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防护服的正确选用

化学防护服的正确选用
化学防护服的正确选用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

化学防护服的正确选用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第1 页共4 页

化学防护服的正确选用

化学防护服也称防化服,用于防御有毒、有害化学品损害皮肤或经皮肤吸收后伤害人体,广泛用于涉及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存储、运输的行业,以及危险化学品事故处置过程之中。

根据不同的指标,化学防护服可有不同的分类。按所防护毒物的状态,化学防护服可分为气体致密型、液体致密型、粉尘致密型等3种。其中,气体致密型化学防护服用于防范气态化学品伤害人体,也可用于对液态化学品和固态粉尘的防护,通常被看作防护能力最强的化学防护服。按人体与外界气体的接触程度,可分为气密型、密闭型、开放型3种。典型的化学防护服一般采用连体、密闭或非密闭头罩、手套和靴子与服装一体的结构设计,可内置或外置呼吸器,亦可内置冷却系统。

正确选用化学防护服应考虑5个要素。一是化学防护服的制造材料。目前还没有一种化学防护服能够阻挡所有类型的有毒化学物质,如选择不当,可造成防护服面料迅速老化或毒物快速浸透,伤害穿着者。二是化学防护服的结构形式。对于气体、蒸汽、气溶胶和粉尘等有毒有害物质,应选用具有气密或密闭性能的化学防护服,对于非挥发性液体、固体的防护,一般无需考虑服装气密或密闭性能。三是环境因素。环境中存在化学危害,但化学物质种类、危害程度等均未知时,应使用防护能力最高的内置式重型防化服;高毒毒物或高浓度毒物,应使用重型防化服;危害程度较高,但作业空间较为狭小时,可考虑使用外置式重型防化服;同时存在火焰和毒物危害的场合,应使用防火防化服;除毒物危害外,还存在摩擦、刺、割等危险,应使用耐磨、防割、防刺的重型防化服。存在多种毒物或危害因素时选用化学防护服,必须慎重。四是作业状态。作业环境温度较高、作业强度大时,应考虑使用透气式化学防

第 2 页共 4 页

护服,或具有自冷功能的化学防护服,或选配制冷服装。五是人的因素。主要考虑服装是否合身,作业人员是否处于良好的身体及精神状态。尤其是对于穿着全封闭式重型化学防护服的人,对身体和心理状况都有较高要求。

第 3 页共 4 页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

整理范文,仅供参考!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第4 页共4 页

分析化学类期刊汇总

分析化学类期刊汇总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分析化学类期刊汇总【期刊名】(英文全称):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期刊名】(英文简称):J. Am. Chem. Soc.( JACS ) 【期刊名】(中文全称):美国化学会志 【影响因子】:7.41 【备注】: 【期刊名】(英文全称):Analytical Chemistry 【期刊名】(英文简称):AC 【期刊名】(中文全称):分析化学 【影响因子】:5.635 【备注】:化学领域一流的计量科学杂志。刊载分析化学原理与应用方面的优秀论文。侧重对现代环境、药物、生物技术和材料科学的实际问题的探讨。每年6月有一期为《年评》,8月有一期为《实验室指南》。 【期刊名】(英文全称):Chemical Reviews 【期刊名】(英文简称):Chem.Rev 【期刊名】(中文全称):化学综述 【影响因子】:20.86 【备注】:为综述性杂志,只对某专业的有影响力的科学家进行约稿,不接受投稿

【期刊名】(英文全称):Science 【期刊名】(英文简称):无 【期刊名】(中文全称):科学 【影响因子】:30.92 【备注】:美国的《Science》杂志为国际上着名的自然科学综合类学术期刊,在世界学术界享有盛誉。 【期刊名】(英文全称):Nature 【期刊名】(英文简称):无 【期刊名】(中文全称):自然 【影响因子】:29.27 【备注】:世界上最早的国际性科技期刊,自从1869年创刊以来,始终如一地报道和评论全球科技领域里最重要的突破。 【期刊名】(英文全称):Advanced Materials 【期刊名】(英文简称):Adv. Mater 【期刊名】(中文全称):先进材料 【影响因子】:9.1 【备注】: 【期刊名】(英文全称):Macromolecules

防护服的分类及用途

防护服的分类及用途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防护服的分类及用途防护服包括帽、衣、裤、围裙、鞋罩等,有防止或减轻热辐射、X-射线、微波辐射和化学物污染机体的作用 (一)防热服 防热服应具有隔热、阻燃、牢固的性能,但又应透气,穿着舒适,便于穿脱;可分为非调节和空气调节式两种。 1.非调节防热服:(1)阻燃防热服:用经阻燃剂处理的棉布制成,不仅保持了天然棉布的舒适、耐用和耐洗性,而且不会聚集静电,在直接接触火焰或炽热物体后,能延缓蔓延,使衣物炭化形成隔离层,不仅有隔热作用,而且不致由于衣料燃烧或暗燃而产生继发性灾害,适用于有明火、散发火花或在熔融金属附近操作以及在易燃物质并有发火危险的场所工作时穿着。(2)铝箔防热服:能反射绝大部分热辐射而起到隔热作用,缺点是透气性差。可在防热服内穿一件由细小竹段或芦苇编制的帘子背心,以利通风透气和增强汗液蒸发。(3)白帆布防热服:经济耐用,但防热辐射作用远比不上前两种。 2.空气调节防热服:可分为通风服和制冷服两种。(1)通风服:将冷却空气用空气压缩机压入防热服内,吸收热量后从排气阀排出。通

