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学考试整理

《教育学》考试整理
—、填空或选择
1、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中国的《学记》。
2、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创办私学的是孔子。
3、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被认为是最早的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教育学著作。
4、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把伦理学、心理学引入教育学,被认为是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教育学专著。他在伦理学基础上建立起教育目的论,在心理学基础上建立教育方法论,形成了“传统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以班级授课制为基础。
5、美国教育家杜威代表实用主义教育流派,他的《学校与社会》强调“教育即生活”,“社会即学校”,“从做中学”,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活动教学”,形成了“现在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
6、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马克思经典作家对教育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论述,为教育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原理和科学的方法论基础。
7、教育的起源:生物起源说,心里起源说,劳动起源说。
8、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勒图尔诺和沛西?能,代表作分别为《动物界的教育》和《教育原理》。
9、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教育家孟禄。
10、劳动起源说是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导下形成的。它从恩格斯《劳动在从猿转变成人的过程中的作用》一文中“劳动在一定意义上创造了人类本身”这一基本论题出发,提出劳动起源说。
11、教育的基本特点是造就人。
12、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指导方针:贯彻“三个面向”,实施科教兴国,推进素质教育。“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13、我国的学校教育体系,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14、学校制度文化包括学校的传统、仪式和规章。(形式上分的)
15、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沟通。
16、儿童成长和发展的主要和决定性的因素是学校对其施加的影响。最初、最重要的因素是家庭对其施加的影响。
17、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于教育学的最重要、最直接的贡献是他们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18、德育包括道德 思想 政治 三个方面。(也是小学德育教育的内容)
19、小学德育的任务是努力使德育对象具有健全的品德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创造个体的幸福生活。
20、小学德育实施的途径:直接的德育课教学,其他各科教学,校会、班会和少先队活动。
21、小学德育的实施方法:说服教育,情感陶冶,榜样示范,实际锻炼,奖励和惩罚。
22、学校体育的基本特性:教育性、技能性、娱乐性。
23、课程的基本结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
24、在小学教育中,

教学处于核心地位,对教育目的的实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是学校全部工作的中心。教育目的的实现和教学任务的完成,主要是凭借教学活动实现的。
25、在我国,小学教育的目的与国家教育的目的是一致的,即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26、发现法是由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的教学方法。
27、非指导性教学法: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 卡尔。罗杰斯 以自己的“以病人为中心”的治疗理论为基础,将其应用于学校教学领域,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以学生为中心的”的教学理论。他提出新的教育目标——“完整的人”,即知行合一的人。
28、教学工作实施的一般过程: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上课时全部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29、班级的主要特点:行政性,同一性,独立性。
30、班集体的主要特征:目标性,组织性,纪律性,民主性。
31、班主任的任务:思想品德教育,文化学习指导。

名词解释
1、教育:广义,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狭义,即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服务的人。
2、现代教育:现代教育是相对于以使用手工工具为标志的小生产的古代教育而言,他是大工业生产水平下的现代化教育。
3、义务教育:国家用法律形式予以规定,要求适龄儿童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保证的,强制、免费和普通的国民基础教育。
4、学制:狭义,是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体系方面的规则,简称学制。他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关系。
5、学校的基本功能:是利用一定教育教学设施和选中的教育内容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6、学校文化:学校利用各种因素,形成具有自身独特的价值观、信念、手段、语言、环境和制度的文化特质。一所学校的文化特质,既具有随社会文化的发展、变迁而发展、变迁的共性,同时,又会因其构成或具体环境的不同而具有区别于其他学校的个性。学习中这种共性与个性统一的文化特质称之为学校文化,它是指由学校成员在教育、教学、科研、组织和生活的长期活动与发展演变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对外具有个性的精神和物质共同体。
7、学校制度文化:学校中的传统、仪式和规章。学校制度是学校组织对其内部各类成员的一种行为规定。
8、学校管理:学校管理是学校活动

的重要领域,它是学校管理者在一定社会环境下,遵循教育规律,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从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和条件,有效实现学校工作目标而进行的一种组织活动。
9、教育目的: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到的结果的预设,具体说来就是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的要求。
10、德育:即培养学生品德的教育。包括 道德 思想 政治。
11、体育:是指以增强体质、发展体能、锻炼体魄为目标的教育。广义的体育是指所有能够增进人的身体素质及活动技能的活动。狭义的体育是指在学校教育中有意识地增强学生体质、发展体能、锻炼体魄的教育活动。
12、美育:美育是培养学生感受、表现、鉴赏、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促使学生追求人生的情趣与理想境界等为目标的教育。
13、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应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14、班级:一般是指将年龄相近,知识水平程度基本相同、有共同学习任务的同一年级学生编成有固定人数的学生群体。
15、班集体:是指由全班学生组成的集体。
16、评价:是指在特定信息的基础上,对事物某种属性所做出的价值判断。

