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项神经运动测试报告

52项神经运动测试报告

52项神经运动测试报告单

姓名_____性别(男/女)高危因素:_______________测试日期____年____月____日出生日期:____年____月____日预产期:____年____月____日实际年龄:____纠正年龄:____一般情况:

头围:____cm 自然活动(低正常高不对称重复)

清醒和睡眠情况(正常激惹哭闹多嗜睡不哭)

检查期间觉醒程度的估计(令人满意持续激惹嗜睡)

哭(正常高调虚弱单调)

对光的追踪(有无)对声音眨眼反射(有无)

持续的眼球震颤(无有)显著斜视(无有)

吸吮行为(正常部分奶瓶喂养非奶瓶喂养气哽)

前一个月内的惊厥情况(无泛化局灶发热婴儿痉挛)

异常姿势及运动:

持续手握拳(正常无有拇指交叉到手掌)面肌麻痹(无有)持续颈伸肌张力增高(无有)

躯干背侧伸展(正常过度)角弓反张(无有)

肢体姿势不对称(无有不正常的肢体)异常运动(无持续震颤阵挛性运动其他)

运动发育:

头部控制:_____拉起到坐位姿势:_____独坐姿势(瞬间≥30秒________)

翻身(有无_____)主动爬(有无_____)手主动抓物(有无_____)

颈部屈肌主动收缩(正常困难无增强)颈部伸肌主动收缩(正常困难无增强)

头部腹部屈曲(相同强直增加)躯干腹侧屈曲(相同强直增加)躯干侧面弯曲(相同强直增加)

关节活动度:

围巾征(正常过小过大左/右不对称)跟耳征角(80-100°90-130°120-150°140-170°)

内收肌角(40-80°70-110°100-140°130-150°)腘窝角(80-100°90-120°110-160°150-170°)

足背曲角(__°快慢角>10°不对称右/左)踝阵挛(无右侧存在左侧存在)

神经反射:

膝腱反射(减弱正常活跃亢进)侧方支撑反射(正常有无不对称)

降落伞反射(正常有无不对称)立位悬垂反应(正常异常)俯卧位悬垂反应(正常异常)

不对称性:

脚的摆动:(右侧活动度大左侧活动度大)方窗(右侧活动度大左侧活动度大)

手的摆动:(右侧活动度大左侧活动度大)头向侧面转动(右侧活动度大左侧活动度大)

临床印象及建议:

(此报告仅供本医院医生参考)测试者:__________

心理测验技能案例试题

历年-国家心理咨询师考试 心理测验技能试题(二级) (2006年5月) 案例十 下面是某求助者的W AIS-RC的测验结果。 VIQ=96 PIQ=87 全量表的平均分为9 单选:91.与全量表分比较,该求助者测验结果中的强点是() (A) 知识和相似性(B) 知识和词汇 (C) 相似性和词汇(D) 词汇和物体拼凑 单选:92.该求助者词汇测验得分的百分等级是() (A) 16 (B) 50 (C) 84 (D) 98 单选:93.从测验结果可以看出,该求助者() (A) 言语能力显著低于操作能力(B) 可能有阅读障碍 (C) 听觉加工模式发展较视觉加工模式好(D) 言语能力和操作能力没有差异 案例十一 下面是某求助者MMP1-2的部分测验结果(标准量表分) ?L F K Fb TRIN VRIN ICH Hs D Hy Pd Mf Pa Pt Sc Ma Si 45 40 50 37 53 42 47 52 42 69 49 55 75 65 50 72 54 67 多选:94、该求助者的编码类型属于() (A) 58/85 (B) 28/82 (C) 突出编码(D) 非突出编码 单选:95 、根据测验结果,该求助者可能存在()的倾向 (A) 疑病(B) 反社会人格(C) 轻躁狂(D) 性变态 多选:96、在效度量表中,VRIN高分,表明被试者() (A)不加区别的回答项目(B)不加区别的对测验项目给予肯定回答 (C)不加区别的对测验项目给予否定回答(D)对370题以后项目的回答是无效的单选:97、效度量表中的Fb( ) (A)用于考察370题以后项目的答案效度 (B)表示370题以后项目中没有回答的项目数 (C)用于考察399题以后项目的答案效度 (D)表示399题以后项目中没有回答的项目数

岁 项神经运动发育检查表

0-1岁52项神经运动发育检查(一) 导读:0-1岁婴儿52项神经运动发育检查,其主要目的是以预防为主做好围生期保健,优生优育,减少出生因素引起的脑损伤,通过52项检查可对脑损伤婴儿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干预。 0-1岁神经运动检查和脑瘫诊断主要根据法国Amil-Tison的方法结合我们近10年来应用的经验适当修改制定的。 0-1岁婴儿神经运动的成熟是从头向尾部发展的方向。婴儿,先有抬头,然后坐、爬、站和走。如果婴儿运动发育不符合这个规律,婴儿5-6个月时头竖不好,不能扶坐,但下肢站立很有力,这是异常现象。因此,增加了会伸手主动抓物、翻身和主动爬项目。被动肌张力的检查对于大多数脑瘫有重要意义,这种检查通过胭窝角、内收肌角、跟耳征等的角度大小作判断,此方法既客观,又容易操作,还容易被婴儿和家长接受。正常婴儿这些被动肌张力检查结果有一定的规律性,角度由小到大。对于足尖着地的婴儿足背屈角是区别生理性还是病理性的重要标志。 0-1岁先天生性反射的存在(见新生儿行为神经检查录像)和消失时间,紧张性迷路反射消失和保护性反射出现的时间也是诊断脑瘫的重要依据。还吸取了Vojta脑瘫检查方法中的两项指标,即垂直抱和俯卧位抱时婴儿姿势,比较正常婴儿和脑瘫儿之间的差别。 0-1岁神经运动检查共52项。本检查法最大特点是用表格方式表示,每月检查一次,以体格检查程序进行,当问病史时完成头颅的检查,

