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原理课程考核内容和要求.

统计学原理课程考核内容和要求.
统计学原理课程考核内容和要求.

统计学原理课程考核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统计总论

一、考核知识

1、统计的研究对象

2、统计的研究方法

3、统计的几个基本范畴

二、考核要求

1、统计的研究对象

了解:社会经济统计研究对象的含义。

理解:社会经济现象数量方面的具体含义及社会经济统计所研究的数量方面的特点。

2、统计的研究方法

理解:统计的研究方法

3、统计的机构基本范畴

理解:统计总统、总统单位的含义及相互关系;统计标志与标志表现的含义、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的含义;变异和变量的含义及两种变量的区分;统计指标的含义、组成要素及分类。注意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的概念、作用及相互关系,统计指标体系及其分类可作了解。

注意理解总体和总体单位时互为条件地连接在一起的。没有总体单位,总体也就不存在;没有总体,也就无法确定总体单位。

掌握统计指标的特点及总体、单位、标志、指标之间的关系。根据标志和指标的概念及特点,正确区分统计指标与标志,并能在一个具体的统计研究中,指出总体、总体单位、标志、指标及结合实际举出一定范围内、相互间有一定联系的总体、总体单位、标志和指标。

4、国家统计的职能

了解国家统计三种职能的含义。

第二章统计调查

一、考核知识点

1、统计调查的一般概念

2、统计调查方案

3、统计调查方法

二、考核要求

1、统计调查的一般概念

了解:统计调查的含义、基本要求和统计调查按下列标志的分类:总体范围、登记时间的连续性、资料的来源。

理解:统计调查的基本任务及主要特征。

注意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连续调查和不连续调查的划分依据及具体分类。

2、统计调查方案

了解:统计调查方案包括的项目、调查对象的含义、调查项目的含义、调查时间和调查时限的含义。

理解:调查目的与调查对象之间的关系;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相互之间的关系;从某个具体的统计研究搜集实际资料的需要出发,拟定一个统计调查方案。

3、统计调查方法

了解:我国统计调查方案及统计调查方法体系的组成;定期统计报表的概念及我国统计报表的组成及各种分类;抽样调查的概念、随机性原则的含义、基本组织形式;重点调查的概念及重点单位的含义。

理解:普查的概念及主要特点、普查的应用意义及它为什么不能和统计报表互相替代;抽样调查的特点、优越性及作用。

第三章统计整理

一、考核知识点

1、统计整理的一般概念

2、统计分组

3、分配数列

4、统计表

二、考核要求

1、统计整理的一般概念

了解:统计整理的含义、内容和步骤

2、统计分组

了解:统计分组的含义、统计分组的种类(按分组的任务和作用分、按分组标志的多少分、按分组标志的性质分)、单项式分组及组距式分组、组限(下限和上限)、组中值等的含义。理解:统计分组的作用、选择分组标志的重要性及基本要求;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单项式分组及组距式分组的划分条件及表现形式。

综合应用: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正确地选择分组的标志及组限的两种表现形式,熟练掌握组距、组中值的计算并能根据研究任务和提供的资料进行正确的统计分组(单项式分组或组距式分组)。

3、分配数列

了解:分配数列的概念、组成要素。品质分配数列和变量分配数列、单项式数列和组距式数列的含义、频数和频率的含义、变量分布的含义及条件。

理解和掌握:分配数列的作用、累计频数及累计频率的计算及作用、次数分配的三种主要类型及其特征。

综合应用:变量分配数列的编制。

4、统计表

了解:统计表的概念、结构、内容及统计表的种类。

掌握:根据具体资料按规则编制统计表。

第四章综合指标

一、考核知识点

1、总量指标

2、相对指标

3、平均指标

4、变异指标

二、考核要求

1、总量指标

了解:总量指标的含义、分类(按反映总体的内容不同、按反映时间状况不同、按所用计量单位不同)。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可作一般理解。

理解:总量指标的作用。重点理解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的相互关系并在正确确定总体单位的基础上分辩单位总量和标志总量。

2、相对指标

了解:相对指标的意义、表现形式、相对指标的种类及各种相对指标的计算公式。

理解:相对指标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掌握: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和比较相对指标的不同特点,强度相对指标和其它相对指标的主要区别。

综合应用: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的计算。注意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在下列情况时的计算:

(1)当计划任务数以绝对数形式出现时,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的计算及检查其计划执行进度完成情况。

(2)当计划任务数以相对数形式出现时,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的计算。

3、平均指标

了解:平均指标的含义及特点;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的含义;简单算术平均数、加权算术平均数、加权调和平均数的计算公式;计算和应用平均指标的基本要求。理解和掌握:平均指标的作用;算术平均数和强度相对数的区别;简单算术平均数与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关系、影响加权算术平均数大小因素、权数的意义及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作为算术平均数的变形使用的加权调和平均数与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关系;众数、中位数的应用条件;根据众数、中位数的含义确定众数和中位数。

综合应用:简单算术平均数、加权算术平均数、加权调和平均数的计算并能通过计算平均指标分析现象间的依存关系。

4、变异指标

了解:变异指标的一般概念和种类;变异系数的含义。

理解:变异指标的意义、作用;变异系数的应用意义。

综合应用:根据实际资料计算各种变异指标(全距、平均差、标准差、标准差系数)的方法。

第五章抽样推断

一、考核知识点

1、抽样推断的一般概念

2、抽样推断的基本概念

3、抽样误差

4、抽样估计的方法

5、抽样组织形式

二、考核要求

1、抽样推断的一般概念

了解:抽样推断的含义、特点和作用;抽样推断主要内容(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2、抽样推断的基本概念

了解:总体和样本、参数和统计量、样本容量和样本个数、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等的含义。

理解和掌握:根据一个具体样本的观察资料熟练计算如下样本指标;样本平均数、样本平

均数的方差、样本成数、样本成数的方差。

3、抽样误差

了解:抽样误差的含义、抽样平均误差的含义及定义公式、抽样极限误差的含义及表示、抽样误差的概率度t的含义。

理解:抽样误差和调查误差的不同。注意区分抽样误差、抽样平均误差、抽样极限误差。

掌握:影响抽样误差大小的因素;抽样平均误差、抽样极限误差与概率度的相互关系

综合应用:在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条件下抽样平均误差(抽样平均数和抽样成数)和抽样极限误差(抽样平均数和抽样成数)的计算方法。

