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渭真迹

徐渭真迹
徐渭真迹

孙过庭《书谱》原文、释文、译文

《书谱》原文、注释、译文(1): 夫〔1〕自〔2〕古之善〔3〕书者,汉、有钟、之绝〔4〕,晋末称二王之妙〔5〕。王羲之云〔6〕:“顷〔7〕寻诸名书,钟、信〔8〕为绝伦〔9〕,其余不足观〔10〕。”可谓钟、云〔11〕没〔12〕,而羲、献继〔13〕之。 注释: 【1】夫:文言文发语词,表示后面要发议论。 【2】自:从,由。 【3】善:擅长,长(cháng )于。 【4】绝:独特的,少有的,没有人能赶上的。 【5】妙:美,好。 【6】云:说。 【7】顷:近来、刚才、不久前。 【8】信:实在、的确。 【9】伦:辈,类。绝伦:无与伦比。 【10】观:看,察看。 【11】云:语气助词,可用于句首、句中或句末。此句中者。 【12】没:通“殁”,死。 【13】继:连续,接着,继承。 自古以来,擅长书法的人,汉朝芝、三国时期钟繇的作品无可比拟,东晋时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书法精致美妙。王羲之说:“近来我研究各位名家的书迹,钟繇、芝确实超绝群伦,其它人的作品不值得观赏。”可以说自钟繇、芝死后,王氏父子继承书法的传统。 (2): 又云:“吾书比之钟、,钟当〔1〕抗行〔2〕,或〔3〕谓〔4〕过〔5〕之;草犹当雁行〔6〕,然精熟,池水尽墨〔7〕,假令寡人〔8〕耽〔9〕之若此,未必〔10〕之。”此乃推〔11〕迈〔12〕钟之意也。考〔13〕其专〔14〕擅〔15〕,虽未果〔16〕于前规〔17〕,摭〔18〕以兼通,故无惭〔19〕于即〔20〕事〔21〕。 注释: 【1】当:应该。 【2】抗:对等。抗行:抗衡、并行,犹言不相上下。 【3】或:有的人。 【4】谓:说。 【5】过:超出。 【6】雁行:同等。 【7】池水尽墨:指芝学书的故事。晋卫恒《四体书势》:“弘农伯英者,因而转精其巧,凡家之衣帛,必先书然后练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 【8】寡人:此非专指君王。原为古代君主的谦称及诸侯夫人的自称,晋人习惯自称寡人。 【9】耽:爱好,专心于。 【10】:逊于、不如。 【11】推:举荐,指出某人优点。 【12】迈:超过。

徐渭书法作品欣赏

徐渭书法作品欣赏 徐渭《行草应制咏墨轴》

明徐渭与《行草应制咏墨轴》 (文/唐建初) 徐渭(公元1521—1593年),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晚年号青藤道士,或署名田水月。山阴(今绍兴)人。年二十为邑诸生,屡应乡试不中,曾客浙闽总督胡宗宪幕,以草《献白鹿表》负盛名,于抗倭军事多所策划,知兵事,好奇计。后胡被弹劾为严嵩同党下狱死,徐渭被祸发狂,自戕不死,遂杀其继室,系狱七年,同里张元忭力救得免。晚年潦倒困顿,以诗文书画糊口。徐渭自幼聪颖过人,天才超逸而愤世疾俗,诗文绝出侪辈,谓其得李贺之奇、苏轼之辨,不落窠臼;所作戏曲、杂剧,颇有超出前人见解和打破陈规之处。擅绘事,特长花卉,用笔放纵恣肆,水墨淋漓酣畅,自创新意,与陈道复并称“青藤白阳”,于后世写意花卉影响甚著。自称“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其书擅行草,出自米芾、黄庭坚,笔势圆浑沉着,纵横奔放,不拘法度,为晚明书坛之大草代表。明袁宏道《中郎集》中评其书云:“文长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在王雅宜、文徵明之上;不论书法而论书神,诚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侠客也。”著述既多又杂,有诗文《徐文长集》、《徐文长佚稿》、《徐文长佚草》,戏曲论著《南词叙录》,杂剧《四声猿》、《歌代啸》等,于三教及方技书亦多有笺注。 苏州博物馆庋藏徐渭《行草应制咏墨轴》,纸本,高352厘米,宽102.6厘米,鸿篇巨制,骇人心魄,其书法棱角毕露,不避败锋,点画支离,结构破碎,布局散乱,而强心铁骨,其中一种磊落不平之气,宛然可见。此轴书法以法度而言,可讥为“野狐禅”之类,而以“书如其人”、“书为心声”,书法之所以解“尤物移人”的本体来看,此轴书作抒发震荡的心绪,激烈的情感,狂放的才情,洗刷胸中之碗磊,这与其晚年“乐难顿段,得乐时零碎乐些;苦无尽头,到苦处休言苦极”之悲愤、压抑、无奈的心境相合,故见情见性,真挚感人,允为神品。 与此轴成对的徐渭《行草应制咏剑轴》亦同藏苏州博物馆,当两轴同时悬张于壁间时,只见满纸云烟,遍壁惊涛,令观者血脉贲张,不禁情绪激越、思绪狂奔,无不有观止之叹。 《应制咏墨》调寄《凤凰台上忆吹箫》,词曰:“侯拜松滋,守兼楮郡,绛入品秩多般。龙剂犀胶,收来共伴灯烟因。炼修依法,印证随人,才成老氏之玄。是何年,逃却杨家,归向儒边。红丝玉版霜毫畔,苦分分寸寸,着意磨研。呵来滴水,幻成紫雾蛟蟠。有时化作苍蝇大,便改妆道士衣冠。向吾皇,山呼万岁,寿永同天。” 奇思伟构,入情见性。