当婴儿安静地躺在检查台上可估计被动,主动肌张力,原始反射和腱反射,检查以姿势反应的估价作为结束。主动,被动肌张力和反射的每一项检查和正常发育作比较,并按每三个月的正常类型进行分组,任何异常的结果记录在表格内的暗区,对照正常的范围在表格中明区可即刻作出正常与否的评价,所有检查按纠正年龄,因此本检查按同样的标准估价足月儿和早产儿。要说明的是本检查并不是一种完全的神经学估价,它不包括颅神经,肌萎缩,肌纤颤和其他因素的估价,也不包括精神运动试验,因此也不能发现行为、社交或精神运动方面的异常。 温馨提示:0-1岁婴儿神经运动发育检查共有52项,要求每月检查一次。如果不能保证每月检查,则须在易发生发育异常的2个月、7个月、12个月进行检查,以及时发现不可预知的因素对孩子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并尽早采取干预措施,防治脑瘫及后遗症的发生。

康复评定-肌力评定

肌力评定 适应证:骨科伤病患者:截肢、骨折、关节炎、手外伤、烧伤等 原发性肌病:肌源性功能损害和关节源性肌萎缩 下运动神经元损伤:确定神经损害范围及程度(周围神经损伤、多发性神经炎、脊髓损伤等) 握力、腹背肌肌力测试等作为评价体质强弱的一般性指标 禁忌证:局部炎症、关节腔积液、关节不稳、急性扭伤 局部剧烈疼痛 严重的心脏病或高血压 常用方法:徒手肌力检查(manual muscle test,MMT) 器械测试:等速运动测试仪、背力计、握力计、捏力计 MMT一般原则:检查的是动作的主动肌和协同肌 熟练的解剖学、运动学基础知识 检查一块肌肉或一组肌群的随意收缩,不适用于CNS损伤的患者 检查方法: 被检查的体位:原则为肢体运动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或采用去除重力的体位,舒适、稳定、运动无障碍;被检查肌肉应处于关节全伸展位 固定:固定被检查肌肉的起点(被检查者自身体重、检查者、器械等) 肌力评级依据: 外加阻力大小(阻力的方向、部位、大小、时机) 重力作用 有无肌肉或肌 腱的收缩

向患者解释检 查目的和步骤 确定与被检查 肌肉相关的 AROM和PROM 确定被检查者 的体位,固定被 检查肢体近端 讲解动作,检查 前让患者实际 操练体会一次 肌力检查与评 级(从主动完成 动作开始) 记录检查结果 MMT的注意事 项: 选定合适的测试时机,在运动后、疲劳时或饱餐后不宜做MMT评估。 测试前向患者做好说明,使患者充分理解并积极配合,并做简单的预试活动。 采取正确的测试姿势,对3级以下不能抗重力者,测试时应将被测肢体置于去除重力 体位 测试时应做左右两侧对比,尤其在4级和5级肌力难以鉴别时,更应做健侧对比观察。 (先做健侧)

《人工智能》期末测试

《人工智能》期末测试 一、单选题(题数:40,共40.0 分) 1 美国全国证券交易商协会自动报价表最早时间是在()。(1.0 分)1.0 分 A、1997 年 B、1981 年 C、1971 年 D、1961 年 2Siri 是一种()系统。(1.0 分)1.0 分 A、动作识别 B、信息处理 C、图像识别 D、语音识别 3 被称为“数学界的无冕之王”的是()。(1.0 分)1.0 分 A、罗素 B、图灵 C、希尔伯特 D、笛卡尔 4 为广大网友解决网络课问题的是()(1.0 分)1.0 分 A、20932+ B、02559 C、扣扣 D、百度 5 动物群居的原因是()。(1.0 分)1.0 分 A、有安全感 B、有效率 C、易于捕食物 D、有力量 6 被称为“机器学习之父”的是()。(1.0 分)1.0 分 A、奥斯卡·兰格 B、怀尔斯 C、迈克尔·乔丹 D、希尔伯特 7 在政府报告中,()的报告使用“机器智能”这个词汇。(1.0 分)1.0 分 A、中国 B、英国 C、德国 D、美国 8 从长期来看,股市是一个()博弈。(1.0 分)1.0 分 A、经济 B、市场 C、零和 D、合作 9 下面关于人类社会的群体智能说法错误的是()。(1.0 分)1.0 分 A、需要法律与道德的约束 B、个体智力高但自私 C、个体无条件服从集体 D、需要集体智慧结晶 9 最早诗歌生成模型称为()。(1.0 分)1.0 分 A、Word Apple B、Sophia C、Word Salad D、Sara 10 机器人的三定律中第一条是()。(1.0 分)1.0 分 A、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个体,或者目睹人类个体将遭受危险而袖手不管 B、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给予它的命令 C、机器人要尽可能保护自己的生存。 D、机器人必须保护人类的整体利益 不受伤害 11 使用量子计算机进行大数分解,需要的时间是()。(1.0 分)1.0 分 A、15 万年 B、1 年 C、1 秒 D、10 秒 12 人类智能和人工智能是一种()智能。(1.0 分)1.0 分 A、不对等 B、平行 C、对等 D、相反 13 强化学习的框架是智能体()通过观察当前状态作出相应动作。(1.0 分)1.0 分 A、S B、A C、Agent D、Environment 14()被堪称是百科全书式的“全才”。(1.0 分)1.0 分 A、爱因斯坦 B、霍金 C、牛顿 D、图灵 15“机器人”这一词最早出现在()作家的小说中。(1.0 分)1.0 分 A、德国 B、美国 C、瑞士 D、捷克 16 人工智能读片的过程体现为()。(1.0 分)1.0 分 A、信息-传递-判断 B、图像解释-图像获取-图像分析 C、图像获取-图像解释-感知结果 D、图像获取-图像处理 17 下面选项中关于“墨子号”说法错误的是()。(1.0 分)1.0 分 A、属于量子科学实验卫星 B、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量子通信 C、跨度最大、史上最安全的通信网络 D、发射于2017 年 18 在人工智能的()阶段开始有解决大规模问题的能力。(1.0 分)1.0 分

测试情况报告

测试情况报告 篇一:XX体质健康测试情况分析报告 体质健康测试情况分析报告 保康县熊绎中学 为了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的精神,促进学生更积极、更主动参与体育锻炼,提高体质健康水平,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下发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要求及湖北省教育厅关于《标准》的具体安排,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健康”为主题的“学生体质健康检测中心”,结合《标准》实施办法的具体要求及学校实际状况进行了积极准备,于XX年9月,先后对学生进行了体质测试工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了一定的有益经验。 一、分析对象: 按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要求,对在校1498名学生进行测试,将所测得的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测试方法:依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中的方法进行测试一年级:身高、体重、1000米(女生800米)、投掷实心球、立定跳远 二年级:身高、体重、1000米(女生800米)、投掷实

