘲笑和骚扰。 江南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法制股工作人员否认信件是他们泄露的。 随后网易、腾讯、凤凰等主流媒体纷纷转发评议。 [舆情梳理及分析] 该事件引起了许多媒体的评议,媒体的聚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维权意识。以腾讯新闻为首的媒体反思人们薄弱的维权意识以及自己对待投诉消极的态度。认为投诉制度不完善带来的隐私泄漏、效率不高、回应不及时等问题极大的影响人们的投诉意愿,再者人们一贯持有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投诉心理使“不该投诉”挂嘴边,政府以“零投诉”为荣的社会扭曲压抑人们投诉的热情。有部分市民甚至将投诉妖魔化,认为投诉的人“很傻很天真”或者“倚仗特权”。 个人隐私泄漏的问责。以澎湃新闻为首的媒体问责有关举报人保护制度的缺陷,谴责当下举报制度的薄弱的公信力。在该事件中,举报人举报旺旺做虚假广告被大家视为“奇葩”之举,大家过于关注举报的内容而忽视事件的关键,举报信泄漏而造成个人信息被公诸于世。个人隐私被泄漏会给社会带来极大的信任危机,甚至会引起道德恐慌,它不应该淹没在“很傻很天真”的口水当中。 规范广告市场。以网易新闻和四川新闻为首的媒体关注广告的规范化问题。虽然多数人都不会相信“吃旺旺,运气会变好”,但这并不能说明这则广告没有夸大其词。虚假广告是一种欺骗消费者的行为,而广告法对虚假广告的定义又存在模棱两可的地方,难以界定。如果我们纵容商家的夸大宣传,那么今天你不相信“旺旺”,可能你明天就被“六个核桃”给骗了。

舆情案例分析

舆情案例分析 网络舆情案例分析 一、舆情危机管控现状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微博、社交类网站、视频类网站及移动通信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变革,其对网络舆情状态的影响更加复杂深刻,舆情已成为当前社会和谐度和稳定度的标志,成为社会各界的关注焦点。互联网信息具有丰富性、海量性、复杂性、虚拟性、隐蔽性、发散性、渗透性和随意性等特点,对其理解和把握越来越需要用科学、精准、可信的方法。然而,一些部门在网络舆情的收集分析、监测研判、回应沟通、引导说明和危机管理过程中,尚处于粗放式阶段,相关工作较为感性主观,一些部门仍然停 留在“部分网民认为”、“某网友认为”等定性描述上,缺乏科学、扎实、直观、量化、可比对的数据基础,难以全面反映特定区域和特定时域网络舆情发生、发展状况与趋势,更谈不

上形成系统、规范的网络舆情分析研判体系。如何从主观判断 迈向客观分析和量化管理,建立定向分析、定量研究与有效管 理体系,成为我们及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案例分析:济源“瘦肉精”事件中双汇的危机公关 1、概述:2011年3月15日,中央电视台的维权行动中曝光了济源双汇集团所用生猪中含有大量瘦肉精,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此次事件引起广泛热议。双汇集团进行了一些列危机公关行动, 但其中漏洞百出。面对如此状况,如何突出重围重塑企业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呢?下面将针对双汇集团“瘦肉精”事件做一个全面 的分析,包括:双汇“瘦肉精”事件的经过,双汇在此事件中的危机公关的手段和效果分析,以及双汇危机公关手段的改进和思考,用危机公关中的危机处理原理,分析制定危机公关策略。 2、瘦肉精事件回顾 2011-03-15双汇被爆使用瘦肉精猪肉,“健美猪”大行其道 2011-03-16双汇集团承认使用瘦肉精猪肉,发声明致歉 2011-03-17商务部派出督导组前往河南,督查双汇集团下属企业,农业部,开展瘦肉精拉网式监测,双汇集团再次声明,高管被免,产品收回2011-03-19国务院派人督查瘦肉精,河南沁阳清查被指过场 2011-03-20河南首次通报:双汇冷鲜肉瘦肉精抽检呈阳性 2011 -03-21济源双汇无限期停产整顿,双汇发展重组存隐 2011-03-22济源双汇公司确认17头瘦肉精生猪,国务院工作组要求彻

舆情分析报告范文

舆情分析报告范文 舆情信息范文一 群众认为复活端午节光放假还不够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作为第一个法定节日的端午节,如何让端午节焕发活力是个值得研究和切实解决的问题。广大群众认为,zhèng fǔ部门不能简单放假了事,应和相关的民俗组织一道,营造节日氛围,搭建吸引群众参与的平台。相关组织应围绕所在不同地区和城市特点,举行一些群体性娱乐活动,进行多种多样的纪念活动,让其成为端午节最突出的标志行为。只有这样才能让端午节成为一个别人"抢不走、夺不去"的民族节日。 公众拥护省高中课程设置及教学指导意见仍担心学生成绩下降考学难 近日,省教育厅再次出台素质教育新举措,高中课程设置及教学指导意见深得人心,对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十分担心,改革来得太快太急,配套措施跟不上,突出综合素质,倡导个性化发展容易分散学生精力,使老师、学生都想"松一口气",放松约束要求,最终导致成绩下降,影响就学。再者,开发学生潜能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注重于某几门感兴趣的课程短时间不一定有收获,又容易导致偏科,影响成绩。不公开考试成绩,学生无法进行比较,心中无数,容易产生错误判断。公众呼吁,教育部

门应想方设法解决一下考生多和学校少的矛盾,切实改善教育大环境;同时,加大宣传力度,转变就学观念,引导到职业学校就读,学一技之长,不要都在"一本"、"重点"上扎堆。 舆情信息范文二 群众热议应届生应聘"雷事" 近日来,新一轮的"应聘大战"逐渐拉开帷幕,众多2016届毕业生走上求职舞台。在大部分应聘者极力展示自己能力的同时,应聘人的回答雷倒众考官的情况也屡见不鲜。这些"雷事"一经报道,引来群众热议。 雷事一简历雷同度高,模板泛滥。 肖婷是全国最大的电信运营公司的面试官,还没开始面试,两个名字就被她重重画了线。"这俩人就像是动画片里的葫芦兄弟遮上姓名后,一样的学校、一样的专业、一样的考试成绩,甚至是完全相同的擅长弹吉他、会打网球"她说。一问才知,校园网上有一份简历模板,两个人只改了名字和专业,其他的直接就使用了。他们甚至连模板的内容都懒得背,回答得"驴唇不对马嘴"。 群众普遍认为,这种雷同简历的出现,并不仅仅是大学生"变懒"的表现,这其中还包含着很大的"不负责任"在里面,作为跨出校园,步向社会的"招牌",都