风服需很长的风管,只适于固定的作业。还有一种装有微型风扇的通风服,直接向服装间层送风,增加其透气性而起到隔热作用。(2)制冷服:又可分为液体制冷服、干冰降温服和冷冻服,基本原理一致,不同处是防热服内分别装有低温无毒盐溶液、干冰、冰块的袋子或容器,最实用者为装有冰袋的冷冻服。 (二)防化学污染物的服装 一般有两类:一类是用涂有对所防化学物不渗透或渗透率小的聚合物化纤和天然织物做成,并经某种助剂浸轧或防水涂层处理,以提高其抗透过能力,如喷洒农药人员防护服;另一类是以丙纶、涤纶或氯纶等织物制作,用以防酸碱。对这些防护服,国家有一定的透气、透湿、防油拒水、防酸碱及防特定毒物透过的标准。 (三)微波屏蔽服 有两类:1、金属丝布微波屏蔽服:是用柞蚕铜丝拼捻而制成,具有反射屏蔽作用。2、镀金属布微波屏蔽服:以化学镀铜(镍)导电布为屏蔽层,衣服外层为有一定介电绝缘性能的涤棉布,内层为真丝薄绸衬里。这种屏蔽服具有镀层不易脱落、比较柔软舒适、重量轻等特点,是目前较新,效果较好的一种防微波屏蔽服。

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综述

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综述 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三位科学家——让-皮埃尔-绍瓦热、弗雷泽-斯托达特爵士和伯纳德-L-费林加获奖,领域是“分子机器的设计与合成”。分子作为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微粒,他们造出了世界上最小的机器,其大小只有人类头发的千分之一。 一个分子水平的器件可以被定义为有许多不连续的分子元件(比如一个超分子结构)组装起来,用以体现一特定功能的组装体。要构造分子机器首要的是合成相关的分子元件,首先在这一领域做出突破的是科学家让-皮埃尔-绍瓦热。他于1983年将两个环状分子连成链状,并命名为索烷。随后的1991斯托达特成功合成了轮烷,一环一链,环分子可绕链转动。(摘自百度百科) 众多分子器件的合成与当时化学的一个分支科学—超分子化学分不开,超分子化学的一个重要思想是积少成多,即从原子或分子开始建造纳米结构。这个观点最早由查理费曼(R.P.Feynman)于“基础研究还有很大空间”的演讲中提出。20世纪70年代后期,超分子化学迅速发展。众多的研究者开始认为,对于构建纳米级别的机器,分子相对于原子时更为方便的构建单元。主要观点基于以下几点:1.分子比较稳定,而原子难以操控,2.自然界中用以构建大量各种各样又来维持生命的纳米器件或机器都是来源于分子而非原子3.绝

大多数实验室中化学实验的处理对象是分子而非原子4.分子式已经有明显形状的实物,有着与器件相关的性能(如被背光化学和电化学输入操纵的性能)5.分子可以自组装或者可以连接成更大的结构。(摘自分子器件与分子结构-通向纳米世界的捷径).基于以上几点,大量科学家们于分子水平造出大量的分子器件,例如分子起重机分子肌肉,分子芯片等等。为分子机器的合成奠定了基础。 分子机器的另一个问题便是能量。,可想而知,由热能产生的布朗运动可能不足来提供及其所需的能量,那么可能的能量可以来自以下几个方面,化学能,光能,电能。但由于化学能的产生来源于化学键的断裂和发生的化学反应,其过程中添加原料的繁琐与废料的麻烦,使得分子机器的能量大多来源于电与光。代表性的诺奖得主费加林于1999年找出了第一个分子发动机,并用它转动了比他大一万倍的玻璃杯。 如果由分子马达提供能量,那么由斯托达特设计的分子穿梭机则控制了分子的运动,它使得精确控制分子机器的运动成为可能,斯托达特设计的轮烷就是一个略为粗糙的分子开关他利用分子两端的化学基团的相互反应来实现分子在化学位点的来回运动,不仅如此,利用分子穿梭机对条件的反应,斯托达特更设计出利用轮烷的记录储存装置,与最先进的储存装置相比毫不逊色。此后五花八门的分子开关层出

化学防护服日常检查及表面检验事项范本

操作规程编号:LX-FS-A88677 化学防护服日常检查及表面检验事 项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化学防护服日常检查及表面检验事 项范本 使用说明:本操作规程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化学防护服是专门用来防止化学物质伤害的防护服,通常用在化学物质泄露、化工行业日常工作等场所领域,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还可以选择具备阻燃等附加功能的防化服。化学防护服需要定期进行各项检查,并记录在表单上。 防化服 化学防护服在使用前,应查看检查记录单以下内容: 1.最近一次洗消处理的日期; 2.洗消处理的清洁程度;

3.防化服清洗并消毒的日期; 4.用专用测试仪检测气密性的日期; 5.化学防护服务必用专用测试仪至少每年检测一次; 6.检验日期,并注明该化学防护服可以再次使用。 防化服表面外观检验: 1.仔细查验化学防护服是否有遗失或损坏的部件; 2.查看面料表面有无破洞及开裂; 3.查看有无磨损及擦伤,其将导致化学物的渗透。全面检查密封线; 4.查看防化手套和防化靴有无磨损及擦伤。试穿,看手套和防化靴是否牢靠结实;