心球、立定跳远 三年级:身高、体重、1000米(女生800米)、投掷实心球、立定跳远 为了保证测试工作的质量,使测试工作与体育课教学及学生体育课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凡是上体育课的学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进行体质健康 测试,把测试成绩与体育课成绩、评定三好学生挂钩。参加指导测试的教师均经过专门的业务培训,力争测试的数据、测试过程准确、标准。 三、测试结果与分析 1、学生体质测试总成绩分析 从统计结果看,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处与及格状态,接近良好水平。良好和及格人数多于优秀和不及格的人数,处于正态分布。男生和女生差别不明显,及格以上人数占97.6%。 2、学生体质测试分项成绩分析 身高标准体重指数能有效地评价出学生的身体匀称程度和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的水平,从测试结果分析,女生平均得15分高于男生的12分,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超重或过轻,特别是个别男生和个别女生,这些学生应科学安排体育锻炼和合理膳食,多做增加肌肉组织的练习和减少多余脂肪的运动。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营养过剩是普遍存在

1岁以内52项神经运动检查

1岁以内52项神经运动检查 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儿童康复 法国儿科专家阿米尔—梯桑发明了1岁以内神经运动检查法。这项检查法的最大特点是用表格方法表示(详见附表),每月检查一次,表格以体格检查程度进行。当向大夫问病史时可完成头颅的检查;当婴儿安静地躺在检查台上时可估计被动、主动肌张力,原始反射和腿反射;检查结束时可以估计姿势反应。 主动、被动肌张力和反射的每一项检查和正常发育作比较,并按每三个月的正常类型进行分组,任何异常的结果记录在表格内的暗区,对照正常的范围在表格中明区可即刻作出正常与否的评价,所有检查按纠正年龄,因此本检查按同样的标准估价足月儿和早产儿。要说明的是本检查并不是一种安全的神经学估价,它不包括颅神经,肌萎缩,肌纤颤和其他因素的估价,也不包括精神运动试验,因此也不能发现行为、社交或精神运动方面的异常。 52项检查项目主要包括: 1.头围:不管是足月儿或早产儿,头围生长在头三个月是主要的资料,头生长达到正常范围或婴儿有发展为脑积水或小头畸形均可在每月检查的结果的表格中显示。 2.前囟和颅:前囟的触诊应在婴儿坐位不哭时进行,记录正常大小,紧张或凹陷。颅缝应检查其分开的程度。生后头几周矢状缝和顶枕缝分开4—5mm可能无意义,接受前囟角的额和冠状缝分开4-5mm也无临床意义,而鳞状缝(顶颞缝)分开2-3mm应提高警惕,可能是颅内出血(1CH)的可靠根据,如怀疑应加强监测,定时或每2~3天查一次头颅、前囟的张力,任何颅缝的进行性增大或头围迅速增加,如有脑积水或ICH的怀疑应作其他检查综合判断。如前囟过快关闭,鳞状缝过快关闭,伴有颞骨在顶部的钙化和重叠,则是脑萎缩的征象。 以下几项是从询问母亲病史中获得,会见母亲或护士是极其重要的,能获得更贴切的第一手资料,使检查更完全。 3.清醒和睡眠的一般形式:(1)正常,(2)激惹、哭闹多,(3)嗜睡、不哭。能出现三种睡眠的异常情况:(1)婴儿在白天只睡很短时间,表现不安,只要醒来就哭,婴儿从不处在安静觉醒状态,而表现激动不安和不舒服的持续状态,此型最常见在生后头几个月。(2)婴儿在白天是安静的,晚上很难入睡,睡眠前有一段瞌睡的延长期,此型更常见于9-12个月。(3)婴儿睡眠过多,持续在瞌睡状态,难于唤醒婴儿,仅能维持很短的觉醒时间。4.检查期间觉醒程度的估计:记录(1)令人满意的,(2)持续激惹,(3)嗜睡。 5.哭:分别记录正常哭声或异常哭声,后者包括高调、虚弱、单调或其他。 6.吸吮行为:应记录吸吮和吞咽协调及正常与否,应注明是否需要鼻饲,或是否需要部分鼻饲,喂饲时是否经常咳呛,伴有或不伴有青紫。表格记录:(1)正常,(2)部分奶瓶喂养,(3)非奶瓶喂养,(4)咳呛。 7.前一个月内的惊厥情况:记录有无惊厥,惊厥的性质,全身性或局部性,发热或非发热性惊厥,此项表格有五项:(1)无惊厥,(2)泛化,(3)局灶,(4)发热,(5)婴儿痉挛。 8.提上脸肌张力增高:婴儿眼睑张力增高,上部巩膜和虹膜可见,然而眼球在正常位置,这和落日眼征不同,后者眼球异常地向下进入眼眶,区别这两种情况是必要的,前者不是后者的轻度表现。一般来说,提上睑肌张力提高不是孤立的表现,见于全身高度激动状态,表格中记录有或无。 9.落日眼:是眼球向下旋转所致,下眼睑部分掩盖虹膜,虹膜上的巩膜可见,这种征象可在所有时间内见到,有些病例检查时可引出,表格上记录有或无。 10.显著的斜视:明显斜视可能是对眼或双外斜,单侧或双侧,5个月后持续眼斜视需要由专科医师检查,表格上检查有或无。 11.持续的眼球震颤:水平眼球震颤可能提示或为中心性或为周围性视觉缺陷,眼球不能注视物体而是持续的水平摆动,这种感觉缺陷使之不能注视物体,应做特殊的检查,表格上记录有或无。 以下两项是感觉发育,认识的发育估价包括视和听功能的评价,两个简单的方法在新生儿期可作为神经检查一部分,一旦已证明有适当的反应,不需要重复作检查。 12.视觉追踪,对光的追踪:婴儿在安静觉醒状态,吸吮和睁眼之间的协同作用有利于这种观察,可用手电筒的光、物体如红球或检查者的脸,婴儿眼和头追踪注视物体,表格中记录有或无。 13.听、眨眼反射:距婴儿耳30cm,鼓掌引起反射,如眨眼为阳性反应。表格上记录有或无。 以下检查姿势和自然运动活动。 14.颈肢反射不对称:婴儿仰卧位,头转向一侧,表现射剑样姿态,即面向的上肢伸直,枕部(背向)的上肢屈曲。下肢的位置正好相反,即面向侧上肢伸直,下肢屈曲,背向侧上肢屈曲,下肢却伸直。因此不对称张力颈反射包括上下肢,无论上肢或下肢表现均考虑为阳性。此反射头三个月可观察到,3~6个月间断存在,正常儿6个月后不应存在。表格中应记录:(1)正常,(2)无,(3)有。 15.持续颈伸肌张力增高:当婴儿在仰卧位休息时,颈部正常地屈曲,肌肉是放松的,在颈椎和检查台之间几乎无空隙,1 岁以内均是如此,当有颈伸肌张力增高时,婴儿仰卧位时不能完全放平,在颈和检查台间有空隙。如婴儿采取侧卧位,头向后伸展。但要注意在典型的头畸形或早产儿枕部突出的婴儿有类似表现,应重复试头部腹侧屈曲,以免误认为颈伸肌张力增高,此项检查在表格中记录无或有。