舆情案例分析

网络舆情案例分析 一、舆情危机管控现状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微博、社交类网站、视频类网站及移动通信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变革,其对网络舆情状态的影响更加复杂深刻,舆情已成为当前社会和谐度和稳定度的标志,成为社会各界的关注焦点。互联网信息具有丰富性、海量性、复杂性、虚拟性、隐蔽性、发散性、渗透性和随意性等特点,对其理解和把握越来越需要用科学、精准、可信的方法。然而,一些部门在网络舆情的收集分析、监测研判、回应沟通、引导说明和危机管理过程中,尚处于粗放式阶段,相关工作较为感性主观,一些部门仍然停留在“部分网民认为”、“某网友认为”等定性描述上,缺乏科学、扎实、直观、量化、可比对的数据基础,难以全面反映特定区域和特定时域网络舆情发生、发展状况与趋势,更谈不上形成系统、规范的网络舆情分析研判体系。如何从主观判断迈向客观分析和量化管理,建立定向分析、定量研究与有效管理体系,成为我们及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案例分析:济源“瘦肉精”事件中双汇的危机公关 1、概述:2011年3月15日,中央电视台的维权行动中曝光了济源双汇集团所用生猪中含有大量瘦肉精,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此次事件引起广泛热议。双汇集团进行了一些列危机公关行动,

但其中漏洞百出。面对如此状况,如何突出重围重塑企业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呢?下面将针对双汇集团“瘦肉精”事件做一个全面的分析,包括:双汇“瘦肉精”事件的经过,双汇在此事件中的危机公关的手段和效果分析,以及双汇危机公关手段的改进和思考,用危机公关中的危机处理原理,分析制定危机公关策略。 2、瘦肉精事件回顾 2011-03-15双汇被爆使用瘦肉精猪肉,“健美猪”大行其道2011-03-16双汇集团承认使用瘦肉精猪肉,发声明致歉 2011-03-17商务部派出督导组前往河南,督查双汇集团下属企业,农业部,开展瘦肉精拉网式监测,双汇集团再次声明,高管被免,产品收回 2011-03-19 国务院派人督查瘦肉精,河南沁阳清查被指过场2011-03-20 河南首次通报:双汇冷鲜肉瘦肉精抽检呈阳性2011-03-21 济源双汇无限期停产整顿,双汇发展重组存隐2011-03-22 济源双汇公司确认17头瘦肉精生猪,国务院工作组要求彻查“瘦肉精”事件,严肃究责 2011-03-23 双汇紧急召开4000多人规模的全国经销商视频会议,以应对下架危机,希望能重新启动市场 2011-03-25 河南“瘦肉精”肇事来源基本查明,发现3个制造窝点 2011-03-30 农业部排查称河南瘦肉精事件属于个案 2011-04-01 双汇召开万人大会二度致歉,拟引入第三方检测产

社会舆论热点事件传播分析报告

社会舆论热点事件传播分析报告之“梅姨”事件 社会舆论热点事件,往往是一些能够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事件。如近期的“梅姨”事件。自11月14日起,“梅姨”这一名词开始成为网络舆论重点讨论对象,全世界都想找到她。2003年至今,9起拐卖儿童案均通过神秘人贩“梅姨”完成交易,目前仅找回2名被拐儿童,然而梅姨尚未落网。话题因涉及儿童拐卖,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网络上对此案的讨论群情汹涌,伴随着谣言滋生。“梅姨案”网络舆论焦点分布在多个维度,儿童拐卖罪行、梅姨画像等均成为热点议题。对近一周的网络热度来看,从梅姨案最新进展引发热议,到网民关注被拐家庭,斥责人贩子买卖行为;从梅姨画像公诸网络传播,梅姨落网为不实消息,到公安部辟谣梅姨彩色画像;网络热度随事件发展产生波动,舆情传播形成3次峰值,体现公众对事件的关切。 随着案件的进一步推进,舆情传播期间产生了多个话题标签,“梅姨案进展”、“梅姨画像”等提高了公众对事件的关注度。其中#神秘人贩子梅姨案最新进展#、#梅姨案找回儿童父亲已自杀#引发网友的高度关注,社交网络上话题阅读量均超过4亿。 以@头条新闻发布的新进展来看,“找回儿童父亲自杀”成为舆情激化的导火索,“人贩子”破坏原有的幸福家庭,给亲人带来难以磨灭的伤痛,成为网民义愤填膺的谴责对象,网络声音难以诉诸理性。而出于同理心,一方面网友同情被拐家庭遭遇,对人贩子行为表示愤慨不已。另一方面,也迫切希望通过网络传播力量,加深网友对梅姨面部特征记忆,帮助警方早日抓获嫌犯。

在网络上热传的新画像由我国著名模拟画像专家林宇辉绘制,而据被拐儿童父亲透露,网上发的彩色照也是画像专家林宇辉提供的。与此前的黑白照片没有差别,为了让大众更直观地辨认,请人用电脑合成,经某基金会组织发布,随后经广大网民刷屏传播。 11月18日,@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对在朋友圈及社交网络上热传的梅姨彩色画像进行辟谣,并非官方信息发布,不信谣,不传谣。通过蚁坊软件的舆情监测系统鹰击早发现研判,在该则声明发布前后,网民情绪出现了明显的缓和: 辟谣前:负面情绪突出,占比达到61%。“记住梅姨长相”、如何惩处人贩子、谴责其道德缺失等负面言论充斥网络。 辟谣后:较突出的负面情绪由61%下降至31.5%,与此同时,正面及中立情绪比例有一定的上升,对非官方验证的消息,抨击发泄情绪逐渐回归理性,主动转发辟谣博文形成合力,在信息未经权威发布前,不妨“让子弹飞一会”,静候佳音。 “梅姨”画像刷屏社交圈的背后,是阵线统一的网民对悲剧家庭的共情,急切将梅姨绳之以法的心理,借助社交网络的快速传播,警醒自身及周边人提高防拐意识,为早日侦破梅姨案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在这一社交网络广泛传播下,提高对网络信息的去伪存真同样重要,期待梅姨早日落网!