分析化学类期刊汇总

分析化学类期刊汇总 【期刊名】(英文全称):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期刊名】(英文简称):J. Am. Chem. Soc.( JACS ) 【期刊名】(中文全称):美国化学会志 【影响因子】:7.41 【备注】: 【期刊名】(英文全称):Analytical Chemistry 【期刊名】(英文简称):AC 【期刊名】(中文全称):分析化学 【影响因子】:5.635 【备注】:化学领域一流的计量科学杂志。刊载分析化学原理与应用方面的优秀论文。侧重对现代环境、药物、生物技术和材料科学的实际问题的探讨。每年6月有一期为《年评》,8月有一期为《实验室指南》。 【期刊名】(英文全称):Chemical Reviews 【期刊名】(英文简称):Chem.Rev 【期刊名】(中文全称):化学综述 【影响因子】:20.86 【备注】:为综述性杂志,只对某专业的有影响力的科学家进行约稿,不接受投稿

【期刊名】(英文简称):无 【期刊名】(中文全称):科学 【影响因子】:30.92 【备注】:美国的《Science》杂志为国际上著名的自然科学综合类学术期刊,在世界学术界享有盛誉。 【期刊名】(英文全称):Nature 【期刊名】(英文简称):无 【期刊名】(中文全称):自然 【影响因子】:29.27 【备注】:世界上最早的国际性科技期刊,自从1869年创刊以来,始终如一地报道和评论全球科技领域里最重要的突破。 【期刊名】(英文全称):Advanced Materials 【期刊名】(英文简称):Adv. Mater 【期刊名】(中文全称):先进材料 【影响因子】:9.1 【备注】: 【期刊名】(英文全称):Macromolecules 【期刊名】(英文简称):无

安全工程师《化工安全》复习题集(第3242篇)

2019年国家安全工程师《化工安全》职业资格考前练 习 一、单选题 1.过滤式防毒面具适用于( )。 A、低氧环境 B、任何有毒性气体环境 C、高浓度毒性气体环境 D、低浓度毒性气体环境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D 【解析】: 过滤式防毒面具适用于不高于1%的低浓度毒性气体环境。 2.化工企业的储罐是巨大能量或毒性物质的储存器,在人员、操作单元与储罐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罐区的布局要考虑罐与罐、罐与其他生产装置的间距。同时还要优先考虑( )。 A、储罐与仪表室的距离 B、设置接闪杆 C、设置隔油池位置 D、设置围堰所需要的面积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D 【解析】: 罐区的布局有以下3个基本问题:①罐与罐之间的间距;②罐与其他装置的间距;③设置拦液堤所需要的面积。 3.泵是化工装置的主要流体机械。泵的选型主要考虑流体的物理化学特性。下列关于泵选型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采用屏蔽泵输送苯类物质 B、采用防爆电机驱动的离心泵输送易燃液体 C、采用隔膜式往复泵输送悬浮液 D、采用普通离心泵输送胶状溶液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D 【解析】: 选用泵要依据流体的物理化学特性,一般溶液可选用任何类型泵输送;悬浮液可选用隔膜式往复泵或离心泵输送;黏度大的液体、胶体溶液、膏状物和糊状物,可选用齿轮泵、螺杆泵或高黏度泵;毒性或腐蚀性较强的可选用屏蔽泵:输送易燃易爆的有机液体可选用防爆型电机驱动的离心式油泵等。 4.锅炉结构复杂,且系统中存在水、汽、烟、电、燃料等介质,检修过程中存在较多安全风险,必须针对各类风险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下列关于锅炉检修的安全措施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与检修锅炉相连接的风、烟、水、汽、电和燃料系统必须可靠隔断 B、禁止带压拆卸连接部件,可以在器内有压力时拧螺栓或其他零件 C、锅水温度至70℃以下时,方可打开被检锅炉的各种门孔 D、锅炉内气体检测合格后,方可清理锅炉内的垢渣、炉渣、烟灰等污物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B 【解析】: 检验检修锅炉时,如需要卸下或上紧承压部件的紧固件,必须将压力全部泄放以后方能进行,不能在器内有压力的情况下卸下或上紧螺栓或其他紧件,以防止发生意外事故。5.油船装卸过程是油船安全管理的重点环节,装卸过程易因流速过快形成静电引发火灾或爆炸。下列关于油船装卸过程顺序说法正确的是( )。 A、接管时,先接地线,再接输油管;拆卸时,先拆输油管,再拆地线 B、接管时,先接输油管,再接地线;拆卸时,先拆输油管,再拆地线 C、接管时,先接地线,再接输油管;拆卸时,先拆地线,再拆输油管 D、接管时,先接输油管,再接地线;拆卸时,先拆地线,再拆输油管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A 【解析】: 接输油管时,应先接地线,再接输油管,拆卸时,先拆输油管,后拆地线。 6.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加入硝基取代氢原子而生成硝基化合物的反应,称为硝化。用硝酸根取代有机化合物中的羟基的化学反应,是另一种类型的硝化反应。下列关于硝基反应及其产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硝酸酯具有火灾、爆炸危险性 B、硝酸盐和氧化氮可以作为硝化剂 C、硝化反应是吸热反应

超分子化学综述

超分子化学期末论文(设计)题目:超分子化学简介及应用 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 专业:材料化学 班级:材化101 班 学号: 1 0 0 8 1 1 0 0 2 4 学生姓名:朱清元 指导教师:倪新龙 2013年12月10日

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诚信责任书 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完成。毕业论文(设计)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 特此声明。 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日期:

目录 摘要: (1) 关键字: (1) Abstract: (1) Keywords: (1) 第一章.前言 (1) 第二章.超分子化学的理论基础 (2) 第三章.超分子化合物的分类 (2) 3.1杂多酸类超分子化合物 (2) 3.2 多胺类超分子化合物 (3) 3.3 卟啉类超分子化合物 (3) 3.4 树状超分子化合物 (3) 3.5 液晶类超分子化合物 (3) 3.6 酞菁类超分子化合物 (4) 第四章.超分子化合物的特性 (4) 4.1 超分子的自组装 (4) 4.2 超分子的自组织 (5) 4.3 超分子的自复制 (5) 第五章.超分子化学的应用 (6) 5.1、在高科技涂料中的应用 (6) 5.2、在手性药物识别中的应用 (6) 5.3、在油田化学中的应用[1] (7) 5. 4、超分子化合物作为分子器件方面的研究 (7) 5. 5 超分子化合物在色谱和光谱上的应用 (7) 5. 6 超分子催化及模拟酶的分析应用 (8) 5. 7 在分析化学上的应用 (8) 第六章.结语 (8) 第七章.文献资料 (9)

各类工作防护服的标准

编号:SM-ZD-31271 各类工作防护服的标准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各类工作防护服的标准 简介:该制度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程序化、标准化的流程约定,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从而协调行动,增强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阻燃防护服 该标准对防化服采用的面料和配件的限制火焰蔓延性能制订了阻燃指数(1到3级)。阻燃指数为3级的面料遇火不会燃烧,且不会形成孔洞。 高可见度警示服 该标准规定了高可见度警示服上使用的反光材料的性能、最小面积和位置,包括材料在实验室测试的程序和方法。高可见度警示服的等级(1到3),对构成高可见度警示服的材料**面积要求。 等级3等级2等级1 基本材料0.800.500.14 逆反材料0.200.130.10 防寒工作服 本标准包含了防寒工作服(温度低于-5oC,如:-20oC,-40oC)的总体要求和性能测试方法。

低温环境防护服 该标准规定了应用于温度高于-5oC防寒工作服的总体要求和性能测试方法。本类防寒工作服可用于户外工作和室内工作。本类防寒工作服并非**选用气密型或者水密型材料。因此,该标准中规定的要求是非强制性的。 防静电工作服 该标准规定了防静电工作服的要求和测试方法。防静电工作服可消除静电以避免火花引起火灾。 耐高温防护服 该标准适用于暴露在高温环境下工人使用的防护服。此类服装有柔韧的面料制成,包括同样面料的头罩和靴套,但是不包括其他头部、手部和足部防护用品。 测试项目性能等级隔热服等级示例 限制火焰蔓延A阻燃 对流热B1-B5环境温度:200oC 辐射热C1-C4辐射温度:1000oC 熔化铝喷溅D1-D3350克熔化铝:700oC 熔化金属喷溅E1-E3200克熔化铁:1300oC

分析化学综述

西南科技大学课程综合论述报告 课程名称:分析化学 综述题目:碘量法测铜 专业班级:含能0801 学生姓名:付艳丽 学生学号:20080907 综述时间:2010-04-30~2010-06-30 指导教师:张廷红

碘量法测铜综述 【摘 要】 碘量法在理化检测中具有很重要的位置,在测定过程中对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滴定, 及测定铜含量的分析条件和操作的要求较高,应采取一定的措施减小可能引起的误差。阐述了碘量法 测定铜量中的有关物质的性质及一些干扰物质的影响及消除。同时对碘量法测铜中各种现行方法进 行了比较。 【关键词】 碘量法 标准溶液配制 误差 铜量 物质性质 分析操作 干扰物质 方法及比较 一、 碘量法介绍 碘量法是利用2I 的氧化性和2I 的还原性来进行滴定的方法。固体2I 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 故 通常将2I 溶解在KI 溶液中, 此时, I2 在溶液中以I32的形式存在: 2I + 2I = -3I 。2I 是较 弱的氧化剂,能与较强的还原剂作用, 而2I 是中等强度的还原剂, 能与许多氧化剂作用。因此, 碘 量法有直接法和间接法。 直接碘量法( 又称碘滴定法) 是指电位比 2EI / 2I 小的还原性物质可直接用I2 标准溶液滴定, 此方法可以用来测定-23SO 、-33ASO 、-22SnO 等,但反应只能在微酸性或近中性溶液中进行, 不 能在碱性溶液中进行, 否则会发生歧化反应: 32I +6-OH = -3IO + 5I + 3O H 2 , 因此受到测 量条件限制应用不太广泛; 间接碘量法( 又称滴定碘法) 是指电位比2EI / 2I 大的氧化性物质, 可在一定条件下, 用2I 还 原, 产生等当量的2I , 然后用322O S Na 标准溶液滴定释放出I2 。 二、 标准溶液的配置 化验室碘量法中常用的标准溶液有322O S Na 和2I 。322O S Na 标准溶液不能用直接法配制, 因 为固体322O S Na ·5O H 2 容易风化并含有一些杂质( 如S 、42SO Na 、NaCl 、32CO Na 等) , 而且322O S Na 溶液不稳定, 容易分解, 所以只能用间接法配制。322O S Na 不稳定的原因有三个: (1) 溶解在水中的2CO 的作用: ↓++→++---S HCO HSO O H CO O S 332223 2 (2) 微生物空气的氧化作用: ↓+→+--S SO O O S 2422322/1 (3) 水中微生物的作用: ↓+→S SO Na O S Na 32322