以下对应的数量关系需要熟记:

t=1 f(t)=68.27﹪

t=2 f(t)=95.45﹪

t=3 f(t)=99.73﹪

4、抽样估计的方法

了解:抽样估计的含义及种类、优良估计的三个标准、抽样估计置信度的含义。

理解:点估计的基本特点、区间估计的基本特点(必须同时具备估计值、抽样误差范围和概率保证程度三个要素)、置信度与概率度的关系。

综合应用:根据具体资料进行点估计的方法和对总体参数(总体平均数和总体成数)进行区间估计(给定抽样误差范围,求概率保证程度;给定置信度要求,推算抽样极限误差的可能范围)的方法。

5、抽样组织形式

了解:简单随机抽样、类型随机抽样、等距抽样、整群抽样等的含义。

理解:抽样组织形式的特点。

掌握:在简单随机抽样中必要抽样单位数的计算方法

第七章相关分析

一、考核知识点

1、相关分析的一般概念

2、相关图表

3、相关系数

4、回归分析

二、考核要求

1、相关分析的一般概念

了解:相关分析的含义、相关关系的含义、相关的种类(按相关程度分、按相关方向分、按相关形式分、按影响因素多少分)。

理解:相关关系与函数关系的区别与联系。

2、相关图表

了解:相关表的种类及含义、相关图的含义。

3、相关系数

了解:相关系数的意义、相关系数的基本公式。

理解:相关系数的性质、并能熟练掌握计算相关系数的方法。利用相关系数性质判别具体相关系数表明的相关关系。

4、回归分析

=a+bx中待定参数a和b的含义、估计标准误的含了解:回归分析的含义、回归方程y

c

义及计算公式。

理解相关与回归的区别和联系。

综合应用:简单直线回归方程的建立及求解。用最小平方法计算a、b参数并利用回归方程进行预测或推算。

第八章指数分析

一、考核知识点

1、指数的一般概念

2、综合指数

3、平均指数

4、因素分析

二、考核要求

1、指数的一般概念

了解:简单现象总体和复杂现象总体的含义、指数的两种理解。

理解:指数的作用、指数的种类(按对象范围分、按指标性质分、按编制任务分)、总指数的两种计算形式。

2、综合指数

了解:综合指数的含义、指数化指标的含义和同度量因素的含义。

理解:综合指数的特点;同度量因素的确定方法。

综合应用:编制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方法。

3、平均指数

了解:平均指数的含义、平均指数的两种计算形式(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和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

理解:平均指数形式(常用形式)作为综合指数变形的条件(数量指标的算术平均指数以基期总值指标加权;质量指标的调和平均数指数以用计算期总值指标加权);作为计算总指数的独立形式,平均指数的两个重要特点。

综合应用:平均指数的两种计算方法。

4、因素分析

了解:因素分析的含义、因素分析与指数体系的关系、因素分析的内容(相对数和绝对数分析)。

综合应用:复杂现象总体总量指标变动因素分析的方法并熟练掌握对总量指标变动进行两因素分析(包括相对数分析和绝对数分析)的方法。

第九章动态数列分析

一、考核知识点

1、动态数列

2、现象发展水平指标

3、现象发展速度指标

4、现象变动趋势分析

二、考核要求

了解:动态数列的含义及构成。

理解: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的含义、动态数列分析指标的两大类、编制动态数列的基本原

则及具体要求。

掌握: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的特点。

2、现象发展水平指标

了解:发展水平、平均发展水平的含义。

理解和掌握:对总量指标动态数列(时期数列、连续时点数列、间隔相等的时点数列、间隔不等的时点数列)计算平均发展水平(序时平均数)所才有的不同方法(公式)、对相对指标动态数列和平均指标动态数列计算平均发展水平(序时平均数)的基本方法(公式)。

3、现象发展速度指标

了解:现象发展的速度指标的种类(发展速度一定基和环比;增长量-累积和逐期;增长速度一定基和环比、平均增长量;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发展速度、增长量、增长速度的含义及计算公式;平均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的含义及计算公式;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方程式法的概念。

理解和掌握:下列速度指标之间的关系;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累积增长量和逐期增长量;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

理解: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三个公式;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几何平均法和方程式法的不同特点。

综合应用:根据一个具体的动态数列计算发展速度(定基、环比)、增长量(累积、逐期)、增长速度(定基、环比);利用各种速度指标之间的关系,计算所需要的速度指标;根据具体的资料条件,选用适当的公式计算平均发展速度或平均增长速度(水平法)。

4、现象变动趋势分析

了解:影响动态数列变动的四个因素及其含义;测定长期趋势的主要方法的种类;测定季节变动的主要方法(季节比率)。

掌握:利用测定直线趋势的数学模型法(最小平方法)来测定长期趋势的方法。注意利用简化公式的方法来进行计算。

统计学原理作业(1)答案

《统计学原理》作业一 一、判断题 1.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各个方面。(×) 2.统计调查过程中采用的大量观察法,是指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调查。(×) 3.总体的同质性是指总体中的各个单位在所有标志上都相同。(×)4.个人的工资水平和全部职工的工资水平,都可以称为统计指标。(×)5.对某市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普查,该市工程技术人员的工资收入水平是数量标志。(√) 6.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但它在具体研究时也离不开对现象质的认识。(√) 7.品质标志表明单位属性方面的特征,其标志表现只能用文字表现,所以品质标志不能直接转化为统计指标。(√) 8.品质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的属性特征,质量指标反映现象的相对水平或工作质量,二者都不能用数值表示。(×) 9.某一职工的文化程度在标志的分类上属于品质标志,职工的平均工资在指标的分类上属于质量指标。(√) 10.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标志是依附于总体单位的。(√) 二、单项选择 1.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C )。 A、抽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B、社会经济现象的规律性 C、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D、社会经济统计认识过程的规律和方法

2.构成统计总体的各个单位称为(A )。 A、调查单位 B、标志值 C、品质标志 D、总体单位 3.对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状况进行普查,总体单位是(B )。 A、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 B、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 C、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 D、每一个工业企业 4.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C)。 A、它有品质标志值和数量标志值两类 B、品质标志具有标志值 C、数量标志具有标志值 D、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都具有标志值5.总体的变异性是指( B )。 A.总体之间有差异B、总体单位之间在某一标志表现上有差异 C.总体随时间变化而变化D、总体单位之间有差异 6.工业企业的设备台数、产品产值是(D )。 A、连续变量 B、离散变量 C.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 D、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 7.几位学生的某门课成绩分别是57分、68分、78分、89分、96分,“学生成绩”是(B )。 A、品质标志 B、数量标志 C、标志值 D、数量指标 8.在全国人口普查中(B )。 A、男性是品质标志 B、人的年龄是变量 C、人口的平均寿命是数量标志 D、全国人口是统计指标 9.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是(B )。 A、社会总产值 B、产品合格率 C、产品总成本 D、人口总数

统计学原理课程作业教学提纲

统计学原理课程作业

统计学原理课程作业_A 交卷时间:2016-05-16 11:08:11 一、单选题 1. (4分)对无限总体可以进行( ) ? A. 普查 ? B. 全面调查 ? C. 抽样调查 ? D. 统计报表 纠错 得分:4 知识点:统计学原理 展开解析 答案C解析无限总体调查方法2. (4分)在一般情况下,销售价格指数和产量指数的同度量因素分别为( ) ? A. 销售量,单位产品成本 ? B. 销售量,产量 ? C. 销售价格,产量 ? D. 销售价格,单位产品成本 纠错 得分:0 知识点:统计学原理 收起解析 答案D 解析同度量因素的应用 3.

