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者必先育己,立己者方能立人

育人者必先育己,立己者方能立人
育人者必先育己,立己者方能立人

育人者必先育己,立己者方能立人古人云:“师者,人之模范也。”作为一名教师,如何才能在学生心中保持职业尊严?我认为:育人者必先育己,立己者方能立人。

有人曾做过一项关于大树根系的研究——在森林里,有人完整地掘出了一株百年大树。令人惊叹的是,这株大树蜿蜒曲折的庞大根系竟是树冠所占空间的两倍!可见,茂盛的大树,只有依靠深广的根系从广阔的大地中汲取养分,才能枝繁叶茂,傲然而立。

“立”者,即为站得住。树之立,在于根之深。孔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在今天,将这句话赋予时代内涵,则是对教师提出的一个基本要求。教师与学生是相互依存的生命统一体,所以作为肩负“立人”使命的教师,首先要做到“立己”。

具备深厚、系统的学科知识、学科信仰、学科思维方式以及人格特征等学科素养,正是教师实现“立己”的根。

具备系统的学科知识——能够明确学科的思想方法、学科知识体系、知识间的内在关联及学科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教师对此把握的程度,决定了其学科知识的宽度和深度。对学科知识的把握能够做到脉络清晰、框架分明,能跳出教材看教材、用教材,则是衡量学科知识高度的一根标杆。目前的教材知识体系,呈螺旋上升式,这要求教师必须做到统揽每个学段的教材,把握全局,如同下棋,将全盘尽收眼底,才能落好每个“子”。佳优贝贝亲子育儿比如,作为小学英

语教师,良好学科专业素养的含义就是教师整体把握整个小学阶段的教材,把握每个学段孩子的认知、心理、意识发展的特点,要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及创造性思维,能在教学中充分发挥美术的审美、认识、教育三者并举的功能。

与学科素养相关的人格特征,是教师综合素养的体现,各自的教育技巧无不闪现出教师的学科气质。一名优秀教师凭借自身所拥有的知识、能力、技巧、策略,凭借这些东西所蕴藏着的精神能量以及自然洋溢出来的由内而外的文化之美,凭借这些高贵而丰满的学科气质去征服学生,既要做传授知识的“经师”,更要做善于育人的“人师”。

每一名学科教师,都能站在讲台上满怀自豪地说“我就是数学”、“我就是音乐”时,相信每个学生自然会在来自不同学科教师汇成的七彩阳光照耀下,发现自我,丰富自我,绽放出流光溢彩的人生!

提到孩子,大家会想到“天真无邪”“纯真可爱”“乖巧懂事”

即使惹麻烦,也只会用“调皮捣蛋”“古灵精怪”或是更为宠溺的“熊孩子”

的确,“孩子”好像就是”干净“”纯真“的代名词,他们对于世界的认知,他们对待事物的方式,他们与人沟通的语言和日常生活的行为都是在逐渐成长的环境以及周围所赋予的一切之中展现并日益变化的。

长辈们对孩子的期望值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大,而成年人总会在这过程中用自己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希望他们如我们所愿般成长。生怕他们说错话,做错事,信错人,走错路,如果孩子不听我们这些“过来人”的,我们会难过,会愤怒,会沮丧,甚至也会灰心,会产生这类情绪的,我想大约来自于两大角色——父母、老师。

而这两种角色有哪一类不是在与孩子的磨合中成长为更好的自己?所以不是谁生来就会当好父母,做好老师的。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们都应问一问自己:“育人者,你育己了吗?”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个自人类文明诞生至今,无限存在的永恒课题。它延续至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今日,仍是我们无法回避,异常重视的问题。因为职业的关系,“孩子”这个群体接触最多,有这样一句俗语“三年一代沟,十年一鸿沟”。

况且现在社会瞬息万变的,有时还真有点要人招架不住的感觉,虽然谁也是从小时候过来的,但是长辈的小时候和孩子们的小时候那可真是天壤之别,所以我们往往不能理解个性越来越鲜明,佳优贝贝亲子育儿言语越来越犀利,行为越来越乖张的青春期的孩子们,有时越急反而越不容易走进他们,我经过切身体会与反思之后有这样几点想与大家分享一下。

1.摒弃用自我推断的方式去认定事实,要闭上嘴先倾听孩子的心声

先说个小段子:有这样两位学生,一位老师眼里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一位老师眼里顽劣好动的坏学生。某天,这两位同学不知何故在课堂上睡的不知所云,老师发现后走下讲台,经过“好学生”桌前轻轻拍醒了他,细声细语的说:“昨天又熬夜预习了吧,注意休息,别太累,这节课的重点,课后来找我再给你梳理一遍。”

语毕,大步流星的走向后面“坏学生”桌前,用手中的课本大力拍打课桌,边拍边对着睡眼惺忪的学生略带怒气的大声说:“睡,睡,就知道睡,昨天又去哪里玩了?真不知道来学校做什么?”事实却是,好学生前一晚趁着父母不在家玩了一晚游戏,而坏学生因为快到期末了自己想拼一把补以前拉下的课程到深夜。

这位老师用固定的思维模式去推断事实并且认定事实,且当着其他同学的面对这两位有着同样行为的学生表现了不同的态度。也许他是位可以给孩子高分数的老师,但他绝不是一位好老师。

想想有多少孩子是因为我们长辈的武断而抹杀了他们努力的信心,也切断了他们奋进的道路,他们只是孩子,长辈的肯定对他们而言就是莫大的动力,不仅是老师,家长呢?是不是只看到孩子没有考第一名,而忽略了他总分提高了100多分呢?所以请相信你的孩子是好孩子,那么他会成为你期望的那样。

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很多时候,我们在孩子犯错时,不问缘由,不分场合,劈头就呵斥与批评,许多成人碰到突发状况时,会习惯性的太快下判断:“一定是你先打

他,他才会打你。”“一定是你做错事,老师才会处罚你。”其实孩子也会有自己的思想,他也会有心事,也会伤心难过,只不过我们不为所知罢了。

2.不要去指责孩子的“出言不逊”,要时刻反思自己的言语与行为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年龄越大对事物的理解力,判断力,控制力就会越强,但是作为孩子他往往会最快速直观的表达自己当时的感受,较之成人而言少了些婉转,多了些耿直,少了些客套,多了些自我,作为成年人我们如果可以蹲下去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那么就会多一些理解,少一分抱怨,孩子们偶尔的“出言不逊”并不是他们不懂事,而是他们活的比我们更本真,这是这个年龄阶段最难得的特性,何必去抹杀他呢?