52项神经运动检查

52项检查项目 1.头围:不管是足月儿或早产儿,头围生长在头三个月是主要的资料,头生长达到正常范围或婴儿有发展为脑积水或小头畸形均可在每月检查的结果的表格中显示。 2.前囟和颅:前囟的触诊应在婴儿坐位不哭时进行,记录正常大小,紧张或凹陷。颅缝应检查其分开的程度。生后头几周矢状缝和顶枕缝分开4—5mm可能无意义,接受前囟角的额和冠状缝分开4-5mm也无临床意义,而鳞状缝(顶颞缝)分开2-3mm应提高警惕,可能是颅内出血(1CH)的可靠根据,如怀疑应加强监测,定时或每2~3天查一次头颅、前囟的张力,任何颅缝的进行性增大或头围迅速增加,如有脑积水或ICH的怀疑应作其他检查综合判断。如前囟过快关闭,鳞状缝过快关闭,伴有颞骨在顶部的钙化和重叠,则是脑萎缩的征象。 以下几项是从询问母亲病史中获得,会见母亲或护士是极其重要的,能获得更贴切的第一手资料,使检查更完全。 2.清醒和睡眠的一般形式:(1)正常,(2)激惹、哭闹多,(3)嗜睡、不哭。能出现三种睡眠的异常情况:(1)婴儿在白天只睡很短时间,表现不安,只要醒来就哭,婴儿从不处在安静觉醒状态,而表现激动不安和不舒服的持续状态,此型最常见在生后头几个月。(2)婴儿在白天是安静的,晚上很难入睡,睡眠前有一段瞌睡的延长期,此型更常见于9-12个月。(3)婴儿睡眠过多,持续在瞌睡状态,难于唤醒婴儿,仅能维持很短的觉醒时间。 3.检查期间觉醒程度的估计:记录(1)令人满意的,(2)持续激惹,(3)嗜睡。 4.哭:分别记录正常哭声或异常哭声,后者包括高调、虚弱、单调或其他。 5.吸吮行为:应记录吸吮和吞咽协调及正常与否,应注明是否需要鼻饲,或是否需要部分鼻饲,喂饲时是否经常咳呛,伴有或不伴有青紫。表格记录:(1)正常,(2)部分奶瓶喂养,(3)非奶瓶喂养,(4)咳呛。 6.前一个月内的惊厥情况:记录有无惊厥,惊厥的性质,全身性或局部性,发热或非发热性惊厥,此项表格有五项:(1)无惊厥,(2)泛化,(3)局灶,(4)发热,(5)婴儿痉挛。 7.显著的斜视:明显斜视可能是对眼或双外斜,单侧或双侧,5个月后持续眼斜视需要由专科医师检查,表格上检查有或无。 8.持续的眼球震颤:水平眼球震颤可能提示或为中心性或为周围性视觉缺陷,眼球不能注视物体而是持续的水平摆动,这种感觉缺陷使之不能注视物体,应做特殊的检查,表格上记录有或无。 以下两项是感觉发育,认识的发育估价包括视和听功能的评价,两个简单的方法在新生儿期可作为神经检查一部分,一旦已证明有适当的反应,不需要重复作检查。 9.视觉追踪,对光的追踪:婴儿在安静觉醒状态,吸吮和睁眼之间的协同作用有利于这种观察,可用手电筒的光、物体如红球或检查者的脸,婴儿眼和头追踪注视物体,表格中记录有或无。 10.听、眨眼反射:距婴儿耳30cm,鼓掌引起反射,如眨眼为阳性反应。表格上记录有或无。以下检查姿势和自然运动活动。 11.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ATNR):婴儿仰卧位,头转向一侧,表现射剑样姿态,即面向的上肢伸直,枕部(背向)的上肢屈曲。下肢的位置正好相反,即面向侧上肢伸直,下肢屈曲,背向侧上肢屈曲,下肢却伸直。因此不对称张力颈反射包括上下肢,无论上肢或下肢表现均考虑为阳性。此反射头三个月可观察到,3~6个月间断存在,正常儿6个月后不应存在。表格中应记录:(1)正常,(2)无,(3)有。 12.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婴儿仰卧位,头转向一侧,检查者扶婴儿头转向一侧,表现射剑样姿态,即面向的上肢伸直,枕部(背向)的上肢屈曲。下肢的位置正好相反,即面向侧上肢伸直,下肢屈曲,背向侧上肢屈曲,下肢却伸直。当扶婴儿头转向另一侧,肢体姿势正相反。任何月龄可引出均为异常。 13.持续颈伸肌张力增高:当婴儿在仰卧位休息时,颈部正常地屈曲,肌肉是放松的,在颈椎和检查台之间几乎无空隙,1岁以内均是如此,当有颈伸肌张力增高时,婴儿仰卧位时不能完全放平,在颈和检查台间有空隙。如婴儿采取侧卧位,头向后伸展。但要注意在典型的头畸形或早产儿枕部突出的婴儿有类似表现,应重复试头部腹侧屈曲,以免误认为颈伸肌张力增高,此项检查在表格中记录无或有。