简答题
1、教育的功能是什么?
(1) 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主要是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反作用。(教育能过促进社会生产,巩固经济基础;教育可以成为社会政治斗争的手段,影响民主法制建设;教育可以保存、传递以致创造人类文化;教育还可以起到保护环境、控制人口的作用,等等。因此,教育的社会功能是多方面的)
(2) 教育的人的发展功能,主要是指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促进推进和行成作用。一方面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另一方面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期这种要的促进作用。
2、学校的公益特点是什么?
(1) 学校与企业的区别:设置目的不同;调节手段不同;与政府的关系不同;产出不同。
(2) 学校公益性的具体表现: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必须与宗教实行分离。
3、小学教育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
基本内容:思想品德教育管理;教学工作管理;教务行政管理;总务工作管理。
基本方法:行政方法,法律方法,教育方法,经济方法,学述方法
4、学校、家庭、社会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 学校起着主要的和决定性因素。学校工作的指导思想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学校的教育水平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学校与社会、家庭的联系程度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
(2) 家庭是最初的重要因素
(3) 社会是重要的因素

:社会交往、社会道德、社会文化
(4) 关系: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相互配合: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互配合。
5、教育与儿童的发展
教育与儿童发展之间是一种主从关系,其中儿童发展是主学校教育只是从属于儿童发展,为儿童发展服务。他们之间也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儿童发展是源于人类本性的目标实现过程,而教育仅是实现发展的特殊手段。
(1) 教育目表要真实反映社会的要求
(2) 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
(3) 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性发展
(4) 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
6、教师的社会作用
(1) 对社会而言,教师起到了文化与文化的传递和创造作用
(2) 对个体而言,教师在学生的成长发展过程中起着及其关键的指导和引领作用
7、教师的劳动特点
(1) 复杂性
(2) 创造性
(3) 示范性
(4) 长期性
8、教师素质
(1) 教师的一般素质:文化素质(必须具有语文、数学两门主科和其他一两门学科的全面扎实的知识和技能;必须具有艺、体、劳等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育素质(教育理论知识;教育实践能力;运用教育机智处理处理突发问题的能力;教育科研能力),职业道德素质(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为人师表)
9、21世纪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1) 要在教育观念上创新,树立现代教育观念
(2) 要树立培养个性的观念和创新的观念
(3) 要树立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观念
(4) 要树立教育国际化的观念
(5) 要树立教育网络化的观念
(6) 要不断提高师德修养
10、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
(1) 民主平等;(2)尊师爱生;(3)心理相容;(4)教学相长
11、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 树立正确的师生观,把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结合起来
(2) 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
(3) 在平等的基础上树立教师的威信,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
12、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教育方针的区别和联系
(1) 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而教育目标则是不同性质、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学校教育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甚至可以是每个具体教育活动的具体目标。
(2) 教育方针是教育目的的政策性表达
13、美育的功能
(1) 直接功能 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2) 间接功能 育德,促智,健体
(3) 超越性功能
14、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体系
(1)直观性原则 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让学生运用感官直接感知学习对象,以获得感性

经验。
其具体的手段 实物直观 ,模像直观 ,语言直观
其基本要求 恰当的选择直观手段,直观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在直观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认识。
(2) 启发性原则
(3) 系统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
(4) 巩固性原则
(5) 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
(6)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7) 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原则
(8) 因材施教原则
15、班级授课制 经历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夸美纽斯为代表的从理论上加以总结和论证,使它基本确立下来。
第二阶段,以赫尔巴特为代表提出教学过程的形式阶段的理论,给夸美纽斯理论以重要的补充和发展。
第三阶段,以苏联教育学为代表,提出了课的类型和结构,使班级授课制更趋成熟。
16、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2)谈话法(3)讨论法(4)实验法(5)实习作业法(6)练习法(7)参观法
17、教育方法的改革和发展
(1) 发现法
(2) 探究—研讨法
(3) 纲要信号图式教学法
(4) 暗示教学法
(5) 非指导性教学法
18、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
(1) 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2) 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