因为他的童真那些看似不能迎合他人的话语是会被原谅的,所以当你的孩子对着隔壁身材圆润的阿姨说出:“阿姨,你好胖哦。脸圆圆的像我每天早上吃的面包一样”时,请不要指责他不会说话,他只是真实表达。隔壁阿姨也不会因为这句话就认为他不懂事。

这个年纪他大可不必圆滑;当你在菜市场要求小贩便宜一些而声称自己剩的零钱不多时,孩子在一旁疑惑的说:“妈妈,你刚才出门时不是专门拿了一些零钱装钱包里了吗?”这时,请你不要恼怒,也不要回家对孩子一顿胖揍,那样只会徒增孩子对你的轻视,有时孩子

的语言又何尝不是一面镜子,成人是否会发现其中已逐渐变得面目全非的自己?

育人者,请允许孩子的“出言不逊”,请学会在人际交往与利益天平里保留本真。

所以遇事我们要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学会静下心来倾听孩子要诉说的一切。并教会他们懂得控制自己才会长大。我们总是用眼睛所看到去评判事物,但我们是不是在与孩子的沟通中要先学会听他们怎么说,学会倾听比急于表达更有利于我们走进孩子的心。

育人者,请学会追本溯源,不要武断去界定事实。请先听听孩子的声音这样才能更接近真实。

3.要用最简练的语言取代繁琐无止的叮咛,不要让你的爱在孩子那里产生敌视

中国的长辈表达爱的其中一种方式就是不停的叮嘱,其实说出来挺残酷,家长老师所说的话,孩子听了,那就是叮嘱,那就是爱,孩子不听,那就是废话,那就是啰嗦,谁也不想自己对孩子的爱最后变成孩子心目中的废话,变成啰嗦,那么我们就要做到变苛责命令为建议引导。很多的老师家长都有这么一种感觉,管的越多,仇恨越大,距离反而越远。

孩子把父母当成他们的“敌人”,因为他们觉得父母总是和他们作对,让他们去做不愿意做的事情。看电视在兴头上妈妈总会说:“洗

脸刷牙去,该休息了”;和同学发几条微信,爸爸过来说:“这对眼睛不好,别发了,有什么明天去学校不能说”;……还有平时充斥在耳边的“洗手去……书包整理了吗……小点声……衣服别乱放……作业写了吗……你刷牙了吗……快睡觉……”

这样一来孩子就会有这样一种心理,你不要我做的我偏要做,谁要你那么啰嗦;家长老师的心理就是,说了这么多次还不听,还是要多提醒,不然怎么能放心。于是,争吵就不可避免了。

高尔基曾说过:“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做的事。可是,要善于教育他们,这就是国家的一件大事了,这需要才能和渊博的生活知识。”要孩子刷牙洗脸不是目的,目的是要他们树立时间观念;不要发微信不是目的,目的是要注重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在表达这些的同时家长也要先于孩子沟通好,毕竟他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维与行为。

我们谁也不能去教别人,只能帮助他自悟而已。其实,爱不需要那么多的说教与长篇大论。吃饭前发现他没洗手,可以一家人都伸出手来检查一下,那么孩子自然会发现他需要去洗手,试着用简单的词语表达你的要求,要孩子感受到你关心的同时又不产生厌烦心理。这是一个度的把握,我们要说,但我们要注意说的方式,我们还不能多说。

育人者,请放开的手,敞开你的心,用更简单更轻松的方式去爱孩子。爱不是教条,不是束缚,而是有规则的独立。

新时期赋予班主任新的内涵

新时期班主任应与时俱进 ——四川省巴中中学刘丽 教师是一份神圣而又伟大的职业,教师工作任重道远。而班主任是在班级里与学生接触最频繁,影响最直接的教育者,所以班主任工作繁重而又多样。班主任工作只有与时俱进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现我就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感受: 一、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方向 班主任的人格对学生有着最具体、最直观、最深刻的影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诠释。育人者必先育己,不正者则不能教人。班主任与学生的接触要比一般教师多得多。所以,班主任应以高尚的品质给学生巨大的感化,在学生眼中,班主任应是进取精神的化身。唯有学而不厌的老师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这就要求班主任在不断积累过程中逐渐具备广博精深的知识,并完善其知识结构,同时要求班主任努力掌握教育规律,使教育教学工作取得更佳效果。 二、公平对待学生,因材施教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和管理者,班主任的一言一行至关重要。只有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才能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也只有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班主任对全班所有学生都要一视同仁,公平对待,不能歧视任何一位学生,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应看到每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全面地、辩证地认识学生,不宜过早地给学生下结论。平等地对待学生就要承认每位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每位学生都有独特的闪光点。身为班主任,就

要看到别人所看不到的优点,挖掘他们的潜能,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孩子只有在公平的沃土上,才能真正的健康成长! 三、以理解、尊重为基础,同时兼具爱心 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往往是形成共识的基础。而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就更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作为班主任就要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心理实际。班级德育工作的开展,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必须遵守“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首先要尊重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这是任何一位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前提。作为一个班主任,即使学生犯了错误,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也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敦敦教导,才能取得教育的效应。一味地训斥,只能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更不能用挖苦、讽刺的话语伤学生的心。其次,班主任要有爱心,要关心爱护班级的每位学生,使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批评教育是“恨铁不成钢”,是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健康成长。 四、严中有宽,把握尺度 在德育工作中,班主任必须对学生严格管理,严格要求。但要有一定的尺度和方法,否则容易造成学生个体压抑、自卑感、胆小怕事,缺乏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能力,甚至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导致师生关系紧张。这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不利于班级工作的开展。同时,这样的管理也容易使班主任陷于杂务,疲惫不堪,不利于其自身的完善与发展。因此,过严就会适得其反,造成学生与老师之间的隔阂,乃至对立。班主任要正确把握严格管理尺度,做到严中有宽,“宽”是指对教育表现出来的真诚、耐心、包容,以博大的胸襟