徐渭艺术两面性

徐渭艺术两面性 一、徐渭其人及艺术特点 徐渭(1521-1593),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别号天池山人、青藤道士等。其艺术极具个人特色。徐渭是明代 后期杰出的文学家和艺术家,他在文学、艺术、历史、哲学、宗教、 医学、术数领域均有涉猎,著作颇丰。徐渭生活的明朝中后期,政治 风气极为腐败。这种状况致使正直的读书人在仕途屡遭碰壁,从而把 精力集中到诗文书画、戏曲、小说等艺术的创作上去。与此同时,王 阳明倡导的“学贵得之心”的“心学”,逐渐取代了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思想,给徐渭这些富有开拓精神,追求个性解放 的读书人,提供了生存发展的空间。徐渭一生命运多舛,生于小官吏 家庭,自幼聪慧,幼年能文,父亲早死,家境渐坏。他一生遭遇持续,母亲郁死,两个兄长早逝,妻子婚后病殁,又因房产惹上官司,致使 家财悉空。遭难并没有停止,步入中年后:“举与乡者八而不一售, 人且争笑之。”为胡宗宪器重,才华得以施展,不久又因胡宗宪案而 终日惶恐于政治上的牵连。精神过度紧张,竟由佯狂变为真疯。45岁 这年,自撰墓志铭,觅死九次而未遂,后因误杀后妻张氏而坐牢,入 狱六年。出狱后,功名无望,万念俱灰,最后二十年,前十年出游四方,寄情于山水;后十年定居老家山阴,发奋为诗作画,发泄其胸中 的“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最后,在凄惨孤独的 境地中离开了人世。徐渭的一生多坎坷,生活痛苦,他将自己人生的 痛苦发泄于笔墨之中,其作品表现出“怪衍”、“狂放”、以及“疯狂”。徐渭多侧笔露锋,不善中锋藏笔,不重使转,而时时直折生断,以显耀其精神,表现其媚趣视觉整体,以表现出更大、更浑然苍茫的 审美意识。徐渭的作品,用笔简练,高度概括,雄浑齐放,挥洒超逸,墨色淋漓,不求形似,意味深笃。他作画行笔奔放,就如脱缰的野马,笔走龙蛇,如排空海浪,似奔山走石,具有相当强的力量感和运动感。 二、对徐渭艺术的批判

美术鉴赏 徐渭生平及绘画成就

徐渭生平及绘画成就简介 明代画坛,高手林立,大家数不胜数,但说到最富创意的花鸟画家,非徐渭莫属,他可以说是明代文艺史上的一座巨峰或是奇峰。 他虽是一个精神病患者,却是16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文艺理论家。其诗文书画和戏曲,涉猎之广,成就之高,几可与东坡并肩。尤其是他开创的水墨大写意花鸟画的独特画风,扭转了花鸟画在画坛的地位,并最终成为这四百多年来的中国绘画的主流品种。郑板桥自称徐渭“门下走狗”,齐白石“恨不生三百年前,为青藤磨墨理纸”。而他的一生一直与穷困、病态、奇计、猜忌、死亡和暴力纠缠在一起,生活坎坷,命运多舛。中年开始学画,53岁杀妻案刑满释放后才开始潜心文学艺术创作。残酷的社会现实使得这位才能出众的才子成为愤世疾俗的封建礼教的反抗者。悲剧的一生造就了艺术的奇迹,徐渭不仅在绘画上有着卓越的成就,他的诗文、书法、戏曲同样光彩夺目,他是一代奇才的象征。 1 生平简介 “一生坎坷,二兄早亡,三次结婚,四处帮闲,五车学富,六亲皆散,七年冤狱,八试不售,九番自杀,实堪嗟叹!”这是王长安先生概括徐渭的人生经历时所作的一首“十字歌”。它形象生动而准确概述了徐渭独特的一生,简单罗列的数字凸现着一介文人在封建制度的残害下渗出的斑斑血泪。 1.1童年成长的悲歌 徐渭出生在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 年)。徐鏓晚年纳其身边的卖身女仆为妾,终得第三子即徐渭。未料徐渭出生仅百日,徐鏓就过世了。自此徐家的日常家务都由苗夫人主持。 苗宜人视徐渭如同己出,细心教养,并且徐渭他天资聪颖,才华早露。 然而徐渭并没有从此走向求学入仕的康庄大道,十岁时,家中又发生重大变故,家庭经济破产,不得不依附于同父异母的长兄徐淮生活。 1.2青年求仕的躁进 从十七岁到四十四岁,每三年一次的科考,徐渭一场不落,却场场空手而归。 虽然徐渭在科举上屡试屡黜,但其出色的文学才情,已渐为人们所知。恰而嘉靖三十三年(1554 年)进士出身的胡宗宪以御史巡按浙江,需要文事辅佐,正广罗贤才,听闻徐渭才名,便欲召其入幕。嘉靖三十七年(1558)方正式入胡宗宪幕府。 1.3晚年精神还乡之路 七年的缧绁之苦如一场夏日的暴雨冲刷着徐渭的身心,使他终于结束了奔命于科考求仕之途的狂躁热情,开始在绵绵思索中走上了精神还乡之路。 2徐渭之奇 徐渭曾说:“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这大概是文人惯用的诡计,即把自己最受人重视的艺术放在最末的位置,以抬高其它。其实,他是我国大写意画的宗师,影响及于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直至吴昌硕、齐白石,在美术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他最擅长花卉画,用笔放纵,水墨淋漓,气格刚健而风韵妩媚,具有诗一般的抒情性和韵律感,极为人们所珍视。其书法则长于行草,徐文长虽自列为第一,但成就似乎逊于绘画。 2.1自细而粗,由工到放 徐渭的创作状态,是一种无法遏止也难以节制的激情的爆发。因此,徐渭的绘画作品正是他狂态情感的物化和结晶,是个性人格在艺术中的凸现。 他的个人笔墨风格和个人偏好而论,无疑是倾向奇肆纵横的粗放一格的。但在理论上,他却坚持自“细”而“粗”,由“工”到“放”的程序,而绝不将粗放与工细对立起来。徐渭在《书沈征君周画》中说:“世传沈征君画多写意,而草草者倍佳。”但徐渭说他曾见其所作《渊明对客弹阮图》,画中的人物古木作线描,“精致入细毫”,认为“惟工如此,此草者

徐渭花鸟画的艺术成就

浅谈徐渭写意画的艺术成就 【摘要】大写意画以草书入画,体现了中国人独特的造型观和境界观。大写意画既是高度自我的艺术,又是高度忘我的艺术。有我与忘我看似相矛盾,其实是相统一的。只有有意识地追求大写意画这一独特的境界,才能真正将这门解衣磅礴的艺术发扬光大。大写意画;有我;无我从本质上讲,中国画都是写意的,所谓意,即主体心中感受到的外物的精神和形象。历代画家中,最能充分发挥写意精神的代表人物是徐渭。由于他历经坎坷人生,加上天资过人,令他具备独特的艺术气质。在中晚明日渐成熟的大写意语言和审美体系中,徐渭把笔墨表情状物能力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他以书入画,特别以狂草的笔法入画,走笔如飞,纵情挥洒,用大块的水墨与线相结合,泼墨酣畅,千变万化,使画面浑然一体,达到迹简意远,超然象外的境界。徐渭激情奔放,虽狂怪有理,却放而能收,控制自如,把写意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 【关键词】徐渭大写意巅峰 【正文】 徐渭(1512—1593),字文长,号青藤,是我国十六世纪杰出的文学艺术家,他在文学、诗歌、戏曲和绘画史上都占有继往开来、推陈出新的重要地位。尤其在绘画方面,对后世四百多年的大写意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