(4分)对同一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分别进行简单分组,形成() ? A. 复合分组 ? B. 层叠分组 ? C. 平行分组体系 ? D. 复合分组体系 纠错 得分:4 知识点:统计学原理 展开解析 答案C解析平行分组体系4. (4分)按照计划,今年产量比上年增加30%,实际比计划少完成10%,同上年比今年产量实际增长程度为( ) ? A. 75% ? B. 40% ? C. 13% ? D. 17% 纠错 得分:0 知识点:统计学原理 收起解析 答案D 解析指标的计算 5. (4分)下列数列中,指标数值可以相加的是() ? A. 平均数时间数列 ? B. 相对数时间数 ? C. 时期数列

? D. 时点数列 纠错 得分:4 知识点:统计学原理 展开解析 答案C解析时期数列的理解6. (4分)有20个工人看管机器台数资料如下:25443434422434634524,如按以上资料编制分配数列应采用() ? A. 单项式分组 ? B. 等距分组 ? C. 不等距分组 ? D. 以上几种分组均可以 纠错 得分:0 知识点:统计学原理 收起解析 答案A 解析编制分配数列 7. (4分)连续生产的电子管厂,产品质量检验是这样安排的,在一天中,每隔一小时抽取5分钟的产品进行检验,这是( ) ? A. 简单随机抽样 ? B. 整群抽样 ? C. 等距抽样 ? D. 类型抽样 纠错 得分:4 知识点:统计学原理

统计学原理课程考核内容和要求

统计学原理课程考核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统计总论 一、考核知识 1、统计的研究对象 2、统计的研究方法 3、统计的几个基本范畴 二、考核要求 1、统计的研究对象 了解:社会经济统计研究对象的含义。 理解:社会经济现象数量方面的具体含义及社会经济统计所研究的数量方面的特点。 2、统计的研究方法 理解:统计的研究方法 3、统计的机构基本范畴 理解:统计总统、总统单位的含义及相互关系;统计标志与标志表现的含义、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的含义;变异和变量的含义及两种变量的区分;统计指标的含义、组成要素及分类。注意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的概念、作用及相互关系,统计指标体系及其分类可作了解。 注意理解总体和总体单位时互为条件地连接在一起的。没有总体单位,总体也就不存在;没有总体,也就无法确定总体单位。 掌握统计指标的特点及总体、单位、标志、指标之间的关系。根据标志和指标的概念及特点,正确区分统计指标与标志,并能在一个具体的统计研究中,指出总体、总体单位、标志、指标及结合实际举出一定范围内、相互间有一定联系的总体、总体单位、标志和指标。 4、国家统计的职能 了解国家统计三种职能的含义。 第二章统计调查 一、考核知识点 1、统计调查的一般概念 2、统计调查方案 3、统计调查方法 二、考核要求 1、统计调查的一般概念 了解:统计调查的含义、基本要求和统计调查按下列标志的分类:总体范围、登记时间的连续性、资料的来源。 理解:统计调查的基本任务及主要特征。 注意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连续调查和不连续调查的划分依据及具体分类。 2、统计调查方案 了解:统计调查方案包括的项目、调查对象的含义、调查项目的含义、调查时间和调查时限的含义。 理解:调查目的与调查对象之间的关系;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相互之间的关

社会统计学讲义

《社会统计学》讲义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常用的统计方法,并且学会如何将统计分析知识应用于社会调查研究之中,掌握统计方法的灵活运用。本课程偏重统计方法的实际应用,而非其数理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于不同统计分析方法适用条件的说明,统计公式的讲解,以及对于统计值意义的说明。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不同统计分析方法所适用的条件以及统计值意义的解释。难点是统计公式的讲解以及不同统计分析方法在实际社会调查研究中的应用。 教法特点说明: 课堂讲授为主,注重对实例的讲解。 教材和参考书目: 1、卢淑华著:《社会统计学(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2、李沛良著:《社会研究的统计应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 3、柯惠新等著:《调查研究中的统计分析法》,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2年。 4、风笑天著:《现代社会调查方法》,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年。 5、袁方主编:《社会研究方法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第一章统计学简史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统计学的产生、发展历程有初步的认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国势学派与政治算数学派的差异,难点是文字记述与数字记述各自的特点。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教学内容: 一、统计学的起源 统计技术:古埃及、古中国(大禹治水) 统计学:17世纪中叶Status(拉丁词汇,国家、状态)——Statistics 研究国家的宏观状态①国势学②政治算术 二、国势学(17世纪的德国) 德国大学学派:H·Coring 用文字记录一个国家的状况和制度 G·Achenwall 第一个定义——把国家的显著事项全部记录 下来的学科 三、政治算术(17世纪的英国) 英国的经验主义者:用数量或数字的方法说明国家的特征 J·Graunt 《关于伦敦死亡表的观察》用数量分析社 会、政治问题 William Petty 《政治算术》 四、概率论(数理特征更加明显) 1.J Bernoulli(贝努里)瑞士大数法则借助大数法则可以从社会现象复杂 不定的偶然性中寻找规律,它说明了社会现象的稳定性 2.Gauss(高斯)德国正态分布(中心极限定理的基础) 五、数理统计学 Adolphe Quetelet(阿道夫·凯特勒)法籍比利时人 数理统计学派的创始人“经验社会学之父”《社会物理学》