无纺布检测项目标准

无纺布检测项目标准大全 无纺布又称不织布,是由定向的或随机的纤维而构成,是新一代环保材料,具有防潮、透气、柔韧、质轻、不助燃、容易分解、无毒无刺激性、色彩丰富、价格低廉、可循环再用等特点。如多采用聚丙烯(pp材质)粒料为原料,经高温熔融、喷丝、铺纲、热压卷取连续一步法生产而成。因具有布的外观和某些性能而称其为布。青岛科标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专业提供纺织原料及制品的分析检测服务,检测项目涉及力学性能、老化测试、成分分析和配方还原等,可出具权威资质报告(CMA、CNAS)。 检测产品: 医疗、卫生用无纺布:手术衣、防护服、消毒包布、口罩、尿片、民用抹布、擦拭布、湿面巾、魔术毛巾、柔巾卷、美容用品、卫生巾、卫生护垫、及一次性卫生用布等。 家庭装饰用无纺布:贴墙布、台布、床单、床罩等。 服装用无纺布:衬里、粘合衬、絮片、定型棉、各种合成革底布等。 工业用无纺布:屋面防水卷材和沥青瓦的基材、增强材料、抛光材料、过滤材料、绝缘材料、水泥包装袋、土工布、包覆布等。 农业用无纺布:作物保护布、育秧布、灌溉布、保温幕帘等。 其它无纺布:太空棉、保温隔音材料、吸油毡、烟过滤嘴、袋包茶袋、鞋材等。 检测项目: 色牢度检测:耐水洗色牢度、摩擦色牢度(干、湿)、耐水色牢度、耐唾液色牢度、光照色牢度、耐干洗色牢度、耐汗渍色牢度等 物理性能检测:拉伸断裂强力、撕破强力、接缝滑移、接缝强度、顶破强力、抗起毛起球性、耐磨性、洗后外观、尺寸稳定性等 功能性检测:透气性、透湿性、燃烧性能、防水性能(静水压、泼水、雨淋)、静电测试 化学性能检测:PH值的测定、成分分析、甲醛含量、偶氮测试、重金属。 评估指标:拉力强度、延伸率、撕裂强度、顶破强度、剥离强度、成分分析等 检测标准: DB34/T 1816-2013 无纺布菌条结合化学引诱剂防治松褐天牛技术规程 JB/T 11873-2014 带式真空过滤机无纺布滤带 JB/T 12547-2015 涂附磨具无纺布抛光轮

化学文献综述

手型金属络合物的合成及应用 姓名:杨小玲1学号:2009296094专业:化学 (山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摘要:随着化学化工的发展,人们已将重点转向如何更有效地模拟自然,高选择性地合成自然界中存在的那些具有特殊活性 的物质,设计并合成具有新的特殊活性的物质。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和富有活力的领域就是手性物质的合成,简称手性合成。随着 手性合成研究的深入,新型的高效手性催化剂层出不穷。本文旨在就其中一种催化剂即手性金属络合物催化剂的制备和应用做一介绍。所谓手性即立体异构形式,具有手性的两个分子的结构彼此间的关系如同镜像和实物或左手和右手间的关系,相似但不叠合。 关键词:手性金属络合物催化剂 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 of chiral metal complexes Name: Xiaoling yang Number: 2009296094 Professional : Chemical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 Shanxi University)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emical industry, people already will focus on how to more effectively simulate natural, high selectivity synthesis exist in nature that have special active substances, design and synthesis of new special activity of the material. One of them is very important and dynamic area is the synthesis of chiral material,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chiral synthesis.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research chiral synthesis, new high-efficiency chiral catalysts are endless. This paper aimed at one of the catalyst that chiral metal complex catalyst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is paper. The so-called hand nature is stereo heterogeneous form, with two of the chiral molecule structure relation to each other as a mirror and material or left and right h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similar but not composite. Keywords: chiral Metal complex catalyst 前言 手性金属络合物的发现和认识对早期配位化学理论的建立起了积极的作用它在生物无机化学,不对称催化剂,超分子化学等化学分支学科中都具有重要的应用已知在一些重要体系中精确的分子识别和严格的结构匹配都与手性密切相关。近年来, 随着在国际范围内对有机化学新反应、新试剂需求量的急剧增长, 使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成为世界各国有机合成和催化学家关注的焦点, 其中对含不饱和键的金属有机化合物的研究尤为引人注意. 特别是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 合成了许多高活性、高选择性金属络合物催化剂,并被广泛地用于催化有机化学反应. 有的立体选择性反应甚至达到几乎定量的结果, 展现了它们在医药、生物及化工等领域的广阔的应用前景, 从而成为金属有机化学的前沿研究课题. 随着对手性金属络合物的深入研究除了配体和中心金属离子的合理选择外其它如溶剂效应,氢键效应配体间非共价键作用等因素对立体选择性也有重要的影响。

各类工作防护服的标准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7325 (管理制度范本系列) 各类工作防护服的标准详 细版 The Daily Operation Mode, It Includes All Implementation Items, And Acts To Regulate Individual Actions, Regulate Or Limit All Their Behaviors, And Finally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各类工作防护服的标准详细版 提示语:本管理制度文件适合使用于日常的规则或运作模式中,包含所有的执行事项,并作用于规范个体行动,规范或限制其所有行为,最终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阻燃防护服 该标准对防化服采用的面料和配件的限制火焰蔓延性能制订了阻燃指数(1到3级)。阻燃指数为3级的面料遇火不会燃烧,且不会形成孔洞。 高可见度警示服 该标准规定了高可见度警示服上使用的反光材料的性能、最小面积和位置,包括材料在实验室测试的程序和方法。高可见度警示服的等级(1到3),对构成高可见度警示服的材料**面积要求。 等级3等级2等级1 基本材料0.800.500.14 逆反材料0.200.130.10

防寒工作服 本标准包含了防寒工作服(温度低于-5oC,如:-20oC,-40oC)的总体要求和性能测试方法。 低温环境防护服 该标准规定了应用于温度高于-5oC防寒工作服的总体要求和性能测试方法。本类防寒工作服可用于户外工作和室内工作。本类防寒工作服并非**选用气密型或者水密型材料。因此,该标准中规定的要求是非强制性的。 防静电工作服 该标准规定了防静电工作服的要求和测试方法。防静电工作服可消除静电以避免火花引起火灾。 耐高温防护服 该标准适用于暴露在高温环境下工人使用的防护服。此类服装有柔韧的面料制成,包括同样面料的头