的影响。 如郑板桥说:“徐文长、高且园两先生不甚画兰竹,而燮时时学之弗辍,盖师其意不在迹象间也。文长、且园才横而笔豪,而燮亦有倔强不驯之艺,所以不谋而合。”又有诗曰:“尚有一灯传郑燮,甘心走狗列门墙。”还刻了一颗“青藤门下走狗”的印章,可见其对徐文长的崇拜。 现代写意画大家齐白石亦曾说:“青藤、雪个(朱耷)、大涤子(石涛)之画,能纵横涂抹,余心服之。恨不生三百年前,为诸君磨墨理纸。诸君不纳,余于门外饿而不去,亦快事也。”还有诗曰:“青藤、雪个远凡胎,缶老(吴昌硕)衷肠年别有才;我欲九原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可见,齐白石对徐文长亦深情怀敬意。 自然徐文长所以那样地受到后人的崇敬和纪念,恐怕是由于他不仅有杰出的成就,而且有高尚的品格——傲骨铮铮,敢于反抗封建礼教,敢于同邪恶作斗争和反抗外寇侵略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徐文长从小跟陈鹤学画,奠定了他绘画风格的基础。陈鹤字鸣野,号九皋,别号海樵山人,出身于绍兴世袭百户的军官家庭,因少年病弱,辞去世袭军职,在绍兴怪山修建飞来山房和息柯亭,广交宾客,他擅长写意花鸟画,善制散曲,为绍兴文坛的盟主。徐文长自幼爱好绘画、戏曲,可以说是深受了他的影响的。 陈鹤的墨迹已难看到,据与他同时代一些人的记载,说他作画走笔如飞,泼墨淋漓。如姜二酉撰的《陈鹤传》中说:“慕山人者,每候山人饮宴兴酣,载笔素以进。山人则振髯握管,须臾为一掷,累幅或数十丈,各惬其所,乞而后止。”可以想见,陈海樵的绘画风格是一种泼墨大写意,而徐文长绘画的基本风格亦正是这样。 徐文长的青少年时代就与著名画家沈青门(仕)、谢时臣有很深的交谊,沈工诗善画,兼工散曲,与徐文长志趣相投,后来同在胡宗宪幕府。徐文长有《题青门山人画滇茶花》诗云: 武林画史沈青门,把兔申藤善写生。 何事胭脂鲜若此?一天露水带昆明! 从徐文长的诗意看,沈仕是一位善于写生的高手。 谢时臣是吴中著名的山水画大家,擅长巨幅山水,因好用浓墨,笔墨粗放,受到吴中画派的排挤。徐文长住在杭州玛瑙寺时(嘉靖二十九年至三十二年)曾受到谢时臣的指教。他在《书谢叟时臣渊明卷为葛公旦》中说:“吴中画多惜墨。谢老用墨颇侈,其乡讶之,观场而矮者相附和,十之八九。不知画病不病,不在墨重与轻,在生动与不生动耳。”在当时吴派画风靡画坛的形势下,徐文长的看法确是一种卓见。 徐文长在嘉靖二十五年(二十五岁),曾去当时的文化中心苏州,看到了沈周、唐寅、文征明、仇英、陈白阳诸大画家和祝允明、王雅宜等书家一些作品,眼界大开。他说:“世传沈征君画多写意,而草草者倍佳。”“陈道复花卉豪一世,草书飞动似之。”“南京解元唐伯虎,小涂大抹俱高

苏轼书法释文

致董长官贴 轼启。近者经由。获见为幸。过辱遣人赐书。得闻起居佳胜。感慰兼极。忝命出于馀芘。重承流喻。益深愧(慰)畏。再会未缘。万万以时自重。人还。冗中。不宣。轼再拜。长官董侯阁下。六月廿八日。 遗过子贴(記子由夢) 元豐八年正月旦日,子由夢李士寧,草草為具,夢中贈一絕句云:「先生惠然肯見客,旋買雞豚旋烹炙。人閒飲酒未須嫌,歸去蓬萊卻無喫。」明年閏二月六日為予道之,書以遺過子。 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 吾闻橘中之乐,不减商山。岂霜馀之不食,而四老人者游戏于其间。悟此世之泡幻,藏千里于一班,举枣叶之有馀,纳芥子其何艰,宜贤王之达观,寄逸想于人寰。袅袅兮春风,泛天宇兮清闲。吹洞庭之白浪,涨北渚之苍湾。携佳人而往游,勤雾鬓与风鬟,命黄头之千奴,卷震泽而与俱还,糅以二米之禾,藉以三脊之菅。忽云蒸而冰解,旋珠零而涕潸。翠勺银罂,紫络青伦,随属车之鸱夷,款木门之铜镮。分帝觞之馀沥,幸公子之破悭。我洗盏而起尝,散腰足之痹顽。尽三江于一吸,吞鱼龙之神奸,醉梦纷纭,始如髦蛮,鼓包山之桂揖,扣林屋之琼关。卧松风之瑟缩,揭春溜之淙潺,追范蠡于渺茫,吊夫差之惸鳏,属此觞于西子,洗亡国之愁颜。惊罗袜之尘飞,失舞袖之弓弯。觉而赋之,以授公子曰:乌乎噫嘻:吾言夸矣:公子其为我删之。 中山松醪赋:始予宵济于衡漳,军涉而夜号。燧松明以记浅,散