舆情分析

“红黄蓝”事件舆情分析 11月22日,有网民爆料称,有十余名北京红黄蓝幼儿园新天地分园入园儿童的家长到朝阳区管庄派出所报案,称怀疑幼儿园园长和老师涉嫌猥亵和虐待儿童。爆料还称,幼儿园四名女童下体红肿,一名女童被猥亵昏迷。园内老师平时还存在其他虐童行为。 11月23日,《新京报》、澎湃新闻网等多个媒体报道此事称,据多名家长反映和幼儿描述,该园“国际小二班”以及“小小班”有8名孩子疑似在幼儿园被扎针。该园孩子还发生被喂食白色不明药片、褐色药浆以及“脱光衣服罚站、关小黑屋”的情况。另据新华社报道,北京警方已于22日接到家长报案,警方正在根据家长反映情况进行调查取证。 事件引发舆论高度关注,当日的新闻报道量达692篇。媒体在对事件进行报道时,还针对红黄蓝幼儿园的教育背景等展开深挖。据财新网等媒体报道称,该幼儿园是北京红黄蓝儿童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旗下的一所直营幼儿园,2015年11月及今年4月曾先后被曝光2起虐童事件。据“易简财经”等微信公号发消息称,今年9月,红黄蓝教育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但此前红黄蓝教育的IPO文件显示,其风险披露超过30页。红黄蓝教育的创始人史燕来系北大毕业,曾3次荣获“商界木兰”称号。另据新浪财经消息,该幼儿园园长目前正在配合警方调查,不便接受采访。事件在微博迅速引发热议。一些家长控诉自己孩子在幼儿园的遭遇的视频在网络中被刷屏,“#幼儿园被曝针扎幼童#”等微话题迅速登上微博热搜。“@财新网”、“@现代快报”等均对此进行关注。据不同家长反映,多名孩子在幼儿园被脱光衣服罚站,并疑似遭遇猥亵。与此同时,一些揣测类消息在微博中流传。网民“@Reginababy_lsy”等发布微博帖文称,“园长和她老公勾结部队群体猥亵”,“联合红黄蓝新天地幼儿园旁边的老虎团长期供他们猥亵,时长一年多”,这一消息引发舆论揣测。网民惊愕、愤慨之声高涨,但也有较为理性的网民呼吁不信谣、不传谣。目前部分微博已删除。 该事件激起了多数明星及网络大V的“共情效应”,尤其是已为人母的女性明星们,她们纷纷通过微博表达对该事件的愤怒。其中,演员章子怡、伊能静的微博转评量超过百万量级,且获得众多网民点赞、支持。转发网民中,更是包括了赵丽颖、陈学冬、景甜、Papi酱等明星、网红大V。 事件的恶劣影响引起官方重视。23日下午17时许,北京朝阳区教委信访办负责人在幼儿园门口给予了现场回应,称目前教室内监控视频已被警方调走,班上3名涉事教师暂时停职,改由其他老师替换。当晚20时许,教育部新闻办官微“@微言教育”针对此事通报称,已责成地方有关部门立即启动调查,尽快查清事实真相,并部署开展幼儿园办园行为专项督查。21时许,北京市朝阳区政府官微“@北京朝阳”发布情况通报称,朝阳警方已成立专案组目前正在工作中;区政府已成立工作组进驻幼儿园,“一经查实绝不姑息”。24日,舆情持续发酵并有逐渐扩大化趋势。8时许,红黄蓝幼儿园在其官微“@红黄蓝教育机构”发表声明向新天地国小二班家长致歉,并称已配合警方提供了相关监控资料及设

职工舆情调研报告

职工舆情调研报告 职工舆情的特点与工会的干预机制研究 舆情指在一定时期内,民众对关乎自己切身利益的公共事务或自己关心的特定事件所持有的群体性思想认知、情绪反应、价值判断和意见倾向等方面的综合表现。概括地说,舆情就是民众的态度和意见。职工舆情是广大工人阶级对单位内外关乎自己切身利益的公共事务或自己关心的特定事件所持的态度和意见,包括对自身的认知、对所在单位的评价和对整个社会的态度。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舆情作为民意的一种集中体现,愈来愈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因而近些年,对于舆情的理论和现实研究也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然而,对于职工舆情,学术界关注甚少,几近空白。事实上,与普通的舆情相比,职工舆情具有特定的主体、客体和传播规律,在监测机制和干预机制上也有特定的现实基础和需要。工会作为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有效地疏导、监管、掌控和利用职工舆情的发展趋势与变化规律,不仅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能这一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当前工会组织发挥社会职能所应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报告在对工会干部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基础上,查阅有关资料,深入分析职工舆情的特点,工会干预的重要性、现状和困难,进而提出完善工会干预机制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一、职工舆情的特点

与一般意义上的舆情相比,职工舆情具有以下特点: 1、从主体上看,职工舆情的主体是职工群众 一般意义上的舆情的主体是民众,是和掌握权力的官员相对的,也是和掌握各种资源的精英相对的,民众就是指普通百姓。而职工舆情的主体范围是特定的,特指职工群众,即工人阶级。工人阶级作为我国的领导阶级,是执政党的阶级基础。随着上海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转型,职工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到“十*五”末上海的从 业人员已超过1XXX万人,工会会员数已达到XXX万人。其中,非 公经济职工已成为职工队伍的主体;同时,“80后”职工、农民 工也越来越多。职工队伍的重大变化及其特殊的政治地位决定了职工舆情往往是整个社会的舆情热点。职工群众的利益意愿和诉求往往是整个社会关心的问题;涉及职工队伍稳定的群体性事件也就成为社会性事件;职工对一些社会热点、焦点和民生问题的反应与看法在很大程度上也代表了社会大众的普遍态度。 2、从内容上看,职工舆情主要来自职场方面 一般意义上的舆情内容是关乎民众切身利益的公共事务或民 众关心的特定事件。由于民众类型多样,关注范围广泛,因此一般意义上的舆情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与一般意义上的舆情相比,我们认为,职工舆情的内容主要来自职场方面。由于职工个体的差异性和具体利益关系不同,尤其是职工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的特点,会对同一事件产生不同的意见、情绪和行为。一般而言,职工舆情包括职工对自身的认知和评价,如职工的个人