育人先育己 观念必先行

育人先育己观念必先行——新形势下如何当好教师浅谈作者: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少阳中学郑象华《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一书中指出:“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创造精神。”如今,人类社会已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社会知识化是21世纪的三大特征。所以,有人预言,在本世纪,国与国之间的经济、综合国力等方面的竞争,其实质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由此推而广之,这一切的竞争,说到底是教育的竞争。国兴运衰,事关教育;教育兴衰,事关教师。育人先育己,观念必先行。新课程实施下教师是主导者,如何改变更好的优化资源配置与教育的拓展,教师观念的转变应是重中之重。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如何做一个紧跟时代潮流、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传播人类文明的合格使者呢?下面,我将围绕此问题谈谈个人的粗浅认识,敬请斧正。 一、教师要有跟上时代潮流的新的教育观 世纪转换,社会转型,体制转轨,我们教师的教育观念也应该来个大转变。 1、由“主从型”向“民主型”转变 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主从型关系。一位西方哲学家将教育分为三种:一是仅仅传授知识,照本宣科,毫无创新精神的经院式教育;二是以教师为中心,具有个人色彩的师徒式教育;三是教师与学生处于平等地位,激发学生对探索求知的责任感并加强这种责任感的苏格拉底式教育。很明显,只有苏格拉底式的教育才显示出真正的教育意义。对此,魏书生也曾说过:教学要民主化,科学化。所以,现代教育需要构建民主与平等,真诚与友爱,尊重与理解,信任与合作,愉悦与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权威型“向“服务型”转变 传统教育观念里的“师道尊严”,显示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性”与“独道性”。 然而,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其工作、服务的对象是学生。因此,我们也只有真正立足于“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思想,真正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教育理念,增强服务意识,发挥服务功能,才能自觉地履行好教书育人的职责,更好地肩负起为人师表的重任。并且愈来愈多的事实也说明了,我们当教师的只有真正放下“师道尊严”,真正与学生打成一片,成为孩子们的朋友,让孩子们真正喜欢你这个老师,那么他们才会更喜欢你所教的学科。 3、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 传统意义上那种只会教书而不会科研的“经验型”、“技术型”的教师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当代教育家吕型伟说:教育是事业,其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其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由此可见,从一定意义上讲,那种只知默默奉献于三尺讲台,而不知“求真”,不去“创新”的教师,在当今社会不算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教师。今日当教 师要立足现实,前瞻未来,不断学习、吸收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科研的最新成果,努力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并将此运用到教改教研的实践中去。 4、由“单一型”向“多元型”转变 当今世界,知识更新加快,专业知识过时的周期逐渐缩短。单科教师的历史将结束,取而代之的是知识多元化、技能综合化的“一专多能”型教师。 5、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 如今,中国已加入WTO,教育的发展也将与世界接轨。要顺应这一发展潮流,我们就要以邓小平的“三个面向”为指针,确立“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全方位、立体化、开放式的大课本观、大课堂观、大教学观、大教育观”,实行“开放式教学和开放式办学”,

最新育人先育己教学文案

师德的培育与生成 ——育人先育己 古人云:“师者,人之模范也。”作为一名教师,如何才能在学生心中保持职业尊严? 那就是育人者必先育己。为什么要想育人必须先做到育己呢? 因为与学科素养相关的人格特征,是教师综合素养的体现,各自的教育技巧无不闪现出教师的学科气质。一名优秀教师凭借自身所拥有的知识、能力、技巧、策略,凭借这些东西所蕴藏着的精神能量以及自然洋溢出来的由内而外的文化之美,凭借这些高贵而丰满的学科气质去征服学生,既要做传授知识的“经师”,更要做善于育人的“人师”。 试想:一名语文老师,缺乏激情,远离了诗意,他能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热爱、会在学生的心灵上播下亲近母语的种子吗?一名数学老师,如果从来没有领悟过什么是理性之美,什么是严谨、简洁、和谐之美,他的数学课堂会丰富多彩吗? 想想:我们教师每天在课堂上对学生苦口婆心地“传道授业解惑”;每天都在以书本上的要求来要求学生接受。可课堂外呢,作为教师我们有没有首先按课本上的东西来要求自己呢?自己有没有真正在内心接受呢?在学习上我们要求学生一丝不苟地按时完成作业,作为教师的我们有没有要求自己一丝不苟地按时完成备批改呢?在品德上我们教师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学生守则》,作为教师的我们有没有首先让自己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呢?不,大多数的时候我们喜欢犯的错误是:对学生高要求对自己却低要求,作为教师我们都不能首先做到我们又怎能很容易地要求学生做到呢?

育人先育己。作为教师我认为要想培育出好学生就必须先培育好自己,做到为人师表、身先士卒,先自己严格要求自己,先自己来教育好自己才可育人。 学生只是一个没长大的孩子,他们的各方面都还不成熟。他们不可能具有成人的理解力、自制力、判断力的。很多事他们根本不能真正地分清是非标准的,很多知识、经验他们根本难以体验的。如果我们老师只是一味地用嘴来说教;一味地要求学生应怎样而不应怎样;一味地要求知识是怎样不是怎样。不先自己令“知”化为“行”;不先自己将知由抽象化为具体;不先自己把理论化为实践,学生不会真正理解接受的。那样只会让学生更迷茫,长而久之恶性循环而与教师的教背道而驰,根本起不到育人的作用。我们只有先自己教育好了自己,在行动上来感召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去感悟,去模仿,去学习,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这样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自主地表现出来,这才能自然而然真正达到了育人的目的。 育人先育己。如果我们每位教师都能按先“育己”来要求自己,那“育人”又何难呢?纵观历史,孔子、荀子、杜威、康德、冰心、陶行知等等一大批优秀的教育家哪一位不是先“育己、严己”呢?当然,严格地要求自己,教育自己并不是苛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成为教育家,必须具有伟人的高尚品德。这对于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来说未免太高,但是,最起码在工作中,在校园之内我们是能够做到的,是能够以最起码的教师职业道德来要求自己的。我想能先做到最起码的“育己”,则“育人”也就不难,甚至顺理成章了。 既然如此,育人先育己。作为教师我们具体该怎样去做呢?我认为可

育人者先育己

育人者先育己 古人云:“师者,人之模范也。”作为一名教师,如何才能在学生心中保持职业尊严?我认为:育人者必先育己,立己者方能立人。 有人曾做过一项关于大树根系的研究——在森林里,有人完整地掘出了一株百年大树。令人惊叹的是,这株大树蜿蜒曲折的庞大根系竟是树冠所占空间的两倍!可见,茂盛的大树,只有依靠深广的根系从广阔的大地中汲取养分,才能枝繁叶茂,傲然而立。 “立”者,即为站得住。树之立,在于根之深。孔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在今天,将这句话赋予时代内涵,则是对教师提出的一个基本要求。教师与学生是相互依存的生命统一体,所以作为肩负“立人”使命的教师,首先要做到“立己”。 具备深厚、系统的学科知识、学科信仰、学科思维方式以及人格特征等学科素养,正是教师实现“立己”的根。 具备系统的学科知识——能够明确学科的思想方法、学科知识体系、知识间的内在关联及学科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教师对此把握的程度,决定了其学科知识的宽度和深度。对学科知识的把握能够做到脉络清晰、框架分明,能跳出教材看教材、用教材,则是衡量学科知识高度的一根标杆。目前的教材知识体系,呈螺旋上升式,这要求教师必须做到统揽每个学段的教材,把握全局,如同下棋,将全盘尽收眼底,才能落好每个“子”。比如,作为小学美术教师,良好学科专业素养的含义就是教师整体把握整个小学阶段的教材,把握每个学段孩子的认知、心理、审美意识发展的特点,要具有良好的艺术素质、丰富的想象力及创造性思维,能在教学中充分发挥美术的审美、认识、教育三者并举的功能。 与学科素养相关的人格特征,是教师综合素养的体现,各自的教育技巧无不闪现出教师的学科气质。一名优秀教师凭借自身所拥有的知识、能力、技巧、策略,凭借这些东西所蕴藏着的精神能量以及自然洋溢出来的由内而外的文化之美,凭借这些高贵而丰满的学科气质去征服学生,既要做传授知识的“经师”,更要做善于育人的“人师”。 试想:一名语文老师,缺乏激情,远离了诗意,他能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热爱、会在学生的心灵上播下亲近母语的种子吗?一名数学老师,如果从来没有领悟过什么是理性之美,什么是严谨、简洁、和谐之美,他的数学课堂会丰富多彩吗?合肥市第62中学小学部语文教师薛瑞萍,正是以其广博精深的专业素养、开阔睿智的人文视野和积淀丰厚的人文底蕴,不仅征服了她的几十名学生,也震惊了小学语文界诸多教育专家,并为全国各地千千万万一线语文教师所纷纷效仿。究其魅力之源,乃是“胸中沟壑有无数传奇,眼角眉梢浸染唐诗宋词”学科气质的自然流露。如她所言:“站在讲台上,我就是语文!”