化学防护服分类及穿脱步骤方法

化学防护服分类及穿脱 步骤方法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化学防护服分类及穿脱步骤方法(1)依据设计进行分类 化学防护依据设计进行分类,实际上就是指化学防护服要保护身体的部位,比如需要满足突发性时间,清洁有毒废气物的场所时,涉及到危险化学品的操作等场合需要的化学防护服应当是全封闭的化学防护服,或者是防溅射的化学防护服。设计方面还包括化学防护服的手套和靴子的材料是否能够做到全封闭和满足特殊作业要求等。 (2)依据防护功能进行分类 美国国家消防协会按照防护服功能对化学防护服进行分类。 美国国家消防协会按照化学防护服的功能对化学防护服进行了精确的分类,这一分类方法是业内认为比较权威的分类的方法。 首先是气体密闭型防化服,这类防化服的特点是防化服材料能够有效阻挡气体的侵入,拉链的设计为气密型设计,能够阻挡蒸汽、强挥发型气体和大量液体的侵入,它能够确保工作人员不会接触到任何形式的化学物质,能够应用于突发性泄漏事件的抢险工作,其防护程度相当于EPA 认定中的A级化学防护服等级。

其次是防液体溅射功能化学防护服,这一类的化学防护服可以防止液体类的化学物质的溅射,但是不能防止气体化学物质、大量液体化学物质和蒸汽,这一类化学防护服一般采用水密型拉链设计,一般可以用于工作环境较为稳定、危险化学品出现较少的工作场合,防护能力相当于EPA 分类中的B级化学防护服。 最后,也是化学防护服中防护等级最低的一种分类叫做维持功能性化学防护服,此类化学防护服也能提供防液体溅射的功能,但是防护时间是很有限的。这类化学防护服一般是由分体的化学防护服和帽子、手套、靴子等组成。此类化学防护服只能应用于化学物质威胁性及其程度完全确认、没有可燃性、气体含量较低、非突发性抢险的场合下使用。适用的场合需要有化学品的消毒,化学物质的清洁或培训等。此类化学防护服决不能应用于突发事件的处理或危险化学物质不能确定种类的情况。 (3)依据使用期限进行分类 化学防护服根据使用期限分类可以分为一次性和多次反复使用的化学防护服,一次性化学防护服顾名思义就是原则上只能使用的化学防护服,但是这种化学防护服如果在污染程度不强的地方段时间使用了一次,经过完全消毒与防护性评测后是可以使用多次的,而多次使用的化学防护服往往更为耐用,但价格昂贵,如果多次使用的化学防护服被严重污染

阻燃防护服

阻燃防护服(GB 8965-88) 1988-11-01实施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阻燃防护服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运输、保管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炉窑、金属热加工、焊接、化工、石油等场所从事有明火或散发火花或在熔融金属附近处操作以及在有可燃物质并有发火危险的地方工作时,所穿用的阻燃防护服(以下简称阻燃服),以减免人体由于衣物的燃烧而受到火灾的伤害。 2 术语 阻燃防护服:是指在直接接受火焰及炽热物件后,能减缓火焰漫延,使衣物炭化形成隔离层,以保护人体的安全与健康使用的防护服。 3 技术要求 3.1 阻燃服成品的质量要求 3.1.1 外观:服装质量要求按GB 2661-81。 3.1.2 服装的接合部位贴合或缝合的强度:按 4.2的规定方法进行试验,其抗拉强度应符合表1要求。 表1 3.2 结构设计 阻燃服包括帽、衣、裤、外衣和鞋盖。 3.2.1 一般结构设计的阻燃服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3.2.1.1 轻便并有一定的牢固性,以利于人体的活动。 3.2.1.2 便于穿着和解脱,具有一定舒适感。 3.2.1.3 阻燃服上一般要求明衣袋应带有衣盖,以免积存飞溅熔融的金属或其他污染物。 3.2.1.4 缝制加工按GB 2661—81。 3.2.2 阻燃服必须在适宜处留有通气孔隙,以利排汗和调节体温。但通气孔隙不得影响服装的结构强度,以及孔隙结构不得使外界异物串入服装内部。 3.3 材料

3.3.1 衣料要求:采用经阻燃整理且能耐受多次洗涤(在洗衣机内置入合成洗衣粉,按一般洗衣浓度,温度60℃,洗涤时间15min,洗涤50次以上)的织物。不得采用热熔性和能集聚静电及放电的织物。 3.3.2 缝线要求:不得使用合成纤维纱线。 3.3.3 附件:扣、钩应便于连结和解脱。扣、钩的材质不得使用易熔易燃的材料(若扣、钩缝在服装里面时,不受此限制)。 4 检验方法 4.1 外观检验:检查服装结构形式是否符合3.1,3.2的规定要求。 4.2 服装结合部位的强度试验:从衣、裤成品的四个部位剪取缝合处中心宽50mm,长2 00mm的试片,将其安装于拉伸试验机上,夹持具宽度为50mm,夹持间距为150mm,以200m m/s的拉伸速度进行拉伸试验,求出各试片的断裂荷重,取最低值作为结合部位的抗拉强度。 4.3 阻燃性能试验:采用GB 5455—85《纺织织物阻燃性能测定垂直法》。 4.4 阻燃性能试验指标要求见表2: 表2 不得低于三级,在试验中发现纺织产品有熔化收缩现象时为不合格品。 5 检验规则 5.1 凡生产阻燃织物及生产阻燃服的产品需经国家指定的质量监督检验部门监检,如产品符合本标准要求时,发给合格证书,方准批量生产。 5.2 国家指定的技术部门对阻燃织物生产厂或服装厂及使用部门的产品应进行定期抽检,当发现产品不合格时,应在同批号产品中复检,如复检仍然不合格时,此批产品立即停售,听候处理。 5.3 产品在三年贮存期内,阻燃性能应基本稳定,连结的部位应牢固可靠。超期贮存的产品,应按规定送检,重新认定是否合格。 5.4 产品用的纺织品织物质量性能试验由纺织部门相应单位承担。由生产厂负责产品自检,并对其产品质量负责。