舆情危机管理与案例分析课后测试

1,近年来舆论危机的管理和控制现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体,社交网站,视频网站和移动通信日新月异。它对网络舆论的影响更为复杂和深刻。舆论已成为社会和谐与稳定的象征,并已成为社会和谐与稳定的象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微博客,社交网站,社交网站,互联网舆情案例分析以视频网站和移动通信为代表的社交媒体日新月异。他们对网络舆论的影响更为复杂和深刻。舆论已成为社会和谐与稳定的象征,并已成为蒙得鲁纳各界的支持。它已经成为社会和谐与稳定的象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微博,社交网站,视频网站和移动通信为代表的社交媒体日新月异。它对网络民意的影响更加复杂和深刻,民意已成为一种新趋势。目前,社会和谐稳定的象征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Internet信息是丰富,庞大,复杂,虚拟,隐蔽,分散,可渗透和任意的,等等。但是,一些部门在收集和分析网络舆论,监测和判断,响应和沟通,指导说明和危机管理过程中仍处于广泛阶段,相关工作相对而言是感知性和主观性的。一些部门仍然对“一些网民认为”和“一些网民认为”进行定性描述,科学,扎实,直观,定量和可比的数据库无法完全反映特定地

区和时间网络舆论的发生,发展和趋势。领域,更不用说形成系统,规范的网络舆情分析和判断系统。如何从主观判断过渡到客观分析和定量管理,建立方向性分析,定量研究和有效的管理体系,已经成为我们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微博,社交网站,视频网站和移动通信为代表的社交媒体日新月异。它对网络舆论的影响更为复杂和深刻。舆论已成为社会和谐稳定的标志。蒙如县社会各界人士的帮助已成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之所以来探访胡水清宫,池汇马陵,是因为讨论了导致戴友梅僵硬的厨房的鸟窗,葛佛·黎平,刚起床睡觉的事。2,案例分析:双汇危机公关案例分析济源“盐酸克仑特罗事件7例网络舆情分析1.舆论危机管理与控制的现状。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微博,社交网站,视频网站和移动通信为代表的社交媒体日新月异,对网络舆情的影响越来越大。意见已成为当今社会。15日,央视的维权行动揭露,济源双汇集团使用的这头猪含有大量的盐酸克伦特罗,严重危害人体健康。这一事件引起了广泛的辩论。双汇集团开展了一系列危机公关行动,但漏洞很多。面对这样的情况,如何突围,重塑企业的良好声誉和形象?以下将对双汇集团的“瘦肉

舆情案例的分析

舆情案例的分析 一、涉民生类突发舆情大幅度增加,线上线下关联度进一步加强,民众更容易被煽动,舆论形势也更为严峻。涉及民生的突发舆情呈现大幅度增加趋势,且横跨多领域多部门,环保、教育、涉警、安全生产、医疗、食品安全均有不同程度涉及。网络舆论形势正式进入涉“民生”时代,之前纯以“推墙”、“凿船”言论为颠覆策略的推墙派已悄然改变策略,更倾向于利用与百姓息息相关的民生类突发舆情进行针对性炒作、集中性煽动,这种煽动效应隐蔽性强,线下影响度大,且较易刺痛公众的敏感神经,引发的舆论颠覆往往容易延伸到线下,引发群体性事件,这点从漳州古雷PX 爆炸案、庆安枪案、毕节儿童自杀案等等这一系列的突发舆情中就可见端倪,舆论形势非但没能有所改观,反而渐趋严峻。 二、因官方舆情应对不力而衍生出的“舆情搭车”现象,拷问着各地官方的舆情智商。舆情搭车是指,当一个突发舆情未得到官方足够重视和有效处置时,往往会在网络中衍生出由这个热点展开的各种舆情传染效应。天津港特别重大爆炸事故,由于天津地方与交通部之间迟迟达不成发布主体的共识,加上天津官方的舆情应对不力,直接导致了此次

事故的“舆情搭车”传染效应很快在全国各地逐渐显现。青岛天价虾事件,也是如此,就因为当地物价部门一句“现在休息,等上班了再说”而使得舆情不断发酵,不仅事后青岛相关部门吞下了舆情处置失败的苦果,而且还衍生出各种与此相关的传染效应。例如:刚过几日,舟山的陈年旧事就再次被重提,而与“天价虾”事件有着本质区别的宁波“青蟹”也莫名其妙地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看似毫无关联的“舆情搭车”却一次次拷问官方的舆情意识与智商。 三、政务微博频出低级事故,凸显网络政务建设短板。政务微博作为官方与民间“上通下达”的中间平台,却因“领导认识不到位”、“管理员媒介素养缺失”、“制度设计空白”等各种原因而陷入“僵尸微博”、“微博个人化”、“微博娱乐化”的尴尬境地,非但显现不出政务微博该有的信息源属性,反而频出各类低级舆情事故,令政府公信力蒙受巨大损失。面对出事故后的“舆论补救”,一些政务微博表现出的担当缺失令人失望,例如@和顺国税12366官微发出侮辱警察的言论引发舆情后,非但没能表现出直面错误的责任担当,反而以“被盗号”之类的滑稽理由意图掩盖,而@南芬网安面对舆论的一致质疑干脆关了评论。这类政务微博在如今“互联网”的形势下表现出这般极不匹配的舆情意识与应对能力,令人遗憾,若还不能有所改观,今