星宿于亭皋。郁风中之香雾,若诉予以不遭。岂千岁之妙质,而死斤斧于鸿毛。效区区之寸明,曾何异于束蒿?烂文章之纠缠,惊节解而流膏,嘻构厦其已远,尚药石之可曹。收薄用于桑榆,制中山之松醪。救尔灰烬之中,免尔萤爝之劳。取通明于盘错,出肪泽于烹熬。与黍麦而皆熟,沸春声之嘈嘈。味甘馀之小苦,叹幽姿之独高。知甘酸之易坏,笑凉州之蒲萄。似玉池之生肥,非内府之蒸羔。酌以瘿藤之纹樽,荐以古蟹之霜螯。曾日饮之几何?觉天刑之可逃。投拄杖而起行,罢儿童之抑搔。望西山之咫尺,欲褰裳以游邀。跨超峰之奔鹿,接挂壁之飞猱。遂从此而入海,渺翻天之云涛。使夫嵇阮之伦,与八仙之群豪。或骑麟而翳凤,争榼挈而瓢操。颠倒白纶布,淋漓宫锦袍。追东坡而不及,归铺啜其醨糟。漱松风于齿牙,犹足以赋远游而续离骚也。始安定郡王以黄柑酿酒,名之曰“洞庭春色”。其犹子德麟得之以饷予,戏为作赋。后予为中山守,以松节酿酒,复以赋之。以其事同而文类,故录为一卷。绍圣元年闰四月廿一日,将适岭表,遇大雨,留襄邑书此。东坡居士记。 苏轼赤壁赋 壬(r?n)戌(xū)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1]不兴。举酒属(z hǔ)客,诵明月之诗,歌窈(yǎo)窕(tiǎo)之章。少(shǎo) 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dǒu )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凭(píng)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

徐渭 开题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徐渭(公元1521—1593年),字文清,后更字文长,山阴(今浙江绍兴)人,自号青膝道士,别署“田水月”。徐渭以恣意的笔墨开创了中国花鸟的大写意,继林良、陈淳的写意花鸟之后又向前推进了一步,将文人画的以画托意、以画自娱的真性情发挥到了极致。给当时转相抄袭的摹古画风带来一缕新意。使他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据了不可或缺的地位。他的画从笔墨、章法到意境,都弥漫喷薄出一股自由不羁、狂做不逊的豪情,宣泄着画家内心深处的孤独和悲哀,痛诉着画家对现实社会的强烈愤慨和不平,点点墨痕,都是画家的滴滴血泪。《墨葡萄图》是徐渭最擅长画的花卉题材之一。画中葡萄似以倾倒的墨汁随意点染而成,不仅传达出物象的神韵,也真正达到了逸品文人画所标榜的“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的最高境界。《墨葡萄》作为其代表作品,此画水墨淋漓、狂怪奇乱、不求形似、意趣横生。徐渭在明清画坛上是一位难得的全才和奇才,他那狂肆奔放、纵横千里的水墨大写意花卉至今令人赞叹不己。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动态 对于徐渭的研究,自明代以来就连绵不绝。据李德仁所著《徐渭》一书中编录的历代《诸家评论徐渭语辑要》来看,从晚明至近代就有30位人物对徐渭的艺术作出过点评。其中,对于徐渭的绘画进行过评价的有:明代的袁宏道、张国泰、今释,清代的石涛、朱彝尊、周亮工、徐沁、姜绍书、陶元藻、郑燮、翁方纲、吴修,近代的吴昌硕、齐白石,以及清代官方编写的《明史·徐渭传》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徐文长集》提要,都对徐渭的绘画予以了评价。但由于这些散见于诗文中的评点,多囿于古法寥寥数语,往往流于印象和直觉式的把握,还谈不上是对徐渭绘画真正意义上的分析研究。在后近代陈师曾与中村不折合著的《中国绘画史》中,徐渭也只是作为受写意画风影响的画家而一笔带过,由此可见世人对徐渭画作的关注是不够的,尤其是其绘画的大写意画风和融生命于艺术创作的精神并没有得到历史性的高扬和重视。 直到当代,关于徐渭绘画具有现代意义上的深入研究才算开始。台湾学者梁一成《徐渭的文学与艺术》(1978年),虽偏重徐渭文学成就方面的研究,却也专列出一章考察了徐渭书画方面的成就。台湾张裕孝的《徐渭研究》(1978年),也是侧重徐渭生平、文学成就方向的探讨,只在篇末用较短的篇幅讨论了徐渭的书画艺术。苏东天《徐渭的书画艺术》(1991年),经过考证后推断徐渭习画的时间应在其青少年时代,而不是通常认为的中晚年。李德仁《徐渭》(1993年)一书,可谓是国内徐渭绘画研究的专题性力作。作者对徐渭绘画从题材与寓意、形式与技巧多进行了详实的论述,尤其是在徐渭的美学思想一章,间接的讨论到了徐渭画风与其哲学、文艺思想间的深层关系,并在书的附录里编制了徐渭的年谱、书画目录、题画录、书画文论辑要,以及历史诸家评徐渭的语录辑要,为徐渭的学术研究进行了深度探索的同时,做了极有价值的基础性工作。徐建融《元