在班主任工作中育人育己---班主任心得与感悟

在班主任工作中育人育己 -班主任心的与感悟还记得2019年秋季的开学报到,我在报名册上写下一个个陌生的名字, 站在我面前的也还是一张张羞怯稚气的脸。现在一学年结束了,这些孩子即将升入八年级。一年里我作为他们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在职责履行中与学生相磨合,共学习,同成长。时光飞速,回首看看走过的路,真的是思绪万千,感受颇深。有时面对班级中出现的问题一时难以应付的我常常问自己:我个人性格、工作方法、处理问题的方式是不是适合当班主任?班主任工作又具有复杂、繁重、长期、艰巨,我我又将如何能巧妙而顺利地完成这一项任务?今天学期末我再次反思自己,虚心学习名师和身边教师的经验后静下心来,感悟如下: 一、有苦有乐苦乐参半,苦与乐都是体验 说实话,做一名班主任不容易,做一个好班主任就更不容易了。要承担更多的职责,付出更多的辛劳,对于学生的不良行为、违纪行为,教师如果管之不严,肯定属失职。做班主任工作,事情琐碎得犹如大海中之小水滴。如何才能做到既严格管理学生,矫正其不良行为,又不碰师德高压线呢?班主任难当,特别是问题学生多的差班班主任更难当。 做班主任虽苦虽累,但也有独特的乐。当自己的学生不管是在学习上,或是在其他方面取得了成绩的时候;当学生们做了好事,被别人表扬的时候;当你辛苦教育的学生就要毕业,来到你身边和你道别的时候;当每一年一度的教师节来临,你教过的和你正在教的学生为

你送上祝福,哪怕只是一条短信的时候;都是我们做班主任最开心、最高兴的时候。每当我看到学生安静也坐在教室里学习,而不是无所事事的追逐玩耍,我都会庆幸我的学生上帝能听我的话,勤奋而刻苦地学习,甚至觉得,只要他们愿学习,能够听从我的教导,就是付出再多也值得。学生视老师为朋友,心中秘密故事向你倾诉,家中困难或矛盾向你求助,老师虽感麻烦,但却享受被人尊重、受人信任的快乐。班主任的苦与乐都是一种体验。 二、将大事化小将小事化大,大与小都要协调 学生是变化的成长的,更是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班主任工作面对的就是每个学生,自然工作是实在的,具体的,来不得半点马虎和骄傲。既要从大处着眼,又要从小处着手。但是班主任事事躬亲,不但不可行也不可能。这就要处理好大与小的关系。大的方面做好工作规划,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小的方面放权让学生干部自己大胆去干。要敢于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但不能不教给学生智慧的工作方法,魏书生老师用自己的睿智激活了学生管理的智慧,这样一来,学生干部感觉到老师的信任就会非常卖力地工作,既解放了老师,又提高了自身的能力。另外,还要有大的长远计划和小的短期安排,做到遇矛盾大化小,如学生间的小摩擦。遇好事小化大,如拾金不昧,互帮互助。班主任要根据情况正确处理,前者以保持稳定团结为主,后者弘扬正气德育优先,大中见小小中见大。田丽霞老师说当她和她教的孩子发生冲突时,她首先压制住自己的火气,用平和的语气去说话。如果实在解决不了,可以放置到第二天去解决,因为经过一晚上的思

育人先育己 正己后正人.

育人先育己正己后正人 ——念好师德、师风建设“四字经“ 吉水县第二中学李清云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反映了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的特殊要求。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中小学教师塑造的对象是青少年, 青少年的好奇心,阅历少,使其对新事物的模仿和接受速度快,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影响显而易见。“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师德师风的好坏既关系学生的成长也关系到教育成败、社会风气的转向,“搞精神文明,关键是以身作则”〈邓小平语〉。我认为贯彻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搞好师德师风建设,关键在于围绕“德、能、勤、廉”四个字,把师德师风教育不断引向深入,在实践中提高教师的师德师风修养。 “德为师之本”,“德”就是把提高教师理论修养、道德水平作为师德师风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首先是教师的品德要高尚,古人十分重视个人品性德行的教育与培养,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根本。无德不足以为师,德之不高不足以立教。要有高尚的品德须先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加强对马列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是提高修养的法宝。教师应以之为指导,学校也应十分重视对教师的思想理论教育,始终保持人民教师的本色。其次是注重为人师表。“居高声自远”,良好道德风貌要靠师表来体现,教师应有处处为人师的观念,言行、举止要符合师德规范,同时学校也应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教师为人师表的责任感。树立典型、表彰楷 模,不断掀起向先进入物学习的活动。促使教师“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 “能”主要是提高教师的学识水平和业务技能。“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应有“教然后知困”的危机感,人类社会在20世纪六十年代后,知识以几何级数增长,最近30年新增知识量己超过过去2000年积累知识的总和,只有敏而好学、肯学才能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学校也应从措施上加强对教师知识业务水平的进修与培养,激励教师进修深造,学历提高,组织教师参加现

育人育己

育人育己 (1)背景 这件小事是发生在语文课上。大家都在安静地在古诗配画,可是坐在第一排的小同学任珂和同桌赵世杰却不知因为什么事而闹起别扭,不一会,任珂举手说:“老师,赵世杰老在下面哼哼歌儿,真闹人。”我听后,走过去就问孙达圣:“你哼哼什么歌儿?”他稍微停了一会儿,又哼了起来。我凑到他跟前说:“如果实在想唱,我们先停下来,你到前面大声唱一块。”他听出了我的话里有话,并没有悔改之意,而是一脸的不在乎,又在小声哼唱,还有不满情绪。 (2)主题 我想,他这样暗暗地“反抗”,一定有什么“冤情”。于是,我按捺住情绪,没有当众批评他,而是转移矛盾对他的画进行指导,好让他把精力放在画上,但是我发现他虽然手上不停地涂色,但神情还是不服气的样子。 下课的铃声响了,我刚宣布完下课,任珂同学又皱着眉头、不高兴地来告状,此时,赵世杰“获得自由后”更是不顾同学感受,故意气同学。我想,这个小家伙,究意是为了什么?不能让他就这样接着上下一节课,我决定找他好好谈一谈。 (3)细节 我抱着作业,把他叫到走廊,起先,他好像预感到要挨批,执意不去,我诚恳地说:“老师不批评你,就问你一句话”。他还是摇头,不肯来,我又蹲下来保证说:“老师真的就跟你说一句话,行吗?”他将