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案例分析

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案例分析 摘要: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特别是非正常死亡事件引发的不稳定事端影响了高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和学生的健康成长环境。如何妥善处理好此类事件成为创建“平安高校”和“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发展转型阶段,各种社会矛盾尖锐、频发,加上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导致网络舆情环境恶化,甚至谣言四起,对党和政府创建和谐社会带来严重挑战,也使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严峻形势。 关键词:高等院校突发事件舆论引导 一、某高校学生坠亡事件描述 2011年4月30日凌晨3:26,广东某高校保安在宿舍楼下巡逻时发现有人躺在地面不起,立即报警同时向学校领导汇报、联系车辆就近送往区第二人民医院急救,学校领导随即也紧急赶往医院。警察到现场后,立即进行了现场勘验。后经调取学校监控视频,发现有人于凌晨3:19分左右坠楼。由于正值五一放假期间,学校根据坠楼者的体貌特征在全校留校住宿学生中展开排查,确定坠楼者为是本学院2007级学生涂某。随后学校通知学生家长。 二、学生坠亡事件的危机处理和舆论引导 1.快速发现,迅速反应,启动学校应急工作预案

高校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特别是非正常死亡事件发生后,是考验学校平时工作实效和处理突发事件能力的重要时刻,此时,高校内部一定要形成高度的思想认识和工作统一协调的局面,并要及早启动应急工作预案,妥善处理发生的各项由该事件引发出的其他的突发事件。 本案例的学生坠落事件发生不到十分钟,刚好该学院的保安在执行夜间校园巡逻时发现了。该保安迅速向保卫处处长汇报了,马上报了110和120,保卫处处长及时将情况汇报给了学校领导,学校领导、其他相关职能负责人以最快的时间赶到事发现场,部分学校领导赶赴医院开展学生抢救工作。 同时,学校启动了学校的应急工作预案,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应急处理小组,设立了多个工作小组,按照学校的应急预案有效开展工作,为下一步化解危机打下了基础。 2.及时澄清,权威发布,避免不实消息的负面影响 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特别是非正常死亡事件受媒体的关注度比较高,事件引发的不稳定事端的参与人员聚集力比较强,学生群体通过微博微信传播相关信息速度比较快,因此容易成为社会关注热点,一旦被歪曲炒作,极易对学校造成重大负面影响。 本案例的涂某为毕业生(性格较为内向,有心理咨询

舆情分析报告

舆情分析报告 事件简介:2020年7月5日,杭州三宝北苑社区的一名妇女神秘失踪。经过警方几天的侦查和侦查,7月23日,杭州市公安局发布通知:杭州妇女离奇失踪案取得重大突破,失踪妇女被杀害,其丈夫徐某涉嫌犯有重大罪行。犯罪,江干分公司已依法采取了刑事强制措施。徐某于23日10:00进行了初步介绍,由于家庭生活矛盾,他对妻子来XX感到不满。7月5日清晨,赖惠利睡得很香,他杀死了赖惠利,并将尸体扔进化粪池。目前,徐某已依法被警方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研究概述:杭州女子失踪案自进入网络视野后便呈现出全民关注的传播趋势,整个事件的网络传播不管在传播数量的量级上还是在传播媒介的呈现上,乃至在网络舆论的生成表达上都表现强大而复杂的舆情态势。因此本文依托于蚁坊软件舆情监测系统,基于舆情分析的目的对该事件在网络上的舆情趋势演化周期、传播主体对舆情发展所起的正负向作用、全网探案下网络舆情的戏剧性转向、网络舆论的抨击性指向与对抗等方面进行详细的研究分析,进而对于这类事件在网络传播环境中出来的传播新特点、舆情新表现进行总结归纳。在对各类传播失范行为的反思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应对举措,以期为这类事件的传播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

一、杭州女子失踪案网络舆情传播态势分析 杭州女子失踪案发生于7月5日,但是进入公众视野差不多始于7月16日。从7月16日起该事件开始在网络上引发关注,在7月21日之前,该事件的网络传播热度趋势大体上呈现出前期相对平稳但热度较低的态势;7月22日起,传播热度趋势则呈现出起伏明显且热度高涨的态势。总体来看,舆情传播周期相对较长。从事件发展在网络上传播的基本情况来看,该事件的舆情传播周期大体可以分为三大阶段:舆情初始阶段、舆情爆发阶段、舆情回落阶段。每个舆情阶段凸显一定的信息传播特点。 1、舆情起始阶段(7月16日——7月21日):悬疑离奇下的全民探案 该事件最初是以杭州一女子睡觉时离奇失踪这一信息标题进入公众视野的,可以说这一信息标题成功的契合了公众的猎奇心理,从源头上抓住了公众的好奇心。随后关于杭州女子午夜消失监控全无的信息更使该事件笼罩的悬疑离奇色彩更加浓郁。也正是浓厚的离奇色彩,在引发网民好奇心的同时也驱使网民对失踪女子去向的可能性想象,并掀起了一场全民探案的网络风潮。随着各大网络平台上该女子离奇消失的信息密度不断加强,网民探案的欲望也不断强化。从网民探案的具体情况来看,大体可以分为两大类:其一是网民基于自身的专业优势、兴趣领域、过往案例借鉴以及细节搜集等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分析,整个探案过程伴随着一定的理性

经典的事件舆情总结

经典的事件舆情总结 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舆情总结范文1 中国游客被瑞典警察扔坟场事件发生后,舆情不断发酵,小 叫“船长的视界”的网友跟帖说:“不可强求公众的理性,毕竟没有人知道事情的所有真相,再有一点就是每个人所关注的情趣点不同,喷的对象便会不同。但不管怎样说,能有这样一个让所有 再写一篇*对这件事的舆情作一个总结,分享几点思考。 当事各方有何过错?