徐渭相关资料汇总

导读 提到徐渭,齐白石说自己“恨不生三百年前,为青藤(按:即徐渭)磨墨理纸”;郑板桥曾治印一方,自云愿为“青藤门下牛马走”。徐渭生时寂寞。在他辞世后的五六年,大文豪袁宏道写下了这篇千古名文《徐文长传》。 聚焦 1. 斯人已逝,千古一叹。文本表现与传主艺术气质、坎坷人生的完美契合。 2. 狂放激越,悲怆苍凉。精神自由的悲歌,中国艺术追求的别一境界。(不羁的文字、悲怆的灵魂、自由的悲歌,中国艺术精神的别一境界) 徐文长传 余少时过里肆中,见北杂剧有《四声猿》,意气豪达,与近时书生所演传奇绝异,题曰“天池生”,疑为元人作。后适越,见人家单幅上有署“田水月”者,强心铁骨,与夫一种磊块不平之气,字画之中,宛宛可见。意甚骇之,而不知田水月为何人。 一夕,坐陶编修楼,随意抽架上书,得《阙编》诗一帙。恶楮毛书,烟煤败黑,微有字形。稍就灯间读之,读未数首,不觉惊跃,忽呼石篑:“《阙编》何人作者?今耶?古耶?”石篑曰:“此余乡先辈徐天池先生书也。先生名渭,字文长,嘉、隆间人,前五六年方卒。今卷轴题额上有田水月者,即其人也。”余始悟前后所疑,皆即文长一人。又当诗道荒秽之时,获此奇秘,如魇得醒。两人跃起,灯影下,读复叫,叫复读,僮仆睡者皆惊起。余自是或向人,或作书,皆首称文长先生。有来看余者,即出诗与之读。一时名公巨匠,浸浸知向慕云。 文长为山阴秀才,大试辄不利,豪荡不羁。总督胡梅林公知之,聘为幕客。文长与胡公约:“若欲客某者,当具宾礼,非时辄得出入。”胡公皆许之。文长乃葛衣乌巾,长揖就坐,纵谈天下事,旁若无人。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信心而行,恣臆谈谑,了无忌惮。会得白鹿,属文长代作表。表上,永陵喜甚。公以是益重之,一切疏记,皆出其手。 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凡公所以饵汪、徐诸虏者,皆密相议然后行。尝饮一酒楼,有数健儿亦饮其下,不肯留钱。文长密以数字驰公,公立命缚健儿至麾下,皆斩之,一军股栗。有沙门负资而秽,酒间偶言于公,公后以他事杖杀之。其信任多此类。 胡公既怜文长之才,哀其数困,时方省试,凡入帘者,公密属曰:“徐子,天下才,若在本房,幸勿脱失。”皆曰:“如命。”一知县以他羁后至,至期方谒公,偶忘属,卷适在其房,遂不偶。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糵,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其所见山奔海立,沙起云行,风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其胸中又有一段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当其放意,平畴千里;偶尔幽峭,鬼语秋坟。文长眼空千古,独立一时。当时所谓达官贵人、骚士墨客,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不与交,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 一日,饮其乡大夫家。乡大夫指筵上一小物求赋,阴令童仆续纸丈余进,欲以苦之。文长援笔立成,竟满其纸,气韵遒逸,物无遁情,一座大惊。 文长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余不能书,而谬谓文长书决当在王雅宜、文征仲之上。不论书法,而论书神:先生者,诚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侠客也。间以其余,旁溢为花草竹石,皆超逸有致。 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张阳和力解,乃得出。既出,倔强如初。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显者至门,皆拒不纳。当道官至,求一字不可得。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或槌其囊,或以利锥锥其两耳,深入寸余,竟不得死。 石篑言:晚岁诗文益奇,无刻本,集藏于家。予所见者,《徐文长集》、《阙编》二种而已。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护生画集书法释文(第一集)

书法释文 第一集 众生 是亦众生,与我体同。 应起悲心,怜彼昏蒙。 普劝世人,放生戒杀。 不食其肉,乃谓爱物。 生的扶持 一蟹失足,二蟹持扶, 物知慈悲,人何不如? 今日与明朝 日暖春风和,策杖游郊园, 双鸭泛清波,群鱼戏碧川。 为念世途险,欢乐何足言? 明朝落网罟,系颈陈市廛。 思彼刀砧苦,不觉悲泪潸! 母之羽 雏儿依残羽,殷殷恋慈母。 母亡儿不知,尤复相环守。 念此亲爱情,能勿凄心否? (《感应类钞》云:眉州鲜于氏,因合药,碾一蝙蝠为末。及和剂时,有数小蝙蝠围聚其上,面目未开,盖识母气而来也。一家为之洒泪。今略拟其意,作“母之羽”图。)

“吾儿?!” 畜生亦有母子情,犬知护儿牛舐犊, 鸡为守雏身不离,鳝因爱子常惴缩。 人贪滋味美口腹,何苦拆开他眷属? 畜生哀痛尽如人,只差有泪不能哭。 (慧道人诗删润) 亲与子 今日尔吃他,将来他吃尔, 循环做主人,同是亲与子。 (参用宋黄庭坚诗句。日本风俗,有以鸡肉与卵置于饭上而食之者,名“亲子丼”。“亲”谓父母,“子”谓儿女。“丼”者,彼邦俗解,谓是陶制大碗也。鸡为“亲”,卵为“子”,以 此二物共置碗中,故曰“亲子丼”。) 芦菔生儿芥有孙 秋来霜露满东园,芦菔生儿芥有孙, 我与何曾同一饱,不知何苦食鸡豚? (宋苏轼诗) !!! 麟为仁兽,灵秀所钟, 不践生草,不履生虫。 繄吾人类,应知其义, 举足下足,常须留意。 既勿故杀,亦勿误伤, 长我慈心,存我天良。 (儿时读《毛诗·麟趾章注》云:“麟为仁兽,不践生草,不履生虫。”余讽其文,深为感叹。四十年来,未尝忘怀。今撰护生诗歌,引述其义。后之览者,幸共知所警惕焉!)

儿戏(其一) 干戈兵革斗未止,凤凰麒麟安在哉?吾徒胡为纵此乐,暴殄天物圣所哀! (唐杜甫诗) 儿戏(其二) 教训子女,宜在幼时, 先入为主,终身不移。 长养慈心,勿伤物命, 充此一念,可为仁圣。 沉溺 莫谓虫命微,沉溺而不援, 应知恻隐心,是为仁之端。 暗杀(其一) 若谓青蝇污,挥扇可驱除, 岂必矜残杀,伤生而自娱。 暗杀(其二) 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唐白居易诗) 诀别之音 落花辞枝,夕阳欲沉, 裂帛一声,凄入秋心。 生离欤?死别欤? 生离尝恻恻,临行复回首,