信将疑地跟着我到了洗漱间里,我摸着他的头问他上课为什么那样?这时,他委屈地说出了原因:原来上课画画时,他的彩笔不小心抹到了脸上,同桌任珂和另一位同学笑话他,他的自尊心受不了了,还了几句嘴后,不解气,就哼哼歌儿“报复”她。也算是自我解嘲吧。(4)结果 我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后,安慰他,并说明同学没有讥笑你的意思,只是觉得好奇好玩,比如:周老师上课作画时,脸上抹了一块颜色,你们一定会哄堂大笑,那我就不上课了?噘着嘴巴生闷气吗?说着,我做出可笑滑稽的模样,他听着、看着,含着泪水噗哧地笑了,我见他抵触的情绪有了缓解,就接着说,也要找任珂谈,并教育他同学之间要友爱,交往中闹点笑话是正常的,应当一笑了之,你是男子汉心胸要宽阔大度一些……边说边拧开水龙头,把他脸上的颜色抹掉,又替他擦干了眼泪,对着镜子说:“你看你看,脸不是干净了吗?”他看着镜子,手拽着我的衣服,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5)评析 看着他走回教室的背影,我的心轻松了许多,遇到问题,一定要弄清前因后果,这样大家都是在心平气后中化解了矛盾,进行了教育,一味地就事论事,冲动发火是不可取的,学生幼小稚嫩的心灵,是需要保护和关爱的,通过今天这件小事,我悟出了育人育己的道理,只有尊重学生,才能开阔一片教育的天空。

亦是育人,亦是育己

亦是育人,亦是育己 每个学生都是一棵刚发芽的幼苗,不见得就能长成参天大树,但也不见得就经不住狂风 暴雨、严寒酷暑的历练,关键要看它遇见了一位怎样的园丁。班主任是最辛劳的园丁,每一 位优秀的班主任无疑是用心在培育,浅了说是责任,深了说是爱。但这种“爱”,不是佯装、 不是假意,是实实在在的付出、是一种莫名地想对自己学生好的恒心,同时也要有方法、有 技巧让学生徜徉在班主任营造的良好氛围中,收获更好的自己,同时也是对班主任本身的历 练和成长,这无疑是一种双赢的选择。 我的从教经验告诉我,要想做一名优秀的班主任,我们要做的有很多。给学生立规矩, 让他们摒弃唯我独大的过去;给孩子自信心,让他发现独一无二的自己;给学生民主,让他 们拥有自我成长的空间。 给学生立规矩,让他们摒弃唯我独大的过去。当每个孩子离开幼儿园升入小学,便是一 名小学生了,但依然带着稚气、淘气和娇气,正是这些“邪气”威胁着班级立规矩。你哭我闹 是一年级的常态,此时的班主任纵使有心疼也应该做这学生皆怕的“恶人”,当“老师,我要喝水”的稚气在向老师提要求时,或许你的手已经拿起了水杯,但却应该“果断、严肃”告诉他:“水杯在那,下课后你可以自己去喝。”;当课间小小的争吵让教室充满了哭闹的“淘气”声时,不要再有安慰,先让班级安静,让他自己发现这是一个特别的声音,是自己破坏了规矩;当“我想妈妈”这让人心疼的娇气出现时,除了拥抱还应该告诉他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地方,妈妈 不能出现。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这种种看似“狠心”的举动,无一例外地是在让孩子建 立起规则意识,学会自我约束,从而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有了规则意识才能不 越矩,反之道德底线甚至法律红线的触碰全是因为没有规则意识而导致的,所以成人成才规 矩当先。 给学生自信心,让他发现独一无二的自己。规矩让孩子们产生了敬畏之心,却不能让孩 子丢掉信心。对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班主任的影响是巨大的,要摘掉有色眼镜,捕捉孩子的 闪光点,不能以貌取人。我记得邻家姐姐跟我说过“孩子不讲卫生,某某老师不喜欢她,这次考试考的成绩很好也没有奖状”。当听到这句话时我不仅些许羞怯,班里有这样邋遢的孩子,我也曾有过这样的想法,但倒不至于如此,虽然没明显地表现出来,却不会轻易关怀这样的 孩子。直到后来我在和孩子们的聊天中再一次认识到这个孩子,他会默默地捡起教室的垃圾、到处询问捡到的铅笔毫无占有之意,我才愧疚的意识到,我没有真正地了解学生,仅仅看到 他“落后”的外表就差点把他划入我的“隔离区”。那件事我表扬了他,班里想起了热烈的掌声,从他的眼神中我看到了前所未有的光芒,那是一种喜悦、是一种自豪,还有对我的敬仰。教 师的润物无声不是非得把“爱学生”这三个字说出来,真挚的情感是一定会得到学生回馈的。 给学生民主,让他们拥有自我成长的空间。规则意识下的民主自然不是自由,是矛盾时 给学生辩护的权利;是班级管理时给学生出谋划策的机会。我见过很多老师,只要听到学生 有来“报告军情”,立马各打五十大板,这种看似公平的处理方式殊不知让每个孩子敢怒不敢言,长此以往便是对班主任的不信任。要学会倾听,听他们陈述,给他们辩护的权利。学生 都是单纯的孩子,都觉得自己委屈、有理,不一定就是因为他们强词夺理,或许仅仅就是年 少无知、不分对错,耐心的倾听、道出苦水后便可悉心教导,讲明道理学生便自知对错,此 时的惩罚便心服口服,心中自然多了一份愧疚以及对老师的敬佩之情;要学会放手,把班级 管理交给学生。有时我们低估了学生的能力和潜力,他们并不像我们所认为的如此“无知”。 之前我是一个“辛苦”的班主任,每天中午的值日我指挥、午餐排队我整队、午休纪律我约束,感觉自己就是个陀螺,忙得分身乏术,直到有一天我实在抽不开身安排值日,卫生委员来问 问题,我便搪塞一句“你看着安排吧”,可心里却想着“我忙完再安排吧”,当忙完后走进教室,我诧异地发现卫生已经打扫完毕,只剩收尾工作,全然没有我想象的“混沌一片”,心中的那 种释然和欣慰是无法言喻的,这或许就是一个班主任最得意、最有成就感的地方。渐渐地我 放手了班中其他的很多事务,果然是我低估了学生,当班主任给学生们一个小班委的头衔时 应该同时把信任给他们。