曾先生一家有没有过错?这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也是舆情撕裂的关键点。如果对这个问题不能实事求是,那么舆情就会永远撕裂。坦率说,曾先生一家的过错是在曾先生身上,而不在他父母身上。曾先生在瑞典警察到来之前如果有过错也是小问题,他在瑞典警察到来之后情绪失控,应对失当,这是因为他当时处于崩溃状态,也可以谅解。曾先生的主要过错在于事后没有全部说实话,有谎言。某报采信之后予以报道,激起了第一波汹涌的舆情,主要都是指责瑞典警察粗暴对待中国游客的。随着更多现场视频流出,特别是曾先生自己扑倒在地哭叫的视频曝光后,让很多人感觉被曾先生欺骗了,舆情骤然大反转。 酒店方面的过错主要有一点,就是在驱赶曾先生一家时,忽略了曾先生一家是已经预订了酒店的准客人的权利。此前酒店其实是考虑到了这一点,因此允许曾先生一家在酒店大堂休息。后来酒店改变态度事出有因,酒店有权让曾先生一家离开酒店,但应该与人为善,应该主动向曾先生一家表示,可以把行李寄存在酒店里再离开。你让曾先生一家三口拖着大大小小的行李在半夜三更到哪里去呢?如果曾先生一家寄存了行李,没有了行李负担,相对就能心平气和一些了,空着手到哪儿去都能对付。酒店无视曾先生一家作为准客人应有的权利,驱赶时具有主观恶意,这是一种过错。

2015年一季度教育舆情分析报告

2015年第一季度教育舆情分析报告 ——兼及山东教育舆情事件分析 张增伟王颖吕可成 基于学术视野和科学方法,全国教育舆情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教舆网)对全网和定点网站如: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教育网、新浪网、搜狐网、腾讯网、网易、凤凰网等主流网站新闻、新闻跟帖、微博、论坛、贴吧、博客等网络媒体监测,共总结2015年1月1日~3月31日具有一定影响、媒体和公众关注较高(典型)的教育舆情事件376起,具体内容如下。 一、一季度全国教育舆情地图 图1 一季度全国教育舆情地图1 数据来源:全国教育舆情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舆情量呈现“凹”型发展态势。1月至3月份,舆情事件量分别有128起、113起和135起——2月份正值假期,舆情量下降,3月份正值各级各类院校开学季,舆情增量明显。其中,全国性舆情事件38起,地方性舆情事件338起2。 1网络舆情的预警等级被划分为: (1)蓝色级(Ⅳ级):存在舆情,舆情事件量少;(2)黄色级(Ⅲ级):存在舆情,舆情事件量较多;(3)橙色级(Ⅱ级):存在舆情,舆情事件量多;(4)红色级(Ⅰ级):存在舆情,舆情事件量很多;另外,白色表示不存在教育舆情事件。 2全国性舆情事件:舆情事件内容指向各省市;地方性舆情事件:舆情事件发生地为具体的某个省市或舆情事件内容指向具体的某个省市。

对于地方性舆情事件,各省市教育舆情事件分布呈现整体分散、局部集中的特点:事件多集中在华中、华东、西南和华南地区。就各地舆情状态而言,北京、四川和浙江的舆情为橙色预警状态;广东、江苏、河南、湖北、陕西、安徽和山东的舆情处于黄色预警状态;湖南、福建、重庆等多数地区舆情处于蓝色预警状态;部分地区无典型的教育舆情。此外,不明确指向某省市的教育舆情事件量占全国教育舆情总量的10.1%。 山东舆情量较多。1月至3月份,山东的舆情事件量有16起,较多,处于低水平的黄色预警状态。舆情事件主要来源渠道为门户网站(60%);多集中发生在教育管理领域(8件,占到一半),此外,学生表现和师德师风领域,分别有4起和3起。需要指出,老师和学生是引起舆情的主要群体,而高校的管理决策和学生的特立独行是舆情产生的主要诱因。具体如“山东大学人体标本外流”、“临沂一初中生暴打小学生要求签卖身契”事件等。此外,就公众对舆情事件的情感表现来看,负面舆情事件10起,占62.5%,高于全国水平(46.8%)。 二、舆情概况分析 超半数舆情事件通过新媒体首发,但纸媒(网络电子版)地位仍不可忽视。网络教育舆情事件的传播载体主要来自纸媒(网络电子版)、电视、广播、门户网站、微博、论坛和视频。一季度,来自新媒体(门户网站、微博、论坛和视频)的舆情事件比例(55.4%)超过一半,高于来自传统媒体(纸媒、电视和广播)的比例(44.6%)。可以看出,伴随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及移动终端的普及,尤其是微博、论坛、贴吧、微信等社交应用的广泛使用,社会公众不仅是新闻的接受者,也是新闻的发布者,还可以是新闻的传播者,新媒体成为网络教育舆情事件的重要载体,有着不可避免的趋势。 但是,纸媒作为舆情事件的首发媒体占近四成(42%),地位依然不可忽视。一方面纸媒可以通过对信息筛选进行议题设置,推动社会正能量教育事件的传播,比如对正面教育人物的报道等;另一方面纸媒具有较强的公信力和权威性,报道内容可引导舆情的发展走势,尤其需指出的是,客观、全面、具有潜在倾好性的报道,将有助于舆情事件的化解。

教育舆情案例分析

教育舆情案例分析:做好教育舆情的管理和应对方法 近日,被爆出了一起类插队怀孕被辞退,与单位对簿公堂事件,引起广大网友的热议。早在之前就有爆出过类似的事件,强制怀孕教师支教。面对这类教育事件,应该如何做好教育舆情的管理和应对呢? 下面就以这类事件为教育舆情案例分析,做好教育舆情的管理和应对方法,具体如下: 1.女教师“插队”怀孕被辞退,与单位对簿公堂事件发布后,在网上迅速传播扩散开来,引起网民的热议,大众对此事的态度看法也各有不同。从本次事件来看,教育机构一旦发生教育舆情事件,需把握好舆情管理和处置时机,最好在第一次传播时,及时采取处理措施,避免让事件持续发酵,大范围扩散,成为舆论热议的焦点。 2.本次事件之所以能够快速发酵成微博热门事件,跟校方舆情管理和处置有着直接的关系。在事件在发生后,学校在舆情反应速度上不够及时,事件第一次传播期间,没有及时处置,加速了事件的二次传播。因此,为避免舆情事件的二次传播,教育机构就需做好舆情监测和管理工作。建立网络舆情监测队伍,专门负责网络信息监测和管理。 3.由于网上信息更新和传播速度太快,为提升监测人员工作效率。教育机构可配备蚁坊智能化的舆情监测软件,作为网络信息监测辅助工具。通过舆情监测软件,自动对全网平台上涉及教育相关的信息进行实时监测,自动预警教育类的敏感信息。还可设定特定语义,进行特定事件实时监控,自动生成数据分析图表,为教育舆情管理方案的制定和调整提供参考依据。