赏析徐渭

赏析徐渭“笔底珍珠无出卖,闲抛闲掷荒野中” -行知11绘画新媒体魏茹茹11203435 网页中一搜索“徐渭”,立刻出现,一位落魄潦倒但又放荡不羁的诗人。悲剧性的天才艺术家。看来,徐渭一生的不幸与其艺术成就的卓越是所有人的共识。 在他的晚年绘画作品《墨葡萄》中,画的是山野间的野葡萄,以饱含水分的泼墨法,随意挥洒,点染出藤条和葡萄。藤条错落低垂、葡萄晶莹欲滴。好几幅葡萄图中诗人题了相同的词“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表面上比喻所画的葡萄,实际上喻指诗人的才识。诗人用珍珠喻己。“明珠”却无处可卖,蕴含着诗人激愤、苦痛、狂傲的情感,表达了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字里行间道出他有才能而不能施展的心境,叹息自己纵有才华却不能被人赏识。只能像野葡萄那样在荒野中自生自灭,那串串“闲抛闲掷”的野葡萄正是徐渭的化身。徐渭是晚明时期的代表画家,其庶出的社会地位,饱经磨难的身世命运,怀才不遇的人生经历,畸变的心理冲突以及晚明世风日下的风气,使其长久压抑的情感以绘画的形式得到宣泄,开创了水墨大写意花鸟画派。 徐渭作为明清大写意画派的开山大师,他的绘画艺术是我国文人画发展到明代的一个新的突破。超然物外,寄情山水,借物抒情乃是文人画产生的思想基础。文人画的“以形写神”、“气韵生动”和“怡悦情性”的理论,被唐代张彦远肯定并加以宣扬之后,经五代荆浩、到北宋得到进一步发挥。此际文人名流辈出,对宋代和后世文人画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凡诗、书、画,皆以尚意为高,强调主观心意的重要性,使绘画艺术从重在表现客观而转向表现主观心灵。 这是明朝嘉靖时徐渭写的一首诗,徐渭工于诗、文、书法,又是戏曲专家,同时被尊为泼墨大写意画派的开山鼻祖。但他一辈子不曾及第做官,仅沦落官员下潦,中年还因精神受到打击而一度疯癫,亲手用锥子刺聋了双耳,用槌子击碎了睾丸,然而终于不死,相反的,活到七十有三。 他的写意水墨花鸟画,气势纵横奔放,不拘小节,笔简意赅,用墨多用泼墨,很少着色,层次分明,虚实相生,水墨淋漓,生动无比。他又融劲健的笔法于画中,书与画相得益彰,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徐渭的书法和画法都极为娴熟,功底深厚,他的题字,如他的泼墨写意画,纵横不羁,洋洋洒洒;他的泼墨写意画,融合了精熟的笔法,意趣横生,极富韵味。徐渭生性狂放,性格恣肆,但他在书画、诗文、戏曲等方面均获得较大成功。 明代多狂人,可真正如荷兰的梵高那样发疯,生时寂寞,死后并为后人顶礼膜拜的大家实在不多。徐渭就是这样一个“可怜”的人物。郑板桥推崇他的绘画.甘愿为“青藤门下走狗”。近代的吴昌硕题徐渭的书画册亦说:“青藤画中圣,书法逾鲁公。”齐白石对徐渭更是倾慕备至。他曾说:“青藤、雪个、大涤子之画,能纵横涂抹,余心极服之。恨不生三百年前,为诸君磨墨理纸。诸君不纳,余于门外饿而不去,亦快事也。”

徐渭论文

目录 摘要 (1) 一、墨韵激情 (2) (一)、墨韵激情 (2) (二)、诗画言志 (3) 二、作品分析 (3) 三、开创水墨大写意画风,影响弥久深远 (4) 参考文献 (6) 谢词 (7)

墨彩人生 ——徐渭书画艺术浅析 美术学院美术学专业 2012届肖立伟 摘要:文章由对徐渭题画诗的艺术功能进行浅析,指出徐渭大力改造题画诗,使其具备了阐发创作心态、创作主旨、抒发笔墨意趣等诸多功能。他的艺术创作正是他理想的一种抒发,徐渭将自己的人生和情感全部倾泻在他的绘画中,从中可以领略到他的痛苦、激愤、渴望、抗争…… 关键字:徐渭书画;三昧;恣肆纵横;笔墨;生韵;戏抹 Abstract:The article to the art of TiHuaShi by xu wei guide-subject function. Points out that to transform TiHuaShi xu wei, make its have the comprehensive mind, creative writing purpose, to express and interest, and many other functions, his artistic creation is his ideal of a kind of express, xu wei will of his life and the emotional pouring all in his paintings, from which we can appreciate his pain, outraged, desire, struggle...... Key words:Samadhi; Reaching freely; Pen and ink; Born charm; Play on 世间无事无三昧,老来戏笔图花卉。 藤长刺阔背几枯,三合矛柴不成醉。 葫芦依样不胜揩,能如造化绝安排。 不求形似求生韵,根拨皆吾五指栽? 君莫猜,墨色淋漓雨拨开。 这是明代书画家徐渭题于《画百花卷于史甥题曰漱老谑墨》的诗,在这里,徐渭提出了“不求形似求生韵”的创作理念。在他看来写意花鸟画是有着个中“三昧”的,如何得其“三昧”?他认为绘画从根本上是人的创造活动,画家在创作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主体的能动作用。写意画虽然离不开表现对象,虽然也要师造化,但不能“葫芦依样”对实体物象进行复制,也不能斤斤计较“枝剪而叶裁”,如果这样,就失去了写意的特点,就不能得其中“三昧”。如果要得其中“三昧”,画家应该在师造化的过程中,把自己作为艺术

徐渭 传世书法

徐渭传世书法 徐渭传世书法 2014-01-22 果成画坊徐渭—书法史上的梵高 徐渭自称:“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陶望龄《徐文长传》)可见对其书法的自许及钟情。袁宏道云:“(徐)不论书法而论书神,诚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侠客也。”诚然,作为一时才人、一时狂士的徐渭是绝不会为法所缚的,即使是学书道路的起点——临摹古人书法,徐渭也要有自我,不肯屈膝于古人。其《书季子微所藏摹本兰亭》云:“非特字也,世间事,凡临摹直寄兴耳,铢而较,才而合,忌真我面目哉?”并主张“取诸其意气而已”。徐渭学书,曾浸淫于宋黄庭坚、米芾、苏轼诸家,并上追钟繇、索靖、“二王”,而以流传徐渭书迹来看,何曾有一笔似古人?而玩其笔意,又何尝有一笔不是古人?此正是徐渭善取古人“书神”,而始终不失自家本色,故有英气生趣而“精奇伟杰”(陶望龄《歇庵集》)。 徐渭论书,还特讲“天成”,即人的内在素质。尝云“夫不学而天成者尚矣,其次则始于学,终于天成”,而“天成者非成于天也”,是“罔乎人而诡乎己之所出”(《徐文长佚草》卷二)。徐渭才学,三教九流无所不能,著述丰而杂,有《徐文长佚草》十卷,《徐文长全集》三十卷、《徐文长三