中枢神经系统各种疾病影像检查方法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方法 ●X线检查 ?平片:评估颅骨的骨质改变,不能直接显示脊髓 ?造影检查 1.脊髓造影 ·将造影剂引入脊蛛网膜下腔中,通过改变患者体位,在透视下观察其在椎管内流动情况和形态,诊断椎管内病变的一种检查方法。 ·显示椎管内有无肿瘤、梗阻以及梗阻的部位和梗阻的程度。 ·有创,已被MRM代替 2.脑血管造影 ·将造影剂引入脑血管中,使脑血管显影的方法。 ·脑血管造影主要用于诊断脑动脉瘤、血管发育异常和血管闭塞等症并了解脑瘤的供血动脉。 ·常用DSA技术。 ●CT扫描:诊断价值较高,应用普遍 ?平扫:显示含有钙化、骨化的病变有优势 ?平扫+增强扫描 ?CTA:诊断效果类似DSA ●MR检查 ·MRI是利用原子核在磁场内共振所产生的信号经重建成像的一种成像技术。·MRI优点: ①软组织分辨率高②由于骨结构没有信号,故没有骨组织的干扰③无射线 ④任意平面成像⑤多种参数、序列成像 ?平扫:T1上解剖结构较好,T2发现病变敏感 显示肿瘤、出血、梗塞、感染、畸形。 ?增强:显示平扫不能显示的等信号病变; 进一步明确病变性质; 准确显示病变大小、形态、数目; 分辨肿瘤与水肿; 显示病变的部位及解剖关系。 ?MRA:显示血管性病变如动脉瘤、A-V-M等。 其他: 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早期脑梗死敏感性极高 磁敏感成像SWI:对于小静脉、小出血灶显示有较大优势 血氧饱和度水平依赖成像BOLD(fMRI):显示功能情况

灌注成像 磁共振波谱分析MRS 正常影像学表现 中枢神经系统-正常CT表现 脑的解剖 大脑:间脑、颞叶、额叶、顶叶、枕叶 小脑:半球、蚓部、扁桃体 脑干:中脑、桥脑、延髓 脑室:侧脑室、三脑室、中脑导水管、四脑室 CT扫描 ?平扫:头部CT主要用横断面,有时加用冠状面。横断面CT多以眦耳线(眼 外眦与外耳道中心联线)为基线,依次向上扫描8~10个层面。 CT表现: 1、脑白质:密度稍低于灰质,CT值20-30Hu。 2、脑灰质:密度稍高于白质,CT值30-40Hu。 3、脑室脑池(含脑脊液):呈低密度,CT值0-10Hu。 4、颅骨:呈高密度,CT值>250Hu。 5、生理钙化:点片状致密影。CT值>60Hu。 ?造影增强CT及CTA:经静脉注入含碘水溶性造影剂再行扫描。 剂量:成人50~100ml;小儿1.5~2.0ml/kg。 中枢神经系统——正常MR表现 MR形态:矢状位、冠状位、横断位可清楚显示脑部与脊髓的形态结构,如灰白质、脑室、脑裂、脑干、脑血管、脑垂体等。其效果可与大体标本 媲美。 中枢神经系统--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 颅内疾病的平扫基本CT征象 1、常规CT通过密度的变化反应信息 1)低密度病变: 脑水肿灶

2015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预测过关(实践能力)继续吧

2015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预测过关(实践能力)继续吧 ? ?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临考在即,小优推出考前终极摸底,帮助大家考前测试自身水平!一“摸”便知老底,你敢来挑战吗?注意:亲做完卷子后回复考前预测实践能力答案2 即可收到小优发送的答案,看自己能不能考得90分,能不能冲进过关安全区! 如果亲做的是第一套预测卷则回复实践能力答案即可收 到预测试卷一的答案!【考前预测实践能力2】 1.男性,50岁,阑尾切除术后5天,体温38.8℃,诉伤口疼痛,无咳嗽,应首先考虑 A.肺不张 B.肺炎 C.伤口裂开 D.伤口缝线反应 E.伤口感染 2.患者男,65岁。高血压病史多年。在活动中突发意识障碍,诊断为“脑出血”收入院。查体:一侧瞳孔散大,不等圆,

提示患者病情为 A.脑疝形成 B.出血部位靠近眼睛 C.脑干出血 D.动眼神经瘫痪 E.脑出血量较大 3.女性28岁,婚后2年未孕,常规妇科检查,关于子宫峡部错误的是 A.宫体与宫颈之间最狭窄的部分 B.上端是解剖学内口,下端是组织学内口 C.其黏膜与宫颈黏膜相同 D.晚期妊娠时形成子宫下段可达7~250px E.其内膜可随月经周期而有周期性变化 4.患者男性,30岁,右侧胸外伤后,出现呼吸困难,发绀,胸壁伤处可听见空气进出的声音,应首先考虑 A.多根多处肋骨骨折 B.闭合性气胸 C.开放性气胸 D.张力性气胸 E.进行性气胸

5.27岁女,闭经42天,出现恶性、呕吐反应,妊娠试验阳性,早孕反应自行消失的时间一般为 A.8周左右 B.10周左右 C.12周左右 D.14周左右 E.16周左右 6.患者,男,27岁,3d前其上嘴唇出现肿胀,后局部出现多个脓头,诊断为唇痈。下列治疗方法不恰当的是 A.让病人充分休息 B.饮食以流食为主 C.全身使用抗生素 D.局部药物外敷 E.早期切开减压 7.患者男,75岁。诊断为肝性脑病入院。患者目前处于昏迷状态,下列护理措施错误的是 A.给予舒适体位 B.使用床档防止坠床 C.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