4.从这起事件的发展来看,很显然相关地区的教育部门没有想到事件会在网络上发酵这么严重,由此说明教育管理部门仍然存在预警措施比较滞后,体系不够健全等问题。教育部门要对辖区内相关网络信息实时监测和研判,鹰击早发现系统可对可能引发舆情危机的信息第一时间预警,推送给相关负责人,预防舆情危机的形成。 5.教育舆情危机爆发后,公众对舆情信息的需求迅速上升,而且网络言论众说纷纭,教育管理部门的沉默反而会加剧自身的被动地位,激化网民的抵触情绪。因此,教育部门应该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第一时间发布官方权威信息,牢牢把握话语权和主动权,避免教育网络舆情继续升级。 6.在事件发酵一天后当地教育局才回应舆情,相关新闻已经在网络上满天飞。在互联网+自媒体的时代,每个人每天都能生产出非常多的信息,这也成为教育舆情监管的问题所在。教育部门应该培养自己的新媒体发声平台,及时响应社会关切,对失实谣言予以还击。

网络舆情热点事件的特征及统计分析

网络舆情热点事件的特征及统计分析 【摘要】我国正处在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从民意的呈现中透视和把握社会发展的关键及社会矛盾的纠结点是一个重要方法。通过舆情检测分析表明,我国相当多的政府机构及官员对于网络背景下的社会政治相当不适应,社会的政治紧张度正处在一个高位运行的情势中,亟需构建社会的“安全阀”机制及对民众的精神抚慰机制。 【关键词】网络舆情统计分析民意表达监督机制 我们正处在社会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而民意历来是社会情势的晴雨表。因此,从民意的呈现中透视和把握社会发展的关键以及社会矛盾的纠结点是一个重要的方法。一年多以来,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和北大方正共同开发基于第三代搜索技术的舆情分析平台,采用科学的方法来“计算”民意,把网络舆情、民意数字化,建立如同股市指数一样的“舆情指数”①;并在此基础上研究舆情、民意的变化法则。 2009年度舆情监测的主要发现 全年舆情热点事件呈两个小高峰分布,5月份舆情热点事件最多,10月份则平均舆情指数最高。整体来看,全年舆情热点事件呈两个小高峰的M型分布,其中5、6、7三个月的舆情事件个数最多,为第一个高峰期,一定程度上说明网络热点事件频发与季节变化等存在一定的关联度;11月由于“临时性强奸事件”等事件的拉动,出现了第二个高峰期。其余月份基本上维持在20个左右,网络空间处于基本稳定的阶段运行。全年来看,总体舆情指数可以表现出全年12个自然月网络空间的总体压力值,舆情指数越高表示网络空间的压力越大。如果说每月的舆情总指数代表了每月的网络空间的压力,那么每个事件的平均指数则说明了事件本身的烈度。经过平均化计算,全年单月平均舆情指数最高的月度是10、5、6、11等几个月度。 全年所有舆情指数在90分以上的舆情热点事件总计20个。分别是:“躲猫猫”事件、“邓玉娇案”、“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上海交通管理部门钓鱼执法”、“纸币开手铐死事件”、“河南农民张海超开胸验肺”、“杭州飙车案”、“绿坝遭遇杯葛”、“29岁市长事件”、“重庆打黑风暴”、“浙江湖州临时性强奸事件”、“内蒙古豪车女检察长”、“奥巴马女郎蹿红网络”、“甲型H1N1流感肆虐”、“湖北石首群体事件”、“国庆阅兵”、“贵州习水嫖宿幼女案”、“吉林通钢股权调整引发打人致死事件”、“力拓间谍门”、“2009年全国两会”。以

从涉震舆情事件分析

从涉震舆情事件分析:舆情监测的意义和应对具体措施 虽说,地震属于自然灾害,但网络上也有非理性或者虚假声音,甚至对政府部门地震预测失职以及地震部门处理不到位等负面舆情。基于现在舆情高发性,各相关机关单位和政府部门应当需加强涉地震舆情监测,提升舆情应对水平。 涉震舆情事件分析: 近年来,一遇到地震等自然灾害(或其他突发性事件),总有谣言流传,给社会带来负面效应。相关部门要面对的是两个“战场”:抗震救灾“主战场”和应对谣言“软战场”,而在互联网和信息发达的新媒体时代,谣言传播速度快,危害大,因此“软战场”更是需要关注,例如: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地震发生两小时后,各地关于地震的七大谣言便纷纷在自媒体上发酵,严重影响社会秩序,引发社会恐慌;再如,2018年8月13日云南通海5级地震后不久,便有网络流传称,“通海局部地区发生6.1级,同时预计凌晨04时至06时还有更大的震感”,这种传闻在群众中形成严重的恐震心里,造成不是地震甚似地震的损失。 而针对地震谣言、地震发生之后民众对地震部门处理行为的相关评论、质量反馈监测等涉震舆情监测与应对的具体措施如下: 1.建立网络舆情预测评估机制 地震灾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对于社会关注度高的事件,政府部门应当及时建立舆情预警评估,做好舆论应对准备。传统的舆情监测系统已经不能满足应对突发舆情,鹰击早发现系统对全网涉及地震部门