集》二十五卷、《徐文长佚稿》二十四卷等诗文著述。戏曲方面有《四声猿》、《歌代啸》、《南词叙录》、《旧编南九宫月录》及《十三凋南曲音节谱》各一卷、《嘲妓》、《黄莺儿》等散曲;注释评校类有《李长吉诗注》、《庄子内篇注》、《分释古注参同契》、《黄帝素问注》、《楞严经解》、《淮海集》四十卷等;纂辑杂录者有《笔玄要旨》、《玄抄类摘》、《通俗云笺》、《茶经》、《酒史》等等。其画,笔墨纵恣,气势磅礴,与陈道复并称“青藤白阳”,开启了明、清以来水墨大写意的新途径。如此多端而博渊的才学,与其书法融会贯通,聚于笔底,正是“天成”之功。传世书法徐渭《行草应制咏墨轴》 苏州博物馆藏徐渭《行草应制咏墨轴》,纸本,高352厘米,宽102.6厘米,鸿篇巨制,骇人心魄,其书法棱角毕露,不避败锋,点画支离,结构破碎,布局散乱,而强心铁骨,其中一种磊落不平之气,宛然可见。此轴书法以法度而言,可讥为“野狐禅”之类,而以“书如其人”、“书为心声”,书法之所以解“尤物移人”的本体来看,此轴书作抒发震荡的心绪,激烈的情感,狂放的才情,洗刷胸中之碗磊,这与其晚年“乐难顿段,得乐时零碎乐些;苦无尽头,到苦处休言苦极”之悲愤、压抑、无奈的心境相合,故见情见性,真挚感人,允为神品。 与此轴成对的徐渭《行草应制咏剑轴》亦同藏苏州

浅谈徐渭的绘画状态

浅谈徐渭的绘画状态 内容摘要:徐渭是明代文坛和曲坛的一员巨匠,在诗、文、书、画、戏曲、文论各个领域成就斐然。徐渭狂放不羁的笔墨与超逸豪纵的艺术气质,使其绘画不是简单地在技法上写意,而是他个人内心冲突的自由抒发。看徐渭的绘画状态,以期升华灵感,激发创作情绪。 关键词:徐渭绘画大写意 徐渭,浙江山阴人,字文长,号天池,又号青藤,画史上以白阳(陈淳)、青藤并称,生于1521年,卒于1593年。民间关于徐渭、徐文长的传说很多,他诙谐怪诞的生平事迹也长久在民间流传。徐渭事实上是一名才华极高,但际遇坎坷的文人,他不但精画,在书法、诗词、戏曲上的成就都很大,但是他似乎很孤傲自负,也难容于世俗,在精神上常流露出沮丧的心情,曾数度自杀,后又因杀妻入狱,在牢中关了7年之久。徐渭的悲剧性格使其在明代艺术创作上独树一帜,和明代许多其他的画家努力尊奉传统、古人完全不同,他的笔墨常常是放肆狂野、不拘形式的,但水墨淋漓处亦有其细腻的观察和活泼的表现力体现。《石榴图》是写一枝石榴倒垂而下,枝叶的笔墨都像书法,以写意法来表现一颗石榴成熟、裂开,露出一粒粒如珍珠般的颗粒,粗看未必形象,但造型自然天真,也算开创了中国绘画的一种倾向个人表现力于抽象的表达方式。另外,此画中右上方以狂草提示,线条流畅婉转,和绘画配合,达成一种统

一。徐渭在绘画上的成就尤其突出,他把写意画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使花鸟画走向了抒情达意的大写意时代。 徐渭绘画艺术的核心是讲究一个“情”字。所以在他的实践创作中的“以真写情”都源于他的心学理论中的“中也者,人之情”。真是情的生命力所在。只有“人心流出”才是真,作品才有价值。思想文化的发展为张扬个性、傲世绝俗的徐渭绘画艺术精神的出现提供了可能,使徐渭的叛逆个性日益滋长,同时也培育了徐渭独特的艺术观。在不同的诗文、题跋,甚至戏剧中,他对文艺进行了独特的阐述,强调“自然”“本色”之情,要求独立抒发“真我真情”,因而他反对复古。徐渭把画当成无声的诗、情感抒发的载体,他在画中倾注内心的郁闷、不满和各种各样的情绪、情感。如在《花卉杂画卷》中他画有一段枝干下垂的梅花,梅花的枝干有一部分恰好浸入溪水中,形态新颖别致。徐渭在梅花的左边题诗一首:“梅花浸水处,无影但涵痕。虽能避雪压,恐未免鱼吞。”前两句诗意空灵,充满了奇特的想象力,后两句作者笔锋一转,尖锐地指出高洁的人身处危机四伏的社会现实中,难以预料和躲避各种迫害,明显联系到了他自己坎坷的人生遭遇及世事对他的不公。 徐渭的写意花卉,“走笔如飞,泼墨淋漓”,在用笔上强调一个“气”字,用墨上强调一个“韵”字。实际上笔与笔之间有“笔断意不断”的气势在贯通着;他的用墨看似狂涂乱抹,满纸淋漓,实际上是墨团之中有墨韵,墨法之中显精神。由此可见,徐渭的画是在用情感

书法作品释文

书法作品释文及其赏析 一、毛泽东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原词〗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鉴赏】 上片起句“久有凌云志”,劈空而下,声势不凡。“凌云”既是形容山势之高,也昭示了词人志向的远大,这“凌云志”,就是当年初上井冈山,开创革命根据地之“志”,也是今天重上井冈山,开拓新征程之志。一个“久”字,连接今昔,指向未来,同时还突出了诗人的心理蓄势和期望价值。“重上”二字,显然是以井冈山的过去和现在作为审美背景的,看到井冈山的今天,不由想起它的昨天。“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前句深挚地表达了对井冈山和老区人民的情意,“千里”写行程之远,“故地”写梦魂所系,“寻”写感情之殷。后句点出解放后的井冈山,变得如此壮美。这里的“变”字,连接了过去,突出了现在,回应了“久有”和“重上”。在描述“新颜”时,词人摄取了几个典型的镜头:莺歌燕舞、潺潺流水、高入云端的公路。这里,视觉映象和听觉映象融为一体。“高路

入云端”,既赞美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也补充井冈山之高峻。从艺术上看,又形成了国画山水的意境。很明显,这些景物着上了词人浓重的情感色彩。此时,词人的情绪格外轻松愉快,一方面是故地重游,另一方面也因为那几年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故词人对未来充满信心。 “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进一步体现了词人的豪壮情怀。黄洋界是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最为险要。词人登上黄洋界,想起当年黄洋界保卫战,对未来信心更足。据当时随毛泽东重上井冈山的同志回忆:“他老人家不顾乘车的疲劳,风尘仆仆,登上黄洋界。黄洋界上阳光明媚,显得格外壮丽。毛主席他老人家站在最高处,极目远眺,久久不离。”这段回忆可印证词中所表现的毛泽东的心境:当年血与火的战斗难关都闯过来了,狭窄和将来还有什么艰难险阻不能超越呢?“不须看”表现了对困难的蔑视,也表现了对前途的自信与乐观。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过片,词人由过去的战斗生涯,,自然地想到了眼前的世界形势。连续三个三字句,奏出了充满阳刚之气的时代强音,揭示了革命可以改变一切的客观真理。接下去的“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两句,包含了丰富的历史与感情的内涵。词人两次上井冈山,时间跨度达三十八年之久,这三十八年,从个人以及中国革命的历史看,该是多么的漫长啊,其