中枢神经系统各种疾病影像检查方法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方法 X线检查 平片:评估颅骨的骨质改变,不能直接显示脊髓 造影检查 1.脊髓造影 ·将造影剂引入脊蛛网膜下腔中,通过改变患者体位,在透视下观察其在椎管内流动情况和形态,诊断椎管内病变的一种检查方法。 ·显示椎管内有无肿瘤、梗阻以及梗阻的部位和梗阻的程度。 ·有创,已被MRM代替 2.脑血管造影 ·将造影剂引入脑血管中,使脑血管显影的方法。 ·脑血管造影主要用于诊断脑动脉瘤、血管发育异常和血管闭塞等症并了解脑瘤的供血动脉。·常用DSA技术。 CT扫描:诊断价值较高,应用普遍 平扫:显示含有钙化、骨化的病变有优势 平扫+增强扫描 CTA:诊断效果类似DSA MR检查 ·MRI是利用原子核在磁场内共振所产生的信号经重建成像的一种成像技术。 ·MRI优点: ①软组织分辨率高②由于骨结构没有信号,故没有骨组织的干扰③无射线 ④任意平面成像⑤多种参数、序列成像 平扫:T1上解剖结构较好,T2发现病变敏感 显示肿瘤、出血、梗塞、感染、畸形。 增强:显示平扫不能显示的等信号病变; 进一步明确病变性质; 准确显示病变大小、形态、数目; 分辨肿瘤与水肿; 显示病变的部位及解剖关系。 MRA:显示血管性病变如动脉瘤、A-V-M等。 其他: 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早期脑梗死敏感性极高 磁敏感成像SWI:对于小静脉、小出血灶显示有较大优势 血氧饱和度水平依赖成像BOLD(fMRI):显示功能情况 灌注成像 磁共振波谱分析MRS

正常影像学表现 中枢神经系统-正常CT表现 脑的解剖 大脑:间脑、颞叶、额叶、顶叶、枕叶 小脑:半球、蚓部、扁桃体 脑干:中脑、桥脑、延髓 脑室:侧脑室、三脑室、中脑导水管、四脑室 CT扫描 平扫:头部CT主要用横断面,有时加用冠状面。横断面CT多以眦耳线(眼外眦与外耳道中心联线)为基线,依次向上扫描8~10个层面。 CT表现: 1、脑白质:密度稍低于灰质,CT值20-30Hu。 2、脑灰质:密度稍高于白质,CT值30-40Hu。 3、脑室脑池(含脑脊液):呈低密度,CT值0-10Hu。 4、颅骨:呈高密度,CT值>250Hu。 5、生理钙化:点片状致密影。CT值>60Hu。 造影增强CT及CTA:经静脉注入含碘水溶性造影剂再行扫描。 剂量:成人50~100ml;小儿~kg。 中枢神经系统——正常MR表现 MR形态:矢状位、冠状位、横断位可清楚显示脑部与脊髓的形态结构,如灰白质、脑室、脑裂、脑干、脑血管、脑垂体等。其效果可与大体标本媲美。 中枢神经系统--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 颅内疾病的平扫基本CT征象 1、常规CT通过密度的变化反应信息 1)低密度病变: 脑水肿灶 脑梗死 脑软化 囊肿 慢性血肿 2)等密度病变: 部分脑肿瘤

乡村医生考核业务水平测试试卷A

乡村医生考核业务水平测试试卷A 姓名:执业机构名称:分数: 一、以下每一考题下面有A、B、C、D、E 5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一个最佳答案,填入括号内。 1.健康教育的目标人群是( C ) A.疾病易感人群B.青少年 C.社会全人群D.医务工作者 E.以上都不是 2.以下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的措施,不恰当的是( E ) A.室内通风B.少去人口密集场所 C.适当户外活动D.注意保暖 E.在流行季节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3.支原体肺炎突出的临床特点是( C) A.婴幼儿多见B.多无明显发热 C.咳嗽症状突出D.肺部体征明显 E.头孢菌素治疗有效 4.下列关于肺炎球菌肺炎的治疗错误的是( D) A.青霉素为首选药 B.青霉素过敏可选用第一代头孢菌素 C.抗生素疗程一般为5~7天 D.胸片阴影消散后停用抗生素 E.卧床休息,适当支持治疗 5.判断肺结核病人有无传染性,最重要的依据是( D ) A.痰中带血B.病灶有空洞 C.结核菌素试验阳性D.痰菌阳性 E.X线胸片示浸润型病灶 6.诊断心律失常最主要的检查方法是( A )

A.心电图B.心音图 C.超声心动图D.心电图运动试验 E.心电图信号平均技术 7.人工胸外心脏按压的深度是(D ) A.1~2 cm B.5~6 cm C.7~8 cm D.3~5 cm E.4~6 cm 8.胸外心脏按压的频率为(C ) A.40次/分B.60次/分 C.100次/分D.110次/分 E.120次/分 9.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正确的是( C) A.收缩压在140 mmHg 以上和舒张压在90 mmHg以上 B.舒张压在140 mmHg 以上或收缩压在90 mmHg以上 C.需要在不同时间测量3次血压达到规定标准才能确定高血压 D.测量3次收缩压都在140 mmHg以上或舒张压在90 mmHg以上 E.测量3次舒张压都在140 mmHg以上或收缩压在90 mmHg以上 10.现场抢救高血压急症的首选药物是(E ) A.利血平B.呋塞米 C.硝酸甘油D.卡托普利 E.硝普钠 11.小儿年龄分期中的婴儿期是指( B) A.从出生结扎脐带到满28天 B.从出生到1岁 C.3周岁到6~7岁 D.从6岁至12~14岁 E.从6岁至12岁 12.按照新修订的传染病法中的规定,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 ) A.得了传染病必须通知单位 B.向社会公布本行政区域的传染病疫情 C.根据传染病发生、流行趋势的预测,及时发出传染病预警 D.对按照规定一次使用的医疗器具,应当在使用后予以销毁 E.国家和社会应当关心、帮助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使其得到及

神经系统检查

神经系统检查 脑神经 感觉神经 神经系统检查运动神经 神经反射 自主神经 一、脑神经检查 脑神经12对:嗅神经 视神经单纯感觉神经一嗅二视三动眼 蜗神经四滑五叉六外展 动眼神经七面八听九舌咽 滑车神经十迷十一副十二舌下 展神经单纯运动神经 副神经 舌下神经 三叉神经