完整版上海交大统计学原理第二次作业及答案

1.同时抛两枚不同的硬币,恰有一枚正面朝上的概率是()(单选) 选择一项: 炒a. 1 炒b. 1/8 O c. 1/4 同d. 1/2 2.对于连续型数据的分组()选择一项: a.水平法 b.累计法 c.推算法 d.直接法 ) 4.各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的离差值和等于(选择一 项: a.最小值 C b.取大值 c.各变量值的算术平均数 d.零 ) 5.下列统计指数,不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有(选择一 项: a.零售价格指数

b. 产量指数 诃c?收购量指数 因d.工资总额指数 6. 以下分组标志中属于品质标志的是()(多选) 选择一项或多项: * a.性别 □ b.年龄 "c.职业 d.月收入 门e.职称 7. 我国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了9.1%,这个指标是() (单选)选择一项: U a.发展速度 拥b.增长速度 目c.发展水平 d.增长量 8. 统计指数区分数量指标指数与质量指标指数,是依据()(单选) 选择一项: 炒a.对比基期的不同 °b.对象范围的大小 ⑥c.统计指标的性质不同 d.同度量因素的固定与否 9. 我国财政收入,2003年比上年增加2787亿元,这是()(单选)选择一项: 炒a.发展水平 b.增长量

炒a.两个数列的平均数代表性相同 °b.平均数的代表性甲数列高于乙数列 同c.平均数的代表性乙数列高于甲数列 口d.平均数的代表性无法判断 11.全年12个月的季节比率之和应是()(单选) 选择一项: 」a.标准差系数 b.平均差系数 ‘ c.全距 * d.平均差

」a.是不同情况下同一指标对比的比率 □ b.反映现象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 巫c. 一般有正指标与逆指标之分 門d.是两个性质不同而有密切联系的总量指标对比的结果 "e. 一般是以有名数表示的,但也有采用千分数等形式表示的 15.下列现象的相关密切程度最高的是()(单选)选择一项: a. 某商店的职工人数与商品销售额之间的相关系数0.87 * b.流通费用水平与利润率之间的相关关系为-0.94 口c.商品销售额与利润率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51 口d.商品销售额与流通费用水平的相关系数为-0.81 16在实验中,两个事件有一个发生时,另一个就不发生,称这两个事件()(单选)选择一项: ⑥a.互斥事件 口b.必然事件 c. 独立事件 d. 不可能事件 17. 两组数据的均值不等,但标准差相等,则()(单选) 选择一项:

西南财大版统计学原理统计学作业练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抽样估计 1.某工厂有1 500个工人,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的方法抽出50个工人作为样本,调查其工资水平,如下表: 要求:(1)计算样本平均数和抽样平均误差。(2)以95.45%的可靠性估计该厂工人的月平均工资和工资总额的区间。 2.采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方法,在2 000件产品中抽查200件,其中合格品190件。 要求:(1)计算合格品率及其抽样平均误差。(2)以95.45%的概率保证程度对合格品率和合格品数量进行区间估计。(3)如果极限误差为2.31%,则其概率保证程度是多少? 3.某电子产品使用寿命在3 000小时以下为不合格品,现在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 5 000个产品中抽取进行调查.其结果如下: 要求:试根据上述资料:(1)按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计算该产品平均寿命的抽样平均误差。(2)按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计算该产品合格率的抽样平均误差。(3)根据重复抽样计算的抽样平均误差,以68.27%的概率保证程度对该产品的平均使用寿命和合格品率进行区间估计。 4.某外贸公司出口一种茶叶,规定每包规格不低于150克,现在用不重复抽样的方法抽取其中1%进行检验,其结果如下: 抽查结果统计表 要求:(1)以99.73%的概率估计该批茶叶平均每包重量的范围,以及确定平均重量是否达到规格要求。(2)以同样的概率保证估计该批茶叶合格率范围。

5.某工厂生产一种新型灯泡5000只,随后抽取100只作耐用时间测试。结果表明,平均寿命为4500小时,标准差300小时,试在90%的概率保证下,估计该新式灯泡平均寿命时间,假定概率保证程度提高到95%,允许误差缩小一半,试问应抽取多少只灯泡进行测试。 6.调查一批机械零件合格率。根据过去资料,合格品率曾有过99%、97%、95%三种情况,现在要求误差不超过1%,要求估计的把握程度为95%,问需要抽查多少零件?(提示:总体方差取最大值) 7.某部门对职工进行家庭经济情况调查,取得年度项抽样资料如下,试以90%的概率保证程度,估计该部门职工的家庭月收入。 抽查结果统计表 8.某市有职工10万人,其中:职员4万人,工人6万人,现进行职工收入抽样调查,并划分职员与工人两类进行选样,要先按不同类型抽查40名职员与60名工人,结果如下:要求这次调查的极限误差不超过2元,概率保证程度 95.45%,试按类型抽样组织计算必要的抽样数目。 如果按简单随机抽样组织,试问:(1)同样的?和t,需按抽取多少样本单位数。(2)同样的样本单位数和概率保证程度,则会有多大的极限抽样误差。(3)同样的样本单位数和?应有多大的概率保证程度。 9.从某县的100个村中抽出10村进行各村的全户调查设平均每户饲养家禽35头,每村平均数的方差为16。 要求:(1)以90%的概率估计全县平均每户饲养家禽数。(2)如果极限误差 2.412 ?= x 则其概率保证程度如何?

兰大18秋《统计学原理课程作业_C(满分)

单选题 描述总体集中情况的统计指标称为( ) A: 总体平均数 B: 期望值 C: 总体平均数或期望值 D: 总体期望值 单选题 次数分配数列是( ) A: 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 B: 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 C: 按统计指标分组所形成的数列 D: 按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分组所形成的数列 单选题 为了了解某工厂职工家庭收支情况,按该厂职工名册依次每50人抽取1人,对其家庭进行调查,这种调查属于( ) A: 简单随机抽样 B: 等距抽样 C: 类型抽样 D: 整群抽样 单选题 描述统计学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之前,其代表人物是( ) A: 高斯和高而顿 B: 高尔顿和皮尔逊 C: 高斯和皮尔逊 D: 高尔顿和费舍 单选题 总指数的两种计算方式是( ) A: 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B: 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 C: 固定构成指数和结构影响指数 D: 个体指数和综合指数 单选题 在全国人口普查中( ) A: 男性是品质标志 B: 人的年龄是变量 C: 人口的平均寿命是数量标志 D: 全国人口是统计指标 单选题 A: 105% B: 104.76% C: 5% D: .76% 单选题 平均增长速度是() A: 长环增长速度的算术平均数 B: 总增长速度的算术平均数 C: 平均发展速度减去百分之百 D: 环比发展速度的序时平均数 单选题 普查具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着工作量大、环节多,相应也加大了( )的可能性 A: 登记性误差 B: 汇总性误差 C: 推断性误差