教师先育己后育人解读

“教师如何做到育人先育己”。下面,我先将自己在阅读时的一些收获与老师们分享。《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的作者郑杰是个很特别的人物,他的性格里有着叛逆的种子,但表现在教育思想上就有了比常人更多的创新,给教育带来许多新鲜的空气,观点新锐而独特,被戏称为“另类校长” 在本书中,他对社会转型期校长角色的变迁,教师身份的变化,学校生存与可持续发展,师生的生命质量与人生幸福等问题进行了诸多有价值的思考和实践。书中安排了“教师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教师作为一名称职的员工”、“教师作为一名理性的教育者”、“教师作为一种自由职业”四个部分。每一部分都有思想的闪光,都是智慧的结晶。我一边读一边摘录: 1、教师要有精神空间。当教师不是赚钱的营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将自己的精神世界作为职业的资源,这精神世界里包含有理想、信念、美感、思索、情感、道德等等。因此教师自觉充实自己的精神空间就显得尤为重要。 2、教师应享受生活。对教师而言,享受生活是天生的有利条件,只要我们打开所有的感官,每天给自己一小段闲暇,静下心来细细品味都有无限风光蕴含其中,因为你面对的孩子就是最美好的事物,他们有纯真的心灵,城市的态度,自然的情感,善良的愿望。3、登上人生幸福的三层楼。第一层楼物质生活有保障,第二层楼艺术生活,第三层楼是独立思想。教师的物质待遇正在改善,教师可以将教育过程当艺术创新过程,教师可以将教育活动与人生思索融为一体。可能没有任何其他职业能让人只要付出努力就能登上人生的三层楼,好好珍惜。 4、为沉重的负担找到良好的理由。人的痛苦来自于“轻”与“重”的两极,假如生命中绝无负担,会有漂泊感,变得无所事事,无所寄托,那是一大痛。生命也不能承受太重,承受太重身心受到催压,幸福便无所寄生。学生学习没有负担的主要问题不是课业重于轻的量的区别。关键在于我们有没有让学生感觉这种负担有意义。也就是是说我们有没有为学生的课业负担提供良好的理由。 5、促进学习——学校的使命。学校是为了促进学习而获得其存在的价值。因此学校就不仅要使学习成为每个人的工作方式和习惯,而且还要帮助人们因学习而创造每个人自己的未来。所以每个教师都可以成为创新者,创新的源头不在专家,而在我们第一线的老师。 6、学校里的三个世界。一个是求真的知识世界,一个是完善的人际世界,一个是优美的心灵世界。一个热爱生活,爱着自己的教师,才会爱工作,爱他所教的孩子。只有教师建设并创造

育人先育己,永远做合格教师

育人先育己,永远做合格教师 《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一书中指出:“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创造精神。”所以教师只有育己才能更好地育人,要育己就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做学习型的教师 我们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这种精神,从知识储备上教育自己成为学生知识的宝库。要使学生真正获得知识,首先教师必须使自己能做学生的知识宝库,做学生生活的教科书。我们要做一个终身学习者,不断地充电,让学习成为每天必不可少的一种快乐。这样才能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的永不枯竭的知识宝库。当然模范是少数的,我们在工作中并不要苛求地学,只要我们尽力做到,做好自己就足够了。 二、做到以爱为准则,实现教育公正。 教育是爱的事业,我们要教育自己成为爱的化身。首先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体现在“真”。所谓真爱,就是把孩子当成真正的人,尊重其人格,满足其需要,引导其发展,而不求利欲之利。其次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体现在“平等”。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优点,提供多样的发展机会,不能厚此薄彼。只有公正平等地看待每一个学生,教师才会赢得学生的心,教育才会有说服力,有感染力!最后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体现在“理解”。理解有多深,爱就有多深。教师要用宽广的胸怀撑起孩子的天空,接纳孩子的不足,让他们有机会尝试失败、纠正错误。 三、做反思型的教师 如果教学不及时反思,我们的教学将进入一种麻木的“教书匠”状态。如果我们不坐下来思考一下,那么我们太容易随波逐流,如果我们不坐下来思考一下,那么我们做了许多徒劳无益甚至有害学生身心发展的工作而自己却不知道。“一天的思考,胜过一周的徒劳”,只有思考能帮助我们从无效走向有效,只有思考能帮助我们从有效走向高效。 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的教后记就不该有时在“补”中完成,而应该是真正的教后反思,用最朴实的语言记录真实的所想、所思、所感。同时在生活中,更应活跃着一颗执着于教育的“敏感的心”,不起眼的一件小事、不经意的一句话语,谁说不能引发我们对教育的思考呢。 四、做研究型的教师 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都具有一个共同的品质,那就是只要认准了一个目标就研究到底。在教学中,根据学生、课堂的实际情况及教师的兴趣,能找到一个实在的研究目标。在课堂教学的细节优化上进行研究,不求形成系统的教育理念,但求有所思,有所得。坚持自己的研究方向,坚持研究这才是最重要的。 总之,要做一名有理想有追求的教师,做一名有爱心讲奉献的教师,做一名反思型教师,做一名研究型教师,做一名与时俱进的教师,如果这些我们都能够努力去做到,那一定能成为一名永远合格的人民教师。

教师先育己再育人

教师先育己再育人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迅速发展的形势,正在引领着现行教育体系进行一场巨大而深刻的变革,教育工作的重心不再是教给学生固有的知识,而是转向塑造学习者新型的人格。教师的根本任务在于使学习者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工作,学会如何合作,以及学会如何生存。这就对作为教师的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 首先我们要正确认识网络的两面性,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发挥网络交往对生活的积极促进作用,享受健康交往带来的乐趣。其次我们必须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不轻易泄露个人资料,不随意答应网友的要求。作为网络游客,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辨别觉察能力,提高自己的抗诱惑能力,才能保护自己。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1.明确新的教育理念。现代教育共有十大理念,分别从各个方面阐述了教育的意义,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了要把重视人、理解人、尊重人、爱护人、提升和发展人的精神关注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注重开发和挖掘自身的潜能,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全面发展的理念关注人的发展的完整性和全面性,以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为己任由专业性教育向通识教育转变;素质教育的理念注重教育过程中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过程,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主张能力与素质比知识更重要;创造性理念提出了认得创造力潜能是最具有价值的不竭资源,要充分挖掘和培养人的创造性,加强创新教育,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个性化理念认为丰富的个性发展是创造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源泉,要在教育实践中创设和营造个性化的教育环境和氛围,为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展示与发展提供平等机会和条件,因材施教;开放性理念是在科技日新月异,信息网络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大背景下提出的,它包括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过程的开放性、教育目标和资源的开放性等等,开放性理念认为,民族教育要广泛吸取世界一切优秀的教育思想、理论和方法为我所用,要打破单一的文本考试的教育评价模式,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多样化理念要求教育呈现需求多样化、标准多样化、目标多样化等;生态和谐理念和系统性理念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形成的教育体系。这些教育理念虽然角度不同,当互不冲突,作为教师需要深层次的进行理解,从中提取出适合自己和学生的理论,并应用于实践中,在不断积累经验、改正方法的过程中,理解新理念。 论述:“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之一就是人性,对孩子的深沉的爱,兼有父母的亲昵温存和与睿智的严厉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那种爱。”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共同活动,学生对教师的讲授、影响是有选择的。“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的爱是影响学生认识众多因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当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挚爱,感受到热烈而积极的期望时,他就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往往能激励起学生对教师的信心和乐趣。除了真诚的关爱学生,还应尊重并听取学生的意见,有的学生自我认同感低,很容易感到自卑,在与这样的学生交往的过程中,可以鼓励他们多发表意见,对于好的意见积极地采纳,以此培养他们的自尊。最后要学会欣赏学生。每个人都会有优点,如果总是盯着别人的缺点不放,就很难欣赏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就会对他们产生否定情绪,在心理上也会排斥他们,从而产生消极的情感体验,师生教育沟通的深度就会有很大的限制。