面神经 舌咽神经运动和感觉兼有的混合神经 迷走神经 (一)嗅神经 1.检查法:先确定被检者无嗅幻觉后,嘱被检者闭目并用手指压一侧鼻孔,拿带 有花香或其他香味的物质,如香皂、牙膏或香烟等,置于被检者另一侧鼻孔下, 让其辨别气味。再用同样的方法检查另一侧鼻孔,了解被检者双侧嗅觉是否正常。 注意不能使用挥发性、刺激性气味的物品,如醋酸、乙醇、甲醛溶液等,尤其是 氨水等,也不能用被检者不熟悉的物品。 2.临床意义: (1)嗅觉中枢的刺激性病变引起嗅幻觉,患者常发作性地嗅到特殊气味,可见于颞叶癫痫先兆期或颞叶海马附近的肿瘤。 (2)嗅神经、嗅球、嗅束病变,可导致一侧或两侧嗅觉丧失 (3)鼻腔局部病变如鼻炎、鼻部肿物或鼻外伤,往往产生双侧嗅觉丧失或减退(二)视神经:视力、视野、眼底检查 1.视野 (1)检查法:有手动法和视野计法。医师应为视野正常者。 方法:被检者背光与医师相对而坐,距离约100CM,各用手遮住相对一眼,并相

对凝视保持不动。医师置手指于两人相对等距离中间,分别从上、下、左、右等不同方位从外周逐渐向眼的中央部移动,嘱被检者发现手指立即示意。以同样的方法检查另一眼。如被检者与医师在不同方位均能同时看到手指,视野大致正常;如在某方向上,当医师看到手指后再移动一定距离被检者才看到,为视野缺失。 (2)临床意义:凡视觉通路的某一部位遭受损害都可引起视野缺损。 1.视神经损害 2.视交叉正中部损害 3.视束损害 4.视辐射下部损害6视辐射上部损害 7视中枢损害 2.眼底 (1)检查法:检眼镜。无需散瞳。检查时,被检者背光而坐,眼球正视前方。查右眼时,医师站在被检者右侧,右手持检眼镜,右眼观察眼底,从离被检者50cm 处开始寻找瞳孔并逐渐窥入,检眼镜要紧贴被检者面部。主要观察:视 神经乳头、视网膜血管、黄斑区、视网膜各象限是否有异常改变。 (2)正常眼底:视神经乳头:淡红色,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 动脉较细,色鲜红;静脉较粗,色暗红,动静脉管径比2:3。 视网膜全部为鲜橘红色。 黄斑位于视神经乳头颞侧偏下方,呈暗红色,在其中央有一小反光点。 (3)临床意义

神经功能检查法

神经功能检查法反射检查的学习要领 熟悉生理反射(深反射和浅反射)的检查方法。掌握表示反射程度的记录方法。 掌握病理反射的检查方法,如弹手指征、划跖试验、压擦胫试验、捏腓肠肌试验,踩阵挛、髌阵挛的检查方法。 掌握反射检查的临床意义,如深反射、浅反射减弱或消失的临床意义;反射对比检查,其对称与不对称性的临床意义,腹壁反射和病理反射检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等。 神经功能检查法反射检查的临床意义 1.深反射减弱或消失表示反射弧的抑制或中断。反射弧未中断时,如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可因中枢的抑制释放而反射增强,亦可因超限制而反射消失。 2.浅反射减弱或消失表示反射弧的抑制或中断。反射弧未中断时,如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可因浅反射的皮层反射通路受损,亦表现为反射减弱或消失。 3.反射对比对称性的反射减弱或增强,未必都是神经损害的表现,而反射的不对称性是神经损害的有力指征。 4.腹壁反射可因腹壁松弛、肥胖或腹胀而消失,提睾反射可因年老、阴囊睾丸疾患而消失,正常情况下也可以两侧不对称。 5.病理反射一般表示上运动神经元损害,但在2岁以下小儿,正常亦可引出。 6.少数症例正常情况下,少数人亦可引出双侧弹手指征。 神经功能检查法病理反射检查 在中枢神经损害时,才出现的异常反射。常检查的病理反射有下列几项: 1.弹手指征又称霍夫曼(Hoffmann)征,医者快速弹压被夹住的患者中指指甲,引起诸手指的掌屈反应为阳性。

2.划跖试验又称巴彬斯基(Babinski)征,医者轻划患者足跖外侧,引起坶趾背伸,余趾呈扇形分开的反应为阳性。 3.压擦胫试验又称奥本海姆(Oppenheim)征,医者以拇指用力沿患者胫骨前嵴内侧面从上而下压擦,若出现坶趾背伸,余趾呈扇形分开,则本试验阳性。 4.捏腓肠肌试验又称戈登(Gordon)征,医者用力捏压患者小腿腓肠肌,若出现坶趾背伸,余趾呈扇形分开,则本试验阳性。 5.踝阵挛医者一手托住患者腘窝,一手握足,用力使其踝关节突然背伸,然后放松,可以产生踝关节连续的交替的伸屈运动,则视为阳性。 6.髌阵挛患者仰卧,医者以一手的拇、食两指抵住髌骨上极,用力向下急促推动髌骨,然后放松,引起髌骨连续交替的上下移动为阳性。 神经功能检查法生理反射检查 1.深反射腱反射和骨膜反射是刺激肌腱、骨膜和关节内的本体感受器所引起的反射。常检查的深反射有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桡骨膜反射、膝腱反射和跟腱反射。一般用下列方法表示反射的程度:消失(一),减退(+),正常(++),增强(+++),亢进或阵挛(++++)(表6~2)。 2.浅反射是刺激皮肤所引起的反射.常检查的浅反射有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肛门反射。一般记录方法(表6~3):消失(一),迟钝(+),活跃(++),亢进(+++)。 表6-2 深反射分析表