D: 控制性误差 单选题 有相等的单位又有绝对零的数据是( ) A: 比率变量 B: 名称变量 C: 等距变量 D: 顺序变量 单选题 人口具有自然属性和()两种属性 A: 历史属性 B: 物理属性 C: 社会属性 D: 生物属性 单选题 .当变量x值增加时,变量y值随之下降,那么x与y之间存在着() A: 直线相关关系 B: 正相关关系 C: 负相关关系 D: 曲线相关关系 单选题 A: 3% B: 10% C: 7.1% D: 107.1% 单选题 下述各项调查中属于全面调查的是() A: 对某种连续生产的产品质量进行检验 B: 对某地区工业企业设备进行普查 C: 对会面钢铁生产中的重点单位进行调查 D: 抽选部分地块进行产量调查 单选题 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在是否需要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的问题上( ) A: 前者勿需确定,后者需要确定 B: 前者需要确定,后者勿需确定 C: 两者均需确定 D: 两者都勿需确定 判断 大量观察是统计研究的基础,它为统计推断、统计咨询、统计决策提供必要的事实依据() 判断 若变量x的值减少时变量y的值也减少,说明变量x与y之间存在正的相关关系() 判断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提高抽样估计的可靠程度,可以提高抽样估计的精确度() 判断 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只表现为各组出现次数的多少,与各组次数的比重无关() 判断 因为统计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所以数量标志就是统计指标() 判断 在特定的权数条件下,综合指数与平均指数之间有变形关系() 判断 在简单现象总量指标的因素分析中,相对量分析一定要用同度量因素,绝对量分析可以不用同度量因素() 判断 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 判断

统计学原理教学大纲

《现代统计学原理》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 《现代统计学原理》是为经济与管理学科各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的重要基础课,也是经济管理工作者和经济研究人员所必备的一门知识。它研究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去搜集、整理、分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数据,并通过统计所特有的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表明所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水平、速度、比例和效益,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规律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作用,描述社会经济现象数量之间的联系关系和变动规律,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 二、先修课要求 该课程的开出在经济学基础、经济数学基础、基础会计学课程之后。设置本课程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进一步学习专业统计和计量经济课程奠定理论和方法基础。另一方面也为学习经济与管理学科各专业的后继课程和进行社会经济问题研究提供数量分析方法。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考虑到经济与管理学科各专业把本课做为基础课开设,本课的内容既包括统计方法,也包括必要的社会经济指标核算的基本知识。使学生能掌握现代统计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运用所学的统计理论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调查研究,并能运用统计方法分析、研究有关经济问题,为国民经济的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数字资料,提高经济管理水平。因此,在教学上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现代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及基本统计指标的核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对统计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提高学生对社会经济问题的数量分析能力。 在经济与管理学科各专业的教学中,对统计知识的需求不一样,因此有的内容对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要求,具体的要求将在各章的教学内容中加以说明。

在各章的教学要求中,有关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内容按"了解、一般理解、重点理解"三个层次要求;有关指标的基本公式、计算方法及数量分析方法等内容按"会、掌握、熟练掌握"三个层次要求。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 (一)学时和学分 1、学时:课内学时54课时,复习考试6学时 2、学分:3学分 (二)教材 本课程教材是由文字教材、音像教材和其他教材等多种媒体组成的一体化教材,要求学生能正确使用。 1、文字教材 文字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用书,是教学的主要媒体和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教材除系统、全面的反映了本门课程的全部内容外,在每章开头有教学目的及要求,章末有扼要的内容小结,对本课程的重点、难点问题的掌握进行指导,并配备有一定数量的思考练习题,帮助有扼要的内容小结,对本课程的重点、难点问题的掌握进行指导,并配备有一定数量的思考练习题,帮助学生对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本课程的文字教材为陈平、李兆和主编的《现代统计学原理》(第三版),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出版。 2、其他教材 现代统计学原理CAI课件是学生自学的辅助教材。课件以日常练习为重点,每一习题除有正确答案外,还提示做题所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适量的、针对性较强的习题练习,使学生掌握课程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对于错题,计算机自动记录到拾遗补缺中,学生可进行查阅和强化练习。此外,在课件的重点、难点解释、例题分析和套型试题等内容,对学生把课程重点、难点,掌握做题方法,提高学习效率都有很大帮助。 3、教学手段 课堂教学:教授基本内容、基本方法,培养基本技能。 课堂辅导:解决在教学和学生作业中遇到的问题。 4、作业

社会统计学教学大纲

社会统计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社会统计学 英文名称:social statistics 课程编号:12600722j 使用专业:社会工作专业 总学时数:48学时 总学分:3学分 大纲撰写人:文法学院社工系马永方 内容简介 社会统计学是社会学主干课之一,与社会学调查研究方法结合起来,完整地介绍了当代社会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和资料处理技术。社会统计学则侧重介绍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推论的处理技术。从事社会工作研究理论和实践的人都有必要掌握社会统计学这门有用的工具。 本课程共7章。第一章导论,介绍社会统计学和相关概念,第二章统计资料的搜集,第三章统计资料的整理,第四章到第七章是统计分析。第四章和第五章是描述统计,第六到第七章是统计推断,第六章概率论是统计推断的基础,统计推断有两个基本内容:假设检验第七章。 一、讲授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社会学研究和统计分析(2学时) 第一节社会学研究的科学性 第二节社会调查资料的特点和统计学的运用 第二章单变量统计描述分析 第一节分布统计表统计图 第二节集中趋势测量法 第三节离散趋势测量法 第三章概率(3学时) 第一节基础概率 第二节概率分布、均值和方差 第四章二项分布及其他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3学时) 第一节二点分布 第二节排列与组合 第三节二项分布 第四节多项分布 第五节超几何分布 第六节泊松分布 第五章正态分布、常用统计分布和极限定理(3学时) 第一节什么是正态分布 第二节标准正态分布 第三节标准正态分布表的使用 第四节常用统计分布 第五节大数定理和中心极限定理 第六章参数估计(4学时) 第一节名词解释 第二节参数的点估计