超分子化学综述

超分子化学综述 摘要:超分子化学是化学领域一个崭新的学科分支,本文综述了分子识别和自组装的有关内容以及和超分子化学的分类,并指出了超分子化学对科学理论研究的重要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字:超分子化学分子识别自组装 “超分子”一词早在20世纪30年代已经出现,但在科学界受到重视却是50年之后了。超分子化学可定义为“超出分子的化学”,是关于若干化学物种通过分子间相互作用结合在一起所构成的,具有较高复杂性和一定组织性的整体的化学。在这个整体中各组分还保持某些固有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同时又因彼此间的相互影响或扰动而表现出某些整体功能[1]。超分子体系的微观单元是由若干乃至许许多多个不同化合物的分子或离子或其他可单独存在的具有一定化学性质的微粒聚集而成。聚集数可以确定或不确定,这与一分子中原子个数严格确定具有本质区别,把多个组分的基本微观单元聚集成“超分子”的凝聚力是一些(相对于共价键)较弱的作用力。如范氏力(含氢键)、亲水或憎水作用等[2]。 1967年,Charles Pedersen偶然发现了冠醚这种新型的大分子化合物,十几年后,一个崭新的化学领域——超分子化学终于诞生了。进入90年代后,Surpramolecular Chemistry 杂志的创立说明超分子化学作为化学学科的一个独立的分支,像高分子化学一样,已经得到世界各国化学家的普遍认同。在国内,一些高校和科研机构已做了相当多的工作,说明超分子化学正在迅猛发展[3]。本文对超分子化学作了简单的综述。 1.超分子稳定形成的因素[4] 超分子稳定形成的因素,可从能量降低因素、熵增加因素及锁和钥匙原理来分析,通过这些分析,可加深对超分子和超分子化学的理解和认识,这比将超分子中分子间的结合力简单归结为非共价键更为具体、明确。 2.分子识别和自组装 在超分子化学研究中,两个最重要的科学问题是分子识别和分子自组装、分子间多种弱相互作用的加合效应和协同作用。分子识别是由于不同分子间的一种特殊的、专一的相互作用,它既满足相互结合的分子间的空间要求,也满足分子间各种次级键力的匹配,体现出锁和钥匙原理。在超分子中,一种接受体分子的特殊部位具有某些基团,正适合与另一种底物分子的基团相结合。当接受体分子和底物分子相遇时,相互选择对方,一起形成次级键;或者接受体分子按底物分子的大小尺寸,通过次级键构筑起适合底物分子居留的孔穴的结构。所以分子识别的本质就是使接受体和底物分子间有着形成次级键的最佳条件,互相选择对方结合在一起,使体系趋于稳定。 自组装是自然界生物系统的一类基本属性,如DNA和RNA 的双螺旋结构、多肽和蛋白质的二级及高级结构、生物膜的形成与稳定、酶的高级结构与功能发挥等,都是多种不同弱相互作用加合协同的结果。超分子自组装是指在平衡条件下相同或不同分子间通过非共价键弱相互作用自发构成具有特种性能的长程有序的超分子聚集体的过程[5]。超分子自组装是指一种或多种分子依靠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自发地结合起来,形成分立的或伸展的超分子。由分子组成的晶体,也可看作识分子通过分子间作用力组装成的一种超分子。分子识别和超分子自组装的结构化学内涵体现在电子因素和几何因素两个方面,前者使分子间的各种作用力得到充分发挥,后者适应于分子的几何形状和大小,能互相匹配,使在自组装时不发生大的阻碍。分子识别和超分子自组装是超分子化学的核心内容。 3.超分子化合物的分类[6] 3.1杂多酸类超分子化合物

各类工作防护服的标准(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各类工作防护服的标准 (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6052-82 各类工作防护服的标准(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阻燃防护服 该标准对防化服采用的面料和配件的限制火焰蔓延性能制订了阻燃指数(1到3级)。阻燃指数为3级的面料遇火不会燃烧,且不会形成孔洞。 高可见度警示服 该标准规定了高可见度警示服上使用的反光材料的性能、最小面积和位置,包括材料在实验室测试的程序和方法。高可见度警示服的等级(1到3),对构成高可见度警示服的材料**面积要求。 等级3等级2等级1 基本材料0.800.500.14 逆反材料0.200.130.10 防寒工作服 本标准包含了防寒工作服(温度低于-5oC,如:

-20oC,-40oC)的总体要求和性能测试方法。 低温环境防护服 该标准规定了应用于温度高于-5oC防寒工作服的总体要求和性能测试方法。本类防寒工作服可用于户外工作和室内工作。本类防寒工作服并非**选用气密型或者水密型材料。因此,该标准中规定的要求是非强制性的。 防静电工作服 该标准规定了防静电工作服的要求和测试方法。防静电工作服可消除静电以避免火花引起火灾。 耐高温防护服 该标准适用于暴露在高温环境下工人使用的防护服。此类服装有柔韧的面料制成,包括同样面料的头罩和靴套,但是不包括其他头部、手部和足部防护用品。 测试项目性能等级隔热服等级示例 限制火焰蔓延A阻燃 对流热B1-B5环境温度:200o C