神经肌肉病运动功能评估量表的应用进展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8年9月第24卷第9期Chin J Rehabil Theory Pract,Sep.,2018,Vol.24,No.9https://www.360docs.net/doc/b23563032.html, DOI :10.3969/j.issn.1006-9771.2018.09.010·综述· 神经肌肉病运动功能评估量表的应用进展陈土容,黄美欢,曹建国 深圳市儿童医院康复科,广东深圳市518038 通讯作者:曹建国。E-mail:caojgsz@https://www.360docs.net/doc/b23563032.html, 基金项目:深圳市残疾人综合服务应用研究(No.JB2017-16-3) 摘要 神经肌肉病(NMD)是一组以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特征的遗传性和获得性疾病。尚无统一的标准化运动 功能评估工具。在应用较广泛的评估工具中,运动功能测试适用于所有NMD ,北极星移动评估量表和上肢功能 测试适用于杜氏肌营养不良症,汉默史密斯功能运动量表、费城儿童医院神经肌肉疾病评估量表和上肢模块测 试适用于脊髓性肌萎缩症。 关键词神经肌肉病;运动功能;评估;综述 Advance of Motor Function Measurements Applied in Neuromuscular Diseases (review) CHEN Tu-rong,HUANG Mei-huan,CAO Jian-guo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Children's Hospital of Shenzhen,Shenzhen,Guangdong 518038,China Correspondence to CAO Jian-guo.E-mail:caojgsz@https://www.360docs.net/doc/b23563032.html, Supported by Research on Shenzhen Comprehensive Services Application for the Disabled (No.JB2017-16-3) Abstract Neuromuscular disease (NMD)is a group of hereditary or acquired myopathy typically manifested as motor dysfunc- tion.There is still no consensus in the standardized tools for evaluation of motor function.Among the tools widely used, Motor Function Measure can be used in all kinds of NMD,while North Star Ambulatory Assessment and Performance of the Upper Limb can be for 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and Hammersmith Functional Motor Scale,the Children's Hospital of Philadelphia Infant Test of Neuromuscular Disorders and Upper Limb Module for spinal muscular atrophy. Key words :neuromuscular disease;motor function;evaluation;review [中图分类号]R74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771(2018)09-1043-05 [本文著录格式]陈土容,黄美欢,曹建国.神经肌肉病运动功能评估量表的应用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8,24(9):1043-1047. CITED AS :Chen TR,Huang MH,Cao JG.Advance of motor function measurements applied in neuromuscular diseas- es (review)[J].Chin J Rehabil Theory Pract,2018,24(9):1043-1047. 神经肌肉病(neuromuscular disease,NMD)是一组以运动功 能障碍为主要临床特征的遗传性和获得性疾病,总体发病率约 为1/3500[1-2]。NMD 病变一般发生在运动神经元、周围神经、 神经肌肉接头和骨骼肌等部位,肌肉活检结果通常为肌营养不 良或神经源性肌萎缩[2-3]。此类疾病常导致进行性肌无力和肌萎缩,导致严重肢体功能障碍,降低生活质量。运动功能障碍是NMD 的核心症状,标准化的运动功能评估工具可为临床决策提供可靠且客观的数据。但由于NMD 涉及的年龄范围较广,不同发病年龄病情严重程度不同,目前国际上尚未形成统一的评估标准。肌力、关节活动度、6分钟步 行试验(6-minute Walk Test,6MWT)、从仰卧位站起计时测试、 四阶梯试验和10米步行/跑步测试等评估指标内容比较单一,无法综合评估NMD 患者整体运动功能情况[4-5]。国际上常用的NMD 运动功能评估量表主要有神经肌肉病的运动功能测试(Motor Function Measure,MFM)、北极星移动评估量表(North Star Ambulatory Assessment,NSAA)、汉默史密 斯功能运动量表(Hammersmith Functional Motor Scale, HFMS)、费城儿童医院神经肌肉疾病评估量表(Children's Hos- pital of Philadelphia Infant Test of Neuromuscular Disorders, CHOP INTEND)、上肢功能测试(Performance of Upper Limb, PUL)和上肢模块测试(Upper Limb Module,ULM)。作者简介:陈土容(1993-),女,汉族,广东湛江市人,治疗师,主要从事儿童康复。通讯作者:曹建国(1965-),男,汉族,山西长子县人,硕士,主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儿童康复。 --1043

神经系统常规检查方法

神经系统常规检查方法 协和学院:王海涛 角膜反射 被检查者向内上方注视,医师用细棉签毛由角膜外缘轻触病人的角膜。正常时,被检者眼睑迅速闭合,称为直接角膜反射。同时和刺激无关的另一只眼睛也会同时产生反应,称为间接角膜反射。 角膜反射检查法 角膜反射图解 详细介绍 其反射弧在于桥脑,输入纤维为三叉神经第一支(眼神经)之分支鼻睫神经,传出神经为面神经颧支。刺激—侧角膜→对侧出现眼睑闭合反应→间接角膜反射。反射弧:三叉神经眼支→脑桥→面神经核----眼轮匝肌作出反应直接与间接角膜反射皆消失→见于患侧三叉神经病变(传入障碍) 直接反射消失,间接反射存在,见于患侧面神经瘫痪(传出障碍)角膜反射完全消失:见于深昏迷病人。

角膜反射消失常见情况 角膜反射消失常见有以下三种情况:①反射弧传入神经病变:三叉神经眼支的病变,除了面部该支的分布区有感觉障碍外,同时伴有角膜反射减弱或消失。角膜反射减弱常见的原因是三叉神经第一支损害的早期症状,随着病变的发展,而终至角膜反射消失。 ②角膜反射的传出神经病变:角膜反射的传出神经为面神经,当周缘性面神经病变时,角膜受到刺激后不能闭目,出现此种现象从广义来看,也属角膜反射消失。③一侧大脑半球病变:可表现对侧角膜反射减弱或消失。有人认为,在顶叶有角膜反射中枢,或许可以得以解释。如果双侧角膜反射减弱或消失时,说明大脑两侧有广泛性损害,侵犯了角膜反射的脑内反射弧。 肱二头肌反射 肱二头肌反射: 肱二头肌反射为上肢深反射的一种,系肱二头肌受突然牵引后所发生的急速收缩反应。其反射中心为颈5~6节,传导神经为肌皮神经。检查方法:患者前臂略旋前,肘部屈曲90°,检查者将左手拇指放在其二头肌腱上,用叩诊锤叩击该拇指,反射作用为肱二头肌收缩。【意义】如反射亢进、减低或消失均为病理性改变。 ①检查方法正确:被检查者前臂屈曲90度,检查者以左拇指置于被检者肘部肱二头肌腱上,然后右手持叩诊锤叩左拇指指甲,可使肱二头肌收缩,引出屈肘动作。 ②考生说出此反射中枢区域:反射中枢为颈髓5-6节。 腱反射的定义 腱反射,又称深反射,其实是指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不自主的肌肉收缩,其实是肌牵张反射的一种(另一种为肌紧张)。腱反射的传入纤维直径较粗(12至20微米),传导速度较快(90m/s以上)。腱反射是单突触反射,反射的潜伏期很短(约0.7ms)。例如膝反射,叩击膝关节下的股四头肌肌腱,股四头肌即发生一次收缩。腱反射是体内唯一的单突触反射。 检查方法及其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