的相关舆情实时监测,舆情预警,重要信息第一时间推送给相关负责人,能大大提高舆情监测效率。 2.舆情监测收集机制 在当前日趋复杂的舆论环境下,传统的人工舆情监测已经根本无法满足需求,取而代之的是拥有好口碑的现代科学的舆情管理体系,例如鹰击早发现系统、鹰眼速读网系统等。这些监测系统可以对互联网上所有与地震部门相关的舆情实时定向监测,及时、全面、精准掌控互联网的舆情信息,可以解放人工,大大的提高舆情监测效率。 3.舆情分析与研判预警机制 涉震舆情专门机构按职责分工落实专人对系统采集到的信息进行汇总跟踪,实时掌握网络舆情的发展走向、讨论热点和媒体关注焦点,并根据涉震舆情的性质、危险程度、涉及范围等分析研判突发重大舆情的级别和程度,依照相应的应急预警机制,及早通知各有关部门,做到早发现、早报告。 4.注重地震舆情引导,理性救灾 现如今社交媒体高度发展,谣言不仅会让远离灾区的人们陷入恐慌,也会导致救援力量不能精准开展救援心动。政府部门要加强地震舆情引导,针对地震谣言进行科学研判,稳定民心,纾解舆论恐慌。5.强化舆情管理,及时发布信息 对网络舆论置若罔闻的消极态度,最终损害的是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因此,一旦发生震情相关的负面舆情,政府部门应当加强舆情管理能力,进行舆情监测,了解舆情发展,争取第一时间给予角度澄清负面

秦火火事件舆情分析

秦火火被拘网络舆情环境亟需净化 阳光安吉舆情监测室/文 事件回顾: 当前互联网上制造传播谣言等违法犯罪活动猖獗,网络谣言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公害,网络环境亟需整治。8月20,北京警方按照公安部统一部署,根据群众举报依法立案侦查,一举打掉一个在互联网蓄意制造传播谣言、恶意侵害他人名誉,非法攫取经济利益的网络推手公司——北京尔玛互动营销策划有限公司,抓获秦志晖(网名“秦火火”)、杨秀宇(网名“立二拆四”)及公司其他4名成员。 秦、杨等人组成网络推手团队伙同少数所谓的“意见领袖”、组织网络“水军”长期在网上炮制虚假新闻、故意歪曲事实,制造事端,混淆是非、颠倒黑白,并以删除贴文替人消灾、联系查询IP地址等方式非法攫取利益,严重扰乱了网络秩序,其行为已涉嫌寻衅滋事罪、非法经营罪。秦志晖、杨秀宇二人对所做违法犯罪事实供认不讳。目前二人已被北京警方依法刑事拘留。 自8月21日,人民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该事件后,引发媒体和网络舆论的强烈关注,一时间“网络推手”相关话题呈现出爆发性增长,舆论热度迅速上升,媒体和网民纷纷参与到话题的围观和热议之中,“严打网络推手”,“网络环境需净化”等声音覆盖网络平台。

数据来源:阳光安吉舆情监测系统 从下图中可以看出,该事件在微博平台中出现后,当日便受到网民的强烈关注,舆情热度达到最大值,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上该事件话题均成为微话题排行上的头号热门话题。@人民日报、@京华时报、@央视新闻等官方微博纷纷对该事件进行报道和评论,带动大量网民参与讨论,网民对于善造谣言的“网络红人”被抓拍手叫好。8月22日后事件的整体舆情热度逐步下降,8月25日出现一次小幅度反弹,缘于当日曾被誉为“腐维权斗士”、“网络知名爆料人”的周禄宝被苏州警方抓获信息的出现。 1530 1420 447 344 383 161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1800 8月21日 8月22日 8月23日 8月24日 8月25日 8月26日 网络新闻媒体动态分析

云南丽江女游客被殴打毁容事件网络舆情案例分析

云南丽江女游客被殴打毁容事件 舆情案例分析 一、事件简介 2017年春节前夕,微博用户“琳哒是我”曝光自己在云南丽江游玩被无端殴打致面部毁容的经历,并质疑当地警方不作为。极具视觉冲击的照片、屡屡曝光的旅游乱象,令这起事件瞬时引爆舆论场。丽江先后两次发布官方通报,但因通报内容针对性不足,在核心议题上表态含混,招致当事人不满,并造成舆情持续高热。 二、进程实录 1.舆情起点:女子微博称被打毁容引关注 1月23日和24日,一名女游客微博附照片爆料自己2016年11月11日在丽江宁蒗烧烤摊挨打遭毁容的经历,并对警方拒让其做伤情鉴定、未告知案件进展等提出质疑,当晚全民热议引爆网络。 随后,《法制晚报》、新华网等主流媒体均第一时间关注该事件,媒体转载时多沿用了《丽江遭暴打女子:无法接受毁容事实已拟好遗书》等颇具煽情意味的标题,进一步助推舆情发酵。同时,在诸多网民、网络大V及各类营销帐号的“帮助”下,在丽江被打毁容的微博话题成功占据微博热搜榜单第一位。 2.舆情蔓延:官方两次通报未获认可 1月25日中午,@云南丽江警方发布关于“丽江发生打

人事件”调查情况的通报,称主要嫌疑人已被警方控制,案件正依照法律程序办理中。并称,受害人的伤情,根据《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4.2.2条,以容貌损害或者组织器官功能障碍为主要鉴定依据的,在损伤90日后鉴定。然而,迎接丽江警方的却不是支持,而是一片“护短”的质疑之声。 1月27日,丽江市政府、丽江警方再次通报了事件的最新进展,称双方因互嫌对方喧哗吵闹引发冲突,涉案的和某松等6名犯罪嫌疑人已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 丽江警方先后两次发布官方通报予以回应,但因内容疏漏、不具针对性,导致舆情未能有效平息。 3.舆情翻涌:官方失言导致舆情反弹 随着案情逐步清晰、司法程序稳步推进的情况下,个案舆情趋于平稳之时,丽江市公安局官方微博一条含有侮辱受害人内容的微博,直接导致了舆情的反弹,舆论的负面倾向进一步加深。2月10日,@云南丽江警方官微转发文章侮辱被打女游客,不少网民痛批云南丽江官方侮辱女性,要求官方立即道歉。11日,丽江警方发布通报称,在核实情况后,对涉事民警给予行政记过处分。 4.舆情消退:央视独家报道助舆论降温 2月13日,央视新闻通过采访当事人、涉事酒店老板和犯罪嫌疑人,对网民关注的几个重点问题进行独家报道,全方位的还原了案件真相。随后,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搜狐网等网站转载230多家新闻网站转载报道,助推舆论降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