化学论文文献综述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专业化学学生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职称 合作导师职称 论文题目5-氯水杨醛缩-2-氨甲基苯并咪唑希夫碱与铜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及与 DNA和BSA作用 1. 引言 癌症成为二十世纪以来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是仅次于心血管病的第二大死因,化疗是目前治疗癌症的重要手段。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2008年的癌症死亡人数达760万(约占所有死亡人数的13%)。全世界癌症死亡人数预计将继续上升,到2030年将超过1310万。迄今为止,治疗癌症的药物已达几十种,但是由于癌症发病机理复杂,能治愈癌症的药物还很罕见。因此,继续研究抗癌药物及其作用机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1]。自1965年,美国化学家Bosenberg[2]等首次发现顺铂trans-[Pt(NH3)2Cl2]具有强抗肿瘤活性后,无机金属配合物作为抗癌药物的研究引起化学工作者的极大重视。Bensichem和Farrel[2]发现用芳香氮杂环碱取代简单的氨(NH3)后,所得配合物trans-[Pt(py)2Cl2]的抗癌活性与顺铂相比进一步增强,含氮杂环的金属配合物更加受到化学家的青睐。虽然目前此类抗癌药物为数众多,但真正应用于临床而且效果很好的广谱抗癌药物十分有限,并存在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 核酸是生物体中重要的遗传物质,许多预防和治疗癌症的药物都是以核酸中的DNA为靶分子而设计的。其基本原理就是配合物中的金属离子与DNA螯合,或配体嵌入DNA碱基对,引起癌细胞DNA损伤,复制和转录受到障碍,从而阻止癌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并导致其死亡。血清白蛋白是血浆中含量最丰富的一种蛋白质,能与人体中许多内源性、外源性化合物结合而起到贮备和运输作用,药物药效的发挥在一定程度上还取决于其与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强弱。因此,从分子水平研究金属配合物与DNA或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设计、合成新型的抗菌抗癌药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超分子化学既是一个新兴的跨学科的交叉前沿领域

超分子化学在电分析化学中领域的研究进展 许婷婷 【摘要】本文主要以超分子中具有代表性的冠醚、环糊精、杯芳烃为切入点,分别介绍了它们在电分析化学中的应用。以及环糊精在电极表面的自组装,超分子在压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及最后的纳米材料修饰电极的类型及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关键词】超分子冠醚环糊精杯芳烃电化学分析电化学传感器纳米材料 一、超分子化学的基本概念 超分子化学简言之是研究各个分子间通过非共价键作用形成具有特定功能体系的科学。从而使化学从分子层次扩展到超分子层次。这种分子间相互作用形成的超分子组装体,带给人们许多认识上的飞跃,认识到分子已不再是保持物性的最小单位。【1】在超分子体系中, 分子与分子之间力的关系就如同在分子中原子和共价键的关系一样。换言之, 超分子化学是研究分子通过非共价键作用形成的聚集体的功能体系科学。超分子体系的微观单元是由若干乃至许许多多个不同化合物的分子或离子或其他可单独存在的具有一定化学性质的微粒聚集而成, 聚集数可以确定或不确定, 这与一分子中原子个数严格确定具有本质的区别。在这个整体中, 各组分还保持某些固有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同时又因彼此间的相互影响或扰动而表现出某些整体的功能。【2】 超分子化学既是一个新兴的跨学科的交叉前沿领域,又是一门发展前景广阔的边缘学科。为21世纪化学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热点研究方向。随着超分子化学的发展先后出现了三代超分子体系,它们分别以冠醚、环糊精、杯芳烃为主体。 二、冠醚类化合物 冠醚为大环多元醚,其最早的产物是Pedersen 于1967年合成的二苯并-18-冠-6.如果把这些大环多元醚的主体结构绘在纸上,其醚氧原子就像镶嵌在王冠上的钻石一样,形成了宛如王冠的形状,故取名为冠醚。冠醚化合物是具有—〔—Y—CH2CH2—〕—重复结构单元的大环化合物,其中Y原子是电子给体,即:杂原子,环上所含杂原子来看,冠醚化学已从最初的全氧冠醚发展到硫杂、硒杂、氮杂、磷杂、砷杂、硅杂冠醚。【3】 (一)在电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设计合成具有一定空腔尺寸、极性的冠醚,选择性地与离子或中性分子形成主客体络合物,可制得高选择性的离子选择电极或电化学传感器。如:以1,1—联萘并—20—冠—6为钾离子载体的聚氯乙烯(PVC)膜电极对钾离子有良好的能斯特响应性能和高选择性,线性响应范围为10-4—10-1mo l/L,斜率为58.1mV/pCK+; 电极具有优良的重现性和较宽的PH使用范围。【4】 三、环糊精超分子 分子识别是类似“锁和钥匙”的分子间或分子内不同部分之间的专一性结合,分子识别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受体与作用物之间有几何尺寸、形状上的相互识别;二是分子对范德华力、静电引力、氢键、疏水作用、∏一∏作用以及cation一∏作用等非共价作用的识别。分子识别作用对于某些化学反应过程如催化等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生物体系中,相当多的生物化学过程离不开这种作用。【5】 环糊精作为第二代分子识别的主体,是由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作用于淀粉所产生的一组环状低聚糖,整个环糊精分子围城一个空腔,空腔内部除了醚键之外就是碳氢键,所以是疏水性的;环糊精上的轻基向分子外伸展使其自身具有亲水性。正由于CD“内疏水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