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选与加工

净选与加工.txt同志们:别炒股,风险太大了,还是做豆腐最安全!做硬了是豆腐干,做稀了是豆腐脑,做薄了是豆腐皮,做没了是豆浆,放臭了是臭豆腐!稳赚不亏呀!概述
净选的含义
中药材在切制、炮炙和调配、制剂前,应选取规定的药用部位,除去非药用部位、杂质异物及霉变品、虫蛀品、灰屑等,以达到药用的纯净度要求的炮制工序,即净制。
净制的目的
1.分开药用部位 莲子肉与心,分别能健脾补肾与清心火。
2.进行分档 在净选的同时将药物大小分档,便于火制和水制时控制工艺质量,保证炮制均匀,防止太过与不及。
3.除去非药用部位 净制除去质次效差(厚朴粗皮、诃子核)、毒性大(蕲蛇头)、副作用强(枇杷叶绒毛)的部位,便于调剂准确,制剂的安全有效。
4.除去杂质异物:清除采集、加工、运输、贮存中混入的泥砂、异物及虫蛀霉变等变异的药物。



清除杂质
中药材大多来自于自然界,在生长、采集、加工、运输、贮存过程中会混入泥砂、残留的枝梗、木屑及变异药材。这些杂质异物等必须用手工或机械的方法加以清除。
1.挑选
指用手工挑拣的方法清除杂质。挑选的对象是:⑴挑出非药用部位;⑵拣出用其他方法不宜除去的肉眼可见的杂质,如木屑、砂石、杂草、枝梗、虫卵、鼠粪等;⑶挑出霉烂虫蛀等变质的药材;⑷大小分档,按大小粗细,手工挑拣分档。
2.筛选
根据药物与杂质的体积大小不同,选用不同规格的筛和罗,用过筛的方法清除杂质。筛选的对象是:⑴与药物的体积大小相差悬殊的杂质;⑵药渣和残留的辅料;⑶用不同规格的筛罗对药物进行大小分档。
3.风选
利用药物与杂质的质量不同,借助风力清除杂质,其对象是与药物的质量相差较大的杂质。
4.水选
用水冲洗除去杂质,或利用药物与杂质的比重不同,借助水的浮力清除杂质和分离非药用部位。其对象是:⑴药物表面或内部附着的泥土盐分,如蝉蜕,海藻;⑵浮选药物与非药用部位,如酸枣仁与核的分离。水选时注意不可在水中浸泡过长,防止溶失药效。
以上方法多配合使用,以针对不同性质的杂质。如挑去大的杂质,筛去浮土,水洗去内部的泥土,风吹去杂草等。







分离不同药用部位和去除非药用部位
分离不同药用部位和去除非药用部位,两者的方法相同,目的各异。
◆ 分离不同药用部位
许多中药来自同一来源,如植物莲,药用的就有:藕(地下根茎,清热凉血),藕节(茎节,止血散瘀

),藕粉(根茎制的淀粉,益血调冲),荷梗(叶柄花柄,清热祛暑利水),荷叶(叶面,清暑利湿止血),莲花(活血止血),莲须(雄蕊,清心涩精),莲房(成熟花托,散瘀止血祛湿),莲子(种子,健脾益肾),莲子心(胚芽,清心火)。又如青木香、天仙藤、马兜铃,分别入药。有的药性各异,如麻黄发汗,根止汗。
◆去除非药用部位
1.去根和去茎 2.去皮壳 3.去毛 4.去心 5.去芦 6.去核
7.去头尾足翅 8.去残肉筋膜

去根和去茎
用地上部分者去残根。用地下部分者去残茎。
去皮壳
树皮类:刮去粗皮(栓皮)及附着的苔藓不洁物。根和根茎皮:多趁鲜刮去根皮和根茎皮。果实种子类:去果皮、种皮及核壳。大量用去皮机,少量用手工去皮。
去毛
有的药物表面密生大量绒毛,煎煮时易脱落,会刺激咽喉,引起呛咳或喉头水肿。刮去毛:鹿茸,酒火燎后刮去毛。刷去毛:枇杷叶、石韦,毛刷刷去毛。烫去毛:骨碎补、狗脊、马钱子,砂烫后撞去毛。挖去毛:金樱子。撞去毛:香附、苍耳子。
去心
除去根类药材的木质部(巴戟天、远志、麦冬)及根皮类的木心(丹皮、地骨皮、五加皮)和果实的种子(连翘)及种子的胚芽(莲子心)。
去芦 曾有人单用红参芦给予1500人,未见呕吐。讨论见《中药通报》1988年1月号。
去核 山茱萸(核中熊果酸的含量只有果肉的1/6。)、诃子、乌梅、山楂(去脱落的核)。
去头尾足翅 昆虫类如斑蝥、虻虫、红娘子、芫青去头足翅;蜈蚣去头足;蛤蚧去头爪鳞片,蛇类去头尾(《药典》不用去尾)。
去残肉筋膜 动物骨甲类药物去除附着的残肉筋膜,用浸泡发酵法(烂法)、蒸煮法、胰蛋白酶法等。


其他加工
1.碾捣
某些药物由于形体特殊或细小,不便切制,均须碾或捣碎,以便调配和制剂,使其充分发挥疗效。传统上有“逢石必捣”和“逢子必捣”之说。(某些药物矿物类:赭石、自然铜、龙骨、磁石等;甲壳类:龟甲、穿山甲、牡蛎等。果实种子类:芥子、莱菔子、苍耳子、砂仁等。根及根茎类:川贝、制半夏、珠儿参、三七等。)
2.制绒
某些药物碾成绒状,以缓和药性(麻黄绒缓和发汗作用)或便于应用(艾绒,用于艾灸)。
3.拌衣
将药物用水打湿,加入辅料细粉拌匀,使辅料均匀粘于药物表面,晾干,可以起到一定的药效作用。
拌朱砂衣:茯神、茯苓、远志、麦冬等,拌朱砂衣可增强药物宁心安神功效。
拌青黛衣:灯心草

等拌青黛衣可有清热凉肝作用。
4.揉搓
某些质地柔软的丝条状药物,质轻体大,需揉搓成团,便于调剂及制剂。如竹茹、谷精草、荷叶、桑叶等。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