育人先育己(家长会材料)

育人先育己,育儿先育心,育心用经典,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诵读经典让孩子从小涵养自天地而生的道德能量,与真正的圣贤为师为友。欢迎所有爱学习的家长。 接下来由我来和大家学习转播《当我们手上有块玉时》我是来自江西的明明妈妈:范小青,今天怀着无比荣幸的心情和大家一起学习,相信很多家长都拜读过《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也相信很多家长对这本书的前言——“当我们手上有块玉时”这部分有很深的领悟,今天明妈也斗胆借尹建莉老师的这个前言来命题,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话说有一个寓言小故事:一位农夫得到一块玉,想把它雕成一件精美的作品,可他手中的工具是锄头。很快,这块玉变成了更小的玉,而它们的形状始终像石头,并且越来越失去价值。 我们父母们也得到了一块宝贵的玉——可爱的孩子,可多年后的结果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一些人却眼瞅着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二者的区别,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锄头,也就是我们教育的理念、手段和方法。 可是谁会认为自己那么笨呢?现代人都很自信!自信得相信自己绝对就是一位琢玉高手,可实际上呢? 实际上往往是不知不觉中使用的却是锄头,比如:1、孩子想要玩泥巴、沙子,我们说:太脏了,沙子吹到了眼睛里怎么办?不许玩!结果:父母剥夺了孩子玩的权利,掐灭

了孩子玩的天性,阻断了孩子对事物的认知,缩小了孩子的探索空间。 3.孩子想要自己洗碗,想要自己扫地,我们说:把碗打碎了是小事,割到了手怎么办?小孩子怎么能把地扫干净?不用你扫,奶奶会扫的。结果:孩子眼里原本就像游戏的劳动,因为我们的爱而慢慢变成了苦差,导致四肢不勤,动手能力差。 4.孩子上学了,我们说:要好好学习,听老师的话,只要考100分,想要什么妈妈都给你买。结果是:孩子对学习不再有虔诚之心,对学习目的不明确,破坏了孩子对学习实事求是的精神,甚至对学习产生对立情绪。 5、孩子说,我不想读书,我要看动画片,我要玩游戏。我们说:好的,去玩吧,不吵我就行了。结果:孩子的大脑充斥着愤怒的小鸟、植物大战僵尸、喜洋洋灰太狼,光头强,成为一个没有思想、没有创造力的人。 6.孩子说,我想看课外书。我们说:天天看课本都考不了好成绩,再看其它的书不是更惨了?等你考前三名再说。结果:孩子只掌握了肤浅的课本知识,视野窄小,学习能力越来差。 用锄头琢玉的父母多么可怕!无知的爱是伤害,这种伤害会害了孩子的一生!现在随着孩子慢慢的长大,越来越多的问题显露在父母面前,父母的一个个为什么收集起来的话可以

育己育人

育己育人,师德为本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教师的师德就是这样的阳光。小学教师尤其需要阳光普照,才能为学生的发展打下一个良好、扎实的基础。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教师要育人就得先育己,育己之道,师德为本。 一、修身养性升师德在小学生的眼中,教师就是他们的第二父母,老师的举手投足、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良好的师德形象,让孩子从教师身上看到了甘为蜡炬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无私的奉献精神,感受到了让社会得以持续发展下去的正能量。师德不仅仅是高学识,更应该是高道德的典范。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努力提升教师师德,才能更好地成为学生发展道路上的指路明灯。 1、重视学习和实践:活到老学到老,知识的海洋永远是无止境的。我们要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总结出宝贵的教学经验,塑造出为人师表、身正为师的一代育人者的绝代风采。 2、注重言行,以己达人:有些教师很容易在琐碎而平凡的工作中滋生厌烦急躁的情绪,因此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注重自己的言行,始终保持良好、平和的心境,才能精神饱满地投入工作,才能以最积极健康的一面去引导教育学生。 3、提升幸福感:很多人抱怨教师生活的清贫和艰苦,却没有看到桃李满天下时那幸福而会心的一笑。教师的幸福在于清晨走进校园时听到那一声声童真的问候;在于课堂之上那张张专注的面容,渴求的目光;在于课间活动时那活泼的身姿,清脆的笑声·····终于你也可以觉得原来这样平淡的生活却是已经偷偷地在你心底埋下一颗种子,生根,发芽,开出幸福的花朵。 二、一言一行显师德: 教师被人们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身教重于言教。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小学生的启蒙教育者,现在接受的教育与未来的发展息息相关。二小学生又往往将教师当成他们心中的偶像争相模仿,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都需要时时刻刻彰显师德,学生感受到教师无处不在的人格魅力,对于他们的品格的培养也就形成一个指南针,让他们得以成长为社会的接班人。 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的爱不同于一般的爱,她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

育人先育己

育人先育己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由于共同的生活,特殊的感情,父母对子女的影响,教育作用,在婴幼儿时期尤为明显。如果父母对子女能师之以范,教育得法,就会产生积极的,效果。相反,如果父母自身道德品质败坏或文化素养极差,又教子无方,就会产生消极的作用。应当承认,绝大多数父母是愿意尽其教育子女责任的,并希望自己的子女成为品质高尚,才华出众的人。但是,有这种理想不一定就能教育好孩子;有热情不等于会操作。因此,在一些场合中,出现了与愿望相悖的行为。如:带孩子上公共汽车时,逃票,抢座;领孩子到市场上买东西,总小拿小摸或占小便宜等。有时甚至公开进行反面教育。久而久之,一些孩子也许自觉不自觉地会效仿父母的做法,出现了家庭教师的负效应。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一环就是父母要注重塑造自己的形象。 据了解,许多家庭经常出现这样极不和谐的气氛:被寄予厚望的孩子稚嫩的双肩上担负着上一代人沉重的“理想”,整日埋头苦读,而他们的父辈或在吞云吐雾中不知疲倦地“筑长城”,或在醉眼蒙胧中侃大山,或在电视机前昏昏欲睡,有的甚至还干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让孩子们看到的是满眼的平庸和鄙俗。 曾在一次“好家长坏家长”的调查座谈中,当场就有两位学生对着众人这样议论自己的父母:“我爸是笨蛋,连拼音都不会!”、“我爸是个大懒虫,回家就睡觉!”“我妈是个老落后,天天上