分析葡萄以《墨葡萄图》中徐渭的书画艺术论文网站(精)

分析葡萄以《墨葡萄图》中徐渭的书画艺术论文网站 内容导读:,此时另一种学说的传播在衰落的时代,可否兴盛并解禁人的思想呢?这时的徐渭正赶上了儒家中“心学”学派大兴与朱程理学思想的碰撞。同时掀起了个性解放的思潮,徐渭在思想上深受极大的影响,在晚年的书画等艺术作品表现的极为明显。徐渭生平徐渭(1521—1593),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 摘要:徐渭艺术主要源于个人的性格特点和大明朝社会动荡,他具有强烈的个性,力图追求个性解放最终难以摆脱自身的传统意识。笔者认为了解徐渭的书法艺术以他的生平、社会环境、个人性格来综合分析。本章中《墨葡萄图》为徐渭晚年水墨作品,纵116.4CM、横6403CM为例来分析徐渭书画艺术的内涵和艺术表现力。 关键字:徐渭墨葡萄青藤道人书法艺术水墨艺术 往往时代造就一个人,在大明朝的社会可谓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政治上的内忧和外患直接的结果就是祸国殃民。内忧:帝王的昏庸,严嵩父子重拳在握、结党营私、使得阶层及其腐败。外患:北方俺答的侵扰,东南沿海倭患屡禁不止,可想而之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会为人民带来怎样的身体和心理伤害。大明王朝推崇的朱程理学还能固守朝纲继续推动时代的发展吗?大千世界凡是物极必反,此时另一种学说的传播在衰落的时代,可否兴盛并解禁人的思想呢? 这时的徐渭正赶上了儒家中“心学”学派大兴与朱程理学思想的碰撞。同时掀起了个性解放的思潮,徐渭在思想上深受极大的影响,在晚年的书画等艺术作品表现的极为明显。 徐渭生平 徐渭(1521—1593),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青藤道人等,自称“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他才艺纵横。在这里为了更好了解徐渭笔者把他的生平分为三个时期: 1、少年时期天才超逸“六岁受《大学》日诵千于言”二十岁时成为生员。出生官宦家庭、庶出、幼孤、但在受教育的环境相对来说有一定的优越性,读书考取功名作为自己追求和奋斗目标,此时的他可谓是前程似锦。2、中年时期思想最为复杂,二十八岁拜王阳明弟子季本、王龙溪为师,学习王阳明“心学”理论。三十一结实谢时臣作《四书绘序》显示出绘画方面的才能。三十八岁正式入幕胡宗宪帐下,积极投身于抗倭战争,为胡宗宪作《再进白鹿表》奠定了他的文学才能。四十岁中举人,严嵩的倒台和胡宗宪下狱瘐死,因惧受牵连,曾一度惊狂,屡次自杀导致误杀续妻张氏,促成了晚年命运的潦倒。3、晚年是他思想大的转折时期,这时对社会的不满,反抗社会黑暗,藐视权贵,怀才不遇等都在晚年作品中有明显的体现。如:《墨葡萄诗》就是一例子,诗云:“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稍作解析:这里的“半生”通常为五十岁前后,其一、指明《墨葡萄诗》或者《墨葡萄图》创作时间在晚年,其二、指明晚年的生活状况,他遗憾表达现今五十有余已经变成了老翁。“落魄”有精神上的失落和现实环境的遭遇。诗中“独立书斋啸晚风”重在“啸”字,有抨击社会、蔑视权贵的状态,更有“傲物”和

评徐渭的泼墨写意画

评徐渭的泼墨写意画 作者:佚名来源:拙风文化网 摘要: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徐渭泼墨写意画的特点,其画的似与不似,与书品相通,与人格相通,品味其画,更能深切的体会这其中所承载的画家的痛苦和泪水、郁闷和隐衷。 关键词:徐渭;泼墨写意画;人格 徐渭(1521-1593),自文长,号天池,又号青藤,山阴人。徐渭一生坎坷,早年丧父,终年丧兄,家境贫寒。屡次应试不中,后因参加抗倭战争,成为浙、闽总督胡宗宪幕僚。后胡遭弹劾并在狱中自杀,徐渭听说后,精神几近失常,竟因误杀自己的妻子而入狱。出狱后,徐渭曾自杀九次,几近癫狂。晚年极其贫寒,靠卖画为生,生活凄惨,73岁离开人间。 徐渭生性狂放,性格恣肆,但他在书画、诗文、戏曲等方面均获得较大成功。他的写意水墨花鸟画,气势纵横奔放,不拘小节,笔简意赅,用墨多用泼墨,很少着色,层次分明,虚实相生,水墨淋漓,生动无比。他又融劲健的笔法于画中,书与画相得益彰,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当人们品味他的诗、画、书更能深切的领会这其中承载着画家埋藏心中的郁闷和隐衷、痛苦和泪水,还有他那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的人格,而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试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他的水墨画。 一、似与不似之间 徐渭的泼墨写意花鸟画,别开生面自成一家。其花鸟画,兼收各家之长而不为所限,大胆变革,极具创造力。其写意画,无论是花卉还是花鸟,皆一挥而就,一切尽在似与不似之间,对笔下的四时花木,画家运用勾、点、泼、皴等多种笔墨形态,将牡丹之雍容、紫薇之隽秀、竹子之萧疏、霜菊之孤傲、寒梅之挺洁的神韵刻画的入木三分,分别舒展九尺与五尺的梧桐和芭蕉,直冲画外,不见首尾,与密如骤雨的葡萄、虬如蟠龙的藤蔓构成了巨大的张力,充溢在画面中的纵横之气和豪放境界更是前所未有。他的水墨葡萄,串串果实倒挂枝头,水鲜嫩欲滴,形象生动,茂盛的叶子以大块水墨点成,风格疏放,不求形似,代表了徐渭的大写意花卉的风格。丰富的运动轨迹与浓淡、徐疾、大小、干湿、疏密程度各异的笔踪墨韵,无不具备振笔急书的即兴性和不可重复性,呈现出中国绘画中最为强烈的抽象表现主义。这不是一般的描摹物象,而是艺术的加工,使其蕴含某种内在的气质、精神,这种气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