第四节正态总体的区间估计 第五节大样本区间估计 第七章假设检验(4学时) 第一节统计假设 第二节统计检验的基本步骤 一、建立假设 二、求抽样分布 三、选择显著性水平和否定域 四、计算检验统计量 五、判定 第八章单总体假设检验(4学时) 第一节大样本假设检验 第二节小样本假设检验 第九章二总体假设检验 第一节引言 第二节大样本二总体假设检验 第三节小样本二总体假设检验 第十章列联表(4学时) 第一节什么是列联表 第二节列联表的检验 第三节列联强度 第十一章等级相关(定序变量之间)(4学时)第一节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 第二节Gamma等级相关 第三节其他等级相关系数 第十二章回归与相关(6学时) 第一节回归研究的对象 第二节回归直线方程的建立与最小二乘法 第三节回归方程的假定与检验 第四节相关 第五节用回归方程进行预测 第十三章方差分析(3学时) 第一节引言 第二节一元方差分析 第三节二元方差分析 第四节多元方差分析 第十四章非参数检验(4学时) 第一节非参数检验 第二节符号检验 第三节符号秩检验 第四节累计频次检验 第十五章抽样(4学时) 第一节引言 第二节抽样调查方法

统计学原理作业1答案

统计学原理作业1答案 统计学原理作业1 第一章~第三章 一、判断题 1、社会经济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 2、 统计调查过程中采用的大量观察法,是指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调查。(×) 、全面调查包括普查和统计报表。(?) 3 4、统计分组的关键是确定组限和组距。(×) 5、在全国工业普查中,全国企业数是统计总体,每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 6、我国的人口普查每十年进行一次,因此这是一种连续性调查方法。(?) 7、对全国各大型钢铁生产基地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钢铁生产的基本 情况。这种调查属于非全面调查。(?) 8、对某市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普查,该市工程技术人员的工资收水平是数量标志。(?) 9、对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产区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的 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是重点调查。(?) 10、我国人口普查的总体单位和调查单位都是第一个人,而填报单位是户。(?) 二、单项选题 1、设某地区有670家工业企业,要研究这些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单位 是(C) A、每个工业企业 B、670家工业企业 C、每一件产品 D、全部工业产品 2、某市工业企业2003年生产经营成果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2004年1月31日,则调查时限 ) 为(B A、一日 B、一个月 C、一年 D、一年零一个月

3、在全国人口普查中(B) A、男性是品质标志 B、人的年龄是变量 C、人口的平均寿命是数量标志 D、人国人口是统计指标 4、某机床厂要统计该企业的自动机床的产量和产值,上述两上变量是(D) A、二者均为离散变量 B、二者均为连续变量 C、前者为连续变量,后者为离散变量 D、前者为离散变量,后者为连续变量 5、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D) A、企业设备调查 B、人口普查 C、农村耕地调查 D、工业企业现状调查 6、抽样调查与重点调查的主要区别是(D) A、作用不同 B、组织方式不同 C、灵活程度不同 D、选取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 7、下列调查属于不连续调查的是(A) A、每月统计商品库存额 B、每旬统计产品产量 C、每月统计商品的销售额 D、每季统计进口贸易额 8、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的划分是以(C) A、时间是否连续来划分的 B、最后取得的资料是否全面完全来划分 C、调查对象所包括的单位是否完全来划分的 D、调查组织规模的大小来划分 9、下列分组中哪个是按品质标志分组(B) A、企业按年生产能力分组 B、产品按品种分组 C、家庭按年收入水平分组 D、人口按年龄分组 三、多项选择题 1、总体单位是总体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标志的直接承担者,因此(A,D) A、在国有企业这个总体下,每个国有企业就是总体单位 B、在工业总产值这个总体下,单位总产值就是总体单位 C、在全国总人口这个总体下,一个省的总人口就是总体单位

兰大18秋《统计学原理课程作业_A(满分)

单选题 统计分组的核心问题是( ) A: 划分各组界限 B: 选择分组标志 C: 确定组数 D: 确定组距 单选题 分配数列包含两个组成要素,即() A: 分组标志和组距 B: 分组和次数 C: 分组标志和次数 D: 分组和表式 单选题 在一般情况下,销售价格指数和产量指数的同度量因素分别为( ) A: 销售量,单位产品成本 B: 销售量,产量 C: 销售价格,产量 D: 销售价格,单位产品成本 单选题 A: 上涨了5% B: 下降了5% C: 上涨了5.3% D: 下降了5.3% 单选题 品质分组和变量分组的区别在于( ). A: 分组的任务和作用不同 B: 选择分组标志的多少不同 C: 选择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 D: 组数的多少不同 单选题 次数分配数列是( ) A: 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 B: 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 C: 按统计指标分组所形成的数列 D: 按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分组所形成的数列 单选题 有相等的单位又有绝对零的数据是( ) A: 比率变量 B: 名称变量 C: 等距变量 D: 顺序变量 单选题 统计整理的关键() A: 对调查资料进行审核 B: 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组 C: 对调查资料进行汇总 D: 编制统计表 单选题 抽样误差是指( ) A: 在调查过程中由于观察,测量等差错所引起的误差 B: 在调查中违反随机原则而出现的系统误差 C: 随机抽样而产生的代表性误差 D: 人为原因所造成的误差

单选题 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的划分是以( ) A: 时间是否连续来划分的 B: 最后取得的资料是否全面来划分的 C: 调查对象所包括的单位是否完全来划分的 D: 调查组织规模的大小来划分的 单选题 学生的各种智商能力测试分数是( ) A: 比率变量 B: 名称变量 C: 等距变量 D: 顺序变量 单选题 下列分组中哪个是按品质标志分组( ) A: 企业按年生产能力分组 B: 产品按品种分组 C: 家庭按年收入水平分组 D: 人口按年龄分组 单选题 某工厂新工人月工资400元,工资总额为200000元,老工人月工资800元,工资总额80000元,则平均工资为( ) A: 600元 B: 533.33元 C ,466.67元 C: 500元 单选题 平均发展速度是( ) A: 定基发展速度的算术平均数 B: 环比发展速度的算术平均数 C: 环比发展速度连乘积的几何平均数 D: 增长速度加上100% 单选题 平均增长速度是() A: 长环增长速度的算术平均数 B: 总增长速度的算术平均数 C: 平均发展速度减去百分之百 D: 环比发展速度的序时平均数 判断 在单位成本指数∑q1p1/∑q0p0,中,∑q1p1-∑q0p0表示单位成本增减的绝对额() 判断 各种调查方法的结合运用会造成重复劳动,因此不应提倡() 判断 对某市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普查,该市工程技术人员的工资收入水平是数量标志() 判断 回归分析中两个变量是不对等的,因此回归系数的值不止一个() 判断 调查时间就是进行调查工作所需要的时间() 判断 发展速度是以相对数的形式表示速度的分析指标,增长量是以绝对数的形式表示速度的分析指标() 判断 产品销售成本降低,销售价格随之降低,说明成本与价格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判断 从全部总体单位中按照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组成样本,只可能组成一个样本() 判断