班迟到!”这说明一些少儿对父母某方面的缺陷已产生反感。更为严重的是,有些父母的“负面言行”竟使其子女受到“感染”。美国有位单身黑人母亲,她有5个孩子,生活可谓极为艰难。她没有高深的常识和高贵的地位,但有坚韧的毅力,有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对知识的执著追求,这些都极大地影响,孩子们。她的孩子个个与她一样坚强,有勇气,勤奋克己。5个孩子先后都考上了哈佛大学。 父母的人生态度是一本最真实有力的教科书,靠他们的行为,举止,言谈,每天都在施教。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有其父必有其子”讲的正是这个道理。 请记住:育人先育己,方可为人师。要想塑造好子女,先得塑造好自己。

提高个人修养,育人从育己做起

提高个人修养,育人从育己做起 “教师的职责是什么?”如果有人这样问。我相信很多人都会想到“教书育人”这个词。正如韩愈所说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对我们教师而言,“教书”是把自己的知识、学问传授给尚处于对世界探索初期的学生们,而“育人”则是使学生成为正直、善良、有益于社会的人,更是培养他们成为一个合格“社会人”所具备最起码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 众所周知,老师既是学生的导师,又是人类的灵魂的工程师。在这个日新月异的年代里,没有与时俱进的观念是落后的,要想立足于这个知识爆炸的年代,没有一定的知识累积,也将会被社会淘汰。 越来越广泛。有些学生甚至远远超过了我们的视野。如果我们还一味地固守“教书育人”这一职责,似乎就有与时代对抗的意味。更何况,课改以后教育观念的改变早已深入人心。比如说,作为教师的我们,以及学生和家长,都越发对“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等等认同。再者说,“学 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学相长”这些耳熟能详的话也一直在告诉我们同样的道理:只有通过教育实践才能不断发现问题,才能在解决所发现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提升自己。正像美国历史学家杜兰特所说:“教育是一个逐步发现自己无知的过程”。退一步讲,发现自己的无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发现不了;比“发现不了”更可怕的是发现了之后因为种种顾虑进行掩盖、遮蔽,甚至是在一种“无知”的混沌感中将模糊的、乃至错误的理念、方法、习惯教给了孩子。 显然,在现实背景下,我认为“教书育己”比“教书育人”更重要。那怎么才能“教书育己”?我认为,教书育己就是应该多读书。只有多读书,才能丰富自己的知识内容,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增加教书育人的底气和灵气。读书,不仅可以促进教学,而且能够使老师唤醒心灵,充盈生命,提升人生价值。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基说过:“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胡锦涛总书记也曾强调指出:“希望广大教师刻苦钻研、严谨笃学。教师是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要成为合格的教育者,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所以读书,应该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教书育人的需要,应该成为教师的一种重要生活方式。读书,圆融的不仅是自己与职业,而且是学生的生命成长。 按照我们通常的理解,“育人”中的人多指“他人”,与“育己”中的“自己”是相对的。而一旦习惯了指向“他人”的教育,会使得我们在无形中养成“好为人师”的习性:当发现外部世界中的所见所闻与自己主观世界中构建的规则、原有的态度产生不一致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因为那种“惯性思维”去可以产生“为了改变而改变”的心理趋势,进而“努力”对那些看起来“不是那么正确”的东西进行拨乱反正。尤其在面对身心发展尚不健全的学生时,这种“育人”的“优越感”会油然而生,最典型的就是我们总喜欢以“为了你好”的名义将他们本该有些属于自己鲜明个性的东西进行整齐划一的处理。当最终的结果与预期的结果相一致时,又会陡然增添一些成就感、喜悦感。但这些是真的教育吗?答案早已不言自明了。 现如今,“人性解放”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口号,这不仅因为在《世界人权宣言》中第一条就是:“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他们赋有理性和良心,并应以兄弟关系

先育己再育人 (1)

先育己再育人 有人曾做过一项关于大树根系的研究——在森林里,有人完整地掘出了一株百年大树。令人惊叹的是,这株大树蜿蜒曲折的庞大根系竟是树冠所占空间的两倍!可见,茂盛的大树,只有依靠深广的根系从广阔的大地中汲取养分,才能枝繁叶茂,傲然而立。 “立”者,即为站得住。树之立,在于根之深。孔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在今天,将这句话赋予时代内涵,则是对教师提出的一个基本要求。教师与学生是相互依存的生命统一体,所以作为肩负“立人”使命的教师,首先要做到“立己”。 古人云:“师者,人之模范也。”作为一名教师,如何才能在学生心中保持职业尊严?我认为:育人者必先育己,立己者方能立人。具备深厚、系统的学科知识、学科信仰、学科思维方式以及人格特征等学科素养,正是教师实现“立己”的根。 具备系统的学科知识——能够明确学科的思想方法、学科知识体系、知识间的内在关联及学科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教师对此把握的程度,决定了其学科知识的宽度和深度。对学科知识的把握能够做到脉络清晰、框架分明,能跳出教材看教材、用教材,则是衡量学科知识高度的一根标杆。目前的教材知识体系,呈螺旋上升式,这要求教师必须做到统揽每个学段的教材,把握全局,如同下棋,将全盘尽收眼底,才能落好每个“子”。比如,作为小学美术教师,良好学科专业素养的含义就是教师整体把握整个小学阶段的教材,把握每个学段孩子的认知、心理、审美意识发展的特点,要具有良好的艺术素质、

丰富的想象力及创造性思维,能在教学中充分发挥美术的审美、认识、教育三者并举的功能。 与学科素养相关的人格特征,是教师综合素养的体现,各自的教育技巧无不闪现出教师的学科气质。一名优秀教师凭借自身所拥有的知识、能力、技巧、策略,凭借这些东西所蕴藏着的精神能量以及自然洋溢出来的由内而外的文化之美,凭借这些高贵而丰满的学科气质去征服学生,既要做传授知识的“经师”,更要做善于育人的“人师”。 试想:一名数学老师,如果从来没有领悟过什么是理性之美,什么是严谨、简洁、和谐之美,他的数学课堂会丰富多彩吗?一名语文老师,缺乏激情,远离了诗意,他能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热爱、会在学生的心灵上播下亲近母语的种子吗?作为一名优秀教师就要以其广 博精深的专业素养、开阔睿智的人文视野和积淀丰厚的人文底蕴,征服学生,究其魅力之源,乃是“胸中沟壑有无数传奇,眼角眉梢浸染唐诗宋词”学科气质的自然流露。 只要每个老师都能做到先育己再育人,相信每个学生自然会在来自不同学科教师汇成的七彩阳光照耀下,发现自我,丰富自我,绽放出流光溢彩的人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