周飞舟《社会统计学》课程大纲

《社会统计学》课程大纲 讲授教师:周飞舟Email: sociologist@https://www.360docs.net/doc/b24594258.html, 助教:廖勤樱Email:liaoqinying@https://www.360docs.net/doc/b24594258.html, 课程介绍 统计是社会科学研究中广泛采用的定量分析方法。本课程系统地介绍了社会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按照变量的四个测量层次(定类、定序、定距和定比),课程详细阐述了统计描述和统计推论的操作程序和具体方法,并结合生动的实例说明了统计分析在社会研究中的作用和地位。作为一门初中级社会统计学课程,本课程内容限定在单变量和双变量统计范围之内。 教学大纲 指导思想: 社会现象的独特性和社会研究方法的特点决定了统计在社会研究中的重要地位,统计也因此而成为社会研究的重要工具和重要手段。近十几年来,统计理论、统计方法和统计手段迅速发展,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本课程的目的就是为深入这一领域建立一个基础和平台,即对统计的基本概念、原理、类型、方法、程序、作用等有基本的和概括了解与把握,并能应用这些知识对研究问题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本课程的教与学强调:第一,社会研究是一项系统的和严谨的工作,从研究设计→资料收集→资料整理分析→撰写研究报告,各个步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统计分析作为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放在社会研究过程的背景之下,注重其与研究问题及研究方法的联系,才能更准确地掌握每一种统计类型和统计方法的特征,才能针对具体的研究问题选择恰当的统计方法。 第二,作为一门应用性极强的课程,本课程特别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要通过列举和分析大量研究和应用实例,深化学生对统计原理的和统计思想的理解;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不断运用到对实际社会问题的分析中去。为此,要求学生在学习课程讲授的知识的同时,认真完成每一讲后面所指定的“实践性”的练习。 第三,在实际的社会研究中,资料的统计分析都是通过计算机完成的。各种统计描述和统计分析方法被制作成用于计算机的专门的和通用的统计软件,如SPSS、SAS、STATE等。本课程将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上述统计软件作为本课程教与学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课程所指定的各种“实践性”练习(包括作业)要求尽量在计算机上完成。 第四,课程中介绍的各种具体的统计方法和统计技术,都有其优点和某些局限性,适用于一定的研究目的和分析要求。因此,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不仅需要对每一种方法和技术的特点、实施程序和适用范围有清楚的了解,而且也需要认识各种方法与技术之间的异同点,以便能够在面对不同的社会现象和不同的研究目的时,正确、灵活地选择和运用相应的方法与技术。 第五,统计分析是一种定量分析方法,对于统计结果的理解和解释需要联系其它调查资料,如研究对象所处社会的背景状况、所研究问题的特定意义、调查对象的特点等等来进行。对统计结果的解释和使用应当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杜绝弄虚作假,这是每一个从事社会研究的人员均应该严格遵循的规范。 目的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统计的基本概念、原理、类型、方法、程序、作用以及应用等。能

统计学原理第三章习题答案

一. 判断题部分 1 : 对统计资料进行分组的目的就是为了区分各组单位之间质的不同。 (×) 2: 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 ( × ) 3: 组中值是根据各组上限和下限计算的平均值,所以它代表了每一组的平 均分配次数。 ( × ) 3 : 分配数列的实质是把总体单位总量按照总体所分的组进行分配。 ( ∨ ) 4: 次数分配数列中的次数,也称为频数。频数的大小反映了它所对应的标 志值在总体中所起的作用程度。 ( ∨ ) 5: 某企业职工按文化程度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是一个单项式分配数列。 (×) 6: 连续型变量和离散型变量在进行组距式分组时,均可采用相邻组组距重 叠的方法确定组限。 ( ∨ ) 7: 对资料进行组距式分组,是假定变量值在各组内部的分布是均匀的,所 以这种分组会使资料的真实性受到损害。 ( ∨ ) 8: 任何一个分布都必须满足:各组的频率大于零,各组的频数总和等于 或 100%。( × ) 9: 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和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都 可称为次数分布。 ( ∨ ) 10: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就是要区分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异。 ( 11:统计分组以后,掩盖了各组内部各单位的差异,而突出了各组之间单位 的差异。( ∨ ) 12:分组以后,各组的频数越大,则组的标志值对于全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第三章 统计资料整理 ×)

用也越大;而各组的频率越大,则组的标志值对全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用越 小。( × ) .单项选择题部分 2: 在组距分组时,对于连续型变量,相邻两组的组限( A )。 A 、 必须是重叠的 B 、必须是间断的 C 、可以是重叠的,也可以是间断的 D 、必须取整数 3: 下列分组中属于按 品质标志分组 的是( B )。 A 、学生按考试分数分组 B 、产品按品种分组 C 、企业按计划完成程度分组 D 、家庭按年收入分组 4 : 有一个学生考试成绩为70分,在统计分组中,这个变量值应归入 ( B )。 A 、60---70 分这一组 B 、 70---80 分这一组 C 、60— 70或 70—80两组都可以 D 、作为上限的那一组 5: 某主管局将下属企业先按轻、重工业分类,再按企业规模分组,这样的 分组属于( B )。 A 、简单分组 B 、复合分组 C 、分析分组 D 、结构分组 6: 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的区别在于( B )。 A 、选择的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 B 、选择的分组标志多少不同 1: 统计整理的关键在( B A 、对调查资料进行审核 C 、对调查资料进行汇总 )。 B 、 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组 D 、编制统计表

作业《新编统计学原理》(教材 习题黑体板).pdf

作业――――《新编统计学原理》教材习题 第一章.绪论(无习题) 第二章.统计资料的搜集和整理 1.某公司对所属25个商业企业2000年的全员劳动效率(万元/人)进行调查,得到资料如下:6.59.811.313.415.9 16.817.718.413.619.1 19.419.720.721.521.8 22.323.524.127.428.5 29.328.629.530.130.5要 求:根据所给资料编制组距变量数列。 根据上表资料,计算各个企业利润计划完成程度指标(计算公式:利润计划完成程度=实际利润/计划利润),并按计划完成程度分为三组:①未完成计划。②完成计划和超额完成计划10%以内。③超额完成计划10%以上。 要求:编制整理表并根据整理结果编制统计表。 第三章.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 1.某企业职工工资资料如下: 2.某商场出售某种商品的销售价和销售额如下:

要求:试求该商品的平均销售价格。 3.某企业工人劳动生产率资料如下 5.有一家餐馆到三个集贸市场买鱼,这三个集贸市场鱼的价格分别为:6元/千克、5元/千克、4.8元/千克。该餐馆以两种方式购买:第一种是在每个集贸市场各买20千克鱼;第二种是在每个集贸市场各花120元来购买。 要求:(1)以第一种方式购买时,求每千克鱼的平均价格(要求列出计算公式)。 (2)以第二种方式购买时,求每千克鱼的平均价格(要求列出计算公式)。 要求:(1)计算平均等级说明产品质量变化情况。 (2)由于质量变化对该厂总产值的影响。 7.在过去5年中,某国家因受严重通货膨胀的困扰,银行为吸收存款而提高利息率。1~5年的年利息率分别为25%、40%、60%、100%、120%。 要求:(1)若存入100美元,按算术平均数计算平均利率,问:第五年末的实际存款额是多少? (1+r)*5=(1+25%)+(1+40%)+(1+60%)+(1+100%)+(1+120%) 平均利率r=69% 第5年末的实际存款=100*(1+r*5)=445美元 (2)若存入100美元,按几何平均数计算平均利率,问:第五年末的实际存款额是多少? (1+r)^5=(1+25%)(1+40%)(1+60%)(1+100%)(1+120%) 平均利率r=65.3%(使用计算器计算) 第5年末的实际存款=100*(1+r)^5=1235美元

《社会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社会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二、课程简介(不超过300字) 社会统计学是“统计学”与“社会研究”的结合,它是从数量方面描述社会状况,旨在探讨如何将统计学的方法应用于社会研究当中,是一门宏观性方法论学科。社会统计学的研究是以社会生活与社会发展的综合研究为重心,以区别于专业统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已学过的传统的统计方法,从数量方面描述社会状况、社会发展和有关的社会问题,能够利用综合评价方法从宏观角度说明社会生活与社会发展的相关问题,能够从宏观口径出发研究社会发展某一具体方面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程度。 社会统计学是行政管理与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三、知识点 (一)基本知识点 在社会研究当中,最常用的结构化的经验资料是问卷调查数据,本课程主要关注问卷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本课程内容主要围绕如何描述变异、如何解释变异以及如何将这种描述和解释由样本推论至总体展开。分为描述性统计和推论性统计两个部分。 基本要求:掌握常用的统计方法,并尽量将统计分析与社会问题相结合,强调统计法的应用性而非数理基础,力求让学生在现实中会用这些统计方法,并初步了解这些统计方法在SPSS中的操作过程。 (二)重要知识点 主要包括:社会统计的方法、社会统计工作的程序、描述统计与推论统计;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信度和效度、定类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定比测量、统计误差;穷举与互斥、频数分布数列、变量数列的编制;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全距与全距的性质、四分位差、平均差及其性质、标准差及其性质、方差、标准分、变异系数、异众比率;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列联表、消减误差比例(PRE)、λ系数、τ系数、同序对、异序对、同分对、G系数、相关表与散点图、极差系数及其性质、线性回归、判定系数;随机现象和随机事件、概率的数学性质、概率分布、数学期望;点估计值的标准、区间估计、简单随机抽样;统计检验的基本步骤、总体均值和成数的单样本检验 四、基本要求 (一)知识要求(熟练掌握、掌握、理解、了解) 第一章导论(4学时) 知识要求:熟练掌握社会统计的方法、社会统计工作的程序、描述统计与推论统计,掌握总体与单位、标志与变量、指标与指标体系

《统计学原理》形考作业参考答案

《统计学原理》作业(一) (第一~第三章) 一、判断题 1、社会经济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 2、统计调查过程中采用的大量观察法,是指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调查。( × ) 3、全面调查包括普查和统计报表。(× ) 4、统计分组的关键是确定组限和组距(×) 5、在全国工业普查中,全国企业数是统计总体,每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 6、我国的人口普查每十年进行一次,因此它是一种连续性调查方法。(×) 7、对全国各大型钢铁生产基地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属于非全面调查。(√) 8、对某市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普查,该市工程技术人员的工资收入水平是数量标志。(√) 9、对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产区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主要粮食作物生长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是重点调查。(√) 10、我国人口普查的总体单位和调查单位都是每一个人,而填报单位是户。(√) 二、单项选择题 1、设某地区有670家工业企业,要研究这些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单位是(C ) A、每个工业企业;B、670家工业企业;C、每一件产品;D、全部工业产品 2、某市工业企业2003年生产经营成果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2004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B)。 A、一日 B、一个月 C、一年 D、一年零一个月 3、在全国人口普查中(B)。 A、男性是品质标志 B、人的年龄是变量 C、人口的平均寿命是数量标志 D、全国人口是统计指标 4、某机床厂要统计该企业的自动机床的产量和产值,上述两个变量是(D)。 A、二者均为离散变量 B、二者均为连续变量 C、前者为连续变量,后者为离散变量 D、前者为离散变量,后者为连续变量 5、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 D ) A、企业设备调查 B、人口普查 C、农村耕地调查 D、工业企业现状调查 6、抽样调查与重点调查的主要区别是(D)。 A、作用不同 B、组织方式不同 C、灵活程度不同 D、选取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 7、下列调查属于不连续调查的是(A)。 A、每月统计商品库存额 B、每旬统计产品产量 C、每月统计商品销售额 D、每季统计进出口贸易额 8、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的划分是以( C ) A、时间是否连续来划分的 B、最后取得的资料是否完全来划分的 C、调查对象所包括的单位是否完全来划分的 D、调查组织规模的大小划分的 9、下列分组中哪个是按品质标志分组(B) A、企业按年生产能力分组B、产品按品种分组C、家庭按年收入水平分组D、人口按年龄分组 三、多项选择题 1、总体单位是总体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标志的直接承担者。因此(A、D) A、在国营企业这个总体下,每个国营企业就是总体单位; B、在工业总产值这个总体下,单位总产值就是总体单位; C、在全国总人口这个总体下,一个省的总人口就是总体单位; D、在全部工业产品这个总体下,每一个工业产品就是总体单位; E、在全部固定资产这一总体下,每个固定资产的价值就是总体单位。 2、在对工业企业生产设备的调查中(B、C、E) A、全部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B、工业企业的全部生产设备是调查对象; C、每台生产设备是调查单位;D、每台生产设备是填报单位;E、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 3、对连续变量与离散变量,组限的划分在技术上有不同要求,如果对企业按工人人数分组,正确的方法应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